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导游词

时间:2023-01-27 08:02:04 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当召导游词(精选8篇)由网友“stev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五当召导游词,希望您能喜欢!

五当召导游词

篇1:五当召导游词

五当召导游词

今天带领各位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如果说从我国西部每个省区各选出一座藏传佛教的代表性寺庙,那么它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可以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六大名寺之说,那是从另一个角度评定的。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吉忽伦图乡的五当沟内,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始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后又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进行了多次扩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密宗)、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基地。清朝时期,遍布内蒙古大草原近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中的住持喇嘛大多是从五当召派去,或是曾经在五当召学习过,因此五当召素有蒙古高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称。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鼎盛时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

五当召有蒙、藏、汉三个名字。“五当召”是蒙藏混合语名,“五当”,蒙古语是柳树的意思,因柳树繁茂,环境宜人而得名;“召”在藏语中原意为“兄长”、“世尊”(释迦牟尼),引申为供佛的寺庙;五当召另一藏语名为“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因“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而得名;汉语名为“广觉寺”,是乾隆二十一年亲赐的。

据说,五当召最初是由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王公所创建,庙址是第一世**阿格旺曲日莫选定的。

相传阿格旺曲日莫在西藏学佛深造,离藏时,嘱咐他说:“务择福地修建庙宇,供奉我佛,普度众生”。来到内蒙古,阿格旺曲日莫便发愿要建一座寺庙。于是,在准格尔旗王公的支持下,他带领两个徒弟遍游阴山南麓,开始了勘察、选址工作。师徒三人登上沙尔沁山峰,极目北望,只见远方紫气缭绕,青烟飘渺。就在这时,一只白翅金雕俯冲而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经冠哈达向北飞去。师徒三人追到一个山脊平台上,没见到金雕的踪影,却看见经冠哈达挂在一棵形如宝盖的柏树上,他们认定这是佛的旨意。这时忽然听到身边有响动,原来是一位中年蒙古妇女,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一只木桶姗姗而来。她放下木桶,转身想把牛犊拴在松树上,不料牛犊一脚踢翻了木桶,洒在地上的牛奶顿时变为朵朵白色莲花。就在他们师徒又惊又喜的时候,那个女子和牛犊已经不知去向。阿格旺曲日莫知道,释迦牟尼成佛时“步步生莲”,莲花是佛界的标志;金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金雕和莲花的出现,已经预示着这里就是寺庙的所在地。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庙,寺庙也因此而得名“巴达嘎尔”。

五当召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38间,规模十分宏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寺院分布合理,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而起,错落有致,布局和谐。五当召的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土红色边麻装饰,还有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外墙表面有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灰层,清白典雅,别具风格。远看殿堂洁白如雪,楼顶金光夺目,十分壮观。这种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内蒙古境内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中仅有的。

〔进入景区检票口后〕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群由六大殿(苏古沁独宫、却依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德独宫、阿会独宫、喇弥仁独宫——这里的“独宫”指经堂、佛殿)、三座**府(洞阔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和一座安放历代**骨灰灵塔的苏波尔盖陵以及94栋喇嘛住宿土楼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来领略五当召宏伟壮观的风采吧!

〔苏古沁独宫〕

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一殿——苏古沁独宫,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筑。它是一座高达22米的三层楼大殿,一楼前厅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经堂内部宏伟壮丽,有81根方柱贯通上下,每根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殿内顶上悬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整个召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大经堂里举行。为什么呢?因为“苏古沁”藏语意为聚会,该独宫因上千喇嘛在此聚会而得名。大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和30尊菩萨像,个个神态安祥。殿堂四周有表现释迦牟尼佛传说故事的彩绘,构图复杂,细腻优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画中还有表现草原生活的场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现实生活内容绘制的,是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代表风调雨顺,旁边还有六道轮回图。

二楼供奉着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及众佛铜像,东西两侧墙上泥塑须弥山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罗汉。天井北壁绘有西藏布达拉宫、色拉寺、甘丹寺及五台山著名佛寺的图画。

三楼主要陈放国家一级文物——曼陀罗铜城,即祭供、修道的坛场,铜质、圆底,上面制成宫殿形,底部作成城墙。铜城铸有宫殿楼阁、须弥山,铸造精美,是清代铸铜工艺的精品。

出于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初一,在这里会举行“嘛呢”法会。法会期间,五当召会万众云集,信徒们带着无比的虔诚,千里迢迢从各地赶来参加法会;喇嘛们七天七夜不停地诵《嘛呢经》,主诵“唵嘛呢叭咪吽”(hōnɡ)六字真言,非常神圣。在殿的`正中是**的位置,其余依次为住持、喇嘛的席位,等级十分严明。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人们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念经,保佑平安。

〔却依拉独宫〕

往西走就到了却依拉独宫。却依拉,藏语意为“法苑”。该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

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之处,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分别是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每个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这座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佛教教义是喇嘛的基础课,每个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过考试,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有了这个学位的喇嘛才具备担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学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资格。却依拉独宫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宝冠,肩饰莲花,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弥勒佛是未来佛,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后,会自动消失,届时将由未来佛——弥勒佛下凡普度众生。所以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手作说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预着他即将下生到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同时,这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一尊铜佛像,是用黄铜分段铸造,焊接而成的。弥勒佛像的左边是一世,是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右边是**一世,**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形成于五世**坐床期间。

〔洞阔尔独宫〕

沿着台阶向上是二层的洞阔尔独宫,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墙壁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作底色,因此俗称“黄庙”。本殿是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法的场所。殿门正中悬挂着的是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铭刻的“广觉寺”匾额。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殿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班迪达的塑像。前厅的壁画,有着250多年的历史,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古壁画之冠的美称。壁画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

〔阿会独宫〕

洞阔尔独宫后面与却依拉独宫相连的是阿会独宫,又称日木伦独宫。建于嘉庆五年(18),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 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阿会独宫内设“纠德巴”(密宗)和“门巴”(医学)两个学部。密宗也称真言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理论玄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升级考试,每次毕业者非常少。医学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广论》和《说明秘经》为依据,供奉毗卢遮那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菩萨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塑像。宫内两侧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

〔苏波尔盖陵〕

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波尔盖陵。它是供奉历代七位**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灵堂,是历代**的灵塔殿,是在五当召一世洞阔尔**圆寂前居住地旧址之上建筑起来的。殿内共有七座灵塔,铜质鎏金,覆钵形,宽肩圆腹,嵌有珍珠宝石,是非常华美的艺术珍品。塔内分别珍藏着七位**的舍利子,七位**冥冥中的在天之灵就像七面光洁的镜子,映射着信众的心田。

〔**府〕

阿会殿的南方是三座**府,东面是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五当召供奉的**共有七代,最后一代于1955年圆寂,时年13岁。在七位**中有三位(即洞阔尔**、甘珠尔**和章嘉**)建造了府邸。洞阔尔**府,是一幢二层的藏式楼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厅前廊门罩雕着龙、狮、象、金翅鸟等各种浮雕,两侧墙上绘着五色斑斓的壁画。室内陈设豪华,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艺术品。甘珠尔**是多伦坐床**,是洞阔尔一世的师傅,那时,当一方的**去世后,其师甘珠尔**为其负责培养幼年的“呼毕勒罕”(转世灵童)。这一制度沿袭了二百余年,因此设有甘珠尔**府。章嘉**掌管山西、内蒙古、北京的藏传佛教事务,故专为他巡行下榻准备一处居所,五当召的**转世七代,以后再未寻认“呼毕勒罕”继承衣钵。

〔喇弥仁独宫〕

巍然屹立在五当召庙群西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独宫,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专攻菩提道的教义戒律学部。教义戒律学在内蒙古地区只有五当召讲授,所以有很多喇嘛不辞辛劳慕名而来。作为教义学部,这里是传授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内正中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巨型纯铜铸像,高达9米,重90多吨,是寺内第二大铜像,也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中最大的一尊。铜像两侧的佛龛内有一千个神采奕奕、气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又称“千佛殿”。这位黄教鼻祖是青海湟中县藏族人,幼年出家为喇嘛,后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义。他对藏传佛教实行改革,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确立**转世制度,并要求喇嘛穿黄衣、戴黄帽,严守戒律。

〔当圪希德独宫〕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五当召最后的一座大殿,当圪希德独宫。当圪希德独宫是护法秘神殿,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管教喇嘛的地方,因此也俗称“驯服殿”。喇嘛的戒律很严,有了过失就要受处罚。殿内供奉着藏传佛教中的护法神大威德金刚、可畏金刚、胜乐金刚等九尊神像,专司镇压邪魔。护法神个个相貌狰狞,青面獠牙,手持各种武器,项上悬挂骷髅项链,脚下践踏恶鬼。这种神像在藏传佛教寺院里很常见。藏传佛教认为他们是各大菩萨的化身,为铲除异端,镇压邪恶而变换的一种愤怒的形体,统称“愤怒像”。脚下踩着的恶鬼是世间邪恶、妖魔及各派异教势力的象征。

据统计,五当召内有金、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15000多尊,高者数丈,小者盈寸。还有成千上万幅壁画和唐卡,精细逼真地再现了人物、风俗、神话、山水、花鸟和佛教故事,艺术价值都很高。召内各殿保存的壁画总面积达1050平方米,居内蒙古召庙壁画之冠。在这些精美艺术品的装点下,五当召这座藏品丰富的宗教艺术博物馆,为研究蒙古族、藏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篇2:五当召导游词五年级作文

五当召导游词五年级作文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河旅游团,见到大家我很开心!我是你们的导游叶涛瑜,我今天带大家去五当召。五当召是内蒙古有名的佛庙,五当的意思是柳树,召的意思的佛庙,五当召的意思是柳树佛庙。五当召有个传说是:一个人要建佛庙,突然一只鹰把建庙的人的帽子叼走了。那个人就去追帽子,鹰把帽子放在现在五当召的原址,突然地上长出四朵莲花。这代表天意,之后庙就建在这了。五当召也称小型布达拉宫。

五当召有个核心区,核心附近有座宝塔。宝塔的`墙上雕刻着观音菩萨六字神语。宝塔有三层,高18米、宽6米。告诉大家观音菩萨六字神语是“嘛呢叭咪恕薄S煤河锉硎镜囊馑际牵毫花上的宝石多么神圣。在看最上面金色的火炬,代表胜利与神圣和除魔。

游客们向前走,向两边看,这些都是大法塔。大法塔有五种颜色,分别是蓝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白色代表白云,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江河,黄色代表大地。向右看就是铜陵,让铜陵顺时钟转运,说出观音菩萨的六字神语,心里想祝福。铜陵的颜色是金色的,是用鎏金做的。请跟我回去。

最后感谢你们来到山河旅游团,我们下次再见。

篇3: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今天带领各位参观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区、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五当召。如果说从我国西部每个省区各选出一座藏传佛教的代表性寺庙,那么它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可以说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六大名寺之说,那是从另一个角度评定的。

五当召位于包头市固阳县吉忽伦图乡的五当沟内,距包头市区约70公里。始建于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后又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进行了多次扩建,是一座政教合一的寺庙,同时也是研究藏传佛教(密宗)、哲学、医学、天文、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研究基地。清朝时期,遍布内蒙古大草原近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中的住持喇嘛大多是从五当召派去,或是曾经在五当召学习过,因此五当召素有蒙古高原藏传佛教“最高学府”之称。五当召建成后一直香火旺盛,信徒云集,鼎盛时喇嘛有1200多人,在蒙藏地区有很高的声誉。

五当召有蒙、藏、汉三个名字。“五当召”是蒙藏混合语名,“五当”,蒙古语是柳树的意思,因柳树繁茂,环境宜人而得名;“召”在藏语中原意为“兄长”、“世尊”(释迦牟尼),引申为供佛的寺庙;五当召另一藏语名为“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因“鹰衔经冠,奶化白莲”的传说而得名;汉语名为“广觉寺”,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的。

据说,五当召最初是由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即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王公所创建,庙址是第一世**阿格旺曲日莫选定的。

相传阿格旺曲日莫在西藏学佛深造,离藏时,喇嘛嘱咐他说:“务择福地修建庙宇,供奉我佛,普度众生”。来到内蒙古,阿格旺曲日莫便发愿要建一座寺庙。于是,在准格尔旗王公的支持下,他带领两个徒弟遍游阴山南麓,开始了勘察、选址工作。师徒三人登上沙尔沁山峰,极目北望,只见远方紫气缭绕,青烟飘渺。就在这时,一只白翅金雕俯冲而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经冠哈达向北飞去。师徒三人追到一个山脊平台上,没见到金雕的踪影,却看见经冠哈达挂在一棵形如宝盖的柏树上,他们认定这是佛的旨意。这时忽然听到身边有响动,原来是一位中年蒙古妇女,左手牵着一头白花牛犊,右手提着一只木桶姗姗而来。她放下木桶,转身想把牛犊拴在松树上,不料牛犊一脚踢翻了木桶,洒在地上的牛奶顿时变为朵朵白色莲花。就在他们师徒又惊又喜的时候,那个女子和牛犊已经不知去向。阿格旺曲日莫知道,释迦牟尼成佛时“步步生莲”,莲花是佛界的标志;金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神;金雕和莲花的出现,已经预示着这里就是寺庙的所在地。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庙,寺庙也因此而得名“巴达嘎尔”。

篇4: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往西走就到了却依拉独宫。却依拉,藏语意为“法苑”。该殿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场所。

五当召设有供喇嘛学习经典之处,藏语称为“拉桑”,汉语称“神学院”。神学院共分四个大部,分别是时轮学部、宗教哲学部、医学部和教义戒律学部。每个部有一座殿宇,每座殿宇又因教学内容不同,建筑形式和塑像、壁画也不相同。这座殿是专门研究佛教经典和哲学理论的宗教哲学学部。佛教教义是喇嘛的基础课,每个僧徒入召前都要入此院通过考试,及格者可得到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有了这个学位的喇嘛才具备担任中小寺院或大寺院中佛学院的最高主持——“堪布”的资格。却依拉独宫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头戴宝冠,肩饰莲花,高达十米的弥勒佛铜像。弥勒佛是未来佛,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的佛法在若干年后,会自动消失,届时将由未来佛——弥勒佛下凡普度众生。所以我们看到的弥勒佛手作说法印,半蹲半坐的,意预着他即将下生到人间,去解脱世人的苦难。同时,这也是内蒙古最大的一尊铜佛像,是用黄铜分段铸造,焊接而成的。弥勒佛像的左边是一世,是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始人,右边是**一世,**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左手戴黄帽的是五当召第五代**塑像,五当召具有今日规模,大多形成于五世**坐床期间。

沿着台阶向上是二层的洞阔尔独宫,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五当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后半部墙壁所绘的壁画都以黄色作底色,因此俗称“黄庙”。本殿是神学院的时轮学部,是传授数学、天文、地理、占卜和历法的场所。殿门正中悬挂着的是用蒙、汉、藏、满四种文字铭刻的“广觉寺”匾额。大殿前面的广场是讲经台,也是神学院升学考试的口试和神学辩论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此举行学术升级考试,开展学术辩论。

殿内供奉着五当召第一代**(蒙古语称“呼图克图”)洞阔尔·班迪达的塑像。前厅的壁画,有着250多年的历史,是五当召1050平方米壁画中保存最好的,有内蒙古壁画之冠的美称。壁画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生动,色彩艳丽浓重。

洞阔尔独宫后面与却依拉独宫相连的是阿会独宫,又称日木伦独宫。建于嘉庆五年(18),是五当召内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 主供威猛神秘的胜乐金刚。阿会独宫内设“纠德巴”(密宗)和“门巴”(医学)两个学部。密宗也称真言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理论依据,理论玄奥,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举行升级考试,每次毕业者非常少。医学部以宗喀巴所著的《菩提道次广论》和《说明秘经》为依据,供奉毗卢遮那佛、药师佛、无量寿佛、菩萨白度母和绿度母的塑像。宫内两侧塑四大天王和十大罗汉塑像,生动逼真,显示了雕塑者独到的艺术才能。

篇5: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阿会殿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波尔盖陵。它是供奉历代七位**舍利子(骨灰晶粒)和牌位的灵堂,是历代**的灵塔殿,是在五当召一世洞阔尔**圆寂前居住地旧址之上建筑起来的。殿内共有七座灵塔,铜质鎏金,覆钵形,宽肩圆腹,嵌有珍珠宝石,是非常华美的艺术珍品。塔内分别珍藏着七位**的舍利子,七位**冥冥中的在天之灵就像七面光洁的镜子,映射着信众的心田。

阿会殿的南方是三座**府,东面是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山谷,环境甚为幽雅。五当召供奉的**共有七代,最后一代于1955年圆寂,时年13岁。在七位**中有三位(即洞阔尔**、甘珠尔**和章嘉**)建造了府邸。洞阔尔**府,是一幢二层的藏式楼房,外有白石台基。大厅前廊门罩雕着龙、狮、象、金翅鸟等各种浮雕,两侧墙上绘着五色斑斓的壁画。室内陈设豪华,古色古香,收藏有大量佛像和艺术品。甘珠尔**是多伦坐床**,是洞阔尔一世的师傅,那时,当一方的**去世后,其师甘珠尔**为其负责培养幼年的“呼毕勒罕”(转世灵童)。这一制度沿袭了二百余年,因此设有甘珠尔**府。章嘉**掌管山西、内蒙古、北京的藏传佛教事务,故专为他巡行下榻准备一处居所,五当召的**转世七代,以后再未寻认“呼毕勒罕”继承衣钵。

巍然屹立在五当召庙群西部山顶的壮观建筑是喇弥仁独宫,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专攻菩提道的教义戒律学部。教义戒律学在内蒙古地区只有五当召讲授,所以有很多喇嘛不辞辛劳慕名而来。作为教义学部,这里是传授藏传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史的地方。殿内正中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巨型纯铜铸像,高达9米,重90多吨,是寺内第二大铜像,也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中最大的一尊。铜像两侧的佛龛内有一千个神采奕奕、气度非凡的小宗喀巴泥像,又称“千佛殿”。这位黄教鼻祖是青海湟中县藏族人,幼年出家为喇嘛,后到西藏深造,精通各派教义。他对藏传佛教实行改革,规定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确立**转世制度,并要求喇嘛穿黄衣、戴黄帽,严守戒律。

篇6: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___旅游团,见到大家我很开心!我是你们的导游叶涛瑜,我今天带大家去五当召。五当召是内蒙古有名的佛庙,五当的意思是柳树,召的意思的佛庙,五当召的意思是柳树佛庙。五当召有个传说是:一个人要建佛庙,突然一只鹰把建庙的人的帽子叼走了。那个人就去追帽子,鹰把帽子放在现在五当召的原址,突然地上长出四朵莲花。这代表天意,之后庙就建在这了。五当召也称小型布达拉宫。

五当召有个核心区,核心附近有座宝塔。宝塔的墙上雕刻着观音菩萨六字神语。宝塔有三层,高18米、宽6米。告诉大家观音菩萨六字神语是“唵嘛呢叭咪吽”。用汉语表示的意思是:莲花上的宝石多么神圣。在看最上面金色的火炬,代表胜利与神圣和除魔。

游客们向前走,向两边看,这些都是大法塔。大法塔有五种颜色,分别是蓝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白色代表白云,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江河,黄色代表大地。向右看就是铜陵,让铜陵顺时钟转运,说出观音菩萨的六字神语,心里想祝福。铜陵的颜色是金色的,是用鎏金做的。请跟我回去。

最后感谢你们来到山河旅游团,我们下次再见。

篇7:内蒙古五当召的导游词

五当召占地300多亩,有殿堂仓舍2538间,规模十分宏大。主体建筑坐落在两条山沟汇聚的山坡台地上,东西两侧的山麓、平地分布着一些附属建筑和僧舍栋房,两座藏式白塔高高耸立。寺院分布合理,座座殿堂,层层楼阁,随坡而起,错落有致,布局和谐。五当召的所有建筑均为梯形楼式结构,上窄下阔,平顶小窗,屋檐部分有一条土红色边麻装饰,还有金色的法轮、红色的柱廊,色彩对比强烈,光彩夺目。外墙表面有一层厚达数厘米的石灰层,清白典雅,别具风格。远看殿堂洁白如雪,楼顶金光夺目,十分壮观。这种规模宏大的寺院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内蒙古境内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中仅有的。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群由六大殿(苏古沁独宫、却依拉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德独宫、阿会独宫、喇弥仁独宫——这里的“独宫”指经堂、佛殿)、三座**府(洞阔尔**府、甘珠尔**府、章嘉**府)和一座安放历代**骨灰灵塔的苏波尔盖陵以及94栋喇嘛住宿土楼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曲折的山路行进,来领略五当召宏伟壮观的风采吧!

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一殿——苏古沁独宫,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殿堂和主要建筑。它是一座高达22米的三层楼大殿,一楼前厅是大经堂,后殿是藏经库。经堂内部宏伟壮丽,有81根方柱贯通上下,每根都用织有彩色龙纹的栽绒毯包裹着;殿内顶上悬挂着经幡和帛画;地上排列着数十排座榻,上面铺设着藏式绒毯,整个召庙里的大型集会都在大经堂里举行。为什么呢?因为“苏古沁”藏语意为聚会,该独宫因上千喇嘛在此聚会而得名。大殿的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和30尊菩萨像,个个神态安祥。殿堂四周有表现释迦牟尼佛传说故事的彩绘,构图复杂,细腻优美,富含深刻的宗教哲理。画中还有表现草原生活的场景,都是按照清代早期现实生活内容绘制的,是研究清代少数民族生活和社会文化的珍贵资料。大门两侧墙上绘有四大天王像,分别手持琵琶、宝剑、绢索和宝塔,代表风调雨顺,旁边还有六道轮回图。

二楼供奉着释迦牟尼和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塑像及众佛铜像,东西两侧墙上泥塑须弥山的洞窟中有泥塑的十八罗汉。天井北壁绘有西藏布达拉宫、色拉寺、甘丹寺及五台山著名佛寺的图画。

三楼主要陈放国家一级文物——曼陀罗铜城,即祭供、修道的坛场,铜质、圆底,上面制成宫殿形,底部作成城墙。铜城铸有宫殿楼阁、须弥山,铸造精美,是清代铸铜工艺的精品。

出于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每年七月二十四日到八月初一,在这里会举行“嘛呢”法会。法会期间,五当召会万众云集,信徒们带着无比的虔诚,千里迢迢从各地赶来参加法会;喇嘛们七天七夜不停地诵《嘛呢经》,主诵“唵嘛呢叭咪吽”(hōnɡ)六字真言,非常神圣。在殿的正中是**的位置,其余依次为住持、喇嘛的席位,等级十分严明。喇嘛在蒙古人心目中地位十分崇高,人们大凡婚嫁、生老病死,都要请喇嘛念经,保佑平安。

篇8:大召寺导游词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几天的草原观光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一定让诸位体味了无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制品,也一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各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世界。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悠久。

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朝万历七年(1579年)。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宗教召庙。是内蒙古旅游必去之地。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召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清代时,呼和浩特被誉为“召城”。当里的召庙众多,难以数记。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大召居于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殿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

大召“三绝”:

大召著名的艺术“三绝”,银佛、龙雕、壁画,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

龙雕,是指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布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

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大召也是内蒙古旅行社推荐的重点景区。

晾大佛,是大召一年中两次盛大的佛事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迈达佛(未来佛)像,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时,要在佛像前举行法会,众僧诵经祈祷,演奏法乐。与会信徒向大佛顶礼膜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晾佛既能让民间百姓瞻仰佛容,沐浴佛恩,以达到弘扬佛教的目的,又能使佛画受风吹日晒,防止虫蛀,起到保护作用。

跳恰木,简称“跳恰”,即“跳神舞”。是大召的一项佛事活动,有打鬼驱邪、庆贺丰收和预祝来年吉祥好意等多层含意。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下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40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口集合,希望大家积极配合。谢谢!

包头的夜晚作文

美丽的包头作文

工作汇报结尾

工作汇报开场白感谢

12.09工作汇报

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表

简要工作汇报

关于我的家乡包头的作文

工作汇报最后的结束语

五当召导游词
《五当召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当召导游词(精选8篇)】相关文章:

工作的汇报2024-02-23

工作汇报范文开头2023-02-11

工作汇报2023-07-21

宝鸡市工作汇报2022-05-06

工作汇报的范文2023-04-12

工作汇报范文2022-10-27

工作汇报材料范文2024-02-05

工作汇报范文表格2023-01-14

金融部门工作汇报范文2022-05-26

工作汇报怎么写2022-04-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