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妇联建设“妇女之家”经验汇报材料(整理8篇)由网友“hldx33co”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乡镇妇联建设“妇女之家”经验汇报材料,方便大家学习。
篇1:乡镇妇联建设“妇女之家”经验汇报材料
近年来,区镇妇联认真落实上级妇联和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创先争优为目标,以“妇女之家”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将“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建设落到实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党建带妇建,推动“妇女之家”建设做好妇联工作,核心在于争取党委重视。我们抢抓主动,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妇女之家”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思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实现了“三个明确”。一是明确领导。镇党委、政府每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妇女工作2次以上,解决妇联工作的领导和经费问题,部署安排妇联工作重点。同时,党委主要领导还亲自参与妇联组织的妇女代表大会、三八妇女节、妇女专干座谈会等活动。二是明确重点。我们坚持以示范带动,加强“党建带妇建”示范村建设,目前中山村的“妇女之家”无论是制度上墙、还是人员配备、活动开展、作用发挥,在全镇都首屈一指。该村成功举办了全镇的“妇女之家”建设现场办公会,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三是明确内容。我们将“妇女之家”建设作为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在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镇妇联作为镇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严格执行“四确保一力争”的工作要求,目前我镇8村1社区共配备女性支村两委成员19名,其中中山村、何桥村、兴城社区女委员各3名,确保了全镇“妇女之家”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妇女之家”作用做好妇联工作,关键在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我们着力于建立健全制度,形成用制度管理事、用制度约束人的工作氛围。一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镇机关全体女干部职工都进行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村级妇女工作纳入了乡镇对村(社区)的党建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一并与村(社区)支部书记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二是建立同步共建机制。以共建组织、共建阵地、共建队伍为目标,把妇女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盘考虑,实现了“妇女之家”建设“三个到位”。即人员到位。指导各村(社区)建立了以村妇代会主任牵头,妇代会委员、妇女代表、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维护“妇女之家”建设的机制。经费到位。按照镇财政承担大部分、村(社区)补充一部分的原则,安排妇女工作经费,目前,全镇各村(社区)用于妇女儿童的工作经费都达到了1万元以上。制度到位。指导村(社区)建立健全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情况记录、学习培训、活动开展等制度,并以统一模式全部上墙,实现了党建、妇建工作的相互促进、同频共振。
三、开展特色活动,彰显“妇女之家”活力做好妇联工作,重点在于组织活动激发活力。我们充分利用“妇女之家”载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活动。一是将创先争优与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妇女幸福指数相结合。组织开展“魅力大合唱”、评选“百户和谐示范家庭”等活动,特别是我镇的何桥、中山、彩陶源、翻身垸四个村组织妇女群众积极开展美化家庭,清洁环境活动,为镇争创环境卫生十佳乡镇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将创先争优与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相结合。一年来,我们以 “巾帼文艺宣传队”为平台,先后指导兴城社区、湾社区、金云村、翻身垸村、中山村、石渚湖村妇代会组建文娱健身队、女子舞龙表演队等11支巾帼文艺宣传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但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还使妇女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涌现出了不少“五好文明家庭”。三是将创先争优与扶贫帮困相结合。“母亲节”前后,向区妇联申请了4台轮椅、13台助行器,并及时送到贫困对象家里。“六一”期间,镇财政出资多元慰问了10名贫困、单亲、留守儿童。镇妇联牵头组织68名“关爱母亲巾帼志愿者”,开展帮空巢、孤寡老人搞家庭卫生,送生活用品、慰问金等活动。全镇涌现了一批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典型。如中山村敬老院副院长梁再红同志,承担了全镇近百号孤寡空巢老人和残疾五保户的生活、求医问诊、救助、政策咨询等服务,赢得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四是将创先争优与服务妇女发展相结合。我们把支持妇女创业发展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向上级争取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先后树立了巧巧家政、金云山庄等一批妇女创业典型,安排70多名妇女就业。同时,在“三八”期间,我们组织召开庆“三八”总结表彰大会,对全镇各条战线涌现的10名巾帼典型进行了表彰,激发了妇女创先争优、创新创业的热情。此外,镇妇联和镇劳保站联合,上半年在湾社区举办了1期200多人的妇女“创业培训班”,计划在下半年还将举办1次实用技术培训班,动员妇女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当创业富民的先锋。建设“妇女之家”,不仅是党对妇女组织自身建设的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基层妇联组织有效服务妇女的重要举措。接下来,我们将抢抓撤县设区机遇,构筑“妇女之家”平台,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全镇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篇2:妇女之家建设情况汇报
妇女之家建设情况汇报
妇女之家建设情况汇报**市妇联认真贯彻全国、省妇联《关于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村、社区妇女之家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村、社区级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借智借力借势,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发挥群团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妇女群众学习培训的课堂、创业就业的平台、维权服务的驿站、排忧解困的窗口。
目前,全市924个行政村、102个社区均建立了“妇女之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刚结束的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市924个行政村均配备了妇代会主任,妇代会主任均由村两委成员担任。
一、整合资源,同创共建,统筹“家”的发展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支持,将妇女之家建设作为党建带妇建的重要内容,列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考核范围,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年初,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在经济开发区新新家苑社区举办“妇女之家”暨首批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挂牌仪式,各县区、部分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参加了会议,并就如何做好“妇女之家”建设工作作了部署,明确“妇女之家”的功能、制度、管理、工作机制。怀远县妇联制定并印发了《怀远县妇联关于加强村(社区)妇女之家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加强“妇女之家”建设工作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在2月底前基本完成“妇女之家”的挂牌。
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齐配强妇女之家带头人。把女性进村“两委”纳入换届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市妇联加强与组织、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谋划早,启动快,措施既过硬又灵活,切实把好妇女代表产生关、提名推荐关、正式选举关、二次选举关,实行妇女候选人定位产生、预留职数、超职数选举等办法,确保100%的村委会中有女委员。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市妇联立即启动全市农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工作,确保100%的村妇代会主任进入村“两委”。既加强了村妇代会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将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妇女选拔到村妇代会中来,也为妇女之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组建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近期,我们将和市委组织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全市妇女之家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调研。
二、资源共享,加强管理,规范“家”的建设
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将村、社区服务中心、党员之家等外部资源,以及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作为“妇女之家”建设的`阵地资源。
一是按照“妇女之家”“五有”标准(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完善的经费保障),逐步增设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保证活动室内有桌椅、书架、妇女方面书籍,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不断完善妇女之家设备建设。城市社区紧紧抓住社区整合这一有利时机,在社区资源的基础上增设“妇女维权服务站”、家长学校、市民学校等多种类的社区妇女阵地。怀远县对全县妇女之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经费支持,缓解了基层妇联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是规范妇女之家的制度建设,全市村、社区妇女之家活动室门口挂“妇女之家”牌子,实行标识化管理;市妇联统一制作了“妇女之家”三项制度(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的彩绘电子版,在市妇联网站上可以下载,提供给各县区妇联参考使用,做到制度上墙;建立健全妇女之家活动情况、妇女群众求助登记、困难妇女登记、巾帼志愿者队伍登记四本台帐。五河县妇联统一下发《妇女之家工作园地》,内容有妇女之家简介、基本功能、管理制度和“五好文明”、“平安家庭”、“巾帼示范村”、“儿童工作示范”创建标准及“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科技致富”女能手、“优秀家长”、“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条件等,使管理有制度,活动有标准。
三是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市妇联在深入基层开展各项调研、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妇联系统大走访、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建设等活动中,都将调研“妇女之家”情况列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有效经验和做法。
三、搭建平台,丰富活动,发挥“家”的作用
依托妇女之家组织广大妇女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宣传政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形成资源共享、互动有效、协作配合的良好氛围。
1、宣传倡导,搭建教育平台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妇女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普及有关妇幼保健、家庭教育环保等相关知识,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和“双合格家庭”等创评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满足妇女和家庭成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河县在妇女之家设立光荣榜,宣传群众身边的“巾帼致富带头人”、“敬老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人物和好人好事。固镇县妇联依托妇女之家,面向全县家庭发出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倡议书,组织妇女观看廉政图片,使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接受廉洁文化氛围熏陶。经济开发区以妇女之家为单位,组建中老年艺术团、妇女健身协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合法维权,搭建服务平台
将妇女之家与妇女维权服务站(点)有机融合,依托妇女之家面向妇女儿童和家庭,积极开展面对面的维权服务,做好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增进和谐的工作。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服务进社区(村)活动,宣传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龙子湖区创建妇女维权QQ群,广大妇女儿童可以通过维权QQ群及时地得到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为街道社区妇女儿童维权提供了新的平台,延伸妇女之家的工作手臂。禹会区强化妇女之家职能,以“温暖你我他、维权服务进万家”为主题,设立维权咨询站、信访接待站、维权热线等,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固镇县在各乡镇司法所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开展信访接待咨询,做到记录详细、联系及时、协调到位、结果明确。禹会区在妇女之家举办禁毒教育知识讲座,增强社区居民的防毒、拒毒意识。
3、精心组织,搭建创业平台
组织村(社区)妇女,积极引导、激励、帮助妇女创业,开展了一系列推进妇女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各县区依托妇女之家每年至少开展1-2期种养加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妇女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固镇县妇联根据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养殖技术等各种技能培训,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10次,参训妇女1500余人次。龙子湖区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妇女150多人,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努力实现100%的农村妇女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淮上区积极宣传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及国家各类惠农政策,支持各村致富女能手筹建种植、养殖巾帼创业基地,在妇女之家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技术咨询指导、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引领妇女创业就业。五河县大新镇韩台村妇女之家与农技站联办了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方面的短期培训;浍南镇马场村妇女之家,进行养猪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杜玉梅现场讲解养猪技能及致富经验。
4、热情关怀,搭建关爱平台
抓住春节、三八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契机,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对困难留守妇女家庭关爱帮扶活动。龙子湖区妇联组织志愿者每逢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联欢会或走进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固镇县妇联筹集各类资金12.61万元及价值近2万元的慰问品,惠及全县52户困难妇女家庭、248名贫困留守学生及春蕾女童。禹会区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关爱母亲、真情援助、健康体检等公益服务项目。
“妇女之家”的建立,推进了妇联工作关口下移,加快了妇女工作从行政性走向社会性的步伐。今后,我们将抓住“妇女之家”这一阵地,全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对面做好妇女群众的工作,点对点抓实妇女权益需求服务,心连心抓好济困帮扶服务,使妇女工作真正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真正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有人干事”、“有阵地做事”、“有钱办事”的基层组织,广大妇女找得到、靠得住、能办事的温暖之家。
篇3:乡镇农科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农科所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在省友协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所自1982年第一次派科技人员赴日本研修,至今已有二十四个年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共接待246批,652人次的国外农业专家或农民来所考察交流;与此同时,派出17个团组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派往国外的农业研修生和访问学者累计达29人次;先后引进蔬菜、果树、花卉、稻麦、牧草新品种800多个,引进各类农业新技术500多项。经严格筛选、消化吸收再创新或集成创新后投入生产应用的有桃、梨、葡萄、柿、无花果、草莓、果桑等果树新品种27个;西兰花、甘蓝、大白菜、荷仁豆等蔬菜新品种30个;制订果树、蔬菜、水稻、油菜等作物无公害或有机食品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企业标准15项。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以茅山老区为主,形成了一万多亩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每亩果园年增收达3000~10000元;以苏、浙、沪地区为主,形成了近10万亩的出口蔬菜基地,每亩年增收达1000~元;在江苏句容、云南、吉林等地,形成了4000亩左右的出口蔬菜、花卉种子基地,年出口种子100多吨,每亩年增收千元以上。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形成,每年帮助农民直接增收达二亿元以上。受到了各地农民的普遍欢迎。现将我所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现代农业服务,帮助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围绕区域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开展对外农业科技交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赴日农业研修生的派遣,使我们看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农业、农业科技方面的差距,我们深切感受到由此而产生的压力。当时,我们便确立了要走对外农业科技交流这条捷径,以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难题。该项工作一直由所主要领导亲自抓,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子。
介于江苏与日本同属东北亚季风气候区水田农业地带,日本相当多的地方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种类乃至饮食文化、消费习惯均和江苏有很多相似之处,栽培作物种类大部分源自中国,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方交往频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即开始,他们大量引进西方品种与东方品种杂交改良,农作物品种各项性能大为提高,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他们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全面开发了符合现代农业需求的优质、高效新品种和新技术。江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步入了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日本人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做的事,很多是我们现在农业生产上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积极开展与日本的农业科技交流,从日本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适合江苏农业实际情况,有较高的'成功机率。在实践中我们找到了江苏丘陵山区以经济林果和种草养畜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这个调整方向,我们明确了果树、蔬菜、牧草、优质稻米等引进重点。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的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又提出了利用丘陵地区环境与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有机农业的想法,进一步围绕江苏丘陵地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以适合有机农业栽培要求的新品种、新技术作为引进的重中之重。由于以上想法符合江苏丘陵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我们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顺利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配套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般对引进国外农业新品种比较感兴趣,但往往忽视了与品种相关的栽培技术引进,良种没有与良法配套,这是很多地方造成引种失败的原因。我所则非常重视与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引进,如在引进草莓新品种时,引进草莓大棚栽培技术;引进巨峰葡萄品种时,引进“早川式”葡萄栽培技术;引进桃树新品种时,引进“大藤式”超弱修剪栽培技术;引进梨树新品种时,引进水平棚架栽培技术等等。新品种与新技术相组合,实现产品的优质、安全、高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又感到除了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外,还必须重视培育土壤地力技术的配套,否则往往品质上去了,但是单产并不高,只有做到品种、栽培技术、土壤地力三者配套,才能实现产品既优质又高产,使产品除了品质优势以外还有价格优势,确保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有关培肥地力技术方面的国外农业科技交流。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品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年来我所育成大白菜、甘蓝、西兰花、草莓、西洋南瓜等新品种8个,由于这批新品种选育时应用了引进的优良遗传素材,所以表现十分突出,受到了试种单位和示范农民的欢迎。
三、积极参与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成果
多年的对外农业科技交流实践,加深了我们对国外农业的了解,使我们结识了大批外国朋友,为我们参与农业招商创造了条件。除了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外,我所先后与日本、台湾、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企业谈成多个农业合资企业及多批农业外贸业务,如经营进出口蔬菜、花卉种子业务的中日合资企业“镇江瑞繁农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获农业部种子、种苗进出口经营许可批准,年出口种子100余吨,出口创汇50多万美元,是江苏省最大的一家蔬菜、花卉种子进出口企业。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300多万元。该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镇江市级龙头企业,成为当地农业招商及我所对外农业科技交流的一个闪光点。对外农业科技交流促成了商贸,商贸又增大了对外农业科技交流强度和对外农业科技交流成果的推广,通过该企业的运作,开拓了我所对外农业科技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
四、建立科技示范园引领农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我所不仅有专门人员从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使国外成果能够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尽快实现本土化,还十分重视再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将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省、市政府、省友协及农林、农业资源开发、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按江苏丘陵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以来,先后在茅山老区建设了应时鲜果、种草养畜、有机农业等四个科技示范园区,其中直接经营面积2200亩,与当地农民共同经营2000亩(三、四年内将扩大到6000亩)。通过在产区建立科技示范园,及时展示对外农业科技交流成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示范园区周围迅速出现了再创新成果的辐射带,绵延达10多公里,句容市上万亩农田实现了亩年纯收入3000~10000元的高效,3000多农户因此达到了年人均纯收入超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
“十一五”以来,我所以科技示范园区为阵地,共开展技术培训、讲座、现场指导1500多次,接受指导和培训4万多人次,接待参观学习人员6万人次。组织专家10多次参与省市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从农民中指导和培养了全国劳模春城葡萄带头人方继生和大卓桃带头人杨修林,省劳模白兔大棚草莓带头人纪荣喜和蔬菜花卉带头人贡承香等20多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0月13日,胡锦涛来科技示范园及周边农户果园视察,深入了解我所对外农业科技交流成果的示范推广情况并亲切指导,给我们以很大的鼓励。
五、启动农业现代化试点,探索农民实现小康的新路子
为探讨服务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实现小康的新路子,我所开始,选择天王镇戴庄村作为示范点,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制订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启动了高效农业示范项目有机桃、有机稻米、有机茶、有机牧草等项目,帮助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下一步我们将以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帮助发展有机农业。走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力争“十一五”期间在天王镇戴庄村建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五千亩,在镇江市树立一个依靠纯农业实现人均10000元的典型,同时在镇江市范围建成6-7平方公里的生态模式示范区。形成有机果品(桃、梨、草莓)、有机稻米、有机油菜、有机茶、有机畜禽等五大类有机农业支柱产业。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尝试。
篇4: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经验汇报材料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经验汇报材料
相公庄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主要做法是: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相公庄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以桑园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的“两园六区”工业格局,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余家,且分布于各个经济网点,成为小区域内带动一方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46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公司,现已初步建立起了
机械锻造、颜料化工、包装印刷和石料开发四大主导产业链条,为带动城镇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放眼长远,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旧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1、以路为媒,构建城镇建设新框架。以绣江路改造和东外环延伸、新北外环规划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加快实施,着力解决镇域内道路尽端式交通瓶颈问题:
平安街向南延伸至济青路、向北延伸至东靖路,彻底实现市区、镇区和北部山区的全线贯通;沿河南路和东靖路向西延伸至绣江路,实现镇域内三条横向主干道与绣江路的整体并网。在此基础上,巩固完善现有老镇区,实施镇区“西扩南进”,建设以东外环为轴线的东部新
区;以北外环和平安街北沿为依托的北部新区;以亭子、七郎社区为中心的西部新区;以睦里社区为接点的南部新区。通过镇区的扩张整合,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逐步实现与市区的整体对接融合。
2、以人为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全面,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充实到里面。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势必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将以村为单位及时掌握各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剩余劳动力资源库,结合镇内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为企业和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以企业为载体,分期分批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同时,对进城镇购房、经商的农民简
化办事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农民进城。
3、工业强镇,筑牢城镇化建设经济基础。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锻打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产业集中和区域整合,把小型企业聚集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和技术革新,把规模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服务,把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引进来。在重
点巩固好桑园民营工业园的基础上,在绣江路东侧、平普路南侧规划建设一处新型产业园区,重点安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新型企业项目;在蔡庄民营工业区的基础上,向西规划建设一处锻打工业园,打响“铁匠之乡”的地方品牌。通过规划建设,使全镇形成民营工业“三足鼎立”的园区格局。通过发展工业,大幅度提高财政贡献能力,使我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功能配套,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4、商业兴镇,助推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小城镇作为公共产品集中、农村群众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其承载能力直观表现在它的商业繁荣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气”是否旺盛。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发展“沿路商业”,在平普路、镇西路等主干道两侧兴建商住楼,同时在镇驻地西南侧规划新建一处新的商业居住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鼓励引导更多农村群众进镇落户、建店经商,从而走“以商带住、以住促商、以商住聚人气”的路子。另外,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镇驻地村和周边村,按照“紧凑、合理、适用、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兴建农民公寓楼,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逐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气息,把相公建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乡村都市”。
篇5:妇联引导妇女建设新农村情况汇报材料
妇联引导妇女建设新农村情况汇报材料
我市有354万农村人口,女性约171万,占48.3%;农村劳动力有167万,妇女劳动力有78.5万,占农村劳动力的47%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的智慧和妇女的创新。妇女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妇女的工作优势,广泛发动妇女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已成为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确立了我市妇联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工作思路,即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照全省“百万妇女大学习、百万妇女大转移、百万妇女大创业”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我市发展战略和妇女工作实际,以提高农村妇女技能为先导,以创业就业为主线,以和谐家庭构建为背景,采取服务先行、典型引路、制造载体、严格考核的方法,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实现211工作目标,即培训2万名农村妇女、培育100个农村妇女家庭文化中心示范户、帮助千名贫困妇女家庭创业增收致富。
一、以阵地为依托,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培训网络和内容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妇联组织应重视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培训工作。
健全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农村普通学校、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等教育资源,协调增设适合妇女参与的培训课程,为妇女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女能手、女经纪人、返乡妇女领头雁作用,支持、鼓励她们开办培训基地,帮助她们扩大招生、规范培训、发展壮大。县乡妇联利用各种条件自建培训基地,扩大妇女培训的覆盖面,力争镇镇有培训基地。今年我们将在全市建立20个妇女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拓展培训方法。组织妇女参加各类培训机构开办的培训班,使农村妇女系统学习、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利用妇联组织密切联系妇女的组织优势,组织各类现场会、观摩会,对妇女进行示范培训。邀请有关人员对妇女进行现场指导、现场培训,指导妇女及时掌握所需知识和技术。通过组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帮助妇女学知识、增本领。
开展分类培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女农民。加强对农村女能人、女经纪人的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示范和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参加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村富余女劳力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技能培训,增强妇女的就业本领,扩大妇女的就业机会。
二、以“金点子”为引导,奏响创业就业最强音
生活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也是主要目标。增加包括广大农村妇女在内的农民的收入,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妇联要广泛开辟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帮助她们尽快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推广创业项目,引导妇女家庭创业。通过外出招商,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合妇女从事的家庭创业项目,为妇女创业提供帮助。同时充分挖掘本地项目的潜力,选择其中较好的项目,进行扶持、宣传、推广,引导本地妇女学习参与,做大做强。目前,我们市妇联已面向社会征集了100个市场前景好、适合妇女从事的家庭创业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编印成“金点子”手册,无偿提供给想创业、要创业的妇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经济合作组织在传播技术、沟通信息、联结农户、开拓市场、加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机联结。要引导妇女通过股份合作、专业合作、销售互助等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能手+农户”的模式,提高农村妇女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撑起“半边天”。
外输内转结合,推进妇女劳动力转移纵深发展。一是推进有序转移。积极与外省市有关部门、企业联系,寻找就业岗位,建立接收基地,并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实现富余女劳力的向外有序转移。二是实现就地转移。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优势,帮助外来投资客商招收企业员工,加大招引大客商、大项目落户本地的工作力度,为妇女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良机。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引导在外务工成功妇女返乡创业,帮助她们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创业困难,扶持她们创办、领办企业,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就地就近转移致富。
扩大典型宣传,带动妇女创业致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板报等舆论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女能人、女经纪人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妇女树立学习的榜样,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今年“三八”期间,我们组织家庭创业报告团深入乡村进行巡回演讲,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我们在《××日报》开辟《巾帼家园》专栏,每月一版,通过开设巾帼风采、女性创业指南等栏目,宣传、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投身创业热潮,同时我们加大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几乎每天都有宣传妇女创业的信息被省妇联网站录用。
三、以“家庭文化中心户”为载体,彰显和谐家庭新特色
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我们将以促进和谐家庭创建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今年将在全市培育树立100个农村妇女家庭文化中心示范户,达到六有条件:有一间综合活动室、有一批图书200册以上、有1-2份报刊、有一部电话、图书室每半月向村民开放一次、有一本台账,以此推动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
二是开展文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推动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为目标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明年将在农村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不断满足妇女家庭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深化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活动。
三是开展卫生整洁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绿化、美化、净化庭院与村庄的优势,进一步深化“三八绿色工程”活动,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家庭生活环境。市妇联从今年开始,在全市逐步树立一批卫生整洁家庭样板,帮助农村家庭摒弃不良陋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妇联组织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6: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汇报材料
镇位于XX县城南9公里处,渭干河下游,塔里木河横贯境内;全镇总面积912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27个站所,总人口38590人,其中:少数民族30862人,占总人数的80,汉族7728人,占总人数的20,农业人口35902人,占总人口的93.05。耕地面积18.5万亩;站(所)27个,中学2所,小学23所,党员972人,其中:农牧民党员672人;下辖党总支2个,党支部61个;团员2201人;“五好”村党支部20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8个;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0487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469.58元,同比增加294.56元,增长率为9.35,被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近两年来,XXX镇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增强活力”工作思路,有效建立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基础,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的,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托依堡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主要做法(一)扎实有效的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们把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作为增强其执政能力、提高其执政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首先,坚持以七项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一是基本政治理论的教育;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三是法律、法规教育;四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五是优良传统教育,六是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七是农村实用新技术教育。累计共举办了36期综合教育培训班,参加教育的乡村干部、党员2100余人次;其次,多方式、多渠道培训基层干部。一是以“科技之冬”活动为载体,两年来,先后对170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养殖大户和园艺示范户进行了畜牧养殖和园艺知识培训;二是选派到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派出60余名村(场)会计、出纳到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7天的财务技能培训;并先后选派两批共计50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深造;三是“走出去”观摩“取经”学习。镇党委“一班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分两批共计60余名村“两委”一把手到南疆一些农业先进的县,考察、观摩他们畜牧业、林果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在养殖示范区和果园示范区召开了13场(次)养殖业和林果业现场观摩会,参加人员累计达8000余人次。通过综合教育和集中培训,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科技致富本领等有了明显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成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二)引入激励保障机制,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功能。镇党委按照“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整建并举”的原则,切实找准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后进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全镇29个行政村的干部职数进行了规范设置(大村5―7人,小村3―5人),在此基础上,镇党委通过下派、交流、挂职、培训等各种措施:一是把7名有经验的年轻机关干部下派到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还挑选了5名优秀村干部交流到其它村(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先后选拔了16名村级后备干部成为支部委员;二是经过严格考察,着重从本村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业军人和村级民兵治保调解组织中选拔了有经验的29名党员;三是是从选贤任能上下功夫,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的问题。调整了7个村共23名村级干部,罢免了8名素质差、水平低的村干部;重点培养选拔了13名“双强”村支书;四是提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20年底,镇党委、政府在县财政为村“两委”一把手统发工资的基础上,又拿出了16万元钱对工作突出的40名村干部拉开档次进行了奖励。同时,该镇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村(场)“两委”一把手的通讯工具和人身保险,每年还免费安排两次体检,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三)建立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积极争创“五好”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和群众满意“乡镇站所”。一是建立“五不申报”制度。即:村集体经济积累达不到5万元的不能申报、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不能申报、本村农民纯收入低于全乡镇人均纯收入的不能申报、年底各项综合评比位居中下名次的不能申报、发生重大恶性事件以及群众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不能申报;二是镇党委对创建活动实行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村(场)领导抓落实、齐抓共管、镇(村)联动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快了“三级联创”活动进程。目前,全镇有20个“五好”村党支部,8个群众满意“乡镇站所”。2、加大“五小工程”建设力度,规范运行“4211”工作机制,完善和提高干部的整体功能。营造“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先后投资743042.13元,新建干部宿舍200平方米,民汉食堂250平方米,浴室40平方米,职工娱乐室100平方米,职工阅览室20平方米、健身房30平方米,另外,还修建了篮(排)球场,绿化了草坪,同时,投资8万余元安装了街道路灯。“五小工程”的全面建设,促进了“4211”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杜绝了以往干好干坏无人过问,无人管的现象,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意识得到了增强,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格局。3、全面推行农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镇党委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在每个村(场)设置了廉政建设、治安、宗教、计生、财务、农技、林果、畜牧8个岗位,对全镇676名党员进行了竞争上岗,截止目前已有180名无职党员挂牌上岗。村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记录在案,作为年底党员评议的依据,对连续3年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将劝其退党。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无职到有职的转变,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4、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两推一审一公示”制度。即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支部审批、社会公示。党支部要严把“三支队伍”入口关,把致富能力强、科技意识强、头脑灵活、勤劳能干的农牧民选入入党积极分子范围内,并实行动态管理、培养、考察,党支部每年对“三支队伍”进行一次社会公示。以来,全镇共计发展党员110名(其中:农牧民党员77名),维吾尔族67名,汉族42名,回族1名;其中:男性党员82名,女性党员28名;发展团员1260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1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26。全镇62个党支部中,一类党支部占85,二类党支部占10,三类党支部占5,使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整体水平、执政能力有了明显提高。5、以育、选、用并举的方针,培育出一支复合型干部队伍。为了尽快提高后备干部尤其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党委采取脱产培训、集中培训和边学习边实践等方式,先后选派了13名机关干部赴北疆挂职,4名机关干部到村挂职,8名机关干部去地、县党校学习“双语”,18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深造,今年又选送了32名村级后备干部到县党校进行深造。两年来,有8名副科级干部经组织推荐被提拔为科级干部,有5名机关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2名村级正职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10名村级后备干部被提拔为副村级干部,营造了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四)以“理财”为切入点,以“生财”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全面实行“村帐乡管县监督”的新体制。严格制定村财“编制预算、事前审批、凭证联签、民主理财、上级审计、财务处理、张榜公布”七个流程,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民主理财小组全程参与财务管理,让群众对村务工作知实情、摸实底;二是盘活集体资产,规范机动地发包合同,加大回收欠款力度,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两年以来,对全镇29个村(场)的机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土地承包合同336份,清理违规机动地2万余亩,新增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亩,回收欠款102万元,两项盘活集体经济400余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五)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集中整治工作并举,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稳工作机制。配齐配强了镇、片区专抓综合治理及统战宗教工作的党政副职,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综治干部队伍。结合乡镇“4211”工作机制的推行与规范,下大力气加强了乡镇派出所、人武部等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十户联防”组织建设,建立健全调查处理制度、协调会议制度、信息报告制度、镇、村(站所)周一维稳工作例会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三股势力”以及各类暴力犯罪分子。镇党委、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好农村维稳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出资1500元为村治保主任购买一辆价值4500元的摩托车,政府出资免费为治保主任进行人身保险,免去外差工,统一配置了服装和夜间巡逻器材,并将其工资纳入镇财务统一管理;二是狠抓镇政法队伍的建设,为负责维稳工作的书记配备了专车,并给派出所干警每月解决100元交通费用;三是继续推行民、汉干部交叉联系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谈话制度;四是加大对武装部硬软件设施的投入,解决了2万多元的服装、被褥、床以及巡夜所需的器材,并加强集中训练,提高了专武干事、治保主任、民兵应急分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振兴镇域经济营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二、工作成效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得到提高。镇党委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村干部通过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宗教和社会事务,化解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改进了思维和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村干部的培训,基层干部理论素养、群众观念得到增强,逐步从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指令式的催种催收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靠示范、引导、带动管理,从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转变为以干部的实践引导农民、靠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村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庭院,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果树栽培、设施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牛改良繁育技术,村干部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民技术员”。三是广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各级党员、干部常怀爱民之心,常想为民之事,常谋利民之策,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年点问题。一是年投入资金108万元,对全镇108户贫困户的危旧住房进行了改造;在节日期间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共发放面粉60吨,煤43吨,现金近2万元;深入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工程,每位领导干部定点联系贫困户,去冬今春为每户联系帮扶对象解决了冬炭、面粉等越冬物资,价值达8000元左右;二是组织贫困户进行科学技术、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11次,培训贫困户492人次,2004年共脱贫209户、计1045人;为非农业困难户办理底保47户,计123人,共发放底保金8.2万元。三是彻底解决了阿克力克、亚勒古孜铁力克、老其曼、排孜瓦提等村2157户农牧民多年来喝水难的问题;四是村干部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积极为农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村干部素质工程教育,“村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思路宽了,许多以前难以推广的农村政策及科技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村干部开拓市场的意识明显增强。一是镇党委、政府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使其理解和认识了县委发展粮枣间作的决策,全镇共建蔬菜大棚117个(标准棚),总面积487亩,元旦、古尔邦节农民种植的大棚蔬菜已经上市,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少数民族群众也从种植大棚蔬菜上尝到了甜头;二是抓住塔河治理、维修公路等水利、基建务工、道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劳务创收。上半年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创收总额共计211.5485万元,人均创收达54.68元。经过努力,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3.04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444亿元,二、三产业0.1043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3469.58元,比上年增收294.56元,增长9.3。2004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总量42万担,占我县棉花总产的1/3。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赢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地区文明乡(镇)”,“地区科普先进集体”,“地区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合格乡(镇)”,地区级“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民兵预备役基层工作先进单位”,地区级“基层优秀工会”。2004年7月被阿克苏地委命名为“红旗乡(镇)”。
篇7: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因地制宜创特色 构建和谐新农村
**镇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乡镇之一。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镇情,确定了“农业强基、城建搭台、招商领衔、文化唱戏”的整体工作思路,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先行,全力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前提。好的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组织外出参观,认真借鉴外地经验,为做好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规划中,我们立足高标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年实施。在《**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十二图二书”的基础上,邀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镇28个行政村村庄布点规划全面完成,并对关山示范村总体规划及**工业项目区、莲花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力求体现“因地制宜,各富特色”。同时,对于重点发展而又无力建设的地段暂辟为街头绿地,坚决防止低标准重复建设,确保建设品位,着力塑造特色。
二、提速前进,大力发展新经济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支撑。我们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生活宽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做到特色农业强基础,工业经济谋腾飞。,实现财政收入9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的'优势,在南部山区建起以岐山、下山为代表的经济林果基地,中部丘岗地区形成以关山、团山为代表的木材加工、煤炭中转及园竹生产基地,在北部畈区发展以迎岗、双圩为代表的生态养殖基地。一年来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涌现出迎岗村中寨生猪养殖、岐山方茂贵板栗园等规模较大的基地13个,年效益在7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精米加工等龙头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牢固树立工业兴镇富民的理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安商氛围。加快**工业项目区建设,搭建加快发展新平台,取得良好成效。几年来,先后吸引上海柏运箱包、安徽钱楼铸业、腾达金属材料、金利羊毛衫等12家企业投资**。去年全镇引资额达4140万元,仅钱楼铸业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上缴利税700多万元,不仅拉动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增加了就业,带富了群众。
三、夯实基础,着力培育新优势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抓住政策机遇,宣传发动群众,规范筹资筹劳,完成龙头、莲花等6个村16.5公里的水泥路修建工程。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坚持新街开发与老街改造并举,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加大投入,硬化莲花中路,开发光华西路,打通新老105国道,推动平行道建设。在全镇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目前,配套齐全的光华路、莲花路,功能齐全的农贸大市场、小商品市场,不但成为展示**崭新形象的亮点,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规范经营管理。为加大投入,我们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城镇建设,在成功进行8次国有土地出让竞拍基础上,又将莲花北路建设权整体拍卖,所得资金全部反哺城镇建设。为强化管理,镇成立市容分局,配备车辆等设施,开展环卫、城管等工作,签订“垃圾袋装”和“门前三包”协议,镇区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
四、多措并举,努力创造新生活
新农村建设贵在一个新字。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兄弟笑开颜。为此,我们广泛开展以“三清”、“四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尤其是对农村“六小工程”之一的沼气工程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涉及15个村的“一池三改”示范工程,其中九棵村南官楼村民组还改造了卫生间,20户居民用上了太阳能。截至目前全镇沼气工程共完成800口,受惠群众达3200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广电、科技等事业。把文化当作产业来发展,经济上大力支持,创新上大力扶持,目前全镇文化资产达300万元,年创收30万元;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漫流河》文学杂志定期出刊,文艺演出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电影队每年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20多场,科普小组经常开展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全镇30个村(街)都能收看到中央及各地方台近40套电视节目,确保党的声音在全镇6万多人中间传颂。元月,全省“电视进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在**举行,极大地鼓舞了全镇人民,增强了构建和谐乡村的动力。
五、发挥优势,尽力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只有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才是有根之木。我们充分发挥**职高的作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阳光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达2550人。同时,积极搞好劳务输出,提升劳务经济,使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洗礼,得到锻炼。全镇1.8万人的外出创业大军,每年不仅带回来超亿元的劳务收入,有的还成为返乡创业明星,其中万山村汪英甫便是外出创业者的佼佼者,去年回乡创办了顺华木业,安排就业60多人,并带动促进了全民创业的开展。
一年来,我们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领导要求相比,与兄弟乡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团结全镇上下,顽强拼搏,开拓奋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8:乡镇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汇报材料
乡镇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汇报材料
xxx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 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主要做法是: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xxx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 9.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 5.3 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3、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 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 市妇联工作报告
【乡镇妇联建设“妇女之家”经验汇报材料(整理8篇)】相关文章:
妇儿工委联络员工作制度2023-06-28
县妇联先进事迹材料2023-10-31
县妇联对照检查材料2022-10-22
妇儿工委年度工作总结2023-10-05
人才工作亮点汇报材料2022-04-29
乡镇妇联主席个人的工作总结2023-10-01
妇联述职报告2023-12-21
农村工作现场会领导发言2022-06-18
乡妇联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2022-11-01
村妇联主席的事迹材料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