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21 08:00:5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Sayonar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篇1: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作为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具有风险大、任务多、耗时长等明显特点[1]。因为某些主客观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不安全的护理风险有可能发生于手术中的任何环节,给患者带去身心伤害,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室风险管理是最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控制护理风险的措施,护理标示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能够一定程度地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2],规避护理风险事件,保证手术效果。我院普外科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中应用了护理标示且获得良好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月~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3]并知晓本研究内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3.2±6.7)岁;连台手术27例、急诊手术38例;ASA分级:Ⅰ级16例、Ⅱ级21例、Ⅲ级及以上28例;微创手术57例、开放手术8例;局部麻醉24例、全身麻醉41例。观察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55.3±4.9)岁;连台手术29例、急诊手术36例;ASA分级: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及以上27例;微创手术55例、开放手术10例;局部麻醉26例、全身麻醉39例。综合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SAS分级、麻醉方式、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外科手术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准备与访视、体位与麻醉指导、手术室注意事项等。另行予以观察组护理标示风险管理如下:

①患者信息:在患者腕部佩戴个人信息标示卡,便于护理人员快速、准确地将患者身份、护理方案等相统一,患者的疾病程度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以便术前护理人员与病区护士交接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病况;

②药物标示:手术治疗需应用多种药物,通过不同的颜色来标示药物类型、用量、时间、名称等信息,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③不良反应标示: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将每位手术患者以往的药物过敏史标示出来并放在输液架处,更便于输液核对,避免输液时错误用药;

④引流管与输液标示:在术中所用到输液管道的醒目处标示管道使用时间、作用、注意事项等,以免管道护理失误;

⑤手术设备标示:在醒目处标示各种手术设备的功能及注意适宜,保证硬件设备一切正常,随时可用于手术治疗;

⑥手术室空间标示:鉴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应分别在无菌区、污染区做好标示,保证手术室的干净整洁,杜绝外界感染源;

⑦手术室警示标示:于手术室门口醒目位置做好警示标示,提醒患者及前来陪伴的家属自觉遵守医院秩序,切勿大声喧哗,给手术治疗造成干扰。

1.3观察评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二次穿刺、压迫导管、插管失败、设备故障;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评分,包括护理的及时性与可靠性,0~5分评价,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护理人员人为操作失误,还有的是来自于客观环境[4],护理风险发生的结局有两种,一是手术并发症,二是护理中的意外事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患者的临床特征、护理操作和管理的规范性有很大关系,手术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室相对特殊的治疗环境决定了护理风险的管理必须从细节出发,面面俱到[5]。

本研究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1%,明显低于对照组13.8%(P<0.05);观察组护理及时性、可靠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应用护理标示,可保证护理安全性、规避常见手术室风险事件,提高护理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莹,姜红.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应用护理标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18(4):411-412.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13(5):917-920.

[3]文燕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97-98.

[4]陈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17(11):32-34.

[5]蔡骅,苏增标,林秀华,等.手术室“爱心访视卡”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12(10):705.

篇2: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3月至203月收治的7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62.24±1.57)岁;手术分类:3例妇产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6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2例口腔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6例肝胆外科手术。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63.12±1.32)岁;手术分类:4例妇产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5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1例口腔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5例肝胆外科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监测、体位辅助和手术室清洁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和目的等,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情况,并告知患者同类疾病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以鼓励支持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3]。(2)查阅患者病历与相关数据,再次对其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麻醉与手术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对患者病房环境定时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同时注意避免噪音扰乱患者情绪。将手术室内头架、臂架及衬垫和布类准备好,以防止出现暴露患者部位的情况。每日对患者床位进行打扫,摆放好相关物品,手术进行当天,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室门口将相关手术准备做好,并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对其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4]。(3)在手术进行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左右,若术中因操作原因有异常声响出现,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并安抚患者,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在静脉滴注给药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执行,密切观察患者体温与临床症状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④手术顺利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应用生理盐水对有血迹的皮肤部位进行清洗,待手术室后,对在等候的家属讲解手术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5]。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焦虑值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定,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4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1~90分、一般71~80分、不满意≤70分,总分值100分,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手术焦虑值应用国际通用焦虑量表,总分值3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釆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4±1.4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23±1.56)d;研究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为(2734.23±231.56)元,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234.42±256.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值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也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外科疾病患者,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所发生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且患者在手术期间很可能会出现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与麻醉顺利进行及治愈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十分重要[6-7]。临床中一般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但在手术室中,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作用是将基本治疗与基础护理措施完成,过程中患者精神与心理上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从而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这也就使得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8]。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使患者生理、心理与精神上均得到了满足,还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患者因手术创口较大,恢复较慢,若在手术室中伤口护理时未处理妥当,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使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9]。而采用优质护理则可改变这一状况。本研究中,对70例实施手术的外科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手术室护理模式,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为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可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术后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桂菊[4]学者也通过对手术室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使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结果也再次证实了此观点。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手术焦虑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贺春英.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综合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21):26-27.

[2]应秀环.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5(4):73-74.

[3]刘英妮.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13(25):113-115.

[4]朱桂菊.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01-102.

[5]李莉.不同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7-218.

[6]王婧.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亲情护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4):64-65.

[7]PONCEV,MUOZ-BELLIDOF,GONZLEZA,etal.Occupationalcontactdermatitistomethacrylatesinanorthopaedicoperatingroomnurse[J].JInvestigAllergolClinImmunol,2013,23(4):286.

[8]秦雪芳,顾君芳,韩静红,等.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患者术中生理及术后情绪状态的影响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97-2699.

[9]柯海容,刘美荆,谢春媚.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1011-1013.

篇3: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安全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手术室护理具有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因此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护理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细节护理是一种旨在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做细、做精、做好,避免手术室风险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力求高质量、高安全性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本文选取7月至207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和常规护理加手术室细节护理,其中常规护理加细节护理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7月至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51.69±4.31)岁,观察组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54±4.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有:①根据患者手术类型的不同制定详细的手术室护理流程,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将手术护理工作落实到位;②术前护理,在手术开始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注意事项等,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术前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手术的治疗的信心,同时做好手术器械的检查工作,确保手术器械都经过消毒,且能够正常使用;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及时的询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语言或动作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增加患者的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在麻醉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部位的暴露,同时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的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通知手术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术后护理,在手术完成后及时地将患者的血迹进行清理,对患者术口进行清洁时要耐心、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清点工作,避免出现手术器械遗留患者体内情况的发生,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评价指标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包括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等四个方面,每项分数均为0~25分,各项的总和为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满分为100分。同时调查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安全评分情况

观察组在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和护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项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为74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中满意为69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为93.33%,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危险性较大,因此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得到改善,细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细节问题,有效地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避免了手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生,通过细致的准备、护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工作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促进护理工作健康的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过手术室细节护理,在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消毒隔离和护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篇4: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分析论文

安全医院在日常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手术室的作用比较关键,同时手术室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如果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护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对手术室收治的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以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对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并将整个过程中的护理体会做出了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手术室在1月-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有9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70例,年龄在1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岁;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如年龄、性别等,结果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室收治的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护理人员自身风险防御机制

手术操作具有不定时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需随时待命,使得各类手术操作得以顺利完成。这就需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合理排班。在护理过程中,组内成员需相互配合,从生理、心理两个角度给予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及工作量较大,还需考虑到护理人员的精神状态、体力耐受程度等,合理安排工作量,避免护理人员状态不佳出现失误。护士长经常与护理人员沟通,指导护理人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生活等多个角度去关怀患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积极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此外,定期组织考核,要求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护理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差错发生。设计护理缺陷风险评估表,配合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对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相关调整。每周召开总结会议,对上一周所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回顾,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总结相关经验,并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制定有关处理措施,预防类似风险事件的再发生[2]。指导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法规、院内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以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端正的态度去服务患者。避免与患者产生纠纷,学会以法律去约束自己,也学会用法律去维护个人利益[3]。

1.2.2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及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培训

建立一套专业性的安全管理流程,以确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手术室各项护理及医疗工作顺利完成。此外,这也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重要前提。护理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及消毒灭菌两大方面。在进行手术前,由护理人员对手术仪器、设备进行清点、检查。所有进入手术室的器械均需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统一按照消毒科室的流程进行。对于手术操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遵循“七步”洗手原则。一切准备完善后开始实施相应手术治疗。在麻醉前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进行多次核对,当涉及输血护理时需由2名护理人员进行相互确认并签字。手术即将结束后再次进行清点,术中充分运用十二查制度,保障手术顺利的实施。

1.3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来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系数、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院感染率。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系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如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的特殊场所,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要求高,工作节奏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医护工作人员高度集中精力,并有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和预防发生风险的概率,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也是对患者高度负责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注重细节,在细节处避免风险发生,即使在高度紧张的手术环境下也能保持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以零风险作为工作原则。风险管理的实施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使其建立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也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4]。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系数,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率,有利于手术成功,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婉云,张娜妹.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11(8):730-730.

[2]王伟,张宝琴.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7):99-100.

[3]沈洁芳,孙惠华.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7(11):979-982.

[4]任月环,孙红敏,马杏娟,等.安全管理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理风险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3,35(12):1907-1908.

篇5:手术室细节护理安全性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细节护理安全性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升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1月~年1月收治66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则为细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患者的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较高,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各项差异对比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工作也较为重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为有较大的风险性、工作繁重、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的工作时间,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至关重要[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细节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提升护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采用抽签分组方式201月~2016年1月收治66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33例患者为1组,其中对照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4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0岁,中位年龄为(39.2±2.5)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2±10.5)min;实验组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患者为65岁,最小年龄患者为21岁,中位年龄为(40.2±2.1)岁,最长手术时间为285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10.2)min,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资料中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0.05,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常规护理等,而实验组的护理方法为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器械准备及消毒隔离进行评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合,其中研究结果中各项评分均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验证方式为t验证,而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用(n,%)表示,验证方式为χ2验证,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值进行判断,若P值小于0.05表示差异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患者的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6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在面对手术时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担心、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对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将手术室环境向患者详细介绍,并将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手术室的了解程度,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将其不良情绪消除[2]。同时,利用成功案例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将其情绪进行缓解,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将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升。

3.2术前护理干预

手术当日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手术室,并将术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提升麻醉的配合度;在患者进行麻醉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多鼓励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促进顺利进行麻醉[3]。另外,医护人员可通过表情、眼神暗示给患者,安慰患者,对其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3.3细节护理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操作;对手术室湿度和温度进行适量调节,手术室要保持安静,避免患者在手术中有不适感产生;在手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主要包括血压、心跳、呼吸等;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将术中残留的血迹清理干净,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将衣物整理好,并核对好患者的资料,并将其送回病房[4-5]。综上所述,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护理不但提升了护士配合技能评分、仪器设备评分、器械准备评分及消毒隔离评分,同时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等.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4(12):57-60.

[2]罗利平.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A].//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C].2015:1-1.

[3]王永.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9(24):255-255,256.

[4]杨美兰.浅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19-220.

[5]王亚丽,徐燕萍.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23(29):236-236,237.

篇6: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治疗中的重要单位,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生命安全等关系密切。因此,医院手术室不仅需要满足良好的硬件设施,同时在手术室规范管理、操作流程等进行完善[1]。本研究对1月—2月我院收治的44例经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月—202月年我院收治的88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7±3.1)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6.3±3.5)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具体如下:(1)应用精细化管理提升医护人员综合能力;手术室中,临床护理工作极其复杂,对医护人员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医院需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医院高层管理者需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知识、理念,吸取精细化管理中的精髓。同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案与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并培养严谨、认真、自我约束的工作态度,深刻认知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2)细分精细化管理职责、流程、制度;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者能力体现在使每位工作者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对手术室中的各项操作实施细致化、标准化,如手术器械准备流程、制作手术物资备用表、手术室内行为规范、手术室中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各班次不同时间段工作流程等。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并对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考评。(3)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作为给予患者实施救治的重要场所,因此每个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无容忽视,对此可将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化、统一化以及量化管理等方式实施管理。例如,手术室各区域标识化,将标识细分到每个区域、器材等,加强手术室细节管理,确保手术室中器械管理、区域划分等一目了然。(4)提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做到给予患者最满意的服务、给予医师最默契的配合,使其成为自身的工作理念。促使各科室护理人员提出细节护理的措施,最终总结并进行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倒换着后每个细节均要为患者考虑,如:健康宣教、眼神鼓励、亲切问候等,每一个细节均需体现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

1.3疗效评定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选项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医院护理质量,从手术室设施、人员、安全、布局等4个管理方面评分,满分100分;同时对手术安全情况,根据手术中不良发生情况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满意27例,一般15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5.45%;对照组中,满意19例,一般12例,不满意13例,满意率70.45%。对比两组满意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0)。

2.2护理质量与手术安全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评分为(95.37±3.26)分,高于对照组的(86.12±5.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1,P=0.00)。且观察组手术中不良事件1例(2.27%),低于对照组7例(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2,P=0.000)。

3讨论

手术室是对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措施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中医护人员的操作、手术设备、手术室环境等均与患者手术治疗结果存在直接关系[2]。若手术室中人员、设备、环境出现任何失误,会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对于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生命安全等意义重大[4-5]。手术室护理精细化管理实施需要制定规范的章程,规章制度制定中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是器材管理、人员管理还是衣物消毒等均要严格按照精细管理制度实施,降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失误发生率[6]。同时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确保每一位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具有满足手术工作要求的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责任心,从而有效执行精细化管理[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安全性、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手术室现状,对降低手术是护理错误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代修玲,杨文丽.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3-4.

[2]伍琳,孙艳杰,刘钰鹏.立体定向手术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1(z1):491-492.

[3]田美娟.分析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62-263.

[4]林秀珍,丛丽霞,徐颖超.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5):272-273.

[5]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314.

[6]卫淑华.试论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171-173.

[7]谭洁.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21):150-151.

[8]李晓燕.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6,29(10):12-13.

篇7:手术室护理风险探究论文

3.1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医院行政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如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让护理人员提高合规操作意识,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宣教,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

3.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和其它科室相比,手术室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环节。除了要健全现有管理制度外,更关键的是要将制度落实到位,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她们的责任感。同时,健全考核机制,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护理人员要作出相应的'处罚。针对由人为因素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必须要严厉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真正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3.3强化护理技能训练,提高护理水平

护理风险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更能避免护理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发生。因此,医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医护人员的培训方案,逐步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经常组织培训、讲座活动,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授课;另一方面,应安排优秀医务人员到外院去进修学习。这样,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3.4重视术前访视

通过术前访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全面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及治疗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好防范措施。当接送患者出入手术室的时候,必须仔细检查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术式和术前用药,确保工作无误。

3.5跟班检查,及时防范

通过跟班检查,能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能察觉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防范。由高年资护士、护士长负责不定期跟班检查。发现一些责任感不强的护理人员,要积极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心服口服。

3.6其它重要事项

(1)术前要检查、核对急救药物的准备情况,如急救药品是否齐全,摆放是否正确、有序。同时,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保证安全用药。(2)重视对手术室中病理标本的管理,器械护士负责保管在手术过程中切下的手术标本。术后,把标本装到含有固定液的标本袋内。并建立标本登记本,做好相关记录入,如患者姓名、标本名称、手术日期等,再签字。这些病理标本均由专人负责定时送检。(3)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要根据无菌手术、清洁手术、感染手术的顺序进行.(4)清点物品:术前、术后都要及时清点物品,保证物品的完整性。术中添加物品时要及时清点,同时做好记录。关闭体腔之前,应仔细清点,避免将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中。

篇8:手术室护理风险探究论文

目前,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4类: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

(1)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常常由于工作紧张、劳累、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工作失误。还有一些人员的护理技能偏低,护理经验不足,从而增加了手术护理风险。

(2)管理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工作强度大,极大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相关制度都未落实到位。因此,护理人员常常出现不该范的失误,如接错患者、器械纱布遗留、设备或物品使用不规范等。

(3)环境因素: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不合格。

(4)法律因素:由手术室护理失误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

2护理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风险,二是间接风险。

(1)直接风险是指由手术室医护人员造成的失误。常见的有人为因素,如导致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压疮或患者皮肤灼伤、体位不当等;

(2)间接风险通常是指由医院的其它部门造成,如药房采购的药品不合格、后勤未及时维修手术室中的相关设备等。因此,按照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将手术室中的风险事件分为四种:①差错风险事故:如查对、给药、输血、标本送检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②意外情况风险事件:如手术室突然停电、火险、病患的输液反应、患者意外跌倒等;③投诉风险事件:通常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④护理资料不详细、不全面、不及时。

篇9: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探析论文

手术室细节护理效果探析论文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将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于提升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我院11月至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安全性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能够提升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细节护理;安全性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危重患者治疗的主要场所,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因此在手术室中对于护理的质量也有更高的要去;本次研究就将以细节护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常规护理比较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整体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我院月至20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平均年龄(41.8±3.2)岁,平均手术时间为(116.4±10.9)min;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细节护理,方法为:

(1)术前心理干预,从临床实践来看,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的病理知识,再加上对于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的担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应将手术治疗的目的、必要性、手术流程和手术室环境等基本信息告知患者,消除其由于未知而引起的负面心理[1];其次,护理人员可通过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要遵照医嘱严格执行相应的隔离措施[2];

(2)术前细节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类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对相关仪器和设备的功能进行查验;其次,在引导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再次告知患者,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在实施麻醉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眼神和表情给予其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压力,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3)手术室监护与操作,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尽可能控制力度,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应;其次,根据手术类型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进行调控,部分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要尽量减少皮肤的裸露,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3];再者,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分享手术进程,以平稳其情绪;所有手术操作完成后,做好残留血液的处理,并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然后送入相应的.病房中。

1.3观察指标。通过对消毒隔离、器械准备、设备评分及护士配合四个环节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每一项总分25分,分数越高则提示相应的安全指数越高;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显示,在消毒隔离、器械准备、设备评分及护士配合四个环节的评分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详细数据参见表1。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n=30)对护理服务评定为满意24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n=3)对护理服务评定为满意19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83.33%;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9.8864,P=0.0016)。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细微环节的处理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次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相比于传统护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4],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类型,对整个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情况进行提早干预和预防,进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护理操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安全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这也提示了手术室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红.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18:3908.

[2]朱学玲,常俊.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04:246-247.

[3]于琼.浅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235-236.

[4]杨会仙.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13:102-103.

篇10: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研究论文

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另选取3月至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手术护理管理中未加强风险意识管理。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发生率,观察分析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有助于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风险意识管理;手术室;效果;患者

在医院诸多科室中,手术室是重要科室之一,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工作节奏快,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手术室患者病情具有复杂性,术中情况多变,这均大大增加了手术室的风险性[1]。可以说,手术室是护理风险系数极大的科室之一。为了保证患者于手术室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就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笔者主要针对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展开观察和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至20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期间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7例,女95例,年龄19岁~75岁;另选取203月至20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手术护理管理中未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其中男100例,女102例,年龄19岁~7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照组202例患者于2012年3月至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在护士长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室针对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管理。在观察组202例患者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期间,手术室已经进一步加强了风险意识管理,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1)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参加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和学习,通过实际案例向护理人员强调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了解自身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求其按照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自身做起,加强风险管理。(2)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以制度进一步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与此同时,对于因违反或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采取惩罚措施,以示警戒,督促其及其他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风险意识。(3)定期检查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情况,对于存在的差错、隐患等的根源进行分析,若分析结果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就要及时对制度或者工作流程进行修改,或者增加必要的设施;若分析是个人问题造成的,要及时查找责任人,限期整改,通报全科,让大家引以为戒,实现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持续改进。(4)要求护理人员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时刻保有预防和控制护理风险的警戒心,在术前、术中、术后严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①在术前,要对手术时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认真的准备和检查,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深入病房,加强询问,对患者的病史、基础疾病以及过敏史等进行详细地了解和掌握,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接患者时,对患者的姓名、手术通知单、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核对。②在术中,安全舒适摆放患者的手术体位,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采用娴熟的技能协助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及时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地观察,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变化后,及时汇报给术者,并配合术者进行对症处理。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在对患者血型和需要的血量进行严格核对后,再进行输血,输血后,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术中要执行口头医嘱时,大声重复一次。术者完成手术操作后,关闭患者体腔前,护理人员对术中使用的器械用物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且未遗留在患者体腔后,再关闭体腔。③在术后,按照规定将切下的组织及时放置在标本袋里,将标签贴好,及时将送检的标本送检,对手术室进行清理,对医疗垃圾进行整理并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避免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进行严密观察等。

1.3效果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以自制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率(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风险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c2进行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有诸多风险,既有不确定性的不安全风险,也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风险,如果未重视护理管理,则会导致一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2-3]。有研究提示,一些差错伤害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得以避免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以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发现、处理和控制,将护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将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的损失程度降至最低[4-5]。本院近几年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尤其是加强风险意识管理,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派业务突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新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从术前至术后严格做好各项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识别,并督促责任人及时改进,实现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性改进。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时常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护理人员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护理风险,在平时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就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地做好各项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6],要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有预见性,对各种手术室护理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7]。通过高度重视手术室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风险发生率得到降低。本次研究结果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证实: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管理,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更好地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8],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扬.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443-444.

[2]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26-127.

[3]刘勤荣,张忠兰.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0):111-112.

[4]王东艳.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58-159.

[5]邓庆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3):178-179.

[6]卢鸯鸯,王佩佩.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86-88.

[7]林艳玲.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6,6(14):147.

[8]李政玲,李方姣,张艳萍.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248-250.

篇11: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9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8%,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88%,对照组为11.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尽可能的缩减潜在护理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效果

风险管理最初起源于金融领域,而其运用在护理管理中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护理工作中现存以及潜在风险因素缩减在最低可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一种管理理念。风险管理可以贯穿到医院各科室部门的临床护理工作环节中,尽可能的减少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投诉纠纷率,达到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0月至月期间收治的96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56例,女性224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1.5±5.6)岁;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者为45例,初中者217例,高中及中专者132例,大专及以上者86例;观察组男性278例,女性202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43.1±6.7)岁;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者为53例,初中者202例,高中及中专者124例,大专及以上者101例;两组患者在基本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备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风险管理操作如下:1.2.1健全制度与护理流程:要开展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制定制度来促使整个管理体系标准化运转,同时要将护理流程做细化处理,当出现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及时的提供对应处理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伤害性,同时将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责任制划分,提升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相关工作管理优劣直接与责任人的薪资福利待遇与晋升直接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相关护理流程的制定要依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做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同时尽可能的做量化标准规定,保证工作评估的有效性。1.2.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除了将风险管理对各科室部门人员做责任划分,而后由责任人负责成立各部么的'风险管理小组,其中对护理工作各分支内容做责任管理,其中包括褥疮、输液、服药、器械等各内容的划分归组,将各成员自身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做明确划分,提升各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时让相关细节负责人对现存的风险问题做发现、解决、总结和对策提出,培养专业的风险管理执行人员。1.2.3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专业技能:在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上要通过多种形式做不同程度的强化,将风险问题与护理责任人员的薪资、晋升相连,同时完善患者投诉机制,打通患者投诉渠道,及时的让患者对护理工作做监督,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监督人员对问题做发现、纠正与总结。日常要强化风险管理的培训与工作总结,强化风险问题所牵涉的法律知识,对护理工作技能做进一步的培训提升,提倡护理人员个人技能的提升与深造,进行一定的奖励与支持工作。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提出应对措施,避免相同问题的反复发生。每月或者季度对风险管理工作做分析总结。1.2.4规范风险应急预案:对于本科室的常见风险问题做总结,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其内容可以是坠床跌倒、输血输液差错、褥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导管松脱等。能够在风险问题第一时间做应急处理,减少风险问题的不断扩展。同时对于患者纠纷问题要做对应的准备,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矛盾处理能力,规范患者纠纷处理要点,避免违规处理引发的法律纠纷问题。1.3评估观察: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上的差异。不良事件分为护理投诉与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1.4统计学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18%,对照组为81.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88%,对照组为11.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在风险管理中,核心是围绕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积极解决患者实际所需,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做好健康宣教和相关治疗配合度的沟通工作,保证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减少沟通不当引发的护理纠纷与不良事件。特别是在当下护患纠纷较为突出的当下,妥当的护理沟通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任春花,王芬,倪雪梅,鲁懿萱.产科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92-793.

[2]郭志群.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6(22):91-93.

[3]李功基,苏雪琴,刘燕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4,37(5):1231-1233.

篇12: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年1月至2月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全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全程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人性化护理,改善了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手术的安全性,因此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应用及效果

手术室是临床外科手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尽管患者在手术室内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此时患者心理比较脆弱,加上手术治疗手段的特殊性,会使患者内心感到恐惧与不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人性化的护理作为新护理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故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月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年2月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3岁,平均(49.12±12.20)岁;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62岁,平均(47.23±11.3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医护人员要在患者进行手术ld进行病房访视,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手术室的情况,并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等。在病房访视过程中,要耐心亲切的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细致的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还要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在手术前可以得到充分的睡眠休息,从而让患者能够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②术中护理:患者入室时热情接待,入室后给予患者体贴周到的关怀。轻快稳准的进行各项护理,同时注意对手术室温度的调节,防范患者受凉。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视患者体征的变化,保持通畅的输液。不随意谈论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恰当语言,适当调节患者情绪,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各种需求。③术后护理:术后要替患者擦净消毒剂以及手术血迹留下的痕迹,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待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成功,使其放松心情。将患者送回病房要动作轻柔,并向患者讲清注意事项,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状态,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1.3观察指标。术后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详细记录患者对手术整个过程的评价,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3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新的现代化护理的理念,其本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服务,用护理人员的细心、诚心、爱心,来换回患者的放心、安心、舒心。它要求护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有所扩大,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改变。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目的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因此,护士在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认识及评价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持续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从患者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同时,要以调动和激发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不断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进行医学知识普及及心理疏导,消除患者顾虑,使之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给予患者体贴周到的关怀,调节患者情绪、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术后,患者往往会产生很多对治疗不利的因素,常常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人性化护理可以为患者营造出家的温馨,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抵触。人性化护理一切从细微处着手,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减少患者手术产生的负面情绪,使患者更加主动的配合手术进程,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手术,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同时,有效消除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了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病率,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患者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晓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14(4):696-697.

[2]陈幼娥.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2,18(6):849-850.

[3]陈玉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18(22):3155-3156.

篇13:手术室护理论文

人性化护理。

效果

随着医学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不断涌现出与护理学有关的新技术、新知识以及新方法,且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被逐渐肯定。

在护理服务中“以人为本为基本原则,亦成为各大护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需遵循的必要原则。

在明确选用何种护理时需依据患者护理感受与要求[1],虽然手术过程较短暂,但是术中与术后患者需承受的压力巨大。

因此,对于接受手术患者一定要开展心理安慰,提升其自信心,即开展人性化护理。

本文为详细探讨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4月至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按照护理模式划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人性化护理。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4,年龄为19~76岁,平均(48.2±8.4)岁。

19例为普外科,8例为泌尿外科,4例为妇产科。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2,年龄为18~74岁,平均(47.7±8.1)岁。

18例为普外科,7例为泌尿外科,6例为妇产科。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常规健康宣教,将患者推入手术室,术后送回病房等。

观察组为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人性化准备:①患者自身准备:手术室护士需于术前1d访问患者,患者通过与其了解后掌握自身病情、手术相关事项以及

预后等,同时大致了解目前手术室具备的先进设备、仪器等,对麻醉师与手术医师亦需有所了解,明确手术十分安全性与术者经验丰富,由此安心,缓解紧张或恐惧感。

若有必要可为患者观看相关图片资料或已接受手术的病友现身说法,树立对抗疾病信心,提升配合度。

②术者准备:手术室护士需对患者病历予以细致查阅,对其病情予以全面了解,同时要掌握麻醉师与术者的操作特点,才能确保配合默契,将手术时间缩短,将患者痛苦减轻。

③手术室准备:整齐有序排列手术间仪器与物品,并结合患者习惯对手术室温湿度予以合理调整,轻声交谈,轻柔操作,营造安静、舒适环境。

1.2.2术中人性化护理:责任护士将患者送到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保持热情、主动的迎接患者,并给予最真诚的问候。

在手术床上将患者缓慢放下,调节手术室温湿度至最舒适状态,确保患者身体舒适度。

完成麻醉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术中确保导尿管处于通畅状态,同时需将患者导尿不适感最大限度缓解。

协助摆放手术体位,确保最舒适,同时在术中可将手术视野最大限度暴露。

但同时要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行密切监测,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

在此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需出色完成每项服务,使患者享受到高品质服务。

巡回护士应始终于手术台旁站立,对手术过程予以细致观察,若术中所需物品不足需快速补充,在护理记录单上填写术中所有护理问题并有效解决。

此外,巡回护士不仅要坚守自身岗位职责,还要温馨服务每个环节。

术中与患者交流,询问是否出现不适感,伤口是否牵拉。

若患者意识清晰术中都会表现出焦虑、紧张,护士需抚触患者或者轻握双手将其焦虑缓解。

若由于牵拉反应不适感明显,或者是剖宫产产妇将胎儿取出时存在疼痛感上述护理方法均可有效缓解。

若患者麻醉方式为全麻需用金霉素眼膏对眼部予以涂抹,避免结膜干燥。

1.2.3术后人性化护理:术后将患者身体上的血迹或消毒液用温盐水擦洗干净,穿好手术服,注重保暖,盖上被单。

妥善固定引流管,若需搬移患者一定要轻柔,防止震动过大增加疼痛感或不适感。

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后详细交班于病房护士,对家属开展宣教,使其了解体位、保暖以及输液

等相关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多加陪伴与鼓励患者,使其获得心理支撑进而树立康复信心,在医护操作中多加配合。

术后约3d巡回护士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切口愈合、首次排气、大小便、体温以及饮食状况等,查询手术感受,若患者状态较好可请其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建议与期望。

1.3观察指标

[2-3]:①VAS评分:术后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标尺两端有数字,由0~10,疼痛强度与数字正相关。

无痛为0,疼痛最严重为10,最后于标尺上明确疼痛强度。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服务、礼仪、健康宣教等,100分为总分,80分以上为满意。

③并发症情况与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开展组间比较。

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开展组间比较,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3讨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具有有效性、个性化以及整体性,将患者作为中心。

在实践中护士应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特点相结合,使患者享受到安全性最高、环境最舒适、技术最精湛、服务最周到的护理服务,与患者整体要求相满足。

护士工作亦需从手术室内向术前与术后随访延伸,采用专人负责制,将患者负性心理消除,便于手术顺利开展与术后恢复,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同时可将护士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使其具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将以患者为中心与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本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9±1.4)d,VAS评分(3.6±0.5)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分别为25.8%、83.8%,对比P<0.05。

与多位学者研究结果相近[4-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中效果明显,可和谐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现象,值得推广。

作者:谢文易 单位: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倪丽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24-25.

[2]周晓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97-698.

[3]刘丽霞,房丽娟,岳迎新,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8-49.

[4]袁学枝,袁平,龚敏,等.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4):1890-1892.

[5]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134-135.

篇14:手术室护理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4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为分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正常率、心率正常率、伤口感染率、V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护理管理在口腔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论文

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对策研究论文

微信群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效果分析论文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赏识教育运用于供应室护理管理分析论文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探究论文

品管圈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效果分析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手术室论文2023-11-19

手术室护理论文2022-09-19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2022-11-27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2024-01-09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2022-12-24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应用论文2023-02-03

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论文2022-12-02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参考2022-05-07

输变电施工装备仓储管理实施效果论文2023-05-29

民营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分析论文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