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

时间:2022-12-11 08:07:05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共15篇)由网友“伊咦”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

篇1: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地属汉槐里县茂乡,今兴平市南位乡。历经多年,茂陵仅仅剩下陵丘,其他荡然无存;而霍去病墓前,却有国宝巨石群雕。故茂陵博物馆,未设在茂陵内,而建在霍去病墓前。它馆藏丰富,驰名中外,是融茂陵、霍墓、石雕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展馆;它环境优美,景观迷人,是集园林、古建、文物于一身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穿过透花门,就进入茂陵博物馆。向前观看,广场宽大,景色宜人,好似江南园林:中间是宽阔大道,地上是光亮青石;道旁是长方花园,园中是绿树花草。大道尽头是朱雀门,朱雀门后是假山琳池;苍翠小山是霍去病墓,小山顶端是览胜亭。越过铁栏门,便进入院落:仿汉建筑,左右对称,古朴恢宏;正面三间,两侧半亭,三合半院。西侧是武帝陵派出所,东侧是编钟古乐厅。转身向东,边走边赏:鱼戏玉楼,喷泉四射;虹飞画栋,钟吟汉韵。走到厅前,正门柱上,挂有对联:古汉仙姿,玉笛弄残波底月;乐宫国色,紫箫吹皱水中云。回到大道,抬眼朱雀门,门额为“茂陵博物馆”。大门两侧,有两副对联:烜赫武功天马咏,风流文彩柏梁诗。汉擅威名,远域宾从,曩日东来多信使;陵临丝路,驼铃何在,而今西去尽长车。穿过朱雀门,迎面的是仿汉琳池:池面圆圆,碧水一池,微波荡漾;喷泉居中,清水涌喷,声音悦耳;假山偏北,清泉潺潺,顺壁飞下。拾级而上,走上环桥,细观栏杆:仿汉漆器,为红底黑纹;镂空神兽,为龙虎雀龟。俯视圆池,池鱼可爱:色彩斑斓,成群追人。环顾四周,美景园林:竹树青翠,花草鲜美;亭台参差,楼阁错落。

绕过琳池,转身向西,是茂陵文物陈列室:座西朝东,灰瓦红柱;面阔九间,设有三门。中门两边,刻有对联:上继周秦,开恢弘壮丽中华气象;前承文景,振雄健协和大汉天声。转身向南,南门柱上,悬有对联:莫道昔人已去,一任茂陵埋往事;且看古迹重光,还从文物认前朝。走进南门,最先看到的,是五陵原西汉帝王陵分布图、西汉帝王陵一览表、汉武帝茂陵介绍等。继续往下看,是为数不多的出土文物。其中,最为醒目的,是“陶灶”“瓦当”与“四神画像砖”。走出陈列室,向西是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览。造像共有九组,栩栩如生;展现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金屋藏娇,卫夫人入宫,卫青拜将,甘泉宫献俘,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倾国倾城,山呼万岁,勾弋夫人,五柞宫托孤。遥想当年,汉武帝在位54年,励精图治,鼎盛西汉,颇有作为:政治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削弱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制。经济上,官营煮盐、冶金、运输和贸易,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经济;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反击匈奴,对外开拓疆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促成了西汉帝国的统一、繁荣与强大。

回身向东,越过琳池,为茂陵珍贵文物展览:座东朝西,对称西室。中门两旁,悬挂一联:十余代人非,但凭国宝格刘汉;两千年物是,还向古珍读史书。进入北门,依次参观。据介绍,馆藏文物四千多件,主要国宝有四件。第一件,为鎏金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通体铜铸,全身鎏金,姿态俊秀;昂首翘尾,四腿直立,气势轩昂;粉鼻亮眼,两耳竖立,头部生动;比例恰当,结构匀称,体态矫健。第二件,是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高58厘米,底径13.3厘米,口径9厘米,盖高6 厘米。整体上,鎏金银,被九条龙装饰: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口衔竹状高柄;柄上端,有三龙支撑,以架炉盘;盘外壁,环铸四条水龙,生动逼真。熏炉盖,呈博山形,有透雕孔隙;燃香后,青烟可袅袅而出,弥漫盖上山谷。盖沿和圈足,均有铭文,介绍熏炉情况。第三件,系错金银铜犀尊:重13.3公斤,高34.1厘米,长58.1厘米,宽20.4厘米。铜犀目视前方,昂首伫立,肥硕健壮:口部,管状流口,设于一侧,用于倒酒;头部,双角前后,两耳短小,颧骨突起;背部,尊口椭圆,铜盖上覆,活环开合;腿部,四腿短小粗壮,蹄足三瓣逼真。第四件,乃四神纹玉雕铺首。长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6公斤。玉材蓝田,质地莹润;衔环之孔,形状卷鼻;饕餮纹两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

走出展馆,向西向北,就步入茂陵石刻群。西亭南面,有一对联:石马嘶风,犹想当年鼙鼓;将军靖域,常怀破虏刀弓。转眼亭内,有“马踏匈奴”的国宝石刻:高1.68米,长1.90米。主像石马,酷似真马:昂首挺立,肌肉丰满;四腿紧夹,尾长拖地;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象征汉军实力强大,坚不可摧;气势磅礴,凛不可犯。马腹之下,有一匈奴人:仰卧地上,双腿拳屈;左手握弓,右手持箭;须发蓬松,狼狈挣扎;惊慌失措,声嘶力竭;不甘就缚,无可奈何。西廊内,也有五件国宝石刻:有皮毛斑斓、卷曲在背的伏虎,有短鬃整齐、双耳短尖的卧马,有体形似蛙、口中有齿的蟾,有眼睛鼓圆、嘴巴微小的蛙,还有人紧抱熊、熊狠咬人的格斗。东亭北侧,雕有一联:艺运匠心亭映日,石通人意马嘶风。观看亭内,有“跃马”的国宝石刻:高1.50米,长2.40米。马之体形,与石吻合,巧夺造化;马之胸前,分层减地,雕凿成型;马之胸后,线刻流畅,惟妙惟肖;马之腾跃,刻画入微,动感强烈。马之形象,结构清晰,形神兼备。东廊内,还有五件国宝石刻:有头仰手胸、嘴大齿露的石人,有依石勾勒、气氛恐怖的怪兽吃羊,有嘴巴尖长、凶猛无比的野猪,有前肢盘曲、鼻搭前足的卧象,还有回首瞪目、鼻肥嘴宽的卧牛。

看完石雕,返回亭间,向北是霍去病墓:底部南北105米,东西73米;顶部南北15米,东西8米;高度25米,体积62961立方米。墓冢上下,乱石嶙峋;墓地周围,苍松翠柏;墓身形状,极像祁连山。坟冢之前,有方石碑,两米多高,竖刻两排字:右为“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左为“冠军候霍公去病墓”。霍去病,西汉著名军事家。曾6次出击匈奴,屡战屡胜,战功辉煌。特别在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横扫匈奴主力,开通丝绸之路。功勋卓著,有联赞曰:百战舍生思破虏,一身许国不营家。走向东南,拾级登山;爬到墓顶,有览胜亭,如天上宫阙。南面亭柱,雕刻对联:转战西陲闢丝路,永留高冢象祁连。向东望去,远有三朝权臣霍光墓,近有西汉重臣金日磾墓。转身西望,近处有形如庐山的卫青墓:西北角凹进,西南角凸出;南面坡较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形如二层台覆斗。卫青,西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他能征惯战,战功赫赫,开拓了北部疆域。他出击匈奴,七战七捷,为历代兵家敬仰。眺望远处,是形似覆斗的茂陵。据实测,墓底边长240米,墓高46.5米,墓顶东西39.5米,南北35.5米。陵园呈方形,墙垣东西430米,南北414米,城基宽5.8米。上小下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茂陵北侧,是倾国倾城李夫人墓。

顺原阶下山,走到西南边;沿中轴向南,回到停车场。停车场旁,有表现坚守气节、不辱使命的苏武牧羊石雕。回到旅游车,掏出游览券,观赏博物馆,感受一串串:茂陵博物馆,造像显功业,文物显智慧,石雕显忠勇;功业不可埋,智慧不可没,忠勇不可缺。茂陵博物馆,展现武陵珍宝,呈现武陵文化,彰显武陵精神;传承艺术结晶,延续历史传统,弘扬人间正义。(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篇2:茂陵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 -资料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是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现有文物陈列室2座,汉武帝故事造像艺术展一座,石刻廊房6座。总占地面积121486平方米术之瑰宝。以气魄恢宏、风格豪迈闻名遐尔。为了保护这批大型石刻,茂陵博物馆建立在霍去病墓前,

资料

设职能部门11个,共有职工80余人。多年来,在全国劳模、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馆长王志杰(研究员)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游客,完善自我”的茂陵卧牛精神,锐意改革,求实进取。将原来仅有3600平方米的`小小文管所,发展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曾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爱国卫生、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省(部)、市级奖励140余次。 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篇3:参观茂陵博物馆作文400字

参观茂陵博物馆作文400字

8月5日早上,6:00整,我和爸爸、妈妈、姥姥、妹妹、舅舅、舅妈一起去茂陵博物馆,茂陵在咸阳市,那个时候非常热。

茂陵是汉武帝死后埋葬他的地方。在茂陵博物馆里,我看到了马踏匈奴,是石头做的。还有一只大金马,据说是汉武帝骑过的天马。还有陶制排水管,陶制排水管一节一节的,真好看!茂陵博物馆里,还有三窝神石和去病石,三窝神石就是把三枚硬币投进洞里,许一个愿,就可以实现。去病石就是一块大石头,上面有几个脚印,据说是汉武帝踩过的,走到去病石上,踩一下汉武帝的.脚印,再踩一下“石”这个字,鞠三个躬,就可以把平安和健康带来。

我还见到了石人,我感觉他很生气。我还见到了一把弓,有可能是后羿的弓箭哦!博物馆里还有一个鼎,是三个腿的。我还看见了很多钱,一元、伍角、五十元、十元、壹佰元。门口的池塘里许多鱼在池塘里游,我们就买了很多鱼食给鱼喂,喂完了后,我们就回家了。本来要在外面吃,外面太热了,姥姥说:“这会吃饭人太多了,外面吃要等呢。”我们就回家吃了,姥姥做了西红柿鸡蛋面,可好吃了,吃完了以后,我和妹妹玩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家了。

篇4:登茂陵

登茂陵

陕西省咸阳市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中学 七年级八班  李酉赫

茂陵是汉武帝之墓,在咸阳市10多公里处。

下午,我们一家开车去茂陵。到了茂陵已经5点多了。我和爸爸去登茂陵。上山有两条路,一条是中间的路,另一条是右边的路,听爸爸说中间的路比较陡,于是,我们走另一条路。

登山时,我的两个腿发抖,生怕没踩好掉下来,开始上我还有勇气,还是一点一点的慢慢像乌龟一样的向上走,无意中回了一下头,虽然只是几米高,心里却恐惧的不得了。在上到半山腰时,我已经改成了爬山了。过了一会儿,我的手背被一个植物的刺扎了。我正要给身后的老爸说时说却又看见了越来越远的山下,我已经心惊胆战,心跳加快。于是我又想起原来翻墙进公园时,那么低的墙,我翻过去时已经吓坏了。又想起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于是我咬咬牙,下定决心,冲了上去了。

在山顶上,我们看人就像一个个蚂蚁,车像小甲虫,房子像乌龟。天上挂着一轮红日,于是我看起了夕阳,太阳在我的眼皮底下开始溜了。这会儿,太阳开始泛红,那红色变深成了小姑娘的'脸上害羞的红云了。一会儿,渐渐变成了深红色,更深,最终一颗熟透了的“

大石榴”挂在空中。

于是爸爸拉着我下山了,太阳变得越发的红了,宛如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的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今天,即登了山,又锻炼了胆量,又看了日出,真是“一举三得”呀!

投稿:-10-6 18:50:10

篇5:《茂陵》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注释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在长安西。诗以汉武帝指唐武宗,因二人在武功、畋猎、求仙、好色等方面均有相似处。作于会昌六年八月武宗葬端陵之后。

②蒲梢:良马名。《史记·乐书》载,汉武帝伐大宛,得千里马,名蒲梢,作歌曰:“天马来兮从西极。”

③苜蓿:豆科植物。据《史记·大宛列传》,宛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博物志》谓张骞使西域还,得安石榴、胡桃、蒲桃。

④凤觜:传说仙人煮凤喙及麟角作胶,名为续弦胶,见《十洲记》。又传武帝时西国王使臣献此胶。帝至华林苑射虎,弦断,使者用口濡胶以续弦。含凤觜,指用嘴含胶将其濡湿融化。含,全诗校:“一作衔。”此句讽其好游猎。

⑤属车:皇帝侍从的车。鸡翘:皇帝出行,属车前插编有羽毛的鸾旗作标志,民或谓之鸡翘。句指出行不用皇帝仪仗而喜微行。

⑥《博物志·史补》:汉武帝好仙道,西王母来,索仙桃,以五枚与帝。时东方朔从窗中偷窥,西王母说:“此窥牗小儿常三来盗吾此桃。”此讽其好神仙。东方朔指方士一流。

⑦金屋贮娇事,此讽其好女色。

⑧苏卿:苏武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出使匈奴,扣留十九年后,于昭帝始元六年春始归国。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事见《汉书·苏武传》。此借苏武自况。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25岁进士及第。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2]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年)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泾县北)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5-6]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40年)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之前的(“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年),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6] 从太和三年(829年)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墓葬祖籍

《全唐文·李商隐》载《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安阳君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弃代,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覃怀志·陵墓》:“唐李商隐墓:文集内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不可考。”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陵墓》:唐李商隐墓在城东(按《文集》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考在清化北山下。)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古迹志》:“河内不应有商隐墓,旧志云在城东者非也。”但是,该志对李商隐的高祖、曾祖墓记载颇详:“唐李既济墓:李商隐之高祖也,商隐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文状云曾祖安阳君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美原讳某,字既济,其墓长乐贾至为之铭。”“李叔恒墓,商隐之曾祖即所谓安阳君也,旧唐书云,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义山文集作叔洪。”民国二十六年《沁阳县志·陵墓》:李商隐墓相传在城东。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河内县古迹图》将李义山墓标记在河内城以东, 朱沟支渠以西, 沁阳以南的范围内, 离城仅数里。且《河内古籍图》中所标的李商隐墓位置也是似是而非。能够证明其似是而非的,是该志和李商隐墓标在同一平行线的沁园的位置。查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古迹》关于沁园的记载:“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沁水北岸,金时官僚宴游之地,有石图本尚存。”既然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为什么画在城东几里的地方?如若按照该志所画沁园的位置的比例推论李商隐墓的位置,也应在离县城三十里的雍店之东原。如此说来,文献对李商隐墓准确的记载,应当是“雍店之东原”和“清化北山下。”。

关于李商隐的墓葬地点,还有两种说法。一处位于沁阳市山王庄镇庙后村,另一处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苜蓿洼村南。前者是李商隐的原籍所在地,后者是其祖辈迁居所至的家乡。由于李商隐晚年生活的资料稀少,他死亡和埋葬的地点还没有定论。

沁阳李商隐墓的文献依据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河内县志》的古迹图和乾隆年间的《河内通志·陵墓》里的相关内容。《河内县志》里标示出了“李义山墓”的所在地。《河内通志·陵墓》明确记载:“李商隐墓,在府城东。文集内云祖茔在怀州东郊,今不可考。”

当地政府于1987年1月7日宣布李商隐墓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两次对墓地进行了整修。现墓冢区四周砌围墙,整个平面呈方形,边长9米,周围以青石砌筑平台,台上筑盝顶形封丘,前树墓碑,碑首雕作盘龙,碑身正面正中篆书“唐故李商隐之墓”,碑阴上部刻李商隐生平简介,下部刻清康熙三十二年《河内县志》内的古迹图。四周铺设方砖,植松柏。唐代李商隐爱妻《王晏媄墓》埋葬同墓园。荥阳的李商隐墓没有成形的墓园,荒冢距离位于苜蓿湾村南200米左右的农田里。据荥阳政府网站的介绍,墓冢高约4.2米,东西长约10.4米,南北宽约10.6米。没有墓碑,荒冢上遍布枯木和野草。现为郑州市和荥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沁阳庙后村明洪武年间,川籍移民周明彦创建村落,因村前有个小土孤埠,故名独埠周家。清咸丰年间,孙、李、姜等姓陆续迁入,并在土埠上修筑庙宇,故易名庙后。1925的庙后、刘家疃、小宁家三村为一村,统称庙后。清咸丰年间迁入的李姓怎么会于李商隐有关系?

篇6:茂陵导游词介绍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0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是西汉11座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 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汉武帝陵坐西朝东,面向他的广阔疆土,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墓道,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陵园分为两重,都密布着从葬坑,地上还有陵庙寝殿等大小遗址。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由于陪葬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家民起义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

篇7:茂陵导游词介绍

茂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与兴平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霍去病墓前,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

茂陵博物馆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为一体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为全国最早的西汉历史文物与陵墓现场保护管理机构。馆藏文物数量多、品位高,展品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

四十多年来,茂陵博物馆从原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扩大到12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发展到15805平方米,馆藏文物由原来的20件增加到4100余件,国宝级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马、玉雕铺首、四神空心砖、陶水管等多次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摩纳哥、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引起轰动。

博物馆园林景色宜人,仿汉建筑群林立,亭台楼阁,碧波荡漾,苍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游览内容丰富,“戏观茂陵一绝、琳池鱼追游人”,千年编钟展演,聆听悦耳古曲,夜景流光溢彩,浮桥喷泉迷人;欣赏《汉武帝事迹造像展览》,领略西汉盛世风采,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国家领导人李瑞环来茂陵视察时,欣喜的说:“茂陵不光有个很好的博物馆,还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我走到那里,就把茂陵宣传到那里,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应建成这样的博物馆。”

篇8:茂陵导游词介绍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但茂陵博物馆修在一旁随葬的霍去病墓前,对于刘彻墓我只看见一个山头。汉朝的木质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今馆内的房屋都是现代重修的;馆内展出的鎏金铜马之类虽富丽堂皇,到底显得单调。霍去病墓所在的山并不高,山间阴冷潮湿,唯树丛石阶墓碑而已,也没多少可看。所以我到茂陵主要是看石刻。

汉代的雕刻风格本来就粗犷,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更显得模糊而抽象。我最喜欢石牛,风化后的石刻线条更加柔和,愈发显出牛的温驯与可爱。至于其他石刻,诸如石虎、石人,也还好分辨,然而“怪兽吃羊”之辈一团混沌,简直是不知所云。最令人费解的是石蛙,一大块扁平的石板,只在前方突起处刻了嘴与浑圆的眼睛,就算说是乌龟也显得牵强。也许石匠是想表现池塘里青蛙从荷叶下探出头来的俏皮情态吧。

乾陵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气势恢宏,一条大道直通山下。大概的确是“风水宝地”,虽艳阳高照,林荫道上却依然凉风习习。道两旁列着石刻,石马、石翁仲等等自不必说,两只石鸵鸟权充当朱雀。再往前走便可看见赫赫有名的无字碑,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宏伟。无字碑的来历众说纷纭,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武则天认为今人功过应留与后人评说,故碑上不着一字,不流于俗套又带着几分禅意。后来历代文人墨客果然纷纷题字碑上。无字碑对面记述唐高宗生平的述圣纪碑反倒在千年风雨中褪色,字迹也难以辨认。昔日的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有字碑却几乎变成了“无字碑”,倒也有趣。

篇9:茂陵导游词介绍

茂陵位于兴平市以东20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暑假的一天,我们中华小记者一起参观了茂陵博物馆。

伴着清晨的微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着汽车来到了茂陵。一路上,秀丽的风光不时引起同伴们的赞叹。看着汉武帝陵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模糊到清楚,我真想赶快到达目的地。

汽车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我们像出笼的小鸟。啊!来参观的人可真多,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摩肩接踵,骆绎不绝。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音乐喷泉,泉水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动,真是美丽极了。

一进博物馆大门,最先看到的是琳池岛屿。泉水像一条瀑布由上流下,不时有几只白鸽停在上面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我快步走上前去,看见琳池里的鱼儿正在跳跃,在导游的解说下,我们环绕琳池跺脚,只见鱼儿们马上追逐过来。这就是茂陵一绝--鱼追游人。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东西两座展室。东展室为“茂陵珍贵文物展览”,陈列了以鎏金马为代表的西汉最佳、最典型的文物;西展室主要是铜器、铁器和玉石工艺等,其中有一个憨态可掬的西汉白玉猪十分可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出了展室,我们来到了石雕群。一块块巨大的精美石刻,神气活现,栩栩如生: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共计17件大型石刻。在导游魏叔叔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这些巨型石刻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最大、最全、最有历史价值的石刻群,这独一无二的西汉石刻艺术,不知凝聚着多少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呵!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登上了霍去病墓和汉武帝陵。站在高处,极目远眺,茂陵全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真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时间过得真快,眼又到了回家的时刻,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茂陵。一路上,我思绪万千,这里的一切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长大后,要保护好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篇10:游茂陵作文

游茂陵作文

自从我看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以后,剧中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汉武帝刘彻和大将军霍去病、卫青等到,同时对汉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茂陵。

我们先参观了汉武帝陵,他的陵墓气势雄伟,高大壮观。登上墓顶,在不远处也有几座略小的陵墓,它们分别座落在汉武帝陵周围的不同方位,分别是李夫人、金日蝉、卫青、霍去病的`陵墓。

下了汉武帝的陵墓,来到了茂陵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了西汉的大型石刻群,造型逼真,尤其是“马踏匈奴”那座石雕,然后我们随讲解员了解了西汉的出土文物,主要有器皿、钱币、刑具、武器等等到,最后参观了一组蜡像群,讲解员栩栩如生地讲解,好像把我带到了那个年代。

我惊叹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更为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称奇,它们就像一座宝库,展示着我国历史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他们所创造的绚烂多姿的文化。

篇11:游茂陵 游记

游茂陵 游记200字

自从我看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以后,剧中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汉武帝刘彻和大将军霍去病、卫青等到,同时对汉代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在国庆节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茂陵。

我们先参观了汉武帝陵,他的陵墓气势雄伟,高大壮观。登上墓顶,在不远处也有几座略小的'陵墓,它们分别座落在汉武帝陵周围的不同方位,分别是李夫人、金日蝉、卫青、霍去病的陵墓。

我惊叹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更为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称奇,它们就像一座宝库,展示着我国历史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他们所创造的绚烂多姿的文化。

相关游记作文:

春游牛首山 游记400字

寿州城 游记300字

快乐之旅 游记500-600

相约海口 游记

大连游记(暑假作业)

相关专题:[游记][叙事作文]

篇12:陕西茂陵导游词

陕西茂陵导游词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原上,南位乡的东南部,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0公里,其北面远依九骏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刘彻(公元前157—前87年),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在位五十四年,励精图治,巩固并加强了我国多民族的统一,形成了西汉一代的鼎盛局面,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茂陵是西汉11座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在中国历史上,如此规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方能与之相比。这座在汉代陵墓中最为高大、宏阔的帝陵,是“汉兴厚葬”的典型。公元前139年,茂陵开始营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绋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山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工程规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结舌。

它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据《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与今测量数字基本相符。总占地面积计为56878.25平方米,封土体积848592.92立方米。陵园四周呈方形,平顶,上小下大,四周边长达千米,状如覆斗,被西方学者喻为“中国的金字塔”。 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墙垣414.87米,城基宽5.8米,当时陵园有许多殿堂、房屋等建筑,仅陵园管理人员就达5000人。茂陵东南营建军了茂陵县城有27.7万多人居住,当时较繁华。

汉武帝陵坐西朝东,面向他的广阔疆土,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墓道,象征着他至高无上的地位。陵园分为两重,都密布着从葬坑,地上还有陵庙寝殿等大小遗址。汉武帝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置于墓室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门”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性强。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并设有便房和黄肠题凑的建筑,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汉书·霍光传》曰:“便坐,谓非正寝,在于旁侧可以延宾者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黄肠题凑”是“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料皆内向,故曰题凑。”汉武帝死后,所作的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

茂陵陪葬的珍宝在汉帝陵中也是最多的,《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载道:“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一并从葬。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由于陪葬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家民起义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搬了几十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均为稀世珍品。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

【李夫人墓】

外城之内的西北,距离武帝陵504米处,是李夫人的墓,在茂陵陵园里她的封土仅次于汉武帝。李夫人为汉武帝宠妃,中山(今河北)人。体形窈窕,擅长音乐,能歌善舞,屈伸俯仰,姿态轻盈。其兄李延年,也是一位超群的音乐家,善歌舞。侍候武帝,曾以唱《佳人歌》的方式推荐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时逢武帝的大姐阳信长公主在侧,她就叫武帝召见了这位美人,从此,李夫人得宠。生一子,封昌邑王。夫人红颜薄命,因病早逝。武帝怜其夭寿,非常惋惜,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并追封她为孝武皇后,并以皇后之礼厚葬。

李夫人墓,在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南部, 东南500米为汉武帝茂陵,西侧200米是马村庄和留位小堡子。陵墓外形腰部有一环周两层台阶,当地人称其为“磨子陵”,亦名“英陵”。经实测,该墓封土底部东长127米,西长127.7米,南宽108.3 米,北宽102.5米,高23.99米。方形,上小底大,封土体积为15万立方米,占地面积13495.60平方米。在距墓顶13米处内收成台,台东西两边各宽3.5米,南北两边各宽4.5米。在陪葬墓中李夫人陵墓最大。

李夫人墓前竖碑,碑文中为:“汉李夫人荚陵”,系清乾时陕西巡抚毕沅题。这里英陵的“荚”字有争议,经研究考证,兹查《三辅黄图·陵墓》载:“李夫人墓,俗名英陵。”陈直注引《水经注·渭水》: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作“荚陵”,似为误字。按清毕沅撰《关中胜迹图志》引《水经注》:“茂陵西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如此看来,还是以“英陵”为准。

【霍去病墓】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是西汉武帝时期杰出的青年将领。8岁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讨伐匈奴,屡战屡胜。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祁连山一带,纵横驰骋,决战千里,将匈奴主力横扫无遗,从而彻底开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为汉武王朝巩固、开拓西北边疆立下辉煌战功。武帝爱才,待霍去病情同父子。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殁于军中。武帝甚为伤感,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出殡之日举行了隆重的送葬仪式,“发属国玄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从长安到茂陵四十公里的路上旌旗蔽日。军队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文臣武将身着丧服,恭候迎送。并决定为其建造一座“冢像祁连山”的大墓,以表彰他的不朽功勋,一个月之内就造起了这座祁连山墓,又在一两年之内,创作出巨石群雕兽像,置于墓冢上下,以加强“山”的气势。墓上各种巨型的石刻群,手法简练,气势浑厚,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化境,是我国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所赞仰。霍去病墓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去病墓住于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西,据明代《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于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霍去病墓冢底部南北长105米,东西宽73米。顶部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冢高约25米。霍去病墓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墓上广植林木,其间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开创了以墓像山的墓丘封土新形式。墓前石刻原有总数已不可考,现共存16件,可辨认的石像有14件,其中3件各雕两形,总共有生物17件,不同物像12件,即怪人、怪兽吃羊、卧牛、人抱兽、卧猪、跃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短口鱼、长口鱼、獭蝠等。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

西汉各代皇帝墓前都没有放置石刻,惟独的霍去病和出使西域的张骞墓前发现石刻,可能是霍去病在临终前向汉武帝提出请求才这样做的。汉族是没有在墓前放置石刻这一风俗的。最早的墓前石刻在霍去病和张骞墓前发现,可能是因为他们生前长期在西域战斗与生活,受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接受了西域风俗中陵前石刻可以“镇墓”这一观念。到东汉以后,这种观念被整个中原地区所接受,陵墓前放置石刻于是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现在的霍去病墓,从上到下,周围百米,已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地前建成园林式博物馆,仿汉建筑错落有致,曲径回廊花木为伴,成为“AAAA”级茂陵旅游景区的核心。

【=

篇13: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 -资料

??昭陵博物馆是中国陵墓博物馆,在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旧缴希因山为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的陵墓。其陵园面积之大,陪葬墓之多,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昭陵博物馆正式开放。

昭陵博物馆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壁画陈列室和两座碑石陈列室。

??该馆馆藏文物4500多件,是研究初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资料

郑仁泰、张士贵等墓出土的彩绘釉陶俑,是唐三彩的前身。李贞、安元寿等墓出土的唐三彩,雄浑斑烂,雍荣华贵。李弈钩鐾恋摹叭梁进德冠”,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的一顶进德冠。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该馆现存唐墓壁画500平方米。李弈沟摹陡栉柰肌罚是研究唐代舞蹈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昭陵碑林”集中了昭陵陪葬墓前现存的40多通墓碑和已发掘墓葬的十几合志石。其中有欧阳询的'《温彦博碑》、褚遂良的《房玄龄碑》、唐高宗李治御制御书的《李薇》、王知敬的《李靖碑》、王行满的《周护碑》、殷仲容的《马周碑》、畅正的《程知节碑》,另有孔颖达碑座的刻字,尉迟敬德墓志盖的“飞白书”都是稀世珍品。

篇14: 游茂陵作文950字

游茂陵作文950字

国庆七天,举国欢庆,人们的心情格外舒爽,纷纷举家旅游,十月二日,我和妈妈也走出家门,乘车出游,这一站,我们先去了茂陵,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与其将军霍去病的墓葬群,一路上,心中自然欣喜不已,当然还有朝圣的庄严感觉。

柳絮飘飘大路落,路上虽寒风阵阵,可是挡不住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心,虽以入秋,可松柏常绿,柳枝婀娜,心中便也起了“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的兴趣!置身于幻影中,徜徉自在,完全遗忘了此行的目的地,直到看见那绿荫荫的小山头,才留梦而醒,一眼认出了这汉武的茂陵。

激动不已的我,急忙催母亲买了门票,高兴的跑进了“秀丽”的――“茂陵博物馆”。

乍一看,这那里是博物馆,分明是雕梁画栋的皇家花园,喷泉流水,假山亭阁,宽阔的草坪上树立着一只威武刚挺的园艺白虎和一只翻江倒海的园艺金龙,在我看来,这分明是寓意博物馆里奇珍异宝,卧虎藏龙。果不其然,行至西苑前阁,穿越林间小路,你就可以看见素有天下第一笔之称的巨型豪笔,金光闪闪的铜杆最起码也有四米长,再看笔头,爱想象的我脑海里还有什么能形象的比喻它,嘿,莫过于那厚重的拖把头了,然而拿这只笔去写字或拖地,恐怕有点太不合情理,还是乖乖的.呆在画阁,供中外游客参观仰拜吧!

话不多说,顺着三架铜手拱桥,越过假山鱼塘,仰头一看,我唯有放声大哭了,这应该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太美了,这高耸的霍陵不正是当年的祁连山吗?松柏相交,隐没了石板小路,却隐没不了那高塔白亭上的南去之雁,钟声依旧,烟云繁雾,此刻的心头不觉多了丝惆怅,这是什么感觉,那大汉音乐的交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我还是忘不了那英雄当年踏疆匈奴的身影,那吾皇陛下运筹帷幄的气概!“天自巍然不动”,登上跃马台,举目四望,自己的心中还剩下几分傲气?,帝业千古,最后也只是一把黄土,幽幽台阶,青苔以将此蚀成了青色,颤颤微微的走上去拜祭,才忽然发现,帝陵与这霍陵即是同高,又是平行,不禁大惊,这是何等的殊荣,一个帝王有这样的胸怀,爱臣之心,早以把臣子看成自己的兄弟,手足,为君王肝脑涂地,又何足挂齿?

这就是帝王的气魄吧!进西苑,提襟蜡像观,看守人小声低吟《大汉皇朝》,陪着这灯光下的黑幕,描绘了汉武的一生,金屋藏娇,纳言听政,卫子夫封后,卫青拜将,宠信李延年,游寻勾戈,仙岛寻道,托孤霍光,帝王的一生,说起来浩荡,总归几下,忽觉年岁如水,风回路转,此生即是一场梦罢了,功名利禄,带不来也带不走,那功过名声也只能尽由后人评说,随风罢了。

时间不早了,说走就走,回头后看,长路漫漫,真不知是迷茫还是希望,这位千古帝皇也更深的印在了我的心中,不,应该说是这个时期给我留下了印象,一辈子也忘不了。

篇15:北京定陵博物馆

北京定陵博物馆 -资料

定陵博物馆是北京旅游局评定的AAAA级景点,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10公里的大峪山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按计划发掘的皇陵。

陵园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八年(1590年)落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考究,

资料

明楼、宝城、陵门等主要建筑历经400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出土了丝织匹料、帝后冠服、首饰以及金、银、铜、锡、玉、琉璃等珍贵文物近3000件,其中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冕冠等均为首次出土。定陵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帝后的丧葬、冠服制度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和科学依据。

成都金沙博物馆随笔

参观茂陵博物馆作文400字

可爱的西安作文

关于西安的经典作文

富饶的古都西安作文

游汉阳陵小学三年级作文

西安旅行作文

西安作文初中

贾平凹的散文

贾平凹散文

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
《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茂陵博物馆(教师随笔)(共15篇)】相关文章:

文化古都西安作文2022-08-07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2022-05-02

十三陵长陵导游词2022-07-24

《清明上河图》观后感:生活中的传统文化2023-08-10

贾平凹散文秦腔2022-07-22

温庭筠《苏武庙》教学设计2023-04-22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过春节作文2023-05-17

关于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2023-07-09

西安导游词2022-08-14

西安的导游词2022-10-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