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梅花》《夜雪》的教案(整理17篇)由网友“墙角开花四里香”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诗《梅花》《夜雪》的教案,欢迎阅读!
篇1:古诗梅花教案
活动目标:
1、体会古诗语言的韵律,背诵古诗。
2、知道梅花不怕寒冷,在冬季开花。
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观赏梅花、观看梅花图片、咨询家长等途径了解梅花的颜色、生长特点等。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梅花
出示梅花图片,让幼儿说说梅花的颜色和生长特点。
二、学古诗:
1、教师师范朗诵古诗,幼儿倾听。
2、教师解释诗意,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幼儿朗诵《梅花》,欣赏配乐古诗。
4、指导幼儿背诵古诗,注意读出诗句的节奏。
三、画梅花
指导幼儿用手指着色点画梅花。
四、活动结束。
篇2:古诗梅花教案
《梅花》是一首十分优美的状物古诗,为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清香悠远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尚品格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梅、角、枝、寒、雪、为”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初步感受梅花坚强地品性。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的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梅花坚强的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观察想象,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
二、试读古诗,组内合作。
三、指读古诗、正音。
四、范读古诗,生注意韵味、跟读。
五、组内赛读。
六、推选组中第一名参加诵读比赛。
七、全班诵读。
八、试读诗中要求识记的字,小组合作。
十、开火车识字比赛。
篇3:古诗夜雪的赏析
古诗夜雪的赏析
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篇4:描写梅花雪的诗句古诗
1、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一一晋·陶渊明<蜡月>
2、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一一唐·张谓<早梅>
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一一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4、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一一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5、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一一唐·李商隐<忆梅>
6、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一一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一唐·齐己<早梅>
8、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一一宋·晏殊<蝶恋花>
9、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一一宋·晏几道<虞美人>
10、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一一宋·辛弃疾<贺新郎>
11、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一一宋·侯真<踏莎行>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一宋·王安石<梅花>
13、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一一宋·苏轼<红梅>
14、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一一宋·周邦彦<玉烛新>
1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一一宋·黄庭坚<虞美人>
16、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一一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16、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一一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一一宋·张道洽<岭梅>
17、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一一宋·吴则礼<虞美人>
篇5:古诗江雪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动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一幅古诗的画面,古诗字卡。
活动过程: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出示古诗的大纸)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5、幼儿操作:桌子上的小篮子里也有这首古诗的字宝宝,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诗的顺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给后面的老师检查,你排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篇6:古诗江雪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独钓寒江雪
活动反思: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幼儿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幼儿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篇7:描写冬天的古诗夜雪
描写冬天的古诗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篇8: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篇9:古诗春夜喜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生背诵课前一首诗《泊船瓜洲》。讨论本诗中用得好的一个字――“绿”。生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诗人通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表达更深远的情意,今天我们来品读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师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诗人
孩子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介绍杜甫。
师介绍: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老师讲解“语不惊人死不休”,并用爽快流畅的行书进行板书。引导: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我们来一起品读这首诗。
二、读古诗,品诗意
(一)感受律诗韵律美
1、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2、点名读诗,教师进行点拨,读准诗的节奏,相机进行指导。请孩子再读,检验指导的效果。
3、感受律诗的韵律美。
指导孩子写出每一句后一个字的拼音(生sheng、声sheng、明ming、城cheng),了解律诗的押韵方法,注意韵脚的诵读,孩子自由读古诗,注意抓住节奏,读出韵律美。
4、古时候,诗歌都是可以配乐吟唱,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和着韵律来吟唱这首诗。
通过这样的多角度的诵读,感受古诗带来的韵律和节奏美。
(二)抓题眼,品诗意
1、读诗题,品题眼
(1)生读诗题,抓题眼
“喜”,为什么用“喜”呢?
(2)讲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说成语。
(3)出示大红双喜字,你看到这个“喜”字会想到什么成语呢?(喜结良缘)。了解喜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和重要意义。(渗透中华汉字文化)
(引导:诗人杜甫“喜”的是什么呢?为什么“喜”呢?)
了解杜甫撰写《春夜喜雨》的背景资料,明白这场春雨滋润世间万物,特别是农作物,必将带来丰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忧民”之情。
2、自读古诗,解题眼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就应该在他的诗中去品味,看你能够从这首诗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诗人的“喜”来。
看看这样的雨吧: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尊重孩子自己的个性化的`感悟。
预设:“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学写“潜”字,注意右边的第一个“夫”捺画变成点,这是避让。
生练习书写。
讨论:孩子较难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引导孩子思考:这和润物有关系吗?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解读:雨这样好,当然希望它能下透彻,倘若只下一小会,那“润物”也很不彻底,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写下了第三联,只有十个字,便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春江夜雨图。只不过换了一个写雨的角度罢了,上联是从听觉来写雨的润物功能,而本联则从什么角度来写?是从视觉来表现雨意浓厚。
本句运用了常用的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野径、云、水、渔船相辉映的春夜图,并点题。
讨论三,“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是诗人的想象,雨水下的细小,密密的,轻轻的,所以并向大雨一样,叶子上、花上都沾上了雨水,所以显得沉重,诗人只是写了花朵,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人和物会欣喜开心呢?
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个人见解。
通过大家的反复品读、探究,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诗句真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忧民”之情。
背诵《春晓》,比较一下,《春晓》中的“花落知多少”与《春夜喜雨》中的“润物细无声”相比,哪一种雨更喜人呢?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师讲解:轻轻悄悄的来,滋润着世间万物,特别是农民的农作物,又是一个好收成年。字里行间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不禁让我又想起了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
出示全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家不妨也来品一品,诗人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春夜喜雨》。
6、背诵并默写古诗。
三、拓展诵读,品诗人情怀
1、出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诗人的“忧国”情怀。
2、比较诵读,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杜甫)
知时节、当春、潜入
丰收有望
润物 细无声
篇10:古诗春夜喜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乃、随、潜、润、细”这五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激发孩子热爱春天的感情。
4、激发孩子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培养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教师方面:录音带、课件
孩子方面:搜集杜甫的资料以及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导: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绵绵的春雨悄悄地下着,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落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同学们,你喜欢春雨吗?
春雨在古代被称为“喜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杜甫一起走进盛唐,去感受那场《春雨》。
2、板书课题:春夜喜雨
二、初读古诗,自学字词。
1、借助拼音练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标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要明确字的偏旁,结构,组词。
3、这些字,你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记住它?
4、出示表格,检查自学情况,并交流自己有趣的识记方法。
5、哎呀,只顾着玩,字宝宝该回家了。你们谁能把字宝宝安全送回家,谁能?谁想试一试。指名朗读古诗、正音。
6、谁认为自己还能比他读得更好?比赛读、挑战读,引导孩子读准确,读出诗的节奏美、音韵美。
课件出示,指导朗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在反诵的诵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画出你不懂的词。
2、对于你不懂的词,看看能不能借助字典查出它的意思。
3、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再互相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互相补充,互相学习。
4、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时重点引导理解:知 时节 当 乃 潜 润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6、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靠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诗意。现在老师再考考你,看看你能否通过考验?再读读古诗,看看全诗是围绕哪个词写这场春雨的?
四、精读细品,感悟“好雨”,启发想像。
1、读读古诗,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雨”?一边读一边思考,把你自己感悟到的注出来,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2、自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你们小组认为这场春雨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孩子的感悟能力就如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孩子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着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在一步步感悟“好雨”的引导中,孩子进一步理解了诗歌,感悟到了古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到了古诗的精炼,也在悄无声息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4、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
5、师配乐读,孩子一边闭目听,一边努力把诗歌的语言文字变成画面。
6、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再现想像。
五、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练习读,努力把你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读出。
2、配乐展示个性读。
3、师生互动背诵,同桌互背。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熟读成诵,是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读读、背背、想想,细细地体会,这们,古典诗文将会在孩子纯真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丰富孩子语言积累。)
六、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交流自己在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教师相机课件出示有关诗句,拓展阅读。
篇11:夜书所见古诗教案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
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四句嘛,能背吗?谁来?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配着音乐背一次。(点击音乐)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四、拓展阅读
师: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篇12: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下面是古诗枫桥夜泊教案,请参考!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二、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在余光中笔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折头,你在那头。那么,在诗人张继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板书:愁眠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也会触景生情,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3、所有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和诗人有同感,,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
篇13:古诗枫桥夜泊教案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篇14:春夜喜雨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背景导入
1、(出示干旱图片)师: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家乡陕西玉蒲遭遇了一场旱灾,土地干涸,粮食颗粒无收,祸不单行,安史之乱又爆发了,他们一家人就过起了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此时,一场春雨悄然降临,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挥笔写下了——《春夜喜雨》。(师诵读)
板块二:指导朗读
1、齐读题目,(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再读。
2、请你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诗)
3、指名读,重点指导:甫 潜 径 重(古诗用字凝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儿,便于读者和听者在读中去细细品味。同时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注意看老师的手势)
4、全班齐读。
板块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到底杜甫笔下的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打开课文,结合注释,和同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有不理解地词、句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有不理解的字、词吗?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乃、潜、野径、俱、红湿处、花重)
3、古人写诗、作画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让我们借助想象、联想去还原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雨之夜,一同去感受那场令人欣喜的春夜细雨。
4、(出示图1)师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每每读到这两句,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春天到了,干涸的土地盼望春雨,田里的种子盼望春雨,花草树木盼望春雨,人们也盼望春雨……就在万物都迫切需要春雨的时候,春雨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不早不晚,扬扬洒洒地下了起来。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雨水的滋润下,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田里的种子吸饱了雨水探出了小脑袋;小草挺了挺身子,又长高了一截;树叶绿得发亮。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难怪诗人会“喜”。这短短的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发生图。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之情来赞美这知时节的好雨吧!
5、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逐字逐句地去抠,而是通过发挥想象与联想,将古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再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6、(出示诗)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其他诗句的意思,好吗?(你可以闭上眼睛,轻声吟诵你喜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汇报三四句,出示图2,师适时引导。这都是春雨的功劳啊!可它悄悄地来,默默地润物,一点儿也不炫耀自己,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润物图。读出我们的敬意吧!
8、这善解人意、无私润物的好雨,诗人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哇!于是,诗人推门远眺,他看到了——(出示图3,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诗人很高兴,他知道这雨一定会——(下上一夜,下个透彻)这两句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夜雨图。
9、看到这里,诗人不禁想到——(出示图4,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大自然的一切都因为这场及时雨的到来变得生机勃勃!想到这里,诗人能不喜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雨后锦官图。
10、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诗中却又没有一个“喜”字,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再次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齐读)
板块四:作业超市
必做:背诵并默写《春夜喜雨》。
选作:1、喜欢古诗的同学搜集描写春天、春雨的古诗,自主积累。
2、爱好写作的同学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将《春夜喜雨》改编为一篇写景的文章。
篇15:春夜喜雨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背景导入
1、(出示干旱图片)师: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家乡陕西玉蒲遭遇了一场旱灾,土地干涸,粮食颗粒无收,祸不单行,安史之乱又爆发了,他们一家人就过起了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此时,一场春雨悄然降临,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挥笔写下了——《春夜喜雨》。(师诵读)
板块二:指导朗读
1、齐读题目,(久旱逢甘露,诗人内心无比喜悦)再读。
2、请你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出示诗)
3、指名读,重点指导:甫、潜、径、重(古诗用字凝练,读的时候一定要慢一点儿,便于读者和听者在读中去细细品味。同时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注意看老师的手势)
4、全班齐读。
板块三:发挥想象,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到底杜甫笔下的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处呢?打开课文,结合注释,和同桌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有不理解地词、句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有不理解的字、词吗?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乃、潜、野径、俱、红湿处、花重)
3、古人写诗、作画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让我们借助想象、联想去还原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春雨之夜,一同去感受那场令人欣喜的春夜细雨。
4、(出示图1)师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每每读到这两句,我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图景——春天到了,干涸的土地盼望春雨,田里的种子盼望春雨,花草树木盼望春雨,人们也盼望春雨……就在万物都迫切需要春雨的时候,春雨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不早不晚,扬扬洒洒地下了起来。那细细的雨丝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在雨水的滋润下,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田里的种子吸饱了雨水探出了小脑袋;小草挺了挺身子,又长高了一截;树叶绿得发亮。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呀!
难怪诗人会“喜”。这短短的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发生图。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之情来赞美这知时节的好雨吧!
5、你发现老师刚才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逐字逐句地去抠,而是通过发挥想象与联想,将古诗在脑海中转化成画面,再用优美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6、(出示诗)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其他诗句的意思,好吗?(你可以闭上眼睛,轻声吟诵你喜欢的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7、汇报三四句,出示图2,师适时引导。这都是春雨的功劳啊!可它悄悄地来,默默地润物,一点儿也不炫耀自己,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雨润物图。读出我们的敬意吧!
8、这善解人意、无私润物的好雨,诗人多么希望它酣畅淋漓地下个够哇!于是,诗人推门远眺,他看到了——(出示图3,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诗人很高兴,他知道这雨一定会——(下上一夜,下个透彻)这两句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江夜雨图。
9、看到这里,诗人不禁想到——(出示图4,诵该诗句,生描绘画面)大自然的一切都因为这场及时雨的到来变得生机勃勃!想到这里,诗人能不喜吗?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雨后锦官图。
10、这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处处是“喜”,可诗中却又没有一个“喜”字,足见诗人的匠心独运。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了吟咏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不仅用字精妙,还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让我们满怀喜悦,再次赞美这及时的好雨吧!(齐读)
板块四:作业超市
必做:背诵并默写《春夜喜雨》。
选作:
1、喜欢古诗的同学搜集描写春天、春雨的古诗,自主积累。
2、爱好写作的同学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将《春夜喜雨》改编为一篇写景的文章。
篇16:古诗江雪柳宗元教案
古诗江雪柳宗元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篇17:中班《江雪》古诗教案
中班《江雪》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2、同学们自学
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同学们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同学们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同学们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同学们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同学们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们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同学们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同学们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同学们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
(朗读提示: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同学们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 关于四季的古诗
★ 四季古诗
★ 描写雪的古诗名句
★ 有关写雪的古诗
★ 诗词里的春夏秋冬
【古诗《梅花》《夜雪》的教案(整理17篇)】相关文章: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2022-08-19
表示冬天的古诗2023-06-11
冬天的古诗 优美一点的2023-08-17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2022-10-04
描写雪的作文二年级2023-08-04
描写寒冷冬天的诗句2023-03-08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高三必修教案设计)2024-04-01
描写冬日寒冷的古诗句都有哪些2023-09-29
写雪的古诗2023-10-08
古代雪的古诗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