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发言稿数学(共16篇)由网友“丫头”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研活动发言稿数学,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数学教研活动的发言稿
开学初我组以学区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确定了两个研究专题,将乘法口诀及除法两部分知识的学习,确定为本学期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本着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课堂实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年级、学科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计划。力求加强各校之间的合作,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新问题,挖掘潜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4次教研活动:
每次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并做好记录。作为一名区教研组成员,我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时传达给学区教研组的教师们,使每位教师及时了解区教研组活动内容、精神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动时间9月27日
学区组织各数学教研组老师们集中,会上苏主任做了动员,对本学期学区数学教研工作进行了安排。各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困惑,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第二次:活动时间10月27日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师讲了一节《分糖果》;在王立新主任的亲自指导下,我校青年教师刘国凤讲了一节《东南西北》。汪蕾、刘国凤两位老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汪蕾老师还亲自到我校与我探讨教学设计思路,经过一次次的试讲,两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发言、讨论、评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活动,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收效还是较大的。正像刘国凤老师所说:通过这一节课我真的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知道了一节研究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使自己早日成长起来。
第三次:活动时间11月30日
这次活动与区教研活动并轨,在北大附小听了三节课:《6的乘法口诀》、《东南西北》、《搭配中的学问》。通过听课,对比自己的教学,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诀》一节,我们在备课时的想法与区研究课的设计思路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从2—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课,但我们在设计中对学生开放的空间较大,这样教师不好把握,而且对怎样在6—9乘法口诀的学习中体现乘法意义的教学还比较模糊,而区里的这节课张弛有度,解决了我们教学中的困惑。通过活动,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同时,我将在区教研组活动中进行的讲课前对学生的前期测试的格式发给大家,让大家尝试着去做,从而达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的起点在哪等问题。我校全体二年级各班率先对下学期《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进行了前期测试,测试卷的统计、分析,为下学期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找到了备课的切入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四次:活动时间12月26日
交流总结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将参加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体会进行了交流。
育新学校的陈国燕老师说: 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育特点,设计思路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科大附小的崔红梅老师:通过听几位教师的讲课,使我深深的意识到上好一节课,提问的重要性。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师讲:我非常荣幸的在教研组里承担了一节研究课。通过这节课,不但锻炼了我上课的技能,同时,在我们教研的老师们真诚的提出我这节课的不足时,我又一次感到了收获的喜悦。尤其是一位老师就我课堂上的估算的处理提出的意见,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意识到原来在估算是可以有导向的。通过大家的研究,和相互的交流使我对我的课堂又有了新的了解,同时,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改进不少,这节课使我收益非浅。
我们相继还参加了北大附小的听课活动,和听实验二小张国立老师的讲座,都让我感到收益颇多。当我在教研组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时,我取长补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充电过程。同时,我还可以把自己在教研组里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带回到学校,带到我们的组里,示范给其他老师听。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石油附小的吕媛老师说:教师通过进行教学研究,不但可以增长学识,还可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该说这虽然不拿学历但却是教师最富有实效的在职进修。
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两年多了,预学案以全新的理念,新颖的素材,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课改的教学形式以及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思想是我们老师曾经想都不敢想,想做而不敢做,或个别老师曾经尝试过却不被组织认可或不敢坚持的东西。而课改既给了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又给老师提供了探索数学教育新方法的舞台。下面就组织探究、引导建构谈一谈我的体会。
我的课堂我作主。主要体现在组织探究、引导建构环节上。为了这个教学目标,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和合作交流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见解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而且其他同学也要认真听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及时补充或点评,也是对发言人的礼貌与尊重。在一个问题没有交流完时,不要从中干扰,关键性的问题要让更多的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或更多的意见建议,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多想善想,多问善问,把我的疑惑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了知识技能与学生智力的同步发展,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及时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在组织探究这个环节中,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发展的过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典型模式是知识陈述+范例讲解+习题练习,因此常常靠大量的变型习题来巩固知识,这种方式大大加重学生负担,僵化了学生思维,学生到头来不知为何要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在获取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现在的课改在这个个环节上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该重视这个知识发展的过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同学们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认真观察要学的新图形与剪剪拼拼的图形有什么联系,通过旋转或平移或补割或拼拼剪剪的数学转化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导出新学的知识,这些要让学生自己亲手做,才会体验到老师不能包办,有些知识还可以比比划划、摸一摸、比一比来获取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知识的发展,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取得数学知识的成功体验。
组织探究、引导建构这个环节只有让学生经历规律产生的全过程,他们才能将符合条件的各种情况找出来,以达到发现个性(即个性飞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把这个环节做好了,你的教学质量也不会差。
篇2:数学教研活动的发言稿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教研室xx老师,把这么重要的活动放在我校举行,对参加本次活动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活动共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由我介绍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第二个环节,由我校xx老师执教的研讨课二年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三个环节,由我校数学组的金牌教研组长xx老师主持的《数学组教研活动介绍以及本堂课教学设计剖析》。最后环节是我们尊敬的数学教研员xx主持的教师互动环节。
下面,我就本校的校本教研平时的做法做简要汇报:
我校共有4个教研组,分别是数学组、语文高段组、语文低段组和综合组。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层面做以下努力:
1、保障活动时间和地点。
为了能让老师们安心、专心开展活动,所以我们特意为老师们安排半天的空节时间,如数学组老师安排在周二下午,这天下午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都没有课。每个学科都有半天的空节专门开展小本研究活动的。
2、保障活动奖励机制。
活动开展好的、有特色的,组员获奖多的,学期结束后我们评优秀教研组2个,发放奖金500元给组内。这小钱各个组花的也很有意思,他们有时候会买点水果,来吸引公开课后参加评课的老师。等等。
3、保障活动经费支出。
我们学校大力支持校本教研活动,外请专家指导,师徒结对等等,为我们活动保障经费的支出。
教研组活动开展的形式:我们学校的4个教研组长都特别强大,尤其像我们的金牌组长xx老师,所以我们很多的校本教研活动都是安排在组内进行的。
1、读书活动,读专著。
学期初,由组长负责为本组老师买专著,每人二本。一本平时自由阅览,期末交读后感。另一本在教研组活动时间共同阅读,然后讨论记录。一学期开展集中读书讨论活动三次左右。
2、视频观摩活动,这活动省时也省钱。
教研组内一起观看,观后讨论并写观后感,每学期三次这样的活动。
3、校级公开课.
我们学校校级的公开课每位老师都会上。校级公开课的绩效分数比县级的分数还要高,这样可以激励大家都上公开课。
<莲山课 件 >开课率几乎能达到100%的原因也和我们教研组长的智慧离不开的。
4、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有主题的进行教研活动,像这学期。
5、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像这次的基本功钢笔字比赛。一般每学期一次这样的活动。
因为时间关系,就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我就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
数学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发言
开学初我组以学区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确定了两个研究专题,将乘法口诀及除法两部分知识的学习,确定为本学期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本着加强教学研究,注重课堂实效,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结合年级、学科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计划。力求加强各校之间的合作,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新问题,挖掘潜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4次教研活动:
每次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并做好记录。作为一名区教研组成员,我积极参加区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时传达给学区教研组的教师们,使每位教师及时了解区教研组活动内容、精神并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动时间9月27日
学区组织各数学教研组老师们集中,会上苏主任做了动员,对本学期学区数学教研工作进行了安排。各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困惑,制定出了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第二次:活动时间10月27日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师讲了一节《分糖果》;在王立新主任的亲自指导下,我校青年教师刘国凤讲了一节《东南西北》。汪蕾、刘国凤两位老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汪蕾老师还亲自到我校与我探讨教学设计思路,经过一次次的试讲,两节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发言、讨论、评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活动,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收效还是较大的。正像刘国凤老师所说:通过这一节课我真的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在大家的帮助下,我知道了一节研究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使自己早日成长起来。
第三次:活动时间11月30日
这次活动与区教研活动并轨,在北大附小听了三节课:《6的乘法口诀》、《东南西北》、《搭配中的学问》。通过听课,对比自己的教学,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诀》一节,我们在备课时的想法与区研究课的设计思路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都是从2—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课,但我们在设计中对学生开放的空间较大,这样教师不好把握,而且对怎样在6—9乘法口诀的学习中体现乘法意义的教学还比较模糊,而区里的这节课张弛有度,解决了我们教学中的困惑。通过活动,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学思路,明确了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同时,我将在区教研组活动中进行的讲课前对学生的前期测试的格式发给大家,让大家尝试着去做,从而达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的起点在哪等问题。我校全体二年级各班率先对下学期《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节进行了前期测试,测试卷的统计、分析,为下学期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找到了备课的切入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四次:活动时间12月26日
交流总结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将参加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体会进行了交流。
育新学校的陈国燕老师说: 通过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把握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育特点,设计思路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科大附小的崔红梅老师:通过听几位教师的讲课,使我深深的意识到上好一节课,提问的重要性。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使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师讲:我非常荣幸的在教研组里承担了一节研究课。通过这节课,不但锻炼了我上课的技能,同时,在我们教研的老师们真诚的提出我这节课的不足时,我又一次感到了收获的喜悦。尤其是一位老师就我课堂上的估算的处理提出的意见,使我茅塞顿开,一下子意识到原来在估算是可以有导向的。通过大家的研究,和相互的交流使我对我的课堂又有了新的了解,同时,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也改进不少,这节课使我收益非浅。
我们相继还参加了北大附小的听课活动,和听实验二小张国立老师的讲座,都让我感到收益颇多。当我在教研组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时,我取长补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充电过程。同时,我还可以把自己在教研组里学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新教学理念带回到学校,带到我们的组里,示范给其他老师听。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石油附小的吕媛老师说:教师通过进行教学研究,不但可以增长学识,还可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应该说这虽然不拿学历但却是教师最富有实效的在职进修。
存在的问题:
1、系统的教研还不够。本学期的两节课虽然对教材的挖掘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感觉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如果组内老师们能针对一节课经过系统的研究,就会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收获和提高。这节课也会在老师们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充实,使其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样的研究实效性才会更强一些。
2、如何在乘法口诀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的2—5
的乘法口诀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学习6—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初步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是本学期教研活动中应重点研究的内容。在我校王立新主任的带领下也确实进行了研究,并在我校年级各班分别挑选一部分好、中、差学生进行了前期测试工作,但由于考虑不成熟,这一计划没有落到实处。
下学期活动的设想:
1、加强系统的教学研究。
2、进一步加强各校之间的合作,更多地为老师们创设展示的机会。
3、完善《1000以内数的认识》前期测试试卷,并完成前期的测试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把数学教研工作搞得更出色。
篇3:初三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发言稿
初三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发言稿
xxxx中初三数学备课组有5 位数学教师,二老二青带我一个中年的,今天给我们上课的就是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最年轻的教师,现在的年轻教师都是通过教师编制考进来的,他(她)有知识、有精力、有能力,也能更快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虽然在教学经验上有诸多不成熟之处,我相信在各位专家理论指导下年轻教师会尽快地成长起来的。今天xx市九年级数学复习公开课在xx中举办,给我们年轻教师这样一个锻炼的平台,让他(她)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我代表xx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十分感谢市教研室对我校教学工作的鼓励与支持。今天的xx中在“人人成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特色创示范,我们一批年轻数学教师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力军,xx中这几年中考成绩的取得凝聚了这批年轻教师的心血与汗水。我们坚信,年轻教师的成长就预示着xx中明天的希望。
新课程倡导建构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如何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加以落实,现本人结合九年级(上)数学的复习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材的特点与复习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上)教材由三个章节组成,其中“二次函数”是代数学主要内容,“解直角三角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相似形”又是几何证明中一个重要知识内容,因此,九年级(上)数学知识是历年中考数学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本学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这届学生中考数学成绩的高低。
XX年安徽中考时间的提前,而下学期开学时间又在三月初,离中考时间已经很近了,因此本学期不仅要完成九年级(上)数学学习任务,有必要对九年级(下)“圆”一章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安排,九年级数学(上)复习教学就需要我们精心备课,用专题、测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网络结构,能从更高的角度去学好数学。
(一)复习目标
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内容较多,加上学期“圆”一章的教学要花一定时间,导致本学期复习时间较短,最多只有一周左右的复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特作计划如下:
1、整理本学期学过的知识与方法:
(1)第22章“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主要是计算,教师提前先把概念、性质、方法综合复习,加入适当的练习,特别是“二次函数”的三个重要题型:①三点坐标式;②顶点坐标式;③交点坐标式。在课堂上要逐一对这些题型归纳讲解,多强调解题方法的针对性。最后针对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
(2) 第23章是几何部分。这章的重点是相似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定理。所以记住性质是关键,学会判定是重点。要学会判定方法的选择,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要非常熟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常见的相似形证明题要多练多总结。
(3)第24章主要是“解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对这章的考试题型中实际问题背景学生可能不一定熟悉,所以要以与课本同步的题型为主,要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解直角三角形,并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评,尽量是精讲多练,该动手的要多动手,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
2、在自己经历过的解决问题活动中,选择一个最具有挑战问题性的问题,写下解决它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与过程及所获得的体会,并选择这个问题的原因。
3、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让同学总结自己有哪些收获?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复习方法
(1)强化训练
这个学期计算类和证明类的题目较多,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二次函数,在复习过程中要分类型练习,重点是解题方法的正确选择同时使学生养成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还有几何证明题,要通过针对性练习力争达到少失分,达到证明简练又严谨的'效果。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学习水平严格要求,对应知应会的内容要反复讲解、练习,必须做到学一点会一点,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课后要加强辅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平时多小测多检查。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多做课外习题,适当提高做题难度,我校各班级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料,要求学生能完成,教师要批改。
(3)加强证明题的训练
通过近三年的学习,我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证明题掌握不牢,不会找合适的分析方法,部分学生看不懂题意,没有思路。在今后的复习中我准备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项练习证明题,引导学生如何弄懂题意、怎样分析、怎样写证明过程。力争让学生把各种类型题做全并抓住其特点。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对他们要多表扬多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要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同时要配合班主任和家长搞好对学生的家庭辅导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次复习共3-5天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课堂讲解2-3套题 自习、复习基本内容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复习策略
(一)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上个月本人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合肥师范学院培训的十天中,听到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授的报告,其中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陶维林老师以幽默诙语言给我们参加培训教师一种教学理念的更新。陶维林老师是几何画板方面专家,他认为数学教学是十分复杂、细腻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称赞的话语对增强教学效果都可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可能把整合引向反向。陶维林老师说的几点让我到现在一直在思考:
“我们数学教学活动不是让我们学生活动身体,而是活动大脑,数学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安静的思考;我们数学教师要学习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不会在操场给学生示范跑五圈,而我们许多数学教师天天自己给学生示范跑五圈”。
因此,在九年级(上)数学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复习课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
1、知识回顾由学生组织,利用填空、填表、框图、知识结构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复习提纲可设计成知识结构的形式,也可以以题代纲,将复习的内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见题想知识点;此时题目可简单一些,但要求的覆盖面要广,这样比教师单纯讲述的效果要好得多。
2、题目讲解时要由“一言堂”改为“群言堂”,允许学生自由发言,自由讨论,让他们的思维“碰撞”,擦出灵感。现在我很好自己去解难题,基本上把难题交给学生,我一直在这种想法,我讲十题不如学生自己去做一题。
3、练习校正主要依靠学生完成。答案校对与中档题目的讲解由学生上讲台完成主持;在校对过程中有疑问的题目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解决;对大多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点拨、启发后解决。
(二)发挥典型例题的功能
“世界有许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磨练”。这是安徽省教科院数学教研员徐子华老师在那次数学国培班报告中讲给我们的教育理念.在九年级(上)数学复习课中,怎么用好例题使之重新激活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和挑战欲。避免题海战术,发挥以例代类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思考:
1、易题精讲:
有些例题是为学生熟练定义、定理、法则等设计的,其目的是强化双基训练,这种题涉及知识点较少,难度不大,但往往是综合题的“垫脚石”,起导向作用。一些大题都是由若干基础题组合而成的,综合题其实是基础题的综合,因此这些基础题不可小视,须正确对待;而当今数学中对此类题有两大误区:(1)流水形式、一带而过;(2)事无巨细、纠缠不清。为防止以上误区,正确的做法是:(1)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点拨。(2)看它所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喻“反证法”复习中强调分类的数学思想。总而言之,在对它们的讲解时,须“精讲”,将学生引导到某个知识点上即可。
2、陈题新讲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例题在经过一次讲解之后,往往被放置一边,久而久之,造成学生轻视旧题,一味求全猎奇,从而走入题海的现象。我一般要求学生将平时考试试卷整理成册,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将错题重新思考,于旧题中挖出新意,耐人寻味,留给学生的印象也深刻得多。
3、小题大讲
有些例题,简洁易证,但内涵丰富,若能深入挖掘,善加变化,往往能举一反三,达到以例代一类,甚至达到知一片的目的。这样的例题在复习中何乐而不取呢!考试前对选择题、填空题的讲解就是对知识点的全面复习。
4、多题一讲
有些例题,图形的结构、问题的背景,解决的方法有类似之处,在解直角三角形许多题目中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结论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多题讲一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很多题目可以借助于同一核心知识来解决,只要将题目的内涵与外延挖掘彻底,进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这样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复习更有信心,不至于被大量的复习资料弄得无所适从。
5、一题多变
有许多好的中考题,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其适当引伸、推广,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良好习惯,对处在紧张复习阶段的学生从“题海”中解脱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如果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复习,备课中注意对中考题的研究,对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培养能力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6、深题浅讲
有些例题,题型新颖,综合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对此一筹莫展。因此,例题教学时,应根据题目特点,找准突破口,巧妙降低难度,将大题化小,深题化浅,让学生豁然开朗。
①学会图形分解:相似形中有许多复杂的几何题,需要学会图形的分解,将复杂变简单。
②学会转化: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素材,把这些素材转化到学生用熟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必需掌握的。
(三)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
《中国教育报》XX年曾经刊登了一篇很具争性的文章《洋思中学一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文章一经刊出,就受到了质疑,怎么可能?这样做行吗?这不是胡搞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xx中一行四人,在当时孙校长带队下来到了洋思中学,一进洋思的课堂,一听洋思的课,许多人都口服心服了,这不是不可能,”先学“是学生学,”“后教”是学生教,“当堂训练 ”是学生练,一句话,课堂上,全过程都是学生在“学”“教”“练”,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中有教,教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学,“学”“教”“练”三位一体,效果明显的好起来,高起来。实际上,有效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强化训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起到巩固知识、发展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挖掘其潜在力量,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扬弃,并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训练呈现多种光彩。并以此为平台,打造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活跃性、深刻性、宽泛性,让学生在巩固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巨大幸福。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中,测试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习题课或试卷讲评也是常见的重要课型。讲评课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途径,是升华学生的知识水平,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1.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① 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
② 错误率统计―――出错的类型及人数,解法精彩的学生和有代表性错误。
③ 具体学生成绩统计- - -对班级优秀生和学困生成绩变化情况进行具体统计。
2.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
① 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
② 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
③分析具体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
3.分析错因,避免再错,是讲评的关键
4.开拓解题思路,变题思维训练,是讲评的方法与手段
(四) 复习策略中三个重视
1、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必由之路。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在九年级(上)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在九年级(上)数学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要注意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总结、体会这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2、重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反过来,为生活、生产服务。多注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九年级(上)数学中有银行商标“对称”图案,骑自行车反映出来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测量电视塔的高度中的“解直角三角形”,投寄平信应付的邮费,购买商品如何省钱中的“一二次函数”问题等等,还要注意与教材上内容类比的。函数应用题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应特别注意。
3、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正确解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意,特别是阅读理解题,由于所提供材料往往不是课本上的直接内容,因此,在九年级(上)数学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像、图表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大纲和课本,形式多样,有利于在人生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时代需要。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九年级(上)数学复习课成功与否,不仅仅是为了期末全市检测考试,关键是对本学期数学进行知识结构、题型的归纳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下学期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篇4:数学教研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
上午好!数学组在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已圆满完成了本学年度中计划中的任务,下面我就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向大家做一个汇报,请你给予评价和指点。
我将从以下10各维度对数学组的教研工作作如下梳理,凡遇事则立,不预则废。教研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每学期各两份,教师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共计12份,分别体现在手写在教案本上或打印出来的,这些不用赘述,因为学校评比的优秀中,像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七,八年级大部分数学老师,都在学校的表彰之列。他们的计划科学详实,易于操作,总结到位,有利于学科教师的成长,是教科研规划中的亮点。
在学科教研组学术科研方面,学科课题研究,我们准备以“和真课堂”开展新课改的探索。论文方面,各位老师积极撰写心得体会,让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和及时整理,做到积少成多厚积而薄发。
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各位老师积极参加,认真研讨,大家集思广益,敢于展示自己的不足,同时把自己的好的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教研组记录详实,首席发言人,准备讲稿,充分准备,让自己的见解得以充分展示。公开课,示范课,授课者的努力让人钦佩,备课组的磨课,你谈我论,进行思维碰撞,情感的交流,把新的理念传播,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融合,最终讨论形成智慧结晶,不管是校内公开课,还是展示课,赛课都取得了专家和观摩课的老师一致好评。
教学诊断方面,每次大型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都结合学校的成绩分析,进行撰写分析报告,不仅体现在组内,更针对性的体现在每位老师身上。不仅如此,每位老师还结合自己班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成绩分到个人,横向,纵向进行比较。最终找到有效的方法,开展培优补差。教学效果也逐渐成效,教师也从分析中得到了成长。
教研组学习态度评价方面:数学老师每学期听课都在30-45节之间,听课记录的详实,认真,评价有针对性,小节中并提价自己独到的的见解。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教师们都是抱着求知若渴的态度,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不管条件多磨艰苦,大家都一如既往的参加学习和培训。读书活动,每月比交,每周必读,数学组老师正在以一种刻苦的精神,好学得姿态,把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教研组的信息化的建设也稳步推进,向袁xx,李xx的微课,翻转课堂。杨小龙,丁高峰的精品课堂都收到了观摩者的一致好评。本学期我们组大部分老师都进行了精品课的录制,翻转课堂的落实也在进行着,相信在技术和教学的融合中,数学组会做的更好,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列。
教研组的特色活动有三项,一是上学期开展的数学科学社团,总共开展了五次,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下学期开展的创意寒假手抄报的评比中更是精彩纷呈,一幅幅作品凝聚着孩子们智慧的结晶,给大部分学生的视觉一个视觉上的享受,知识上的充实。三是几乎是全年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的数学能力展示活动,不少学生获得了省一二三等奖。
教研组教师的发展,建立了省市专家(许晓天,刘德华,廖春连)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每学期专家来指导的次数不少于8次,教师也在不同程度的取得了成长。教师不管参加区级还是市级的比赛中都获得了较高的奖次,获得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共4人,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学科带头人做扎实的准备。
学生特色发展方面,每次的大型考试都取得了经开区第一的好成绩,并以绝对的优势领先第二名10分以上。能力展示和数学竞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教研组的辐射和影响力方面,校内公开课,备课组长带头,青年教师是主力军。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一次校内公开课,并接受不少于两位专家的现场指导。校级公开课同课异构,教师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区域联动更是显示数学组的实力,数学组到科大附中参加“本真课堂”的课题组研讨课,李xx代表经开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受到与会者的好评。袁老师到长岗中学送教活动受到了开发区领导,长岗中学领导的高度赞扬。校内我们举行了三次大型的讲座:
1.袁老师参加中考研讨会归来,进行中考一二轮复习的建议和策略。
2.刘建老师就中考第三轮复习并结合自己多年带毕业班的经历,和七八年级推心置腹的交流心得,并提出要求。
3.邀请廖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专题报告,数学组老师如获至宝,九年级老师更是受益匪浅!
篇5:教研活动发言稿
各位理事、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是来自x市x区的数学老师。我的论文主题是:山区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年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山区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对山区学校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家庭条件、家长素质、社会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两者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因而山区农村人员不再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外出能轻轻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而待业在家。这让山区农村不再以“读书跳农门”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从此“读书无用”,在实用主义思想的驱动下,很多家长和学生便失去了求学的源动力。通过近些年从家访中了解到,在山区孩子的家长中,约占三分之一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学习,多学点知识;约三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任其自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从内心深处就不希望他们的孩子一心放在学习上,后怕孩子升学对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为自己减轻负担。
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乡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全乡一个年级不足130个学生,因为相互分隔很远,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乡镇中心开设两个班外,不得不在另两个地方各开一班。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设施陈旧落后。我们学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栋教学楼,而教师和学生宿舍还都是在破旧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学楼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要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老师们必须事先调配好,这也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近年来,生源在快速地递减,教师队伍也就只有让其自然递减,没有增加新生师资力量的机会,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连同管理人员在内,共22个教师,30岁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岁以上,其中45岁以上的9人,占总数的41%,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3岁。可以说,这样的年龄结构是严重青黄不接的,学校也因此缺少足够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区学校没有电脑设备,使得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至今还不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
山区学校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知识面与生活条件均不可与城市孩子相提并论。很多学生对火车、高速公路等许许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认知基础。学生大多离校远,而学校的住宿条件又只能让很少数的非寄宿不可的学生在校住宿。有些离校远一些的学生,早上6点钟起床生火做饭,7点以前上路,冬天时要打着手电筒出门,8点钟赶到学校时已是正式上课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只有压缩中午休息时间,以便下午早点放学好让他们早点回家。特别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岁的年龄,便要一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一边还要替父母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不仅在成长中缺少关爱,也会影响学习。
种种问题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反映。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当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应积极地寻找对策与方法,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在山区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学之路和化解疑难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
篇6:教研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感谢环县教体局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感到万分荣幸。现在将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和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介绍
芦家湾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是由12名教师组成的集体。全组12名教师中有1名高级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6名,有4名经验丰富而敬业的老教师,有8名年轻教师。老教师干劲足、热情高、教研氛围十分浓厚,年轻教师活泼有闯劲,观念新颖,素质出众,潜心教改,锐意进取。这些优势为我们组顺利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教研
我们教研组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具体措施是:
①每周周三教研组组织一次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或者是实验研究情况的交流。交流的题目有“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讨论如何强化小组交流的‘互动性’”等12次。
②按学校规定我组12名教师每月读完同一本书,本期读的书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给教师的建议》、《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做不抱怨的教师》等,每位教师都有读书笔记,每期不少于8000字,读完每本书写不少于字的心得体会,然后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分享。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辑大家的讨论十分热烈也被他的思想所吸引,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向课堂要效率
我们数学组教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教研活动中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组织听课——讨论评议,每位教师每一学期听课不少于15次并做详细记录,然后集体评课,充分做好交流活动,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形成互补、竞争、发展的新型协作关系。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我们也实行开门观课,这样更好的促使教师关注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督促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四、学校注重教研工作的常规管理和制度建设
芦家湾中心小学有一支年轻而有活力的领导班子,他们结合外出培训学习和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出的有效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多研究、勤学习、多交流、常反思、细考核”。备课前做到多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做到勤学新的课改模式,勤学新的教学理论,勤学他人的教学亮点;多与校领导交流,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多与学生交流;常思考本节课的亮点有哪些,常思考学生的闪光点是什么,常思考课堂的改进之处在哪里,正如李镇西所说的“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的工作”,每节课后在教案上都写有反思;将考核工作做到具体、细化、有章可循。在赵校长的亲自指导下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五、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我校12位数学教师中,青年教师有8名,占了一大半。为了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学校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1、开展师徒结对,安排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号召新教师主动向老教师学艺,多听课,多取经,多学习。
2、安排教师学习取经。我们始终相信好老师肯定是好学生。
近年来大多数教师都参加外出培训及网络研修,他们满载而归,把培训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并上示范课,把我校数学教研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六、教研活动与社团活动相得益彰
我校每周五组织一次社团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展了奥数组、珠心算组。对课堂内容学有余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踊跃的报了奥数组、珠心算组,这两组的人数约占我校学生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又分成四个班,由四名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辅导。奥数不但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培养自信;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珠心算是眼耳手口脑同时参与的计算活动,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感知力;我校社团活动中把这两组抓的较紧,看的较重,每周的教学设计经过校长和教务主任亲自审查后教师方可进教室,负责这两组的四名教师备的很扎实、很充分。所以教研活动与社团活动相得益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研组建设前景
1、近年来,我校教研组工作不在流于形式。
每个学期初,学校要求教研组长拟订一份学期教研计划、制定每周集体研究讨论的题目,上交到教务处,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每学期必须按照计划开展教研工作。集体教研讨论的题目每位教师都要去研究思考,然后写出书面发言材料在教研活动中发言,供其他教师参考采纳。为了方便教师交流,我校设立了数学集体办公室,每位教师上班期间必须在集体办公室办公,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也方便大家的探讨。要让我校的教研工作真正的落在实处,服务于教学。
2、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反馈机制。
以前教研组工作普遍存在只检查不反馈的现象,或者只向领导汇报总结而没有把工作信息反馈给教师。现在教研组有自己的决策权,做到常检查、细检查,检查一次,就毫不留情面点名反馈通报一次,使问题得到及时整改。自从建立反馈机制后每位教师教学工作中不敷衍了事,不随心所欲,认真钻研,更杜绝了问题的出现。
3、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小组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潜能和促使自我完善。通过探究性学习,从而改变由老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课堂教学实效性增强。我组每位教师根据多年积累的“小组”经验,在实施新课程的下构建了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每组4—6人,编组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性格特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活动。我们认为小组活动不是一个形式,而应成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组织,应有构建目的、组织方式、组长职责、组员责任,做到帮助组员扬长补短,对组员个体问题实行结对子帮教。
总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究、创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买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谢谢大家!
篇7:教研活动发言稿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XX年我校教代会讨论确立的,并被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成为今天北京四中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具体可以概括和表现为“以行为影响行为,以品德培养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树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教师工作的职业特征,也体现了四中对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仅是指教师育学生,还包括学生育教师、前人育后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们留下的精神文化来培育在校的学生。有了家长、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支持与促进,“共同发展”则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结果。因此,这里所说的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发展,还包括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家长的发展,并在我们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需要教师的智慧。但是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书本中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们都会认为,仅仅照搬书本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没有亲身的实践和对实践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产生智慧。
我们的展示活动试图对教师智慧以及智慧如何产生的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我们用三部分内容来模拟和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首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们认为,教师的智慧首先表现为教师的魅力,教师失去了魅力,教师的智慧就无从谈起。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来衡量的话,那么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为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了解教师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肤浅到深刻的过程。教师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他在学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仪表、举止、谈吐,进而是教师的文化修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师的情感以及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等等。大家也许要问,四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怎样形成的?社会上不少人可能不太了解四中教师的工作。前不久,我阅读了化学组教师刘银写的全班学生的家访记录,从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也知晓了这位年轻母亲的假期生活;在初中我曾看到过许多本这样的家访记录,它记录了四中教师为了解学生而奔波的足迹;年级组长田军也是一位年轻的父亲,他几年来坚持每周利用下班后进行家访。面对一个散居在几十平方公里的拥挤都市中的学生群体,教师家访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四中教师为什么还要坚持进行家访?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
的情感距离,这是使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矗还有语文教师黄春,他谢绝了大量的校外授课和家教邀请,全身心地指导学生社团和编辑社刊的工作;还有语文教师寒露,他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编写话剧剧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国不多的能编写专业话剧剧本的中学教师之一;还有化学实验员时新华,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中学实验员,这基于她多年来对化学实验的潜心研究和不断的探索创新;还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师,他们几乎每个双休日都带领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用自己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还有多年如一日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领小学生横过马路的教师武丕显,他当之无愧地被学生推选为感动四中人物,等等。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尽管这些看似是表象的东西,但却是四中教师人格自然而真实的流露,这些是“以人育人”最鲜活的教材。
从更深的层次讲,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教师的智慧。但是,没有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无从谈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们用几个故事来具体说明四中教师如何处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的,并利用这些故事来说明四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确切的讲,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这是教师智慧的核心。我们常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这种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师抓住契机,创设情境,有的放矢,正确引导,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准备这部分内容时,我想起了许多体现教师智慧的故事:数学组教师程国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自己去认识和解决学习价值的问题,使得全体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语组教师阎婕使学生在沟通中学会共事,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学会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这样的故事在四中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的普遍性说明了在这所学校已经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工作行为。尽管今天在四中还有着一些说教式的教育,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能够运用平等、尊重、启发和守望的方式来引发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些无不透射着四中教师智慧的闪光,无不体现着四中教师对教育规律的高超的把握和运用,无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时常为教师们这些堪称艺术的教育作品感到惊叹,但遗憾的是,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这样的形式向大家呈现。
谈到群体的行为,我们就不能不触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这就是学校的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在四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流传着许多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这是四中文化的宝贵财富。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传诵和模仿,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经验,一种原则,一种传统,一种理念,一种精神,这就是四中的学校文化。从这一点上讲,今天所讲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所体现的经验、原则和理念,也将是我们留给后人的财富。正是从四中文化这片沃土上,产生了四中教师的智慧。从上述的几个故事,大家也许已经体会出四中教师的价值追求,这就是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科学的理性、健全的人格、严谨的态度和崇高的精神。我们认为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前不久,我从电视中看到一所医院的急诊医生将一位冠心病患者误诊为喉咙发炎而延误治疗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为这位医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惊。这使我想起了四中XX届的毕业生惠尚懿,也就是当年接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团长韦尔布鲁根的那个女孩。她毕业后考进了协和医科大学,据说在医院实习时,她对每一位病人都极为负责,无微不至,每份病例记录都达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这种职业精神一定不是凭空生成的,你也许可以从四中教师如何去绕制线圈的故事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教师为家访而在拥挤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这种精神的痕迹,从四中大力倡导的以“敬业、爱岗、爱生”为核心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中找到这种痕迹。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将教育描述成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其实教育本来就应当是简单而质朴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首先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受教育者身上所体现的获得性品质一定会来自教育者。就在几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无闻为四中工作的老教师陈颖对我说,非洲紫罗兰是非常名贵的花种,世界上共有35种,我们通过组织培养已经成功繁殖了20多种。繁殖的技术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建议让学生去教会一些残疾人,并提供一些材料,使他们能获得生存的能力。听到这番话,我心里异常感动。这就是四中教师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教师的行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当你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之后,也许就不会再对丁艺莎、李赛、王倞、惠尚懿他们所表现出的大气、善良以及严谨负责的精神感到惊奇了。
今天的教育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的管理才能使教师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智慧的教师也同样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师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复杂但却是十分简单的逻辑。通过今天的展示活动,大家一定会认为四中的环境是宽松的。的确,四中的文化环境是宽松的,我们努力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搭建平台,使他们从工作中享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个四中教职工成为学习型的四中人,发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现为他能够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赢得尊敬,获得发展,衣食无忧。在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达到较高的职业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没有规定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多少作业,没有规定每月必须安排多少次练习或测验,没有规定教师必须坐班,也没有要求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必须采用同样的教法使用同样的素材或例题。四中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探索,百花齐放,形成风格,各具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四中环境宽松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们却采用强迫的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强迫每个教师必须撰写《我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必须承担课题研究,必须完成学术论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价值观不同的教师,正所谓“同道不同术”,“道”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术”就是具体的教育方法。我们提倡“敬业、爱岗、爱生”的北京四中职业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业、不爱岗、不爱生的行为;我们提倡尊重学生,就不能容忍损伤学生人格的行为;我们提倡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试分数而不顾其他的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师有任何欺骗的行为,等等。在这方面,四中又显得很不宽松,很不人性,很不讲情理,似乎很不“以人为本”。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智慧深深的植根于学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学校的文化,就成为学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学校文化的培育,在于倡导,在于挖掘,在于提炼,在于传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语言来描述,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教育的价值。自己的语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实践,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和书写历史,但我们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为学校的文化,关键是看我们今天的故事有没有精神的内涵,有没有传承的价值。我总想,30年后或50年后,我们的后辈子孙也许不会记得今年有哪些学生考进了哪些学校,但他们会记得今天发生在学校中的那些闪耀着教师智慧之光故事。这些故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在一所学校里发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学校独有的教育语言。这才是学校特色或差异的本质。一所学校的教育故事所诠释的是一所学校的教育者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与追求。刚才的画面中有四中学生在奥运纪念石前讲述申奥故事的场景,这块奥运纪念石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于承担国家责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征,它会形成强大的精神的场,使得每一个从它旁边经过并了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励。
最后,我想用我校教师安迎的一段话作为结束:每个四中的教师都有许多让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的技巧,但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们首先培养的是人,因为他们的道德、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人格,都会深深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和世界。
篇8:教研活动发言稿
各位到会领导,各位同仁:
很高兴来参加李家责任区教育督导组组织的小学毕业班学科复习研究活动,今天,我就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一章如何复习谈谈我的设想,敬请大家听后能提出宝贵的意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目的。
一、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1、认识复习课。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它在授课时用时没有新授课那么长,在短时间涉及内容多。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重现,它是对知识的回顾、归纳、提升,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系统整合与灵活运用。复习课更不同于简单的讲解卷子,没有目标,没有策略,对一对答案而已;它必须要教师认真备课,撰写“导学案”,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新回顾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
2、复习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复习哪些知识要明确,采取什么方法要明确,学生在复习时做什么要明确,复习后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本单元的复习目标如下:
(1)通过对本单元全面复习,让学生认识能量,明白能量无处不在,但看不见;让学生到生活中的去寻找能量,了解能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2)让学生认识能源的概念及分类;说说身边的节约能源、不浪费能源的事例。
(3)理解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通过实例说说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4)通过理解和记忆,掌握本单元的内容,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
3、复习课要确定基本任务。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搭建框架,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图;能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复习课也得有情感。有时,复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有些枯燥,教师都会用反复的练习来复习,学生非常厌烦这一过程,学生没有兴趣。作为教师,要挖掘复习课的趣味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在复习时有不同的体念,有不一样的收获。
5、结合学生实际,贴近近学生的生活,精细设计符合教材的编排目的和考试要求的练习题,利用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补短,弥补教师在新授课中的不足。
6、学生所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己去复习。首先,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其次,自拟一个复习目标、制定一个复习方案;再次,培养自己的自觉性,态度决定一切;第四,上课认真学习,作业自觉完成;第五,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第六,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多做一些综合性练习,多接触一些生活。
二、复习本章内容的建议
(一)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网络,明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1、认识能量、能源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认识能量的形式,能源的分类;
3、描述性语言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的特点: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4、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二)在复习前,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提炼,归纳,找准本单元的复习重点,做到重点知识要人人知晓、人人理解。
1、复习能量、能源的概念,可以用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如:光能(太阳能热水器)、水能(发电)、电能(煮饭、烧水)等。
能源:能产生能量的物质。如:煤、石油、太阳能、地热能等。
2、明确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电能、声能、水能、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内能,核能,原子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
3、举例说明能量的作用。
光能:使植物生长、发电、使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变热、传递信息??
电能:使电灯发光、使电视机工作、使电力机车运行、传递信息??
热能:使暖气片工作、使水沸腾、加热食物??
4、通过对能源分类的复习,清楚认识能源的种类和名称。
(1)能源分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
(2)大部分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热能、地热能、生物质能。
(3)家中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和原子核能原料,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
(4)新能源有(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聚变能)等。
5、让学生认识能量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1)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来说明。如: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饭消化后将(化学能)储存在人体内;化学能可以让人走路、跑步、工作;现在每家每户都有电饭锅,电饭锅是用电能来煮饭,电能又转换成热能,饭就煮熟了;学生可能还会列举太阳能、水能。
(2)在学生建立的知识系统上,老师要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如:地热能储存的热量相当大,在地下3000米以内,目前可供开采的地热相当于2900亿吨煤;地热能可以供应人们需要的热水和空间供热;三峡水电站利用水能发电,节约能源,无污染。
(3)能源互相转换在生活中的作用。各种能如声、光、热、电、机械能都有自己的使用局限,例如电能不能直接煮饭,只有将它转化为热能才可以煮饭;又如,煮饭用的热能可以从煤、柴获得,但把这些能转化成电能,煮饭更方便。
6、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能源现状。
(1)工业化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费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2)(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古代动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而形成的;(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占总能源的77%)。矿物能源都是不可再生性能源。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对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极快,能源正面临(枯竭的危机)。
(3)对于我国来说,虽然能源资源比较丰富,例如:煤的储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储量居世界第8位,水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1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的人均占有率远低于世界的人均水平。此外,我国的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例如:煤炭产地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水源丰富,因而才有“北煤南运”、“南水北调”的状况。
7、联系生活,建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1)在生活中,让学生懂得人们有浪费能源的行为: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机动车辆数量的增加;整夜不熄的路灯;家中没有使用节能灯;厕所使用马桶;未用的电器没有拔电源;使用一次性物品。
(2)让学生把自己当主人,参与节约能源的行动和宣传者。教育家长和成人们要使用节能灯具、使用节能的炉具、及时关闭用电设施、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安置太阳能热水器、开发电动车等,出门乘坐公交车,用洗菜的水冲厕所,不用马桶,利用水能发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三)收索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找准难点,各个击破。这些难点表现在:
1、能量与能源的区分:
(1)能量是(看不见),没有具体的物质。但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起作用。
(2)能源能看见的,能摸着的,它表现为固体、液体、气体。
2、能量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的,在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在不停的转换。如:从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一些能量转换过程:
(1)打开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
(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
(3)吃饭后骑车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动能)。
又如:活动目的:在“玩”中体会能量的转换。
活动准备:看P56中的模式图(人骑车,车转动发电,电带动热水壶)。
结论: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光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藏在植物体内,人吸收植物的(化学能)。人用脚踏踏板带动飞轮转动,(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所发的电传到电炉,烧开水,(电能)又转换成(热能)。
3、现有的能源现状就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有限,人们生活离不开能源,工业发展也离不开能源,怎么办才能解决能源的不足呢?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启发学生为新能源的开发献计献策。这是一类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知识来完成,采取小组集中智慧的办法,综合意见,最后形成结论。
(1)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例如:在家中,我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节约能源的?
A、将水重复利用,用洗脸水来冲厕所、拖地;
B、用节能电器。使用节能灯,不用装饰灯;用节能冰箱,它24小时只有0。39度电。
C、记得关掉电器的同时拔去插座,可以省电。
D、电脑不用时要关显示器。
E、不用马桶。
F、把空调设置适当的温度。
G、骑自行车去学校或出门乘坐公交车。
H、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胶袋。
(2)作为节约能源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劝导家长及其他人员一起来节约。通过谈能源现状和人们对能源的一些浪费习惯,引导家长和大人们从哪些方面来节约能源。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动脑筋,想想办法,为节约能源献计献策。
4 例如:可以通过开发新能源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A、开发核能,1000克铀核发生裂变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700吨煤,弥补了煤的有限性。
B、在广大的农村,人工制取沼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它原料丰富,分散制取,就地利用,投资少,建设快;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而来,开发沼气,可供农家煮饭。
C、地热能的开发,可以供应热水,还可以用地热能发电。
D、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色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生物质能是可再生性能源。通常包括:
(1)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
(2)农业废弃物;
(3)水生植物;
(4)油料植物;
(5)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
(6)动物粪便。
E、潮汐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发电。通过储水库,在涨潮时将海水储存起来,然后在落潮是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F、当然还有目前用得最普遍的太阳能,还有风能发电、风车提水灌溉等。
(四)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通过上课、作业、检测等方式将本章节的易考点、易混点、易错点收集起来后,复习时教师要重视引导、讲解清楚,让学生搞清楚考点,明白易混点、易错点。
1、认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了解教材设计的内容,全面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及训练学生要达到的能力要求。
(1)基础性的知识是考试的必考题,在复习时要将重点的知识点归纳。如物体时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能源的分类、新能源有哪些、有关太阳能、海洋潮汐、能源库等知识。
(2)有关能量的作用、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方面的考点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让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更有实用性。
(3)关于能源的有效使用方面的考点,很接近生活,比如对于人类来说,有一些浪费的习惯表现出来,考试的安排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就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如“节约能源,你是怎样做的?”“看到别人有浪费能源的行为,你会怎么想?
2、易错、易混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关的,由于农村学生平时生活的环境局限性,教师要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判断力。
如:“能量是看得见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能量只能通过移动、发热、发光才能表现。“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例如吃饭后去上学,人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了(动能),学生认为运动了就会饿,能量就没有了。
5 重点强调:能量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可以随意使用能源”。这种说法学生平时不能真正的体会到能源的有限性,复习时,要将此题的题意与教育学生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结合起来。
(五)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1、讲究方法,才能达到复习高效。
教师要对本单元的内容把握有度,了然于胸。根据具体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不同方法来复习,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科学思想主线,做到整理与复习有机结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复习教学模式。如“先理后练”对知识巩固的方法适合对概念、知识点的复习,它能让学生全面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点,对概念的认识也有一种新的感悟;“精讲多练”适合重难点、易混点理解和把握。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难点、易混点方面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全然茫然,教师应通过精讲来为学生解惑,化解谜团,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缘由,能分辨真伪,这时指导学生是必要的。讲后,教师要通过自行设计练习题,呈现给学生的是典型性的题型,以练习的方式来组织复习,在练习中来总结规律,掌握知识。制试卷的方式也是不错的方法,用综合性强的检测题来检测学生复习效果,检测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集中进行语言难点的解答与突破。
2、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人。
复习是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把握复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学习空间与时间。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组织形式等。要根据复习内容和复习的需要,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学习时间,能够采用单独式或合作式的学习组织方式自查、自纠、自补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形成新的技能。学生在进入复习状态后要注意几个环节:指导制定复习纲要→学生自主复习→总结归纳→自我练习。
3、教师要把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是机械的复习。所以教师要对知识整体结构宏观把握,要有组合嫁接的能力,就像园艺工人,用智慧衍生许多美丽的品种。复习课要使学生在原有的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综合利用能力的升华,于是复习课中教师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适时加强适合不同学生的变式训练、逆性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有可能情况下要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知识。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不要局限于同章节知识的综合,更要注意其他章节甚至其他年级知识的联系。在整理知识和练习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达到应用知识能举一反三。
三、触类旁通地解决问题。
4、生活处处有科学。
生活是知识的实验室,科学学科要关注生活,缺少生活,知识就没有了土壤。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问题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5、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在复习课中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材施教,不要整齐划一,要让不同学生在复习中都有新的收获与提高。做好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有句话说的好:“只要你关注他,他就会产生信心和动力。”所以,只要教师多关注他们一些,经常找他们谈谈话,时时抽查一下对本单元复习的某些重点问题的掌握情况,抽空多检查几次他们的练习和试卷完成情况,面对面帮助他们订正、分析和查找试卷失分的原因,他们的成绩都会稳步上升。
(六)复习时间的安排建议:估计用一周的时间完成。
总之让复习课出实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教师,吃透教材,积累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实践。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自主整理、自主复习技能与习惯是重点。希望教师们勤交流,多研究,在分析反思中总结经验。
篇9:教研活动发言稿
我是xx三小的郑xx,大家好。
三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她们出的问题上,可以看到自己准备的公开课中的不足。
比如一小的卢佳丽老师,前面发言的老师们说她因为准备的特别充分,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滚瓜烂熟,所以导致语速过快。而想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用学生能听得懂的口语描述时,就会导致过度长的问题。
在自己学校的刘江敏老师准备她的精品课时,我和教研组长张艳文就觉得她的导入部分虽然精彩,但不免太过冗长。有时候准备一节展示课就是这样,多不免显得繁杂,简单又似乎过于枯燥。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共不用超过两分钟,但这也是最终定稿的环节之一。不是每节展示课都有这样的环节,说明每个老师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教学设计中的所有活动,又都是为了自己课程的中心和重点服务。
大家济济一堂的听评课,集思广益地说出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设计的建议。头脑风暴出自己的新颖观点。
比如郑勤勤老师的课展示holiday的内容,都是一线城市著名风景,有个老师提出潜江风光也值得展示,可以搞一个热爱家乡的小拓展。确实是让侧重点不在此处的我耳目一新,提供了好多今后上课的新思路。
而自己学校刘江敏老师的课,我们觉得学生充足的小组活动时间就是一大亮点,只需要将两个活动进一步修改,突出学习和巩固中层层递进的感觉,将“小调查”改成“小报告”活动即可。
篇10:教研活动发言稿
开学的时候,中心校领导已经就上学期成绩做过具体分析,我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有几个问题,和大家共勉一下:第一,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制度改变的时候,我们应当做什么?第二,当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家长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第三,当学生们就只是个孩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什么?
下面,我就本学期努力的方向谈谈我的想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我要陈述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我是一个亟待解决班级教学质量的语文教师。作为教师,职业是我生存的要素之一,质量的好坏决定了自己站在这个区域里能否幸福地仰望天空。
首先,要了解大多数时候,制度代表的是一种规范,一个大的范畴。教学无论如何创新,都摆脱不掉最后的教学评价。因此,研究“考法”是必要的。有句话叫做“天才就是无数次的重复”,所以要在练习巩固中找“质”。但学生并不是成年人,绝大多数时间不能较好地自觉管理自己,此时,我们是廉价的保姆,看着、守着、时刻提醒着。
第二,如果说尖子生的好习惯是悟出来的,那么,学困生的好习惯是“逼”出来的。
第三,如今这个社会,“基础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比如主体性教育、生命教育、创新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等”——这个社会没有给我们与时俱进的福利,相反,越来越多的“索取”从社会的各个角度汹涌而来,为了适应它,我们可以与时俱进地为自己谋点实实在在的福利,起码为了改作业、评试卷的时候多点笑意,少点疲倦,要努力转变角色,转变观念,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
第四,教育职业要有功利心才能进步,教育学生要有适当的功利心才能点亮学生愿意学习的动力。
第五,要适当“懒惰”,教给学生自学的技巧,不代办一切。
最后,要尽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因材施教。
篇11:教研活动发言稿
通过参加与黄山实验小学的校际教研活动,使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好的认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天性活泼好动,思维无拘无束,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唱游课学习习惯,将会对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帮助很大。以趣激情,让学生熟悉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学的特性就决定了课堂常规的特殊性,从问好到师生介绍都体现出一定的音乐性。如果单纯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只会让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转眼就忘。如用儿歌代替指令,学生就会很喜欢并且乐于接受。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中知道游戏、行走、坐、站的常规。 例如:上课时学生交头接耳不会倾听,我就说:“小蚊子嗡嗡叫,不爱学习爱讲话,人人都不喜欢它。”律动教学结束后,老师说“一二三”——学生答“快到位”边说边迅速安静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富有节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学生必须遵循的课堂常规。
(二)、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参与音乐活动。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内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要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目的是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师有计划,严格落实,持之以恒,才能形成。
1、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让学生懂得音乐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
2、运用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给学生表演、表现的机会:唱得好,唱得坏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对于一些害羞、性格内向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敢唱,不愿唱的情形,经常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许他可以找班里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帮他们找到自信和勇气,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当众歌唱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信心、一种做人的勇气、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课堂上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要上好一堂音乐课是不容易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篇12:教研活动发言稿
各位老师:
又到周三相聚时。感谢大家准时赶到这里。上周,我们进行了《三字经》诵读检查,相信各位评委、各位老师都深切地感受到校园内书声琅琅,班班洋溢着古典诗文的美,感受到学生读书时,那股蓬勃向上的精气神。我只想说,这样读书,真好!
这次检查,虽然各个年级评比的标准略有不同,但每个班的评分都在90分以上,因此都被评为“盼盼小学三月班级诵读之星”,这个小图标请老师贴在门上,提醒、鼓励孩子们坚持诵读。本期,我们共评5次,最优秀的诵读班将贴上五颗星。
从这次检查我们也了解到,各班都有统一的自主诵读教材,如32个班使用《日有所诵》,2个班使用《阶梯阅读》,8个班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4个班读《初中必背古诗词》,还有部分班级选读的是经典诗文,如吴笑春老师班上读的是《再别康桥》,宋晓芳老师教的两个班读的都是《春江花月夜》。
确实,诵读经典,能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高语言能力、丰富人文素养,传承优秀文化,《日有所诵》上有这样8个字:琅琅书声,朗朗乾坤,就是在提醒我们,只有书声琅琅,才能乾坤朗朗,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容易迷失方向,不爱读书的学校不是学校,不爱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所以,我们培养终身阅读者,就从每日诵读开始。
关于本次诵读评比,我还想在此说明几点。
一,每月诵读检查,是开学时,在语文组长、骨干教师会议上共同商议通过的计划,在第一次语文组会议也向全体语文教师通报了。既然大家已经达成共识,那么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虽然我们都很忙,尤其是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但本期我们会一直坚持做下去,但会根据各年级不同情况,对诵读内容和检查方式稍作调整。相信,我们会在共同研究中寻找最适合我校推广诵读的一条道路。也欢迎大家都能出谋划策,让我校诵读更有特色,更能持续发展。
这次我参加教育强县的资料整理,城镇中小学校的资料我全部看了,确实感受到我校发展的压力。正像杨志刚老师所说,硬件比不上,我们比健康,我们语文组再加一句,硬件比不上,我们就比读书。
二、请相信我们的学生。我校学生的素质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我接手的班基础并不是很好,但孩子们每天自己跟广播读《三字经》,我再稍加指点,学生也能读得有模有样,还有些语文老师身兼数职,如粟惠、陈瑶等,根本没有很多时间每天陪孩子诵读,但孩子们也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读得很不错。所以,老师也不必过分焦虑检查的结果,只要班上每天能带读、跟读、诵读,每天读十几分钟,学生的朗读差不到哪里去。当然,低年级老师确实要辛苦一些,因为很多字是孩子们不认识,只有老师一句一句地教,你们辛苦了。这次评委老师也反映,低年级班级都诵读得非常好,有些班的孩子还能把《三字经》的第一章背下来,有的能表演读,有的班还统一了文件夹,都说明老师对诵读工作的高度重视,有这样辛苦的付出才有这样完美的回报。
三、诵读内容作了些调整,因为大家认为读《百家姓》难度较大,所以4月诵读改成了简短有趣的小古文,对培养孩子读文言文的语感和今后学古文都会有不少帮助。我知道长沙县已有学校也开始读小古文,如华夏学校就把这个做为课题申报,还请县何建刚主任、市教研员段晓宏老师提意见,我们就把这个活动就为常态的一种诵读活动,让全校的孩子一起来参与,影响会更大。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所以本月诵读检查时,老师可以选择继续读《三字经》未检查的章节,也可以选择读小古文。关于《三字经》的巩固,我们会设计一些活动,如讲一讲、写一写、画一画《三字经》中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经典。此后的故事老师谷希、吴英姿、胡纯、向晖、彭娜、黄柳、常振芳、李灿、张帅也可以选择给孩子们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根据时间,每次可以讲2-3个小故事。
上次谈到要制定阅读推广计划,我想,很多老师已把计划写在心中,并进入实施和不断探索的阶段,因此,再尝试几周,我们直接写阅读推广经验,并在组内交流。语文组教师读书与教研的活动都很重要,本期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活动还会继续。今天,我们将进行的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暨两岸三地著名特级教师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二次培训,我们请到了毛丹、万容妃、吴笑春、冯晓这四位老师担任培训讲师,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请大家做好学习笔记,等会有时间的话再交流学习感受。
篇13:教研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热烈欢迎检查团的领导们参加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这次研讨活动。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有效的办法。这是我校校级领导赴河南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后,通过全校教师的参与讨论,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从而决定在全校开展“双基教学,双培育人”的教学改革。双基:课堂上努力使每个学生掌握每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培: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0xx年,“双基教学,双培育人”教学在我校全面实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对新教学方式理解不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于是本学期,我校确定了围绕“如何有效的落实双基,双培教学?”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我们将从“怎样制定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和“检测题目的制定?”三个方面对本主题进行研讨。上次通过大家的研讨,已经达成共识,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恰当。
今天,我们一起观摩了老师的《xx》一节数学课的动态呈现。下面就请大家以这节课为载体,围绕“如何落实双基双培教学中的导学。”这个主题展开研讨,希望老师们畅所欲言。
我们先请xx老师谈谈自己是怎样在教学中落实双基双培中的导学的?
执教教师说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的哪些环节符合双基双培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主持人:聆听了老师的说课,大家肯定会有很多话要说,希望大家积极发言,也热烈欢迎现场的领导参与我们的讨论。
(一)在新教学方式下如何指导学习?
主持人:上面几位老师对教师如何指导学习?这个问题,结合本节课认真的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和“设置有效问题”等,很好的建议。
(二)在新教学方式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与会教师评课
主持人:谢谢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你们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在教学中要使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持人总结:时间过的真快,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发言。这次活动营造了一个有效、务实、探索的教研氛围。本次围绕“双基双培”教学中的导学这个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达成共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篇14:教研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谈谈我们学校“三四六式”教学环节中的巩固与检测这两个环节,我觉得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比如:
(1)巩固练习习题设置的质量不高,且形式单一。
(2)巩固练习难易程度的把握不当,有些过难有些过易。
(3)当堂检测,给当成了课后作业,也就是当堂检测的时机把握不好,和当堂检测的目的及反馈形式不明确。
(4)当堂检测题不知如何设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平时的教学,利用所给的课例,大家来谈谈巩固检测这两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和我们教学时该注意些什么:(下发课例)
刚才各年级代表老师的精彩发言相信已给大家留下深刻记忆,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学习和实践中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一、巩固。
1、先来说巩固,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新授课而言,巩固练习通常安排在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左右,巩固的目的应该是本课教学最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原理、技能等。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挖空心思搜集很多的练习素材,把课堂撑得很满的同时,也让教学走向了凌乱。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巩固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下面我就列举这种以少胜多的方法: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设计这样的检测练习:
辨别同音字组词:钓未()允()钩()末()充()
“钓、钩、未、允”是本课的生字,看似简单学生却很难把握,这样一区别,学生势必会记得牢些。如果把全部生字都用来组词,也许还起不到只记记重点的作用。
2、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复习课中,教师应着力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检测题的设计要突出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设计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传承文化和文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教学《恐龙》一文时,安排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搜集恐龙图片,还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4、设计要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制约,一些优等生的求知欲很强,认知空间还很大。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设计延伸题可以向知识的纵深方向发展。总之,巩固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是设计时要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共鸣,要逐步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并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二、当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语文课堂中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能力是否提升要靠检测来了解,高效课堂的实现更离不开及时检测。当堂测试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法宝,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习者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价值体验的过程,课堂的当堂检测是为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预设的情感价值体验所做的有针对性的有反复的操练。
1、检测概述
检测包括单一检测和综合检测两大类,单一检测是针对一项知识或技能,比如字词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操练,以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而综合检测是针对学习目标,采取一定策略组织的问题的组合。比如语段分析及检测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在理论上,检测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很好的检测就没有高效的学习。所以当堂检测从整体上看应该是综合检测,从局部看根据重难点又需要单一检测,即当堂训练一定要有层次,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率,甚至决定一堂课学习的成败,没有把握好当堂检测的层次就会出现“题海战术”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现象,也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疲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怎样检测
现在的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是,在学校,很难找到时间来辅导学生,即使有也会加重学生负担;在校外,家长根本不关注或很少关注、也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但不少学生又学有困难,他们本该是最应该得到重视并应该进行强化的群体,由于这部分学生本身自制能力就差,加之又缺少外部约束,使得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在班级中也经常属于被遗忘的角落。怎样处理既要提高质量但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做保证这一矛盾问题呢?我想,只有优化课堂检测,提高课堂检测效率,做到在教学中尽量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关注B、C类学生,发现问题当堂补救。这是说着容易做着难的事,但我们只能尽量去做,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首先,要精选习题内容。要以教材为核心,精心地、有侧重地选择和设计检测题。习题设计应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应从大量的练习中挑选最主要的东西让学生检测,以保证学生高质高效地掌握知识。所以,在习题设计时应注重优化。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
其次,要注重检测的形式。(力求形式多样)
每堂课都要完成基本练习,不拔高,不降低。基本练习是使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规律,首次应用于实际之中,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反映,应设计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使每个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学习缺乏信心,没有承受难题的能力,遇到挫折就停步的学困生来说,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但也要照顾到优等生,设计的习题要低起点,多层次,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满足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就是要注意及时反馈,检测的目的就是看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检测时学生要像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不允许讨论。反馈可以是老师批改,也可以是同桌互该或全班对该。作为老师来说,可以通过检测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那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那些学生还需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最后想说,巩固和当堂检测这两个环节要灵活把握,对一些教学知识单一,无需拓展的内容,如:某些说明性的文章。巩固拓展和当堂检测这两个环节如何实施,它还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我们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它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另外,具体方法如下:
1、边学边巩固,适时进行课堂检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结合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记忆特点,积极采用边学习边巩固的方式,不能等到一节课学完以后再去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应让二者穿插进行。讲完某一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很短的时间进行自我巩固,随即进行当堂检测。例如在讲《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要求学生会写“里”和“果”字。这两个字的前四笔笔画相同,但第五笔出现差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效果,我在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后,进行了课堂小测验,给每名学生发一张空白纸,要求他们写下这两个字的笔顺。通过这种随堂检测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顺利攻克教学难点,既实效又高效。
2、课堂检测题型在单一检测中以填空、默写、听写为主,综合检测中以选择题为主。
重点内容采用问答题,在知识迁移上甚至采用了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并增加了即兴口述的环节,比如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检测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检测这一枯燥环节中也能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同时,也可以“逼迫”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巩固与复习,同时作为教师可以利用检测结果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激发学生提升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它可以成为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中枢环节。
3、合理安排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是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教师反思教学得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时,需要精挑细选,要结合教学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使学生做到“做一题会一类”,努力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机械重复。此外,作业的设计还要恰当地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安排有针对性的作业。如,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单独画题,让他们做基础的题目;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他们完成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题。通过这种分层留作业的方式,有效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
三、小结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和谐互动的结果,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既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堂检测一般包括复习检测、对新知的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等,它应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在经过一系列课堂检测后,学生经历了一次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拓展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教师也通过对检测的分析对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有了解,使学和教更加有力的结合起来。课堂检测的作用不能忽视,检测组织的是否科学、频率是否合适,形式是否恰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总之,打造高效课堂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以上内容是我查阅资料、自己学习的结果、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和欠缺,肯定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大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15:数学教研会发言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次全体数学老师集中的会议,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本学期小学数学教学、教研活动安排和要求,由存国组长主讲,提出一些要求;第二部分是名师培养工作室的具体安排,第三部分是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这两部分由我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下面请存国教研组长对本学期的教学教研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
我们小数名师培养工作室成员和课题组成员占整个小学部数学老师中的大部分,是我们小数教研组的中坚力量,所以做好名师培养的任务很重要,当然,我们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工作室活动中,主要以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为主,有三个平台大家要把握好,一是在教学活动中多反思、多与同组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交流,学习他们的长处,学校在备课、集体备课上面的严格要求就是这一点的体现;二是多看书,多学习理论,如新课标、教学杂志、书籍等,学校阅览室、周校长处都有。三是要多动笔,将所思所想写下来,长期积累,思维就开阔了,就可能有成果了,这一点,我们要向陈茂林老师学习。我们要明白一点:写文章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果你认为教学教研是两张皮,那你基本上还是游离于专业发展道路的边缘的,至少没有成为行家里手。只有实实在在的对教学有心得、有感悟、有发现,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我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教学上多花些心思,多作一些思考,有空时动动笔,你们比我更灵活,悟性更强,花些精力,一定比我好很多。在写作方面,为了大家有实实在在的例子进行学习,有身边鲜活榜样的帮助和指导,我认为,借助于数学课题研究的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学年度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数学阅读方面产出成果,可喜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有三篇有关数学阅读方面的文章在国家或省级发表或获奖,这是理论性成果。同时,本学期四月份还有很好的机会面向全区小数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展示”,有两节课,是很好的过程性资料成果。在这里,要感谢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
本学期在课题研究方面的内容继续依据去年发的本学年度工作计划进行,本学期特别强调的几点也已经放到了本学期的小数教研计划中了,大家明天可以到校园网上看一看。每个月主要有以下这些安排:
二月:
召开校级名师工作室、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总体学习、工作目标及个人具体目标。
学习新课标及课题组有关材料。
三月:
1、工作室研修成果展示交流:李涛,主要讲一篇发表的数学阅读文章,供大家参考。
2、学习新课标,鼓励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酝酿学习新课标心得(论文)。
四月:
1、工作室研修专题讲座:如何写好教研论文,由陈茂林主讲,茂林是我校公认的教研高手,知名作家。这次活动是我们工作室和课题组活动的亮点,按照周校的话说,我们要墙内开花,墙内更香。茂林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2、面向全区小数教师组织“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两节课,已经根据自愿报名的原则,由周雪梅和赵美红两位老师执教,目前她们刚刚开始准备。
3、学习交流实践新课标的心得,积极撰写学习新课标心得(论文)。
五月:
1、工作室研修成果展示交流:刘纯老师主讲,刘老师的一篇数学阅读文章被评为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工作室成员研修成果交流讨论,解疑释惑。
六月:
1、工作室研修成果展示交流:景丛老师主讲,她的一篇数学阅读文章被评为省师陶杯三等奖。我相信,这一定会成为她们两人专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获得了所有老师对她们的刮目相看。她们为什么能很快地获奖?不仅仅是她们有文字功力,更重要的是有很好的主观意愿,肯专研,能思考。同时,并不排除工作室、课题组带给她们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我说过,数学阅读方面大有研究的空间,这一点,她们听进去了,并且认真地做了,所以有收获了。在此,表示祝贺。我们数学组在省级以上发表和获奖的除了茂林以外,并不多,而数学阅读方面就有了两次,可以证明我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上学期,我发给大家的课题学年计划中,就分配给每个人数学阅读研究专题,希望我们心里装着这个研究任务,教学中多留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了这方面的灵感,产出一些好的文章,多投稿,多参加评比,收获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成果。
2、回顾本学期工作室活动,查漏补缺,表扬先进。
会议结束,谢谢。
篇16:数学教研会发言稿
本学期学校在十个教研组中开展了“探究有效课堂”的活动,我校数学组的谭闽老师作为教研组长率先上了一节数学研讨课,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展示给大家这么精彩的课确实值得肯定。在课堂有效性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尤为突出:
新课开始首先谭老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然后,把转化的思想迁移到本节课圆的面积计算,让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这样,以旧带新,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突出新知的生长点,将学生很快带入新知的“邻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
接着为了使转化的近似图形变得更像,老师在学生感受到操作的局限性后,借助电脑将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并演示剪拼过程,再让学生想象等分128份、256份是什么样?从中学生体会着“化曲为直”,感受极限思想。这里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层次性强,教师指导细致到位。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分三次进行小组活动,每一次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来进行,你看,“四人小组借助手中的圆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办法把近似的图形变得更像?”、“结合数字、符号、字母,想办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三次活动逐步深入、层层递进,最终由学生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当,教师导得精、导得准,学生探究活动有方向有目标,当然效果就好。
另外,板书设计很巧妙、清晰,展示出两种不同方法推导公式的思路和过程,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总之,课堂上教师既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紧紧抓住“圆面积公式推导”这一重点,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推理,通过多次不同剪拼,采用转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积变形把图形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逐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多层次操作、多角度思考,既激发学生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能力,还通过电脑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从这节课中我们也看到了谭老师教学功底扎实,教材把握准确,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都很强,她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指导细致、处理细腻,这些都为她这节课能有如此大容量、如此高的难度教学铺平了道路,提高了效能。希望其他的年轻教师能好好从这节课中学到一些新的理念、学到一些处理教材的技巧以及在教学基本功上查找差距,弥补不足,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愿我们每节常态课都能朝着“有效性”的目标前进。
★ 数学老师发言稿
★ 数学发言稿
★ 教研组活动发言稿
★ 教研活动发言稿
★ 数学老师发言稿
【教研活动发言稿数学(共16篇)】相关文章:
家长会高二数学老师发言稿2022-07-16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经验交流发言稿2023-06-26
小学优秀数学教研组发言稿2022-12-17
介绍名师主持人的发言稿2022-11-06
关于优秀名师发言稿2024-02-04
初中数学评课发言稿2022-10-23
选数学组长发言稿2023-02-12
高三数学研讨会发言稿2022-06-16
小学教学经验发言稿2023-03-08
集体备课发言稿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