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

时间:2023-06-01 09:08:59 成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共3篇)由网友“西塔thita”投稿提供,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供大家阅读。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

篇1: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

【拼音】:chǔ náng zhī qíng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 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公临危审正,载惟话言,

【成语故事】:

楚国与吴国即将开战,楚兵少而吴兵多。楚将子囊认为,照这样打起来楚军队必败,这种丢失土地、让君王丢脸的事,是忠臣不忍心做的。因此,他没向楚王请示就下令退兵。

到了国都城郊,子囊派人请求楚王赐死。楚王说,子囊退兵,是为国家社稷着想,现在看来确实于楚国有利,告诉子囊,我不会让他死的。子囊说,对不战而退兵之人若不处以死刑,那么后世带兵的人,就会以开战不利为借口,效仿我临阵脱逃。照此下去,楚国将成为天下最弱的国家。于是,子囊便退回去拔剑自刎。楚王说,诚如此,就成全子囊大夫的高义吧。殡葬时,楚王装模作样地将斧子与铁砧放在子囊的三寸桐棺上,表示执行了死刑。

从《说苑》的记述看,子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以身殉国,义薄云天,令人敬仰。煞风景的是,《左传》中的子囊之死,却是另一个版本。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这年秋天,楚王派子囊挥师于棠(今江苏省六合县北),准备攻打吴国。吴军闭城不出,楚军只好回撤。殿后的子囊,以为吴军不敢应战而放松了警惕。不料行至一个险要的关隘之处,楚军遭到吴军伏兵的'截击,因首尾失顾而大败。子囊伐吴回来,不久后就死了。

按照《左传》的记载,子囊是在率军伐吴失利后死去的,而不是自杀,这与《说苑》的说法大相径庭。不免让我们大惑不解,究竟哪个“子囊”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从记事的年代、编撰的动因和成书的取材以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表述来看,当然是《左传》可信。《左传》记事起于公元前722年,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而《说苑》成书于公元前,是西汉奉诏领校秘书的刘向,书中采辑了大量民间图籍,将纪实与虚构孱和为一体,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且原书大部分散佚,仅存五卷,后经宋曾巩搜辑,方撤消为二十卷。书中杂以议论,藉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意在劝善惩恶,弘扬教化,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于史实却不足为凭。

那么,本来是打了败仗后而死的子囊,为什么会被吹嘘成杀身成仁的英烈呢?

子囊是楚庄王第三个儿子,名贞(字子囊),所以又称公子贞。那时的楚国,已开始走下坡路,雄视中原的霸气大为衰减,打败仗的事儿也不止一次了。此前的鄢陵之战,楚军就被晋军打了个屁滚尿流。子囊就任令尹后,为挽楚国颓势,曾先后六次北伐。这次率军伐吴损失惨重,无功而返的当年冬天,子囊去世。但不知为何,史书中涉及子囊身世的记载很少,死因也无证可考。据史料推测,子囊去世时不到四十岁,很有可能是身负重伤,郁郁不得志而亡。

作为楚国的令尹,是执掌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但仅凭这样的身价,后人是不会把忠臣的美誉送给他的。他之所以能被后世所赞赏,基于两件事。一是楚王熊审自以为无德无能,有辱社稷,病故前请求给予恶谥,子囊公正执言,说他有功且能知过,遂谋谥为“恭”,亦称楚共王;二是与他临终前的政治交代有很大关系。子囊弥留之际遗言,一定要在郢地修筑牢固的城墙。正是因为这个遗言,他才被称为临死不忘社稷安危的忠臣。表示忠贞爱国的成语“楚囊之情”,正是由此而来。既然如此,编撰历史故事的人,出于教化向善之心,有意美化一下子囊就不奇怪了。这样的现象,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应该说不独唯是。

类似“楚囊之情”这样的历史典故,虽然经不起史学家的考证推敲,但对于后世读者来说,则不必过于较真,非要用严酷的史实去裁判修正美好的传说,姑且作为文学故事来读,也未尝不可。

篇2:成语楚囊之情的意思

【拼音】:chǔ náng zhī qíng

【简拼】:cnzq

【解释】:指爱国之情。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示例】:公临危审正,载惟话言,~,惟几而弥固。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语法】:作宾语;指人爱国

【顺接】:情不可却 情不自堪 情不自已 情不自禁 情不自胜 情之所钟 情凄意切 情同一家

【顺接】:哀戚之情 暧昧之情 笔下留情 不徇私情 不念旧情 不近人情 残酷无情 畅叙幽情

【逆接】:北辕适楚 晨秦暮楚 凄凄楚楚 清清楚楚 事齐事楚 亡国必楚 纤腰楚楚 一清二楚

【逆接】:楚云湘雨 楚人一炬 楚人戎言 楚凤称珍 楚囊之情 楚囚对泣 楚囚相对 楚天云雨

篇3:爱国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飞的简历

岳飞(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热爱祖国的成语

爱国的成语

爱国成语

关于爱国的成语

描写热爱祖国的成语

表达庆祝之情的成语

包含己见的成语

包含穷途的相关成语及解释

身边的榜样范文写同学

“楷模在身边”心得体会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楚囊之情的爱国成语故事(共3篇)】相关文章:

身边的榜样作文700字2023-02-07

亡国之语成语2024-03-03

辽宁作文范文2023-11-02

范文正公翻译2023-10-23

辽宁高考作文2022-06-04

2022年辽宁高考作文2022-08-15

琐记为公的原文及翻译2023-08-28

科学的好词好句好段优美作文2023-04-03

描写豆芽的好词好句好段优美作文2023-07-05

温庭筠《苏武庙》教学设计2023-04-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