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2-11-19 07:54:0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bigbig毛”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

篇1: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

1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有种种表征。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虽然在思想上受到重视,但在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尽管高职院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然而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学生实践教学难以按计划付诸实施。高职院校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企业希望通过合作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人员培训,未将合作的重点放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上。目前,校企合作尚无明确的法律保障和具体的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合作尚处于松散状态。此外,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管理停留在末端检验阶段,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使校企合作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实效性不强。

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对“矛盾”,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合作双方的种种差异和不一致;二是校企合作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出台了若干相关法规政策,而地方政府未制定具体条例付诸实施。

2.1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校企合作困境的内在原因

校企合作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然而,由于合作双方之间的利益取向不一致、拥有资源不对等,导致合作中容易引发矛盾与冲突。一是合作双方利益取向的不一致。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希望获得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希望得到企业的支持。企业虽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也强调服务社会,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之上的经济价值观。当与高职院校合作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这种合作是否有利于增加自己的利润,降低自己的成本。当合作与盈利相矛盾的时候,企业就可能拒绝合作。高职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或实训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或者涉及企业生产的机密与知识产权问题,企业不愿意牺牲经济利益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缺乏义务感和紧迫感。二是合作双方拥有资源的不对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高职院校所掌握的资源是人才培养的资源,主要是师资、教学资源等,其突出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或培训上。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主要是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等,其突出的优势是技术、设备和熟练的技术工人以及对经济发展、市场变化、人才需求最直接的反应能力。双方资源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更多是不对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较低,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和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企业在技术难题的解决方面更信赖更高层次的技术力量,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2.2校企合作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校企合作困境的外在原因

校企合作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支持是释放高职院校和企业能量的有力保证,也是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家出台了若干有关校企合作法规政策,但由于地方政府未能制订相应的具体条例付诸实施,导致校企合作陷入了困境。这种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企合作缺乏具体的实施条例。在国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法规政策之后,地方政府并未在这些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订具体的校企合作实施条例,对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校企合作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积极推动的,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此外,由于人才选择的市场化,企业更依赖从市场上获得所需技术和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并支付报酬的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具体按什么规定、享受什么优惠政策,必须要有明确的实施准则。这对于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相当重要。二是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缺失。地方政府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来建立、维系,缺乏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研讨和自由实践阶段,虽然不排除个别高职院校、企业或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来看,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尚处于真空状态。仅有教育主管部门而无地方政府的参与无法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项目合作提供便利。

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出路

由于上述两对“矛盾”的存在,我国高职教育尚未建立起校企合作良性运行机制。因此,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要走出困境必须在化解这两对“矛盾”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机制。

3.1明确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与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转变观念,对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建立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机制的前提。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从产品属性上看,教育既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也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同时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特征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单凭市场机制无法达到教育领域中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十分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支持。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实训资源,人才培养的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在对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需对高职教育投人更多的实训资源,如建立实训室,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源投入高职教育等。高职院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职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高职院校要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校企合作能力,在自身功能定位上为企业发展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中去。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和高层次的企业价值观,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业务领域拓展等的战略意义。要意识到企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高职教育的投资也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3]。企业要把高职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要主动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共建专业、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和经济实体,或组建职教集团,在校企合作中共享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建立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机制

一是要建立基于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获取企业的资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获得真实的现场教育环境,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培训员工,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及提高知名度。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双方的种种利益,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二是要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合作双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只有激发地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才会形成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地方政府要把高职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提高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要建立基于规范校企合作的约束机制。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校企合作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地方政府法律约束的框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如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

四是要建立基于提高工学结合质量的质量保证机制。质量保证机制是提高工学结合质量的核心,也是促进工学结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和企业要特别重视工学结合的过程管理,完善工学结合的基本文件,健全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确保工学结合各环节顺利开展。地方政府要对工学结合的质量保证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分,制订有关工学结合质量评估的条款、规定、程序和规范,保证工学结合有统一的标准;要遴选经验丰富的专家(包括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组成专门的、独立的评估小组,定期对工学结合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机制收集反馈信息,定期对工学结合毕业生的职业成就进行调查,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

3.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构

校企合作的推动固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但机制的运行需要依托一定的机构来实现。因此,地方政府要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办公室主要负责制订相关政策法规、实施细则,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和监控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进展情况,做好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认定工作,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对校企合作工作做得好的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要重点督查各高职院校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以及相关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把开展校企合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要与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信息共亨,使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到企业的需求信息,包括技术需求和人才培训需求信息,企业也可以了解到高职院校所提供的信息,包括相关专业的实验设备、师资和毕业生等信息,双方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寻找合作伙伴。

篇2: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摘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该文研究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分析了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当前高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以该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为例,简单介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院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可见,现在大多数高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仍离不开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真分析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当前高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借鉴。同时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为例,简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院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篇3: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虽然大部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简要归纳如下:1)合作层次、深度不够高职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教学,大多处于较浅层次。企业和学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重视不够。表现较常见为简单的“以工代学”,实效性不强的“放羊式”顶岗实习。2)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目前,各级政府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3)校企合作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用有限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缺乏战略眼光,看重的是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及合作所带来的招生宣传效应。教师也很难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校企合作就很难起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应有作用。4)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缺陷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篇4: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

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校企双赢、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对此,通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和研究,我们得出校企合作模式方面不能仅限于单一模式,必须灵活多样。因此,我们摸索出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供借鉴。

2.1订单培养模式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

2.2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学生根据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职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以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企业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零距离”的直观接触,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现代“职业人”,学生到企业之后能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最终顺利就业。目前流行的顶岗实习模式有“2+1”模式、工学交替的本土双元制模式

2.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如“厂中校”,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或职业标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校中厂”,引进企业到学院建设生产车间,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企业工作流程运行,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训练环境,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

2.4职教集团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是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带有方向性的办学体制改革模式。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义务、职责和权利等,促进集团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的积极参与;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资金、人力支持,保证双方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3实践运作与效果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中,由于运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关理论指导,借鉴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面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为例,简单介绍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我院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影响。

1)引进企业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导入企业最新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促进了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与实际工作一致,教、学、做一体化,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的学习领域课程。图1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示意图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深入调研,结合广东地区现代制造业人才需求,参照对应的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进行职业分析,借鉴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职业及活动为中心,依据高职教育目的,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行动领域的归纳,学习领域的设计,构建了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竞争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知不觉中很轻松地全面提升了理论水平,全面提升了操作技能,全面提升了步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企业所学的也是企业最前沿的先进技术,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

5)改善实训条件,使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更贴近,丰富提升了学院教学设施设备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3]刘红梅.2l世纪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原则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5):589.

篇5: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和校企双赢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开展校企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的方式与途径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乙方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教学与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到乙方相应部门进行专业实习;乙方结合自身需求承接学生的顶岗实习。

(二)建立就业基地:根据企业发展与用人需要,甲方优先向乙方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乙方就业。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优先录用甲方学生。

(三)建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甲方根据乙方的经营管理需要,为乙方提供员工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等项目,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

二、双方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责任与义务

1、甲方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应利用学校的专业理论培训优势,根据乙方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的为乙方培训有关专业技术人才,乙方按照实习生人数向甲方支付培训费元/月/人。

2、根据乙方提供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修改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适应企业需要。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最少提前两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4、委派专业教师与乙方一起共同管理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事宜,并不定期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检查和督导。

5、聘请乙方技术骨干和高层管理者作为外聘专业教师,开展定期的系统教学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并按100元/课时的标准支付相应报酬。

6、甲方应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7、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实习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

(二)乙方责任与义务

1、乙方作为甲方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提供实习设施设备、场地和相关原材料,尽量满足和保障甲方学生的实习需要;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2、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等信息;参与甲方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计划。

3、对甲方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专业和毕业实习。

4、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工作时间内发生工伤意外事故,乙方应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保障实习生利益。

5、对甲方优秀毕业生做到优先录用。

6、乙方应确保本单位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三)第三方(实习学生)的权益保障

1、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甲乙双方约定按月以现金形式支付工资,不得无故拖欠或克扣工资。

2、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实行8小时工作制,因工作需要安排加班的,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加班工资或安排补休。

3、有保障工作期间人身安全、人格尊严的权利。工作时间内因公受伤有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利。

(四)第三方(实习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1、必须严格遵守乙方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2、若学生因个人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或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造成责任事故或人身财产损失,由当事人自己承担责任。

3、必须按协议约定完成实习任务,否则实习成绩不予评定,并承担个人实习重修和推迟毕业的后果。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它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 (盖章) 乙 方(盖章)

单 位 名 称:单 位 名 称:

签 约 日 期:签 约 日 期:

篇6: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

联系电话:

乙方:

联系电话:

为了更好的发挥甲、乙双方各自优势,经双方研究协商,同意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目的:

通过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课堂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操作能力的企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办学。

二、合作专业:

三、合作形式:

四、合作内容:

1、在乙方设立“_____________学校实训基地”, 共同开展专业宣传、协同招生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专业实践机会,为毕业学生推荐就业,共同合作开展行业各类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函授学习等项目。

2、在甲方设立“ 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接受企业委托进行职工培训,与企业签订“订单式”(“2+1”式或“工读交替”式)人才培养协议等合作等。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校企联办培养在校学生。另一类是校企联办培训企业员工。通过成立实训中心,校企共同承担在岗职工与转岗职工的培训任务,帮助企业提高职工技能和专业知识,促进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发展。

五、甲方权利和义务:

1、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企业需求为办班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储备企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2、通过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当前的信息、技术要求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负责调整学生的课程、考试安排等计划,尽量不与实习工作发生冲突。如需要安排学生回校参加有关活动,应提前通知乙方,办理相关请假手续。

4、协助乙方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协调及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

5、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了解、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6、支持企业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六、乙方权利和义务:

1、依托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提升、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现职前培训与职后提升相结合,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学习、深造、提升的机会。

2、强化办学意识,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就业提供方便,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参与学生的招生、培养、培训过程、实习就业等工作。

3、根据工作需要和甲方的有关要求安排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指导学生了解乙方的生产环境,掌握生产技术及安全操作规程。

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或类似险种,使学生的见习得到较好的安全保障。

5、在实习期间,除了按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定的实习补贴标准付给学生津贴外,乙方与甲方一同设立校企奖学金,对圆满完成实习活动的学生给予表彰。

6、配合甲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实习月考核的结果鉴定等及时提供给甲方。

7、如果学生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严重违反乙方纪律,应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甲方,甲方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8、企业提供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兼任学校的实践课教学。

七、其他事宜:

1、甲方派____________,乙方派______________作为双方履行协议的代表,互相为本协议的实施具体负责协调工作。双方应积极合作共同开展好甲方学生实习工作。乙方应配合甲方做好甲方实习学生安全教育并负有保障甲方学生在实践操行中的安全教育及其相关责任。

2、甲、乙双方根据本协议为蓝本制定补充协议。

3、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一份。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约日期:

篇7: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中职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1,明确甲方(学校)和乙方(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

2乙方:必须按照预定数量接收符合其条件的学生实习;提供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合理支付学生劳动付出;给学生办理人事意外保险;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符合其年龄阶段并且合法;随时和校方沟通学生实习的情况;有条件的接收校方推荐的学生就业等。

3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学生必须是无犯罪行为的,并且符合乙方用人要求的;适当派遣一名老师跟踪学生实习(每天的签到、签退,配合公司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相关问题解答等),直到实习结束;配合企业管理学生,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习的其他相关问题等。

五.校企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一)乙方责任:

l、乙方可作为甲方的就业(实习)基地,在乙方有用工需求的时候,甲方为乙方优先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供乙方选拔和录用。

2、根据本单位产业发展情况、生产经营规模和预期投资领域、在扩建项目等人力资源增长过程中,负责地向甲方提供用工需求信息、员工培训计划。

3、负责向甲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甲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实习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定岗实习计划。

4、在自己的.网站、自办报刊杂志、签约新闻媒介等主流媒体上发布校企合作的相关信息,为甲方提供媒体广告支持,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供学生实习操作,指导学生按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相关实验设备。

6、根据学生实习期的内容和项目、课题给予适当安排,并委派担任主管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教学内容,为毕业后工作或可能服务于该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7、乙方有对甲方人才培养方式提出改进意见的权利,甲方在收到乙方书面建议后,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9、乙方应确保本单位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10、学生在使用乙方的机器设备时,必须在乙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上机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甲方责任

1、负责开展招生宣传,将与乙方联合实习、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优势与特色进行宣传,吸引学生报读双方联合实习、校企合作各专业。

2、在学校悬挂乙方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名称牌匾,并通过招生宣传渠道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3、制定各专业实施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并按相关要求组织开展教学,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与乙方联系,协助乙方制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安排。

4、委派专人负责联络实习学生、协助乙方处理实习期突发性事件等行政事务,并参与实习指导工作,教育实习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5、为参加教学辅导和实习指导的乙方技术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篇8:中职校企合作案例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谋到好职位、拿到好工资、求得好发展,实现我校提出的““充分就业、最佳升学”的办学思路。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合作“密度”;改革合作模式,显现合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始,我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学校”和“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新构想,这种把学校办到企业、把教室设在车间、把技师请上讲台、把教师下到岗位的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做法,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之一:借船出海打造“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创新班

“读中职升学难”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不少有升学意愿的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我们构想了借船出海的办法,这“船”就是亚龙公司,这“海”就是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中高职教育。其主要做法如下:

1、共同招生

“招生”是合作的起点,“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创新班”由温州市职业中专、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三方合作招收,由温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下达培养人才招生指标,以及生源质量要求,由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创新班”招生工作,班级则设在亚龙公司。

2、共同领导

在合作中由温职专校长陈剑锋、亚龙公司总经理陈继权担任组长,温职专分管校长朱虹担任常务组长,亚龙培训学校校长林炳南(负责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温职专学部主任陈胜昔(负责学校方教学及管理事宜),亚龙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陶主任(负责企业方教学及管理事宜)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亚龙培训学校校长林炳南担任办公室主任,校企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为办公室成员。

篇9:中职校企合作案例3个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而企业与院校合作,利用资源优势互补,亦能减少新人的培训周期,选拨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对学校与企业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互惠双赢关系。

作为湖北省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客户分布全国各大省市,目前华秦教育分支机构已遍布全国。根据公司专业方向与人员需求,可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主要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子商务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中国语言文学类、设计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市场营销类等。

华秦教育历经十余年的软件开发与教育咨询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能准备理解和把握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除本公司面向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外,华秦教育也可为中职和高职院校提供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服务。

1) 面对中职的校企合作

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2) 面对高职的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对高职院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途径。

3) 面对应用型本科的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高度切合,走校企合作之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是培训全面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华秦教育以资源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石,铸就卓越品质。欢迎各院校前来实地考察,真诚期待与您友好交流、互助合作、校企双赢!

篇10:中职校企合作成功事例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而企业与院校合作,利用资源优势互补,亦能减少新人的培训周期,选拨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对学校与企业而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互惠双赢关系。

作为湖北省双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客户分布全国各大省市,目前华秦教育分支机构已遍布全国。根据公司专业方向与人员需求,可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主要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电子商务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人力资源、中国语言文学类、设计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市场营销类等。

华秦教育历经十余年的软件开发与教育咨询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客户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累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能准备理解和把握校企合作的核心思想。除本公司面向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外,华秦教育也可为中职和高职院校提供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服务。

篇11:中职校企合作案例3个

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求发展,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顺利通过了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审”和区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安全生产保民计划培训”审核验收。审核评审组的领导专家说我校和20上半年培训人数多,培训质量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档案规范、完善。因培训人数及质量有了新突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评为“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监督管理局评为“安全生产培训先进单位。”学校荣誉204月,学校在市教育局、文体局组织的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优秀组织奖;高中男子组4×100米接力赛第三名;高中女子组4×100米接力赛第三名。年4月,学校24式太极拳获市教育局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录像评比一等奖。

2010年5月,学校在市妇联、市教育局、文体局组织的中卫市庆“六一”少儿才艺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5月,学校在全区第二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上:获计算机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三等奖;“亚龙杯”电子电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2010年6月,学校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客房服务技能比赛”获优秀组织奖。我校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杨学文、牛博试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

2010年7月,学校被市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0年7月,学校在全市庆“七一”红歌传唱比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7月,学校太极拳获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录像评比二等奖。2010年9月,学校获中卫市沙坡头区“歌颂祖国、赞美家乡”教师“颂经典”比赛高中组二等奖、教师“讲故事”比赛高中组一等奖;学生合唱艺术节比赛高中组三等奖。

篇12:中职校企合作案例3个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让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能谋到好职位、拿到好工资、求得好发展,实现我校提出的““充分就业、最佳升学”的办学思路。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拓展合作的“宽度”;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提升合作的“温度”;创新校企合作的机制,形成合作“亮度”;瞄准企业需求,加强合作“密度”;改革合作模式,显现合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2010年始,我校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学校”和“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新构想,这种把学校办到企业、把教室设在车间、把技师请上讲台、把教师下到岗位的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做法,开创了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借船出海打造“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创新班

“读中职升学难”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不少有升学意愿的中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我们构想了借船出海的办法,这“船”就是亚龙公司,这“海”就是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中高职教育。其主要做法如下:

1、共同招生

“招生”是合作的起点,“双元制中高职一体化创新班”由温州市职业中专、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三方合作招收,由温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下达培养人才招生指标,以及生源质量要求,由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负责“创新班”招生工作,班级则设在亚龙公司。

2、共同领导

在合作中由温职专校长陈剑锋、亚龙公司总经理陈继权担任组长,温职专分管校长朱虹担任常务组长,亚龙培训学校校长林炳南(负责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温职专学部主任陈胜昔(负责学校方教学及管理事宜),亚龙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陶主任(负责企业方教学及管理事宜)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亚龙培训学校校长林炳南担任办公室主任,校企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班主任为办公室成员。

中职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的作用,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业发展和专业建设,提高办学综合实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指导今后的学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校企合作办学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推动我校各专业新一轮的内涵发展,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职业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效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类培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合作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学校有责任义务对学生进行“维权”教育,对合作企业

进行筛选,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利益。

3.校企互动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向活动,应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学校将定期组织人员到企业进行实习生、毕业生用工回访,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技术、设备等培训,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见习生产。企业定期派遣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或对师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校企互动,使师生能收获更多的实践知识与能力,使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标准为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根据学校各专业目前实际情况,拟开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订单”培养

分流组班前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班后与学生、家长签订“订单”培养用工协议,顶岗实习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考核情况记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发放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内容;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合作企业就业,确保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零”距离对接。具体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

2.工学交替

企业因用工需求,可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其方式为学生在校上理论课,到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定期轮换学习场所。

3.生产见习

是教师、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以及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到合作企业对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师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意识等能力。

4.顶岗实习

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全部课程,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企业“双选”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专业课教师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到合作单位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合格职业人,使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校内课堂教学。

5.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可充分发挥出基地资源的价值,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合作企业可在基地优先选拔到优秀人才,达到“双赢”的效果。

6.开设职工培训班

我校是成职教合一办学,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成教与职教互相促进。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同开设职工培训班,包括学历教育培训班、专技人员培训班、特殊行业或工种培训班等。

7.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

创建为各级各类示范专业、重点专业、优秀(精品)课程等,所得上级下发资金中,将划出部分为校企合作活动专项资金,学校也将投入一定资金。合作企业在自愿的前提下,可提供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学生和教师、购置实习设备等。

2.制度保障

校企双方合作意向达成后,即可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要保证人才质量,保证企业的用人优先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人员等条件上的支持,保证师生实习任务的安排。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3.组织保障

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 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 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 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 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五、本学年主要工作安排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主动走访合作单位,根据合作内容掌握当前情况,搭建对话协作平台,强化协调作用,为后继工作提供依据。

篇13:中职校企合作成功事例

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实训室,走出学校,在职业环境中进行现场教学,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2) 面对高职的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的最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对高职院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途径。

3) 面对应用型本科的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高度切合,走校企合作之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目标,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是培训全面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华秦教育以资源为依托,以政策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石,铸就卓越品质。欢迎各院校前来实地考察,真诚期待与您友好交流、互助合作、校企双赢!

校企合作成功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

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篇14:中职校企合作案例分析

以质量为根本,以效益求发展,我校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迈上了新台阶,顺利通过了区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年检评审”和区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安全生产保民计划培训”审核验收。审核评审组的领导专家说我校和20上半年培训人数多,培训质量高,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档案规范、完善。因培训人数及质量有了新突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评为“全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监督管理局评为“安全生产培训先进单位。”学校荣誉204月,学校在市教育局、文体局组织的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优秀组织奖;高中男子组4×100米接力赛第三名;高中女子组4×100米接力赛第三名。年4月,学校24式太极拳获市教育局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录像评比一等奖。

2010年5月,学校在市妇联、市教育局、文体局组织的中卫市庆“六一”少儿才艺大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5月,学校在全区第二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上:获计算机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三等奖;“亚龙杯”电子电工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2010年6月,学校在市总工会组织的“客房服务技能比赛”获优秀组织奖。我校级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杨学文、牛博试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三等奖。

2010年7月,学校被市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0年7月,学校在全市庆“七一”红歌传唱比赛中获二等奖。2010年7月,学校太极拳获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录像评比二等奖。2010年9月,学校获中卫市沙坡头区“歌颂祖国、赞美家乡”教师“颂经典”比赛高中组二等奖、教师“讲故事”比赛高中组一等奖;学生合唱艺术节比赛高中组三等奖。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根据上级有关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的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学校的专业特色。

3、立足电力做强,面向社会做大,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领导组织机构

为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作真正贯彻落实,抓出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

组 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 畅 郭明德 杨宇松 闫文贵

成 员:霍宇平董跃中 郭雪珍 刘海荣 陈 坚 孟昭祥 郭福祥 张 圣 孙国经

领导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工作部。

组长:霍宇平

成员:董跃中 高晓维 郭雪珍 王宏广 刘海荣 郭福祥 任松青 牛建平

办公室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宣传及建章立制工作。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工作。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三、校企合作目标

1、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

2、做到合作模式的多元化,以坚持服务行业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联合培养。

3、坚持培训后备高技能人才与加强企业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并重。

4、力争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方式

1、主动将服务、技术送到企业,将培训送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

3、校企共同、联合开展培训。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进行职工技能及全员岗位培训,多年来一直将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仅20xx年,学校就完成行业内外营销自动化、变电仿真等培训任务47期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大为系统外企业服务力度,目前学历教育学生共有1500人。

20xx年,我校已积极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该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运行

实际,全年8次主动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技能主动送到一线员工手中,共培训员工418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 山西省电力公司内校企合作

1、对20xx年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针对培训实际,加大活动的覆盖面,增加培训内容。

2、培训目标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急需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培人员综合素质,强化技能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式

现场进行专题性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答疑等方式。

4、培训对象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所属支公司进行。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所人员及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尽快签定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内容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仿真培训、农电电能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紧急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线路钳压技术及接线制作技能培训等。

6、培训时间

每月进行2次,每次约2-4天。

(二) 山西省电力公司外校企合作

1、合作对象

河南送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定单,也可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并通过合同等法律形式予以确立。

3、培训内容

为企业送变电专业输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篇15:职校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的实践论文

职校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的实践论文

一、创新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

学院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合作办学、就业和共赢为目标,以各种形式相互融入、相互开放,形成校企共同发展。学院依托政府,借助企业资源平台,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学校领导、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成立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从组织、制度、人员和资金等四个方面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第一,组织保障。对于华强动漫班,学院特别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办公室,推动该项校企合作成果的进行。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该班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了“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纪检财务副院长及合作企业的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华强动漫班教学工作小组和华强动漫班后勤服务工作小组。前者负责华强动漫班的日常教学工作,后者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运行管理,落实领导机构的各种决定,统筹、协调解决华强动漫班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定期向领导组汇报具体建设情况。第二,制度保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加强华强动漫班的管理,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合理权益,鼓励学员积极向上,校企双方还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华强动漫班教学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学生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奖学金实施办法》、《华强动漫班经费管理办法》等。依托华强动漫班合作办学经验,强化校企合作,推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全面展开,我院拟定并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规定》、《企业奖学金制度》、《实习生行为规范》、《实习生管理手册》、《企业对实习生管理规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关于教师进修培训的实施办法》、《关于引进企业人才的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第三,人员保障。在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统一指挥协调下,确定院各职能部门任务范围,实行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各级分管小组的职责。同时,学院有专门的系部———软件工程系专门负责华强动漫班的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办好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师资是关键。为此,学院从一线动漫企业中遴选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动漫专家深入专业课堂进行教学。第四,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华强动漫班正常运行,校企双方协商制定了《华强动漫班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设立华强班独立资金账户,做到双方共同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具体地说,校方负责设立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费用的收取和支出。账户由双方共同管理,账户资金专款专用,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费用支出。华强方负责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学院安排代表参与相关资金使用计划的审定,资金使用计划审定后,相关资金按计划用于华强动漫班相关支出。校企双方均有权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实践证明,这种资金保障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的创新点

(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华强动漫班是一种新的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形式,双方在校企合作机制上进行一些探索与创新。首先,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学院与华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和《华强动漫班合作培养协议书》;其次,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了“华强动漫班领导组”,由院长直接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纪检财务副院长、合作企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系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华强动漫班教学工作小组和华强动漫班后勤服务工作小组,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最后,建立了各种制度:从人员保障和资金保障等方面,规范和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

(二)创新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华强动漫班的成立是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同时,也是为满足芜湖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动漫用人需要而开设的。进入华强班的学员都签定了《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依据华强先进的动画制作流程岗位需求,华强动漫班采用“三分法”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在“三分法”教学实践中,进行分阶段、分梯次构建各种动画项目的制作和任务,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岗位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各层次既定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同时,实现在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零距离过渡。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技能强化需求双重标准培养,培养学生取得“双证书”,即“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培训证书与大专文凭,达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同时获得的'目标,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创新动漫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为了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双方联合成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共同制订了《华强动漫班学习就业协议》、《华强动漫班经费管理办法》、《华强动漫班教学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学生管理规定》、《华强动漫班奖学金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规范和保障校企深度合作的实施;考虑华强动漫的学员来源的多样性,为了鼓励学员,提高竞争意识,华强动漫班施行阶段性考核机制,给予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出该班。

(四)创新动漫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

华强动漫班的合作协议是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华强公司经过长达半年之久,十多个来回的讨论、谈判才达成的合作协议。对学校、公司、学生合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具体地规定,可操作性强。华强公司已经把该合作模式应用到多所高校的合作中。2010年3月22日,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5月19日,辽宁美术职业学院成立“辽美华强动漫班”;2010年10月14日,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12月16日,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校企联合培养班”;年3月24日,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多所高校的加盟,均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存在的不足之处

华强动漫班可以说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种办学模式,对推进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一年多的实践中,经过梳理,我们发现该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一)校企合作的政府职能和机制不完善

华强动漫班是为充分满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迅速发展的动漫人才需求,特别是为方特二期梦幻王国的顺利投资运营需求,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建议下成立开设的。华强动漫班建设过程中,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携华强集团领导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并希望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为华强集团培养急需人才,服务芜湖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但政府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相关的政策法规,致使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缺乏,使得该班开办受资金、设备等限制,这都制约了校企合作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向更深更高水平发展。

(二)校企合作双方人才培养理念差异较大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华强集团在双方校企合作过程中,把合作办学本身也作为一种盈利方式,通过员工输入方式来进行,追求的短期效益。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仅仅培养本公司紧缺的二维或三维动画人才,缺少培养各级各类创意人才,不利于动漫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篇16:校企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

摘 要:专业实体化公司是校企紧密合作的重要形式。基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体化公司前期运作方式、收获、困惑的反思,提出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要从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运作模式、明确专业实体公司定位、完善相关政策入手。

近10多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秉承“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理念,开展了以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待完善和深化。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做一些探讨。

一、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内涵和运作方式

推进专业实体化建设,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形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体化,一般是指职业学校把专业办成实体,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生产、经营和服务实体,也是经济实体。在具体实践中,各高职院校赋予其各具特色的内涵。专业实体化公司在湖北技术学院的内涵表现在:坚持“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理念,主动把学校引向市场,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行业和企业,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质量”的思路,广泛聚集市场资源,引进社会、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智力、信息资源同校内专业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既是生产、服务和研发的经济实体,又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是公司的主角,又是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师生既是教与学的主角,又是公司的工程师和员工。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目的是将专业建成教育教学质量高、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内部运行机制灵活、具有一定造血功能的特色(品牌)专业。促进教育教学与产品生产紧密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紧密结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基本的运作方式是:

(一)按专业需要选择企业

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的.宗旨,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学校的专业与人才优势出发选择需要开办的产业。如,围绕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组建了鄂职九洲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洲数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组建了鄂职四方模具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专业实体化公司。

(二)按股份制规范公司管理

学校与合作方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股份制管理制度,确立学校行政管理与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市场关系。学校派出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派出董事参加董事会,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决策公司经营,按照公司发展计划检查和考核公司经营绩效。通过公司监事会保证公司经营班子正常规范运作。()让公司经营班子放手自主经营,以公司注册资金承担责任,享受权益。

(三)按新技术高起点制定专业实体化公司发展方向

学校兴办专业实体化公司,始终坚持两个原则:(1)企业必须有主导产品,而且产品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方便教师、学生迅速进入该行业的前沿领域,产学研能够很快取得成效。(2)产品要有好的市场前景,有很好的市场需求。

(四)按校企合作需要招揽贤才

学校在兴办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建设一支包括技术人员、经销人员、培训教学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教育培训能力提供根本保证。

(五)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处理双方关系

学校对兴办的专业实体化公司要求很明确,即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服务于人才培养。学校对每个公司都下达具体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和考评措施。要求公司做到同时兼顾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努力做到产品生产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契合。在此前提下,专业实体化公司按照公司制实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与学校各项经济、科研、教学往来均按市场规则办理。

二、专业实体化公司探索中的收获和困惑

(一)收获

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实体化公司运行好的专业其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明显提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频频获奖。例如,由于九洲数控的成功运作,依托专业数控技术的建设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探索了“专业带企业、企业带产品、产品带就业”的专业建设模式,其核心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生产规律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人力资源为依托,为科技创业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学校与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企业成长;以园区企业为主干,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生产性教学平台,实施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一致的教学模式。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数控磨床、高精度模具、来料加工的零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学结合”载体,学生在车间得到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数控加工等方面的锻练,成为数控机床应用和维修的技术能手。

2.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1)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组建、经营、发展就是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2)以发展较好的九洲数控为例,该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化装备工程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了湖北九洲数控机床公司并入驻孝感市科技创业园,段正澄等三名院士在园区设立院士工作室。该企业有两项科技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XG系列曲轴轴颈自动磨削加工成套数控设备,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2012年被评为“服务湖北先进高校”.(3)学校面向所有专业成立了湖北孝道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是湖北省人社厅认定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该基地不仅孵化校内学生项目,也孵化社会项目,还与孝感高新区、孝感团市委合作组建了孝感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推进了孝感“创新城市”的建设。

3.培育了学校的创新创业精神

专业实体化公司是典型的跨界实体,它跨越了教育与经济。从经济的角度看,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创办过程是典型的创业过程,

专业实体化公司创办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所以专业实体化公司能培育学校的创业精神。从教育的角度看,专业实体化公司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育人的体现。从实际效果看,我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在孵化的50多家企业中,来自专业实体化专业的学生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二)困惑

1.认识不统一

(1)学校办不好企业,重点应抓教学。学校所办的专业实体化公司成长不平衡,有发展很好的,有依法破产的。办得不好的企业牵扯了校领导的很多精力,从而导致认识不同意。(2)利益分配不均。虽然原则上讲专业实体化公司应按股份分红,但学校当时入股专业实体化公司除了现金外,还用场地租金、实训设备,而且为了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附加协议或口头约定,从而导致利益分配上出现一些纠纷。

2.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学校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初始目标实际有偏离。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强调经济收入、造血功能,想作为与学费、后勤服务收入并列的学校经费来源的三大支柱之一,导致部分专业实体化公司教育功能衰减,从而进一步积累了对专业实体化公司存在合理性的怀疑。

3.政策不配套

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的通知中规定的“经高校、院所同意,科技人员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在鄂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保留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档案工资正常晋升,5年内可回原单位”不配套,给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创办、成长造成现实的困难。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兼任企业的负责人成为现实的困难。

三、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从政策层面上讲,组建专业实体化公司是学校宏观办学层面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也是学校微观专业建设层面探索产教融合的实践,这是党和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从育人规律上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紧密合作,而专业实体化是校企紧密合作的理想范式。从缓解学校办学经费不足、职教资源不丰富来看,专业实体化公司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对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2.改进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运作模式

(1)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一步明晰产权,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基础。(2)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是和专业实体化公司互动的主体,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核心。(3)学校进一步完善、健全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适切的治理结构,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保障。同时学校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如,可以借鉴医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实行教学单位与公司一体化,可以借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经验试行专业法人制。

3.明确公司定位,突出人才培养

专业实体化公司事实上是“教学企业”,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在高职院校存在的前提,所以其定位一定要突出人才培养。这一定位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公司章程中、落实在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经营中;这一定位不仅在公司的创办之初是如此,

在公司发展、壮大了也是如此;这一定位要落实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体现在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之中。

4.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深化校企合作的氛围

国家要协调和出台政策,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中层负责人和专业实体化公司负责人相互兼职通道畅通,鼓励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兼职。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投入,税收减免等)鼓励专业实体化企业的发展,营造深化校企和合作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蔡泽寰,李祥富,许安保。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XX.

马青林,卜红玉。专业实体化:职业教育新探索.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万由祥。创建以专业实体化为特征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XX.

孔新舟。专业实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XX

基金项目:本文为20XX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指导性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jyte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企培育范文

烟台市中职护理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外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埃塞俄比亚的职业教育管理论文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研究

顶岗实习放羊现象不容忽视论文

高职院校章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策略论文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职校企合作难处及对策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2023-05-26

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教学探索论文2022-06-22

试论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教育论文2022-08-14

任职教育院校管理的主要矛盾及对策论文2023-03-13

浅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旅游管理论文2022-09-23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论文2023-06-24

HJW01型粘土浆液固化剂工学论文2023-01-15

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教育论文2022-05-06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2023-01-0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论文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