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2-11-24 07:46:28 化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7篇)由网友“草鱼”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学习好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学习中的学困生,他们时时牵扯着教师的心。

我认为,学困生,不是他们智力不够,而是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要有效转化化学学困生,只有多点赏识才会走向成功。

一、坚定转化学困生的信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能够给予鼓励和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或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学困生只有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学习成绩虽差却有了稳定的进步时,才能更激发起学习的劲头。因此,我们还应从学习上多帮助他们,除在教学方法上及时改进,提高兴趣、鼓励参与教学外,还需“开小灶”消除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障碍,这有助于他们思想稳定;同时也可以建立联系,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加强巩固和指导训练,稳定心理,避免他们重新走上“厌学”道路。

二、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

中学化学一周四节课,每节课就45分钟,加上有些化学教师并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与学生课外接触机会不是很多,要想切实转化化学学困生,光靠教师个人的一点努力是不够的。有些学困生不光是化学差,其它功课也较差。如果他只在化学学习上受到激励,其它课上却不断受到冷落、打击,刚被激起的一点自信心和上进心也许很快就泯灭了,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对于学困生不能轻易放弃,而要联合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其他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来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营造赏识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困生无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沉浸在这种良好的心理感受中,从而激发起不甘落后、迎难而上、奋勇直追的意志和行动。

三、营造赏识教育的氛围,共同关注学困生的进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写评语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一剂良药,它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进展,使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给一位化学学习较为困难的同学的评语:本学期你下了很大的决心,想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并为之而努力,可是你想过为什么实施的过程并不十分的顺利吗?你还缺少什么呢?其实老师也多次和你谈过,你每次也爽快地答应了,我希望你能以各种方式向同学们证明你一定行!这位学生看到我的评语后,主动来向我请教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进步也很大。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赏识教育同时要求我们学会期待,给予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尽量给学困生提供培养自信、享受成功的学习环境、条件和机会。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依据自愿原则,我把全班分为十几个化学学习互助小组,一个盯住两个或三个学生,在平时的听课、作业、实验的学习活动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进步。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给学困生提供机会、条件,使之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这样做既符合化学课堂教学原则,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五、把握赏识与批评的关系,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对于学生,仅有爱是不够的。实行赏识教育要避免盲目赞扬,要崇尚实事求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当然“惩罚”决不等同于“体罚”,并且还要遵循一个原则:对事不对人。有一次班上有位学困生未按要求完成新课预习作业,我并没有大声训斥或“体罚”他,而是要求他利用早读课时间预习,并提出一项要求作为对他的“惩罚”:记住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遇到类似情况,我通常采取这样一种“以学习促学习”的“惩罚”教育,有效地扼制了不做作业等行为。

当然,批评也得讲究点“幽默”。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可以先赞美他别的优点,让他心情愉快,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什么地方做错了,他也会愉快接受并改正。

篇2: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范例教学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范例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范例为直接接触对象,拓展学生的思路,挖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1)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主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2)基本性原则.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基本经验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思维,从而认识学科的基本原理.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举出我们喝过的可口可乐,为什么可口可乐又被称作是碳酸饮料,碳酸是怎样形成的呢?

2.范例教学的模式.(1)认知阶段.范例作为个别事物,具有典型化的特征,教师精选的范例要突出体现教学内容的特点,具有使知识直观化的特点.(2)分类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将范例进行归纳整理,将个别现象放在“类”和“属”的范围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推断出这一“类”知识的普遍特征.(3)总结阶段.对“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将对规律的认知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理解更加抽象的规律.例如,初中化学中将物质进行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包括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物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再对CO2、CO、H2O、SO2进行归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化学物质,便于学生学习.

3.如何有效应用范例.(1)重视范例的基础性.初中化学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基础性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等,在使用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基础性,提供一些基础的、精选的、易掌握的范例,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智力能力.(2)在遵循范例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范例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针对范例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课程的组织规划,从而利用范例教学达到教学目的.(3)按照范例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要针对范例的基础性,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从而通过范例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应用范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重视教学范例的选择.范例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初中化学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重视范例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能够让学生理解的内容,采取一些教学技巧,结合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酸和碱”时,教师可以钠为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教学,将钠颗粒放入到水中,钠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同时发出一些响声,这时教师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水呈现出粉红色.而学生的好奇心也会得到激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潜能.之后教师进行这些现象的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将范例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在化学范例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范例教学,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进行范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和教师互动的教学过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在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应对范例的选择、范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便下次教学中选取更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范例”进行知识的讲授.综上所述,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克服范例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创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3:浅析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幼儿教育中产生的问题, 也是国家和社会最为关注的。对赏识教育进行简单阐述, 从幼儿园教学实际情况说明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并通过教学实践讨论赏识教育的应用过程以及价值, 提出赏识教育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幼儿教育问题。

关键词:赏识教育; 幼儿教育; 应用;

我国教育部规定了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 基本涵盖幼儿发展所需。但是,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发展, 都离不开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发展, 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积极行为习惯建立有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实践。

一、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

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规则以及社会行为准则。在离开家庭之后, 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与教师和其他小伙伴的互动行为, 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发展, 加之家长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在3-5岁之间接受怎样的教育, 就会形成怎样的基本心理特征, 而这些心理特征会影响到他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生活, 甚至影响到个体一生的发展。尽管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鼓励幼儿, 采用各种教学设备和方法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规范幼儿的行为, 但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幼儿园的表现也非常不同, 常规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只有通过赏识教育, 接受幼儿的差异性, 发展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引导他们认识自己, 接受自己, 幼儿才能够真正产生自信。因此, 赏识教育有必要在幼儿教育中广泛开展。

二、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赏识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首要教学方法, 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通过鼓励性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启发幼儿, 让幼儿在受教育中得到更多的爱与关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而且有助于幼儿心智全面健康发展。以下分三个方面对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索。

(一) 通过阅读学会自我欣赏

幼儿在3岁以后, 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特征。在人格特征形成期间, 幼儿对自我的认知是人格的基本要素, 只有学会自我欣赏的人, 才有更多时间欣赏他人和这个世界, 否则就一直陷入到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中。在幼儿园中不乏一些不会自我欣赏的幼儿, 比如有些幼儿一遇到问题就觉得是自己错, 有些幼儿认为自己很弱小, 十分胆小。赏识教育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阅读区, 引导幼儿进行阅读, 将幼儿带入角色, 通过赏识故事书中的人物角色, 对比自己,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学会自我欣赏。在幼儿园中经常发生男幼儿欺负女幼儿的事情, 有些胆小的女幼儿甚至不敢和男幼儿玩。有一次, 在阅读《木兰从军》时, 小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花木兰代替爸爸去当兵还要扮成男孩儿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 我看着他们好奇的眼神, 慢慢解释道:“古代只有男孩儿能当兵打仗, 女孩儿不能去的, 女孩儿被认为是比较柔弱的, 所以, 男孩儿要保护女孩儿呀!花木兰虽然是柔弱的女孩儿, 但是为了保护父亲, 只好选择扮成男孩儿去当兵了。”小朋友纷纷感叹:“花木兰好勇敢啊!”“男孩儿要保护女孩儿呀!”“还可以保护爸爸和妈妈!”我听着小朋友的议论, 感觉非常欣慰, 这些精美的图片以及简短但寓意深刻的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也建立起了幼儿对男幼儿和女幼儿的认知:女幼儿并不比男幼儿差, 男幼儿要保护女幼儿, 作为幼儿的他们也可以保护父母和家人。

(二) 通过师生关系促进幼儿自信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 有些幼儿明显表现出不自信, 例如在集体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不参与合唱活动、很少和小伙伴进行交流等。缺乏自信很容易导致其他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这些幼儿建立自信是教育的关键。赏识教育在建立幼儿自信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作用。例如, 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小明, 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不会穿鞋子, 也不能独立穿好衣服。放学时候, 大多数小朋友都已经整理好自己跟家长离开了, 小明还没有整理完, 穿了两遍鞋子仍旧没穿好, 觉得十分沮丧, 快要哭了。这时我蹲下身来帮小明扣好鞋带。小明小声说:“老师, 这样好像是错了。”我说:“没关系的, 这是你自己穿上的, 错了也没关系, 如果你觉得穿着不舒服, 老师帮你一起重新穿一遍好吗?”小明默默点点头, 问我:“老师, 鞋子穿着不舒服, 换过来是不是就对了?”我用力点点头:“是呀!小明很聪明!”以后每次放学, 我都鼓励小明, 久而久之, 我成了他最信任的人, 在我的鼓励下, 小明的自理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 他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信, 也能够和小朋友一起快乐的学习和游戏。

(三) 通过沟通获得认可

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责任, 幼儿的家长也负有责任, 但是很多家长不善于与自己的孩子沟通, 幼儿难以从家长身上获得认可。因此, 我园举办了“认识自己的孩子”的活动, 给每个幼儿都拍一段视频, 请他们在视频中表达“我能做某件事”, 在家长日中播放。这是促进幼儿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 通过视频, 幼儿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沟通, 请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认可, 促进幼儿自信心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三、结语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素质教育的好理念。通过赏识教育, 幼儿教育整体进步指日可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赏识教育不是对幼儿一味的夸奖, 而是认可幼儿的某些合理行为适当地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王衍.论学前教育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 (33) .

[2]黄朝霞.论“赏识”与“救失”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科学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3]王金明.幼儿赏识教育宜张弛有度[J].中国校外教育, (4) .

[4]陈荣.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 .

篇4: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提高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应试教育的模式,只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我国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改革,体育课程也随之进行了更改和创新。我国积极引进了赏识教育新模式,教师通过激发鼓励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学习。

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说的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赞扬的形式鼓励学生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程与其他科目有很大的不同,其他的课程学习科目可能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好的成绩,而体育这一科目除了后天的刻苦训练以外,还受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有许多学生由于在体育科目中无法取得优异成绩而深受打击,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原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模式,有着易被学生接受这一优点的赏识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应用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目教学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教师教给学生体育技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是高职院校开设体育科目的主要目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青年,此时学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同时学生的心理和心智并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高职院校应用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和赞扬学生,使学生在认可声中发现并激发自己的潜力,同时要努力帮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消除心理自卑感,减少这类学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自身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体育这一科目。除此之外,教师应看到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在公开的场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进行表扬,赞扬其有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并积极通过集体力量来展现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使这些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期待,让他们找到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开展了多种体育比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比赛中体会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鼓励他人,并相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在体育比赛中加入一些必须团队合作才能进行的项目,例如拔河比赛,学生可以通过一起喊口号鼓舞气势等感受到集体努力与合作的意义,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团队意识的意义恰恰在于,教会学生即使失败也不会气馁,也不会互相抱怨,即使失去信心了也会有队友为之加油鼓气。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2.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提到体育,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联想到竞技。高职院校开设体育科目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强健身体,还在于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团结互助,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可以通过举行体育竞技比赛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定期地举行一些竞技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虽然有输有赢,但是只要教师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比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对于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鼓励,这些成绩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最大的肯定,因此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在今后的体育学习中会再创佳绩。而对于在比赛中失败的学生,他们也许会灰心,失去学习好体育课程的信心,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对于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

四、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在高职体育教育中采用激励式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

激励式教育是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最主要方法,教师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要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后把这些优点不断放大。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且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例如学生在进行跑步训练时,尤其是进行长跑训练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很有可能无法跑完全程,甚至有的同学因为疾病等原因无法参加跑步,这些同学虽然没能跑到最后,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坚持走到了终点,他们虽然没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他们在训练中的表现是非常值得表扬和学习的。教师如果能够在全体同学的面前表扬这些同学,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在下一次训练时会有更大的进步,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同时对日后的跑步训练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因此,只有在高职体育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和技能。

2.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采用行为激励法

教师通常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榜样的作用,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把教师当做学习的对象。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导学生时可以自己先示范一遍,然后再鼓励学生做动作并不断尝试。这种在行为上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用饱满的热情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有足够的耐心,鼓励激励那些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并在行动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高职院校采用赏识教育,可以通过创造机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赏识教育中采用的最主要方法之一。高职院校要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只有多次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和快乐时,才会在各个方面有所突破,才会有所改变,充分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进而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自信心。在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差距较小的学生分到一组中,缩小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在失败中产生挫败感和自卑感,小组成员间的差距小就会使比赛成绩的差距变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

4.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激励的方法

有时候人缺少努力的动力,而这时如果有个人或力量在后面推他一下就会成功。在学生的教育中也是这样,学生很多时候就是有很强的惰性,需要教师催促着才会走才会去做,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激励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刺激学生,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应用奖惩的激励方法,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该满足其表现的欲望,对学生实行奖惩的政策,利用奖惩政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也进行了教育的改革,无论是在教育体制上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采用了赏识教育的方法,希望能够使学生在赏识教育中提高自身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赏识教育的成功应用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赏识教育的发展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篇5: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比如将学生的缺点进行放大、体罚学生等,揪住学生的缺点重点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是不利的,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学科对学生思想以及精神的培养比较重要,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赏识教育必不可少。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1.赏识教育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身优势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主观情绪的体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以及文学上的修养,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生的母语发展进步的关键环节,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尽量的回归母语,与儿童文学建立紧密的联系。赏识教育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母语,可以建立明确的爱国情感,这一概念的推广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改革,让语文更加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也能够指导语文的学习对于自身的成长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的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优势所在。比如在语文课文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对其中的语言对话进行朗读,让其感受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意义,然后根据赏识教育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表扬,然后针对阅读的语气以及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课堂讲解,让学生指导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继续努力。

2.赏识教育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赏识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通过“赏识”激起小学生热爱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兴趣,给学生一个有情感存在的语文课堂,并在课堂上展现出高尚的教师素质。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的事件更加具有探究的乐趣,比如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在道路部分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不是还有另一个星球适合人类生存呢”,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就会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探究兴趣,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进行描述,通过互动式的交流加上赏识教育的运用,就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论述型的课程变的生动有趣,学生也能感受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课堂的精彩程度。赏识教育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受到表扬的孩子课堂上的表现会更积极,也会将其语文学习的优势更好的展现出来,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此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低年级的学生多进行一些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比如《回乡偶书》《静夜思》等,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其文学素养,也可以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囊萤映雪》等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中人们谦逊、刻苦的精神,对学生日常的一些学习或者生活行为提出表扬,使得赏识教育成为推动学生进步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赏识教育策略研究

1.在小学语文口语课中运用赏识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口语最好的训练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是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石,小学语文口语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之中关于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模块逐渐增多,这些口语练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日常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在不同的场合中与其他人进行礼貌的交流,学会礼貌待人接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口语课堂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表达的自信,在长期的口语学习训练中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沟通中做到礼貌待人,说话时展示出自己的自信。比如在开学之初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的自信和积极。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给学生信心和站上讲台的勇气,在介绍完成之后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喜欢自己、了解自己,这样学生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表现自己,使其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自信、有涵养的人。口语课堂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口语课的开始的时候,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坐在一起,这时口语课学习的空间就可以与课堂学习氛围相配合,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有很大的帮助。

2.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赏识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都是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讨论而添加的,每一篇课文都抒发着不同的情感,是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体现,而阅读课的本质往往就在于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赏识,当然教师也需要选择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优秀文章,然后主要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比如《匹诺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通过其中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另外,阅读课也是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应有的自信,比如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进行文章的朗读,给予优秀的小组加分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在人物对话比较多的文章中则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生活,然后将赏识的话语与掌声送给学生,这样就会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加喜欢语文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学生情绪的引导者,赏识教育能够作为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一个桥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把握赏识教育的界线,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不能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消极,使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正确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拥有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申寅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赏识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

[2]马生霞。小学语文赏识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7):30.

[3]王春艳。小学语文课堂表扬性言语评价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篇6: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应用的赏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积极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更加牢固的掌握。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赏识教育的特点

(一)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

新时期,在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作业本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鼓励的语言和评价,促使学生在了解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关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赏识教育在应用过程中,还能够增加教师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促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心理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非常渴望教师的赞美和鼓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法,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教师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模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应用赏识教育,能够通过语言及教学模式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拥有更高的积极性。

(二)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口头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卡片、比赛等形式,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将自身的特长展示出来,并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断树立坚定的自信。这种教学方式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学习主体,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而新时期,在积极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都能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在班级同学面前获得教师奖励的大红花等。这种教学模式,适应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心理,同时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的赞美。

二、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应注重方式方法,应保证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应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课程学习内容同小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回忆自身的经历,从而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对其进行赏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例如,在进行《我是男子汉》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收集小男子汉的成长故事,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赞美和表扬,并鼓励学生积极将自身生活中的实例讲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二)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模式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赏识教育必须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还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判定,也可以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行刺激,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3]。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模式。例如,在进行《亡羊补牢》一课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进行成语比赛,通过努力尽量描述,让其他组成员猜,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教师的奖赏。在游戏环境下,学生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学生关系

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既能够互相帮助,也能够在适当的竞争中互相进步。

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这种氛围,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给予学生平等的表现机会,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促使其感受到教师的赞扬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帮助,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更好的表现。例如,在进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努力搜集资料,可以问长辈,也可以去图书馆等,并在课堂中将自身的资料展示出来,从而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和教师的表扬,这样一来,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新时期,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积极实施了教学模式及理念的改革,赏识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有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了解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意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同时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篇7: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对于新时代下的体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从赏识教育的角度进行合适的处理,以免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体育教学与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优化措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赏识教育;应用研究

引言:

教学与赏识教育应该注重以学生为本,主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具体的开展。作为体育老师,在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要对学生做好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辅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篇8: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1教育形式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偏移,教师只是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力度不够,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被深刻的.认知,只注重表面形式,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应对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将赏识教育进行真正的实施,也无法有效落实。

2.2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不能过于单一,传统的说教模式在当今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下很难有长远的应用。目前,我国小学生个性明显,如果在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方式,只是通过说教或者是指责来进行,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影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造成得赏识教育失败。因而,为了保障赏识教育的有效性,在方法上有待提高。

篇9: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3.1体育老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关爱

体育老师是整个教学的执行者,也是赏识教育的实施者。因此为了保障赏识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及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体育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进而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帮助。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过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第一种方式是针对个体进行谈话沟通,第二种方式是问卷调查。通过谈话沟通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真实度较高。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着缺点。很多学生更注重个人隐私,因而会对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些排斥,逐渐与教师产生心理隔膜,赏识教育工作很难施展。而第二种方法问卷调查,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个人隐私,但是都是由于学生个人的回答,所以在真实性上略有降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体育老师应该结合实际的班级情况制定相应地了解方案,为赏识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增进师生感情的同时,使教学工作效率最大化。

3.2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打造乐观,团结向上的班风

体育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生活以及学习方面的指导与辅助,来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个性优点,不要对学生进行斥责,或者做出一些伤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名学生不仅贪玩,叛逆心理极其严重,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我并没有直接点名批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提醒。下课后我主动与该学生进行面谈,发现该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充分的了解学生情感所需。这名学生逐渐感受到了体育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主动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取得了较好的赏识效果。同时在班级中要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学生之间交流活动,例如在苏教版的体育教学中,在进行第1课的学习时,目标为在徒手做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课堂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组织同学们开展集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在集体进行交流活动之中,逐渐的渗透赏识教育,教育学生之间要互敬互爱,懂得关心。例如可以在实际中增加趣味田径等活动,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较低,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不需要专业的田径训练场地,空地、水泥地、操场等场地都可以成为趣味田径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安排适宜的活动内容。教育部门所引进的趣味田径教学活动还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降低了其竞技难度,活动形式较为丰富,教学教具较为新颖,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互相加油打气也切实实现了赏识教育良好的教学成果。

4.结束语

作为体育老师应积极探寻如何将赏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赏识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亲密、互信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

[2]王吉忠.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赏识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3]凌浪.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7(10).

篇10: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小学生是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应用赏识教育时要紧密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否则不但不能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感知和注意力方面上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意志特点上来看,小学生身体生长较快,他们精力充沛而且活泼好动,所以自制力不强,在体育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其身心发展特点恰当引导并实施赏识教育。从性格特点上来看,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实现的,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应该一视同仁地实施赏识教育。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依旧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所以给教师带来许多难题。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所以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变得死板,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这就让小学体育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让这些正处于童年的孩子们失去了儿时的快乐。导致小学生从小就开始讨厌上体育课,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本来应该是学生最“生龙活虎”的时候,但是却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互动较少,教师为了便于实施教学活动和管理,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因此小学生从教师身上得不到较多的关爱和赏识,这会导致小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挑选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有必要将赏识教育实施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所特有的性格、情绪、意志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恰当的时机予以肯定和赏识,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学过程更好的进行。

篇11: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本文从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三个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赏识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赏识教育;应用策略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但初中语文教学总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导致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以赏识教育理念为指导,赏识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与智能优势,让学生在被赏识中重燃学习热情,稳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

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表现与突出进步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点滴努力都被教师记在心中,进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会直接反映在考试成绩上,为了避免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予以纵向评价,以量化数据激励学生进步。具体到本班学生,笔者会认真记录他们在每一轮考试中的成绩,并绘制成个人成绩折线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起伏。当学生有了明显进步时,毫不吝惜地予以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积极努力。此外,还可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如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变多、与同伴展开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升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了保证赏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控制好赏识力度与赏识时机,以“饥饿营销”策略保证教师赏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二、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与文学知识外,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与人生哲理。因此,教师既要赏识学生的智力发育,又要赏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显露的道德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是非观念与真善美的品质,帮助学生明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学《风筝》一课,笔者鼓励学生以5人为一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探究文中主人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并根据段落结构总结段落大意与课文主旨。在本轮教学活动中,有一名学生的表现十分优异,他不仅给每名组员设定了明确的合作任务,使得他们都参与到了课文探究之中,而且还认真帮助本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跟上教学进程。为此,课堂上我及时表扬了这名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希望他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良好品质。

三、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

每名初中生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们的智力发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见解,使其从多个角度分析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探究与思考价值的质疑观点要给予赏识性评价,使学生相信自己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诗歌意象,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内涵与诗人的`人生态度。以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拦路虎’”这个主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为理想奋斗的真实经历说明应如何面对人生逆境与不幸。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分为两派,有的认为逆境与不幸是为了敲醒我们,让我们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浪费时间;有的则认为应该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所有磨难,而我们要永远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只要学生能提出有理有据的个人观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进步与成长。为此,教师应以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艳.论赏识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

[2]李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篇12: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化学是我国初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其充分重视。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占据主要地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范例教学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范例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范例教学可以将原本乏味、枯燥的化学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进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课堂主动性。

2.范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范例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二、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1.基本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概念和相关规律的讲解以及传输,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比如在讲解原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概念的分析,结合实例,对原子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此外,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为立足点,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保持一致,从学生发展角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3.尊重学生兴趣。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三、范例教学的应用

1.合理选择范例,明确教学目标。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教学范例讲述课堂的学习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将教学原理和教学技能有效结合,明确教学范例的选择和教学内容。教学范例的选择不仅要包括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酸碱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合理地结合实验案例讲述教学知识,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开发知识潜能。

2.组织教学范例,营造课堂气氛。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在采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以后,教师也不能严厉的批评,要采取勉励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求知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课堂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总结,不仅可以活跃化学课堂严肃气氛,还能促进知识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明确教学模式,按需选择范例。选择正确适当的范例对开展范例教学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合理地选择范例,教学范例一定要包括已学知识内容和将学知识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在选择范例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确定范例的难度。已选择范例要具备针对性,通常来说,一个范例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学细节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符合学生兴趣,注重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改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特点,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营造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来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和学生的互动,通过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下课前,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模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之间还要增进教学交流,通过向其他教师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范例,增强教学能力。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学好化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化学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辅导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范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篇13: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辅助性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化学难点,提高化学难点的学习效果,使他们从步入化学殿堂就养成通过实验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优化化学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辅助性实验;化学教学;教学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1]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它还是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的有效途径。正所谓“千言万语讲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但是有一种教学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材编者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部分教学实验,由于缺乏适度、合理的阶梯,缺少学生容易接受的辅助信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进而造成教学难点。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应用一些辅助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是促进化学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辅助性实验

所谓的辅助性实验,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材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或改进,以协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过程优化的化学实验。

三、辅助性实验的教学功能分析

一些初中化学教学难点若用理论或教材上现有实验讲解,化学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可能也是云里雾里,这时若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又富有启发性的化学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展现在初中生面前,则会使初中生疑难感觉立刻消失,而出现豁然开朗,产生顿悟,信心十足的感觉。初中生在遇到比较深奥的疑难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思维阻塞,此时,感性认识、形象思维非常重要,可大显身手。[2]用的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师若能经常依据化学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教学辅助性实验,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其它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现象的奇妙,较为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化学动机中最现实也是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钻研探索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时,我们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补充安排了以下辅助性实验:准备两支试管,一支放2mL左右的水,一支放2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让两个学生在教室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同时向两支试管吹气,其中一支没有明显现象,另一支很快变浑浊,出现牛奶的性状。没有明显现象的同学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偷懒,又吹了几口气,但依然没有变浑浊,没有出现牛奶的性状,逗得同学哈哈大笑,这名同学有一种被教师捉弄的感觉。但当教师向这只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时,振荡后立刻变成红色,然后教师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又做了较好的解释。这时全班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设计的目的,学生个个都很兴奋,对化学充满了很高的热情。

2.纠正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化学概念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或者某个化学概念时,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化学概念。此时,教师可通过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来区分一些容易混淆或类似的实验现象。真实、生动、形象、直观又富启发性的辅助性实验能给学生非常丰富的化学表象和感官刺激,运用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得到的实验事实。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纠正对化学概念的错误认识,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既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懂,又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节内容时,学生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中二氧化碳能做灭火剂的干扰,认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物质的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但这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教师通过讲解或做教材上现有实验很难使学生彻底理解。因此,可通过在教材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碳酸钠粉末,接着,将小半截正常燃烧的蜡烛固定在这个烧杯的中下部位,再用一把坩埚钳夹持住一根正常燃烧的镁条伸入大烧杯中,同时将适量的稀盐酸按图示方向倒进这个烧杯内,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观察到难以想象的奇特现象:正常燃烧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就自动熄灭了,镁条却仍然在燃烧。通过比较蜡烛与镁条燃烧情况的巨大差异,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二氧化碳有时也能支持一些物质例如镁条燃烧。在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化学引路人的教师不能为了方便学习记忆,也不能为了一时所谓的学习成绩,将一些化学知识说死,而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将来的高中乃至大学学习留下余地和空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做化学实验乃至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性质,必须从观察开始,在观察中思考、分析,然后通过对物质的变化过程、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初中学生可以借助化学仪器,也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例如眼、耳、手等),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现象和结果。辅助性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化学实验的效果,使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更细致、更准确。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这一课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科书,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学生虽然知道了实验室用什么药品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不理解可以选择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而不可以选择其它药品的原因。此时可以通过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实验一:石灰石或大理石和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二:碳酸钠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实验一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实验二反应速度太快,不好控制,也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而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且能够持续进行,有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辅助性化学实验的现象对比相当明显,给初中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对来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服,通过辅助性实验的观察、分析,最终确定实验药品,对于突破化学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毅平.运用实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7

篇14: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正确理解分层教学的涵义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学法指导,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这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二、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能特长,要实现化学教学的因材施教,首要前提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现有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的同学采用隐性分层或自主分层,有些同学则更适合显性分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分层施教、合理推进

分层课堂教学是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备课授课、设计课堂提问、练习、作业、分层实验、分层教学评价等。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

1、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待后进生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优生则允许超大纲、超进度,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准确把握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①达标目标:全体学生都可以掌握的“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部分,属于低层目标。②提高目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比较复杂的运用与理解的部分,属于中层目标。③高层目标:指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的分析和综合运用,具有创造性的部分,属于高层目标。

2、设计分层备课、授课。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中上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3、设计分层的课堂提问、练习、作业。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繁简而有的放矢地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作答,避免问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太容易,没有给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机会,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开拓。所提的问题太难,他们会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态。因此,课堂提问,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增强学习的信心。

4、设计分层的实验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设计分层的教学评价。教师要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作业练习、课外辅导、考试命题等方面把握好评价分层的标准,同时用“放大镜”看差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各层学生都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平台和发展空间。优生也更能放飞他们的优势,施展学习的才华。科学的教学评价将给教学以正确的方向,老师通过教学评价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教学评价了解自己的素质特点和学习状况可促使自己扬长避短,有效地进行学习。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课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方法是最佳的切入手段,只有了解了学生,高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学有所获、全面发展,化学课堂才能富有生机,焕发出新课改的活力。

篇15: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微课,即在教学设计理念下,就某个主题、知识点或者为了把一个问题解决好,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有针对性地讲解,以视频教学形式而开展的的教学活动. 由于视频能够循环播放、多为3 ~4 分钟的时间,主题性强烈,短小精悍,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微课的尝试提出相关认识,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微课具有更生动、直观的表现,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微课生动的画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微观世界的奇妙性. 比如,在学习水分子的变化的知识点中,引导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为教学难点,帮助学习者从微观对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理解,其本质为分子破裂原子再次组合. 尽管教材有图片,然而,学习者不容易理解. 利用微课动画进行教学,学习者可以形象地发现: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是怎么样破裂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怎么样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又是怎么样结合成氧分子的. 在微课中,极微小的原子、分子能够可视,富有生命力. 在教学难点突破方面,帮助学习者建构微粒观概念上,微课能够将实验素材的显著、安全效果体现出来,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够提供效果、安全的实验素材

部分化学实验自身具有危险性,部分生成物、药品自身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比如,“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探究中,用赤磷对空气的成分进行测定. 由于赤磷燃烧产生的 P2O5为酸性氧化物,强腐蚀性是其特点,不能够直接闻气味,不能够用手触摸,也不可直接闻气味.在教室里,这个演示实验不可以做,需在通风橱里做这个实验. 若链接有关微课视频替代实验,那么同学们不但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没有危险,使污染空气也减少了.

三、微课能够对学校实验教学不足导致的`影响,发挥适度弥补的作用

学校经费受到限制,开展有关的实验就比较困难,然而,教学过程中又须对有关实验进行展示. 运用微课视频做演示实验就可以克服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效果不错,教学目的可以达到.比如,自然界中的水蒸馏实验,冷凝管、蒸馏瓶已经不是必配仪器,怎么样获得实验用的蒸馏水是同学们很想了解的. 把水的蒸馏实验视频引入课堂,让同学们看到水的蒸馏环节,了解蒸馏水是怎么样获得的. 如此不但使学习者的探究欲望得以满足了,并且进一步使同学们了解蒸馏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是净化水中净化程度较好的操作方法之一. 视频教学,有利于理解,使记忆更加深刻.

四、微课内容可重复播放、内容呈“点”状,可以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复习、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微课内容以“点”状呈现,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学经验技能、方法传授,考点归纳,题型精讲、教材解读方面的知识讲解、展示等. 微课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具有精炼性,在几分钟的时间讲解比较透彻,以短小精悍的形式把技能、小知识点展现出来,主要是针对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而设计的. 微课不但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相适合,而且适合同学们深度、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微课视频播放速度具有调节性,使不同程度的同学依据自身的接受程度、基础对视频播放的速度进行控制.因为视频能够反复播放,平时反应不快又羞于发问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很好地使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得到了解决.

五、反思

虽然,微课在化学教学中作用明显,然而依旧不能够全部替代课堂教学,其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一是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开展的安全实验,应当尽量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才会有深刻感受.

二是化学是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动手实施实验探究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构成环节,也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基础科学技能之一,不能将化学学科的实验功能弱化.

三是微课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使同学们借助小型多媒体播放器,随地随时可以进行化学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学习,有些教学难点通常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讲明白的,如此,就不能够离开教师的讲解,因为教师的讲解可以依据同学们的反应不断作出调整.

总之,在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怎么样较好地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较好地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建构信息技术下的优质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仍需要每一位化学教师不断探索.

篇16: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分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违背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班级内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学习能力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学生差异

教学质量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对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重点等一切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得到乐趣,对学习的兴趣倍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优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吃不饱”,得不到更高的提升;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吃撑着”,对教学内容理解困难,使得学生都不能得到合理的发展,甚至会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厌学、弃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在符合教材和教学课标的前提下制定与不同学生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制定之前,教师要对不同学生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对在班级内学习成绩及理解知识能力较高的学生制定要求较高的教学目标,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理解知识能力不强的学生制定要求较低的教学目标,从而一步步使优等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有一定的提高,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课堂教学属于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对课堂进行教学过程分层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作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课堂提问,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快速思考,对于在课堂上容易精神溜号的学生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提问难度不同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定,注意掌握问题不能太难亦不能太简单,问题如果设计的太过简单,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必过多的思考,那么这个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问题过难,学生难以得出正确答案,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的分层设计.

2.课堂实验练习的分层

课堂练习及课堂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试验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初中化学,需要进行的实验很多,因此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练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例如,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做较为复杂的实验,对于那些对实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学生,安排操作简单的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小组实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搭配,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

三、设计分层课后作业

在课堂教学后布置课后作业,能够使学生对课上的问题进行巩固,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上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根据课前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分层情况制定相应分层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听讲程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每组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程度的课后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对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分层设下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常见的酸”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习酸的性质制定出三个层次的要求:(1)初级要求.对酸在通常情况下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解、知道随着浓度的变化,酸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与多种不同类别物质如较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及碳酸盐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应该对观察的实验现象充分理解、能够掌握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中级要求.能够归纳出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以及硝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反应剩余物质中含有的物质.(3)高级要求.能够判断出酸与一些物质反应后的剩余物的成分,并且进行定量的计算、利用酸的性质进行混合物的提纯和分离,真正掌握酸的性质.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很大影响.初中化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分为课前的目标分层、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分层以及课后的作业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优等生的各项能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升学习兴趣,从而一步步使其学习成绩提上来.

篇17: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文 蒋继芳

摘 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教学理念,更加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且在更加逼真的教学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可以在精彩导入中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一、多媒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促使教学形式更加鲜活,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可以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关注度,强有力地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与自觉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例如,在“原子的结构”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显然很难将问题讲清楚、讲透彻,然而,通过引入多媒体,则可以将文字、图片和动态的电子等全部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将静止的转化为动态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构建的过程,引入多媒体,通过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声像同步的情境,便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更加有效地增强认知体验。

例如,在做“制氧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记住如果先移走酒精灯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视频,模拟实验中各种错误做法带来的“恶果”,大大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可以有效破解知识难点

面对较为抽象和枯燥的化学知识,如何引导学生将他们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化繁难为简易,有效帮助学生破解知识难点。

例如,对“化合价”这种有一定抽象度和推理性的问题,通过引入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变抽象为具体,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具体、生动地理解,有效地破解教学中的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多媒体在或静或动的视觉冲击中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李小敏。初中化学课堂中多媒体运用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12(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中学)

善用表扬勤于激励-浅谈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做中学”科学教育理论在自然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论文

初中教学教育论文范文

教师怎么写论文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论文

《谈知识》650字作文

实施网络化作文教学论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赏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共17篇)】相关文章:

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愉快教学论文2022-11-08

教育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2023-12-17

新课程地理的教学反思2022-04-29

《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开题报告2024-05-03

一篇一万字的论文范文2023-08-25

物理教学中后进生转化偶得论文2022-05-08

紧扣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论文2024-03-11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日语网络教学2023-06-21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2022-06-16

浅谈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双重角色论文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