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论坛帖)((集锦7篇))由网友“不吃青菜就会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论坛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论坛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821
边缘心情
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
A: 各案分析:
小雪是一家的长女,她进入初中后。虽一心想学好,但,就是学不进,并且每到 测验、开始前,就觉得特别严重, 记忆力下降,失眠到了考试时,只觉得头脑一片 空白,手心出汗,全身发抖......
很明显,该生有明显的学习焦虑,焦虑的出现会引起情绪、行为和生理的变化。所以她 总感到忧心忡忡、紧张不安、注意力涣散、记忆障碍、甚至全身发抖。通过会谈,发现导致她 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主要是家庭问题,她的父亲是一个包工头,母亲则是一个农村妇女,待业在家, 所以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亲的收入。父亲早年承包建筑工程项目,经济上较为富裕,而今年由于 经济不景气,父亲未能承包项目,导致常年在家,家庭经济开始亮出红灯,另一方面,父亲对其三姐弟 的教育却从不松懈,三姐弟都没考上重点中学,但父亲仍然不惜花费高额赞助费让他们上重点,同时父亲 很少与他们交谈,总是板着脸孔,又不懂教育方法,达骂是家常便饭。父亲的威严箱一块大石头压在心底, 加上经济问题的捆扰,她一到学习时便焦虑万分,出现学习焦虑。
B.治疗过程:
针对焦虑的根源更多在于父女的情绪,所以首先采用角色转换法帮助她释放郁闷,尝试敞开心扉与父亲交流。
在第一次辅导中,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把一张空椅子假设成父亲,然后,尝试与父亲谈话,把心里的苦闷 和无奈都说给父亲听,她在安静的环境里开始,低头说话,并真情流露,痛哭流涕,但着一次辅导过程中,她由此 至终都没有抬起头来,说明其正是自言自语,并未敢面对父亲。
在第二次辅导中,首先跟她作简单的放松治疗,使其情绪处于比较平和的状态,然后要求她最好看着椅子说话。她开始 微微抬头,面对并想象成父亲,她在诉说过程中依然较冲动。
在第三、四次辅导中,她的情绪有了很大的改善,主动做在椅子上,并把前两次模拟成父亲的椅子摆好,这是,在前两次 自我情绪释放的基础上,要求她尽量说出对父亲的看法、愿望。当她说出一个观点时,马上要求当事人换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 父亲,回答其刚刚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要求把听完父亲的解释后,做回自己的椅子,从自己的角度思考父亲的答案,并提出 自己的观点。在不断的角色交换和自我辩论中,她开始能接触父女双方的冲突和心结,一方面,理解和接触父亲的用意,另一方面, 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目标,重新制订学习计划。
在第四次辅导中,要求她每周回家时,能用一段固定的时间尝试与父亲谈心(先与父母亲一起谈,后才慢慢与父亲交谈)。再次会谈结束后,最好乱写心得体会,把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
第五次辅导,刚好是中考前一段时间,当事人自诉这段复习情况和睡眠明显有了好转,能集中精神进行复习,但记忆水平未有明显提高,自动回家与父亲谈了学习情况,家庭关系有了好转。
C.治疗体会
本例学习焦虑症主要采用了角色转换法这一技术,这一技术帮助当事人了解他们自己的情感,以及他自己可能否认的一面,帮助 他们把感情明朗化,并且充分体验它。辅导中利用空椅子假设成当事人的父亲,鼓励她把积压了很久的对父亲的不满、哀伤、怨愤等 负面情绪说出来,这些负面情绪像石头一样,令当事人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又不想面对,代之以其他行为、情绪表现出来(如当事人 表现为学习焦虑),透过角色转换,让当事人扮演所有的角色,通过角色对话,使当事人能接纳和调整双方的观点,达到新的结合。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821
[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论坛精华帖)]
篇2:中学作文教学,你在扮演什么角色?(论坛帖)
中学作文教学,你在扮演什么角色?(转贴)(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vbb/showthread.php?threadid=3584
含笑
以下是我写于高考后的一篇随感--谈谈作文教学
作者:王雷
为高三语文教师,我是如何抓作文这一块的呢?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但这种做法的确很管用,不妨和盘托出,聊博一哂。
我郑重其事地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基本思想:高考作文一点儿也不可怕,根本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地方,尽管命题者常常玩出一点花样来,但说穿了一文不值。
(一)千万要注意,不要跟命题者过不去,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想方设法迎合他的心意,没话找话凑足字数就行了。比如,高考作文,你就说你更喜欢其中的某一幅,尽管你心里一幅都不喜欢或两幅都喜欢。然后找些理由--这些理由严格说来也许根本不成立,一定要一本正经地装腔作势地说得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如果能想到一两个绘画术语,务必要用上去,尽管你对这些术语可能一窍不通。只要你是就两幅漫画的表现技法进行比较,那分数肯定低不了。如果在文末再说上一句“当然,另一幅画也画得不错”之类的应景之语,你不得满分才怪呢?
(二)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要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要注意结构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三)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四)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学生说,写记叙文也好,写议论文也好,你心理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来要像真的一样,哪怕就懵住阅卷老师一会儿也行。等他打完分数以后,想到自己好像上了一当,但虚荣心使他不愿再去考虑了,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事实上,你心虚气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觉得不知所云,但写作文那会儿,一定要表现得煞有介事、理直气壮、情真意切等等之类。
最后,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些问题,那么,作文这一块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至少在这一块上就不会拉开多大的差距,尽管你们的实际作文能力并不像分数所显示出来的那样。
说到这儿,我越来越感到羞愧和害怕:我在干什么?
二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现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一)从学校教育教学内部来看。为了对付高考,学生把几乎全部精力扑在课堂上、书本上以及大量的应试训练上,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至关重要的课外活动成了写在课表上的空头支票,对学好语文至关重要的课外阅读几乎是零。另外,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占,这对高考来说无疑是及其明智的做法。
青少年充满活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然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权力。他们的潜能遭到压抑、热情遭到打击、身心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摧残……他们在极其沉重的压力下艰难度日。他们人生中的这段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意趣盎然的洋溢着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的日子,现在却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愁云密布,凄风苦雨……面对这些被我们锻造出来的“考试机器”,语文老师还能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作文时不要无病呻吟而要真情实感吗?为高考计,很多语文教师“审时度势”地要求学会无病呻吟:谁“呻吟”得像,谁“呻吟”得好,谁就能在高考作文中多拿点分。
(二)从语文教学自身来看。学生三年时间读六本书一百多篇文章,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这些课文的讲解又是那么的琐碎而不得要领,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几篇好文章也被肢解得“一地鸡毛”,学生有一百个理由感到厌倦。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应试训练,而那些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训练题搞得师生均是云里雾里心力交瘁。语文能力和素养得不到切实提高,作文自然难有建树。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其中语文思维能力是核心,语言表达能力是关键。学生视野的狭窄、阅历的浅薄直接制约着这些能力的发展。学生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货”,而高考作文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条件,时间又只有那么一点点,要学生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好文章来,实在是勉为其难。每年的应试作文中确有一些佼佼者(我敢断言,这些学生绝不是语文教师教出来的),但绝大多数均是平庸之作,分数拉不开,使得作文这一块缺乏必要的区分度和信度。这样也就迫使语文教师在作文这一块上抓形式、抓规范、抓应试技巧、抓得分要领,而忽视了思想感情方面的要求,这样做是与作文教学的宗旨直接相悖的。
(三)从外部因素来看。这个世界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浮躁的世态人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那些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当然逃不脱它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作文教学又是巨大的冲击。
我曾布置过这样一篇命题作文--《重视小成绩》,我发现很多学生是这样论述的:小成绩是大成绩的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小成绩,为取得大成绩打好基础云云。把大成绩理解成小成绩的简单相加固然表现了学生思维的机械性和肤浅性,但在小成绩可以积累为大成绩这个意义上谈小成绩的重要性恰恰是轻视小成绩的心态的流露。在他们看来,小成绩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它们最终未能汇聚成大成绩。而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能取得一些小成绩;小成绩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否则,这个世界上普通人的生活顿时失去了意义。当我们看到“成则诸侯败则寇”的评价原则还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判断,当我们看到说大话成了时尚而默默无闻成了人们最不能忍受的事情,我们对学生作文中的如此表述还会感到吃惊吗?
我常常分析学生作文中大量的隐含信息,从中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前提和心理背景,剖析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某种带有普遍性的心态,我发现这种心态正是社会世态在学生心中的投影。引用这些例子是饶有趣味的,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三
内外交困之下的作文教学究竟该怎么办?我的想法是,首先,在语文高考中取消作文这一块,作为补偿,可以在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部分增加文字表述题。其次,平时的作文训练作相应的调整,比如要求学生写一些读书心得或随感之类的文章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
我觉得中学生还是应该多读一点书,尤其是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不必急于求成地要求学生完成各种规定的文章,这不但不利于提高作文能力,反而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助长了说空话套话、矫揉造作、装腔作势的文风,实在是利少弊多。其实,学生书读得多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开阔了,内心充实,感情丰富,剖情析理的能力自然增强。内心有了很多想法,自然激发起写作的欲望,到时候怕是挡也挡不住,还需要“为赋新诗强说愁”吗?
作文命题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96年高考作文正是命题者黔驴计穷的表现,这样出题无非是要避免猜题,而如此重大的考试竟然成了猜题和反猜题的游戏,受害的则是广大考生,是作文教学,是青少年的写作素养,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据说96年有些考生作
篇3: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帖)
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
杨庆余 钟文芳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关注儿童学习过程的本身。创设一些新的学习情境,使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能积极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就有更大的可能促使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则是学会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基础。同时,构建这种学习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小学生提供一种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的过程,并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1.儿童也能研究吗?
探究不是成人的专利,儿童也想并且也能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关键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所关注的不是儿童探究的课题有多大的价值,他们的探究方法有多少科学性,探究结果是否有社会效益,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儿童是否有了探究的意识,是否参与了探究过程,是否获得了积极的体验,是否学会了认识世界的一些方式。
2.研究性学习给儿童带来了哪些发展?
很明显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儿童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
对于儿童来说,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同时,儿童的学习空间得到大大扩展,从课堂拓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且,儿童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和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
二是对教师的成长有利。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如在组织儿童开展课题研究中,教师发现以往学习成绩并不好的学生,甚至是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却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及学习能力,他们对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优于那些教师以往认为的“好学生”,这就促使教师去重新认识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儿童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观察中,也完善了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有一位说:“我从来没有对陌生人进行过询问和采访,也不会进行市场调查。在组织和指导自己班级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时,我也不得不利用双休日,设计好调查的内容和问题,到一些大的商场去询问、访谈。在组织孩子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我自己也学会了一些探究的方法,获得一些亲身体验。
三是有效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于人的整体发展的促进功能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能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单一的、只有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收式学习的状况,从而丰富了学校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还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一个团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设计并协同进行的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所以,对我们来说,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理解,还是对教师角色的把握,研究性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儿童在学习中的地位产生了变化,儿童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提供给不同儿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可以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择学习伙伴,考虑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课程。在以往的学科学习中,尽管教师也会组织儿童进行一些小组讨论,但是,学习小组的成员几乎都是由教师规定好的,而且何时讨论,讨论什么,也是教师规定好的。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儿童可以自由地组成学习小组,可以确定自己想探究的时间和内容,并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另外,教师在学习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一是教师由学习的控制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以往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依据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精心设计好学习过程,并以此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无论是学习任务的提出,学习过程的计划,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小组的组成,甚至是学习结果的构想,都完全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教师的控制地位受到了挑战,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和协同者。因为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常常可能会遇到困难,受到阻力,或者希望改变自己原来的学习任务,修正自己原来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原来的学习方式,甚至还会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想法或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二是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如果说在在学科的学习中,,是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的话,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就可能是让一个无法充分准备的教师去面对一群经过充分准备的学生。显然,研究性学习的非预设性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三是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长期以来,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教师基本上都是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出现的,教师是一个说一不二的裁判。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这种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一个唯一的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儿童的学习来说,教师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的几个误区
从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情况看,如果不能正确把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特征,就会出现一些误区。
1.误区之一是过于追求“规范化”。将儿童的探究用成人的严格的`科学研究去规范,就会背离初衷。过于规范儿童的探究会将目标集中在探究结果上,甚至可能将研究性学习当做“课”一样去“教”,然后让学生去记住甚至是背出。有的教师会将学生的每一个探究行为都用一定的模式去套,如研究计划的模式,研究报告的模式,甚至于研究过程的模式等。
2.误区之二是学科倾向。所谓学科倾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将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误解为就是某些学科的学术性研究,因此,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在组织儿童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学术性问题上。研究性学习也就成了学科学习的延伸。二是将研究性学习当做学科课程的学习来组织,比如有的预先编好一些所谓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进行探究,有的按学科学习那样预先设计好学习过程,甚至是一份完整的“教案”,有的则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甚至是背出了多少。有的还象学科学习那样,用量化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的探究结果等等。
3.简单化。儿童的研究性学习,追求的是儿童能亲历一种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一些积极的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获得一些意识、态度和能力方面的成长。但是,儿童的探究往往会用一些经验判断来代替科学论证,在不追求儿童探究规范化的同时,也应该给儿童一种严谨的意识,即他们所从事的就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4.教师配置的专职化。为使研究性学习能在自己的学校或学区有效地开展,教师的配置是个核心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过于片面地去理解研究性学习的主旨时,就有可能为研究性学习去配置专职的教师,结果就造成每一个学校有一个或几个专职研究性学习教师,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教师如何去面对全校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的学习小组所需要的指导?又怎么去面对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向课堂外大大的延伸?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让这些教师在规定的课时走进一个个的教室,去做一节节课的研究性学习的“讲学”和“训练”。
中国教育报11月24日
/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724
篇4: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陈 双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篇5: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研究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 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研究性课程的形式使教师不再高高在上,教师与学生一样是研究的同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与学生非常亲密,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可依靠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是聪明灵活的。这会使一些教师感到一些不适应。但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位,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本身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进行都是新鲜而有益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起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上海市的经验。作为教育发达地区的上海市很早就制定了与研究性课程相关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就指出,教师在研究性课程中的职责是:“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职责。要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统筹、协调上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分享。”因此,在实施研究性课程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上海市普通高级中学研究性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中也强调:“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研究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在培训中,也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从不同类型的案例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条件、受学生欢迎的研究专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可见,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教师既不能完全放手,袖手旁观,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调整心态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 丰富自身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上海七宝中学的新探索》、《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研究性学习学习包》等书籍是必备资料。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3. 宏观把握
高中学生,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关注的范围是有限的,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好题目,对课题研究的进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尤其是研究方向的确定,更需要教师的指导。研究方向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既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又要保证学习的效果,这个尺度的把握是很难的。
举个例子,中国是诗的国度,学习和研究诗歌就是领略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部分。其中中国的诗歌中有很多是以“秋”为内容的,这种文学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教学大纲中也规定高中生要能够理解和鉴赏诗歌。在高中新教材第三册中学生将集中学习诗歌这一古老的文体。这些促使我初步拟定了课题。为了了解课题的可行性,我先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诗歌十分感兴趣,学习起来热情高,课上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很多学生在课下主动阅读诗歌。我想,通过研究我国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深厚文化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诗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和发展。这样《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题目就诞生了。
4、 巧妙引导
明确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学生们初涉研究领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他们一遇到问题便会习惯性地向老师询问。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直接帮助他们,那么就失去了学生独立研究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到巧妙引导。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6、教给方法
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篇6: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 陈 双
【摘 要】
研究性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研究性学习正是这样一门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研究性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从旁起指导作用,这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由原来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全过程自主学习、研究,包括选择、收集处理信息乃至得出结论。
对于语文来讲,研究性课程又具有重要意义。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以学习语文。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而研究性课程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学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都经过了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他们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见到了鲜活的生活,锻炼了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在为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拍手称快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教师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
[1] [2] [3]
篇7: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感悟艰苦》(论坛帖)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案例《感悟艰苦》(本站论坛帖) 教案教学设计
策 划 者 : 武 汉 市 新 洲 区 武汉
项 目 创 意 : 开 辟 学习教 材 的 新 力 式 、 新 视 野 ;
提 高 学 生 在 自 我 实 践 中 理 解 课 文 的 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 探 究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
项 目 名 称 :感 悟 艰 苦
时 间 范 围 :2003 年 2 月 20 日 至 3 月 10 日 参 加 人 员 :一 个 教 学 班 的 学 生 , 语 文 教 师 一 人 主 要 活 动 :调 查 走 访 , 完 成 心 得 , 交 流 总 结 【 过 程 摘 述】
初 一 语 文 课 本 上 完 第 二 课 《 紫 膝 萝 择 布 》 后 , 我 让 学 生 预习第 三 课 《 挖荠菜》 , 结 果 第 二 天 就 有 部 分 学 生 反 映 课 文 中 “ 我 ” 对 荠 菜 的 特 殊 感 情 不 好 理 解 , 课 文 第 2 自 然 段 不 讲 荠 菜 的 事 , 却 从 “馋 ” 字 说 起 , 认 为 是 不 是 离 题 了 ?对 此 , 我 感 到 由 衷 的 高 兴 , 但 在 高 兴 的 同 时 , 又 有 点 担 心 。 因 为 , 学 生 提 到 的 这 些 问 题 是 本 课 的 难 点 , 如 果 我 上 课 只 是就 课 文 内 容 讲 授 的 话 , 学 生 不 好 理 解 , 为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我 找 了 几 个 有 代 表 性 的 学 生 了 解 一 下 情 况 , 决 定 在 全 班 开 展 一 项 活 动 , 以 便 学 生 能 更 好 地 理 解 课 本 中 的 难 点 。
我 决 定 在 上 新课 前, 先 在 思 想 上 统 一认 识 . 让 学 生 当 一 当 小 记 者 ,走 访 一 下 ,搞一 次调 查 研 究 , 每 人 回 家 以 自 己 的 家 长 为 采 访 对 象,或 查 找 有 关 资 料 , 了 解 一 下 旧 社 会 的 艰 苦 , 写 一 写 自 己对 艰 苦 的 认 识 , 从 中 感 悟 艰苦 ,具 体 要 求 是: 1、以 日 记 的 形 式 写 一 篇 或 几 篇 采 访 手 摘 , 整 理 心 得。
2、根 据 各 人 对 艰 苦 的 看 法 不 同 , 可 以 分 不 同 兴 趣 小 组 , 也 可 以 单 独 一 人 , 在 家 庭 、 社 会 上 来 访 自 己 的 亲 人。
3、将 搜 集 到 的 资 料 加 以 筛 选 、 梳 理 、 整 理 成 各 种 小 册 子 , 分 衣 、 食 、 住 、 行 等 几 个 方 面 专 题 集 合。 4、若 是 收 集 的 资 料 来 源 不 是 采 访 得 来 的 , 心 得 末 要 列 出 资 料 来 源。 5、有 条 件 的 话 , 可 以 把 旧 社 会 当 中 拍 得 照 片 或 有 代 表 性 得 物 品 来 充 实 自 己 的 采 访 手 稿 。 宣 布 完 这 个 决 定 后 , 在 同 学 们 激 动 新 奇 的 喧 闹 中,我 强 调 了 在 这 次 采 访 活 动 中,特 别 要 注 意 以下 几 个 问 题 :
1 、 切 记 采 访 的 对 象 是 自 己 的 亲 人 ,要注意陌生人,要 防 止 别 人 以 接 受 采 访 为 由 套近乎 , 要 注 意 人 身 安 全 。
2、 在 采 访 的 过 程 中 , 切 记 注 意 不 能 只 注 意 听 故 事 , 要 作 好 笔 录 , 若 遇 到 旧 社 会 生 活 中 许 多 不 理 解 或 好 笑 的 地 方 , 切 记 要 注 意 询 问 的 语 气 和 口 吻 、 碰 到 有 些 问 题 长 辈 不 便 谈 的 , 切 记 不 能 耍 孩 于 脾 气 , 过 分 要 求 自 己 的 长 辈 。
3 、 各 兴 趣 小 组 的. 采 访 资 源 要 共 享 , 每 小 组 的 组 长 要 做 好 内 部 协 调 工 作 、碰 到 某 一 成 员 的 手 稿 有 可 笑 的 地 方 , 切 记 不 能 当 作 笑 料 , 取 笑 对 方 , 要 发 扬 团 结 协 作 的 精 神。.
4 、 若 碰 到 不 会 做 或 不 便 做 的 事 情 , 要 注 意 向 别 人 求 助 , 例 如 : 过 去 某 些 生 活 用 具 的 制 造 与 使 用 , 既 可 以 自 己 学 着 制 造 , 也 可 以 请 老 一 辈 有 经 验 的 人 做 一 个 模 型 。
5 、 采 访 得 来 的 重 要 物 品 , 如 照 片 等 , 一 定 要 妥 善 保 管 , 使 用 完 之 后 , 切 记 要 归 还 。
6 、 采 访 的 时 间 是 节 假 日 、 星 期 天 , 每 天 晚 上 等 等 , 但 要 注 意 不 能 忽 视 了其 它 功 课 的 学习。
任 务 布 置 下 去 了 , 三 天 后 ; 我 家 访 时 检 查 了 几 位 同 学 的 采 访 手 摘 , 了 解
到 班 上 有 23 位 同 学 开 始 着 手 了 , 并 有 一 定 的 进 展 。 虽 然 大 多 数只 写 了 一 点
点 , 最 多 的 七 页 , 例 如 :
程 珊 同 学 : 6 页 ;采 访 对 象:爷 爷、 奶 奶 。
内 容 较 为 丰 富 , 分 衣、食、住 等 方 面 , 但 形 式 较 为 单 一 ,只 是 以 故 事 的形 式 记 载 的 . 其 中 有 的 部 分 还 是 空 白, 一 问 , 才 知 道 有 的 字 不 会 写 , 有 的 地方 爷 爷 、 奶 奶 是 以 土 话 叙 述 的 ,难 以 成 文。好 在 她 能 抽 时 间 查 宇 典 ,翻 资 料 加以 整 理。
看 来 在 采 访 过 程 中 , 学 生 遇 到 的 问 题 不 少 , 为 了 激 发 大 家 的 采 访 热 情 , 我 把 学 生 的 手 稿 逐 一 检 查 , 表 扬 了 他 们 的 积 极 性 , 并 辅 之 以 讲 解 , 介 绍 了一 定 的 记 载 方 法 , 并 让 他 们 谈 谈 当 小 记 者 的 收 获 , 谈 谈对 旧 社 会 艰 苦 的理 解 , 鼓 励 他 们 把 采 访 活 动 进 行 下 去 , 向 全 班 同 学 展 示 了部 分 同 学 的成 果, 大 加赞 赏, 并 买 来精 美的 笔 记 本, 作为 奖 励 , 评 选他 们 为 “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积极 参 与 者 ”。 此 外 , 把 收 集 到 的 有 价 值 的 物 品 ,在 学 校 借 用 一 间 劳 技 室 里办 一 个 小 型 的 展 览 馆 , 让 收 集到 物 品的 同 学 当 解 说 员 , 给 同 学 一 一 介 绍 ,培 养 他 们 的 口 头 表 达 能 力 。 这 类 活 动 极 大 的 刺 激 了 同 学 们 的 积 极 性 。 为 了 给 学 生 们 足 够 的采 访 时 间 , 晚 上 不 再 给 学 生 们 不 知 其 他 语 文 作 业 。
二 十 天 过 去 了 , 全 班 交 上 来 了 63 份 手 稿 , 83%以 上 同 学 按 时 完 成 了 采 访 任务。
翻 阅 学 生 的 笔 记 本 , 尽 管 有 些 地 方 不 满 意 , 但 我 被 同 学 们 的 积 极 参 与 的 精 神 所 感 动 , 随 后 我 请 几 位 班 干 部 和 热 心 学 生 帮 我 把 这 些 手 稿 整 理 分 类 , 选 用 其 中 的 典 型 材 料 , 按 衣 、 食 、住 、 行 等 方 面 归 类 , 一 一 作 了 记 录 ,由 于 缺 乏 经 验 , 大 部 分 同 学 记 的 是 流 水 帐 , 没 有 自 己 的 心 得 体 会 , 但 能 初 步 理 解 艰 苦 。
学 生 对 这 次 活 动 的 收 获 表 示 满 意 , 冯 静 娴 同 学 在 心 得 中 有 这 样 一 段 话 : 艰 苦 朴素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美 德 , 作 为 新 世 界 的 接 班 人 , 应 该 在 不 断 学习进步 的 同 时 ,继 续 保 持 和 发 扬 艰 苦 朴 素 的 作 风 , 不 能 一 味 的 讲 究 吃、 穿, 同 时 , 应 该 多 体 谅和 理 解 父 母 。 如 果 有 一 天 , 我 的 父 母 把 我 带 到 田 间 挖 荠 菜 , 我绝 不 能 把 它 当 作 有 趣 的 游 戏 , 因为 我 认 为 那 是 体验 生 活 。
活 动 结 束 了 , 我 的 预 想 目 的 达 到 了 , 在 我 满 怀 信 心 准 备 上 《 挖 荠 菜 》 的 同 时,我 又 让 同 学 们 领 到 了 一 份 惊 奇 : 我 请 了 一 位 参 加 了 长 征 的 老 同 志 讲 了一 个 “ 艰 苦” 的 故 事。 《挖 荠 菜》一 课 圆 满 结 束 了 , 取 得 了 意 想 不 到 的 效 果。
一 是 同 学 们 理 解 了 “ 我 ” 对 荠 菜 的 特 殊 感 情 , 也 明 白 了 从 “ 馋 ” 写 起 并 不 离 题 , 而是 另 有 深 意 , 同 学 们 更 懂 得 了 这 样 一 个 道 理 : 无 论 童 年 怎 样 , 是 吃 荠 菜 长 大 , 还 是 喝 牛 奶 吃 面 包 长 大 , 人 类 得 到 幸 福的 途 径 是 相 同 的 , 那 就 是 “ 珍 爱 生 活”。
二 是 同 学 们 学 会 了 节 约 , 不 乱 花 零 花 钱 了 , 更 可 喜 的 是 一 部 分 同 学 拿 节 约 出 来 的 钱 去 帮 助 一 些 家 庭 较 困 难 的 同 学 , 班 上 的 学习气 氛 浓 厚 , 同 学 们 增 强 了 集 体 主 义 观 念 , 以 往 不 尽 如 人 意 的 地 方 , 如 卫 生 问 题 、 大 手 大 脚 问 题 得 到 了 明 显 改 善 。 班 上 还 自 发 成 立 了 “ 废 纸 回 收 站 ” 。 我 很 满 意 这 次 实 践 活 动 , 学 校 也 给 予 了 较 高 评 价 。
【案例分析】
上 面 所 描 述 的 是 武 汉 市 新 洲 区 邾 城 二 中 开 展 的 探 究 实 践 活 动 之 一 , 是 一 次 语 文 综 合 性 学习尝 试 , 这 次综 合 性 学习的 活 动 是 较 成 功 的 , 主 耍 基 于 以 下 几 点 :
一是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选题《感悟艰苦》是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教材中的课文《挖荠菜》作基础,同学们采访笔录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同学们对艰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上一辈与下一辈不同的生活经历、明白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未之不易,他们这一群花朵不必像“一小萝卜头”一样,拥有艰苦的牢狱学习,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动手写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切合学科实际,体现了学科特点,在兼顾综合性的同时突出了“语文性”。
二是教师的角色分得清、在这次活动中,,教师既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如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等,又是一个活动的监督者和鼓动者者:如“检查进展情况”、“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等.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自创性,实践性、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是重视了用评价手段促进活动的效果。
虽然如此,但这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应该改进的地方,首先评价方式中采用物质奖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值得注意。其次、这次实践活动的普及面不够,对于部分没有参与同学缺乏正确的引导,长此下去,会有部分学生把这类实践活动不当回事,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影响。
★ 冬令营活动方案
★ 新教育实验
【角色转换---治疗学习焦虑(论坛帖)(集锦7篇)】相关文章:
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2022-11-16
商务英语经验过BEC高级经验2022-05-06
seo的工作总结2022-11-24
新教育生命叙事范文2023-10-03
线上线下教师培训计划方案2022-12-07
医生实习学年鉴定总结2023-07-31
女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论文2023-01-15
学生自杀的原因2023-02-20
选择性记忆作文2023-04-16
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