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临床医学论文(共14篇)由网友“淳叔叔”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本科临床医学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在21世纪初,诸多医科院校开始招收国际生;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开办了英语专业。为了改进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缺乏英文版标准化病人的现状和践行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将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国际生;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临床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医学领域技术、学术的跨国交流逐渐频繁和深入。自1995年我国实行各高校自主招收国际生政策以来,来华国际生教育发展迅速,医学专业赴华医学国际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已居各专业第二位,学历国际生居各专业首位[1]。我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生,近年来年均接收200名左右的国际生,目前全校接受全英教学的国际生有近600人,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和印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受其母语的影响,大多数国际生的英语口音重,且汉语水平不高,这给师生交流、医患沟通带来阻碍。在临床实习期间,语言沟通障碍是阻碍国际生深入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2],语言交流障碍、医患沟通障碍以及病患资源等因素影响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医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并运用到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也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以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简称SP)的研究提供资源,是一种多方收益的探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医学院校培养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并不局限于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外语人才。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3]以及我校优势,在我校开展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实践。本次实践对象为我校英语专业大二和大三20名学生以及40名包括国际生在内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共分20个小组,每小组3人,其中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别扮演临床医生和助手。
1.2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实践前,了解英语专业学生情况;实践后,向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口腔专业学生获取反馈意见。实践全程历时2周。第一周话题培训,在进行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前由口腔专业教师提供10个口腔临床医学话题给每个小组,由小组里口腔学生担任培训教师,口腔专业的全英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帮助SP理解剧本,熟悉剧本,掌握相对应疾病的症状以及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第二周,分别在两个下午时间进行测试,测试当天由小组抽签选定1个话题,随即就该话题进行临床技能模拟操作测试,考核流程包括挂号、问诊、诊疗、开医嘱等必备环节。外国口腔专家、我校口腔临床医学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等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随堂打分和评价。
2教学效果及评价
2.1实践教学前基本情况调查
实践前,我们对广西医科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至三年级的102位学生就充当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SP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3人(12.75%),女生89人(87.25%),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本情况、医学知识了解程度、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培训需求等四个方面。在参与SP培训的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对SP培训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问卷结果(多选):因为求知兴趣者94人,占92.16%;为了职业发展者86人,占84.31%;为了更多接触社会者82人,占80.39%。从以上资料可见,本次调查对象具有以下特点:年轻女性占多数,性格属于内外向兼有,具有极端性格的人占少数,绝大多数不具有医学背景并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87.25%的学生表现出对SP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次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知识结构看,95.00%的学生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很少,说明其对医学知识了解总体程度不高,符合遴选SP的基本条件。
2.2实践教学后调查结果
在口腔临床医学拟诊测试结束后,我们发放问卷,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和口腔专业学生对此次实践的反馈意见。问卷为主观题,包括四个方面:此次临床拟诊中的收获/感想;经过此次拟诊,对SP的认识如何;个人和模拟医生/病人的不足之处;对以后类似SP培训活动的建议。经过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2.2.1英语专业学生结果反馈英语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增加了医学词汇,了解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健康常识和口腔疾病的简单防治知识;同时也发现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足,医学英语词汇相对匮乏,作为模拟SP,对自己的病情还无法进行确切的描述;通过实践更加了解了SP的概念和意义,对以后再次担任SP有很多的帮助。参与实践的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医生搭档做出的评价:大部分参与拟诊测试的医生英语口语发音不够标准、不清晰,存在一些语法错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使听者无法准确理解;在问诊治疗过程中,医生缺乏对诊断的简单解释,部分学生无法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医患沟通较困难,跟病人互动少,人文关怀欠缺,在操作过程中不够熟练,忽略了一些关键步骤。英语专业学生希望以后的SP培训活动增加培训时间,组织者能提供足够信息供SP准备,考核后提出实质性建议、评价和改进方向;也希望拟诊医生在考核前进行充分准备,熟悉考核内容和操作流程,在考核时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动作等,多关注患者感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作为SP,应该更仔细揣摩真实病人的状态和心态并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实质性的帮助。2.2.2口腔专业学生结果反馈口腔专业学生认为,此次实践让他们对医患沟通和医生与助手之间配合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提升自身临床经验、考查临床操作技能、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到自身不足,如,英语口语水平有限,发音不够标准,其中部分国际生口音较重,增加沟通难度;临床思维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拟诊过程中过于紧张,诊疗流程熟练度不够,无菌观念、临床沟通技巧等还需提高。他们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担任SP拟诊活动很好地模拟了在临床中遇到外国患者的情况,督促参与活动的医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身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英文向患者解释病情,如何应对接诊、治疗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缓解医患关系,这对今后的临床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还认为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好,可以用自身语言优势很好地参与到拟诊活动中;但对口腔知识不了解,口腔专业英语匮乏,对病情描述不够准确,其中部分同学由于没有经历过口腔方面的疾病或检查,故未能很好地代入患者角色,缺乏临床随机应变能力。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相比,由于缺乏口腔专业知识,英语专业学生能更好地模仿真实的病人,表现出临床中病人的多样性,表达更口语化,比较接近真实场景,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扮演SP来说能更有利于模拟诊疗。不过,也由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对模拟诊疗内容无法提出意见,SP的“指导功能”表现不足。因此,他们希望英语专业学生多增加医学方面的知识,学校应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这样才能更真实地扮演病人,为临床医学教学提供更多帮助。
3讨论及体会
SP是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体征,能够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4]。这是国外医学院校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近年来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国内高校也逐渐开始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于亚峰认为,英文版标准化病人既能拓展和丰富国际生的技能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还能应用于实习生技能培训、临床技能竞赛、临床技能考核等多方面[5]。在临床医学教学中采用临床模拟病例教学,由临床专家、教师设计典型临床案例,由学生扮演某种疾病病人和医生,模拟临床诊治过程,不仅可以弥补临床见习中案例不足的缺陷,还加强巩固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在景汇泉[7]的研究中,通过让中国医科大学182名医学生、11名专业临床医师与19位SP一起为学生分别评分,证实SP是OSCE(客观化结构化临床考试)有效实施的关键,以及SP记录受试者行为的准确性,且认为SP在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不管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检验,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研究过SP作为临床医学教学受试者的可行性,但以英语专业学生作为SP用于临床教学的研究相当少,是SP研究可开拓的研究空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我校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和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标准化病人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践验证,认为在国际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培训一批可供国际生检查和诊断的、具有一定表演能力、沟通能力和较高英语水平的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可有效减少在临床教学中国际生与中文版病人的沟通障碍、文化冲突,从而改进临床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培训可以贯彻落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临床教学和英语教学提供经验,建立适合医学院校发展的教学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研究的潜力。
参考文献: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6.
[2]周健,宋世铎,张立峰,等.海外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95,100.
[3]蓝岚,黄江.医科院校新办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18-420.
[4]鲁建国,赵华栋,南菁,等.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6-287.
[5]于亚峰,周慧,吴文璎,等.英文版标准化病人在提高医学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5):70-71.
[6]梁丽梅,徐建国,蒋玉洁,等.浅谈标准化病人的应用和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1):121-122.
[7]景汇泉,孙宝志.使用标准化病人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4(4):58-62.
篇2:本科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笔者介绍了重庆市某高校(以下简称我校)加强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就如何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科研能力
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类的研究生教育在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不可或缺。当今世界的医学教育正在进行着重要变革,传统医学的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
1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1.1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强调研究生课程,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1]。这表明教育部已经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到了重要位置。次年,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强调了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
1.2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医学科研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力量源泉[2]。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医学师资和从事基础或临床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是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人群,需要掌握全面的医学理论且拥有创新科研能力[3]。但大多数人在毕业后实际上进入了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并没有学以致用,缺乏临床知识的积累,仅仅具有各种基础实验经验,对于其发展是不利的[4]。只有将临床实践和基础实验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用基础研究进行实验,再将实验结果用于临床印证,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成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医学研究生。
2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培养研究生科研意识
1)培养诚信意识。近几十年,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频繁发生[5]。对于研究生的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严谨的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我校积极配合中国科协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对新生开展学风道德专题教育,让研究生在进入科研的第一天就树立诚信光荣、造假可耻的意识。
2)培养创新意识。20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1]。为了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我校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并设立创新基金的申请程序、评定标准和中期考核办法,确保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在实施的4年中,极大地促进了论文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调动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2.2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
1)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要为下一步科研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于研究过程中所必须的实验操作技术和文献管理技能的学习。,我校对课程进行了大幅改革。
(1)将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由原来的一学年缩短为一学期。
(2)强调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突出前沿性和发展性。开设四门跨学科生命科学基础课,由课程负责人组织模块化教学,任课教师打破以往院系、教研室的限制,选聘在该模块领域从事研究的教师任教。
(3)构建“两个方面、三个平台”。“两个方面”即课程和讲座;“三个平台”分别是学校、院系和导师平台,各平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2)课题研究阶段。此阶段的重点主要学习一整套科研基础工作的方法,在科研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学习掌握课题研究全过程。
(1)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严格把关。起,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开始统一组织校本部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通过本学科校内外专家的评审,对博士生科研情况实行分流淘汰考评[6]。7年内,共有200余位校本部博士生参加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目前博士生的开题和中期报告已成为全校性的学术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开放,作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受到研究生的广泛关注。
(2)实验记录、实验进度定期检查。真实性是科研研究的根本要求,研究生的实验记录本是最能反映研究生实验过程的材料,是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学术造假行为日益猖獗的形势下,我校制定《研究生实验记录规范》,配套制定实验记录和实验进度定期检查评分指标体系,督促研究生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检查实验进展,分析阴性结果,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科研平台实验情况随时抽查。科研平台是实验数据的重要产地。我校要求科研平台技术人员负责随时检查研究生的.实验数据,对研究生的实验数据真实性和论文投稿承担责任,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及培养过程的监管。
(4)学位论文复制率严格检测。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研究生学习期间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如过分抄袭他人成果,只能说明其研究成果为零甚至引发学术不端行为。我校从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复制率检测系统,并对超过学校要求的研究生予以严惩。经过多年的严格要求,我校学位论文平均复制率由20的12%下降至的8%。
(5)学位论文盲评层层把关。,我校对全体博士生和部分学术学位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20,我校更是开展网上盲评,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学科内的专家对研究生的论文做出学术上的评价,有效杜绝了“走后门”的现象。
(6)学位论文答辩严格把控。年,我校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改革试点。要求各院系以二级学科为单位集中组织博士生进行毕业答辩,严格把关整个答辩流程[6]。
2.3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
1)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工作最基本的条件。研究生是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生力军,如果实验条件不好,只能借助于其他有条件的平台完成课题,影响科学研究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导师在研究方向上的连续性[7]。20举全校之力,组建跨院系、跨学科的生命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整合学校优势科研资源,搭建高水平生命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优秀科研创新人才,孵育和转化领先科研成果。我校随即又对原以教研室为单位的作坊式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重构,将分散、封闭、零碎化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组建四大基础医学研究平台,平台内部实行PI领衔的科研团队建设制度。
2)学术平台搭建。创设学术交流平台,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我校积极主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在校内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活动,创建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分组讨论、科研汇报、学术沙龙、经验分享会、校际间合作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等多种多样的丰富形式,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3总结
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在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良好方法,形成正确的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7]。在国家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和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未来医学科学发展的后备力量,担负着提升我国医学科技和医疗水平的重任[8]。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的培养模式,加强培养过程监管,才能培养出兼具科研技能和科研素质的研究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2013.
[2]侯晓彤.浅谈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J].心肺血管病杂志,,30(1):71-72.
[3]汪玲,何珂,包江波.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12(6):81-84.
[4]汪纯,章振林.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J].西北医学教育,2014,6(3):494-496.
[5]刘萍,陈富荣,潘屹鸣,等.对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5-6.
[6]侯延斌,陈地龙,陈怡婷,等.学术型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8(4):6-9.
[7]冯兵,袁发焕,杨惠标.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9(2):148-151.
[8]潘红卫,崔雨虹,傅婷.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4,10(5):889-891.
篇3: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学;科技查新
中医药科技查新是利用文献检索、分析与对比的手段,对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人提供的中医药科研内容做出新颖性结论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查证服务。而查新报告是科技立项、科研成果鉴定和评奖的参考依据之一,它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对申报者和评审专家来说十分重要。
国家科技部颁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与《科技查新规范》,这些法规对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准则,促进了查新工作的规范化和进一步开展。近年来,我国的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目前的查新需求和查新机构的运作模式下,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1 中医药科技查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影响中医药查新报告质量的问题
1.1.1 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户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查新委托过程中。客户在《查新项目委托书》填写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对查新的目的不是很清楚,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技术要点;二是出于对项目的技术保密,不能如实填写具体内容,对主要查新内容表述含糊或采取回避;三是用户对委托过程不够重视,委托人不是课题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准确交流。
1.1.2 查新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查新工作要求查新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查新、检索技术,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各种检索工具,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中医药文献查新人员来说,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知识。然而目前仍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查新队伍良莠不齐,查新人员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现代化设备运用的技能缺乏,外语能力与现实需求相差甚远;部分中医药查新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未能全面具备中医药学专业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或有欠缺。
1.1.3 检索数据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由于我国科技体制、制度和习惯的原因,许多在研或刚结题的科研课题文献,以及未公开发表论文和出版书籍及部分研究生毕业论文均不在被使用的数据库内,因此,检索所获得的数据相对来说是滞后的和不完整的,由此在做分析和结论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4 对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的忽视
由于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的高难度和高复杂性,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人员的专利知识和专利检索技能较为不足。目前,国内对于专利查新和新产品开发论证查新这两种查新形式的研究和报道比较少。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科研创新性程度不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不强有关,同时也说明科技查新人员的专利检索水平和意识有待提高。
1.2 对查新报告作用大小的争议
查新报告仅是从有无文献报道的角度来报道项目的创新性,而立项和评奖需要考虑的是科研成果的实用性、推广应用情况及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项目管理者和项目审批者对查新报告本身不够重视,审批的时候不是以项目的查新点为标准,因此,很多时候查新只是一种形式,不能在立项和成果申报时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1.3 中医药查新的规范化问题
查新人员、设备、资源、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查新的质量。查新报告的格式、用词描述准则等,不符合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的规定。各个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检索范围、结论阐述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化。因此,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查新工作质量,已成为查新机构的首要问题。
2 关于中医药科技查新发展对策的初步探讨
2.1 改革查新工作的管理方式,加强查新报告的质量控制
2.1.1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
要向客户说明《查新项目委托书》填写的重要作用,打消其疑虑,使其能充分表达课题的主要技术路线、方法等,积极配合查新工作。
2.1.2 提高查新人员的业务素质
查新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掌握必要的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技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
2.1.3 加强审核,确保审核质量
审核人须由具有丰富查新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审核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要确保查新报告的质量。
2.1.4 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
根据中医药学的特色,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加强中医药查新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查新工作的质量。
总之,要加快建立各种查新咨询规章制度,健全查新咨询的管理体系,并加强执行力度。
2.2 加强查新机构的改革,顺应形势的发展
2.2.1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利用因特网建立本单位的'主页,实现各机构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建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和独具特色的数字化中医药查新咨询网络服务体系,以适应医学查新咨询的发展。
2.2.2 改革单一的服务模式,实施多样化服务
充分利用查新咨询机构的软、硬件设备及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势,实施多样化的医学信息服务;建立市场反馈机制,追踪所查课题的市场效应,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查新咨询工作,体现其市场价值。
2.2.3 加强宣传,增强与外界的联系
以讲座或培训班的方式定期分批在医学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中普及查新知识,宣传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作用,提高其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强其在科研立项和成果申报过程中查新的自觉性。
3 小结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数量大幅增长,给查新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既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查新工作,又要保证查新的质量,这就对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查新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查新机构要变以往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查新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为我国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科研资金利用效益,推动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宋一伦.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313-314.
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S]..
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S].2000.
施 毅,徐清河.中医药科技查新的作用与趋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 ,15(10):747-749.
吴校连.科技查新在医学科研项目评价中的作用与应用[J].医学信息, ,(8):859-860.
薛晓芳.科技查新工作规范化探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 16(5):60-62.
试论医学查新咨询机构的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13(1):48-49.
篇4: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范例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思考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5月-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现代医学中,临床检验为重要内容,可为疾病诊治、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准确参考依据,随着医疗科技取得的卓越发展成就,医学检验技术随之也不断发展,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障疾病有效诊断和控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故重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1]。本次调查选取临床检验患者,随机分组,就加强质量控制管理与常规管理成效展开对比,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5月-205月收治的临床检验患者200例,男104例,女96例,分别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在检验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重视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并实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质量控制问题:(1)标本采集问题:受检者饮食、运动、所用药物均可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患者地理位置、年龄、性别、民族也可影响检测结果。采集标本时,需嘱患者将正在使用的药物停用,在安静或正常活动下对标本采集。但若操作不当,如完成静脉血采集后,将血液直接在试管内注入,而针头不拔掉,会出现标本溶血。从正输液的手臂血管行采血操作,会稀释血液标本。(2)试验和检验设备问题:仪器保养不妥、仪器老化,均可使检测的灵敏度受到影响,在准确性上出现问题;因检验人员水平有限,或未掌握仪器的功能,标准操作,注意事项,引发检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试剂更换时,相关仪器参数未改变,规范保存样品的意识不强,诱导操作失误,促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所应用的试剂,未按规范要求设定,有误差事件发生。(3)人为问题:医疗科技在近年发展迅猛,检验仪器渐趋高端,有越来越高的自动化程度,但仍需人来对各项操作完成。故检测试验中,检验人员操作误差是引发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操作误差主要包括:样品暴露时间过长、操作习惯不标准、样品检测峰面积积分存在习惯上的差异及对检测结果的'重视度不足等,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4)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即室内质量控制,重视室内质控的开展是监测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操作环境、过程、试剂等稳定性检测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获取正确检验结果的风向标。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为室间质评,加强室间质评,可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评价,确保结果与其他单位一致或具可比性。(5)检验分析后问题:医学检验中,结果的复查和审核为最后一道保障质量的防线,检验人员通常对先进仪器设备过分依赖,易有出错报告的情况,如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异常结果,未按人工规则复查,出具错误报告等。
1.2.2应对措施分析:(1)检验前质量控制:①保证标本质量:采集样本前,重视应用人文关怀理念,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和解释,对病情、情绪、生理变化了解,将所需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采样和自留样本注意事项、影响检查因素告知,以提高配合依从,在平静、安静状态下完成采集,保障了样本的真实、合格,避免了由此引发的误差事件。②样品合格: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采集,确认和核查患者信息,标本采集时,对时间、部位、体位、取样方式、数量严格要求。如采集血样,通常在空腹16h内,早上9:00前,患者保持平静、安静正常状态进行。尿标本采集时,患者需饮食规律,避免性生活、体育运动、饮酒,女性月经后采集,需注意清洁尿道口、外生殖器及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被经血、阴道分泌物污染。样品一经采集,即具实效应,需及时送检,若不具备及时送检条件,需正确存放,以防变质或变性,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2]。(2)检验中质量控制:①仪器维护:仪器正常运行在检验过程中意义重大,检验人员需做好保养和维护,定期性能评价和校准,确保性能稳定和正常运行,一旦有问题出现,需向供应商及时通知,更换或修理。同时培训检验科医技人员,防止人为操作失误。②需保证检验试剂合格,对试剂保存环境、时效严格管理,启用前需注意防保质期和生产日期,避免因试剂失效或变质诱导结果错误。建立保管和使用试剂制度,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③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养:现代仪器均为精细化操作,检验人员需具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故需加强技术操作培训和业务学习,娴熟掌握仪器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干扰因素、检测结果的图形、数据,报警的含义及如何维护,保养调试,掌握性能评价和校准标准,防范操作失误。同时,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与自身技术水平结合,针对患者疑问,合理做出解释,主动与其他科室交流,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并与临床症状结合,对结果是否准确做出评估,以使自身检验能力提高。(4)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检测标本前,校准仪器,行室内质控,对仪器设备各项检验参数和性能检测,正常状态下,才可对标本检测。如失控,需记录,并分析原因,积极纠正,再行检测。注意质控品精密度。重视室间质评,确保检测结果与其他单位具有一致性、可比性。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检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显著,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医疗水平[3]。引发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较多,需行综合分析,针对问题积极防控,以降低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针对检验前标本采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员、仪器设备、试剂等因素引发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并制定针对性防控对策,如重视采集标本前与患者沟通,加强仪器、设备保养和检测,重视针对检验人员综合素养加以培养,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降低检验失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意义重大[4]。本次结果证实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郝莉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基层医学论坛,,18(20):2672-2673.
[2]毛颖华.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30(1):50-51.
[3]董大光.浅谈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143-1144.
[4]薛建丽.谈在检验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医学检验中的误差〔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11):221.
篇5: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医院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直接推动着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与壮大。阐述了医学工程发展中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揭示了当前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对临床医学工程变革与发展的强大指导作用。医学工程的变革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更新医务工作者知识结构,明确医学工程师地位与职责已是当务之急。不断开发新产品、研发新设备以及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医、教、研科学水平都体现出临床工程的新的需要。临床医学工程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类医学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提升人类卫生健康状况和数字化医学工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临床医学工程 变革 发展临床医学工程(ClinicalEngineering)学科是应用工程理论、技术、医工结合的方法研究和解决医院中有关仪器设备、医疗器械、应用软件和医用耗材的技术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支持、安全、有效和质量保证、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新兴的交叉学科。临床医学工程已经与医疗、护理、临床药学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和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
1、医院现代化建设推动医学工程的变革与发展1.1 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是我国现代医疗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医院系统是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工程有助于医院实现资源整合、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医院简单讲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使医院的服务对象由“有病求医”的患者扩展到整个社会。患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通过网络接入,就可轻松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等;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可以在家中挂号或预约医生。狭义数字化医院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即数字化和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2】 (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其特征: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广义数字化医院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运作。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 (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其特征:全网络(多系统全面高性能网络化)、全方位(医教研诸方面)、全关联(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全面关联)。
数字化医院并不是像有些人讲的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数字化医院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美国、欧洲或亚洲的一些国家,数字化医院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国内的数字化医院也正在开展,如“军字一号”工程的推广应用。有专家预测今后的5~是数字化医院的长足发展时期。
1.2 医院信息化建设人类跨入21世纪,社会正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化的应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正是适应时代潮流,促使医疗活动和服务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竞争态势、市场结构、医疗行业结构、医院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也随之发生革命性的变革。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存在终极目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过程,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医院数字化实施是全方位的,每个医院将根据自身需要抓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推进医院数字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
我国数字化医院的基础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多数医院建成高速网络;建立了有相当数据处理能力的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挂号、收费、药剂、住院结算、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建立了Internet网站,检索医学文献;远程会诊及远程教育开展应用建立了地区级的医疗保险网络系统。
1.3医院数字化仪器和装备在医院放射、放疗、核医学科和生化测量室等多学科广泛使用的数字化仪器和装备已经被定义为医院的核心装备,其中包括这些仪器装备本身的大量嵌入式医学软件在内构成高技术产业群。从发展趋势看,现代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中软件所占的价值比例已经超过硬件,充分体现了信息革命给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3】。把医院内对病人采集的影像信息、生化信息、电子病历等信息源,和医院的收费管理系统,质量保证体系一起,与患者进入医院之后医生为他们设计的流程捆绑,建立起医患之间信息及时沟通的渠道是医院现代化、建立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
1.4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纸张病历进行电子化,而是反映了患者整个的医疗过程,储存了患者全部的医疗信息,包括病史、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是对个人医疗信息及其相关处理过程综合化的体现。它的发展方向是实现患者一生的全电子病历,这需要全社会各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连。
由于医疗数据的特殊性,参照国外的立法,要使电子病历完全取代纸张病历,电子病历系统必须符合3个原则【4】,即真实性、可读性和保存性。真实性是指必须明确电子病历制作人的责任,防止任何故意或过失地对病历进行录入、修改、替换、删除的行为;可读性是必须使电子病历能在任何环境下可用肉眼阅读,既能在各种计算机终端上显示,也可以进行纸张打印;保存性是指在法令规定的期限内,必须有效地保存数据,即使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难情况下都能进行数据复原。在国内,法律上尚没有明文规定病历电子化的合法性,电子病历系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结构化录入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电子病历的结构化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海量病历数据查询和知识挖掘的必要条件,还是进行医疗智能决策的前提。如在医嘱录入时自动进行药物冲突及合理性判断,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过失的产生。
1.5应用空间通过在医疗机构之间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医疗资源交互数据系统,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共享,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搭建公共健康监测和指挥平台,可实现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对大范围人群健康状态的评估与监控。通过建设公共健康教育资讯服务中心,可以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开展广覆盖的全民健康教育,这将有助于增进居民健康知识,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工程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着医院现代化、管理自动化、临床数字化、诊疗信息化的进程,使疾病诊断与治疗、康复理疗与保健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临床医学工程的进步不仅推动了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且使人类医学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为提升人类卫生健康状况和数字化医学工程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临床医学工程新变革【J】。临床医学工程,(3):13-14.【2】曹国全,郭献忠,周新朝等。PACS/RIS 系统构建及其初步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7(9):42-43.【3】包尚联,赖松,周云等。医学物理学科、医疗机构和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事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30-32.【4】姜远海,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现状和发展【J】。医疗设备信息,,18(9):1-3.
篇6:临床医学论文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目前,重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研究型和创新型开展。一个国家民族医药企业的强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于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于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向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我院药学专业初步确定为转型示范专业。我院于开设本科药学专业,其办学定位是为医药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1]的应用性已充分渗透到药学的各领域。近年来,我院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现将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因此做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4]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包括常压和减压)、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备,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实验课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2.2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5]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未能激发其主动性,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提问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避免无重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请2~3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实验前,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间,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2.3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学生看过讲义后,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如果正确,可继续进行;若错误,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4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8]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联系相关实验,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如采用50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可作为清洗剂,也可用于XXX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
[9]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从4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预习(占10%),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2)实际操作能力(占30%),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3)考勤及纪律(占10%);(4)操作考核(占50%),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篇7:临床医学论文
浅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控制
1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检验科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
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
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
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医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 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
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
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 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
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 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
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着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
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
要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
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着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
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
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篇8:临床医学论文
浅析临床医学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诊疗效率。
方法 将3月-3月入住我院的进行心肌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表现及具体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部位、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死亡率。
结果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率、并发症、死亡率均较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高。
结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误诊、漏诊应加强对患者的进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监测,以提高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无痛性心肌梗死 诊治 预后 疗效 误诊
临床统计,我国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同时死于心肌梗死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1]。
其中尤其是无明显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患者,对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扰,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机[2]。
为此本文对比观察有痛性心肌梗死及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总结经验,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具体工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本文所观察的98例患者均为203月-203月入住我院的进行心肌梗死的患者,患者年龄在46-78岁,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6例。
所有患者入院前均进行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并符合WHO有关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按照心肌梗死的具体分类,将患者分为有痛性心肌梗死及无痛性心肌梗死两组。
属于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相关的诊断标准,如:(1)患者无明显胸前区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及不适;(2)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剩余的68例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心前区的疼痛及不适的临床表现,将此68例患者归为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组。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并发症、及其临床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择统计学软件S P S S13.0进行统计,采用X检验,约定当P<0.01表示两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比较意义。
2 结果
可得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率。
P<0.01,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跟踪记录了两组患者的死亡人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为:3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为7例,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3%,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人数为5人,患者的死亡率为7%。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显着,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身体状况的关注,以及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有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当患者有胸前区的疼痛或不适感时,即能够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强烈重视,从而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缓解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然而,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相应的临床表现,诊断受医院条件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影响,甚至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等治疗而延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4]。
然而据统计[5],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中,大约有10-20%的患者为无痛性心肌梗死,通常在没有任何症状下发病,并且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且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
也有学者认为而,正是糖尿病病变引起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累计患者的血管较多、病变范围广泛,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患者感觉迟钝,因此患者在发病时无明显的疼痛及不适的感觉。
然而,感觉神经的麻痹却掩盖了病情的恶化,患者通常以休克、心衰、猝死等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由此可见,临床上需加大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的辨别、对每一类疑是病例认真进行各项检查,以房误诊及漏诊,从而为无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争取较多的时间。
参 考 文 献
[1]宋锁英, 常慧敏。
篇9:临床医学论文
论临床医学生后期医学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培养
【摘 要】医学后期教育是指医学生4年级进行临床课程学习和实习的阶段,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过程,是由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随着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趋多元化,职业道德素质已成为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校医学教育的后期应始终做到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具有良好医德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教育 医学后期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医疗行业社会风尚的关键一环。
而临床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状况和发展。
因而在见习、实习阶段就注重培养他们高尚、严谨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本文就临床医学生后期学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对医学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这就要求医学生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
此外,在医学教育上,临床医学生的后期教育主要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以人为本,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知识贯通的全面型综合人才。
因此,医学生后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观察社会待人接物的人文素质,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分析能力,学会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变化出发,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
2.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作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
广义的讲,高校(包括高职)阶段,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
各种文化之间的混合与碰撞将加剧学生成长过程中选择与确立价值观的困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
[1]另一方面,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把培养子女成才片面地理解为掌握文化知识,而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则不闻不问,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部分医生的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上,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交往中对患者不够尊重,缺乏人文交流与情感交流。
而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
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
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对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①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②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③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④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
[2]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医德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要求,但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和医学类职业要求以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在总结多年医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医德教育应具有的内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三义”教育统领学生医德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全过程,并置于指导地位,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生。
并具有敬业精神,能较深刻地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确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
第三,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热爱人、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等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医患、医护、同事间的关系。
第四,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
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3]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法律、纪律培训……使年轻医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医疗技术,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医者尽其能、患者医其患,医患共相依、雨水一家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基本目标”。
三、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培养人文品质。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引入“精神助产”法,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4]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
对医生来说,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服务态度。
医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后天修养的程度决定的。
少数学生沉醉于当代社会的斑斓色彩之中,疏忽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他们或者尚未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或者社会公德的自我培养留下了缺陷。
“精神助产”的要义在于: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5]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所以作为未来社会的人道主义者,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
只有这样,患者在就诊时才不会感到治疗仪器的冰冷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2.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当今医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榜样示范法效果弱化,甚至引起一些学生反感,[6]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态度、立场观点、言行举止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因素。
因此,临床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带教过程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临床上对每个患者都要做到认真、体贴、和蔼;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于律己,洁身自爱。
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
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良医,则可能造福一方;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庸医或贪医,则可能祸害一方。
3.加强学校、临床医院的合作
学校方面。
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和医德观,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临床医德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品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与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制观。
通过医学伦理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的教育,阐明医德与医术关系。
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在参观医院、见习、卫生调查等活动中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逐步懂得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
医院方面。
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对他们医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中进行医德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患者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较思考中定位,自觉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最终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
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环境,要健全医德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惩结合,保证医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临床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医德培养教育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结合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坚守医学人文信仰,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 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6)
2 季春元、邹 丽.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J].卫生职业教育,(12):28~29
3 吴海峰、张明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8):1013~1014
4 李凤英.融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J].中国医学伦理学,(4):106、108
5 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董晓星、陈家麟.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9):58
篇10:临床医学论文
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1、引言
医科院校临床医学实力的高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更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了一批医科院校,引进及培养了大批高精尖的医学人才,增强了我国医科院校的实力。
科研能力是衡量医学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面对发展,医科院校的科研能力评估问题日益引起重视,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医疗行业的要求,以及能否得到专业人士的正确评价,事关这所院校在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中能否争取到比较有利的条件。
可见,客观而全面地评价一所医科院校的科研实力,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
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1查阅相关资料,参考相似类型的指标体系
在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前,首先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了解了国内外科研实力评估的发展与现状及科研实力评估的深刻涵义。
借鉴国外评估系统指标,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其精华,作为参考资料。
2.2指标的初步设定
借鉴国内外的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指标体系,并根据平时的科研工作管理经验,设计出每层指标,指标主要是根据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能力评估目标进行分解。
构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实力的因素有很多,但作为科研教学型的医学院校,从管理角度而言,其要素有:科研投入、科研活动、科研条件、科研产出、人才情况等。
再将这些一级指标分解为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逐级分解,建立各级要素的目标群。
2.3指标的定性分析
对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主要是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要互相独立,互相不包含,不重叠;2)指标体系要正确反映目标的要求,指标与指标设计之间没有矛盾;3)指标内容可以直接观察而获得结论;4)指标体系的采集要简单可行、层次和数量尽可能少而具有代表性,采集方法为大家所接受。
3、确定指标体系草案
3.1德尔菲法(DELPHI)法
DELPHI法,就是采取背靠背的通讯方式征求专家小组的意见,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函询。
每次函询后将专家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再反馈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提出新的论证。
经过几轮函询,使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得到一个比较实际、可靠的结论。
3.2成立专家函询筹备小组
专家函询筹备小组由6人组成,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1人。
筹备小组的任务:拟定评估目标,编制专家调查表,选择相关专家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3确定专家
由专家函询筹备小组集体评议,选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医疗、管理专家50名,包括卫生事业管理系统12人,基础研究25人,临床医学研究人员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3人。
3.4拟订专家调查表
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拟定专家咨询表,进行专家评议和咨询(表1)。
对第一轮专家意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修改相应指标,制定第二轮专家咨询表,然后把修改结果反馈给咨询专家后,再对第二轮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了重点医科大学评价指标体系(表1)。
4、综合评价办法
我们采用两次相对比较归一化法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能力进行评价,基本计算方法如下:
1.每项三级指标以统计最高分数计为100分,其他各校的该项三级指标分数与最高统计分数相比,其百分比数则作为该校的此项三级指标分值。
各项三级指标的分值加权求和即为二级指标分值。
2.二级指标最高分值同三级指标统计一样计为100分,其他各校的相应分值与最高分相比,其百分数作为二级指标分值。
各项二级指标值加权求和作为一级指标分值。
3.一级指标加权求和作为各校的最终评估分值。
本研究侧重于医科院校临床医学研究能力,该评估对医学院校的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高校的资源优化和提高科研效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指标体系的内容及权重的确定最容易引起不同的意见,但科研能力评价中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都是被评价的核心内容,有些第三方评价单位只采用原始数据进行比较,权重并不起作用。
但实际证明权重的适度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不大。
五项一级指标反映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能力的共性内容,我们也可以结合不同的评估目的对评估项目区别对待,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对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重新赋值,
例如,我们要评价一个单位的科研总体水平,我们可以将科研投入、科研活动、科研产出的权重提高,如果我们要预测一个学校的未来的科研成就,我们可以将科研条件和环境及科研活动的权重提高,
这样可以看出哪些学校在哪个方面强一些。
权重赋值的变化对学校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发现不足而加以改进。
原始数据的比较评估可以从时间上进行纵向比较,学校实力是否增强,拿历年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知道进步的大小。
对于采用归一化法可能造成单纯追求数字问题,在这个评估方案中,都有评估要素对其约束,因而单纯某项数字高并不会导致评估结果不实。
实际验证分析表明了用此归一化法基本消除了评价内容和标准界定的难点,其结果基本反映了真实情况。
篇11:本科医学论文
摘要: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留学必须克服语言障碍。
针对此类人才的出国前英语培训,采取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由公共英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医学英语教学,理论授课与专业演讲、门诊、查房的场景演练相结合策略,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做好充分准备,也为专业教师英语教学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英语培训;教学策略
当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在西医临床医学方面,欧美国家的优势特别明显。
派出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医学知识,不失为缩小中西方差距、促进交流的良好途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被派出人员必须掌握医学英语,克服语言交流障碍。
专门用途英语是传统英语专业语言文学学科的拓宽课程,是了解专业学科、技能知识的媒介与桥梁[1],医学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目前,关于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出国前英语强化培训策略的文献不多,我们总结了我院开展相关培训的经验,供大家借鉴。
1把握培训学员特点
本批次我院培训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年龄35~45岁,拥有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正高或副高职称,个别人有海外访问学者经历。
旨在通过1个月的强化培训,学员能够在门诊、查房、会诊讨论、病历读写等诊疗活动中熟练使用英语与美方教授、医生和同事进行专业的、有效的交流沟通。
这批学员英语基础良好,但是也带有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即记忆减退,少数学员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认识,显得意志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2]。
考虑学员以上特点,培训导师首先要取得学员的信任,让他们相信培训有助于自己迅速适应美国医院的工作与生活;其次要多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2设计培训模块
在培训目标的设定上,始终坚持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把提高学员在外语环境下的交际能力,满足其出国后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放在首位[3]。
共设计4个培训模块,120学时。
2.1公共英语听、说训练
这是培训的初始阶段。
此阶段使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简单内容,比如见面打招呼、相互问候、自我介绍等,为学员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交流奠定基础。
这不但可以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唤醒成人学员记忆中的常用英语单词[4]。
因为课程实用,词汇简单,并结合相关视频、音频教学,学员容易接受。
但此时也要提醒学员,该阶段虽然寓教于乐,但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学员必须为医学英语学习付出艰辛努力。
在此阶段,导师讲授用英语进行专业演讲的`语言要点,包括开始演讲、提出问题及解答、中断讨论转移话题、结束演讲等。
另外,为了提高学员的参与度,让学员先检索未来所在美国城市或医院的资料,再用英语向其他学员讲解。
2.2出国见闻及出国须知
这一阶段培训课时不多,主要是让学员对未来出国情况有感性认识。
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训导师应用英语授课。
2.3医学英语听、说训练
经过公共英语培训“热身”后,逐渐进入教学重点,即医学英语培训。
我们选取王文秀主编的《医务英语会话》作为教材,同时广泛使用网络视频、音频资料。
薛敏等[5]提到,教师应该创造贴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口语活动应该尽可能贴近学员出国后遇到的场景。
对于成年人来说,教师更应该注重口语训练,强化学习过程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使语用能力真正融入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
以此为理论依据,我们在医学英语课程设置上,提供各类情景对话,如门诊、查房、病历讨论等,并且设立针对各学员专业背景的三级学科。
2.4医学英语精读
众所周知,成人出国英语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口语交际能力,而这一能力提高需建立在一定的词汇量基础之上。
多做阅读可以帮助学员快速、高效地积累常用词汇和专业词汇[4]。
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选取倪晓宏主编的《医学英语情景实用指南》作为教材,以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等为载体,增加学员的医学英语词汇量,使其熟悉美国医院的医疗文书。
3考核与反馈
经过近1个月的培训,最后进入考核阶段。
我们选取英语水平良好的医学专家、英语教授、英语为母语的外教作为考评专家。
每位学员就自身专业领域的学科进展进行演讲,考评专家对其英语能力、演讲技巧进行点评,并且就专业领域内容进行提问,考核其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能力。
此外,我们采用外国留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考核学员用英语问诊以及查房解决诊疗问题能力。
结果显示,学员经过培训,基本能满足在英语环境下的学习与工作的需要。
学员的反馈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填写英语强化培训评价表,对课程设置合理性及导师水平进行评价。
学员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医院交流期间,我们也追踪学员对培训的评价。
两方面的反馈均显示,我们的培训循序渐进,贴近工作和生活实景,效果显著。
针对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出国前英语强化培训,我校国际教育学院教师集思广益,精心设计课程、选取教材、联系专家,开创了新的培训模式,即坚持以听说为主、兼顾读写原则,
由公共英语教学逐渐过渡到医学英语教学,理论授课与专业演讲、门诊、查房的场景演练相结合,从而为高级医学人才出国做好充分准备,也为专业教师英语授课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高丽.医学院校英语专业ESP课程整合融合现状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81-82.
[2]曾艳山.浅谈成人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及其教学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12(8):80-81.
[3]李胜.中石化国际化经营人才英语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3(1):45-47.
[4]孙艳,蔡慧敏.成人出国英语培训的策略[J].科教文汇,2012(16):136,145.
[5]薛敏,王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英语口语语用失误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7(12):118-120.
篇12:本科医学论文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1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
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2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方式倾向多元化在探索考试改革中,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2]。
高校应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与期末两大部分。
考试方式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
科学地确定平时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3]。
平时指标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总结、实践动手能力等,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增删一些指标来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平时成绩。
综上所述,在高校考试改革过程中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素质教育极为重要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将承载重要的医疗任务,毕业后均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才能执业,所以对医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采取综合性考核评价也迫在眉睫。
在课程建设中有必要引出执业医师相关知识完善教学流程,可将相关课程的题库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届真题。
高校需要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医学生能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参加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及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性考核评价能客观反映学生对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3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策略
形成性评价
1)课堂表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可以通过课堂发言、作业、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实验报告等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此三部分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课堂表现部分需要任课教师根据班级人数灵活调整方式,以便达到公正评分。
2)阶段性考试。
在期末考试之前,每个学期进行1~3次阶段性考试,题库随机出题,以客观试题为主。
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可按20%~40%的比例计入考试总成绩。
阶段性考试可由任课教师依据学习的相应内容来决定考试的时间,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强调平时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终结性评价
1)期末考试。
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形式,客观题占70%,题库随机出题的标准化考试,机器阅卷;主观题占30%,主要是一些病例分析讨论题。
主观题的设计可使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的扩展与应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判断、理解、分析能力。
期末考试成绩按照20%~4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2)基础医学课程综合考试。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好基础医学课程对于他们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故所有基础医学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综合考试,按照各课程所占学分比例来确定考试时各课程所占比例。
这样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持续性及相关性。
3)多层次补考。
学生根据每一次闭卷考试情况进行补考,可以选择本学期或者下学期。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弥补学习中的缺陷,还可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缓解考试压力。
补考的试题难度应比之前的考试稍高,以利于考试成绩的管理和保证补考效果。
4综合性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性考核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激发,降低了学习压力。
此法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挑战。
为保证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必须实行教考分离,即教学者、命题者、监考者和评卷者在职责上分离。
为了实行教考分离,需建立各课程的题库,题库建设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会增加难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因此,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校和教师在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此过程任重而路远。
综上所述,传统考核方式存在不足,推动了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改革。
在建立完善的客观试题题库基础上,考核评价的改革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因此,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新平,韩红培,杨飞.浅谈高等学校考试方法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7(3):20-21.
[2]倪丽娟,尹航.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寻[J].黑龙江教育,2012(7):49-50.
[3]冯祖琴,徐娟.建立健全考试和成绩评价体系,推进高校考试管理改革[J].教育探索,2010(3):77-78.
篇13:本科医学论文
摘要: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中,口腔科学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特殊性的必修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等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常见的问题入手,以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临床医学;口腔;教学体会
口腔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为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与否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状为突破口,根据口腔所表现出的症状可检测、反映人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
可在实际中,由于没有将口腔科学作为临床医生执业考试的内容,造成学校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
学校压缩了口腔教学的课时安排。
学生则表现为不重视、不喜欢这门课程。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优质的教学质量、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目的。
1教学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并不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课堂纪律严重涣散。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
特别对于大班授课,这种情况尤其显著。
其次,学习困难大。
客观来说,由于教学课时比较少,而课程的知识量又很大,这导致学生很难在上课时很难有良好的收获。
要在20个课时内完成口腔专业两年内的教学内容,学生确实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识点。
1.2教学模式僵化问题
优质的教学模式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单调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严重阻碍口腔教学的一大因素。
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陈旧,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
这类教学方法早已不早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馈”信息,教师虽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学生在跟不上教师“节奏”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继续听课。
也即是说,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无目的”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的“无目的”是指按照书本顺序教学,没有根据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展开、研究进而解决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探索
2.1加强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革。
口腔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及国家给予口腔医学的重视也越来越多。
针对学生对于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及学校应加大对于口腔课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只有学生根本上的重视口腔医学,才能顺利的展开以后的教学工作。
2.2借鉴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即是“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以问题为探讨、研究的主体,教师辅以教学方法,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客观问题,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也就点燃了。
如在牙体牙髓常见病这一节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时真要命。
试问不同的主诉与牙体牙髓病的发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何意义针对病例。
篇14: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技巧
临床医学论文写作是将有目的观察病例所获得的数据、结果或临床积累的资料通过科学的思维、判断、推理,用文字、图、表、符号等再现的过程。
现就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和要求等分别介绍如下。
一、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篇好的临床医学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条理性和规范化。这是撰写医学论文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想提高医学论文的作水平,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原则: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论文资料详实,内容先进。
创新性创新性是指论文总结的成果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设想,探索新的规律;采用的是新方法或新技术;在重复模仿他人已有成果或科研课题中,补充实现该成果的新条件、新方法或新改进,即仿中有创
实用性实用性是指通过基础或临床医学的科研活动,解决医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条理性条理性是指思想、语言、文字达到的层次。
要求:①用客观的论据和符合逻辑的推理来论证和阐述问题,形成结构严密、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明确、说理性强、可信度大的文章;
②文字简洁、语法正确、表达清晰、层次分明,读起来流畅易懂,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性词语。
规范化规范化也是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之一。一篇好的医学论文发表格式撰写,一般在内容发表上可以达到要求,但要保证论文的写作质量,还应该在名词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外文字母和规范汉字上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二、临床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临床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结构式摘要、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文题文题应简短明了,开门见山,对读者具有吸引力。能准确地概括论文内容,点名主题。做到文题与内容相符。一般文题不超过二十个字。写作中应注意:
①文题中无虚词,如“关于”、“对于”等;
②文题开头避免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病例数),以利于编制索引;
③少用或不用副标题;
④尽可能避免使用标点符号;1需要特殊说明时在文题右上角标注“#”,并在本页左下脚说明。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非公知公用的名词术语要书写全称,不能随便缩写,如把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写成甲减心。
摘要
是论文的.缩影,是全文的概括和浓缩,是论文内容不加评论和注释的简短陈述,是一篇有数据有结论的短文。他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从而大大节约阅读时间,能在短时间内让读者决定是否值得进一步详读全文。目前,医学论文的摘要大多采用结构式摘要的格式[7],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要素。摘要的字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缩略语、略称、代号,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一般比较重要的论文都有摘要,内容较简单或较短的论文也可没有摘要
关键词
是指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规范名词或术语(或词组)。它可以有以下作用:
①供读者了解全文涉及的主要内容;
②供读者检索医学论文发表的有关文章;
③编制个人检索卡片;
④供计算机检索,收录文章用。每篇论文选取4个关键词;可从文题或摘要中选取能代表论文主题内容的有关词或词组作为关键词,这些词最好与正式出版的主题词表或词典提供的规范词一致;如主题词表暂缺,可用本学科当前常用词作为关键词。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引言
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是读者注意的焦点。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简明扼要地交待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范围;
②交待研究的背景。包括同一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同行们的进展程度,要解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引述重要的参考文献,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比较出本研究报道的特异之处;
③阐述主要研究结果及意义。写作时注意对研究的历史回顾应避免烦琐,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课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前言中不必叙述;切忌空话套话一般在250~300字左右。
★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脊柱外科实习护生的入科教育论文2024-04-21
标准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2023-02-10
浅析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2024-03-01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2022-05-04
兽医临床血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体会研究论文2023-08-02
本科生如何发表论文2023-11-20
英语本科论文总结部分2022-06-09
药师临床药学服务论文2024-03-27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23-12-19
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外部监控体系研究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