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合集15篇)由网友“yaod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丰富阅读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读赏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姜美蓉(1979―),女,江苏南通,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并挖掘其中的品质素质,感受文章的深刻含义。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反映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文性的学科,许多经典的文章都具备深刻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其深刻的内在含义,从中学到优秀的品质素质,使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孟母教子》的时候,教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则认为读书能够发财致富,有的学生还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理解读书是“为了未来有学识,是为自己的不断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孟子勤奋学习,之后成为著名人物的重要基石。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会深受鼓舞,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激发。
二、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
阅读教学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听的地位,迫于时间限制,学生也无法进行自主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只需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避免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感觉思路清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来学习和分析,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南沙群岛美丽无限的大好风光,让学生能够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人文风貌,并产生爱国主义感情。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章之所以会用三个不同的层次来介绍南沙群岛,是因为分别重点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以及景色。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阅读的重点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时间内就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解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前搜索南沙群岛的阅读资料,包括近些年来我国的南海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只关注表面文字,并不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解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下来学生只是会单纯的文字阅读,并不能通过文章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阅式的阅读方式。批阅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中比较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还有就是要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表现情感的形式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逐段阅读分析的方式,对该段落中出现的比较精彩的语句或者是好的表达方式进行批阅,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以集中向教师请教。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与运河》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批阅式的阅读方式。长城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在过去的朝代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谁爬过长城呢?”“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起点和终点在哪儿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回答问题。文章中把长城比作蜿蜒的巨龙,把运河比作银色绸带,这都体现出作者对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伟大表达出的赞美之情。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长城、运河,这可以是学生阅读之后的课外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具体了解运河泥沙泛滥的真正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并且谈一谈读完文章之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在一边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赏析文章语句,这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就开始进行正确的阅读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欣赏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另外还要对文章阅读内容有所取舍,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没有必要进行每个细节的分析,而是要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避免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批阅式的阅读,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打开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地欣赏文章中的隐含意思,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篇2:对话式教学语文论文
对话式教学语文论文
一、“对话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正确理解对话概念,科学开展阅读对话
对话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关于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口述,而是通过对某件事情、某篇文章的解读,将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具体观念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述出来,体会其意味深长之意。科学开展阅读对话,首先,教师要意识到对话是“我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我”的思想观念强势灌输的过程;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文章作者之间思想交流互动的过程,要做到尊重彼此;最后,语文阅读不是简单地听说读写的'过程,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实现彼此相互学习、共同奋进的目的。
2.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阅读对话范围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教师要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仪器,为“对话式”阅读拓展平台,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让阅读学习渠道多元化。比如在学习《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火星的图片和科普知识,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火星的科研宣传片,然后让学生对火星的认识进行交流沟通,找出他们所能发现的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相关课后习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语文课堂阅读的学习任务,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3.创建和谐对话环境,促进阅读对话实施
“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通过师生以平等、互学的心态交流,以强烈的求知欲力争创新,以包容谦和的态度多思善学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对话环境,保证生生交流、师生沟通无障碍、无束缚、畅所欲言,让学生的创新观点和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保证阅读对话的顺利进行。
二、注意问题与反思
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容易犯以我为中心、强制灌输思想的错误,这需要师生共同意识到合作学习中“我们”的重要性,剔除个人情绪的影响,要努力实现思想的沟通和融合,保证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对话式”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应该是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由于生活阅历、学习能力、成长背景等大体一致,所以他们之间的交流更方便、更容易、更有效。师生和生生互动是实现阅读“对话式”交流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对话”在解读、感受阅读文章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篇3: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对策论文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对策论文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是指改变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倡导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以下就如何实施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营造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敢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采用计分的形式为每一位积极回答问题并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加分,达到一定分数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某位学生从不主动回答问题,有一次课堂上突然鼓起勇气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就要多表扬,不论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都要积极回应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情和语言以及姿态等都会对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常面带微笑,保持积极的心态,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减少小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小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借助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使单一、乏味的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趣味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以声音、文字和图片等结合的形式展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课文《观潮》时,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观看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录像,以录像中的画面让小学生感觉置身于钱塘江边观看大潮并感受那汹涌的气势,从而体会大潮的特点。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使小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努力挖掘认知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三、演示具体实物
小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此时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各项能力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只是凭想象构建对事物的认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产生了解事物的强烈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演示具体事物,把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观的事物,帮助学生降低理解事物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升国旗》时,教师可拿一面真实的五星红旗给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提出问题:
1.这是一面什么样的国旗?
2.国旗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另外,教师可根据具体事物拓展与国旗由来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国旗是学生常见物,当语文教师引导小学生观察实物时,可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演示具体实物使小学生可结合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
四、扮演真实场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扮演真实场景中的角色,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分析思想情感的前提下将领悟的思想情感以表演的形式展现,而声音和动作的表演让小学生充分融入角色体会作者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乌鸦与狐狸》时,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话剧表演。这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文章内容多为对话的形式,很适合学生扮演。学生可进行角色分工,有的扮演乌鸦,有的扮演狐狸,体验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真实场景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使小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各种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加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而且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重要性,提升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
篇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读教学法论文
目前,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学作品或形象鲜活、情感真挚,或情理自然、启人心智,常常蕴含着扣人心弦的艺术美。但是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娱乐媒体的消极影响,阅读教学中教师“精讲”的灌输、学习压力的增大、学习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学生往往对课文也是浅尝辄止、休闲性地阅读,索然无味,兴趣全无。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语文学习中阅读应该是鉴赏性阅读,学生应当全身心投入,敞开心扉,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理,不光要读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与文本对话,培养兴趣,带来愉悦,张扬个性,让阅读过程成为发现之旅、审美体验,为自我的.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家园。
一、“赏读”阅读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粗知文本内容,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这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对于较浅的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一些问题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感知,如,“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或事或物或景)?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等。对于较难的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逐段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梳理材料,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2.初步品味语言
文学作品语言或形象生动,或含蓄精练,或严密深刻,所以赏读的基础便是对语言的揣摩与品味,只有深入地品味语言,才能对作品进行深层的赏析。笔者常用的方法有:
(1)朗读感知法。教师可在把握文本感情的基础上,从音调、语音轻重、文句停顿、朗读速度等方面进行指导,使无声的文字成为有声的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变为具体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情理,获得美感。
(2)分析评注法
分析评注是古人常用的阅读鉴赏方法,它是对文章的语言、人物、内容、结构、立意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作分析评注的过程也就是品评词语或语句获得美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如,研读《少年闰土》一课,作者表述的论点是农家少年(闰土)懂得“无穷无尽稀奇的事”,在实际劳动中知识丰富;而富家子弟(“我”)由于“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事劳动而知识贫乏。这一观点可让现在的城区学生不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注。
对文本进行分析评注,能使学生自主开放地阅读,引导学生带着领悟、探索、质疑的眼光研读文学作品,在有感触、有想法的地方进行圈划批注,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实现阅读品质的提升。
二、实施“赏读”阅读教学法的几个注意点
1.阅读教学体现文本的“个性”
好的文学作品遣词造句、形象刻画、营造意境、分析事理、行文构思、手法运用方面往往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必须依文定教,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欣赏文本的“个性”之处,也就是文本的精华部分。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给学生播放瀑布的录音,以渲染气氛,再让学生想象瀑布那飞流直下磅礴的气势;在教学《江雪》时,可把《诗中之画》制成影片进行放映:大地一片雪白,在雪花纷扬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中垂钓。同时配以一遍遍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经过教师精心点拨,便可把学生带进诗人刻意经营的孤独、冷清、寂静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灵与诗中描绘的意境产生强烈的共鸣。
2.课堂互动时要鼓励新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审美”是主观感受与客观形象的统一,感受与理解文本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常常根据自己的感情倾向、生活经验、职业地位、民族国别,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判。因此在进行文本赏读时要允许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特别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新颖的见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成理就行。
总之,老师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好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享受。让我们充分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快乐地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
参考文献:
刘海珍。阅读教学方法谈。语文报:教师版,(09)。
篇5: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教育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应试教学的形式转变成了素质教育,在此条件下,很多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小学生所处的阶段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需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古诗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的背诵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地培养。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开展中,对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但是,应试教育的教育形式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当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来说,要实现相应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行充分的调动,只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古诗词的背诵。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用很短的时间将本节课要学的古诗讲解完成之后,就要求学生背诵,在当节课上没有背诵完成的,就让学生在课下背诵,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是肯定要检查的。这种教学的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弊端,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对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学生的厌烦情绪将会越来越多,教师如果一直应用这种教学的方法,那么,学生必定对古诗词失去兴趣。2.当下,很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的认知有着一定的缺陷。绝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现代文的教学,在此种认知的影响之下,忽视了古诗词的教学,也没有对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和意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感知,不能体会其中的思想内容,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教师的专业素质比较低的时候,在此状况下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只是将这首诗的相关的简介呈现给学生,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解读。这种教学的现状和方法导致古诗词的意境得不到全面的展现和传达,学生在没有理解的状况下是很难记忆的。3.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讲解的时候,没有重视意境的讲解,只是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古诗词的美丽的展现是通过意境来传达的,只有当学生对这种意境有了充分的感知的时候,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古诗词意境的讲解。但是,在很多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将其内容重点进行解读,按照相关的材料来基本复制其上的翻译。在此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其表层的意思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却没有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等也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和培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1.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审美情趣等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主要意思包含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其中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主要的表现是对于足够和家乡的热爱,对于足够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期盼,对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捍卫。很多的古诗词中充斥着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祖国安定和谐的局面的来之不易。教师需要这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从中找到精神的归属。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增加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的数量,对于小学生需要进行背诵和记忆的古诗词进行了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在背诵和记忆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并且对其中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对古诗词的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着自身引导的作用,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初步阶段,对他们来说,教师就是非常权威的,教师的所说的在他们看来都是对的。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对学生机型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古诗词的讲解,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等。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古诗词的鉴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应该对此做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自身需要对古诗词有一个非常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知,同时,能够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和理解,这对于学生背诵和记忆古诗词是非常有帮助的。3.古诗词的意境在其教学和讲解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地讲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和魅力,主要的特点有文字精湛、语言优美等,同时,其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境,需要读者对其进行深入地阅读和理解,在此过程中,使其意境充分的展现出来。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认知,重视古诗词意境的解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体会其中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然后,教师需要对其中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讲解,对整首古诗词进行全面的解读,不能错过任何的细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其中的语言特点进行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进行充分的发现和挖掘,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感知和领会,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起相应的画面。
三、结束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审美情趣等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没有对古诗词教育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学观念太过落后,对古诗词的意境的解读非常欠缺,等等。所以,需要对其尽心全面的研究和改善,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吴桐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桥东里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02):80.
[2]姚海燕.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08):46-47.
[3]蒋小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子,,(09):238.
[4]刘怀建.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现代阅读,,(21):205.
篇6: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考试的分数,让学生有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是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使用高效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语文成绩上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成就感,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能为之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高效教学策略是困扰教师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进行相应问题的探讨。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自己的指导下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不需要另外花费时间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这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下降。这实质上是因为教师把自己当作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填鸭式”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利于学生下阶段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一直保持在课堂中,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慢慢激发。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中观念的转变,这是高效教学的首要策略。观念的转变对教师而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现状慢慢地调整,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教师需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和教师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师要主动地给学生提升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自主地花费精力去解决这部分问题,在之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点去解决,感受到了语文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时先给学生讲述一部分基础的语文知识点,然后我给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解决其他的问题,在学生面临比较有难度、处理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指导,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解决这部分问题。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在知识点的研究上,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情境教学的使用
情境教学是当下小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之一,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明显的作用。情境教学实质上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同时,情境教学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会加快教学节奏,使得学生成为了知识点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慢慢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发挥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得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点的研究和拓展中。情境创建的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不断开发。情境教学的设计需要满足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真正地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素材融入到情境中,通过生活素材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点,也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帮助情境的创建,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部分知识点。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创建情境,把教学知识点更好地融入情境中,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得到能力上的提升。例如,我在进行《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会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詹天佑的背景故事,让他们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对他产生一种崇拜感,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给学生展示詹天佑在研究时的图片,给学生创建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进行这篇课文的学习时会变得更加轻松,理解能力也明显上升了一种档次。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教学的使用
合作能力是当下人才必须的能力之一,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需要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合作教学成为小学课堂的常态,为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这也是高效教学的手段之一。合作教学需要教师先对学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分层,每个学生擅长的部分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针对他们优缺点对他们分配,使得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和提高,让学生在养成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发现合作对自己学习的积极意义,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教师在合作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和机会,而不是在合作的过程中默不做声,导致自己参与不到讨论中,降低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先培养学生之间的情谊,让他们能够主动地交流,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否则会导致合作教学的低效化,使他们得不到能力的提升。因此,合作教学的使用也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出既高效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四、课外教学的拓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的教学时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教师需要拓展教学时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点,保证自己下阶段的学习效果。课外教学的拓展需要依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温习学习到的知识点,帮助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这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加的成绩,满足学生之后的学习需求,同时这也是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的重要体现。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会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任务,让学生去观察当地的建筑特色,并且将这种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记录下来,在下堂课进行展示,并且对最优秀的同学小的奖励,这样的课外拓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积极地进行相应资料的搜集,并且加深了对本堂课教学知识点的记忆,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让学生从本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课外教学的拓展,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保证他们之后发展的顺利。
五、结语
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策略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在考试时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项瑞龙 单位: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土库小学
参考文献:
[1]章海霞.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
[2]胡左强.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毛云凤.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软件,2015.
篇7: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基础的教育,提高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扎实基础是非常有利的。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始终以教师为主教师本身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不高。另一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以固定的步骤来教育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文章,首先都是会写会背生词以及部分段落课文,然后就讲解意思和中心思想,这样固定化的套路也固定化了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学生学习单一死板,自然而然,课堂教学效率就不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改变观念,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我们前面说过,现阶段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平等参与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来,成为学生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述《黄果数瀑布》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根据课文中描述黄果树瀑布的景色来画出他们想象出来的景色,然后选出几幅最符合文章描述的景色图,让另外的学生用语言描述图中的景色,这样,在不断的互动当中,学生既对于课堂有兴趣,又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更加牢固的掌握了课文知识。2.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这样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黑板上的板书来讲解课文使得学生掌握课文,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经进入到小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从而使得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进一步的学习课本知识,这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全面教学,使得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神奇的克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克隆呢?”展开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克隆,然后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克隆知识,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放一段克隆的'相关科技电影,一边观看,教师可以一边解释,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从刚才的影片里都了解了什么?如果你有克隆技术,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这样可以延伸课文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的课堂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课,将教学任务合理安排。俗话说,有准备不一定万无一失,但无准备必有一失。因此,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前的准备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自己应该将课文熟悉,并且思考相应的课文内容,当然,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还应该将课文所联系的课外拓展内容也了解的差不多。这样,在课堂上的讲述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升华,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指出学生在上课前应该准备的内容,以及上课时应该讲述的内容,包括拓展的知识,还有学生课后训练的内容,这些教学任务都应该列出来。当然,在课堂上的讲述,教师需要列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文章的切入点,等等。例如,教师在上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在课前准备时就应该了解长征时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预习课文,学会朗诵课文,查找不懂的词语。课堂上,对于课文的学习,教师应该画出重难点,在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们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长征时期的电影看看,同时背诵课文。这样有条不紊的教学任务进度安排,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的。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状态来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迫在眉睫的,教师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经验,使小学语文课堂朝着更创新、丰富的方向发展。
作者:周泉 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陈龙安.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J].教师,,(30):43.
[2]雷晓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J].新课程,2015,(09):62.
篇8: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语文教学所占的分值和教学时间比重较大,还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文知识本身以外,还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要贯穿思想和品行教学。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需要老师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以促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进步。
1整合教学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新旧模式
在看待教学中出现或者面临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本身产生了很多限制,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但是,实际在讨论教学方法时,很多人会产生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或者全盘肯定新兴教学模式的情况,而忘记了面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的,也没有哪种教学模式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的,这应该是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树立的基本态度。任何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都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媒介,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应该学会整合它们,进行综合应用。比如说,在六年级上册课本中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和《论语四则》这两篇内容,这两篇都属于古文阅读,但是在进行这两篇课文教学时可以采取一样的教学方式吗?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首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篇文章故事性更强,画面感更强,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展开影视资料重现的方法进行辅助授课,这样整个课堂也就更加丰满。毕竟一些动作描写被具象展示之后会更加生动。但是《论语四则》这个内容是以孔子的言行作为教学内容,有着很深的教化和启迪意义,老师如果还采用前一课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行的,相反,这一课老师需要讲解的东西更多,大量的口头传递才能将《论语》的内容传达出来。
2充分利用起教学教材,深化课堂阅读理解
阅读不仅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能力。语文中需要培养的其中一个能力就是阅读,但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却常常会忽略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突显这样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材中编写进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良好的阅读素材和阅读学习典范。老师在进行教材教学时应该注意利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教材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语文学习本身的进步,还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获取知识的习惯。比如,四年级上册课本中有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神话故事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喜欢的故事体裁,天马星空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世界都符合小学阶段孩子的特征。老师在上这堂课时,不妨借此补充一些其他相关的古老神话故事,像神农氏、炎黄二帝等,这不仅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借此引导他们自己在课后进行学习和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比如三年级上册课本中有《少年白居易》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要传递一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精神,并努力学习。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应该注意做一个作者简介,用简单通俗的话让同学们对白居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他生活的时代、他的年纪、他的生平以及他的成就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起情感的共鸣,深入地理解课本内容,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3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积极尝试改进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学,因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类,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有缺陷,或者说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正因为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和突破,那么反思就是我们追寻突破和进步的有效手段,反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要实现更好的语文教学就必须适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在正确的自我评价基础之上,实现教学问题的改善和进步,实质性地提高教学质量。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除了教师自我反思之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反思环节讨论,让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促进全面进步。比如说某一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但是有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没有跟着老师进行朗读,而是在做一些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很多老师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停下来对那个孩子进行教育,直到孩子认识到错误才会继续课堂教学。那么,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常常会发现,课堂时间被耽搁了,课堂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还影响了学生、老师上课的心情。那么,老师在认识到这样的情况之后,就应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正,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可以更加妥善地处理,不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此外,学校应该组织好老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工作,这样教师之间就能针对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促进学校整体的教学进步。
综上所述的三方面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内容,显然并不能代表和体现出全部的教学方面和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一起进步,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意义。学生需要老师来教导,老师同样需要从学生身上学习。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是抛砖引玉的分析和讨论,更多有益的语文课堂教学讨论,还期待更多老师的加入和参与,这才是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进步的关键。
作者:赵娟 单位: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一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沈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3):37~41.
[2]李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小学,(2):27~28.88
篇9: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语文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二者并不是毫无联系,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量;精读文章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通常把它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课堂上对小学生课本所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课文的阅读与学习。然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上,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能做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古语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时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可能还没有课前预习这个概念,我们就要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并教给他们有效的预习方法。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通常学生第一次阅读一篇陌生的课文,多多少少都会有疑问,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如某些生字词、某一个句子、某一自然段或其他某些内容)。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或者不主动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提问他们某一生字词、某一句话或其他某些内容的意思。这样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质疑,在阅读课文时会主动去找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勇于提出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也尽量不要马上就给学生解惑,而是去启发他们合作探析,互相解答,培养合作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才出面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我们常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要引导学生能主动运用到说话和作文中。光靠课堂教学中的几十篇课文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去找读物看的兴趣。首先,要在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教室开设读书角,里面都是同学分享的自己喜欢的图书;教室四壁张贴有关读书的标语,以激励学生阅读;每次语文课前5分钟可以进行一个简短的读书交流会,每次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最近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其次,同学在进行课外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171读时,要求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然后教师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抽查,表扬认真做摘抄的同学。课外的阅读也是为了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如果有同学的作文恰当运用自己课外阅读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当众表扬,集体分享。这样,就能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扩充自己的阅读量,进而丰富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二、循循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写作热情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任务之一,这也与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引导有关。小学生思维尚未形成客观有序的逻辑模式,缺乏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教师一旦忽视了这些,就会在认识上与学生严重脱节,致使作文教学出现低效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指导。为了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排除学生心底里“作文难”的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创设各种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主题和内容,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情景之中,为应对生活的某些需要而写作,以激发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如,写“感恩”话题时,可让学生分享一件家人或者其他人对自己做的最感动的事情,也让学生最少完成一件孝敬长辈的生活体验。以叙述亲身经历为主的记叙文,可设计这样的话题:讲述一下你上次做家务的经历,注意正确使用动词;讲述上个暑假你的活动,注意交代清楚事情的始末;描述上次暴雨后你家附近的情况,并谈谈感想;这些话题都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看到的具体情景,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也避免了生编乱造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写作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必须备课充分,在上课前要准备好话题,话题要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次,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差异,我们尽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印象深刻的》或《一个的人》,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准备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普遍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三、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上进心
小学生年龄小,但这个时期的他们也普遍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得到肯定的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因此,我们要多用鼓励教学法。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除了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如拼写错误,标点使用不正确,词语运用不当等),更应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进行表扬和鼓励。例如:“你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江边的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老师也觉得美极了!”“你把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得非常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班级春游活动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认真观察,是个细心的孩子,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天的欢乐时光。”“你的书写和卷面整洁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内心定会很受鼓舞,也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积极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生必然也会更加主动热情地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并希望不断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因此,教师通过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进而更加积极地进行写作,勇于并乐于用笔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用小文章来记录生活的体验与感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激发,从而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四、结语
荀子在《劝学》中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绝非一时就能解决的,但自古至今的语文教学者们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今天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教训和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运用那些能真正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摒弃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学思想。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反省自身,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注重自身的生活体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善于并乐于用笔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记录身边的感动,从而不再惧怕写作,写出更多具有真情实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
作者:余晓年 单位:岳阳楼区站前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爱霞.“口述作文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121.
[3]王春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11):149.
[4]高元.浅析小学作文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5(8):27-28.
[5]高其彬,高明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76-77.
[6]李强功.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OL/EB].ht-tp://wenku.baidu.com/view/b8df323243323968011c9228.html,,09.
篇10:小学语文词串式识字浅谈论文
小学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就是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水平,是目前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说和写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和写作,做好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写作的现状。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偏小,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各方面都存在欠缺,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难度极大。只有让学生们能够利用文字和词组写出正确的、通顺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合理地表达出对学习和生活的理解,并可以将词组组合成句子,将句子组合成完整的文章。而写作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们在进行写作时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情感、缺乏自身的个性,使整篇文章变的空洞,这是影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导致学生们失去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导致语文的写作教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意义。2.缺乏写作技巧。每一件事都是有法可依、有技可循,同样写作也是需要技巧的。因此,根据小学生年级偏小,对事物认识不足等特点,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进行写物的写作练习时,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将要描写的物进行观察,按照哪个角度来描写,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好感,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师写作教学的效果。3.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数目及阅读量都比较少,目前小学的语文教材经过了数次的调整和修改。在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提供的阅读量不断的增加,一直到新课改后,明确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有关规定,教材中提供可阅读文章有了显著的增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调整,小学的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促使小学生的阅读量也不断增加,这也要求学生们要不断的加快阅读效率,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带来不小的教学压力。4.阅读和写作相互脱离。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二者不仅是独立的整体,同时二者也密不可分。学生不断的增加阅读量,积累阅读中的词汇和句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阅读方式、倾向、作品的选择受到影响。因此,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在现实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都会将两者分离,导致阅读和写作相脱离,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对策
1.专研教材,发掘技法。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不断的实践选择的佳作,有着极强的代表性,作为学生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仔细专研语文教材,并找出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并发掘教材中的写作技巧,做好充足的准备和科学的教学计划,在语文课堂上,正确的引导及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的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对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动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培养和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中外古今的名人的阅读事迹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研究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增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级偏小,当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与意识时,更要注重科学的引导方式。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文章的选择,由于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无法选择正确的读物,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读物,并引导学生怎样去读好一篇文章。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同时对较差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与学习意识。3.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写作题材和写作灵感大多是来自于实际的生活中,如果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会空洞。因此,在教师进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写作必须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学生要在学习中不断增加社会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学的语文写作教学需要与现实生活更好的结合,在不断的学习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社会、接触社会,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到,使他们的文章不再空洞而毫无意义,只有这样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断的交流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与写作意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小品或童话故事的表演,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和故事,让学生们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在不断的交流中改进自己。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质量和效率。4.举办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教师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举办多样化的读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情景。在课堂中运用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读一读、唱一唱、演一演等方式,启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启迪人生的视频,或让学生观看美好的画面,体会到美好的事物,在观看后让学生们写出观看后的感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语文阅读变得更加有趣。在课后教师是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辩论赛、读书演讲会、速读竞赛、作文大赛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因此,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技能,也是学生最基本的两项技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发展机会,同时也要求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语文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作者:郑倩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林源小学
参考文献:
[1]陈耀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东方教育,,(05):141.
[2]石晶.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6,(18).
[3]王丽红.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2014,(01):141.
[4]刘林超,徐淼.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应用对策[J].教育,2015,(26):303.
[5]付晓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赤子,2015,(05):272.
篇11: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讨论式教学论文
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在组织讨论式课堂教学时,往往会不适应,比如写教案时总觉得无话可写,课堂上又无法“走”教案。那么,讨论式的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用真挚、坦率的心境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同时给学生留足敢想、敢说的空间,做到精讲多讨论。
2.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也就不一样。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中高年级结合“学习策略”的介绍着重进行了“讨论策略”的指导。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提出继续讨论的话题。如在一节立体图形体积的复习课中,各小组共同整理出完整的知识结构后,教师提出了“根据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特征,联想公式推导,哪些公式可以合二为一”的讨论问题,学生经过讨论,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可以合二用一个公式时,另一组同学说出“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
3.精心设计讨论点
“讨论点”通常指讨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学习圆锥体积,只要弄清楚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就行了。
4.及时把握讨论时机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可讨论,都要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问的心理状态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进行讨论。具体来说,在思考出现困难、意见产生分歧、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知识需要拓宽时安排讨论。如学习“化简”后,一位学生提出:“既然比可以化简,为什么乒乓球比赛时不把比分16比8化简成2比1呢?”这个问题提得好,就是很好的讨论机会。
5.合理调控讨论过程
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调控,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一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强烈的.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降低讨论质量,所以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积极参与,又要寻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二是调控进程,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通过提要求、分级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寻找典型范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6.灵活运用讨论方式
我们目前在讨论式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同时又兼用了一帮一、组长轮换等讨论方式。一般来说,同桌讨论适于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临时遇到“冷场”时则可采取这种办法,全班讨论常常是解决重难点的内容或解决争议的问题。“一帮一”主要用于优差互补的学生,“组长轮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实验班中,我们都对学生进行了编组,组长值日号就与星期几相同,时间一长,只要分组讨论,各组学生自己就知道今天的讨论主持人是谁。当然,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而灵活选择运用。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式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是尤其值得研究的一门教学艺术。
篇12: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创设”,教师如何创设出既贴合教学大纲,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成为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实际,以具体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1.收集生活原型。从心理特征上看,小学生处于感性认知大于理性认知的年龄,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原型相结合,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究欲”。在小数乘整数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的案例,使学生对小数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探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的小数”,量一量书本有多厚、课桌有多高等。
2.巧妙设置悬念。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引入探究的“殿堂”。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中“西瓜每千克0.8元,买3千克。需要多少元?你能算出0.8×3等于多少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符合教材的安排,但是实际上并不利于学生探究动机的养成。在教学这一案例时,教师可将其改造为“西瓜每千克0.8元,你带了3元钱买西瓜,能买多少西瓜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使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比直接的问学生“0.8×3等于多少”更有效果。
3.利用学生的错误和反思。逻辑性、系统性是数学知识具有的鲜明特点。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在其进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纠错”能力,进行反思式探究教学。教师要善于“创造错误”,并且能够主动让学生“尝试错误”,从而最终纠正错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二、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探究”
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竞赛、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数学素质的提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使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会”转变为“会学”。
1.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对于探究式教学来说,其难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索”,如果学生无法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那么探究式教学也就无法开展。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打造“认知—猜想—验证—观察—比较”的认识链条,放手让学生尝试,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在追求算法的多样化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在解决问题中不知不觉的建构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在学习小数乘整数之前,学生学过整数乘整数、并且学过“元、角、分”等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旧知识的固定点—新知识的链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的形成,使学生在利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2.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探究。研究性学习理论教育家杜威指出,必须让学生通过主动实践,从活动中学习,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领悟学习方法。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带着任务的探索,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针对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0.56×7=3.92时,可以借助画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画图,自己动手,对小数乘整数进行直观的感知和体验。学生画一个正方形代表整体“1”,平均分成100份,给其中的56份涂色。引导学生讨论“0.56是56个0.01,0.56×7是392个0.01,画3个完整正方形外加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92份。合起来是392个0.01,即3.92”,最终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法。
三、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创设探究的平台。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通过氛围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同学间的竞争与合作、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直接参与与密切合作是获得知识最有效率的重要手段”。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实践证明,传统的数学课枯燥、程式化严重,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大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合作学习模式,使得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有自我实现的机会,突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个体化”,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一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猜猜积会是几位小数,并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以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竞争与合作探究教学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应用,它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理解、感知知识,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元认识”,形成互相促进、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又如:也可以竞赛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竞赛小组,让学生比一比“谁填得多”:(%%)里可以填哪些数?(%%)×(%%)=4.8在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把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探究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实现了小数乘整数的体验式学习和形成性学习。总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以其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成为新课改的必然途径。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究”;拓展探究方法,使学生“会探究”;选择科学的探究方式,使学生“有机会探究”;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杨春 工作单位:福建省周宁县实验小学
篇1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人们教育观念的进步,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学校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主动地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既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又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的方式获得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些方式,刺激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学习。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主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秩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秩序维护存在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和新课改的主要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到教学实践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阶段,数学都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应该重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的教学方法都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重视对学生的教学,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对书本知识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重视,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对已知的数学事实进行探究和分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得出相应的理论。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优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2.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对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鼓励,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全面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小学阶段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教育的现状,一些学生“高分低能”,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探究式教学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这种鼓励后能够更积极地进行自主性学习。
4.培养小学生养成合作意识。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发现自身的缺点进行积极改正,形成合作意识。
三、推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讲课中加入趣味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配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加入趣味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简单归一应用题》时,可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测量学生体重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想办法用最简单的办法测量同学们的体重和。这时同学们会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进行思考,可能会有同学提出使用体重秤对全班的同学体重进行测量然后求和的方式,也会有同学提出测量几位代表算出平均数再乘以班级总人数的方法。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中,可以先计算简单的20+10,让同学们自主思考结果,然后慢慢加大难度,进行数额较大的计算。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记忆正确的计算方法,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应该注意开展一些实践探究活动,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让学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集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抽取其中典型的问题,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检验,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4.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够改善师生关系,让探究式教学更顺利地推行。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跟随教学思路进行练习,多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秀春 工作单位:南靖县实验小学
篇14: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发挥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1.教师要促进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开展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会让探索走得更远。合作探究是以问题的设置和提问为前提,教师在探究前需要引导问题,并对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
2.教师要促进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合作探究教学中师生互动式常态,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应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资源,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合作探究式教学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下面以“因数和倍数”相关内容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问题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出示操作要求:(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数学是挑战思维和训练思维的武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充满魅力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在“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上面教师通过创设拼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再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又可促使学生以数形结合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将有趣的游戏与现实的问题相联系,从游戏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2×6=12,3×4=12。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12也是3的(),4是12的(),3也是12的()。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学生:分别列出15和1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你把15和16的因数补充完整。(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学生实践: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学生探究完知识后,一定要及时地巩固新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不要出现探究过程也有了,合作也开展了,热闹过后学生又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当然,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同学间口头互动,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出示例题:(1)5的因数有:(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及时的检测练习可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进行练习、讨论、反馈,就会化解难点,使问题凸显并得以解决。巩固练习后的小组交流,更凸显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重难点问题,及时地交流,教师适时地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解决了共性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性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需要科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热情。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科学评价,重视个性差异
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在探究中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放手,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对于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时,对于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组成员、小组间的科学评价通过多种因素来整体评定小组成绩,突出合作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发展,从而凝聚团队力量。总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控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采取科学的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作者:张明行 工作单位:浙江省玉环县芦浦镇中心小学
看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3篇 ”的还看了:
篇15:小学语文项目式教学心得体会
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经过一个多月的理论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也是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也使我懂得课改以后,我们教语文的思路和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面的、立体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教师角色的退隐性。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人、主角、主演,甚至课堂的霸主。课改后,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从台前退隐下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激励者。
二、注意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主动发展的前提,面对如此重大的更新,我们需要做什么呢?关注学生,放飞希望。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打破原来的条条框框,走上务实之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要从各学校的实践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三、注意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新课程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课程教育目标由“双基”目标扩充为“三维”目标,所以我们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同时,要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人,我们要知道:知识与智能只是我们培养成人的工具。
四、注意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原来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就是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和一本书,新课程强调教学手段的创新性,要运用信息技术、电视、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用具,使课堂更生动。运用符号、图像、声音、场景等多维的、动态的、交互性的学习状态,让语文课堂容量增大,更可观可感。
六、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性。
课程改革让我们确立了全新的课程意识,由课程意识推衍,语文教师不再简单的“奉教材为圣经”,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于是广博的课程资源进入到我们的教学视野。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作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 高一语文说课稿
★ 《赵普》说课稿
★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论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指导2023-02-15
《满井游记》教案2024-01-03
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学设计2022-07-10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022-11-02
七年级上册春教学反思2023-01-02
文言文设计体会2022-06-07
它们让我的人生有味作文2022-09-17
废墟的召唤九年级语文版 教案教学设计2023-10-14
浅谈高三英语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23-09-26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