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时间:2022-09-07 08:13:39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集锦18篇)由网友“我爱兔子”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篇1: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1引言

迄今为止,交通运输专业由于包含的内容过于庞大,尚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体例,因此,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是个关键课题。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工程技术综合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1-2]。通过各阶段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工程训练[3-4]。

本文研究与实践的目的是探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的规律与特点,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加速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篇2: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不仅包含课堂教学,同时也包含根据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各种实践性教学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与困难而忽视某些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科或专业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试方式不够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资队伍需要加强,经费、设备、场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与建设。

通过这些方面的改正,有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比例,以及在校学习与下厂实习相结合的交替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典型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在实践学习中,充分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科学研究信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创造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提高。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交通运输类专业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课程体系是在苏联同类专业基础上经过多次调整而形成的。根据教育部于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全国各个有关院校陆续设立交通运输专业,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同,设置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沈阳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成立于,学校交通运输学科以“立足交通、服务交通”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决策能力、规划设计能力,能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生产组织与指挥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运输组织规划与决策、运输生产组织指挥、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5]。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应用,运输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导致各种运输方式由相互排斥、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从而发展成综合运输的新概念和新模式。这种新的概念与模式,即所谓的.“大交通”。在这种“大交通”背景下,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一种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改革

近些年来,沈阳大学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一直支持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大量经费建设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室,并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铁路信号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基于此,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并完善本专业各实践性教学管理规律。通过可行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规范学生实习、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优化措施如下:

1)优化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全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2)制定与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和管理文件,建立保障措施,规范实践性教学过程,建立保障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注重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本文提出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文件,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期良好关系,并完善交通输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以下介绍具体措施。

1)提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措施的分析,研究教学改革内容和措施。提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提出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法与标准,从而完善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并体现质量标准的多层次。

2)修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教学大纲。在各大纲中充分体现提高大学生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能力的出发点,并通过实践,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固化为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

3)提出交通运输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改变“毕业设计”这种单一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信号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控制技术”“物流配送”等内容的若干套综合性设计方案、各阶段课程设计任务书、各阶段课程设计指导书、各阶段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在级、级中实施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能力。

4结语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较系统地分析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力求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实践检验,方案能在同类专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立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22-224.

[2]林晓辉,曹成涛,杨志伟.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67-70,89.

[3]尹建国.实践性教学方法及其在传统法学课堂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1):21-27.

[4]赵瑞芳,郭德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8):199.

[5]肖倩.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2):155-156.

篇3: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论文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论文

一、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和控制实践教学活动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实施文件,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及实践效果的信息链条,更不谈上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的实施全凭教师的责任心,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制度与机制做保障,监管工作无从下手。而对于某些岗位实习课程,有的院校采取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离校实习,毕业前上交实习报告与实习鉴定的做法。该做法不是不行,但更多的院校疏忽对于学生实习过程的监管。因而,实践教学活动与实践内容得不到根本的保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实践教师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理论上讲,实践教学课程实施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严重匮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实践(实训)课程,如会计分岗位综合实训。有些院校虽然是聘请企业会计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但由于缺乏相对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实践教学质量大大折扣。

3.实践教学活动保障条件不充足。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就会计专业而言,提供校内实训场地与实训设备相对较为容易,绝大多数高校都能够实现。如建设有手工账务处理实训室、会计分岗位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并配备有用友、金蝶等财务教学软件。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实训基地数量不够,岗位有限,工作内容受到限制等原因使得只能部分学生进入岗位实习,或是进行非对口岗位实习等,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4.实践教学活动存在随意性。首先,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意性。一般来说实践教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其开设的实践课程是必须的也是固定的。但一些高职院校受社会条件、人为条件等限制而随意变动或删除实践活动。其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存在随意性。由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监管力度与制度保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迟到、早退,分组实践搭便车,教师只演示,让学生机械化操作而不进行必要引导、指导与评价。随意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损害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严肃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文件是构建实践教学活动管理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监控的重要基础与关键依据。实践教学所有阶段的工作均应符合体系制度文件的要求,在受控状态下实施。制度文件的编制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顶层到底层逐步细化的过程。其一般包括制度文件与作业文件(实践教学文件)。

1.规范的制度文件建设。制度文件是描述实践教学管理要求与质量要求的文件,包括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职工的职、权、责的关系,是保障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能力水平的质量保证。

2.齐全的实践教学文件建设。作业文件是有关实践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实施的记录的详细描述,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程序化文件。以实践教学方案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标准的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实践教学材料的准备、实践教学的实施与过程的记录、实践教学评价与成绩鉴定、撰写实践报告等文件,反映实践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稿。以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规范学生的具体工作,指导其学习。以试题库、考核办法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制定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及办法,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学分。

三、实践教学管理内容

1.实践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师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首先,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其次,实践教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实习基地是否具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条件,实习基地的各级领导是否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所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等,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制定和实施实习基地定位管理,使教学实习基地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各项功能作用,同时还能使基地的管理工作真正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求。比如进行实习单位考察,规定双方权利、义务等并签订法律合同等以保障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实践。其次,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注重仿真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尽可能仿真或模拟职业环境,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室能够直接接触生产一线已经成熟且广泛使用的技术,模拟岗位环境,使教学环境和条件接近生产一线。

3.实践教学过程监管。实践教学活动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依据制度文件,采取多种质量监控手段,实施过程监管。首先,采取阶段检查,即期初、期中、期末分别对实践教学活动所需要实践资料文件、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准备情况,教学过程及成绩评价等进行监控。阶段检查主要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圆满的完成。其次,采用实践教学过程的抽查听课与参与的方式。主要保障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标准保证质量实施教学。最后,采用多方评教方式以监控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质量。

四、结束语

管理学中有一个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衡量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因此全面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与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实践教学管理质量相对落后的现象,尽快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篇4:浅析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有良好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合适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全过程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四个方面。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而构建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

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该专业尤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建筑学不仅是一门工程科学,而且是涉及白然、社会、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是“广义建筑学”。如其他诸多工科应用型专业一样,在学科属性上,不仅具有理论性、实践性、过程性、成果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也具有时尚性、学术性、创新性和效益性的要求。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尤其强调技术与人文、艺术等的结合,强调应用创新和艺术创新的结合,突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

1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与内涵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IS0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主要思想,该标准认为:产品质量形成于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人、质量标准、生产制度、生产方式、质量检查(检测)与意见反馈等方面的管理,以达到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生产目标。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全过程的教育过程,其教育质量管理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可以借鉴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动态质量管理理念。

篇5:浅析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3. 1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白1988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有了一支较完善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年来,按照“全国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要求,在参考其他高校现阶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白身特点和优势,我们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建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知识一实践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与管理,从各个层面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认为,建筑学实践教学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应由五个部分组成。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我们注重开放式、实地式与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注重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与监督,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发挥课程组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3. 2教学成效

多年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建筑系教学成效明显提升。教师先后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多名教师多次荣获教学名师和教学优良榜等称号。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各级教改课题10项,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学生18人次在国际国内各项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竞赛中获奖10项,其中,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国际景观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国内景观设计竞赛铜奖1项;5人次主持各类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创新计划项目6项,每年均有多人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学生的外语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一直稳居全校前列,社会反响良好。

篇6:浅析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2. 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

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建筑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感性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课程结构优化,建立适应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变过去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的'现象,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不同阶段,在各层次的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2. 2“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团队建设

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特征。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和梯队建设,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本保证。为此,专业的管理者应鼓励教师到相关设计单位锻炼或兼职,并有计划地适时选派有关老师到实践单位进修,了解设计市场发展的动态信息,了解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特点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做到优化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专业教学人才。

2. 3网络化实践教学库建设

建设实践教学库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实现开放式教学,将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生白主运用信息等资源主动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个性化发展。实践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库主要包括:网络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优秀作业、文献资料和校外设计单位的优秀成果等。我们可以整合办学资源,分类编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络化共享,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4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结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认为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在遵循常规教学管理原则,执行常规教学管理措施的前提下,还应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建筑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主,实验室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保证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社会实训和实习,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篇7: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论文

关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论文

相关数据统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直接就业,而企业招聘时都会把有无工作经验作为人才录用的重要参照指标,怎样使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够直接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是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思想与目标

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要。教育工作者应对会计实践性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毕竟会计教学最终要为企业提供服务。会计学专业教学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学专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会计职业要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人员除了要有核算技能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还要具备财务分析、提高投资回报率、为决策筹资提供建议等多方面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妥善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形势的转变做出调整,保证所选用的教材先进实用,尤其要注意核心课程教材的选择,一定要选用有关教育部门认可的优秀教材。合理选用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实训教材,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和能力的院校,可以根据教学的侧重点自主编写实训教材,将教师科研成果编入其中,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手段

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方法上应该打破传统,提倡创造性教学理念,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对每堂课都要精心准备,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会计环境不断改变,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自我完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案例教学,借助一些典型会计事件进行讲解,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还能引起学生学习与讨论兴趣,让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施团队教学,确定一个课题,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负责一部分思考内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行问题导入式教学,按照提问、分析、解决的流程讲解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提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提升,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认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创新教学方法要重视以人为本,将市场需求作为培养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方向,提升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即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的探索式、创新式的新型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探索新领域,逐步提升善于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衔接

会计教学应打破传统,向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方向发展,变革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增强创新性与多样性,做好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的衔接。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以单项实践为主,在基础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以会计核算方法正确__运用为教学核心,对记账技能较强训练;在对财务会计进行教育学习的阶段应采用综合实践,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基础会计内容,恰当运用会计设计准则、选择典型案例,完成实训教学,使学生对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阶段要对学生进行本核算的专项实训,对成本核算流程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相关费用的分配归集,能够完成成本报表的编制;审计学的实训课程,可安排学生收集和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和管理经营的会计数据,通过掌握的审计学基础知识,按照审计程序执行并完成审计报告的撰写,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会做账,而且还具备审账技能,使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和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学生通过参加综合实训,对所学的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掌握会计核算的技能,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综合分析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够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四、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会计专业教学中可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其中,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在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应用,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会计教学相关软件的学习与会计实务、案例分析等具体问题相融合,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相关技能。此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学生了解各大院校的精品课程,开阔视野,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质,实训实习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对企业的会计业务多加了解和学习。根据市场经济对会计专业从业人才的需求,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但是也不能一味地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尊重学生的喜好确定培养方向。

五、结束语

总之,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其能够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用人需求,对于培养会计学专业人才和提高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篇8: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这种发展形势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提出了需求。

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加强,构建一种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供相关研究以参考。

篇9: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论文

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因为它主要强调专业基本理论教学,同时突出对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被社会所认同,因此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同时成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属性要求。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更好的为社会中的旅游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这门专业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描述性与操作性的内容,单纯的知识传授对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通过观看录像、现场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以后工作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到一些着名的大酒店和旅游景点对行业构成要素进行深入了解,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以此为基础构建起实践性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

二、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践环节滞后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不良影响

目前很多学校将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出发点对课程开发进行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理论知识偏多,实践知识少,基础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少,由此可见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够。

实践教学环节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转化为综合能力,这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的根本途径。

通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呢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2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少科学的认识

旅游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不同特点、类型的课程与之适应,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不重视对市场的调查与研究,不重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移植”的方式进行确定,在这种条件下实践教学体系必然会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对于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落后不能使综合实践要求得到满足

实践教学模式应该由校内实验室与校企共同联合,这样才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上始终存在建设不力等问题。

因为受到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校内实验室建设并没有落实到位,实验室的数量设置较少,实训仅为个别课程展开,实践训练负于表面,并未深入实质。

缺少实践场所,职能通过学校招待所以及食堂等地点进行简单的训练,实训课程俨然成为一纸空文。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实践教学计划调整

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实验等环节构成,主要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针对基本知识对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展开训练,对学生独立分析与实验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协调和联络对客服务、销售客房、模拟导游训练等。

组织进行专业讲座,到大酒店、着名旅游景点进行考察,了解旅游业的相关要素。

由学校组织进行为期6个月的业务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加深对行业的理解与思考。

3.2完善和健全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应该由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景观设计实验室等构成,同时按照行业标准对相关设施进行完善。

实验室的功能要多样化,使学生多种实习需求得到满足,这样学生就能在同一实习场地展开多种实习。

将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作为标准化实习基地,例如学校自办的旅行社等,在旅行社下设营销外联部、设计操作部多等业务部门,为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还可以与其他旅行社联合开发一些旅游实训项目,更好的为学生日常性的实习提供机会。

3.3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与国内外酒店、风景旅游区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对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以校园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模式为前提对5+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施,5+3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基本能力培养为5学期,生产性实训为1学期,伤感实习为1学期,顶岗实习为1学期。

促进学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提升,最终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成功对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越来越多,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应该加强政府与学校的重视,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抓住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金虎,易燕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6).

[2]孙玉仁.高职司法警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6).

[3]陈玉英.关于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

[4]赵爱华.基于CDIO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以辽东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18).

[5]崔鸿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

论文2:职校旅游管理三明治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还相对薄弱,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行业的需求。

通过分析“三明治”教学的内涵,探讨如何将其有效地应用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旅游专业;三明治教学;管理;应用

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大,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高,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有优良职业道德的人才[1]。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方面都有待提升,所以,才衍生出“三明治”教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内涵

在20世纪初的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俨然而生,这是作为一种“夹心饼干”模式的人才培养,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比喻,作为一种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就业创业为目标的.教育方式[2],将学期或者是学年当作节点,其教学基本分成“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等三个阶段。

而学生在供学交替中磨练,把技能实训、知识学习以及职业鉴定相融合,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会脱离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应用非常普遍,也在很大程度上使旅游课堂教学的效果显着提高。

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花两年时间在学校学习课程

篇10: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现代化管理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事实证明,构建成熟有效的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大专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大专院校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有关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几个概念辨析

1.1大专院校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从培养目标上看,相比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大专院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大部分行业对于员工的实操能力的要求都在提高,以此为背景,通过对大专院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改革,为大专院校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现代化教学

现代化教学是新时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这里提到的教学现代化,事实上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化教育教学相对应的,在这里,现代化教学主要强调面向就业市场、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接受习惯,调整和改良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以适应多元评判的需求,提倡让学生平等享有发展自己特长和兴趣的权利和自由,为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创造更好的机会和空间。

1.3管理体系

大专院校是集中培养大专学生的场所,对于大专院校的教师而言,进行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应该是一时一地的行为,而应该建立并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形成一个管理体系。唯有如此,大专院校的现代化管理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把其中优秀的经验推而广之,则可以让整个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长足的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教学管理不是学校活动中的所有管理形式,教学管理事实上仅仅是学校全面管理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对于学生的教学的管理应该是工作的核心,应当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受到更多、更大的重视。

2.当前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课堂纪律松散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生动高效的前提。然而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重点大专院校还是省属的非重点大专院校,课堂纪律松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课堂纪律松散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进出课堂比较频繁,并且学生们绝大多数进出课堂的行为没有经过教师的允许。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见怪不怪,有些上了年纪的教师虽然对学生的此种做法颇有微词,但是碍于这种现状存在的普遍性,所有的老教师对于这种情况就都选择了视而不见。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断层。

2.2学生出勤率不达标

相比于学生上课期间随意进出课堂,学生干脆不出席的情况显得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现在在在大专院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对于自身所接受的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假如大专院校课堂上不能提供给受他们欢迎的信息和知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就会选择不上这门课或者对这门课进行冷处理;对于老师来说,在标榜自由民主平等的大专院校校园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学生是否来上课是他们的自由,作为老师无权———事实上也无法———干涉,又或者有少数老师认为上课的学生太多的话就需要花时间组织课堂纪律,并不利于自己教学,因此对于学生缺席采取了放任的态度。2.3师生的课堂状态不好一般认为,大专院校课堂的教学活动事实上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老师认真教,学生好好学。但是随着对当下的大专院校生课堂教学情况的走访,我们发现,很多的时候由于大专院校生课堂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师生的课堂状态不好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传统的站着授课逐渐转变为有些教师坐着讲课;从之前的手写讲义变成了照着PPT念概念;从以往的师生互动变成了一味的自说自话,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缺乏“粘性”,并不认为课堂内容值得占据自己全部的时间来学习。老师不认真教,学生不好好学,这是造成当前大专院校生课堂出现种种问题的关键。这些也正是在进行大专院校相关改革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3.构建大专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几个途径

3.1出台相关标准,规范教师行为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榜样,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管理方法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教师应该加强对自身的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具体实施教学管理改革的方面,教师应该尝试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和教学思路,将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都纳入到整个学生培养计划的考量当中,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计量深远。教学的管理应该以教学为核心,应该将课程改革践行于整个课程进行之中,而规范化则是教学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方面,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来说,教学管理应该以规范化的备课和讲课为主,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应该帮助这部分年轻老师度过执教生涯开始的艰难阶段,以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3.2重视平台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认识到,所谓管理,其实并不单纯指的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前,教师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平坦。在针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应该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习得更好的同时,还能为一个在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修养的人。听课和分析课是教学管理者的职责。身为学校的领导,应该注意到教学一线的种种情况,在不断的听课和总结中逐渐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努力与师生共同改变之前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程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老师还是校长,都要常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带入到具体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当中去,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教学管理才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

3.3改革评价体系,兼顾多种利益诉求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师的管理靠行政制度和薪酬制度,学生的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双重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在经受高压的校园教育之后,很容易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教师、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实现无偏颇、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更高级别的标准上去考量。为了构建和谐、公平、可靠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应当让学生一方面成为教育的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评价者,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好地感受到自我意识,更早地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并进行反思和反省。

4.结语

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学校的教学管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校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献方.对大专院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35).

[2]马会梅.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J].教育与业,2013(2).

[3]孔兵兵,赵永行.大专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4]王雨,李卫红.大专院校课堂的纪律与课堂管理[J].黑河教育,2014(09).

[5]朱晓莉.简析教师优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

[6]颉梦宁.大专院校教师课堂管理理念及其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3(15).

篇11: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儿歌在人生形态型、游戏形态和情感形态的层面出发,探索儿歌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注意事项,尤其强调需要对幼儿歌曲中对幼儿的性格、爱好、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幼儿歌曲;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一、幼儿歌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具有系统性特征,而学前教育与儿童歌曲教学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及时对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歌曲教学在儿童成长与学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儿童歌曲,作为儿童在初期成长时的语言教育的一种,对于中国广袤地域中不同民族、地域而言,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歌曲,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作为对一切事务都好奇、感兴趣的儿童,对于与动作、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儿歌感兴趣是必然的。这也是幼儿歌曲可以广泛作为幼儿园的语言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的原因之一。因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还承担着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儿童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乐感和心理审美能力的重任。对于幼儿而言,这一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教师应该承担的重任之一,因为它还是推进孩子们终身发展的最佳载体形式。幼儿歌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选择,也需要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选择,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应该编配的舞蹈动作、其他视频媒体的辅助运用以及互动参与性等因素。因而,不管是对幼儿来说还是教育者来说,幼儿歌曲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幼儿歌曲需要以语言的配合与节奏的模仿为基础,需要对儿歌歌词中的不同内容、描述的不同情景与道德规范、文学故事等价值进行发掘,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

二、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鉴于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对未来的教师们进行诗意儿童心理特征和发育特点的教学。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强调幼儿歌曲教学的立体特征,鼓励学习者从儿歌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作用、不同节奏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等出发,在课上课下都认真地分析儿歌中所蕴含的教育、审美功能特征,将不同的儿歌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比如可以划分为自然形态儿歌、社会形态儿歌、人生形态儿歌等几个不同的大类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且在实习课中不断的实践。其次,需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着不同的文学故事、童话漫画以及视频载体等,对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儿歌进行再次细分。不同歌曲针对不同性格、爱好、年龄的孩子,学前教育学生设计课程与备案后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和不断尝试,对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教学结果进行及时总结。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幼儿歌曲中的审美与价值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所有幼儿歌曲中,人生形态儿歌在总数量中占很大比例,这些不同的内容构成了这一类儿童歌曲的价值观。此外,在游戏性质的儿歌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其倡导幼儿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念,鼓励学生参与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男孩或者是好动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意运动游戏类型儿歌的实施过程与步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案。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应关注语言游戏型儿歌中的思维开发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关注追求语言音律快感的同时,要尝试让幼儿通过活动进行初步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探索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倡导幼儿利用正确的方法说话、演唱儿歌,将其作为儿童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因而,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于幼儿歌曲中的审美、教育价值等应该下功夫发掘,备好课、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其具体特征,是上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从幼儿教学的全局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需要对儿歌中的多样性价值进行发掘,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借鉴,促进幼儿歌曲教学教育现代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儿歌的“权威”特点,对传统思想进行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和学校的具体课程特点,进行创新性发展,体现出向现实、现代化转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12: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视和关注,家长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选择。为了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改进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给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升温,学前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舞跳得好,但是其舞蹈教学能力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前教育成效。为了培养出具有杰出专业素质,且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学前教育优秀毕业生,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力量。

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作为学前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施教者,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技能水平直接关系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1]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各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都一味的重视各个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是舞蹈高难度、高欣赏度,但这却让学生的舞蹈学习走入了误区。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学生将来将要担任幼师等学前教育职业,授课的对象是少年和儿童,高难度、太过复杂或对身体机能要求过高的舞蹈,儿童们根本难以完成,而且还有很大可能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关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幼儿舞蹈教学与编排能力的、有优良舞蹈素养与良好道德意识的幼儿教师,各高校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目标做出正确定位,力争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舞蹈教师。

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由于幼儿教师的特殊受教对象,使得幼儿舞蹈教学并不需要过高的难度和较为繁复的技术,但这并不是对幼儿教师的舞蹈能力放低了要求,幼儿舞蹈教师还是应该具备良好扎实的舞蹈基本功:

1.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大多数学前教育学生在接触到舞蹈学习课程之前都未进行过舞蹈训练,所以学生基本功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舞蹈的简单知识和基本形体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到舞蹈的相应知识,体会到正确的舞蹈站立姿态,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2]

2.适当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结晶,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开设相关的民族民间舞课程,尽量将汉、藏、蒙古、维吾尔、傣五大民族舞蹈向学生进行系统地讲授,使学生明白中国舞蹈的魅力所在,然后在他们成为幼师对儿童进行教育时,也可以使儿童从小了解到我国的舞蹈文化。

3.幼儿舞蹈的学习。学前教育的教学对象是幼儿,所以在学前教育学生舞蹈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注重幼儿舞蹈的学习,授课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工作。

(二)重视学生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教育的基本目标并不是让幼儿掌握多高难度的舞蹈,而是让幼儿能够体会到舞蹈的魅力,让他们养成对舞蹈的兴趣。目前绝大多数舞蹈都不适应于幼儿的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舞蹈进行编排,适应学生的欣赏能力,并引导幼儿向喜爱高雅舞蹈的方向转变,从而提高幼儿的舞蹈鉴赏能力。[3]

三、结束语

当前国民对于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越发地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希望将孩子培养成为具有高雅素养的完善个体,而要完成这一个目标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关工作者一定要积极进取,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为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杨艳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02):58-61.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09):71-73.

篇1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的学前语文教学工作研究中,教育研究工作者结合学前教育环境,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应对策略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我国学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语文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对学前基础教育工作重视的加强,如何提升学前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的质量,成为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中,我们以现阶段学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切入点,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教学环境与内容,进行了工作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为我国学前英语语文教学以及整体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一、现阶段教师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在我国的学龄前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其依然存在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语文教学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了以下内容。

(一)教学中文化特点不突出

作为学前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学开展中具有很鲜明的文化特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这种特点并未有突出的表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差。学前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学,其中含有大量的文化教育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这种文化性特点并不明显。二是缺乏文化教学的环境。在学前语文教学中,建立起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教学环境,利用文化传输环境建立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也是这一教学工作的主要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环境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建立,影响了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的特点不明显

在学前语文教学工作中,因其教育对象是学龄前的幼儿,这就使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特点,开展教育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育实践中,这种特点并不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习中的小学化教学特点明显。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育机构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情况。其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小学化特点明显。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学前口语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拔苗助长”的负面效果。二是教学中的心理特点没有受到重视。在学前教育中,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做好教学心理研究,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特点。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育中,各年龄段的学习心理研究没有受到重视,影响了口语教学的开展。

(三)语文教学内容单一

在学前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结合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实践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虽然学前语文教学在教学课程安排中占据了一定比例,但是在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单一化特点。这种单一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课程安排内容单一、专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学前语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整体的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语文教学实践应对策略研究

为了提高学前语文教学质量,我们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利用以下的工作策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情景教学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针对现阶段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以语文教育特点与学前儿童学习特点为研究出发点,开展了研究工作发现情景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情景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环境优势明显。在情景教学法中,情景模拟的文化环境模拟的,较之课堂教学更加自然与灵活,是语言文化学习良好模式。二是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特点。情景教学模式在模拟游戏过程中,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与游戏性,更加符合学前儿童的教学特点,这使得其在学前教育中更具有特殊的优势。下面我们结合一次口语教学情境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案例:一次语文情境教学课程课程目标:在元旦过后利用情景模拟教会学生节日祝福语言,以及元旦新年与春节的区别。模拟环境:两个小朋友在元旦过后春节前在街上相遇,互致节日问候。一个小朋友叫小彤,另一个小朋友叫小华模拟教学过程如下小彤:新年快乐!小华:春节不是还有几周时间呢吗?小彤:我说的是元旦,不是春节。小华:我也祝你新年快乐!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两个学生在情景模式中通过模拟的口语交流中,掌握了节日问候的口语交流方式,同时清晰了元旦新年与春节区别,具有很好的实际作用。

(二)结合学前教育环境做好语文教学研究

在实际的学前语文教学中,教学研究的开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实际环境做好以下的研究工作。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研究。在我国的学前语文教学中,部分儿童对于语文背诵具有畏惧感。这也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者做好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利用引导的方式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其背诵作业的进行。二是做好教材。现阶段的学前语文教学中,教材等学习资料欠缺专业性,这种情况的出现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做好学习资料研究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语

做好学前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学前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中,做好其语文教育实践研究,是我们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我们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实践教学方法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好策略应对,提高学前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雷丽.学前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鸭绿江(下半月版),(04).

[2]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

篇14: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接触的一门课程,如何开展好舞蹈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继而探讨了舞蹈教学的创新化改革方法,以推进舞蹈课程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

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技能,在毕业之后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为此,学生应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提升自己的幼儿教学能力。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任课教师要综合分析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探寻适合的解决措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不断提高自身的幼儿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通过美化肢体语言,用具有韵律、节奏的动作来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舞蹈演员将自身作为表达内容和形式的工具,经过动作编排、情感酝酿、动作美化后,将整个舞蹈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让人感受到富有内涵的视觉艺术。从教育意义的层面来看,舞蹈既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够起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实际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较为重视舞蹈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日常的舞蹈课程学习中,任课教师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适宜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有效掌握各种幼儿教学技能,同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化改革方法

(一)舞蹈教学模块的创新化改革。

1.舞蹈基础训练方面的改革。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看,多数学生属于高中毕业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较差,在学习舞蹈动作时会感到比较吃力,并且,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程时间较短,很多舞蹈动作都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模仿学习,致使课堂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应适当降低对学生的动作要求,例如,开度练习、软度练习、弹跳练习等。教师可将其替换成头、腰、颈等部位的技巧训练,同时校正学生的站姿,通过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能力。

2.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基于学生生理条件的限制性,许多舞蹈动作都难以达到专业化标准,加之之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因此,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课程学习感到十分困难。

3.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改革。学前教师专业以培养幼儿教育者为主要目标,多数学生毕业后会到幼儿教育岗位任职,因此,学生应着重掌握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

(二)不断丰富舞蹈教学方式。

1.概念教学方面的创新改革。舞蹈课程的实际操作性很强,属于理论和实践交叉融合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授课时,应首先讲解动作的概念及要领,并作相应的舞蹈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舞蹈动作的概念,与此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训练,使其亲身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更好地掌握舞蹈概念和实际动作。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1]。

2.注重讲解准确性和实践结合性。舞蹈属于肢体语言的塑造艺术,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应该明确各个动作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并在训练中加入自己的亲身感悟,以提高舞蹈训练的实际成效。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一味求快,要让学生平稳地掌握训练技巧,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肢体表现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表达能力。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拥有很好的教学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表达技能,任课教师可采取课堂演讲、比赛活动等形式来巩固舞蹈教学成果[1]。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较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心理素质得到增强,以更好的状态应对今后的幼儿教学工作。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核心目标。对于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任课教师应按照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舞蹈教学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针对具体问题实施相应的合理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课堂授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岩,郭晓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教学能力的探究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12(5):245-246.

[2]龚治豪.高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刍议[J].情感读本,2015,11(8):11-12.

篇15: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部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强调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由此看来,把好实践能力培养关,才能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准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学校都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并不乐观。纵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发现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良好的社会实习,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体会,对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模式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问题的提出

1.1教育实习时间安排略显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时间分布略显集中,占总学时不足20%,国外教师教育中教育实习的学时占教学计划的比重普遍较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美国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学时约在15-24周,占总学时的20%-30%;前苏联的教育实习学时比重也达到了20%-25%,与我国毗邻的日本为7-14周,占总学时15%-30%。实习生在实习中对自身基本教学能力的检验和对幼儿园实际工作生活的多方位体验离不开时间的保障,过短的实习学时设置必然影响实习质量的提高。

1.2教育实习组织形式较为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用集中实习、委托实习、分散实习等传统形式,这能满足大部分实习所需,但由于形式较为单一,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实习初级阶段,由于集中实习具有较强组织性、计划性故而受到高师院校欢迎,但随着实习任务的展开,实习生人数大量增加,给容量有限的幼儿园带来了不小压力,加之各个实习点水平不尽相同,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的态度也参差不齐,进而打击了实习生积极性。

1.3实习准备工作不足

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表现看,校内的职业技能培养以及实习前期的技能强化培训还是卓有成效的,但也有问题存在。首先,教学基本功不够过硬,幼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教案设计与编写、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制作能力、弹唱能力、舞蹈创编能力、幼儿心理解读能力、儿童故事讲读及编写能力、教态等等。有些实习生给幼儿上课过于成人化,逻辑性差,不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人为造成不必要的沟通障碍。其次,理论与实践不能统一,虽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备,但是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缺乏综合分析能力,面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与需求感到十分陌生,不知从何下手,因而难免会有理论脱离实际的感受。

1.4实习生教学经验与技能匮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师范类专业在实习中的通病,传统的师范类专业遵循着“理论指导实践”的思路,往往在学末才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并没有将理论及时地与实践结合起来,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自己无法有效地及时解决。笔者认为,最初的原因就在于学校与实习基地联系不密切,学生在学校了解不到真实的孩子,也不能获得幼儿园的最新动态,不能及时地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中,自然教学技能与经验得不到提高,在实习中,我们不可忽视一个稳定的实习基地所蕴藏的潜力。

2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如何在实习阶段安排合理有效的高师教育实践,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大力提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展学前教师教育实习的新视域,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师范生将来进入幼儿教师职业后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未来幼儿教师的新要求,我们认为需要针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针对学生实习时间短且集中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将实习时间分散到二、三、四年级,结合教学内容,在校内举办“讲课大赛”等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一定时间到幼儿园去观摩教师讲课、参加活动、见习等;到五年级第一学期再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集中实习。这样的调整,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接触一线的教学环境,了解教学环节及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及早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紧迫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为最后的集中实习工作打下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长期合作。笔者认为,就学前专业学生实习时间来看,实习时间应该一学期,这样才能确保实习生有足够时间去进行锻炼。

2.2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场所是幼儿园,是实习生的主要舞台,也是培养师范生职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选择条件好的幼儿园,建立有一定数量、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双方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对方提供教育教学的资料以及一些最新动态信息;同时应主动邀请彼此的领导、优秀教师来学校举办讲座或参加研讨会、培训班。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2.3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及形式,提倡顶岗实习

随着高师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师学生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依靠个别的实习基地无法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为了能够改变单一的实习模式,学校应该积极去探索新型的、多样的幼儿园实习形式;同时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多种实习模式并举,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习人数,也为将来的真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应积极鼓励提倡“顶岗实习”。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活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环节。

2.4规范实习管理

当前我国现行的教育实习模式也不尽如人意,必须进行改革,坚持以教育实习质量的改善和专业化的实现为导向,做到实习管理规范化。为了使实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各个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动员大会,选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前明确自己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程监督,全程指导”,这样既了解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又检查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实习结束后,要客观评价,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总之,尽管近年来高师学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提高学前教育实习的质量仍需要我们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探讨的热情,使教育实习在培养合格幼师生过程中真正起到其他课程无法替化的实践作用。

篇16: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英语教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然而,目前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该文调查了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题建议与对策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其英语教师主要来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而现阶段不少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落后,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与学前教育英语师资培养脱节。只有充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前教育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为本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整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方法

1.1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课题组选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级和级(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共80名学生,2013级(三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共4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学生主要来自陕西省,少数来自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1.2研究工具

本课题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问题涉及学习英语的动机,学生使用的教材,学习英语的方法,使用英语的主要技能和途径等方面,每一题后都附有至少3个备选答案。

1.3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调查问卷共发出120份,实际收回120份,有效问卷118份。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教师亲自组织学生填写并及时回收,所有问卷均采用无记名方式。目的是帮助课题组教师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2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

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五年制大专),二是普通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被录取的学生(三年制高职)。他们中大部分没达到高中和初中毕业生所要求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水平,但高中毕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明显优于初中毕业的学生,但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2.1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71.1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的要求和为未来职业做准备;61.02%的学生是为了发展个人能力,提高个人技能。37.29%的学生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和考取英语等级证书;仅有34.75%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对英语语言的热爱。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部分学生也是为了提高个人技能,为未来职业做准备,但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要求或是拿英语等级证书,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动机令人担忧。

2.2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20.34%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74.5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一般,5.08%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我们学院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有兴趣,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学生英语学习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72.03%的学习内容以教材为主,仅有5.96%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兴趣选择,22.04%的根据未来职业需求适当增减。这说明我们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还是教材为主,适当增加了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

2.4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30.5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都是来自教师的讲授和指导,38.1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0.84%的学生完全自学,30.51%的学生的方法则通过如网络英语课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授和指导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了重要作用,学生们普遍认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应由教师先讲授必要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2.5学生学习英语中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表明,33.90%的学生认为语音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31.36%的学生认为听说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35.59%的学生认为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16.95%的学生认为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60.17%的学生认为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59.32%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英语学习中翻译和写作是大多数学生的弱项,语音、听说、阅读和语法也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2.6学生最需要提高英语哪方面知识调查结果表明,39.83%的学生需要提高口语和听力,21.19%的学生想要扩大词汇量,仅有7.63%的学生想增强语法知识,22.88%的学生愿意提高综合能力,8.47%的学生想提高双语教学能力。看来,大多数学生更愿意提高英语的交流和应用能力。

3建议与对策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清楚地了解到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掌握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以及他们对英语课的一些期望和要求,这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应该做出如下的调整。

3.1改革教学模式,整合英语课程

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并以适当创新、合理继承为原则,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要加大立体化教材的开发力度。

3.2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源泉和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和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夯实学生的语音和口语基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因此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首要关。我们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自始至终地搞好语音和口语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讲英语,帮助他们打开交际之门,为今后从事双语教学做好铺垫。

3.4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

丰富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和其他设备及真实的语言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重在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教学技能,为今后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4结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以这次问卷调查为契机,整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提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师资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洪波.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

[2]顾吟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问卷调查报告——以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9).

[3]娄沂.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上,2012(7).

[4]高稳.学前教育专业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

[5]张惠.谈高职院校英语方形的社会服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

篇17: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选取广东175家幼儿园、早教机构及36所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为调查对象,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建议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现状调查

本文选取广东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4份,有效率82.4%。同时,还对175家幼儿园、早教机构和36所中职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对200名教师和500名毕业生进行了访谈,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状况的因素,进而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对策。

1.1幼儿园及早教机构的人才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以幼儿园及早教机构的教师和保育员为主。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要求其具备多元化的素质,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职业理想(97%)、诚实守信(95%)、团队合作(93%)、身体素质(89%)、乐观开朗(87%)、沟通能力(86%)。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身心健康要求较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导致许多幼儿园及早教机构不得不在招聘过程中,会对毕业生的文化知识要求有所抬高。有9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应满足以下知识要求: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儿童发展心理知识、幼儿园游戏知识、幼儿阅读与指导知识。同时,用人单位还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幼儿绘画教育技能、幼儿音乐教育技能、幼儿心理发展指导技能以及婴幼儿护理技能等等。而在证书方面,用人单位比较重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对获奖证书与荣誉证书的重视程度较低。

1.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师资源及保育员,本文主要从学生满意度、毕业生去向、职业适应水平四个方面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在36所中职学校选取500名学生样本对十个项目的满意度进行测评,其结果如图1所示。从某种程度上讲,中职学生满意度的高低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中职学生满意度偏低,这一残酷现实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中,中职学生在就业前景和实训条件方面的满意度最低,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是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和教育的关系,致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就业前景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学校所提供的实训条件较差,没有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教育及相关领域,仅有7.6%的毕业生选择非教育相关领域。其中,选择幼儿园(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毕业生比例高达50.6%,除此之外,毕业生都选择了早教机构。从图2中,我们还发现,选择公办幼儿园的毕业生仅有12.4%,而选择民办幼儿园的却有38.2%,是前者的三倍有余,造成这一现状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当前公办幼儿园教师福利待遇不如民办幼儿园。但与此同时,一些边远地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需求量大,这就要求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率反映的是毕业生能够进入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但不能说明其是否真正喜欢这一职业,更不能说明其在就业后稳定地工作。而中职学生职业适应性,是指其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努力完成与岗位要求达到一种和谐状态的角色转移。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性,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人际、职业心理、职业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其职业适应水平的现状。有65%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熟悉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技能,仅有29.30%的毕业生能够适应职业环境,而在职业人际和职业心理上的适应也只有34.2%和48.8%。整体而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适应水平较低。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办学过程中,校方不仅要考虑生源问题和学生就业问题,更要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职业情感的培养,进而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时,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负责,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而教师作为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因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进而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学生,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正确对待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将会面临的成功与失败、名利诱惑。同时,还应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将幼儿园作为教学场地,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亲身参与教学过程,与幼儿面对面接触,体会并感悟教师职业道德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实习和见习活动中,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工作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逐渐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教学中,应当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逐步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

2.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调研中发现,目前各中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标准参差不齐,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相关配置也较低,难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而实训是连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对于其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过渡作用,反复的实训联系有助于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减少用人单位的成本。因而,学校应当在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绘画手工教室、钢琴、幼儿保育教师等方面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积极与其他具有办学资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公办、民办以及早教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为这些合作单位输送优秀人才。

2.3提升职业适应性水平

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适应性,前提条件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在毕业,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培养自身职业角色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积极参加实训、实习活动及其他相关实践活动,为日后就业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基础。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实效性,为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外部就业压力与内部学校改革双重力量的推动之下,中等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在这一背景,中等职业院校应当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多方面着手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适应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构建和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各级政府可以尝试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为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尤其是要鼓励学生支援西部及边远地区的学前教育,并解决编制、福利待遇等问题。除此之外,用人待会还要重视新员工的生存环境与工作条件,尽可能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丰富其娱乐文化生活,进而增强其归属感,不断提升其事业适应水平。

3.结束语

随着幼儿教育民办机构数量的快速提升,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幼儿教师及保育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下,加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为幼儿教育输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要求逐渐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学校实训设施建设落后、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水平偏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提升职业适应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11):64-66.

[2]唐胡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科学咨询,2012(7):39-39.

[3]甄贵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6(5):123-124.

[4]朱政.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的阶段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18: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见习实习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见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1.1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性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学前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3]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2009.1.

[4]秦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研究[J].第一资源,2010.4.

校企联合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探索论文

文档一体化工作的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优秀硕士论文范文

物流专业论文

浅析大学棒球运动的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论文如何避免重写

大学论文格式范文

铝合金前沿研究论文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论文(集锦18篇)】相关文章: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2024-01-10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2022-05-12

大学波普设计论文范文2022-12-12

工程师培养方式探索论文2024-02-09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2022-09-07

物流专业研究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论文2022-04-30

本科论文2024-05-18

大学论文范文2023-02-22

根据地区发展模式视角下社会工作学介入社区足球发展的研究论文2022-07-31

本科论文范文格式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