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

时间:2022-09-13 07:49:25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水晶心肝玻璃人”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

篇1: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快乐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关键词:快乐体育快乐体育论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笔者认为快乐体育是指以终身体育、发展个性需要为主线,从情感入手,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它注重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独特乐趣,满足运动欲望,发展体力和智力,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人格。

1.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教学的矛盾

传统体育教学理论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快乐体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快乐体育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之间存在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是否愿意学习体育以及愿意从事那些运动项目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本身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在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是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以认知为中心的、知情意行的直线流程,它强调教学目标的规范性、明确性;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可预见性;强调教学效果的可及时检测性,其结果就使教学成了一种单一化的操作模式。而快乐体育强调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多样的教学目标,并且把游戏、情感、愉悦的活动内容添加到教学活动之中,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于快乐体育

马克思十分强调个人的发展,他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快乐体育的本质就是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达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体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快乐体育的科学基础有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游戏论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有使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各种运动所具有的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就拿打篮球来说,喜欢篮球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不自觉的关心篮球信息,有空时就会打打篮球过过瘾,经过多次练习,篮球水平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喜欢篮球,他就不可能在课余时间去从事篮球运动。

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会伴随着人的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当外界刺激使得原有的动力得到维持、扩大、发展时,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体验。比如在接力赛中品尝过胜利的学生,当又有接力赛时,就会积极主动的去从事这一体育活动。

“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游戏是人类追求乐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自发的,不是在别人强制下进行的,而且游戏的结果是事先不知道的,所以游戏具有很大的魅力。在教学中,学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去从事,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

当今,国际上掀起“快乐体育论”的思潮,强调运动乐趣在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爱好是运动的动力,对某种行为有快乐感,即产生爱好的兴趣。“人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校提倡快乐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从而养成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如下记录几项相关思想:

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它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3.“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设立

(一)创设有乐趣的教学情境,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大部分人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景并配以音乐,使体育在具体生动的情景活动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语言与体势语言的互动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语言表达与身体的动作示范、面部表情等体势语言协调地融为一体,能够增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当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时,当学生间相互观察、评价、帮助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比如用语言来表扬:“真不错”“好极了”“真坚强”“真棒”等。

(三)学生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评价

每次体育课中,我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好的同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差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从好的同学身上学到了技能技法,根据自己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锻炼提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锻意识的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四)搭建课内外体育活动平台

体育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使学生有充分的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教学课的延伸和补充。

(五)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吃苦耐劳,能经受艰难的磨练,具有能战胜自我品质的人,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看见一付高单杠,试图去拉起一个引体向上,可是无论怎样也不能拉起来;另一个运动技能较强的人,他一口气拉了10次引体向上。一天,他们结伴旅游,不幸的意外事故让他们分别掉到两个不同的、悬崖边的树枝上呈悬垂状。运动技能较强的人采取了自救,并爬上悬崖;身体健康的人,不能做到这些,因此,他掉入了深渊。其实,十年前的那次陕西华山事故,在断裂的“天梯”上,一些运动技能较强的人幸免地活了下来,另一些不幸的人和身体健康的人,惨遭悲剧。快乐的接受,快乐的从中学习,提高抓住自己的命运的可能指数,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所有的一切。

教育的对象是人,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体育教育更应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应该是充满自由、和谐、关爱的教育,应该是随时随地体现出某种快乐的教学活动,学生所喜爱的是一种无拘无束、快活的进行自己所喜爱的体育活动的体育课。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放羊式”教学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那么“放羊式”与快乐体育之间有没有联系与区别呢?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去从事各项体育活动,如打篮球,打羽毛球,踢足球等是不是也是快乐体育的一种形式呢?这些都是以后有待研究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2:谈快乐体育学科论文

谈快乐体育学科论文

都说体育比赛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既包括身体对抗,更暗藏心理交锋。现代体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步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会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许多发达国家已将体育运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教学实践证明,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情绪、意志、受挫能力等心理方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正面临各方面的挑战。有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20.3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疾病,各高校的退学、休学学生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心理问题而退学或休学。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开展快乐体育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快乐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的思想在较早的时候已经被提出过,但直到现在,各方仍然评说不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快乐体育的实施不仅要完善体育器材的配置,更要贯彻体育教学的精神,进而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的最佳效果。

快乐体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同时,教师要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

快乐体育绝不是“学生随意活动,玩得开心就好”的教学。学生的快乐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和良好的组织、教法下获得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带给自己快乐。它包括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与他人共同协作的团队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等等。

二、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

1.建立有乐趣的教学环境,给体育课堂加点“佐料”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有效的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他们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将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活动中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思想教育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快乐体育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体育游戏中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实施、改进名为“灵敏王”的游戏,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灵敏度、柔韧性和反应能力的教学目的。全班同学平均分成两组,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圈,一组站在圈外并拿一个排球进行传递,看准时机用球击打圈内的同学;而站在圈内的一组同学则迅速跑动以躲避排球,被击中的同学即被淘汰,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就是“灵敏王”。

在这类游戏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极强的应变能力。

2.变枯燥项目为快乐项目

在速度跑的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跑步让学生觉得没有意思,笔者把它改成了接力项目,就生动有趣得多了。笔者将全班分成几组进行接力比赛,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感觉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为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对开展快乐体育的建议

1.体育教学活动应是快乐、有吸引力的

体育教学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

要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学生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满足了学生们的运动欲才会产生运动的乐趣。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2.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晨练的人们多数选择在公园进行锻炼,因为那里鸟语花香、绿荫环绕,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能够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环境。可以想象,当学生走进宽敞明亮的体育馆,不用担心天气变化影响锻炼,他们必然会产生激动、愉快、自豪、跃跃欲试的心情,就乐于接受体育教学和锻炼,从而对抑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篇3:小学低年级快乐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小学低年级快乐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引用

“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马克思语)。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极运用:

一、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要布置得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课堂便配以轻松愉快地音乐《找朋友》,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二、让游戏进入体育课堂。

小学体育与幼儿园的体育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的过渡性。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环节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课程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三、让儿歌进入体育课堂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总之,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从而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篇4: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教学探讨学科论文

“快乐体育”的概念源于日本,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功经验,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能力和心理能力。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快乐体育”教育理念,是指以终身体育与个性谐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快乐体育”教育理念能使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执行。

一、“快乐体育”教育的施教方法

“快乐体育”教育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一些可贵的经验和认识:在中学体育实践中应力求从中学生的心理、心理特点和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出发,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避免实施成人化和刻板化的教学模式,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堂呈现出和谐、快乐的气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练习活动。具体来说“快乐体育”教学实施方法有以下方面:

(一) 课堂教学方面

1. 合理调整、安排教材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选择学生喜爱,容易接受的内容。挖掘和创造现有教材的内在乐趣,寻找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等等。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处理那些学生不喜欢但教师又不得不教的内容,这其实是教师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多选择些贴近生活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产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期待,使其参与体育运动时达到身心合一,主动地去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成为体育运动的受益者。

2. 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程中应结合授课内容更多地引入快乐的游戏内容,有趣的游戏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为了使学生精力集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的紧张感和竞争性,比如采用比赛法,可在复习、改进技术动作时,教师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用个人或小组竞赛的方法组织练习。

在教授动作和知识时,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除了讲解,示范外,还可以使用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规划教学

在施教前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体育基础、兴起爱好、个性特点等),以及体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和授课。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达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多层次”、“小坡度”实施教学内容。

(二)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必须由评价者变为评比的参与者,让学生参与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分公平化、公开化、人性化,真正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日常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反馈”,在时间上,应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在学习效果和参与态度进行反馈;在反馈关系上,不仅要教师向学生反馈,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热情,以便调整教学方法,也为今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 心理激励

1. 正面鼓励法

“承认”导致动力,动力导致更高的成绩。基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意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赞扬应多于责备,学生某个动作完成成功的时候,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并提高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对一些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正面鼓励能起到极佳的激励鼓舞作用。

2. 心理诱导法

对于差生随意性大、女生爱面子的心态,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大加指责,而应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采取侧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等缓冲处理方法,让他们在练中磨练,练中醒悟,练中认错,练中改进。切记不对症下药、消极对待一撅不振的现象发生。

此外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还有创设情景法、环境优化法、比较法、分组练习法、展示发现法、观察模仿法等。由于课的类型、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以及教材的内容各不相同,“快乐体育”的教学也不可能仅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均要具备这两个特点,即:提供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快乐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只有在师生之间具有和谐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乐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师生之间“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互相教学,既有竞争又有协同,使学生体验到集体中人际关系和谐的满足与温暖。

(二) 处理好快乐与质量的关系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乐”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快乐体育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笑或降低教学的难度,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寓“乐”于增强体质的教育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将快乐原则灵活运用,把握好“乐”的尺度,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要按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计划,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能、体格及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体育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意对学生精神上的磨练,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快乐”二字是针对情感而言的,情感上的快乐不仅不排斥需要意志支持的勤学苦练,而且是勤学苦练等各种努力得以坚持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快乐体育不仅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个体的社会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味的让学生成功,可以设计一些困难或障碍去磨练学生的意志。要让学生领悟到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还充满了艰辛和苦涩,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了成功的顶峰,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的全部乐趣。

“学校体育”教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身体培育,增强学生体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促进学生终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的体味体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中学体育课“快乐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地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结合,对于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石峰.浅析快乐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5(1).

毛振明.体育教育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辉.试论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及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1(1).

篇5:学生体育安全学科论文

学生体育安全学科论文

摘要:优秀的体育课,必须以学生的安全为前提,教师必须要以人为本,使到学生安全,学校必须有健全的体育制度,教师亦要有过硬的管理能力,才能做到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受到伤害从而做到学生在安全的情况学到知识,做到强身健体。

关键词:体育 学生安全

常言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学生安全是对学生实行知识教育的前提,没有安全根本就无法实行正常的教育,特别在体育方面。 “祸起于细微,疾患于所忽”,教师应当为在校内体育场开展体育课或搞课余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必须要到位,措施也要彻底落实。影响学生的体育安全只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校对安全方面的落实情况

学校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创造体育锻炼所必要的安全条件。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否则是一空话。因为教师只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必须要有学校的安全管理才能顺利执行,才能确保不会发生学生的安全事故。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学校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

所有的教育教学都是以学校主体,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由于体育教学在校内进行,学校也应当对学生加强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由于以学校为主体,一切教师都是为学校而工作。所以体育安全教育不单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其他科目的教师也有义务对学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这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2、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安全建设。

体育场地占学校的基础建设的一大部分,只有确保有安全的体育硬件,才能为学生确保体育安全的前提,因为篮球场是每个学校必不可少的设施,由于全国的不同地区的经济不同,较差篮球场场地不平、不干净就容易做成关节扭伤和擦伤,这就给我们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安全隐患。许多条件较差学校由于经费不足的问题,做成场地的严重不足,为了增加体育场地建设,只能做一些较差的活动场地,但学校必须要注重场地的质量,因为不合格的.场地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如跑道、足球场:如果不合格的话,极容易造成学生踝关节受伤。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了不必要的麻烦。更不用说:“以人为本”。

3、应当制定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许多学校对学校体育的安全虽然重视,但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往往造成管理不到位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因此,学校对体育安全的管理一定要落实到个人,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制度。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系数,差的场地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场地由于人为或自然的损坏,也给我们学生的安全系数大打折扣,所以做好场地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定下制度要体育老师一发现场地有问题,马上上报学校,学校也要以最快的时间,消除场地的隐患。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只有完善的制度的监督下才能确保我们学生的体育安全,也能确保我们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教师必须安全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主导者,学生的安全系数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和教师的管理有莫大的联系。所以教师必须要选好课,严格地上好每一节课,加强好课堂管理,常常灌输有关的安全教育。尽可能消除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安全第一。

1、 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管理。

体育是一种有安全隐患的学科,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要确保能顺利的进行,哪就跟我们的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关,体育不单要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必须是前提。因为教师管理不了学生,更谈不了进行教学工作。也给我们的体育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怎么样能做到以人为本。

2、 严谨的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认真备好课,了解授课内容以及所用的体育器械的安全隐患。如果教背越式跳高时,铺的软垫的面积应该大一些,简单地说平开多放几块,以防学生失误时没有受到软垫保护而跌伤、撞伤。在课前对学生多加强思想教育,做好课常规。放羊式是体育课里面带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原因是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保护能力差,经常会发生、跌伤。所以体育课堂教学中是不可以允许放羊式。更不会擅离岗位,要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当突发意外发生时,教师必须保持镇定,视当时的情况而做出相应的救护措施,以最快的手段,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救护。严重时必须急送院。与此同时,要联系班主任,管理好没受伤的学生,确保不会让学生受到心理影响,必要时要做好心理辅导。

三、加强学校运动队安全管理。

学校运动队是为学校争取荣誉的一支队伍,他们往往在强度大、容易失误。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从而消除各类运动项目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安全。

1、训练前做好各项目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常规训练前必须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严禁带病训练,原因是带病训练,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体问题,也为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教师必须严格做好体育项目训练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训练安全顺利地进行。

2、 消除训练中的安全隐患。

运动队由于运动量大,安全系数将会大大降低,保证学生能顺利进行训练,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科学地进行训练,要视学生能的力进行训练,不可出现过劳。当学生出现过劳训练时,不但收不到训练效果,也给训练体育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训练中要适当做放松运动。从而能缓解学生的疲累,使学生得到身心的放松,大大提高训练的安全系数。也能得到训练的效果。

四、学校集体运动的安全管理。

每年都有一些校内活动,如果大课间等。这些活动大都是以体育运动及体育游戏形式进行,这些活动的特点就是人数从多,运动内容多样性。必须要与班科任紧密联系,层层到位,实际班级责任制。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安全,从而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篇6: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学科论文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浅谈学科论文

有效教学就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在有效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1、有效游戏教学法

体育游戏,是一个由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一定情节的体育手段。特别是在一年级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孩子能很快适应小学的体育教育,在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各种有效游戏实现教学目的就成为必然。这时游戏的目的应更加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好。因此在站队时,笔者给每个学生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等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迅速站好队。由于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所以笔者通过“请你像我这样做”“吹泡泡”和“无声操”等小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任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就不能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只能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模仿人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等游戏。又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加上一些如“邮递员送信”、“小动物赛跑”、“迎面接力”的游戏。孩子们就在笔者的引导下奔跑着,欢笑着,在不知不觉中通过游戏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

2、有效情境教学法

如何有效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中笔者根据一堂课的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如学习立定跳远,笔者就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在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与学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小跳蛙妈妈。于是引出小跳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动物、人物形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火车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譬如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笔者就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穿桥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障碍接力游戏”时笔者将它改编为“王小二送情报”这一情景主题,将游戏内容故事化.“王小二”克服各种困难,依次跳过小河、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钻过山洞,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及时、迅速地送到“目的地”.在练习中,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兴致非常高涨,引发出无穷的乐趣.在练习几次之后,还可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各种障碍”的路线,如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山坡”、绕过“小树林”,最后快速奔跑将情报送到目的地等.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活泼好动,喜欢在一起做游戏,在模仿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例如“红军不怕远征难”游戏就可以通过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让学生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3、有效“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有效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前滚翻时,笔者给每组提供一张大垫子,然后让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如何“滚”才能更好,更快地“滚”过去.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各抒己见.就这样,在这一问一答的轻松环境下,个个过关,教学质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练习50米加速跑时,笔者先提问什么叫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多次实验课表明,灵活运用以上有效教学方法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较高,这些有效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满足师生之间的情感需求――“亲其师信其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诱发了体育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将“玩与乐,乐与学”融为一体.使教学体系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使学生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保证体育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篇7: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如何开展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随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要求可以简单的归纳为:须有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因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到底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教给学生什么? 怎么去教?我的观点是: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

1、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依据,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体育基础知识指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关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竞赛中简单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教学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自觉,把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

2.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的基本技术指人们充分发挥机体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掌握技术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一般地说,技术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就越好,强壮的体质是提高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会走、跑、跳、投掷、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掷的姿势正确,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又需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技术,并在经常练习的基础上方能形成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得到锻炼的乐趣。

3、教育学生学会交往、交流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的是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经验、道德行为规范,使其充分认识交往和交流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选择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对象或榜样。并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倡导创造教育,培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素质。因为,没有创造型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4、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会学生关心,广而言之,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国内体育界发生的大事,关心体育的进步和兴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体育活动中,注意关心同学的健康,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学习,关心教师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关心的人与事。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要基础上,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乐趣,诸如助人为乐、求知为乐、不断进取等,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和幸福。

体育课为教材而教学、还是为目标而教学?

现代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 针对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处理现有课本提供的教材。我认为:当体育教师面对一项教材时,首先,必须弄清为什么要教这项教材?通过这项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其次,必须了解这项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认真研究这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最后,才是深入钻研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最快地学会学懂。要把教案的设计看成是对一堂体育课美好蓝图的描绘,将体育课教案编写当作上课的具体执行计划。采用的要求是:

1、拟定一堂课的目标要具体。依据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的任务,须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从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着想而定。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不同阶段,任务要有所侧重、主辅分明。切忌抽象笼统,眉毛、胡须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选择要合适。一堂课的教材安排应以教学进度为依据。辅助教材根据主要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搭配。着重考虑教材是否符合任务要求,能否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否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证教学重点。教法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忌成人化、竞技化和达标化。

3、教学顺序安排要优化和科学。教学顺序的制定涉及的问题较多,应考虑学生认知与认识活动的特点规律,应把新教材和较复杂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学习和完成困难较大的学习内容。把容易引起高度兴奋的教材放在后段,以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其它教材的教学效果。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发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后面。同时,还要注意身体不同部位练习交替进行。此外,遇到新旧教材、难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质教材之间的矛盾并存时,应从课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为准则,合理确定主次。同时也要考虑气候、场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学步骤确定要规范和简练。教学步骤的确定应以教材的动作技术结构为依据。教材的动作结构不同,其教学步骤也不一样。通常将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材合理地划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基础由易到难或按技术组成的顺序逐次进行教学。教材各部分的划分,应考虑动作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那种单纯追求教学步骤,而使教材各部分划分改变动作结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要注重简练实用,切忌华而不实或过于简单。

5、采用教法手段要恰当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方法。教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确定教学手段,应以教材性质、学生情况和作业条件及教学的不同阶段等为依据。不同教材,不同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 一律,防止形式主义。常用的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6、选择的练习方法要实际和实用。练习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的现有基础与身心特点;体育场地与器材条件等的综合情况,考虑和合理选择。具体而言,教师选择的练习方法既要便于学生的接受,又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有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心理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

7、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要周密。体育课大都在操场上进行,教师要组织几十名学生井井有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课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组织工作贯穿课的始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的各部分的组织工作必须考虑周全。一般课中的组织工作,主要有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和组织形式的正确运用等。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组形式和个别形式。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基础情况、身心特点与场地器材等进行选择运用。

8、环境的布局和全课时间的安排要妥善合理。体育课对场地器材的安排与布局,全课时间科学的分配与使用须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这项工作做得好,其意义不仅在于显而易见的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和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更在于便利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计划性,保证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学时间。防止相互干扰,杜绝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课的任务。

如何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与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条件

1、作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它必须是充分发挥教和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充分愉悦的进行身体锻炼和心理体验;使每一个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切实有提高;对教学内容在认识上有新的发现;师与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

2、要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必须使学生在学校时,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的环境;有一个参加体育锻炼的较好氛围和体验;并对某些体育项目参加有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曾遇到过一位好的体育教师。

篇8: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学科论文

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学科论文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健康的发展。要完成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的目标,必须坚决地脱离学科中心课程影响下高度竞技化的课程观,树立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这一目标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就能完成的,如果一个学生只是在体育课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其余时间不去参与体育活动,他的整体健康水平是难于得到提高的。因此,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如课外体育活动、课外健康教育活动,课外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等)相结合,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树立大体育课程观,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本文着重围绕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论述。

关键词:开放型体育校园文化、开放型体育课程内容、开放型体育课程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

开放型的大体育课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随着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影响的加深,人们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新兴的运动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学习中,形成以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型学习内容;在学校教育减负后,课余体育活动应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各种俱乐部活动作出自己主观的选择,如减肥、形体、力量、康复等。体育俱乐部成为学生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场所,形成课内外结合的体育大课堂;最后是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体育家庭作业、亲子活动日、社区体育活动等等。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社区可配备受过专门培训的体育健康指导员,负责社区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这对解决体育资源的贫乏和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积极意义。

(二)开放型的体育课程

开放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活动场所来讲,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仅仅是学校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体育课程应是学校体育活动场所与校外活动场所的结合;二是从参与者来讲,体育课程不能理解为只是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事情,体育课程需要学校其他人员、家长、社区健身指导员等共同的参与;三是从课程的目标来讲,体育课程已不再是单一的“强身健体”课程,而是一门具有多目标的综合性课程,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根本完成不了的,学校体育课程走向开放是一个趋势。

二、构建开放型体育课程

(一)创设开放型体育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潜能、启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

1、创设体育景观文化

体育景观文化是存在于校园内的一切有形的体育硬件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投资的大幅度提高,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必将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建起了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这种改善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每个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体育有形资源的建设,例如各种体育雕塑与壁画,都为体育环境的渲染与烘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创设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进行体育运动参与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的保证。体育制度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约束学校体育行为,指引学校体育发展方向。要把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依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制度,并开展现代学校体育管理制度构建的专题研究,从而使之逐步完善。例如我校制定的“※※学校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等正是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3、创设体育行为文化

体育行为文化是全校师生热心参与,积极运动的具体表现。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能观赏又能参与。一是动员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学校建立校长挂帅,以体育科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协作配合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类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有跟踪,有记录,有反馈,并都纳入教师和班级的考核之中。二是落实“两课”(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两操”( 早操和眼保健操)。三是组建体育俱乐部,开展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的体育传统赛事,如运动会、跳绳比赛、长跑接力赛,篮球联赛、三棋排位赛、乒乓球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不但有“擂台赛”,而且有“友谊赛”,更搞“对抗赛”,既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成为点缀学校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创设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能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健康文明、团结向上、高雅清新、竞争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营造体育氛围。增添色彩和谐明快、造型与功能不一的体育设施,善于利用板报、橱窗、壁画、标语、海报等宣传阵地,结合市、国家、世界各类正在上演的热点体育活动展示体育风情,介绍健康知识。开通学校体育网,发布体育信息,共享体育资源。二是举办体育文化节。融体育知识、体育游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摄影等多种体育相关活动为一体。既有家长一同参与的亲子活动项目,又有学生个人与团队参加的竞赛项目,使这一周成为师生回味无穷、张扬体育文化的节日。

(二)设计开放型体育课程内容

世界各国都以奥运会项目为基础来构建本国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深受竞技运动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学生毕竟不同于运动员,而且随着终生体育对学校体育影响的加深,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扩大体育学习范围,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新兴的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学习中。这实际上也是对现代体育发展趋势和现代体育价值观的一种认同,一种更本质意义上的体育文化传承。

1、野外活动和野外生存自救

野外活动是同学们非常向往和热衷参加的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参加这项活动,让同学们考察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了解大自然的活动中,既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磨练意志,调节心理;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适应自然的能力。但内容安排要适宜,适合学生特点,做到生动、活泼、健康、富有朝气,可包括游览名胜古迹、山水风光,进行社会调查、采集标本、野营、野炊、歌舞联欢等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在野外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卫生、安全、急救、包扎、野炊、定向、动植物的识别、攀爬、救生以及其他一些天文学知识(星座识别、看云识天气)、地理地质学知识(岩洞、火山、熔岩、断层、矿石、温泉)等等。在选择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像江、河、湖、海、草原、森林、山地、丘陵、沟渠、田野、海滩、沙丘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加以利用。在时间上,除平时一般的教学课外,还可以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寒暑假来安排必须在野外进行的教学与训练。

2、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给学生介绍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基础、养生特点和养生方法,例如身体运动、情志调摄、饮食调节、生活起居等,了解养生的内容和养生法的要求,理解养生的含义。从而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注重健康,参与运动,调节心理,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

3、旅游

旅游是一项健康的体育运动,也是良好的文化活动。中学生在校期间的旅游通常包括郊游和远足。郊游通常指从市区到郊外去游览、活动,目的地是公园、名胜古迹或风景点。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可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也可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毅力。集体旅游还可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进人际交往和友谊。愉快的旅游,可以让人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精神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利用学校每年的春游和秋游活动,向学生进行预防损伤、自我保护等旅游知识介绍,在旅游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有关旅游方面的知识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给予评讲。即使在校内体育教师也可尝试上以旅游为主题的体育课。

4、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项动用手脚技术进行搏击格斗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亦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它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讲究以硬制硬,以刚制刚,直来直去,以快制胜。让学生了解跆拳道运动,学会观赏跆拳道比赛。通过模仿练习、对镜练习、对靶练习、沙袋练习、实战练习等让学生基本掌握跆拳道常用的几种步法和腿法,提高自卫防身的能力。发展灵敏、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学习跆拳道推崇的“礼始礼终”的精神,培养勇敢无畏、顽强坚毅的意志品质,养成谦虚、宽容、礼让的高尚品德和尊师重教、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

5、南狮

南狮即广东醒狮,表演时威武稳重,刚劲有力,形象生动,是民间庆典活动广泛被采用的文体活动内容,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舞狮是集体活动项目,包括舞狮两人、鼓手一人,锣钹手两人以上、男女佛头(面具)两人等,能培养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掌握迎宾狮、群狮、单狮等技术动作,提高协调、灵敏素质,发展体能,培养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提高应急能力。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在庆典中敢于表演舞狮,体验舞狮活动的乐趣。

(三)创新开放型体育课程形式

1、体育俱乐部

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关注的是教学计划以内的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仅仅是一种活动量的补充,是列入“每天一小时”的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延伸,从内容安排上它和体育课没有密切联系,教师对体育课外锻炼的要求也是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的。从课程改革的观念来看,学校所安排的“体育活动”是课的形式,是属于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整体学习中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个“体育活动”课有一个重新认识。“体育活动”课应该是教学课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可以在这个时间完成课程学习需要的一些课外练习, 参加一些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治的活动。这类“体育活动”课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出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俱乐部本身具有的团体性,首先就使其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而本身活动的特点和形式,又使其具有极大的针对性,并且其本身的容纳性和参与性强的特点,能够容纳更多的学生参加。

学校体育俱乐部由学校主管,校长、教务处、体育科和学生会共同负责,组成俱乐部领导核心,下分设若干专项俱乐部。俱乐部在开学前,向学生公布俱乐部的项目设置、教师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条件,自由选择和确定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项目。体育俱乐部中所有职位全部由学生骨干担任,通过学生选举产生。课内主要由教务处、体育科负责教学管理,安排教师、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协调学生选择各单项俱乐部等。课外由学生负责组织各单项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形成四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求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以专项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而且,同一专项俱乐部要按学生性别、年龄、身体条件、运动技能水平,分初级、中级、高级3个层次,采用分层教学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参加,每个层次都有教师负责组织和辅导,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存在,既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体育俱乐部的主要任务除了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而竞赛可以是校与校之间的俱乐部开展竞赛,也可以参与社会上的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参与竞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这一点也是与新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之一的“社会适应”相符合的,也是体育课课堂内无法做到的。当然,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但是随着观念的更新和学校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体育课和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相互并存的关系,而相比之下,俱乐部有体育课无法比拟的优点,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更好的拓展和延深,应该成为将来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技能,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的主流形式。通过两者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五个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全面,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学习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是单靠每周两三节体育课就能完成的,那种封闭的、仅在校内体育课堂上锻炼身体的做法已经被证明是落后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它也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让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

根据活动的场所和实际组织者的不同,家校合作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和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具体有以下几种作法:

一是体育家庭作业

体育课布置“家庭作业”即是给学生布置体育活动任务。增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文化学习负担,能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喜好为他们提供了几十种回家可以锻炼的体育项目(见附表1),他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也可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体育作业,一方面可以增加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接触和了解,另一方面家长藉此也参与了身体活动,形成了一种家庭体育活动的氛围。这种做法很符合两代人的心理需求,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有力的支持。

同时,体育家庭作业可以配合诚实教育,学生完成每一次运动将详细填写纪录表并请家长签名确认,学校通过每周一张的家庭记录评价表了解学生完成体育作业的情况。

附表1:运动内容可参考下列表格:

1、仰卧起坐

2、伏地挺身

3、棒球

4、跳绳

5、体操

6、跆拳道

7、游泳

8、篮球

9、排球

10、羽球

11、桌球

12、爬山

13、足球

14、呼拉圈

15、溜冰

16、竞走

17、登阶(爬楼梯)

18、舞蹈

19、瑜珈

20、滑板

21、民俗体育

22、慢跑

23、其它活动

二是“亲子活动日”

一些学校双休日实行场地开放,学校组织或欢迎学生携父母同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则可以把体育课堂上学会的各种运动技能与家长一起共享。这种做法不仅是家庭内部的交流,更形成了社会人群的相互交流,即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在一起利用闲暇进行体育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时间上的弥补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过程。这种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达成非常有好处。我们也可能从有关资料中看到,国外许多家庭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都会全家出外旅游或做短距离的郊游活动,并形成习惯,可见目前我国的这种亲子活动形式是确有裨益的。

三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学校与社区利用各自体育活动设施进行互补,是充分开发体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社区体育活动局限于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但从发展趋势来讲,学校是社区构成的一部分,学生又是社区成员中的一分子,未来体育课程将延伸至社区。目前已有些学校主动与社区挂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体育活动,如健身操、舞蹈、小型体育运动会等,还有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宣传与表演,把体育课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给社区,还有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与街道合作,开展了学区体育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对社区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状况进行调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这种做法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又增加了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三、结语

体育课程不再被理解为课堂教学,而是更加重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程的所有目标,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季浏,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罗茂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用书》,广东教育出版社,。

苏朝晖,构建学校体育文化 打造健康文明校园,。

周革,论学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

篇9: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学科论文

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课程,与其它教学课程一样,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又有其独特之处,体育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开放的教学场地、种类各异的教学器材、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都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在体育课上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是学生的启蒙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因此,要在体育课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下文结合笔者在小学低年级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游戏为主,从玩中学习低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起始点,这就意味着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孩提阶段进入了以学习为主的学生时代,新的环境、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心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一阶段,他们的求知欲会变得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是,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好动,如果让他们长时间一成不变地练习同样的动作就会很容易失去兴趣,情绪不高,纪律涣散。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兴趣盎然地锻炼身体、学习体育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只有充分挖掘出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教学过程情境化体验,是低年级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体验的主体是学生,为学生创设体验条件的是却是教师。新课程给予了教师以很大的空间,让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知识经验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在教学的组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风格上,自主地安排更加有利的情景。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情境的创编一定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一定要合乎常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的特点,以免学生无所适从。在情境教学的具体操作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设计相关的故事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景氛围,用语言描述、提问、音乐、场地等各种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一般操作的程序是:创设情境――激发运动兴趣――体验情节――产生运动乐趣。例如在追逐跑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灰太郎追喜羊羊 ”的情境,在教学立定跳远的教材时选用“小蛙学本领”,跳跃教材时选用“袋鼠妈妈辛苦了”,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将障碍跑的教学过程设计成送“鸡毛信 ”的游戏。铺设垫子作“草地”把栏架当作 “钢丝网”,用两条绳子摆设成一条“小河”,用实心球作“地雷”让学生进行爬、钻、跨、绕等动作的练习,最后将信送到“目的地 ”的故事情景。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需要在合作竞争中完成,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着的游戏和活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

三、动作要领儿歌化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儿歌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把跑的技术动作编成了儿歌“身体正直稍前倾,两臂屈肘前后摆,脚掌着地向前跑,看谁跑得直又快”。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边做边领会要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整体的认识。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四、教学语言生动化在体育教学中语言也非常重要。因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最重要的媒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7―8 岁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均较差,难以独立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只能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帮助理解。很多时候是“大概”能听懂,用专业术语对他们进行讲解,他们根本听不懂,更不要说做了。所以给一年级学生上课就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精练、准确的儿童语言。学生齐步走时为使学生们走得好可以说“看哪个小朋友走得最好像解放军一样。”在沙包投掷时为使同学们出手快可以说“看哪个小朋友投沙包时像发火箭那样快。”再以低年级的前滚翻教学为例,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团身”,而他们“团”到什么样的程度,什么样子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团得不圆”,出现“身体不会团”的错误动作。如果教师这样启发一下学生:“同学们,你们玩过皮球与方块积术吗,皮球在滚动的'时候是不是比方块快的多?”这时,学生就会理解团身的意思。这样一个巧妙的点拨,切中了“团身”的要点,比较容易的使学生练习并达到了“团身”的标准,从而掌握前滚翻的关键要领之一。

五、及时评价与肯定,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较高,独立意识、判断能力不强,特别重视他人的关注和自己的情意表现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与肯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体育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的具体表现即时的评价和肯定,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教学活动,这样将大大有助于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客观情况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式都非常有效。一是语言激励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同时也能优化课堂常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使学生产生练习的兴趣和激情,力争把动作做得更好。表扬的形式应多样化,尽量扩大获奖面。如口头表扬 “虽然你失败了,但你已经十分努力的去做了,老师还要表扬你。”“你今天的进步特别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让我们鼓鼓掌,祝贺他取得了成功。”还可以采用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拿器材、还器材等方法。表扬的时机可在课开始、课中、课结束之前、课后等任何一个时间,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低年级的体育教师,我们应深入探讨,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篇10:现代学校体育的学科论文

现代学校体育的学科论文

摘要:电教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组合与创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课要渗透思想教育;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运用、创新、素质教育、品德教育

了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要求,现代学校体育将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智育和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学校理论逐步突破原苏联模式。人们开始从生物、社会、心理、教育娱乐、健康生活等角度来考察和开发学校体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研究现代学校体育。

1电教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当今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越来越难上,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体育教学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只要我们的方法在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使学生兴趣浓,学得快,掌握得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就应该试一试现在的投影仪、幻灯片、录像、电脑等电教媒体的教学手段已在其他学科中或多或少地尝试过,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体育课中应用甚少,所以,我们因该把电教媒体教学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去。

2组合与创新

新的课程改革,呼吁创新的体育教学。我们知道影响课的因素很多。诸如: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器材、教学语言、教学的情景设计,教师的人格表现等。在这么多的因素中,教学内容是不变的。我们认为课的创新,主要是各种因素与教学内容之间优化组合的创新。这种优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教学情境与教学内 容的优化组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体育与健康》自然地形跑这一教材目的在培养学生耐久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中要求能持续跑3000米,如果一味的命令学生去机械的跑,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效果肯定都不会好,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学习红军精神,模拟红军进行长征的练习,并在跑的路途中设置了战壕、雪山等障碍。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肩负革命重任,完成伟大创举的教学情境之中。如果学生沉静在模仿红军的意境之中,不 知不觉的就跑完全程。结束时我又放出打靶归来的了乐曲。让学生字编舞蹈。师生同唱同舞,完全是一种三军胜利会师的欢乐场景,学生的体能训练、精神的陶冶达到了最佳的组合。

3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有力同认识、掌握它的迫切愿望和强烈的要求。现代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行为 科学等一致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激素,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重大推动力。古今中外许多卓越的思想家、在事业的起点上,作为动力的往往始于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兴趣:

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加强体育兴趣培养。

(1)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科学技术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体育已全面进入人的生活领域,学生对体育的价值也有比较真确的认识。加上体育具有竞赛、健身、健美等特点,这些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

( 2 )自尊心、自信心足。学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孜孜已求、奋力进取、充分意识到人的价值以及应尽的义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他们一方面尽量表现自己的才干,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赏识;另一方面又渴望 得到经验丰富的长者和学识渊博的老师的教诲。因而,尊重、爱护他们,热情教育、帮助他们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

(3)具有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每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比赛中夺冠时都可以激起学生向上的斗志,在校运动会上,上场的学生会奋力并搏,场外的同学会忘情地加 油。所以这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的体现,是培养体育兴趣最为重要的因素。组织形式 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4体育棵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体育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条 列》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出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在进行思想素质方面,则不更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学到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同时受到思想素质教育,做到寓思想素质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怎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用八个字概括起来,就是“精心设计、寓教于人”。具体来说,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枯燥乏味的队列练习,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学生,让他们以实践行动向解 放军学习,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锻炼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根本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划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看谁能炸着,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力量练习),则学生们兴趣大增,都能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所谓游戏教学法是从个人 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

5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教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首要地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体现者和表先者。在叫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上课早退、迟到、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 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 用。为此,教师要将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深的教艺去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寓情与教,以情动人

体育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响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活动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采用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这样,思想品德在良好的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的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3)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通过学习教育和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熏陶,经过个人自觉锻炼与修养逐渐形成的。

这几个方面的完美融合。赋予了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走向将以终生体育锻炼为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以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来 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以适当有效的练习方式来发展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等。

篇11:体育与健康的学科论文

关于体育与健康的学科论文

摘 要: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要使女生“动起来”非常困难,运动参加高度疲弱。这是因为无视了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使之发生了举动冲突。教育假如不能完成很多女生的运动参加,就不可能促进她们的健康,也就无法全面完成本课程的价值。就怎么针对中职女生的特定需求,运用“简化、淡化、美化”的教育办法,化解女生的举动冲突,鼓励她们轻松愉悦地“动起来”,从而完成运动参加,体现“健康榜首”。

关键词:中职女生;“三化”;运动参加

一、中职女生当前运动参加现状

当前中职体育与健康课上,男生大多可以积极参加各种身体操练,而女生要使她们“动起来”,却要颇费一番周折。她们常常运用游击战术,只要教师略有分身,就马上“暂停”,或是干脆坐下“开吹”。

虽然体育教师想了一些方法,可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反抗。令人感伤的画面,“让你练,你为什么偷闲”“叫你动起来,你为什么躲起来”“再不动,就加跑”等,不时出现。

二、现状剖析

为什么当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难以完成女生们运动参加?

1.心理上

这个阶段的女生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特别在意他人的点评。尤其在遇到新、难、累的身体操练时,更是胆怯紧张,生怕引来他人的嘲笑和贬低。再加上冬季怕冷,夏天怕晒黑、怕出汗,因而比较难动。

2.生理上

中职女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伴随着皮下脂肪的增多,力气本质的发展却相对迟滞。特别是臂部、腰腹部与骨盆肌群的肌力更弱,导致她们害怕动作幅度较大和力气型的身体操练。

3.教育内容方面

没有考虑到性别差异,给予区别对待,没能做到对女生集体的“有需供应”。其成果,就是女生“动不起来”,课上举动的日趋冲突。

三、理论学习

法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体育教师只要深化了解学生,自动投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安排等发生认可,才会自动参加,才干“乐学”,才会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操练为首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首要方针的综合类课程。身体操练是课的核心;运动参加是榜首教育方针;教育策略的选用,必须有利完成男、女生的运动参加。

四、教育办法变革

那么怎样才干使中职女生“动起来”,完成运动参加呢?

1.“淡化”办法,易于参加

在技能教育时,针对女生集体选用“淡化”办法,不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转化害怕心理,降低操练难度,战胜学习的单调,使女生可以轻松参加,体会各项运动的魅力。如,田径类的快速跑教育,我要点运用“淡化”办法。选用自在结组成小团体打开分组接力竞赛的方法。用人文与情形,淡化恼人的技能学习,减轻个人运动负荷,鼓励人际交往。女生对这种有情感内在的身体操练不恶感,遍及可以积极投入。

2.“简化”办法,促进参加

在运动项目的操练时,针对女生集体选用“简化”办法,从女生的兴奋点下手教育,一起简化运动项目的一些规矩,给女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如,球类项目的教育,我则选用了“简化”办法。首先从女生最感兴趣的投篮技能环节下手,当她们每投入一球而得分时,脸上就会展露成功的高兴。在安排分队小竞赛时,故意疏忽“走步”“两次运球”等非损害性规矩的判罚,使她们把这项运动可以玩起来。比赛中女生你争我夺,兴趣盎然,往往到下课时,她们还欲罢不能。

3.“美化”办法,刺激参加

针对女生的强烈求美心理,在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以及日常教育中,我故意运用“美化”办法。用国际体坛美少女莎拉波娃和我国跳水美女郭晶晶的健美,与一般女子因缺少训练而显臃肿的身形进行比对,使她们理解“只要运动,才干健康;只要健康,才是最美丽”,引导她们转变“运动会变粗、变丑”和“靠不吃饭瘦身”的.错误观念。之后,课堂上就很难再见到她们悄然偷闲的背影。即使遇到例假,她们也会挑选在运动场上漫步,这其实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以上策略,任教班级女生在身体操练时,由过去的“怕、让、拖”,变成了现在的“爱、争、乐”。教育实效明显提高,连续两学期获得本校“教育质量考评优质奖”。这是全校师生一起点评的成果,其说服力与含金量均较高!

健康是人们日子、学习、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本质。今天的中职生,明日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校园是一幕幕教育情感剧的发生地,而女生就是剧中的女主角。中职体育教师更需全力重视她们,鼓励每个女主角高兴渡过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使运动参加之花怒放,才干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莉。论情感在职业教育基础课教育的运用。新华教育导刊,(05)。

[3]全光德。培育中职校园女生体育课的积极性。金田,(03)。

篇12:体育学科的校本开发论文

有关体育学科的校本开发论文

[论文关键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论文摘要]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课程调适、课程整合、课程创新等模式进行了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并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及实践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贯彻实施。由于各地方、各学校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体育传统等存在差异,教育部制订的《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只是将小学体育课程划分为5个领域,给出了课程总体目标、领域目标及各领域内的水平目标,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而是允许各地、各校和教师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这使各个学校进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可能。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自2004年底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过系统学习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制订了学校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经过4年的实践和探索,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日趋成熟和完善,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

一、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一)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选定、补充的内容及创编的新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到了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经过连续几年对学生体质的健康测试表明:身体强壮的学生多了,肥胖的学生少了;在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合作的场面多了,旁观的人数少了,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加快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已经表明,校本课程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而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或随从,所经历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理论,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及教学方案,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

(三)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不仅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开发和研究,也将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范畴,整体定位学校各类体育工作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规划,逐渐形成了学校自己的特色,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目前,学校的大型体育活动,如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跳绳比赛、运动队的训练等各项体育工作已经做到了系列化和常规化。

(四)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相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是针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同时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配置,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二、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

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模式可划分为选择模式、调适模式、整合模式、创新模式。基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实际情况,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采用了课程调适、课程整合和课程创新等模式。

(一)课程调适模式

课程调适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科教学规律对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的修改、补充和调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是以一种教材为蓝本,针对学科课程的某一领域或某个知识点,教师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已有课程加以修改,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根据国家课程总体要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为参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着重进行了“跳绳”和“软排”两单元内容的补充和改编。具体的调适策略如下:

第一,完成课程内容的阶段划分。在年级的确定和内容选择上,确定“跳绳”在2-6年级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是2-4年级跳短绳,包括并脚跳、单脚交换跳、单摇双跳、花样跳、合作跳等;5-6年级跳长绳,包括“8”字跳、正摇反跳、多人跳、双绳跳等。“软排”则参照排球的课程内容标准及教学要求,在1-6年级按照3个水平进行内容改编:水平一阶段的内容是玩软排,通过抛接球、地滚球等游戏熟悉软式排球的球性;水平二阶段的内容是学软排,即掌握发球和垫球的基本动作,学会下手发球、自垫和互垫球;水平三阶段的内容是赛软排,即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制订比赛规则,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

第二,进行了课时的总体调整与分配。经过试验和调整,将“跳绳”和“软排”确定为每学期8课时,同时为了解决总课时不变而这两个单元课时增加的矛盾,重新调整学期教学计划。例如:将一年级的软排内容与体育游戏内容有机整合,以软排作为游戏教具;将中年级跳绳内容与投掷内容进行整合,把跳绳卷起来当作投掷的教具等。这些新的调整与分配,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了较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确保了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专项技能。

第三,编写“跳绳”和“软排”单元教材及教学方案。在确定内容、划分课时后,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师集体研讨,编写了“跳绳”和“软排”两个单元各个年级的教材,并按照教材内容制订了教学方案,对各个动作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操作建议,为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第四,进行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并逐步建立评价标准。学校体育学科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3年多的教学实践,采用边实践、边反思、边修改的方式,对调适的内容进行完善,并初步建立了评价标准。例如:“跳绳”单元,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制订了具体的评价量表,用以检测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校在选择和确定课程调适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开发和调适的内容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应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在改编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经济条件、场地环境、时间空间限制等,所选择的内容应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二)课程整合模式

课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课程的`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割裂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体育学科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也积极探索了课程整合模式,既有在体育学科内部进行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也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的社会本位的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学科异年级的课程整合。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由几个领域构成,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同一个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各个年级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这就为学科内进行不同年级的课程整合提供了条件。例如:在学习“并脚跳远”内容时,让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一起来学习,在五年级学生的帮助下,二年级的学生逐渐掌握了“并脚跳远”的技能技巧,而五年级也在对二年级学生的帮助和指导过程中对此运动技能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第二,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同年级异学科的课程整合主要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来进行。例如:与数学学科整合完成二年级教学内容《认识10000》,在体育课上由教师协助,家中由父母协助,让刚刚学习并脚跳小绳的二年级学生每天累计跳小绳的数量,直至达到1万次为止。这个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10000这个大数的体验,更强化和巩固了并脚跳小绳的技能,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体育学科还与音乐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生练习篮球运球动作的同时,加入不同节奏的音乐,体验节奏在运球中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得到发展。

(三)课程创新模式

课程创新是指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或者课程单元,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以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的特色。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调整已有学科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活动、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其他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将这些内容作为学校体育学科活动课程的领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新的开发和探索。

第一,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将学生按年级特点划分为两组,在两个时间段分别做课间操,这就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另外,除了国家规定的广播体操和在全国推广的小交警韵律操之外,学校自主创编了时尚动感的搏击操、刚柔并济的武术操、活泼欢快的韵律操,在冬季还增加了各种形式的体能运动。学校将滚圈、捉尾巴等传统体育活动纳入到学生课间活动中,由学校制作和提供相应的运动器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组织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课间操和课间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第二,体育节系列活动课程。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已经形成了以“金秋体育节”为载体的系列体育活动课程。在每年九月最后一个星期进行的体育节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特点,设计开发了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儿童趣味的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穿越隧道”“春种秋收”“迎面接力”,适合中年级段学生的“手舞足蹈”“传递圣火”“喜获丰收”,适合高年级段学生的“中国龙”“龙腾虎跃”“寸步不让”等游戏项目,同时,增加了适合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的游戏项目,如“团结一家亲”“二人同心”“运球接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与家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家校一体、共融同乐的体育运动精神。

第三,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成立了体育兴趣活动小组10余个,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包括独轮车、轮滑、跆拳道等近年来新兴的体育项目。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在这些兴趣小组里,独轮车、轮滑等项目备受学生们的青睐,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以独轮车这项运动为例,正因为它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国内鲜有学校开展此项运动,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借鉴国外经验,大胆开发并设计了该运动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成功地使之在学生中推广。

三、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基本保障

(一)组建团队,赋权增能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之前,先组建了学科委员会,各学科委员会被赋予课程自主决策的权力,全面负责本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自主地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并进行内部的分工与协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科研引领,提升质量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项目,聘请了课程专家和学科教学专家,指导和监督体育学科课程开发整体规划、方案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使校本课程开发沿着正确的方向有序地推进。而在所开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科委员会也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制订实施方案、评价计划,跟踪记录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随时调整实施进程,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从而推进了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益。

(三)资源支持,提供保障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资金、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和保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除了投入一定的资金以保证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外,还借助社区的支持,号召全校师生自己动手,体育学科开发制作了大量的体育活动材料。学生在学校、教师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各种体育活动中,收获着健康,享受着快乐。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古诗教学论文题目

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选题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浅析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析快乐体育的学科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浅析资源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教育论文2022-05-04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实施论文2022-11-19

浅析探讨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改革的关系论文2022-11-08

教学论文的题目2022-07-22

浅析大学学前教育学现状剖析与教改论文2023-07-10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8-26

浅析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2022-05-07

浅析大学棒球运动的论文2023-06-19

浅析分组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22-07-29

论文格式参考文献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