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验总结

时间:2022-11-05 07:56:59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题实验总结(精选16篇)由网友“再跑快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课题实验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题实验总结

篇1: 课题实验总结

本次课例展评活动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以下的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从课例展评活动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它要求教师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例展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展评课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三、展现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本次课例展评正突现了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视了学生的应对实践

口语交际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应对实践。再者,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没有了“应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说话训练”。在几个课例中,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至少可以说,在操作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情况下,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学生建立交际关系,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应对”的缺席。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进行深刻反思,课题组拟另行安排时间作专门探讨。

二、忽略了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体现一个提升的过程,即由简单地说,到说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反思本次的课例展评活动,教师在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交际语言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没能及时地、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

篇2: 课题实验总结

填表人签名填报日期课题名称研究时间自我教育班级管理的模式研究晁焕萍副组长实验想校名南乐县第一实验从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以实际研究时间为准)主要负责人组长课题实验研究的工作过程、步骤和阶段20xx年12月,本课题被批准为《中小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子课题。

该课题从班级管理模式入手,从四个角度探索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构建自我、上情突显自我、超越自我的主体发展途径。四个角度分别是:自我管理的持续性、自我管理的途径、班级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自我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课题在课题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在课题顾问组的帮助下,由二到五年级的四个班共同实施,四个班涵盖了小学高中低三个年龄段,体现了小学全程教育的特点,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意义。

实验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准备阶段,20xx年10月到20xx年12月,拟定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制定方案。

第二是实验阶段,20xx年1月到20xx的7月,实施方案,探索实验目标达成的方法与途径、积累经验、发现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第三是总结阶段,20xx年8月至今,总结实验的得失,整理实验成果。

实验进程如下:20xx年10月到12月,全面学习《中小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相关文件,广泛收集资料与信息,拟定子课题的研究方向。

20xx年12月18日,召开开题会议,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主要解决的问题、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管理与评价、实验成果的预设等。

20xx年1月到4月,展开问卷调查,摸清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组织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开发他们的自我认识意识。

20xx年8月到20xx年7月,以“四自教育”为抓手,开展争章达标活动,丰富学生的主体活动,搭建自我管理的平台。

20xx年4月,承接全县“四自教育”现场会。20xx年8月到20xx年7月,以“自我激励”为核心,迁移自我管理意识与方法,把自我管理意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开展素质展示活动,开展自我管理宣讲活动。

20xx年11月,创制以自我激励为主题的活页阳光作业卡。县局教研室专题推广。

20xx年8月到20xx年7月,以完善个人成长档案建设为载体,融合四自教育与自我激励的经验,开展自评、自促、自结活动,展示成长轨迹,彰显个性发展。

20xx年5月,参加在我市举行的实验研究阶段分析会。

20xx年8月至今,全面总结实验研究,评价实验的进程与结果,发现问题,拟定新的发展视角。

篇3: 课题实验总结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动了起来。可稍作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课堂中相当一部分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合作学习的效率较低。例如,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进行两三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种种现象表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和实效性呢?根据期初制订的计划,我在教学中全面落实,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4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号提出一个问题,3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3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

3、学后再质疑

小组交流完毕后,副组长要及时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并交给组长,准备在全班学习时进行交流。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就保证了小组学习的时效性。

三、人人努力,共同进步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小组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所以,为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采纳了组长的建议:即每学完一课,每个小组都要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更用心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让他人更满意。

实践证明,上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实施带给学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敢站起来发言的人明显多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了,解疑能力增强了。我相信,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我的语文课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篇4: 课题实验总结

去年5月,我校申报“基于数学思考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课题,当时只是抱着完成上级任务而申报的,所以申报批准以来我们一直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直到今年3月份参加了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课题解读讲座,在这一次讲座上,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市课题组领导及成员一心想干实事的作风,从那一刻起,我们下定决心回去以后也一定要像市课题组领导及成员那样真抓实干,干出成效来。本学期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明确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课题解读及如何撰写课题实验方案”讲座,给实验教师及时输送宝贵的精神食粮。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学校的课题实验方案,通过学习使每位实验教师明确了我们的实验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隶属于解释能力之下。我们实验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请进来走出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我们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并抓住生课题组到我校调研指导工作的大好时机,与课题组的老师们面对面共同研究课堂学习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聆听专家们的指导。通过学习实验教师的思想素养与业务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

4、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讲座,提升实验教师的思想素养,渗透服务意识,从而促进教师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服务的思想与意识。

二、深入课堂,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我们于四月份组织了两次课题实验说、讲、评课活动。一、二、三年级为第一组,四、五年级为第二组。我们先进行了一、二、三年级的说讲评课活动,在课堂上听课教师人人有事干,重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评价:(1)本节课上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有价值的有几个,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训练的问题有哪些。

(2)哪些地方能体现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课堂上有几个学生表达,其中表达较好的学生有几个,学生表达较好的问题有哪些。我们采取了节节小议的办法。每位教师课一结束,我们马上组织该教师自评自己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做得如何及课前自己的一些设想等,听课教师要填写“数学课题实验课堂教学评估表”,评议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方面、那点上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有欠缺。第一大组结束后,每位实验教师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第二大组的实验教师在吸取第一大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了“说、讲、评课活动”。

三、认真测评,跟踪实验效果。

“说、讲、评活动”结束后,各位实验教师更加有目标、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其间,学校领导更是辛劳,从未间断地对每个实验教师进行了跟踪指导,涌现出了像张文灵、马旭转、郭峰、马英娟等几位敢想敢干的青年教师。经过又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验,我们于5月份的最后一周对各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

此次测试旨在切实了解每位学生在一段实验后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真实水平,给教师下一阶段的实验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此测试结果不计入教师的考核,这样一来,充分调动起了每位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出谋划策,提点子,想办法如何就能测出学生的真是水平,最后我们综合各位教师的思路、想法,包括他们提供的测评题、测评办法等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评。

我们采取了“逐年级测评,逐一测评归纳概括、反思”的方式,测评时。被测评班级的代课教师要跟踪测评的全程,记录好每个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的情况。

测评结束后,每位实验教师都结合测评情况认真进行了反思,他们透过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况,更加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总结,透过学生表达能力的情况,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反思自己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一学期的摸索与实验,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上我们基本上有了一点的思路:

(一)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

(二)尝试多种途径,让学生善于表达

1、示范模仿,让学生掌握口头表达的方法

(1)文本示范

数学书本中的书面表达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符号、语言的准确含义,熟悉数学语言的句法,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互译、转化,对数学知识准确清晰的表征。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方可逐步过渡内化到灵活自如的运用。书本中的书面表达才能起到文本示范的作用。

(2)教师、学生示范

学生的表达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着说,学生模仿着说,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培养优秀生,发挥表达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利用连带互动的方式逐步引导学困生去表达。

2、开展多种交流形式,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

课堂中开展多种表达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1)自言自语

口头表达的根本特征是先想后说,自言自语给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留有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减少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错误,给了学生调整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生可在边想边说、边边想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较条理、完整的认识。通过自言自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说话的能力。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发言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发表见解的机会。

(3)小结汇报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外显思维过程,让学生精于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人们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必须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严谨更灵活,从而使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说操作过程,表达形象化

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要借助直观操作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说操作演示过程,使头脑中分散的、不稳定的、暂时的、不连续的表象在“说”中进行连接、沟通,得到稳定、持久的连续表象,促使知识的迁移。

2、说探索过程,表达深刻化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说”探索的过程,通过各种学具、教具、电教媒体为中介,让学生感悟探索过程中蕴涵的道理,促使思维有条理、有层次,化内部的无声语言为外部的有声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上思路,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研究,让课题实验真正成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武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我们上上下下齐努力,课题实验得以顺利有序的进展。胡秀荣老师所撰写的案例在太原市第一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活动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被评为“课程改革先进个人”;逯坚强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张海珍撰写的教学设计获“县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马旭转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郭峰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王凤仙老师所撰写的论文获“省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二等奖”。

篇5: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一、概念的界定

“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技法,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以创新教育为目的的综合课程。教育的创新促使学生学习的创新,进而让学生达到创新学习。

二、实施背景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性学习的关键。这种学习策略是对学生过去被动的、呆板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弊端的极大冲击,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公平竞争的观念、自我教育的意识、组织活动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走向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于20xx年暑假前提出了“关于开展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随之组织学生付诸实施,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锻炼,在探究中成长。

三、实施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新路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选择,自主确立小课题

学生小课题研究是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以探究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诱导学生自主选择出便于研究操作的小课题?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原则,以“你最乐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或“你身边和周围环境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题,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充分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问题,人人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乐于探究的问题──小课题。在这里,我们一是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二是着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宜小不宜大,应便于操作;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筛选。一开始,从征集的上百个问题中筛选确立了多个科学性和适应性强的小课题,如“我们周围的鸟类”、“塑料?生活?白色污染”、“交通呼唤文明”、“火灾与隐患”、“挖掘民间游戏”、“折纸的魅力”、“计算机与我们的生活”等等,并分为自然科学、社会人文和技术革新三大类内容。接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所喜欢的问题,让他们自愿组合分组,再次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自主确立研究的目标,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成果展示形式,并逐步实施。

可见,引导学生从质疑、讨论、筛选、确立小课题开始,到再次自主选择、分工合作、研究制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洋溢着自主性:学生研究的问题由他们自己来确定,打算由他们自己来商量,决定权由他们自己来行使,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疑,这些举措和谐了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习探究做好了铺垫。

(二)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感悟小课题

探究是小课题研究的核心和根本。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让他们逐步学会探究的方法,我们专门设置了一节小课题研究指导课,着重对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怎样分工与合作,怎样有针对性地调查访问、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设想,怎样搜集和整理资料,怎样随时做好研究记录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怎样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怎样查阅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等等。随后,目标明确、分工清楚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积极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从学校开出介绍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跑书店、拍照、采访、调查、取证,深入观察社会与自然,开阔视野,丰富见识。

小课题研究使学生从学校这个“小天地”走进了社会、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去施展才华、磨练意志,去体味、领悟、发展、创新。

(三)让学生学会整理、总结、归纳小课题

郑板桥对写作要领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们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归纳课题,就是把他们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撰写研究报告,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力求让学生把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查阅资料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主次分明地进行梳理、归纳、撰写。撰写时要求学生在文字上要精练,力求言简意赅;在内容上要立意新颖,既有实践性、创见性,又要符合科学性;在思路上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就是说让学生理清一篇完整的研究报告,至少需要从四方面体现:一是简要背景说明,包括小课题提出的原因和研究的目的。二是具体安排,有任务分工、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等。三是研究内容、措施及结果,这是需要重点详写的部分,应内容充实,证据确凿,结论正确科学。四是建议或倡议,既有独到的见解和改进的方法,又要针对性强,让人看了信服,便于改进创新。撰写完课题报告后,研究小组成员在老师进一步指导下,再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反复修改,反复锤炼,精雕细刻,就像三秋之树,枝蔓信尽,脉络清楚;在选材立意上,不拾人牙慧,不作老生常谈。

这样以来,学生就基本掌握了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我们的课题组所带的学生整理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中,“中国传统艺术――折纸的魅力”、“小学生课外阅读”等获区小课题现场展示一、二等奖。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改变了学生被动、封闭、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开放、多样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注重把研究性学习全面渗透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学会提出问题,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上,都能做到自主、开放、主动和创造性。特别是对知识的探求是主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也趋于主动积极。

研究性活动把一把永不过时,终身有用的打开人类知识、智慧、才华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不断索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强化了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形成了校本培训模式。

新世纪的人才需要有科学的头脑、扎实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实践能力,而这些都不能自发地从孩子脑子里产生。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是小学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其中的关键是使学生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活动获取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锐性,从而养成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有一个更好的视野和深度,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获取新的教育信息,构建新的教育理论框架。同时,不断地进行课题研究,积累研究活动的经验和方法论,才能适应、有能力指导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活动。我校具有研究型的教师已逐渐增多,教师的科研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我校的校本“研究型”教师培训已初步完成,以教育科研为基点,为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校本培训以教师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为重点。

(三)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进行研究性教学,促使学生研究性学习,布置研究性作业已形成了共识。同时在社会大环境中努力创建研究性的氛围,学生许多的小课题研究都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配合和支持,否则也只是一句空话。如《折纸的魅力》小课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研究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引了社会对折纸艺术的重视。

五、研究体会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提高学生研究性意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促使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六、不足及后期目标

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得出研究学习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论;使学生在探索研究中,学生接纳组织信息、处理重组信息,能利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起到增长构建新的信息作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更具有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的《学生小课题研究的指导》的课题在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和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实验前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

1、学生还没有把主动对身边的问题进行探究当作一种习惯和需要,而更多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下进行的被动的探究;

2、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和熟练,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有时目标也不够明确;

3、学生还不能熟练地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看书、拍照、采访、调查、取证等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彼此间的分工和合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各成员间没有形成最大的合力;

5、在梳理、撰写探究报告时,还不能准确地表述探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能抓住整个活动的关键点进行总结……

学生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空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何况我们做的只是一个起步工作,有很多方面尚不完善。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研究的新起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以上不足之处,争取在实验的后期得到根本性改变,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出不懈的努力。

篇6: 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我实施《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获得全面发展。为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得到自主发展。

二、深入学习,明确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以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发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从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探究式学习是围绕着提出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开启问题,自主探究

“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行研究学习的可能,学生的提问折射出同学们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花,。所以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学习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如: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这样学生亲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应用和自己推导过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思维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数学意识。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通过学生外显的操作活动,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激活内隐的思维活动,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同时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先让学生进行摸球的游戏,感知“可能”的含义,然后将两个黄球和一个白球放入盒中,说一说有哪些可能,猜一猜哪种可能性大一些。最后组织学生边摸边统计,从而得出摸得一黄一白的可能性大一些。虽然老师没有讲到概率,但是学生通过做的活动对概率应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四)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学生的评价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对知识的再现与强化,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我教育的开始,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当学生完成一道练习、回答一个问题后或遇到一些难题时,我没有急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评价,没有急于指出错误的原因,也没有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教师或教案的思路上。而是多说说“你同意吗?”“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你觉得这种方法对吗?”“你觉得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也给其他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四、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班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民主的师生关系得到建立。由于注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由于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由于在学习中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学发言,有疑问敢在小组乃至全班提出,乐于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较和谐的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理论与实际运用还有差距,对学生能否自主学习,能否真的学会存在担心。

2、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困难。

六、今后的打算

1、针对以上问题,后面研究的着重点将放在指导策略上,同时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跟踪调查。作一定的归因分析。

2、由于小学生年龄结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小学生的学法指导除整体训练外,将加强个别指导,逐步培养小学生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为小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篇7: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

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篇8:课题实验期末总结

课题实验期末总结

我们在科研中成长

・・・・・ ――课题实验班期末工作总结

秋去冬来,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我们课题实验班在总课题组王冰教授的组织领导下,在我园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通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期的科研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而极有收获的学期!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专项任务为突破口,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总课题组在7月的苏州“中班工作总结,大班课题开题”会议上提出了:坚持“一个模版,十大结构”的主题探究教育活动设计原则,继续实践预设与生成的.弹性课程方案。并在小组会议上明确落实了以“民族服饰”为我园课题组的必选专项研究任务。我们在接到任务后,以各种方法收集、查阅了与民族服饰有关的资料和物品,并为主题的顺利开展做了相关的环境布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铺垫工作。我们课题组的三位老师坚持以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协商讨论,寻求最好的活动实施方案,及时总结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月30日,我们根据科研的具体要求,按时向总课题组提交了必选专项任务中三个不同年龄班以“民族服饰”为主题的整合式探究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过程记录及实验数据和效果分析的所有有关文本和多媒体课件。这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小班的《汉族幼儿服饰》、中班的《美丽的苗族服饰》和大班的《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

年12月13日,在南宁军区幼儿园的“大班研究任务阶段性汇报”的小组会议上,总课题组的王冰教授提出了“以一个具体主题为中心展开的三年网络整合式研究”的新科研要求,我们根据班上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预设生成了“以汽车为切入点,交通工具为中心”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进行纵向螺旋递进式生态主题探究活动。我们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三位老师齐心协力,相继完成了小班《我爱小汽车》中班《陆地上的交通工具》和大班《交通总动员》三个自选专项任务。

二、撰写

中国大学网

篇9: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篇10: 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和谐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师与生的和谐

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认为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社会等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的本质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作为教师要努力放大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把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了,这样的师生和谐的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与学的和谐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应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目标导课堂,让学生有桃子可摘

目标导课堂指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观点来统率课堂教学。施行“有效”教学,首先要设置有效适当的教学目标。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把每个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全体学生均能达到的,“保底不封顶”;第二层次中等生必须达到的,后进生跳一跳也能实现的;第三层次优秀生能发挥余力的。

2、兴趣统课堂,让学生感到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统课堂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1)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呈现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2)采用多样手段

平时,我们常常看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课堂的现象,这种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做法是缺少意义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须创设条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运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创设条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参与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一言堂”、“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实际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多种感官活动,通过看看、听听、想想、讲讲、做做等产生复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在实际教学当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实践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同时,其他同学在通过听、看的同时挑出其缺点和不足,这样,既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又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励评价,扬起自信风帆

激励评价,是扬起学生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更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尊重信任,实现师生心灵互动

教师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法官,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虚弱的禾苗”更需要阳光雨露。尊重全体学生的关键,在于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学困生”,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过上幸福的校园生活。

“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我们的热情、诚恳的胸怀,唤起学生们的兴趣、激情,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让我们师生彼此敞开心扉,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魅力。

实验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把课堂变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篇11:课题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

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附: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威尼斯商人 课实验信息采集表

篇12:课题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在信息技术建设和教育科研上有着一定的基础,尤其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实践研究上取得一定的 成效。自从承担本课题以来,课题组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立足课堂、坚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总结经验、扩大研究成果。学校对该课题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把该课题研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科研优势的途径;加强了课题组管理,为课题组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课题于206月向济宁市教科室申请立项,并制定了研究方案,年7月举行了开题会并开始研究,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工具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克

服原来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数学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和观念。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对原有知识的不满和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渴望,教育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手段怎样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纵观我校实施新课程实践,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缺乏经验,更缺乏广义上的信息技术环境的信息互动交流的理念与策略。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课题组拟展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数学教学情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能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教师教学艺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教育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践意义:课题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能够弥补因师资、环境等

问题带来的城乡教育的不均衡,让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理论价值:课题研究所总结出的研究成果,可以丰富优质教育理论,为广大农村小学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优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优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指导。

三、研究条件

1、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新,教师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能。

2、我校教科研起步较早,已具备一批课题研究骨干。每年教师中有十多篇论文发表或获省市级乃至全国奖。本课题组成员是一批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课题组负责人马树兴老师是我校校长,市优质课执教者。他本人曾多次参加过市级、省级研究课题,是研究经验丰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有十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励。鱼台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我校的教育成果。此外,本课组的刘金花同志所撰写的《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曾被中央教育科所评为二等奖。还有本课题组成员甄恩波曾组织过多个县级实验题。并且已有多篇电教论文获市、县论文的各种奖项。

3、我校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如:高标准学生机房每天为学生开放;教师多媒体制作室可以方便教师随时进行课件设计、制作、网上下载资料。

4、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校级领导专人分管,学校设立教科室,每年学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课题研究工作和电化教学。

四、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教育思想,以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为切入点,促进我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普及与深化,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及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使农村小学的优质教育得到协调发展。

2、理论依据

(1)学生的自身发展理论: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多元认知能力,强化自我意识,逐步主动、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的方向,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并尝试实现自我价值。

(2)新课程理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农村孩子受到优质教育。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 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渗透教育,增强教育的魅力。

3、促进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彻底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全新营造新教学氛围。

4、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教育的魅力、发展学生能力。

六、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二至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班级对比。

七、研究内容

1、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具有新、奇、趣的“互动”式导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兴趣。

2、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具有丰富教学情景的“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推进策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4、运用趣味游戏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课堂学习策略。

5、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具有充满人性化的“互动”式的学习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

八、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强化研究意识

1、组建研究小组、形成研究网络。

课题申报以后,我们就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马树兴担任课题组长,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管理,研究质量的考核;刘金花、甄恩波等中青年骨干教师任实验班老师,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教科室主任为课题组指导老师,对课题组开展实验,给予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提供有效的保障。

2、确立实验班级、明确研究内容。

篇13: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总结 -总结

通过课题组一年来的扎实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会学生探求知识 ,拓展知识,掌握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形成等方面明显好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先进教育理论武装的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一批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全校以及全市教师队伍中的骨干。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验操作、总结评估等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不断提高,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面向全校开设电教实验公开课、多媒体观摩课。部分骨干教师初步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的操作技术并达到一定水平。例获苏州市教学设计一等奖。丁凤秀老师获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

2.初步构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学生、教育资料”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教学理念不同,三者的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初步构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整合操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空,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条件;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使用,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示知识发生过程的作用;再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最终落脚点,要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衡量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效果,也要以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依据。

3.初步验证了实验假设,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新、方法灵活、信息量丰富、密度容量大等特点和优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结

问卷调查表明,“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一栏,原来有85%的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现在有95%的学生认为“很感兴趣,很有必要学”;“艺术课上你最希望教师使用哪种电教手段”一栏,有92%的学生希望使用多媒体网络。在随堂观摩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当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有时围绕某一问题情境展开激烈的讨论、辩论甚至争论,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浓郁,双边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辨别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带动了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掀起了全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潮。以语文、艺术教师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组率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改实验,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校作了良好的开端,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七、认识和思考

通过回顾和自评,我们也发现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1.教师实验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有些教师把实验课与公开课、观摩课等同起来,认为只有对外公开课才是实验课。因此,一些教师一学期只开1-2节实验课,远远跟不上课题研究的需要。其实,更多的实验课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既能增加实验课的数量,又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一些无关变量,提高实验的质量。

2.网络资源建设还有待完善。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如网上现成课件不多,要整合资源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网站的技术水平与人力跟不上,使得教学环境难以实现虚拟化,师生交流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希望各专家和同行本着资源共享、协作发展的原则,努力开发和充实我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将优秀经验和实用价值高的课件上传到资源库,为我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3.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须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技术在公开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已日趋广泛和多样,这是课题研究的必然。但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点带面,以实验促实践,以科研促发展。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14:学年下学期课题实验计划

下学期课题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三个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宗旨,本课题小组抓住课程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教学创新,深化改革,发展内涵,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依据学校对课题组提出的要求及评价量表中的考核内容,加强课题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本组的科研活动,激发本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科研教师的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工作思路

加强对本课题组的管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能,扎实课题研究、增强科研能力,加强网络科研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本学期继续做好教科研理论知识学习,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争取机会并促使本课题组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或城区等部门组织的有关方面的科研理论讲座,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组内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活动氛围。

2、坚持常规科研活动,促进教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以备课、上课为切入口,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合作学习的策略,把课题研究有效地落实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使先进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外显于学生的发展。

3.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网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本课题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4.创新科研方法,拓宽科研途径。利用学校的教科研论坛,开展主题讨论,以“沙龙”的`形式激发教师思想的火花,加强教师间的探讨与研究,形成研究共同体,切实有效的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教师把握课改方向,转变教学行为,交流课改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5、创造条件,让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让青年教师以引导、锻炼、学习的机会。

四、重点工作:

1、利用学校的教科研论坛,开展主题讨论,网络科研。

2、迎接课题中期评估,促进课题研究有效开展。

五、具体安排:

二、三月份:

1、制订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召开课题组会议,布置本学期科研工作任务。

2、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任务。

3、各人自定课题研究计划。

四月份:

1、提高随堂课教学质量,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内容,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教学。

2、迎接市级课题中期评估。上好展示课并及时写出课后反思。

3、组织课题组教师对本次赛教课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4、记录一份课例教学片断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进行评析。

五月份:

1、开展科研论坛活动:交流优秀课题个人计划,围绕如何设计个人研究专题进行网络研讨。

2、组织教师听拔尖人才的课,并写好评课和学习反思。

3、各位课题组教师逐步完成研讨课展示。

六月份:

1、参加学校组织的课题网络研讨活动:优秀课题阶段成果交流

2、完成课题工作总结,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

篇15:实验课题的工作报告

实验课题的工作报告

课题主持人梁月琴,成员包括:代娜仁图雅、黄永胜、刘蒙蒙、额尼日乐。1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研究,课题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随着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课题研究工作也达到了预期目标,可以结题。现将本次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立即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将课题研讨工作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进行课题研究前期准备筹划,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进而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充分国内外研究现状,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设计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设计针对社区德育和家校德育的访谈提纲,充实本研究文献库及资料库为本研究提供一手资料和研究的基础。

第三阶段:访谈调查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随机抽取鄂尔多斯东胜区的6个社区以及对应社区管辖的学校和家庭,以访谈的方式开展实地调研。

第四阶段:中期报告形成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整理访谈记录,撰写调研报告、进行现状分析。

第五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构建思路。

第六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通过前面阶段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反思与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研究内容、目的、价值及意义概述

针对E市构建“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基础条件进行调研,重点调研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间是否有合作教育模式,达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当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地的现有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策略研究。

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当前国内外对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了解E市当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现状的

基础上,通过比较法和个案分析法寻求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的协同机制方法,为E市德育教育提高有效性提供建议并以点带面为类似问题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

三、认真组织研究,依据既定研究方法,专注科研成果发掘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这一主旨,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以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研究工作,首先是每个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搜集文献资料,通过不断学习来强化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其次是课题组坚持每个双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的,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在研讨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进而整体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再次是课题组成员坚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人写一篇相关小论文或反思文章,把理论从实践当中抽象出来再予以总结;最后是课题组成员能够坚持细心观察、认真研究工作态度,认真做好个案分析,坚持事实求实,在工作中没有半点虚假。

随着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如何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为此我们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理论分析、个案分析、访谈法等具体研究方法。通过查询中国知网获取相关文献资料,购买关于构建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网络的专著。设计访谈提纲,随机抽取E市的6个社区,对分管社区德育教育的工作人员及社区管辖的学校和家庭进行访谈,采取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内容。然后,根据访谈提纲,进行整理和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如下: 首先是要加大青少年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起全社会重视。其次要制定合理时间表和合作形式,加强三者合作。再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桥梁作用,以学校为主导利用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最后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方便三者合作。

篇16:课题实验课教案

课题实验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 分析、理解课文的二三部分,把握课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感情。

教学重点:

即目标1.2.3

教学难点:

即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万人体育馆里,儿子要为阿婆做一副熊皮手套,为什么孩子非要给阿婆做熊皮手套呢?阿婆的手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手?

二、指名分别朗读第二部分。

要求学生把写阿婆的手的地方、写熊皮手套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具体分析阿婆的手。

1.在医院里,阿婆中风昏迷,小浩波去探望。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惜笔墨写了阿婆的手,那么阿婆的手是怎样的呢?

先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阿婆的手?(9,13段)。从第9段中找出“手”前面的修饰语(定语)和“手”后面的动词。

2.指名朗读,这段是分几层写手的?

分三层:

第一层两句话,写阿婆中风昏迷,但那只未偏瘫的右手总想伸出来摸摸什么,引出阿婆的手。

第二层也是两句话,先总写一笔:“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接着用三个排比句概括地叙述阿婆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这一层是插叙。

第三层,是引起联想,猜想“这只手想干点什么呢?”最后用三个排比设问句,进一步突出“这是一只永远不得空闲的手”。

3.根据分析,确定朗读的重音。

4.齐读9段,要求读出感情,几个排比句要读得流畅,最后几句设问要注意语气。

5.学生分别朗读,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训练。

6.第13段所描写的.手是小浩波看见的,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手?(红肿,生满冻疮)。由(这只手)引出一件什么往事?为什么要写(冻疮)这件事?(读这件事)

引出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经过,揭示孩子想给阿婆买熊皮手套的原因。

7.阿婆为救护孩子而烫伤手的事例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语句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特殊感情?自读第12段,画出来,分层。

8.阿婆对孩子的无私的受,赢得了懂事的孩子的回报。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小浩波是怎样疼爱阿婆的呢?他最疼爱阿婆的集中体现是什么呢?

“阿婆拣菜……让阿婆从嘴里甜到心里”。

“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熊皮手套,你就不生冻疮了”。

9.齐读第12段。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速度,第一层要读得沉重而缓慢;第二层由缓慢而转入明快,第三层又要转入缓慢,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

10.教师范读15和16段后,问:“我”和孩子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对阿婆的感情是多么深。要让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尽管“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但他对阿婆的思念并未消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5岁的孩子不懂做梦的原理,以为阿婆还在呢。

11.最后一段是哪一句话跟第一部分中的一句话相照应的?为什么一再说孩子的眼睛像闪亮的星星?

用闪亮的星星形容孩子的眼睛,有两层意思:一是实的,在暗淡的观众席里,孩子清澈的眼睛看起来格外明亮;二是虚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闪亮的眼睛是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的像征,包含着赞美之情。

12.最后一句是抒情。通过“我原以为……”和“现在我明白……”的对比,深深地赞颂孩子更真诚更纯洁的感情。

四、分三组轮流齐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你从这个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00字以上)要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

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性总结

科研管理制度

课题总结

课题阶段性总结

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秋季小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课题实验总结
《课题实验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题实验总结(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开展课题研究?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层次2023-03-08

课题总结报告参考2022-08-17

小学课题阶段研究工作总结2023-01-03

学年度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2023-05-13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2023-01-11

课题阶段性总结报告2023-04-08

学校科研管理制度2023-05-21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22-05-07

科研课题实施方案2023-01-26

课题范文的格式2023-08-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