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3-01-19 07:45:0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wangjiangbdkj”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篇1: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立足已经发展了多年的民生新闻栏目的现状,对目前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概括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记者职能错位、报道的新闻价值低以及报道内容同质化等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 舆论监督 媒介责任

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常态,与原来追求大而全且形而上的新闻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以其贴近式的报道、互动式的传播、个性化的播报、品牌化的经营使这类栏目很快成为了收视的焦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我们看到部分民生新闻相继遇到发展的瓶颈,民生新闻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也相继暴露。

1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

1.1记者的职能错位及主观性报道

施拉姆在对媒体的社会功能的概括中认为,媒体具有社会雷达作用,即“通过传递信息监视社会环境”。对于民生新闻而言,“以民为本”、“关怀平民”这些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媒体和记者成为老百姓认为的解决问题的首选或者说是最佳途径。他们认为自己遇到的不公正的事情甚至不合法的事情,在相关部门未必能够得到重视和解决,但是如果经过媒体曝光,事情往往会引起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就会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事情就会按着自己的愿望得到解决。

不可否认,在当今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记者的“青天”意识常常显露出来,“铁肩担道义”、“仗义执言”的情绪常常伴随在新闻事件采访过程中,记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做起了媒体审判的工作。“在记者的调解帮助下,某某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的解说词经常会被用在报道中。记者为了报道新闻事件,深入到现场,公正客观地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是记者的责任,但是如果忘记了自己的立场,片面地站在事情的某一方的角度去干涉事件的发展进程,甚至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或是媒体与某些单位的关系介入事件中,就造成了记者和媒体的错位。这种错位有时会使相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和曝光的影响,对事情处理作出让步,从表面上看记者推动了事件的处理,但这种介入就会使普通百姓产生“有事找记者”的意识和思维习惯,这势必会对社会公平秩序的建立维护以及法治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媒体在此之中也丧失了本应体现出的社会责任。“媒体的责任是什么?媒体的责任就是回到媒体自身,回到它作为有立场的信息中介的本来目的,做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发布者,追求科学理性的知识传播者,维护善良风俗的娱乐提供者,这并不等于媒体放弃了政治责任,媒体成为本来意义上的媒体就是媒体最大的责任。”[1]

在哈尔滨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事主先打电话给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和哈尔滨电视台《都市零距离》的热线,然后才打电话报警。当警察先于记者来到现场时,当事人竟然阻止警察处理现场,并称“等记者来了再说”。这虽然体现出了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另外一方面也反应出民众对政府和法治的不信任。应当说从媒体职能的角度来说,如果警察要等媒体来了才能处理问题,媒体就已经处于越位的状态了。

1.2报道信息内容重复、新闻价值低

在民生类新闻栏目中,容易出现报道题材狭窄且内容重复并且次数多的现象。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部分内容源于本地新闻或地域性新闻,新闻来源比较有限,而且内容又多集中在某几个方面。观众每天打开电视机看新闻,内容都不外乎交通事故、邻里纠纷、漏水停电等等,题材雷同重复,琐碎而冗长。纵观整个节目,能表现栏目个性化和特色的东西并不多。大量的重复就意味着多样性的丧失,栏目题材内容的大量雷同和反复播出不仅暴露出记者报道视野的狭窄,而且也给受众造成一种模式化印象,无法产生强烈的收视期待,节目也容易流于浅层表现。

新闻价值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纵观现在的新闻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某些记者为了过分追求新闻的趣味性价值而片面追求新闻的娱乐性,忽略了新闻价值。为了提高趣味性和收视率,记者和编辑只选择那些故事性强、容易满足受众“看热闹”兴趣的新闻,这种情况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美国和黄色新闻盛行时的情况大同小异,这种新闻传播的特点是单纯地追求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充斥在民生新闻节目中那些车祸、吵架、纠纷以及具有低级趣味的新闻价值较弱的消息是不符合新闻基本报道原则的。

虽然在民生新闻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以新鲜事、稀奇事为主,也有歌颂拾金不昧、爱心救助、社会新风尚等内容,但长期的重复势必引起观众的“收视疲劳”使观众失去收视愿望。虽然“不管是人咬了狗,还是狗咬了人,都可以是民生创作的好新闻”,但对于有些新闻价值极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新闻来说,记者完全可以去采访更有价值的新闻,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

1.3报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地方台的民生新闻着重强调内容的本土化这是由民生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但目前,民生新闻栏目在各地已呈饱和状态,许多地方出现了同一城市拥有多个民生类新闻节目,造成了一条新闻这个栏目刚看完,换个频道又看一遍的情况,这种情况尤其在省会城市台特别明显。正如《南京零距离》的孟非所说:“在南京,一个老太太不小心摔倒在地,跌掉了一颗牙,等她抬起头来会发现有5台摄像机对着她。”[2]这话虽有些夸张,却深刻地说明了不同媒体的不同栏目之间同质化竞争激烈。媒体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导致了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量定位、风格、内容雷同的栏目拥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内争夺受众市场,分摊广告收益。以哈尔滨为例,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哈尔滨电视台的《都市零距离》、《都市发现》等多档栏目几乎处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几家记者都在努力拼独家新闻、抢时效性、变报道形式,但结果还是大同小异。以大冬会期间的一条消息为例,笔者先是在晚上6点钟播出的《都市零距离》栏目看到了两名戴着假袖标冒充大冬会治安协管员的未成年人在小区楼道内粘贴小广告,被真正的协管员抓住的新闻,在6点半的《新闻夜航》中,同样的新闻也报道播出了,在第二天早上《都市发现》的重播中,笔者也看到了这个消息,而且采访的内容也基本相同。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样的消息,对于新闻的新鲜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同一城市多个栏目争夺同一资源,这种内耗式的竞争只会让各自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这种不考虑自身和市场情况而继续盲目发展的话,只能使民生新闻栏目变得千篇 一律,逐渐失去受众的喜爱,导致民生新闻收视率的降低。

2民生新闻栏目发展对策

2.1注重报道题材的新闻价值

民生新闻栏目要放宽选择的报道题材,避免内容的重复,避免成为“日常生活小事的投诉站”,树立起媒体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其报道的新闻价值。对于民生新闻来说,只有与民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往往才会被观众长期广泛的关注。比如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选题都应当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将这些全社会较为普遍关注的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并在报道上赋予更加广阔的视野,深入挖掘其新闻价值和社会效应。对于那些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琐事的新闻价值较弱并且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对有价值挖掘的,应把其具备的深层次的新闻价值开发并表达出来,使其满足受众的需要。

2.2创立栏目特色,增加评论的深度

面对着民生新闻形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民生新闻栏目更应当找准市场、因地制宜,走异质化竞争道路,发挥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并以此为创新的动力,在发展中求得风格稳定不变与内容形式创新之最佳结合点,才能不断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另外民生新闻注重实效性、贴近性、故事性和现场感十分重要,但同时更要重视新闻报道的深度。针对报道中许多可进行深度评论的消息,要深度挖掘加强其评论的深度,没有深度的民生新闻不会有生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题材要深度解读,当老百姓不能很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其对个人的影响时,民生新闻栏目也可以以百姓的视角进行分析和评论,能帮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3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新闻记者的社会职能是守望社会、舆论监督。开展舆论监督也是要促进社会秩序健康稳定,但是如果监督不当,就会造成一些新闻失去报道价值,甚至失实,使受众失去对媒体和记者的信任。所以对于记者来说,要加强自律,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失去新闻记者本身应有的科学严谨和客观的态度,不能盲目的站在百姓一边,要对报道的双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正确处理好用事实说话和主观判断的关系,为受众提供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报道。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对待报道内容。要以高品位为广大观众提供健康丰富的新闻产品,从而提升民生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体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婧。中国民生新闻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9。

[2]许原。历史草稿的另类写法―浅谈新闻娱乐化趋势[J]。中国电视,,12。

篇2:浅论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我们看到部分民生新闻相继遇到发展的瓶颈,民生新闻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也相继暴露。

施拉姆在对媒体的社会功能的概括中认为,媒体具有社会雷达作用,即“通过传递信息监视社会环境”。对于民生新闻而言,“以民为本”、“关怀平民”这些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作用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强,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媒体和记者成为老百姓认为的解决问题的首选或者说是最佳途径。他们认为自己遇到的不公正的事情甚至不合法的事情,在相关部门未必能够得到重视和解决,但是如果经过媒体曝光,事情往往会引起较强烈的社会反响,也就会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事情就会按着自己的愿望得到解决。

不可否认,在当今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记者的“青天”意识常常显露出来,“铁肩担道义”、“仗义执言”的情绪常常伴随在新闻事件采访过程中,记者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做起了媒体审判的工作。“在记者的调解帮助下,某某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样的解说词经常会被用在报道中。记者为了报道新闻事件,深入到现场,公正客观地报道自己的所见所闻是记者的责任,但是如果忘记了自己的立场,片面地站在事情的某一方的角度去干涉事件的发展进程,甚至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或是媒体与某些单位的关系介入事件中,就造成了记者和媒体的错位。这种错位有时会使相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和曝光的影响,对事情处理作出让步,从表面上看记者推动了事件的处理,但这种介入就会使普通百姓产生“有事找记者”的意识和思维习惯,这势必会对社会公平秩序的建立维护以及法治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媒体在此之中也丧失了本应体现出的社会责任。“媒体的责任是什么?媒体的责任就是回到媒体自身,回到它作为有立场的信息中介的本来目的,做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发布者,追求科学理性的知识传播者,维护善良风俗的娱乐提供者,这并不等于媒体放弃了政治责任,媒体成为本来意义上的媒体就是媒体最大的责任。”

在哈尔滨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事主先打电话给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和哈尔滨电视台《都市零距离》的热线,然后才打电话报警。当警察先于记者来到现场时,当事人竟然阻止警察处理现场,并称“等记者来了再说”。这虽然体现出了栏目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另外一方面也反应出民众对政府和法治的不信任。应当说从媒体职能的角度来说,如果警察要等媒体来了才能处理问题,媒体就已经处于越位的状态了。

篇3:民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民生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我县的民生档案建设工作起始于。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基本掌握了民生档案的特性及发展脉络。

民生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包括:下岗职工档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档案、再就业档案、低保档案、残疾人档案、社会救助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承包(延包)和流转档案、失地农民档案、新型合作医疗档案、城镇居民医保档案、独生子女档案、公民出生档案、房产档案、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地籍档案、林权档案等近40种。

由于立档单位多,要求不统一,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给民生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诸多困难,并产生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部分涉民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较为混乱。

从工作实践中看,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流动性大。

有的乡镇、县直单位只注重文书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和移交进馆,而对专业档案(也就是涉民档案)要求则比较松散,随意性较大,造成部分涉民单位的民生档案管理比较混乱。

有的乡镇、县直单位的民生档案资料不仅没有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留存在有关的股室或乡镇各站办保管,而且长期以来没有进行整理归档,零零散散地随处堆放,处于无序管理或失管状态。

有的单位随意借阅,不履行借阅手续,遗失现象较为严重。

2.个别不愿意移交到期的民生档案。

一是个别涉民单位档案法治观念不强,以平时业务工作要经常查阅为由,不愿意把到期的民生档案移交给县档案馆。

二是影响到单位的经济利益,而不愿意移交。

3.民生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资源共享。

民生档案涉及面广,形成的主体多而复杂,致使民生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不同的'部门,因而形成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群众查阅利用很不方便,民生档案的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如房产地产档案、各类社保档案、户口迁移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都由各形成部门自我保管,比较分散,而民众又往往直接到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结果难以查到所需档案,这就给广大民众查阅民生档案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难以使民生档案资源真正为社会所用。

4.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县档案局现有3台微机,配置非常低,现在使用的DARMS200档案软件功能落后,影响了民生档案数据库存建设步伐。

全文扫描及挂接无法开展。

其他硬件设备如复印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或陈旧损坏、或空白,急需配备。

5.民生档案管理资金不足、人才短缺、库房狭小。

一是民生档案资金投入不足。

档案事业发展经费依法列入财政预算但没有及时拨付。

3月5日年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同意从20起县综合档案馆整理、保管费用实行每年每卷0.5元,三年来累计资金85,626元至今没有拨付到位。

二是管理人员不足。

档案馆现有干部2名,只有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数据库录入,而馆藏近6万卷,需录入数据40万余条,任务量非常大目前,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到档案馆数据库建设当中。

三是档案馆库房狭小。

目前,县档案馆只有175平方米,面积狭小非常潮湿,存在安全隐患,库容已经饱和,也达不到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

二、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党的大会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

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档案部门作为党和政府对档案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就要主动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使档案工作的成果更多体现到维护民权、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来。

1.加大档案法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民生档案意识。

一是要在广度上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民生档案意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及档案信息网等宣传媒体,宣传民生档案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信息,使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在深度上进一步提升档案人员法律知识理论水平。

2.狠抓民生档案的源头管理,建立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内容丰富多样。

而要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将民生档案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二是从源头上抓好民生档案的管理。

要从产生民生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抓起,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项工作,县档案局应本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展到哪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密切关注民生工作的热点,提前介入对民生档案的指导,及时帮助各有关单位建立完善民生档案。

三是县档案局要指导和规范涉民部门制定民生档案归档范围、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等相关的业务标准,规范民生档案管理的归属与流向,健全民生档案监管长效机制。

3.继续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形成“大档案”格局。

针对民生档案资源分散保存于各部门,给民众利用带来不便的客观情况,必须整合全县民生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接收、寄存、代管等多种形式,把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全县民生档案集中到县档案馆收藏保管。

县档案馆要加大接收、征集力度。

各有关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在本部门保存一定的期限后,应依法向县档案馆移交到期档案。

逐步将全县范围内婚姻、公证、房产、林权、地籍、移民、土地承包、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管理等关系社会管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的民生档案全面完整地接收进县档案馆,从而形成“大档案”格局,实行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实现民众利益保障的最大化。

4.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档案查阅利用平台。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将民生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列入全县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全县建立互联互通的民生档案数据库网络体系;二是县档案局要在丰富馆藏民生档案的基础上,对涉及民生的各类档案,集中力量,优先编制各种专题目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建立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的平台,满足民众查档利用需求,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快捷方便的目标。

5.加大民生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保障档案工作需要。

建议县政府加大民生档案工作的投入,根据年3月5日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的规定,每年将档案局(馆)的档案保护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给予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财力支持,从而确保民生档案工作需要。

同时按照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应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尽早开工,尽早竣工,以适应民生档案资源整合的需要。

篇4:珠海市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珠海市旅游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珠海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来,旅游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已确立其在珠海市的支柱产业地位,无论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环境,还是旅游业所涉及的各个行业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在珠海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根据区位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作 者:王树林 扬迅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商业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OMMERCIAL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资源   发展对策  

篇5: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论文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作为一股新潮流,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琐碎化、低俗化、负面化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重点探寻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一、民生新闻概况

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国内学者各有不同的表述,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专业知识,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和社区居民为主要传播对象,以广播电视频道覆盖的城市为主要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经济为主要新闻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

民生新闻主要是把“民生、民情、民意”作为主要关注焦点,报道的是老百姓身边的麻烦事、稀罕事、烦心事等,通过栏目记者的现场调查、采访、取证等方式,经过后期制作,而在广播电视报道出来的一种新闻电视栏目。

二、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困难

(一)超大体量所产生的尴尬。

之前,很多电视媒体过分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关注度,也为了追求市场效应,许多民生新闻栏目以凶杀、暴力、抢劫、灾难等社会负面题材扩大影响和关注,然而这些题材的新闻不会每天都有。

现在,为了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号召,大量减少广告,民生新闻更是超大体量,作为新闻媒体又该怎么办?每天报道哪家水管爆裂,哪家煤气漏气,哪家被盗等等,即便是这些,每天又有多少呢?这么大的篇幅栏目,为了补充题材空缺,总不至于报道哪家吃了什么奇怪的饭之类的吧?那样的话,就成了人们的笑话,估计也会增加关注度,不过是负面的。

究其原因,出现这个尴尬现象的原因是媒体竞争压力大、栏目记者为了生存其职位竞争压力也大所致。

(二)有求必应的尴尬。

我国很多省台民生新闻栏目,其定位是民生新闻首先要做到是“硬”,即新闻事实要“硬”,再就是记者在对待难处理、难采访、难曝光问题时,要采取“硬”的态度,就是硬曝光的办法。

我们知道,媒体记者如果想硬曝光的话,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危险,鉴于此,该电视台想了很多办法。

不乏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进行联手的办法,比如说跟当地的一些政府的热线联手,12369、12315等,都是他们联合的热线。

等等跟他们联合。

说到底就是,栏目记者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新闻“110”了,有求必应,有应必果,这个果也是对百姓负责人的结果,纵观媒体此举,我们无可厚非,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更为妥善和科学的方法。

(三)节目自身发展缺陷。

基于笔者的工作经验和考证,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自身发展有诸多缺陷和不尽人意的地方,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新闻内容过于琐碎,把焦点过分地放在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琐事上。

二是民生新闻过度庸俗化和娱乐化。

电视媒体为了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有的时候在编排新闻类栏目是可以体现幽默和娱乐化,使难登大雅之堂的“花边新闻”和“市井新闻”,上了新闻类栏目报道,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电视栏目的品质和层次,最关键的是体现不出自己新闻类栏目的特点,极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

三是节目内容和形式偏于单一。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是栏目策划创新陷入僵局,好像遇到了瓶颈似的,显得没有创意和新鲜劲,总觉得无力与贫乏。

四是过分重视收视率。

很多电视台过分追求收视率,要求栏目在制作时必须赢得大家的眼球,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且其收视率和员工的薪水挂钩,这样一来,很多记者和编辑就会想出大量的.应对办法,难免会出现报道不实和偏颇现象,这样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四)电视栏目人才队伍不专业。

人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真正的企业竞争现在就是人才的竞争,拼的就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及综合素质,谁占据优势谁就会胜出。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并不客观,尤其是一些地方新闻媒体,在这一方面更是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是人才的泛滥和不专业,很多是年轻应届毕业生,还有甚者是非本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积累,把他们推到关键位置,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报道出来的新闻质量和层次可想而知。

三、我国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

(一)政策支持与监督。

民生新闻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要得益于党和政府打造合理的温暖的宣传环境。

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民生类电视栏目,不论从资金扶持还是政策倾斜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在我国现在大力提倡改善民生的环境下,相信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二)品牌打造策略。

品牌战略是每个新闻媒体必抓的环节,电视新闻媒体更是不能例外,为了获得生存空间,为了取得较好的收视率,建议民生新闻类栏目在发展的同时,注重打造一个或多个品牌栏目,使其成为该电视台的招牌节目和标志性节目,这样一来,不仅充实了自己,而且对整个电视台的发展带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人才战略。

人才的竞争是当前各大新闻媒体的主要竞争形式,电视新闻媒体也不例外,笔者建议民生新闻类栏目增加专业人才、高学历人才的招聘,对一些经验足、学历高、专业性强的人才可以不惜重金进行“挖掘”、招揽于自己麾下,这对于自己栏目的发展对整个电视台的发展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四)差异化策略:特色产品受欢迎。

民生新闻栏目红火的同时,民生新闻大战也愈演愈烈,各电视台为了生存或获得好的收视率而采取种种不同的策略。

做观众喜欢的特色产品,以特色产品来赢得市场就是其中一招。

一是方言说新闻,强调地域特色;二是增加电视评论,满足受众消费心理;三是编排上要不拘一格。

总之,还有很多发展策略如技术策略、协作战略等,由于篇幅关系在这不一一列举。

结束语:本文简要介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况,继而介绍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和困难,重点探寻了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策略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为我国相关科研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谭云明,易前良.民生新闻: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追求[J].当代传播,,02.

[2]尧弘.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J].中国记者,,06.

篇6: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论文

【摘 要】当今电视新闻的发展越来越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娱乐化,平民化手法更是各大电视媒体争相采用的一种方法。

取材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应该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形式的主要途径之一。

“人情味”,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电视民生新闻报道风格的基本特点。

本文就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做了探究。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发展研究

一、电视民生新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民生新闻的概念研究

民生新闻是在多重标准下划分的新闻类型。

它注重实用价值、情感价值,又带有娱乐性,是随着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广泛普及,电视媒体的话语语境中慢慢展现出一种大众情怀的产物。

我们可以这样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在内容上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喜怒哀乐,在形式上充分运用先进的传播手段,以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进一步拉近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在叙述手法上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

通过向观众提供实用的关心自身利益的新闻资讯从而不断提升观众的媒体素养,担负起了社会赋予的舆论导向责任。

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趋向。

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新闻形式的综合概念

(二)、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说,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内容缺乏深度。

目前以“直播”、“快报”等命名的民生新闻节目占领了晚间新闻部分时段,以至于“千台一面”的现象日益突出,致使新闻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风格与表现形式都似曾相识。

大量可以创新形式、挖掘题材、拓宽领域的新闻素材没有被真正被发掘。

篇7:东莞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东莞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东莞市物流业得到长足发展,正在逐步明向专业化领域经营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找出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访谈法等方式,得出东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以传统服务为主,物流功能简单;物流市场混乱,物流管理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深化认识,加强物流基地建设;政策扶持,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加强监管,营造规范市场秩序。

关键词:东莞 物流基地 物流市场

近几年来,东莞市物流业得到长足发展,物流总量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物流行业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明确发展和服务定位,向专业化领域经营发展,慢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成为具有相对成熟的管理系统的物流领跑者。

一、东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东莞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东莞火车站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点,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北有广州,南有深圳两个国际机场,皆有高速公路直达,这为物流交通提供了方便。

近来年东莞经济实力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巨大,以加工制造业为产业基础的东莞,有“世界工厂”之称,物流服务需求旺盛。有资料显示,每天从东莞出境的货柜车就有7000多辆。

总体来讲,东莞物流产业有相当稳定的基础:内部需求旺盛、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物流业的发展。

二、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莞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莞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却相对滞后,而且与物流相对成熟的广州、深圳等地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东莞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民营企业为主 企业规模偏小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物流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但其中多以本地民营物流企业为主,且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统计,目前东莞市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家左右而已。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物流企业设立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东莞本地的物流企业思想仍旧停留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上,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不注重扩大投资,保守而驻足不前。当地民营物流企业的平均职工数、平均职工工资等远远落后后广州、深圳等地的物流企业。

2、以传统服务为主,物流功能简单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在大量增加,但服务内容却依旧是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主要以运输、仓储、搬运等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的服务业为主,没有发展新的物流增值服务。这种现象导致东莞物流业只能接零散生意,无法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另外,很多企业不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于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同时,很多企业自行提供运输等服务,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东莞服务业整体规模的形成,导致发展缓慢。

3、物流市场混乱 物流管理水平低

目前,东莞物流管理市场存在三类物流企业:国外大型物流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以及贷代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加上贷代企业,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又没有相对配套完善的管理政策,导致各类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严重,人员流动频繁,物流市场混乱无序。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公司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等,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无法提供正规、规范而有效的物流服务,以致运作效率低,速度不高,成本上升,从而造成物流管理成本的加大和物流环节上的浪费。

三、东莞市物流业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东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对策:

1、深化认识 加强物流基地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和知识,增强工商企业采购现代物流服务和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意识。政府部门要适时适当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服务,应用新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要大力加强物流基地的建设,物流基地对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带动物流企业充分发挥东莞虎门满仓、常平大京九物流和松山湖三大物流园区的.优势,加大开发建设,加速东莞经济发展。

2、政策扶持 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

目前,东莞市已经出台了针对物流市场的《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成为指导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性文件,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还要遵从市场规律,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不能过分干预。针对东莞市巨大的物流需求,可以鼓励工商企业将“自营物流”分离出来,转而投向第三方市场,依靠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物流运输,提供完善的物流及配套服务。

3、加强监管,营造规范市场秩序

由于物流业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物流业涉及的部门却非常多,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于物流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再加上物流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物流市场混乱,违法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当经营行为包括恶意压价、逃税漏税、严重超载等,这些企业牺牲公共利益,破坏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东莞物流业的整体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各级有关部门应做好物流企业的监督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制定相应的惩罚,积极引导东莞物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重视企业自身的信用,在行业内构建诚信体系,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物流企业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东莞有着独特而丰富的物流资源,具备物流发展所需要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条件、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以及发达的经济基础,相信只要克服当前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只要抓住机遇、努力进取,主动更新物流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就能为打进推进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8: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导读: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对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电子政务,问题,对策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经过几年的发展,实施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得到改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已成为政务公开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1、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东西部存在较大差异,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2、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3、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论文发表,对策。论文发表,对策。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1、地域发展非常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

2、技术资源利用率低下。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很低,硬件投入中,单方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

3、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低等缺陷。

4、部门协作能力不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1、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行任何改革,思想解放是关键。论文发表,对策。应加强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转变观念,从而在思想上接受这场变革,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这种变革。要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适应全新的信息社会工作环境,并且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考核纳入公务员综合考核范围之内。

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技术标准确立得越早,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就越能尽早走上快车道,因此也就能尽早避免将来因标准混乱而导致的被动局面。

3、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及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电子服务传播系统的做法,尽可能使信息在公众和政府间有效流通,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

4、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论文发表,对策。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鉴于我国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具体过程如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论文发表,对策。

5、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矫正方法及对人的情感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它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今天,我国政府已经走上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道路,这是我国行政许可法蕴含的基本精神。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论文发表,对策。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地发展。

篇9: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论文

1、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的行业间发展差距显著

我国“城富村贫”的两极化趋势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在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时,乡村还尚未形成相关产业链。文化产业内容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亦存在区域差距明显的问题,部分农村文化项目得到迅速发展,深入人心,而部分农村却发展欠佳,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诸如乡土乡风等民俗类文化项目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不同行业间发展状况受方式、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差距。

1.2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缺乏内生动力

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涵盖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文化服务行业等。从制造业整体来看,重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60%,相比之下,文化产业中的产品生产及设备所占比例和规模都非常小。在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中,文化产业中从事文化设备、用品等生产工作的工人占24%,增加值占23。3%。

1.3文化产品产量少,技术含量低

人们文化活动的选择范围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的推动之下呈现日趋丰富的趋势。而一些农村地区文化发展较之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即使对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可供农民选择的文化活动依然仅限于打牌、看电视等单一形式,这些文化活动已经不适应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也大大限制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因为农民的文化品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高,单调的文化生活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以科技、体育、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农民新的追求。

1.4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系统性的政策支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农村文化产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采取了现代化的经营形式,但其在盈利模式与发展方向上仍然不适应现代企业的标准。第二、缺乏有力的政策给予农村文化产业经济支持。尚未具备常态化和制度化的社会投资、捐助与赞助等优惠政策,且尚未出台其他诸如市场准入政策、税收减免等资助性政策。第三、农村文化产业缺乏科学引导。较之民营企业,农村文化产业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但是盈利较少,经济效益小,政府为此对农村文化产业疏于管理,投入力度小。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由于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及工业的盲目发展遭到严重破坏,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增加到18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两项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沙漠化面积呈现骤增趋势,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潜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积还有16万平方公里。因此,处理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兼具长期性与艰巨性的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利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呈现优化和升级趋势。农村走向城市的已经不再仅仅限于肉、蛋、菜等实物农产品,而是已经涉及到锣鼓、剪纸等文化领域,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城市居民生活的双丰收,且大大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2制定合理的治理结构以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党委各级宣传部门设立专门科室处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统筹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统一筹划、起草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统筹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设计产业门类等。建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由宣传部相关职能部门带头,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究人员,出版社以及广播媒体等部门,乡村基层政府以及文化产业代表等为成员单位,定期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并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用以解决农村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诸如其发展中遇到的农商对接、引入人力资源困难、存在行政壁垒等相关问题。

2.3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发掘和培养农村人才

农民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创造主体。作为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素质与技术专长必不可少。而今农村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十分匮乏,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整体经济水平难以提升,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不可忽视的障碍。因此,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势在必行。对内,我们要巩固已有文化产业,增强其生命力与竞争力,并且拥有根据自身需要发掘有用人才的能力;对外,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把更多高素质人才吸引到文化建设事业之中。管理层中的人才发掘工作更是不可懈怠,建立一套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才的发掘、吸引、培训和应用机制,最终使高素质的人才发自内心地想留在农村,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4完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农村文化龙头企业的专业研究力量,牵头编制区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在不同时期相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原则、发展战略步骤、保障机制等,并结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加以统筹规划和考虑。在发展规划的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尤其是农村文化资源的存量及开发现状、文化特质的传承凝炼及渗透力状况;同时须兼顾当前农村文化市场容量及拓展空间;要致力于促进与城市文化产业间的要素流通、优势互补及融合式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我国目前所处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等时代背景,不仅要在“农”字上打好特色牌、发展牌更须谨慎打好农村资源合纵连横牌。

参考文献

[1]汪兆旗,熊婧洁。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02)。

[2]孙金华,闫光美。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34)。

篇10: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绿色食品概述 (一)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长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其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和相关标准,构成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严格全程控制标准体系.

作 者:朱维军 陈月英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11: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结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需求,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析了中职教学人才今后的发展需求,了解需求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终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职院校无论是从招生人数还是从经费投入上来看都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中职在校生人数达到了563万人,而中职技术型专业在校生人数则达到了612万人,增长幅度达到了5.5%。而从就业的角度上来说,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就业超过了90%,说明目前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采取更为良好的措施加快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如今信息化背景下,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对计算机教育进行有效的改革成为了很多学校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很多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1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国际化趋势。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个行业也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而这变化也使得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变得更加国际化。首先我国为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加快了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和经营的步伐。其次随着一些比较大型盛会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来到我国投资,这些现象都将会促使今后对于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朝着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专业化趋势。随着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其自身也朝着逐渐专业化方向进步。在目前的各个行业当中,技术型工作不仅涉及到了多样化的各个领域,还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当中的各个环节,而这些工作想要顺利展开都必须要专业化的技术型人才参与到其中。

(3)实操化趋势。开展技术型和服务的实操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技术型自身的质量,最为显著的一个现象就是在开展各个活动的过程当中,相关管理以及服务人员自身水平的高低对于最终服务水平的好坏也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帮助作用,因此注重实操能力的培养也是今后中职院校开展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4)复合化趋势。在提供各个服务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文化、精神领域等多方面的服务,尤其是在各个服务的过程当中,有效的营销良好的文化氛围、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并将其应用到各个细节当中去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这些都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对应的素质,而各个活动开展的综合性、复杂性等多方面的特征也都要求技术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2我国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校企合作较少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论述。

(1)计算机教育培养目标模糊。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倾向。从整体行业的角度上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当中的受欢迎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目前整体就业率相对来说在众多专业当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一些院校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仍然是将重点放在了各个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这显然是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相悖的。从目前我国整个教学体系上来看,本科院校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知识性人才,而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培养实践性人才,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很多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育目标定位方面就存在问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在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课堂当中仍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以教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而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在选拔教师的过程中也主要以这几个专业的教师为主,而以教师为中心就意味着在课程设计、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并没有真正的将市场需求作为自身的导向,没有良好的对专业进行有效的建设,没有真正的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中心为目标。

(3)校企合作较少。目前国内的很多中职院校采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停留在自办自销的办学模式当中,没有与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一些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也尝试了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但是仍然是仅仅停留在联合建设实习基地的层面上,而这些实习基地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纸面或者只是进行简单的培训,很少能够让学生们进行亲身的实践。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中职院校是将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作为自身目标的,而各个企业则是将经营效率作为自身目标的,因此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很难能够最终达成共识。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目前我国中职技术型专业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学历,从理论知识的角度上来说,完全能够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这些教师在硕士毕业之后并没有亲身的技术型实践经验,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进行计算机授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从理论的角度上出发,这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学生教学培养目标也存在着相悖的情况,显然对于学生们今后能力的发展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我国中职院校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1)准确定位,创新各个学科管理品牌。首先就是要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对目前计算机教育目标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进行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要力图将学生们培养成具有良好实践性,通过塑造专业品牌吸引报考志愿率的提高,吸引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的关注,推动就业率的提升。一般院校应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在专业方向特色方面与市场需求接轨。这样通过分层次办学实现学生从自身意愿到人才培养,再到不同层次技术型专业人才转化的过程。

(2)转变教学方式。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质量是首要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中职院校进行的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兼顾思想和形式两个方面。这一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学校不是以传授定量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进步并适应社会。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第一,老师要明确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考虑其特性,开展个性化教学;第二,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其进行团队学习;第三,老师要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其创造灵活的学习模式和平台,使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

(3)加深校企合作意识。现在很多企业还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校企合作只是出于某些原因流于形式。在企业的.观念里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仍然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是经济实体并没有与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鉴于此即使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也是不深入的。企业必须要重新认识校企合作对于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校企合作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众所周知,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一项投资,他虽然具有投资高收益慢的特点,但是企业要具有长远眼光,21世纪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技术人才的短缺,企业与中职院校合作是一本万利。

(4)引进高水平教师。中职技术型教育领域,院校林立,确定自身计算机教育的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其为经济建设输送人才的保障,计算机教学特色突出是学校发展应重视的问题。在寻求定位的过程中,将自身计算机优势资源和市场趋势融合,结合企业的要求,在课程安排、实践训练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是有效手段。学校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势,正视自己的短板。在计算机教学内容方面,学校要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和市场导向,对于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计算机教育内容进行完善和改进。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的市场调研信息,融合企业专业意见,调整计算机教育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老师在教学环节扮演者主导角色,中职技术型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经验丰富、思维开阔、学术水平强的老中青骨干计算机教育教师,并可为学生同时配备企业导师,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中职院校重视专业教学,其老师也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此,可发展具有大量实际经验的工作者为学生传授经验,这样既能够填补教师队伍的空白,又能够为学生和企业建立沟通渠道,也能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同时,学校可以每年选拔优秀教师去企业学习,并组织交流会,让老师们互通有无。这样可以使老师在温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了解市场,提高动手能力,为其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5)合理创新教学方法。最后一个方面就是要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例如在学生Photoshop、Flash等图像视频软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采用“展业基础+专业技能课+实践课”的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开展,另外需要着重注意的一点就是可以适当的开展发现式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能够自主的发现其中教学内容当中的一些问题,将课堂重新的交到学生们的手中,让学生们的自身的发现意识以及学习意识都能够得到十分明显提高。

4结语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中职技术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从目前中职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主要包括国际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实操化趋势以及复合化趋势。其次从我国中职院校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来看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手段单一、校企合作较少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最后对我国中职院校技术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准确定位,创新各个学科管理品牌、转变教学方式、加深校企合作意识以及引进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1]崔娅萍.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J].新校园(上旬),(01):8-9.

[2]黄学冬.试论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J].职业,(25):43-44.

[3]梁娜.信息化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34):130.

[4]王淑兵.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留学生,2016(09):28.

[5]张晓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的分析[J].新课程(中旬),(10):188.

篇12: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代理记账的相关规定及发展代理记账行业的意义,而后基于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代理记账行业的长期良性发展。

代理记账是指经批准成立的中介机构代理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代理记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会计核算解决方式,也为众多的中小企业主们所推崇。但目前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尚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探索解决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代理记账概述

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随着小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这些群体的逐渐发展壮大,其自身的会计核算能力难以跟上发展要求,代理记账这种形式应运而生。1993年《会计法》修订,在此次修订中,增加了对“代理记账”的规定,规定明确了“允许那些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委托有关的会计服务机构进行代理记账”,从而首次确立了我国代理记账业务的法律地位。为了具体规范代理记账业务,财政部于1994年6月23日发布了《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代理记账的条件、代理记账的程序以及委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作了具体规定。新修订的《会计法》再一次确认了代理记账的法律地位。我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除此之外,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注册税务师可以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从事建账建制、办理账务业务。”这表明了我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可以从事代理记账业务,明确了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合法机构。

发展代理记账有利于中小企业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效益。

二、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随着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我国国内代理记账公司日益增加,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代理记账机构数量众多。以上海市为例,截止2014年,具备代理记账资格的单位有七百多家。广州的代理记账机构有五百多家。而在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代理记账机构的数量在二百多家。代理记账公司很多只是几个人的小企业,从最初有一些客户资源到成立公司,形式简单,行业门槛不到,这就导致业内同行数量众多,行业竞争激烈。

2.委托方与受托方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代理记账的过程中,委托方和受托方对于财务知识拥有不同的信息量,从而对代理记账业务产生的影响是可能造成代理记账公司利用自身的财务知识优势损害委托方的利益。很多代理记账公司为了拉生意,留住客户,只顾短期利益,帮助企业偷税漏税,或者迫于企业压力,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无法按照会计准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3.代理记账公司规模发展受阻

代理记账的行业门槛很低,只需要几万元的注册资金和三人以上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就可以设立代理记账机构。很多代理记账机构都是原本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积累了一些客户资源,便离开原来的代理记账公司自立公司。这就导致了现在代理记账公司数目众多,但规模较小。

据2014年福建省代理记账行业协会调查,在随机抽取的20家代理记账公司中统计了企业人数,其统计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代理记账行业内的公司规模主要集中在5-20人,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规模小也导致行业内的品牌企业数量不多。

4.行业内部的同质化严重

一方面,目前的代理记账机构的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代理记账、纳税申报、内部审计、工商注册、代理年检等服务,主要都是比较基础的服务项目,而其他相对比较附加值比较高的服务能够提供的代理记账企业比较少,这就导致服务范围方面差异化程度低;另一方面,从服务质量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代理记账行业内品牌比较少,服务水平也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能够体现高品质服务的企业很少,因此,行业内各企业的服务质量差别不明显。

三、我国会计代理记账行业面临的问题

1.行业环境不理想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委托方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存在问题,认为代理记账机构有义务替企业处理会计核算上的瑕疵,认为会计核算就是为了应付税务,甚至认为代理记账机构应该帮助企业偷税漏税,这种社会认识下,客观上使得很多为了维护客户资源的代理记账机构不得不迫于企业的压力而无法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为企业和自身都带来一定的风险。

另外,由于很多中小企业主的财务意识不强,也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其提供的原始会计资料很多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有些则伪造一些原始会计资料,这就使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和整个代理记账行业面临较高的风险。

从财政支持力度上来看,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微利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客观上对仍属于小微企业的代理记账公司有一定的扶持,但是从这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仍缺乏针对代理记账行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从法律角度来看,代理记账行业仍然处于规范力度不够的状态,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整个市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才能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相关的行业监管不到位

现在政府部门对代理记账公司的监管主要来自工商管理部门的登记管理和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管。根据规定,如果要设立代理记账公司的话,需要经过财政部门业务资质审批。但是代理记账公司设立之后,就基本上无法接受财政部门的业务监管。所以,代理记账公司设立之后,既不受财政会计管理机构管理,又不受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管理,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3.相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中,包括一些年纪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部分人员经验很丰富,职业精神很好,原则性较强。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对于会计改革,新的财税政策往往理解的不够深刻,加上会计电算化的普遍推行,使得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难以适应新的会计工作。

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中的另一部分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人员,由于这一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导致这部分人的流动率较大,一些道德水平低的从业人员甚至利用委托公司代理记账时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这更造成了社会上对于代理记账行业的负面效应。从目前的代理记账行业内的学历和职称情况来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学历主要集中在大专生,还有很多中专毕业,而从职称情况来看多数从业人员只有会计上岗证,有的甚至连会计上岗证都没有。

4.行业服务缺乏专业性

由于代理记账行业内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差异化又很低,这就使得代理记账行业是个供给相对同质化的行业结构,造成了这个行业在选择交易对象,决定交易价格和确定交易标准的时候,主动权都掌握在企业主,这种买方市场的结构最终造成了很多代理记账公司就是被委托方牵着鼻子走,提供的服务完全是去迎合委托方,缺乏专业的精神。很多代理记账公司为了拉拢客户,帮助企业主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这个行业内很混乱,发展很无序。

另外,代理记账行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业内企业为了争夺客户,降低服务价格,然后再压缩服务内容,对企业委托的代理服务内容简化,或者不认真对待。而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并不懂财务,只有在遇到税务稽查或审计的时候才会发现财务上的漏洞。这种信息不对称也增加了代理记账行业内的道德风险,结果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反而使得很多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财务规范提供代理记账服务的公司变得没有竞争优势,最后失去业务,或者也不得不降低服务从而降低价格来夺回市场。长此以往,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四、促进会计代理记账行业规范发展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对代理记账行业进行更多的宣传,加大宣传代理记账行业的积极意义和服务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代理记账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逐渐改变企业主对于代理记账的一些误区,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加强对违反相关相应法律法规将受到的处罚进行宣传,让企业主认识到代理记账公司“可为”和“不可为”,帮助代理记账公司向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加大国家对行业的财政扶持。政府管理部门对刚出于起步阶段的中介机构可以给予相应的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创业初期的小型企业,可以有政府机构组织,为这些小型企业购买代理记账服务。达到“财政出资、中介服务、企业受益”的目的。

2.增强行业监管力度

首先,要出台行业质量标准。由相关部门质量代理记账行业质量标准,包括可以成立一些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自律性的行业内管理。同时,可以组织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学习,提高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其次,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监管部门对代理记账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代理记账机构的工作合乎行业质量标准,对从事代理记账行业的个人和机构建立起中介机构档案库,定期检查,对于违法违纪的代理记账机构要进行相应的处罚,提高行业的纪律性。

对于行业内违法经营、无证经营、做x账等行为要坚决的予以制止;再次,对于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应该进行保护,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能够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然而,现实中,代理记账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独立性却无法受到保护,这阻碍了整个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的监管机构强化管理,对不合法的委托人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或要求代理记账机构作出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会计处理,要进行处理。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应该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来考虑。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看,一方面可以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再教育,加强从业人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但是长远来看,提高从业人员的薪金待遇才是长久的吸引人才的根本。而提高薪金待遇又必须从提高行业内服务的附加值着手。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企业亟需的高附加值服务,是提高行业收入的关键,也是提高从业人员薪水从而留住优秀人才的关键。

从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看,可以建立行业内的档案管理制度,从代理记账公司和代理记账从业人员两个方面双管齐下的对代理记账行业进行管理。建立行业协会,对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公司和个人予以处罚,并建立信誉档案,出现问题的公司和个人在信誉档案上会出现污点,这样会使得代理记账公司和个人都有所顾忌,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会更加严格。

4.加强行业服务的升级

对于委托客户提供的资料,代理记账公司也应该建立资料保密制度,所有经手的客户会计资料,代理记账从业人员都不能向其他未经授权人员提供,更不能提供给其他的委托单位。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由业务主管保管并对其安全承担责任,会计档案的移交应该做好移交手续,未经委托单位或其授权人员书面同意,代理记账机构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出示委托单位的会计资料。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是以对企业的要求言听计从为代价的,代理记账公司应该从行业的规范处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有自己的原则,这是对企业的负责,也是对自身的负责。提高服务质量,是成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帮手,可以为企业提供最新的财税政策,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所服务,真正在财务方面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完整财务体系。

民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代理记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申论粮食安全范文

新闻策划书

栏目策划书

少儿栏目策划书

广播栏目都市类策划书

当代纸质媒体编辑如何加强策划意识论文

民生的政协提案

大我和小我作文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大专行政管理毕业论文2023-10-20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2023-02-19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2023-07-25

申论内容提纲范文2023-08-21

申论万能几大范文2023-01-26

供电系统计量个人工作总结2024-04-21

检察院工作总结-执法必严 不负使命2022-05-06

新闻发布会新闻稿2022-12-23

申论范文恐怖2023-04-18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调查报告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