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3-12-05 07:53:58 其他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合集14篇)由网友“roger1025”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

篇1:《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

《环境卫生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学科,其实验课程将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环境卫生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就如何提高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质量浅谈一些体会及对策。

随着生物—心理—医学模式的发展,预防医学逐渐突显出其在医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预防医学重要分支之一的《环境卫生学》,不仅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影像学、护理医学等专业学生必修课《预防医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环境卫生学是医学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雾霾、水的重金属污染、蓝藻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环境卫生问题的能力。结合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与体会,浅谈一些对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因为受到理论教学的束缚,只能起到验证现成理论的单一作用,仅具有从属性的地位。仅仅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仍普遍存在,更可能导致学生本身对实验的不重视。目前,《环境卫生学》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是杨克敌主编的教材,尽管有所修订,也会补充新内容,但教学内容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为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对实验教学的正确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是做好实验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考虑将“慕课”、“CBL”、“PBL”等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验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实验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课堂的参与度。

二、目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仍以教师讲课和操作为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环境卫生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目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都是以教师准备实验、开展预实验为主,而学生并没有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仅仅只是机械地按实验步骤操作,没有亲自配制实验所需的每个试剂,准备实验所需的相关耗材,印象不深刻,学生从实验课当中的收获较小,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以及实验的操作规范性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导致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没有得到的提高。有些同学认为以后工作不需要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2.学生只是机械的操作,忽视实验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学生的实验报告基本都存在照抄实习指导手册的现象,实验数据与结果的分析也存在互相抄袭的情况,根本没有对整个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于实验课上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基本都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达到实验课的目的。

一个实验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应该更注重考查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是否得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今后工作的需要,应重点考查一些环境卫生学实验中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比如大气采样器的使用,水样采集及处理,无菌操作技术等。另外,学生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当场进行提问,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从而及时发现学生不良的实验操作习惯,使他们在今后的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

3.实验内容简单,分散的验证性实验较多。环境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大部分设计到理化和微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在卫生化学、基础化学和微生物学相应的实验课当中已有所掌握,简单、分散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验的热情,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尤其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即将开展的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作用甚小。

4.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轨。目前,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大气和水方面的内容,而像室内空气污染、家用化妆品、土壤卫生等目前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方面,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少。实验的检测方法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主,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将面对更多新式仪器,难以适应工作需求。随着大气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指标和污染物的`检测手段越来越先进,高灵敏度的快速、实时、便携式的检测设备已经逐渐替代传统的实验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中。因此。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尽量更换传统的实验手段,介绍学生认识和掌握目前广泛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充分满足今后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改进实验内容和方法,结合实验条件,适当引进先进仪器,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精选实验内容,适应社会需求

环境卫生学的实验内容应根据目前疾病控制防治的重点以及研究的热点来开展。比如大气、水、土壤等大环境,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北京雾霾、空气质量报告中的PM2.5、PM10以及室内空气污染中的甲醛、苯、氡等污染物的问题,这些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也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在原有的大气SO2、NO2等指标测定的基础之上,增加空气质量监测中的其他相关实验内容,比如PM2.5、PM10、O3、紫外线强度等。课堂形式可以参考参观自来水厂生活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实验课内容,由教师带领学生到相关空气质量监测部门进行参观,了解最新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实验教学模式多元化

1.适当开展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模式。PBL和CBL结合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教师指导、解答为辅。将PBL和CBL进行有机地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团队合作以及人文关怀,将其应用于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中的环境砷污染的案例分析,这次实验课就比较适合开展PBL和CBL相结合的讨论式教学模式。该案例的选择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还涉及到毒理学基础、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具有拓展性、启发性等特点。

2.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科研设计的思路,在环境卫生学原有的实验内容基础之上,加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性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拟定一个实验课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该教学模式的流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设定题目、实验设计及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总结评价这四个部分。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拨和指导。加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主要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科研设计思维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及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科研思路。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采用综合客观评价方法对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促进学生传统实验思维的转变,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不仅仅依靠实验报告的形式来进行评分,可以考虑将实验技能也加入到评分系统中,可以将每个学生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两个部分所组成。具体考核方法由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准备考题、实验仪器和打分标准,考核的内容可以采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等,学生随机抽取考题当场完成操作,教师进行评分。实验课的总成绩应将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的成绩进行综合打分,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验中的综合表现和整体素质。

总之,我们在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应以学生为主,结合实际工作和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来优化实验内容,开展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采用综合客观评价方法,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培养实用型人才。

篇2: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论文

关于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论文

21世纪是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众所周知,科学实验在科技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又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在培养现代科技人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等教育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创新的能力。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要求,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培养出既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能在科研和生产中有较强的开发能力的专门人才,以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来,我们在环境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基础性实验内容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原理,又使学生熟悉研究方法,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本文就我们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做一下介绍。

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环境化学实验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环境化学实验来验证理论,加深理解;通过实验来提高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弊端分析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应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原有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只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学时的实验内容,存在下列缺点与不足:

(1)实验学时少,内容陈旧。教学计划内环境化学实验的学时只有16学时,每个实验内容为四学时,因此按照教学计划,仅能安排四个实验内容。另外,在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没有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实验内容中,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根本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更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的实验内容来自于教学参考书,不能反映环境化学最新发展,也没有联系身边的环境问题。实验内容和实践脱节使学生很少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实际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尽管学习了许多高深的理论,却没有能力对身边的简单现象和实践中的问题作出解释,结果学生纯粹为考试、就职而学习理论,学了一些死理论,这不仅是实验教学的悲哀,也是整个环境化学教学的悲哀。

(2)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实验内容没有选择权。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由教师统一规定。所有学生都进行一样内容、一样要求的实验,实验课结束后,实验室统一关门。实验能力强的学生没有机会做一些深入的探索性的实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不能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而规定的实验内容中所没有的实验。这种无视学生能力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体现。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自然调动不起来。

(3)实验教学方法僵化。在传统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所需仪器、设备材料以及实验过程都是由教师规定的。实验前教师通常准备好实验器材、调试好仪器设备,一般还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实验讲义也把实验原理、步骤甚至某些实验现象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窒息了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实验中没有失败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无法领会环境化学实验的真谛。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没有摆脱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完全失去了实验教学的生机,使实验教学根本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4)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环境化学实验室集中了一批高级的进口的仪器设备。但是,在传统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仅能在固定的实验课中使用这些投资巨大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课结束后学生便无权使用。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四个基础性实验教学内容中,学生可能还接触不到某些高级的仪器设备。因此,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无形中造成了隐性的资源浪费。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不光指实验室的“开放”,还指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一定要充分深刻理解它的内涵。

(1)实验时间开放“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首先意味着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开放;第二,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时数开放,也就是每项实验在时间长短上没有限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开放从实验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分析,“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及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发展,以先进的实验内容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教学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教师要经常参与来自社会的实践课题,并使其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也参与到实践课题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实验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3)实验教学评价开放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对学生的环境化学实验考核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开放实验中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的应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样不仅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并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

针对以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从内容层次上、教学模式上、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革,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从实验内容层次上将环境化学实验划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类。在计划的16学时内,完成环境化学基础性实验的教学。

(2)从教学模式上,实验教学采取“双主”模式。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发实验教学改革,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由教师变为导师。为实现以上目的,在“教”与“学”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一个既能起到老师导学作用,又能实现个别化交互与协作学习的教学环境,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双主模式,它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在教学方式上采取计划内实验和开放实验两部分。基础性实验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在第七学期安排四周时间进行。我们在环境01级的开放实验教学中,教师拟定了若干题目,学生每5-6人为一组。学生自由选题后,即进行文献查阅的工作。学生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之前,每组同学需要先提交开题的一个综述报告,然后由教师统一组织同题目的同学在一起,进行开题研讨。指导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讨论,对方案进行指导之后学生便可以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经过这样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收集与检索、综述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的实验室工作结束后,学生即进入开放实验论文的撰写及答辩阶段。答辩是根据题目按小组进行的。每个组派一个同学自述5分钟,答辩10分钟。开放实验的成绩考核要考虑到学生的出勤、实验表现以及论文和答辩情况。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开放实验的重视,我们把开放实验的成绩纳入到环境化学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占环境化学总评成绩的15%。

三、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通过两年来的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们对今后教学应加强的方面进行了深思。

(1)实验内容的灵活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活、教学方法活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和环境化学、社会等外部环境紧密联系的,要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指导开放实验的教师应加强学习,关注学科前沿,才能把最新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既然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来自学生生活,形式多样,这就必然要求教学方法也必须灵活多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举办实验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的最新动态、实验的最新成果,系统介绍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手段。这样一来,既可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

(2)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考核。“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到实验室来,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制度。根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学生必须要有真本领才能通过。实验考核的成绩必须与升留级和学位的获得相挂钩。“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加强实验课程结束后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也要加强学生平时每次实验的考核—从实验预习准备、出勤情况、实验过程到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3)实验设备尽可能现代化、多样化。“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固然要新,要与时俱进,实验设备也必须同时更新。先进的实验设备也是“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设备越丰富多样,学生选择的空间就越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受设备的限制就越少,学生的实验方案也就越容易实现。所以,“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仪器设备在力求现代化的同时,还必须尽可能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管理手段开放。“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要真正做到开放,还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一定操作的观念,善于在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幻灯、录像、CAI计算机软件、网络等辅助实验教学手段。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节省人力。另外,“开放式”环境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手段也要现代化。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师生。将开放时间、可选择的实验项目、实验室拥有的仪器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仪器结构图、电器线路图等信息公布在教学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方便查阅,节约了师生的时间,管理灵活而科学。

篇3:浅析MOOC教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浅析MOOC教学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摘要:先分析MOOC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再分析大学物理实验的现状及问题,后探讨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融入MOOC的教学,完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MOOC;大学物理实验;自主学习

一、MOOC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MO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学习者的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教学流程上并不比传统教学少。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MOOC教学具有的优势是:易于使用,覆盖的人群广,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传统教学的开展要求师生时空上聚在一起,需要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而MOOC作为远程教学的一种形式,师生时空分离是它的一个特点,成本低廉的同时有利于个别化学习,再加上其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作为学习者无疑会乐于接受,并投身其中。MOOC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也有它的不足:(1)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并以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形态表现出来。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间给予学生文化浸润、文化陶冶及人文关怀,这是MOOC无法比拟的。(2)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表述、肢体形态等现场感染力对学生学习动因是极大促进,已经远远超越知识本身的获取,而MOOC缺少课堂教学的现场氛围。(3)教育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则———因材施教,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培养个性化人才。然而在MOOC的课堂中,全面地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是不可能的,出现优秀学生得不到鼓励关注而被埋没的情况,差生的情况也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因此,MOOC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融合、互补的关系。有人预言:“最后的结果可能是MOOC中有大学,大学中有MOOC。”MOOC教学的意义,在于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促进,通过参与式、自主与交互式学习模式,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教授者,既是知识的受众,又是传播者和创造者;全时空性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混合式教学的引入也便于教师实施“反转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态度。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从课程目标上来看,一是要通过实验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是通过实验仪器、设备操作使用,实验过程中不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正是反复在“错误”与“纠错”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与升华。学生只有真正走进实验室直接接触实验设备,通过尝试和探究才能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实际操作,不同于其他课程,因此,MOOC根本无法完全取代实验室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不足:(1)实验室资源有限,学生人数多,实验时间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少讲、精讲。常常会有顾此失彼的感觉,不同的实验,不同的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2)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差。与理论课相比较,实验预习除了实验原理外还有实验设备的预习,仅靠书本对实验设备的描述及插图,学生很难对实验设备建立正确的、直观的形象,对整个实验的场景,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只能根据学生的经验、想象力去做一些猜想,导致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影响实验操作与实验结果。(3)课后复习环节薄弱。课后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中的问题分析与讨论,实验内容及应用的'拓展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难于掌控,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MOOC教学模式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设计探索

(一)大学物理实验MOOC资源的设计

MOOC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的MOOC资源与理论课教学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它应该包含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正确操作方法、实验系统的搭建,实验流程与数据采集等。MOOC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学资源短小精干,给学生灵活性。因此必须把实验的内容拆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制作教学视频资源,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掌握实验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提供必要保障。MOOC教学的另一特点———学习效果检验。因此在MOOC资源各个模块中嵌入在实验原理理解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实验中的常见问题与错误,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设计各个模块中练习与测试的问题,便于评价学生学习效果。MOOC教学资源上网,利用网络优势对学生开放,实现资源的大规模共享,建立网上互动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进入实验室以前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与MOOC教学的融合

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环节,利用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在线特征,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练习与测试。老师在课前检验学生MOOC学习的成果,并给出评价,计入预习成绩。老师实验课程的讲授,主要是与学生一起讨论MOOC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中的错误。改变以前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解决了以前讲授内容多,时间长,学生操作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学生实验操作阶段,老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在MOOC中的问题,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指导,也克服MOOC中师生交流的短板与不足。利用MOOC教学资源,学生完成MOOC中的相应数据处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完成实验问题的讨论与改进,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达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MOOC教学各有优势,两者不是简单的替代,如何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课题,MOOC资源的建设也存在差异,需要精心设计与制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与MOOC有机融合在一起,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39-47.

[2]魏顺平.三大MOOCs机构最新进展[J].,(12).

[3]邓宏钟,李孟军.“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5-7.

[4]祝智庭.MOOC为传统教育敲响警钟[N].北京晨报,2013-11-5.

篇4: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

关于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论文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有着重要作用。实验探究教学是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为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实践并探索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近年来,随着卫生高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探究能力。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有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成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活动包括问题提出、假设、明确计划、实验操作、证据采集、结论、评价反思及交流、表述等要素[1]。探究的内在要义就是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欲,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进行自主思考。换言之,思维为探究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如缺乏主动思维过程,单单追求探究教学形式,就无法发挥出探究活动的内在价值,也不可能真正培养和提升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所以,在卫生理化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独立思考和探究[2]。只有通过具体的问题将把学生思维激活,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欲,如此才能真正开始探究教学。比如:《水質理化检验》实验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水最常见的有哪几种,其硬度是否一致;依照钙镁离子性质,有哪些方法可准确测定水的硬度等问题,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探究活动得出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答案去进行实验操作,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欲与实验操作的热情。

二、基于学生实际,开展层次探究

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探究教学存在不同方式和层次,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究要素是存在差异的,且教师实验指导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因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探究教学层次。在学生初次参与探究实验时,教师可设计较为简单的实验项目,比如:水的硬度、碱度等测定,让学生熟悉探究教学的常规思路和方法,该阶段开展的探究教学的水平是相对较低的。之后随学生对实验探究逐步熟悉,应适当调整和提升探究教学层次。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验基础分为五个级别:I级为最低层次,教师确定实验课题、制定方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本次探究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再进行补充。该层次探究教学,教师发挥着主导效用,而学生自主性不够。I到IV级层次,学生的探究自主性逐步提升,教师逐步处于引导地位。V级层次则全面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是最高层次。在卫生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I级到V级逐步提升,最后达到全面开放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方法,提升专业素养。

三、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探究内容

在探究教学中,往往会因客观条件限制,应将不难度较小的项目设计成探究实验,而将难度大、学生较为陌生的项目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宜取得最佳实验教学效果。比如:《水质理化检验》教学中可设计20余个课时内容,应用到一系列实验设备,如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相对完整表现出了水质检验的思路及方法,然而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实验则存在很大难度。在课时相对有限状况下,教师可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乙酸含量设计为验证性实验,因学生对分光光度仪的应用较为熟悉,可将酸碱滴定法测定水碱度等较简单项目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使得学生有效体会到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方法,且能充分应用教学时间,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延展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探究

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有部分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此类探究实验和其他实验存在诸多重复内容,主要设计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因需要较多时间,如课堂教学时间较少,教师可考虑延伸至课外完成[3]。再以《水质理化检验》的实验教学为例,在《生活用水毒理学指标检验方法设计》的实验,就是一个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项目,用时较长,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通过课后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操作实验。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及结论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并给予学生鼓励,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中实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和观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需要,明确探究教学活动层次,并积极开展课外探究实验,以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宪川.探究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实验项目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09):158-159

[2]姚笛,王颖,王长远.食品卫生检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8(12):214-216

[3]陈万里,石晶晶,毕林林.TBL教学法在卫生理化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11(9):315-316

篇5: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进论文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作为高校化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是联系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纽带和桥梁。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开设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实验过程中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验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实验仪器陈旧,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缺乏兴趣,并且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方面也比较薄弱。因此,有必要引人新的教学模式,对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使分析化学实验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能达到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1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更新和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落后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已经难以满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比如: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称量仪器-天平,部分学校使用的是半自动电光天平,该天平需要半机械加码,使用起来十分麻烦,并且已经在公司企业中淘汰。目前企业使用最多的是便捷、准确的电子天平,所以像半自动电光天平这类陈旧、落后的仪器应该及时淘汰,结合学校的实力,与时俱进地购买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供学生实验课使用,保证学生的知识及时更新。

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有机会读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原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数量有限,往往需要两个或者多个学生共用一台仪器和设备,加之有部分同学不自觉,只观看同组同学操作,自己不动手练习,结果眼高手低,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尤其像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常规大型仪器,应保证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十分有利,尤其是在应聘一些质检方向的工作上。同时,对选择读研读博的学生也意义重大,对这些常规仪器的熟练操作,可以使他们以后的研究工作更加顺利。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在广泛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购进了一批先进的分析化学仪器,同时在原来使用的基础上增购一批常规仪器,并将实验室进行了装修和改造,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率。

2实验内容的改进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并不能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设计性实验,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酸碱滴定一章,

我们对酸碱能否准确滴定以及如何准确滴定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就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HC1-NH4C1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在络合滴定一章,对于利用EDTA准确滴定金属离子进行了讲解,就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胃舒平中铝镁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方案。这些设计实验是利用课堂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在强化理论课知识点的同时,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接受任务后,认真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复习理论课上的知识,并与任课老师认真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往往一个设计实验,会出现多种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实践证明,设计实验的开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学,在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内容和注意事项,事无巨细的讲解一遍,学生则比照课本和老师的讲解“依葫芦画瓢”做一遍,敷衍了事,缺乏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模式,不形象、不生动,效率低,比如:关于滴定管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需要讲解的内容比较多,课堂知识容量大[3],并且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老师的现场示范是不够的。学生往往听一遍或者看一遍后印象不深刻,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出错。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人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索改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将微课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

微课,是新兴的网络课程资源,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教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等)或者教学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的全过程[7]。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互联网产品迅速得到普及,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趋势。这些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微课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制成微课,比如:移液管使用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对滴定终点的判断等。这些微课视频,往往更形象、更生动,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操作重点和方法要领,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

3.2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近些年,随着南阳师范学院大批博士的引进,教师整体的科研水平和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购买了电化学工作站、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有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小分子分析、药物分析等等。实验课上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课下与相关教师交流,利用课外时间跟着这些教师做实验,或者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自己通过查文献设计一些实验进行科学研究。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经历了从自己准备试剂、试样,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到完成分析实验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导[8]。这种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实验中有可能碰到预料之外的结果,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和教师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不断积累经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起到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探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加,课堂实验效果显著改善。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可以实现学生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

篇6: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论文

0 引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介绍有关机械零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等的国家标准以及标准的使用,介绍各精度参数的测量方法、部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所得数据处理的方法。它不仅将制造业的基础标准与计量技术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机械设计、质量控制等领域,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

1 以往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新的仪器不断出现,实验教学内容也应做相应调整。传统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缺少综合性的实验,更没有设计性实验。忽视对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可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2 开设零件综合性测量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1]。

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开设如确定“判断某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图纸上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要求,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公差。学生在完成这样一个零件的测量实验,能掌握很多公差技术概念,使学生领会各种公差的含义,并能分析其作用,从而锻炼了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的实施过程

下面以三坐标检验轴类零件为例,使学生完成轴类几何元素和形状、位置误差的测量,检测实例轴是否合格。

本实验采用德国THOME三坐标进行轴的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测量。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零件放入它允许的.测量空间,精确地测出被测零件表面的点在空间三个坐标位置的数值,将这些点的坐标数值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拟合形成测量元素,如圆、球、圆柱、圆锥、曲面等,经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得出其形状、位置公差及其他几何量数据[2]。在本实验中学生使用三坐标完成以下实验目标: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基本构成,学习计算机测量软件的基本内容,学习三坐标测量机测头的选择,三坐标测量机测量零件尺寸、零件形状、位置公差。

根据图纸要求,如图1所示,需要对轴完成圆柱、槽等元素的尺寸测量,轮廓度误差、直线度等形状公差的测量,以及对称度、同轴度等位置公差的测量。

3.1基本尺寸的评定

本实验要完成以下基本尺寸测量

圆柱1直径

圆柱2直径

圆柱3直径

端面4、5之间的距离

键槽7、8的尺寸

在三坐标测量中,圆柱是一个3D测量元素,测量圆柱时最少要测6个点,在圆柱任意两截面各取三个点,其圆柱1,2,3的尺寸测量结果如图2、图3、图4所示。

4 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互换性理论的理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哲明.探索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高教研究,(5):79-79.

[2] 张国雄等.三坐标测量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2.

[3] 刘新宇,郭会,张增良.三坐标测量机检测同轴度误差分析[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13(2):6-7.

篇7: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

摘要:围绕化工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的问题和不足,认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学

在教育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也有部分高校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化工原理课程是高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以“三传”为主线,分成若干单元操作,研究不同典型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的原理、结构、选型及工艺尺寸的计算[1-3].其教学目标是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化工若干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在实验教学中树立工程观念,掌握处理化学工程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化工原理实验是联系化工原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它与基础课程实验不同,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具有工程的特点,是化工学科的重要实验课.化工原理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是一个化工生产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更容易形成工程概念,掌握工程实验原理、方法及测试手段.因此,化工原理实验是帮助学生验证基础理论,加深课堂理解,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它承担着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研究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化工实验课程体系,促进化工实验教学改革,对加强高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

1.1学校管理者的观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验”、“重基础、轻应用”等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陈旧观念.在课程安排上,总是先排理论课、再排实验课;在教师安排上,往往把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安排到理论课的教学岗位上,而把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是把没有理论课教学资格的教师安排到实验课教学岗位上;在上课时间安排上,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经常被安排到晚上或者周末;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上,实验课往往被视为重复课,计算学时的时候需要乘上小于1的系数.

1.2培养目标

近年来,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人才,各高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上做了很多修改.但这些修改或是小改动,或是简单修补,缺乏系统性和宏观思考,缺少导向性的顶层设计,基本还是沿袭了以往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突破性的改革.实验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及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4-5].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许多高校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的锻炼.有些高校虽然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难以落实.

1.3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虽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答疑解惑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化工实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固封自闭、循规蹈矩.在授课时,仅讲授重点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却无视了“学生怎样学”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照本宣科地操作,记录数据.然而在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对所做内容的实践性、操作原理以及所操作设备的构造却并不了解.

1.4师资力量

与理论课程相比,化工实验课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首先,由于学校实验教师受到编制与名额的限制,数量严重不足.一些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师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由于理论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担任其它课程或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精力和时间分配上难以达到专任实验教师的效果.其次,实验课教师缺少在工厂生产实践的经验,在讲授实验课时,只能照本宣科,难以结合工厂实际生产设备和流程进行讲解.

2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构想

2.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做到学以致用.“三对接”的核心是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要让专业教育根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之中,实现产教融合.“三对接”的实质是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传统的重基础理论、轻实验和实践的教学理念,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2明确培养目标,积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基于国家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面向企业和工厂生产一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实验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验流程的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工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工程观念,提升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类问题的综合能力.

2.2.1实验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供给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对掌握高新技术和新兴工艺等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多.为此,要实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即学校要及时完成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教师要积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同时做好实验教材的同步建设,尽可能地把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工艺流程及时编入教材.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的建设要在贯彻服务于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重视基本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要体现其实用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对于基本原理的推导和论证尽可能简约处理,不追求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强调基本原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专业素养[6-7].与现代科学技术和企业发展同步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对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和流程难以跟踪考察.因此,只有高校教师和工厂一线工程师协同合作编写教材,才能把一线工人真正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纳入教材中.

2.2.2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与效果评价是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全部实验过程应包括对专业素质、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等要素的考核.为了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打破常规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可采用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8-9].笔试内容除了包括实验原理、仪器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等常规知识点的考核外,还可增加一些其它内容,如对现有的实验装置提出改进建议,对某些设备、仪表的选型和安装进行分析对比等灵活的知识点.口试的内容除了有关装置流程的问题外,还应侧重操作原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检查,如人为地制造一些故障,要求学生分析原因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等.现场操作一方面要考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提问,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传统的考核方法比,这种多样性的考核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优化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作为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内容涉及到化工生产过程的多种单元操作,其中包括流体转能、传热、流体阻力、蒸发、吸收、精馏、萃取和干燥等.多单元操作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由于该课程是学生首次学习的工程类课程,因此,他们缺乏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在接受知识和动手操作时都会比较困难[10].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基于此,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提问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尽可能提出一些与工厂生产实践相关的工程类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该课程的特点和操作流程.此外,学生除了完成指定任务的实验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装置做设计型实验.如给学生一套精馏塔装置,提出一定的工艺指标(如规定产品的质量及数量等),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将设备调整到正常的操作状态,达到预定的工艺指标,并能维持若干时间的稳定操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等方面.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对任课教师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加强对教师的校内培训,严把教学关.对化工原理实验课教学的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通过试听、试做和试讲等环节,最后由课程组教师讨论,合格后才能获得实验课教学资格.其次,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和工厂实地考察新设备,学习新技术,不断完成知识更新.第三,把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厂一线工程师“请进来”,一方面可以与高校教师合作完成横向课题,带领专业青年教师开展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给化工专业的学生讲授实验课,做专题讲座,以及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等.

3结语

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作为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性特点,基于创新性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探索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焦纬洲,刘有智,袁志国,等.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31(3):166-168

[2]李惠成,张兵,武芸.改革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树立学生工程观点[J].广东化工,,15(43):259-260

[3]刘建军,徐向阳,冯庆华,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2016,31(5):23-26

[4]杨世芳,周艳,邓文娟.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12):178-180

[5]吕海霞,杨志杰,张艳辉,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实验教改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1):26-30

[6]郭发忠,朱虹.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11):41-43

[7]韦文联,谢传会.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93-97

[8]杨晓红.张玲钰.闫莉莉.应用型地方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初探[J].云南化工,2016,43(6):58-60

[9]赵清华,白薇扬,谭怀琴,等.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策[J].广州化工,(6):146-147

[10]李书鹏,张伟光,李金龙,等.师生互动式教学在化工原理实验中的尝试[J].化工时刊,2016,30(1):53-55

篇8:加强电气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践行论文

加强电气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与践行论文

1.引言

实验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通过自身经历和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②学习基本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③培养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泡括创新能力)④通过实验过程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偏重于前2个方面,而忽视后2个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即验证性实验。其优点是:理论课后紧跟实验,实验原理、方法明确,易于理解和操作,教师和学生都无需耗费过多精力。缺点是:学生只需照葫芦画瓢,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欠缺。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强调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强调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除安排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外,还应増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对教师必然増加了工作量,对学生则増加了难度,学生和教师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学改革的任务。

2.电气专业专业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等组成,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1~7为专业必修课,主要是电机、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A1~A4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方向课程;B1~B4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向课程。这是2个限制性专业方向课程组,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一组。

3.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同时又与科技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电气工程学科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在这些课程中既应安排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和领会,更应该安排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并加大在实验环节中的比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学风。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改革探索。

3.1 修改教学计划,保证实验学时数

我们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入手,对专业课程明确安排较多的实验学时,为了保证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各门课程都増加了2~4个实验课时。新开设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向课程更是在目前实验设备的条件下设法开设了20个学时的实验。同时,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与培养计划协调一致,安排足够的实验学时和实验内容。

3.2 修订教学大纲,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一组。

对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实验教学大纲加以修订,调整实验内容,増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求每门课程大纲中提出的实验个数要多于实际安排的实验个数,其中一些是必做实验,其学时要少于计划安排数,其余性、设计性实验。例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安排实验学时为8(4个实验)大纲中则写入了6个实验,其中2个为必做实验,还有4个则为选做,均为设计、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其中选做2个。这样就使得学生必须完成2个设计、综合性实验。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一致认为,通过这样的实验改变了固有学习方式和观念,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实验课单纯验证一个实验结果的模式,学生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在实验中验证教师的理论讲授或教材中所述的理论知识。

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171;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流程、处理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与本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甚至于是前修课程的验证性实验密切配合,通过设计性实验巩固在验证性实验中掌握的实验技能。例如“智能建筑设备及其控制”课程安排了一个“电梯升降速度曲线的变频控制”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通过使用变频调速控制电机,模拟实现电梯升降曲线的控制要求,进一步掌握交流调速系统的控制,了解电梯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特点。”其中对变频器参数的概念以及设置方法和变频器的接线等使用方法必须在前面的实验中掌握,这就要在前修课程“建筑电气智能化技术”上的一个验证性实验“通用变频器与V/F控制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讲授的关于电梯运行曲线的知识由学生根据电梯升降曲线要求设计、计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来完成。通过该实验,学生既对课程内容加深了了解又巩固了前一实验的知识,同时,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又留给学生了自由设计的空间。

3.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

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行开放式教学,这个开放包括:①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室安排在某个统一的时段完成某一个或某一类实验,由学生自己来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②实验内容“开放”,即实验指导书只是提出一个实验的基本要求,由学生来自己设计实验的具体内容、具体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线路。如“运动控制”课程实验就安排了一个“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实验”,实验要求是“利用高性能通用变频器组成变频调速系统,学习对变频器的各种操纵方法,并实现一定的调速运行方式”。要求学生“综合前期所学知识和以前完成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线路。在教师认可后开始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总结,必要时抽取部分学生提问,综合评分。实验要求提出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多种手段,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有的提出了基于纺织业纺制竹节纱要求的多段速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基于电梯运行曲线控制要求的电机S曲线起停控制方案;有的提出了充分利用变频器矢量控制功能的采用转速闭环控制的定位控制方案,等等。反映了学生对知识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对新知识、新课题的探究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对实验设备能够完成的实验都极力协助完成。这样的实验毫无疑问将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从一切以学生为本出发,大家都做得无怨无悔。

3.4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实现资源共享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需要消耗一定人力、物力的实验,可能会用到多个实验室的设备。学院进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成立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将整个实验中心的设备统一调配,同一设备可以在多个实验室的多个实验中使用。例如电力电子实验室的电机机组既用于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又用于工程训练中心的变频器、交流调速系统方面的实验。进一步地将与科研相关的仪器、设备也集中在一起管理,在本科课程实验中只要有可能也加以利用。此项改革,优化管理,极大地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人员共享。

4.结语

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永恒主题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因素,互相配合。随着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也将更完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将更上一层新的台阶。

篇9: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从现存的问题入手,对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必要性做了初步探讨;对提高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培训途径,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力图所提出的对策与思考,引起同行的重视。

[关键词]实验教学能力;培训渠道;规章制度;实验课教学

质量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逻辑方法和实事求是科学品德的有效形式,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国内其他大学一样,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各专业化学实验课占学生开设课程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足见实验课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对于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是其核心素质和能力之一。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应该从青年教师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做起,本文欲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研究与科学论证,破解实验教学中的难题,使教学改革深入实验教学领域,获得理想的研究成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能力的提高建言献策。

篇10: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就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来推动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的核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应用型”人才除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外,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化工这类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实验课教师,在理论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验课教学能力。多年来,北理工珠海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十分重视,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培训的相关措施和方法。我们的.对这个领域的思考和主要对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教师实验课教学能力的培养

依据教育学基本规律,学院领导和全体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和提高自觉性。只有各类人员对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工作高度重视,才能具有极大的工作热忱,转变成为巨大的学习动力,通过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要树立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和培养模式。

2.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健全规范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院的人力资源,我们组建了一个以教学副院长、教学督导专家和各系领导参与的特殊团队,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教学指导专家队伍,把指导工作重点放在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方面。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培训制度,例如:完善《青年教师提升学历管理办法》、《青年教师提升实验技能管理办法》、《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一整套严格完整培训体系的建立,使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制度的遵守不在于强制,而在于执行中是否触动核心利益,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如果制度在制订时就考虑到执行的便捷和实效,就一定会发挥巨大效力,使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因此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基本保证。

2.4利用学院自身资源和条件,开展对教师的培训

通过培训工作有效途径的探索,找寻最佳方案,切实开展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渠道如下:(1)继承和发扬导师制。以教学副院长、学院督导专家和各系领导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指导教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对青年教师实施具体指导和培训。(2)发挥专题讲座、听课指导和教学观摩的作用。经常性的组织实验课教学的观摩教学活动、实验课教学基础知识讲座,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会。(3)严格对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同时为了检验培训考核成果,学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让年轻教师通过实验课的讲授、实验技能的竞赛,提高任教能力、动手能力、实操技能技巧和实验教学水平。(4)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各类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具体实施,让青年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不断提高科研素质和能力。同时和企业保持联系,鼓励青年教师抽出时间去实践岗位培训,学院要给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到企业锻炼的机会。(5)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学生学科大赛的赛前指导,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实验指导能力。同时,青年教师通过参加科研项目、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等,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水平。

2.5加大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优化实验教师结构

加大实验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学院制定“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和“青年教师提升学历管理办法”等政策。以人为本,智谋提高实验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定实验教师的培训计划和进修计划;鼓励青年实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参加短期进修;支持骨干教师到国内、国外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以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优化实验教师的结构。

2.6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

通过与全国兄弟院校、特别是广东省相关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探讨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结语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科特色决定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研究具有鲜明特色,以培训实践为主线的研究探索工作必将,引起教师的浓厚兴趣。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训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创新探索空间和应用前景。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只要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应对这一课题,不断深入地开展研究和实践,提升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就会落到实处。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各类院校都具有积极意义,受益的是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对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彬,阎兵.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师资队伍建设,,5(300):203-204.

[2]卫.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能力[J].科技教育,,12:190-190.

[3]张友兵,毛高波.地方工科院校提升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工程素质的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12(32):65-67.

[4]沃建中,中继亮.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340-344.

篇11: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对策与思考论文

目前,北理工珠海学院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各专业学院十分重视硬件投入,但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对青年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关心不多。(2)实验教学师资没有组建成专门的梯队,队伍不稳定。(3)学院对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够,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4)新入职教师缺少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势必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由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给学生就业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实验课教学能力,努力探寻提高教师实验教学的能力的渠道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实验教学的质量,是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篇12: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本科生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分析与对策论文

卫生化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以预防医学需求为前提,应用分析化学为手段和技术来研究预防医学领域与健康相关的化学物质的质、量和变化的学科[1]。它既有化学本色,又有医学特色,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为预防医学相关学科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等学科服务。因此,卫生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教学,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些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维护。本文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卫生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分析当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采取相关教学改革措施、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00人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式匿名式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态度及兴趣、课程满意度、实验过程及掌握程度。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0.5%,其中男生81份、女生100份。

2结果

2.1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认识

50.3%的学生认为卫生化学实验课重要,45.3%认为很重要;54.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有帮助,38.1%认为很有帮助;95.0%的学生认为实验内容与预防医学专业相联系。见表1:有帮助,2=有帮助,3=一般,4=没有帮助,5=完全没有帮助;☆1=是,2=否。

2.2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54.7%的学生一直都主动上课,其中男生36人(44.4%),女生63人(63%);42.0%学生上课前没有预习,仅9.4%经常预习;71.8%的学生从不逃课;47.5%的学生对实验课内容感兴趣,14.9%非常感兴趣;20.4%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对待实验课的态度和学习风气是经常抄别人的实验报告,仅有18.2%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见表2:注:*1=不是,2=有时是,3=通常是,4=一直都是;#1=没有,2=偶尔有,3=经常有;☆1=经常,2=偶尔,3=从不;□1=非常感兴趣,2=感兴趣,3=一般,4=不感兴趣,5=非常不感兴趣;△1=全都是抄报告,2=经常抄报告,3=偶尔参考别人,4=自己独立完成,5=报告作为范例。

2.3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评价

54.7%的学生对实验课教学方式满意,9.4%非常满意;44.8%的学生觉得通过听老师当堂讲解差不多能理解实验原理、弄懂操作,1.7%表示完全听不懂;62.4%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能满足实验课的需要;70.7%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安排合理;66.9%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内容;43.6%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活跃。见表3:全能理解,2=能理解,3=差不多,4=有困难,5=完全听不懂;☆、□、△1=是,2=否;○1=课题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参与实验过程,2=课堂气氛一般,能配合教师完成实验操作,3=课题气氛沉闷,不太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操作,4=课堂嘈杂,教师和学生各做各的。

2.4卫生化学实验过程及掌握程度

80.1%的学生大部分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仅有7.7%能全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其中男生11人(13.6%)、女生3人(3%);对于实验结果,仅有23.8%的学生每次都会认真分析,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出原因,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22.1%的学生会反复操作再分析结果,37.6%认真思考并与同学共同分析;61.9%的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掌握程度为50%-70%,仅有3.3%掌握程度达90%以上。见表4:即使失败了,也会找到其中的原因,2=如果实验成功了,会分析并得出结论,3=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验会分析,4=不分析;☆1=反复规范操作,再分析结果,2=认真思考并与同学共同分析,3=寻求老师帮助,找出问题所在,4=不放在心上;□1=小于50%,2=50%-70%,3=70%-90%,4=90%以上。

3讨论和建议

3.1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认识、学习态度和兴趣调查

显示,虽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卫生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认为对专业学习和科研有帮助,但仅62.4%的学生对实验课内容很感兴趣和感兴趣;仍存在逃课现象,仅9.4%的学生课前经常预习,18.2%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原因,“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仍然存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足。建议教师和学生改变思想观念,教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验技能操作的指导,适当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环节,强化课前预习监控,增加实验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对卫生化学实验课的评价

64.1%的学生对卫生化学实验课满意,45.3%的学生通过老师当堂讲解能理解实验操作和弄懂实验操作,37.6%的学生认为实验仪器无法满足实验课的需要,43.6%的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配合教师并参与实验。分析原因,可能与教学方式单一有关。目前,该校实验课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尤其是涉及到某些大型贵重仪器的实验,仅以演示性实验、观看教学片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按方抓药”式地完成实验;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操作的机会少,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建议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增加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如加强虚拟实验室建设,引入CAI课件[2]、微课等,最大程度整合现有的分析仪器资源,生动形象地传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可以自主学习,实施翻转课堂,从而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3]。

3.3实验过程和掌握程度

调查显示,仅有7.7%能全部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对于实验结果仅有23.8%的学生每次都会认真分析;如果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22.1%的学生会反复操作再分析结果;3.3%的学生对实验掌握程度达90%以上。这可能与实验内容的设置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有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仅在大一接触化学课,基础化学实验技能薄弱,仅注重实验结果的思想严重,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建议重新整合实验内容,结合公共卫生热点事件、教师和大学生科研项目等,锻炼学生的“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结果—书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技能。同时,丰富实验考核内容,增加实验注意事项的提问,重点考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4]。

4结语

卫生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实验教学是训练学生基础实验技能、提升学生科研思维的重要手段。该校在卫生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结合科研项目重新整合实验内容,丰富实验考核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唐礼庆 陈燕 钱彬彬 李海波 金岳龙 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篇13: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因此,环境检测管理成为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导致我国对环境检测管理发展的速度较慢,且存在一定的漏洞,如何解决这些漏洞,如何完善環境检测管理,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检测;管理现状;发展方向

一、环境检测的含义

环境检测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时检测和数值变化的一个过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环境检测的介质对象主要包括空气检测、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生物检测和固体废物检测等。

环境质量检测是监测的重点内容,它主要是对环境中污染的状况和变化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改进,判断改善的进展,对数据进行保存,以确定在一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二、我国环境检测管理现状

1.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整体发展较慢

我国对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已经实施了几十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大方向上来看,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就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环境检测管理制度存在的这些年,相关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导致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发展的比较缓慢。例如,目前我国检测设备仍缺少一些技术规范和更新,这就会严重阻碍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整体的发展。

2.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不足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不足。现如今,我国环境管理的相关部门不断增加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力度,对环境检测的资金投入也是不断增强,但由于受我国环境监管模式单一的限制,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投入来讲,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资金和物质保障仍显不足,这导致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无法正常有效的实施。

3.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性

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发展模式和体系都比较简单,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因此,想要完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就必须改变现在的单一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比如环境检测预警系统的引进,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环境检测质量,并不断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4.环境检测质量保证措施的建设现状

各级政府建设部门不断出台和完善相关环境检测工作实施办法,并投入了一定数量规模的资金成本,然而,由于受到我国环境检测质量实施管理体制自身的约束性,投入的大量启动实施资金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对检测仪器的升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对于环境检测物质样品的收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加大了检测工作开展的难度;在技术投入方面,缺乏对系统性较强、设备先进有机物检测设备以及在线检测新技术的应用,很多检测标准与国际规定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给环境检测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从环境检测人力资源角度而言,专业检测人员缺乏必备的综合性知识储备,需要加强检测数据分析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储备,从而推动工作人员检测技术的全面发展此外,很多地方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缺乏必备的质量控制意识,不能积极参加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从而导致收集的数据缺乏科学性和真实性。对实际检测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环境检测管理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监督力度

想要加强对环境检测质量的监督,就必须建立专属的监督部门,并强化对他们的管理培训,用这样一个监督部门来有效纠正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错误。

2.完善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作为行业中的基本准则,对于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应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按照制度办事,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有依据可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做好环境检测的'重要前提。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我国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明确质量检测的内容和本质,并定期对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3.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增强环境检测质量的管理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这是在整个环境检测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点,这同时也为更好地实行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让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才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确立制度化的管理观念,共同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做出贡献;最后,需要对质量管理团队进行强化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对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重视人才的发展。

4.规范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通过不断规范各项质量管理保障措施,能够对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全面提升整体检测效果,因此,首先要加强对于环境检测的项目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高科技含量技术设备,而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必要扶持和鼓励,加大科研产品的投入与研发,以此全面推动新型标准检测样品的普及力度;其次,使环境检测技术、标准更加规范化与科学化,推动环境检测新技术的发展,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考核准人体系,对其测试原理以及具体各个系统之间的规范化问题进行商榷,以此提高环境质量检测保障措施。

5.设定专项资金

由于大多数资金都没有用在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方面,导致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不能很好的实施。因此,政府必须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设立专用资金,保障检测活动的发展和壮大。这项资金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不可以被挪用,并且,监督部门需对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向社会公开。

6.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报考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方面的学生人数不多,并且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专业性的工作,这就出现了人才短缺的问题。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员工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应与各个大学联合办学,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并加大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大学生对相关专业的想法,投身到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为该行业储备人才。另外,环境检测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完善的考核绩效制度,讲求赏罚分明,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了二十多年,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进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使其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水平,为创造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篇14: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学实验(综合性)的重要性也不断地被强调。化学综合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各大高校纷纷对该课程进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如复旦大学在专项经费的资助下大刀阔斧地修订实验项目,以实现“培养学生串联、组装各知识点、实验技能,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理念。西南科技大学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已经发展成熟,向着精品课程发展,形成了信息化平台的教学资源。北京大学则是将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延伸到科研学术组内,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研课题组。我校(西安交通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发展受资金限制,只能通过“节流”来实现跳跃式的改革。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处在学生修完基础实验与开始毕业设计前这个关键的时期,其目的是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应用和延伸,使学生在修完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之后,能够更加顺畅地过渡到随后的科研训练及毕业设计环节,循序渐进地得到系统的研究训练。针对这些限制和需求,将前沿领域科学研究中相对成熟的科研成果向教学实验项目转化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而且,随着教师科研的进展,随时将教师新的成熟科研项目不断地融入到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也保证了化学综合实验实现新技术、新应用、新视野的要求。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在新要求下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在内容上要体现“综合”的特性;②使学生全面接触大型测试仪器;③紧密联系当前研究热点。这样设置课程内容不仅能改善实验项目陈旧的问题,引领学生直接关注研究热点,同时也能系统地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全面性也让参与实验的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有了新的体会,实实在在地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1实验项目选择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完成好一个个具体的实验。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项目进行了修订。

(1)突出热点和学科前沿。

学院调动广大优秀教师对《化学综合实验》教材重新进行了编写,所有实验均精选自一线教师的教学积累、近期研究成果及前沿科学等相关课题,内容涉及锂电池电极材料、荧光磷光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多个领域。

例如“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由于石墨烯在电子运输、导电性、机械特性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加上其在2010年成为诺贝尔物理奖的主题,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学院教师在科研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一个成熟的综合实验。充分考虑实验安全性和原料成本,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运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剥离技术制备单层氧化石墨烯及还原石墨烯,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拉曼光谱对比分析了原料和产品。再如磷光发光材料对未来新一代显示技术及节能固态照明光源研发的意义重大,实验“2-苯基吡啶Pt配合物磷光发光分子的合成与光物理表征”合成了一种磷光发光分子,它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是在聚合物主链或支链通过化学键引入功能性金属中心而生成的新型高聚物。金属聚合物由于整合了金属中心的导电、荧光、氧化还原、催化特性以及高分子材料优良的溶解性能而备受关注,在催化、磁性材料、荧光材料等多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当今化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我校教师将其整合成一套适用于学生操作的综合实验。从前驱体的制备、目标分子的合成到产物的分离、提纯,从方法的选择到洗脱液的选择配比,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对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柱层析分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些实验既加强了学生化学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又能让他们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和目前此研究方向的现状与进展,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2)联系实际,注重设计。

大多数基础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照方抓药,这样会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这次改革引入了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推进作用,提升他们的专业亲切感和自豪感。如“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的合成与评价”,学生自己从原料入手合成表面活性剂,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价后进一步设计并配制自己专属的洗手液和洗发水;铝合金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装饰材料,“铝合金的图纹化”实验强调学生自行设计,在教师审阅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让学生将校徽、自己的名字制作成铭牌留作纪念。这种寓教于乐的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实实在在的样品更有视觉冲击力,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紧密围绕“综合”的主题。

整个教材的选题对于从单个实验内容到各项目之间的关联都进行了通盘考虑。单个项目内容全面,从产品合成、优化、修饰到表征是一个小“综合”,各实验项目之间从基础性实验、综合型实验到设计性实验,逐级增加实验难度,并且囊括了化学学科中的几大分支,辐射到了无机合成、高分子、仪器分析等各方面,甚至对近化学学科(如材料、医学、食品等)也有涉及,相当于一个大“综合”。《化学综合实验》教材本身是一本很好的科研入门资料,虽然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将所有实验全部开出,但是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也能有所收益。化学综合实验将做成一个不断开发升级、滚动发展的课程,逐步开出更多新型的实验,为科研成果向教学项目的转化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学生系统地接受科研训练创建平台。

2引入先进大型仪器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我校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基础实验条件和目标的限制,学生接触到大型精密仪器的机会很少,但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又需要使用,造成了带毕业设计教师的很大困扰。因此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引入先进实验仪器的训练很重要。

在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学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大型仪器,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实验的兴趣。同时使用大型仪器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仪器的构造、使用及简单维修都有了很直观的认识,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先进仪器设备对科研发展的促进作用。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课程中的所有实验项目均涉及产品的鉴定分析,涵盖了我中心大部分的大型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XRD)、核磁共振仪(NMR)、拉曼光谱仪(Raman)、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AFS)、接触角仪(CAT)等。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表征手段。教师对仪器的原理、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最后的谱图分析都要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后能够自行进行检测。与传统实验相比较,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如在实验“金属酞菁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中,学生合成出含有钴、铝、锌等金属中心原子的酞菁配合物,分别研究了不同金属中心、不同溶剂对酞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并针对同一溶剂的不同浓度、不同金属中心的酞菁荧光光谱进行了检测对比。相较于基础化学实验单一的评价条件,在化学综合实验中系统地讨论了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同时,学生对两种谱图进行分析比较,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这两种分析手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又如实验“局部麻醉剂苯佐卡因的制备及表征”,由对甲基乙酰苯胺分四步反应最终合成出产品苯佐卡因,每合成出一种前驱体都要进行相应的检测(用熔点仪测熔点,用红外光谱分析官能团等),学生从检测的数据和合成产品的产量,选择下一步的投料量,最终对合成出的产品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由于每一步的成败都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可使学生意识到这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实验,检测时就不会走过场。

3调整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化学综合实验已从原来的32学时增加到64学时,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科研的系统性,同时也对这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科书中的明确实验目标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改革后的化学综合实验不但内容辐射面广,而且与时俱进,强调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这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则是教师给出实验题目及基础背景,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教师根据目前的研究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具体条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出最佳的合成路线、提纯方法及相应的检测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办法,直到最后报告的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就相当于完成了一个系统的小课题。

3.2师资配备的调整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改革对带实验课的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有很大提高。以往科研水平高的资深教师较少参与实验教学。此次除了对课程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之外,另一个亮点就是科研一线的教授、副教授直接走进实验室,全程参与学生实验中的讨论、指导。同时,打破了一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传统。我们的实验课是由一位教师总负责,6位资深教授、副教授分别指导自己编写的实验项目。由最专业的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实验,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接受到最有效的指导,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收效显著。

3.3考核制度的改进

完善的考核体系能更好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新的考核制度更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对平时操作技能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实验设计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等的评价。平时成绩从原来占总成绩的30%增加到70%。加大平时实验的成绩能使学生更注重在平时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学生向“学习、探索、研究、创新”型学生转变。

4以科研助教学、教学带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

经过系统的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训练后,提高了学生科研训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操作的能力,使他们对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选题、考研方向和工作方向的选择都变得更主动、更有目的性,而且缩短了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后的磨合期。同时,这门课程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更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科研思路。

科研与教学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科研助教学,以教学促科研的循环滚动式发展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的科研,是一项双赢的措施。

5结论和展望

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型仪器的认知及熟练操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学综合实验将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对教学资源配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投入更多的力量。这种改革无疑会使教学和科研都充满勃勃的生机。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是高校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正路,理应得到大力推广。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研究生心理状态调查与教育对策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对策论文(合集14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语文专业模块建设的问题与对策2024-03-23

临床医学见习现状调查及对策论文2023-09-29

高职生物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2022-05-08

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2023-06-01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教育学论文题目2023-05-04

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分析与思考2023-09-24

学前班教育教学论文: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2023-06-07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研究论文2022-07-22

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