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时间:2023-03-23 07:53:38 其他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通用20篇)由网友“Rege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篇1: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我县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淳安县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推进我县社会文明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务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县卫生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坚持“思路就是出路,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积极应对职能调整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健全打假治劣网络,强化责任,规范执法,探索打假新思路,向法律要案源,靠规范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奋力开创执法打假工作的新局面。我局20xx年打假治劣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强化责任

为加强打假治劣工作的领导,县卫生局秘书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防保科、医政科和县卫生监督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指挥、调度、部署打假治劣工作,并制定了《县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计划》,确保按时完成。自20xx年七月我县实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以来,我局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打假网络,县卫生局领导及科室人员分片负责对全县各个区域的打假治劣工作的督导,县卫生监督所的监督人员按区域责任管理模式,监管任务分片包干,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的监管模式。特别是在各个行政村由乡镇卫生><院的责任>医生对各自辖区内的打假治劣工作进行监管,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有效监管。

二、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举报案的查处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类卫生举报案件逐年上升。及时有效、依法公正的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我局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查处工作,24小时畅通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截止10月底,共受理各类卫生投诉举报31起,做到有调查,有结果,有反馈。举报人满意率92.5%,查处率100%,未发生一起因投诉查处不及时,处理不当引起的纠纷。通过社会举报,取缔了2家地下加工场,7家非法行医窝点。

三、以食品打假治劣及打击非法行医为主线,加强专项整治

根据县打假办的要求,制定打假治劣实施方案,对社会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和医疗市场等三大领域进行专项整治:

1、“五小行业”专项整治。结合今年创建示范文明县城,县卫生局开展了对小餐饮、小副食品店、小理发店、小旅馆及小浴室的专项整治工作。我们采取“先告知后整顿”,“先教育后处罚”的方法,对各类经营户的卫生许可证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食品销售的标识标签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卫生执法检查,对情节严重及屡教不改的实施行政处罚。

2、对卫生状况较差、卫生安全隐患较高的行业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如:熟肉制品、桶装饮用水、农特产品、糕点蛋糕加工企业、快餐小吃店、学校食堂等行业。发现违法情节较重的,依法进行处罚。全年共对141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137136元。

3、对产品质量不稳、合格率偏低的食品及重要场所进行监督抽检。今年共抽检各类食品667件,合格626件,合格率93.85%;餐(饮)具608份,合格530份,合格率87.17%;公共场所监测xxxx项次,合格1929项次,合格率95.97%。对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依法责令停止经营、公告收回不合格产品,依法作出罚款等行政处罚。从抽检结果来看,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通过整顿,有效的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了群众健康,促进淳安经济发展。在”五·一”、“十·一”和”“秀水节”前,还对千岛湖镇副食品批发部、食品超市、土特产商店和农贸市场进行专项食品打假治劣活动,保障节假日食品的卫生安全。

4、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查处添加苏丹红的食品。对全县所有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查到一家酒店使用含苏丹红的调味品12瓶,并及时进行了处理。

5、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根据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县于20xx年5月开展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专项整治,对一起经销无卫生部批号保健食品进行了查处,并举办了两期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及负责人的培训班。

6、化妆品专项整治。20xx年8月,县卫生局组织监督员对全县化妆品生产企业、批发经营化妆品的商店和美容店进行了化妆品专项检查,共检查了生产企业5家,美容院28家,超市4家,药店5家,批发部3家,化妆品零售店12家。查到超保质期限的化妆品60余盒,一家美容院

经销未取得卫生部批号的进口化妆品,价值4000元,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7、严历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秩序。20xx年是打击非法行医年,国家、省、市都高度重视,本县也成立了打击非法行医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牵头,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淳安县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加大打击力度,县卫生局与县公安局积极沟通,并成立了淳安县公安局驻淳安县卫生局联络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对全县358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专项整治。对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立案查处,依法取缔12家,罚款63100元,没收医疗器械价值xxxx元,移送县公安局1起,现当事人已被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

四、提高执法打假的有效性,增强执法人员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增强打假工作有效性,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执法打假工作部署。实行责任区域分片负责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执法创新。在打假治劣过程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如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童勇军,对一起地下加工场(专门供应福建沙县小吃店面条及饺子皮等)取缔后,发现市面上仍有人在偷偷供应,立即进行跟踪调查,经过数日的辛苦调查,终于查到了制作窝点,并带领科室监督员再次予以取缔。在此期间还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和威胁,但他没有被吓倒,仍秉公执法,受到了局领导及所领导的高度评价。又如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监督员姚红彪,在处理梓桐镇常宁村一非法行医窝点时,受到了不明真相群众的围攻及行医者的无理阻挠,做为一名执法者,他没有惧怕,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最终对这一非法行医窝点进行了取缔,充分体现了一名执法人员的良好风范。

五、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针对新形势下的新的特点,卫生局要在县打假治劣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及其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在认真总结以往打假治劣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自身建设是行政执法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执法队伍战斗力的保证。

一是抓好执法人员素质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二是完善执法管理制度。

三是开展案件评查工作。

四是强化装备建设,目前执法装备完全不能满足打假治劣工作的开展,要想更好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需要进一步强化执法装备。

2、加强横向联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工商、质监及公安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打假治劣信息互相通报,根据分工不同案件互相移送。

3、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扩大监督打假广度。目前由于执法人员不足及执法装备的缺乏,主要的工作侧重于县城及邻近地区,借助监督分支机构的建设将打假治劣工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

我们相信我县的打假治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打假治劣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县卫生局会进一步加强打假治劣工作的力度,为净化我县的市场,确保人民群众放心消费作出我们应尽的努力。

篇2:“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健立健全市场监督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与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规范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对积极探索“打假治劣”加快形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总框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现在依靠法律“打假治劣” 规范化、长效化、已成为建立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的重要手段。今天“假货劣货”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假烟、假酒、假货”劣质商品大量的在市面上流通。一些地方领导、一些人为了一已私利,治假造假,甚者用有毒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开设治假治劣“工厂”,不择手段用假货劣货在市场上拚命捞取金钱,一些不法行为令人们听起来毛骨悚然。 对于“假冒劣次”商品,广大的消费者都具备一定的辩别能力。有的消费群体因为经济收入状况较低,为图虚荣还去购买“假冒”名牌,这样就助长了“假冒”品牌的产生,但这种商品质量往往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然而在商场里的商品出现了商品质量“问题”,就会被人们认为商场卖了“假劣产品”。现在要想在市场上“打假治劣”,首先就要分清“假劣”的商品和“正宗”的商品的界限?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杜绝“假劣”现象的关键。 假劣商品主要表现在它的“三无”特性(即无厂名、厂址、标识),还有一些冒牌冒标价格大大低于于正常商品价值的价格。而对一些正宗商品质量的认识不清,形成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商品质量的争辨,因此说很有必要在“假劣商品”以“正常商品”质量的分别差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就无法使打假治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就此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在我们面前虽然“打假治劣”刻不容缓,但在这个问题的观念上有待搞清楚。 首先是商品的检测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产品质量结果。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等,它们的检测标准的则重点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标准中,安全、卫生等指标就低于强制性标准,它是以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的判断依据的。一般来说有两套检验标准,一套是“非破坏性标准”,即在不破坏商品的原则下利用科学仪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如用X射线的莹光下对商品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多用于流通领域内在商品的检测。另外一种标准即“破坏性标准”,也就是对商品进行解剖式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一般多用于厂家定期的商品质量测试,然而同一样商品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检查质量的标准,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误差范围,因此在检验时必需要分清楚商品的检验标准范畴,以达到对称的质量承诺。 此外,消费者不要认为自己去寻找商品质量问题,就一定能检测出质量问题。这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认识的.一个误区。如对商品质量、产生质量疑问,消费者首先应该查看商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保修期等。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向经销商厂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指出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解决。如果经协商能够妥善解决,就没有进行检测的需要。如果消费者不按有关规定办理,认定商品有质量问题不容协商,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技术检测部门咨询。如果受理投诉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测,再按照产品检测程序进行,千万不要自说自话,盲目地进行商品质量检测。 例如有一位顾客花了二千多元钱买了计算机,使用了不足两个月该计算机就不行了。如此高档商品在短期内发生这种问题,消费者怀疑自己买了“假冒”的商品,于是去质检站要求质量检验,结论是:计算机内电池没电,引起了失准,这位消费者持有这个报告,找到商店去解决。商场解决的方法是:第一、可以免费更换电池。第二、是适当延长保修期。第三、千余元检验费用由消费者自己支付。因为计算机没有问题,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检验前没找售货单位进行协商。经过调查了解该计算机型号较老,在商场已存放了两年,机内电池没电不属质量问题。虽然问题搞清了,但消费者心里极不舒服,毕竟自己破费了千元的检查费。所以说对商品质量的认可及检验一定要规范化,不能自我盲目地寻求质量检验。 其二、质量检验是科学、公正的,但未必对送检者有利,因为检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性。从一般的检验结果来看有四种:合格、不合格、中性结论、无法检测。这几种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也是依据标准检测。人们看到的某种商品质量现象和问题,并不能说明该产品就是假劣产品。例如,有位消费者缺少商品知识和风险意识,他所买的名牌西装,穿了几次后就有轻微起球的现象,一味地坚持己见,商场消协同志告诉他是正常现象,还出据了厂商的服装面料检测报告,这位消费者认为厂商是一家,不服气,心里想:只有化纤才起球,这是纯毛高级服装是不会有这种事情,我肯定买到了“假劣商品”,于是他执意要求检测,要把“官司”打下去,花了两百元检测费对商品进行了破坏性标准检测,。经检测结论是:含毛料、强度、耐磨度经符合要求。消费者枉花了检查费,又损失了一套西装,感到十分冤枉。但是处理商品质量的纠纷是依法律为准绳的,规范化的,终于得到了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这位消费者说:“要慎重地选择质量的检测,不要想当然,就如同打官司,检测本身也存在着多重性和危险性。”对商品的质量的申诉,涉及到产品的切入点,要科学的维权,正确地把握法律这个准绳,体现出其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规范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假劣商品和正宗商品区别开来。 其三、在日常接待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申诉和咨询时,消费者往往会提出要求进一步对商品进行检测,实际上这问题只是一个误区。因为在商品出厂时,厂商进场时就出具了商品检测报告,现在再把这个商品送去检测,这无非是一个重复劳动。我们的有关同志缺乏一种对消费者帮助的热心,由于是对立面的关系。而产生一种不负责态度所致。 还有时因为处理方式欠妥,买了“假货”,权益受到了伤害没有挽回损失,质检部门也无法为他讨回公道。例如有一个消费者在公园买了两卷胶卷,也没开发票,冲洗后发现是假胶卷,消费者又花了两百元检测费,证明了两卷胶卷是假的,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三天后消费者去服务部门进行处理,对方不承认是他们销售的,于是向有关部门举报了。有关部门对商品进行了抽样,结果都是真的胶卷,由于“打草惊蛇”,没有追查到假冒商品,无法申诉。因此,我们对产品质量问题发现比较直观的,责任比较明确的,经过协商调解可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质检了,在出现比较复杂的商品争议时,才可以委托产品质量检查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只有再搞清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做出是否去做“假劣产品”的鉴定。 虽然《产品质量法》已实施了十年,笔者通过资料积累和社会调查,发现人们对其相关知识还不太了解。要克服“假劣现象”的产生真正做到规范化和长效化?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打假治劣”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应依据法律做到损害赔偿合理。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了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损害。必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赔偿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提出各种自定的标准。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造成人体和财产的损害,必须依照《产品质量法》,向有关生产经营单位提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他人人身、财产的按照情节由制造者、销售者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赔偿人的损害程度提出赔偿的要求,要合理合法,要有事实根据,损害赔偿以产品缺陷要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损害赔偿必须依法办事。 二、在投诉“假冒劣次”商品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这样就避免了无效投诉。就当前市场经济又有七种证明的方式,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诉、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一般来说,书证、物证同存的情况下才可以投诉和申诉。书证也就包括:发票、购物凭证、合同、产品合格证、保修卡、说明书等等。发票或购物凭证可以明确的确定消费者的购买时间、地点、价格及其型号,而保修卡能说明商品产品的保质期、维修范围、事故原因、维修的期限。而说明书提供的主要是,性能质量标准和使用方法,谨示说明。这些证书在处理产品质量纠纷中能够起到有力的说明。另一点就是物证必不可少,没有了产品就不能谈商品的质量问题了。例如,一些食品投诉没有了实物,解决起来质量问题就很难说得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些证物在火灾或其他事故中损失的,必须请仲裁去现场进行勘察鉴定。 三、消费者维权的实效性。当消费者受到了“假冒劣次”商品的损害,不能够因为事情忙而错过了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出售不合格商品受到人体和财产伤害的诉讼期为一年。在《商品法》中规定,造成成损害和赔偿的诉讼时期为两年,这是两种概念。在造成损害后,满十年就丧失了安全使用期,也就是说对“假冒劣次商品”的投诉必须在消费者的维权时效期。                                                  xx区xx商场xxx                                                  二00四年六月十日

篇3:浅谈“打假治劣”的长效管理

浅谈“打假治劣”的长效管理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经济市场化向市场法制化过渡的历史阶段。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防不胜防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不仅广大消费者的生命、人身和财产受到非法侵害,而且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构建“打假治劣”长效管理机制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多年来,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没有放松过市场监管,之所以成效不尽如人意,“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既有主观因素,更有客观因素。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的建立“打假治劣”长效管理机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加强经济行政法制建设,防止经济行政权的滥用和懈待行使。

目前,在法制经济下,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经济行政规范化,自觉接受法律的规制与监督。一是要大力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避免不必要的审批、办证和收费等行政行为干扰或限制民商事行为。二是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着重解决好整顿市场秩序的动力和压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危害市场秩序的某些行为,对地方经济短期有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好处”,但对当地经济是慢性自杀,对全国经济秩序更是致命损失。建立、健全“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应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成绩作为与经济增长指标同等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消极的和不合作态度的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建立一票否决制,同时鼓励广大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二、与时俱进,切实的加强工商系统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解决好行政资源配置与快速发展的市场规模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快速发展、日益庞大的市场体系相比,作为在流通领域实施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资源严重不足。人员编制的不合理和经费保障的不到位制约了对市场的监管效果。

二是着重解决好行政执法的科技含量与市场违法手段的多样性、智能性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假冒伪劣”的日益泛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某些监管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业和经验判断的水平上,其装备的电子化、机械化水平明显偏低。如果不切实解决以科技生产力带动行政行为效率的问题,就不可能健全“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最终目标。首先应优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资源配置。其次要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配备,向科技要执法力量和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和监管效能。

三、强化打假立法工作,创新执法手段,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

目前,由于经济转型期间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及现行的行政执法手段与大量存在的市场违法行为不相适应,使许多工商行政管理行为无为无效。

一是应加强打假立法工作。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导致面对经济违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进行查处追究。

二是应强化行政管理的执行手段,切实的落实好行政监管的保障问题。

三是应加大处罚力度,使“假冒伪劣”的违法者伤筋动骨,一次死亡。值得借鉴的是早在1984年,美国就制定了《美国假冒商标法案》。1994年更是通过了《对违法犯罪的制裁和执行法律法案》,加大了对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的惩罚。依照美国现行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都将判有罪,最高可处罚款200万美元,或者判监禁,这两种处罚还可以并用。

四、理顺执法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确保职能的到位及打假合力的形成。

打击“假冒伪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在整合行政资源方面的平台作用,消除职责不清、重复管理,多头负责和推诿扯皮现象,扩大组成部门的范围,由经济行政机关延伸到法院、检察院和相关的主要社会团体。有关市场监管者与司法机关建立既严格分工,又密切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刑事手段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使行政行为公开、公正、透明、高效化。三是努力拓展监管的覆盖

篇4:“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健立健全市场监督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与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规范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对积极探索“打假治劣”加快形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总框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现在依靠法律“打假治劣”规范化、长效化、已成为建立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的重要手段。今天“假货劣货”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假烟、假酒、假货”劣质商品大量的在市面上流通。一些地方领导、一些人为了一已私利,治假造假,甚者用有毒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开设治假治劣“工厂”,不择手段用假货劣货在市场上拚命捞取金钱,一些不法行为令人们听起来毛骨悚然。

对于“假冒劣次”商品,广大的消费者都具备一定的辩别能力。有的消费群体因为经济收入状况较低,为图虚荣还去购买“假冒”名牌,这样就助长了“假冒”品牌的产生,但这种商品质量往往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然而在商场里的商品出现了商品质量“问题”,就会被人们认为商场卖了“假劣产品”。现在要想在市场上“打假治劣”,首先就要分清“假劣”的商品和“正宗”的商品的界限?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杜绝“假劣”现象的关键。

假劣商品主要表现在它的“三无”特性(即无厂名、厂址、标识),还有一些冒牌冒标价格大大低于于正常商品价值的价格。而对一些正宗商品质量的认识不清,形成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商品质量的争辨,因此说很有必要在“假劣商品”以“正常商品”质量的分别差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就无法使打假治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就此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在我们面前虽然“打假治劣”刻不容缓,但在这个问题的观念上有待搞清楚。

首先是商品的检测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产品质量结果。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等,它们的检测标准的则重点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标准中,安全、卫生等指标就低于强制性标准,它是以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的判断依据的。一般来说有两套检验标准,一套是“非破坏性标准”,即在不破坏商品的原则下利用科学仪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如用X射线的莹光下对商品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多用于流通领域内在商品的检测。另外一种标准即“破坏性标准”,也就是对商品进行解剖式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一般多用于厂家定期的商品质量测试,然而同一样商品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检查质量的标准,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误差范围,因此在检验时必需要分清楚商品的检验标准范畴,以达到对称的质量承诺。

此外,消费者不要认为自己去寻找商品质量问题,就一定能检测出质量问题。这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认识的一个误区。如对商品质量、产生质量疑问,消费者首先应该查看商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保修期等。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向经销商厂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指出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解决。如果经协商能够妥善解决,就没有进行检测的需要。如果消费者不按有关规定办理,认定商品有质量问题不容协商,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技术检测部门咨询。如果受理投诉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测,再按照产品检测程序进行,千万不要自说自话,盲目地进行商品质量检测。

例如有一位顾客花了二千多元钱买了计算机,使用了不足两个月该计算机就不行了。如此高档商品在短期内发生这种问题,消费者怀疑自己买了“假冒”的商品,于是去质检站要求质量检验,结论是:计算机内电池没电,引起了失准,这位消费者持有这个报告,找到商店去解决。商场解决的方法是:第一、可以免费更换电池。第二、是适当延长保修期。第三、千余元检验费用由消费者自己支付。因为计算机没有问题,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检验前没找售货单位进行协商。经过调查了解该计算机型号较老,在商场已存放了两年,机内电池没电不属质量问题。虽然问题搞清了,但消费者心里极不舒服,毕竟自己破费了千元的检查费。所以说对商品质量的认可及检验一定要规范化,不能自我盲目地寻求质量检验。

其二、质量检验是科学、公正的,但未必对送检者有利,因为检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性。从一般的'检验结果来看有四种:合格、不合格、中性结论、无法检测。这几种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也是依据标准检测。人们看到的某种商品质量现象和问题,并不能说明该产品就是假劣产品。例如,有位消费者缺少商品知识和风险意识,他所买的名牌西装,穿了几次后就有轻微起球的现象,一味地坚持己见,商场消协同志告诉他是正常现象,还出据了厂商的服装面料检测报告,这位消费者认为厂商是一家,不服气,心里想:只有化纤才起球,这是纯毛高级服装是不会有这种事情,我肯定买到了“假劣商品”,于是他执意要求检测,要把“官司”打下去,花了两百元检测费对商品进行了破坏性标准检测,。经检测结论是:含毛料、强度、耐磨度经符合要求。消费者枉花了检查费,又损

“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健立健全市场监督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与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规范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对积极探索“打假治劣”加快形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总框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现在依靠法律“打假治劣”规范化、长效化、已成为建立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的重要手段。今天“假货劣货”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假烟、假酒、假货”劣质商品大量的在市面上流通。一些地方领导、一些人为了一已私利,治假造假,甚者用有毒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开设治假治劣“工厂”,不择手段用假货劣货在市场上拚命捞取金钱,一些不法行为令人们听起来毛骨悚然。

对于“假冒劣次”商品,广大的消费者都具备一定的辩别能力。有的消费群体因为经济收入状况较低,为图虚荣还去购买“假冒”名牌,这样就助长了“假冒”品牌的产生,但这种商品质量往往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然而在商场里的商品出现了商品质量“问题”,就会被人们认为商场卖了“假劣产品”。现在要想在市场上“打假治劣”,首先就要分清“假劣”的商品和“正宗”的商品的界限?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杜绝“假劣”现象的关键。

假劣商品主要表现在它的“三无”特性(即无厂名、厂址、标识),还有一些冒牌冒标价格大大低于于正常商品价值的价格。而对一些正宗商品质量的认识不清,形成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商品质量的争辨,因此说很有必要在“假劣商品”以“正常商品”质量的分别差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就无法使打假治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就此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在我们面前虽然“打假治劣”刻不容缓,但在这个问题的观念上有待搞清楚。

首先是商品的检测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产品质量结果。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等,它们的检测标准的则重点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标准中,安全、卫生等指标就低于强制性标准,它是以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的判断依据的。一般来说有两套检验标准,一套是“非破坏性标准”,即在不破坏商品的原则下利用科学仪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如用X射线的莹光下对商品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多用于流通领域内在商品的检测。另外一种标准即“破坏性标准”,也就是对商品进行解剖式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一般多用于厂家定期的商品质量测试,然而同一样商品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检查质量的标准,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误差范围,因此在检验时必需要分清楚商品的检验标准范畴,以达到对称的质量承诺。

此外,消费者不要认为自己去寻找商品质量问题,就一定能检测出质量问题。这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认识的一个误区。如对商品质量、产生质量疑问,消费者首先应该查看商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保修期等。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向经销商厂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指出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解决。如果经协商能够妥善解决,就没有进行检测的需要。如果消费者不按有关规定办理,认定商品有质量问题不容协商,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技术检测部门咨询。如果受理投诉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测,再按照产品检测程序进行,千万不要自说自话,盲目地进行商品质量检测。

例如有一位顾客花了二千多元钱买了计算机,使用了不足两个月该计算机就不行了。如此高档商品在短期内发生这种问题,消费者怀疑自己买了“假冒”的商品,于是去质检站要求质量检验,结论是:计算机内电池没电,引起了失准,这位消费者持有这个报告,找到商店去解决。商场解决的方法是:第一、可以免费更换电池。第二、是适当延长保修期。第三、千余元检验费用由消费者自己支付。因为计算机没有问题,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检验前没找售货单位进行协商。经过调查了解该计算机型号较老,在商场已存放了两年,机内电池没电不属质量问题。虽然问题搞清了,但消费者心里极不舒服,毕竟自己破费了千元的检查费。所以说对商品质量的认可及检验一定要规范化,不能自我盲目地寻求质量检验。

其二、质量检验是科学、公正的,但未必对送检者有利,因为检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性。从一般的检验结果来看有四种:合格、不合格、中性结论、无法检测。这几种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也是依据标准检测。人们看到的某种商品质量现象和问题,并不能说明该产品就是假劣产品。例如,有位消费者缺少商品知识和风险意识,他所买的名牌西装,穿了几次后就有轻微起球的现象,一味地坚持己见,商场消协同志告诉他是正常现象,还出据了厂商的服装面料检测报告,这位消费者认为厂商是一家,不服气,心里想:只有化纤才起球,这是纯毛高级服装是不会有这种事情,我肯定买到了“假劣商品”,于是他执意要求检测,要把“官司”打下去,花了两百元检测费对商品进行了破坏性标准检测,。经检测结论是:含毛料、强度、耐磨度经符合要求。消费者枉花了检查费,又损

失了一套西装,感到十分冤枉。但是处理商品质量的纠纷是依法律为准绳的,规范化的,终于得到了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这位消费者说:“要慎重地选择质量的检测,不要想当然,就如同打官司,检测本身也存在着多重性和危险性。”对商品的质量的申诉,涉及到产品的切入点,要科学的维权,正确地把握法律这个准绳,体现出其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规范宗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假劣商品和正宗商品区别开来。

其三、在日常接待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申诉和咨询时,消费者往往会提出要求进一步对商品进行检测,实际上这问题只是一个误区。因为在商品出厂时,厂商进场时就出具了商品检测报告,现在再把这个商品送去检测,这无非是一个重复劳动。我们的有关同志缺乏一种对消费者帮助的热心,由于是对立面的关系。而产生一种不负责态度所致。

还有时因为处理方式欠妥,买了“假货”,权益受到了伤害没有挽回损失,质检部门也无法为他讨回公道。例如有一个消费者在公园买了两卷胶卷,也没开发票,冲洗后发现是假胶卷,消费者又花了两百元检测费,证明了两卷胶卷是假的,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三天后消费者去服务部门进行处理,对方不承认是他们销售的,于是向有关部门举报了。有关部门对商品进行了抽样,结果都是真的胶卷,由于“打草惊蛇”,没有追查到假冒商品,无法申诉。因此,我们对产品质量问题发现比较直观的,责任比较明确的,经过协商调解可以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质检了,在出现比较复杂的商品争议时,才可以委托产品质量检查机构进行质量检测,只有再搞清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做出是否去做“假劣产品”的鉴定。

虽然《产品质量法》已实施了十年,笔者通过资料积累和社会调查,发现人们对其相关知识还不太了解。要克服“假劣现象”的产生真正做到规范化和长效化?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打假治劣”应该注意的问题:本网版权所有

一、应依据法律做到损害赔偿合理。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了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上的损害。必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赔偿的要求,不能随意的提出各种自定的标准。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造成人体和财产的损害,必须依照《产品质量法》,向有关生产经营单位提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害他人人身、财产的按照情节由制造者、销售者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赔偿人的损害程度提出赔偿的要求,要合理合法,要有事实根据,损害赔偿以产品缺陷要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损害赔偿必须依法办事。

二、在投诉“假冒劣次”商品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这样就避免了无效投诉。就当前市场经济又有七种证明的方式,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诉、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一般来说,书证、物证同存的情况下才可以投诉和申诉。书证也就包括:发票、购物凭证、合同、产品合格证、保修卡、说明书等等。发票或购物凭证可以明确的确定消费者的购买时间、地点、价格及其型号,而保修卡能说明商品产品的保质期、维修范围、事故原因、维修的期限。而说明书提供的主要是,性能质量标准和使用方法,谨示说明。这些证书在处理产品质量纠纷中能够起到有力的说明。另一点就是物证必不可少,没有了产品就不能谈商品的质量问题了。例如,一些食品投诉没有了实物,解决起来质量问题就很难说得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一些证物在火灾或其他事故中损失的,必须请仲裁去现场进行勘察鉴定。

三、消费者维权的实效性。当消费者受到了“假冒劣次”商品的损害,不能够因为事情忙而错过了诉讼时效。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出售不合格商品受到人体和财产伤害的诉讼期为一年。在《商品法》中规定,造成成损害和赔偿的诉讼时期为两年,这是两种概念。在造成损害后,满十年就丧失了安全使用期,也就是说对“假冒劣次商品”的投诉必须在消费者的维权时效期。

篇5:浅谈“打假治劣”的长效管理

浅谈“打假治劣”的长效管理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经济市场化向市场法制化过渡的历史阶段。当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防不胜防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不仅广大消费者的生命、人身和财产受到非法侵害,而且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破坏。构建“打假治劣”长效管理机制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多年来,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始终没有放松过市场监管,之所以成效不尽如人意,“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既有主观因素,更有客观因素。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的建立“打假治劣”长效管理机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加强经济行政法制建设,防止经济行政权的滥用和懈待行使。     目前,在法制经济下,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经济行政规范化,自觉接受法律的规制与监督。一是要大力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项目,避免不必要的审批、办证和收费等行政行为干扰或限制民商事行为。二是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着重解决好整顿市场秩序的动力和压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危害市场秩序的某些行为,对地方经济短期有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就业压力等“好处”,但对当地经济是慢性自杀,对全国经济秩序更是致命损失。建立、健全“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应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成绩作为与经济增长指标同等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消极的和不合作态度的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建立一票否决制,同时鼓励广大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促进依法行政。     二、与时俱进,切实的`加强工商系统队伍建设。     一是着力解决好行政资源配置与快速发展的市场规模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快速发展、日益庞大的市场体系相比,作为在流通领域实施监管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其行政资源严重不足。人员编制的不合理和经费保障的不到位制约了对市场的监管效果。     二是着重解决好行政执法的科技含量与市场违法手段的多样性、智能性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假冒伪劣”的日益泛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某些监管手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作业和经验判断的水平上,其装备的电子化、机械化水平明显偏低。如果不切实解决以科技生产力带动行政行为效率的问题,就不可能健全“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最终目标。首先应优化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资源配置。其次要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交通通讯设施的配备,向科技要执法力量和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和监管效能。     三、强化打假立法工作,创新执法手段,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     目前,由于经济转型期间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及现行的行政执法手段与大量存在的市场违法行为不相适应,使许多工商行政管理行为无为无效。     一是应加强打假立法工作。目前现行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导致面对经济违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进行查处追究。     二是应强化行政管理的执行手段,切实的落实好行政监管的保障问题。     三是应加大处罚力度,使“假冒伪劣”的违法者伤筋动骨,一次死亡。值得借鉴的是早在1984年,美国就制定了《美国假冒商标法案》。1994年更是通过了《对违法犯罪的制裁和执行法律法案》,加大了对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的惩罚。依照美国现行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者都将判有罪,最高可处罚款200万美元,或者判监禁,这两种处罚还可以并用。     四、理顺执法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确保职能的到位及打假合力的形成。     打击“假冒伪劣”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发挥在整合行政资源方面的平台作用,消除职责不清、重复管理,多头负责和推诿扯皮现象,扩大组成部门的范围,由经济行政机关延伸到法院、检察院和相关的主要社会团体。有关市场监管者与司法机关建立既严格分工,又密切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刑事手段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使行政行为公开、公正、透明、高效化。三是努力拓展监管的覆盖面。要赢得打假的最终胜利,必须坚持专门机关和广大消费者与商事主体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与商事主体打假的积极性。鼓励、支持社会各届和新闻媒体对“假冒伪劣”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监督。三是加强企业诚信体制建设,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信用。                                          xx市xx区工商分局:xx                                                   6月

篇6:“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打假治劣”必须规范化、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健立健全市场监督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与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规范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前对积极探索“打假治劣”加快形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总框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现在依靠法律“打假治劣”规范化、长效化、已成为建立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的重要手段。今天“假货劣货”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较为普遍,“假烟、假酒、假货”劣质商品大量的在市面上流通。一些地方领导、一些人为了一已私利,治假造假,甚者用有毒的工业原料来降低成本,开设治假治劣“工厂”,不择手段用假货劣货在市场上拚命捞取金钱,一些不法行为令人们听起来毛骨悚然。

对于“假冒劣次”商品,广大的消费者都具备一定的辩别能力。有的消费群体因为经济收入状况较低,为图虚荣还去购买“假冒”名牌,这样就助长了“假冒”品牌的产生,但这种商品质量往往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然而在商场里的商品出现了商品质量“问题”,就会被人们认为商场卖了“假劣产品”。现在要想在市场上“打假治劣”,首先就要分清“假劣”的商品和“正宗”的`商品的界限?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杜绝“假劣”现象的关键。

假劣商品主要表现在它的“三无”特性(即无厂名、厂址、标识),还有一些冒牌冒标价格大大低于于正常商品价值的价格。而对一些正宗商品质量的认识不清,形成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商品质量的争辨,因此说很有必要在“假劣商品”以“正常商品”质量的分别差上,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就无法使打假治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长效化。就此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在我们面前虽然“打假治劣”刻不容缓,但在这个问题的观念上有待搞清楚。

首先是商品的检测标准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产品质量结果。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等,它们的检测标准的则重点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标准中,安全、卫生等指标就低于强制性标准,它是以强制性标准作为质量的判断依据的。一般来说有两套检验标准,一套是“非破坏性标准”,即在不破坏商品的原则下利用科学仪器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如用X射线的莹光下对商品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多用于流通领域内在商品的检测。另外一种标准即“破坏性标准”,也就是对商品进行解剖式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一般多用于厂家定期的商品质量测试,然而同一样商品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检查质量的标准,这样他们之间就有了误差范围,因此在检验时必需要分清楚商品的检验标准范畴,以达到对称的质量承诺。

此外,消费者不要认为自己去寻找商品质量问题,就一定能检测出质量问题。这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问题认识的一个误区。如对商品质量、产生质量疑问,消费者首先应该查看商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保修期等。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向经销商厂反应,针对这个问题,指出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解决。如果经协商能够妥善解决,就没有进行检测的需要。如果消费者不按有关规定办理,认定商品有质量问题不容协商,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向技术检测部门咨询。如果受理投诉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测,再按照产品检测程序进行,千万不要自说自话,盲目地进行商品质量检测。

例如有一位顾客花了二千多元钱买了计算机,使用了不足两个月该计算机就不行了。如此高档商品在短期内发生这种问题,消费者怀疑自己买了“假冒”的商品,于是去质检站要求质量检验,结论是:计算机内电池没电,引起了失准,这位消费者持有这个报告,找到商店去解决。商场解决的方法是:第一、可以免费更换电池。第二、是适当延长保修期。第三、千余元检验费用由消费者自己支付。因为计算机没有问题,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检验前没找售货单位进行协商。经过调查了解该计算机型号较老,在商场已存放了两年,机内电池没电不属质量问题。虽然问题搞清了,但消费者心里极不舒服,毕竟自己破费了千元的检查费。所以说对商品质量的认可及检验一定要规范化,不能自我盲目地寻求质量检验。

其二、质量检验是科学、公正的,但未必对送检者有利,因为检测本身也存在着风险性。从一般的检验结果来看有四种:合格、不合格、中性结论、无法检测。这几种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也是依据标准检测。人们

篇7:打假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全面履行好法律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能职责,确保“两节期间”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我局根据湘质监发[20xx]2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将我局活动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组织领导

根据郴质监督发[20xx]119号文件打假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打假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李新文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桂阳县“春节前打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欧阳福军同志担任,负责“春节前打假”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围绕市局打假方案全面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两节期间”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我局成立了三个专项检查小组,对我县境内的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此次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7次,组织各类检查37次,检查271家。

一是着重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查处工作。在这次活动中,食品检查小组对我县境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147家,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10家企业已报政府相关部门取缔,责令39家企业停业整顿,与其98家生产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是狠抓起重机械、电梯、压力容器、烟花爆竹的整治。为了确保春节安全,我局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执行,保证生产安全。此次检查出动人员数50多人,其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5家,检查特种设备30台次,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设备20台,下达限期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0份,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作跟踪检查,直至隐患消除。

三是加强民生计量工作。此次活动我局加强了对定量包装商品、餐饮行业、集贸市场(含商店超市)眼镜配制,出租车计价器、加油站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作弊和故意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并免费为全县集贸市场检查计量工具,受到市场和摊贩的好评,这次活动主要加大规范市场计量抽查力度,先后检查集贸市场、超市、餐饮业、加油站等场所52家,规范和纠正计量违法行为内件;抽查粮食加园加工、酒厂生产等15个批次。

以上是我局二OXX年元月前的检查情况,春节前打假工作现在进行了,确保全县人民能过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

篇8:打假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全面履行好法律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能职责,确保“两节期间”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我局根据湘质监发[20xx]22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将我局活动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组织领导

根据郴质监督发[20xx]119号文件打假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我局制定了打假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李新文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桂阳县“春节前打假”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欧阳福军同志担任,负责“春节前打假”活动的日常工作。

二、围绕市局打假方案全面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两节期间”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三大安全,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我局成立了三个专项检查小组,对我县境内的食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进行了地毯式的检查。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此次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17次,组织各类检查37次,检查271家。

一是着重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的查处工作。在这次活动中,食品检查小组对我县境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147家,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10家企业已报政府相关部门取缔,责令39家企业停业整顿,与其98家生产企业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是狠抓起重机械、电梯、压力容器、烟花爆竹的整治。为了确保春节安全,我局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执行,保证生产安全。此次检查出动人员数50多人,其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5家,检查特种设备30台次,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设备20台,下达限期整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0份,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作跟踪检查,直至隐患消除。

三是加强民生计量工作。此次活动我局加强了对定量包装商品、餐饮行业、集贸市场(含商店超市)眼镜配制,出租车计价器、加油站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作弊和故意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并免费为全县集贸市场检查计量工具,受到市场和摊贩的好评,这次活动主要加大规范市场计量抽查力度,先后检查集贸市场、超市、餐饮业、加油站等场所52家,规范和纠正计量违法行为内件;抽查粮食加园加工、酒厂生产等15个批次。

以上是我局二OXX年元月前的检查情况,春节前打假工作现在进行了,确保全县人民能过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的新春佳节。

1.综治办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总结

2.有关市场管理员工作总结

3.个人工作总结不足

4.目前工商对职业打假人的难点

5.销售个人工作反思总结

6.采购员工作总结个人不足

7.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总结

篇9: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成因和对策

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成因和对策

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和新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目前,违法主体由小集体、个体发展到相当规模的集散地,利用给回扣、好处费等手段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甚至某些地方保护主义已成为查处违法活动的一大障碍,严重挫伤了老百姓的消费心理,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隐忧之一,不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从根本上扭转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状况,实施“打假治劣”长效化、制度化显得尤为迫切。笔者基于工作实践中的感触,就“假冒伪劣”产生的成因及其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假冒伪劣”公害发展趋势及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十多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提高全民的质量法制意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党中央决定开展社会治安行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新形势下,国务院多次召开全国打假联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在全国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特别是将组织协调全国打假工作的职能改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以来,始终把深入开展打假联合行动作为“一号工程”,高举“打假治劣”的旗帜,勇敢的战斗在打假治劣第一线,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发挥了打假治劣主力军的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查获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累计货值300多亿元;二是基本遏制了一些重点产品的制假活动;三是一些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全国的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和专业市场得到了整治;四是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五是执法打假法制进一步完善;六是扶持名优产品的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打假治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特别是那些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还没有彻底清除,有些地方这些违法活动还相当猖獗,甚至还有蔓延的趋势:     一是制假售假的手段更加狡诈和隐蔽,违法作案地点逐渐隐藏到偏僻的出租屋和一些城乡结合部、农村及山区。     二是大多数制假活动已由简单的小生产逐步发展到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大量生产,规模逐渐在扩大,有的已经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供、销一条线网络。     三是制假售假的参与者日趋复杂,不仅有个体经营者、集体经营者,而且还有改制后的企业、国有企业参与制假售假活动,甚至有些地方还与境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进行制假售假活动。     四是以暴力阻挠,抗拒打假执法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伤害执法人员,打击报复举报、投诉人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对于制假售假现象,全社会从上到下都深恶痛绝,但为什么还一直如此猖獗?这有很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它反映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牵涉到包括社会体制在内的社会各层面的问题。首先,由于我们正处在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很多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给不法分子留下了空子可钻。另外,相应的市场道德准则和诚信原则也没有建立起来,一些不法分子“利”字当头,见利忘义,为了一点不道德的小利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大利方针。     制假售假猖獗的主观原因在于:(1)在认识上不够端正。有些地方领导对“打假治劣”工作存在错误认识,有的认为制假售假是资本原始积累,经济发展只能“先发展、后规范”;有的担心“打假治劣”会影响本地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影响地方财源的来路;有的担心揭露假冒伪劣问题会影响到本地声誉和领导者的政绩。因此,对制假售假活动采取地方保护,以各种名义予以包庇和纵容。(2)政府机关中少数腐败分子与制假售假者组成利益共同体,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充当保护伞。(3)很多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很有一套,但是缺乏经营理念。只依赖于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而未能将法律与技术、管理、创新、交易结合起来。(4)法制不健全。有些制假售假活动按现行法律难以量刑定罪。如按照《刑法》规定,售假货值5万元以上就能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制假售假者不留销售凭据,“打假治劣”实践中很难认定其犯罪行为;对制假售假犯罪危害程度或者结果的判定由于标准不明确,实践中也不好操作,有的`人刚抓起来,又不得不放回去。(5)打击不得力。有的执法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没有用足法律给予的职权,甚至有的以“人性化办案”为幌子而以罚代刑,偏轻处罚,罚款放行,对犯罪分子起不到震慑作用。     以上情况说明,实现“打假治劣”长效化、制度化,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打假治劣”工作的认识,同时要看到,要扭转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状况,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苦的任务,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在思想上实现“打假治劣”长效化、制度化。     二、实现“打假治劣”长效化、制度化的对策     只有建立和完善“打假治劣”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打假治劣”长效化和制度化,才能实现创造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为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即“三个环境”的目标。因此,实现“打假治劣”长效化、制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打假治劣”工作机制:     1、认真落实“打假治劣”工作领导责任制。近几年来,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有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把打假治劣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干部业绩的一项指标,从而增强了各级政府“守土有责”的意识。扭转假冒伪劣泛滥的状况,就应做到:假冒伪劣出在哪个地方,当地就必须严厉查处,不能推诿责任,更不能搞地方保护。对打假不力、限期内未达到整治目标和经常发生制假售假问题、大案要案查处不下去的,要根据情节,追究当地有关负责人的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加强立法,健全法制。要在认真清理和修订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厉、便于操作的惩处措施,解决对制假售假者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要体现从严从重的原则,制订和修订的法律法规一定要严得让违法者不敢再干这种事,对自然人、法人都要有处理办法。有了法律法规的依据,打击才能有力度。     3、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制假售假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打假治劣”要取得长效,就必须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突出重点、明确目标。一是对发现的每一起假冒伪劣产品案件都要追溯到源头,一查到底。对制假售假任何一个环节的责任人,都不得要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产品一经查出,都必须严格控制起来,决不允许继续祸害消费者。根据制假售假的情节,该吊销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一定要吊销;该判刑的,一定要判刑。不仅对制假售假者要打击,对干扰、阻挠打假和包庇制假售假的人也要按党纪、国法处理。不称职的要撤职,渎职腐败的要严加惩处,决不姑息。二是首先是要查处群众反映强烈、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重点查处在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棉花、拼装汽车等方面的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针对这些产品开展专项斗争,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重点整顿。对立案查处的案件做到“五个不放过”,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冒伪劣商品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者没有依法依纪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     4、为了保证执法的公正性、权威性,要全面认真地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执法中的罚款和收费行为,割断利害关系,防止腐败,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执法。     5、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的密切配合,有效集中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实践证明,“打假治劣”要取得成效,必须坚持联合行动。“打假治劣”工作涉及面广,仅仅依靠一个部门或一级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工商管理、质量监督、行业主管部门到公安、司法、武警部门联合行动的强大高压态势。统一部署,统一行动,才有力量,依法从重从快查处影响大、危害大的案件,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目的。进一步强化联合行动,是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工作和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6、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和支持打假治劣。要完善奖励举报制度,表彰、重奖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人员,切实保护举报人。要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改进防伪技术和措施;引导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打假斗争,造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打假治劣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化运转。

篇10: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以解决医疗卫生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结合建设“马尾新城”,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等工作,狠抓医院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医疗卫生重点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顺利完成预定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快卫生项目建设,提升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规划结合《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通知精神,加大基本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根据《马尾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统筹我区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马尾区卫生发展规划,20XX年推进的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工程总投入1、38亿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200张床位的琅岐医院已于10月份动工新建;快安片区控规调整出95亩的医疗用地,已着手协调引进三级规模的医院落户马尾。

加快医疗卫生服务基础建设,20XX年争取投入1500万元(其中开发区医院1000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包括生化分析仪、CT、DR、X线机、呼吸机、急救车等,马尾镇卫生院用于新院建设的医疗配套设备经费300万元,另为完善基层卫生院添置基础设备200万元),为促进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加强农合医规范管理,提高履职能力。区、镇、村分别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宣传贯彻合作医疗政策并做好本辖区每年度的宣传动员缴费工作,及时对参合人员的核实、造册登记,落实政策追溯补偿、大病补充补偿、社保卡的登记核对、重复参保人员的核对等日常工作,确保每年度新农合政策的有效实施,20XX年我区农合医参合率达到100%,做到应保尽保。

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实现基金充分利用。新农合资金实行区统筹,单独设置专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落实公示制度,镇级公示每月一次,村级公示每季度一次。每季度中心对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基金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推进村级普通门诊即时结算扩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根据《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指导方案(试行)》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马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通门诊总额预付试点实施方案》,完成对4家村卫生所进行试点任务。

着力扩大新农合制度受益面,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20XX年我区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率、二次补偿、提高监管、提高服务、完善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参合率,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三)巩固基础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整体水平

建立区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分工协作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机制。已实行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协作、定期派专家下基层的卫生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

严把医务人员准入关,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机构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认真开展医师、护士等从业人员的定期考核;实施医疗卫生能力培养,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尝试建立“定期指导、定员参加、定时辅导”合作体系,进一步带动基层卫生服务上新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常态化学习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水平。为加强乡镇卫生院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已安排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进行全科医师,骨干医师岗位培训;

投入36万元积极推行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其中投入22、5万元用于全区62个村卫生所进行改造,投入XX。5万元为辖区27个村卫生所配备电脑、打印机、读卡器等,完善信息网络;完善绩效考核督导村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每年2次由区、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组织的对基层的工作考核。

(四)统筹规划实施,积极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的新模式,着力为辖区居民提供主动、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便民服务、特色服务,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活力,社区卫生服务覆盖比例达100%以上,预计年底以家庭为单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达到省级标准。

(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看病贵”问题

将《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的药品全面纳入区基本医疗保障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不设自付比例;针对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基本药物实行直接挂网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推行药品统一招标、跟标采购,全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采购、使用全省统一招标的药品,20XX年药品招投标、跟标2565万元,占医疗使用药品98%以上,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组织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自查,及时对每人次门诊收费,对每季度开展抽查医疗费用执行情况、大处方、大金额、用药量大的前10种药品和前5位医生,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奖金挂钩,并予以公示等,确保群众的利益得到落实。

2、公平合理医疗资源配置,解决“看病难”问题

区级医院开通12320预约诊疗服务,患者可拨打预约电话或登录网站进行预约,由医院导诊台负责具体办理预约挂号手续、登记联络、领取预约就诊号、提供咨询等服务;区医院于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时,设立收费处及西药房自动排队叫号系统。设立病人自动服务系统:区医院已在一楼大厅设立就诊费用自动查询、缴费机,方便就诊患者使用。区医院已经进行HIS系统升级,待完善后化验结果自助查询系统即可投入使用。区医院已实行《门诊病历》通用。开展推行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工作,推行节假日门诊。

(六)加强卫生执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加强公共卫生监管

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区级监督、镇级协助管理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公共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饮用水卫生日常性监督管理力度,福州汇津水务公司、开发区白眉供水有限公司的源水和出厂水、全区15个管网末梢点水质抽样监测合格率为100%;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对无证经营单位查处率、原料索证率、对使用死因不明和有毒有害原料检查覆盖率达标,20XX年至今我区无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2、严格规范医疗市场

全面贯彻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坚持医疗机构按规划设置、按法律管理、按标准评审,有效促进了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区医务人员744人(含村医),已注册医师427人,已注册护士317人;完成审核医师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积极开展“依法治区”等普法宣传,提高卫生法律法规的普及率,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3、职业卫生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

职业病被列为全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的重点区(县)之一,职业危害监测与服务工作稳扎稳打。对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在岗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病例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七)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做好突发应急卫生工作

1、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20XX年全区未报告甲类传染病,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实施儿童卡介苗、小麻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流脑、甲肝“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100%;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规范肺结核病患者的发现、治疗、追踪和全程督导管理;建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业务技能培训,做好重大活动安全保障,提高卫生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2、强化母婴保健工作

继续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加强妇幼保健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确保孕产妇生育安全。落实妇幼管理,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7、08/千,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100%,进一步实现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目标。

3、提高公共突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提高应急决策指挥能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开展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工作,向村、居、学校、公共场所发放各类应急宣传材料9、1万份,更新村、居健康宣传栏以及卫生所等医疗机构206面健康宣传板报,对全区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6场,培训人数700余人次;投入5万多元购置防护服、N95口罩、眼罩、防护雨靴等防护用品,配备急救综合箱、急救担架等应急抢救设备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实地演练,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发热病人监测哨等,确保各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工作的落实。

(八)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发展

结合区委、区政府有关加大卫生人才引进的精神制定《马尾区关于引进卫生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办法》,对引进人才引进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可享受一次性安家补助。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招聘工作,20XX年共招聘49名卫生技术人员。

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全面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马尾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的实施意见》,准确核定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保证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水平与其他事业单位水平同步增长,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按高级、中级、初级分别为每月500元、400元、300元发放;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在边远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提高到每年每人1、2万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非边远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按职称及具体从事的岗位确定补助金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的中级和高级职称人才(含返聘人员)实行鼓励补助,。

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为提高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依据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和《福州市卫生局关于支援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及有关政策法规,探索福州市第二医院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医疗合作模式,由福州市第二医院参与对开发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护理和预防保健等业务管理,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从管理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我区医疗中心的建设,力争20XX年前,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验收。

探索资源共享服务模式。聘请省级专家为开发区医院专家顾问,建立医师执业绿色通道,市二医院医师执业业务范围包含分院(开发区医院),协调有关部门,将福州市二医院分院(开发区医院)、亭江卫生院、琅岐卫生院列入市二医院医生晋升之前的下乡医疗点,使得马尾区群众能够以花费二级医院或卫生院治疗标准而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服务,更好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

(九)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实施网格化管理,抽调乡镇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卫生监督队伍,根据文明创建的标准要求,落实文明创建中小餐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各项任务,依托在全区62个行政村、3个卫生院和街道办事处健康宣传专栏进行每年6次更新版面;根据福州市精神文明办《关于进一步推进“文明餐桌行动”活动通知》对餐饮业配备3000个文明餐桌公约宣传台标、300面宣传用语以及大中型酒店承诺牌等,及时更新饮食行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栏》约250面。开展从业人员与业主卫生培训工作,对中小餐馆和公共场所行业创建标准、从业操作规范、如何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等相关卫生知识进行培训,积极营造文明创建良好氛围。结合我区“十二·五”规划,加快我区医疗机构建设,抓住马尾新城建设,加快对民生工程的建设,落实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善以区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20XX年工作思路

加快建立全面医保体系,推进开发区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单位运行新机制,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总数逐步增加。积极推进的医疗机构项目建设,尽快落实三级规模的医院落户马尾。加大医疗设备投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达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一是探多方争取支援,加快开发区发展。根据《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协调沟通上级卫生部门,通过开展受援项目促进开发区医疗卫生发展,尽快落实罗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以便实现搬迁;

二是积极探索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做好开发区医院与市二医院托管、琅岐镇卫生院与市一医院医联体对接工作,逐步提升开发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医院发展后劲,针对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不足,协调解决增加编制数;将马尾区医院及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托管医院晋升副高前下乡帮扶优先选择,扶持重点专科建设;

四是利用医疗联合体等试点单位,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服务费用,通过取消区医院与市二医院、琅岐卫生院与市二医院由托管或医联体运转中医疗转诊产生的新农合和医保的二次起付线,减轻群众负担。

五是加强区医院儿科、产科、康复科等薄弱学科建设,实施20XX年开发区医院床位数倍增计划;

六是加强村卫生所建设,实现消灭卫生所空白村的目标;

七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篇11: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20XX年卫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乡卫生一体化加快步伐

(一)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今年1月全省卫生改革与发展会现场会上,学忠书记、中伟省长等领导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事局、市编办及时落实解决市、县、乡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人员的编制,为此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除金牛区、高新区外(金牛区、高新区的农民全部进入城镇社保)的18个区(市)县所有乡镇全部启动新农全工作。全市应参加新农合农民人数562、11万人。实际参合人数为505、45万人,参合率为89、43%。其中,锦江区农民参合率达100%,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13个区(市)县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彭州市、邛崃市等2个市参合率达87%以上。20XX年1―10月,全市参合农民中享受报销医药费用的共有127、9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4748、78万元。(金堂县等6个县(市)214、5万参合人员于7月1日开始结算报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评为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

根据去年沉淀资金较多的情况,为了提高乡级和区(市)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深入调研、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等措施,受到了群众欢迎。成华、温江、双流、金堂还建立了门诊慢性病大额门诊费补偿制度;青羊、都江堰、温江、新都、青白江、彭州建立了特助补偿金,加大对患重病的高费用段病人的补偿力度;都江堰、成华、温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合作医疗与医疗贫困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看病就医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一是拟定《成都市农村卫生规划》、《成都市优化调整乡镇卫生资源的指导意见(送审稿)》、《成都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等文件。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新都、青白江作为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区后,我局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对两区改革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新都、青白江按照方案,对地名卫生院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彭州市的农村卫生改革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之中。同时,对全市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制作出安排部署,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今年全面推进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首先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今年底,除个别的项目因为工程招标等原因竣工时间会跨年度结束外,其余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其次,加强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制定了《成都市村卫生站建设标准》,今年全面完成30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城市卫生对农村卫生支援。深入推进农村卫生对口支援“七个一工程”,在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关于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对口帮扶方案》,市、县级医院定期下乡、村开展巡回医疗。目前,市级14个医疗卫生单位与14个重点建设镇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工作关系。

(四)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实现城乡一体的少儿住院互助共济。为重点解决广大中小学生、婴幼儿医疗保障,20XX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少儿住院互助金工作,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开展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5、59万人参加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为76、05%,现已结算报销5705人次,报销金额为185、7万。

二、卫生项目年工作完成较好

(一)积极推进卫生项目年建设。今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加强项目计划、论证和引进,切实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国债公共卫生项目、疾病控制项目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的力度,全年卫生项目共完成投资3、15亿元,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农村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57个,其中龙泉驿区疾控中心、大邑县疾控中心等疾控体系建设项目5个,医疗救治体系传染病区建设项目5个,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3个,重点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4个。

(三)市级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成都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竣工面积36424平方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体已完工;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拆迁工作正抓紧进行;全年共完成投资26611万元。

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一)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坚持平战结合,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完善7个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与省上开展应对突发大型交通事故的联合演练、与美国心连心专家和天津市急救指挥专家开展中美城市紧急救援演练,省市领导进行了观摩。为各区(市)县乡镇卫生院培养院前急诊人员480人。

建立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时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应急办接警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60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29次,食物中毒事件12次,房屋垮塌事件3次,输入性疫情高危afp2次、炭疽1次;6人以下事件14次,6人以上10人以下大型事件7次,10人以上大型事件39次,共涉及医疗救治883人。及时处理麻疹、中毒、瓦斯爆炸等事件。在成都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发生后,全局加强领导,积极应对,齐心协力,科学防制,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扑灭。我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完善。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成都市20XX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监督拟定《成都市卫生局重大行政审批制度》、《成都市卫生局行政审批工作程序》,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处罚案件备案制度、集体讨论制度。支部全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政务中心人员、监督员等参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完成涉及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清理工作;完成《成都市传染病收治管理办法》的草拟、报送,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和完善城乡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在新都、青白江开展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双流县在我市率先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设立片区和镇县共卫生所21个,极大地增强了基层执法力量,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落到了基层。

(三)大力开展卫生执法工作。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履行市食安办综合协调、支部大型整治行动和查处大案要案的职责。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9868家餐饮业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70%以上。在五城区,高新区32条示范街337家中小餐饮店开展了量化分级的规范管理,对评定出甲、乙、丙单位给予授牌。积极探索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争取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13个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城市之一。综合协调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成功处理了“问题甲鱼”、“苏丹红”食品、火锅“毛棉油”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大型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全年完成卫生监督保障任务189余项,其中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宾保障任务37项,万人以上大型卫生保障103项,监测重点食品13类505种,累计就餐人数300余万,实现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零记录。

(四)着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职权,将卫生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四个处办理全部归口由卫生窗口工作人员直接承担初审及大部份事项的终审工作。二是整合前后台力量加强衔接工作,缩减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限。三是将原27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减少至目前的22项。四是修改《市卫生局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加强事前告知,制作出《餐饮业事前服务告知书》。五是将食品广告证明审核、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核等六项审批事项由承诺件简化为即办件。六是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工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批事项,由原来6-15个工作日缩减为5-12个工作日;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审批、护士执业登记注册审批事项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

一年来,市政务中心卫生窗口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审批受理1432件;医疗广告审核受理359件;性病诊疗执业许可证审批受理19件;食品卫生许可证受理860件;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受理55件;护士执业登记注册审批受理8238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受理484件;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审核受理70件;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受理354件,卫生许可证变更237件,合计12113件。受理的审批项目均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卫生局窗口工作人员先后收到群众赠送锦旗3面,有3人次获得政务中心通报表扬。

四、各项卫生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一)积极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以霍乱、肺结核、艾滋病等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20XX年,全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54、74/10万。

全面启动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防治工作。制定了《成都市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方案》、《成都市20XX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成都市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和方案。成立维持治疗试点门诊,已为302名吸毒者进行了替代治疗服务。对27094例有偿供血人员和20836例“两劳”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筛查,筛查出艾滋病感染者111例。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目标,狠抓病人发现和治疗两个重要环节,全面实施日本援助项目和全球基金项目。全市新登涂阳病人3311例,提前完成涂阳病人发现的目标任务,落实《成都市霍乱防治技术方案》,切实加大霍乱监测工作力度,强化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我市在近3年连续发生霍乱疫情的情况下,首次出现了全年霍乱零发病。

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五苗”基础接种率均达95%以上。切实加强了禽流感疫情监测、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加强对犬伤门诊的管理,治疗犬伤8270例。开展慢性病发病和死因漏报检查,制定了成都市慢性病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项目。

全市共计完成查螺面积8197万m2,查出钉螺面积972、68万m2,切实加强血吸虫病控制工作力度,查出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35、90万m2;完成灭螺面积934、47万m2,完成查病91、43万人次;完成扩大化疗12、73万人次。重点加强了中小学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召开了“成都、乐山、眉山、德阳市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并就组建四市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开展联控工作达成协议。省政府血防检查组检查我市血防工作,给予了好评。全市发病率稳定控制在0/万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以内;实现了全市以区(市)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阶段国家标准。蒲江、邛崃按期实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大邑提前完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工作目标。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相关政策。下发《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工作,作为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进程,有16家各级医疗机构已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中心城区已基本实现城市医院与社区两级构架的雏形。三是深化社区“六位一体”功能,实施“五大健康促进工作”进社区。大力推进慢病防治、骨质疏松防治、均衡营养、残疾康复、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活动。四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定了《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与职责》,已被省卫生厅向全省推荐。五是以创建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心)为载体,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上新台阶。18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已被省卫生厅批准。六是依托中英项目和创建国家示范优势,健全和完善贫困医疗救助体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近两年贫困救助经费达890余万。七是实施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三减两免”的措施,已实施优惠近200多万元;开展8家综合医院和15家中医机构对口辅导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

2、强化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产科执业机构的执业规范,全市产科执业机构由原来434家调整为299家。二是严把人员准入关,强化产儿科队伍建设。将新进入人员准入和执业人员产科岗位培训(含校验换证)考试考核由三年改为每年一次,实施产科执业人员动态管理,严把岗位质量关。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制定了《成都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管理规范》,建立了孕产妇死亡报告、现场取证、分级评审、共享资源“,在农村实施了计划生育站与乡镇卫生院合并,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与社区机构合并。五是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网络健全,我市相继建立了570个三网监测点,整体推进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

20XX年全市全年接产总数71601人次,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40‰;出生缺陷发生率10、31‰;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80、58%,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88、42%,妇女病查治986561人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232890人次。

3、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少儿住院金互助系统建设,实现市属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的数据传输、处理、分析、统计,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提供数据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新农合管理系统”和“药品管理系统”了进行验收。

(三)加强药品招标、物价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行药品“阳光”采购政策,采购信息及时反映在网上,接受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将评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医疗机构规范采购行为。二是落实“三网合一”,不再区分招标、挂网、备案的药品分类,将以上三个目录的药品合成在一个目录中,供各招、跟标医疗机构采购。三是要求所有跟标医疗机构必须上网采购。我市招、跟标医疗机构共采购药品70084万元,其中网上采购55922万元,占采购总金额的79、8%,超额完成了省药招办规定的网上采购金额不低于70%的要求。我市接受省检查组对“药招”工作的检查,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配合市物价局进一步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规范调整,下发《关于修订成都市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收费行为。

(四)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全市共出动执法监督人员7692人次,出动车辆2301台次,共督查医疗机构6483家次,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医疗机构、计生机构951户,清理出租承包科室医疗机构2户,查处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机构5户,查处虚假广告20起,立案调查603起,没收违法所得9、69万元,罚款44、51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户,取缔无证行医1531户次,没收器械、药品2145箱。向工商部门移交案件10起。

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各级医院进行了评价、复查。坚持每季度对省、市级二十五所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量及费用情况进行医疗信息发布。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医院成份输血比例达68%;对设备技术不足、管理较为薄弱的邛崃基层血站,温江、新津、彭州三个采血点实施了撤消关闭;在全市二甲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输血科(血库)。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做好大型会议、赛事医疗保障工作120余件。积极推进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卫生下乡服务工作,安排邛崃、金堂医院10个专业20名医师到我市三甲医院进行培训,提高了县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开展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制定《成都市惠民医院医疗服务优惠实施方案(试行)》,5月25日惠民医院正式启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成为成都市第一批惠民医院。支部市级医疗单位6名老专家参加成都市首届“银龄行动”服务团,赴革命老区仪陇县支医;同时支部市级医疗单位对仪陇县进行对口支援,共援助医疗设备价值17万余元。

(五)编制“XXX”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按照“专家编规划、开门编规划、科学编规划”的原则,在理清成都市卫生事业“XXX”发展规划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座谈会,征求他们对规划的意见。目前,该规划已三易其稿,完成修改,提交局党组会讨论通过后,在年底前上报市政府。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成都中医药应邀赴奥地利林茨市参加首届中国中医药展获得圆满成功。成都中医名医馆参加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展出受到一致赞誉。

五、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深入

(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提高健康意识、共建和谐成都”为主题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共出动了3万余人次,清除积存垃圾4、5万余吨,清除不卫生死角1、5千余处,清理违章乱摆乱放、乱设摊点上万余起。整治农贸市场78个,使市容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大力开展除四害防病工作,治理“四害”兹生场所3、2万余处,投放各类消毒药物150吨,使“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爱卫会支部对我市的爱国卫生工作检查中受到好评。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卫生防病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电视台开辟了“健康成都”栏目,全年共播出节目180期,全年还支部医务人员和健康教育工作者148人,深入20个区(市)县的35个镇乡,开展送健康知识下乡活动。在我市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离流感疫情期间,及时印制了宣传折页200万份、健康教育壁板2万套、防治知识光盘100张,发放到乡镇、村、社,使广大老百姓及时掌握了防制知识,有效控制了疫情。

(三)全面展开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以血防地区为重点,在邛崃、蒲江、大邑开展改厕项目试点工作。共完成项目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培训13万人次,完成卫生户厕建设8200户,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围绕重点集镇建设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市级卫生集镇建设,从抓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抓镇安全整治、抓规范管理入手,全年共建成7个市级卫生集镇。

六、党员“先教”活动成效明显

(一)党员“先教”活动收到实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针对自查和群众提出的六个方面不足,局领导班子3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开承诺整改目标,在成都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着力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从业行为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民主评议,局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6%。

(二)以“先教”活动促进行风建设。狠抓软环境治理,塑造文明窗口形象,针对投资软环境调查测评、“万人评风”中对卫生工作反映出的问题,局党组6次专题研究,认真反思,积极整改,向市政府报送了《成都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情况报告》。为了控制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制定了《关于规范诊疗服务和医药收费行为的实施意见》,对合理用药、检查、规范收费行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完善和落实医德医风查巡制度。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诚信示范医院”活动,提升了卫生行业形象。

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共接受信访举报115件次。受理46件,办结43件,办结率93、5%。完成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4项。加强对卫生项目建设的监管工作。

(三)扎实开展“党员进万家”活动。坚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践行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支部党员到邛崃、金堂、西御河沿街社区、西华门社区等地慰问、看望了帮扶对象和贫困低保户,送去年货和慰问金。走访农户,调查摸底,着力在发展思路、家庭具体困难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对特困村民实行帮扶。

围绕卫生局中心工作,以“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为重要载体,开展团员青年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和“争效益、当能手”等活动,荣获成都市“双争双创”支部奖。支部“天府红丝带”、预防控制艾滋病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宣传志愿者240名。卫生系统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篇12:卫生局终工作总结

1、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相关政策。下发《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工作,作为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二是加强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进程,有16家各级医疗机构已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中心城区已基本实现城市医院与社区两级构架的雏形。三是深化社区“六位一体”功能,实施“五大健康促进工作”进社区。大力推进慢病防治、骨质疏松防治、均衡营养、残疾康复、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活动。四是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定了《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与职责》,已被省卫生厅向全省推荐。五是以创建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中心)为载体,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上新台阶。18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已被省卫生厅批准。六是依托中英项目和创建国家示范优势,健全和完善贫困医疗救助体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近两年贫困救助经费达890余万。七是实施成都市社区卫生服务“三减两免”的措施,已实施优惠近200多万元;开展8家综合医院和15家中医机构对口辅导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

2、强化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产科执业机构的执业规范,全市产科执业机构由原来434家调整为299家。二是严把人员准入关,强化产儿科队伍建设。将新进入人员准入和执业人员产科岗位培训(含校验换证)考试考核由三年改为每年一次,实施产科执业人员动态管理,严把岗位质量关。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制定了《成都市孕产妇死亡评审管理规范》,建立了孕产妇死亡报告、现场取证、分级评审、共享资源“,在农村实施了计划生育站与乡镇卫生院合并,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与社区机构合并。五是妇幼卫生信息、监测网络健全,我市相继建立了570个三网监测点,整体推进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

20全市全年接产总数71601人次,孕产妇死亡率为21/10万,婴儿死亡率为13.40‰;出生缺陷发生率10.31‰;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80.58%,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88.42%,妇女病查治986561人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232890人次。

3、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少儿住院金互助系统建设,实现市属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的数据传输、处理、分析、统计,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提供数据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新农合管理系统”和“药品管理系统”了进行验收。

(三)加强药品招标、物价管理工作。一是大力推行药品“阳光”采购政策,采购信息及时反映在网上,接受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将评分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医疗机构规范采购行为。二是落实“三网合一”,不再区分招标、挂网、备案的药品分类,将以上三个目录的药品合成在一个目录中,供各招、跟标医疗机构采购。三是要求所有跟标医疗机构必须上网采购。我市招、跟标医疗机构共采购药品70084万元,其中网上采购55922万元,占采购总金额的79.8%,超额完成了省药招办规定的网上采购金额不低于70%的要求。我市接受省检查组对 “药招”工作的检查,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配合市物价局进一步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规范调整,下发《关于修订成都市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服务收费行为。

(四)严格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全市共出动执法监督人员7692人次,出动车辆2301台次,共督查医疗机构6483家次,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医疗机构、计生机构951户,清理出租承包科室医疗机构2户,查处擅自开展性病诊疗机构5户,查处虚假广告20起,立案调查603起,没收违法所得9.69万元,罚款44.51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户,取缔无证行医1531户次,没收器械、药品2145箱。向工商部门移交案件10起。

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各级医院进行了评价、复查。坚持每季度对省、市级二十五所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量及费用情况进行医疗信息发布。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医院成份输血比例达68%;对设备技术不足、管理较为薄弱的邛崃基层血站,温江、新津、彭州三个采血点实施了撤消关闭;在全市二甲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输血科(血库)。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做好大型会议、赛事医疗保障工作120余件。积极推进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卫生下乡服务工作,安排邛崃、金堂医院10个专业20名医师到我市三甲医院进行培训,提高了县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开展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制定《成都市惠民医院医疗服务优惠实施方案(试行)》,5月25日惠民医院正式启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成为成都市第一批惠民医院。支部市级医疗单位6名老专家参加成都市首届“银龄行动”服务团,赴革命老区仪陇县支医;同时支部市级医疗单位对仪陇县进行对口支援,共援助医疗设备价值17万余元。

(五)编制“xxx”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按照“专家编规划、开门编规划、科学编规划”的原则,在理清成都市卫生事业“xxx”发展规划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规划的编制起草工作。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座谈会,征求他们对规划的意见。目前,该规划已三易其稿,完成修改,提交局党组会讨论通过后,在年底前上报市政府。

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成都中医药应邀赴奥地利林茨市参加首届中国中医药展获得圆满成功。成都中医名医馆参加第二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的展出受到一致赞誉。

五、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深入

(一)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提高健康意识、共建和谐成都”为主题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共出动了3万余人次,清除积存垃圾4.5万余吨,清除不卫生死角1.5千余处,清理违章乱摆乱放、乱设摊点上万余起。整治农贸市场78个,使市容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大力开展除四害防病工作,治理“四害”兹生场所3.2万余处,投放各类消毒药物150吨,使“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国爱卫会支部对我市的爱国卫生工作检查中受到好评。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卫生防病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在电视台开辟了“健康成都”栏目,全年共播出节目180期,全年还支部医务人员和健康教育工作者148人,深入20个区(市)县的35个镇乡,开展送健康知识下乡活动。在我市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离流感疫情期间,及时印制了宣传折页200万份、健康教育壁板2万套、防治知识光盘100张,发放到乡镇、村、社,使广大老百姓及时掌握了防制知识,有效控制了疫情。

(三)全面展开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以血防地区为重点,在邛崃、蒲江、大邑开展改厕项目试点工作。共完成项目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培训13万人次,完成卫生户厕建设8200户,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围绕重点集镇建设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市级卫生集镇建设,从抓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抓镇安全整治、抓规范管理入手,全年共建成7个市级卫生集镇。

六、党员“先教”活动成效明显

(一)党员“先教”活动收到实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针对自查和群众提出的六个方面不足,局领导班子3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先进性教育活动公开承诺整改目标,在成都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着力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从业行为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民主评议,局先进性教育活动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6%。

(二)以“先教”活动促进行风建设。狠抓软环境治理,塑造文明窗口形象,针对投资软环境调查测评、“万人评风”中对卫生工作反映出的问题,局党组6次专题研究,认真反思,积极整改,向市政府报送了《成都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情况报告》。为了控制医药费的不合理增长,制定了《关于规范诊疗服务和医药收费行为的实施意见》,对合理用药、检查、规范收费行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完善和落实医德医风查巡制度。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诚信示范医院”活动,提升了卫生行业形象。

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共接受信访举报115件次。受理46件,办结43件,办结率 93.5 %。完成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4项。加强对卫生项目建设的监管工作。

(三)扎实开展 “党员进万家”活动。坚持把对口帮扶工作作为践行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支部党员到邛崃、金堂、西御河沿街社区、西华门社区等地慰问、看望了帮扶对象和贫困低保户,送去年货和慰问金。走访农户,调查摸底,着力在发展思路、家庭具体困难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对特困村民实行帮扶。

围绕卫生局中心工作,以“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教育”为重要载体,开展团员青年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和“争效益、当能手”等活动,荣获成都市“双争双创”支部奖。支部“天府红丝带”、预防控制艾滋病志愿者招募活动,招募宣传志愿者240名。卫生系统青年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篇13:卫生局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卫生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年卫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城乡卫生一体化加快步伐

(一)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今年1月全省卫生改革与发展会现场会上,学忠书记、中伟省长等领导对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事局、市编办及时落实解决市、县、乡三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人员的编制,为此项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除金牛区、高新区外(金牛区、高新区的农民全部进入城镇社保)的18个区(市)县所有乡镇全部启动新农全工作。全市应参加新农合农民人数562.11万人。实际参合人数为505.45万人,参合率为89.43%。其中,锦江区农民参合率达100%,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郫县、新津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13个区(市)县农民参合率达90%以上,彭州市、邛崃市等2个市参合率达87%以上。2017年1―10月,全市参合农民中享受报销医药费用的共有127.9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用4748.78万元。(金堂县等6个县(市)214.5万参合人员于7月1日开始结算报销)。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评为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

根据去年沉淀资金较多的情况,为了提高乡级和区(市)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在深入调研、科学测算的基础上,采取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等措施,受到了群众欢迎。成华、温江、双流、金堂还建立了门诊慢性病大额门诊费补偿制度;青羊、都江堰、温江、新都、青白江、彭州建立了特助补偿金,加大对患重病的高费用段病人的补偿力度;都江堰、成华、温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合作医疗与医疗贫困救助制度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弱势群体看病就医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一是拟定《成都市农村卫生规划》、《成都市优化调整乡镇卫生资源的指导意见(送审稿)》、《成都市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送审稿)》等文件。二是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新都、青白江作为农村卫生改革试点区后,我局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对两区改革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新都、青白江按照方案,对地名卫生院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彭州市的农村卫生改革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之中。同时,对全市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制作出安排部署,各区(市)县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今年全面推进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首先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今年底,除个别的项目因为工程招标等原因竣工时间会跨年度结束外,其余建设项目全面竣工。其次,加强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工作目标,制定了《成都市村卫生站建设标准》,今年全面完成30个村卫生站的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城市卫生对农村卫生支援。深入推进农村卫生对口支援“七个一工程”,在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关于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对口帮扶方案》,市、县级医院定期下乡、村开展巡回医疗。目前,市级14个医疗卫生单位与14个重点建设镇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工作关系。

(四)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实现城乡一体的少儿住院互助共济。为重点解决广大中小学生、婴幼儿医疗保障,2017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少儿住院互助金工作,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建立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开展少儿住院互助金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5.59万人参加少儿住院互助金,参加率为76.05%,现已结算报销5705人次,报销金额为185.7万。

二、卫生项目年工作完成较好

(一)积极推进卫生项目年建设。今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年”,加强项目计划、论证和引进,切实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国债公共卫生项目、疾病控制项目和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的力度,全年卫生项目共完成投资3.15亿元,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农村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57个,其中龙泉驿区疾控中心、大邑县疾控中心等疾控体系建设项目5个,医疗救治体系传染病区建设项目5个,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33个,重点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4个。

(三)市级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成都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建设,竣工面积36424平方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体已完工;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拆迁工作正抓紧进行;全年共完成投资26611万元。

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一)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坚持平战结合,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完善7个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和卫生应急队伍。与省上开展应对突发大型交通事故的联合演练、与美国心连心专家和天津市急救指挥专家开展中美城市紧急救援演练,省市领导进行了观摩。为各区(市)县乡镇卫生院培养院前急诊人员480人。

建立成都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时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等功能。应急办接警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60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29次,食物中毒事件12次,房屋垮塌事件3次,输入性疫情高危afp2次、炭疽1次;6人以下事件14次,6人以上10人以下大型事件7次,10人以上大型事件39次,共涉及医疗救治883人。及时处理麻疹、中毒、瓦斯爆炸等事件。在成都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发生后,全局加强领导,积极应对,齐心协力,科学防制,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扑灭。我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断完善。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成都市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卫生执法监督拟定《成都市卫生局重大行政审批制度》、《成都市卫生局行政审批工作程序》,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处罚案件备案制度、集体讨论制度。支部全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政务中心人员、监督员等参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完成涉及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年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清理工作;完成《成都市传染病收治管理办法》的草拟、报送,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和完善城乡卫生执法体系建设,在新都、青白江开展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双流县在我市率先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设立片区和镇县共卫生所21个,极大地增强了基层执法力量,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落到了基层。

(三)大力开展卫生执法工作。牵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履行市食安办综合协调、支部大型整治行动和查处大案要案的职责。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大力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市9868家餐饮业实施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70%以上。在五城区,高新区32条示范街337家中小餐饮店开展了量化分级的规范管理,对评定出甲、乙、丙单位给予授牌。积极探索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争取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13个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城市之一。综合协调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成功处理了“问题甲鱼”、“苏丹红”食品、火锅“毛棉油”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认真做好大型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全年完成卫生监督保障任务189余项,其中接待党和国家领导及外宾保障任务37项,万人以上大型卫生保障103项,监测重点食品13类505种,累计就餐人数300余万,实现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发生零记录。

(四)着力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职权,将卫生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四个处办理全部归口由卫生窗口工作人员直接承担初审及大部份事项的终审工作。二是整合前后台力量加强衔接工作,缩减中间环节、缩短办理时限。三是将原27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减少至目前的22项。四是修改《市卫生局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加强事前告知,制作出《餐饮业事前服务告知书》。五是将食品广告证明审核、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核等六项审批事项由承诺件简化为即办件。六是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工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批事项,由原来6-15个工作日缩减为5-12个工作日;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审批、护士执业登记注册审批事项由15个工作日缩减为10个工作日。

一年来,市政务中心卫生窗口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审批受理1432件;医疗广告审核受理359件;性病诊疗执业许可证审批受理19件;食品卫生许可证受理860件;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受理55件;护士执业登记注册审批受理8238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受理484件;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审核受理70件;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受理354件,卫生许可证变更237件,合计12113件。受理的审批项目均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卫生局窗口工作人员先后收到群众赠送锦旗3面,有3人次获得政务中心通报表扬。

四、各项卫生重点工作全面推进

(一)积极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以霍乱、肺结核、艾滋病等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2017年,全市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54.74/10万。

全面启动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防治工作。制定了《成都市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方案》、《成都市2017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成都市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和方案。成立美沙同维持治疗试点门诊,已为302名吸毒者进行了替代治疗服务。对27094例有偿供血人员和20836例“两劳”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筛查,筛查出艾滋病感染者111例。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目标,狠抓病人发现和治疗两个重要环节,全面实施日本援助项目和全球基金项目。全市新登涂阳病人3311例,提前完成涂阳病人发现的目标任务,落实《成都市霍乱防治技术方案》,切实加大霍乱监测工作力度,强化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我市在近3年连续发生霍乱疫情的情况下,首次出现了全年霍乱零发病。

狠抓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五苗”基础接种率均达95%以上。切实加强了禽流感疫情监测、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加强对犬伤门诊的管理,治疗犬伤8270例。开展慢性病发病和死因漏报检查,制定了成都市慢性病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并启动了高血压、糖尿病的干预项目。

全市共计完成查螺面积8197万m2,查出钉螺面积972.68万m2,切实加强血吸虫病控制工作力度,查出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加35.90万m2;完成灭螺面积934.47万m2,完成查病91.43万人次;完成扩大化疗12.73万人次。重点加强了中小学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召开了“成都、乐山、眉山、德阳市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并就组建四市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开展联控工作达成协议。省政府血防检查组检查我市血防工作,给予了好评。全市发病率稳定控制在0/万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以内;实现了全市以区(市)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阶段国家标准。蒲江、邛崃按期实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大邑提前完成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工作目标。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促进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篇14: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全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13447”发展思路体系。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着力点。重点抓好医疗质量提升、疾病防控、中医药发展、妇幼保健、新农合监管、卫生应急、卫生监督、项目建设、机关党建等九项重点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卫生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预期进展和成效。

一、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县医院实现整体搬迁投入运营。总投资2.3亿元的XX县医院迁建项目,在县委县政府、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历时三年建设如期实现整体搬迁,9月24日正式投入运营。在建异地迁建卫生项目进展顺利。杨家庄、塔崖驿二所异地迁建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涞钢涞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迁建项目现已完工,待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其他卫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利用国债项目资金120万元,完成了北石佛、水堡2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利用国债项目资金130万元,基本完成了17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宿舍建设项目。全县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通过项目推动,全县卫生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卫生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二、以惠及民生为目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全县农业人口总数210601人,参合居民207654人,参合率98.6%,完成省定标准95%以上。人均筹资标准由340元提高到390元,年封顶线10万元。全面实行门诊统筹和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市、县即时结报。将尿道下裂和苯丙酮尿症纳入救治范围,重特大疾病保障增加到22种。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保证服务项目不减,服务水平不降和基金安全。截止11月底累计有258092 人次参合居民得到补偿,补偿总金额5409.4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落实。在县医院、17所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做到了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同时,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各项补偿政策,增加村医收入,调动其积极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县医院、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医改成员单位稳妥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法人治理、支付制度、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改革,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实施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用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8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儿童、重型精神病等6类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率达到省定标准。截止11月份,累计建立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23216份,建档率85.2%。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率分别达到了65.78%、46.24%、95.47%,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2520人次,补助金额75.6万余元,叶酸发放人数2859人。实施免费婚检制度,受益新婚夫妇50余对。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发放5000余份营养包,有效改善了我县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三、以疾病预防控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卫生监督工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疾病防控工作科学有效。全县重大传染病疫情稳定,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在全面加强流行病、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艾滋病的筛查和防治工作。同时高度关注新发、突发和季节性流行病和传染病疫情。特别是,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全球蔓延趋势,apec会议期间输入性疫情风险增加,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制发了应急预案、联防联控方案以及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做到了科学应对和防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继续保持在90%以上。强化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雷霆”行动,净化医疗市场环境,保障群众就医安全。截止11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2500人次,车辆1060台次,共检查医疗机构423家,对350家医疗机构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加强公共场所监管,保障饮用水安全。为有效治理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的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安全,截止11月份,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200人次,监督检查了车站、宾馆、洗浴以及饮用水源地等212个公共场所单位,卫生环境有效改善,饮水安全得到了保障。

四、以加强医疗质量监管为核心,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县乡级以上医疗单位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等活动,各医疗单位不断细化各项服务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创新服务举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医院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创建“诚信医院”、“平安医院”,综合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中医药能力建设步伐加快。加快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优势,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县直医疗单位通过惠民门诊、惠民病房为67人减免医药费用3.8万元,通过“助困一卡通”为23人减免医药费用1.2万余元。深入开展三下乡义诊活动。结合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和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县直医疗单位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服务三下乡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义诊活动8场次,免费体检人次4520人次,发放免费药品1.2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建设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继续做好“1带x帮扶工作”。在市级5所医院帮扶我县6所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又从县直选派了15名管理能力强、医术高、品德好的优秀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带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各大医学院校招聘本科生8名;招聘大学生村医4名;定向培养医学生4名,既充实了现有卫生人才队伍,又储备医学人才。开办学术讲堂、加强继续教育。定期聘请上级资深专家讲课、病例讨论、带教手术23场次。全系统组织学术交流、业务培训12场次。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县直各医疗单位常态化选派50余名业务骨干到省、市以上二级医院进修学习,理论实践能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立基层专业人员培训机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参加在岗全科医生培训61人次,乡村医生参加公共卫生培训150人次;县直医疗单位全年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人员进修21人次。

六、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为载体,推进党风行风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上级安排部署,我局把教育实践活动当做全年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出特色、解决问题求实效、作风转变看效果”为活动原则,以“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在全系统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期间多次接受省、市、县领导的检查。由于我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实绩突出,走在了兄弟单位前列,起到了榜样的作用,4月18日,县委组织部在我局举办了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现场观摩暨培训工作会议。9月28日,市委组织部长李双喜到我局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给予了“重视程度高、结合实际紧、活动氛围浓、学习效果好”的高度评价。10月23日,我局召开了全县卫生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11月5日,我局接受了XX市文明办领导的检查,市领导给予了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高度评价。全面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抓手,在全系统开展了“整饬工作纪律、提升工作效能、转变工作作风”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和驾驭卫生工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以行业特色为抓手,在全系统继续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三好一满意”和全面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九不准”》规定等一系列行业特色实践活动,促进依法执业、廉洁行医,营造有序和谐的医疗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

七、以各项活动为载体,提升整体形象展示卫生魅力。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活动。常年不间断开展干部职工健身操活动;3月份组织干部职工开展种花、种草美化环境活动;4月份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演讲比赛;5.12护士节举办了护理知识技能比赛。8月29日,组织参加了市妇幼健康技能竞赛,并荣获全市三等奖的成绩;10月14日,参与开展了中国加拿大“重走白求恩路”太行老区健康行义诊活动;10月下旬,开展了“净天净城净村”行动。圆满完成医疗卫生应急保障任务。5月25日、6月17日积极组织应急医疗队参加全县“反恐处突”演练和“全市防汛应急”演练。7月26日至27日,8月15日,积极派遣医务人员完成了“涞源短道汽车拉力联赛”、全县“广场舞大赛”医疗应急保障服务。白石山旅游“十、一”黄金周期间,圆满完成了医疗卫生保障任务。通过积极组织参与和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干部职工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团结奋进的无限活力和精神风貌,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项工作呈现出新的活力。

篇15: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一)抓项目、夯基础,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提升县医院服务功能,实现整体搬迁后向综合功能的转变,力争达到二级甲等。二是完成已立项的十七所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宿舍建设任务;三是积极谋划并争取资金对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进行旧址改建或新建,力争早日立项并开工建设;

(二)抓医改、惠民生,大力实施卫生惠民工程。一是以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继续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完善激励约束和绩效分配机制;二是以见成效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以群众受益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全县所有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多渠道长效补偿机制;四是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任务;慢性病患者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全部完成,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活动;五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作制度。建立定期基金安全运行评估机制,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参合居民的受益水平。

(三)抓人才,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工程。一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县内培训等多种措施,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二是依托县医院整体搬迁以及承接北京功能外溢深化医疗合作之机与省内外三级以上大医院建立长期技术帮扶合作关系,利用外界优势提XX县内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着力加强乡村医生管理,业务培训工作,筑牢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

(四)抓管理,提质量,着力打造医疗质量安全工程。强化内涵建设,规范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通过设立新学科,引进新技术,添置新设备,开展新项目,提升医疗技术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行为,净化医疗市场秩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便民惠民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抓党建,正行风,着力实施卫生行业满意工程。继续巩固完善“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行业特色,继续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三好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保持卫生行风持续好转,提高群众满意度。

20XX年以来,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激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举措、扎实工作,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16: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20xx年卫生局纠风工作在市卫生局、县纠风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纠风工作会议及县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纠风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一定贡献。下面,就今年上半年我局纠风工作简要汇报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年全县纠风工作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政办发zxx{30号文件)对我县纠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年初,我们在全县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纠风工作,并对今年的纠风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成立局纠风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思想认识

为了确保廉政纠风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我局成立了纠风领导小组,组成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及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廉政纠风领导小组,研究廉政纠风工作,开展各项廉政纠风具体工作。为树立廉洁、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形象,切实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培养医务工作者高尚的情操,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学习。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全县卫生系统各级各类人员的思想意识明显得到了提高,为廉政纠风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和树良好的医德医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我县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集中招标或跟标采购总金额达150余万元,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70%,让利给患者12.8万元。查处非法行医、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规广告等问题38件(次)。各医疗单位9月1日起均严格执行《云南省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拒收“红包”,树先进典型活动。对执行药品降价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医疗服务收费高、乱、杂问题,药品降价幅度均大于5%。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得到杜绝,一定程度上抑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在医德医风建议上,我们注重从“三个结合”上抓起,一是把医德医风建设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抓单位的行风建设,在卫生系统内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全员实施岗位目标考核制等,每名医务人员明确目标、职责和任务,使他们自觉地转变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以前那些生、冷、硬等不良现象基本消除,吃、拿、要等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患者的利益,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二是把医德医风建设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为从源头上治理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卫生系统完善了医德医风考核激励和惩戒制度,卫生局与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签定了任期目标责任书,如发现在医疗服务中有“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违反医德医风的问题,在考核中严格考核扣分。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阻塞了那些利用职务之便钻制度之空的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既没机会又不敢违之;三是把学习与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学习组织与平时自学,把学习与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医疗水平,使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以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改善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结合今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号召各单位在开展行风建议中,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结合抓,真正使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高、机关和部门的工作作风得到改善、窗口服务单位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执法执纪人员的工作行为更加规范,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四、存在问题

今年,我局纠风工作虽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的工作还有死角,存在不足。一是“行风热线”虽然已开通,但因直播设备不到位,至今无法实现互动;二是与协办单位联系不够,组织协调不到位;三是查处违纪案件力度还不够,一些单位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1)各医疗单位加大药品集中招标或跟标采购的力度。

(2)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务人员廉洁行医的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营造杜绝回扣、“红包”和“开单提成”的良好氛围。

(3)协调有关单位对几家大一点的医院的收费情况进行检查。

(4)加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广泛开展群众调查。

篇17:卫生局工作总结

,局班子精诚团结,创先争优,带领船山卫生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总体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招大引强年、环境创优年”主题活动,扎实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强力攻坚“四大会战”。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卫生事业实现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卫生改革卓有成效

今年是新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暨实施方案的开局年,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年。面对十分繁重的医改任务,围绕群众健康权益,针对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用改革的手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职工医保参保167697人,参保率100%;城镇居民医保参保144675人,参保率100%,较去年提高2.8%;新农合参保336320人,参保率100%。

2、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达到290元以上;三项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均达到人均收入的6倍,且不低于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475%以上;扩大了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医保目录内药品、基药目录药品和一般诊疗费全部纳入报销范围。

3、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支付比例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完善监控管理机制,强化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累计资助参保17785人,救助困难群众17785人次,救助金额39.46万元。

5、建立大病保障机制。建立了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居民参加商业补助保险,全面推开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6、提高医保管理水平。推行市内医保即时结算,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异地即时结算;加强医保基金收支和风险管理,今年新农合结余500余万元,结余率6.25 %,累计结余1000余万元,确保基金收支平衡和安全有序运行。

7、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职工、居民和农民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

(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1、基本药物全面覆盖。巩固基药实施成果,在全区14个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药的基础上,今年又将357所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实施范围,自此全区371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按照3个100%的要求全部配套、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2、规范基药采购机制。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全区14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基药全部实行集中网上招标采购,村卫生室所用基药由所在乡镇卫生院代购,区卫生局实行集中统一支付;区财政调度安排100万元作为保底周转资金,以确保基药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与11家医药公司建立了供货关系,全年集中统一招标、采购、支付基药1117.86元。

(三)基层卫生综合改革

1、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公基卫人员工资和绩效由财政全额预算;村卫生室人员按5000元/人年由财政安排;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落实了人均25元/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按人均4元/年予以补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般诊疗费(10元/人次)和村卫生室的一般诊疗费(5元/人次)纳入医保全额支付。

2、深化编制人事改革。完成了医疗卫生单位机构设置和核编、定员、定岗工作,全区共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1人,差额编制958人。

3、完善绩效分配机制。建立起了“上岗靠竞争、分配靠贡献、管理靠合同”的'人事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绩效工资按70%作为基础绩效,30%纳入奖励性绩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特别是区保健院坚持“人才结构合理、配套措施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待遇同工同酬”的原则,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废除编制限额的制约,打破身份地域的限制,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优秀人材,建立了内聘人员与在职职工同工同酬的分配激励机制。

4、建立卫生信息平台。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在去年村卫生室电脑覆盖195个的基础上,今年又下发电脑213台,并与移动公司签订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接入端网络搭建协议,逐步建立起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工作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稳定运行。

(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拓展公立医院改革。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探索性开展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

2、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医疗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

3、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投资2900万元的区医院新住院大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显著改善病员就诊环境;投资33万元,新增1辆救护车,完善院前急救;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5人,开展适宜新技术12项,建立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1个;推行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规范医疗行为;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继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结为区域协作医院后,又成为成都军区总医院辅导医院;区保健院不等不靠,自加压力,自我突破,成功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五)统筹相关领域改革

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实施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等10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634750人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公共卫生实现了均衡发展。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做好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重性精神病、重大地方病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防治,启动了慢病示范区创建工作。

2、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完善了与开发区、河东新区、创新工业园区区划调整后的卫生服务区划及功能调整;与区药监局完善了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职能、人员转移;制定了船山区区域卫生规划,明确了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全区医疗机构土地划拨增量595O,增加床位35张;积极申报船山区中医院建设。

3、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启动了新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和新一轮达标上档复评工作,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强化医疗费用监管控制,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促使“四合理”机制的建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起了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

二、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区参合农民336320户,336320人,参合率达100%,人均筹资290元,共筹资9753.28万元(其中:农民自筹1681.6万元,中央、省、市、区财政将补助8071.68万元)。共有18482名参合农民住院并享受补偿,住院费用8182.1万元,次均费用4427元,补偿4825.68万元,报付比达85.49%。

2、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运用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进修、函授、下派、引进等多种形式,加大检验、影像、药剂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招收了2名定向免费临床医学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6名,在岗培训516人次,其中乡镇35人次、村341人次,社区140人次;双向选择8人,公开考聘36人,引进优秀人才5人,培养区级拔尖人才2人,学术带头人2人。

3、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初步建立,按照上帮下、大带小、强扶弱的办法,开展对口支援、主题支农和巡回医疗、送医送药活动,采取资助资金,援助医疗设备,免费进修学习,开展适宜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等方式,全面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区医院与老池乡等11个乡镇卫生院和老拱桥等60个村卫生室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机制。保健院对口支援河沙、西宁,疾控中心支援保升、老池、复桥,卫生监督大队和培训中心支援新桥,合管中心支援唐家。派遣二级医院8名专家支援乡镇卫生院和选派5名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培训的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

4、健康体检。对建档困难职工体检由区总工会完成。

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在全区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3393人,补助168.9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7%,严格控制剖宫产指针,剖宫产率降至43.53%,无孕产妇死亡。

6、助听器救助。由区残联完成。

7、开展婚前、孕产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健康检查率保持在50%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保持在80%以上,逐步减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

三、项目工作成效显著

争取并到位项目资金10650.01万元,其中非常规项目资金747.91万元(保健院能力建设18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300万元,信息系统建设411.91万元),常规资金9902.10万元(新农合补助资金7324.43万元、公共卫生补助资金1660.09万元,村医补助71.84万元,基药补助489.22万元,其他专项资金356.52万元)。投资580万元启动了河沙、复桥住院楼新建工程和新桥、西宁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资55万元完成了1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

四、公共卫生均衡发展

通过落实工作网络化、服务内容格式化、管理办法信息化、督查过程质控化的 “四化”机制,助推船山公共卫生再上台阶。

1、健康档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1.6265万人,建档率达81%;其中电子建档40.7802万人,电子建档率达79.35%;建立农民健康档案26.7562万人,建档率达81.89%,其中电子建档25.9099万人,电子建档率达79.30%。

2、健康教育。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36期,制作健教宣传栏310个,刊出127期,印发宣传资料18.4229万份。

3、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常规接种:乙肝疫苗10805人次、卡介苗4729人份、脊灰疫苗16819人次、百白破疫苗17119人次、白破疫苗2860人份、麻疹疫苗5087人份、甲肝疫苗3256人份、流脑及流脑A+C疫苗11601人份、乙脑疫苗7468人份、麻腮风疫苗4083有效人份。

4、传染病防治。1-10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病的乙类传染病9种2125例,丙类传染病6种1317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对425例非住院结核病人、32例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5、儿童保健。全区0-6岁儿童 人,均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61%,新生儿访视6271人次。

6、孕产妇保健。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15%,其中产妇建档2384人,产妇保健已完成档案人2096人,产妇保健管理14008次。孕妇管理建档426人,孕妇保健管理1223次。

7、老年人保健。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累计共建档50466人,其中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16866人,实行死因登记报告610例。

8、慢性病管理。累计登记管理高血压19431人,糖尿病6152人,规范管理高血压19431人和糖尿病6152人,规范管理率率分别为100%和100%。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每季度进行随访了解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全年新增病人728例,累计1292人,规范管理1292人,规范管理率为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在11个乡镇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考核认证并聘请35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建立了协管员制度,实现了卫生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无缝覆盖。

五、疾病控制稳步推进

狠抓了以甲流感、霍乱、手足口病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处置可疑疫情35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传染病管理规范有序,强化艾滋病监测和行为干预,实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工作,有效遏制蔓延趋势;巩固了无脊灰状态。儿童计免稳步推进,扩大了国家免疫规范范围,Ⅰ类疫苗免费接种8万余人次,免费金额16万余元,计免相关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结核病防治有序开展,继续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面落实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七、卫生监督依法有序

清理了卫生行政许可项目,现有许可项目9项,全部纳入区政务中心办理,做到严格审查、严格发证、程序合法、依法行政;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饮用水和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医疗市场管理规范有序。

八、妇幼保健长抓不懈

以保障母婴安全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一法两纲”和“三网监测”工作,实行人员蹲点联系指导制度,强化基层妇幼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全区婴儿死亡率3.38‰,0-4岁儿童死亡率4.30‰;新法接生率达100 %,住院分娩率达99.97%,死亡率为2.15‰,高危孕产妇住院监护分娩率达100%。

九、政府目标全面完成

创先争优。围绕“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争当人民健康卫士”主题,按照“组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作用明显”的工作标准,以科学领导为目标要求,以创先争优为有效载体,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干劲,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对口支援。采取资金援助、设备支援、技术协作、理念更新和管理提升等多种方式对口支援盐源县妇幼保健健事业,住院分娩率由原来的33.82%升至现在的71.96,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也大幅下降,产科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现致力于创建国家一级甲等保健院。

无偿献血。组织无偿献血1800人次,献血36000ml,保证了临床用血需要。

两化互动。深刻认识“两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赋予卫生部门的任务,认真分析卫生工作在“两化”互动发展中的作为,将“两化”互动发展作为于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两化”互动发展谋划和布局。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城乡差距过大,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浪费并存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二是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脆弱,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医疗设施设备陈旧,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四是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卫生院还停留在求生存阶段;五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个别品种难采购、难配送、价格虚高等制约医改推进的制度性问题,对村卫生室实施情况监管难到位;六是卫生信息化水平低,资源共享差;七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一费制改革难度较大。

十一、工作打算

1、指导思想: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卫生协调发展,完善基本医疗药物制度,健全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工作思路:调整重心,强化装备;提升技能,改善服务;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医患和谐,科学发展。

3、工作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抓好卫生惠民利民工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4、具体工作

(一)以公共卫生为中心,加强重大疫病防控

(二)实施卫生民生工程,推进卫生惠民利民

(三)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四)强化提升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五)加强内涵建设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六)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七)完善卫生信息网络,大力实施阳光政务

(八)加强中医中药工作,推进中医继承创新

(九)加强无偿献血工作,促进科学合理用血

(十)加强党团协会工作,创造宽松发展环境

二一二年十一月

篇18: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及工作措施

(一)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区参合人数78781人,参合率达99.21%,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678.5540万元;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左右;1-9月,新农合基金总支出1734.3876万元,基金使用率64.75%,受益18人次。

(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施“卫生脱因提升工程”。目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预算投资370万元的联棚卫生院建设项目和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预算投资420万元的土城卫生院建设项目已相继开工,预计明年年初即可投入使用;二是2月17日,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开设床位300余张;三是整合~2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地方配套投入;四是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今年,共投入100万元,对全区12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使辖区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其中: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总投资35万元的土城乡村卫生室即将竣工;五是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全区49所村卫生室添置或更新基本医疗设备13类395台件,村卫生室服务项目逐步拓宽;六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目前已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3个村卫生室被命名为“省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室”;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区新建居民健康档案4180份,累计建档93189份,建档率87.09%,其中电子健康档案92947份,电子建档率86.87%;老年人体检4897人;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5048人、糖尿病患者1230人、重性精神病患者393人;0~6岁儿童体检1113人1305人次,集居儿童(幼儿园)体检3162人。适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329人,发放叶酸1974瓶;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74人,补助金额5.22万元。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针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以及医疗安全事件调查处置等方面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医疗质量荆楚行”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出院病人回访制度的落实;二是启动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召开了全区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并邀请市卫生局及市卫生监督局相关科室领导对我区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对所有的机构进行了现场核查,对达不到标准的机构进行了督办整改;三是集中开展了重点为七个方面清理整治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活动;四是努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社区卫生中心主任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外出考察学习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目前,镇卫生院及桥边镇卫生院国医堂的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另完成了10个村卫生室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中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其中含中医工作室的建设;五是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开展了“四美”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最美护士”、“最美医生”、“最美乡村医生”各10名及“最美村卫生室”5个;其中选送1人荣获“年市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有2人分别荣获“2014年市最美护士”、“2014年市最美医生”提名奖荣誉称号。六是启动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卫生监督协管室,组建了队伍,进行了培训,规范统一了服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三次。

(五)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联合工商等部门重点对餐馆餐厨废弃油脂、主要街道和集贸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此次检查活动,共检查经营户265家、农贸市场5家、直售经营户18家,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在检查中发现案源6起,对9家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经营户正进行了立案处理。同时,组织113个食品经营户代表参加食品追溯系统培训;二是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市级统一部署,制发了护蕾、护学、护民、护游方案。我区1家小饭桌、学校周边10家餐馆、旅游景区27家餐饮单位于10月接受市食安办考核验收;三是开展豆制品专项整治行动。由经信局牵头,于4月16日联合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取缔豆制品黑作坊9家;四是自4月10日起,开始接收小餐饮申请《餐饮服务许可证》现场核查,截至目前,已接收资料99件,通过核查已成功办结68件。

(六)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稳步推进。行评工作启动以来,区卫生局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制及行风建设贯彻到卫生各项工作之中,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制定方案、层层召开动员会、营造舆论环境、聘请行评监督员、优化活动载体、广泛征求意见。6月18日,区卫生局分别邀请卫生系统行评监督员、政协民主监督员视察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切实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卫生工作“把脉问诊”。经深入调研、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区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并整合资金100万元,用于落实2014年人大1号议案。9月4日,我局再次诚邀17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导对1号议案办理成果进行现场参观和综合评定,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肯定。

(七)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一是10月,镇顺利通过了省爱卫办专家组对该镇组织的创建省卫生乡镇工作的考核验收;二是全区卫生系统投入资金近10万元,植树60余颗,美化了诊疗环境;三是配合完成区审计局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审计;四是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完成辖区医疗机构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系统建设工作;五是“七一”期间,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其中:土城乡卫生院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区人民医院和联棚乡卫生院获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有3人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六是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参加区纪委、区总工会“迎五一”职工廉政文化美术、书法、摄影比赛,选送作品18件,并取得较好成绩。

二、主要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探索符合区情的卫生改革之路。

二是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区域卫生形象。

三是不断提高辖区医疗机构整体卫生服务能力,使农村居民逐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努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是规范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六是深入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七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九是扎实开展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忠于职守、执业为民,乐于奉献,廉洁行医”的卫生新风尚。

篇19: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我局再次被确定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参评对象。自行风评议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以认真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以纠正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上下联动、内外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方式,有组织、有重点、分步骤的组织全区卫生系统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全区卫生行业政风行风建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卫生行业作风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卫生局党委高度重视全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年初,局党委书记、局长分别与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全区卫生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贯穿于卫生改革发展全过程,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行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卫生系统行评督导检查组,明确各单位主任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二级单位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并结合卫生工作实际,制定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5月17日,我局组织召开全区卫生系统行评工作动员会,来自局机关及二级单位共3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各二级单位相继召开了本单位及所属村卫生室行评动员会,使全区卫生系统全体医务人员牢固树立“管行业必先管行风、抓行风就是抓效益”的行业服务理念。

(二)广泛开门纳谏,全面落实整改。一是制定下发《接受区政协派驻民主监督员工作实施方案》,接受区政协派驻的5名监督员的民主监督。二是为主动接受全社会对我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方面的监督,我局还面向社会公开聘请了10名行风评议监督员,并利用横幅、LED屏、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承诺事项。三是面向社会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同时设置行评意见箱(簿)、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组织各二级单位班子成员共15人参加“谈心谈话”座谈会,对面向社会公开征求到的四个方面15条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并形成整改方案。同时,局领导班子各成员还分别带队到区人大、纪委、政协、妇联、工会、区人民医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面对面征求意见。五是以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为契机,诚邀卫生系统行评监督员、政协民主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区卫生工作进行现查视察,为我区卫生工作“把脉问诊”。

(三)加强药品监管,严格招标采购。为进一步规范药品采购流程,严格新农合门诊基金和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我局作出对属于《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目录》内的药品,乡镇卫生院必须按规定程序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实施采购、配送及付款工作的要求。同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方便病人就医,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需使用《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目录》以外的药品,必须按要求填写《区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非目录药品”申报表》,以乡镇为单位上报区卫生局批准后,由乡镇卫生院按相关规定实施代购,限定当月代购药品量不得超过当月通过省网采购药品量的10%,不得违规违纪自行网下进行药品采购。

二、扎实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促医疗卫生行业作风进一步好转

(一)“三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开展。,全区卫生系统在巩固前两年“三好一满意”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活动主题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一是组织全区卫生系统200多名医务人员开展“万名医务工作者医德医风公开承诺”签名活动,并公开悬挂医疗机构醒目位置,为卫生事业发展聚集正能量;二是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护士礼仪培训、技能操作比武活动,进一步展现天使风韵,树立卫生队伍新标杆;三是积极开展“二进三送活动”活动,免费为2500多名农村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减免各项医疗费用共计25000多元;四是推行出院病人回访制度,让医疗服务变被动为主动,电话回访为主,辅助家访、短信回访等形式为辅,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通过以上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卫生系统有25名获得优秀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有10名获得十佳护士荣誉称号,有30名被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授予“最美护士”、“最美医生”、“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二)严格实行医德考评和医德医风责任追究制度。长期以来,全区卫生系统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作为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系统全面推行医德医风考评制度,通过量化考核,监督和鞭策医务人员自觉履行医德规范。对医务人员出现的乱收费、收红包、吃回扣、开单提成、大处方等违纪违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查处,以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廉洁行医意识。截止目前,全区卫生系统无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三)加强新农合服务行为管控。随着新农合筹资规模的扩大和各项改革的推进,我区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压力日益加大,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对患者开展诊疗服务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区相继出台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单病种定额付费标准(试行)》的通知(点合管办〔〕15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按床日付费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点合管办〔2012〕13号)等规范性文件。通过转换内部运行机制,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明确主管医生的第一责任,做到疾病分类合理,费用控制到位,医疗服务到位,努力实现医疗机构满意、参合患者满意、经办机构满意。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例均住院费用、急危重病人比例、平均住院床日、出院病人二周内返诊率、违规费用核减率等纳入本年度考核的核心指标。

三、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

为切实解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将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区卫生局多措并举,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医疗设备装备、提高乡村医生财政补助、实施乡村医生培训项目、开展四美评选表彰活动等五个方面切实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一是投入70万元,对全区10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使辖区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二是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为全区49所村卫生室添置或更新基本医疗设备13类395台件,村卫生室服务项目逐步拓宽。三是与民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符合享受新农保政策和困难低保标准的乡村医生的政策落实。四是为提高乡村医生补助水平,区财政对村医专项补助由去年的51.84万元提高到88.6万元,村医今年人均收入由去年的2.33万元提高到2.59万元,提高了乡村医生待遇水平。五是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开展了“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卫生室”评选活动,共有10名村医和5所村卫生室被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卫生局授予“最美乡村医生”和“最美村卫生室”荣誉称号。六是全面实施“卫生脱因提升工程”,近两年来,区卫生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相继启动或完成一大批卫生建设项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七是举办乡村医生知识更新专题培训班,通过“名师带高徒”结对计划,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生业务技能。

目前,全区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对于行风评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显著提高,扎扎实实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明显得到遏制,部门行业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好评。但加强卫生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行业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和政府寄予厚望,人民群众极为关注,我们将继续努力,毫不松懈,抓住重点,务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我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0:卫生局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工作目标,全年各项工作指标和任务基本完成。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1、以公共卫生大厦建设为标志,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构架的公共卫生建设,多次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公共卫生大厦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年初完工,投入使用,发挥提升全区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作用。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20*年1-10月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625例,发病率335.56/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发病2623例)上升0.*%,上升的主要病种为麻疹、流脑,均为散发,无暴发流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未发生饮水污染事故。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本文来源于WWW./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做好个人工作总结报告,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深入监督执法方式的改革,实行卫生监督执法下移。对卫生监督员进行综合执法培训,制定卫生监督执法派驻工作方案,启动试点。食品卫生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有力的配合了*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整体工作。截止20*年10月,在*区餐饮企业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完成量化分级1194户,占全区餐饮业的43.47%。监督食品卫生单位达28564户次,合格率达89.3%。卫生行政处罚307起,查封食品50公斤,及时处理了群众举报。强化医疗和卫生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全区37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查。对违法开展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和非法行医点进行重点查处。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打假证明资料范文

打假行动作文

农资工作总结

验货报告

usda报告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传工作总结

药品质量检验工作总结

药监局实习工作总结

报告范本

烟草局营销部的优秀述职报告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卫生局打假治劣工作总结(通用20篇)】相关文章:

年度报告2022-05-04

报告格式2022-09-17

年终报告范文2023-09-08

报告怎么写范文2023-01-11

sgs报告2022-09-28

十四大报告2022-10-24

药监局工作总结优秀2023-12-26

竞聘动员会议上的讲话2022-08-10

少数派报告2022-07-20

年度研究工作简报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