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共20篇)由网友“l娴悦”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篇2: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3)(4)班共有110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
篇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1><2>小编推荐与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关联的文章: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一年级组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计划 |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 品德教研工作计划 |到
教学工作计划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篇4: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习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本册教学所需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课题-活动器材准备
(一)、生物与环境-(共7~8课时)
1、一棵“顽强”的小树: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培养皿、一盆植物苗等。
2、从“南橘北枳”说起: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3、走进池塘:池塘群落挂图、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4、假如大树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二)、营养与健康-(共6~7课时)
1、食物中的营养:酒精灯、镊子、碘酒、纸、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与吸收: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3、饮食与健康:身高体重计、有安全隐患的食物调查表。
(三)、地表变化的奥秘-(共8~9课时)
1、地表在变化: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2、地震:地震发生时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
3、火山: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4、岩石也变化: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5、走进矿产: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四)、能量家族-(共7~8课时)
1、能量家族: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厨房工作的场景图、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科技史资料、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等。
2、热能变、变、变:关于探究热能奥秘的历史资料、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橡皮筋、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3、电表转呀转: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几种不同规格的电能表(实物或图片)、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等。
4、太阳能的利用:关于介绍太阳能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5、打开能源宝库: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
(五)、月球-(共2~3课时)
1、探索月球的秘密: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大塑料盆、细沙、小石子等。
2、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六)、我们怎样做判断-(共2课时)
1、我们怎样做判断: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整理记录表。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不同年龄的树干的横切面图、能够凸现环境影响树木生长的完整年轮图、记录纸等。
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结构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亲自动手实验接触微生物,使他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生息繁衍的惟一场所。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空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孩子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问题,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科学老师充分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包括自身对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对实验仪器的规范科学地操作、实验材料的制作,以及学生实验的课前准备、课中指导工作等。
3、让探究成为科学课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4、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微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状况差异很大。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
篇5: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应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注重实验中学生的观察、采集数据的能力,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 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能量 本单元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的多样性。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篇6: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4.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6.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2016
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2016
8.人教版小学六年级2016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9.2016/第一学期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0.2016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7: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六年级共任教3个班,三个班级都为新接手班级,总体上来说3个班在纪律可以,总体上的科学习惯较好。其中2班孩子发言上很被动,需要老师加以引导。4班的孩子差生不交或不写作业的情况比较多,课堂参与感不强。5班的孩子在生生互动环节上容易走神,变成小组内相互交流。总体来说,在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在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或者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为了结论而实验,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本学期要重点选择有效材料,整合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根据每个班的优缺点去引导改进。
二、教才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工具和机械”单元: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形状与结构”单元: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能量”单元: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六、教学进度安排:
篇8: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篇9: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略)
篇10: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课 次教学内容课 时第1周常规训练
1课时工具和机械:1--2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第2周3--5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第3周6--8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第4周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第5周形状与结构:1--3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第6周4--6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第7周7--8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第8周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第9周能量:1--3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第10周4--6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第11周7--8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第12周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第13周生物的多样性:1--3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第14周4--6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第15周7--8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第16周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3课时17―20周复习12一、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我担任这四个教学班的科学课教学。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本学期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收集证据、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过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用查阅资料、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能够通过实验、记录收集证据,能够通过表格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数据、能够通过讨论、交流、展览等方式最终形成认识,
计划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微小世界。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2、物质的变化。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3、宇宙。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4、环境和我们。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及比较分类能力。
2、学习宇宙知识。让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认识放大镜是“凸”“透”镜。2、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
3、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4、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制造放大镜。通过放大镜、显微镜对物体的观察、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2、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3、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4、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课 次教学内容课 时第1周常规训练
1课时微小世界:1--2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2课时第2周3--53 放大镜下的晶体篇11: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一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4.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
5.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2016
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计划表
8.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16
9.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16
10.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16
篇12: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第二至三周(6课时)第1、2、3课
第四至五周(6课时)第4、5、6课
第六至八周(6课时)第7课、专题研究: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
第九至十周(6课时)第8、9、10课
第十一至十二周(6课时)第11、12、13课
第十三至十四周(6课时)专题研究:能量转换装置;第14、15课
第十五至十六周(6课时)第16、17课;专题研究:能源问题研究
第十七至十八周(6课时)第18、19、20课
第十九至二十周(6课时)专题研究:开发太阳系的计划;
第21周(2课时)第21课;
第22周-------期末复习
篇1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爱、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特拟此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培优补差
1、培优对象 名单略
2、补差对象 名单略
3、培优补差措施
(1)课堂上创造机会,要多鼓励、多启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或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多赏识少批评,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作业。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课前进行集中讲解,个别问题进行面批面改。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采用一优生带辅一学困生的“一帮一”行动。
(4)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篇14: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原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
4、能量: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5、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3课时。
6、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学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
1、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懂得食物链的含义;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的现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课堂和实验活动,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五、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六、主要教学方法与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七、教学安排(每周2课时)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一棵“顽强”的小树》
2 《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
3 《假如大树都倒下》
4 《食物中的营养》
5 《消化与吸收》
6 《饮食与健康》、《探索月球的秘密》
7 《月有阴晴圆缺》、《地表在变化》
8 《地震》、《火山》
9 《岩石也变化》、《走进矿产》,
1 0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1 1 《能量家族》
1 2 《热能变、变、变》
1 3 《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
1 4 《打开能源宝库》
1 5 《我们怎样做判断》,《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6 复习
1 7 复习
1 8 复习,期末考试
篇15: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8课时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8课时
第三单元
能量
8课时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8课时
篇16: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了“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学习“我们居住的星球”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大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视野,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地球上的一天”“地面形态的变化”“四季中的变化”等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各单元主要教学目标、要求
1、“我们居住的星球”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样子,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知道地球仪、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2、“地球上的一天”是教材要孩子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气温变化与动植物的行为变化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进行模拟实验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地面形态的变化”单元让学生认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快乐。
4、“四季中的变化”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及,知道四季气温、动植物、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我们居住的星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一天(第五周~第七周)
第三单元地面形态的变化(第九周~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四季中的变化(第十三周~第十五周)
复习、期末评价(第十六周)
篇17: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班情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和有些探究活动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以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以地球上的物质及变化、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起来,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
三、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获得浅显的生理卫生知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包括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3、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等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识等科学态度,热爱大自然,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他们在本册的探究学生中应该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五、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共23课,外加两课《研究与实践》。从知识结构上分七单元:《物质的变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变化》、《物体的运动》、《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性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变化。
《人的一生》单元通过搜集、整理自己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从微观处认识生物的基本的构造和功能,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六、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是强化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规律,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高,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突出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训练。
七、进度安排(略)
八、具体教学措施
本学期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教学设计密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充分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8.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9、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10、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篇18: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六年级c209和c210两班的科学教学工作。总的来说,两个班的学生都很喜欢上科学课,上课发言积极,特别喜欢实验操作、制作比赛和室外实践活动。两个班比较,c210班的学生在准备材料、完成作业方面更认真,而c209班的学生思维敏捷,课堂纪律虽欠佳但常有惊人之语。
三、本册教材分析:
1、教学的总目标
a、科学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推理和判断,能将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转化成语言并能有条理地叙述。能够及时修订、完善自己的假设和计划,比较熟练地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并能用于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科学模型和科技作品。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c、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月球表面、能量的表现形式与转化的有关知识。
2、教材内容概述和学习方法
本册教材以“生存和环境”为主题,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其中,“生命世界”有2个单元、7课书;“物质世界”有1个单元、5课书;“地球与宇宙”有2个单元、8课书。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生物与环境”—— 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能量”—— 此单元按照“总—分—总”的结构编排了“能量家族”、“热能变、变、变”、“电表转呀转”、“太阳能的利用”、“打开能源宝库”5课书,通过观察、实验、阅读科技史、调查、制作、设计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月球”——此单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2课书,旨在通过观察、猜想、阅读科技史、模拟实验等活动,引领学生探究月球的奥秘,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怎样做判断”——此单元是先通过案例及本期回忆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出进行推理判断的方法,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开展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本册教学所需活动器材及课时安排
单元 —— 课时安排 —— 课题 —— 活动器材准备
(一)、生物与环境——(共7~8课时)
1、一棵“顽强”的小树: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培养皿、一盆植物苗等。
2、从“南橘北枳”说起: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
3、走进池塘:池塘群落挂图、制作生态瓶的材料
4、假如大树都倒下: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
(二)、营养与健康——(共6~7课时)
1、食物中的营养:酒精灯、镊子、碘酒、纸、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
2、消化与吸收: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3、饮食与健康:身高体重计、有安全隐患的食物调查表。
(三)、地表变化的奥秘 ——(共8~9课时)
1、地表在变化:因自然原因导致地表变化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反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文字资料。
2、地震: 地震发生时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
3、火山: 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
4、岩石也变化:酒精灯、石头(最好选用风化程度比较大的页岩)、铁丝、布条、烧杯、冷水、稀盐酸、滴管、石灰岩、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5、走进矿产: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介绍煤的形成及开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
(四)、能量家族——(共7~8课时)
1、能量家族:上发条的小闹钟、玩具唧筒、不同的能量表现形式的物体图片、厨房工作的场景图、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科技史资料、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等。
2、热能变、变、变:关于探究热能奥秘的历史资料、纸风车在燃烧的蜡烛上方转动的演示实验装置、橡皮筋、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
3、电表转呀转: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几种不同规格的电能表(实物或图片)、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记录表等。
4、太阳能的利用: 关于介绍太阳能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5、打开能源宝库: 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
(五)、月球——(共2~3课时)
1、探索月球的秘密: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大塑料盆、细沙、小石子等。
2、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
(六)、我们怎样做判断——(共2课时)
1、我们怎样做判断: 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整理记录表。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不同年龄的树干的横切面图、能够凸现环境影响树木生长的完整年轮图、记录纸等。
篇19: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从学生最熟悉的电出发,探究电生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然后以电能与其他能量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认识各种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转化,再扩展到认识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来自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课),探究电流怎样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它能量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教学目标: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的绕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3、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探究过程,研究电产生磁、电磁铁磁力大小、小电动机转动原理,体会到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4、认识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并储存在一些物质中。意识到重数据分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本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及多种多样生物存在的意义。
1-2课记录统计校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用生物分布图描述,感受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建立认识。
3-4课从校园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认识。通过分类活动,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课研究人类自己,认识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也是千差万别的。
6-7课引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体结构,生物形态结构,体会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课运用资料分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大自然赋予生物生存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3、能观察到生物之间可辨识的不同特征。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能倾听他人的报告,并能用适宜的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4、能够关注周围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认同人类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员,愿意与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5、能够体会到仔细观察常会有许多新发现,发展研究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能力。
2、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激发他们的兴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动彰显他们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组长、实验员、记录员采取轮换制)
3、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他们规范操作实验(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
4、提供成果展示平台,评选制作作品(建高塔、美丽的桥、生物多样性小报……)迎接学校主题开放活动。
5、建立经常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考核制。课堂常规30%(发言、倾听、不同意见、独特观点)+实验探究30%(记录表、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卷面测试30%+小组合作自评10%。
操作:常规记录1人(制表格),科学课代表1人收集活动记录、实验报告、成果资料。小组自评表。
四、教学进度: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时与地点
1
1、使用工具 2、杠杆的科学(一)、(二)
3实验室
2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一)、(二) 4、轮轴的秘密
3实验室
3、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一)、(二)
3实验室
4、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二)
3实验室
5
国庆黄金周
6、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二)
3实验室
7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一)
3实验室
8
5、做框架(二) 6、建高塔(一)、(二)
3实验室
9、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一)、(二)
3实验室
10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3实验室
11、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3实验室
12
6、电能和能量 7、电能从哪里来 8、能量与太阳
3实验室
13、
1、校园生物大搜索 2、校园生物分布图
3生态园
14、
3、多种多样的植物 4、种类繁多的动物
3标本馆
15
5相貌各异的我们 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生态园
16
7、谁选择了它们 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生态园
17
整理评价资料、学生自评、小组考评
5实验室
18
卷面考查
1实验室
19
教学总结
1实验室
篇20: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教学六(三)、六(四)班的科学教学。
1、纪律、学习状况方面:六(四)班的纪律较好,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而六(三)班学生好玩,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部分学生能端正地完成,学生的成绩较平均,尖子生不多。总体来说,两班上学期的平均分相差不大。
2、实验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六(四)班学生实验时井然有序,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自觉准备实验器材,善于发现和探究实验结果。而六(三)班学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再加上受实验设备欠缺的限制,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解决以上的不足,提高科学的各方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包括了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共32课。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各单元教学要点:
●“机械和工具”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形状和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各课具体内容是:
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
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能量”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共20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022-07-29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1-28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3-02-14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育教学计划2022-05-12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2022-09-13
小学六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2022-09-0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5-04
七年级上册语文老师教学计划2022-08-09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2023-04-05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育教学计划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