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

时间:2022-09-27 07:34:17 工作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精选14篇)由网友“小雪花”投稿提供,下面给大家分享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欢迎阅读!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

篇1: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

根据3G时代的技术、市场、服务和管理要求,针对不同定位的员工设置培训路径,假以时日这场有的放矢的知识迁移就能完成。但是,所有这些来自技术的、市场的、服务的、管理模式的变化都是动态的。在3G准备阶段,运营商的重点是进行网络投资评估和商业模式研究,而进入网络运营阶段,运营商的关注重心则会转向成本效益的保证、日常运营问题的解决、市场手段的提供等方面。这两个阶段对网络运营和维护者的知识要求并不相同。

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能力模型。能力管理也正在被中国运营商关注和接受,它可以解决上述运营商面临的困扰。爱立信能力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司一直具备实现企业战略所必需的能力,并确保这些能力不断提高,而其本质是弥补能力差距。

支持企业的核心战略,全面提升企业和员工的能力水平,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积极影响,满足员工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满意度。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成为企业产品线之一

能力管理的第一步,公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型,能力模型在建立时通常会根据公司的战略、行业和竞争环境,将完成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技能的成分和水平作出详细的界定,并以此作为人员招聘、发展以及考核的依据。

爱立信公司的能力模型是一个三角形,根据爱立信公司的通信设备提供商的特点,能力模型的内核是个人内在素质,而三边则是业务能力、技术和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在每一个阶段目标确立之后,爱立信公司的各层管理者就会根据当时的战略从部门到员工逐级进行这一战略下的能力设定,接下来员工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寻找并填补能力差距来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这种方法科学地分解了目标战略,精细化管理后不仅容易操作,也方便事后的成绩核定。

在填补能力差距方面,爱立信公司设定了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公司根据个人或群组的能力差距定制学习方案。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根据差距有的放矢地选择爱立信内部提供的培训课程,能明确地实现充电,实现自己的职业提升。

建立和保证优秀的培训体系能直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爱立信能力管理的战略目标即是: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领域,拥有所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领域,拥有所需要的能力!

现在,爱立信正致力于将能力管理理念推介给它的合作伙伴并帮助他们进行能力管理。在爱立信,人才的培养并不限于只是针对公司的内部员工,同时还通过对产业价值链上相关企业的人才的培养来促进产业的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篇2: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研究论文

摘要:从实践能力需求的重要性和能力供给的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实证调查,利用差距配对T检验方法和IPA方法,研究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情况。总体上,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比较高,实践能力比较重要的指标,其能力表现也较高。但实践能力的供给相对于其需求来说较弱。通用性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比专业实践能力更为重要,传承性实践能力比策略性实践能力掌握的更好。高水平大学在实践教学上,应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通用性技能、人文素养、情商的培养,为学生创造由传承性实践能力生成实践智慧的环境。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IPA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是设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指针,而实践能力的供给现状是发现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学界对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实力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张英彦[1]认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四个方面。丁洪生等[2]、春龙等[3]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刘三朵[4]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层次。邓辉等[5]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等。王志刚等[6]将专业实践能力解剖成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三大能力模块。郭清[7]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分为10个方面。这些研究为各个学校制订实践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理论层次的探讨,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论文以福建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希望为类似的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制订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工作类型、学历。第二部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借鉴相关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论分析,结合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从四个方面(通用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设计,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和表现程度根据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能力的重要性程度从“极不重要”到“极重要”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从“严重欠缺”到“完全具备”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28个问题采用结构式设计,最后附加一个开放式问题,即“您认为比较重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且以上没有涉及到的能力是什么?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欠缺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二)调查实施。为了方便问卷的填写,采取二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当面向被调查人发放问卷,二是问卷放到百度上的问卷星上,向有关人员发送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填写链接。调查对象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包括本科毕业后读研或读博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至6月。剔除与要求不相符的问卷和不完整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样本中,性别构成女性是男性的2倍,这与旅游专业人才的性别构成有关;年龄以25-40岁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工作年限以3-5年居多;职业类型中,旅游业或与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数约占一半;工作职位中从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分布比较均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状况。(Im-pormance)论文以市场对各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其需求状况。从可知表2中的I值得分看,4个一级指标重要性的平均得分都在5分以上,说明所列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旅游专业人才都非常重要。从4个一级指标的具体数据来看,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术(6.261),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6.097),创新实践能力平均得分居于第三位(5.735),专业基本技能得分最低(5.403)。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对于旅游专业人才来说并没有其他三项重要,初看起来可能不符合一般认知,但还是有道理的。当今社会,战略、人才、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相比于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通用性技能更为重要。28个二级指标的得分都在5分以上。通用基本技能方面,计算机与互联网能力得分最低。其他7个指标的得分相差很小,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得分最高;基本管理能力方面,6个指标得分相差较小,得分最高的是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旅行社服务的创新能力得分最高。专业基本技能方面,旅行社业务服务的熟练程度最为重要,可能主要与导游服务有关,导游业务的熟练程度对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非常重要。酒店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写作能力、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得分较低,说明酒店业务操作是否熟练对于其职位的胜任并不太重要,实践能力培养中,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并不太重要(表1)。(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状况(Perform-ance)。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供给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种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实践能力表现越好,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充足。反之,实践能力表现越差,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欠缺。从表2中的P值得分可知,4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均居于4-5分之间,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相对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能(5.034)刚刚过5分线,其他3个指标得分均在5分以下。说明所掌握的技能离完备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重要性的判断相类似,专业基本技能的表现程度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一半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与旅游业没有关系,对旅游专业技能的表现程度相对较差。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是基本实践能力生成实践智慧后的结果,需要通过无数的实践活动与深厚造诣的理论知识结合才能获得,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只有那些进入高层管理者行业的少数精英才会具备,所以该项实践能力得分较低。28个二级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得分在5分以上,主要集中于通用基本技能方面,其它20个指标的得分都在4-5分之间,说明被调查者在所调查的28个指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距离精通、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通用基本技能中,计算机与互联网技能、良好的服务意识被认为是掌握最好的技能,应变能力得分最低。基本管理能力中,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分较高,而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得分较低。专业基本技能中,旅游软件操作能力、旅行社业务操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表现较好,而旅游拓展服务能力表现较差。创新实践能力中,所有指标的得分都较低(表1)。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T配对差距检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进行的供给得分与需求得分差距都大于1,通用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大,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专业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小。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4个指标的能力供给与其能力需求的差距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0.01)。28个二级指标的能力供给与需求差距中,1个指标的差距在1.5-2之间,20个指标的差距在1-1.5之间,6个指标的差距在0.5-1之间,只有1个指标的得分差距小于0.5。差距最大的是应变能力(差距1.74),其次是社交能力(差距1.41)、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距1.36)、积极的自我意识(1.34)、社会关系网络能力(1.32)、语言能力(1.31)。这些能力主要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距最小(差距0.31)。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只在0.1水平上显著之外,其他个指标的差距都在0.01水平上显著。差距较小的指标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属于通用基本技能之外,其他都属于专业基本技能(表2)。表2中,I表示实践能力需求得分,P表示实践能力供给得分,P-I表示实践能力供给与实践能力需求的得分差距。(二)实践能力供给与需求的IPA匹配分析。利用IPA二维分析法,以实践能力的供给得分纵坐标(业绩P),能力需求得分为横坐标(重要性I),中位数坐标设为坐标原点,得到IPA四象限分析图(图1)。总体上来看,4个一级指标都落入一、三象限,28个二级指标中,24个落入一、三象限,说明市场需求重要的实践能力,市场供给表现也较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度较高。从各个象限的指标来看:象限一:落入第一象限的指标代表比较重要又表现较好的能力,落入该区域的一级指标有2个,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包括具备基本礼貌礼节、积极的`自我意识、社交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12个二级指标都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这说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体现,又是掌握较好的实践能力。鉴于这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能力。象限二:落入第二象限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旅游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这两个指标落入第二象限说明相对于其重要性来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其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好。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本科生毕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学生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不断应用,使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人具备的实践能力。旅游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也是如此,旅游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只需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实践教学中不需要花更好的精力。象限三:落入第三象限的一级指标有2个,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熟练的酒店技能操作能力、熟练的景区服务规范能力、熟练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旅游专业写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旅游拓展服务能力、创新的景区服务能力、创新的酒店服务能力、创新的旅行社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指标落入第三象限,说明该指标对应的能力重要性上弱于第一象限的指标。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表现程度被认为弱于通用基本技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没有从事旅游业工作,认为这些能力的掌握在工作中价值较低,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掌握。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认为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较高层次的管理员才需要不断创新,处于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只需要服从管理,干好分配的工作就行了。而创新实践能力表现较低的原因是该能力是一种高级实践能力,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象限四:落入象限四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应变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力。这两种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人们对其能力的表现不太好。这两种能力不是能够传承的实践能力,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自我领悟,最后生成实践智慧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提升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发现与建议

基于研究,得出结论:第一,相对于旅游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更为重要。第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传承性实践能力比社交、社会网络关系等策略性实践能力更容易掌握。第三,应变能力、社会关系网络能力是比较重要但掌握不好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强化的两种能力。主要发现如下: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需要从大的管理层面,培养学生的全面管理能力,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处理、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实践能力不能靠传承获得,而必须靠学生在实践中自我领会、自我生成。因此建议高水平大学的实践教学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增加人文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的情商,为大学生创造生成实践智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50.

[2]丁洪生、蔡颖、项昌乐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45-47.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4]刘三朵.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13-18.

[5]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6]王志刚,申书兴,李存东.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2-85.

[7]郭清.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06

篇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相关会计学家也指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之原因及处理之方式。为了提供长期的贡献,学生必须培养自己在组织问题,确认各主要问题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推论其可能答案的能力。

加大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是三本院校既重理论又结合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具体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

一、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践运用中的窘境

管理会计被引入国内以来,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从应用的内容上看,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企业也就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

其次,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相脱节使得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被人们有效利用,是由于其数量模型过于抽象和例证脱离实际造成的。例如:管理会计中对于混合成本的分解有多种方法:高低点法、账户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等方法,类似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理论上说是比较精确的分解方法,本应最会被被企业所采用,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经验代替数学模型和公式,恰恰是最简单的方法才会被企业所应用,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又例如:当企业进行销售预测时,一般会结合市场情况,使目标销售额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需要,但管理会计理论中销售预测一般通过趋势预测分析的方法进行销售定量预测时,没有考虑目标销售额的发展趋势,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被企业所弃用。就数量模型而言,它使企业经济活动复杂而抽象的现象通过数量模型变得直观了,是一种进步。同时,管理会计象财务会计一样,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不必要的抽象后,到使明确的东西变得复杂抽象了,这又是一种退步。因此,企业管理者也更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

首先,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如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且许多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混为一谈。企业内部不注重成本管理或者成本分配方法单一,企业全面预算和控制机制是流于形式。而对于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更是无人涉足。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但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的普及,企业管理当局也更依赖管理会计中关于预算体制的运用,现实条件成本性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边际成本等等概念和方法.这些又促使企业管理者更趋向于选择那些实践性管理会计人才,从另一方面推进了高校中对于管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二、管理会计在教学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

而管理会计学教材的内容以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原理、预测分析、标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责任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主,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等先进的理论。但目前的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实务相脱节,其主要问题是仍然是目前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缺乏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

第一、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现行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大多是西方管理会计的翻译本,与我国会计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过少。西方管理会计注重定量方法,大量使用数学模型,这对于国内企业难以实现其管理要求。教材也较为陈旧,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资源会计等等涉及内容很少。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

第二、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高校中管理会计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不能把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三、教学手段落后

管理会计要运用大量的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如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线性规划和运筹学等。如果通过手工来进行实践操作,比较麻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日益提高,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各种会计实验室,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作为定量化较强的学科——管理会计,如果能与目前已有的会计实验室相结合,并辅助以相关计算机软件,将管理会计的教学与日常的财务会计手工操作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此方面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三、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辅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企业管理的相关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并进行课堂讨论,最终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进一步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施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主要要做好搜集案例、实施教学和课后评价三方面的工作。

(一)搜集与企业管理实务相似的案例

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在于选取合适的案例。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第一、管理会计案例要考虑适用对象的广泛性。要兼顾典型示范、应用实际、现实新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案例的选择既可以借鉴国外的典型案例,又可以选择国内成功企业的具备代表性案例,比如:康师傅的短期经营决策、海尔的责任会计制度、宝钢的预算体制等等。

第二、所选案例要有适应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具有时代特色。教师要了解案例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两方面的讨论能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把握和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三、针对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目前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务运用中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

(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符合逻辑地分析案例。例如,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理论的学习中,运用格兰仕成本管理案例教学,通过提供企业的真实案例,学生在进行案例的分析中,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案例中的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的企业利润相同吗?为什么?有何差别?企业何时会用何种方法?为什么?先让学生个人通过计算分析,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案例教学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教学,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讨论,适当时也可发表一些看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围绕案例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案例教学不重视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结果,重视的是思辨过程、推理过程。在案例讨论中,指导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和分析,教师进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在案例分析中,教师通常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去选择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教会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如何将大问题化小、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做好课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课堂效果,做好课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以使案例教学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

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 吴小红.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

[3] 杜丹.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8

[4] 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北方经贸,.2

[5] 孙丽英.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6

[6] 李燕.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论坛.6

篇4: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能力管理论文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能力管理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教师进行了系统的会计核算理论知识讲解后,再通过案例的方式重现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财务会计教学也不例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经过几年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现实意义。

(一)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行为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占的分量,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影响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究竟孰轻孰重?“灌输式”教学体现出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放任自由,又失去教学本身的意义。随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运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过程中“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的主体作用的平衡,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学生以主人翁的状态参与到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体现出积极热情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思维也很活跃;老师仅仅是观摩和少量的辅导。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人们往往对自己参与的事情很热情和主动,所以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既可巩固理论知识,更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讲课、作业、模拟实验实习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巩固理论学习的最好方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讨论一些实际问题,犹如管理者“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同学来组织案例分析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过程中,需要同学扮演组长、成果展示代表等不同的角色,那就有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社交能力,更有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需要学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进行案例讨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查阅相关知识,写出讨论提纲,在案例讨论完之后,需要有展示讨论结果环节,需要撰写及制作案例分析报告,还需要阐述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另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激烈地辩论,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也更会运用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成就事业的核心能力。可见,案例教学法对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教师要成功的上一堂案例教学课,选择案例是关键,既要求教师熟悉案例,又要求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理解透彻,还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在满足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的同时又能完成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选择成功的案例要求教师要深入实践,才能获取适用的案例,这样对教师理论联系实践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不断提升,因此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似乎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学生就是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身临其境,通过对案例分析讨论归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体现了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拓展学生理论知识、走向社会实践迈出一大步。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更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包括5个阶段:

第一是教师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案例准备阶段一般是在开学时,结合理论教学计划完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案例素材,所选择的案例素材一般应该具有常规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常规性就是案例素材要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核算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业务。典型性是要求案例素材要反映的经济业务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会计核算的本质。启发性是指案例素材要能起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教学中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选定案例后,将案例精简,最后提出思考问题,并给出相关学习资料。

第二阶段是学生自行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小组集中讨论前3~4周,首先将学生按每组8人进行分组,根据每组学生的兴趣分配2~3个案例资料,并布置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阅读案例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收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思考初步形成自己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准备在小组讨论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是小组讨论阶段。当学生个人自行准备阶段完成后,就按小组集中讨论,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该小组统一的讨论方案。

第四是现场展示讨论方案及评分阶段,这个阶段里各小组要选派代表以PPT的方式进行展示和演讲该组的讨论方案,其余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同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提问以及阐述不同意见,最后由评委打分。评委由教师以及每组选派一名同学组成,为了鼓励同学积极发言以便达到更好的讨论氛围,除了给每组打分以外,同时给积极提问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分数将计入各组成员的平时成绩。

第五是教师总结引导阶段。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将由老师总结点评各组的讨论结果,针对重点或有争议的问题再组织大家集中讨论,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实践能力运用能力更大的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专门的案例教学学时,影响案例教学质量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一般只安排理论和实验实习课时48学时或更少,没有专门的案例教学学时,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环节往往要靠挤占理论课时。这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同时案例教学的质量也不能保证。

(二)案例的选取有较大难度

案例教学是否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关键在于所选择案例的质量。而案例质量又取决于是否来源于实践,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否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贴近。此外,案例质量还取决于案例的难易程度是否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层次相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想要收集到合适的第一手案例资料困难很大。没有第一手资料,想提炼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案例资料也就很困难。

四、完善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在生产实习环节增加一个学分的课时,专门进行案例教学

如果能在生产实习环节增加一个学分的学时,专门进行案例教学,就为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考试

在教学中能否成功应用案例教学,其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而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会计实务经验不足。如何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这些考试内容都是最新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通过相关考试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教师,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其走出校门,到各企业单位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会计实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收集宝贵的案例资料。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更要在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篇5: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核心。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中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制中学各科大纲(试用修订牌)为准绳,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条件及准备

1,设置:确定学生是师资等条件均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周期暂定三年。

2,成立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确定实验教师。

3,实验前期检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统一测试和问卷调查。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目标

(一)实验内容

1,探讨中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原则和学科实践活动的形式等。

2,探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3,探讨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探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标

1,通过理论探讨、典型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实验班学生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总结设计原则,活动的环节以及行动开展形式。

2,确定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步骤和措施

(一)步骤

1,预备阶段(~年3月-----~年8月)

(1)预订方案,论证方案;

(2)培养实验教师;

(3)建立完善实验课题的组织与机构。

2,实施阶段(~年9月-----~年月)

(1)正常开展实验;

(2)开展依次中期评估;

(3)举行依次现场活动。

3,结题阶段(~年月----~年月)

(1)写出结题报告;

(2)评比优秀论文、实验总结;

(3)列出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汇总表;

(4)课题推广。

(二)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欧仲荣副组长:唐文君

成员:刘绍环、唐仁友、唐艳华、曾芳、夏小星、毛琼、邓彩叶、朱丽姣、达小琼

2,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4,经费投入:

每期学样支出三千元做为此项实验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篇6: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析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内涵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种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其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学习、研究、工作、生活等各种途径与实践客体发生作用,而雇现的应对、解决系列问题的水平与能力。它反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个体的整体能力,是其实践个体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这种实践能力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身心健康水平、知识广度与深度、经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等。它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为基础性实践能力、专业性实践能力、综合性实践能力。基础性专业能力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无论哪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它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信息运用能力、组织与管理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性实践能力建立在其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解决旅游管理领域问题的能力,如酒店经营管理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导游服务能力、旅游经济分析能力、旅游领域研究等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建立在其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基础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实践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创新。在旅游经济日益发达的中国,培养具有优秀综合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紧缺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这类教师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它的教学要求要有一定数量、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中国院校大多旅游管理专业都存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象。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量”少,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有过旅游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很低,有些教师的科研可能做得很好,理论水平很髙,然而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没法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旅游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质”低,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拥有导游证、饭店经理资格证、景区管理证等专业相关证书,但却没有在相应岗位系统、长时间实践过,仅是零散的接触或体验过相应的岗位工作,这类教师往往很难全面把握这些岗位的系列实践问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很有限。

(二)实践学习结构不合理

实践是学生理论认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素质提高的核心动力。培养髙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学习体系o然而根据调查,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类型结构极其不合理。从时间结构来看,大一到大四旅游管理专业有内容不同、难度不同的专业课程,这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必须有连续的实践体系,这包括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髙年级的毕业实习等实践阶段。目前大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总体比较重视,效果也比较好,但低年级的认知见习、中年级的课程实习时间远远不够,这导致很多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基本流于形式。从内容还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主要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区等模块,目前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做得较好的主要集中酒店与旅行社模块,包括导游、计调、中西餐厅摆台、客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而景区管理方面的实践却往往被忽略。学生实践内容的不完善影响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今旅游迅猛发展的时代,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旅游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扎实的实践是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三)课程体系不科学

课程体系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与效度。从中国大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主要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不全面、重课堂轻课外的特点。几乎所有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都为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酒店管理概论等,而如旅游商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策划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较少。在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多院校课程实践教学不全面,如导游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导游词的讲练,而全陪、地接、领队等方面却往往被忽视。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院校主要狠抓课堂教学,高度重视模拟实践教学,而课外实践教学却没有被重视。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把实践课程放置在相关企事业岗位中完成,如把部分餐饮、客房、计调等实践教学内容放在酒店、旅行社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科学

科学的监控体系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中国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大多有具体的内容、形式等要求,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并非理想。表面上,不少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监控类似于理论课程教学,但实际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明显存在盲点,如有些学校对学生实习评价主要由实习生本人自我总结、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组成,但每个模块大多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成分。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形式多样,不少指导教师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方案’缺2统一性、规范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难评价。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措施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质量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相关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第一线实践锻炼,以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签订师资培养、学生培养的战略联盟协议。同时,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的专家到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重视校内教师到相关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行政部门联合攻关研究提升专业技能。

(二)优化课程体系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根据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论,把课程体系分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次。理论教学又分为公共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发展能力模块。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既有实践操作的内容,也有实践研究部分。本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体现在有关旅游服务技能比赛或相关旅游协会的一些活动。将旅游管理专业能力分为四大块即:经济与逻辑分析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谋划和策划能力。

按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根据“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保留”思路优化了现有课程,删除不必要的课程,增设一些专业特色课程,以提升课程支撑能力,形成模块化的专业知识结构。如将酒店餐饮管理与酒店餐饮服务整合为酒店餐饮管理,将旅游地理学与旅游地图整合为旅游地理学,将旅游资源学与景观学整合为旅游资源与景观;将旅游市场营销分解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荣划学。按照不同方向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原则优化课程开课时序,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建立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包括课堂模拟实训、校内仿真实训、企业见习实训、中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狠抓课堂模拟实训’推行模拟情景教学,将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使其掌握基本的操作规程。夯实校内仿真实训,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如旅游业口语交际实训、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以及职业技能实训等。重视认知见习实训,这主要是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对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注重中期专业见习,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互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通过这个环节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突出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下进行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加深职业认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完善了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践成绩评定办法等,建立综合考核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分配了各层、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指导实践的教师要对学生的阶段实习进行打分,计人实习成绩,并且引人了企业考核方法,设计适宜的学生实习考核表,将实践教育目标细化为考核项目,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考核方法,使企业评语、个人总结、教师评分与实践教育目标一致。

篇7:工程管理专业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适应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就业的社会需求,要在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把握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要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入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应教学基地建设,力求扎实地掌握多种实务操作技能,养成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

作 者:傅梦 FU Meng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0(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工程管理   学生培养   实践能力  

篇8: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物流管理论文

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物流管理论文

一、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

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

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人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⑴。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人的认识M。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K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w。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5。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T: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大学外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类、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人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人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一实践一综合成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U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T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晓锋,周建亨,戴韬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51)

篇9:知识管理在投资计划的实践与应用论文

石油开发中心为专业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油公司,投资计划科作为服务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的专业部门,对新知识有着迫切需求,这些知识哪里拥有,怎样获得,如何利用,如何确保已有知识不流失,如何进行利用和再利用,如何进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投资计划科将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自己的工作,建立了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本身以及知识的获取、整合、存储、分享、应用等过程的管理。其本质是创造一种能够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产生互动机制的平台,使隐形知识能够表述出来并转化成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提供给组织内的人分享、吸收、利用,达到利用集体智慧提升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效果。其过程是立足于知识需求分析,运用多种工具,整合知识资源,分类归集存储,充分传播共享,进行应用创新。

2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

投资计划科在明确实施知识管理方向目标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用于指导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了实施知识管理“与工作目标相一致、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部门全员参与”的原则,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内容和展示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步骤。

2.2推进部门文化建设,营造知识管理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强调共享、强调协作、强调创新,投资计划科以“团队文化”培育为出发点,全面推进部门文化建设。一是愿景目标激励,统一思想行动;二是明确部门定位,强化协作配合;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沟通交流;四是营造学习氛围,鼓励知识共享。

2.3组织开展知识盘点,识别知识存量明确需求

知识盘点是一个过滤储存信息、识别知识存量、寻找知识差距、明确知识需求的过程。围绕投资计划工作流程节点挖掘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成果(例如报告、图件、数据等)和隐形成果(例如体会、经验、技巧等)整理出来,共梳理具体工作及项目112项,挖掘知识点237个,并按照工作所涉及的知识范畴进行分类。同时以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开展具体业务所必需的知识为依据,进行知识需求分析,制作了《岗位知识需求表》,明确所需知识、已有知识、知识差距、新知识所在地、新知识属性等资料。通过知识盘点,全面掌握当前的知识分布、知识边界、知识缺失等现状,为下一步知识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进行知识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存量

在知识盘点过程中,我们发现隐形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技能技巧没有得到及时总结提炼,同时部分所需知识需要从外部获得。为此,投资计划科积极采取措施,对部门内外知识进行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知识存量。例如,借助AAR任务后检视方法,组织事后回顾会议16次;提供知识采集沉淀平台,组织知识发布评审,将所发布知识的相关材料分类别妥善保管存储,形成部门知识增量;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家库,强化专家的技术支撑。

2.5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知识盘点、知识加工沉淀,部门存储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只有借助于IT技术,将这些知识资源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所需知识的快速检索查找,以此促进知识的共享、应用、创新。投资计划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维度、多用户、多角色的知识系统架构;支持基于智能搜索引擎知识查找体系;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附件上传;并规定了权限管理及角色分配。建成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手册》。通过系统建设,使知识片段模块化、系统化,形成了易检索、易应用的知识库。

2.6强化知识应用创新,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绩效

实施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组织提高绩效,而创新是提高绩效的最佳途径。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就是一个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青东地区是胜利油田“十二五”期间打好东部保卫战的重点区域,为了实现该地区的科学高效开发,编制了5年规划,收集整理了包括勘探、开发、人力资源、装备、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在内的大量知识。依照该规划快速有序推进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在应用成果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地区标准地层序列、海底沉积物分布和沉积环境区划图、海床原位土体监测等知识创新,建立起了完整的区域环境知识体系。这些新知识又回馈到青东地区发展规划中,重新优化青东地区开发相关部署。

2.7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知识管理有效推进

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投资计划科建立了《投资计划科知识管理实施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知识管理各个节点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流程。通过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知识管理在部门内部正常运转。目前关注知识、维护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2.8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促进管理优化改进提升

适时开展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整知识管理实施计划,指导和改进管理工作。8月份,投资计划科组织开展了实施效果评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实施以来部门内部知识量增长情况,岗位人员知识贡献度、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隐性知识挖掘、知识利用和再利用、创新情况,以及文化、制度适应性等。通过评估绘制个人知识进阶图,直观反映个人知识进阶过程,与技术人员结合,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系统。

3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自实践应用知识管理以来,投资计划科在经济效益创造、员工素质提升等方面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施项目方案优化63项,节省投资2903万元。工作人员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工作人员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身知识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知识边界和知识差距,能快速找到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具有显著个性特色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式,对属于知识、技术和人员密集型产业的石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推广价值。

[知识管理在投资计划的实践与应用论文]

篇10:供应链管理最佳实践之五:发展定制能力,成为被选供应商

“定制能力”逐渐成为下游企业选择上游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对于那些期望加入跨国公司供应商行列的企业,定制能力将决定它们是否能够成长为被选对象,然而,许多国内供应商对“定制”的理解却恰恰制约了他们“定制能力”的发展。他们认为定制就是完全且只能按照客户要求“订做”;定制只限于产品设计和制造本身;定制能力主要取决于内部资源……这种对定制的错误理解导致许多国内制造商只能被动接受来自下游的要求,从而却缺乏主动了解市场和与下游协作的能力。

事实上,发展“定制能力”并非被动接受下游要求,而是寻求主动合作,有选择地接受订单,专注于客户关注的核心价值,才能将外部资源整合进定制能力发展计划。

案例

美联制衣:外部合作成就A类供应商

美联制衣不仅为国际品牌企业贴牌(OEM)生产成衣(西服、衬衫等),同时也生产自营品牌的男女款休闲服。在多年的发展中主动参与定制需求产生过程,整合外部资源发展定制能力,并在工艺流程上大胆尝试工序备货结合定制订单拉动的延迟生产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绩效表现,被下游主要客户列为A类供应商。

与其它企业被动接受不同,美联制衣在其来自国际品牌企业的OEM生产中并没有完全被动地接受下游订单,而是与下游合作发展定制能力:

一方面,美联制衣作为制造商,同样关注消费潮流的变化,在季度初都会联合专业机构的设计师进行市场预测,并根据预测生产出样品推荐给下游客户,而下游客户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己方要求提出定制改进方案,据此确定订货需求。此举通过预测样品对下游客户的定制需求进行中和,避免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前做好采购和生产准备,缩短交货周期,也同时有利于加强上下游合作,提升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美联制衣根据定制特点,优化品类结构与生产工艺,沿工艺流程分析从物料到成衣的实物形态变化,找到了工艺流程中的“推-拉”结合点,即备货半成品到结合点,然后根据定制要求进行下一步工序动作,

此举有效保证了“美联制衣”对订单的响应速度,在满足定制要求的同时缩短了交货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因为定制而带来的不确定性。若要等待定制需求转变为订单再进行拉动生产,其交货周期将长得不可接受。实际上,响应速度也应是定制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案例

百泰医疗:定制的不仅仅是商品

百泰医疗是提供个人医用设备、耗材等产品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关于“定制”他们有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用户不仅关注实物产品的质量,更关注服务的定制化。因此,百泰医疗不仅生产标准化产品,更有定制化的使用指导和配送过程来配套医疗器械供应。

他们一方面为经销商提供门到门的安全配送服务,根据每个经销商的不同特点制订物流方案;另一方面帮助经销商细分用户,对用户从使用需求、年龄、使用习惯等各方面进行划分和组合,提出针对细分人群的“套餐解决方案”;此外,百泰医疗还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培训,提出“贴心天使”方案,安排人员开展针对用户的咨询式导购,根据购买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将定制服务和实物产品视为同等重要,将最终产品视为产品和服务的联合体,利用定制服务为经销商盒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成为百泰医疗成功拓展市场的法宝,短短几年时间便成长为本土市场上被广泛选中的医疗器械供应商。

从美联制衣和百泰医疗对发展定制能力的实践中,笔者总结了掌握这一“最佳实践”的六项诀窍,与读者共享:

1) 理解客户定制需求,并参与定制需求的产生过程;

2) 在关注内部资源同时,整合外部资源发展定制能力;

3) 根据客户看重的核心价值,确定定制化服务重点;

4) 考虑应用延迟战略来平衡风险与需求;

5) 定制不仅局限于实物产品,也应包括服务项目;

6) 学会中和定制需求,而非被动接受,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引导。

来自:tech.it168.com/erp/-11-23/200711230953234_5.shtml

篇11:基于“四级”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基于“四级”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而且有厚实的实证支撑,也具有系统性。以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理论教学无法取代的作用。然而,受困于师资、教学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也与其他应用型专业一样,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作用也没能真正发挥出来。究其原因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普遍存在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理解不统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只是一些实践教学环节松散的叠加;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因此,笔者在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肇庆学院实践教学的实际,总结出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地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抛砖引玉,望学术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是进行实践教学的纲领或者计划,然而,目前高等院校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构建的理论研究却比较薄弱。对这一问题理论探讨的薄弱或者滞后,导致实践教學体系的构建出现随意性和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当前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不统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一)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不统一

要精准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就必须先熟知实践教学的含义。根据《教育大词典》对实践教学的解释,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总称,这是国内学者较早地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表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经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因此,研究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实践教学效果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也越来越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被广泛使用。

目前,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它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纲,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时,设计辅助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或者独立设置社会调查、实验实训、专业考察以及专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建立与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互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广义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的有机整体,即涵盖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要素。

即便是国内高校多数学者认同这一观点,但在实际探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时,一些学者仅从狭义的角度出发论述其内涵。汪景强认为,按照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各阶段要求的不同,可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分为:认知实践教学、课程模拟教学、实训课程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和管理实习教学等层次。佘伯川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认知实习、教学实验、专业实习和第二课堂四个子系统构成。也有些学者对此不作区分,笼统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邹亮在论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是: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吕妍则认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指导思想、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加强实践教学评价5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理论上对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的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际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多数高校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本)为基础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是指实践教学内容本身,对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其他要素涉及较少,甚至没有考虑。据此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于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涉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考虑较少,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基础条件、管理制度和保障条件,因此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系统的依据

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依据来看,多数高校在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主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践教学要求,至多吸取一些过往的实践教学经验。当然,这与目前高校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有关。尽管对制定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学术界以及各个高校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仅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这一依据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而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常处于动态变化中,尤其是对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而言,在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必须深入社会行业做深入调研,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仅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一标准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不系统,也不全面,当然也不科学。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应由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构成,即使是从实践教学内容本身来看,各个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仅是对行业技能简单机械式的模仿和专业理论重复式的验证,而设计型、综合型和探索型的实验实训较少,实践教学体系各要素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有机配合。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实践教学内容不仅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且从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具体时间的安排上都缺乏有机联系;实践学课程之间既缺乏系统性,也缺乏层次性。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也缺乏层次性,未能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更遑论其他要素之间具有有机联系了。endprint

因此,实践教学的整体合力优势难以发挥。甚至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存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同质化的现象,难以区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其实,二者之间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显不同,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理念和能力的行业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行业技能型人才。

(四)实践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非常严谨的事情,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确定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应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来操作。然而,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来看,只是一些实践教学环节的松散叠加,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充实。以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为例,参见表1。

从表1中可知,虽然设置多达10余门实践实训课程,共计38个学分,占整个专业学分的24.5%,所有实践课程(含通识课实践和课程实验实训)占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30.8%,并分散在不同学期进行实践实训,有一定的层次性,但如果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社会行业需要的人才需求标准的角度考虑,除规定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外,一些实践实训课程的设置还有待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安排既存在一定的重复性,也有相互联系之间的问题;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时间也不平衡,有的学期仅安排1次,有的学期安排多次;毕业实习時间仅安排9周也是不够的,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标;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略显不足。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

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包括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如学校教师、学生、实践教学条件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基于这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要素,依据系统理论,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而不是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要素,舍弃其他要素就行的。

(一)系统理论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由其参与的各个要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其实践教学是一个有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其下有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所以在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就必须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参与实践教学的各要素,及其在实践教学的影响,而不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立论的唯一依据,还要深入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征求毕业生的反馈意见,系统、全面地综合各要素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基本要求,这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专业人培养目标如何实现,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到也必须做到的事情。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要依据。

(三)行业职业能力

高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和满足行业需要,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无视社会行业的需要。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对社会行业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即高校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要充分考虑与社会行业的契合度。尤其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性较强的旅游管理专业,更需要了解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要在充分调研旅游行业的基础上,找准旅游行业需要哪些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之作为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地设置相关实践教学课程,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

(四)毕业生反馈的`意见

学生作为学校培养的终端产品,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尤其是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因此,学校制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也必须广泛地征求毕业生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最近5年内毕业学生的意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将其汇总整理出来,将其中合理的建议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三、“四级”能力的内涵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能四会”模式、“职业能力”模式、“五能四促”模式等)。这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有益探索,对肇庆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

“四级”能力是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积淀,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一种应用型人才能力形式,从培养模式角度,它也是一种“四级”能力培养模式。作为地方高校的肇庆学院,素来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是其一个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秉承学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对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长期致力于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重视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主动到旅游行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人才状况和职业能力需要,并对近5届毕业生进行访谈,发放实践教学调查问卷,主动搜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逐渐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四级”能力。

肇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四级”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具体为:第一级基本技能能力,第二级专业技能能力,第三级综合技能能力和第四级创新能力。基本技能能力就是指,通过相关学科和学科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应用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等。专业技能能力是指,通过相关专业基础实践课程实训,培养学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即通过开设模拟前厅与客房实训、模拟餐饮实训、导游业务实训、服务礼仪实训、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和旅游信息化管理实务实训等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胜任旅游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专业综合能力是指,通过相关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训练,培养学生应该具有的专业综合技能的能力,即通过专业综合技能实验实训课程、专业实习(亦称毕业实习)、旅游产业调研、专业考察等综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比较熟练地胜任旅游行业工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发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例如,可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各类专业竞赛、项目立项与论文发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endprint

“四级”能力中的第一级能力是基础,这既是继续学好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通用能力或称之为“可迁移能力”;第二级能力是在第一级能力基础上的深化,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第三级能力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也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职业岗位能力之一;第四级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这也是未来从事行业工作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打开工作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四级”能力,从纵向维度看呈上升阶梯状,只有先掌握了前面的基础能力,才能有后续能力的提高,不能倒置过来。学生在大學四年时间内,只有按计划循序渐进地通过不断训练,才能逐渐具备这“四级”能力,而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两次训练就能达到人才成长的目标。从横向维度看,他们之间也有交融,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之间割裂开来,在掌握第一级能力的基础上,对其他三级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纵向按级次训练,如果前面能力还没有掌握,学生可以继续训练,直至掌握这些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训练时与其他能力训练进行比较,以便提高训练质量,最终达到掌握“四级能力”的目标。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性本科院校(肇庆学院为广东省首批应用型示范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接行业产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高校要从相对封闭的学院模式,转变为主动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对接地方产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肇庆学院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本制度,以行业、企业、学校深度合作为路径,通过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结合各种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构建一个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整体性和操作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旅游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目标体系,二是内容体系,三是保障体系,四是评价体系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既涵盖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又包括具体的目标,既规定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向,也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当然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定位必须慎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训练职业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重点,以学生养成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职业行为为主线,使学生成为能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级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主要为: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4个子目标。这4个子目标与培养学生的“四级”能力是一致的,由于前文已经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落实,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组织方式和方法等,这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在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实践课程,如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以及行业市场调查、专业考察、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习、“三创”项目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具体分解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分步骤、梯次实施,从而构建起全过程、完整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即对学生“四级”能力培养)的关系见表2。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和运行的保证。实践教师队伍、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规章制度等,是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1.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既具有专业理论和行业实践经验组成的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结合各院校的经验和肇庆学院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教师应该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实践教学教师既要具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学校实践教师一般应从资深教师中选拔,行业教师应由5年以上管理工作的经理以及以上管理层组成。实践教师队伍组成后还需要加强建设。从学校而言,教师具有专业理论优势,教学经验丰富,但相对缺乏行业经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按计划送教师到实践教学合作单位进行轮训,肇庆学院还借着“万里豪程项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积累行业经验。从行业而言,行业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但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应由校企合作双方组织教师定期交流,或者到学校进行短期速训,优势互补,进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机制,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不满意,就必须调整教师,以便建立一支专兼职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践教师队伍。

2.校内实验室实训平台建设

校内实验室是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校内实验室有专业实验室平台和校内综合实训平台两个组成部分。专业实验室是专业课程实验的重要场所。专业实验室建设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建设。一般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应有导游实验室、旅行社实验室、客房与前厅实验室、餐饮实验室和旅游信息管理实验室等组成。校园综合实训平台也是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应引起重视,例如可以依托学生社团组织、双创基地和校园活动等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以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基地,健全管理机制,这是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虽然校企双方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目的和出发点不同,但只要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意愿,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搁置差异,求同存异,这样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就能持久。为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必须经双方协商选拔得力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购置必要的设备,改善培训条件,这也是必需的。双方管理人员除了进行实习合作沟通协商,还应进一步探讨其他合作模式和内容,如企业员工培训、学校教师岗位见习,组织论坛、做讲座等,以丰富双方合作的内容,增加合作友谊,以利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endprint

4.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是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实践教学的制度前提。从实践教学运行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组织、运行和制度建设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组织是指,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办法和措施,如规定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實践教学实施流程,制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职责和实践教学学生守则,规定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运行主要是指,各教学单位(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系)对实践教学进行的过程管理,如系统制订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详细规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程设置、学分和教学进度等内容;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制定实践教学奖惩办法等。管理制度建设主要是制定一系列关于专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要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必要的教学经费投入也必不可少。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实践教学效果检验考核的指标体系。现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难以实施。以之作为评价学生实践教学的方式未免失之公允,也不全面。只有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及时诊断学校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把握实践教学方向,改进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准确地评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应从多维度、系统性的角度,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指,对实践教学对象的考核要有参与实践教学的各要素均参与评价,具体而言,就是由专家考评、实习企业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让服务对象参与评价,采取多维度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方式做到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方式,应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对能够量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学生资格证通过率、人均实践教学经费比例、校内实验室设备利用率、实验教学分组情况、参加学科行业协会竞赛的参与人数和获奖比例等;而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建设规划和毕业生综合评价等指标,则易于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

3.评价全程化和系统化

评价全程化和系统化就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过程、实施保障条件和教学效果等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把实践教学结果评价与实践教学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五、结语

由于实践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非常必要,也非常急迫。以“四级”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准确地理解实践教学体系内涵、肇庆学院长期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的结果,也是进行大量行业调研和征询学生意见的产物。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而且具有厚实的实证支撑,也具有系统性。以之开展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篇12: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在课堂教学行动中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实验与研究的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宗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核心。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中学课程标准和九年义务制中学各科大纲(试用修订牌)为准绳,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实验条件及准备

1,设置:确定学生是师资等条件均等的'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周期暂定三年。

2,成立组织机构

(1)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 确定实验教师。

3,实验前期检测: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统一测试和问卷调查。

三, 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目标

(一) 实验内容

1, 探讨中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原则和学科实践活动的形式等。

2, 探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

3, 探讨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探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 实验目标

1, 通过理论探讨、典型的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和实验班学生开展中学课堂实践活动,总结设计原则,活动的环节以及行动开展形式。

2, 确定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3,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实验步骤和措施

(一) 步骤

1, 预备阶段(3月-----208月)

(1) 预订方案,论证方案;

(2) 培养实验教师;

(3) 建立完善实验课题的组织与机构。

2, 实施阶段(年9月-----月)

(1) 正常开展实验;

(2) 开展依次中期评估;

(3) 举行依次现场活动。

3, 结题阶段(20月----月)

(1) 写出结题报告;

(2) 评比优秀论文、实验总结;

(3) 列出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果汇总表;

(4) 课题推广。

(二) 措施

1,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欧仲荣 副组长:唐文君

成员:刘绍环、唐仁友、唐艳华、曾芳、夏小星、毛琼、邓彩叶、朱丽姣、达小琼

2, 成立实验研究小组:

3, 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

4, 经费投入:

每期学样支出三千元做为此项实验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篇13: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析与实践论文

休闲产业的兴起和休闲服务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使行业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对于掌握休闲产业基本知识和休闲服务技能,胜任休闲服务与管理岗位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休闲服务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职业教育的培养速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实施与岗位能力发展无缝对接,使学生毕业即成为符合休闲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对于促进休闲教育以及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14:高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析与实践论文

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热爱休闲服务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掌握现代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休闲行业基本格局与运行规则,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完成其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辨别和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责任与诚信意识等。

2.2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适应就业岗位群的能力,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运动与竟技场所、运动休闲俱乐部、体育主题公园、温泉度假酒店、星级酒店康乐部、旅游咨询公司的技术培训、技术教练、营销策划、接待服务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休闲运动指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休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2.3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岗位变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休闲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和休闲活动服务与管理能力。

标语英语

手机文案范文赏析

苹果手机广告文案

小学毕业班开学寄语

手机广告文案策划范文

银行演讲稿

教师讲稿

教师事迹材料

阳光教师事迹材料

oppo品牌形象口号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沃土计划:爱立信能力管理实践(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打造学习型企业 提升企业竞争力2024-01-11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机房实习报告2022-11-06

我的武器作文2022-05-07

廉政格言2022-09-10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字2022-05-07

手机策划书2023-08-26

高考创新的满分作文2023-12-12

大学生手机的调研报告2022-10-22

关于建筑企业标语2023-04-20

工会竞聘上岗演讲稿2022-06-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