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甘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由网友“narell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从、舌、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从、舌、甘的教学设计
从、舌、甘的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有儿童趣味,简短易读的儿歌,教材初步向学生渗透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启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情
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享受到了学习中字词带给自己的快乐,他们能够积累识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但他们对文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不熟悉,不过,孩子们喜欢读儿歌,乐于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综合素质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1)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从、舌、甘”。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积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儿童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他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了许多字,比如说:“日、月、田……”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还不够,很多东西画不出来。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外面特别明亮他就想:太阳和月亮是最明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来叫“明”吧。他看见一片尖尖的草叶,又想,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字吧。用这样的方法,他又创造了许多的汉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文字。
板书课题:2、合在一起成新字
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比一比谁最认真。
【设计意图】
孩子们喜欢听取故事,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评析】
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定能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汉字是那么鲜活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朗读儿歌,学习生字
1、范读,听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整体感知儿歌的内容,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无声和书面语言转化成生动的有声语言传递给学生。
【评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环节的范读为后面的孩子顺利读文起到了铺垫导航的作用。
2、布置自读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轻声读儿歌,用铅笔画出你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然后多读几遍,想办法读准它,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设计意图】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识字,同时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这样于无形之,使孩子们体验到自主识字过程成功的快乐。
【评析】
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要求很明确,使学生的自主识字过程有方法,有步骤有目的,有效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3、检查自读
(1)课件,出示13个要求会认的字。(带拼音)
自读、领读、互读、齐读
有哪个字的读音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吗?
如:我想提醒大家注意“森”字,因为它是平舌音,请大家随我一起读。
(2)去掉拼音,将生字的顺序打乱。
自读,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看书上的拼音,问问同学,问老师。
拿出小卡片,请你当小老师检查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有问题你可以帮助他,读得好,你可以表扬他,好吗?
游戏:“送字宝宝回家”
请同学们将生字卡片摆放在课桌上,老师说哪个字的读音,请你找到它举起来给老师看,并且大声读出来,然后再把它收在小口袋中,可以吗?
(3)交流识字方法
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认识了这么多的字,老师佩服你们!愿意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小朋友吗?
学生充分交流,教师注意倾听,鼓励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给予指导评价,注重引导,尤其注重指导运用“独体字合在一起成新字”的识字方法。(适时运用教学课件)
(4)指导写字:
从、舌、甘、
【设计意图】
检查识字这一环节,我注意夯实学生的识字能力,遵循汉字以音、形、义扎实的将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自主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积累识字方法。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的过程。教者注意教给学生方法,充分激发了识字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的能力,同时教者巧妙地从13个生字中,选取了要求会写的3个字进行写字的指导,使教学环节顺畅自然。
4、图文结合,读通儿歌
刚才小朋友们的表现让老师见识了你们个个都是识字大王,愿意展示你朗读的本领吗?
自读、指名读文。
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通读全文的目的在于将生字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识字真正为读文服务,并且通过图文结合扎实识字过程。
【评析】
这一设计,将识字读文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体验到识字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初步感知汉字的造字方法、规律。
【整体设计意图】
以学生为主,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加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设计中努力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需要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因此我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儿歌,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汉字的奇妙及造字的规律,积累识字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整体评析】
纵观这节识字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以评析: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用形象有趣的动画演示了独体字 “日”“月”组合成“明”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课件、图片建立了事物和词语之间的联系,使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巧妙融合。
二、重视朗读,读书贯穿始终且形式多样,效果良好
新课程的识字课,设计了生动的语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韵律感也很强。管莹老师重视让学生朗读、诵读,适当进行感悟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抽出来,脱离课文进行枯燥的识字教学,把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语文感悟、语言训练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特点:识字、阅读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以学定教,采用范读、自读、齐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等多种的形式,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与汉字反复见面,巩固识记。
三、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识字,识字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识字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变得生动而有趣,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图文对照识字、语言环境中识字、“送字宝宝回家”等游戏活动,使识字活动由单一变得丰富,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生字的认读、检查也是形式多样,如采用学生自己认一认、全班一起认一认、同桌互相认一认、教师重点查一查等多种形式,力求使识字教学面向全体,扎实有效。
识字教学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再借助拼音认一认、去掉拼音认一认,打乱顺序认一认,回到文中认一认、做做游戏认一认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由这节课想开去,针对识字教学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有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否也该如此呢?单编的识字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我们是否可以在理解、感悟、拓展等方面再简略一些,媒体的运用再精当一些,节省出一定时间,再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识字、认真写字的时间,在识字、写字方面做得再扎实、有效一些呢?
篇2:鲁教版《甘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挑唆、施礼”的意思。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幽默感,感受语言表达中幽默的魅力。
3、通过学习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语言的艺术魅力。
2、初步了解幽默的构成方式。
教学准备:
1、道具、收集自己喜欢的幽默故事。
2、有关甘罗的资料、制作生字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解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甘罗。(甘罗从小聪慧过人,12岁出使赵国,煽动赵燕之战,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了十六座城池,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谈读后的感受。
2、画出自己认为最幽默的一句话。
3、交流感受。
4、教师总结,感悟幽默构成方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1、教师提出生字,领读生字。
2、学生给生字注音、组词。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宰zǎi 主管,主持。(宰相宰杀主宰)
武wǔ 武将(满朝文武武工武斗)
替t 代替,替换(替手替身替代)
宫gōng 皇宫(宫殿东宫故宫)
施shī 给予(施礼施工施主)
捣dǎo 打扰,扰乱(捣乱捣鬼捣米)
既j 已经(既然既往既而)
六、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表现甘罗幽默特质的句子,从中体会幽默在生活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况。
学生介绍甘罗,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三、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说一说读文后的感受,甘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中找出成语“唉声叹气”,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通过这个成语来体会甘罗的爷爷当时有多烦恼。
2、读了这个自然段后问问学生产生了什么问题。学生会想知道甘罗的爷爷为什么事而烦恼。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的语气朗读第2自然段中的问句。
3、过度句:爷爷是怎么回答的?请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爷爷为秦王想吃公鸡的蛋而烦恼)指导学生带着烦恼忧虑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五、学习4—9自然段
1、过度句:甘罗了解了爷爷的烦恼后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读甘罗说的话。“秦王太不讲理了。”体会甘罗此时气愤的心情。感受甘罗是个有正义感的孩子。
2、自读第4自然段第3句话,说说体会到了甘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眼睛一眨这个词体会到甘罗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3、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甘罗是怎样做的。小组内分角色朗读5—9自然段,交流一下甘罗的哪句话说的最幽默。
4、学生汇报朗读,谈自己读文后的体会。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人物间的对话,从中体会甘罗的机智幽默及勇敢。
6、交流:说说甘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你认为比较幽默的事,听到了哪些幽默的话语,这些幽默的人或事在生活当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举例说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表演课本剧,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
2、做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分工,编排课本剧
1、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编写出小剧本。
(1)时间、地点和人物;
(2)编排故事情节;
(3)人物的台词;
(4)人物活动提示。
2、组织小组内同学根据剧本排练。
3、汇报表演课本剧。
4、教师给予评价及指导。
二、课后练习
1、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2、写课堂作业:基础知识中的几个多音字及形近字。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在日记中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看到的幽默的事,或听到的幽默的话。
四、板书设计:
甘罗
有正义感 聪明 机智 勇敢 幽默
篇3:鲁教版《甘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新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4、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戏剧文学的形式和特点。
2、分析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
跟老师一起学:
1、介绍知识导入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属于戏剧文学,是独幕剧。全剧以赵王对甘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展开矛盾冲突,通过对白描写,通过场景渲染来刻画人物,塑造了甘罗年少有为,胆识过人的形象,赞扬了甘罗机智勇敢、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表现了少年甘罗所具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承担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3、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学词。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邯郸 正襟危坐 觐见 拜谒 和睦 恭请 一戳 秤砣 家喻户晓 放肆 狂妄自大 铜鼎 倏地 祈祷 酬谢
4、强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
揭示生活本质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尖锐、激烈,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让他们聚精会神地看完演出。本剧的冲突是什么?(甘罗年纪小)
篇4:鲁教版《甘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戏剧的资料及有关少年英雄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的人物,曾任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重点读悟,体会人物性格。
1、围绕提纲,交流重点句子。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介绍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4、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篇5: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
《从种到界》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生物分类的单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内容少而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本节教学不要求学生掌握分类等级单位的具体知识,只是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分类的依据及意义。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物之间相似程度的角度,将生物进行分类,从而初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八年级下册生物的进化奠定基础。
本节课与前面学习的分类原则紧密相连,并为指导生活中对生物进行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好素材。
抽象、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设置、话剧的欣赏,保证其较高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欣赏、综合分析、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三、教学重点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
四、教学难点
生物的分类单位。
篇6: 从种到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能将物种引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4、通过阅读林奈的事迹,培养不畏艰难和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止的毅力;通过学习分类知识,认识个性与性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3、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4、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生物的等级单位
(1)等级:科学家将生物分成 、和其他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他们从大到小依次是: 。其中____________ 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2)特点:生物的分类等级单位________,包含的生物种类__________,生物间的差异________;随着等级单位___________,包含的生物种类__________,生物间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
(3)分类的意义:1)有利于了解生物的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的_________,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物的_______________。2)可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的分类单位。
三、合作探究
阅读P85――P89教材内容,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回答不了的标出来,可小组间讨论、交流。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_________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亚科这一单位,其位置应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2、根据资料来分析:
(1)马有野马、家马之分,家马还分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吗?
(2)怎样理解骡子的双亲――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 (3)一个物种便是一种生物,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同一物种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_________,共同特征比较_________。所以,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_________,共同特征越_________。反之亦然。生物学家就是根据生物之间的_________来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把驴归入马科,是因为它们有以下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4、想在大百科全书中找到关于马的介绍,须沿这样的`路径去找:_________界_________门_________亚门_________纲_________目_________科_________属_________种。
5、桃在分类上隶属于_________属_________科_________目_________纲_________亚门_________门 6、对生物进行分类什么意义?
7、植物园内植物上挂的标牌上的拉丁文写的是该植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这叫做_________法,是____________科学家提出来的。 四、堂清题
(一)选择题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科 B、目 C、属 D、种 2、(09,济宁)下列选项中生物共同特征较多的是( ) A.种子植物门 C.百合科
B.蔷薇目 D.单子叶植物纲
3、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但牛和马也有相似的特征,从分类学上看,牛和马它们同属于一个( ) A、科 B、属 C、纲 D、目
4、鸡有蛋鸡、肉食鸡、草鸡等多个品种,它们都属于( ) A、鸟纲 B、同一属 C、同一科 D、鸡这一物种 5、提出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的是( ) A、达尔文 B、李时珍 C、袁隆平D、林奈 6、有关分类单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C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亲缘关系 越近D、分类单位越小,与所包含的生物的共同特征多少无关
7、在公园内,常可看到某些植物上挂着标牌,上面写着该植物的( )
A、属名,种名 B、科名,种名 C、界名、种名 D、科名、属名
篇7:小学六年级《甘罗十二为使臣》经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成功的人生智慧
3. 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相、使、强、难、事”和“于、其、以”等虚词
4.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甘罗的评价
文本解读
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史记评林》)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二. 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三. 研讨探究
1. 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
提示:
①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
②与张唐对话: 对张唐的威慑
③与赵王对话: 对赵王的规劝
2. 如何理解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提示:
抓住甘罗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由于作者善于选择、提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所以无论是较长的对话,还是三言两语,都能把人物的个性揭示出来。甘罗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则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都从他富有个性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3. 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
提示:
可从两个方面探讨
①智谋
②品行
四. 拓展延伸
1. 甘罗在劝说赵王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辩才,而赵王只说了“闻之”之类的话,“就自割五城以广河间”。请描述一下赵王被甘罗说动时的心理活动。
2. 甘罗可谓人小鬼大,假如你是一位小记者,采访了甘罗,请写一篇短消息,报道采访甘罗的全过程(200字左右)
五. 语言积累
1. 通假字
女焉能行之 通“汝”,你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2. 古今异义
令秦有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十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以为上卿 古义:以之为 今义:认为
3. 一词多义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丞相(名词)
秦使张唐往相燕 辅助(动词)
燕、秦不相欺者 互相(副词)
欲与燕共伐赵 跟(介词)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给(动词)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通“欤”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动词)
今之燕必经赵 到(动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的(介构助词)
臣请行之 他(代词)
臣请行之 请允许(表敬副词)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告诉(动词)
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替 (介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做(动词)
君其试臣 副词,表希望语气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他(代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到(介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在(介词)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 对 (介词)
以广河间之地 来(目的连词)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把(介词)
未有以强也 勉强(动词)
武安君南挫强楚 强大(动词)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承接关系连词
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转折关系连词
4. 常见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侍奉(动词)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派(动词)
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老师(动词)
何遽叱乎 急(形容词)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权大(形容词)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动词)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病(名词)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缘故(名词)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赠送(动词)
5. 常见虚词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厉害(形容词)
女焉能行之
怎么(形容词)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现在(名词)
请因孺子行 按照(介词)
6. 词类活用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做人质(名词活用作动词)
臣请行之 使……行(使动用法)
武安君难之 使……为难(使动用法)
武安君南挫强楚 在南面(名词做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 在郊外(名词做状语)
欲攻赵而广河间 使……广(使动用法)
请归燕太子 使……归(使动用法)
7. 特殊句式
甘罗者,甘茂孙也 判断句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省略句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状语后置
应侯之用于秦也 被动句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状语后置
篇8:小学六年级《甘罗十二为使臣》经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任务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甘罗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任务之间的性格特点。
(2)在分析课文重点句子含义的过程中,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甘罗的崇高品质。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平时要博览群书。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甘罗机智勇敢、不畏强大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有关戏剧的资料及有关少年英雄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的人物,曾任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学生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部分(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部分(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己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己的感受。
五、重点读悟,体会人物性格。
1.围绕提纲,交流重点句子。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览群书的孩子。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点拨。)
(3)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孩子,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1.各个小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介绍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是文学(主要指剧本)、造型艺术(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音乐(主要指戏剧演出中的音响、插曲、配乐等,在戏曲和歌剧中又包含曲调、演唱)、舞蹈(话剧中演员的表演艺术,舞剧、戏剧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种艺术的综合体。
2.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4.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甘罗十二为使臣
使臣来访遭侮辱
能言善辩说赵王
勇敢机智赢尊重
小学六年级《甘罗十二为使臣》相关资料
甘罗(生卒不详)战国末期秦国下蔡(今属颍上县甘罗乡)人。 甘罗,甘茂之孙,战国时的少年英雄。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的少年政治家。他是秦国丞相甘茂的后代,从小聪明过人,12岁时就做了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的家臣。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争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五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的说法。
明代,颍上县建“二贤祠”,纪念甘茂、甘罗祖孙。后二贤祠扩建为“四贤祠”,增祀管仲、鲍叔牙。
《史记》第71卷载有《甘罗传》。
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篇9:四年级音乐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走进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学科:音乐 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学唱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表现手段及行当分类等相关知识。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使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学唱《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录音机 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穆桂英挂帅》选段
师问:这是什么剧种?是哪出戏?你对京剧还有哪些了解?
2、师导言: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京剧、学唱京剧。
3、课件展示:介绍京剧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段以及行当分类
三、感受体验
1、视频欣赏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问:是什么行当?哪部戏?
2、课件介绍:《智取威虎山》剧情梗概
3、复听《甘洒热血写春秋》 问:京剧表演有何特点?(声情并茂、动作手势表现力强)
4、随之模唱并加入动作表演 问:速度?(稍快)情绪?(豪爽)
四、学唱京剧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唱词
2、完整地随范唱进行模唱 问:哪处不好唱?
3、分句指导视唱旋律再填词
4、指导演唱:
咬字归韵:“洒”“显身手”“写”“春秋”
唱腔中托腔:“日”“志”“热血写春秋”
力度变化:mf-----f(甘洒热血)-----mp-mf(秋)
5、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京剧更注重板眼、更讲究字正腔圆)
6、完整表演唱并加入动作手势
五、拓展表现
1、课件欣赏《智取威虎山》片段
3、指导学生加入杨子荣与座山雕的精彩对白并投入地表现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师问:你还想了解京剧的哪方面知识?请课后收集资料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篇10:从世界看中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位置的优越性。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明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读图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②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识记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有 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 个地区和六个国家。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学期我们会进行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最后还有一个总论。所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学习的。
承转过渡:之前在学习世界分区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习一个新的地区首先要了解什么?位置
猜谜感受:请同学们看一段谜语,从中感受一下包括了中国哪几方面的位置。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半球它居东;
面朝世界最大洋,背倚全球最大陆。
广大疆域四季明,利于农业五谷丰。”
总结提炼:主要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自主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
半球位置
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
海陆位置
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
纬度位置
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
经度位置
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
承转过渡:同学们利用资料,自主探究除了我国的三个方面的位置的具体情况。那这样的位置特点有哪些影响呢?
思考分析: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分析阐述一下我国位置的影响。
1.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2.“冬季,西沙群岛永兴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3.“当乌苏里江早晨洒满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与我国的哪种位置相关?并进行说明。
4.为什么说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这种海陆位置特点对气候有何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承转过渡:总结同学们的分析,其中我国位置的优越性还不少呢!下面我们再进一步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利用教材第3页活动1,对比分析我国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面有哪些优越性。
总结概括:1.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总结延伸:教材第3页活动2“写一段小短文,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其优越性”。
篇11:《从普查到抽样》教学设计
《从普查到抽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意义。
2、掌握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能够正确地选择调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现实生活的问题,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
2、根据现实问题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恰当的调查抽样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
教学难点:
抽查的意义。
教学过程:
引例:通过实例引入定义,增强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佳节,合家团聚,吃月饼赏明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月饼,从至今,质检总局已连续9年组织对月饼产品质量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检查。跟踪抽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月饼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较好,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占据月饼主流市场的均为大中型企业和名牌企业,其产品质量很好,你知道为什么用抽查的方式吗?
学生:由于生产厂家多,产品数量多,不可能一一检验。
教师: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点出课题:从普查到抽样。(板书)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问题,见课本第3页。
针对上述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1、什么叫普查、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
3、在第5次人口普查中,为什么会出现漏登?
4、在第5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武汉一人口普查员劳累过度以身殉职,说明了普查有什么弊端?
5、什么样的调查适用于普查?
学生:讨论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并补充板书,对能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给予加分。
讨论结果:
1、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专门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全面调查,目的是为了详细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
普查主要有两个特点:(1)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系统。(2)主要调查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2、人口普查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
3、的第5次人口普查,对于外出人口的界定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划分困难。
4、人口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难免出现漏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评,建立自信。
问题:什么样的调查能够适用普查;什么样的调查不适用普查,那么这时采用什么调查方式?(调查具有破坏性或调查对象太多时不适用普选,这时适用抽样调查)
问题: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点?(抽样调查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迅速及时,二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当调查的对象很少或需要掌握所有对象的详细信息时,要选用普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评。
例题精选:
例1:医生如何检验人的血液中血脂的含量是否偏高?
例2: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对私家车进行民意调查。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普查抽样的理解。
课堂小结:
1、普查和抽样的定义及其适用的范围。
2、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
篇12:从教学设计谈课改
从教学设计谈课改
课改中,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认为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也迫切呼唤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作 者:裴淑丽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5) 分类号:G42 关键词:篇13: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一些简单农具的作用,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初步了解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3.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培养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情分析
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但是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孩子们对于农业生产、农具越来越陌生。
我校地处乡村,虽然很多孩子没有使用过农具,却有机会认识农具,可以从长辈们口中了解农具。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课前让孩子们回家调查并体验农具的作用,调查畜力耕作的作用以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名称、用途,让孩子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我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2.物质资料准备:
(1)一些简单的农具,如:锄头、镰刀、耙子……
(2)调查、收集农具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畜力耕作的资料及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资料。
(3)多媒体:牛耕田的情形、现代化农业机械工作的情形。
(4)图片:原始农业生产时期使用的石制农具,西周末年使用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铁制农具。
三、活动时间:一课时
四、活动过程:
导入:
教师投影展示石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的图片,并解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人们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生产,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用石头制造的农具,这些农具看起来非常简单,却使人类从此摆脱了徒手劳动的束缚,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到西周末年,聪明的人们将青铜用于制作农具,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比如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确有智慧,发明了这么多有用的农具,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农具是人手的延伸,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了解传统农具是人手的延伸:
1.师:孩子们都回家收集了资料,请孩子们将收集到简单农具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2.学生分组交流,老师指导。
3.各组派代表汇报:
生A:(出示镰刀)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镰刀,它可以用来割草、割小麦、割水稻。
生B:(出示镐的图片)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农具,它叫镐,比我外婆家的锄头厚,它可以用来刨土,刨土时用手举起镐把,从头顶向下抡,镐头就会深深的插入土中,把土刨松(边说,边指图片,边做示范)。
生C:(出示竹耙)这是竹耙,用来敛草,像这样(边说边用手拿竹耙做示范)就可以将草聚到一起。
生D:(出示一个农民挑粪的照片),这是我家搬进居民小区前爸爸在地里劳动的照片,这个农具是粪桶,它可以帮人们装粪肥田。
4.教师小结:孩子们调查得很认真,认识了不少农具,今天老师也给大伙儿带来了几件农具,瞧,认识它们吗(出示锄头、铁锹、镰刀、耙子……)?
学生纷纷说出农具名称。
5.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你们家用过这些农具了吗?你觉得与徒手劳动相比,它们有什么优点?
生A:锄头可以刨土,它可以将土刨松,这是只用双手办不到的。
生B:锄头还可以除草,妈妈教我用过,比只用双手除草快些。
生C:铁锹可以挖土,还可以铲土。
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
生C:可以,边说边示范:用手握住铁锹把,用脚踩一下铁锹,铁锹就会插入土中,然后双手一按铁锹把,土就被挖出来了,双手用力一挥,土就可以铲起来,送到几米以外。
6.师:这与只用双手相比呢?
生C:比只用双手轻松,因为它不用总弯着腰。
生D:我觉得这样更省时,因为用双手搬土,得一块一块地拿到一边,而用铁锹,一下子就可以将土送出几米远。
7.师:孩子们真棒,真爱动脑筋,那么,这两种农具呢(用手指镰刀、耙子)?
生E:这是镰刀,(用手指着镰刀)它可以用来除草,割小麦、水稻,使用镰刀比只用双手除草省时、省力。
生F:那是一个钉耙,我在舅舅家见过,但是他们很少用它,我问过舅舅,舅舅说它可以用来把土搂平整,用它搂地,可以直起身体,比用双手省力。
(三)了解畜力耕作:
1.师:孩子们都讲得很有道理,人们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总结经验,以他们的智慧发明了这些简单农具作为人手的延伸,来帮助人们做事,比徒手劳动省时、省力、劳动效率更高。除了这些简单农具,孩子们还了解到了人们用什么来帮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生A:用牛帮人们耕田。
生B:用马帮人们拉东西。
生C:用驴帮人们拉磨。
生 :……
2.教师播放牛耕田的课件,并介绍:的确,千百年来,牛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你们看,农民伯伯赶着牛,扶着犁,正在让牛为他们耕田呢!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我,你们了解到的用牛耕田有什么好处?
生A:用牛耕田更省力。农民伯伯只需要用手扶着犁,跟着牛走就行了,比用双手扛锄头省事多了。
生B:我还想补充一点,用牛耕田更省时,效率更高。
(四)了解现代农业机械
1.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就满足于使用像锄头这些简单手工农具,使用牛马等畜力耕作吗?
学生齐声说不是。
2.师:那人们又是怎样做?你调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A:爸爸告诉我,在爸爸小的时候,家里是用牛耕田,他还跟在扶犁人的后边捡泥鳅呢!可是现我家仅有的一点儿田地,已经用拖拉机耕了。
3.师:好啊!现代化机械用在农业生产上了,教师播放拖拉机耕田的课件。
4.师:使用拖拉机耕田有什么好处?
生B:使用拖拉机耕田很快。
生C:使用拖拉机耕田很轻松,人们只用坐在驾驶室里操纵机器。
生D:我想补充一下:使用拖拉机耕田,可以不受天气的限制,因为人坐在拖拉机里,风吹、雨打、日晒都有遮挡,这样就更加方便了,人们想什么时候耕田都行。
5.师:耕田,有了拖拉机做帮手,人们不用愁了,那收割呢?
生A:去年,我在奶奶家看见了联合收割机,收割稻子很快,一块大田,才半小时就收割完了。
6.教师播放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的课件。
师:人们用镰刀收割虽然比用徒手省力、省时,但还是非常辛苦,常常累得汗流浃背。现在可不同了,人们坐在联合收割机的驾驶室里,操纵一下机器,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收割任务,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这些现代化机械带进了农业生产,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机械呢?
生A:脱粒机,帮人们把稻粒从稻穗上快速地脱下来。
生B:插秧机,可以由拖拉机牵引,把水稻秧苗迅速地插在水田里。
生C:玉米收割机,快速完成掰玉米的任务。
(五)总结,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师:现代农业机械还有很多,它们时时刻刻都在默默地为农业生产做着贡献。但是看看咱们的山区,由于坡度大,田地面积小,这些现代化机械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怎么办呢?
生A:发明一种小型的联合收割机,能爬坡上坎,适合坡地劳动。
生B:发明一种可以折叠的多种功能的机器,使山区的农民可以将机器抬到田地里帮他们做事。
生C:用铁做的机械太重,人们抬着太累,应该发明一种用轻巧的材料制造的多功能机械。
师:孩子们的发明真了不起!怎样才能实现这些梦想呢?
生:努力学习,将来做个发明家。
师:孩子们,让我们扬起风帆,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为实现这些美好的梦想努力吧!将来咱们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的机械为农业生产服务!
五、板书设计:
篇14: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为过去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骄傲、自豪。
2.理解人们的智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通信方式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发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发展的历程。
2.体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通信方式的不断创新。
教学难点:
为人类用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骄傲、自豪。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9月25日神州七号载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启航了,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漫步,当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挥舞,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听,这是来自哪里的声音?
师:这是哪两个地方的通话?
师:神舟七号顺利实现了天地通话,再一次证实了我国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信连万家》知道了,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带领我们走上了信息高速路,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时事。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去了解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读课题)
二、了解古代人们的通信方式,感知古代通信方式的多样与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古代通信方式
1.我们沿着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此时我们正与其他将士们一同站在长城上,远远望见敌军的队伍气势汹汹地向我们直奔而来,他们不停地嚎叫着、挑衅着,看样子是向我们宣战来了。“将士们,我们要迎战吗?”生答“要!”。
“传令下去,准备应战!并速将消息传到王宫!”
2.将士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呢?(将士们,可真会动脑筋呀,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传递信息)
3.我们来看看将军用了什么方法?
4.谁知道这是什么通信方式?
5.书上有一段文字介绍了这种通信方式,请大家把书翻到78页,仔细观察第一幅图,并大声、自由地朗读旁边的文字。边读边想:这种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呢?(点击课件)
(1)烽火台传信是利用什么传信的?(追问)
(2)这种通信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小结:是啊!古人们在传递军情的时候,借助烽火、狼烟和鼓声快速将信息传递出去。
(二)你演我猜
1.除了烽火台传信,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电视剧、电影或课前查阅的资料,你还知道有哪些古代通信方式呢?让我们来做一个“你演我猜”的游戏吧!
2.师: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介绍游戏规则,大家认真听。(请生读游戏规则)
3.老师给大家一些小提示:在表演中可以利用我们课堂上现有的学习用具,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夸张地表演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记住,不能发声哟!给大家5分钟的准备时间,可以站起来表演,开始准备。
4.生准备,师指导。
5.分组展示。
a.驿站传信。(猜对,请生板书)
(1)你们表演的驿站传书,好多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镜头。其实咱们重庆的白市驿就是古时候的驿站。
(2)驿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3)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那为什么要设立驿站呢?
小结: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畜力,来传递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b.飞鸽传书。
(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飞鸽传书?
(2)师小结:对!古人们就是利用这些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书送信。
c.马拉松信使。
大家知道马拉松长跑比赛吧,这个项目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班的故事大王是谁呢?故事大王请你来为我们介绍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通信方式,只能靠人力来传递信息,这么遥远的距离要把信息传递出去,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所以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纪念这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至今,在奥运会上仍设有马拉松比赛。
d.漂流瓶。
(1)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漂流瓶传信”
(2)人们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使用漂流瓶传递信息呢?
(3)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用了“漂流瓶传信”的方法,古代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让漂流瓶也能帮我们传信。
e.风筝传信
(1)有谁知道,风筝最早用于干什么吗?
对!风筝就是运用了风的力量来传递信息。它最早用于传递军情或军事侦察。到了唐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一种娱乐的玩具,也就是我们今天放的风筝。
小结:看!这些就是古代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或者利用动物和声音来传递信息。(点课件) 像这样的通信方式还有很多很多(板书:……)
6.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是啊!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读诗入境,感悟古代通信的不便
1.可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无论是飞鸽传书,还是驿站传信都不够快捷,而且中途可能因出现某些差错,而不能将信息及时传到,这些内容从古代一些诗词中就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书上就有一首陆游所做的词《渔家傲》,咱们一起来读。
2.谁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3.不会吧,一年呢?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4.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再读词
师:古代的人们要想及时得到消息,还真不容易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一同去感受陆游对亲人的思念和古代传递信息的不容易。
四、从通讯的发展,看社会的进步
师:古代的人们是多么渴望通信方式的不断改进,通信速度的不断提高,书上79页表格的内容,就为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
1.这是“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的表格,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城市分别位于哪个国家?(伦敦在英国,纽约在美国,)
它们中间隔着一个浩瀚的大西洋,相距6000多千米。
2.信息传递的距离这么遥远,那得需要多长时间呀!谁来说说表格的第一横排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1750年用帆船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需要6-9个星期)
3.仔细看这个图表,从“信息传送的时期”、“传送方式”、“从发送到接收的时间间隔”三个竖栏,你分别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讨论
A.第一栏:越来越近。(点击课件)
B.从二栏:越来越先进。(点击课件)
从哪里可以看出传送方法越来越先进了?(追问)举例说说!
(1)电报和快速帆船相比优势在哪里?(一个需要人亲自漂洋过海去送信,一个只需要人动几根手指头就可以传递信息)
(2)小结:是啊!经过人们一代代的努力,不断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通信方式,所以通信方式越来越先进了。
C.从最后一栏:越来越短(点击课件)
4.在20世纪90年代,用计算机传递信息,最后一栏中写到“传递时间即刻,还具有潜力。”那谁能谈谈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计算机来传递信息的吗?(视频聊天、发送电子邮件、QQ聊天……)
小结: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比起90年代先进多了,相信通过人类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通信方式会有更新的突破。
5.现在,请大家再把这三栏联系起来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随着年代越来越近,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先进,所需要传递信息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促进了我们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板书: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今天,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了解了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一同感受了通信方式的演变与发展,体会到了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不断地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通信方式,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飞速发展的现代通信网络,一起畅想未来更快捷、方便的通信世界!
五、板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
烽火台传信
飞鸽传书 科技的进步
漂流瓶传信 智慧的结晶────
马拉松信使 社会的发展
驿站传信
篇15: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
这次活动的设计,充分挖掘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行动起来,走进田间地头收集资料,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机械化农业的变革过程,知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的飞速变化,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赞可夫也说过:“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而达到的。”这次活动,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在学生汇报收集到的农具资料时,我完全退出了“舞台”,只起指导作用。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有的用语言描述,有的用动作来表示,都形象地感受到了农具的作用。
当然,这次活动也有不足。比如在学生汇报农具的有关资料时,由于我要求不明确,学生带了许多农具到教室,这就隐藏着安全隐患。我想:如果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农具用简笔画画出来,可能会加深对农具的认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篇16: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二课。本课为第一课时,我执教的是第一个话题“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这堂课的设计,主要突出两个特点“实”与“活”。
一、把握课标,让课堂落到实处
(一)目标落实
本单元将课程标准中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一二课内容主要是侧重于通信,三四两课内容侧重于大众传媒。有关通信的课标内容似乎通过第一课《通信连万家》就能完成,那么,我们这一课的价值在哪儿呢?我认为本课主要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让学生体会通信与生活的关系。因此,结合单元目标,我设定了以下课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为过去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骄傲、自豪。
2.体会人们的智慧、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通信方式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发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感知通信发展的历程,体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通信方式的不断更新。
教学难点:为人类用智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骄傲、自豪。
我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关键目标,每个环节都紧扣目标进行。比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表格,深入挖掘,引导学生体会通信发展、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发展观。从今天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想。
(二)内容丰实
围绕目标,我不断深挖教材。首先,突出教材的范例性和指导性。我认为教科书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每一段文字和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体验,感知通信方式的演变。其次,注重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你演我猜”的教学游戏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古代人善于观察生活,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利用畜力和大自然的力量,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
(三)课堂朴实
本课教学以教材为蓝本,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一种朴实而易操作的方式来教学。我以通信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展开教学,从最发达的天地通话引出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表格的展现逐步去感受因为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地用自己的智慧改进着通信方式。
整堂课中没有教师花哨的表演,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想象,尽情表演,深刻体验,理性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动静结合,较好地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把握教学策略,让课堂“活”起来
(一)活用教材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教室里的学生生活是课程资源的源头水,我通过寻找和捕捉与教科书相关的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活资源,赋予教学以现实的针对性和生命力。结合书上的范例,我利用学生课前的搜集、游戏的辅助、古诗的体会、表格的观察来扩充知识。
同时,我还适当调整了教学顺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把“马拉松信使”放到了“表演猜”这个环节上,一是让学生集中感知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二是便于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古代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 活用教学形式
四年级的学生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对过去人们的通信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他们对生活中一些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分析,但往往没有进行过细致入微、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不能发现现象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规律。
为此,我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化教学手段,既有直观的兴趣引导,还有抽象的探究引领,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你演我猜”的游戏把静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形象的表演出来;通过对表格内容的挖掘,让学生了解我国乃至世界通信的发展,明确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课堂上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三)活跃学生思维
我通过游戏、朗读、情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使得学生思维参与逐渐深入,初步建构了科学的历史发展观。如:在古战场的情境中、在表演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积极参与,并在积极思考各种通信方式的特点;在古诗词的体验中,学生大胆想象,体会古人通信的不易和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 曼陀罗的句子
★ 上茶艺课心得体会
【从、舌、甘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励志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2022-12-20
学习茶艺的个人总结2022-05-06
感恩节的搞笑短信祝福语2023-05-02
茶叶销售的工作总结报告2023-03-21
幽默打趣感恩节祝福语2024-05-22
观电影阿甘正传有感600字2023-10-17
励志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1000字2023-06-22
夹竹桃阅读答案2022-07-15
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1000字2023-05-19
《阿甘正传》优秀观后感202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