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推荐19篇)由网友“任子威武不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欢迎阅读!
篇1: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作者/杨利蓉
杨利蓉
【摘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搞好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认真做好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论文 )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
二、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的几个内容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2.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汇报工作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总结说:“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务。花朵传粉后,雄蕊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这时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谢,植物把更多的营养提供给果实,使果实长得更好。”学生很高兴,觉得收获很大。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科学实验后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双江小学)
篇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以下是由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范文大全。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
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有效的实验启发性,努力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结果去激励学生思考、分析。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不少内容又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如“热胀冷缩”“淀粉的踪迹”等,这些实验本身所呈现的新奇现象会吸引学生去认真观察和动手实践,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因此,有目的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对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做的过程伴随着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极大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因此在强化实验启发性的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启发引导、点拨指导,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也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影子》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影子有什么特征?物体和影子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测出的物体的长度和影子的长度的两个数据,在汇总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中可以发现所有的影子的长度和物体长度顶点连结图相似,这时,学生又产生了疑惑这是巧合还是规律?教师继续鼓励他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发现是太阳的位置的缘故。这样为“太阳的位置在斜线的沿长线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究绝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人认为探究就是让学生独立研究,只要老师指导了,就不是探究。那种“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学生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符合小学生学习实际的。
新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之后,该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否都有研究的价值,是否都能当堂研究,学生是否具备研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整理、筛选,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研究什么,并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收集信息。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每位科学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是科学课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作为科学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由扶到放的一系列活动。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要注重探究活动的效果,让学生从中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当然,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参与,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在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
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篇3: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科学 实验教学 策略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听课的老师问一个同学,你们在研究什么呀?学生摇摇头……这节课,教师准备的大量工具和材料,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各种液体更多的不同,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确定自己要探究的课题,致使学生盲目地忙乱了一节课,无论是在科学概念方面,还是在科学态度、方法和探究方面,得到的东西很有限。
二、注重科学实验中的科学猜想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在教学《氧气》一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烧红的木炭、烧红的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的更剧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为了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火了,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准备好丰富的实验材料
科学课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没有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科学的教学也成了无本之水。如我在上五年级科学课之前,我就担心第三单元《电》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还好,我区教育局给学校新配置了许多实验仪器,里面就有电流实验的相关材料,再加上我向学校申请购买的大电池,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在第1课“点亮我们的小电珠”活动中,学生人手一套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器材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画一画(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如实地画出来)、猜一猜(猜测电的流动路线)、想一想(有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从而认识短路与断路)这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电流、短路与断路这些科学概念。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电池盒与小灯座。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配备器材中灯座与灯泡的连接,电池盒与导线的连接有一定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大大降低了实验探究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原来实验盒中的材料(导线、电池夹等)与新配备的仪器相结合,能保障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检测一下实验材料,亲自动手做做实验,因为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验,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教师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我建议大家在上课前多准备1—2套分组材料,这样万一有小组因材料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效率。科学教师不仅担负着备课、上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篇4: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创新教学,而高等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教学创新。但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单一性、被动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在分析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阐述了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从实验教学的理念、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主体、实验项目性质、教学方法等角度分析阐明了两类实验的区别,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想素质、工程素质、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传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教学模式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来实现。
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创新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异同,以提高对创新实验教学的认识,使实验教学改革适应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一、传统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大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偏重于对所学知识的验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教师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加以总结,以加强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有三大特点:一是实验教学组织管理强调“统一性”。传统实验教学让全班学生采用同样的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实验时数、实验装置。一个教学计划、一张课表、一个班的学生按部就班齐步走;二是实验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作为理论验证的一种手段,其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中的理论或定律的验证,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的思维被局限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三是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固定的模式,一般都编印了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甚至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只需按指导书的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如同一个机械过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独立思维受到压抑。
虽然这种传统实验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其结果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因已掌握新知识而在实验中缺乏新奇感的负效应,这样的实验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其次重结果轻过程。实验课上只要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就达到实验课的目的了。其实得出正确结果固然重要,但实验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是否得到培养,实验研究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则往往被忽视。
二、创新实验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创新实验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教学要求的层次性。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意志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将实验项目设置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使教学要求更有针对性,能为提高教学效益创造条件;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涉及多章节或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学习,使教学从“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出现了空前主动的学习局面;三是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创新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由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创新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优势:第一,实验教学的定位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建立与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实验教学的理念中,实验教学受到高度地重视,实验教学独立设课,一般具有这样三个功能:一是验证功能。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以获得更加牢固的知识;二是技能训练功能。学生通过实验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三是探索研究功能。学生通过独立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归纳分析等,探索新的发现,以获得研究成果,同时得到科研能力的训练。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新实验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法转轨到“传授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渗透科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设计以及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两种实验教学的区别
1。两种实验教学体现的教育理念不同
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的传统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三基”能力,即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的能力,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这种实验教学理念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验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验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作用,实验教学被看作是对理论的验证和附属品。在实验教学目标上,着眼于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效果、掌握多种实验技能,它只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只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而已。而现今的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培养”上。
一个是“有利于”,一个是“培养”,“培养”更具有目标性,主攻性。而“有利于”像一个“擦边球”,只要有一点儿作用就行,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目的不同,轻重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实验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主要以示范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实验中,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不需要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而创新实验教学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的是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与、动手实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两种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不同
传统实验教学仅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实际操作中,老师的认识不够,很多应该让学生做的实验转变为教师讲解实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更打折扣了。而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全面,不但注重通过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如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改进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直至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这样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科学实验过程无疑锻炼与培养了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形成利用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两种实验教学的主体不同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性的主体地位,他们决定着实验中的绝大部分的时间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验教学是以“教”为主的,教学内容围绕“教”而展开,“学”限定在教师“教”的范围,“学”是被动的。而现今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拐杖而是指南针,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从工程的角度去独立观察、思考和探索,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必须的工程技能。学生则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发现,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及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并且充分与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及伙伴的协作学习。
4。两种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性质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较为固定的项目。这类实验项目主要是为辅助理论教学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实验时,基本上是按照教师讲的或实验指导书上写的实验步骤去“照方抓药”地做出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而创新实验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出发,分层次设置实验项目。目前,各高校主要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应用实验、研究创新实验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实验均设有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本实验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项目的设置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本层面的实验项目重在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为进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性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的基本步骤、思路和特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设计完成实验作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应用实验的项目设置主要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门课程的许多章节的知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设计和进行的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分析、应用、综合、设计与创新的能力;研究创新实验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问题,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或协助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5。两种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灌输知识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往往要求学生简单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走流程式完成实验操作,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受到抑制。而创新实验教学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抱着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的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式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实现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目前,各高校根据学生所在专业、所处层次的不同,实验项目性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实行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例如,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现场授课与指导的方法;对掌握了初步实验方法的学生,在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中进行只指导不讲授或开放式自主实践方法;在综合实验中采用互动讨论的方法;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采用课外指导方法;不同实验室的同一实验、课外学习采用网络实时教学方法;目标驱动法、则可充满各类实验项目之中。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已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问题讨论
总之,传统实验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效率高的特点,缺点是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新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引入科学研究方式,进行主动探索,具有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它是学生体验、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创新实验教学是传统实验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因而,在实施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位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验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师,必须在其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简易数字钟的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能设计出数种实验原理图,实验教师应全面掌握各种基本实验方法,熟知其各自特点、应用范围和相互关系,对相关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必须了如指掌,才能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给予正确答复;实验仪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排除,帮助学生顺利达到预期目的。要使学生探索能力增强,还需要老师画龙点睛般精炼的语言,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给他们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实验空间。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及时抓住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给予鼓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天赋。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知识的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不在继承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盲目的徒劳的创新。因此,创新实验教学必须安排必要的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实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集成计数器实验”,我们在制定实验内容时是先验证后设计,首先让学生验证十进制计数器74LS90的功能,然后方可做下面的设计100进制计数器、45进制计数器等内容。试想如果没有验证741。590的功能,学生不明白十进制计数器的原理,怎能设计出100进制计数器以及45进制计数器。所以,创新实验教学应将知识的继承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化组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颖,立足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10):125—127,165
[2]周 奕,吴小平,高校实验教学创新的目标定位与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3):24—27
[3]易昆南,于菲菲,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4(8):8—9,14
[4]粱 云,孟 伟,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5(5):25—27
[5]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28—129。156
篇5: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们通过科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因素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现实中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出发,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帮助小学老师进行有效的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策略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1.1学生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觉得科学实验课并没有什么用,自然就对实验课没有必要的重视,把实验课和体育课的性质画上了等号。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压力下,骤然接触到实验课这种轻松的教学,把孩子爱玩的天性全部在科学实验课上爆发了出来,就很少再有学生愿意去认真的对待实验课,消极的态度和情感的宣泄才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的真实的写照。
1.2学校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在部分地区科学课并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应有的重视,许多科学课都是别的课程老师代替教学,并没有自己学校专有的科学实验教学老师,除此之外,在上课时候有些教师要么只顾自己讲课,在讲桌前侃侃而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要么省去实验的.步骤直接进行科学课知识的教学,“实验”二字形同虚设。最后科学实验课教学只能以效果惨淡收场。如果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一番深入调查,很少有学生能说清自己学到了什么。
篇6: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论文
2.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教学井然:首先,可以在上节课老师不拖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下课就在教室门口列队集合,整齐、准时、有序地进去实验室。因为一节好的实验教学从走进教室前开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课,还可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实验教学时间,避免因为琐事而造成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毕竟科学实验最是注重时间的安排。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差生的意见和与差生进行合作实验,而差生是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不管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还是别人发言的时候,亦或是需要合作实验的时候,都在下面旁若无人的做着小动作?如果这两部分群体没有对策解决的话,课堂上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轻拿轻放小心对待,结束后认真整理摆放整齐,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2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小学生要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师在教学前就需要思考这堂课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愿意接受进而产生主动学习愿望的教学方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呢?在我看来,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来开展一些智力游戏,亦或是穿插一两个童话故事来创设合理的情境,就像在《磁铁有磁性》这节课中,老师就可以拿出一个磁铁做的“钓鱼竿”和“小鱼”来进行钓鱼比赛,最后比赛完再抛出“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当然在平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游戏来创设情境仅仅是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而教学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和运用,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2.3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首段就是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大大小小的考试了。考试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察考试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传统的卷面考试已经不能充分检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意识。老师可以在期末考试评测学生之前充分考虑学生平常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其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总之,如果单独进行考试和,把考试作为评测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唯一首段的话是不可取的。
2.4科学实验教学后要进行反馈:老师的作用应该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进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后学生作出奇怪举动、提出奇怪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不能因为课后没时间嫌麻烦而推脱。在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年龄,正是孩子处于创造性模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按照类推方法进行思维的能力,能使存在于一类事物的联系与关系转移到其他各类事物和想象上面的创造性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竖立起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课后探究行为,要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有兴趣进行实验的科学探究,还要让其在课后有兴趣探索科学,而且在学生课后有收获的时候应该给予表扬,让学生乐于走进世界,探索世界。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经过学校方面和家长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需要保证基本的实验教学,教师方面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手段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方面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实验的做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浅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电子制作,2014,17(15):255.
[2]科学(3-6年级).国家课程标准,2002.
[3]郭育志.小学科学教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J].求知导刊,2014,19(07):237-238.
[4]小学时代(教师),2011(06)。
篇7: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科学课程是近年在小学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 实验 实践 学生 主体作用
科学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农村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动手实践活动为重点,实验是以动手、动脑活动为主的操作活动。实验教学是把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进行的验证和拓展。它起着把书本知识转化成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把抽象枯燥理论知识变成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动手能力劳动能手,这是农村科学课区别城市科学课的标志之一。这些人才的培养光靠灌输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验教学在这方面起一种特殊而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书本理论应用实践的重要过程,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实验的过程是巩固理论并深化理论的有效过程。当前,农村科学课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科学课专业人才的缺失和没有实验器材严重制约着农村科学课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农村科学课要立足现实、立足本土,让科学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改变农村科学课先天不足的良方。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实验材料的制作是重要的环节。
实验材料除了老师收集制作以外,同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和制作一些易做的材料。在收集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并探究科学奥秘,发现科学规律。农村有广阔的天地,这是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厚条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人人得到了参与,个个得到了发展。知识技能的生成经历了观察、实验、研究,学生在假设中思考探索,教师科学实验的一员而不是说教者。
二、实验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课实验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的浓厚的兴趣。例如:《淀粉鉴别》一课的实验,农村的实验材料很多,上课之前我要求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和收集实验材料。在实验中我没有过多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发现了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红苕、板栗、玉米、芋头、南瓜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充分情感体验。
三、实验教学要重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科学实验教学要注重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合理搭配,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互补。例如:在研究“火山爆发”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实验材料,成员之间一起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哪些材料不合适,小组内有材料员、记录员进行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并且学生开展小组制作比赛,极大的培养了了学生协调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能力。
四、实验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养成。
任何科学发明都源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实验教学要充分加以利用,很多实验的教学过程都是从对实验结论进行猜想和假设开始的。例如《种子发芽》这课,学生们知道种子发芽与温度有关,就有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水分有关吗?这时,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解释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试验,让他们在家中把一些种子,按不同的条件进行处理,通过自己实验可找到提出的问题答案,或的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锻炼了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但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实验教学是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书中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交流与合作,同时更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转化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感受科学世界的无穷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亲历亲为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要为学生开创一片科学实验学习的园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拓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试验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篇8: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育论文
摘 要:
关键词:
一、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体现逻辑思维的科学课,最明显的是《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能浮的那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这个过程是个推理的过程、证实的过程、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本质都隐含在这个“是不是盐水?”的活动当中。
二、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前面的仪器车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由于各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小组成员间的见解会有所不同,而这些矛盾会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中解决。这就是让学生“真刀实枪”地做科学。
三、实验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能把视频、动画、声音、文字集于一体,形象生动。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时候,教师可选择一些电脑动画来引导学生,减少他们的实验盲目性。有一些实验的过程极短,如电路的连接过程,可以用慢镜头或动画表示。一些植物的发芽生长过程,根能吸收水分等,可用动画显示。这就充分说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提高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科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科学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科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
五、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重视实验目的性教育,细化实验计划的指导。
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才被吸引的。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实验活动就难以收到成效,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首先让学生清楚科学实验和玩的区别,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而玩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其次在活动前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强化了目的性教育,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认识也就更清晰了。
在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等要让学生清楚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
2、倡导个性化,坚持“说清楚后再做”。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一理念在科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一个问题通常有很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特色。在实施时,教师的指导就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确定的各种方法一一作指导。学生实验前一定要汇报操作的方法,把实验方法说清楚明白后再做。
3、明确分工,强化组员的责任意识。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的好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问题产生后,很多人一时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往往是会依靠个别同学的回答来替代全体同学的想法,殊不知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尚处于一知半解之中。避免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在传统“大锅饭”观念的影响下,如果内心没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学习时就会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所以在分组实验时,要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可以首先让每组选出组长,再由组长做合理分工安排,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
教师为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尽量实施合理的交叉搭配,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密切关注学习弱势群体,通过合理的调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个人资源形成共享。
4、强化检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提高探索延伸实验的积极性。
课外延伸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自主性,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片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做,检查和评比是促使学生去主动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检查使学生有压力,采用评价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只会布置而不闻不问,那只能让学生意识到是教师的一种口头禅,长期下去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的实施,使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关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讨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探讨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是值得科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选择材料 小组分工 思维发展 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索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所以,科学实验非常重要。实验是让学生实地观察,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以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课前把握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做好预设 教师在上课前事先要亲自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熟悉实验的仪器性能,熟练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学生的设想,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估计,如学生对演示现象的反应;学生能否理解实验方法、学生一般会想到什么实验方法;学生对实验结果会如何解释等。教师事先如果不对这些有所洞察思考,那么,进行主体性活动时就很难给予充分的指导。 例如:在做《摩擦起电》这一课的实验时,如果在阴天、雨天或橡胶棒老化的情况下,可能实验难以成功,或者还可能出现“同种电互相吸引,异种电互相排斥”的现象。 又如在学生做溶解实验前,教师应事先调查把握食盐、糖等物质的溶解度;食盐、糖的用量;食盐、糖溶解于水所需的时间;所需烧杯数量;应该准备多大烧杯。 教师还要通过事先实验把握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如在教学热的传递时,教师在做热传导实验时除了把握好粘凡士林的火柴棒掉下来、流演示器里水循环流动所需的时间外,更应该考虑实验组器材如何摆放合理,酒精灯和加热铁棒的安全使用问题等。 二、合理选择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在探究学习中,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使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使用的,教师应当精选最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典型性材料,增强实验效果,彰显科学原理。如教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时,对岩石标本的选择要下工夫。从颗粒、颜色、层理、软硬度、光滑度、是否透明等方面考虑,使提供的岩石标本涵盖大理岩、板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石灰岩六类岩石的基本特点。又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在选择乐器类实验材料时,有目的地选择吉他、小鼓、锣、笛子等发声方法和原理不同的弦乐器、打击乐器、金制乐器、管乐器。像这样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材料组织实验,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完整的认知结构,符合概念建立应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贴近生活,效果很好。选取全面、科学、典型、贴近生活的材料,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加强小组分工合作 1.实验探究要有明确目的任务和活动要求 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虽然有时学生的兴致很高,但不能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因此在组织探究之前要让学生明确所要探究的问题和目的,知道他们要完成的任务,并以适当的激励语言激励他们,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探讨的主动性。我觉得较好的一个方法是在课件上黑板上写上学生要探究完成的目的和任务,或是要验证的假设和注意的事项。 明确的活动要求是指引学生顺利完成探究的保障。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不按正确或是特定的要求去做,那么探究目标的完成就没有保障,也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相反结论。小组探究活动前有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做必要的引导或演示实验方法,步骤。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用什么方法对它们加以比较等问题,同时把收集一瓶纯正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的过程方法用图文形式在课件中展示给学生参考,达到很好的引领示范效果。 2.合理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今课堂组织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搭配。在课堂教学中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操作员、协调员等,这些角色可以轮流互换,保证每个成员都体验难度不同的角色,都有动手操作和记录观察的机会,可以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具体任务事项要落实到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可以在组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学习情况,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于指导和讲解,化解难点,使探究顺利进行。 四、组织交流汇报,引导实验现象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教师可以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实现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如教学《运动后会怎样》一课,实验后让学生交流竹签在新鲜的空气瓶里和呼出的气体瓶里燃烧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通过实验明确燃烧的时间不同,然后出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成分的对比表格,让学生提升认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比较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 五、重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促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在实践中探究科学,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特别是经过实验后,及时出示一些与实验结果联系紧密的例子或问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的重要,对后续的学习将产生很深的影响。如在学生认识了电可生磁、利用电可以制造电磁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它们各自起着什么作用?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磁力强大的电磁铁?又如教学《种子的萌发》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实验、交流、总结后,可以提出了下面一些问题:(1)插秧前,为什么要把稻谷种子浸泡后堆起来,用稻草盖几天后种在地里?(2)为什么粮食必须晒干后才能入库贮存?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很有兴趣,他们当然就乐于探索。长此以往,他们的探究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科学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要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验教学设备等,不拘一格地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设计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科学探究过程实现互相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篇10: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科学的探究教学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科学头脑的新一代创新人才,不仅应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教育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与拓展,更应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中有目的地加以渗透与加强。开展科学的探究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选择科学的探究课题和内容,研究教学的策略、程序及其具体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科学教学 探究教学 探究氛围 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机会,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或增加探索性实验等;再次,教师要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中,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探究教学的模式为:
一、营造探究氛围
在科学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是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之魂,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参与,从而在参与中学会创造。调动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满怀好奇,才能忘我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更要怀着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
二、指导探究方法
为了顺利实施探究教学形式,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指导,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减少失误,提高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从问题开始,然而学生除了不敢提出问题外,更多的是不懂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在化学课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根据教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例如:①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呼气和吸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是一样的吗?如:为什么铁会生锈。②从实验现象,寻求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提出问题。如:为什么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等。但要求这些问题必须是通过探究活动可以解决的,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2。指导学生学会猜想,做出假设。
学会猜想,做出假设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它决定探究的方向。真正的科学探究,其猜想与假设的得出往往是最难的一环。然而,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的多是人类早已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不易设计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提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猜测,开阔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充分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采用发散思维作出尽可能多的猜想和假设,并不断地在探究活动中,排除那些错误的假设,修正不完整的假设,提出新的完整的'假设。如“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般会作出如下猜想:①要有可燃烧的物质;②要有空气;③要点燃;④要有氧气;⑤要有风;⑥燃烧物要干……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猜想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如风即是空气的水平流动,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只有氧气,等等,从而排除一些错误或重复的猜想。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收集证据。
从猜想出发,设计的方案应为证实或排除各种猜想服务。从实际出发,设计的方案应是切实可行的,确定方案后,还需要把它化为探究的行动,通过阅读、访问、实验、观察、记录,从中收集证据,让探究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指导学生形成解释,进行交流。
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进行客观的比较,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和增长知识,同时能增强科学情感的体验。例:据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回家做一些生活小实验,(1)用pH试剂测定家庭中的食盐水、肥皂水、茶水、食醋的pH值,测定土壤的pH值。(2)让学生回家指导家长合理施肥、浇花、移栽植物等。(3)除去热水瓶的水垢。(4)熟悉家庭电路,换接保险丝等。教师也可以组织部分对自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这样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失败与成功,领略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可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应用,提高他们对生活奥秘的探究兴趣,为培养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总之,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变化,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科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阚明刚。关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考。中学物理教与学,。6。
[3]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篇1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摘 要: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发表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诸多优点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活力,从而帮助小学科学顺利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供实例。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信息技术能够规范实验操作。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实验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小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不仅仅会使实验失败,甚至会有可能发生一些危险性的不良后果,进而使小学生害怕做实验,不利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对相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有一些科学知识相对而言难以理解,小学生很难顺利认识和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实验教学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动态以及视听效果,进而降低实验教学难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能够缩短实验周期。小学科学中很多实验需要很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相应的观察结果,这就使得小学科学教师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之内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实验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小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实验变化过程,使得他们不仅可以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又让他们得到相应结果,从而有利于缩短实验周期,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并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小学科学实验以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完美展现,从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静态与动态完美结合的教学虚拟实验情境,从而吸引和感染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进而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果仍然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小学科学应用在认真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深入探讨。如在进行粤教科技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第一课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先向小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海边归帆”,并且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利用视频和问题吸引小学生,并组织他们进行自由且充分的课堂讨论。总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动态和静态完美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探究不仅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而且同时还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教学目标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受限于课堂条件使得小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无法在实验室顺利进行的实验过程,这都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借助于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探究,将较为抽象无味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将相对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实现由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从而加深理解,优化科学探究。如在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点亮小灯泡》中,很多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然后分组实验,这样的探究活动相对单一,难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电路连接进行动态的视频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串联和并联的电流流动方向的演示,从而做到寓教于乐,不仅有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和结论等多方面。”因此,针对科学实验所需知识较为广泛的现实情况,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逐渐打破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之间的划分界限,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交流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拓展知识面和补充知识结构。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自由地进行网页浏览、信息检索、资料下载等,进而利用查找到的网络课程资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小学生也可以在科学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主动访问相关科学网站以及科学课程站,例如在《空气污染》教学时,组织小学生访问国家、省市环保局网站以及相关科普网站,组织他们进行课堂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给予他们科学的组织和引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外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
2.4利用信息技术注重适时适量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天然优势,但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使得他们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只能进行机械式教学,完全抛弃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应该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科学且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在进行《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课程教学时,就不要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要我们找到小学生日常接触过的仙人掌、水仙花、萝卜、土豆等,经过教师简单的现场演示,就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观察与测量》,应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去收集各种信息,发现事物各自的特性。像这样的课程,都不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总之,如果我们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我们应坚持将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进而帮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1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教好科学课,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竟争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实验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合作精神;竟争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方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实验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能会出现测量温度颠倒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出手十预,告知学生正确的测量顺序,如果测量热水之后再返回来测量冷水,就有可能读数并不是那么精确,产生误差。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处在一个不范者和监督者的位置,在跟小学生说清楚测量的要点以及测量的具体方法之后,其他的教学细节以及课堂最后的总结和提问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集思广益、集体思考的过程。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动手实验。教师还要引入一些有竞争一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一意识。例如,在学习磁铁的性质小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在基本课堂知识教授之后,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被吸引物体,然后以小组竞争一的方式来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最多。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之后,开展“吸吸乐”实验比赛,并给予表扬和奖励。磁铁吸引实验的'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性,利用小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磁铁所能吸引的物体的种类和内容。这种实验使得学生对实验对象、实验步骤等内容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值得回味。
三、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实验后的总结。
仟何一个实验的步骤都必须经历提前的实验设计,中间的实验操作,后期的实验监控,最后的实验总结这四个必要的步骤。这四大步骤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设计之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总结。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限制,不可能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在新媒体的教学形式之下,鼓励学生利用语音录音的方式进行实验报告的记录,但是无论如何,必要的实验后总结过程和步骤是不可省略的。比如说,在进行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将烧杯装上水,将高锰酸钾药品逐步投入烧杯。在投入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高锰酸钾,否则可能会把手染色。
此外,整个实验步骤应该使用专业的化学实验器具来进行。当高锰酸钾被放入烧杯之后,采用玻璃棒进行均匀地搅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溶解情况以及颜色变化。在整个实验步骤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最终总结,尤其要积累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影响实验精确度效果的各种因素。比如说,在本实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取水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打湿高锰酸钾药品,否则很有可能影响药品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同时,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将实验器皿打破,造成不同程度受伤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类似化学实验或者有一定安全风险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事先反复向学生讲明安全实验的必要步骤和简单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遇事不要慌张的能力,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问题应当怎样紧急处理的一些必要小常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总结,不断去纠正,不断去改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篇13:小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各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小学实验教学论文吧!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抛去“画实验”、“讲实验”,不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只注重实验结论的陈旧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知识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方案;实验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实验检验了理论,巩固了理论并深化了理论教学的效果。达芬奇也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也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从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实验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多以讲授为主,“画实验”、“讲实验”、“看实验”、“背实验”替代了学生的动手实验。实验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实验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生动、直观的现象,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有助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教师灌输式的授课,只会令学生被动的被告知,没有主动的去思考,更谈不上动手动脑学科学。
(2)注重实验结果,忽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过程
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过分强调实验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实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有的学生迟迟不敢动手去做,更有学生不动脑筋,直接从资料书上抄袭结果来应付老师。
(3)注重验证性实验,忽略探究性实验的创设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时,往往多以验证性试验为主,探究性实验涉及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就会停留在低层次的感知和操作层面,难以形成相对持久的探索兴趣和创造兴趣。学生的基础知识虽得以落实,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却难以落实。
(4)实验教学忽略实际生活题材的利用
教师对教材上出现的实验教学已充分重视,却忽视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外资源。教师的实验教学仅局限于书本,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和求知欲,走向“科学脱离我们的生活”、“科学与我们无关”、“学科学无用”……的误区。科学实验应置于广阔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中,这样学生便能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科学的方式观察、思考问题,并试图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实验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教学观念的片面性还有赖于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正确理解新课标,科学把握新教材,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三、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前,实验教学大致遵循这样的教学模式:预习演示――教师讲述步骤、操作要点――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小结得出结论。其中,实验、过程的教学以教师灌输式讲解为主,学生实验又以简单模仿为主。笔者认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采取以下模式更能体现新课标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优化实验教学方案、问题情景设置----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分析事实、归纳总结-----鼓励拓展探究。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将重点放在创设出让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去参与实验探究活动,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这样就抓住了学生思维的脉搏,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基础。现就新教材三年级科学下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中“马铃薯的`沉浮实验”为例设计如下实验教学方案: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1)、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为什么在第一个水槽里会是沉的,在第二个水槽里全变浮了?学生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探究科学。
(2)、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瓶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会验证结论。
(3)、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二号水槽里的滴液变干后留下的白色粉末痕迹,能推测马铃薯上浮的原因。
(4)、学会合作探究,会做实验记录,并能用文字交流。
(5)、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帮着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6、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1)、教学准备
小组试验观察用:酒精灯、铁片、木夹、打火机、大玻璃瓶、搅拌棒、食盐、勺等。
教师准备:玻璃水槽两个分别成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天平一架、量筒一只、大小相同的塑料杯两个、铁片、滴管。
(2)、教学方法
问题观察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法。
(三)、问题情景设置
观察马铃薯沉和浮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号水槽里全是沉的,在二号水槽里全是浮的?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这个时候的沉浮与马铃薯本身的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马铃薯的沉浮变化呢?学生从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中产生了新的关于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是它的在一次经历通过变量来分析原因的过程。
(四)、学生自主操作实验、探究实验方案
研讨马铃薯的沉浮与两个水槽里的“水”有关。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会试着做出这样的推测: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用什么方法来鉴别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呢?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经历鉴别方法的探究、设计、改进的过程(由直接品尝到分别加热蒸发的方法)。从而证实1号水槽里的是水,2号水槽里是盐水。水里溶解了盐以后使马铃薯浮了起来。
(五)、分析事实、归纳总结
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实验,制作一杯盐水,来验证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个问题:1、是否在水中加盐马铃薯就马上浮起来?2、马铃薯浮起来是否与加盐的多少和杯中水的多少有关系?是不否在水中加盐马铃薯就马上浮起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过程。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产生问题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推测和验证的过程。
(六)、鼓励拓展探究
(1)、研讨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有关
通过前面的推测和实验观察,发现马铃薯的沉浮原来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学生在实验中会提出新问题,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变浮呢?根据这一问题,先让学生推测一下盐水重还是清水重?在讨论怎样比较盐水与清水的轻重?教师演示试验验证。相同体积下:盐水重,浮力大;清水轻,浮力小。
讨论: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关系么?相同体积下:越重的液体浮力越大,越轻的液体浮力越小。
(2)、观察铁片在清水中、盐水中都沉,在水银中飘浮,为什么?来进一步理解体积相同时,越重的液体浮力越大。
(3)、教师介绍死海情况,激发学生会家继续揭开死海奇观之谜。鼓励学生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信息,丰富自己的认识。
总之,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方案,努力创设教学情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在平时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科学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篇14: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为了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自然科学 任课 老师业务水平,本学年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科学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提高自然科学 任课 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让自然科学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实践等能力,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室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室安全,明确实验室职责,定期检查灭火器材及其他设备,建立管理责任人自查,实验室组织抽查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下,确保实验室全年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2、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良好。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和一些有关业务方面的杂志等,拓宽专业口径,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
3、积极作好实验室日志、计划等的填写和管理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做好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作好平时实验日志的填写。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整理工作。
4、完成仪器设备购置工作 努力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
5、加强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倡导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科学角,收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提倡“动手做”,让学生真正的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其他相关工作
1、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3、不足之处,另行补充。
总之,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把握好过度期的教学,激发每一位科学教师的教学热情,积极倡导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为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篇15: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随着实验室的建成,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
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表册资料的搜集整理
对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虽然实验管理员和实验教师为同一人,但课前应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等都能如实填写,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篇16: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我校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先进实验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设想,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五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一学期来,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科学备课组,在双周星期四上午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机会。
2、针对课前学习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便笺本,专门用来记录准备任务。
3、以学习促发展,以交流促提高。
“理论是行动的准则”,科学课标就是每位科学教师的教学指南,为加强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贯通,利用每周例会进行课标学习,并把学习后的记录整理成“科学随笔”,作为日后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的参考资料使用。在活动中真切的体会到了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增强了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
四、成绩方面
1、一年来,科学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两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收集了大量塑料瓶杯等其它可代用品用于教学,小的维修则自己动手,为学校节约开支。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目前,实验教师队伍还不壮大,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2、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观念还不够开放,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培养还没有抓到实处,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开放思想。
3、总之我们相信,只要在教学实践不断寻找科学的方法,所有难题将不会永远是难题
篇17: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以来,严格按要求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按实验计划的实验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实验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老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照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篇18: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作为从事科学专职教师的我,认为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我非常重视课前的准备,包括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准备教学材料,认真上课。这个学期,我在上好每一堂科学课以外,还重点上好了几节研究课。因为,科学老师任教的课程内容包含物理学科、化学学科、生物学科、地理学科等知识,如果不在课堂上下功夫,那么课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补就,唯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真办法,而课前准备对于提高一个人的课堂驾驭水平说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落实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注意引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教书育人。
篇19: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汶川县教育局工作安排,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桂馨基金会项目,我县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现将本期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小学15所,灾后重建完成12所,还有3所学校在其他校区或其他场所过渡。重建完成的学校中有9所完全按照四川省07标准配备了实验器材,其他学校正在配备中。我县科学课教师全部为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是专职教师,但都不是学习科学课相关专业的教师,其中有部分为近年转岗的年轻教师。目前我县有小学生6000左右,各校学生人数相差很大,学习基础相差也很大。
二、教学教研情况
本期按照教学工作计划和桂馨基金会的培训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我县科学课的教学工作由于受到5.12地震的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都急需加以规范。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前准备、上课等常规入手,要求必须有详尽的教学设计、充分的课前准备、合格的课堂实施,学校教务处加强督查。从学生的课前复习、课前准备、课堂记录着手,要求必须课前预习、能在课前准备必备的材料和其他资料、课堂记录要认真,教师要把学生的常规作为评价内容之一。教研室要加强教学督导,对教学常规较差的教师要给予批评帮助。
2、注重实验器材和《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和管理
我县地震之后,大多学校的实验设备全部损坏,去年各校已按新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因此,为了使其更好地发挥效益,我们加强了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各学校按《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实验设备,按照《小学科学课实验目录》开展实验教学,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要结合《科学实验工具箱》,做好使用记录。本期开展了片区科学《实验工具箱》的使用研讨,大家就使用中的经验作了交流,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3、开展片区青年教师的培训指导
根据阿坝州教科所的安排,今年将参加四川省教科所举办的《四川省小学科学课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们为了配合此次活动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选拔活动,力求通过此项工作对年轻的科学教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还对近年进入科学课教学的教师指定了专人负责的培养的工作安排,要求尽快成为合格的科学课教师。
4、进行全县小学科学教学的实地考查
多年来,我县开展的小学科学教学实地考查工作对我县的科学教学工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科学课教师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育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今年是灾后恢复的第一年,对学校科学课的教学现状的掌握尤为重要,为此经我们请示上级领导同意开展了小学科学课教学工作实地考查2017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2017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我们的实地考查工作是由教研室组织全县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立的考查小组,按照制订的考查标准,深入各个学校,采取抽样检测、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进行。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学方法、实验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科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学习与提高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的水平等;学校对科学教学的管理与指导、教学研究的开展等。
5、开展科学教师知识提升活动
针对我县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情况,我们今年安排了小学科学教师知识考试工作,其目的旨在以考促学,重在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6、注重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
为了更好的贯彻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要全面、准确,评价的方式要根据自身实际。我们拟定了供学校参考的《科学学习评价表》、《科学观察评价量表》、《科学操作评价量表》、《单元评价表》、《小组学习态度评价量表》等,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使用和改进。
三、疑惑与困难
1、学科的尴尬地位
小学科学课在各地都不是很受重视,我们这儿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数学是主科的思想表现相当突出。前几年,我省的“教育八不准”,去年的“规范办学行为”等文件的出台,对科学课的教学影响极大,科学课教师的地位等同于音体美教师,且有低于他们的趋势。我县学科教师大多是专职的,科学课教师也不例外,然而在教学考核、评优晋级等明显看重语数教师。领导意识如此,学校意识当然如此,带动家长意识也是如此,科学课教师受此影响表现为应付了事的多了,缺乏了工作激情和进取精神。
2、教师培训的欠缺
国家花大力气来进行教师培训,对地震灾区更是如此。许多教师直接参与了省级、国家级的培训,还有很多全国各地的培训活动也考虑了我们,就培训的面和培训的量上我们都远高于全国教师的平均水平。然而,这样的培训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什么?他们知识技能没有得以提升,教学技艺没有得到发展,可能就学了些时髦的“理论”,却又不能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怎样培训才能使教师更快成长,这也许是我们该认真研究和反思的问题。
3、教师素质提升的艰辛
由于我们科学教师大多“专业不对口”,师范院校没有专门的科学教育专业,因此,科学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身就存在问题,如何能更好的推动科学课的教学发展呢?我们教研员也是全靠自己探索一些方法来指导学校的科学课教学。
4、教学研究及教育科研的推进艰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小学科,各校的科学教师也就2-3名,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比较重,教学研究自然也就是形式大于内容。我们需然采取了一些方法,如:片区教研活动、全县教学观摩、送课到校等,但还是收效甚微,各种活动受经费的制约不能开展更多,学校又迫于人员紧张而放弃参与,等等因素使教学研究工作开展艰难2017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四、今后工作打算
1、千方百计抓好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结合我县的科学教师知识考试,我们将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放在首位,让教师能学以致用,从而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年轻教师身上,为他们制定发展目标,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尽快成长。
2、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平台
为了全体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借助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成立我县科学教学网络教研组,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负责此项工作。力争开展一次全县的科学教学研讨活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加强教学视导,认真总结科学教学实地考查经验,推广优秀的教研成果。
★ 课题研究教学论文
★ 开题报告撰写研究
★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
★ 开题论文撰写攻略
【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推荐19篇)】相关文章:
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2023-06-08
小教高级教师教学论文2023-06-01
小学生语文课堂开题报告示例2023-06-02
引用开题报告如何撰写2023-05-06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2022-09-23
小学英语论文2022-06-04
音乐学开题报告范文2023-02-27
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2022-08-25
湖北大学学科教学郑蕊研究生论文2022-07-28
毕业答辩演讲稿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