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时间:2022-09-11 08:02:1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合集8篇)由网友“zsl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篇1: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作了一些调整。有的有所增删,例如文言虚词变动较大,有增有删,数量减为20个。有的是改变了提法,例如现代文阅读中的“科技类”改为“自然科学类”,原来的“社科类”改为“社会科学类”。有的内容是新加的,例如作文“基础等级”里新增了“感情真挚”。有的内容删去了,例如作文“发展等级”里的“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用词生动” 。还有的调整了语序,例如把作文“发展等级”里的“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的语序调整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当然,还有一些其它调整,但主要的是这几方面。

问:请您具体说说您是怎样看待以上新变化的'?

答: 我认为的《考试说明》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保持了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使表述更加严谨,考点更加明确,有利于指导考生备考,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对《考试说明》中的变化我们要不断加深认识,例如,现代文阅读中的“科技类”改为“自然科学类”,一方面,提法更科学了,因为“科技类”的“科学”包括自然、社会、思维三大范畴,再说“技术”一词放在这里也不大合适,现在改为“自然科学类”,考查的范围更明确了;另一方面,是否仅仅是提法更为科学的问题呢?我看不应停留在这种浅层次的认识上。因为明示了“自然科学类”这样一个范围,就进一步明确了该部分主要从信息学和逻辑学角度考查准确迅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等等能力。同样,明示了“社会科学类”,也就更明确了这一部分与自然科学类在考查重点上的区别。

作文“基础等级”新增了“感情真挚”这一条要求,这对防止胡编乱造,减少宿构套写现象有一定意义。但我认为“感情真挚”主要应指合情合理,而不应误认为是必须写真人真事。在“发展等级”第二条“生动形象”里,删去了“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新增了“善于描写”。这不但突出了文体特点和相应的写作要求,而且更能针对中学生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时常常出现的不善于描写,以概述代替描述等问题,具有实际指导作用。在“发展等级”里将“见解新颖‘挪至这句话的首位,不但有语序更富逻辑性的意义,还有突出“见解新颖”这项要求的作用。这样就更能体现“有创新”的要求。

问:《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对指导今年和今后的教学尤其是高考复习还有哪些实际意义?

答:20的“字音”部分不能忽视。不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在正确识读语音方面要常抓不懈。“背诵”虽然今年不考,但会在今后试卷中有所体现,现在非毕业班的学生要注意这一新的要求,不要临时抱佛脚。对新确定的文言虚词的复习要落实,一要注意结合课本加以巩固,二要注意在新选文段训练中加以提高。文言句式不管是不是作为专门考查项出现,都不能认为是无足轻重的。

现代文阅读训练要做到类型化,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学类,这三类文的考查重点是不一样的,试题的题型也不一样,解题思路和答题要求也有不同之处,我们要训练学生把握这三类文的文章特点和解题要点,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

作文训练要注意“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思想感情训练的力度;二是加强类型化训练的力度;三是加强个性化训练的力度。在思想感情方面要继续倡导“真、善、美”。在类型化训练方面重点放在文体类型训练上,继续倡导“心中有类型,手中有例文”。

在个性化训练上把增强打开思路多角度立意的能力放在首位,要教给学生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同时做到材料新鲜、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共同表现个性特征。

篇2:高考考试说明

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符合本省市的《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高考全年规划时间表

9月关键词

新生开学(调整);全年复习计划(一轮:至寒假);心理调节;民航、空军招飞报名(9月底10月初启动)

10月关键词

特殊类招生(高校发布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等招生信息);期中考试前夕;十一复习计划;月考;空军招飞初选(10-11月)

11月关键词

高考报名(大部分省市12月报名)、美术统考报名、外语口试报名、艺术特长生统测报名(艺考政策)、体育专业考试报名;期中考试,考后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和心态调整;民航招飞政策

12月关键词

艺考(艺术类统考,音乐类固定了曲库要求,美术类增考速写并调整素描等考试要求); 艺术类、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计划、报名资格与时间、测试内容(年前);复习“高原现象”(烦躁);空军招飞复选(12月-5月)

1月关键词

高考考试说明;保送生笔试面试(办法1月初)、艺术特长生测试、高水平运动员校测等(1月末2月初);期末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录取有关);各省市陆续发布高职单招招生简章

2月关键词

艺术校考;艺术类专业课报名及测试;香港高校内地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报名2-4月(2月底开始);期末考试后情绪调整;寒假复习;二轮复习(2-4月);自主招生简章(2月末)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高考考试说明2017

2.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3.2017高考试卷统一省份名单?

4.2017全国卷高考大纲

5.2017高考必背古诗文75

6.2017高考热点素材

7.高考考试说明2017(2)

8.2017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9.2017年江苏高考政策

10.2017年化学高考大纲

篇3:各科教师谈今年高考《考试说明》

各科教师谈今年高考《考试说明》

中国教育报     -02-26

语文教师谈《考试说明》变化: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

沈献章

全国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与大体相当,变化的内容是:删减了5个侧重于考查识记性的知识点和两个文言虚词。20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是以20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为蓝本,结合北京市实际编写的,因此,与全国《考试说明》也大体一致。两个高考《考试说明》都体现了“能力立意”、“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不同和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2003年全国高考《考试说明》明确不考“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只考名句名篇的默写。名句名篇的默写主要是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在此基础上要求背诵一些课外的常见的名句。2003年北京《考试说明》明确了考试范围,增加了透明度。指定了背诵和默写的具体篇目:语文课内古文8篇,诗词曲20首。对“中外重要作家的基本了解”,只要求识记中国作家的时代,外国作家的国别。但“文学体裁常识”在考试范围之内。两个《考试说明》的背诵默写,都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精神,既有利于考生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又有利于把学生从漫无边际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古代诗文阅读。全国和北京《考试说明》都把文言虚词由20个减到18个,所不同的是全国《考试说明》删掉了“然”、“矣”,北京《考试说明》删掉了“何”、“乃”、“若”,增加了“哉”。北京《考试说明》还明确了文言实词的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要求重点掌握的150个文言实词。并把文言作品的鉴赏与评价具体为古典诗词的理解与鉴赏。

三、“※”号的保留与取消。全国《考试说明》保留“※”号的知识点有标点符号,中外重要作家及作品,文学体裁常识,文言句式。明确指出上述内容不在2003年考试范围之内。北京《考试说明》取消了表示不专门设题的“※”号,这意味着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没有轮空,都重要,都在考试范围之内,必须掌握。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取消“※”号,并不是要增加学生负担,并不意味着今后高考会扩大范围,而是表明考试内容中的每项能力都是考生升入大学必须具备的,其目的是引导中学突破应试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作文评分标准。全国高考《考试说明》作文评分标准仍然分为基础等级分数和发展等级分数,分别占50分和10分。高考阅卷时一般先按“基础等级”的50分评定,然后根据作文的思想、文采、新意,酌情在“发展等级”10分内加分。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作文评分取消了“基础”与“发展”的分割,从60分整体评定。

五、题型示例。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不再附“题型示例”,目的在于发挥高考引导中学教学的作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纠正学生只关注题型,把备考变成针对某些题型进行技能化训练的误区,纠正观念中的模式因素,纠正各种试卷在题型设计上的模式化、雷同化。再说,“题型示例”只是近几年高考题的题型汇编,不能提供第二年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所以在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后只是附录了年北京春、夏两套高考试题。实际上,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创新,创新就要突破,突破就要变化。因此,改变“题型示例”的样式是理所当然的。如2002年全国卷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就改变了多年一贯制的“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的客观题型模式,而采用了主观题型考查。再如,仿写,以前都是仿写句子,2002年全国卷、北京卷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诗歌作仿写材料,颇有几分“英雄所见略同”的意味,这一新题型成为当年高考试题的亮点。2002年北京卷默写名言名句,则采用一种灵活的题型。题目以《巩溪诗话》中的一段文字为底本,要求默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部分,同时还要求解释“少陵”、“为难”两个词语。这就把名句名篇的默写与古代文学常识、文言词语的解释结合到了一起,有较强的综合性。而这种题型在以往的“题型示例”中是没有的。

总之,今年全国、北京高考语文的《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的.明晰与命题形式的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重视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则。

数学教师谈如何理解《考试说明》:领会《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效率

王金战

从近日出台的《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数学科)中可以看出,在今年的高考数学中,无论是从考试范围、命题思想,还是从能力要求等方面,与去年相比都无变化。如何在有限的复习备考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深入领会、贯彻好《考试说明》的精神,是重中之重。

《考试说明》体现了国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据,理应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对《考试说明》的忽视,将导致教师只凭自己的经验而教,只凭自己的感觉而教,在这种情形下,师生们只能被动地在题海里争斗。这就是忽视了对《考试说明》的认识带来的苦果,也是题海战术泛滥的根源。仔细学习就会发现,高考的重点明确地写在了《考试说明》中。从考试性质看,说明中明确提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既然如此,就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对此师生都应该有思想准备。在知识要求部分,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不同层次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求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对重点知识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对综合性的知识,侧重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并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突出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强调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以上诸多重要思想明确地告诉我们,以题海战术应对当前的高考,只能事倍功半。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并非不要解题量,让学生解题,明明知道这些题高考不会考,为什么还让学生做呢?目的就是通过这些题目的求解,逐步形成学科理念,最终升华为能力的提高。所以,新时期的教师,必须以科研的态度对待高考,始终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每个环节,这也正是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应突出“三抓”:

一、抓对《考试说明》的学习。这种学习,不应该只限于教师,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对《考试说明》的深刻理解,向全体学生宣讲。因为最终要落实的还是学生,当学生也学会按《考试说明》的精神来复习时,这样的复习就一定是高效的。

二、抓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落实的重要性。十几年的学习,学生做的题目可以说是成山成海,为什么还是没有把握数学规律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落实。教师大量地占用课堂时间,剥夺了学生抓落实的宝贵机会。重要的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越到最后,教师越应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

三、抓基础。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浅析今年高考《考试说明》(文综地理部分) 王海玲

命题指导思想仍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范围变化不大,考查的知识内容均包含在新、旧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内容范围内。如旧课程教学大纲的考试内容的变化,只是在世界地理部分删除了“民族、语言、宗教”,在中国地理部分删除了“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考试范围略有缩小。

试题的呈现形式仍以学科内知识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所占的比例较小。从2002年文综试题的特点看,综合试题中学科综合知识的交融和衔接更加自然,学科间综合与渗透不断增强。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学科内综合复习仍是高考复习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还应结合跨学科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考试说明》中,政、史、地三科的内容比例仍“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即意味着2003年文综试题政、史、地三科的分值比例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

继续明确记忆、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

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的学科的基础语言。记忆重要的地理名称、数据、空间位置;中国和世界区域地理特征和差异等地理基础知识是形成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除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外,考生还应特别关注和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如欧盟的扩大、三峡工程的截流、我国新列入联合国“人类遗产清单”的人类遗产等。

地理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对地理概念和对“地理语言”--地图的理解和运用。对地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区分和运用是考查地理概念的主要形式。《考试说明》中强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地理学科中,理解、分析地图和各种地理图像、图表,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是区分考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对地理运用能力的考核主要注重对地理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即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地理基本理论和观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恰当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考试范围突出对地理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整体把握。

如地球和地图、地球上的大气、陆地水和海洋水、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工农业生产活动、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地理知识都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全面进行地理学科基础主干知识的综合复习和把握,是高考复习的基础。

考核的重点,是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加强学科内和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和相互渗透,培养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知识迁移能力、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的能力等是地理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关键。

延续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学科内和学科间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评价现实社会问题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试卷形式与试题结构保持稳定。试卷分数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题型分数比例、试题难易比例保持不变。

英语教师谈《考试说明》特点:英语(北京卷)《考试说明》体现首都特点

程岚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今年全国高考《考试说明》2月10日正式发布,英语学科变化不多。而今年的北京卷《考试说明》中,英语学科却有一些新的精神,稳中求新,体现首都特点。

与去年相比,全国高考《考试说明》惟一的变化是:去年参照的是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而今年参照的是教育部20颁发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颁布,这意味着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正向新的课程标准转变。可以预见,2003年的英语高考命题将既立足于英语教学大纲,又将着眼于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北京卷《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从考试性质的阐述到考试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变化。

从考试性质上,北京《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考试内容来看,北京英语科高考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英语基础词汇、常见句型和基本语法。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把这些基础知识弄扎实,做到懂、会、熟,并能够做到在特定语境中准确运用。因为单项填空的测试点不是语法条条,而是把语法规则运用于语言交际的能力。分析样题,北京试卷更侧重词汇辨析能力的考核。北京《考试说明》所附的词汇表中比去年增加了65个常用单词。单词量的增加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建议考生在落实词汇表中词汇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大量泛读,扩大词汇量。《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表共收集约有3300个单词和360个短语或词组,并且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个词以上。阅读理解是复习的重中之重,要以此带动词汇的学习,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从考试形式来看,听力理解仍分两节,但样题中第二节含6段对话或独白,而且删掉了“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这一变化,希望能引起考生对听力训练的充分重视。

短文改错题型被取消,书面表达的分值提高到35分,新增加一篇15分的开放作文。开放作文提供一个情景,让考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写一段不少于30字的接续文字。这对考生构思、表达以及语句的组织运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写开放作文时,要注意审题,尽可能做到内容充实、逻辑清晰、交际得体、语言准确。北京的英语高考命题思路正在与国际接轨,考试留给考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考试与日常生活和实践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对考生而言,随着题型的变化,做题时间的安排也将会有所变化。北京《考试说明》中除给出听力考试占用20分钟外,不再提供其他题型的做题参考时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答题习惯安排时间,建议考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开放作文。

篇4: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X年《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调整变化如下:

1、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

X年现当代人物传记

X年新闻(新增)

2、部分题型的变化

(1)文言文阅读

X年设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X年题型设立Ⅰ中设实词、断句(X年已考)、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题型设立II中设实词、内容解说(新增)、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2)名篇名句默写

X年前后句子填空

X年前后句子填空理解句意填空(X年已考)

(3)实用类文本阅读

X年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X年题型设立I、II均是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题型设立III设4道主观题(新增)

黑龙江省招考办对于X年高考发布了黑龙江省高考重大调整政策: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同时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下面是调整详情:

调整一:外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高考英语总分为150分,其中听力占30分。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只有在同等分数下才起作用。也就是说,英语听力对国内高考作用将不大,如果是高端考生,想在未来接受国际化教育,仍不能轻视英语听力。

调整二:取消省属高校、“俄语生”照顾政策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高校投档分数线下由降低20分投档减为降低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同时,为确保政策调整新规和录取规则对接,对仅适用于省属高校的地方性照顾政策做进一步清理规范。

[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篇5: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来源: 厦门晚报04月01日

福建省20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近日出炉。本报邀请厦门六中资深语文老师陈鸳红、龚恒慈进行解读并提供复习建议。

1、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更高

两位老师都说,今年是平稳过渡到新教材的最后一年,命题将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与我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在语文卷(福建)的基础上对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进行适当调整。

她俩注意到,“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一内容的第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比去年的全国大纲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能注意语体、对象、场合、用词的感情色彩等,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语言鲜明,指语句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不含糊。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高考中,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句子仿写以及作文等形式中综合考查。这说明今年高考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会更高,充分体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复习方面,这方面的材料很多,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沙里淘金,做到复习到位而又能有所提高。

2、今年名著题可能会以情节的考查为主

两位老师说,今年的《考试说明》明确把“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与“文化经典阅读”作为独立的内容分别列出。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名著删去了《匹克威克外传》和《老人与海》,量的方面是减少了。但是,《考试说明》里明确提出“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架子书’(导读、梗概)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不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这是一个信号,今年高考名著题,可能会考得更细些,更灵活些,简单通过归纳故事概要来实现复习的目的可能行不通了。这也同时提醒了高一、高二的师生,阅读名著要及早进行,别等到高三再来恶补。

今年考试名著题虽然可能会考得更细、更灵活,但整体应该会保持稳定,以情节的考查为主。当然,也许会有结合某个情节对人物做一两句简评的考查,但是主要方向还是以阅读原著为主。

另外,题型有所变化,“简述”之外,设了选择题,以增强考试信度和效度。但不管怎么考,考生都应在熟知作品内容、关注情节发展整个脉络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细节与相似情节的比较,要避免人物张冠李戴。在此前提下,可以参考一些按考试要求进行编写文学名著的习题,也可以通过一些补充材料达到复习的效果。

3、文化经典以直译为主

“文化经典阅读”方面,今年的表述更加明确,《论语》、《孟子》、《庄子》的考查是一定的,不会再改变。但古代文化经典方面的考查,“浅显”二字也是一直被强调的。所以这一块内容的复习还是可以依照以往的复习方略,以夯实基础,加大阅读量为主,在翻译句子的训练时以直译为主,做到句句字字的落实,保证每个有实义的词在译句中的体现。

另外,对于文化经典中关于文段的观点,老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做出符合文本实际的回答,不能生搬硬套熟记的定论。要明白不是每一个内容都可以用大道理来套的,回答得朴素可能更加切近文本和真理。

4、科技文要注意概念的整合

两位老师说,试卷结构方面,今年最大的调整是科技文的考查。科技文的`考查放在第二卷第五大题,与语言表达放在一起,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加以考查,题目形式可能为填空和简答。分值依旧是6分,设置两小题,3-3分配或者2-4分配。这样第Ⅰ卷将只有15分,第Ⅱ卷分值将达到135分。

这种题型并不是福建省首创,上海早几年就已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考查。

这块内容的变化,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既做到“自己懂”,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还要“别人也懂”,即表达。在复习科技文时,要特别注意从说明对象的把握与概念的整合出发,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所写对象特征的词句段。老师要训练学生用准确、鲜明的语言把整合出来的信息表述出来。要注意,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到今年强调的“准确、鲜明与生动”,很有可能就在这一模块体现得最为明显。

5、学生要注意整理做过的练习

从考纲出来到高考只有很短的两个月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能让学生有什么收获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第一轮复习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点拨与总结性的提高可能实效性会更明显些。从教师角度讲,电子版最后这一阶段会有很多的练习,要精挑细选,对材料做更细致的筛选与整合,挑选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阅读指导与答题指导。训练学生在阅读文本方面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规范答题,尽量少失分或不失分。从学生角度,要注意整理做过的练习,从中寻找复习的思路与提高方法则特别重要。

作文分值70分。指导学生审准题、立好意仍然是首要任务。在这一前提下,对于一些语言驾驭能力较高的同学可以进行技巧性的点拨与提高,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与时文是很有必要的。从考纲对错别字一字一分的重视程度来看,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不要出现“笔误”的情况,注意书写规范。

篇6: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语文学科考试结合北部湾四市同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三、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激励、选拔等评价功能。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着眼长远发展;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考查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状况,考查阅读与语言积累的质与量,考查语感形成水平与思维品质,突出考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科学性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与形式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表述清晰准确;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区分度。

(四)综合性原则。试题内容要课内外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焦点问题,考查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见解。

(五)教育性原则。发挥试题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引导关注现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珍视人类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四、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规定的第四学段(7~9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参考当地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教材。

篇7:朝阳区考试新变化及其他需说明问题

考试新变化及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1、报考专业增加5种,减少1种

从起,初级增加病案信息技术专业(初级士012、初级师025),中级增加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027)、社区护理专业(096)、病案信息技术专业(112),原中级肿瘤学专业(063)取消。

2、社区工作人员报考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可提前一年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医师、护师,报考中级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可提前一年参加考试,报名时须携带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岗位培训考试合格证书、单位证明(注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何岗位工作及在其岗位工作时间)。

3、档案不在本市的外地考生如何报考?

外地考生报名时除携带本“通知”中现场确认应提供的材料外,必须在申报表上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和档案存放单位两枚公章。

4、学历如何认定与工作年限的计算?

其学历取得时间和从事本专业工作年限均截止到12月31日。报名条件中有关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规定,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或学位。

5、专业与现岗位不一致,能否转专业报考?

因工作岗位变动,所学专业与现岗位不一致,需报考现岗位专业类别的人员,其从事现专业岗位工作时间须满2年,并提交单位出具的“从事现专业岗位工作满2年”的证明,但由其他专业转为护理专业时,必须具有护理(含助产)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6、护理初级考试与护士首次注册的关系

具有护理(含助产)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已参加护理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并合格的人员,可取得护理岗位准入资格;具有护理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才可免试取得护理岗位准入资格。

首次注册需成绩单原件,考生请注意保存。

7、历史考生报名必须用原始档案号

已参加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再次报名时须使用原档案号,否则成绩无法滚动计算。四门都未通过的考生,也必须使用原档案号。

8、考试成绩管理办法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应专业各科目成绩,自起,已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的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同一专业4个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该专业资格证书。对不同专业科目的考试合格成绩,不得做为同一专业合并计算。

例:考生甲报考了护理学(士)专业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考试后通过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报考了护理学(士)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如果这两科都通过,则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考试;如果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实践能力没有通过,考生甲20的成绩已经作废,所以考生甲在20至少需要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3个科目,才算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考试。

再例:异地考生年考生乙在北京报考了护理学(士)专业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四个科目,考试后通过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因工作调动原因,20在天津报考了护理学(士)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如果这两科都通过,则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考试,由天津进行数据合成统计,并由天津当地人事部门核发考生专业资格证书;如果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专业实践能力没有通过,考生乙2004年的成绩已经作废,所以考生乙在年至少需要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3个科目,才算通过护理学(士)专业的考试。

篇8: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名师解读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

英语篇:在“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刘应清      英语《考试说明》较之于去年变化不大,除学好语法能灵活运用外,还应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此,主要谈谈复习备考。      【听力】做听力题时,首先要身心放松、心态平和,不要急躁。每小题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其次要把问题读清楚,注意选项中有一些干扰项。      【改错】短文改错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上下文时态,做题的时候以句子为单位,同时要兼顾改错的原则,不能改变词义,不能轻易去掉动词、名词等实词。去掉的通常是固定搭配结构中多余的部分。同样,增加的词也是固定搭配中少的部分或者是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或介词。      短文改错中名词的错误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形容词的错误一般是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副词的错误一般来说是用成了形容词(改错中要特别注意)。      【完型和阅读】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多选用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以及科普、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拿到材料后,学生应把握中心思想,主要事实,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确定主旨,再进行推理判断。      对填空中暂时不能确定的答案,可通过通读全文(尤其是下文)来找到正确选项。学生平时可以多看文史、科普以及一些应用文章,如广告类型的阅读等。      【写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处理: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点,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      政治篇:增删幅度今年最大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任建军      政治学科今年高考变化最大,以往相比,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点的增删较多。      【新增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企业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哲学新增的如:唯物主义部分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政治常识增加的考点是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      【删减考点】经济常识中删除了世界市场价格,哲学常识删除了科学是思维方法,政治常识删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宗教概况等十三个章节。      【复习要求】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掌握“冷与热”的关系。      高考一定会考社会热点,但不可能考所有的热点,我们进行热点复习,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分析方法,是掌握“网”而不是“鱼”,所以并不是热点弄得越多越好,有些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巴以问题”,可做冷处理。      二、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      处理好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内知识的基础。跨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只能是无源之水。      三、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      处理如掌握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的关系。有十六字秘诀,先死后活(打牢基础知识)、死中求活(不能生吞活剥)、死活结合(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知识消化)、死去活来(是指通过对知识由记忆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最终达到一种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的境界。)      四、应关注一些具有长远影响的热点,并非一时的热点。      地理篇:变化有二“稳”字当头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李燕凌      常言道: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与政史学科有很大差异性,地理也是文科综合中的拉分科目。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难发现,地理学科更突出一个“稳”字。      【两个变化】2003年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在《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章中只要求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删除了民族、语言和宗教及分布。《中国的气候》一章中,删除了对干湿地区的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完成,对照考试说明,对遗漏知识进行补充。      【复习备考】      一、重视考查图表      地理试题更重视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授课老师也可以多采用挂图的形式,将各个知识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      二、具备综合思维方式      学生应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考试说明时,要将地理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在每一章节中进行细分,以便在答题时,更清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表述。      【热点问题】在临考前,考生往往过于关注热点问题,而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      热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地理学就是提出和解决生产、生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可以说都是热点问题,只是热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必须将考试说明中每一章节的要求与生产、生活、发展相联系,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水电站的选址等等,用地理学的方法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历史篇:开放性试题考验能力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邹桂琴      2003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继续坚持对考生主干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凡是教学大纲中未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说明》中也未列入。      【考试特点】继续坚持2002年文科综合命题的特点,对地图表格阅读材料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政、史、地知识综合渗透,又有利于考查学生判断、归纳应用能力。      【略有变化】2003年《说明》在题型、分数比例上略有变化,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增删较多。      在分数比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将平分秋色,各占50%,在命题角度和题型上略有变化,上个世纪比较看好的“洋务运动”类型的开放性试题今年将会出现。      【增删内容】2003年历史《考试说明》删去了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原始社会、三国、唐、宋时期的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如“中法战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近代文化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第二条战线形成、统一战线的发展”等。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内容在删节的同时增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国际联盟二战的影响”等。      《说明》还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在2003年高考的试卷组合中将按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文科综合测试中,历史是核心,它所占的分值不变。      【复习备考】一、面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与“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      二、应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      三、注意图、文、表的综合分析,并在常规教学和考试中体现。      四、关注开放性试题。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史实和材料为观点服务。      (来源:武汉晨报)      (责任编辑:刘春靖)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冲刺高考材料作文

高三语文教学计划指导

实习生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高三教师教学反思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什么

小学教育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

浅谈提高语文素养的写读书笔记法论文

浅探阅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

高三教师个人年度总结

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谈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合集8篇)】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个人教学计划2022-05-15

高三工作计划2022-08-10

高三教师高考备考工作总结2022-05-07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2023-05-09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2023-04-14

高三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3-05-23

浅谈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突破(教师中心稿)2022-11-26

“新批评”与中学语文教学2023-08-13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2023-12-26

时政复习备考方略-政治试题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