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心得交流体会(合集17篇)由网友“糖饼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论文心得交流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教学心得论文精选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习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的地位。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一首儿歌,往往向幼儿展示了他人是怎样来重新结构语言进行文字游戏的。为一年级学生念儿歌,实际上给他们极好的暗示,使之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发展他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取语言的灵感,受到一种激励。儿歌里的节奏和韵脚,都可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语言里,至于那些游戏特点十分鲜明的儿歌,更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诵读不止。幼孩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正是从积极地投入语言游戏开始的。
开学初,我结合课堂常规教育教孩子们在上课前念:上课音乐响,赶快进课堂,姿势坐端正,两眼望前方,老师把课讲,句句记心上。通过短短的两个星期的训练,同学们课前的准备工作大有改观。紧接着我抓住他们好表现、向上的优点,又教唱了一首儿歌:我愿做个好小孩,身体清洁精神爽快,无论走到哪里,使得人人爱,使得人人爱。这样一来,协助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就有了方向,激励孩子们做好小孩,争创星级学生。汉语拼音教学前,则教给他们读: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学说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这首儿歌已化为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原动力。
然后在具体的字母教学中更是不离儿歌,像张开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一竖加点iii,乌鸦回家uuu,u上两点üüü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自编了许多琅琅上口的好儿歌,如声母教学中的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举着小旗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和平鸽,爱和平,9字拐弯ggg,西瓜西瓜我爱吃,像个叉子___等等等等。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是那么喜欢儿歌,能很快读写拼音字母了。教学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声韵搭配进行拼读的时候,我又教他们: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还有标调歌:韵母里头先找a,没a再找o和e,iu都有标尾巴;三拼音有点难,但是用一句儿歌就能搞定: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还有历年来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这是一个难点,我们也有一首儿歌突破它:jq_真淘气,碰到ü儿两点要摘去,摘去两点还是üüü。
实践证明,用儿歌引路教拼音学拼音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将继续探究,争取将这种方法推而广之运用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字词等方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轻松活泼,充满生气。
教学心得论文范文2:高效课堂教学心得
我校在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经过近一年来的“班班通”教学实践,我个人深刻认识到: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备课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下功夫。我们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再向从前写写教案那么简单,也不是下载别人的课件就万无一事了,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必须对准别人的课件认真取舍,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就使我们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随着这高效课堂的教学,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转变。我们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改变了。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也能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常转变。例如:我在上英语阅读课时,就经常和学生们商讨,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学,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动画,声相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节省了原来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做大量的练习。这样的一节课,真正实现了“清”、“新”、“活”、“实”、“大”、“奇”。即: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而学生却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敢说这样的课堂不高效呢?
篇2:钢琴教学心得论文
一是培养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要设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唤起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进而点燃他们的音乐表现欲,激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让他们通过学琴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悟,有所为,从而在品味音乐和诠释音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琴的真正意义。
二是尊重差异,目标适度。学生的音乐天赋、心理发展、年龄、性格各不相同。教师要注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材的选用、教学的进度、授课的方式上灵活安排,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既要做到增强学生达标的信心,又要让学生明白为成功必须作出的努力;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学有所获;既能在练琴的过程中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又能体会到付出后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善用激励,着眼发展。弹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练习的结果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而这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不断激励和鞭策学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四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课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四手联弹、双钢琴曲,让他们体会合奏的快乐;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欣赏优秀钢琴家的演奏录像、聆听钢琴大师的CD,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还可以定期同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交流,畅谈学生的学琴经验和心得,或者举办小型的音乐会和汇报会,让学生们体会舞台上的激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谈钢琴,学谈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的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面对如此多的孩子和家长,如何教孩子们正确的演奏钢琴是很重要。我翻阅了很多资料查到,通过弹奏的训练,能够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使孩子可以通过学习钢琴受益一生.我以自己教学的经历,以及自己在不断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出青少年钢琴当前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第二个方面是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第三个方面是要根据儿童的区别来进行不同的钢琴上课方式。
首先来谈在青少年钢琴教学中儿童的心理,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一、培养青少年音乐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青少年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幼儿及青少年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 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堵也曾有所闻。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幼儿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标意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另外家长也可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幼儿多具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 的特点。家长、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奖励等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幼儿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通过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同时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 ,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充分进行表达。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一段旋律, 可根据个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幼儿钢琴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死板地让学生按乐谱的要求去弹奏,必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音乐形象。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的音乐形象。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学生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创造力的挖掘,忽视了音乐感、节奏感的培养。只有充分启发创造性思维,才能通过丰富想象充分理解音乐内涵,才能提高音乐感、节律感等音乐素质。 儿童钢琴考级比赛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有许多考生在演奏技艺方面尚不错,但音乐感、节奏感极差,使乐曲显得空洞、枯燥、乏味,没有一丝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音乐感和节律感,作为教师本身也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 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例如可以制作一些形象的教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各种节奏谱。另外也可通过一些人的画面介绍音乐内容,使学生通过视觉配合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反过来通过听音乐产生联想,让学生以音乐形象产生联想,让学生将其感受到的音乐形象画出来,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好办法。总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音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间及同年龄段每个少儿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少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幼儿钢琴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作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比如有的男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非常敏感。教师略微批评她一下,便会哭闹不止。很显然对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此处如能弹 得更优美一些就好了。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纠正错误。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甚至打骂和强制孩子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 ,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钢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其次来谈幼儿钢琴演奏时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儿童学琴从一开始就必须对手指弹奏进行正确、严格、系统的要求,把一些弹琴的“常见病”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打好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这一点,无论对于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同样重要。下面仅就儿童初学钢琴常常出现的弹奏错误,谈谈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具体方法。
一、瘪指: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我们称之为“瘪指”或“折指”。这种手指凹状几乎是每一个学琴的儿童都可能出现的毛病。瘪指使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到达指尖,造成手指、手腕、手臂的局部紧张、僵硬,使手指不灵活而直接影响速度与力度,影响发音与音质。
解决方法:①多加强断奏练习,即每弹奏一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掉下来的动作,体会手臂重量是如何自然地从肩膀垂下来的。然后由手指第一关节在琴键上稳稳地“站住”,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②触键时手指各关节必须凸出,不能凹陷,手形保持握球状,指尖要有向里抠抓东西的感觉,逐渐增强指关节承受重量的能力。③“指尖站立”要意念在先,在手指触键前,思想准备要充分,注意力集中,慢慢地、一个音一个音地认真专心对待,持之以恒。这是克服瘪指的关键。相反,懒散、机械,任其“自然”地触键,就会一无所获,错误依旧。
二、拇指夹指:有些初学钢琴的儿童拇指紧紧地往里夹,拇指尖使劲向外翘,拇指不能自如地上下起落,而是靠压腕子来弹奏。造成拇指夹指的原因,是“虎口”处紧张地抽紧,使拇指僵硬地“躺”在琴键上,形成用拇指关节或整个拇指外侧笨重地往下“压”奏的错误弹法。这种弹奏势必造成拇指和手腕的紧张,出现不均匀的重音现象。同时,外翘的拇指尖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刮”着邻近的琴键,造成发音不干净。拇指夹指使整个手掌开度不够,难于弹奏音程距离远、跨度大的音与和弦。
解决方法:①纠正手型。“虎口”放松拉开,拇指掌关节(第二关节)作支点,第一、第二关节凸起,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②用拇指尖的外侧点状触键,正确地站立弹奏,而不应该用拇指关节甚至整个拇指侧面大面积地躺倒弹奏。③有意识地训练拇指做好向上抬起的预备动作,使拇指能够自如地、有所控制地弹奏,有效地解决十指音色统一、音量均衡的问题。
三、无名指不独立:无名指(4指)灵活程度先天地差于其他各指,它与小指、中指的肌肉互相牵连。4指弹奏时,如果过分强调它独立地高抬指,势必造成它的紧张,并连带其他各指乃至手腕、小臂、肘、肩等部位的紧张连锁反应,使4指与相邻音衔接时,出现音与音之间距离不等、力度不均匀的“瘸腿”现象。
解决方法:①在保持正确手型基础上,训练4指抬指时,可以允许相邻的手指自然地相随运动,让4指松弛自如地起落。如:弹下3指,抬起4指,小指可随4指、3指可随4指自由抬起。②多做3指与4指、小指与4指的连奏练习。通过训练,使相牵连的`肌肉逐渐自由独立,使4指与相邻的手指连奏时,控制力增强,均匀、流畅地走动与跑动。
四、小指掌关节塌陷与僵立:大部分儿童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小指像小棍儿一样躺倒在琴键上,或者为让其站立采取方法不当出现的另一极端现象――小指僵直地。拄在琴键上。
解决方法:①小指弹奏时,小指掌关节(第三关节)一定要鼓起,作为支点撑住整个手的重量。小指的第一、第二关节也要松弛自然凸出。任何一个关节的塌陷都会造成紧张、僵直。②纠正毛病时一定要慢练,静下心来,默念“鼓起、站住”的指令,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颠腕:经常会见到孩子们在作手指连音走动或跑动时,出现手腕一颠一颠的现象。让人感觉不是手指而是手腕在弹琴,这种弹法十分有害。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向下输送时被腕子截住,手在失去重心和力量来源后,就会显得软弱无力,被动、生硬地触键,而手腕却不得不代替手指疲于奔跑,造成小臂紧张、腕子笨重地上下颠动。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指尖无力,声音发飘或僵硬,从而影响手指的力度、速度,长此以往造成手臂、手腕肌肉的紧张酸痛。
解决方法:①打好连奏基础。连奏如同手指在键盘上“走路”。一个手指弹下去支撑住以后立即放松,然后把手臂重量转移到下一个手指尖,在第二个手指弹奏的同时,前面的手指就可放开。指与指之间一定要交接清楚,如同接力赛跑,后来者不接住接力棒,前者一定不能撒手。②手腕放松。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是手指完成各种弹奏技巧的“调节纽带”。这一关键部位的松弛与否直接影响到手臂与手指的松弛程度和灵活程度,进而影响到整首乐曲的流畅,因而手腕一定要柔软放松。③手指独立。让儿童手指独立连奏时,如果立刻不让手臂跟着动,他们往往手臂马上僵硬,手腕容易帮着颠,这样效果不好。可以先允许他们带一点儿手臂动作去连奏,但是,脑子一定要清楚,那就是连奏时,手指动作是主动的,而手臂、手腕是被动的。不能以手臂、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然后一步步地逐渐减少手臂的力量,逐渐加快连奏速度,直至达到手指独立自如地在琴键上跑动。
不论是专业学琴还是业余学琴的儿童,对待他们初学琴所出现的各种弹奏错误,决不能因其年龄小而放任姑息。要知道,任何弹奏毛病绝对不会随着年岁增加而自然消失;正相反,如果任凭错误弹奏方法反复加固定型,成为痼疾,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我认为这在教学当时是很重要的环节。
最后来谈一下如何根据儿童的区别来选择不同的钢琴上课方式。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要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一、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龄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手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讲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还在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流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上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二、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钢琴前弹琴,“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 。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三、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作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的住一些。教师要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去相应的逐步延长,如开始是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做的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又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作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弹奏时音域过宽,孩子的手够不大,比较吃力,就容易边弹边在座围上左右挪动,这样就容易影响弹奏的质量,并且妨碍了上半身对于弹奏的适应性。有的孩子为了能够谈到较远距离的琴键,身体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觉的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失去了人体在弹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撑点。因此弹奏中要照顾幼儿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围,比如弹音阶,不要一下子弹四个八度,先弹一至两个八度就够了,年龄稍大一些,手臂长一些,手臂长一些的时候再弹三个八度、四个八度。如果乐曲的音域范围都在中高音区,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边一些,反之就稍左一些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弹起来轻而易举的某些音程、双音、和弦等,孩子的一双小手就显得比较费力。因此,在弹奏中,最好选择方便于孩子弹奏的音程、双音、和弦等,或将不合适的简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相结合的弹奏来取代于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有些乐谱的指法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如完全照用,孩子容易发生困难,而产生紧张心理。最好根据孩子手的适应情况,将指法稍作修改,使之既方便于弹奏又利于音乐表现。有时,克服弹奏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修改指法。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力气去弹琴,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的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地弹琴姿势和培养弹琴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少儿钢琴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青少年钢琴教育上做出一点贡献,也祝愿各位教师和家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祝愿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事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篇3:小学语文教学心得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除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4: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教学论文写出来后一般总想发表。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的发表并不比论文的撰写更容易,有时甚至更难些。一般来说,这两个环节的难易程度是成反比的——呕心沥血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容易些;相反,马马虎虎对付出所谓的“论文”,发表时相对就会更困难。教学论文的发表其第一道工序应该说是投稿,投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搞清刊物的宗旨
不同的刊物其办刊的目的一般是不同的。仅就与中学物理教学相关的刊物而言,象《物理之友》、《中学生物理》、《物理报》等刊物,主要是面对中学生的,这类刊物欢迎的是“概念的辨析”、“规律的应用”、“解题的技巧”、“学法的指导”等类型的小文章;而对于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较为深入的研究论文,则可投《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物理教学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中学物理》等刊物;而象《物理通报》这样的刊物对论文的理论水准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搞清各刊物的办刊宗旨,搞清各刊物对论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投稿,其投稿命中率就会大大提高。
(2)关注论文的时效
一般刊物都比较注意使刊登的文章尽可能地与一般学校的教学进度取得一致,这就给我们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带来所谓的“时效性”特征——论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应比通常的教学进度快两、三个月为最佳。
篇5: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在撰写教学论文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教学论文在撰写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观点的提炼
所谓论文,就应该有论点,教学论文当然也不例外,也应该写清作者对问题的基本观点,而这里所谓的“基本观点”,就是教学论文的“论点”。“观点”往往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笔者在撰写教学论文时,经常是先收集材料,然后从材料中挖掘和提炼出值得阐述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便可以着手围绕这个基本观点来组织材料撰写文章了。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不应忽视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发表于《物理教师》第3期)这篇文章就是这样,本来这篇文章是针对很多复习资料上的一道习题来写的,但只是指出这道习题的错误所在,其意义并不大,考虑到这道习题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忽视了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由此便提炼出了“物理习题的编拟必须关注到题设条件间的制约关系这一命题原则”的基本观点,围绕这一观点组织材料撰写出的教学论文,其价值就远比仅仅指出一道习题的编拟错误要高,投出后立即就收到录用通知。
(2)材料的组织
观点正确、鲜明,见解独到、精辟,这只是构成一篇好的教学论文的必要条件,如不能很好地组织材料,不能把观点、见解有条不紊地阐述清楚,仍然等于零。所幸的是教学论文(特别是理科教学论文)对文字方面要求不高,只要语言通顺、文字流畅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把道理说清楚。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的比较》(发表于《物理之友》第4期)这篇文章,是通过设置如下几个小标题来组织材料的:(1)两种质点;(2)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3)两种质点的振动能量的比较。文章按照这样三个层次展开,最后令人信服地给出了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投交《物理之友》,当时就答应录用。总之,教学论文不必刻意追求文字的华丽,逻辑严密才是最主要的,而“阐述的次序”和“材料的组织”则是“逻辑严密”的基本保证。
(3)选题的技巧
要想使你的教学论文写起来比较容易把握,投稿时比较容易发表,在论文的选题上有一些技巧应该关注。从理论上讲,选题的技巧很多,也很复杂,这里只想谈一点:选题时应注意“题目宜小不宜大”。这是因为:第一,题目太大不容易把握,写起来比较困难;第二,题目太大必然导致文章太长,而太长的文章又难以发表。小题目,短文章,一篇文章两三千字,说清一个问题,表明一个观点,又好写,又容易发表,何乐而不为呢?笔者曾做过《物理解题研究》这样的大题目,近两万字,没处发表,写好后自我欣赏,后来拆成几篇都发表了:《物理练习中的分析、表达和演算》(发表于《物理教学》1995年第3期)、《物理过程分析指要》(发表于《物理教学探讨》第2期)、《物理过程分析谈》(被收入《走向成功——和中学生谈学法》一书,并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于19出版)、《谈谈物理解题中的演算技巧》(发表于《物理教学》19第1期)、《物理解题中的表达要求》(发表于《物理教学》年第9期)、《物理习题编拟中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发表于《物理教学》第10期)。笔者的另两篇长文章则是另一种遭遇:《高中物理实验要点分析》,投寄稿约一万六千字,发表在《物理教学探讨》年第3期上时被删成约三千字,题目被改成《浅议中学物理实验要点》;《关于三棱镜的偏向角的研究》一文在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20卷上时,由于原文太长,把笔者认为最精彩的部分给删去了。
(4)题目的设计
新颖、别致的题目更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工整、贴切的小标题更容易使编辑相信你的文章的质量上乘;对称的形式与实在的内容相结合,更容易过审稿关;这些都是撰写教学论文时必须注意到的。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谈气体压强的确定》(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第615期)一文,由于题目新颖、别致,所以一投中的;再如:笔者所撰写的《直线运动中的若干难点问题突破》(发表于《河北理科教学研究》1998年第4期)一文,由于设置了10个工整、对称的小标题:(1)概念的把握必须准确;(2)过程的分析必须正确;(3)特殊的推论必须活用;(4)追及的含义必须搞清;(5)临界的状态必须选准;(6)对称的特征必须利用;(7)思维的顺序必须可逆;(8)参照的选取必须灵活;(9)假设的结论必须检验;(10)图象的方法必须掌握。所以也是一投即中。相反,有些内容更为丰富的文章却需要投稿几次才能得以发表。这不能不说:“形式也可以取胜”。这里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前面所提到的《谈谈物理解题的演算技巧》一文,投寄后很长时间没消息,笔者将题目改为《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谈谈物理解题的演算技巧》后又寄到同一刊物,很快就发表了。由此可见:撰写教学论文时,论文的题目及论文中的小标题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篇6: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很多教师,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足够的积累,可能在撰写教学论文时最疑惑的问题是:我们写些什麽呢?其实,你如果能对教学活动的本质与特点稍有了解,你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写之不尽”的素材。所谓的教学活动实质上是“教”和“学”这两个侧面以“教材”为中介而联系在一起的“双边活动”。正因为如此,教学论文的素材就应该是取之于“教”,取之于“学”取之于“教”与“学”的中介——“教材”。
(1)教材本身就有极丰富的素材
和中、老年教师相比,年轻教师有着自身的优势,对所教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要比中、老年教师更为熟悉。发挥这一优势,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在教材上做文章,这就是我给年轻教师初写论文时的建议。而对于中、老年教师来说,他们最熟悉的可能莫过于教材,因此,抓住教材做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上,教材本身确实有撰写教学论文的极丰富的素材。
①由于教材实质上是浓缩和凝结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理解,而恰恰因为它是所谓认识和理解的“浓缩”与“凝结”,这就给使用教材的教师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从“正面”针对教材中的某些被“浓缩”和“凝结”了的概念、规律、理论展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的机会。而所谓“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实际上就可以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W=FScosα”中的“S”究竟应如何理解》(发表于《物理通报》19第9期)和《两种曲线运动的比较》(发表于《中学物理》19第1期)这两篇文章,谈得就是对教材上一些概念的独特的理解。
②由于教材毕竟也是“人”所编写的,这就免不了会留下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尽管正式教材经过了多年的使用实践后,这种不尽人意之处非常少,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来讲都不能说没有;而在一些辅助教材中,这种不尽人意之处相对就比较多一些。这种教材自身的缺陷,实际上又赋予使用教材的教师从“反面”去评价教材的权力。显然,这种从“反面”来对教材实施评价也是撰写教学论文的一种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平衡概念的传统提法与正确理解》和《关于“光电子的发射率”的几种假设》(刚投寄,尚未发表)这两篇文章,就是针对现行课本中的逻辑缺陷和表述不完善之处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而所撰写的《带电小球在磁场中运动类型分析》(发表于《中学物理》年第1期)和《“滑轨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即将发表于《物理教师》第6期)这两篇文章,则是针对一些教辅材料中的典型错误作出了自己的分析。
③中学教材有它的局限性和阶段性,任何一门学科的中学教材,都绝不会是包容人类所掌握和了解的这门学科知识的总和而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学教材的这种局限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使我们在论及“师”与“生”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把握等方面的要求时,常会有所谓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通俗比喻,而在这多出来的“半桶水”中是最容易出文章的。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分子的各种热运动形式对气体压强的贡献》(发表于《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和《非惯性系中的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8年第5期)这两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从这多出的“半桶水”中“舀”出来的。
④各学科知识之间具备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特征必将反映到各学科教材中去,而在学科间的交叉处寻求教学论文的立足点,这对教学论文的撰写,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例如:笔者所撰写的《中学物理习题中几种常见的的极值类型》(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4年第3期)、《干涉现象中强、弱区的判断》(发表于《中学物理》1995年第3期)、《数的奇偶性与波速确定》(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4期)这几篇文章,就是借助于数学教材中的某些结论来阐述物理问题的。
(2)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多值得写
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常会碰到一些备课时没想到的问题,即使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也会如此,而年轻教师由于相对缺乏经验,这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就更多一些。只要在教学中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及时捕捉到这种稍纵即逝的问题,并能做一个有心人,将其记录下来,用不了几年的积累,你就会觉得这里面有许多是值得写的问题,你就会觉得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用不完。笔者在刚参加工作时,在老教师的建议下,专门准备了一本所谓的“教学拾零”,用于记录备课、上课时所想到的、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这为后来撰写教学论文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怎样的物体才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发表于《数理化学习》1994年第4期)、《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的误差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1995年第6期)、《概念的逻辑结构与概念教学研究》(发表于《南京教育》1996年第12期)、《关于“记时起点的选取”的几个问题》(发表于《中学物理》1999年第1期)这几篇文章,实际上都是取材于我当教师的第一年所留下的“教学拾零”。随着教龄的增长,笔者虽然已不再象年轻时那样认真地在课后写什么“教学拾零”了,但依然有随时把一些想法写一张小纸片留下来的习惯。
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不应轻易放过,特别是一些尖子学生,他们反映敏捷,思维深刻,所提出来得问题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由于知识的局限,学生一般很难对学习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作出透彻的分析,而作为教师,在尽“解惑”的职责的同时,也可以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撰写教学论文的素材加以深入的研究。在笔者撰写和发表的论文中如:《透镜多解问题的成因》(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3期)、《关于水下物体“视位置”的研究》(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年第20卷)、《碰撞过程中的三个制约因素》(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11期)等,其素材都是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而象《伞兵会受到风力的作用吗?》(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第449期)、《这不是“单摆模型”》(发表于《物理教师》1997年第1期)、《关注隐含条件对物理过程的制约》(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年第5期)、《“质点”与“过山车”的比较》(发表于《物理教师》20第2期)等文章,则是针对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而撰写的。
(3)即使一道题也能写得很精彩
相对而言,教学论文中的“科技含量”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讲清“教”与“学”的某个环节中的某些问题,只要能对这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就可以成文,就可以发表。特别是对中学教学论文,有时即使针对一道习题,也能写得很精彩。但这类论文切忌仅仅展现解题过程,仅仅卖弄解题技巧,而是要设法从“题”中或者是“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来。例如:笔者所撰写的《“正交分解”妙用几例》(发表于《试题研究》1994年第22期)、《几何光学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5期)、《验算法解单项选择题一例》(发表于《中学生数理化》1995年第10期)、《“阻力”概念辨析》(发表于《物理之友》1997年第4期)、《特殊光线的妙用》(发表于《高中数理化》1998年第1期)等文章,实际上就是以一些物理习题为素材,从“题”中或“题的解答过程中”发掘出了有价值的观点而撰写出来的。
(4)别人的启发能打开你的思路
阅读别人的文章能受到某种启发,能打开你的思路,能使你找到值得写的素材。例如:笔者所撰写的《“共轭法”和“公式法”的比较》(发表于《光的世界》1994年第3期)、《“电偏转”和“磁偏转”的比较》(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6年第2期)、《“示功图”及其应用》(发表于《中学物理》1997年第9期)、《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若干问题》(发表于《物理教师》1999年第1期)等文章,就是由于阅读了别人的文章与专著而受到了启发。
篇7:教学论文撰写培训心得
作为一个教师,你如果准备一辈子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想在这一领域内求的某种发展,一般情况下应有如下三个层次的目标可供你努力追求:第一,教育家(“大家型”的教育工作者);第二,优秀教师(“学者型”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书匠(“工匠型”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教育家,他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在形式上一般是以教育理论专著为标志。对于这种“大家型”的目标,大多数教师不敢奢望。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特别是在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中,今后有望出“大家型”的教育家,但数量绝不会多。(如果大家都成了“大家”,那么“大家”就不成其为“大家”了)。然而,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
作为优秀教师,他应能在别人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方面(比如对教材、对教法等)有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同时还能使自己的见解给同行施加良性的影响。这独到的见解与体会所浓缩成的文字形式就是所谓的论文;自己的见解与体会对同行的影响则又必须依靠论文的交流才能得以实现;而论文交流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论文的发表。对于这种“学者型”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是绝大多数教师所应努力追求的。可能你有更远大的志向——想发展成为“大家型”的教育家,但你不妨把你实现远大志向的过程分两步走——先尝试着努力做好一个优秀教师。
作为一个好的教书匠,他必须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同时,了解和熟悉教学评价机制,从而能够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游刃有余地组织并实施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要“瞄准中考”、“瞄准高考”)。好的教书匠的界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所教的学生在“中考”、“高考”中的考分作为衡量标准。应该承认,即使是要做一个好的教书匠,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一个教师从年轻时起就努力,多年的孜孜以求最后终于成了一个好的教书匠,可能也不应该说他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但是问题在于一个“工匠型”的教书匠,他的教学实践活动过多地被并不一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所左右(事实上现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仅用学生的考分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成效就不尽合理),就有违教育的本意,他在教学实践中的所作所为就会有相当多的部分背离了教育教学的自身规律。因此,从理论上讲,“工匠型”的教书匠,即使是好的教书匠,也不应该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求发展的追求目标。
归根到底一句话:你若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优秀教师,进而发展成为“大家型”的教育专家,你就得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投身教育教学科研,你就得拿起笔去写论文。
篇8: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我曾认为自己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也很不错,还
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应该算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师了吧,而且还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稳扎稳打
、踏踏实实地继续沿着自己很熟悉的方向走下去,迟早会变得优秀的。可谁曾想,正在我夜以
继日地为自己既有的教学经验添砖加瓦的时候,却遇到了基础教育改革。它使我在短短的一年
之中就像被一阵飓风吹过一样,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观点。当我从报刊上看到课改这个话题时,
我对它并不以为然,以为这不过又是一次教学改良运动罢了,大家热闹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但
是,我很快便觉察到这次课改好像有点不同往次,报纸上对课改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市、县
教育部门也组织了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培训。但我和大多数教师一样,一时之间还是很难转
过弯来,因为我们发现,课改对教师有太多的挑战:首先是观念、思想的挑战。课改要求在教
学中打破统一的东西,包括统一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解读方式、统一的练习、
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等等,它要求在注重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
有着充分的选择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这些都是我们以前不太注重的。其次是
对旧的教学习惯的挑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对许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早已习惯了,而且
还对此自鸣得意,因为它们都是我们所驾转就熟的,且简便易行、容易操作。还有就是对我们
自身文化积淀和自身学养的挑战,因为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新课程
丰富的人文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之中关键就在教师自身的文化积淀和自身学养。以上的这些其实还不是课改对我们的全部
挑战,但它们却足以让我们这些已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人大叫其苦了。因为它意味着我再也不能
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了,它意味着需要我从思想到行为一切从头开始,这不
是一件令人大伤脑筋的事吗?因此,在培训中我产生了一些消极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了。随着
对课改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次像飓风一样的从上到下的教育改革竟然不是我想象的
那么简单,它和以往的那些教学改良真的完全不同,它触及到了每一个和它有关的人,使你不
理它还真不行,我这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了。而且更具挑战性的是
,学校竟安排我起草学校参与课改实验的实施方案,因为我校是全省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之一
。当时接受任务时,我确实矛盾了很久,因为连我自己的思想都不通,还能去搞什么实施方案
呢?可学校布置的任务是不能推辞的,于是我也只好接受了任务。
篇9: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一、转变自身角色,跟上老教师步伐首先,多向其他教师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
仅要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的处理和课堂的设计,更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机智和人格魅力。学生对老
师的印象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他们更喜欢有人格魅力和知识渊博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的
辛苦付出,因为业精于勤,有了付出才有可能有收获。其次,教师要在上课前一定要对本专业
的知识了解得更多更深,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先要将自己打造成一条常流不息的小河。最后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透彻,讲解要生动,上课的形式要多样化,语言表达要风趣幽默,
还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讲指的是教师的“精讲”,做到内容精选、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提纲挈领、避免繁琐,达到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切忌讲解的过多,造成一言堂,满堂灌,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
其次,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其
身心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并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以
平等的心态去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
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因此,在新课程下,要求老师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
教学研究,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者、探索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多样化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学习需求,与学生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切实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
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发展。
最后,我们要保持一种锐意改革的勇气。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来,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教
师都敢用新课改模式。这主要是许多教师放不下原有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总怕放手发
动学生,学生不会学怎么办;总怕让学生自主学习,上台展示,学生的分数考不出来怎么办。
但是,看着使用新课改模式的老教师把课堂设计的妙趣横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讨论交
流、思想的碰撞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并且一次次的考试也证明了新课改学生取得好成绩,
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老师挽扶着走,他们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当我们让
他们从小就练着自己走时,他们会更加懂得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去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一名
新教师,要敢于迈出新课改的步代,并且保持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之间的相
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 ”,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
的合作伙伴,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交流、思考、对话,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
惧感,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学生可
能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
已有的经验和具体体验,这对新概念的形成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将起到重要作用。
篇10: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首先,以兴趣去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
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妨从一首歌曲中有关物理现象的歌词出发,从一句存有物理知
识的诗词的分析中入手,从有趣的小实验或者出人意料的情景开始等,用这些学生普遍感兴趣
的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出由“物”到“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地展开教学,更容易引了
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兴致。比如,让班上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站出来,这时对学生们说,老师可
以一只手拉赢这两位同学,你们信不信?在学生半信半疑的目光中让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使劲
儿拉一根绳子教师则在中间一拉。学生看到老师取巧的方法,开心地笑了,同时也勾起了好奇
心,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拉动两位“重量级”的同学。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
开始与学生一起探索力的分解的问题。
其次,让问题作引导。“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引导,关键在于
让学生发现问题,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了问题才引发研究与思考,
问题的发现者最好是学生本人。
最后,以合作、交流和探究去解决问题。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差较大,但他们各有其长,有
的长于思维,有的想象丰富,有的擅长动笔,有的长于管理。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物理课堂上
的应用,能很好地起到互补互利,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作用。有时,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
题还可以与其他小组交流讨论,只要有一个学生解决了问题,那么他就可以充当小老师帮助其
他的同学,这相当于个别辅导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成功感。
篇11: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1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激发其理解抽象与具体关系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数学。老师作为教育实施者要帮助学生在数学情境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动权,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满足、自信的情绪,从而高效地增强学习兴趣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后,教师可以创设教学大课堂情境,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统计”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把统计班内人数、学生刊物数量及参加运动会各项比赛人数情况交给学生去统计,而老师在一旁指引。这些广泛而是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乐此不疲,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
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加符合小学教学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能更加轻松、活跃并高效地学习数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非让数学课脱离情境,远离儿童生活,而是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更好地吸收知识,更高效的学习。
2 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往往与合作分不开,教师机智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举个实例,笔者是在一所农村小学工作,学校隔壁就是农场,六年级,刚认识了圆锥体,在不影响农民劳作的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组,分别带领,前去“帮农民伯伯”算算那一堆小麦的体积约多少立方?表面积大概多少平方?今年能买多少钱?能磨多少面粉?同学们兴致勃勃,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计算,有人想出不同计算方法等等,回到教室,各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改组的计算结果,然后比较,更正,验算。一节本该在黑板上演算的枯燥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本身的测量中圆满完成,我也轻松,学生也情趣盎然。
3 小学生学不好数学应用题的原因及策略
3.1 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李林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0.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所有的学生。
3.2 阅读能力差,不能准确理解应用题题意。解应用题,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由于小学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实际生活经验,思维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对有些概念容易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例如“除”和“除以”,应用题中的“相向运动“和“同向运动”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术语,否则儿童就很难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以至于不会解决问题。
课改心得论文
篇12:关于教学的课改心得论文
1. 先学注重巧引导。教师根据目标,确立自学的方法指导,展示其中某个小组学习活动,让组长掌握一定的组内学习方法,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自学的效果。
2.后学注重兵教兵。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使合作探究重效果,提升质量。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情,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实现兵教兵。
3.分层训练不搞一刀切。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安排好训练内容,增强针对性,既不放松要求也要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中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
4.时时刻刻关注学困生。在学困生自学过程中小组内成立帮扶对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及时地加以解决,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5.做好课改实验本地化工作,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现在我校语文课改七年级探索洋思流程课堂模式,八年级遵循洋思框架,以形成个性课堂,特色教学模式为主,例如课前细化预习内容,布置明确学习任务。课后采用灵活的检查方式,确保学生自学的效果。当堂训练,改变由教师包办的方法,适当引入学生互评机制。
6.目前,七、八年级的语文按照计划、进度有序有效的进行着,通过期末全市统考卷面分析,与上学期对比,成绩呈稳步上升趋势。
篇1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心得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心得论文
初二,我接了八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这个班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特别的是很多老师不愿带他们班,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整个班级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课基本老师无法正常进行,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班主任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换了三个,政治老师换了三个,历史,物理换了两个。班级总成绩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初一上语文是我带的,是唯一一门不是倒数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语文初一下,因身体不适换了一个老师接应,语文成绩一下子和其他各门课一样位居倒数第一了。从此,更是稳居不定。初二再接手这个班,我的第一次目标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的:努力倒数第三,后来期中考试居然倒数第四了。
期末考试目标是再进两名,结果居然是年级通行班级第三了,我的语文渐渐走上了正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我的感情比其他门课都好。虽然他们班的总分排名还是倒数第一,但我语文的教学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并且和他们相处,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由。我和他们像朋友一般相处着,在我眼里他们班没有一个不良少年,只是调皮活泼的多了点。带着对他们理解和欣赏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建立分层档案,树立施教思想
实验之初,我根据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组”;学习能力较强,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组合成“间接引导,自主学习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余力,常感吃不饱的优秀学生组合成“特殊引导,创造学习组”,接着,再实施异步教学,从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以“乐”激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让中等生力争优秀。优等生更加优秀。
二、课堂分层引导,练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后进生“陪读”,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样让后进生、中等生也成为活动的主体,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等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适时在小组中开展当当“小老师”,让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当“小老师”,都能体验“小老师”的滋味,都能适时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在自我实践和小组成员的客观评价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不断创新。在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发现,让一部分人频频发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现象彻底消失,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如在上《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了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请找出来。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合作学习,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间的互动,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才有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四、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梯度训练目标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学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
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我们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比如,我在让学生背诵文言古诗词时,差生有时很难背全。我就划出一些重点语句让其背诵。优等生,我就额外的补充一些名篇给他们背诵。
再如,写作文时,我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语句通顺、能扣住主题,对中等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语言力求生动、优美,错别字少,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主题有新意,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材料安排恰当,正确使用标点,无错别字。这样,每次作业,后进生不望而生畏,优等生一也不觉得乏味了。
五、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本期,在评价时,我们遵循了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朗读水平、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说话能力、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在努力的找寻一些方法去调动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最怕的是落后的学生彻底的放弃,所以照顾到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可以摘得到的苹果,远比高高悬挂的苹果更有实际意义。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我唯一的宗旨,愿八班越来越和谐。
篇14: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
很高兴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这段时间来的教学感悟。不自觉中,我们今年的新老师已经执教快2个月的时间了,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进步,也发现了很多固有的问题。我想就我自己在英语教学方面谈谈些许的教学心得。说实话,当我拿到那本职业基础英语一这本教材,看到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生原有的英语水平和听到其他老师对于职高就业班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评价,当下真的从内心感到有点失落,也对于自己该如何定位,如何教导,非常的迷茫,因为这跟我原本想像的情况差了好多。但是,既然来了,既然这是我接下来的工作,那么必须得准备好,充满热情的把这份工作做好。于是我抓紧时间适应跟学习,在这两个月里做了如下一些事情。
首先,从网上查询了一些关于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资料,包括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特殊,造成其于普高的要求的不同,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总体来说,据我对11艺术班英语学习的调查分析,得知,我们学校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基本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还抱有无所谓的心态,在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当然我们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把他们对英语最后的一点点热情也浇灭掉了,所以我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情况,基本以鼓励称赞为主,尽量把知识简单易懂化,但是对于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我们的教材相对过于简单了,有学生反映这些知识,初中都学过了,听课起来有点无聊,于是我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基础,分门别类的出了些练习题;在程度相对较好的班级(11空乘),实行了一分钟发言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以及自己课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有时候能从他们自己的口中说出一些重要的语言点和知识,比如有同学一分钟发言讲的是“如何学好英语”,他讲完后自己也了解了,其他同学也听进去了,比老师在前面苦口婆心,效果好的多;并且把书本上的语法知识更加深入的教学,去找相关的资料,打印出来,仔细的讲解,让他们认识到难度,重温初三学习的那种紧张感,更好的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其次,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及适用性。还记得,在新教师座谈会上,袁校长说,在职高的英语课堂上,老师最基本的任务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当时我们都笑了,但是当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这真的是个挑战。于是,我尽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抛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小组讨论,或者是让学生起来表演,尽量把要教学的话题跟时下的热点新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讨论的兴趣,比如,在上到工作这一单元时,刚好赶上张杰和谢娜结婚,我知道他们班里很多人喜欢张杰,于是就从这个点出发,引出张杰跟谢娜的工作,从而导入到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上课时尽量注意语音语调,抑扬顿挫,配以相关的手势动作,吸引他们的眼球。
在起初阶段,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我发起了一个调查,题目是“你想要的英语课堂和你想要的英语老师”,得到的反馈,虽然有些学生是没有建设性的,比如想要老师长的漂亮等等,但是还是获取了很多很有帮助的讯息,比如:我发现了开始时讲的内容过于简单,嗦了,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发现了单词不能一个单元一起听写,这样对于他们的记忆难度太大,满分的学生很少,采用一部分一听写,不仅减小了记忆量,减轻他们的负担,也有更多的学生得到满分,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发现了自己有时候语速太快,英语讲的过于频繁,很多学生听的糊里糊涂;发现了开始上课总是只有那么几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某种程度上,忽略了部分学生,挫伤了他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一次阶段性测试后,我找了班级里各个成绩段的学生来谈话,考得好的学生,积极的鼓励赞扬,期许他们在课堂上能更积极主动参与;考的进步最大的学生,肯定他的努力,给予不断的鼓励,希望他们再接再厉;考的没及格的学生,心平气和的跟他们一起把试卷再做一次,他们自然地发现如果自己好好认真的做,是可以及格的,主要是因为被初中的失败挫击了信心,有个学生跟我说,他从来没及格过,于是我跟他说过去是过去,过去不及格不代表你将来永远都及格不了。。。给他们充分的信心,同时也给他们压力,如果期中考试考不及格,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经过那次谈话,有些男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很多,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在课堂上开始胆子大起来,活跃起来。我觉得这次谈话,收效甚多。
现在好好反思下,发现在自己在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以前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还没改善得很好外,还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把学生想得太理想化了,总觉得知识很简单,有时候一个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情绪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其次,板书还要更加认真,清晰,难点重点突出;最后自己的英语素质有点下降了,是时候及时充电,稳固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如鱼得水更好的教学。最后,要更好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好像走的太近了,缺乏了教师该有的威严,模糊了宽容和纵容的界限。
by Grace
篇15:教学心得
俗话说“熟能生巧”。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也一样,经过多年的摸索,必然会有一些“巧”的办法。要不,自己的教学成绩怎会连年上升呢?
刚教书时,总怕给人家讲不全,于是搜索各种资料,充实课堂内容,真可谓面面俱到。本以为这样一定错不了,可学生一考试,都反映答得不太好。问其原因,说每道题都有印象,可就是答不准,答不全。看到自己的辛苦没有换来令人满意的成绩,我真感到痛心,甚至失望。一位老教师见此情景后跟我谈了心,他告诉我讲课不在于多和全,而在于少而精,所讲内容必须明明确确,有多少知识点应一一强调,让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去理解、记忆、巩固、运用。要少讲而多练,留给学生充足的`接受时间……听完后我深受启发。这些完全与我原先的想法相悖,但真的管用吗?后来,无论讲什么我都朝这一方面努力,果然事半功倍,学生的成绩迅速提高。
另外,我逐渐发现,在学习问题上不能轻易相信学生。有些时候,我在说完一个问题或讲完一段内容后总要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得到的总是“听懂了”,可再一检查他们,漏洞就出来了。不是丢三落四,就是答非所问,要不就是模模糊糊,不知扯些什么。问那为什么说听懂了,答曰我们脑袋里是明白了,可就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你能相信吗?所以要想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不能听他们的“一面之辞”,要详细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当面检查、出题小测试、课堂提问、个别谈话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都具有了较为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支配的欲望,潜意识里都存在独立自主和表现自我的心理。如果老师什么都要求他们照本宣科,一切按你的标准去执行,不给他们一定的“自由”,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况且这本身也是过时的、不科学的做法。教书育人不同于养花养鸟,要讲究因材施教。想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最好能抓住促使他上进的“精神支柱”,然后再“对症下药”,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上进。当然,教师并不能让其放任自流,而应随时帮他们改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随时给他们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学生需要的是你的“点金术”,而不是你的“金子”。
以上是我从教几年来一点小小的收获,虽谈不上让别人借鉴,但也值得去认真思索。因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心得,而且集中了一些优秀的老教师的毕生经验。
篇16: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分享范文1: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 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 篇章。
教学心得分享范文2: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要使学生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1、主角变配角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 都被老师禁锢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教学中当做完了实验后,我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没有想到的,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并且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很难正确回答的问题如:航天飞机外壳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候要注意什么,纳米西装怎么发明的,还有怎么鉴别好坏塑料袋,为什么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很多很多。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要开化。
2、由师变为友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界线非常明确,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学过程成了教条形势,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比如,我们在学习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先讲解他们的性质异同在哪儿,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的正确性。这样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就忽略了,学生在以后遇到新物质就不知从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课改下我们是要学生分析他们结构上的异同点然后推测可能的性质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老师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其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一种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这时不应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听学生说完,并给予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补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群众,才可了解群众,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3、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教学心得分享范文3:一年级语文教学心得
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做过班主的老师不算完全的老师”,但我却想再加一句,“没有教过一年级的老师不能真正体会老师的意义。”
从快乐无忧的幼儿园小朋友到真正意义上的一年级小学生,也许他们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求学之路已经开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张望,打量着老师,抚摸着崭新的书包,我强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来学习的。在这片净土,摆在孩子面前的这幅巨画,我该怎样引导他们来填充才会变得五彩斑斓呢?我猛然一惊——小学老师的工作不要那么复杂,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我悟出了一些头绪。
一、让趣味进驻课堂
课改后,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在新课标下孩子已经成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生动、活泼、趣味,已经成了我们当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年级孩子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须反复练习,从而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因此在课堂中我将游戏和童话故事或人物贯穿其中。如在拼音复习的时候我就采用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孙悟空保护完师傅西天取经后,来到我们教室,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孙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谁表现好孙悟空就会送给他礼物,这样大家都认真了。在读的时候,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如我想读给猪八戒听、唐僧听、如来佛主听等等。这样使原本枯燥毫无关联的拼音字母组成一个整体,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故事,师生共同表演这个故事,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和一年级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活泼。他们那没有修饰,没有掩饰过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更应该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时,孩子问“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们这个字却不那样写呢?为什么会发明象形字呢?”这样一问下面的孩子都哄动了。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我首先给予肯定,表扬了他善于思考,并给他们讲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鼓励他们以后自己去发现探索。如果这个时候老师因为赶进度生气或者直接不答的话,或许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从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质朴。因此在课堂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对老师都有益处,作为教师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形象!
看过教学心得分享的人还看了:
篇17:教学心得
教学心得范文1: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 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教学心得范文2: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几点思考:
1、课堂教学: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是以教师指导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诱导、疏导等作用。
2、教与学的定位:一是教师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二是学生的地位由“他主”变为“自主”,学生有学习的参与权、选择权、评价权,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教学活动失去控制。教师正确的发挥主导作用,是充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3、教学形式多样化: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参与探究的空间。
(1)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产生认同,他们会把探究方法应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改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将对他们学会自我学习、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2)在集体教学中增加个别教学形式。一是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讨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指导式讨论,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就问题各抒己见,教师则不时地参与讨论,或作一些提示、释疑;也有自主式讨论,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让学生自学教材,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自由式的讨论,寻找答案。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讨论题。一道好的讨论题,既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又能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精心设计讨论题,是一节讨论课成功的前提。二是组织学习“互助组”:就是让同座或邻座的二至四位同学组成学习“互助组”,让这些学生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时交头接耳,商量答案,然后答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增加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学生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讨论中,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即要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又不能使讨论偏离主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恰当的诱导、适时的点拨,使“诱”和“思”不断地转化和升华,以利教学目标的实现。
(3)进行师生易位,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某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教授给其他同学,听课的同学可以向授课的“老师”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教师则适时进行点拨、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机会说的平台,或把讲台分一半给他们,在一定的形式上保障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这样做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兴趣的提高,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也对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细致耐心的实验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让学生上讲台来介绍对人有启发的好题,做到精品共享;让同学当小老师执教预习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伙伴式互教互助、互相激励;创设质疑释疑氛围,不断进行思辩,感悟科学真谛;最 后由老师总结,画龙点睛,提纲挈领掌握所学知识。这自然就涉及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除让学生做小老师上课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出试卷,进行自测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心得范文3:教学读书心得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看过教学心得的人还看了:
★ 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 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教学论文心得交流体会(合集17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重要性国培心得体会2022-10-02
英语网络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2023-06-06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2022-05-06
网络国培心得体会2023-06-09
小学英语网络教研心得体会2023-02-09
初中的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2022-11-12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022-08-09
学生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以及收获2022-06-07
人教版六下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2024-02-19
教师校本研修活动心得体会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