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里的秘密》(精选19篇)由网友“敲橱柜的冰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里的秘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声音里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声音里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
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酸奶杯(或纸杯),棉线。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2、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3、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动:制作小电话
(1)介绍制作材料:“桌子上的材料你都认识吗?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做电话机。”
(2)讨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纸杯下端挖两个小洞,用线穿过,再打一个结。”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想想玩玩:
用自制电话通话——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出去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篇2:大班科学声音里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声音里的秘密教案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各种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2、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学习制作传声电话,感知声音的传播。
3、能大胆表述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录有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等声音的录音。
2、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
3、鼓、小珠子。
4、录有乐音和噪音声音的磁带
5、酸奶杯(或纸杯),棉线。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2、操作体验,探索声音。
(1)、幼儿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当物体发生碰撞时就会发出声音。
老师这里有铁制的.月饼盒子、冰淇淋盒子、纸盒、纸杯、矿泉水瓶子等废旧材料,请你们去玩一玩,怎样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教师观察指导。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发出了声音?”
“那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师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小珠子是真个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台,还要有用大鼓为她伴奏她才肯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幼儿第二次操作,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自主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教师小结。
3、回归生活,听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3)、我们一起用刚刚找到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这段好听的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动:制作小电话
(1)介绍制作材料:“桌子上的材料你都认识吗?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做电话机。”
(2)讨论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纸杯下端挖两个小洞,用线穿过,再打一个结。”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想想玩玩:
用自制电话通话――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出去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篇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二、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三、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活动延伸
1。在班里设立“电池回收箱”,鼓励幼儿从收集废电池开始,争做“环保小卫士”。
2。在操作区提供电池、各种电动玩具,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儿要爱惜玩具。
活动反思
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篇4: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教学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 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学会运用标志
1、认识常见标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适用这些标志。
1)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各种标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是你们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幼儿自由选择、讨论、讲述)
2)幼儿分别讲述,老师进一步帮助其理解并归类。
重点讲述:残疾人专用通道标志、公共厕所学会运用标志3)归类:
A、不准做什么事情的标志B、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C、表示一些危险信号的标志。
2、幼儿张贴标志(在合适的场所贴上相应的标志)老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启发性地引导幼儿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三、尝试制作标志
1、幼儿园需要标志吗?
2、那些地方需要标志呢?
3、幼儿尝试制作标志。
4、幼儿讲述:我设计了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四、延伸活动幼儿张贴自己制作的标志。
教学反思:
提升了幼儿运用标志的能力。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幼儿遵守各种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感。这节活动从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都使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体、智、德、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篇5: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出生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出生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知道动物有胎生、卵生的两种生殖方式及其发育过程。
2.愿意和同伴交流,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萌发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动物生长示意图。
经验准备:对常见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1.观看青蛙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青蛙妈妈在干什么?
(2)青蛙妈妈刚生下来的小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圆圆的、小小的、一个靠一个)
(3)那个圆圆的小小的东西叫什么?(卵子)
(4)青蛙妈妈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卵子变成小蝌蚪,再长出腿,尾巴掉了,变成青蛙了)
(5)观看青蛙生长的示意图
(6)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也是产卵的呢?(蜻蜓、鱼……)
(7)再来看看他们的生长示意图。
(8)师小结:小朋友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了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妈妈在干什么?(生小宝宝)
(2)母鸡妈妈的小宝宝是怎样长大的?(鸡妈妈把鸡蛋放在翅膀下面,过一段时间,小鸡就会用尖尖的嘴巴把蛋壳啄开出来了)
(3)观看小鸡生长示意图
(4)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鸭、鹅、鸽子、鸵鸟、乌龟……)
(5)再来看看他们的.生长示意图。
师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卵有软有硬),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慢慢长大,最后破壳而出,这种动物叫卵生动物,动物妈妈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卵生。一起说一遍。
(6)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小鸟、鸽子)
师小结:动物界的很多鸟类、昆虫类、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知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的呢?(不是)
(2)出示猫的图片,这是谁啊?(猫)猫宝宝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的?(有头、身体、四肢和尾巴、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
师小结:像小猫一样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很像,而且是喝妈妈奶长大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生宝宝的方式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呢?(牛、马、羊、虎、猪)
师小结:其实许多喝妈妈奶长大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四、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动物,接下来胡老师要考考你们下面的小动物中哪些是胎生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
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分成两组,当大屏幕上出现小动物时,请每队的小朋友举手回答。答对的小朋友得一颗聪明星。最后聪明星多的一队为胜。
五、在这么多小动物中,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本领?(小狗可以帮我们看家、青蛙可以捉害虫)
动物有这么多本领,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们,那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怎样去保护它们呢?(天天给它喂食、跟它做游戏)
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可要说得到,做得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
六、活动延伸:
师: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活动反思:
关于动物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关于动物是从哪来,小朋友更感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都能很投入的参加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小朋友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恰到好处的运用了电教媒体,使小朋友要掌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容易接受。接下来,我采用了小朋友最喜欢的教学形式猜猜看的“游戏”,让小朋友在玩中复习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又一次调动了小朋友的积极性。活动的最后对小朋友进行爱的教育。萌发了小朋友爱动物的情感;让小朋友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保护动物。
篇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落下来》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落下来》
设计意图:
在地球上,所有东西往上一抛都会落下来,这是小班幼儿都有的生活经验。但是对幼儿熟知的经验有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试图通过一个集体活动来推动幼儿对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以帮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记录等科学探索的方法。
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准备:
1、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纸盘、泡沫积木、树叶、羽毛、软球、丝巾、绳子、手帕、废弃的饮料瓶、三毛球等,数量之和多于幼儿人数。
2、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纸和笔。
3、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颜色的手工纸每人一张。
过程:
一、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考考你”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考考你”是什么意思呢?(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所有的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每种东西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否用清楚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呢?“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一会儿要请你表达。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
(2)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把”落下来“这件事情表达得很清楚。有的注意到了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开门见山地让幼儿带着任务观察物品落下来的现象,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经验准备。)
二、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考考你“,下面请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用动作解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的不同,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幼儿操作时的指导要点如下:
●注意了解幼儿是否遵守”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
●当幼儿有了自己的发现时提醒他们记录下来。
●当幼儿记录有困难时,可以让他们观察同伴记录,提醒他们用符号进行记录。
2、交流与总结。
(1)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
教师这时可以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
●幼儿记录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
(2)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可是,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这个环节的任务难度提高了,即要在前一个环节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从语言表达转为记录表达。)
三、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请记住我们的挑战题目是――(幼儿补充:没那么简单考考你。)
(出示一张手工纸,使其落下)给你们一张同样的纸,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的不一样。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简单哦!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
教师边与幼儿一同操作,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指导要点如下: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便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两张纸的下落速度有何不同。
●当大多数幼儿受同伴影响采用折叠方法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团、撕开等。)
3、交流与总结。
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篇7: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力》
目标: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改变物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六、延伸: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篇8: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沉浮》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沉浮》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认识了它,可以说孩子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而又新奇的现象。《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一次田想小朋友把小橘子放进了鱼缸,引来了许多小朋友的围观和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桔子伏在水面上,而小石子却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这一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
(2)、在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水槽、石子、塑料、钥匙、树叶、铅笔、螺丝、小西红柿、盐、饭勺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2)、记录材料:记录卡、记号笔。
三、活动流程:
(一)、猜想活动
通过猜想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三)、认识活动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四)、记录活动
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目了然。
(五)、寻找活动
寻找活动,让幼儿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有所巩固。
(六)、变魔术:小西红柿游泳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幼儿自己猜想,为什么自己的小西红柿不会游泳?幼儿可以尽情表达、实验,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拓宽了幼儿思维。
四、延伸活动:
(一)、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西红柿浮在水面上呢……
(二)、请幼儿回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水底,哪些东西会浮上水面。
活动反思:
尊重每个幼儿,因人施教。
不知为什么,活动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没有在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而是在快乐的自由玩水,似乎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现象与他们无关。而且存在这种现象的幼儿大多是年龄偏小的孩子。是年龄因素还是我为他们提出的要求没做到简单明确,导致孩子不知道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呢?我试着介入了他们的活动,尝试把他们引到探索活动中,可是小孩子们很执著,明确表示只喜欢这样玩水。而且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快乐。此刻,我应该再次介入吗?我犹豫了。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对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忘我的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愈战愈勇,有的孩子甚至一种物体想出了若干种改变沉浮的办法。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的答案,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但是我发现出现了各组方法雷同的现象。活动后,我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认为是自己恰恰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真正的需要,没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探索要求。对于小孩子,也许我应该将幼儿进行帮带式分组,把年龄大的与小的分在一组,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大带小,这样也许能带动小孩子一起参与探究活动。又或许可以把小孩子分为一组,对他们提出”跳一跳能够的着“的要求,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对于大孩子活动中出现的”双胞胎"现象,也许是各组材料相同的原因。所以,今后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了。
篇9: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家》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家》
教学目标:
寻找两个图形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胸饰奖牌每人一块,共16块。
3、在室外场地上画一个较大的由红色方形与绿色方形形成的交集圈。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运用多媒体课件游戏一: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2、下面请你们将图形宝宝送回家,一个圆圈里住正方形的图形宝宝,另一个圆圈里住红颜色的图形宝宝。
3、出示绿颜色正方形。这个图形宝宝应该住在哪儿?为什么?(它是正方形又是红色的,所以它应住在两个圆圈的中间)
二、操作。
幼儿操作游戏二和三,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在交集圈中摆放合适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
1、给幼儿挂上奖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奖牌的不同。
2、带领幼儿来到室外,请幼儿根据教师口令寻找合适的.家。
3、检查幼儿的站法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篇10: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杠杆》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杠杆》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活动过程
1、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 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2、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4、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注意事项
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篇11: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蚯蚓》
活动来源:
体育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到软质地面上玩“爬爬乐”的游戏。游戏休息时,有几位幼儿发现了旁边花圃里有蚯蚓。平时‘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却不太了解。孩子们有的能用土语说出蚯蚓的名称,但观察不细致,不能准确地用口语表达其外形特征,更不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有的不认识误认为是怪物、大坏蛋。大班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小的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在议论着,有几个胆大的孩子还用小棒子将蚯蚓挑起来观察。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蚯蚓的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探究蚯蚓,并能将结果记录与交流。
3.产生对蚯蚓的进一步探索欲望,知道要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若干条,实验用品(尺、放大镜、玻璃板、盆子、泥土等)
活动过程:
一、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太硬了;紧紧的裹着我的根部,我吸收营养都困难。你看,我都快枯萎了。”
另一盆说:“我盆里的泥土松松,软软的,我可以尽情的吸收养分。你看,我长得多茂盛。”
教师:“为什么两盆泥土会不一样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是小蚯蚓在帮花儿松土,花儿才长得茂盛,碧绿。那我们帮花儿谢谢小蚯蚓。
(孩子们在情境中发现活动的主角“蚯蚓”,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究,实验并记录。
1.小蚯蚓长是得什么样子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每人用盒子拿一条蚯蚓去研究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的小盒)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细长长的,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许多水分,摸上去湿湿的。头部有环带。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了解了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呢?用动作学学。摸摸它的腹部。
一伸一缩蠕动腹部有刚毛。蚯蚓借助刚毛爬行。
3.小蚯蚓还有什么秘密呢?它到底有多长?蚯蚓在地上会爬,它在玻璃、纸上上会爬吗?哪里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是干干的还是潮湿的?它为什么总是躲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我们来做几个实验研究研究。(出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与要求。
实验一:提供尺量。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和纸盒实验四:提供软硬不同的泥土另外:提供笔记录交流探索的结果:
蚯蚓有不同的长度;蚯蚓在玻璃上、纸上也会爬,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是他可以感受到有光,也能感觉到震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了蚯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以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发现了蚯蚓的这么多秘密,你还知道蚯蚓的`什么秘密?
1.蚯蚓的粪是宝贝,可以养鸡、鸭、鱼等。
2.蚯蚓是中药,叫地龙。
3.蚯蚓还是一种菜,营养很好。
4.蚯蚓会处理垃圾。
小小蚯蚓真能干,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环节,幼儿知道了蚯蚓更多的相关知识,知道了我们要保护蚯蚓,爱护大自然。)
四、延伸活动:
1.有一条蚯蚓受伤了,我们把它养在教室里,看看它会好吗?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延伸活动中,幼儿了解到蚯蚓受伤分成两段后,它有个小本领,有脑袋的那部分会长出尾巴来,有尾巴的那部分也会长出脑袋来,它就能变成两条蚯蚓啦!)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篇12: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天气预报》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天气预报》
设计思路:
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渐渐地,孩子们从关心温度到关心今天的天气、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班幼儿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结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气预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获取天气预报的各种办法和途径。
2、感受天气预报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记录的天气预报表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组介绍了解天气预报的不同途径,分享经验
1、这几天,我们大家都一起关注天气预报,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从哪里知道天气预报的?
2、幼儿分组介绍
二、感知天气预报与生活密切相关
1、原来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收听、收看到天气预报,你们家里平时还有谁听天气预报的?
2、幼儿交流
3、为什么我们大家都要听天气预报?有什么用?
4、我们看看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谁也很关心天气预报的
5、出示暖棚的图片:农民伯伯为什么这么关心天气预报?
6、逐一出示司机图片、游客图片,进一步感知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小结:天气预报真有用,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三、交流天气预报记录表,提出问题出示幼儿几天来的天气预报记录表,请部分幼儿交流记录表。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今天的天气,但是有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不同呢?
教学反思
1、应让在配合说天气与星期后,增加幼儿完整的用语言说明天气和星期,让幼儿学会完整表达
2、引出各种天气时,可以用声音引出,如录音等
3、如何让主题引出时应该更新颖
4、能带幼儿在各种天气模拟里去体会理解更好
篇1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物体移动的秘密》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物体移动的秘密》
教学要求:
1、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感知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获取有关物体移动需要什么的具体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纸盒,积木;球、折纸、纸板。
2、铁哑铃二对,大矿泉水二瓶(圆形),大木箱一只。
3、粗细绳子若干,棒或木棍若干。
4、滑轮二付。
5、录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
1、介绍物品。师: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不认识的东西大家一起来告诉你。(重点介绍:滑轮)
2、布置任务。师:这些都是物体,现在这些物体有没有动。(没有)。今天老师就请你来想办法,使这些物体移动位置,看谁想的办法最多。但有个要求,玩时不要拥挤,要相互谦让,并要把玩的方法记住,待会儿告诉大家。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不同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2、提问:(幼儿表达,也可上来边操作边讲)
(1)你是用什么方法移动这些物体的?(幼儿回答)
小结:刚才有的小朋友用自己的手推、拉、拍、有的用嘴吹,还有的小朋友用脚踢使物体移动,这说明要使物体移动必须要用力。
(2)样一件物体(出示皮球),你们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时候,物体移动的一样吗?(幼边操作边表达)
小结:对同样一件物体,用力大物体动的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动的慢,滚的也不远。
(3)移动重的和轻的东西用的力一样吗?
小结:重的东西要用大大的力,轻的东西只用小小的力。
3、出示大矿泉水瓶(圆形),问:这瓶矿泉水比较重,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移动它,用哪种方法移动它最省力呢,请幼儿上来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圆形的东西用滚的方法最省力。
小结:移动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省力方法,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玩。
4、出示大箱子,问:这儿有个大箱子很重,用什么方法移动它最省力、方便。(幼儿上来操作)
(有的幼儿用绳子把木箱绑起来,两人用扁担抬,有的幼儿用绳子拉,还有的幼儿借助于滑坡滚球等等。)
小结:我们人可真聪明,用其它东西来帮助我们移动物体更加省力方便。
小结:用棍子来帮忙移动大箱子最省力了(杠杆原理)。这是为什么呢,等小朋友长大了,学了物理知识,就会懂的这个道理的。
(三)看录像,进一步了解使物体移动的省力工具。
(1)问:请小朋友想想,平时在街上看到的,人们是用什么工具让重的东西从这里运到那里从下面运到上面的?
幼儿自由讨论。
(2)小结: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又发明了许多省力的、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物体移动。放录像起重机的搬运过程;新型铁路维护车搬运碎石的过程;自动吸尘机器人等。
(3)结束语:将来等你们长大了,要发明出更先进的工具使物体移动;老师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篇14:大班科学优质课水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优质课水的秘密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教育活动
1开始部分;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2基本部分;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3结束部分;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篇15: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教学反思:
1、在活动导入部分,可以将戳破气球这个环节更改为帮气球宝宝打气,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到气球从憋到鼓是因为空气进入。
2、提问的技巧需要改进,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些。如把“空气是什么颜色(味道)”改为“空气有颜色(味道)吗?”这样幼儿的回答才有针对性。
3、在幼儿自由尝试之前,老师不需要示范手帕掉进水这个动作。幼儿容易模仿,使幼儿的尝试活动有了思维定势,可以直接让幼儿想办法怎样把手帕放进水盆,手帕不会湿?
4、在准备的工具中,一次性杯子太软,使实验不能精确性,应该换成玻璃杯。
篇1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篇17: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篇18: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
3.每人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的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篇19: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以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总停留在“听大人说”的基础上,并没有真正切身的体验。通过亲手制作“菊花酒”,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体验传统节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意义更加深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菊花酒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2、能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了解酒文化。
3、通过认识、交流并制作菊花酒,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菊花酒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难点: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
活动准备
1、制作菊花酒的ppt课件。
2、用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黄、当归、枸杞,煎煮好半成品的一份。
3、已制作好的菊花酒、空酒坛、稻草和布块。
4、各类酒一小瓶(白酒、黄酒、红酒等)、白开水、白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各种酒水,请幼儿利用感官分辨出菊花酒。
1、教师介绍准备的物品。
师:小朋友这些杯子里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有白开水、白醋还有酒,你们能分辨出哪些里面装的是酒吗?
2、请幼儿找出装着酒的杯子。
3、引导幼儿从装酒的杯子中分辨出菊花酒。
二、探索部分。出示菊花酒,幼儿观察菊花酒。
1、闻一闻,感知菊花酒闻起来是香香的。
2、说一说,菊花酒和其它的酒有哪些不同?
(幼儿:菊花的香味、颜色是淡黄色等)
3、讲一讲,喝菊花酒的风俗。
(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酿制的,放至第二年九月九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能够延年益寿,从医学视点看,菊花酒能够明目、治头昏、降血压、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三、介绍制作菊花酒的各种材料。
1、教师介绍各种材料,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材料是怎样制作成菊花酒?
(1)逐一介绍各种材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黄、当归、枸杞。
(2)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菊花酒?
(幼:把菊花瓣摘下来,放到酒里面、将所有东西洗干净都放到酒里面。)
2、教师出示煎煮好的半成品,幼儿探讨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
师:这些半成品是煎煮好的糯米和洗干净的菊花,你们猜一猜制作时是先放哪一样呢?
(幼:先放酒、先放菊花、先放糯米。)
四、播放ppt,介绍制作菊花酒的过程。
1、教师播放ppt,了解菊花酒制作方法。
(1)将菊花、生地黄、当归用水清洗一下,放入锅中加满水,煎煮半小时后,过滤掉渣取汁。
(2)将糯米加适量水煮到半熟,沥干后加入第一步骤的药汁蒸熟。
(3)将蒸熟的糯米药汁混合适量酒曲,装入酿菊花酒的瓦坛中,用稻草或者棉花围住瓦坛来保温发酵,直到菊花酒能闻到甜味,即可饮用。
2、请幼儿模拟制作菊花酒。
五、操作部分。师幼共同制作菊花酒。
1、分组进行制作。
(1)出示已煎煮好的糯米和药汁,幼儿将糯米药汁和酒充分搅拌混合。
(2)将菊花酒混合物导入酒坛中,用布和稻草将在酒坛封裹。
2、请幼儿将观察记录贴在封存后的菊花酒坛上。
(分时段进行观察并记录酒的变化)
活动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教师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在操作中教师能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到幼儿瞬间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
幼儿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产生神奇的影响。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声音里的秘密》(精选19篇)】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2022-07-23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可爱的不倒翁》及活动反思2023-06-04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春天的秘密》2023-01-11
大班安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注意交通安全》2022-05-07
大班游戏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圣诞礼物》2022-09-03
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羊村里的故事》2023-08-14
大班健康优质课《合理用餐身体棒》教案2023-01-04
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文房四宝》2022-05-08
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布袋蚕宝宝》2023-03-21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复制》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