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2 08:01:23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共18篇)由网友“Chimaniman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

篇1: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提升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热爱家乡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提出农业的概念。接着提问:“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区位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找出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渡】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结合下面的例子一起来总结。

(二)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

【师生总结】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过渡】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区位因素布局农业区呢?

(三)农业区位的选择

【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1:【分析结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活动2:【分析结论】受地形条件限制。

活动3: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

【分析结论】受市场、价格、需求及政策的影响。

【过渡】是不是农业区位是一成不变的呢?播放PPT图片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案例,同时分析思考活动题中的问题1。

教师提供“地中海气候区”图以及相关欧洲西部普通地图(国家、主要城市和交通网),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环地中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市场、交通、劳动力价格、气候与农业灾害等)

【师生总结】学生根据教师提示以及综合分析,能够得出社会经济因素越来越在农业区位中扮演重要角色。

环节三:巩固拓展

【教师展示案例】

①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

②梯田(丘陵地区)

③滴灌(以色列滴灌技术)

④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

⑤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

⑥发达的交通和保鲜技术是荷兰成为著名的鲜花供应国

【提问】这些都是改变了农业的什么区位因素导致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总结】由于人为改变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课后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篇2: 八上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很快,在京翰教育工作已经有两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对于自我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一(7)—(12)班6个普通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不算太重也不简便,虽然本学期节假日多事情多,课时不多,各班进度稍有不一样,但最终能在期中考试前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井井有条,不负学校期望。现将两个月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认真参与教育教研活动

我每周都会积极认真参与一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与优秀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景,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我更多的是向他们学习,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另外,协助师父黄金其教师开展高一级地理兴趣小组班培训活动,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二、积极参加新教师培训

根据统一安排,我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在北京市第一中学参加了《高中地理学科教材培训及课堂教学培训》新教师培训,虽然仅有6学时,但在教师的精辟解读新人教版教材改革,如何追求有效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等,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必须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三、热爱地理教育教学事业

备课认真,刻苦钻研教材、课标,尽量发挥新人特色,做到敢想敢做,有新意。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备课过程中,我虚心请师父,并在上每节新课前先做一回学生,认真地听师父的课,听曹教师的课,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另外积极寻找各种素材,包括各种图片和动画,视频,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结果反映不错,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除了教授课内的知识外,适时地插入相关课外知识,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引发了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并适时适地进行德育教育。批改作业认真。改作业时会有选择地给学生写小字条,指出他们作业上的优缺点,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地鼓励他们。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景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仅对自我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景进行反思,还要请听课的。师父评课,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理解学生反映情景,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善。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所以,教学反思必不可少。

同时,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

一是,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对教材分析不透。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可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我补充进去,让资料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当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教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二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到位,经常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总是怕遗漏什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可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而比较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并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能够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三是,对课堂的调控本事弱,课堂气氛较沉闷。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样样能够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我师父对课堂把握很到位,他语言幽默风趣,常运用生活实例讲知识点如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他则用炒菜来讲,简单易懂,学生又感兴趣。这些我都需要向师父学习的。

四是,教学语言不连贯,会出现“短路”和“开路”现象。另外包括新课的引入,知识的前后衔接,资料的合理过渡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五是,容易出现紧张,当有教师或领导来听课就会紧张,不能把课上好。

六是,对课堂、课后练习较少,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景,以便到达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篇3: 八上地理教学反思

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忠于国家教育事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科学执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积极,勇于开拓。对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虚心谨慎,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时刻注意有关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趋势和发展状况,及时搜集有关信息,结合自我工作中实际情景积极尝试,应用于教学中,并取得相应的成绩和效果。

一、认真分析学生情景,注意因材施教

在我所教的五个班中,8班是区级重点班,学生学习本事较强,固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好,学生反应比较快,有较强的悟性。针对学生情景,在教学中采取打牢知识基础、适当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本事培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总结归纳本事,学会知识的合理应用,学会把零散的知识提炼成为知识的主线。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把书本上的知识合理优化成为自我头脑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本事,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挥。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两个班已经掌握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素养,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资料。

6、7、9、10班是普通班,学生来源复杂,旧有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学习本事相比较较薄弱,所以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原理讲解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优化解题思路,用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虚心请教,认真领悟,不断提高。

我第三年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有必须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可是应对新教材,我虚心向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索,更认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并拜北京市著名地理专家李通为师,李教师多次听我的课,得到了李教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于“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学习更好的把握课本把握课堂教学,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肩头的职责之重大,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要以爱心为根本。

三、顺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认真学习多媒体技术,并用之于课堂。

应对教育形势随着时代改革的不断提高,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为顺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认真学习有关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认真找资料,力求做好每一个课件,使每个课件都既全面准确的讲授了知识,又生动对学生有吸引力。在运用中相关本事不断提高,所做课件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已经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二5个班的教学工作,我想我确实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压力、充实和愉快,也更加体会到教学工作的紧迫性和高要求,我会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绩前提下,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篇4:人教版八上物理教学随笔

本学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来,我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言行要为人师表,业务要求精。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首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后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二、务实创新,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就是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己能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 2、课堂上,能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他人之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由差到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老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老师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人教版八上物理教学随笔3

春去冬来,进入了初二的学习,我们又重新接受了一门新课程--物理。很多学生一听说难,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其实,初中物理既容易又难学,因为对初中生来说物理是很抽象的一门学科,虽然物理就在身边,但他们还不能把实践上升到理论,也不能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尽管如此,物理毕竟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之一。怎样学好物理这门课呢?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我谈一谈感受,现总结如下: 第一、用好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也是联系师生的重要媒体。尤其是物理教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实验、包括一些扩展学生知识面的阅读小材料无不包含其中。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可阅读性更强。其中有很多精美的物理图片、课外补充材料、小实验、物理学史等等。这些内容既能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常是出题的热点。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是很重要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将教材转变成“学材”,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丰满坚实的基础。那,如何将教材转化成“学材”呢?我认为通过“教材+学法=学材”的模式便可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应体现出以教材为依据和依托,教会学生如何会“学”,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以期尽早地独立获取知识。 第二、要让学生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怎样”“为什”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第三,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四,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 第五,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教学课堂的改革对物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除了具有良好的师德之外,还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的学术水平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作到一个“活”字,要精通专业知识,首先必须学好书本知识,学好书本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才能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只有把知识学活才可能把知识教活,把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凡是与自己所教专业在知识上有联系的学科都应该掌握其基本的知识结构,以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日益加强,由于学科知识的纵向分支和横行综合,学科相互交叉,教师要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就不能仅满足于所教专业的狭窄范围,而应该将各门知识综合起来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整个系统来认识。俗话说:一切东西懂一点,某一知识懂一切;既要百门通,又要一门精。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和谐统一的基本教学规律,课堂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指导下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地学。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介。如课堂演示实验,电化教学等,在使用他们时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运用时选择恰当时机;不要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教师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果,物理教学掌握语言艺术的目的,就是用最精练的,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物理问题理解得最清晰、最充分,表现在教师大量的准确的、适时的运用丰富的文学语言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科学、标准规范,不论是讲解概念、规律、原理,还是使用专业术语,语言表达都要符合各门学科的科学性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周密,切忌用词不准,模棱两可,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地再现抽象的概念。教师语言还要有启发性,有幽默感,注重轻重缓急。 总之,本学期在教学方面,我既注意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注意了做好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篇5:七年级下册地理农业教学设计

七年级农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阅读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图片、阅读资料、活动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利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示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请你当农业设计师,如何合理布局农业。

教师:图中四个地方:A、B、C、D,选择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并说出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A:山地,林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B:草地,畜牧业,牧草生长良好,可以饲养牛羊。

C:平原,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D:河流沿岸,渔业,河湖较多,可以养殖水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农业生产活动类型的选择,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关于农业的经济部门的知识。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回顾前面学过的关于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生产时,又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交通、市场需求、技术水平。

【设计意图:引出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过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可以说农业就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依靠科学技术,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教师:介绍杂交水稻、温室大棚、机械化设备等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科技兴农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结合大家的生活体验,请再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七年级农业教学反思

我总是把景观图和地图结合起来使用,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差异的景观图片,如北方的小麦播种、南方的水稻插秧。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影响农业差异的影响因素。学生利用地图,讨论图片。但是由于农村学生视野的影响,想象力不丰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理想,存在一下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准备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满以为效果显著,结果不是这样,学生很多东西没有理解到。

2、虽然将农业的分布在图上明确展示,但学生还是很陌生,究其原因是没有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看图,初中地理图形很多,也很重要,学生要多看,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另外,农业和气候,地形,经济活动,传统习惯等都有关系,其分布原因在简短的时间是很难讨论完成的。

3、南北农业的差异,虽然是在阅读材料中,光让学生自己去读,也是不够的,老师点评也应到位。

4、由于时间没把握好,虽然把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出来,但没有设计足够的练习题,这是以后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篇6: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学设计

杨雪峰/长沙市岳麓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写作说明

本节教材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学生来说,生活中相关感性知识不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影响到学生对农业相关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了开心农场与欢乐牧场PK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地图,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推进。同时,密切联系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地理事象,从已有的知识入手,逐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授课年级

八年级

三、课标解读

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解读:“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这一课程内容可细化为: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有何好处,我国农业在因地制宜方面做了哪些事情,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有何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情况如何等。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因自然环境不同,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不同,不同地区的人们积累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不同地区面对的市场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因为我国在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国农业才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技术进步,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在农业总投入中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通过案例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各种农作物、农业生产部门、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强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六、主题结构

七、教学设计

【导入情境】小帅的开心农场PK美美的欢乐牧场

主题一:了解农业的概念和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问题情境】仔细观察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比较小帅的农场与小美的牧场的异同。(展示图片)

【读图归纳】请学生自己观察的结果,畅所欲言。

【归纳小结】小帅的农场主要种植农作物,称为种植业;小美的牧场放养动物,称为畜牧业,种植业、畜牧业都是直接利用土地、水、气候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称为农业农产活动。

【拓展延伸】同学们,除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还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读图观察】(展示渔业和林业的图片)

【归纳小结】农业主要的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保证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和市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主题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问题情境】小帅和美美给自己的农场和牧场选了地址,你帮帮他们分析一下选得怎么样?(展示图片)

【问题呈现】美美选择的牧场地址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观看视频】降央卓玛演唱的MV《呼伦贝尔大草原》

【归纳概括】学生概括:呼伦贝尔草原草场广阔、水草肥美、地广人稀……

【拓展延伸】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场还可以选择在其它地方吗?

【读图归纳】学生读图,找到我国的四大牧区。(展示中国四大牧区图)

【问题呈现】小帅选择的'农场地址是洞庭湖平原,请分析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回答】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肥沃……

【问题情境】小帅的爸爸说:中国七大商品粮基地,都是建农场的好地方。这七大商品粮基地分别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同学们,我们一起找到这些地方好吗?

【课堂活动】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找到对应地区,然后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利用课件上的地图,给大家介绍七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

主题三:常见农产品的地区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不同的农产片图片。

【归纳概括】这些农产品,它们的对应农作物可以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展示大米、棉花、油菜籽图片)

【问题情境】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同学们,请读图答题:

1.找出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的地形区。

2.归纳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3.读图,分析“南稻北麦”现象主要原因。(展示水稻、小麦分布图)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老师引导点拨,得出答案:

1.小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2.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南方多水稻,北方多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

3.“南稻北麦”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造成的。

【问题呈现】同学们,我们归纳了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经济作物又是怎样分布的呢?

【读图归纳】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得出结论。(展示中国甜菜、甘蔗、棉花分布图)

主题四:通过事例知道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案例介绍】介绍与一些农业相关的高科技,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主题五: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问题情境】观看视频《兴化垛田》,阅读图文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垛田是中国南方沿湖或沿河的沼泽湿地地区,用开挖河湖的淤泥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评定“兴化垛田”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2:“兴化垛田”景观图

【问题呈现】

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 (    )

A .吉林省       B. 甘肃省       C. 江苏省     D.青海省

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

①土地利用:                                ;

②抵御自然灾害:                                      ;

③土壤:                                                ;

④特色:                                                .

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

【合作探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利用视频中的信息和图文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地进行指导。

【参考答案】

1.请判断兴化垛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江苏省)

2.垛田农业生产的优势?(①合理地利用了难以利用的湖泊沼泽;②地势较高,便于排水,可抵御洪涝灾害;③垛田由河湖水底淤泥堆积而成,土壤非常肥沃;④风景优美、特色鲜明,可发展旅游业)

3.垛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①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②垛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主题六:联系生活,运用因地制宜的观点分析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

【问题情境】阅读相关材料,联系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湖南省西部某县是湖南省十大林业强县之一,其中茶叶、水产、板栗、竹木是该县四大特色农业。该县地形复杂,山地总面积占全县的72.7%,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境内河流众多,人平均有地表水9761立方米,为湖南省人平占有水量的2.5倍;,该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1.71%,活立木蓄积量1709万立方米,湖南省第一。

材料2 :该县旨在打造 “湘西黑猪”特色产业,以“高端生态”为产品定位,以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湘西黑猪全产业链开发,将“湘西黑猪”打造成“全国高端生态鲜肉第一品牌”.

【问题呈现】

1.请分析该县的优势农产品为什么不是粮食?

2.根据材料,联系生活,分析该县四大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

饲养方式

饲料来源

西北畜牧业

该县畜牧业

【联系生活】材料源自学生生活的县城,提示学生要密切联系身边的地理事物,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出发,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科学合理的分析。

【参考答案】

1.根据材料可知,该县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广大,不利于种植粮食作物。

2.茶叶: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都很适宜茶树生长

水产: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

板栗、竹木:山地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高、气候适宜

3.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比该县畜牧业与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差异。

主要畜产品

饲养方式

饲料来源

西北畜牧业

牛、马、羊

放养

天然草场

该县畜牧业

生猪、家禽

圈养

粮食、饲料

【课堂小结】

同学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生产、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目前我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战略,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全新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路和基本方略中的一条。农业的重要生产要素耕地、水、光、热、生物资源等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此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生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八、教学反思

1.农业虽然是非常常见的生产活动,但是对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而言,那怕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农业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很多学生不认识常见的农产品,不了解农业生产方式,更谈不上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所以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

2.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教师授课时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发生活中的与农业相关的地理课程资源,运用课堂教学,既体现了课标的理念——学习身边的地理,也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很亲切,很有用,很好玩。

3.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和特色,创设学习情境,围绕主题来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八上地理水资源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而本章以自然资源为题,仅选取了土地资源、水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过土地资源后,本节承担着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的任务,这一目标的达成,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课程性质高度吻合。

依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对教材的分析,特确立以下目标。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水资源的概念和主要水体;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并尝试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渗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协作和团队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节水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策是重点和难点。原因一是学生很容易从材料中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紧张?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学生很难作出全面的解释。二是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语言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只有一年学习经验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受过节约水资源的教育,但是否已经内化为行为?根据日常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还很不够,所以课堂中一定要从心灵打动学生,促使今后养成关心和爱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经过学生的家乡山东济宁,多数学生都知道,能够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取成功的幸福体验。

三、教学方法设计及依据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笔者十八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在课堂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师生、生生互动,充分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进而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的`“四维”育人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通过“教学目标问题化”,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我要学”,“探究中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最终实现地理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

以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三个学习小组为一学习小队的基本评价单位(一个班额50人的班大约要分成4个学习小队),建立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课堂中既有教师的评价,更有学习小组、小队的自评、互评,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以落实初中地理新课标对课堂评价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设计

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

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教师出示答案:黄河,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的主线就是:为什么我国水紧张?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学生能够设疑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板书)学习目标:1.水紧张的原因

2.对策

(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但是多媒体不能取代板书,原因有:第一,漂亮的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美的陶冶;第二,多媒体的展示有即时性,某个需要的内容不可能在屏幕长久的、突出的展示。)

师讲:为了解决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一个预备知识,什么样的水才能算是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哪里?用三分钟自学课本p61和p62的图3.6地球上的水,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设有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联络员等职务,职务不固定,按期轮流,这样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都是参与者,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按学习小组发言,不完整处其他小组补充,得到以下结论: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人们使用的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河水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这个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认识到河流流量可以反应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因此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降水多,河流数量多,流量大,反之缺水,将水资源多少的知识迁移到已经学习过的降水分布的知识,难点得到突破,并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转入水资源紧张的探究学习)

学习小组内探究,探究的结果记入学案,要求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记录员及时在学案上记录,联络员可以到其他小组调研,教师巡视指导。(这是一个组内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师提供学习资料,搭设脚手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完成探究过程,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探究活动步骤:

第一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的1、2、3题的要求。

1.观察学案上的图1,你能找到某些地区缺水的原因吗?

我们小组的发现:

图1 长江、黄河年流量曲线

(该图反映了河流的流量存在季节变化,夏秋多,冬春少,因此水资源也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分布规律,那么在春季农作物返墒时会感到用水紧张;有的学习小组甚至会将长江年径流量与黄河年径流量比较,得出水资源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比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的结论,应该高度肯定学生的结论,并且表扬他们善于使用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地理学习方法)

2.观察图2、图3,你能找到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吗?哪些地区缺水现象严重?

我们小组的发现:

图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图3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

(图2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图3可以看出南北方水土匹配不合理,北方严重缺水。通过1、2问题的探究,目的让学生发现我国的缺水现象与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3.有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我们小组还有新的发现:

(根据前期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分析地理现象时要多问为什么?寻找原因时要站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本问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总结:我已经用了哪些方法分析问题?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想到?于是自然想到人为因素造成的缺水有:人口多,经济发展迅速,水浪费,水污染等。

第二步 各小组竞争选派代表发言,要求其他小组倾听,评价,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问题每个小组都展示,所以3个问题需要4个学习小队竞争回答,其他小队对答案作出评价。成果展示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总结,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也是欣赏别人、肯定自我的过程。通过组间竞争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最后根据各学习小队的表现选出“最闪小队”)

第三步 达成共识:(多媒体展示)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第四步 寻找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途径,请同学们提供“金点子”,四个问题分配到各学习小队,每队解决一个难题并出一套方案,并说出理由。

问题一: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春季用水紧张,夏季汛期的水白白流入海洋也很可惜,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问题二: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北方耕地多水少用水紧张,怎么解决?

问题三:你知道有哪些水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问题四: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你能为避免水污染做点什么?

(本活动结束在小队中评选“智多星”)

第五步 教师在多媒体上记录学生的答案,再总结,屏幕展示:

师讲:同学们通过努力,完成了在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达标了呢?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进入检测反馈环节)

1.你能打开心扉跟同学们交流自己或家人存在的浪费水的现象吗?

(打开心扉,反思自我)

2.如果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代表“跨流域调水”,另一个圆代表“南水北调”,你能通过圆的大小、位置说明他们的关系吗?说明画图的理由。

(辨别两个概念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3.现在山东省济宁市的水价格是2.90元/立方米,如果政府打算提高水价,你认为制定合理的水价格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说明你的理由。

(能力的提升,学以致用。2、3题有一定的难度,允许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评出本节课的“地理之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评选“最闪小队”“智多星”“地理之星”,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作业布置:

用漫画、诗歌、调查(文字长短不限)、DV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式反应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立足现实,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地理问题。形式的不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基本探究单位,通过教师的引导,要求学生按照探究的规律,获得探究结论,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共享;通过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大量学习资源的补充,学生紧密的联系生活,为节水出谋划策,让学生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通过图表获取地理信息,凸显地理学科特色;通过探究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到提出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措施,形成知识的链接,体现了教师建构知识系统的思想。

篇8:八上地理湘教版复习资料

1、我国陆地面积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 热 带。

2、我国最北端在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 (新疆),最东端在 黑龙江 与 乌苏里江 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大岛海南岛。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香港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 少 ;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 多 ,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 多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少 。

7、我国实行,控制,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 和 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篇9:八上地理湘教版复习资料

9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0、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交通: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③经济:许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11、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课本24的地图上)

东西走向:①天山、阴山 ②昆仑山、秦岭 ③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长白山、武夷山 ③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12寺);中岳嵩(sōng)山(少林寺)

13、坦开阔,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14、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有 “天府之国”之称。吐鲁番盆地中部有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

1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6高温。冬季最冷在黑龙江漠河附近,最热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在青藏高原。

17、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18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风进退失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9区,干旱区。它们的植被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0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

21替着。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2、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23、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篇10:八上地理湘教版复习资料

、辽海、黄河、海河等河流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

26、我国内流河水文特征受 的影响,这是因为内流河多分布在 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

27。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东部平原)。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28、长江源自 苏、沪。11个省(区、市)。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水量最大河流。世界第三长河。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和“水能宝库”之称。 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和中游分界线: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分界线:江西湖口。

30 鲁9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点是:上游和中游分界线:内蒙古 河口;中游和下游分界线:河南 桃花峪。

31、黄河的奉献: (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3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地上河。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给下游带来大量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治理措施: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 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33、我国基本国情是,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

34盆地区;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草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与南部。

35更严重。华北平原耕地占全国38%以上,人口密、工业发达,需水多但 水资源 只占全国8%左右,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36、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7、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38、南水北调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经过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终点北京、天津。(经过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

39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

40渔场、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41储量十分丰富。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钾,镁,溴,典等化学元素。北方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最为著名,南方有莺歌海盐场和布袋盐场等。

篇11: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1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篇12: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3 课五四运动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19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工人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居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篇13: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19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透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翻地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商涨

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篇14: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1944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旦韭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8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婷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篇15: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知识点2 过曾山草地

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呈起堕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7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篇16: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识点

一、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三、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生物学习方法

1.孤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紧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质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

②内膜向内折迭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基粒、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

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

④基粒、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了。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知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

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于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相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把握。

其实,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遵循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步骤,有规律地进行学习。

如预习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2.归纳运用

一本书的内容上完了,这本书中到底讲了些什么,你有没有想过对它们进行归纳、概括呢?

最好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

例如,学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可以列出如下标题:

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陈代谢中有何作用,来进行综合复习。

又如,学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可以列出标题:

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包括对运动系统、对循环系统、对呼吸系统、对神经系统等)进行综合复习。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

神经系统学习可按神经细胞、脑、脊髓、神经的顺序关系学习,对生理、生长、发育等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神经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

突起可以形成神经纤维,再组成白质、神经。

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就可将神经节不列入,眼、耳以外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一笔带过。

生物学习技巧

一、课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习。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习。学生自己复习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二、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三、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 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篇17:八上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一﹑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6.战败原因:

①主观: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

②客观:日本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7.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8.条约危害: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③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掠夺富庶的长江流域。

④便于列强经济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

9.影响:

①中国: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使中华民族觉醒,救亡图存运动再掀高潮。

②日本:促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列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年级历史学习方法

喜爱历史,增加对学历史的兴趣。认真听课,不要认为老师的内容都是枯燥无味的。做好笔记,可以清晰的回忆那堂课的知识。多方了解,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多去阅读,增加知识量。

八年级历史学习技巧

利用记忆口诀来进行历史事件的记忆

记忆口诀: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 ,《马关条约》又签定,“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让日办厂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篇18:人教版八上物理复习资料

1. 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 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

4. 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广告公司实习总结参考1500字

大学生广告公司实习总结

广告公司个人实习情况总结

PEP4 Unit5 PA Read and write 章淼 教案

日本谚语

广告公司实习的小总结

日本自我介绍范文400字

暑期服务员实践报告范文

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市级优秀班主任申报材料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共18篇)】相关文章:

辽阔的疆域教案2023-06-10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考试自评报告2022-11-11

八下语文复习提纲2023-01-07

大学生食品企业实习报告2023-05-2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写实记录2022-11-23

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研究性学习报告2023-09-09

新课程地理的教学反思2022-04-29

初中七年级上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解析:地理2023-10-07

3000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022-05-07

公益骑行活动总结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