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2-05-06 22:24:1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整理15篇))由网友“卡司乔castqia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篇1: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为解决日益紧张和恶化的能源危机,改善环境,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加快了对新能源的开发与研究利用。风力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备受关注、重视与利用,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技术。

一、风电发展的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继续推进发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持续爆发,同时能源需求却源源不断,并且逐年呈上升需求趋势。风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清洁能源,既不消耗矿物质能源,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建设周期短、建设规模灵活,具有极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项目,因其资源丰富,绿色环保,可再生,技术成熟,对解决能源危机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我国是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风能储量世界第一。按照开发利用 60% 的比例,那么风能将满足目前我国的全部用电负荷与需求。

二、风电研究应用的意义

自古以来,其实风能很早就被利用,风车抽水、风车磨面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风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潜在能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 2. 74 亿兆瓦。其中可利用能源约为 2 百万兆瓦,同比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十倍,是通过燃烧不可再生资源获得能量的三倍之多。当前,我国 80% 以上的发电量主要依靠煤电,这样一来,既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又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恶化。

为了改变因为煤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有效保护煤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大力发展风电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采用风力发电,不仅低碳环保,还不需要为风力资源投入成本,大自然的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发电也不会造成环境辐射或空气污染,利用好了还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国家风力资源丰富,这为风力发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所有的这些,都为风力发电成为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提供了各种保障和有利条件。

三、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 一) 国内风力发电现状。近现代以来,我国利用风力发电的历史较国外晚一些。尤其和风能发电发展非常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国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水平。

20 世纪 80 年代起,风力发电发展迅猛,发展初期研制的风机主要为1 kW、10 kW、55 kW、220 kW 等多种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后期,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下,开始研制开发可充电型风电机组,并在海上风电场与内陆风电场得以广泛推广应用,目前有的风机已远销海外。到 年底,我国风机装机容量已达到 6. 05 GW,年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0. 8% 左右,比 年同类发电量增加了近10 倍,我国的风力发电量已飞跃至世界第 5 位。仅 年,新增装机容量 2335. 05 万千瓦,同比前一年增长45.1%,累计装机容量1. 1476339 亿千瓦,同比前一年增长 25. 5. %,发展的速度与势头很好很快。风力发电在我国发展非常迅猛,装机容量占有率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的大力推广与研究重视,风力发电将逐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 国外风力发电现状。20 世纪 70 年代起,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各国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大力鼓励和提倡发展风电业务。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好,尤其是德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等西欧国家,风电在电网中所占比例显着提升。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国际市场继续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一些条件较好的风电场发电的单位成本只有 8 美分/千瓦时,1. 5 美分/千瓦时风电场运行维护成本,成本呈逐渐下降趋势。

截至 2007 年底,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为 94,112 MW,其中德国 22,247 MW,领先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国 16,818MW,世界第二,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 6,050MW,居世界第五位。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 20 个大风力发电场,其中有 13 个位于欧洲,德国、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国。截至 2007 年末,风力发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仅为 0. 5%,但在欧洲一些风电发达国家,其比例达到 10% 以上。从世界能源需求发展及环境保护等角度来说,风力发电将逐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新的标杆和方向,这对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来说将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

四、风电研究的应用与实现

( 一) 风电场电气系统。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与电网或电力用户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单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电能力是有限的,大规模风力发电都是在风电场中实现的,风电场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将所有风力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基础建筑设施、管理运行维护人员等有机组合的集合体。

风电场电气系统分为 4 个主要部分: 风电机组、集电线路部分、变电站及场用电系统。风电机组除了风力机和发电机以外,还包括变频器和对应的机组升压变压器,目前风力发电机一般输出电压为 0. 69kV,每台风机经过箱式变压器将电压升至 35kV,再通过集电线路的方式将几台风机组变电后的线路汇集,汇集到 35kV 架空线路或电缆方式输送到风电场升压变电站( 主变) ; 风电场主变再将集电汇集的电能升高到 110kV,最终通过电缆接入电网系统。

( 二) 风电场的应用与实现。依据贵州省气象局最新的风能资源评价结论,贵州某地 10m 高平均风速可达 5. 0m/s 左右,风功率密度可达 150w/m2,属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可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场。该地风电场由在建的 I、II 期风电场及规划的 III、IV 期共四个风电场组成,四个风电场共用一座 110kv 的升压站,升压站设在风电场里面。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 192MW,共装机 96 台风机,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为 2,000KW.该风电场属于清洁环保型发电企业,待后续 1 期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部门提供上网电量约 4. 5 亿千瓦时,每年可为社会节省标准煤 15.6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约 37 万吨,节约用水 105.5 万吨。这一风电项目的建成投产,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能源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2014 中国风电发展形势报告分析[DB/OL].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14,11

[2]2014 年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现状[DB/OL]. 博才网,2014,6

[3]朱永强,张旭。 风电场电气系统[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 ~98

[4]熊信银。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3 ~ 50

[5]李家坤,朱华杰。 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M].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5 ~130

篇2:风电产业化发展工作汇报

一、市发展风电产业的意义

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风电产业是朝阳产业。符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未来新兴产业的领军者。发展风电产业,对于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对改变“两高一资”产业结构现状,具有战略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能够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角度看,建设从叶片制造、塔基生产到总装的风电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风电能力,将会带动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两大产业的发展。从统筹兼顾的角度看,可以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弥补电力产业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形成水电、火电、风电并举的新型产业格局。

第二。科技是先导,产业是支撑。被称为“蓝天白煤”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我市丰富的风能资源进行发电,同步推进风电成套设备生产,培育形成一个从初级产品开发到最终实现发电的风电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载体。从国内外技术条件来看,风力发电已成为新能源产业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风电技术可用率已高达95%以上。市完全可以通过引进设备制造企业,吸收和消化这些新技术,从而使风电产业成为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支柱,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发挥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作用。

第三。风力发电的经济性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且风力发电场建设工期短,风电产品质量可靠,投资规模灵活,单台机组安装仅需几周,从土建、安装到投产,只需半年至一年时间。这些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不但风电成套设备的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且使风力发电场建设呈现出广阔的前景,使风电产业成为最具潜质的.经济增长点。

二、国内外和我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一)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全球风能资源储量约为1300亿千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以年均25%速度增长,成为世界各种能源中增长最快的一种。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已突破10万台,装机总容量达到9410万千瓦,市场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欧洲风电发展最为耀眼,其风电装机占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的70%以上。发展之所以如此之快,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如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对发展可再生能源实行补贴;则通过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对绿色电源实行国家财政补贴,包括电价补贴、投资补贴、科研经费补贴,对风电规定出电网必须收购量。实行这种政策的结果,使德国风电在年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一,西班牙成为后起之秀位居第三,由于国土较小退居第四,但其风电量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6%综观世界风电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出了装机容量逐年增加、发电成本逐年下降、主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集中在欧美国家的特点。各国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用量的日益增加,促使世界各国必须开发新能源;二是风力发电运行费用低,不需任何燃料即可产生电力;三是风力发电没有其他发电方式所伴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国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近海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以及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国的风力发电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研究和试点,当时在等省区建成了容量在10千瓦以下的小型风力发电场,但其后就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下,特别是农村、牧区、海岛等地方对电力迫切需求的推动下,国对风力发电的研究推广又给予了重视与支持。年,山东荣城建成了国第一座并网运行的风电场。年,国已建成4座并网型发电场,最大单机容量为500千瓦。年以后,风力发电进入了扩大建设规模的阶段,其特点是风电场规模和装机容量均较大,最大单机容量为1300千瓦。年,全国风电装机总量达到260万千瓦。同时,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已具备了齿轮箱、叶片、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风电装备依赖进口的状况得到根本改观。截止年底,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已有98家,其中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15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也很迅速,仅风轮叶片制造企业就有20余家。国内共有105个风电场,分布在18个省(市区)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58台,实际装机容量达到605万千瓦以上,当年增长了132.69%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十一五”规划,年,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年达到4000万千瓦。但从近两年全国风电的发展速度看,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将会被大大超越。

三)省风电产业发展现状。省风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早。开展了全省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并在全省设立了60多座测风塔进行连续测风等前期工作,完成了全省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规划了18个大中型风电场,总装机2000万千瓦。分别为:河西西部的瓜州北大桥、干河口、小宛、南岔、桥湾5个风电场,玉门市昌马、低窝铺、红山窑、三十里井子、玉门东5个风电场,以及肃北县马鬃山风电场;河西中东部地区的金塔鸳鸯池、嘉峪关西、永昌芨岭、天祝松山滩4个风电场;地区县兴泉、北滩2个风电场;定西地区通渭县华家岭风电场。年,省提出建设河西陆上风电走廊的大战略,制定了以风力发电成套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早在年,省上就在理工大学建设了风能中心,省财政每年支持研发经费300万元。去年10月,省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省规划“十一五”后三年新增风电装机300万千瓦,年达到400万千瓦,年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年达到2000万千瓦,年以后继续扩大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截至年底,全省建成和在建的风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开展前期的风电项目装机100万千瓦。风电成套设备制造的研发也进入了新阶段,风电成套设备基地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

三、市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现状和前景

一)市发展风电产业的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位于等省会城市的交汇处。109线、312线、309线三条国道和207线、201线两条省道都经过市内,尤其是再到河西都是高速公路,物流上比较畅通。同时,周边地区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对风电成套设备的需求市场广阔。因此,把作为发展风电成套设备的重点地区,具备向四周扩展的空间优势。

2政策环境宽松。国高度重视风电的开发利用。为大力发展风电产业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同时,省也积极鼓励风电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全省风力资源,制定了建设河西陆上风电走廊的大战略,提出了以风力发电成套设备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并把市作为全省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3风能资源丰富。经开展测风工作。目前可开发的装机容量100多万千瓦,其中县兴泉、北滩风力发电场开发面积约90平方公里,规划装机容量45万千瓦;县上沙沃风力发电场开发面积约80平方公里,可装机容量40万千瓦;平川区王家山风电场开发面积约56平方

公里,可供装机容量20万千瓦。根据对全市的地理环境分析,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00万千瓦以上。

4地质条件良好。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区域均在境内或接近腾格里沙漠。距地表十多米地层均为四纪洪沙砾碎石层,拥有良好的工程持力层,承载力完全符合修建风电机组要求。这些场地均较开阔,地势较平坦,局部为丘陵的场地山丘均较平缓,没有陡峭的山峰和纵深的沟壑。

5电网容量充足。电网总容量为2163千伏安。占全省总容量的47.7%充足的电网容量,为风电并网输出提供了有效保证。电网网架密度大,110千伏、220千伏和330千伏的输电主干线回路多达二十余回,仅750千伏输电线路达四回,110千伏和330千伏变电站点多而且变电容量大,变电站距风能区域比较近,最远的不超过25公里。发展风电产业不受电网接收、输配条件的限制,能够快速便捷地向外输送电能。

篇3:风电产业化发展工作汇报

1积极进行论证规划。加强了对风电产业的论证和规划。召开了能源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和省上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就发展风电产业进行了全面论证。召开了全市风电建议工作会议,总结了项目进展情况,安排部署了发展风电产业的重点工作。年3月,北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召开了风电成套设备基地建设座谈会,围绕把建成以叶片生产为核心,包括电机总装、塔架制造的风力发电成套设备制造基地,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目前,已经引进了中科宇能风电叶片制造和中国水电三局风电塔架制造企业,中科宇能已决定在今年9月下旬将总部迁入我市。

2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成立了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工作组、风电项目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强力推动风电产业发展。目前,已与大唐公司、国投电力公司签定了风电场项目开发建设协议。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发展风电产业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与交流,邀请德国等国家和我国河北保定等省市来考察风电设备制造情况。积极争取国家风电建设项目资金,引进发展风电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吸收具有风电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快风电产业的发展步伐。

3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近年来。新建测风塔10座,控制风场总面积约230平方公里,初步预测可供开发的风电场厂址10个,装机总容量约100万千瓦。有3个项目列入《省“十一五”风电建设项目规划》规划装机容量45万千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兴泉风电场一期工程建成了一座40米测风塔,规划装机容量4.5万千瓦;平川捡财塘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正在开展测风工作的风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拟建设装机容量25万千瓦。与北京中科宇能科技公司签订了年产500台(套)兆瓦级风电叶片产业化基地建设合同,并积极引进风电组装企业。目前,风力发电叶片制造项目和风电塔架制造项目,已经在中科院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工建设,预计年10月第一张风电叶片可下线。年初,市政府还与中国自动化控制公司签订了风电机组总装及叶片制造项目协议,设计生产含叶片风电整装机200台套。

三)市风力发电前景展望。

综合高效利用”原则,按照“科学合理开发。市上将加快制定市风电产业化发展规划,借助国家将我市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有利机遇,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柱产业。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风电成套设备制造基地,向内向外提供风电成套设备,拉动风电市场的发展壮大。十一五”末,的风电叶片、塔架、总控等成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1500台套,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风电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年,风电成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10000台套,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风电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

四、近期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一是统筹发展能源产业。加快制定市风电产业化发展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积极争取把的风力发电列入国家能源建设计划,增加资金投入渠道,加大信贷投入规模,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积极为风电产业提供扶持。

二是努力营造政策环境。坚持“走出去。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和认识我市发展风电产业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来发展风电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规范有序推进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土地征用上,鉴于我市建设风电场占用的都是荒漠戈壁,将按照国家有关土地政策给予投资商最大限度的优惠。

三是加强院地院企合作。继续加强与中科院、中国水电三局、国投电力公司、中国风能协会、理工大学、大唐电力公司、中科宇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以利益为纽带,政府当好院所与企业的桥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风电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沙塘子风电场、下滩风电场、马昌山风电场、上沙沃风电场、白墩子风电场、营盘水风电场等项目的尽早开工建设。由市上统一规划安排,继续抓好平川捡财塘风力发电场项目和兴泉一期、二期风电场工程的同时。继续做好风区测风工作,收集完整的风力资料,聘请风电专家和相关部门对风电进行论证和规划。抓好重大风电项目的论证、筛选和储备工作,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投资。

五是加快开发成套设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引进风电设备制造技术领先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叶片制造、整机组装、配套设备制造安装等项目,使风电场建设与风电装备制造相互协调。通过风力发电叶片制造项目和风力塔架制造项目在市的实施,吸引更多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入驻到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及高素质的人才,为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努力把建设成为技术领先、人才雄厚、设备先进、规模庞大的风电产业化基地。

篇4:风电专用变压器技术要求

一、变压器空载时间长,风力发电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压器的年负载率平均只有30%左右。因此,要求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应尽量低;

二、过载时间少。由于变压器容量一般都比风力发电机容量大,而由于风机采用微机技术,实现了风机自诊断功能,安全保护措施非常完善,在风机过载时会自动采取限速措施或停止运行,基本上不会造成变压器过载运行。因此变压器的寿命比普通配电变压器应长;

三、运行环境恶劣。在我国,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集中在沿海、东北、西北地区,变压器运行在野外,

因此就要考虑设备的耐候性问题。在沿海地区的设备就应考虑防盐雾、霉菌、湿热;在东北、西北地区就要考虑低温严寒、风沙等的影响。

四、组合式变压器高压侧必须配置避雷器,以便与风机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组成过电压吸收回路。在变压器的绝缘设计上应充分考虑避雷器残压对变压器的影响。

另外,风电用组合式变压器的箱体基本上按照标准组合式变压器的结构型式制造,除需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形力求美观等外,还应具有抗暴晒,不易导热,抗风化腐蚀及抗机械冲击等特点。箱体需采用片式散热器,外加防护罩的结构。此外,外壳油漆需喷涂均匀,防护等级高,抗暴晒,抗腐蚀,抗风沙,并有牢固的附着力;组合式变压器内部电气设备的装设位置也应易于观察、操作及安全地更换;高压配电装置小室应保证可靠安全,以防误操作。

篇5:加快发展黑龙江省风电产业探讨

加快发展黑龙江省风电产业探讨

赵庚辉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风能做为新能源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开发利用可以起到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实现均衡和谐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风电产业;资源;建议

一、黑龙江省发展风电产业的资源条件

(一)风能资源总量

我省地处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控制之中,长年多风,是全国五大风能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根据省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全省5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3亿千瓦。其中,风能资源丰富区,风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6.4米/秒以上,总面积为8.3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5 500万千瓦;风能资源较丰富区,风功率密度在25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6.0米/秒以上,面积约为16.9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9 500万千瓦;风能资源一般区,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5.6米/秒以上,总面积约为17.5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8 000万千瓦。

(二)风能资源分布

我省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3.0米/秒,最小值在漠河,风速为1.9米/秒,最大值在依兰,风速为4.0米/秒。从季节变化看,春秋以及冬季风速较大,夏季风速最小。空间分布为东部和西部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松花江谷地风速较大,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东南半山区及丘陵地带风速较小。

我省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东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偏小,其它大部分地区均在6.0米/秒以上。其中风速最大区域在依兰、林口、伊春、鸡东、泰来、萝北和鹤岗等地,平均风速在7.0米/秒以上。

我省5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的.分布与风速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地区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依兰、桦川、桦南、富锦、集贤、宝清、穆棱、鸡东、伊春、萝北、鹤岗以及嫩江、讷河、龙江、泰来等地在300瓦/平方米以上。

按照《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分区标准,根据50米高度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我省风能资源可分为4个区。

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依兰、桦川、桦南、富锦、鸡东、林口、鹤岗、伊春、龙江、泰来等地。此区5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以上,年平均风速在6.4米/秒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7 400小时以上。

风能资源较丰富区:包括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和三江平原大部分以及牡丹江、鸡西等地。此区5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50瓦/平方米以上,年平均风速大部分在6.0米/秒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7 200小时以上。

风能资源一般区:分布在中、北部地区。此区5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年平均风速在5.6米/秒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7 000小时以上。

风能资源贫乏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此区50米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低于200瓦/平方米,年平均风速在5.6米/秒以下,有效风速时数大部分地区在7 000小时以下。

二、黑龙江省发展风电产业的风险与建议

风能资源不象煤炭、水能等资源,可以说在我省任何市、县都有,加之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总投资4亿多,开工一年即可投产,目前2 000小时以上的年发电小时数使我省风电项目相较于其它省区效益显著,投资者踊跃,致使我省风电开发商及地方政府投资风电热情高涨。

根据我省“十二五”规划及上报国家的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目标,到我省风电装机规模在l 000-1 200万千瓦之间,这是在现有经济发展速度、技术水平、电网接入条件下我省风电发展的最大限度。目前我省已核准风电项目475万千瓦,截止当前投产规模200万千瓦。预计今后5年间每年核准规模在100-120万千瓦,即如果仅按5万千瓦一个项目规模计算,每年核准项目不超过25个。而目前开展前期工作的市县、企业远远超过这个数量,已获得路条的发电装机容量超过3 000万千瓦,这个数字还在增加。这意味着,当前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大多数将长期作为储备项目,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逐年翻番增长,发电小时数将呈下降趋势,很快会达到盈亏平衡点甚至亏损。

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预判风险,深入研究国家及省里各项相关政策,大力发展符合规划、符合“风资源换产业”政策的风电项目。

(二)地方政府要选择有投资实力、有业绩支撑的大企业。这类大企业有风险承担能力,对政策导向可以很快做出反应,甚至可以走在政策前面。

(三)地方政府要居安思危,在风电开发过程中注重带动装备、运输、维修、研发、服务等其它产业发展,多元化发展,不要一条腿走路。

篇6:风电项目建设工程造价论文

风电项目建设工程造价论文

一、对风资源的准确测评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

全面准确地评估风电工程造价是风电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投资者在决策阶段要十分理性地、全面系统地对风场进行评估工作。风电场项目的评价、设计、生产运营都是以风电场所在地区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尤其是气象条件、风资源状况、地质条件等因素直接决定了风电机组的机型、塔筒高度、叶轮直径等等技术参数,从而直接决定着或影响着整个风电工程的造价。只有对风资源的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取得完整的气象数据,认真分析地形地貌,获得满足风电场设计所得准确的测评,才能对风电机组型式、塔筒高度及其风机基础的选定提供基础资料,才能进一步进行设计优化,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母的,最终才能使风电场的发电量最大,运行维护费用最低。在风资源条件不太好的地区,通过优化风机叶轮直径和塔筒高度来获取更大的发电量,实现风电项目效益最大化;而在风资源条件较好的的地区通常通过减小叶轮直径和降低塔筒高度来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准确评价风资源是建设风电项目的首要条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基础。

二、提高风电项目的设计质量、控制设备选型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虽然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费的1%~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 70% 以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在我国时间不长,设计经验不足,设备选型不当,不仅存在影响安全生产,同时也增加工程投资。甘肃酒泉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都发生过影响电网安全的风电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有施工工艺不当以外,设备选型也是一方面。控制好设备选型,可以大幅降低投资。

三、实行竞争性招标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风电项目建设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在设备采购、材料供应、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采取竞争性招标方式;通过招标,可以选择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设备厂家、供货单位、施工单位中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工程造价,还有利于工程进度控制的和工程质量的监管。在招投标过程中,合理划分标段,提高招标文件的编制质量,重视招标文件的评审工作,避免存在指定厂家或部分指定厂家的问题,在保证风电机组安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确保投标过程的竞争性。在标书中必须清楚表明哪些项目应该包括在合同中,哪些不包括在合同中,哪些内容可以要求投标方予以优惠,优惠到何种程度,比如建筑工程项目,可以明确执行地方定额,在地方定额不能执行的情况下,才能执行电力行业定额,安装工程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执行地方定额要比电力行业定额要低;同时标书的编制要考虑土建、安装和设备合同的衔接,有些工作可以分解的直接分解,设备生产厂家对某些设备的安装、调试有独特的优势,由安装单位安装不如由设备厂家来做。

四、加强概算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

风电核准后,投资方应组织在批准概算的基础上编制符合现场且能实施的执行概算,作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目标。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制定执行概算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项目业主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减轻了投资方的管理难度,责任清晰,目标明确,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为了更好地完成执行概算,必须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费用,还可以杜绝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突破设计阶段的要求,提高建设标准,造成工程成本的上升,增加工程费用等问题。同时投资方应制定并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办法,设置设计变更的审批权限,实行设计变更会签制度,一方面可以约束设计单位出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施工单位擅自进行设计变更,给概预算管理工作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此外,工程进度管理、工程结算和决算也是造价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风电场特别是戈壁平原型风电场具有场地大,施工作业广,制约因素少,在设备到货及时的条件下,一个 200MW 风电项目可以在半年完成土建、安装、调试工作,并投产发电,可以减少建设项目贷款利息一半以上,节约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五、竣工验收、工程总结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必要补充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工程前期论证、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重要阶段。投资方应组织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按照核准概算、执行概算逐项进行分析,查找单项、单位工程投资差异,分析总结,开展项目竣工审计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同时应对工程项目的投运后实际运行的技术数据与设计是否相符进行跟踪检查,对比分析,总结工程建设经验,总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提升人员素质,进一步做好工程概预算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造价管控水平。

五、结语

总之,风电项目的概预算管理和造价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对项目的科学管理,抓住关键环节,对控制工程造价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对项目实行工程造价的静态控制与动态管理 , 使企业投入项目的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 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项目的效益。

篇7:开发风电实现可持续发展工学论文

开发风电实现可持续发展工学论文

一、概述

风能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属于可再生绿色能源。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能源的需要,风能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风力发电将成为21世纪大规模开发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据估计,全世界风能总量约200亿千瓦,相当于全世界总发电量的8倍,是世界总能耗的3倍,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大10倍,如果风能的1%被利用,则可减少世界3%的能源消耗,风能用于发电可产生世界总电量的8~9%。

风力发电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单机容量由500~700KW量级增大到1000~量级,现已研制成功单机5000KW的风力机。目前,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全世界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300万KW,到,其年新增装机容量可望达到2400万KW,总的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1.77×108KW,占世界总电力市场的2%,预计到风力发电能力占世界总电力将达到12%。

二、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储量为32亿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新疆达坂城是是中国最早的风电场,中国最大的风电场是位于内蒙古的辉腾锡勒风电场。

尽管我国近几年风力发电年增长都在50%左右,但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0.11%,风力发电潜力巨大。

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最大风能资源区,为东南沿海极其岛屿。

2、次最大风能资源区,为内蒙古和甘肃北部。

3、大风能资源区,为黑龙江、山东半岛沿海、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

4、较大风能资源区,为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

5、最小风能资源区,为云贵川、陕西、河南等地。

按照风能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4大区:

I区——风能丰富区。

II区——风能较丰富区

III区——风能可利用区

IV区——风能欠缺区

三、加快风电发展的需注意问题

风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尽快建立包括设备制造、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在内的风电产业体系,是促进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风电的持续健康发展,使风电真正成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培育和发展风电产业体系相结合,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关键技术和大型装备的研究开发,全面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技术水平,尽快建立起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产业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介应大力宣传加快发展风电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电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电力和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前风电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和其它发电手段相比,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很小,但它是未来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电,认识风电,支持风电。

(二)加快风电建设,促进设备制造国产化

风电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加快风电发展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措施。目前,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弱,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是加快风电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目前风电的建设必须要与促进其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国产化相结合,通过风电的规模化建设,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提供发展机遇和需求市场,促进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尽快发展,不能简单地为了扩大风电规模而从国外大规模引进风电设备。目前,我国已在采取将风电投资者与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标建设大型风电场的方式,旨在加速促进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尽快掌握先进机组的制造技术。对于风能发电存在的困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主要就是技术和价格的问题。技术方面,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基本上被进口设备垄断,国际上成为主流机型的兆瓦级机组在我国尚处于研制阶段。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低是我国风电产业化阻碍因素之一。比如,大型兆瓦级风机日益成为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普遍达到兆瓦级,美国的主流机组一般为1.5兆瓦,一些欧洲国家则多为1.5-2.5兆瓦,我国国内目前本土化生产的风电设备单机容量仅在600千瓦、750千瓦级上,最大风电机组是1兆瓦,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前来看,技术是我国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绕不过的一个坎。另外,价格过高也是风能发电的问题之一,设备依靠进口,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过大,不能集中大规模开发等等,种种因素导致了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近期发展风电的目的,不应该仅仅着眼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同时还应该培育风电设备制造产业,尽快掌握先进机组的制造技术,带动我国制造业同步发展。

(三)制定长期保护性电价措施

上网电价由政府部门按照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给风电项目的投资者一定的效益保障和足够的吸引力,保护风电开发商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风电场项目立项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简化审批程序,缩短立项周期。电网企业应按政府规定的价格,全额收购风电机组所发的全部电量,并分担风电项目送出工程的建设费用。

(四)建立可再生能源(风电)税收减免制度

在税收上鼓励和帮助风电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壮大。首先要制定对风电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还可考虑开征非清洁燃料使用税,用以补贴不使用常规燃料的风电企业;也可考虑给予风电企业风机进口关税的减免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加快风电人才培养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缺乏风电技术人才,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并网及运行管理等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风电场建设的技术仍主要依靠国外提供。因此,加快风电人才培养,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风电专业。培养风电技术人才。要认真研究整合现有资源,尽快建立风能资源评价和设计研究机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机构,加强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设计和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服务能力,尽快建立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今后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

四、风电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每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成本为8000-10000元,相对与造价约4000元/千瓦的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电厂相比,一次性投资大约高出1倍,但相比水电和火电,风能的后期维护、管理费用极低,而且收入十分稳定,一旦建成,风电场就是一台源源不断的提款机。

从全球来看,风电成本也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每千瓦时风电的成本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的20美分下降到21世纪初的5美分左右。预计到,风电成本还可下降30%,从而接近火电成本。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的荣成风电项目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其上网电价为0.839元/千瓦时(含税),显然风电的投资利润相当可观。

篇8:风电设备安装技术管理综述论文

风电设备安装技术管理综述论文

在风电施工建设中,工程的施工重点和工作量主要反映在风机的安装作业上,一般情况下,履带式起重机充当了吊装设备主角,汽车起重机则充当配角,主要任务是完成机舱、塔筒和叶轮等三大部件的安装。下面是专业从事风电安装的施工企业工程师,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撰写的文章,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近年来,国家对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工程作了专项安排,国内风力发电的规模如雨后春笋的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江苏、吉林、辽宁、广东、内蒙、新疆、宁夏等地已有多个装机容量为100MW及以上的风电场已建或在建。我公司从开始进入风电场安装市场,目前已经完成了十几个风电场的建筑安装工程,并积累了一定的安装和管理经验,下面就风电场风机安装过程谈谈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与同行相互交流。

1、风机设备组成

风机设备主要由底座、塔筒、机舱、轮毂、叶片、箱式变压器、及电气等部分组成。各种机型设备的重量不同,塔筒的高度不同,而塔筒的高度一般是随风力高度分布情况而确定。

2、安装场地要求

目前国内风电场施工及设备存放场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现场设立临时存放场地,风机设备到货后集中存放在临时仓库,安装时再二次运输到吊装点。另一种是直接将风机设备运输到吊装现场存放不再二次运输。为了节约运输的成本,越来越多的风电场采用风机设备一次到位的方式。但这样也加大了对安装场地的要求,每个安装场地必须可以存放一台套风机的全部设备,并能让大型吊机和辅助吊机有吊装设备的位置。因此在设备到达现场前须要对进行场地策划,让场地符合风机设备安装的要求。

3、风机吊装

吊装时主力吊车的选用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场内道路状况、设备参数(机舱尺寸、重量、塔筒高度)等因素影响。随着风机单机容量的日趋增大,对吊装机械要求也越大。在场地和道路宽敞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履带吊进行吊装。但如果施工现场道路较窄,应首先考虑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因为使用履带吊进行吊装,如果道路狭窄,从一台风机到另一台风机间需要不断拆卸和重新安装履带吊,这样既拖延了工期,也加大了成本。目前国内安装的风机主要以1500kW机型为主,如江苏如东、江苏东台,吉林通榆、辽宁阜新、内蒙古呼伦贝尔等风电场。从目前国内1500kW风机设备安装的情况,一般要选用400t以上的大型履带吊或500t以上的轮胎吊来满足吊装要求。

下面以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举例说明:华能吉林通榆风电场一期工程为100MW风电场,单机容量为1500kW,共67台。根据现场环境和设备的技术参数,则确定现场安装平台为50×50m2,地压为15t/m2,共存放3节塔筒、1个机舱、3个叶片、1个轮毂等一台套风机设备,并满足一台450t履带吊和一台辅助吊机吊装设备的站位要求。

根据设备参数和现场的环境因素,经过计算,我们确定CC2500/450t履带吊为主力吊机,根据机舱就位的最高高度(约72m),再确定吊臂的长度为96m,这样可以保证在叶轮吊装时,将叶轮的法兰口正对机舱就位而机舱不会碰杆(吊机吊臂),从而避免了吊机移位或机舱偏航等复杂作业。

4、设备卸车

风电场设备卸车主要是指塔筒、机舱等大件设备的卸车。机舱是风机最重要的部件,也是最重的设备。根据设备的技术参数以及现场机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单机卸车或双机卸车。如内蒙古呼伦贝尔风电场塔筒最重40t,机舱54t,因而采用双机(一台65t汽车吊和一台50t汽车吊)卸车。塔筒用专用的吊装工具卸车。机舱则用吊装梁和双机进行卸车。

5、风机设备吊装

风机设备吊装主要指塔筒机舱、叶轮等大件设备吊装,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吊装机舱和叶轮(轮毂和叶片的组合体)。机舱最重则吊机受力也最大;叶片的受风面积最大,因此对风速要求严格,一般要求风速不大于8m/s.为了考虑叶片吊装的'方便和容易操作,机舱吊装时吊机的位置既要考虑满足机舱的要求也要满足叶轮的吊装要求。我们一般要求主力吊机吊臂正对机舱的法兰(连接轮毂的法兰),这样对叶轮吊装就位方便得多,不需要移动吊机来调整位置(也不需要进行偏航来调整机舱的位置),而是吊机一次到位。如果侧面吊装机舱则还需要移动吊车的位置或进行偏航才能满足叶轮的吊装,根据风机设备吊装情况分析,选择大型主力吊机一般是机舱就位的标高(机舱顶部的高度)加上20m左右,就是主力吊机吊臂所需要的长度。

叶轮吊装时,要求随时注意风速的变化,上面2个叶片溜绳按技术要求绑扎。每条溜绳需要5~6人,配合指挥人员进行松紧调整。叶轮与机舱对接时,需要2~4根尺寸适当的定位销进行定位,然后再慢慢松钩对接。

塔筒吊装时,每节连接螺栓力矩达到《安装手册》上技术要求时才能松下吊机,进行下一步吊装工作。

根据风机塔筒的特点,在安装时除了按吊装安全规程进行作业,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塔筒起吊前,检查设备内所有的电缆,并进行必要加固措施,确保在吊装过程中电缆不被损坏。

②塔筒内作业时必须做好漏电保护措施,检查电源线。

③吊装底节和中节塔筒时,把临时安全绳固定在塔筒顶端,确保作业人员上下塔筒的安全,吊装上段塔筒后,把永久的安全绳安装好。

④塔筒对接时,由起重指挥站在地面通过对讲机与塔筒平台上人员联系,并指挥吊机动作;当机舱到达塔筒上方和叶轮与机舱对接时,吊装作业指挥权由地面起重指挥移交给塔筒平台上起重指挥,由其通过对讲机指挥吊机动作。

⑤一般的机型要求将上段塔筒与机舱在同一天安装完成。

6、现场施工管理

由于风电场存在安装时间较短,长期风力大等特点,因此进行风电工程项目施工也有流动性大、工期短、长时间在大风环境下作业、不同风电场条件差异大、施工条件恶劣等特点。由于工期短,因此办公和住宿点一般采用临时搭建简易房或租用当地的民房来解决,这给现场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主要管理人员应提前进入施工现场,收集现场施工资料和周围环境、自然环境资料,然后根据施工特点提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以确保施工正常有序进行。

7、在风力较大情况下的施工管理

风电场存在长时间必须在较大风力情况下作业的特点。因此无论是作业期间或大型吊车停驻时,必须考虑到可能有最大的风速情况。若风的条件大于停车的限制值,必须及时把吊杆降低到地面上。如果场地条件允许,应该朝着迎风方向降低吊杆系统。必须及时考虑风力和风向的变化,每天预先收集信息。以便及时做好防范工作,吊车臂杆趴下后应用防风锚做好固定。

履带吊转移时,速度一般不宜超过500m/h(由于吊臂长,吊机容易发生意外而侧翻),转移前用推土机把行车路线推平。转移时由履带吊司机长负责指挥,履带吊前方、左右履带设专人监护,保证前后履带角度不超过3度,左右履带夹角不超过2度。当地压不够时须铺设路基板,夜间转移时要配备照明设施。

施工过程中,随时观察天气状况,及时将强风预报通知履带吊机长。吊车司机接到强风预告应马上停止作业,将吊钩升到最高位置,然后趴杆将臂杆头部触地或将臂杆放置于铁板凳上,关闭发动机,锁好操作室,人员撤离。

篇9:浅谈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策略论文

浅谈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培养策略论文

我国自1986年建立第一个风电场以来,风电产业在我国得到空前发展。截至12月,风电累计核准容量13765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16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风电装机量第一。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同时,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对风电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风电人才的特点

我国可利用的风资源储量丰富,陆上风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新疆、河北等广大地区。我国有绵长的海岸线,海上可利用的风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丰富的陆上及海上风能资源,为我国风能的规模性开发及长远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风电行业产业链较长,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目前主要集中于风资源的测量与评估,风电场设计规划,风电机组设计制造,风电场的施工与维护等相关专业技术领域与管理环节。风电产业的人才要求具有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理论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强

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风电场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等,是集空气动力、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发电技术、自动控制和高可靠性优化设计为一体的综合创新性技术工作。风电人才应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多学科专业知识,风电领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在现场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风能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因此,风力发电存在并网控制的难题,需要很好地加以解决。随着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大型机组稳定运行控制技术以及风力机叶片、轮毂、齿轮箱、塔筒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寿命和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也需要不断地解决。解决这些难题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风电人才需求的重点。

国际交流能力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非常缺乏。丹麦、德国、美国等国家的风电产业发展时间长,在国际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以Vestas、Gamesa、GE等公司为代表的的风电装备企业技术水平较高,要很好地同它们进行技术交流。需要风电人才掌握必要的外语知识,同时还应了解相关国家的人文、社会及文化。同时,随着国内风电技术的进步,国内风电企业也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需要风电人才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精神除上述要求外,风电人才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身体素质。几乎所有的风电场都远离都市,环境较为艰苦。风电场专业技术人员还要能够在多种气象条件下,上到几十米、百米高的塔架上进行高空作业,对风电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不具备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很难胜任的。

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风电人才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当时的人才培养规模较小,主要是满足少量风电研究机构的用人需求。近年来,我国风电事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及单机容量不断提高,风电产业面临巨大人才缺口。目前,我国风电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校培养和在职培训两种渠道进行。

高校培养

高校培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以及高等职业教育。

(1)研究生培养。我国风电领域研究生的培养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于本科和职业教育,主要为相关风电研究机构培养高级研究开发人才。较早进行研究生培养的高校主要有沈阳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工科院校。毕业论文以实际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指导教师多为相关学科教师兼任,没有独立的风电专业,培养模式较为灵活。早期的风电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规模小、选题灵活、目标单一的特点。

(2)本科生培养。开始,华北电力大学率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学科性质为工科,学制4年。此后,教育部又相继批准河海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少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办“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风电专业本科教育逐渐呈现规模化、系统化的趋势。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本科教育将逐渐发展成为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途径。

(3)高等职业教育。针对风电行业的特点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风电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也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成为风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具备风力发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与维护等基本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培养的人才面向风电行业基层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全国一批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风电专业,开始风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风电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保障。

在职培训

风电企业参与的在职培训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由于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一些风电企业的专业人才是由原来的火电、水电等其他电力行业转行而来,他们有电力行业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丰富,但缺少风电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也是缓解风电人才紧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新入职的年轻专业人才也要必须经过必需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风电企业与高校联合,利用高校的良好教育资源,为风电企业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二是企业的自主培训。华锐、金风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借助自身完善的研发体系,积极开展风电高级研发人才的培训。国电、华能、大唐等风电开发企业,对内部员工也开展了风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三是风电企业与发达国家共同培训。金风科技、龙源电力集团与德国等风电发达国家合作,开展风电人才的培训。在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还承担外单位风电人才的培训业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风电人才的培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远没有形成与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质量问题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

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

按照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及规划,到我国将实现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的目标。对比德国风电人才需求状况,按37人/万·千瓦从业人员标准,届时我国风电行业将需要约54万从业者,其中的40%、约21.6万人为高端技术人才。虽然近年来相关高校的专业数量和招生规模不断增加,但仍难以形成对风电行业人才需求的有效供给,加之实际工作中人才队伍的流失,远远满足不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模和数量问题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风电企业对风电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由于目前风电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待于与企业的进一步对接。由于忽视了风电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等的特殊要求,导致高校培养的风电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突出表现为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随着近年来风电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建设,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专科生为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了当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从风电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长远需求来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一方面应继续加强本科生培养,保证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要兼顾研究生和专科生的培养。做到“抓好中间带好两头”,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既能考虑当前、又可兼顾风电事业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对策

为保证风电事业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风电人才培养中出现的规模问题和结构问题,重点应采取以下调整措施,逐步规范并加以解决。

加强本科,优化培养体系

本科生教育是风电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的部分。目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处理好本科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数量”问题是指要合理地控制人才培养的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下,适当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增加数量。“质量”问题是针对目前人才培养的质量仍与现实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如人才的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给予加强,提高培养质量。总之,本科人才培养是风电人才培养的主体,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同时,研究生培养和专科生教育也是风电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偏废。研究生教育应体现“少而精”,主要工作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则更多地体现在整个应用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为风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广大的基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这样做才能保证风电事业的发展后劲,为风电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队伍支撑。

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强是风电人才的基本特征,需要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基地与之配套。高校拥有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但是实践教学基地相对缺乏,影响到风电人才的培养质量。应进一步加强高校和企业的沟通和协调,利用好高校和企业的各自资源优势,建设和强化建设一批校企联合的生产教学实训基地。我国众多的发电企业对于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可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是目前我们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今后,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还需要科学定位,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风电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目前,虽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风电人才培养体系,但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风电企业相互协作,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为风电人才培养共同努力。人才培养是长期而艰苦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为风电事业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篇10:针对风电产业增值税的研究论文

针对风电产业增值税的研究论文

1.风电产业增值税变革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增值税税制共有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1994年税制改革,一次是实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1994年前,电力行业征收的是产品税,发电环节按0.01元/kw.h计征,而供电环节则按销售收入的10%计征。1994年后,风电行业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这大大增加了风电行业的税收负担,为此,在原中国计委的文件中,首次将风电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名录,风电场开发享受增值税减半的优惠政策。7月1日起,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等八个行业作为增值税转型试点;7月1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城市的电力行业、采掘业等八大行业;7月1日,将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地震受灾较严重的地区纳入转型试点范围;20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增值税新政策,自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现行增值税征税范围中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因此,转型改革后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仍然是上述范围。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不能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

2.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的影响效应

(一)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增值税转型能有效降低实际税负风电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很高,即在风电的建设中投资总量大,固定资产占总投资额的比例高,其中风电机组设备一项就能占到总投资额的70%左右。按照增值税改制前的生产型增值税,由于固定资产中的已征税款不允许抵扣,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风电的增值税实际税负要明显高于一般行业,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风电的实际税负水平开始下降,风电企业的成本将得到有效控制[2]。

(2)增值税转型可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能源市场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与常规化石能源的煤电相比存在着电网接入、技术支撑体系和资源评价等诸多的竞争劣势,生产成本过高导致的电价水平居高不下无疑是最为主要的因素。根据增值税改革方案,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将从13%恢复到17%,但风电项目增值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则实施减半征收的政策即17%减少到8.5%,同时,在增值税转型前,煤电项目已经有进项税额抵扣,风电项目几乎无进项可抵扣,因此风电项目税负远高于煤电[3];增值税转型后,作为资本有机构成更高的风电行业,在固定资产抵扣这一项上获益更大,两者之间的税负差距将大为缩小,风电产业在能源市场的弱竞争性将得到有效改善。

(二)不利影响

(1)增值税转型后风电产业税负仍高于其他行业由于行业的'生产特点和投资结构的不同,增值税转型对各行业的税负影响并不相同,虽然增值税转型对风电产业本身起着降低税负的作用,但由于风电产业在转型前税负已经较高同时转型后对风电降低税负的作用力度有限,使得风电产业的整体税负水平仍然高于大部分其他行业并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增值税水平[4]。

(2)政策利好存在着抵消效应按照20原中国计委的政策文件,风电被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名录,风电场开发享受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增值税转型后,由于风机等设备投资在风电总投资中占据着较高比例,在风电投产运营的初期,增值税进项抵扣政策使得风电企业增值税应缴额几乎为零,企业本该享受的减半征收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无从体现。

(3)地方政府利益受到一定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增值税转型通过降低风电行业的税赋对促进风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增值税转型也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益调整,在消费型增值税税制下,由于允许抵扣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风电场上缴税额大幅度降低,地方从风能资源开发中所获收益大大减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对风电场建设的积极性。

(4)加速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出台在增值税转型后,地方政府为了弥补利益上的流失,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出现了众多的地方保护主义乱象,包括要求风电企业购买当地设备;要求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在当地建厂;借各类名义提高或征收新的税费;收取风电建设发展专项基金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风电开发成本的增加。地方保护主义的出台对于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3.政策建议

(一)加大风电的增值税政策优惠力度

风电产业具有生产运营前建设投资成本高,建成后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因此在投产以后增值税进项成本抵扣方面较少,即使按照增值税率17%减半征收,风电成本仍高于常规的煤电成本,这与国家对风电的鼓励发展导向相违背。建议对风电企业采取运营的最初几年不征增值税、或是按照更低的百分比如25%比例征收、或是将风电企业调整至小规模纳税人税率水平等增值税减免的税收优惠措施[5]。

(二)适时开征风能资源使用税

我国目前开征的资源税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化石能源,但是作为一种能源资源,风能资源特别是陆上风能资源较为有限,为了体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可以对风能资源开征资源使用税[6],同时,为了与国家鼓励开发清洁新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方向相一致,可以对传统化石能源征收环境补偿税以提高风能开发的市场竞争力。在风能资源使用税的征税上可以采用原油、天然气方式相同的从价计征方式,在税率制定上应充分考虑增值税转型对地方政府税收的减收影响以及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比较优势;在开征风能资源使用税的同时,由于风电企业的运营成本随着税收的开征而增加,可以考虑上调风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以保证产业能够充分享受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成本下降的发展机遇。

(三)增加中央政府的税收转移支付

除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外,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造成的税收收入锐减对于产业发展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在风能资源使用税短期内不能开征的前提下,建议政府将征收的国家财政风电增值税收入按照地方政府的税收减收情况部分或全部返还给地方财政[7],用以弥补地方政府在风电项目经营初期的增值税损失,从而重获地方政府对风电产业发展的投资支持。

篇11:风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研究论文

风电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研究论文

摘要:风电工程的造价控制可以说是风电工程建设中考验管理者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在整个建设阶段如何分配资金,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是现实中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如何使得造价管理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使得整个风电项目建设更加满足各个社会影响因素的发展需求,是当前一段时间内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只有在整个建设阶段更好地控制造价成本,提供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才能使得风电工程项目建设更加符合项目本身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风电工程;造价管理;造价控制;收益分析

风电工程造价管理可以看作是结合实际理论和管理方法,结合不同阶段的目标特点,在保证全过程和最终目标统一化的前提下,为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诉求,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全方位以及符合实际需求的业务管理活动。伴随着经济性常态的宏观环境逐渐走向深入,原有的风电造价管理模式受到很大影响,已经不太符合当前风电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风电建设企业融入国际社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引入外国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对于当前的风电工程造价管理给予更为重要的礼遇。本文结合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风电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和特点,指出在风电工程建设的全阶段都应该实行有效的项目造价控制,并针对不同阶段的控制特点提出更为有效地控制措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风电工程中的造价风险管理内容

风电工程的整个建设阶段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受到多元化并相互耦合的各种关系以及可能产生的变数。这些在实际中出现的影响因素会造成整个项目建设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和挑战。一旦项目管理者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些风险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化解危机,整个项目就会发生风险和损失。

(一)项目环境的不确定性在风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包含:项目立项、项目分析、项目研究、项目设计、项目组织以及项目管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看作是对于项目建设的合理化和理论化构想。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项目建设还会受到外界相关因素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各个因素之间还存在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相互耦合性,从而给整个工程的造价和管理带来更为多变可能性。

(二)工程造价信息的不完备性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主要是包含可以反映在整个风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管理活动内容及发展规律、状态、特征所具有的指标性表征。主要有资料、数据、进度、分析图表以及相关记录等,进一步可以分为定额造价信息、人力资源分析、材料采购和组织、工作日志管理、造价法律法规组织学习等相关因素,这些对于在整个风电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的有效造价控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造价信息的不完备性主要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的丢失和不确定、不准确从而给整个造价控制过程带来风险和影响。这种不完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不同的发展阶段:基本具有完备信息、具有不完备信息、完全没有完备信息。这三个不同表现特点可以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产生确定性、风险性以及完全不确定性三个不同的影响特征,这些都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随着管理人员对于风电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上升,三种不同特点的影响特征可以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转化,而其中的风险性和完全不确定性是造价控制最为关键的影响环节,对于整个项目建设造价控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二、各阶段的主要控制内容和控制要点

工程造价控制在整个全项目建设阶段结合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将造价控制保持在更为合理有效的水平上。结合风电工程建设的相关影响因素和特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可以在不同阶段进行有效控制。

(一)概算阶段执行概算复核对于概算阶段,造价管理控制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思路,结合本单位的项目建设,组织成本管理实践对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符合和验算。造价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工程清单造价管理,规范好制度结合不同地方的定额模式逐一进行对比和计算分析,按照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合理化分配,按照实际需求设计相关工程量价格和费用,保证在整个项目执行中概算误差最小,计价更加符合项目建设需求实际和本单位施工特点,为项目编制更为合理的限额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

(二)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就是设计阶段风电工程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风电机组的合理布置、风电场基础工程的设计、变电站以及整个电力走廊的合理设计等相关内容。对于上述每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都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造价管理的生命。为此需要设计单位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复核审查制度,甲方也需要积极和设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使得设计单位充分了解本单位的项目施工特点和组织规划,尽量不要采用传统固定的模板进行套用,从而使得整个设计成果更加符合实际发展和建设的需要,避免出现造价非合理化增加的现象。

(三)招标文件和约合同阶段要把控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不管甲方选择哪种价格管理控制合同,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合同约定对不同施工难度的分项工程进行区别分析,使得定价方式和施工承包范围相一致。在保证这一大原则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施工承包范围内结合工期、质量控制的实际需求建立有效稳定的结构控制体系。在整个风电建设的全过程中,总包合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有效控制和合理使用,在人为可操作的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而在有些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整个工程存在巨大的变数,工期、造价以及施工质量之间的有效平衡可能由于外部因素的制约而被打破,造成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设计变更巨大、超出预算成本限额等情况。采用固定总价的情况。对于超出施工承包合同约定范围之外的相关工程量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是否可以计算取决于该增减部分的.工程造价额是否包含于固定造价限额之内,如何进行计算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加以确定:有约定的情况按照约定进行管理,没有约定的情况按照法定计划进行管理,换言之就是承包方和发包方之间按照该部分的相关工程定额以协商的方式阶段进行。采用固定单价的情况。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造价控制时必须在整个合同约定中对于承包范围内可能发生工程量增减的幅度和特点进行具体规定,对于超出规定幅度的情况给出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处理原则。在采用可调单价进行造价合同约定时,造价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的特点对于合同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按主材计算价差。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发包人在整个招标阶段即给出可以调整价差的主要材料以及基本价格,而在项目结算时按照竣工当时项目建设当地的造价管理部门给出的预算定额和材料价格信息进行结算,与招标时给出的基本价格进行比价和计算差价。主材按材料计算价差,其他材料按系数计算价差。采用这种价格方式时,主要材料的价格预算控制可以按照施工图,定额概算时给出的价格信息和基础价格进行对比差额计算,其他材料按照建设单位当地的造价管理机构给出的造价调价系数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对于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的有效管理控制,确保在项目建设全过程实现权力有效控制、责任风险有效分担,工程建设内容和采购管理造价相符合,充分在价格控制上反映市场竞争的现状,为质量合格、进度正常或合理超前提供保障。

(四)施工阶段要做好三项工作阶段性现场考察。在项目实施期间,造价人员要进行阶段性考察,查勘实际施工情况,获取有关数据或资料。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有因现场管理不善引发的情况,如:是否合理安排项目计划,避免场地移交或工作面移交滞后造成的;事前是否做好土方综合平衡工作;设计变更是否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并尽快核对出返工量。为过程中合同价款调整事项提供专业意见。全过程造价管控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现场和其他各类引起合同价款调整事项的审批程序和内容,规范合同价款调整程序,动态分析投资变化,预警纠偏,降低索赔隐患,确保施工实施过程成本变动真实、合理、有效。动态调研市场,为公司提供真实合理、性价比高的采购价格参考意见。对进度款支付进行复核。在监理审核进度款基础上,重点复核期中付款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是否与现场真实情况相符合,是否落实预付款抵扣、质保金预留、质量缺陷及尾工等费用。

(五)在竣工阶段做好结算和决算审核造价人员要全面计量实际施工工程量,审核合同价款调整事项,关注重要隐蔽工程、材料设备进场检验、质量缺陷、未施工程等涉及项目成本的现场施工情况,妥善处理索赔事件。查漏补缺,系统完成竣工结算、决算的审核工作。项目建设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工程造价管理,保证合理有效地造价控制,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准确度和合理性,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最大限度控制工程投资实际,还要从招标、合同约定、预算概算控制以及进度款支付,最好到竣工决算实施全方位的造价管理,从而有效地严格控制造价。

篇12: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分析论文

1前言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其产业也在迅速的蓬勃壮大,各种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大型风电工程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经济、技术、时间、人员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进度、安全运行等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对风险的了解的同时,也要加强其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项目建设的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可以自行组件管理机构管理工程项目,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逐渐形成了多种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目前的项目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技术都有待加强,尤其是风电建设行业和其他电力产业相比较缺乏成熟的项目风险管理经验。因此本文就大型风电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2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在有限的条件内,特定目标很明确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事业,其具有单件性、系统性和一次性的特征,因此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工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导致不符合预期目标的结果出现的情况则叫做工程项目的风险。工程项目当中的风险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和项目的执行水平紧密相关,因此要对其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甄别和项目相关的风险来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改善,这对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把项目风险管理纳入常规的项目管理之中。因为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仍然处在引进、论述、吸收和消化的阶段,且缺少定量的研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发展水平,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对符合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对近年来的风险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使用各种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加以检验,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

3风电建设领域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风电建设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发电项目本身具有装机容量大、建设周期长、考核时间长、参建单位多、建设区域环境恶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容量机组设备不够先进等特点。特别是在大型的风电项目管理当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对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识观念还比较薄弱,因而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具体体现如下:

3.1风电管理观念薄弱

虽然项目的风险管理已经比较完善的`系统,能够对风险认知、分析并监控,但是很多风电项目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对风险的鉴别缺乏足够的重视。其实从项目建设伊始,已经客观的存在项目风险因素,但是在出现行业投资热潮的环境下,因为不够重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在项目过程中,会产生如下的问题:无法用强壮的理论来支撑风险分析;在制定风险防范方案时缺少协同性;无法有力的控制风险;无法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最终造成风险事故的发生。有时,也会因为将风险看的过于严重和神秘,一味的求稳而导致措施很多机会项目,也是一种损失。

3.2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许多项目建设的风险管理往往只集中在投资决策的一环,但实际中项目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是相互联系的,只在投资决策中而不在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管理的效果会不理想,当出现危机启动应急预案时会因为设置不协调而顾此失彼,最后降低风险管理效果。

3.3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风电建设项目会设计到多家合作单位,比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制造单位等,这些单位由于性质、背景、工作模式等的区别,且项目管理经理个人的管理经理、工作习惯也不尽相同,会导致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风险识别和应对标准,这样会导致风电项目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和明确性。此外,由于在风电建设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对项目风险识别有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风险的分类也比较难以量化,因此无法对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

3.4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大型风电项目是从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至今为止风险管理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但是随着项目工程建设的深入,其风险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建设目标和流程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能够参考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进行有效的实施,无法反映项目自身的特点。

4风险管理模式浅析

4.1风险管理概念

项目的风险管理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以及风险反馈监控。(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指的是根据风险的类型、发生位置等着手,重点找出影响项目投资、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识别出造成项目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根据此原因对风险的后果做初步预估。(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项目的风险以及后果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估。(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结果来制定能够减少甚至消除风险的应对措施和方法,做好事前控制防范的同时,也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4)风险反馈监控在采取风险应对方案之后,对风险处置措施进行反馈和监控,保障风险能够被持续控制直至消除。

4.2风险管理循环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项目建设的进展,风险性质会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管理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对整个项目的建设进行全面的考虑,分析项目风险的严重性和关联性,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应对方案,再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的任务和需求在局部环节中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4.3风电项目的风险识别及分析

大型风电项目是将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按照一定的设计和标准在制定的区域、时间、质量范围内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化,最终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项目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在项目建设竣工时项目关键成功因素(CSF)是否可以满足既定的目标,因此,将项目CSF作为风险区域进行重点管理。结合风电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将项目CSF划分为五个方面:质量、投资、进度、安全以及环境,这五个方面还包含了不同的考察指标,称之为项目关键绩效指标(KPI),项目KPI是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形成的,其发生的概率也会相应不同,因此可以从其中对不同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大规模风电工程建设高峰的来临,风电建设风险管理必定会成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探讨建立就有风电工程特点的可操作、系统的风电管理模式,有利于项目的过程控制以及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涛.风电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策划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赵治.风电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6(6):126~129.

篇13: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1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竞争对象也凸显出多元化的现象。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只是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之间的竞争,而更注重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学习型人才以及员工执行力的竞争。其中员工的执行力尤为重要,员工执行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员工执行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下面以风电企业为例探讨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

激励机制的理论依据来源于心理学。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对人的心理的需求的刺激来激发此人对某件事情或某项工作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应用在风电企业管理中就是通过采取科学的手段或方法,刺激员工的心理需求,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行为的执行力,并且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自主能动性。风电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同时使企业员工在提高执行力的同时最大化地去体现自身的价值,提高自己自主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便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14: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4.1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制度

薪酬激励制度应该是激励机制中最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风电企业来说,可以根据风电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强度的不同,建立动态薪酬制度。对于工作强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种制定较高的薪酬,而对于工作强度教小、危险系数不高的工种给予相对较低的薪酬,同时定期实施轮岗制度,使较低薪酬的工作人员也有机会拿到较高的薪酬,并且可以切身体会到风电工作不同工种的难易程度和风险程度,使工作人员在拿较低薪酬的时候不会感到心理的不平衡现象。另外,建立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工作人员的对工作和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4.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平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是任何企业和单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风电企业的领导或管理人员要深入到各班组认真了解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难题,帮员工之所难,急员工之所需,使员工真正体会到风电企业家一样的温暖和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努力和付出。同时,建立公平激励制度,严格落实各班组计划目标的公平性和奖罚制度的公平性,一视同仁地去对待每一个员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风电企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4.3注重晋升和权利激励

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当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在塑造企业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的同时,可以有效挖掘比较有潜力的员工参与风电企业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和技能考核,更好地凸显出员工的有效价值,企业要为员工创造有效的晋升机会和渠道,使员工感受到企业领导对自己的重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在风电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积极学习和努力工作的氛围。

5结语

激励机制是一个企业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风电企业同样如此,但是由于风电企业工作环境的一般都是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工作比较平淡枯燥,工作人员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风电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促进风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放,鲍金春.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华电技术,(02).

[2]耿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4(22).

篇15:激励机制在风电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3.1激励机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的阶段性目标,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的高效性,总结发现之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科学地部署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激励机制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目标。激励机制可以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将员工的工作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提高员工的团结意识和凝聚精神,从而高效实现企业的经验目标。

3.2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益

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表现息息相关。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企业员工大大提高其工作的能动性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自身的正能量,并使其发挥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另外,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良好的工作氛围,并长期延续下去,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3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以科学技术和学习型人才为主要竞争对象的新时期。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而激励机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激发出来,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实力,形成良好的人才优势,并且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和有利于新的人才的引入,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浅谈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论文

完善我国电子票据法制的建议论文

市场权力管理企业竞合运作的论文

的新能源专业论文

巨磁阻薄膜激光感生电压的温度稳定性研究

新能源专业求职信

论文教学档案怎么写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论文

教学管理类论文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及风电技术的运用论文(整理15篇)】相关文章:

有关风力谚语2022-09-18

风力发电商业化问题2022-04-30

风力发电简历2022-06-05

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风电2022-09-28

通信公司年中工作总结2022-08-20

风电运行工作总结2022-11-16

电气研讨课心得体会2024-03-23

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策略初探的市场营销论文2023-10-25

风电员工个人工作总结2024-03-22

公司年中安全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