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时间:2023-05-15 07:55:34 其他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7篇)由网友“想和念星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篇1: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基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层层深入,使本科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

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活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源,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积极参加区、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力求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造人民满意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听课验收中提高优课率;

三、教学措施;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健全成长。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

4、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7、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8、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进度

1-4周 第一单元

5-8周 第二单元

9,10单元复习

11-15周 第三单元

16-20周 第四单元

21,22周 复习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篇2: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世界史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讨论世界近现代史。一共21节课,每节课一课时。

二、景物分析依据:

本学期,我们将按照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原则,在上级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开创新局面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研究,深化高三历史教学开创新局面,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三、年级和班级现状分析:

三年级的情况是:不积极,不善于说话,打架硬,死板。虽然大部分系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扭转老师的思路,但还是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放出来也拿不回来。今年年初三情况如下:尾大年三十,尖子生少,中低年级不及格率高,尤其是初三(5)班男生数量多。学习岗位不礼貌,习惯差,熟悉度不足,很难达到100%通过率政策。总的来说,有些人不愿意学习,智力低下。所以,今年历史期末考试成功的担子很重,意味着每节课都要在教学上下大功夫准备,每一个课件都要做好,课堂也要实时巩固消化,争取每节课都有实效。

四、本学期的要求和努力实现的方针:

1、加深对《历史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把握课堂45分钟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全面性、科学性、巩固性原则。要做到言简意赅、概念清晰、组织清晰、重点突出、难点明确,认真落实三个基础,打好基础,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做好后进生的个体教育,从圈定礼貌开始,积极介入课堂阅读、思考、实践活动,让他们的成绩基本走得更远。

3、深入学习和体会期末考试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比如,升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学习比较努力的学生,要把重点放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能力上,这样期末考试才能顺利通过。

4、加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历史研究。

5、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丰富经营人文的美学和历史古迹,并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片放映、投影、录音、录像、电影、模具多媒体、收藏等。用于辅助教学。

7、认真对待,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与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具体做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本学期三年级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梳理各阶段的历史线索,总结各阶段的历史特点,寻找人类历史成长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要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检验历史成长的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注重问题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智力的重点是思考,思考的起点是提问。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主要研究的目标。每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方针的分类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到敏捷性。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项主要内容,为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努力以不雅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风格改进以往的教学,努力让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朝着快乐、活泼、有趣的目标全力以赴。

4、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新教材

新教材插图多,审美性强,能力要求高。因此,我们准备好好学习这本教材,呈现自己的教学特色。

5、研究班级类型,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并用它来指导你的教学实践。

不及物动词教学进度:

三月份教第二卷世界历史,

四月份我复习了《中国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

五月查阅了《世界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

六月全面复习准备考试。

篇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篇4: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岳麓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篇5: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其核心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学生已经学过学习了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从打制石器到掌握磨制技

术,从群居生活到氏族生活),本节课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采集,鱼猎到农耕生产,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出现)由于它还与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形成对比,,所以它是挖掘历史的总结,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图表,形成对比。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定位

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作用。比较干栏式住房与半地穴房屋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2.目标解析:

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年代、生活地点、生产工具、作物已经生活状况,就是把阅读课文内容结合课文中的《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匾的骨耜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

井和草棚复原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从中反应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要知道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主要看大汶口出土的文物,理解为什么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要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就必须掌握不同时期生产工

具的发展情况,生产工具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产力的进步。而社会进步有必须在生产力的推动下前进。

三、问题诊断分析的一般模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对阶级这个概念学

生难于掌握,形成的原因难以理解,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们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和渔猎,以采集为主。原始社会人们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

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生存方式不再适应人们的生活,因此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学会了农耕。

新课讲授:

问题一:我国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设计意图: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所生活的时间、地点、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师生互动:

问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约七千年。他们已使用的工具是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耒耜、稻、干栏式住房、水井、饲养、制陶和玉器、乐器)

问题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生活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已

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

收割庄稼,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彩陶,已会纺线、制衣和织布。

思考1: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哪些地方类似于河姆渡原始居民?

(磨制石器和耒耜、种粮食、饲养动物、住房、制陶等)

篇6: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中等行列。

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以确保学生学得好。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篇7: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是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第一本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原始人类的出现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发展与解体,重点讲述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到南北朝的发展情况。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2、重点:

北京人、河姆渡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夏朝的建立、分封制、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丝绸之路的开辟、三国鼎立、民族大融合。

难点:

历史久远,难以掌握,学生不易理解;

措施:

搜集资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故事会、黑板报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找准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小讨论、小游戏、故事会、看图分析、动动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活动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改措施:

加强集体备课,找准重难点,集思广益,探寻恰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四、教研专题:

借鉴洋思经验,利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自主学习的原则。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7课时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13课时第四单元:9课时

阶段、期末复习:12课时

篇8: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2)、(3)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初一(1)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

二、教材简析

本学年讲授第2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2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引导框、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动脑筋和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目标

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课标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篇9: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华夏之祖

第四周: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考

篇10: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 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四个单元,总授课36课时。

1. 第五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2. 第六单元:讲授十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3. 第七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4. 第八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地理读本》共四单元,总授课28课时。

篇11: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学生这学期在高一五、七、八班教历史。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学习任务。5班,7班学习兴趣浓厚,组织纪律性强。8班反应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有一定障碍。有鉴于此,这学期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实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本书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教材重点突出,从点到面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全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类、副标题设计合理规范,更注重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更科学合理地把握和处理历史分期发展的力量、民族关系等重要问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程类型设置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提倡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程。在栏目设置上,有很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栏目。图形材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和半坡聚落的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隋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从禅让制到皇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

5、讲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汉字的演变,并以慕斯武定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以都江堰为例,体验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国吞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建立统一国家的意义。

9、列举汉武统一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祖冲之,《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形成的历史事实,人口迁居南河民族交流。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和谐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作品,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重大成果。

四、教学改革思路:(具体教学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的地位提升到主体。

2、把握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说更有名的嗨。

篇12: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科室推出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实验,努力在课堂上构筑基本框架,然后逐步深入层层深入,使本科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落实推进滨州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跟各位老师一起定位在新的教师角色上,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建议:

1、转变观念,

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的角色;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灵活把握当时的课堂资源,教出兴趣,教出美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历史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积极参加区、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力求教学促科研、科研带教学,为创造人民满意学校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2、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活动、合作学习、探究方式,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将备课大而化之、实而共享。提高备课的质量和信息收集的能力,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听课验收中提高优课率。

三、教学措施;

1、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健全成长。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

4、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做到经纲为纲、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7、引资料、学经验。同科老师要互相学习,正常开展听课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统一订购的复习资料统一使用,以充分发挥其效益。

8、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进度

篇1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材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三个单元,共x课。对初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并可能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培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坚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教学进度

期中前:完成x~x课教学;

期中后:完成x~x课教学,期末复习。期末考试范围为七下全册。

篇14: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十五

11.21-11.27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

十六

11.28-12.4

18三国鼎立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十七

12.5-12.11

20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1

十八

12.12-12.18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2) 第四单元复习

十九

12.19-12.25

第四单元检测总结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十

12.26-1.1

总结复习第三单元总结复习第四单元

二十一

1.2-1.8

综合复习

二十二

1.9-1.15

期末考试

篇15:历史教师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贡献。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2月上旬—4月上旬教学时间约9周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4月中旬—5月中旬。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5月下旬—中考前。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二、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后组织模拟考试。

2、月考

3、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篇16:历史教师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的是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历史认识不够,认为历史只是副科而不够重视;二是部分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三是部分学生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细心备课,耐心辅导。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突出第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以便学生系统掌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延伸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生,力争目标实现。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篇17: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初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论说世界现代时代的历史,共21课,每课教学1课时。

二、布景剖析依据:

本学期将按照黉舍工作精神,以周全贯彻方针,周全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率领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更始为打破口,增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更始,全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及班级现状剖析:

初三年级情形是:欠好动、欠好讲、斗劲古板。虽然绝年夜部门学生上课时能环绕着教员思绪转,但仍有学生回覆问题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今岁首三情形是:尾巴年夜,尖子生少且不及格中低分率较高,出格是初三(5)班多量男生,因为进修立场不划定礼貌,习惯又较差,熟悉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及格率方针较难,整体看来不愿念书及低智力者年夜有人在。所以今年历史结业考要成功的担子很重,是以在教学中必需加鼎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课堂实时巩固,实时消化,力争每一节课都能有现实成效。

四、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方针:

1、深化对《历史教学纲要》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周全性、系统性、切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年夜白,条理清楚,重点凸起,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本,成长学生智力,培育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体教育工作,从划定礼貌其进修立场,积极介入课堂的读,思,练勾当,使其成就在原有基本上更进一步。

3、深切研究和体味结业考试中各类题型的特点,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操练。如进修成就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剖析能力,进修较坚苦者,重点让其把握考纲所要达到基本常识和根基能力,做到结业考能顺遂经由过程。

4、增强教育科研,理论联系现实搞好历史学科研究。

5,以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为焦点,积极试探教学形式和路子的多样化,充实操作人文景不美观和历史遗迹,丰硕历史课堂内容。

6,注重教学体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子多媒体,收集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7,当真,积极加入市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学进修勾当,以充实自己的营业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具体做法:

1、夯实基本,培育学生能力

初三这学期的历史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归纳综合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成长的纪律,是本学期教学最焦点的内容。这就必需夯实基本,指导学生自己来试探历史成长纪律,从而培育学生的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焦点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若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主要研究的标的目的。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需从教学方针的分类起头,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矫捷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打破口,提高学生进修历史的乐趣

本学期按照黉舍的打算,信息手艺的使用是一个主要内容,响应黉舍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争以直不美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体例来改良以往的教学,力争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标的目的全力。

4、以课改的理念作指导,对新教材进行试探

新教材教材插图多,直不美观性强,能力要求高,所以筹备好好研究这本教材,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对课型进行研究,当真进修多元智能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教学进度:

三月教学《世界历史》下册,

四月复习《中国历史》上、下册,

蒲月复习《世界历史》上、下册,

六月综合复习,迎接会考。

初一备课组工作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历史老师工作计划优质

初一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教学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教师学期教学计划

初一下学期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一历史课程教学计划(精选17篇)】相关文章:

初一教学工作计划2022-11-10

初一期末教师总结2023-11-30

第一学期初一语文备课组计划2023-10-21

初一历史教学论文2022-08-17

初一作文分析2023-04-10

初一下册教学计划2022-11-11

初一学科作文2022-12-22

―第一学期初一生物教学计划2022-11-18

初一下学期开学反思2023-02-06

初一上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