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

时间:2023-05-28 07:34:43 其他教学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锦集18篇)由网友“阅人生”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

篇1: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朋友都很安静,忽然嘉天大声喊道:“沈老师!成成把汤弄撒啦!” 这时小朋友的一双双眼睛都看着我,好像在看我怎么来“处理”这件事,成成则神情木然的看着我,任凭汤流到身上也没起来,我连忙说:“成成,快站起来!”而他仍然没有反应,于是我赶快将他拉开。看到这些,我心中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成成由于从小身体就不好,所以在动作方面发展的要比一般小朋友要慢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成成在家做什么事情一直都是被父母“承包”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也时有发生。想到这里,我特意在餐后组织幼儿讨论“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办?”的主题谈话,使幼儿认识到在突发情况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象饭菜打翻时应马上站起来,保护好自己以免烫伤。

现在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在家很多家长成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包办人。因此,一些孩子在离开父母时,就显的.无所适从。我们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那就需要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我们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去做,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篇2: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

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

 

教育家加里宁这样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么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难有高素质的学生。传统观念里,教师的形象总是和“春蚕”“蜡烛”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仅仅奉献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不断丰富、全面发展、逐步走向成功的情智载体。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还应当具备教师发展的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其教育过程的人都得到发展。我校经过五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全员培训、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材、教法、课堂语言、板书等方面差异,对所有教师进行分类,对所有教师的素质提高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然后进行分批培训,逐项达标过关。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对于新教师,我们注重以教学基本功达标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活动;对于3至5年的中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旨在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第二,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科研能力,让他们选择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课题。刚毕业的教师让他们围绕教学基本功如何尽快达标选择课题;略有资历的教师选择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科研课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让他们选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验课题。

第三,在学校每学期举行的一次教学基本功、优质课、论文、说课等比赛中,采用不同的评比标准。我们根据教师的能力、年龄、教学经验等方面差异分类,然后在同一个类别中再评定级别,以此体现公平性、合理性。如优质课比赛,对于老教师,我们不侧重他的板书和普通话,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已很难改变,我们着重评价他的教学创新。

第四,在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常规等检查时,也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这个评价标准是经过全体教职工经过深入讨论后都认可的。如,检查老教师的教案时,不注重形式,而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而年轻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其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每学期组织的两次理论闭卷考试中,45岁以上的教师与年轻教师分两套试题,考试时间也不相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

篇3: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

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加里宁这样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德、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么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难有高素质的学生。传统观念里,教师的形象总是和“春蚕”“蜡烛”等意象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仅仅奉献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不断丰富、全面发展、逐步走向成功的情智载体。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还应当具备教师发展的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过程的人都得到发展。我校经过五年的探索,逐步摸索出“全员培训、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学校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材、教法、课堂语言、板书等方面差异,对所有教师进行分类,对所有教师的素质提高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分解,然后进行分批培训,逐项达标过关。使处在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阶段性的发展。对于新教师,我们注重以教学基本功达标为主要任务的培训活动;对于3至5年的中级教师要突出知识的更新和实践经验的反思,旨在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中高级教师要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实现“通过教师参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科学研究,促进他们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过渡”。

第二,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科研能力,让他们选择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课题。刚毕业的教师让他们围绕教学基本功如何尽快达标选择课题;略有资历的教师选择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科研课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让他们选择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实验课题。

第三,在学校每学期举行的一次教学基本功、优质课、论文、说课等比赛中,采用不同的评比标准。我们根据教师的能力、年龄、教学经验等方面差异分类,然后在同一个类别中再评定级别,以此体现公平性、合理性。如优质课比赛,对于老教师,我们不侧重他的板书和普通话,因为,这些对他们来说已很难改变,我们着重评价他的教学创新。

第四,在对教师的师德、教学常规等检查时,也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但这个评价标准是经过全体教职工经过深入讨论后都认可的。如,检查老教师的教案时,不注重形式,而重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而年轻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其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每学期组织的两次理论闭卷考试中,45岁以上的教师与年轻教师分两套试题,考试时间也不相同。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

篇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判断,思考体会,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辨析让学生感受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信念;理性地看待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的认识与理解;关于对谬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依学情而定)

2.难点: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学情而定)

三、教学策略

“真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地理等知识创设综合学习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

PPT出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为了明辨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结果被教会施以火刑。他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教师:看PPT材料,他是一位西班牙青年科学家,提出血液小循环说,这与教会所宣扬的有关血液的观点相对立,于是他受尽迫害,却毫无畏惧。这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塞尔维特。

教师:这些人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真理!如果我们将真理拟人化,把它想象为一位女神,那么真理女神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甘愿为之终生奋斗,不懈追求呢?

学生回答。

过渡:真理女身之所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内在品质美,顾名思义,就是真,这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源。怎么理解“真”呢?──引出真理的相关知识。

环节一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真理课题,并通过具体人物事例让学生尝试思考真理的魅力,为后面学生自己追求真理进行情感铺垫。

环节二: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

PPT出示图片

教师:关于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请大家思考,众多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哪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教师:真理和认识谁的范围更大呢?主观同客观相符的是真理,那么不符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主观同客观不符的认识就是谬误。

刚才同学们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你通过什么来判定你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就是真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实测和分析得出地球是“梨形的”,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因此,在众多关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这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女神真理的魅力。首先,女神真理“追求真”,即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正是因为求真,这就决定了女神的价值观十分专一,即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很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借助刚刚已学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辨析以下观点。

强权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学生辨析。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以上观点全部从人的主观出发认识真理,这些都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而刚才我们讲到真理具有客观性。

PPT出示名言。

教师: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女神真理还有哪些其他品质?

学生回答。

教师:概括一下,即不畏权、不盲从、不趋利。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我们要敢于追求真理。

环节二设计意图: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地球形状的素材,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从而突破真理只有一个这个教学难点。其次,教师将真理拟人化,将求真、不盲从、不畏权、不趋利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环节三: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

过渡:女神真理除了有内在品质美之外,她的外表也是美丽的,这个美丽在于她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教师:既然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为什么还会千变万化呢?或者说,这一个正确认识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万世不变的?

学生思考。

出示PPT欧几里得定理

教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是在凸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凹曲面上小于180度。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并不能否认欧几里得定理的真理性,它只证明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我们不能用凹凸面上的结论来否定欧几里得定理在平面上的正确性,同样也不能用它在平面上的正确性来取代凹凸面上的结论。

PPT出示碘盐材料

教师:国家实行全民食用碘盐的'政策是不是对当时国民身体缺碘的正确认识?

为什么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如今会转化为谬误?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90年代国人普遍身体缺点,这是客观实际情况,于是国家制定碘盐政策。如今,国人身体条件已经改善,碘盐补充超过一定范围,自然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总结一下,由于真理的最基本品质是求真,这就会促使它不断追求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这就是真理女神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原因。但其实,每一种真理性认识都是主观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条件的统一。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去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三设计意图:环节三是在环节二的基础上,以女神真理的外在美为线索展开,通过两个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锻炼学生辩证思考能力,并启发学生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环节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过渡:关于地球梨形的真理性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PPT出示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人类无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一下子认识地球的形状?都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达到对地球“梨形”的认识,就结束了吗?为什么?

请你尝试用笔画出人的认识路线。

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总结以上四个问题后,提出一个问题。

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在获得真理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谬误、遇到挫折、甚至一度停止不前。这时,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谬误有没有价值?为什么?

学生回答。

PPT出示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材料

教师:我们要胆子大,放得开,敢于探索。当我们不断排除谬误,也就意味着我们离真理又进了一步。所以,认识的特点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怕错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PPT出示名言。

教师: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愿同学们可以树立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

环节四设计意图:借助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而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信念,并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五、教学反思

本课将真理拟人化,用一条线索“女神真理的内在美(求真)──外在美(绚丽多彩、千变万化)—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贯穿全课。三部分分别对应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本课整体连贯,层层展开,紧扣重难点,体现辩证的思维逻辑,并顺利提升了德育教育点。

材料例子选取比较贴近学生,学生有话可说,参与度较高。在德育方面,比较重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和启发。

本课不足之处,全课在老师的层层设问下展开,学生自主探讨的空间不足。

篇5:《弟子规》让孩子心灵得到滋养

《弟子规》让孩子心灵得到滋养

“长者先,幼者后”

诵着《弟子规》孩子悄悄在长大

龙王庙正街小学二年级一班

家长:郑智利 职业:自由职业 孩子:谭壹心

“弟子规,圣人训……”每天在谭壹心琅琅的读书声中,我欣喜地感受着《弟子规》带给她的巨大变化。

壹心以前比较挑食,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抢着吃。现在,她要等到所有人都坐好了才坐下,爷爷让她先坐下吃饭时,她就说:“长者立,幼勿坐。”夹菜也是等大家都动筷子了她才动,还说:“长者先,幼者后。”

有一次我重感冒躺在床上休息,怕传染给女儿,让她不要靠近我。女儿委屈地说:“老师教我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妈妈生病了,我要照顾妈妈。”孩子为我端来喝药的开水,小心地用嘴吹了吹;拧来热毛巾敷在我额头上。看着孩子满脸的关切之情,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孩子在学校学习《弟子规》后,知道了“孝”——孝顺长辈;知道了“爱”——爱自己的父母家人、爱自己身边的人。

老师有话说

沁润于心爱的种子会生根发芽

龙王庙正街小学语文老师 胡汝穆

壹心的成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挑食且自负。但是自从上学后改变很大,特别是我们的经典诵读学了《弟子规》之后,她真的长大了,变得懂事,知道感恩。应该说,经典不仅仅是让一个孩子在改变,教师与全班的孩子都在变化。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也正是学校育人理念——“沁润于心,浪漫于形”。

经典诵读于正式进入龙王庙正街小学课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已成为一门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将语文学科的语言积累的要求与德育的育人要求紧密结合,在诵读中领悟“人”的核心。在教师、家长、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心灵的滋养,爱的种子在这样的润育中开始生根、发芽。

“己有能,勿自私”

曾经自我的他如今人见人爱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二年级二班

家长:蔡熹 职业:全职妈妈 孩子:李宇楷

在培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我更看重人格和品德的培养。《弟子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我觉得我们不能遗忘,而是更应该认真地坚持传承。

孩子从小老人比较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行,不懂得分享,小伙伴们慢慢地疏远了他。他也表现出非常孤独和沮丧。于是我从每天的睡前故事开始,有意识将《弟子规》一点点讲给他听。“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在潜移默化下,儿子渐渐摒弃掉自私的习惯,重新获得了小伙伴们喜欢。

良好的品行及高尚的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熟读和深刻理解《弟子规》会启蒙孩子的智慧,净化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有话说

全方位“拓展”

未来诵读国学效果可期待

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老师 郝婧

现在的'孩子,有许多受到整个家庭尤其是爷爷奶奶的过度关爱,宇楷只是其中一个。但是,《弟子规》让宇楷懂得了分享与感恩,恭敬谦卑,在同学中受到了欢迎。

东光实验小学将国学教育纳入品质拓展课程下,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国学进课堂”,学科课堂和德育课堂(午会、晨训课)都有琅琅书声;“国学进家庭”,和爸爸妈妈学经典,对家长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国学进社区”,孩子们向社区居民宣扬国学经典,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弟子规》让宝贝懂事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第一次看《弟子规》是在幼儿园大班,妈妈让我多读这本国学经典,里面每句话都是道理。当时虽然能背诵,但是不太理解其中意思。

今年暑假,因为网络读书活动,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才明白了其中很多道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段话的意思是当父母呼唤你的时候,应该马上回应,不可以迟缓;在父母向你交代事情的时候,应该马上行动,不可以拖延偷懒;当父母教训你的时候,必须恭敬地听着;当父母责备你的时候,必须顺从地承受。

这段话复读了很多次,感受颇深,现在我们都被当小公主小皇帝地养着,我们有需求的时候,父母在第一时间响应我们。而我们呢?却经常忽略他们的感受,有时甚至对他们大喊大叫,爸爸妈妈交代事情的时候,有时也找理由拒绝;当他们批评我的时候,我经常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妈妈在烧饭,趁这机会,就偷偷看电视,妈妈烧好饭,让我写好作业再看,否则,边写边看,会影响作业的质量。我第一反应是辩称自己没看,还朝她大喊大叫,用哭来掩饰自己,当时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抱了抱我。想想自己当时做的,真为自己感到脸红,昨晚我主动去找妈妈,谈了谈我的想法,爸爸妈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我们的宝贝懂事了,长大了!”

《弟子规》里面经典语句很多,发人深思,如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幕彼,此未终,彼勿起。如谈与人相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妈妈看我每天都在诵读,笑着说我以前只知其然,现在才追求其所以然。

篇6: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进取教学心得

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进取教学心得

随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的不断深入,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备课改革,“低耗高效”显智慧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既要教书又要进行教学研究的研究者。就备课而言,过去那种“抄教参,写详案”的做法,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师的严重负担。为了使教师从烦琐机械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学校教师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参与下,就如何进行“低耗高效”的备课进行了多次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备课并不等于写教案。备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我们日常所说的写教案,更包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是大于“写教案”的一个概念。而撰写教案也应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书面教案,一种是心中的教案。教案质量的高低不取决于字数的多少而取决于教案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能使教学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编写教案,具体表现形式应随实际需要、个人特点来确定。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备课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可将自己的“心案”提纲挈领加以整理,撰写“简案”。这样一来,这些教师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后进,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第二个层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给予适当的自由度,根据自己对课时内容的`把握,既可写详案,也可写简案,把侧重点放在撰写教学反思上。第三个层次,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对教材的把握等容易顾此失彼,因此应该写“详案”,进一步把握教材,了解学生,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课堂教学,避免形式主义求实效

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反映出了一些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上的误区。每次我们观摩校内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后,都会组织评议,这有效地引发了教师群体对课堂教学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在一次次的实践、交流、碰撞中,我们走出了重“探究”轻“接受”、重“过程”轻“结果”、重“主体”轻“主导”、重“民主”轻“秩序”、重“预设”轻“生成”、重“合作”轻“价值”、重“媒体”轻“实效”、重“肯定”轻“否定”等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更清晰地认识到平实、真实、扎实、厚实的教学才是真正有实效的教学。

三、课题研究,夯实教学基础求品位

学校除了承担省市级的立项课题研究外,还以年级组为单位,扎实开展围绕年级教学内容拟定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这些课题切入口小,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益于教师在实践和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非常巧合的是,本学年我们各年级组都不约而同地以加强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研究专题,从而使各年级的研究恰好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系列。由此启示我们,今后校本教研可围绕一个专题,分散到各年级,从而逐渐形成覆盖整个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教研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储备丰厚的教学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同时,更多地将教学交流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看似随意的氛围中,教师们进行丰富而深层次的研究,涉及教材的处理,课堂的调控,策略的探讨,问题的解决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经验共享,智慧互补,不矫饰,不藏拙,切实而有效,真诚而愉悦。

篇7:让孩子插上翅膀教学心得

让孩子插上翅膀教学心得

前几天无意间打开了一个网站,网站上一小段话吸引了我的眼球,是讲的有关于天鹅的故事,在很久以前,美丽的天鹅能够飞遍半个地球,但是因为它长得很贵族,后来就供人们观赏,人们为了不让它再次飞翔,把它翅膀上的羽毛剪掉,甚至把翅膀给绑起来,天鹅起飞需要很长一段助跑距离,而人们就圈养在一个很小的池子里,慢慢演化成了现在真正的观赏天鹅。

人类是自私的,把这么美好的东西不惜一切代价演化成自己的,面对孩子他们也是自私的,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生活,给他铺好星光大道而完全忘记了孩子自身的发展,应该是玩的年龄却被无数的补习班而填满,去一次公园成了无数100分的`交换。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就跟天鹅一样的道理吗?面对调皮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看了是很生气,但是反过来想,他们正是玩的年纪,我们不能够因为常规好管理而让他们呆呆地坐在那里玩泥工、看书,该玩的时候在条件允许以及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还是要让他们尽情地玩。但是该好好做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因为我们的自私而限制了他们。记得原来在中班的时候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班孩子搭积木就在地上搭,因为在桌子上有局限性,在地上搭的优点就多了,一是面积大,二是可以将几种积木进行组合,三是搭完后孩子可以融入情景。一个很简单的搭积木游戏就是因为给了孩子自由的空间而变得更加有趣,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玩的开心更加吵闹而生气,但是想想他们在玩,并没有违反什么规则,而且游戏开展的很好。

做为老师的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够想着自己,不能够为了自己好做班级常规工作而对孩子有所限制,我们的最终目的就只有孩子,当然在我们工作中孩子的的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儿童发展客观规律上的:当孩子需要自我发展时,不阻碍他;当孩子探索时,不打断他;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给他自己选择的机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相信孩子,让他们自由发展,让孩子插上翅膀。

篇8: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篇9: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数学教学反思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数学教学反思

学生的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老师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兴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没有事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

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篇10: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教学心得

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教学心得

昊昊是我们比较调皮的孩子之一,最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攻击性强、逆反心理严重,喜欢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昊昊身上的一些明显特征。别人走得好好的偏偏要推他一下,老师说起床了吃餐点了,他偏偏不肯吃。有时也真拿他没办法。最近我们在班级里开展寻找优点缺点,在说到昊昊的缺点时他着急得哭了起来,嘴里一个劲的说:“我没有缺点,我没有缺点。”这是宝贝对自己的评价。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只是还不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这使我想到其实让孩子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正确的评价自己是幼儿学会自我肯定的基础,也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于是当宝贝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我马上提醒孩子:“这是优点吗?”孩子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马上改正过来,效果还不错。我帮他记下每一天中犯下的缺点,当孩子有进步了,缺点少了就给予表扬。这样的方式在昊昊身上还是挺管用的。从那以后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他们一方面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孩子在恰当的评价中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篇11:让孩子有发酵时间教学心得

让孩子有发酵时间教学心得

琳琳,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孩。记得开学第二天,从他奶奶的手里接过他,他就拼命的哭,一直用闽南话说着:我想回家,我要奶奶,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奶奶会不会来接我。作为一个新老师,对于这种情况我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来到他的身边,轻声细语的安抚他,希望能让他停止哭闹,结果我做不到。这时候曾老师走过来了,跟他说:奶奶去买菜了,琳琳长大了,要懂事了。可是,不管怎么“好言相劝”,琳琳都“不给面子”。“看样子,这学期有的受了,来了这么一个爱哭鬼。”我心里嘀咕着。这时候,曾来师严厉起来,并用闽南话告诉他:你只有静静的,我才会打电话跟你爸爸,否则,我就不让他来。琳琳哭有点着急了,含糊不清的说着要奶奶来接的话。接着,曾老师示意我不用理他,让他哭。我就走远了一点。曾老师也没有理他。

过来一会,琳琳的哭声渐渐小了点,并会自己拿纸巾擦鼻涕。这时候曾老师走过来,用严厉的声音告诉他:你静静的,我就打电话给你奶奶。琳琳抬着头含着眼泪说:好,我不哭,你一定要打电话给他。就这样,再这样的对话中,琳琳停止哭泣。在一天的活动中他不怎么跟小朋友和老师互动。

第三天,琳琳入园时的情况还是一样,不过,不过我和曾老师采取不理睬他的策略,过一会琳琳就停止哭泣。这一天只有在午睡时间哭过一次就没有哭过了。

第四天,琳琳入园的'情况有好转,他会哭着进教室,当我告诉他下午四点奶奶就会来接他后,他就会慢慢停止哭泣,坐在椅子上看着小朋友游戏,在一天的活动中开始会和老师互动沟通。

第五天,琳琳入园时,会和奶奶哭着说再见。会自己放书包,自己放晨检卡,自己游戏。在一天的活动中会跟着大家一起游戏。不过,开火车时,他总是一个人走在队伍之外,但是能跟着队伍走。

第六天,琳琳入园时已经不哭了,见到我会对我说,奶奶下午四点就会来接我。在一天的活动中,渐渐让我感觉他的自理能力比其他小朋友好。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老师家长不用太过于着急。一味的填鸭式学习,只会让孩子排斥。教师、家长更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就包办一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每个小孩子都有其不可估量的潜力,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度宠溺,才会让孩子如此依赖从而看起来什么都不会。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放手和老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时间来“发酵”。

篇12:创新发展――让孩子爱上中国画

创新发展――让孩子爱上中国画

创新发展――让孩子爱上中国画

江苏 如东 ●朱晓荣

摘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也正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我们要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我们的学生爱上中国画。

关键词:兴味索然 ;创新;兴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孩子们对中国画越来越兴味索然。传统的教学还是多以临摹范画为主,评价作品时也是以与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所以,一节课下来大多是模式化的内容,结果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画太枯燥,有的简直成了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和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不能得以发挥,所以,培养孩子们喜欢中国画是非常必要的。作为美术工作者,从教数年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让孩子爱上中国画是美术课程的首要目标之一。

一、引导学生主动创新的兴趣、发现问题,选择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美术教师应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1. 挖掘教材,创设创新式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教学大多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在上绘画课之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并想方设法创设一种让学生自由放松的环境。以利于学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受任何拘束。例如在画花鸟为题材的课上,一般是通过简单地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完成作业,学习的过程比较单调。我发现音乐最能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深处,能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所以我一直都尝试着让音乐进入美术课堂,运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具体地画花鸟题材的课上,我就播放《杜鹃圆舞曲》的优美音乐,伴随着一阵阵的鸟叫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起学生那种想要立刻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欲望。从而为新课作好铺垫,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生观察、想象与创作

对于美术的学习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其实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

3. 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在美术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给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便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深入研究。 比如我在美术室开辟一块专栏,用于展览学生的作品。(范文网 )让学生把我们身边的花卉、果蔬画成水墨作品,并装饰成灯罩,点上蜡烛,然后大家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专栏里面来展示,通过这种方式,既联系了生活又创造出特别的展示方式。这种方法使我们在传统精神与时代文化的辉映中,拓展着自己的视野,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自由环境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由于班上几十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思考而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体验思维过程的精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人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所以,学生的学习贵在独立探索,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创新过程。

1. 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大胆

尝试

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有目的的、尝试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不断地增强,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正确完善的结论。在美术活动与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勇于质疑,在探索和求异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2.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

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例如,初中美术学习国画山水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采用了合作的方式,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既体验了集体的智慧,又享受了创造的乐趣。

三、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学习发展

美术创新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创新过程中,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尺子”,要及时肯定不同看法,给人以保留意见的权利。

中国画在当今学校教学中,位置越来越重要。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大力提倡。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也正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更促使我们进一步搞好中国画的教学,把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深入探究,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创作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如东县大豫镇初级中学)

篇13:个性发展 让孩子自主选择

一位学者去一所中学调查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在被调查的150名学生中,当被问到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

150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名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助;当被问到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时,竟有90%的学生说要等回家问过父母才能回答。

这位学者事后在总结他的调查结果时,不无忧虑地说,缺乏自主性,对自我意识在选择中重要性的麻木,时下,孩子生活在由祖父母和父母构建的没有风雨的“温室”里,是“抱大的一代”。

在孩子的生活中,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吃什么、什么时候吃;穿什么、穿几件;上学有人送,放学有人接……等等,全由父母安排得好好的,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

有的父母对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按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塑造的倾向,而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素质、兴趣,对孩子像捏泥人似的强行塑造。

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体验更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

当孩子对父母的包办和安排不满意或有抵触情绪时,父母总是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说的做,准没错。”。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同时,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当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取向时,自然只能是回去向父母讨答案,遇到困难时,也只能依靠父母来解决。

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否立得住脚,是很让人担心的。

孩子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在自主选择时,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不让他们选择,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权,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因此,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需要。同时,在选择过程中,又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形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

孩子终归要走出父母的视线,开拓比父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孩子自小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体验选择的滋味,他今后又怎么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呢?

篇1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

? 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条件性。

2、过程与方法

?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

? 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把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教学重点

?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 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 真理是客观的,因而是绝对的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四、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他们结合上一节课的学习会形成对实践与认识的初步理解。但他们缺乏深层次的理论认识,明辨真理和谬误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这也为本节课进一步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真理的探索和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有欠缺。通过学习,学生能把实践和物质、意识概念结合到一起来理解。学生对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理解存在疑问,对真理到底是“有用”而“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显得糊涂,所以对这个疑难问题有很强的好奇心。“真理”这个问题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点距离,纯理论讲解学生理解有点难度,因此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物理、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综合学习的环境,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嫦娥探月视频。

(二)探究一

有关月球的四种观点学说——

篇15:让孩子慢慢来教育心得

让孩子慢慢来教育心得

卓卓要去滑冰。因为是晚上,陪她,呵呵,我是理所应当的。于是,娘儿俩一起哼着小曲儿去体育馆。

只可惜,我不会滑冰。每次陪她,我这个观众就坐在滑冰场一边的长椅上,听着或欢快或舒缓的音乐,看着孩子们燕子一般灵动的身影,倒也别有一番乐趣。

今晚,一切照旧,我还做观众。正在我感叹几位滑冰高手的绝技时,在很响的音乐声中传来一阵哭声,尖锐极了!

循着哭声望去,离我大约10米的地方,有一个5、6岁样子的男孩,踩着冰鞋,双手撑地,战战兢兢地蹲着……我赶紧走过去,扶住他:“宝贝儿,妈妈呢?”孩子只顾哭,那肯理我?

过来一位年轻的妈妈,冲我摆了摆手:“别管他,我都扶他两圈儿啦,一点也不长进。看人家孩子,滑得多溜!”我问:“孩子这是第几次来?”“第一次,让他摔摔自然就会了。”我看了看仍在哭的孩子,孩子的手根本还不敢离地,他现在连站起来的勇气还没呢!

我笑了笑:“是呀,怕摔学不会滑冰。不过,孩子第一次来,心里还恐惧着呢。大人先扶着他,让他慢慢找着感觉了再放手。”也许觉得我说得还算有些道理吧!那位妈妈也笑了:“我是心急了点儿…..”边说边慢慢扶起孩子,孩子的哭声戛然而止。我俩相对一笑。

我的目光追随着那位妈妈和孩子,刚开始,男孩的两只手死死抱住妈妈的胳膊,脚下还跌跌撞撞的,几圈过后,就换做和妈妈手拉着手慢慢“走”冰了,再后来,他们从我眼前经过,男孩歪着头冲我一笑,扬起手来和我打了个招呼…..

忽然就想起了在网上看到龙应台的散文随笔集――《孩子,慢慢来》,书中有一段:她曾静静地跟在7岁半的孩子后面用65分钟,来走完放学回家原本只要15分钟的路程――看孩子不停地翻跳矮墙、与庭院里锁着的'狼狗逗乐、看蚂蚁辛苦工作、在杂乱的工地间翻寻、看松树上松鼠的游戏…..

然而,生活中,能做得如龙应台那般对孩子的那份柔情,那份淡定的人不多。我们是大人,我们总喜欢用大人做事的方法和速度去苛求孩子,苛求他们做得和我们同质量,等速度,――当他们做得令我们“失望”时,我们会不耐烦,我们对他们大加指责、我们勃然大怒。我们只是忘了,他们毕竟还是个孩子。

允许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成长吧!对他多点耐心,给点时间,让孩子在长长的人生路上,慢慢地走…..

篇16:让孩子学会感恩心得

看了家长们的留言,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孩子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呢!其实,这幅图在我们上《鸟妈妈和她的宝贝》就已经让孩子们看过了,当时,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回答:“鸟妈妈喂孩子,是因为鸟宝宝还小,要让鸟宝宝快快长大!”当我问到:“为什么鸟妈妈自己不吃,要喂孩子呢?”孩子们没有一个答出来是因为鸟妈妈爱孩子,所以宁愿自己不吃,而做出的牺牲!

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报”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感恩旨在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多与人为善。

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报答他人和社会的人,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和心灵健康的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作为打根基的幼儿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能培养孩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

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呢?

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特别是儿童来说,说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孩子很乐于模仿,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孩子。例如,当孩子为你捡起掉在地上的笔,或给你端来一杯水,你一句“谢谢你”会让孩子深深感动,并让孩子知道恩情和回报。通过父母不断地言传身教,让孩子真正懂得感恩。

其次,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特别是不要事事都替孩子打理。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认为这是父母必须给他做的,而是让他明白父母为他做这些是很辛苦的,这样他才会懂得感恩。培养孩子独立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培养他的责任心,让他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报答父母。

第三,多给孩子讲述感恩故事。从小故事里教育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习如何去感恩。使感恩升华为思想教育,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感恩,应该如何去感恩。通过正面的影响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如何感恩。

第四,让孩子感恩身边所有的人。当孩子觉得学习有进步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 的互相帮助;当孩子穿着漂亮的衣服,高兴地吃着麦当劳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工儿的辛苦,知道父母赚钱的不容易;教导孩子孝敬老人,告诉孩子,是爷爷奶奶含辛茹苦抚养父母成人,让孩子对爷爷奶奶心存感激;当邻居帮了自家一个小忙,一定要邻着孩子上门道谢,让孩子懂得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情谊和恩惠应当感谢。

第五,让孩子学会感恩生活。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感恩生活的人,将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痛苦,因为他总是把得到的都视为应该如此的,总会忽略别人的善意,而铭记别人的一点点过失和冒犯。这样的人痛苦总多于欢乐,怨恨总多于感动。

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只要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都可以在这个时候,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对父母的回报无处不在,当他养成了回报父母的习惯,他也会养成回报别人的习惯,感恩——就这样缓缓的渗入了孩子的心灵。

篇17:让孩子学会感恩心得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知恩图报,那是构成人生轮回生生不息的基本情愫——感恩天地阳光雨露运化万物,让我们得以生衍;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并养育成长;感恩师长,谆谆教导雨化春风让我们茁壮;感恩朋友,在困厄中伸出援手从而走出窘迫……只要留心,身边的感动很多,只要有心,值得感恩的也很多。

而今,孩子被爱层层包围,以至于透不过气来,但又普遍感情麻木,甚至对父母、亲人感情冷漠,更谈不上有感恩之心了。有的家长不在意孩子会不会感恩,以为那关系不到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甚至慷慨地说,做父母的不需要回报。家长不需要回报是一回事,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是另一回事。

一位家长郑女士向我讲述了一件令她伤心的事情。

那天晚饭前,上高一的儿子竟然对姥姥大加斥责,原因是姥姥做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

姥姥躲在阳台上暗自落泪。郑女士控制住情绪,把儿子叫到客厅,问:“你长这么大,你知道最该感激的人是谁吗?”

儿子对这个问题感到莫名其妙,见妈妈一脸怒气就没说什么。他考虑半天才说:“最感激食物,不吃饭我长不大。”

“那饭是谁做的呢?”郑女士循循善诱。

“是姥姥做的,可是她做的饭这么难吃,难道我还要感激她吗?”

“你姥姥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现在又给你做饭,难道你不应该感激她吗?”郑女士有些动情。

“难道这不是她应该做的吗?”儿子一脸冷漠,“你做的那些也都是父母应尽的义务,难道你也要我感激吗?”

郑女士一时无语,半天又说:“那以后当我老了的时候,你会赡养我吗?”

儿子想想说:“应该会吧,但那是我的义务,你也不必感激我。”

郑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冷血?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他就是个情感缺失的人,也是个人格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会得到完整的幸福吗?

并不是你对孩子好,孩子就一定会感激你。要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懂得爱、学会爱。而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学会爱孩子,要爱得恰当,而不是“泛爱”。有时候,你的关心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成为孩子的束缚。他不烦你、不恨你就不错了,如果再要求他感激你未免太“过分”了。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只需帮他一把,而不是事事为孩子包办。

在孩子烦恼的时候,你只要给孩子点拨一下,让孩子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而不是对他唠叨个没完。

让孩子心理、情感、思想随着身体一起成长。当孩子认识到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父母的爱和帮助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感激你。当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是父母助长了他坏的习惯、坏的性情的时候,他自然不会感恩。或者,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感恩这个概念。

再次强调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当感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时,要从我们家长身上找原因,做出调整。父母要做感恩的模范,言传身教,还要把感恩教育的课给孩子补上。家长要用语言说出你的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深深的爱。从一点一滴中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说出“谢谢”开始,让“谢谢”、“不客气”这些习惯的文明礼貌用语在家庭中派上用场。

篇18:让孩子学会感恩心得

还有10多天就是中国龙年的春节,儿子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从千里之外给这个久未见面的孙子(和外孙)寄来了压岁钱。其实他们年年都给压岁钱,但今年我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对儿子进行一次更深入的亲情教育。

在当前物质文明发达的年代里,孩子的物质欲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平时都有很多零花钱,在过生日和过年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父母和祖辈更是把礼物和红包及时送到他们手里,在这些孩子的内心里,他们无条件地从父母那儿得到生活和教育所必需花费以外的财物是天经地义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使得他们在接受馈赠时有点麻木:第一,他们不缺钱花,这些礼物很少给他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心情;第二,他们更难想到这些钱是父母辛苦挣来的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从自己攒的养老钱里节省出来的。他们口头上对父母和爷爷奶奶们说“谢谢”时也多数是机械性的。回想我们当年孩提时代时,一年内难得从父母那儿得到几次零花钱,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无钱买,总是念念不舍地离开,所以到过年时,爸爸、妈妈和叔叔、姑姑们给的压岁钱就是一笔很值得珍惜的财富。虽然几十年过去,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但当时那种喜悦的感觉仍记忆犹新。

以往儿子接到压岁钱时当时即说谢谢或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表示感谢并拜年。今年我对老人们说给压岁钱不要再通过银行卡转账,而是直接通过邮局汇款,收款人写孩子的名字,孩子自己到邮局去取。我儿子接到汇款后立即打电话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致谢,然后我们把汇款单复印一份留下来,在上面分别写明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并妥善保存。我还把去年装过压岁钱的空红包收集一起,上面已写有父母和爷爷们的名字以及钱款数额和时间,这些空红包和汇款单复印件都一并保存好,以后每年的也加在一起,等儿子长大了离开我们独自生活时,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将被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他看到这些物品,会想到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祖辈对他的关爱之情;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空问候和看望我们,实践一个孩子对父母和祖辈的孝敬之心;在我们孤独和衰老的时候,给予我们安慰和帮助。而且,这些珍贵礼物也是儿子的精神财富,在他今后的人生中遇到磨难时,看到这些物品,他会感到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心时刻伴随着他,这种爱心将给他慰藉,给他鼓励,使他能成功地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孩子们的物质财产都很富足,相对而言,亲情等精神财富就显得贫瘠,感恩父母和孝敬老人的观念也很淡薄。我们做父母的在把物质财产装入他们口袋的时候,更要记得把精神财富装入他们的脑袋。物质财产是有形的,会有花完的时候,但精神财富却是无形的,而且终生受益。

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研修心得

教师实践心得体会范文

国培影子培训心得体会

河北省教师研修培训心得

教师网络国培心得体会

国培教师的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

国培心得体会教师随笔

生本课堂心得体会(精选)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教学心得(锦集18篇)】相关文章:

教师国培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2024-02-29

网络国培心得体会2023-06-09

学习国培师德教育心得体会2023-03-27

数学综合实践心得体会2022-05-06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和感想2024-05-14

关于中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2023-06-09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2023-01-25

教师网络教研心得体会2022-05-07

教师暑期教育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2023-11-30

教师国培心得体会全新摘选2023-08-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