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

时间:2022-04-30 12:40:22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wildz”为你分享15篇“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

篇1:《江南的冬景》说课稿《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江南的冬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谛听天籁”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散文,而且在第三专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与文体特点,所以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易把握。

2.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体验江南秀美冬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是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1课时(我将以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导入:用ppt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光彩夺目,那么冬天的江南也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散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吧!

然后我将用ppt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给文章分一下段落,并说说每段都写了什么?

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如果学生出现莫衷一是的情况,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最后得出结论:1―4为一段,写了北国的冬天,江南的冬天与晚秋,还有闽粤的冬天;5―9为一段,分别写了“江南的植物、寒郊散步、寒村微雨、江南雪景、江南的旱冬”第10段单独成段。

我将具体分析曝背谈天与江南雪景。

(2)第一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北国和闽粤的冬天、江南的晚秋,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在江南雪景中,作者对雪景没有做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频度诗句的时候又写出了雪趣。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呢?(虚实结合)

(4)作者通过对比与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什么特点呢?

(明朗、可爱、迷人)

3.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课后写篇描写家乡冬景的散文,写出自己的情感。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写作时最好的研习,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2:《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一、 说教学理念

我将在钱梦龙老师的“三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我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以训练的为主线,突出学生在训练中进行巩固性学习。

二 、说教材

本篇课文《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一样思考”的“谛听天籁”板块中,从本专题来看主要是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珍爱大自然从本篇课文来看主要是带领学生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雪景之美《江南的冬景》是本专题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篇课文我将用一课时把它上完。

三、说学情

从情感方面来说,学生多属江南人,对江南的冬景已经有切身的感受,因此理解郁达夫笔下所描绘的江南的冬景并不困难从知识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月是故乡明”专题的相关散文,已具备一定的欣赏散文、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所以解读文本的难度也不会太大本次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悟鉴赏散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能力方面来说,学生能够掌握本文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学习散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

从过程与方法方面来说,学生通过品味散文语言,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说,学生通过研习课文,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学会运用本文的写景方法和技巧。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品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体会感悟文章所要表达思想情感;

图示法: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学生展示江南冬景,北方雪景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

七、说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立,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赏析,审美探究,拓展延伸五个板块。

(1)情境导入:我的设想是在播放舒缓的轻音乐的同时,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关图片我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体感知: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诵读这篇散文,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江南的哪些美景,试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标题,并指出其特征,进行小组讨论明确课文主要描绘了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个版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学生很难把握住课文描绘江南冬景的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诵读课文并概括课文描写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3)品味赏析:我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他们喜欢的句子,品味其语言,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习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鉴赏,品味语言,感悟散文的内在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版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品味鉴赏散文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到作者郁达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4)审美探究:在这个版块我将给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是作者在描写江南的美景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二是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诗文名句,看看这些句子可否被替换?如果替换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我的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对比、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作者舒缓自如的行文风格让学生领会到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领会到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

(5)拓展延伸:我将让学生写一篇他们眼中的江南冬景的短文,可以借鉴本文对比、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这个版块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八、板书设计

江 南 的 冬 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    可爱

冬郊植物图    生气

寒村微雨图   明朗 迷人

江南雪景图 美丽

冬日闲步图    悠闲

篇3:《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谛听天籁”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散文,而且在第三专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与文体特点,所以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易把握。

2、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体验江南秀美冬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是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1课时(我将以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导入:用ppt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光彩夺目,那么冬天的江南也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散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吧!

然后我将用ppt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给文章分一下段落,并说说每段都写了什么?

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如果学生出现莫衷一是的情况,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最后得出结论:1―4为一段,写了北国的冬天,江南的冬天与晚秋,还有闽粤的冬天;5―9为一段,分别写了“江南的植物、寒郊散步、寒村微雨、江南雪景、江南的旱冬”第10段单独成段。

我将具体分析曝背谈天与江南雪景。

(2)第一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北国和闽粤的冬天、江南的晚秋,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在江南雪景中,作者对雪景没有做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频度诗句的时候又写出了雪趣。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呢?(虚实结合)

(4)作者通过对比与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什么特点呢?

(明朗、可爱、迷人)

3、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课后写篇描写家乡冬景的散文,写出自己的情感。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写作时最好的研习,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4:《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教学设想:(ppt)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 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 导入:

我们江南自古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ppt)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正音(ppt)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思考问题: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或: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ppt)

晴暖、可爱、明朗、闲适、悠闲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研读课文

(一)Ppt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二)、品味赏析(以下内容由学生自主赏析,可机动安排)

(ppt)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冬景来朗读,并说说这幅冬景图有什么特点呢?是怎样写的?

A、屋外曝背谈天图

1.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B、午后冬郊图

1.如果叫你画一幅冬景图,你将画什么?

2.看看这里画了什么?

3.明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

4.总结: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5.给这幅画题句诗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下面的农村冬雨图都是如此,尤其是农村冬雨图,更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

C、农村冬雨图

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

2、这种意境是怎样描绘出来的?(色彩点染,想象)

3.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

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D、江南雪景图

1.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文章在其他段落里也引用的诗句。(暮雨潇潇江上村)“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

E、旱冬闲步图(普通班不要展开品析)

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其实在文章中也是时时可见的。

举例:第8小节对景色不做细致的描写,而是抓住自然景色给他的最深切的印象,去写出景色的神韵来。品评诗歌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诗歌不一定写的就是江南的雪景,写景人不一定就是江南人,但是他不管这些,他要的是诗句所体现出的正好和江南的雪景相合的那种意境。

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自觉地溶入了自己的个性。

Ppt:总结: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

温润 晴暖 优美 悠闲

(三)、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两三个月 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 落叶 晨霜 太阳 鸟雀 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 至多 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5.运用比较的手法也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手法。

举例:《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四)还有什么写作特点?

化用或者仿造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到的”。

(五)郁达夫散文特点:

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六)我们读了郁达夫散文,从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普通班不用讲)

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四、知人论世: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ppt(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曾用达、达夫、春江钓德等笔名。幼年丧父,19随兄赴日留学,毕业于九洲大学经济部。19以小说《沉沦》轰动文坛。他组织发起创造社,是重要成员。1923年到上海任《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编辑。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大学执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后流亡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十二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沉沦》、《迷羊》、《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等;散文集有《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江南的冬景》出自《闲书》。

(二)结合写作背景谈:

幼年丧父,和后来的饱受屈辱和歧视的留日生活都对他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使他感伤、愤世,另一方面屈辱的异国生活也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曾经去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但是他强烈地不满反动军阀投机革命。他不满现实,心中是苦闷的。

1933年4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ppt)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一篇散文。

《校园的 》(早晨、夜晚、春天、秋天等)

篇5: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总体安排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篇6:《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关于《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太谷中学语文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中的第四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该专题是按照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思维顺序循序渐进编排的,它分为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总体安排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说教法

一 课前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二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

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

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第六段)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午后冬郊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明丽而有生气。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农村冬雨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长桥、杂木树林、乌蓬小船、酒客、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江南雪景图

A、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段落进行比较(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想象与联想。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写景总结:

明确: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 即“悟”“摹”“情”。所谓“悟”,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所谓“摹”,就是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 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篇7: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一 课前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二 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

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

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第六段)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午后冬郊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明丽而有生气。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农村冬雨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长桥、杂木树林、乌蓬小船、酒客、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江南雪景图

A、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段落进行比较(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想象与联想。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写景总结:

明确: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所谓“悟”,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所谓“摹”,就是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篇8:《江南的冬景》 ..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刘志

一、 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

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篇9:《江南的冬景》 ..

旱冬闲步图

三、 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寒村微雨图赏析

1、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2、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4、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本幅画面的结尾引用唐五代诗人李涉的诗《井栏砂宿遇夜可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如今世上半是君。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而绿林豪客也个个都是草莽英雄,杀人如麻。但是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极富诗意,就连性格彪悍的绿林豪客,此时也变得温文尔雅。深夜造访的“绿林豪客” 与诗人谈论诗词,颇为风雅。朦胧悠远的意境、极其浓郁的诗意荡涤“绿林豪客”的心灵:原先的.暴躁不安,如今已变成平淡冲和,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寒村微雨图迷人的魅力。

江南雪景图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赏析:

1、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四、想象作文,训练思维

指导学生阅读第9、10节,让学生找出写旱冬景色以及郁达夫先生内心感受的语句,引导学生去想象郁先生在高爽的晴空下,在洋溢的日光中去湖上散步的情境,要求学生既要写出湖上的美丽风光,又要写出郁先生湖边散步的种种情态,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附学生情境作文片断两则:

高一(9)班 焦文斌

三五人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村子傍着小河,河上跨着一座小桥。天空湛蓝湛蓝的,漂浮着几朵白云,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河水清澈透明,几只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底青青的水草也历历可见。偶尔有一两只乌蓬船滑过,鱼儿四处逃逸。待到船儿远去,鱼儿有聚拢过来,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一般。但河面荡起的层层涟漪表明着船儿来过。

郁达夫先生身着长衫,拄着手杖,在河堤之上信步徜徉,阳光轻轻地抚摸着他,是那么地温柔,驱走了先生心中的阴霾,使先生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先生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脚步从容了许多,也悠闲了许多。

高一(9)班 唐成龙

天空湛蓝,白云悠闲,阳光灿烂,温暖如春。微风徐徐吹来,湖面荡起层层涟漪,鸭子湖面戏水,神态自由悠闲。几只乌蓬小船驶过,留下一路�G乃之声。岸边的芦苇随风起舞,芦花在风中摇曳不定。乌桕树的红叶随风飘零,落在湖面上轻轻荡漾。

漫步于湖边的郁达夫先生,微微闭上双眼,深呼吸,仿佛嗅到了阳光的气息,带着淡淡的清香,带着丝丝的温馨;静下心来,用心谛听,仿佛听到了阳光的窃窃私语,那么轻柔,那么和煦。郁先生不禁张开双臂,揽阳光入怀

作者邮箱: dhliuzhi@hotmail.com

[1]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 (见上)

二、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 (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给予(jǐ yǔ)

篇11: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

文/郁达夫

①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是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作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美丽得多?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第②段中写“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这一蕴含哲理诗句的诗人是谁?是哪个国家的?关于这句诗,现在通常的译法更简练,更富有诗意。你知道是怎样翻译的吗?

2.第③段用白描法简略地写出江南冬雨中的哪些景色?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据此画一幅表现江南冬雨的简笔风景画吗?

3.《济南的冬天》用比喻、拟人直接描写山尖、山坡、山腰上的雪,突出济南雪景的秀美。本文是怎样写江南雪景呢?

4.文中“门对长桥,窗临远阜”两句形成对偶。给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一个能形成对偶的句子。

(1)江南河港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方冰天雪地生长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的冬景》答案

1.雪莱;英国;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景象:河流边三五家人家、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杂木树林、粉似的白雨、乌篷船、茅屋酒客喧哗、垂暮、窗中灯光。特点:秀美迷人、洒脱悠闲。简笔画:略。

3.按时间先后顺序引用诗句突出雪后美景、人们的欢乐。

4.(1)塞北雪花飞舞。

(2)南国山郭水乡养育的娃。

篇12:江南的冬景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②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③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节选自课文《江南的冬景》)

8.第①段作者选取了哪些细节来写江南的冬景?其作用是什么?(3分)

9.第③段划线句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如何理解?(2分)

10.作者在三四两段写江南的雨、雪之景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8.答:细节:芦花冬至不败、红叶三月不落、乌桕子着在枝头、草色仍带绿意。

作用:这些细节最能表现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形成了江南独特的冬景。

(写出细节给1分,至少写出两处;写出作用给2分)

9.答:江南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此境界的具体内容1分,洒脱起来联系下文得失俱亡,死生不问分析1分)

10.答:以画写雨,调动读者的想象能力和艺术积累;(1分)以诗写雪,调动读着的文化积累。(1分)把江南的冬天写得如诗似画,增添了文本的雅趣和文化味。(1分)

篇13:江南的冬景

①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⑵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⑤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⑥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⑦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⑧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⑨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会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象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16.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4分)

17.第⑦段中作者说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5分)

18.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⑧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不好?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6. 【答案】文章的开头写北方的冬天,是为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1分);运用了比较的手法(1分);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还有: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2分)。

17.【答案】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2分),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1分),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2分)。

18. 【答案】不好。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2分),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2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2分)。

篇14: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 ”的一首绝句 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 客气起来了, 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问题研究:

13.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4分)

14.第七段中作者说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4分)

15.在写到江南的冬雨时,作者在这一段的结尾写到“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感到的“江南冬景的迷人”之处是什么?(4分)

16.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八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不好?为什么?(6分)

17.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到江南的哪些冬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3.文章的开头写北方的冬天,是为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运用了比较的手法;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还有: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北方夏夜与江南冬天的比

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14.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15.不仅是江南冬雨农村图景给予作者悠闲之情,更是一种胸襟洒脱起来,得失俱亡,死生不同的人生境界。

16.不好。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7.晴暖温和明朗的天气、植被、寒郊散步、雨景、雪景等,主要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表达了自己对江南冬景的钟爱之情。

篇15:必修1语文《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1语文《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表达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仅仅写了江南的冬景吗?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景?对本文主题和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2、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 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5)江南雪景图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 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 美之为美,不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官感觉到了它,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心灵上理解了它,接受了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你认为此时作者心境如何?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 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 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 一要抓住景物特征, 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 可描摹色彩, 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 可动静结合, 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 可以虚实结合, 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板书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江南雪景图(D8)

旱冬闲步图(D9)

江南说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评课范文

评课议课记录

济南的冬天的优秀说课稿

鲁迅的雪说课稿

初中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初中语文说课稿格式

说课的范文济南的冬天

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
《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江南的冬景 说课稿(共15篇)】相关文章:

《师说》教学实录(苏教版高一必修一)2023-07-29

初中语文说课稿2023-04-30

初中语文上册说课稿2022-05-06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2022-11-04

冬天是个魔术师作文500字2023-11-01

初中语文的说课稿范文2022-09-16

初中语文说课稿模板2022-10-23

初中语文优秀说课稿2023-06-05

古诗赠刘景文说课稿2022-06-09

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