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时间:2023-02-13 08:02:42 说课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锦集13篇)由网友“puxk”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篇1: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特梭利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感官训练

蒙特梭利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实际生活练习

蒙特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等几部分。蒙特梭利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并引导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篇2:篮球的说课稿内容

一、课的内容:

八年级篮球基本练习——传接球。

二、指导思想

在教案的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创新、教改的思路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的优良品质为出发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技能及个性发展。

三、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较多,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是很实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为今后学习篮球其他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篮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篮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四、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在篮球技战术和基本功掌握上较为欠缺,在独立思考、判断、需要在课堂中不断的强化。

2、枯燥乏味的篮球基本功练习,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快速、高效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初期厌学。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行进间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六、教法设想:

1、行进间传接球采用比较、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尝试过程中得出行进间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七、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观察---比较---讨论----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流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八、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10分钟

1、热身→小游戏:传接球篮球对抗( 时间:7分钟)

2、徒手操练习:使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时间:3分钟)

二、基本部分:30分钟

行进间传接球。( 时间:15分钟)

全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两人之间距离由近至远,侧身跑动,传球到位——跑进方向胸前,避免走步,可结合上篮提高学生的兴趣。

目的:增加难度,结合实际(两人快速的传球推进),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示范采用实例演示。

整理 ---→ 放松---→小结---→ 回收器材。(时间:5分钟)

1、走跳练习:四步跳;目的是放松学生的`肢体。

2、意念放松。诱导语:闭上双眼,想像--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你坐在草地上,闻着花草的芳香,听着轻松的音乐,舒适极了,身心放松,放松,再放松……。这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

九、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2%,练习强度中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十、场地器材设计:篮球场两块以及田径场周边自然地形,篮球20个。

篇3:篮球的说课稿内容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学习篮球基本技术中的移动技术为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的设计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合作、探究、互助的意识,关注个别差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让健康第一落到实处。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中学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的体育教材中也有涉及,在初中部分主要以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技术学习为主。本课主要以篮球基本技术中的移动为主。移动教材的内容价值是作为攻防技术的基础在篮球比赛中被广泛运用,实用性强,对于提高篮球攻防技术、提高神经灵活性和神经肌肉反应速度以及发展身体素质都有很大作用。移动在篮球中主要指脚步移动,本年级只选了移动中的起动、侧身跑、变向跑、滑步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形式都是迅速改变身体位置、方向和速度,更好的转移身体重心和保持身体平衡。

本单元教材共分为9课时进行教学,本课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活、机敏、反应快捷的身体素质,帮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将本次的重点设置为侧滑步和侧身跑的练习,难点:移动时重心的控制。为以后学习篮球的其他技术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像姚明、易建联等中国球星加入NBA后,篮球比赛在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篮球比赛也吸引了更多的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喜爱篮球运动。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组织纪律性和学习积极性高,他们对篮球亦早有了解,并在小学阶段对篮球教材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篮球比赛但他们对于篮球的技术掌握却不是很多,很多学生渴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以上特点,安排采用语言启发激励以及形式多样趣味性、集体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从而也真正的落实了课标中的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的课程理念。

四、教学模式:新授课模式

五、教学设计:

(一)、启迪激趣阶段 8分钟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精神集中以快乐饱满的状态进入课堂

(2)、自我检测游戏7分钟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对自己的灵活性做一下评估和自测,关注个体差异。

(3)、集体练习

此环节是为了讲授动作,加强动作质量。

(4)分组练习

此环节是为了巩固提高所学动作。

(5)拓展提高

教具准备:篮球27个  录音机1台  皮筋2条

本课的练习密度适中,预计心率为120-135次/分左右,预计密度45%左右。

本课的特点是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最终达到了课表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六、课堂评价

师评:在各个环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评价。在课程结束时对整堂课的完成情况、学生表现情况、学生掌握程度等方面给予评价。

自评:学生在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距离时对自身的素质进行自我评价,如测试游戏和拓展中。

互评:让学生同组间评价。

七、资源开发

本课主要是进行了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篮球进行球操的练习,即能实现器械的高利用率,又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篇4:中彩那天说课稿内容

教材简析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课。《中彩那天》这是一篇外国小故事,写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逼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述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从不愿意把大奖还给同事到最后还给同事的矛盾经过。

中奖——不还奖——还奖

难点:理解“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划分:两课时

五、教学理念

学习贯彻大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全国各学校教学中所追求的一个立足点。其中有些小学开办的实验课题的立早间是“自主”,意在突出“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学,明确学习重难点,经纲导学,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习惯。

六、教学程序

(一、)故事对比,发生质疑,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这种事情已是缕见不鲜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时都是同样的激动不已。因此,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中彩事件与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对比,用较通俗的语言简述二者的差异,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别之外。让学通过对比发生的质疑,进而引入新课。

1、想象导入:中彩是令人高兴、兴奋的一件事,好像喜从天降。假如你中了彩,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或表现呢?

2、过度:课文中的父亲有什么表现呢?

(二、)深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句意

大纲提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涵。

例如:第1自然段写我们家生活不富裕,但却有做人的原则。教学时,可抓住“拮据”这个词,让学生了解了我们家的做人原则,为后文的最终将车送还同事埋直伏笔,也说明了诚实、守信是我们家一贯的处呈原则。

第6自然段写了母亲说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在教学中,可抓住“安慰”这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它包含着母亲对父亲的信任。然后抓住“难题”一词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父亲正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道德难题?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应该让学生理解得透彻。

第8自然段让我辨别两张彩标的不同。教学中,“可以看出,那K 字用橡皮擦过,留下淡淡的痕迹”这句话教导学生懂行:父亲曾经想过把大奖留给自己,最后的决定是经过思想斗争的。说明父亲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写一我懂得了诚实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学中,以这段最后一句话设计问题,让学生读后回答:打电话的时候父亲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爸爸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时刻?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进一步理解了“诚实、有信用”的含义,加深体会。

(三、)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加深理解课文

在学了解全文之后,可围绕“一个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

个中心,利用文中的两幅插图,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想象并条理地说说。让学能过共同讨论,各抒已见,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一幅图:这幅图讲述了什么事?图中的“我”是怎样的?父亲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幅图:这幅图图中父亲在做什么?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亲在说着什么?如果这时你是父亲的话,你会怎么做?

这们,把观察、思维、想象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又加深了对“诚实、有信用”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读,使学生情感升华、有益启发

苏霍姆斯基主:“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朗读《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要读出三个人物的不同情感。母亲是我们家的“导师”,她的特点是诚实、稳重、宽容、善于影响别人;父亲是一个工作努力、诚实、有责任感,决想使家人过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兴奋、迷惑、到懂事,不断长大。朗读时要让学生体会这三个人的不同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这们,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文,达到“使其义皆出于吾之心”的目的,而“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也可以从朗读中进一步得到体会。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生字及新词的教学,并借助板书理解与归纳盲文,练习朗读。

板书: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严肃

还车 诚实守信

打电话→高兴

篇5:课前预习的方法内容

课前预习的方法内容

要想听好课,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

预习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课堂上老师要讲授的各方面的内容: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这个工作很好做,因为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多,我相信大多同学手中都会有这类参考书。在参考书的帮助下,这些内容你很快就能掌握。既然这样,那你也许会说,该掌握的内容参考书上都有了,那就更不用听课,自学就行了。我前面已提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区别,参考书只能教会你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语文,培养我们的语文能力。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大赞成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其实,只要善于利用参考书,参考书用好了,对学生的帮助是无法估量的。

怎样利用参考书呢

把自己设想成老师,把预习当作备课,带着这种心理来运用参考书,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不同的老师对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在参考书中体现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你在参阅参考书时,可看出,写参考书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先讲什么样,再讲什么,这时,你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到你在课堂上听课时,听听你的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又是怎样设计教学环节的,两位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时你在预习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参考书中对课文的分析,你有些地方会和参考书所想的一样,但又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如果能向同学借到有不同分析结果的参考书,则更好,不同的见解能让你去思考,哪种更合理,这个思索过程实际就是你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许会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和参考书不同,你就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参考书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上课时,你可以带着问题听老师怎么讲的,这样能加深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把握也会更准确,这大大减轻了你复习时的负担。

初中英语学习方法之六大秘诀

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

2、要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书(生词量不超过30%)悉心研读,默识揣摸,就会有收获感,尝到甜头,进而信心更足。如开始就啃一本词汇量太大,没有词典看不下去的书,只会扼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最终放弃。

3、要有自我约束力。“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象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们学英语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4、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5、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6、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

篇6: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及内容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毕业设计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一、毕业设计的重要性1、毕业设计对学生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科毕业生在校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尤显重要:1)毕业设计应该是在校学习期间与未来工作相关程度最高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较快进入相应的角色、能否在试用期较好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任务;2)毕业设计质量也同时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少用人单位把考察毕业设计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毕业生业务水平作为是否录用毕业生的依据之一;3)用人单位所提供的相应待遇更多看毕业生当前为用人单位所做的贡献,较少看重长远效益。因为人才市场化难以保证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上的长远效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较好的业务平台,为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赢的局面打下良好基础。2、毕业实习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因为指导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成为专业教师接触企业的最佳机会。1)作为工科类专业教师,离开企业,就类似鱼水分离,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医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进行专业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深入临床,亲自操刀,故而多数人成为业内专家!当然所培养的学生进入工作角色也较快(相对于工科毕业生),博士生当助手,硕士生现场观摩,本科生场外看录相,且均有各自的导师现场参与、讲解,其效果可想而知。作为占全国毕业生总数比例最高的工科类毕业生则非常缺乏类似于医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手段。工科类专业教师必须义不容辞承担此重任:只有深入企业、认真实践,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工程应用型专家与工程研究型学者的双重效用。2)作为工程应用型技术,绝大多数先进技术分散于不同的企业中。作为专业教师,在不断深入接触企业的过程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为自己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3)接触企业,也是社会实践的良好机遇,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中的大多数人长期专心致志做研究,搞教学,难得到企业去,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熏陶,难以对企业价值观予以认同。所以在联系实习,联系课题等必须与企业较深入沟通的情况下,常常寸步难行,屡屡失败,给教学、科研带来很大影响。4)以培养应用性本科为目标,要求毕业生能够做到的,专业教师更应该率先做到,且做到更好,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才有说服力。让毕业生满足企业需求,融入企业文化,作为专业教师更应以身示范。3、毕业设计对指导教师的重要性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对专业课教师的意义也非同一般:1)为逐步形成自身的研究方向打下基础。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针对某一课题跟踪市场动态、技术动态、结合自身优势,开拓新的科研领域,建立新的研究方向,谋求技术创新与突破。2)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有利于加深对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理解。有利于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拓展思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等)来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逐步达到从容应对的境界;3)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会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水平,为事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打下基础。4)指导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与学生最亲密的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的师德素养,实现自身价值与精神追求。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大家树立了优良的职业道德,有着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懈追求真理的高校教师理念基础上。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谈得上教书育人、成人达已,实现师生校等多赢局面。二、指导毕业设计必须有较高的培养目标指导毕业设计通常分为:选题与备课阶段、分组与下达任务阶段、日常指导检查阶段,整理资料准备答辩阶段。但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必须贯彻将毕业生培养成未来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指导思想。因为:1)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热切呼唤大量企业的涌现。国家既定的扶持“三农”政策,免征农业税,势必将税收主体放在工矿企业上。有限的企业数量,难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中小企业群势必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大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极其有限,难以成为多数工科院校毕业生的主要目标。工科院校将自身定位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已势在必行,责无旁贷。2)传统的工科院校习惯把办学目标定为“工程师的摇篮”,应该说着眼点太低。对于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的毕业生来说,工程师仅仅是一个阶段,且绝大多数毕业生五年左右即能达到这个目标。高等教育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高校更应具有让毕业生受益终身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体系。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工科院校定位在“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是正确的。3)工科院校已经具备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摇篮”的基础条件,但真正成为“企业家的摇篮”、“职业经理人的摇篮”任重道远,高质量指导毕业设计只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三、毕业设计过程的注意点:1、毕业设计的选题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在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工程生产实际、结合科技应用推广实际。尽可能模拟企业选题的方式,考虑市场机遇、成本核算、预期效益、工艺条件等非技术因素。当然,这一切也取决于指导教师对企业选题方式的认同程度。作为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技术因素的指导工作固然是主要的,毕业设计中的非技术因素与技术因素并无非常严格的界限,但它对毕业设计应有的训练同样至关重要。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指导教师一直沿袭的老课题:有的是自己本科毕业设计的课题,有的是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课题,有的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时传递的课题。这类课题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但如不及时跟踪该课题的最新动态,则出现笑话不足为奇。因为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应用型课题,往往也是企业界最关注的课题,企业出于利益的驱动,从未间断在这类课题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谋求创新突破,练就“绝招”,创造产品性价比的奇迹!从体制上讲,这是非企业界所无法企及的,毕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直接受益者!指导教师就这类老课题必须跟踪相应的技术动态。对其作一定量的微调,但同时还须注意两点①对每一位学生来讲,这又是新课题,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耐心指导,循序渐进。②尽量不连续两届使用同一课题,防止抄袭现象。另一类则是指导教师开发的新课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种是从自己所讲授的专业课中寻求到课题,再结合实际,另一种是从实践教学中(如实习等)受到启发,设立课题,再上升到理论高度。但往往都存在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常常难以将其修饰成适应本科教学的毕业设计课题。常见问题有:1)资料不全面,片言摘语或一个简单机械结构,无从铺开;2)理论与实际的接合点无据可查,有资料但实际应用中无例证,有实物但理论中找不到依据;3)资料繁杂,众说纷芸,难取定论,实际应用千差万别,无法道出谁是谁非。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见多识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人以为此乃成才之道。作为专业教师利用可利用的各种媒体,收集与课题相关资料;深入尽可能多的课题相关企业,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前者相对容易,后者则要难多了。初到企业去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经费无着落;2)门难见;3)话难说;)脸难看。这是一个阶段过程。因为在没有建立信任之前,一般企业均拒绝不速之客,尤其是涉及到他的生产技术现场,顾虑竞争对手偷窃技术,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如果越过这个门槛,自己成为这方面专家,能为企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然这也有一个渐近的过程。常见的办法是做好老教师的助手,利用同学等社会关系实行知识的原始积累,逐步达到面对企业从容不迫、应对自如的境地。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不能与企业相关利益冲突过大,防止引起企业的不安与顾虑。也就是如果需要到该企业毕业实习,则课题所涉及的技术不能危及他的安全,除非建立了高度信任。这种信任十分重要,不仅有利于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也利于校企合作,从事科研协作,形成共赢的局面。这一切同时也取决于我们专业教师的人文水平与交际能力,且有时这方面的能力比专业技能更重要!2、毕业设计的分组与下达任务毕业设计分组与下达任务书,则要求指导教师对将要指导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注意每一组至少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完成大课题任务,协调本组各个同学之间、分课题之间衔接与配合;对每位同学的工作数量与难度也要因人而异,留有他发挥的空间与余地。小题可以大做,单一课题可以向前端与后端延伸,也可以纵向延伸;大题可以小做,取其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协作性,达到预期目的。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课题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也同样重要。不同课题组之间可以跨越专业与学科界限相互启发,甚至于相互协作,而同一专业的不同课题组之间的协作机会更多,有利于各自课题能博采众长,相互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同学们拓宽知识面,摆正自身在宏观上的位置,有利于提高与非同行的协作协调能力;有利于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更快地融入社会。毕业设计课题下达以后,常会出现学生反映涉及的知识以前未学过。这就要耐心告知同学们: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完全满足毕业设计需要,更不能满足未来工作需要。自学所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与基础专业知识,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将是从毕业设计开始,一生都将面临的问题。从广义上讲,学习、尤其是自学就是工作,就是生活;另一方面,生活、工作也就是学习,并无严格界限。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一个

篇7:内容决定方法论文

内容决定方法论文

摘要:地球上丰富多样的地理事物浓缩在地理教材中,使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地理都是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选择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好教,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地理 地图 教学法 学科联系 媒体网络

在地球上从海洋到陆地,从高山到平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所有的海陆空包含各种各样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都在地理学科中有所显示。国家、领土、领海、地形、河流、水文、植被、人口、民族、工业、农业、交通、经济、文化、气候、资源、环境……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正如内容决定形式,教材内容决定着教师讲课的形式与方法。综合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我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1.地图教学法。地图是传授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每一幅地图都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政区图告诉我们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范围、分布;地形图标示着某一地形区的大小、高低、形状、方向等信息;交通图画出了各种交通线路及每一种交通方式可到达的地区;人口分布图,展示着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人口多少,人口密度等。无论什么样的地图,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本人在教学中严格坚持按读图名、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再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

2.“模拟旅游”教学法。就是以课堂“旅游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通过“导、出、议、总、测”即“导游——出游——议游——总游——测游”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学生观察、比较、思维、综合等地理能力培养及地理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导、出、议、总、测这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既可各自独立运用,又可相互穿插,配合运用。”模拟旅游“形式主要借助多媒体(录像、VCD光盘、三维模拟动画、模型……)等来“观其景、听其声、论其事、探其源”从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既能获得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又可达到欣赏自然美景、游览名胜古迹,了解各地风俗民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有益身心健康的教学效果。

3.学科联系教学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化学、生物、物理、美术等知识。教学中要立足地理,兼顾综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合成。如我们可以通过地理课把古代描述气候、环境、不同地域特征的诗词教给学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北风吹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优美的诗句包含了很多地理要素,学生一边欣赏诗句中美妙的意境,一边掌握地理知识。关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政治课中有专门的论述,化学、生物、物理课中也有讲解,但角度不同,政治课中要人们“怎么做?”是从“法律”的角度讲的,而地理中则是从现在“怎么样?”从分布上讲的,化学、生物、物理则是从“为什么?”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上讲的,几者结合,从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规律,学生才真正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与历史更是亲如姐妹,古今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城市的兴废,文明的嬗变,是地理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化的结果,历史记录了“彼时彼刻”的世界状况,地理则描写着“此时此刻”的地球面貌,教学中互相穿插,有利于学生从纵横两方面理解地理知识。

4.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通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大大地方便了地理教学,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内容决定教法。特别是像地理这样的学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有味,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篇8:拓展内容优化方法

拓展内容优化方法

[作者]  龙南县教研室 左杨生

[内容]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极其丰富。古往今来有关爱国的人或事、情或理,隐性的或显性的,可以说应有尽有。如何充分发掘这些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充分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法,都有待于我们认真研究。

语文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在语文教学的特定环境中对学生施加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影响的过程。施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影响必须以传递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影响的内容为依据。因此,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是决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质量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效果优劣的基础条件。由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目多、文体全、内容覆盖面广,所以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十分丰富。如果我们能将教材中各个层面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都发掘出来,使之成为鲜活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那么,这样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容易形成合力,产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整体效应,取得最佳育人效果。如果在发掘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素中顾此失彼,就会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残缺之憾。事实上,这样的缺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时有所见。比如说,有些老师习惯于把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涵盖为中华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山河壮美、英雄辈出等偏重于历史方面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对于社会主义现实却不自觉地有所忽视。误识产生误导,致使语文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现实脱节,而与现实脱节的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其功效是极其有限的。还有些老师往往从个人感情体验出发来确定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的取舍,其结果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层面极其偏狭。这是当前初中语文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在内容取舍上的一个缺陷。要弥补这一缺陷,就必须端正认识,拓展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使其覆盖到语文教材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容的各个层面。换言之,语文爱国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应该从祖国山川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华光辉历史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民族英雄主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拓展到以下诸方面: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我们必须教育(www

[1] [2] [3]

篇9:毕业论文指导内容和方法

毕业论文指导内容和方法

指导的方法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讲,要坚持启发式、谆谆诱导。具体地讲,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指导教师只对毕业论文中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指导,不能越组代庖,代替学生撰写或更改。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教师要保证毕业论文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学生要对论文的具体观点、论据、数据以及逻辑性负责。

2.指导教师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讲解撰写毕业论文的要领,富有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去独立地撰写论文。

3.指导教师要以平等的民主探讨式的态度,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要照抄书本资料。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培养学生写论文的具体方法和优良学风及文风。

4.指导和督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具体进度计划,克服撰写过程中的困难,完成选定的课题。指导的形式,要少用“背靠背’’的通讯形式进行指导。因为面批面改,口问手写,更容易渗入学员心田,使他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指导前,教师应对学员论文(初稿)仔细阅读,打上记号;指导时,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应当这样写、不应当那样写。至于具体修改,则应放手让学员自己改

指导的内容

毕业论文要指导的方面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七项内容。

(一)指导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

指导学员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员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衡量一篇论文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之大小,应当首先看它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如何。我们要鼓励学员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写出文章来最好能指导现实,为当前的现实服务。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员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二)指导搜集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毕业论文如果缺少翔实的材料,就会像毛泽东同志曾经批评过的党八股那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瘦得难看”。

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

第一来自生活。人民群众丰富多采的生活实践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鲁迅曾对青年作家说过,“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要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党校学员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从自己的“生活仓库”中摄取写作材料。

第二来自书本,包括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宋朝朱熹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讲的是读书的好处。书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写作者如能经常向书本请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头活水”那样源源不断。指导教师平时博览群书,浏览各种报刊,发现有用的材料,就可以向学员推荐。

材料靠自己去搜集。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员先制定一个搜集材料的目录,如是调查材料,可按时、地、对象拟定目录;如是文献资料,可按书刊名称和发行年月安排目录。要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对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处、核对原著。

(三)指导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主题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题是其衡量的主要尺度。

指导学员立意,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现实需要,体现时代精神。文章是时代的产物、现实的反映,它的主题应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因此,毕业论文应牢牢把握时代脉膊,回答时代提出的最尖锐、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反映客观事物本质。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但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机械地反照现实,而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某种本质,揭示其内部的规律性。

第三,要有独到的见解。只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人受到启发,令人感奋,于人有益。什么是“独到的见解”?就是古人所说的“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思想、认识、意见、主张。要获得独到的见解,关键在于多思。其次,要有胆识,敢于标新立异。指导教师要指导学员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事物的本质,多思深思,确立有现实意义;有独到见解、有理论深度的主题。

(四)指导谋篇布局

所谓谋篇布局,就是考虑和安排文章的整体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确定了主题,选定了材料,接着就要把文章的框架搭起来。

安排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围绕主题安排结构;(二)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三)要完整、自然、严密。

指导教师应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指导学员合理安排结构,做到有中心,有层次,首尾圆合,重点突出,严谨自然,富于变化。

(五)指导起草

起草初稿是写文章最重要的步骤,是按照设计“蓝图”进行“施工”的阶段,是以文字形式实现作者构思的过程。

(六)指导修改

修改是文章定稿前必不可少的步骤。文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不大可能一次就反映正确。因此,就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

怎样指导学员修改毕业论文?

1.斟酌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主题要正确、鲜明、深刻、集中、新颖。主题如果有问题,就非改不可。

2.掂掇树料。

论文的材料不可太少,也无须太多。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论文才有说服力。材料太少,就会使文章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掩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疵病。因此,学员初稿写成后,教师要指导学员,对材料重新估价,加以必要的增删。

3.调整结构。

要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所谓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头绪繁多而杂乱,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重点确定有误,内部次序颠倒,首尾缺乏照应,等等。要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挥然一体。

4.锤炼语言。

有些学员写的毕业论文,文字粗糙,语言拉杂,句式单调无变化,空话套话一大堆。对此,必须进行修改。鲁迅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我们应学习鲁迅的这种严谨态度。

(七)指导答辩

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验收”阶段,旨在了解学员对所选择课题研究的深广程度和真实程度,并引导学员对本课题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对毕业论文作最后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臻完善。

答辩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员端正态度,做好准备,以迎接答辩。

篇10:初中数学的说课稿内容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内容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版

各位评委: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这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       教科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____   年级   册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____ 的基础上,对____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____ 等

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内容。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____,对____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____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难点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复习就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____是本节课深入研究____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  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 数学概念(定理等)   要明确其 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 ,通过对  定义  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____环节。

(5)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6) 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7)当堂检测  对比反馈

(8) 布置作业,提升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谅解 !

《数轴》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直观具体的图形很感兴趣,因此我使用了教具—温度计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的形式贯穿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多交流”的合作式学习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获得体验和发展。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下面是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复习:有理数包括那些数?

学生回答后让大家思考:你能说出一些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例子吗?

(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展示准备好的教具),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0°C 用 -10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

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数轴的定义: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1)------(8)

(3)(6)(7)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学生可能出现错误判断,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30页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出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30页练习1、2

2、课本30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

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我采用引导式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都做课本32页1、2。

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

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的引导价值才会得到体现。

篇1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它不仅是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理论落脚点,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因此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这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直接影响学生对后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大产业的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等知识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等价交换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本节重、难点突破的关键是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市场价格的涨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是如何贯彻的,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去分析、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有关经济政策,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1)把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利用国庆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查,把调查结果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使之感受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兴趣;还可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去分析、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说学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始终贯彻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搭设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驳斥他人见解的舞台,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周末去市场上调查以下蔬菜和水果的价格。

导入新课:由漫画《赶不上趟》提出为什么老汉总“赶不上趟”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多媒体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谁生产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多媒体展示两等式,提出问题(是否是等价交换?如何贯彻?)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后体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结合案例,通过讨论,强化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并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再以判断加以巩固。

设疑:货币出现后每次商品交换价格和价值都是一致的吗?转入下一个知识点DD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学习。

(1)是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举例,蔬菜冬天的贵,夏天的便宜。衣服刚上市的时候贵,季末的时候便宜。学生质疑:同样商品在不同时期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在相同时期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地方为什么也不样?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①价格为什么上下波动:结合学生的讨论,多媒体显示一个案例(注:摩托车价格上涨和下降)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价格。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质疑: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②价格为什么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多媒体展示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图片及价格。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为什么摩托车的价格不高于小汽车,不低于自行车?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价值最终决定价格。所以,价格上下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多媒体显示摩托车价格变化,让学生计算,得出结论: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虽然不是发生在每一交换场合,但始终作为一种趋势存在着。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价格平均起来与价值相符。

(3)结论:价格受供求影响,但由价值决定。这是在贯彻等价交换原则。所以,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总之,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价格与价值相符体现了等价交换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是在流通中实现的,这是以生产领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为基础的。可见,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即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要发生作用,这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从而转入下一个知识点――――

3、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学生讨论:为老汉出谋划策,怎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站得稳。作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应如何利用价值规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练习巩固:针对本课基本概念,重难点问题巧设四道训练题。1-3题选择题,采取个别回答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第4题讨论探究题,学生先讨论再回答,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今天就学习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人说:“价值规律是场风雨,是片阳光,没有谁能左右它的未来……它更像一个躲不开的擂台,任何企业都没有当观众的权利。”这就是说,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只要它存在,就一定起作用。

布置作业:根据调查的材料,结合上课讨论的结果,写一篇经济学小论文。

板书设计:

篇12:《函数的概念》说课稿的内容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的内容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本课题是人教A版必修1中1.2的内容,计划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三要素及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下面我将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何用”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

课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

(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奇偶性的含义。

(5)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课标解读

关于函数内容的整体定位和基本要求解读:

(1)把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重要变化规律的模型来学习,是一种通过某一事物的变化信息可推知另一事物信息的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

(2)强调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求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多次接触、螺旋上升;

(3)关注背景、应用、增加了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4)削弱和淡化了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复合函数等;

(5)注重思想和联系——增加了函数与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

(6)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函数及其性质。

【依据意图】

(1)教材如此要求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本质,而真正理解函数概念是不容易的。因此,不要在过于细枝末节的非本质问题上作过多的训练,有了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值域自然就定了。此外,“课标”建议先讲函数再讲映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函数的本质理解。

(2)希望通过方程根与函数零点的内在联系,加强对函数概念、函数思想及函数这一主线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将函数思想以及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化。

(3)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根的常用方法,更为一般、简单,能很好地体现函数思想,“大纲”只是用“三个二”解决根的分布问题。

(4)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快速计算的工具。

3、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函数是高中数学七大主干知识之一,又是沟通代数﹑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桥梁,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2、函数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这一节所学习的函数概念既是对初中所学函数概念的一次升华和再认识、对集合语言的一次重要应用;又是以后继续学习函数的性质、数列等等知识的必备理论基础,在函数学习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2)内容与课时划分

本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中1.2节,计划教学2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第二课时内容为:区间表示、较复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分段函数、函数图象等。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4、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

(2)本班级学生个体差异较明显。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5、教学目标

【依据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作为依据,课时目标分解如下:

【课时分解目标】

1、能够列举生活中具有函数关系的实例;

2、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的定义,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带根号,分式)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从函数的三要素的角度去判定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形成函数的概念。

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函数概念。

[意图依据]:本课时是概念课,重在概念的理解和形成,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联系旧知、突破难点、生长新知。为此通过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精髓,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法

问题式教学法(实例情境、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归纳抽象)

由于本课题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揭示函数的本质,无论难度还是跨度都有质的飞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通过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系列的设问、引导、启发、发现,让学生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本质,并灵活应用多媒体、黑板呈现、展示、交流。

[意图依据]: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把集合作为一种语言;(2)对函数本质的理解不能一步到位,要注重螺旋上升;(3)重视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展示实例、学生举例、典例分析、小结归纳等环节穿插若干问题,引起思考,达成教学目标。

四、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展示互评

我们知道越是基础性的概念,其统摄性就越强,学生从中领悟到的数学就越本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往往难度大、时间长,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因此本节课在学法上我重视学生在列举大量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对所给出实例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探究,合作,提炼,感悟函数概念的“本来面目”,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预习环节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互动环节有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后拓展环节有学生的探究学习。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获”,“获”有所“用”。也恰好能够体现我以“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何用”来设计本课题的整体思路。

[意图依据]:本课时是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过程,着重让学生经过对大量实例的剖析、了解、归纳而形成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经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解决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层层深入的理解函数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逐层推进六个步骤:

1、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2、创境设问、引入课题:

3、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4、思考辨析、深刻理解:

5、提炼总结、分享收获:

6、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篇13:《家庭消费的内容》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家庭消费的内容》。

首先,结合指导思想,说教材、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有关家庭消费的内容是经济常识中的重要内容,与生产、交换、分配的有关内容一起,共同构成经济常识的基本结构。有关生活消费的知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作为消费者的基本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本框教材的结构

首先指出了家庭消费的含义后,分析了家庭消费的内容,指出家庭消费的分类。最后分析了影响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家庭消费的含义和内容。使学生理解懂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消费的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也是制约家庭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谈话、举例、质疑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与价值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家庭消费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从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角度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树立正确人口观念。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对家庭消费内容进行准确划分和归类。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本教材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

我主要采用质疑探究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引探教学法。“引探教学法”是“引导――探究教学法”的简称,其创立者是美国的兰本达教授,倡导此教学法是为了促进思维的发展,结合本框题教学内容特点,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设置情境引发求知动机环境下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理解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质疑研究法和讨论法。即教师通过提供背景材料设疑、质疑、启发诱导、补充完善,协调督促,使学生完成思考问题、生成思路,完成论点的过程。

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法的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理念,我在教学中必须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三)说学法

1、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或生活体验,运用联系的方法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

2通过引导探究教学,在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其次、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激趣设疑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激疑则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最佳选择,所以上课前一周,我请学生按课文两种分类方法,对自己家庭的一周消费情况进行列表记帐,上课时选出其中典型的几份帐单表格(含填写类型正确与不正确的,消费结构科学与不科学的),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评一评:

1、按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目的两种分类,该同学的家庭消费表填写正确吗?为什么?

想一想:

2、每个家庭一周消费开支有多有少,消费水平不一样,有哪些因素影响家庭消费水平?

议一议:

3、如何来提高家庭消费的水平?

课前完成填表任务,促使学生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三个问题的设计,揭示出本课时的知识要点,出于对学生调查资料的好奇,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附表: 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单位:元,占 %)

类别

消费内容

按消费内容

物质生活资料

精神文化生活资料

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

生存资料

发展资料

享受性资料

(二)【突出重点设计】:自主探究

一、家庭消费的内容

1、含义

同桌同学互相观看对方家庭消费清单。让学生从家庭消费的目的、途径、消费的对象、消费的结果等方面分析同桌同学的家庭消费情况,探讨之后,学生的思维得到启示,可以比较轻松地概括出家庭消费的含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内容(分类)

首先,根据“同学家庭一周消费调查表”,可以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从具体实例分析到综合,符合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内容,了解了该家庭的消费内容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消费的目的所在,进而概括出从家庭消费的内容看,有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从消费的目的看,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一:生存资料消费就是物质资料消费吗?引导学生得出他们是交错关系。在此基础上,展示部分学生归类错误的课外调查表,让学生分析错误所在,强化知识,深化认识。

其次,请学生列举温州人生活中的消费实例和多媒体展示相关家庭消费实例的图片,层层剖析归纳,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的“含义、内容、地位、作用”。这时进入探究问题二:家庭生活中的享受性消费,是否等同于铺张浪费?引导学生明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度的健康的享受是正确的、有益的。意在让学生在分清两种不同的分类的同时,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内容作准备。

最后多媒体出示小结图表由学生填充巩固。

说课稿的步骤

如何写好说课稿的步骤及格式

写好幼儿园说课稿的方法

说课稿的基本步骤六步

背说课稿的技巧

《水》说课稿的

高中地理说课稿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的格式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的学情分析

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说课稿的主要内容及方法(锦集13篇)】相关文章:

说课稿的格式2022-08-17

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的活动背景2022-05-12

说课的基本步骤2022-04-30

数学说课稿的说教法和学法2022-11-09

散步说课稿的教学手段2023-02-24

说课稿的设计意图2023-11-15

节节虫说课稿的2023-05-23

听《匆匆》说课的心得体会2023-06-03

健康饮食幼儿园说课稿2022-11-07

高中数学《对数函数(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