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成语故事(整理5篇)由网友“咕噜咕噜酱”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家之言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家之言成语故事
一家之言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成语典故】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成语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着。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成语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同韵词】处之夷然、无话不谈、别易会难、东阁待贤、烽火连年、文思如泉、多易多难、袒臂挥拳、满腹疑团、缚鸡弄丸。
【年代】古代
【灯谜】诧
【教学同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高中六册·课文·13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语示例】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论译书》
【成语例举】
◎ 从这一点说,历史研究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人云亦云,因循旧说,而在于汇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成一家之言。
◎ 他还论证了"史法"和"史意"的相互关系,阐有了史学属性在于著述具有别识心裁,成一家之言,而不能仅仅编纂历史事实,没有史学思想。
◎ 本文当然只是一家之言,本版刊出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议论:在当代社会,汉语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为变革中的汉语提供文化规范?这个问题关乎汉语言文字的命运,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
◎ 在具体的论述中也是不囿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言,而是从善如流、广泛汲取。
◎ 这些有关舞蹈渊源的论述,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我们在欣赏舞蹈过程中思考。
◎ 周所长乃是小有名气的学者警官,法律系毕业,操办刑侦十几年,不但常去学堂讲演一番,更著文立说,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言":个性化的主持风格、独特的视角、客观公正的观点、到位评述的追求目标。"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篇2:一家之言有什么历史典故
一家之言的解释
【成语】一家之言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解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或者是指个人的见解。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的历史典故
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xx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家之言的造句
1) 独创性是指在论文中对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自成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从而使论文具有资料借鉴或应用的价值。
2) 大家都一样。只要你没有读过这本那本书,及这本那本评论,你就不敢自成一家之言。
3) 并从格律、音步、韵脚方面体味诗的艺术价值,给读者带来分析、鉴赏与评论这首诗的一家之言。
4) 田家英也为蒙青的博闻强记而感到欣慰,他赞许地点了点头,“一家之言,言之有理。
5) 学兄快快起来吧,成受不得如此大礼,成乃少年之身,岂敢妄自议论天子王事,此乃成一家之言。
6)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年,要“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 成一家之言就是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创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
8) 在这个座谈会上,我仅是一家之言,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希望多听听大家的见解。
9) 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黄庭坚
10) 我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
11) 那本书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12) 也有学者置疑此观点,认为,这是刘小枫的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13) 小明决定自己创出一家之言,不再屋下架屋,模仿他人。
14) 不过预测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希望不要事事以此为准,万一出了什么大事,小编我可担待不起。
15) 一家之言,我不认为刘备的阵营如同书中写的那样是家臣体系。
16) 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此要之白首,岂可以今。
17) 虽然不是直接订阅投票,但也算表一家之言,尽尺寸之功吧。
18) 今日我在这里回答三问,也只是我一家之言,也会有错误,故诸人觉得有理,听之;觉得无理,便博一哂,莫要挂怀与心,切莫借此攻歼于我。
19)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0) 遥想孩提之时,梦想良多,欲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欲富且贵宾客盈门,欲做大科学家得nobelprize名垂青史,欲做大学问家通古博今,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21) 认为《红楼梦》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所著,这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22) 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当时的研究主题与话语表达,在体育人文社科研究的圈子里还能自成一家之言,而与整个大新闻传播研究的话语主题,有着相当的距离。
23) 当两个文明交锋时,失败者的文明史就会被删除,胜利者会编写颂扬自己而贬低被征服者的历史。正如拿破仑所言“什么是历史?只不过是变著的谎言罢了。”历史的本职就是一家之言。
24) 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中,如何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之言,有意识地提高批判能力与思辩能力,在研习的广阔天地中逐步锻炼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5)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篇3:交换友情链接一些误区,一家之言
友情链接也就互惠链接,网站之间互相交换链接可以提升彼此的排名,当然,前提是双方相关性、网站权重等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友情链接是提升网站排名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要过多,友情链接控制在30个以内,大型网站可以稍多些。
那么再来说说友情链接交换中遇到的傻瓜们,这些人就认准一个死理。下面举例说明:
1:拿快照日期当令剑,都什么时代了,还看快照新不新,快照日期跟网站权重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最近百度官方也在百度站长平台里申明了,详见:关于百度快照问题的若干说明。
2:只知道看PR的,有的站长SB的认为两个网站PR对等就可以换了,你不知道谷歌已经退出中国好久了吗,我们大家主要做的是针对百度的优化,PR5的站百度照样降权,这时候PR5就成了摆设了。
3:有的站长换完链接后非要用站长工具查看对方有没有挂自己网站的链接,有时候查不到就以为对方没给加链接,其实那可能是站长工具缓存的原因。你不会打开对方网站看一下吗,如果你是怕有NOFOLLOW你直接查看对方网站首页源代码就可以了吗?
4:宣扬什么百度权重的,有的站PR很低,但站长工具上百度权重显示比较高,细看下对方网站,发现对方做的关键词竟争度较小,但指数较大,而第三方站长工具又是拿关键词指数与排名估算百度权重,显示出来的百度权重很高,其实第三方网站权重显示很低的站权重不一定低,有的站长偏偏就拿这些“百度权重” 当指标,无奈,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收录不稳定问题
也许你的网站每天都在浮动中度过,收录浮动,排名浮动,外链浮动等等。。。
每个浮动可能反映了网站的情况,或者反映搜索引擎的情况!
这篇文章就是针对收录浮动现象的解析。
首先明确一点,收录有时会减少那么一两篇,这是正常的!
搜索引擎时时刻刻在调整,特别是百度这样数据库容量和google有极大差距,对网页的收录有极高的限制和要求。
如何判断收录浮动现象是由于搜索引擎调整造成的?
假设你的网站有100篇文章收录,那么收录突然损失10篇以下的,那么一般是搜索引擎调整问题。
那么10篇以上呢?那么一般是你网站问题了
你这时要考虑下以下方面:
1.文章质量低,不受搜索引擎欢迎
这个是正常收录的充分条件,没有基本的质量,那么就算你的文章被搜索引擎蜘蛛抓取短时间收录,但是还是会在调整中删除。
2.文章所在页面权重过低
权重低的原因是没有比较好的可以传递权重的反向链接,在站内解释为没有内链,所以对于突然消失的内页给个内链
3.网站降权被k
误操作很容易导致网站降权被k,一旦降权被k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系统的诊断网站,排除问题
通过收录浮动现象解析,把脉网站症状!
篇4: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家之言(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家之言(网友来稿)
江苏省姜堰中学语文组 周维军
读过一篇作文教学论文,文章指出了传统作文教学“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极易走入五大怪圈,即训练的模式化,指导的模式化,语言的“他化”,情感的“荒漠化”,思维思想的模式化。我想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对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 作文评估方式要灵活多变。
作文评估方式如今已是五花八门:传统式教师批改(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互批互改;以面谈代替文批;教师“下水作文”等等。姑举三例略做剖析。
首先看学生互批互改,此种模式典范首推东北魏书生先生。我们得承认,学生改得很细致,眉批评语都不少,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他们在写作中常犯的大毛病:或对作文的中心主题模糊不清,或对作文的选材、立意、构思的艺术匠心评改不到位,并且大多数仅仅是挑挑错别字,划划优美句子而已。学生的批改兴趣尽管很高,但缺乏对本次作文训练共性问题的认识,实际训练的收效不大,还是要有教师的讲评才起作用,很费时费力。
再看教师“下水作文”。在各类语文教研书里均可发现此类不尽科学的提法。笔者也曾尝试过一二次,也曾当众“自得”地读给学生听,并自析自评。排除本人的写作水平有限因素之外,我发现,我的“下水作文”实际上是“作文下水”!远不如写作优秀的学生写的好!--相信有这种自知之明的语文教师也不止我一人。那么,教师的“范文”又“范”在哪呢?!这里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评论家与作家是两回事。我认为,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舞台上最好的角色应该是评论家而不是作家。“眼高手低”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致命伤,但对评论家来说,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伤疤。话说回来,即使教师的作文真正好,用自己的文章去与学生的作文“比美”,不说“倚老卖老”也算是抹杀了作文优秀学生的光芒了吧。再有,我总觉得语文教师也够不容易了,有那么多正事要做不算,单单“多读书”这一条分内的额外要求就能把所有语文教师牢牢的泡在书海里!哪有时间来写一篇标准的范文呢?那些在课堂上与学生“同步完成”作文的教师,恐怕早忘了自己是课堂上的教学组织者,以致学生抄袭、卡壳、或干脆在玩也不闻不问。
再次,以面批代替文批,笔者也曾试过一次。在一学期作文训练全部结束迎接期终考试时,我曾对两个班的近50名作文“问题学生”逐一进行作文面批。具体就是结合本学期该生的八篇作文,对他(她)的作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导,每人5--15分钟不等,
个别学生甚至要三五十分钟。针对性的确有,但解决办法说来说去无非是些“要多读书”、“要多写随笔日记”、“要多观察生活”等语文教师的大众套话而已。至于学生听后真正收获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问题是,如果每一次作文评估都这样先批改后谈话,恐怕学生都没时间来听你“刮噪”吧。
基于对以上三种(当然远不止这些)时下流行的作文评估模式的分析,我认为,作文评估不要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套路。传统的作文评估模式:批改(个性)--讲评(共性)好就好在能发现所有学生在本次作文训练中的共性问题。比如中心、立意、选材等大问题的处理,都很有针对性,学生能够在最大的层面上提升自己的写作不足。然而,时间长了,一个套路下去必然引起学生的接受倦殆,正如阅读教学不能总用一种模式一样。由此,我的看法是,作文评估模式要灵活多样。各种作文评估的方式都可拿来我用。黑格尔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吗?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不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吗?教育家巴班斯基不也说“我们对各种教学法性能的研究,可以又一次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地结合使用各种方法。”如果我们每学期有8--12次作文训练的话,完全可以选1--2次让学生自由批改,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评分的标准,阅卷的口味、心理等诸多非写作水平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完全可以选1次师生对面谈作文;教师有水平有精力也妨下放到民间,写一篇“下水作文”看看。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我认为教师的评语必须有,教师的鼓励性、指导性必须强,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句话,作文评估的方式必须灵活多变,在各种评估方式的交叉实践探索中+寻找一条完美的出路。
二. 作文教学要侧重写前指导。
传统的作文教学说它是“大杂烩”的确不为过:每两周一次作文训练,每次两课时,90分钟,在这两课时里,学生要当堂完成本次作文(因为学生课下没时间且有抄袭嫌疑)至少要60分钟,师生在不足30分钟的时间里,要提出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好与不足),要表扬优秀,要分析范文(好的坏的)试问,哪有时间来“写前指导”呢?另外,传统的认为写重要,技能重要,训练重要,轻写作知识,轻讲解的观点早就过时了,只是还没有引起语文教学一线的重视而已。基于此,本文提出的写前指导在实际操作时就应另辟课堂,独设时间。
我的写前指导思路来源于“文学函授”或“作家速成班”的.启示。道理很简单,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写比批评学生不该那样写重要、有效得多,也易于施行得多。没有较为系统的作文写法指导,光是每次作文训练后捕风捉影地发现这个问题、那个毛病,我觉得永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太难”、“没东西写”的老问题。如果说,作文评估是做“善后工作”,那么,写前指导就是“赛前热身”
是积极备战,打有准备之仗。
我的作文写前指导方略如下:
首先,是文章学的指导--写作技巧训练的说明。
尽管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抽时间读文章学专著,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主题的分条进行讲解。多元的网络数字时代呼唤多元的文化系统,是让牛下田还是不让牛下田的故事在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同时,不也说明了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技巧不能蛮干吗?文章学的指导如“详略的处理”、“材料的选择”、“线索的铺设”、“思路的求新”等问题都要有具体的写作知识指导才能熟门熟路,得心应手。说得再粗浅些,如果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观点鲜明”教师再详细地评语也等于对牛弹琴。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最好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学生,最好有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而不是今天一个样,下次又换成了毫不相干的主题。此外,众所周知,学生的写作文远远不同于文学创作。由此,如何在目前作文考试有限的时间内会写作,高质量的写作,技巧性的东西就显得尤为重要,(至少几年内还不会有大的作文考试变革吧)而这正是传统作文教学的失重之处。
其次,“作文学”的指导。
实际上,把学生写作文的学问称为“作文学”的确不为过。因为它既有文章的共性,又有“作文”的特性(如题目、字数、中心、主题、文体等的限定)。告诉学生作文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教会学生作文的审题方法,构思方略,行文要著远比在训练后大谈毛病强得多。要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作文理念,即使文章学的技巧平平的考生,也一样可以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可能有人会指责这种做法有些急功近利,但问题是,究竟谁有权彻底变革当今的作文考试呢?!
最后,其它指导。这里主要包括个别写作后进生的入门指导,个别尖子生的拔高指导,擅长不同文体学生的“分科”指导等等,不再赘述了。
总之,作文教学的写前指导不同于作文共性问题的讲述,相对于传统写作仅重技能训练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大胆创新。
结语:实际上,作文教学如此,其它教学也一样,只有抓住“创新求变”的思路,才能有活水涌出,才能唤来语文教改的春天!4月7--8日草,10月26日二稿 我的邮箱是zwj4211164@163.com
篇5:一家之言-一家之言的故事-一家之言的寓意-一家之言的意思
【成语】一家之言
【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简拼】yjzy
【近义词】一家之辞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例子】清・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英文翻译】distinctive doctrine or theory
【谜语】诧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 教学设计半截蜡烛
★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一家之言成语故事(整理5篇)】相关文章:
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2022-08-07
读《不老泉》有感2023-08-10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25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2024-01-04
饭桌上的一家三口速写作文2022-05-29
《金色的脚印》教学方案2022-05-14
《小熊住山洞》的优秀评课稿2022-06-12
小班教案《小鸡的一家》2023-04-20
天狼读后感作文2023-10-10
读《借东西的小人》作文800字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