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精选18篇)由网友“HyaliteQ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
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
睿睿向来不喜欢午睡。他不喜欢安静地躺在床上,让他感觉十二万分的不舒服:他尽力让自己的眼睛闭起来,以至于眉头都皱了起来;他努力让自己的身体不动弹,以至于像热锅上的烙饼一样难受,可还是睡不着!慢慢的,睿睿钻进了被子,看似一动不动,其实不然!他将被子上的棉线拉扯下来,玩着挑花绳的'游戏;他将棉絮拉扯下来,玩着投弹的游戏……真是自得其乐!
某天的晨间活动,睿睿和晖晖玩着奥特曼跳棋,睿睿嘟着嘴巴:“没劲,又输了!”“嗨,睿睿奥特曼缺乏能量啦?”我走过去问道。睿睿转身疑惑地看着我,“睿睿,你的奥特曼都在一闪一闪发出能量短缺的信号呢,所以总输给晖晖奥特曼!”睿睿兴奋起来:“哎呀,对呀,我该补充能量,不过怎么补充呢?”我故作神秘地说:“等午睡你爬上小床后,我再告诉你!”
午睡时,他赶紧爬上小床躺下,迫不及待地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我让他闭上眼睛,然后在他耳边轻声说:“据我所知,奥特曼缺乏能量的时候,都会安静地躺在太空床上,在睡觉的过程中慢慢地补充能量,一觉醒来,能量就充沛了!”睿睿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睿睿睡着了!他的嘴角边依然挂着甜甜的微笑,可能他正梦见奥特曼兄弟给他输入能量呢!
当遇到一些特殊的儿童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特殊的时机进行引导、帮助。睿睿是天真的,他喜欢幻想,快乐地生活在他的童话世界里。教师抓住了他的“把柄”,顺着他的思路把舵行驶,从而在不经意间达到了教育的彼岸。醒来的睿睿在老师的帮助下,赢得了奥特曼跳棋的胜利,让他兴奋不已,更加确信:“睡觉会让我充满能量!”这不,睿睿真的能量十足,用都用不完。
篇2:乔睿楠教学反思
乔睿楠 地理科学
教无定法乏全策,反而思之知不足。在我看来,从来没有绝对成功的课堂,更没有固定的成功模版,无论你的教学设计如何完美,你的教学过程如何完整,一定存在美中不足,一定存在教学“意外”和教学“缺憾”。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美”,及时反思“不足”,那么美就会越来越多,不足就会越来越少。 有一堂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不仅因为这堂课形式新颖、学生欢迎,更因为这堂课激发了学生潜能、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实现了教学相长。 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的我,血气方刚,踌躇满志,总想把自己的所学滔滔不绝地输给学生。但很快,我发现我的理想破灭了,因为我遇到了一群我从未遇到过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行为习惯糟、理想目标不明确。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初中地理基础,面对我所讲的宇宙、天体、晨昏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等知识,他们除了竭力地从课本中找原文“配合”我以外,真的无能为力了……痛苦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 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发现这群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兴趣很低所以我决定走出传统课堂,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我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了一堂地理实验课――太阳的运行轨迹。
一、课前准备
细致入微 由于这是一堂新形式的小专题地理实验课,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更需要学生的观察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课前我便让学生准备了各种课堂所需――查阅相关资料(地球运动知识)、观察记录数据(半月内太阳运行轨迹)、必要物质准备(竹竿、皮尺、指南针、手表、科学计算器),并根据教学实际进度和自然客观规律,我精心安排了实验时间――秋分日后一周9月29日下午第一节课(便于秋分前后观察对比,也可利用国庆假期撰写实验报告)。提前告知学生,不仅能调动学生兴趣,更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所以课前准备基本充分,为课堂实验的顺利进行打好了基础。
二、课中教学
精彩纷呈 整节课我采用启发引导与动手实验相结合,学生讨论与展示交流相结合,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辨能力,学会地理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撰写,形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课前五分钟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场地――操场北侧足球场,学生按指定分组找好位置,准备好实验用具,开始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 1.定出太阳方位并绘图表示(指南针使用、影子测量)2.测量太阳高度(标杆、影子、科学计算器) 3.推测太阳运行轨迹并示意图表示(观测经验、所学推理)
篇3:教育随笔:爱“插嘴”的睿宝
睿宝喜欢帮助别人,在活动中也是为积极的孩子,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可是,由于他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反应快,最近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讲一句他迫不及待地接下一句;当其他孩子正准备发言时,他会大声地叫嚷着说出答案。对于睿宝的“插嘴”,我提醒过几次,都不见成效。该怎么办呢?我知道,对待这样的孩子不能随意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能批评我强制性的让他遵守规则,那样会适得其反。
我想了想,决定单独找睿宝进行谈话,我们之间的谈话,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次谈话之后,睿宝在活动中确实改变不少,他真的不再随便"插嘴"了,可是,原来思维活跃的睿宝却不再那么活跃了,他在活动中发言的次数也减少了,活动中的热情也大大降低了,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后,班上进行了“故事大王”的比赛,睿宝讲的故事《三只小猪》非常精彩,其他孩子听得出了神,完全陶醉在故事情节之中。故事讲完后,我便因势利导,让睿宝当回小老师,他学着我平时的样子对大家进行听故事后的提问。毕竟是孩子,他的提问很简单,结果抢着回答的人特别多,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弄得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我便趁机给全班孩子们上了一节“随便插嘴好不好”的谈话活动,在谈话活动中不时让睿宝说一说感受,“我感觉有点乱”“他们这么吵我听不清谁在说话”看来睿宝小朋友的体会还真不少呢!
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睿宝在活动中随便“插嘴”的次数减少了,他要表达想法时,会等别人说完了再发言,大家给他的掌声也越来越多,慢慢的,我们班的睿宝又回来了。
通过这件事,我领悟到:孩子有时看似不遵守规则,也许并非故意。此案例中的睿宝只是急于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而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篇4:论英文嘉言睿语之汉译
论英文嘉言睿语之汉译
从文本范式的'差异视角探讨英文格言警句式嘉言睿语的汉译策略,采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形美、意美之三大译诗原则,可实现化西方文化精髓为国人精神盛宴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作 者:黄燕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许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7(3) 分类号:H059 关键词:格言警句 文本范式 三美原则篇5:论语读后感之-巧言令色 洛新中学 陈睿
论语读后感之-巧言令色 洛新中学 陈睿
这一章里孔子批评了当时小人丑恶的嘴脸.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下一级的官员为了讨好上司,无一不极尽阿奉承之能事,孔子以为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是难以具有忠厚仁德之心的.相反地,孔子以为倒是那些不善言辞,做事坚持原则,一板一眼的人更接近仁者之道.所以他在这里说:刚毅、木讷、近仁。”“仁”这种极高的道德情操,不是靠语言所能描绘的,而是在日常行为的身体力行当中一一表现出来的。 巧言令色的人指的就是那些非常善于溜须拍马的人,我们不和晃承认世界上千万种人,每种人的生存方式都不同,作为弱势的一方要来依附强势的一方获取利益,得到生存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你依附于权贵而获得某种利益的同时,扪心自问,你失去的又是什么呢?赵炎附势,阿谀奉承,能得势一时,又岂能得势一世?在这篇中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其实就说了这样一个道理:老老实实做人,平平淡淡生活才是我们大多数人应有的态度。没有什么比内心的踏实和安定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比问心无愧更让人自豪的了。篇6:《做面花》教学反思,陈睿萍
《做面花》是综合课里面的地方课程。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在培养孩子的动手造型能力与概括想象力。“面花”是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所以我感觉在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介绍。所以我把这节课分为“看” “说”、“做”、“再说”四个部分。
首先“看”的部分,有针对性的出示了传统的面花图片,漂亮有代表性。作品艳丽的`色彩一般采用红黄蓝绿紫黑都是常见色,创作题材都与日常生活有关。介绍制作方法一般有搓、揉、捏、压、剪等方法。这些都是与我们面塑是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关系。通过欣赏PPT及课本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民间面塑的艺术特点,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花艺术的特点。
“看”我用PPT展示各式各样的面花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思考我提出的问题。
“说”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形式,它的形式、用途和寓意,讲述自己所见到的面花的造型和作用。
“做”这个部分我鼓励学生尽量塑造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用泡泡泥捏制造型,体验揉、搓的制作方法。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将面塑和绘画同时进行互补,能使受常规约束的丰富想象释放出来,塑造出各种有创意的东西,尤其是有童趣,有创意的作品来。
“再说”主要是指活动后的评价。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并不能仅限于对技能技巧的评定上,对充满童趣作品,尤其是合作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同时,评价时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引导学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思面塑教学活动中的“看”、“做”、“说”,是注重在面花制作中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无穷的乐趣。
篇7:论语读后感之四 洛新中学 陈书睿
论语读后感之四 洛新中学 陈书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我从初中就知道的一句论语,当时只知其意,未能深入了解其内涵,如今重读更是引起心理上的共鸣。这句话说的是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自己老师的人;两千多年前的`孔圣人说出的这句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能者为师。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同事们个个都有一身值得我学习的本事,每个人都有成为我老师的亮点。就说我们办公室里的张老师,她的工作热情度就很值得我学习;刘老师的课讲得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就连成绩不好的学生跟我提起刘老师都说愿意上他的课,可见刘老师的教法定是因材施教;还有李老师,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让学生们总是能自觉主动的完成作业……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么我们办公室里有八九名老师,真的相当于我就有了八九个老师,这也是我幸运的地方,更是我努力的方向。篇8:读后感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作者:邵明睿
读后感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作者:邵明睿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人完全像我,看她就像拥有另一个自己,会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啊!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作者 郁雨君,如果一本正经的介绍她,就这么说:她叫郁雨君,是一个很专心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是被孩子们同化了的人,她写的每一本书都与成长息息相关。“为男生和女生写作到底”是她一生美丽的口号。不过我更喜欢这样介绍她:她是辫子姐姐,是梳麻花辫儿的人。辫子老长老长老长,已经超过腰啦,厉害厉害!是眼睛和嘴巴都很大的人,笑起来要露出八颗以上的牙,灿烂灿烂! 书里的主人公被她写得活灵活现。姚果粒:没有一点看点的单调的“校服女生”。因为妈妈对钱不节制,她就变成家中的“小小管家婆”,对钱特别敏感,能闻出五步以内钱的味道。对于没见过的爸爸,她有自己古怪、独特又温暖的幻想。她和妈妈的世界虽然奇怪,但很温馨。 蓝泰格:长相和姚果粒一模一样,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小姑娘。造型是小女科学家 小女巫 “校服女生”的混合体。具有科学女生的探索精神。大方却骄傲,五岁就开始学舞蹈总是酷酷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迟疑,勇往直前。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别丹心:姚果粒的活宝 脱线妈妈,是任性小孩 购物狂 嘻哈大婶的混合体。拥有一个天马行空的脑袋,嗜巧克力成瘾,和姚果粒的角色颠倒。虽然经常出丑,但她从没觉得自己有多么的糟糕,她说,一个人只要有爱p有梦,就不会糟糕。 卫恩特:学校舞蹈队队长。身材不高也不瘦,功课不好也不坏,运动细胞少,温和友善,属于小绅士型。欣赏姚果粒原地转圈的功夫,梦想有一天能遇到外星人。 书上说;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一种那个很小很小的东西,用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原子是由很小很小的一个正电小球和一个负电小球组成的。也就是说两个完全相反p截然不同的小球组成一个原子,这正是世界的基本结构。书里有一个叫姚果粒的小姑娘,她发现家中的小猫豆沙在窗台上和窗外的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猫‘豆沙’对视。没想到这种事眨眼间也降临到她头上――一个古怪的摄影师叔叔怪咖“不是双胞胎”计划,让她撞见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实际上却完全不同的小姑娘蓝泰格。形式“相同”,“内容”相反的女孩,就像一对性格相反的双胞胎。问题是,这个叫姚果粒的小姑娘和那个叫蓝泰格的小姑娘真的.不是一个妈妈生出来的,甚至压根连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 但是她们遇见了,并迫切地想知道自己过的生活是多么得不一样。她们时而冲突,讨厌对方的存在;时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的探访;时而又有神秘的认同感。种种不同让她们的生活起伏不定,异想天开的置换游戏更让她们了解了心中的另一面。交换之后,很多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秘密就完全暴漏在她们眼前了。于是她们忽然懂得了,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呀!两个小姑娘在一种好奇和烦恼中豁然长大。“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让她们彼此拥有了一种奇异的完整感,也揭开了姚果粒的身世之谜,更让脱线妈妈别丹心和时装女魔头妈妈蓝蔚蓝各自解开心结。 由于她们两个这么一折腾,其他的小朋友也好奇的开始寻找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了,连小朋友们的爸爸妈妈也开始觉得真的有那么一回事了。大人们也开始寻找,好像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有另外一个自己似的。最后,她们找到了一对很老很老的双胞胎老奶奶――并不是真正的双胞胎,而是像姚果粒和蓝泰格一样的两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她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她们看到对方时,就像看到了镜中的自己,就像一对奇妙的镜子Twins! 也就是说,人也可以像原子一样,由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组成。只要你用心去找,就会发现另外一个自己,然后你才会彻底明白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将明白怎样面对那些困难的问题。我读过这本书后,脑海中挑出了一大个问号:如果我有很多个,有聪明的我p有会唱歌的我p有不爱漂亮但酷酷的我p有快乐的我p有爱运动的我……那么,会不会有很多个另一个我呢?有笨笨的我p有不会唱歌的我p有爱漂亮的我p有忧郁的我p有不爱运动好偷懒的我……欲走天的宇宙天地中将有无数个我。在我看来,世界上并没有陌生人,只要用心,每个人都有可能跟我心灵相通,我可以跟所有人交朋友。这个世界,充满珍贵的友情。只有勇敢宽阔的心灵,才能真正拥有它!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梦想,真的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想啊! 假如为找到了世界上的另一个我,那么: 遇到另一个我 开始觉的是件可怕的事 然后觉的是件冒险的事 之后觉得是件好玩的事 而后觉得是件可恨的事 最后觉得是件可爱的事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此幸运 遇见那么可爱的事 因为有对方的存在 生命变得更加完整 来吧Twins我的朋友 听起来像一曲二重唱,实际上就是一曲二重唱。我会拉起另一个我的手,让美妙的歌曲在我们口中跳动!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相信这一种梦想,你是否能相信这一种梦想呢?你是否能能豁达的p胸怀像海洋一样宽阔的永远相信这种梦想呢?我想,世界上真的有可遇不可求的事,只是你还没有遇到吧? 先不要急着告诉我你的答案,读完这个离奇却美妙悬疑却温暖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浮想联翩的你再来告诉我你的答案吧!篇9:《论语》读后感之自我反省 洛新中学 陈书睿
《论语》读后感之自我反省 洛新中学 陈书睿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参说的,中心内容是表达了自我反省。古代儒家思想非常重视自我反省,可以说反省是人的理性自觉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思想认知。在这里曾参就对反省提出了具体的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啊?我们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很守信用呢?我们是不是只听老师传授知识,而自己不复习呢?这些都是曾子日常的`反省,做为教师我们日常反省的目的是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 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人们都很容易从纷繁的俗务中丧失自我,当我稍有成绩时,就会飘飘然不知自己何许人也;当我遭遇班级成绩落后时,就会自我抱怨。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独自面对自己心灵,正确的审视自己:今天讲课时有没有什么知识漏洞;批评学生时有没有注意措词,是不是一时火起批评的过激了。人们需要反省是因为每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而且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对我们的言行举动也产生各种好的不好的影响,导致我们的行为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想要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篇10:课后随笔之教学反思
课后随笔之教学反思
为了教好本门课程,我总是认真做好课后随笔,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体会: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教育教学随笔,写课后反思。例在《我在进步》一课,我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题活动,课前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课上学生带来了采访父母的录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思品课教师应重视改变课堂传授知识的习惯,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动中悟理、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如,在《学会自我保护》这一课中,我尝试了小品教学法,让学生自演自无悟,学生兴趣高涨,本堂课的成功,使我大受启发,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书本知识,现实问题寓于滑稽的小品中,学生抽时间,挤时间去编、演,在演练中修改,充实内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与欣赏能力,也大家带来了乐趣,真是忙中偷闲,不亦乐乎,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快乐中体现合作精神,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写课后反思》。这样做从眼前看,确实是浪费了一些时间与精力,但从长远的角度、发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长、社会、一些老师给予理解与支持。我愿与大家一起探索品德与社会课的最佳途径,把课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时,我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结果学生对本课感悟不是很深,于是课下我及时记录了这一点:课上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这就强调了作为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个重要性。我们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调查采访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
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例在在教学《学习别人的长处》这一课时,我明显感到本班学生对别人的`优点发现不够,反而专揪同学缺点,所以本课我临场发挥,由我扮演骆驼,一名学生扮演羊,同学们演老牛,上演了一幕《骆驼和羊》的童话剧,骆驼和羊的争论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再如:在教学《课堂教学的规则》一课时,学生忙于回答问题,课堂纪律反而有些乱,我趁机让学生们坐好,一分钟后,让生说原因,结果同学们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课堂纪律一下好转。于是,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道:非常情况,非常处理,教师在课上应多些应激机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篇11:乡村教学之语文教学 (教师随笔)
曾有幸聆听了孙世梅主任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的一节讲座,引起我的深思。
作文教学,尤其是针对我们农村孩子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无论怎么讲解,孩子的视野、看法总是那样的狭窄。而我们教师呢?也总在为他们找理由,他们是农村的孩子,条件各方面受拘束,写不出好文章也不能只怪他们,是环境所致。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教不好作文的借口。
但真的是这样吗?农村孩子就没有能写出好文章的?其实不然,我班有个孩子,每次作文都能写得非常棒,字词的运用恰到好处,甚至都超越了初中生写的。每每读到她的文章都能让我心旷神怡,自叹不如。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留心观察,她有很多的好习惯值得我们采纳。
1、多读书,读好书。每次下课,她都能捧出一本书细细品味起来。都说我们可以把读书当做一次旅行。每读一本,都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不用出门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名川大山,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读一本好书似与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可以感受他们的人生态度。所以,要想写出好的文章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读书很重要。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培养的是让孩子热爱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写作的兴趣很重要。我班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写作,她把写作当成一种爱好。不仅仅是习作甚至一个小练笔她都不会放过,而且是认真的完成。这就是对写作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也应该注重孩子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从小练笔写起,从小事写起。生活处处是话题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3、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孙世梅老师说,她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她有很多文章都是来自于他对农村生活的回忆写出来的。如果没有细细的观察、品味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篇呢?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细心人儿”。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争一日之长短,急功近利。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很棒的!
[乡村教学之语文教学 (教师随笔)]
篇12:教育随笔之《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这本书的思想博大精深,在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认为学习《论语》的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吸收前人思想中的精华和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做人道理。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好像真的在学生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了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去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了我们的祖先,去学习、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课就没有白上。
说到我的教学过程,上课我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加大读的力度,例如散读、齐读、领读、个人读、小组读。通过读的训练,同学们对课文就容易把握。为后面的讲解奠定基础。从读入手,这样也就更好地是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因为《论语》都是文言文,又是大思想家的理论,在学习上有难度,后来经过研讨,学生积极的解决疑难,还很顺利。《论语》渗透着教学方法、学习态度、做人修身,对于学生来说此时正是需要这一教育的时候。
我认为本学期国学课我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有的同学对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深入钻研、虚心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育随笔之《论语》教学反思]
篇13:教育随笔之《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书,尽管有很多内容学生不易读懂,或有时似懂非懂,但我学习的目的旨在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中有益于自己的思想修养的部分。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在于逐字逐句吃透课文,而在于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交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做人道理。在教《论语》时,感觉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节课就没有白上。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什么是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我想不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又不如“授之以渔场”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这节课上,我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1、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制作了幻灯片。内容包括孔子及《论语》的有关资料、重点要理解的句子、学生喜欢的课文内容、背景音乐等。在提供信息、突出重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课堂气氛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
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各自收集有关孔子及《论语》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将信息进行整合,大大提高了信息量。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学习环节。在小组学习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自己就解决了。避免了重复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多,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深入钻研、虚心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力求走在教改的前列。
篇14:大音有声--谈墨子譬、侔、援、推论辩术陈永睿(高三选修教学论文)
大音有声--谈墨子譬、侔、援、推论辩术(陈永睿)(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论文)
映山红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逻辑哲学、语言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天下第一大侠。他长于论辩,曾在《小取篇》说,辩有七法,其中“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要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也就是说,“辟(譬)”的方法是用一事物解释另一事物。“侔”的方法是系统而详尽地对比两个系列的问题。“援”的方法是说:“你可以这样,为什么我独独不可以这样?”“推”的方法是将相同的东西,像归于已知者那样,归于未知者。已经说彼〔与此〕同,我岂能说它异吗? 简单地说,“譬”是用道理相同的事物作比喻,“侔”是用类比法证明相同,“援”是引事例论证,“推”是推理以决定是非。
《兼爱》《非攻》《尚贤》就运用了这些论辩术。
《兼爱》开篇即用“侔”法,即系统而详尽地对比两个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几组相互对立的概念:兼相爱--交相恶,天下之利--天下之害,爱人、利人--恶人、贼人,治--乱,等等,以论证兼爱互利的必要性:“不相爱”则天下遍生“祸篡怨恨”,“仁者非之”;“兼相爱,交相利”则“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仁者誉之”。再运用“援”“推”法,即事例论证和推理论证,以论证兼爱互利的可行性:连举晋文公、楚灵王、越王句践三例,说明君之好恶决定民之取向,关键在于上行下效。像攻城野战这样有生命危险的事情,老百姓固然不愿去做,若国君倡导,则众人都能去做,何况“兼相爱、交相利”呢?这样就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具有周密的逻辑性和强大的说服力。
墨子在《非攻》中也综合使用了“譬、侔、推”三种论辩方法。开篇不说“非攻”,而是直接打比方(用“譬”法)。先说“窃其桃李”是“亏人自利”,再说“攘人犬豕鸡豚”“罪益厚”,又说“取人马牛”“罪益厚”,又说“至杀不辜人也”“罪益厚”。在君子能否分辩“义”与“不义”的问题上,墨子又继续运用对比法加以辨析(用“侔”法)。“杀一人”“杀十人”“杀百人”,君子谓其“不义”,然而,攻打别的国家,导致伏尸百万,流血成河,君子反而誉之为“义”。接着,墨子又通过君子“少见黑”“少尝苦”“小为非”与“多见黑”“多尝苦”“大为非”结果的对比(用“推”法),进一步类比说明君子在“义”与“不义”问题认识上是混乱的。这样,连续设喻,层层递进。墨子用人们都能理解、容易接受的客观事例,巧妙设喻类比,层层推进说理,从而说明罪行的.轻重,最后归结到攻打、掠夺别人的国家是最大的罪行,揭示“攻伐”是错误的,阐明了“非攻”的思想。这样,文章说理透彻有力,顺理成章。
而在《尚贤》中,墨子也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辩术。第一段中,墨子将主观追求与实际结果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从而引人探究原因:“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里运用了“侔”法。第四段中,“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若君王抓住尚贤任能这一关键,国人自然竞相行义。这里运用的就是“喻”法。第五段中,墨子连举“尧举舜于服泽之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文王举闳夭、泰颠于D罔之中”四个典型事例,从而说明古代君王尚贤任能的强大功效。这里运用的就是“援”法(典型事例论证法)。
有人说:“大音希声”,即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墨子论辩的声音,表面上看似絮絮叨叨,实则是最大最美的,他把自己兼爱、非攻、尚贤等理念通过貌似浅显的语言、实则周密的逻辑而表达出来,唱响了“大爱无疆”的洪大声音。
篇15: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篇16:教学随笔:重读经典童话之《兔子和青蛙》
一天,兔子们在一起召开大会。大家共同探讨生活的意义,它们都觉得心里压着一块石头,老是担惊受怕,还觉得自己特别胆小,常常遭受人,狗,鹰和其他动物的无端伤害,生活里到处都是危险。大家越说越觉得生活没有任何希望,最后一致讨论,与其这样心惊胆战的生活,不如痛痛快快的死了。
于是它们决定都从悬崖上跳到下面的深水湖淹死。以了却一切烦恼。
正在它们朝悬崖跑去的时候,湖边的青蛙听到脚步声,吓得扑通扑通跳到水里逃命去了。
这时候一只头脑还算清醒的青蛙大声说——停下!咱们别犯傻了!
生活并不那么可怕,你们看,还有比我更胆小的呢!
每天下午我为我的托管小朋友讲故事。
很多童话,小时候读和成年读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
视觉不同,阅历不同,其中感受就不同了。
如今,我非常喜欢为孩子读童话的时光——不仅在为孩子们讲故事,更是为自己讲故事。
这是一则非常有哲理的小故事。
我禁不住反复读了好几次。
你看兔子那么心灰意冷都想到了自杀,结果没想到还有比它们更胆小的青蛙!
当我们为生活所累,以为自己就是最差的最可怜的时候,不妨想想还有青蛙呢?
你以为自己弱,以为自己生活不易,充满艰辛和痛苦,可是,这世上依旧还有比你更艰辛更痛苦的人呢!
所以啊,我们每个人不能一味地只认为自己的生活就是最悲惨的,对生活应该充满信心,积极地面对。 困境总会过去的。
记住,哪怕你就是胆小怕事的小兔子,也请不要气馁不要沮丧,不是还有更胆小怕事的青蛙吗??
篇17:教学随感之教室后排 教师随笔
刘楼镇焦楼小学 杨密芳
前两天,我在批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练习册时,发现有一道题是让学生写出在学校里的烦恼,对于这道题目,我发现有好几个学生都写的是:“我的烦恼是个子太高,只能坐在教室的后排,好羡慕个子矮的同学,他们都可以坐在前面……”这让我限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本来个头高应该是一件好事呀,平时我们夸赞一个人长得好首先一条就是说他长得高。相反,我们若是贬低某一个人也总是说:“你看他长得又黑又矬(身体短小)……”另外,电视上不还整天都在播增高鞋、增高药之类的增高广告吗?然而,这本是开心的事在学校里怎么会成为一种烦恼呢?
一般来说,老师按个头高低给学生排座位是最公平的,因为个子矮的同学坐前面才不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但是,当我们按照这个自认为毫无偏见的方法排好座位之后的一两周内,我们就会发现班内前半部分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气氛、上课纪律各方面的表现都远胜于后半部分的学生。再到开学一个月左右,我们还会发现,教室前半部分的学生都是认真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而后半部分的学生则成了不听课、不学习、上课捣蛋的“坏学生”。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异?是老师只教前半部分的学生吗?是老师只偏向前半部分的学生吗?是前半部分的学生(个子矮的学生)更听话懂事,还是他们天生聪明?是后半部分的学生(个子高的学生)一向顽皮不通事理,还是他们天生愚笨?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那个我们最初认为最为公平的排座位法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真正不妥的是我们老师在后来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比如,我们讲课总是站在前面的讲台上而不是站在学生中间;我们上课关注的多是前面同学的表现;我们讲课声音的响亮程度只能达到使前面的学生无法打瞌睡,无法开小差的地步;我们总喜欢把调皮捣蛋的学生放在教室后排的某个角落,以便他不再影响自己上课而不考虑他是否影响了别的同学学习;我们通常不喜欢多看几眼“坏学生”所在的位置,尽管那里还有其他无辜的学生……再思考下去,也许我们还会发现许多自己对待前后排学生的不公平做法。
然而,谁都想成为好学生,谁也都不愿成为坏学生,因此一些学生总会要求老师调座位,要坐在前面的位置。个子矮的自然是要坐前面的,个子高的也寻找各种理由(比如近视眼或是耳朵不好使)努力坐到前面去。但是,教室的座位永远分为前排与后排,也总有人要坐到前面或是后面。怎么办呢?对此,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给他们调换一下座位(比如每两周调一次,但调换座位的前提仍是以前面同学不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纠正自己在课堂上那些不公平的表现,多给后排同学一些关注等等。希望能由此消除某些高个子同学的烦恼。
[教学随感之教室后排 教师随笔]
篇18: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教学随笔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指导书写生字。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扑克牌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教师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
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中华不振)
你从哪一段看出了中华不振?
二、读文理解“中华不振”
1、出示第三段
读这段,这里是什么样子?(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在旧中国还有这么繁华的地方,这是哪里呀?出示租借地的图片和概念:(租借地是由于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有腐败无能而无偿租借给外国人的地界,那些外国人在这里可以为所欲为,全然不受中国政府的管制。)
那么在租借地之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出示旧中国人民和警察的图片)师讲述:在旧中国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中国的巡警整日在大街上挥枪弄棒,蛮横无礼,他们的枪口对准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老百姓,真是军无法制。
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2岁的小恩来闯入了外国租借地。
2、出示第四段
齐读这段。
这件事里有哪些人物?(师板书:妇女、洋人、巡警、围观人)
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自己再读这段,从描写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上体会到了什么?
(妇女:穿着衣衫褴褛看出她特别贫穷可怜;引导:假如压死的是她的父亲,她在向巡警哭诉什么?假如轧死的是她的儿子,她又在向周围人哭诉什么?“哭诉”看出她受欺。)
(洋人:得意洋洋的神态,看出他对自己造成的车祸并没有自责和惭愧,而是满不在乎,可见他们洋人在中国可以为非作歹。)
(巡警:这么大的事故,按照现在的法律,肇事司机应该受到监禁5到10年,而在旧中国,巡警是怎样解决这件人命关天的案子的?“训斥妇女”反倒成了受害者家属的责任。他为什么不敢追究洋人的责任?洋人势力大,惹不起。说明他仗势欺人)
(围观人:他们是“紧握拳头,劝劝妇女”“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陈述句。他们也不敢管这件事,无能为力)
那个关联词说明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或违背常理“不但……反而……”用它说一句话。
读这段,读出对妇女的同情,对洋人的憎恨
周恩来亲眼目睹了这件事,他完全明白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呢?(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贫穷受欺,这就是中华不振啊!)
三、朗读感悟周恩来的决心
从租借地回来,小恩来常常独自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你知道吗?写下来。指名读读
终于一次上修身课,恩来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
(师生扮演魏校长和那些学生)魏校长问同学们:“请问诸生为何而读书?”指名几位学生读那些学生的读书目的,再指名一学生“恩来,你为何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意是周恩来的就可以站起来说,“请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全班齐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讲述周恩来小时候不顾旅途劳顿,深夜坚持练100个大字的故事。)你听了这个故事想说些什么?(周恩来从小学习主动自觉,而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正因为周恩来从小就懂国情,立大志,勤奋学习,所以后来才成为令世人景仰,让中国人尊敬的,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总理。
四、拓展延伸,引起学生反思
那么,我们生活在幸福美满的21世纪,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呢?
出示图片:环境污染,宝岛台湾,战争硝烟,贫困儿童……你为何而读书写到日记本上。
★ 老师个人教育随笔
★ 我的教育故事随笔
【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幼儿观察种植园教育随笔2022-07-16
教育优秀随笔范文3篇2024-04-05
教学日志随笔2023-01-29
疫情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2022-09-10
小班下学期随笔短篇2024-04-03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短篇1002023-06-17
大班常规吃饭教育随笔案例2022-12-10
反思教育随笔大班2024-05-19
大班的第二学期教育随笔2022-07-21
大班健康尊重长辈教育随笔20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