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5 07:45:40 数学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共13篇)由网友“chris120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在上6、7的加、减法时我跟同学们讨论一道看图列式,一幅图上左边画着1朵花,右边画着4朵花,问怎么列算式,同学们回答了很多种方法,我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确是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产生了干扰。

下来我仔细的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这不是我们鼓励的个性化吗?经过跟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我最终认为不然。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比如:“左边的花+右边的花”或是“总共的花-左边的花”等等都很难说孰优孰劣,儿童完全可随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

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说明理由。第二步,由学生评价。第三步,找出比较符合题意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又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才是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 总之,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篇2: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93页1-4题,练习二十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

能力:提高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一般要达到每4分钟4题。

教学重难点:正确准确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计算:34+4048-4034+548-534+948-9

2、教师读题

26+553+848-854-2033-1

87+975-590-5092-823+40

16-937-380-621-1074+7

3、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

二、笔算

1、做书上95页第2题和第3题

2、做书上93页第1题]

3、做练习二十的5题

三、复习文字叙述题

1、做练习二十3题

2、做练习二十4题

四、复习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书上95页的第4题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篇3: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1-5的加减法计算,每人一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6和7的加法。

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

“同学们,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大家摆好了吗?”

“看一看你摆的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你为什么列1+5=6呢?”

“再看一看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你能说出一个什么加法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看一看你和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再看看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和7的加法计算。

2.教学6和7的减法。

“现在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根计算棒,然后用你的左手拿1根,右手拿6根,举起手来。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然后放低左手,你还有多少根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7-1=6“你为什么说7-1=6呢?”

“好,我们再来,把右手放低,还有多少根?谁想到算式了?”指名说,教师板书“7-6=1”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出示幻灯片:7的减法计算。

三、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

出示笑脸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师问:“还有吗?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指名说,板书:6-3=3

师问:“还有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请小朋友们为我们的小青蛙找到正确的家。

2.看图列算式。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好,请一位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4: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0~~~5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二、教学新知

1、学习1+5和5+1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生:从左往右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从右往左看,右边有1个圆片,左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1+5=6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师:如果把右边的一个去掉,左边还剩几个圆片?你能列式计算吗?

生: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右边的1个,右边还有5个。用减法计算:6-1=5(个)

师:如果我去掉右边的又该怎样说,怎样列算式呢?(同桌之间快速的小声的说一说。)

汇报:一共有6个圆片,去掉左边的5个,右边还剩1个圆片,用减法计算:6-5=1(个)

小结:从总数中去掉左边部分,就得到右边部分;如果去掉右边部分,就得到左边部分。

3:学习一图四式

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怎样列式?同桌相互说一说,并列式计算

从左往右:4+2=6

从右往左:2+4=6

去掉左边:6-2=4

去掉右边:6-4=2

小结:同一幅图,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4:找计算方法:

师:你瞧老师这样摆了一些小棒,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呢?(学生独立的口头列式)

师:如果没有这些小棒,这些算式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生:利用分成和组成。

5和2组成7:

5+2=7

2和5组成7:

2+5=7

7可以分成2和5:

7-2=5

7-5=2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法列式、算理及算法。

2、通过教学活动,会看图列式,理解“一图二式”,进而延伸到“一图四式”。通过具体情景图理解两个加数相同时“一图二式”的特例。

3、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感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荣誉感。

教学重点:根据情境图理解6和7的加减法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意义,并熟练掌握其列式及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关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

1、6、7的“分与合”知识复习。

二、“一图二式”教学

1、创设情境“○○○○○○”

2、学会根据这一个情境,列两个加法算式:1+5=6和5+1=6。

3、学生解释列式的意义,学生说明算法。

4、同样方法引导学生列出6-1=5和5-1=6,学生说明算法。

三、“一图四式”教学

1、看“太阳花”图,通过情境引导孩子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

2、引导学生准确解释每一个式子的意义,明确计算的方法。

3、同上,合作学习教材“七根小棒”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举一反三。

学习两个加数相同时“一图二式”的特例:

1、教材“六个三角形”情境。

2、引导学生明确,当两个加数相同时,可以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四、拓展练习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精选习题练习拓展。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相关习题

篇6: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数字“0”,并且熟悉0——5的排列顺序;

2、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且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用具:幻灯片数字卡片算术卡笑脸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来到咱们的课堂上,大家欢迎吗?(欢迎),老师还特别准备了他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多,比3少,请同学们帮小猴子猜一猜,桃子有几个呢?(3个)

师:(出示课件小猴吃桃)对,就是这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看小猴子的表情,他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播放动画小猴吃桃)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在咱们全班内说一说。(指名说)

二、探究新知

1、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

(1)理解“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

师:(出示幻灯片小猴吃桃过程)看!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几来表示?(指名说2人)(课件“2”),猴子吃了1个,还剩下1个桃,用几表示?(课件“1”)他又吃掉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几来表示呢?(课件“0”)强调什么都没有用“0”来表示。

小结:你们知道的真多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0”(板书:0的认识),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游戏:猜硬币(听一听、猜一猜,看看用数字几来表示?)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用“0”来表示?(小组合作完成)

(2)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课件直尺)认识它吗?(......)你从直尺上发现了什么?上面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在直尺上,0在最前面,在第一个刻度线的下面,表示起点。

2、“0”的写法

师:我们认识了“0”,你觉得它像什么呢?(鸡蛋......)想知道怎么写吗?(播放课件)你想写吗?(师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解读,学生书空)→在桌上写一写→描红→继续播放课件:写0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讨论)→在田字格中写2个→同桌之间互评。

3、有关“0”的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还写了“0”,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吧!(板书:和0有关的加减法)

(1)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课件小鸟图,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算式(板书:3-3=0)

将两个笑脸送给学生,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列式(板书:2-2=0)

请学生列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板书算式)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相同两数相减得0.

(2)加法

出示课件青蛙图,师质疑,学生解疑,师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请列式。(板书:4+0=4)

0+0=5+0=(你愿意算哪道?为什么?)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减0的减法

出示算数卡5-0=(师):你们知道5+0=5,那5-0=呢?(指名说)

4-0=3-0=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4)小结:

我们认识了“0”,还能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现在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

看图读数;(鱼缸里鱼的数目)

数字宝宝排序;(0、1、2、3、4、5)

看笑脸,列算式;

开火车→抢答算术卡

出示课件兔笼,得出结论: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光认识了“0”,知道了“0”的多种含义,还知道了怎么写“0”,最重要的是能够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有关“0”的知识。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3=04+0=05-0=0

2-2=00+0=04-0=0

1-1=05+0=53-0=0

篇7: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课题是《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认识以及掌握了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了解数的顺序。

2.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推理应用能力。

三、重、难点:

1.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

2.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程的不断进行,我采用了“数学课件、直尺图、”等直观教具。学法可归纳为: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二)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教具、学具及媒体的使用

课件、盒、糖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含义和书写

1.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小猴子可喜欢吃桃子了,今天,它发现了一盘桃子,可高兴了!快看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猴子口渴了很快吃掉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了?用数字几表示呢?(1个)

小猴子太渴了,不一会就把剩下的一个也吃光了,盘子里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亲切、自然,由学生感兴趣的猴子吃桃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情境中。】(2)听一听、猜一猜,感受0表示没有。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盒子上面来了,这时揭开谜底。】

师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

【在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

(3)说一说,强化“0”表示没有。

师:老师原来有2块糖,吃了2块,还剩0块。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0表示没有的例子。引导学生照样子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0的知识来举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

师: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0”在什么位置.让学生自己发现“0”在尺子的起点位置,从而引出“0”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出示课件:直尺图。)

说一说生活中的0表示起点的例子

3.师:同学们,你们在哪还看到过0?

生举例(温度计、电话、手机号······)(学生回答后,利用课件展示、直尺上的0、温度计上的0,并说明其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精讲点拨:“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可以表示起点.“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在数中还可以还起占位作用,如:203

4.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通过数数、排列数的大小,让学生感知0的位置。】

过渡:0的作用这么多,我们一定要写好它。

5.教学生正确书写“0”

(1)师:请看黑板,0占田字格的左半格,跟老师书空。从这里开始起笔,贴着左线下来,然后贴着右线上去,最后封好口。注意,0要写得长长圆圆的,不能有棱角。

(2)师:看清楚了吗?把书打到30页,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吧!

(3)课件出示,并规范0的书写。

精讲点拨:写0封口是关键,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落笔都在0的右上角。多练就可以把0写得美观、正确.

【设计意图:先观察老师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里试写三个“0”,让学生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同时出示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课中操。《手指操》

下面来放松一下,做一做数字操,全体起立。(放音乐)

【设计意图:数字操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即放松了身心,又学习了知识。】

(二)创设情境发现规律──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继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0页的小鸟图)

师: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谁会列式?

生:3-3=0

师: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师: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2.一个数加上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课件出示书上的青蛙图.)

师:出示大括号问表示的意思,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师:请你们再帮老师列出几个这样的算式?齐读。同学们从这几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减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

师: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5-0=?你是怎么知道的啊?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真聪明!再列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师:齐读。读得真响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精讲点拨:刚才我们知道了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上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同学们真的很会学习,发现规律的能力真强。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四)总结课堂──深化对0的认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回顾、总结。】

五、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加减法

没有3-3=04+0=45-0=5

起点2-2=03+0=34-0=4

1-1=02+0=03-0=0

篇8: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0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数字“0”,并且熟悉0——5的排列顺序;

2、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且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0”的含义,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并能够熟练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书写。

教学用具:幻灯片 数字卡片 算术卡 笑脸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来到咱们的课堂上,大家欢迎吗?(欢迎),老师还特别准备了他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多,比3少,请同学们帮小猴子猜一猜,桃子有几个呢?(3个)

师:(出示课件小猴吃桃)对,就是这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看小猴子的`表情,他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看。(播放动画小猴吃桃)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在咱们全班内说一说。(指名说)

二、探究新知

1、在活动中体会“0”的含义

(1)理解“0”表示什么都没有的含义

师:(出示幻灯片小猴吃桃过程)看!盘子里有2个桃子,用几来表示?(指名说2人)(课件“2”),猴子吃了1个,还剩下1个桃,用几表示?(课件“1”)他又吃掉了1个,盘子里一个桃也没有了,用几来表示呢?(课件“0”)强调什么都没有用“0”来表示。

小结:你们知道的真多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0”(板书:0的认识),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1、2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游戏:猜硬币。(听一听、猜一猜,看看用数字几来表示?)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用“0”来表示?(小组合作完成)

(2)理解“0”表示起点的含义

(出示课件直尺)认识它吗?(......)你从直尺上发现了什么?上面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小结:在直尺上,0在最前面,在第一个刻度线的下面,表示起点。

2、“0”的写法

师:我们认识了“0”,你觉得它像什么呢?(鸡蛋......)想知道怎么写吗?(播放课件)你想写吗?(师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解读,学生书空)→在桌上写一写→描红→继续播放课件:写0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讨论)→在田字格中写2个→同桌之间互评。

3、有关“0”的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还写了“0”,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吧!(板书:和0有关的加减法)

(1)得数是0的减法

出示课件小鸟图,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算式。(板书:3-3=0)

将两个笑脸送给学生,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列式。(板书:2-2=0)

请学生列出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板书算式)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相同两数相减得0。

(2)加法

出示课件青蛙图,师质疑,学生解疑,师提问: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请列式。(板书:4+0=4)

0+0= 5+0= (你愿意算哪道?为什么?)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数。

(3)一个数减0的减法

出示算数卡5-0= (师):你们知道5+0=5,那5-0= 呢?(指名说)

4-0= 3-0=

齐读算式,发现规律:一个数减0,还得这个数。

(4)小结:

我们认识了“0”,还能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现在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吧!

看图读数;(鱼缸里鱼的数目)

数字宝宝排序;(0、1、2、3、4、5)

看笑脸,列算式;

开火车→抢答算术卡。

出示课件兔笼,得出结论: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4、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光认识了“0”,知道了“0”的多种含义,还知道了怎么写“0”,最重要的是能够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更多有关“0”的知识。

板书设计: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3=0 4+0=0 5-0=0

2-2=0 0+0=0 4-0=0

1-1=0 5+0=5 3-0=0

篇9: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一、有几支铅笔

本课用学生感兴趣活动贯穿全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几辆车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加法问题,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接着,又创设了到生活中调查加法问题的情境,使数学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学起来轻松而有趣。

2.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上,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探索空间,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停车场”、“公园”,“小白兔拔萝卜”等问题情境中,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论是全班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同桌交流,都让他们自主探索,老师不加干涉,使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交流感情,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指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大脑的老师”。在观察鲜花图时,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花,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做“我摆你说”的游戏,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精神体验。

三:摘果子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资料:运算是一种对应法则.设A是一个非空集合,对于A中的任意两个元素a,b,根据某种法则使A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c与它们对应,我们就说这个法则是A中的一种运算.这样,给了A的任意两个元素a和b,通过所给的运算,可以得到一个结果c.反过来,如果已知元素c,以及元素a,b中的一个,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得到另一个元素,这样的法则也定义了一种运算,这样的运算叫做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在一个给定的数集中,说某种运算可以施行,指的是对于这个数集中的任意两个数,施行这种运算所得的结果,仍然属于这个数集.例如,在自然数集中,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它们的和仍然是一个自然数,所以加法总可以施行.但是,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不一定都能在自然数集中找到它们的差,可见减法在自然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如果把自然数集扩充为整数集,由于引进了负整数,在整数集中减法运算就总可以施行.数系的每一次扩充,都使原数集中不是总能施行的某种运算,在新的数集中变为总可以施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这六种运算,称为代数运算.其中加、减、乘、除四种又称为算术运算或者四则运算。

四、小猫吃鱼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五:猜数游戏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数学游戏贯彻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它好比强大的磁场,最大限度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

“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活动,极具开放性。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数学故事,针对数学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列出相应的数学算式,并说明含义。这样一道题变成了一组题,克服了僵化的只看表面现象的思维弱点,使不同的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从质上有了一次飞跃,养成了全面的、合理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

六、跳绳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情景,让学生猜想,提出问题,在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有意识让学生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七:可爱的企鹅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

八:分苹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事件、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实现一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尝试。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情境性和活动性。学生对同一个情境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率。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算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九:操场上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十:乘车

本节课要使学生达到: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十一:加减法一(整理与复习)

以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十二:大家来锻炼

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篇10: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课前复习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有关知识,接着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主尝试、合作讨论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

在处理“小数加减法列竖式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教学重点时,引导学生把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式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认识到整数加减只要把末位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而小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就必须要把小数点对齐。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火眼金睛辨对错”,列举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判断、改错、对比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小数点要对齐”这一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编题环节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搭建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为了让“编题”活动更好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在经“编题”活动前先明确要求——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这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会是不同程度的一次挑战,这样的自主空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篇11: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

96—63=

39+18=

651—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2)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想一想: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试着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小数加法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

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相同数位对齐)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学习小数减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篇12: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89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理、减法的性质以及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向减法迁移,过程中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教学需要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口算

1.2+1.4= 1.5+7.5= 2.1+4.8= 136+42=

8.7-6.3= 10.5-3.4= 3.2-1.7= 225-34=

(设计意图: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二) 情景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书店图书信息,请同学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换,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预设:这两本书一共多少钱?

(三)交流汇报,探究算理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2本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教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3)《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少)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教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教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同学们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这么计算?为什么4和2对齐?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怎么对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该如何对齐数位的道理。)

教师: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那6.45-4.29这道小数减法,你们会计算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例子(包括错例)在讲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对于出现的错例,要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评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设计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的迁移作用。)

3、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教师:看来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根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这种联系,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

(四)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2道题,并且验算。

12.53+4.67= 15.62-7.46=

汇报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12.53+4.6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得数的末尾是“0”,这个“0”可以怎么办?从而回顾小数的性质。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全班形成共识。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第一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验算习惯。第二题将统计知识与计算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篇13: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 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04”“156”“14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③引导讨论:既然加、减法间有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们已对加法下了定义,可以用加法给减法下定义。

④投影出示,学生填空。

已知( )与( ),求( )的运算,叫做减法。

⑤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作为一个演绎系统的逻辑严密性)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1、基本训练。

(1)试一试:根据487 +256=743,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43一487 743一

256

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填未知数。“练一练”4。

学生填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变式训练。

(1)改写:786+1132= 1918

(改写成相应的另两个减法算式)

(2)改编:

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68千米,下午行驶183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①列式计算。

②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的工作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学期的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加减法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共13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2024-01-10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2024-01-18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2023-06-02

《加减法的验算》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024-02-14

一年级数学下册工作计划2023-07-26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2-26

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2022-05-08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8-28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参考2023-05-19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5-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