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5 07:55:42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共14篇)由网友“名字就要长长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

篇1: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

[摘要]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逐渐普及和应用,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目前,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将是如何实现信息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会计行业也正在逐步地向信息化靠近,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是会计信息化。因此,分析和探讨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对会计教学做出变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篇2: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它能显著地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会计行业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地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也应用了大量的信息化软件,但总的来说教学还是以书本为主,而教科书均是许多年前出版的,中间虽有过几次改版,然而改动并不大,根本无法做到与时俱进,而且授课的教师所使用的均是同一份教案,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会计信息化所需的人才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的会计教学做出变革。

1我国会计教学现状

1.1学校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

会计专业一直是高校中的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从会计专业毕业,但毕业之后的他们却不一定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随着国家的繁荣、企业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的增加,但是,我国目前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却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人才,可当前学校仍旧实行传统的会计教学,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做到全面认识会计信息化。传统教学以为会计信息化只是报表编制、财务处理、会计作业的工具,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种企业管理流程、资源、业务模式的整合及创新,是一次社会管理的革新。正是由于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才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信息化的认识很片面,自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1]。

1.2教学方式单一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填鸭式”,老师只顾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的优等生在考试的时候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而到了实际应用中什么都不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贯穿我们的整个学生时代,使学生渐渐失去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能力。而会计专业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信息化、网络技术等相互关联,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引下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才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将大量的学习时间都花在了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上,少有时间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只有在注重互动性及实践操作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实现教与学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2]。

1.3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论他(她)的专业成绩有多好,都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目前,学校都会安排学生到对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目的就是想要学生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进一步的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提高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事实上,由于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往往没有固定的合作企业供学生进行实习,而学生也很难通过自己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实习,即使有合适的企业愿意提供实习岗位,也不会安排学生进入具体的岗位,只会让学生在一旁跟着学习。因此,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也就无法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这就导致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不相符的现状。

篇3: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论文

信息化会计管理研究论文

【摘 要】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会计组织和会计系统应迅速行动起来,从各个层面上进行反思、变革和完善。在会计变革的滚滚洪流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相关理论丰富管理内涵、提升管理水平便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管理 会计服务器 会计流程再造 会计知识管理系统

1、引言

上世纪4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使会计领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信息化投资黑洞、信息悖论、信息孤岛等陌生字眼的出现,以及对许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的影响,使包括会计在内的管理信息化前途遭受到莫大的质疑。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如何开展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成为了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2、会计管理的现代特征

2、1会计管理是系统性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的系统性尤为突出,会计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流程完整的工作体系。从管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同属事前管理的怀集预测,决策和财务预算,还是事中进行的会计控制,以及事后的会计检查,考核和分析,都是属于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强调的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益。[1]

2、2会计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培养的流向才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充分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是企业生命力的所在。会计管理也同样涉及人本管理,在企业中不仅要培养竞争性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也要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竞争性的会计人才。

2、3会计管理更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发展知识经济就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因此,知识的生产必须加以保护,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也更为严谨。随着知识竞争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在向着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倾斜。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是这些无形太投资,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由此看来,无形资产的管理,在实际表现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人力资源的管理。[2]

2、4会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管理发展。信息化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会计管理工作中,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更多的信息在网络的平台上得以互动和共享。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会计管理迈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3、信息化会计管理方法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管理中的数据准备阶段由会计核算工作来完成,我国目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核算软件等都是为数据准备服务的,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优势,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为企业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常用的会计管理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大阶段中采用的方法。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

1.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如证监会、银行、税务、企业)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

2.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

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

(三)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

(四)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

4、信息化会计管理体系研究

4、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的性质

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结算方式的兴起,更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由于网上开展得一系列商务活动无法像传统的'结算方式一样得到有形的记录痕迹,同时由于信息处理的协同与集成,使得对信息流的管理变得复杂繁琐,控制起来也变得异常困难。面对新的局面和新的信息化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会计管理方式呼之欲出。[3]

4、2 集成管理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新内涵

集成管理概念的提出,给会计管理信息化带来了强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与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是都由这个信息系统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的,因此作为会计系统,财务数据要首先与其他信息形成集成管理;其次,集成管理要求会计系统不仅要成为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要兼顾一个管理系统的角色,充分发挥会计功能本身具有的预算、决策、资金控制等全面的管理功能;第三,“管理信息系统(mis)由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ais)等组合而成,但毕竟还没有从各个独立的分支有效的升华为一个整体,无法涵盖企业的所有方面,仅仅是信息化的雏形阶段。

4、3 供应链管理扩大了会计管理外延

随着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竞争,同时传统的职能部门管理也随同向供应链一体化管理转型,

在新的竞争需求下,为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集成化管理,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各联结企业间的会计协调对于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三流集成”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特别是资金管理问题。首先,各企业之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而是具有各自不同组织结构和等级制度企业的联结,缺乏独立企业中绝对权威和强制规范的约束。其次,在供应链协议中,体现的是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为了所谓的整体战略目标而牺牲自身的利益。供应链是一个靠协议约束的虚拟组织,没有更高一级的管理和凌驾在各成员间的机构,其合作是松散的并带有鲜明的阶段性,他们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暗中相互的竞争对手,在信息资源和管理协调方面都不可能完全实现共享和透明。同时由于资金管理无论在各个缔结企业还是在整条供应链中不可动摇的特殊地位,只有加大资金的监控力度,保障资金管理,才能带动其他环节同步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与各个联结企业你饿不资金管理相比,整个供应链中资金流的协调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庞大。因此,针对业务环节中的资金活动,要奉行“管控结合,以控为主”宗旨。在各联结企业享有独立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调功能,使资金流动信息透明化,在链条的决策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会计管理,这是加强供应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5、结语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完备,但在信息化发展日益重要的企业管理领域,有些理论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脚步,甚至被淘汰,继续沿用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的特征,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信息管理的未来是知识管理,会计管理应迅速捕捉这种发展趋势,借助管理平台将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系统,利用神经元网络和决策树等技术,实现会计系统的高端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万军.会计电算化[j].

[2] 王凡林.基于界面管理的会计控制研究[j].

[3] 王开田.会计进化论: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m].

[4] 韦沛文.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m].

篇4:会计信息化论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

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引言

中小企业在当下的发展中对科技水平及领先技术的依托程度相对较小。

在会计核算方面,中小企业目前还难以摆脱人力劳动和重复记录为驱动力的工作方式。

而利用云计算环境开展信息化建设则是针对于会计工作的全新方法,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而国内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指导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中,在技术上通过虚拟化技术架构起来的数据服务中心,实现对存储、计算、内存、网络等资源化,按用户需求动态地分配。

用户不再是在物理硬件资源上享受服务,而是在虚拟资源层上构建自己的应用。

(二)云计算的服务形式

1.云物联

物联网是依靠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物物相连”,是互联网技术从虚拟平台向实体领域的延伸和扩展。

云技术提供了物联网连网的信息平台,是传统网络业务的更新与延续。

云物联网涉及到实体货物的信息交互,用户在此平台上不仅能获得信息,同时也能开展实体业务。

2.云储存

云安全系统工作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查找功能,能够整合不同存儲设备及终端设备的数据及上传文件,从而建立起一个应用涵盖范围广泛,信息分享便捷,文件比对快速的安全系统。

能够迅速的对外部文件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使在这一平台上出现的数据、及上传的文件都能够及时汇总,为云计算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

3.云安全

云安全通过提升客户覆盖面积而提升样品采集量,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在线操作覆盖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一旦有一个用户截获恶意木马病毒,那么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木马病毒的信息推送至客户服务终端进行处理,继而通过Server端向用户发送解决方案,避免整个系统用户全部陷入安全危机当中。

(三)云计算的特点

1.高融合性

云计算是在融合了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统一为资源池,以实现数据与应用的统一调配。

在融合后的云计算平台上,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完成了信息的共享,而整个平台用户基数越大,可供比较的数据就会越多,具备的软件及硬件资源也就会更加丰富。

2.灵活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请求和购买服务资源,以扩展自己的应用和处理能力。

用户只需要使用各种客户端软件,通过网络调用云计算资源,就可以在移动终端上享受平台带来的云计算服务,所受限制较少,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即移动性,所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云计算平台用户所享受的权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也存在一定的付费享受服务现象,与此同时,云计算平台的命脉是信息的获取,因此对一些数据上传质量和准确率较高的用户而言,享受到的服务也会更加丰厚。

3.高监控能力

服务资源的使用可以被监控、报告给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并可根据具体使用类型(如带宽、活动用户数、存储等)收取费用,其监控的范围及数据类型极为广泛,并且具备实时传输数据的能力,能够利用自动检测节点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反馈。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规划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资金链条较短,企业的人数也相对较小,因此各个部门的权利存在一定的交叉,而企业建设也缺乏长期的规划目标,在现有条件下,企业没有条件为信息建设工作进行长远规划。

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在项目布局上比较盲目和保守,云计算需要的数据量较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及软件开发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因此企业资金链条一旦出现状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将终止对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导致通信部门及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各自为政,缺乏联系和沟通。

云计算环境下开展信息化会计工作既需要长期战略规划,也需要阶段性的目标建设,在缺乏企业资金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最初的设施普及与基础设备建设。

(二)企业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企业上网需求的不断增加,因此,对互联网接入带宽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受现阶段电信基础设施制约,使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和实施效果都受到影响。

企业在日益加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面前,难以保障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和实施效果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缺乏明确规划,另一方面是企业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资金筹措力度不足,业务开展落实不够到位。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重视程度不足还体现在对人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疲软,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从事信息平台的建设及网站的维护,会计从业人员也缺乏相应的云计算经验,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数据分析及核算的能力较低,这导致以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会计核算工作难以高效展开。

(三)信息评估体系不健全

云计算环境的实质是一种融合,是技术手段、信息传播平台、软件建设、会计核算这四者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在建立起融合后将极大的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在进项记录、报表制作、账目统计等项目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由于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计也更为便捷。

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云环境下建立信息评估体系和会计工作评估体系却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项目,由于信息化项目往往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信息化的投入产出或投资回报率往往难以计算,信息化对企业销售额、成本、利润贡献有多大也难以量化。

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评估体系,其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三、云计算环境下构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策略分析

(一)构建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步骤是建立起信息系统的基础构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按照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在宏观层面上,信息系统应该包含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供给、生产物流供应、供应链管理、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在中观层面上,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应该涵盖企业日常工作中的环节,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等;在微观层面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则涉及到信息系统构建的具体内容,需要将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会计工作日常工作中进行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云计算环境下的会计建设服务,而会计工作数据的获得及信息的分享则需要依托于信息系统而展开,构建信息系统。

(二)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商品的概念出现了变化。

不再仅仅局限于实体商品,直接由人力提供的服务项目也成为商品,并且由于人力服务成本相对容易核算,剩余价值较高,因此以服务为商品的企业利润率更高,科技进步带来的驱动力也更强。

因此云计算应用已经用于开展IaaS,PaaS和SaaS服务。

企业可通过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实现计量付费方式租用“云端”的多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存储。

使用基础构架即服务的过程中,数据存储的平均成本得到降低,并且付费周期具有弹性,在使用周期和付费数量上可以进行及时调整。

企业可通过平台即服务(PaaS)构建产品设计平台或软件开发平台,并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产品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然后,通过其服务器和互联网传递给其他客户。

在平台即服务使用过程中,云计算环境应该注重对供应商及使用用户进行监管,同时制定具有共同约束力的服务准则,利用强制性约束用户及软件供应商。

在软件即服务(SaaS)中,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向厂商订购应用软件服务,以实现软件的外包服务。

软件的外包服务在定价方面需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及使用者的接受程度,在响应速度、准确度、数据收集、容错性方面的性能要结合用户的个人需要而开展,但是无论如何,用户在技术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及操作安全一定要得到保障,这是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保障。

(三)信息化模式下项目解决步骤

篇5:会计信息化论文

会计信息化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逐渐推进,传统的工作环境、模式已经难以匹配现阶段的需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成为现阶段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企业想要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需要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正确分析和评估风险、加强内部审计以及法制建设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审计;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已经深入地研究了会计信息化问题,并将会计信息化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会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经济、拓展业务,提升管理的实效。从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内控实践看来,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应用、轻内控建设”的问题,致使内控技术的应用难以提升内控质量,严重者更直接导致企业运行失败、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层出不穷。基于以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信息化和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1会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

1.1产生背景及根源

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会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下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更是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之下,企业高层决策的依据来源于网络,信息的来源更多样,准确性也越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被最大程度地提升,会计电算化不再被孤立于会计工作领域,企业的管理能力也因此提升。在近里,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实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功能、覆盖、应用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2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初步实现、完善了会计信息化的三大特征,即信息化的集成性、信息化的动态性、信息化的渐进性。而在将来,我国的会计发展方向有三点:第一,真正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为企业领导阶级提供有效数据,提升预测的准确性;第二,强化与网络互联的力度,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及时地获取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减少会计信息的舞弊现象;第三,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工作与其他业务系统连接,加速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

2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新变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影响:第一,扩大了内控的范围。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人员从财务人员变成了系统操作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会计工作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人员和制度,而是面向了更为广阔的人员、制度、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第二,改变了内控的方式。会计信息化为会计人员提供了程序化的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的任何一个步骤都可以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复核。财务工作不再过分地依赖于人,而是依靠财务软件来实现,内控方式也变成了“人机”结合的新模式;第三,内控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过账、报表编制等工作依靠财务软件完成,只要保证数字输入的绝对准确,那么会计工作的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数据输入环节成了会计核算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四,内控更具备时效性。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会计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为及时的信息,方便企业高层快速的调整内控管理措施。

3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现阶段的企业内控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3.1企业内部风险评估难度加大

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在落实了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之后,风险评估的范围被加大,如果内控管理层面下的职责分离的执行不到位,信息系统无法完成身份识别,更无法进行权限控制。另外,产生了系统设备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立足于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极容易因断电、火灾等情况出现系统故障,继而损失相关的数据。因为会计信息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授权文件或是各种口令取代了传统的签名或者是盖章处理,口令等被不法分子盗取的几率增大,内控管理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企业丢失数据、泄密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内控的质量、效果都难以尽如人意。

3.2内控系统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之下,各类会计信息被存储于不同的磁性的存储介质中,这一情况方便了数据的取用以及资源的共享,然而也增加了信息数据被篡改、增删、伪造、破坏的风险,且即便是信息资料被恶意的篡改,因为不会留下痕迹,也难以及时地发现。另外,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提供了包括取消、反过账、复核、反结账等在内的诸多功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的灵活性、可变性以及可修改性。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保密规范认识不到位,是造成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减弱的直接原因。

3.3内审工作不到位

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的质量,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现阶段企业还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内审工作的落实被忽视,不仅影响了信息化的会计工作,更会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3.4“人”作用未充分的发挥

由于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保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检查企业存在问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会计工作者的重要性被忽略,“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质量就会难以保证。

3.5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缺乏法律依托

21世纪是法治社会,法律能够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后盾,然而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方面,现阶段还不存在具体的、细化的法律法规,这也就给部分会计人员徇私、违法乱纪创造了条件。

4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解决现阶段企业落实内控工作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四条策略,希望能为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4.1强化风险评估,实施风险个人制

因为网络具备开放性,而网络的这种特性将企业的管理置于风险之中,企业想要保证管理的质量,除了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外,还需要在全面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风险评估范围,建立具备特色的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建立风险控制成本风险体系,深入地研究会计风险内容,利用有效的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二,贯彻落实内控管理层面下的职责分离,利用有效的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人员身份进行识别,防止不法分子或是不相干人员无意或是故意破坏会计资料;第三,落实风险个人制,将系统设备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合理地分配给相关人员,让风险管理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薪资挂钩,不仅可以避免管理工作发生“趋利避害”的.情况,更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管理产生新风险。

4.2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安保措施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数据被篡改、增删、伪造、破坏等问题,企业可以设置会计信息系统的专用服务器,并根据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对其进行权责划分,使会计人员都只能从事自身权限范围内的相关事项。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出发:第一,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严格控制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坚持计算机程序控制输入。组织专人对录入数据进行审核、校验;第二,控制数据处理。严格“走”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数据检验、有效性检验等,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第三,控制数据输出。确保数据输出过程由专人负责,及时分析结果,并尽可能早地发现数据错误,避免错误的会计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3加强内部审计

想要保证审计的独立与权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只有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能够重视审计,审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第一,延展审计工作面,突破传统审计只局限于查错防弊的问题,全面发展审计工作,使之能够在风险评估与防范、内部控制评审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二,革新传统的审计办法,规范化审计流程。充分考虑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之间的关系,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审计工作能够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始末,对企业的决策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控制结构,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员工仅仅是为企业赚取经济利润的“打工者”,而企业领导是企业内部的权威,领导阶级对员工有着绝对的领导权。这种上下级关系不利于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更不利于企业落实管理工作,加之管理结构扁平化发展严重,部门为了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4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加大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必要的奖罚激励政策,以人为本,落实管理工作。21世纪是知识生产力时代,而人是知识的载体,企业需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用科学的激励制度落实人才的管理,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激励人才进步,确保“人”尽其用,并以此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终极目的。

4.5加强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还不存在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这就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落实“无法可依、无据可循”,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徇私行为,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充分地考虑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完善法律,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潮流,更是企业提升内控管理实效的基础。然而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在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的困难,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应用的相关问题,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合理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夯实基础,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10).

[2]韩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

篇6:会计信息化研究综述

会计信息化研究综述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此浪潮已席卷了全球,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信息化的`概念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人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从产业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和界定的.

作 者:卢彭辉  作者单位:厦门平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刊 名:管理科学文摘 英文刊名:DIGEST OF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7: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一、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融合了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体技术,其中融合了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科技技术。除此之外,现在发展最迅速最前端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当中,这使得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针对信息的简单处理,还大大扩展了其范围和含义。企业中原有的各自信息孤岛在互联网技术下相互连接起来了,企业在各方面的信息也得以融合在一起。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共享,结合员工流、物流、资金流等各个方面。从更深一层角度去理解,会计信息化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经营管理的思想,因为企业信息共享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关键有效的信息,为企业经营、控制、决策和运行提供了结实的保障。概括而言,会计信息化能够体现出,会计是一种企业管理工具,能够加深财务会计的计划、组织、控制以及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工具。如果说会计电算化是手工会计记账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产生第二次质的飞跃。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工具不断升级的必经之路,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2.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条文性地制度和规范。内部控制通过俯视全局,整体把握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在能够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符合国家的规章法律、企业自身的资产安全完整,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有: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原有内部控制体系带来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升级,管理部门的重新构造和会计人员及岗位组成结构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许多特定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说对企业原有内控体系造成了明显的冲击。

1.内部控制环境发生改变

企业内控体系的环境变化主要分为两点。首先是由简单到复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传统的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由会计专业人员构成,而会计信息化的现代会计部门有多种工种组成———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会计软件专家等;另一方面传统的财务部门只是简单地对手中的数据进行核算、汇总储存处理,而会计信息化的现代会计部门已经通过管理决策软件进行更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各种业务活动预测、各种资源规划等。其次是由复杂到简单,也包括两方面:一是在电子单据形成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通讯快速的传递财务部门,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一旦处理完经济业务,所有相关的会计信息都会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自动输出,瞬间就可以完成从原始单据凭证到最终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省去了中间的时间差和避免了人员交流产生的误差;二是现在信息化系统下,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员工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经济业务活动。

2、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广泛

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在会计工作人员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形成电脑中的原始数据时,要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而且,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就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记录工具,导致集中了相对关联的职责权限。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是将经济业务记录到电磁介质中,实现会计电子核算无纸化。但由于电磁介质很容易损坏,增加了丢失、损毁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内控建设,规范会计档案储存形式,尽量规避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各种风险。3、财务及其他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转型在账簿会计核算系统中,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很低,只要懂得会计专业知识、精通财经法律法规即可。但在新形势发展环境下,手工记账逐渐被电子化替代,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变成会计凭证的录入和审核,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变成会计工作的.重点。因为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只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要懂得有关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知识、网络知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操作与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所以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篇8: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在这个信息时代中,电算化被信息化所取代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这也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本源的体现。为了使现代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技能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对先有的会计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会计教学的内容也应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全面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一、会计信息化

在大部分人眼中,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信息输入的环节,会计信息化教育也只是代替传统会计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但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它以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为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传输、存储、加工等。它在实际应用中更是能够为企业进行方向上的预测,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料以便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控制。而在应用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也早已超出了单一的财务领域。现如今虽然在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上会计界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但是当前各层次的会计教育早已被飞速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深深影响。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现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更加重视的地方。对于大学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笔者有几点建议。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改革

影响高校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人才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而会计教育面对这样的新挑战则必须要从心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目标都急需改变。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平衡与调整,使之更适应改革后的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应该定位在社会需求上,同时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在我国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一个硬伤。所以,全力推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让其能够凸显出会计信息化特点,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必须拓展和优化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和理论性的会计基础课程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新增能够凸显会计信息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并且将原有课程和有关会计信息化的内容相结合,让教材变得更加灵活。第三,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推广,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整体会计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会计改革的根本出发,将会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四、信息化教学的强化

信息化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信息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极为不足,在大学教育阶段,会计教学内容中仅仅只是开设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强信息化教育,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的改革,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会计教学相结合应该成为强化信息化教学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的综合竞争力。实践经验对于会计这门学科来说十分重要,在会计教学融入信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会计工作内容,而这些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的会计教学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改革的关键。不断推进会计教学改革的优化可以让整个会计教学改革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是我国目前信息化会计教学改革中最为迫切的。把信息化的特点融入到从开始树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到教学评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改革,将大学阶段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在这个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开展会计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优化、改革和更新换代,以便全力推进会计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信息化的会计教学改革必然会在会计领域上产生深远影响,而会计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1).

[2]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4).

[3]于玉林.试论会计信息化[J].林业会计,,(1).

篇9: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论文

一、高校网上收费管理现状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目前虽然已经实行网上缴费,但对票据的管理依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票据的领用、发放、核销、查询等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这样的管理手段已然落后,而且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难以避免,不符合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更不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于网上缴费形成的收入,也只能等银行入账单到达本单位时,票据管理人员按照形成收入的经济业务给予分类并打印相应的票据,审核人员才能随即完成记账凭证的录入,至此才算是完成了收费工作的全部事项。可以看出,网上缴费、票据管理和财务记账核算三者处于割裂状态,缺乏相应的监管过程,在流程和程序上也不尽合理。

二、高校网上缴费、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一体化架构的技术研究

(一)高校缴费及票据管理的信息流向

为了实现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及财务核算三者之间的联动管理,真正做到统一监管,需要在三个独立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缴费业务、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之间的信息流转及闭合的回路管理。根据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实际,给出三者关系,如图1所示。

(二)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及管理流程介绍

通过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为高校收费项目提供统一的收费途径及通道,缴费者通过银行网银或者应用第三方支付在网上完成相关费用项的支付。将缴费平台与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整个流程类似网上一站式购物,实现管理数据采集与缴费动作一并完成,实现数据在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实时共享,为收费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缴费信息反馈途径,可随时了解相关收费项目的进度;也为财务部门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收费管理、票据使用监管平台,随时掌握学校收费工作进展及票据使用的情况,并可根据到款、开票情况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凭证,与到款信息、开票信息实现完整的信息链路,做到严密的财务监管。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主要流程:1.费用项申请/审批流程(见图2)收费业务部门(如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内其他部门等)作为整个收费工作的发起部门,首先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发起费用项目的缴费申请。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上填报收费项目的名称,收费金额、收费依据、缴费人员的角色、收费起止时间、需要票据的数量等信息。如果缴费人员名单已经知晓,还需要提交缴费人员的清单。发起部门提交的申请通过系统流转至财务部门,由收费管理岗位核实信息,进行审批,审批意见通过平台反馈给收费业务部门。第一步骤的内容是后续流程的基础,提供了初始的信息,而且通过财务部门的审核,保证了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预防乱收费、票据串用等违法乱纪的现象,起到了事前监管的效果。财务部门作为收费管理部门或者收费管理部门的意见执行者,根据票据管理的要求,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中对收费业务部门的申请进行票据的'使用配套及收费方式认定。需要设置相关费用项缴费的优先级、对应的票据类型以及票据数量、是否开启绿色通道等,并对收费业务部门的收费申请作出审批意见。审批通过的费用项目只要在统一缴费平台上立项,相关人员便可以缴费。缴费人员通过登录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可以看到与自身角色相匹配的费用项信息,根据缴费的优先级及缴费顺序的设定,按照提示和程序要求便可以完成网上缴费,获取缴费确认单。票据可由财务部门集中打印,交由业务部门发放或可以在网上缴费过程中设置票据交付环节选项,财务部门根据缴费人意愿直接将票据邮递给缴费人。2.票据管理流程(见图3)票据管理是收费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高校的经济往来活动内容,财务部门管理着行政事业收费票据、资金往来票据、专用发票以及各类内部票据,掌握着各类票据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财务部门作为票据的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票据的全流程管理,把握票据管理关键点。在票据购入时,首先应对票据作入库登记,在缴费和票据管理系统中录入购买票据的信息,包括:购买日期、票据的种类、数量、起讫号等;其次,还要在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程序中预先设置各类票据及数量,待收费业务部门提交有关收费项目时,财务部门管理人员需核准相应的票据类型及数量,为收费项目分配发票,以备该网上缴费项目的批量使用。需特别指出的是如下一种情形:收费部门如果因特殊业务(如主办会议收取会务费、学术活动收取相关费用项)有自行收费的需求,通过网上申报(上述第一步流程)审批同意后,可以到财务部门进行票据的申领、借用。收费业务部门根据缴费人员的缴费内容,开具相应的票据,并对收费活动涉及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及缴销。收费结束后,所有未用的票据缴回至财务部门,并将所有票据使用情况按要求制作电子表格,导入票据管理系统,以便财务部门实现对票据的集中、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根据票据申领部门上报及缴销情况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凭证。在票据的申请、使用、上报、稽核、缴销过程中,收费业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均可通过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对票据的使用情况进行即时的统计查询,根据各自的需求了解收费的动态,实现各自的有效监管。3.财务核算流程缴费完成后,统一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根据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的到款信息,自动生成当天的对账单,财务人员可以对照银行入账单,核对本次收费的金额和其他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通过平台系统切换至财务核算模块,按照程序预设好的途径方法,读取缴费、票据系统的信息,利用智能模块准确无误地自动生成该笔业务的到款凭证,保证实际到款与记账凭证的一致性。整个过程从缴费发起、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环环相扣,既满足财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又大大提高了效率。该平台另外一个突出的功能是通过财务核算凭证可追溯查询到具体的到款明细、每笔款项开具票据的类型及号码等信息,在票据系统中也能查询每张开具的票据记载的详细信息及入账信息。无论是从信息查询还是从业务部门的功能管理上都得到了满足,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收款数据与票据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和严密性,也实现了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相印证的统一体系。

(三)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

高校缴费、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不仅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将缴费业务、票据管理和财务核算实现贯通和全过程联动管理需要有多项制度及规范操作流程作保证。1.建立高等学校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机制的政策高校缴费、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一体化只是满足了高校在管理缴费业务过程中的系统化要求,为了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应当构建以高校标准化会计相关信息为基础,便于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及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高效分析利用的统一会计相关信息平台。该平台应当涵盖数据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具备会计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为高等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相衔接的数据挖掘,为绩效评价为宗旨的财务监管体系等提供数据支持。2.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缴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要求,将高等学校缴费业务过程的内部控制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控制、会计信息处理控制、会计信息档案安全控制等途径,使高校缴费、票据管理等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明确规定使用缴费和票据管理平台的人员及权限分别在收费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该统一平台的管理和操作,对同一业务的不同环节,要设置经办人员和主管审批身份的认定识别,对不同身份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未经授权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该收费统一平台。收费业务是高校的重要经济行为,通过专门人员和权限的设定,可以形成适当的内部牵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收费管理平台的严肃性和安全性。(2)健全和规范各类票据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票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合法收费、维护学校经济秩序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制定收费票据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票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财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票据管理制度,如《票据管理办法》、《票据领用、缴销制度》、《票据违规使用的处理办法》等制度,明确票据保管人员、领用人员和票据审批人员的职责。对票据的分配、领用、开票、缴款、核销、销毁制定一个合理的流程,将学校所有的票据纳入票据管理系统统一管理,从制度上保证票据领用和使用的安全性。3.完善对缴费、票据等相关业务的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应当建立与缴费、票据管理相关业务的申报、审批、实施、稽核等环节的控制制度。针对各部门提交的收费申请,财务部门应严格审核收费项目的合理性、合法性,对审核通过的项目在系统中给予票据的配对分配,并对各类票据的使用作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对于违规使用票据的院系部门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相关的处理办法,避免票据串用,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也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各种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票据使用和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缴费、票据管理过程中,应当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稽核,以完善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结语

高校的收费和票据管理工作是财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建设适合学校管理要求的统一收费、票据管理、财务核算一体化的平台,并辅以各项制度的完善,最终达到闭环运行的目标,应能保证高校收费管理与票据管理更加规范,缴费者支付更便捷,收费部门管理更通畅,财务部门监管更全面、严密,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得到明显提升。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的管理要求和管理手段同样也会不断提高。高校网上缴费、票据统一管理、财务核算闭环运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软件的各项功能,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高校管理和财务监管的要求。

篇10:管理会计信息化论文

有关管理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一: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

【摘要】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探寻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助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并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过程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处于大智移云时代的企业越来越重视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特别是新兴金融行业。文章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例,从需求分析、战略框架、实现过程、评估改进和经验总结五个方面,深入分析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战略制定和战略落地过程,涵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内部报表管理等内容,不仅能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也能为一般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预算管理;成本分摊;报表分析

TL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L支付”)成立于10月,是一家综合性支付服务企业。按照“支付-金融-电商”的模式,TL支付成立6年多来实现了高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先的行业支付解决方案及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TL支付主要有受理市场、网络支付、新兴支付、金融服务、通商合作、移动支付6个业务条线,即可提供6大类服务。作为一家高速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企业,TL支付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制定了管理会计信息化战略?该战略如何落地,如何有效达到预想目标?有哪些关键成功要素,怎样持续改进?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分析与总结,不仅能为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也能为一般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思路。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一)业务发展对管理会计信息化提出要求

伴随公司业务的快速成长,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分支机构已达37家,海外跨境业务探索也已起步。公司收入及盈利能力连续5年快速增长,市场网络延伸至近300个地市、1000个县级市,员工规模达到5000余人,与百家银行开展合作,服务百万级商户,由此对深挖盈利空间、提升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公司规模扩大,基于手工操作的预算编制、成本分摊和报表分析等管理会计工作遇到了效率低、准确性和及时性受限,数据分析粗放等瓶颈,信息化将有利于改善财务工作效率,提高组织内信息效益。如何精确衡量每个产品、每个分支机构的盈利性,如何深挖客户、行业、合作机构的价值,提高人员及资产的投入产出,实现管理层精细化管理要求,建设管理会计系统成为迫切需要。

(二)管理会计工作现状

TL支付的管理会计工作涉及业务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截至末,三个系统相对独立,依靠人工进行数据对接和交换。通过OracleERP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完成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基于“POS机既是固定资产又要完成出入库管理”的业务需求,TL支付在成立伊始,就选择了OracleERP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完成其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通过Excel完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报表分析。基于长期战略考虑,TL支付成立伊始就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每年10月到12月运用Excel完成次年的预算编制和汇总工作,借助电子邮件完成两上两下的预算数据传递和交换。预算完成之后,将预算数据人工录入OracleERP,实现粗放的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除此之外,公司还采用Excel完成粗放的成本核算和报表分析工作。通过支付业务系统为商户和个人提供服务。TL支付的核心竞争力是各类综合支付和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产生的业务数据,依靠人工导入或录入OracleERP系统,产生相应的凭证和单据。

(三)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20实施管理会计系统前,公司预算管理存在如下问题:手工编制,使得编制效率低下、涵盖信息内容有限、传递不及时、审批流程授权不清晰,缺乏公开信息披露平台,未能与业务系统对接,难以全方位反映企业多维度经营活动的预算指标及达成效果,难以进一步开展精细化预算控制。成本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未能与业务系统对接,成本审核标准单一,分摊规则缺乏授权,缺乏公开信息披露平台,难以全方位反映企业多维度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无论全面预算还是成本管理,由于缺乏信息化,均难以实现对未来的及时预测、对现金流的精细化分析,难以传达至最末端业务单元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及驱动。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战略框架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

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如下:第一,建设一个能够让集团及各分支机构共同参与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规范管理会计流程,信息共享安全通畅,提高上下级和部门间的沟通效率。第二,打造统一的全面预算管理平台,实现预算信息透明、高效传递,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实现滚动预测、实现成本分摊前及分摊后的多版本预算管理,从目标管理角度支持成本控制及分类核算。第三,实现以地市分支机构(终端利润中心)为目标的全成本分摊、以业务条线(产品)为目标的分类核算,并逐步实现项目、渠道、行业、个人、商户、终端机具等多维度成本分摊及获利能力分析。第四,打造管理驾驶舱,建立管理决策信息支持平台;建设财务KPI指标、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风险预警报表体系,实现灵活、及时的预警和监督反馈功能。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为确保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战略框架成功落地,公司组织人员进行了多方调研,了解国内各行业建设管理会计系统的现状和实施情况,借鉴第三方支付行业经验,立足本企业现阶段业务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了系统需求。依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系统建设原则,提出了分阶段建设方案,建设步骤如下:第一阶段是搭建管理会计系统,实现时间为—。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是:搭建管理会计系统,实现全面预算平台、成本分摊、报表平台三大基本功能,出具各责任中心和各主要业务的预算数据、获利能力数据,实现集团内信息共享,提高沟通效率。第二阶段是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预计实现时间为—。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是:实现ERP财务会计系统与核心支付系统等各业务系统对接,交易数据及收入、客户资金流信息自动传递至财务会计系统,实现细分业务及产品、商户、银行、合作机构、员工等多维度信息采集,最终传导至管理会计系统,实现多维度的预算、绩效、获利能力精细化管理。第三阶段是实现现金流管理,预计实现时间为—。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建设目标是:通过深入挖掘系统的基础信息,在管理会计系统中实现多维度的现金流采集,最终体现于管理会计系统现金流报告,能够及时反映各细分业务及产品、商户、银行、合作机构、员工、各作业流程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现金流消耗,最终以提升企业整体现金流效益为目的。

(三)管理会计系统体系架构

为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第一阶段的任务,TL支付规划的管理会计系统涵盖三个模块: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年度预算和月度季度滚动预测,实现多情景、多版本管理;全成本分摊模块,主要完成各分支机构和总部间接费用的分摊,最终从预算和实际两个角度,分别计算出每个业务条线和每个分支机构的精确成本和精确利润;报表分析模块,主要完成预算执行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实现财务关键绩效指标(KPI)、预算执行及成本控制风险预警报表体系。

三、管理会计系统的实现过程

管理会计系统实现过程的核心任务是完成应用软件选型、软件模块和软件实施商选择,以及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一)软件选型与实施商选择

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和一个实施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软件实施商是信息化系统建设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在软件选型方面,经过对市场上的两大主流管理会计软件:Oracle公司和SAP公司的企业绩效管理(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EPM)产品进行多方咨询和详细了解,考虑公司处于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系统众多,Oracle的EPM系统有利于与各业务系统和已有的ERP系统进行无缝对接,有利于结合行业特点逐步优化,成本效益最高,TL支付最终选择了Oracle公司的EPM产品作为管理会计系统的软件平台。在实施商的选择方面,经过对国内主要实施厂商进行详细考察和评估,TL支付最终确定元年诺亚舟为实施合作伙伴。主要考量如下:第一,元年诺亚舟是国内OracleEPM实施专业能力最强的公司,能够准确理解公司行业特征、管理诉求、财务管理思想及落地需求,并能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意见,性价比较高。第二,OracleEPM实施经验丰富,具备国内知名企业管理会计实施案例。

(二)管理会计系统软件模块选择

TL支付管理会计系统的模块选择与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基于TL支付管理会计系统的现实需求,结合OracleEPM的模块结构和功能,考虑到实施成本的可控性和合作伙伴实施经验的可借鉴性,TL支付决定采用OracleEPM的“计划与预算”模块,通过系统配置实现TL支付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全成本分摊;采用OracleBIEE(BusinessIntelligenceEnterpriseEdition,商务智能基础平台),通过系统配置实现报表分析。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块的逻辑结构

TL支付全面预算体系包含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主要包括收入预算、专项成本预算、事项预算和费用预算;财务预算主要包括投资预算、采购预算、税金预算、预计财务收支表、资金计划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TL支付全面预算管理模块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收入预算和专项成本预算以业务条线为主线编制。收入预算源于各业务条线的预计业务量和销售价格,接受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和约束,需要参考本年累计实际数据和最新的滚动预测数据。专项成本预算源于各业务条线的预计业务量和标准成本,或直接估算的各业务条线的收入和成本②。费用预算中涵盖TL支付的间接费用项目,包括人力成本、市场营销费用和固定成本费用等。采购预算是指机具终端、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采购形成的预算,投资预算是指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股权等项目形成的资本性支出预算,采购预算结果计入资本预算中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投资预算结果计入费用项目中的固定成本费用。事项预算包括租赁及物业费、车辆使用费、会议费、办公费、人事费用等费用项目的预算,这些间接费用项目是TL支付关注和费用控制的关键所在。最终需要汇聚以上预算结果,并每月生成总部、各分支机构和集团总体预算口径的财务收支表、资金计划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集团合并财务收支表等。

(四)全成本分摊模块的逻辑结构

全成本分摊模块的目标,是要分别计算出预算口径和实际口径下各业务条线和各分支机构的成本和利润,并完成对相应成本分摊的追溯。1.按业务条线分摊全成本分摊模块首先要将总部和各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实体)的间接费用按条线分摊动因分摊到每个业务条线,得出各实体和集团总体按业务条线进行分摊后的成本和利润。每个实体对本实体涉及的每个业务条线进行边际收益核算,分别扣减掉应由该业务条线承担的本实体前台部门间接费用、本实体中台部门间接费用和本实体后台部门间接费用,相应得到本实体该业务条线的营业利润1、营业利润2和营业利润3。当一个实体完成它每个业务条线的3层营业利润计算后,则可汇总得出本实体的3层营业利润,营业利润3即该实体的税前利润。当所有实体都完成它每个业务条线3层营业利润计算后,则可得出集团总体每个业务条线的3层营业利润。该分摊与汇总过程如图3所示。2.按分支机构分摊全成本分摊模块还要将总部的间接费用按条线动因分摊到每个业务条线,进而得出各实体承担总部间接费用后的盈利情况。每个实体在本实体某业务条线营业利润3的基础上,分别扣减掉应由本实体本业务条线承担的总部前台各部门间接费用、总部中台各部门间接费用和总部后台各部门间接费用,得到本实体本业务条线的分摊利润1、分摊利润2和分摊利润3。当一个实体完成它每个业务条线的3层分摊利润计算后,则可得出本实体汇总的3层分摊利润。该分摊及汇总过程如图4所示。3.成本追溯成本追溯是成本分摊的逆过程。任何一个分支机构和集团总部业务部门都可以针对每个业务条线,按成本分摊的路径,逆向追溯对分支机构间接费用和总部间接费用的承担情况,分别可以查看3层分摊利润的成本分摊情况,以及3层营业利润的成本分摊情况,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五)报表分析模块的逻辑结构

报表分析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按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关注重点,分角色定制“报表分析个人门户”,具体如表1所示。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评估改进

TL支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取得的的成果

TL支付管理会计系统上线后,提高了预算编制和成本分摊工作的效率,规范了预算编制流程,提高了成本分摊的精细度,增强了报表分析的及时性和灵活性,为公司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系统支撑,为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提升管理会计在公司管理决策和分析监控中的作用、支持财务职能向分析决策型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取得的成果如表2所示。

(二)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一期

工程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一期工程上线之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支付行业产品更新快、业务信息庞大、组织架构变化迅速,系统内置的分析维度、组织单元需要同步更新,因此对计划财务部信息系统管理小组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由于尚未集成现金流信息,因此需要人工采集,速度慢且分析结果粗放。

(三)TL支付管理会计信息化工程的改进思路

针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一期工程之后仍然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考虑公司的运营管理及信息化实际情况,TL支付准备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项目进行改进:一是将管理会计系统中的组织单元细化至地市二级业务部等末端组织,有利于在管理会计系统内重组;二是通过二期工程,将业务系统和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进行自动对接,以应对海量数据采集及业务单元变化;三是拟建设第三期工程来实现现金流的集成与分隔管理。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成功因素

总体而言,TL支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因素:其一,管理层的重视、推动和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个公司级的项目,管理会计系统的实施涉及到集团所有部门和分支机构,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为项目推进和成功实施提供组织、人力和资源方面的保障。其二,清晰、明确、务实的系统建设目标。管理会计软件的实施一定要契合公司管理目标和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其三,专业化的实施团队。专业化的实施团队要有实施合作伙伴方面派出的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业务顾问、技术顾问等专家团队,充分理解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要派出业务能力强项目组,能够充分理解公司管理思想,将管理会计理论及公司业务实践相结合。其四,一套功能强大的管理会计软件。软件是系统需求的载体,软件功能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了需求的最终实现程度。

有关管理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二:交通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

【摘要】大型交通建筑企业项目众多,建设条件复杂,管理环节和流程纷繁,因而引入现代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某大型国有交通建筑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现行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运行现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七大类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大型交通建筑企业

一、引言

“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用以指代企业内部会计体系。迄今,基于机会成本的理念和信息科学的手段,管理会计已将传统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完美融合,用以指导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活动。信息化是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最有效工具和途径(财政部会计司,)。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熊磊,2015)。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并采用科学方法及时作出决策。因此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众多、建设条件复杂、管理环节和流程纷繁、不确定因素充斥的大型交通建筑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跨行业、跨地域、多层级的大型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财政部顺势提出20为管理会计年(李闻一、刘东进,2015)。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交通建筑企业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例,探讨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相关问题。

二、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现状

(一)概述

早在,A集团财务部就组织开展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讨论与设计等工作。截至2014年底,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测试版)已开发完毕并上线试运行。该体系体现了管理层对海内外市场及专业市场会计信息的需求,其重点工作是按照管理会计有关内部报告体系建设要求,满足组织适应性建设的需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宗旨是:将各事业部视为利润中心,对各利润中心所辖业务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公司的利润贡献率等重要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和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海外事业部等8个事业部为编制主体,归集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财务信息,以生成事业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此外,按照集团现有业务特点,该报告体系将全部业务分为港口、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等15大类。同时,考虑到A集团是一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的大型跨国企业,将上述15大类业务进一步细分为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两个部分。

(二)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目标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目前A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业务不仅广泛分布在境内外各地,而且跨越多个业务板块和行业,基于此,为了能从各事业部、区域、行业的视角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A集团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目标定位为:顺应集团打造“适应性组织”的创新改革战略要求,满足各事业部、区域总部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需要,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行业动态,建立相应报表体系并编制相关管理会计报告。

(三)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原理

按照A集团建立“适应性组织”的相关要求,目前A集团既有按地域划分的海外事业部及各区域总部,也有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其他事业部(海外事业部除外)。由于海外事业部、各区域总部与其他事业部之间的管控存在交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采用了业务类型和地域相结合的业务单元布局。业务单元是能够提供一项或某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集合,包括:(1)地域,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在地分成境外部分和境内部分,再将境外部分细分到国家,境内部分细分到地级市;(2)业务类型,按照事业部划分为港航疏浚、路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海洋重工、房地产及其他五个业务类型,然后根据核算客体是否为投资项目,再在每个业务类型下分为投资和非投资两类。

(四)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框架

按照A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分别从业务单元、行业的维度出发,以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各级单位报表中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和归集,形成反映各事业部与区域总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各行业经营成果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事业部管理会计报告、区域总部管理会计报告、行业管理会计报告三部分。

(五)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编制原则

1.逐级合并汇总原则。按照组织结构,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依据,以单户财务报表为基础,按业务单元、行业逐级合并汇总。2.数据的可复核性原则。各单位按业务单元、行业编制的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保证表内各项数据计算准确,而且业务单元、行业的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应与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保持一致。3.业务单元的非唯一性原则。各单位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可根据编报规则对本单位的业务类型、地域、行业进行多项选择。4.报表分配的合理性原则。各单位财务报表要分配至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能够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归集到对应的业务单元、行业;不能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要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分配,并要确保依据充分,分配合理。5.抵销的完整性原则。各单位管理会计报告要清晰、完整反映所有应抵销的交易和事项,并遵照相应的抵销规则编制抵销分录,如实反映各业务单元及行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六)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编制方法

管理会计合并报表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为基础,按照以下方法编制:1.确定报表数据涉及的主要业务单元及行业。报表编制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和编报规则,选择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将数据进行分解。业务类型、地域、行业应为主要业务类型、地域、行业,不影响报表中业务单元的拆分。各单位填制单户报表,并检查和调整单户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2.核对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各单位将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事项等分解成业务单元与行业的内部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报表,并再次进行核对,保证业务单元、行业、数据一致。3.编制抵销分录。各单位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基础,分析编制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报告抵销分录。4.分配资产负债项目、收益类项目、现金流量项目。各单位将资产负债类、损益类以及现金流量类项目按照确定的分配原则在相关的业务单元、行业进行分配。5.合并生成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合并报表。各单位编制完成抵销分录后,各级合并报表单位完成相关报表合并工作,形成各事业部、区域总部、行业的管理会计合并报表。

三、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有失偏颇

目前,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放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而不是涵盖管理会计各项功能的大数据挖掘、搜集、处理和复合利用(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其名称为“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而不是“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管理会计报告只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最终结果和辅助决策的依据,只涵盖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一小部分内容,而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运用才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来源和类型存在缺失

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基础数据主要从现有财务会计报表转换和合并而来,这明显违背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管理会计数据应基于机会成本而非财务成本;第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考虑了历史和现时数据,更主要的是将未来预测数据纳入决策范围。因此,采用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架构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报表,其结果与财务会计报表并无本质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推行管理会计报告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强制需要,这也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A集团现有的管理会计报表主要局限于最终报表(以损益表为主),而采购管理、研发管理、销售管理、施工管理等过程管理报表则严重缺失,可以想象在现行偏重结果导向的架构下,即便能得到最终管理数据,也无法弄清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忽视预算管理也是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作为大型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项目运作效益的必要手段。显然,缺乏预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预算编制功能,是A集团目前管理会计体系中一大明显短板。A集团规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报周期为季度、半年和一年,这更是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限无异。管理会计报告的直接用途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最大的要求就是及时性,显然,按照目前的编制周期要求“,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缺乏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从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人员现状来看,从基层单位到公司总部,几乎所有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相当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专业训练,传统的“做账”意识根深蒂固,很难真正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另外,公司虽然多次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下属单位填报并上交管理会计报表,但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和问责机制,导致下属单位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推诿、逃避的问题十分普遍。从4月8日公司总部统计的情况来看,在13家下属单位中,完成管理会计报表上报程度最高的为93%,最低的为0,平均为52.54%;在全部应上报的867项报表中,属于强制上报的比例高达60%以上。

(四)成本管理功能弱化

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模块。A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尤其是人员、材料消耗及固定资产折旧这三大块成本因素占到销售收入的80%以上,其盈利水平对成本因素相当敏感,显然在管理会计系统中没有成本管理功能是说不过去的。另外,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没有考虑到风险性成本及机会成本因素,同时也尚未采用作业成本归集制度,这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对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五)编制主体边界不清晰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项目复杂、施工周期长、业务边界交叉重合等原因,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以业务为边界,而不是以行政组织为边界,这样有利于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厘清业务失败的根源,并进行恰当的激励。而目前A集团恰恰采用的是以行政组织(事业部等利润中心)为主体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制度,导致编制主体不清晰,在体制上无法克服业务重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也无法真实揭示业务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所用”的要求。

(六)未引入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无法真正厘清业务活动的归属从而无法合理地评判业务主体活动绩效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七)忽视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机制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也是A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现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没有涵盖投资决策机制的内容,令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另外,有关风险决策的模块(如盈亏平衡分析、经营杠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也未考虑其中,加大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尤其是跨国业务风险)。

四、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对策

(一)建立全方位的、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让有用的信息留下来”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在集团现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团层面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数据共享板块,在基础层面上保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在具体运用上再分叉开发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模块(如作业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专用模块),以满足管理会计及决策的多种功能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ERP等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ERP、OA等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实时挖掘、搜集和处理。同时,结合A集团业务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涵盖全集团的“财务云”系统建设(李闻一、刘东进,2015),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精准、快速传递和处理。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上,应强调采用标准的XBRL形式本体统一架构,将系统的运用从报告层深入到账簿层,以增强数据的兼容性和可交流性,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二)明晰编制主体

打破固化的组织界限,确立以业务(项目)而不是以行政主体(机构)为编制边界的原则,以业务(项目)为对象,编制业务(项目)层面的有关管理会计报表,再按业务动因和可追溯的业务要素归集到集团或集团下属相关组织,并据此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

(三)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而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在集团层面做好管理会计顶层制度设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的管理会计顶层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绩效管理制度、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要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和工具,将管理活动打造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全方位、全时空综合管理体系。

(四)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员基础和组织保障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从集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充当专职管理会计业务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从社会上招聘一批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同时,对集团管理和业务人员灌输管理会计的理念,使管理会计不仅充当一种财务管理工具,更内化为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骨子里的一种自觉意识。集团上下应形成一种尊重数据、遵守规则、崇尚科学、敬畏制度的管理文化氛围,使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意识到推行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此举也可大大减少集团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阻力。从集团总部到各独立核算单位,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部门,具体负责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问责制度,对执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力的个人和部门领导绩效实行一票否决。

篇11:加强会计管理信息化论文

加强会计管理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会计管理是指应用相关技术,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相关内容,充分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经过会计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相关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理论如:企业管理、会计管理、信息管理等各方面管理;相关内容如:会计管理信息、会计管理流程、会计管理知识和会计管理能力。现在社会信息基础下,会计管理伴随着改革方向增加,其职能效率也有大幅的提升,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会计管理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所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会计管理与网络应用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各方面,都因网络应用的急速发展,而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企业内也顺应社会发展开始大量的应用了网络,使得企业系统逐步集合了企业内的大部分业务并有将内部业务全部归纳在内的趋势。如果是集团形式的企司也会将其它分支公司、机构进行集合。在开放性的网络平台,各种信息都可以放在上面进行共享。因此会计信息就很可能受取非法访问或者的破坏,同时如果有内部人进行非法访问则不可避免,这将对企业甚至整个集团都造成巨大乃至不可挽回的损失。

网络不仅在信息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在生活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如各种电子商务的介入,转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管理。网上支付及保障平台,网上银行等电子结算方式也相应产生,加大了资金流控制的难度。而对交易的无形记录就更加使得信息流管理变得复杂,更难控制,面对新的信息环境,传统的会计管理急需跟据时代的变化而改进。

(二)业务流程的改变带来的风险

首先,会计管理的改进势必使得整个业务流程进行相应变化,从而会导致会计人员不能马上适就新的操作方式,新的辨定标准。由此会产生不确定的风险。

其次,业务流和顺应网络发展的趋势改进,会使得管理更加自动化,减少个人感情因素的同时加大了指定程序执行的固定因素,会使得业务人员大大减少,将产生身兼数职的可能,因此可能导致一个人管控多方辨定的管控风险。

再次,采用网络会计管理之后将会使得业务流程密切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跨职能部门的流程管理使得某个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其他流程的运作。以前的管理方式也许还有变动方法,而网络会计管理之后使得集成系统就必须严格按照流程一步步进行下去才可以,这将严重的影响后续业务流程的进行。

(三)会计管理的内部控制与信息化的关系

现代社会的信息共享使得企业可以更及时准确的发现、分析、评估风险,并适时的做出相应对策和处理方案。保证企业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同时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扩大可得利益。同时也加大了潜在的应用风险,如数据的篡改、删除等。

同时,信息化的实施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理念得以改进。减少人员和资源对内部控制的因素影响。内控体系可以依靠信息技术进行合理设计,经济、高效地达到控制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与复杂性,使会计管理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会计管理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建议

伴随时代发展的节奏,如果继续沿用传统会计可能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须在传统会计的优良方面的基础上依据时代的进步,总结过去的缺陷,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用于指导和支撑会计管理体系发展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管理企业应根据相应法律、准则和规范,结合企业现阶段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的制度,以预防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的双重管控,起到对企业内部自行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为加强企业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制出相应结果报告,协助企业高层管理监督管控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效的防止管控的失效甚至失效。同时,信息化环境下要加强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三)会计档案管理在现代社会信息化下的加强

信息化的应用给传统的会计档案带来了冲击,而这一记录企业经济业务交易的载体的管理直接关系统到管控的整体效果,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议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的电算化档案归档制度。未打印成书面形式的数据应充分做好备份工作,保留好副本,并在有需要时及时打印辅出。除各种数据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及软件也应视同会计档案进行保管。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除进行良好的备份储存这外也需对会计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等管理。并对储存电子档案的储存介质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为防止会计档案信息的蓄意修改、破坏,非法访问等损害,应针对不同数据设定不同的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而涉及高端机密的数据,则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设计原程充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更少管理人员或程充开发人员才有权限。

篇12: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

[摘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数据处理和工作效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产生了影响。

为此,应当要建立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准则,创新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方法,加强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审计需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审计;监督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要求审计监督必须向实时审计鉴证方向发展。

不仅如此,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一些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使审计难度更高,风险加大。

因此必须变革审计技术和方法,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打击犯罪的能力[4]。

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对象及内容

(1)会计信息化审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

审计部门可通过数据通讯的控制测试、硬件系统的控制测试、软件系统的控制测试、数据资源的控制测试、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试等方式来测评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评价信息系统有关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

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件、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3)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内容是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5]。

2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

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

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审计技术的复杂化。

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经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6]。

(4)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

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随着信息化会计的深入应用,审计人员老龄化及审计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审计风险将不断加大[7]。

3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制定并统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

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可以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及学习。

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

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每位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3)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方法也要创新,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审计基本程序一样,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手段,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

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达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目标。

审计人员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的方法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在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

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与管理、审计证据归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

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5)大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

当前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老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

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

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但又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因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迫在眉睫[8]。

审计机构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

首先应强化培训。

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

其次应重点选拔人才。

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相关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6)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

侧重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5]。

(7)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9]。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1).

[2]宋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6).

[3]谢京华.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5).

[4]张定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舞弊[J].卫生经济研究,2007(9).

[5]王彩.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经济管理者,(14).

[6]王逢娜,宋哲.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7]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5).

[8]牟华娟.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设想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交通财会,(9).

[9]李延权.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中国市场,2007(39).

篇13:会计信息化审计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审计;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

1.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篇14: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若干研究论文

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若干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对管理会计变革实施的制度化模型作出简要介绍,最后结合某企业实践,对企业管理会计变革的制度化践行经验进行探讨与研究,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管理会计;变革;创新

管理会计变革一直以来都是管理会计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管理会计变革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企业可通过创新管理会计模式,促进管理会计变革的方式,对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以及资源变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我国有关管理会计变革问题的研究相对较为滞后,所采取的模式多以引入西方国家先进管理会计方法为主(如平衡计分卡法、全面预算管理法、作业成本法等),上述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对企业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本文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入手,对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分析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一大重要分支,旨在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而服务。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管理会计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在企业组织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初期,为了发挥科学管理在提高企业生产、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将差异分析、预算控制、以及标准成本等概念引入企业会计体系中,据此延伸出了“基于管理的会计”这一概念,主张将管理的中心放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后为进一步适应企业所处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相关企业广泛借助于职能管理以及行为科学管理的契机以提高产品质量,将管理会计作为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的.一大重要措施。

二、管理会计变革实施的制度化模型分析

从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视角上出发,管理会计变革实施中所引入的制度化模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是路径模型,第二是过程模型,第三则是要素模型。具体可分析如下:

(一)路径模型

路径模型的中心思想是要求在引入新会计制度实践的过程中伴随时间变革的方式实现路径化。路径模型能够全面展示企业管理会计变革的制度化过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管理会计制度、实践、以及变革的权过程。路径模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将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概念引入管理会计研究范畴中,弥补了传统模式下以最优“静态均衡”为唯一需求目标的理论缺陷,变革的核心在于实现了全新管理会计规则的制度化。

(二)过程模型

过程模型的中心思想是将管理会计变革的全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并分阶段探讨各个环节所对应的影响因素。该模型中根据信息技术实施以及组织变革基本理论,将企业在引入某种全新管理会计模式并实现变革目标的过程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发起阶段;采纳阶段;适用阶段;接受阶段;惯例阶段;融合阶段。后有相关研究人员根据该阶段性划分依据,结合在变革实践中会对管理创新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一步整合优化提出了基于阶段―因素的过程模型,并可起到评价管理会计变革成效的目的。

(三)要素模型

要素模型的应用能够评价管理会计变革实践中不同要素间结合、协调的方式,并据此促进管理会计变革的成功实施。有相关研究人员将管理会计变革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三类,分别为诱发性因素,促进性因素,以及催化性因素。后也有研究人员为进一步确认不同因素在管理会计变革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企业管理会计变革的过程加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增加包括认识混乱、冲突、以及推迟在内的阻力性因素。

三、企业管理会计的变革制度化

以某企业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该企业在管理会计变革方面的具体进展与实施效果,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企业通过详尽且周密的调查研究,实现了引入ABC作业成本管理法的目标,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具体分析如下:

(一)前期阶段

自xx年xx月~xx年xx月,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面临变革压力,加之受到内部需求以及外部竞争压力的影响,企业领导层症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ABC成本法的了解,领导层作出实施ABC成本法以提高核算准确性的决策,在这一背景下加大成本管理力度,构建基于企业产品线的成本考核工作体系,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控制开支费用。为确保ABC成本法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该企业先后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第一,引入外部专家与内部项目团队,构建ABC成本管理项目小组,前者负责提供理论指导,后者则负责推进成本管理项目的具体协调与实施;第二,由生产、质量、供应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沟通参与调研,对成本核算的阶段性任务进行分解与优化;第三,与会计核算编制软件合作完善准备工作,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促进管理会计的科学变革。

(二)中期阶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于ABC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所核算的生产成本数据可在分公司对外成本核算体系中首先应用,以反应作业管理理念的不同程度接受、最小程度的持续使用、以及系统维持,同时也是常规化过程的开始标志。中期阶段管理会计变革实施过程的最主要标志即逐步建立起了包括《作业成本核算制度》以及《作业成本操作流程》等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能够确保基于ABC作业成本系统的运行稳定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在ABC成本管理法下,以月度为单位出具报表数据并直接作为核算对外生产成本的依据。在这种全新规则的作用下,ABC成本管理系统逐步发展为分公司成本管理日常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标志着该企业管理会计变革初步成功,管理会计制度化得以初步实现。

(三)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的关键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会计变革的融合。该企业项目团队通过与信息中心的密切合作,系统探讨将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以及ABC成本管理理念与信息系统相融合的可行性。在双方的密切合作下,企业新引入财务系统中初步体现了基于ABC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以及管理理念,信息系统内部共设置有生产调试以及工程设计两个作业中心,根据定额工时×标准费率的方式进行核算。在具体实施中,标准费率还可调整为不同分配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动因。在这一背景下,基于ABC作业成本法下所诱发的全新管理会计规则以及制度化过程才可称之为完成,管理会计的变革才意味着真正取得成功。通过对该企业管理会计变革过程的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管理会计的变革不单单需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创新,同时还应当体现以此为组织性的变革,从而发挥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对管理会计变革实施结果的分析主要体现为对正式性与非正式性变更的鉴定,正式性的管理会计变革是指企业通过引入全新规则的方式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影响,非正式性变更并非属于该范畴。以上该企业的管理会计变革属于正式性变革,是通过系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而事实的一种具有循序渐进特点的体制变革,变革效果同样非常显著。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会计不单单能够充分满足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还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人力资源、财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但同时,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发展,管理会计也必须尝试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以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本文即对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大动力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

[2]杨淼,陈艳。转型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群体职能[J]。社会科学家,2015

[3]孟焰,孙健,卢闯等。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

[4]徐国君,胡春晖。基于仿生学原理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

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论文

基于电子商务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

信息化教学指导和研究学习体会

教学论文研究方向

对《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思考论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论文

会计准则论文的参考文献

大连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研究教育论文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论文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会计信息化及会计教学变革研究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下电算化会计发展问题探讨会计毕业论文2022-04-30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2022-05-06

网络环境下现代书库管理毕业论文2023-06-11

论中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2024-03-02

企业制度变迁中的产权问题 论文2023-03-21

新制度经济学2023-09-20

个人职业发展定位范文2022-04-30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总结2022-08-23

高职英语应用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23-06-04

商业网络社区的规划与管理论文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