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

时间:2022-08-18 07:50: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精选7篇)由网友“chriswe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

篇1: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

日前,北京、上海、浙江部分高校陆续发布了各自的20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去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梳理。报告显示,到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正逐年上升。

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约749万 到西部、基层工作人数递增

据介绍,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49万左右,毕业人数为历年最多的一年。记者发现,北京、上海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部门就业人数逐年递增。

据介绍,复旦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7677人,总体就业率为98.06%。2015年赴西部就业毕业生共158人,地域上主要集中于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份。

北京大学2015年共有毕业生9317人,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有23%选择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作,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作。

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在毕业去向地域上的选择,第一次发生变化,选择留在北京就业的不足一半,只有45.8%。

△2015年12月5日,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专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招聘会在京举行。

互联网等成为吸纳毕业生主渠道

报告同时显示,虽然各高校在专业学业发展方面各有侧重,但是毕业生所涉及行业逐渐趋同。制造业、金融业以及IT行业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成为毕业生就业量前三位。此外,公共服务、教育类行业也榜上有名。

金融业占据北大、清华、复旦“头把交椅”

签约单位行业上,金融业占据了三所高校的头把交椅,其中北大为26.50%、清华为19.1%、复旦为20.92%,上海交大学子的首选则是制造业(27.08%)。有趣的是,北大和清华学子的就业去向行业前五名一模一样,分别为金融业、信息技术软件业、公共社会组织、教育和科研技术,只是顺序略有不同;复旦和上海交大的二三名则基本类似,分别为医疗卫生和IT通信。

近四分之一学生选择民营企业

在对行业结构的选择上,民营企业开始受到关注,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就业选择在民营企业。同时,有近百分之十的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工作。

选择创新创业人数越来越多

据了解,在北京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有接近四分之一是灵活就业,所谓的灵活就业就是签署劳动合同,或自主创业或选择自由职业,而这一人数只有17.23%,选择灵活就业的.最多是硕士毕业生,其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比20增长了一倍以上。

今年浙江大学大有10880位毕业生,近六成硕士进入IT互联网公司,据就业质量报告的统计,2015年毕业生中有83人选择自主创业,其中本科46人,硕士25人,博士12人。已经成立了公司并且向院系申报了公司名称的有30人,正在进行创业筹备的有53人。

清华大学2015年毕业生中的灵活就业者占12.5%,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直接创业人数为60人,创业最多的是硕士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领域。

篇2:基层成江苏大学生就业主渠道 六成毕业生进中小企业

基层成江苏大学生就业主渠道 六成毕业生进中小企业

日前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该省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明,各类基层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中小企业吸纳了超过六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据了解,截至12月31日,江苏高校毕业生年终总就业率达92.72%,其中协议就业率为68.67%,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率为16.35%,同比下降6.64个百分点;到基层就业的接近32万人,约占73.2%。20江苏各类企业接收了32.74万名应届大学生,其中,中小企业接收29.93万人。

据悉,江苏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达53.2万人,加上外省江苏籍毕业生、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及往年积存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达70万人。

篇3: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春节过后大学生春季招聘市场日渐活跃,去年的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薪酬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些是“就业困难户”?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权威发布《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些大数据将给要考大学的高中生一些专业参考,给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数据分析。

我省2015届就业大数据

毕业生总数17.7万人

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131人。其中,专科生46980人,占26.52%;本科生112410人,占63.46%;研究生17741人,占10.02%。

女生多于男生

2015届我省全体高校毕业生中,男生80931人,占46.46%;女生89540人,占53.54%。

211高校毕业生仅占17.16%

211高校毕业生30396人,占2015届全体毕业生的17.16%;普通本科111167人,占62.76%;高职高专35568人,占20.08%。

本科以上工学类毕业生最多

2015届不同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本科毕业生的31.10%;历史学和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毕业研究生的21.84%;哲学和军事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专科毕业生中,制造类人数最多,占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2.28%;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和公安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近六成毕业生是本省生源

这届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总人数的58.35%。其次为辽宁省,占比4.41%;第三是黑龙江省,占比4.24%;随后依次为山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苏等。

另有0.34%的北京生源、0.17%的上海生源、0.40%的广东省生源毕业,人数非常少。

就业率(由高到低):

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

总体就业率82.61%

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1%。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0.36%;本科生就业率为84.31%;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9.43%。

男生就业率为83.15%,女生为82.15%。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87.79%;普通本科为81.85%;高职高专为80.64%。

多数毕业生在3个月内就业

2015届毕业生求职时间普遍较短,67.61%的毕业生在3个月之内落实就业岗位;20.60%的毕业生在3至6个月就业;5.23%的毕业生在6至9个月就业;5.11%的毕业生在9至12个月就业。仅1.45%的毕业生求职时间在12个月以上。

就业人数前五位的行业领域

综合看我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就业人数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15.10%)、教育(11.31%)、建筑业(9.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6%)、卫生和社会工作(7.99%)。

研究生的农学成就业“困难户”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科就业率差异较大,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为工学,就业率为87.30%,最低的学科为教育学,就业率为79.39%。其它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经济学(84.41%)、医学(84.11%)、农学(84.02%)、管理学(83.91%)、理学(83.84%)、文学(83.64%)、历史学(83.48%)、哲学(83.08%)、法学(81.72%)、艺术学(80.44%)。

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也是工学,就业率为88.58%;最低的是农学,就业率为61.55%。

专科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制造类,为83.82%;就业率最低的是环保、气象与安全类,为64.86%。

43.31%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

从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43.31%;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紧随其后,分别占14.69%和7.27%。

每百名毕业生中有1人创业

从就业形式看,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占43.63%,自由职业人数比例为6.23%,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为1.09%,升学为8.11%,出国(境外)为1.62%。

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学生创业园106家,创业大学生4411人,带动就业29083人。已有8所高校成立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专门机构。

近三成吉林省毕业生出省就业

从就业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60.13%(其中在吉林省内就业的46.5%);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北部沿海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13.83%和7.90%。

在已就业的吉林省生源中,出省就业的为21272人,占生源比例的27.79%,持续呈外流趋势。

“考研热”有数据依据

现象1

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人考研

从毕业生学历分布看,10.13%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升学;研究生的升学比例为2.80%;专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5.28%。可见,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深造意愿最强,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超过1人选择了升学考研。

此外,分别有2.24%的本科毕业生、1.06%的研究生毕业生、0.35%的专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出境”。

自主创业方面,我省2015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1%,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02%,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86%。

现象2

名校毕业生在教育业就业优势大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教育业,所占比例为32.10%,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比例分别是12.78%、11.01%和10.72%。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性质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中初教育单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分别是22.96%、21.72%和19.53%。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比例为48.89%,明显高于其他性质用人单位。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是制造业,所占比例为20.94%。

算算账:

2015届的就业成本

花了多少?

七成以上毕业生求职成本低于1500元

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水平总体较低,花费金额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比例为74.39%。其中,花费500元以下的占21.58%;花费500-1000元的占24.22%;花费1000-1500元的占28.59%。

求职花费在1500-元的占14.37%,花费在2000-2500元的占5.01%,花费在2500-3000元的占4.25%,仅1.98%的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在3000元以上。

能赚多少?

毕业生平均月薪集中在3000-4000元

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460元,不同学校类型、学历层次、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差异较大。

2015届毕业生整体,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501元、3345元和3003元。

211高校、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235元、3512元和3077元。

不同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元至4000元。按专业分,管理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高,为3680元;艺术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低,为3160元。

是否满意?

本、专科毕业生满意度差别不大;研究生满意度最低

在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中,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均较高,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工作满意度差别不大,分别是96.75%和96.52%;研究生工作满意度最低,为94.48%。

未来三年我省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

预测1

工学类仍将最好就业

从计划招聘毕业生学科门类来看,在未来三年招聘计划中,对毕业生的学科门类需求程度前五位是工学、农学、管理学、理学和经济学。

预测2

制造业用人需求量最大;信息产业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

从对2015届毕业生计划招聘的数量来看,国有企业计划招聘的规模均明显大于其他性质的单位;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及制造业的需求相对较多。招聘需求数量排在前三的行业是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管理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预计未来三年信息产业人数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比例为65.87%。

预测3

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从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趋势来看,58.20%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需求将增加,23.01%的单位表示需求与目前持平,10.97%的单位对未来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不确定。

人数小于100人的小微企业未来三年需求增加的比例最高,比例为63.71%。

基本判断:

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些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对我省2015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35%。就调查单位总体而言,对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为人诚信、乐于助人、工作勤奋、严谨踏实和有责任感。

篇4: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呈四特点 到基层成主渠道

黑龙江高校毕业生就业呈四特点 到基层成主渠道

“到基层就业已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万人;同时,毕业生出省就业比例增幅降低,创业人数呈增加趋势。”在12日举行的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层论坛上,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张明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四大特点。

年就业率高出全国6.71个百分点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及我省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张明华介绍说,但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省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截止到去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71%,高出全国平均就业率6.71个百分点。他分析认为,从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到基层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全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万人。同时,面向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增多,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万人。随着省内接纳毕业生能力增强,毕业生出省就业比例增幅降低。由于高校支持学生创业的力度加大,毕业生创业人数也呈现出增加趋势。

确保就业人数增加

“当前我国及我省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张明华介绍说,20我省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将达到“一稳二增三巩固”的目标,即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力争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增大;相关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得到巩固,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5:毕业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创业就业青睐“互联网+”

毕业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创业就业青睐“互联网+”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就业的大军。那么相较往年,“互联网+”思维给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

四成毕业生创业就业选择“互联网+”

近日,汇博人才网发布了《应届毕业生创业就业调研报告》,从报告中显示,相比以前传统的创业,近四成毕业生青睐“互联网+”领域,其中开网店、经营自媒体或公众号,成为不错的选择。一些毕业生还会三五人组成小团队去运作一个大号,吸引众多粉丝后,再进行商品融入广告等商业化尝试。

毕业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禹化普就是其中之一,在校期间通过在校园卖学习用品,积累了一些创业思路。在读大三时,他开了一家“台湾手抓饼店”,当起了老板。随后开始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他十分关注自己的用户群,运用互联网思维、想法增强用户粘度,构建用户社区。

“我依靠手抓饼获得大量的用户群,然后在用户中形成良好口碑,形成一种品牌,以后做任何销售都更加能够得到认同。虽然手抓饼是传统行业,但是将传统行业融入互联网思维,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行业成就业吸纳大户

除了自己当老板,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新媒体工作,例如新兴网站、自媒体、微信平台文案等。重庆大学届毕业生张静现在就在本市一家自媒体网站上班,主要是市场推广。

“没毕业时就想着毕业后去互联网公司,因为感觉相较传统企业,选择会多一点,未来发展方向的可变性会更强,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张静说。

“今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大行业为:互联网、金融、制造业。”据汇博人才网招聘专家高攀介绍,互联网行业是应届毕业生期望值最高的,由于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加上国家对“互联网+”思维的提出,很多传统企业纷纷抓住这一契机将传统商业平台往互联网平台拓展,对人才的需求陡增,职位数量急剧增加,招聘量大,毫无疑问成为吸纳大户。

不过他也提醒年轻人,如果把目光仅仅投向互联网,也许方向就错了。互联网是个“风口”,但“风”很快会过去。“互联网+”才是一个更为开放的机会。“互联网+”需要大量的传统行业人才,如金融、医疗、汽车等。互联网正在向更垂直、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年轻人只有了解“+”,进入互联网才会变得轻而易举。

20四川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偏低,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半数以上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乐观。

就业压力大,创业意愿增强

从创业意愿看,91%的受访学生有创业的意愿。其中创业意愿很强、较强、一般的分别占19.4%、24.6%和29.2%,创业意愿较弱的占17.9%,只有9%的受访学生表示对创业完全不感兴趣。

从创业的动机看(多选),为实现个人理想居首位,占比达70.4%,其次是有好的创业项目和预期收入较高,占比分别为51.8%和43.3%。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萌生创业念头的只占15.8%,这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虽有被动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受创业激情与梦想的驱动。

从创业的迫切性看,多数受访学生倾向于工作几年后再考虑创业,只有8%的学生打算马上转入创业阶段。分类看,男生占比高于女生,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占比十分接近,专科生占比高于本科生,艺体类学生占比高于理工类,理工类高于文史财经类。

从创业地域看,近七成的大学生将大城市和特(超)大城市作为最理想的创业之地。选择在成都和北上广深等特(超)大城市创业的占比超过50%。此外,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倾向于返乡就业、创业。

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首先选择与自身兴趣爱好相吻合的领域,占比达45.1%。其次是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占比为23.61%。相比之下,选择在风险较小以及社会热点领域创业的占比并不高,分别为16.6%和14.1%,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创业盲目跟风的不多,总体较为务实。

在创业形式的选择上倾向于合伙方式。打算创业的受访学生中多数选择合伙方式创业,占比60.8%。居第二位的是个体商户,占比18.2%。还有11.5%和9%的分别选择了自己办公司以及家庭创业。

篇6:广西高校毕业生逾九成实现就业 非公企业成接纳主渠道

广西高校毕业生逾九成实现就业 非公企业成接纳主渠道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初,广西区内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公企业是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渠道,占就业总人数的65.7%。

来自自治区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区内高校毕业生数为16.92万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15.47万人,总体就业率为91.4%。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6694人,就业率为89.5%;本科毕业生就业5.54万人,就业率为90%;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9.26万人,就业率为92.5%。

从就业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非公企业吸纳毕业生人数最多。在非公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有10.17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5.7%。

每年广西都举办若干场全区性的现场“双选会”和网上“双选会”,进一步强化校园市场的主体地位。今年上半年,广西举办全区性的大型“双选会”5场,举办了网络“双选会”13场,全区高校也举办各类校园“双选会”116场,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之比超过1:2。

广西在全国率先全部开通和使用了“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并积极动员、引导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一体化系统”上发布招聘和求职信息,目前全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系统中可享受到全国实时职位信息的共享。自治区教育厅还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坚持帮扶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官”计划、“选调生”计划等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使近几年参加基层项目的毕业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届毕业生中,总共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5.20万人,其中已就业的毕业生有4.82万人,就业率为92.6%,高于全区总体就业率。

篇7: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国贸等5大专业遇冷

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国贸等5大热门专业遇冷

昨天,一份基于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调查的《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新鲜出炉。根据该报告,管理学、文学、理学同为上海市2008届就业率最高专业大类,而国贸、英语、计算机、金融、法学等5个“热门”专业职场遇冷。

据调查方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研究院介绍,此次调查覆盖了上海市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67所,本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2310人;在上海就业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5577人;生源地在上海市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1534人。

调查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管理学、文学、理学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法学相对较低,低于上海市本科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5个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热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英语,却成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4.8%。

此外,与上海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853元相比,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明显,降幅达到19%。其中,平均实际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经济学类(3204元),最低为理学类(2860元)。

毕业生“流”向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有31%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这一比例高于全国2008届本科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27%)。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8%的本科毕业生。

应届毕业生求职力调研报告出炉

新出炉的爱情语录

拜登体检报告出炉

关于企业薪酬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湖南省高考分数线

0城市生活消费年终调查报告

数据显示:09中国大学生专业失业率最高

就业报告蓝皮书:届毕业生就业率91.4%

就业蓝皮书:大学生毕业半年就业率增高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创业难题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互联网等成主渠道(精选7篇)】相关文章:

网民跃居全球第二意味着什么?2022-05-02

大学生心理研究报告2024-01-07

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社会的负面影响2023-05-14

看似发展好但失业率极高的十大专业有哪些2022-05-06

调查显示:大中城市毕业生更易找工作2022-10-01

就业 高学历带来高起点2022-11-25

电影《烈火英雄》观看有感,《烈火英雄》影评精选2023-06-11

大学学风建设工作计划2023-11-21

大学生创业研究报告:上海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为主2023-10-17

外拓个人工作计划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