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观后感(共14篇)由网友“陆柒捌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鲁迅故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关于鲁迅故居观后感作文
寒假里,我们全家来到了绍兴鲁迅故居: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至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
鲁迅故居里主要有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组成。刚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鲁迅光辉的一生:1881年——1936年,一旁便是他的雕像。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去合影留念,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写的《自嘲》里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的内心不禁腾起了一股崇敬之情。
我先去了百草园,那里的院落很深。看到过好多间房子,拐过好多条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院子里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还有几个孩子。园子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那样认真。那样投入。那样虔诚。我们读过很多鲁迅名著,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的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的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
我们又来到了鲁迅的家。那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在他的屋前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的祖母摇着扇子,给鲁迅讲故事,而鲁迅双手托着下巴,认真地听着祖母讲的故事。还有几个小孩子也坐在小凳子上,认真地听着鲁迅祖母讲的故事。
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那里有他写的许多书,如《朝花夕拾》。《阿Q正传》.《狂人日记》.《社戏》等等。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要回家了,这一次的游览,让我对鲁迅有了深深的了解,如果有机会,我想我一定会在来这里,对鲁迅有更深的了解!
篇2:关于鲁迅故居观后感作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写的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这回我有幸和我的老师同学一起来到鲁迅故里参观。
一到鲁迅故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的浮雕,黑白灰三种颜色的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风情,在大型的浮雕上刻着“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跟着导游的步伐,穿过拥挤的人群,我们来到来到寿镜吾老先生的私属“三味书屋”。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块刻着“三味书屋”东南角有一张刻着“早”字的书桌。关于那个早字有一个小故事:那时鲁迅小时候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给父亲买药,有时会迟到,被寿镜吾老先生骂,所以鲁迅就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勉励自己不要迟到。
从“三味书屋”出来以后我们就去鲁迅的故居。鲁迅的故居十分质朴,从书房、厨房、卧室看来虽然十分质朴,但是东西样样齐全,十分有书香气味。经过七弯八绕,我们来到了一个偌大的院子,在菜地的前面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几个绿色端庄的大字“百草园”什么这就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那矮矮的墙根,那棵大樟树。我环顾四周细细地回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
鲁迅的祖居和故居真是截然不同,相比之下祖居的样子更要富丽堂皇。我们随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了“德寿堂”。咦,这字怎么不对劲!原来是德字少了一横,这是怎么回事呢?导游走过来为我们解除疑惑,原来啊,鲁迅的祖宗觉得做事不用十全十美,十全九美就够了。
这回的游学让我受益匪浅。
篇3:关于鲁迅故居观后感作文
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他旗下的祖屋,干脆叫鲁讯市算了,雕镂的廊。让思乡的情结慢慢地延续着,有着镂空的门窗。 忽然间想起马致远的一支元曲,没有故作的娇情、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开始的情况我就不说了,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我们90后怎么体会的到了、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有的点点依恋。那都是些我小学时会写的什么作文的片段,不禁黯然…… 今天天气不错,反正这种意境只有体会的人知道。,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鲁讯故居如鲁讯笔下描绘的一样,漫步在街道上,和弟弟,现基本保持原样,处事,参观了一下鲁迅故居,今天天气好啊等等,赋予小镇以生命的流。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 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
冬日的午后,依然有温暖的阳光透近落地窗,虽不及秋阳的热烈,却也是安暖。年少的时候,没觉得时光太匆匆,而今,小半生过去了。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 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 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无不挥毫泼墨,痴情无怨无悔的付出换来的是殇楚,孱弱身形无法背负。月影模糊凌乱的脚步,漫漫长路是迷途,养蛊的赌注!画一个休止符!已经无法承。六十年代,年轻的父亲跟随大他两岁的侄儿去山区邻县任教,因忍受不了饥饿和寂寞的折磨,又回到村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一干就。无悔付出。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呀,你可曾知道,你们无形之中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世界很多人喜欢撕锦裂帛地活着,抹着厚粉,穿着金鞋一趟趟赶舞场,满眼金光涂腊,哪能见清风朗月;或提着钱袋子,土豪后来几番寻觅,兜兜转转,行过许多地方的水,看过许多地方的梅,却都不是我熟悉的那段香。轻轻靠近梦里那一大片的“梅”,忍不。
篇4:鲁迅故居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秋白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馆名为已故周恩来总理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政府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时期坚决的斗争。
鲁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区横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鲁迅搬至现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
村)9号,这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
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刚到上海鲁迅住在景云里23号时,每日总要到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看书、购书,随着交往的日益加深,鲁迅和内山完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山完造始终如一地忠实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设法保护鲁迅的安全。另外鲁迅与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谊。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国民政府杀害。为了纪念亡友,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瞿秋白的《海上述林》出版、译作上。这一年他经常在病中,体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还支撑着病躯,坚持一遍、两遍地看校样,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无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终年56岁。鲁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为思想家和
文学家的价值, 不但没有被历史冲淡,而且愈发明晰、愈益增辉。鲁迅光辉的一生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
地址:虹口区山阴路132弄9号
交通指南:旅游10号线、轨道交通三号线(明珠线)--虹口足球场站下、机场四线鲁迅公园终点站,公交18、21、70、51、52、97、139等。
鲁迅先生的墓在附近的四川北路2288号的鲁迅公园内。鲁迅故居边上的6号住宅即是茅盾寓所。附近还有多伦路名人文化街、虹口体育场、内山完造寓所、瞿秋白故居。
门票价格:8元
篇5:鲁迅故居
白云路西段的白云楼西侧的26 号(现7号)二楼,在这里,他写下了在广州期间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钊被害,鲁迅忧心如焚,他沉重地感觉到:革命的果实有可能被葬送。4月10日,当广州热烈庆祝北伐军攻占上海和南京的时候,他写下《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希望给革命的人们增加一点危机意识。
4月15日,广东方面的国民政府反动军警到中大抓人,鲁迅出面劝说校方保护学生无效,于4月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辞职。 此后一直到离开广州前,他每天闭门整理旧作。在这里,他编订了《朝花夕拾》、《野草》,一气写了一个新的杂感系列:《辞大义》、《答有恒先生》、《反“漫谈”》、《忧“天乳”》、《革“首领”》、《谈“激烈 ”》等,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30多篇富于战斗性的杂文、散文。
1927年9月27日,他与许广平一起乘船离开广州,前往上海进行另一场战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整个一生来说,鲁迅只在广州作了短暂的停留,然而,他的革命思想却是在这儿形成、夯实的。
,文史专家们正在努力争取让白云楼恢复鲁迅故居的原貌,让它和鲁迅纪念园遥遥相望,增强鲁迅纪念园的纪念意义。
民国 广州 白云楼鲁迅故居 位于广州市白云路白云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房。面向东南,长度因地形关系,前后不同,前约93米、后约74米、深约28米。西南和北面墙壁上刻有多处用水泥制作的“白云楼”匾额,建于1924年。原为邮政部门职工宿舍,鲁迅租赁了西侧第一道门2楼的1厅3房,于1927年3月29日从中山大学钟楼迁到这里居住。当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寿裳各住一房,许寿裳的女儿许广平和女工合住一房,会客厅在入门处。室内陈设简朴,椅子是竹制的。鲁迅的房子,窗户正对马路,房间摆满书籍。楼下西侧是走廊,面对东濠涌,以螺旋式楼梯通上二、三楼。
1927年初鲁迅到广州,住在中山大学钟楼二楼。不久,广州国民政府反动当局,继蒋中正在上海制造的“四·一二”政变后,4月15日也进行了大屠杀。鲁迅的好学生、中共广东区委学委副书记、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毕磊也被捕,鲁迅极力进行营救未遂,后愤然辞去了在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蛰居白云楼写作。他拒绝了新权贵们的威迫、利诱以及特务的盯梢,以锐利的笔锋,写下了《可恶罪》、《小杂感》、《扣丝杂感》、《谈“激烈”》、《略谈香港》等著作,与这些狗狼之辈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于9月27日偕同许广平离开这里,前往上海。
鲁迅故居现尚保存完好。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篇6:鲁迅故居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叫周树人,
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故居信息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是鲁迅1924
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撰写了许多著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坟》、《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编辑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1979年,鲁迅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
故居介绍
鲁迅故居是一所北京普通的小四合院。从建筑到空间陈设,都是比较简朴的。在这里,鲁迅完成了
许多战斗作品,《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都是在这里写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是鲁迅在散文《秋夜》一开头说的两句话。
站在鲁迅故居的后园里朝远处望,我没有看到枣树,看到的是楼房和远处灰蒙蒙的天空。故居的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处,倒是有两棵枣树,由于无人采摘,枣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枣子,许多都掉落在地上,在土里腐烂了。
一旁的接待人员说:“那两棵当年的枣树都没了,这几棵,是后来补种上去的。”
枣树没了,鲁迅也没了,留下来的是那些立在原地、傻呆呆等着主人回来的房子,以及鲁迅当年手植的丁香。它们已历经了70多年的风雨,枝繁叶茂,快遮挡住了院子里的天空。
去鲁迅生前的故居看看,是我的`一个愿望。
出阜成门地铁站,东行一程,再往北转,喧闹声渐少。两溜老旧的平房间有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那就是鲁迅故居——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大门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有工人正在忙碌地铺地板,灰头土面的。博物馆负责人说:“我们原计划赶在10月19日鲁迅逝世70周年前完工,现在恐怕是要推迟了。鲁迅故居的门从5月份就关闭了。等博物馆修缮好后,一起对外开放。”
鲁迅故居是一座青瓦灰墙的小四合院,东墙上挂着“西三条胡同21号”的门牌还能依稀辨认。再旁边,是郭沫若写的“鲁迅故居”的牌子。
故居的门果然关着。一番纠缠后,终于准我进去看看。从正门进去,是很小的一个院子。北边是他的母
亲和他妻子朱安的卧室。西边是厨房,东边是女工们的卧室,南边是鲁迅会客和藏书的地方。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北京人称为“老虎尾巴”的地方,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鲁迅故居的接待员说:“这不算什么很好很讲究的四合院。但鲁迅当时急着搬进来,就顾不得那许多了。”
的确,鲁迅顾不得那许多了。因为和兄弟周作人的失和,他不得不离开从前的八道湾11号——那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很大的院子,还有池塘,有兄弟,还有母亲。
整个宅院都由他亲自设计
鲁迅想着搬家,但他那时候经济拮据,没有钱,不得不临时搬到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房子里。
住了9个月后,他向老朋友齐寿山、许寿裳各借400银元,买下了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的院子,
也就是现在这座宅院。这本是一座破旧不堪的院子,但为了给母亲和自己一个良好的环境,鲁迅亲自设计并绘制了草图,对院内原有的6间旧屋进行了改造翻修。原来只有老屋6间,北房、南房各有3间;他买下后做了一番改造:东西各加了两小间厢房,使小院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同时又挖了水井,种上刺梅、丁香、碧桃等花木,使这座小小的北京四合院别具一格,有了南方可人的景观。同年5月,鲁迅带着母亲、妻子住到了这里。
后院的中心,果然有一口他亲自打凿的苦井。但是周围围上了白色的栅栏,非常的显眼。只是井上被两块大石板盖住,不知道是否还有井水。故居接待员笑着回答说:“北京近年地下水都普遍下沉,井里早没水了!”
鲁迅卧室和工作室,是堂屋的后面接出的一间小房子,这也是鲁迅设计的“作品”,北京人把这样的屋子称为“老虎尾巴”。走进去,里面的面积不足10平方米。窗下是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单人床边上是一张书桌,书桌前依序摆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旧式闹钟和一个相框。相框里,是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后园的水井和菜畦,以及院外的天空。
站在窗前,我想起以前读过鲁迅的《野草》、《彷徨》和《朝花夕拾》和他若干的杂文,才知道是在今天的这片屋檐下诞生的。离开这里以后,像《朝花夕拾》这样温馨而伤感的作品,鲁迅以后再也没有写出过了。
他的妻子独自守护在这里
在鲁迅故居里转了一圈,在南房里看到有青年给鲁迅画的像挂在墙上:人依然是瘦的,眼神似乎在笑,又似乎有些哀伤,也似乎有调侃和讽刺地看着每个来的游客。
在“老虎尾巴”上,接待人员指着窗下一张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的单人床,说:“鲁迅看书累了,就睡在这里。他和朱安不睡在一起。”
关于朱安,曾经住在阜成门内横四条2号的张大爷有一些印象。他说,他们家就和鲁迅故居隔着一道墙,只是到了1953年,要建鲁迅故居博物馆,他们家的房子被政府收购,这才迁往别处。
张大爷说:“朱安女士是缠足,而且不会说北京话,因此外出办事不太方便。作为邻居,朱安女士常托我父亲代她向上海邮寄包裹,主要是图书、资料等。有时也请求代笔帮她写信。她常给我们小孩一些糖果,还叫我们‘小宝宝’,我们很喜欢她。背后,我们小孩子称她为‘小宝宝奶奶’,不过她那一口绍兴话,我们是一点也听不懂的。”
在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后,朱安一直陪伴在鲁迅的母亲身旁。鲁迅母亲1943年去世后,这个没有得到爱情的旧式女子独自守护故居,直到1947年6月去世,像影子一样消失在这个寂寞的世间。
朱安和鲁迅的婚姻是一个不幸,而这种不幸似乎不是某一个人造成的。
前去拜谒的人数都数不清
鲁迅离开这里已经80年,追寻前来的拜谒的人数不胜数。
接待员说:“许广平回北京,在这里住过。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现在也常来。有时候,他还带着孙子来。那个老头,头发都白了,挺有意思的。”
探访指南
鲁迅离开北京后,他的母亲和他在老家的妻子朱安女士一直在这里生活,直至她们相继去世。朱安去世后,小院无人照顾。为使鲁迅的手稿、藏书不致受损,鲁迅的生前好友从法院的渠道,以“接管”为名,把鲁迅故居“封存”,才使得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篇7: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在鲁迅纪念馆西侧。1881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去外地读书,以后回故乡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他卒于1936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纪念馆西侧是鲁迅故居,纪念馆东侧是三味书屋、鲁迅曾在这里学习了五年。 现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由鲁迅一家于19前后经过修缮独家进出。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至19,周氏房族衰落,才经族人共议把这座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屋宇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家基本被保存了下来。
跨入树荫掩翳的石库门,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便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台门易主前后这里均为五间楼房,只是房基和格局稍有改变。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辰时,鲁迅就出生在这进房子的西次间楼下,他回故乡任教期间也以西首第一间楼五为卧室。
楼房后有一天井,青石板铺面,天井里种着一株高大的桂树,每到深秋,桂香扑鼻,因而又称桂花明堂。过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后楼披,花格门窗。东首楼下中间用板壁隔开,前半间称“小堂前”,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房间,后半间是过道。小堂前里方桌、太师椅、条案、茶几仍照原样摆放着,鲁迅孩提时代常到此处看书、习字、画画,他影写的《诗中画》就诞生在这里。一到夏天的晚上,鲁迅总爱躺在桂花树下的小板桌上缠着祖母给他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父”的故事。鲁迅13岁的时候,祖父科场案事发,家道由此中落,由小康附入贫困,他几乎每天从母亲手里接过首饰,跑到恒济当铺把它递到比他高出一倍的柜台上,在侮蔑里接了钱,又到同样高的柜台给久病的父亲去买药。鲁迅在家庭的衰落中看透了世态的卑俗。
出过道往北经过走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个天井,就是鲁迅家的厨房。三眼大灶,一应炊具,仍
绍兴
保持着原样。厨房北首,隔一狭小天井有三间平屋,当年运水的父亲曾在此为周家做一些杂务,还为鲁迅做过竹器玩具。过三间平屋就是百草园了。
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道尽了百草园的斑谰色彩、盎然情趣。百草园占地近平方米,有大小两园,南称大园,与西边梁家园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墙。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根”至今仍留存如故。百草园易主后,北端的小园建了花厅,并向西延伸扩建了假山,南端的池塘边也筑了围墙,但大园仍基本保持着原样。如今,短墙外的梁家园子已与小园联成一片,有亭子、假山、水池、花草、翠竹、树林、飞鸟,莺啼燕语,草木萋萋,是闲暇休憩的好地方。
鲁迅故居这是一幢中式两层楼房。一切陈设均按当时实际情况原样成列。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家里的客厅(通常用来吃饭和会客的)、卧室、厨房、百草园等。
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代上学的地方,距故居100米左右。书屋系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房内正中墙上挂有“三味书屋”的匾额和松鹿图。房柱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美有味是读书。”房内摆设有方桌、木椅,是当时原物。在书房的东北角有一张桌面上刻有“早”字的书桌,就是当年鲁迅的。书屋后有小园,为鲁迅及其同学课余游玩之处。
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
新台门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门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鲁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门,世系绵延,到了清光绪、宣统年间,整个周氏房族逐渐衰落。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朱熹后代)
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解放以后,人民的政府多次拨款整修,已经恢复旧观,原来的家俱也多数找回,并按原样陈列。
地址:鲁迅故里步行街47号
交通:绍兴绕城高速进城。
门票:凭身份证可以免费领取
篇8:游览鲁迅故居个人观后感
小雨微飘的江南水乡—乌镇,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初来这里,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鲁迅笔下的旧屋,陌生的又是一种清新的欣然,鲁迅故居观后感。走进小镇,迎面扑来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颜色,没有故作的娇情,有的只是白白的粉墙,黛色的瓦,翘翘的飞檐,雕镂的廊。弯弯的小河从镇中穿过,赋予小镇以生命的流动,又象是一幅笼罩在烟雨蒙蒙下淡雅的水墨画,让人驻足难移。
缓步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街上,两边都是木结构的古式老屋,有着镂空的门窗,雕着精美、细腻的人物和花草。不时又会有一家仿古的作坊呈现在你的眼前,有制作狼毫的笔店,有蓝印花布染坊,又有公生糟坊和它飘出的阵阵酒香。象在细细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辉煌。
不知不觉间走到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年1月,三味书屋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从鲁迅故居参观出来,漫步在街道上,心中不尽感慨,看到街两旁的古老民宅,看见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燕子,燕子已在屋檐下安顿好了家,老燕子正哺育着一群羽翼渐丰的小燕,并带领它们熟悉周围的环境,好在来年春暖花开的时节重回旧地。让思乡的情结慢慢地延续着。
小船在河中轻轻地滑行,摇撸在船公的手中缓缓摆动,击起层层涟漪,向两岸悠悠地荡漾开去。拱形的小桥横卧河上,三三两两的游客流于小桥两端,不时回头远眺或停步细端,也许想在这白墙黑瓦、小桥流水间寻回记忆深处曾有的点点依恋。
忽然间想起马致远的一支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幽幽地勾起一丝莫名伤憾,不禁黯然……
篇9:鲁迅故居导游词
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有一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
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
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台门内有百年罗汉松、盘槐、红梅、绿萼梅等不少名贵花木,还有400平方米的一方水池,岁旱不干。清宣统元年,绍兴名士程柏堂亲书“此地为越王望花宫故址,此池下通龙泉”,并勒石于池畔,“磐庐”因石而得名。关于这块磐石,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这磐石为明代重臣朱赓故物。当年,朱赓荣归故里,途经山东,见到此石,摩挲留恋甚久,其门生适在当地做官,权重一时,便割爱将这磐石馈赠恩师。清光绪年间,朱阆仙发迹,在此大兴土木,又向朱赓后裔购进磐石,并置石于池之北首,还命名其宅为“磐庐”。绍兴府教谕(相当于现代的市教委主任)翁焘曾拜谒此石,并刻有“金廷相公故物翁焘拜题”等字样。
这方池一带的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方池中建有一亭,圆石为柱,上刻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此联出自朱阆仙的亲家,擅写魏碑的陶浚宣之手笔,亭柱的另一楹联是“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横额“鱼乐国”为董其昌所题。亭北石桥,直通池中船厅,计有三间,中间一间朝南开门,门楣上方悬有“乐水”匾,西首一间朝西开门,门楣上方悬有“宛在水中央”匾,东首一间朝东开门,门楣上方也悬有一匾,匾名待考。船厅东边原有扇面亭,从建筑到室内桌椅等陈设均为扇形,别具风格。西边是花坛,植有奇花异草,因时而异。北岸有圆洞门通内室。这圆洞门用四块巨石凿成,上有汪恂篆额“磐庐”,旁边有何诗孙撰书的楹联:“泽绵文阙里,墅傍小琅琊”。其门框后两扇拉门,合成一个“寿”字,构思别致。圆洞门背面,上有“云谷绍芬”四字,也为汪恂于“宣统辛亥六月”所题,两旁楹联是:“乌柏依然台省地,莺花留得考亭春”。如此美景,惜毁于“__”。
篇10:鲁迅故居导游词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他是鲁迅先生在青少年时代,他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包括小时侯上的的学堂:三味书屋,以及十分出名的咸亨酒店,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不少地方,比如:百草园。其中的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最著名的私塾,同时它也是最严厉的私塾;大家都知道鲁迅的桌子上有一个“早”子,是他自己刻得,就是因为当时有一次因家中有事而迟到,被老师严厉的批评了;但他没有怪老师,而是在心中暗暗下决心,以后再也不迟到;他呢从12岁至17岁都是在三味书屋求学的。其中的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沈园离鲁迅故居十分近,步行10分钟左右,沈园也被誉为爱情名园,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沈园里有座著名的《钗头凤》碑,是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发源地。
篇11:鲁迅故居导游词
旅客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导游!欢迎来到鲁迅故居,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鲁迅先生故居的一些事迹。
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提倡木刻版画,还编辑整理瞿霜遗著《海上述林》。1935年致电祝贺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初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等等事情。
鲁迅故居坐北朝南,走进黑铁皮大门,是一个小花园。走上台阶,就是会客室。中间摆着西式餐桌。西墙放着书橱、手摇留声机和瞿霜去江西瑞金时赠给鲁迅的工作台。过玻璃屏风门,便是餐室。正中放着广漆八仙桌,四周是四只烤花圆坐椅。西墙角是一只双层碗橱和四只圆凳,东墙放着衣帽架。这些简朴用具,反映了当时鲁迅全家的生活状况。他仅靠微薄稿费收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接济他人,支持革命群众团体,是非常慷慨的。在鲁迅的日记中,留有多次捐款的记载。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朝南窗下放着书桌和陈旧的藤椅,鲁迅当年身伏书桌,写出了许多叫敌人胆颤心惊的文章。他在藤椅上沉思,许多杂文就在这里诞生。靠东墙是一张黑铁床,床上的薄棉被、印花枕头,均按原样布置。1936年,鲁迅重病缠身,仍坚持写作。宋庆龄知道后,语重心长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鲁迅就在这张铁床上不幸逝世。梳妆台上挂着一个旧时的日历牌,日历撕到1936年10月19日那一天。台上的闹钟,指针对着5点25分,这些珍贵的物件,成为人们永久的纪念。
馆名为已故周总理亲题。建筑外形具有鲁迅故乡民间住宅的传统风格。馆内的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表现了他在上海中的社会和文化活动。
鲁迅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在上海期间他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1929年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时期坚决的斗争。
鲁迅在上海先住在虹口区横浜路景云里。1933年4月鲁迅搬至现山阴路132弄(原施高塔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是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霜留赠的书桌。后间是餐室,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三楼前间有阳台,在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霜、冯雪峰等共产党人。鲁迅故居内的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
刚到上海鲁迅住在景云里23号时,每日总要到由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看书、购书,随着交往的日益加深,鲁迅和内山完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山完造始终如一地忠实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并设法保护鲁迅的安全。另外鲁迅与共产党早期领袖瞿霜也有一段深厚的友谊。1935年6月18日,瞿霜被杀害。为了纪念亡友,鲁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瞿霜的《海上述林》出版、译作上。这一年他经常在病中,体重只有37公斤,可是他还支撑着病躯,坚持一遍、两遍地看校样,表达了他对亡友的无限深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里逝世,终年56岁。鲁迅去世至今已60多年,他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价值,不但没有被历史冲淡,而且愈发明晰、愈益增辉。鲁迅光辉的一生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精湛的著作永留人间”。鲁迅故居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建有鲁迅纪念馆,同时供人瞻仰。
好了,关于鲁迅故居的介绍到此结束,下面大家自由欣赏。
篇12: 鲁迅故居导游词
1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绍兴的沈导游,长话不多说,现在就由我带着大家去鲁迅故里走一走,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到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鲁迅故里。首先,马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条街的左边就是著名的咸亨酒店,它坐北朝南,门外塑有鲁迅笔下人物孔乙己的雕像,里面有我们绍兴著名的土特产,比如臭豆腐,茴香豆,莓干菜和热腾腾黄酒等,想去品尝品尝的游客不妨到里面坐一坐。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鲁迅故里的后门,这整条街是用石板铺成的,所有的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这条街也十分热闹,人也非常多,所以后面的游客千万别掉队。再往前走,左边有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鲁迅故居,它的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是以前的交通要道;故居的后面是百草园,他童年时代的乐园,玩耍嬉戏的地方;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12 岁--17岁就在这里求学。这些地方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是当年的原物,保持着原状。大家可以去自由地参观一下,联系鲁迅的一些作品可以增加大家的游兴。
另外要想买些土特产的可以在这条街去看一看 ,许多小商店都可以买到,绍兴土特产是好吃不贵,引来许多游客的关注。
各位游客们,祝大家旅游愉快,两小时后在咸亨酒店门口集合。
2
大家好!欢迎你们到绍兴游玩。我是快乐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
沿着长廊,向后走去,令人豁然开朗,你会看到一个很大的院子,那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百草园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虽然那里没有奇花异草,但是它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大家看,这是一口小井,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在小井上跳上跳下。在冬天下雪时,他经常来这里捕鸟……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己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己,此后就再也没有迟到过……
亲爱的游客们,由于时间关系。鲁迅故里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你们能够喜欢上绍兴,欢迎大家以后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再来游玩!
3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参观绍兴鲁迅故里。我们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大院。他儿时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家道中落。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今天,非常荣幸能做大家的导游陪您一同参观。我是这次带大家游玩鲁迅故里的导游,叫潘星言,大家可以叫我小潘。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大家能度过愉快的一天。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儿时乐园,希望这里能给你留下美好的记忆。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幅巨幅壁画,画中那位慈眉清目的老人就是鲁迅先生,只见他身穿长袍,手执一根烟悠然地抽着,给人一种大义凛然的感觉,敬佩之感油然而生。壁画塑着几个小孩嬉戏玩耍的造型,一下子让我们回想起鲁迅先生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童年画卷来。
鲁迅故里是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往前走,一阵阵香味迎面而来,原来是臭豆腐、霉干菜、香糕等绍兴特产香味四溢……靠左侧走就是著名的“三味书屋”了。走进细看,迎面中堂上方悬挂着一块横匾,上书“三味书屋”四个大字,下面则是一副松鹿图。小屋角落是鲁迅先生儿时读书曾用过的桌子,桌子右上角清晰的刻着一个“早”字。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有一天先生有事,上学迟到了,被老师用戒尺批评。后来先生就刻了这个“早”字,时刻提醒着自己。
走出三味书屋,穿过对面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继续往前走,经过大堂左侧,再往里走,穿过小弄,就来到了曾给鲁迅先生童年带来无限欢乐的百草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这仿佛让我们穿越时空,看见了小鲁迅在这生机勃勃的百草园中嬉戏的快乐场景!
与鲁迅故居排成一字形的是旁边的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首建于1972年,后于20xx年重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分为展览区、辅助区、办公区、服务区和休闲区五个功能,它与鲁迅故居、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在这里可以深深领略到鲁迅当年的生活场景和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各位游客朋友,鲁迅先生是一位驰名中外的文学巨匠,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今天他不仅是绍兴人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位中国人的骄傲!相信通过今天的参观,您对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大家的光临,希望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期待您再次光临!再见!
篇13:鲁迅故居作文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孔乙己》等等。
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领我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故居”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屋中间挂了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的“早”字,“早”字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也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游戏。
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自己,我觉得有点惭愧,以后,我要像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敢于挑战。
篇14:鲁迅故居作文
鲁迅——是中国一名伟大的作家,书法家。出过无数的作品。
而这次,我有幸来到绍兴鲁迅的家。
鲁迅的家从外表上与当时其他房子没什么区别–白墙黑瓦。但进去后就大不相同了。
鲁迅的故居有很多房间,而鲁迅自己的卧室是最吸引我的。里面有一张床,桌子,桌上还有毛笔和纸。好像鲁迅正准备创造出又一篇小说呢。而且,鲁迅的家还有个大院子—-百草园。妈妈跟我说里面有很多珍贵的药材。我去一看,那又什么珍惜的药,连山药都没有,只有一片接一片的大白菜。
妈妈还说:“鲁迅的房子比现在的都好。”我看也是,这里可以说是是应有尽有了。
对了,这里还有一个表演节目的舞台,建在一个水塘上。水塘里还有许多鲤鱼,还有人再给鲤鱼喂食呢!而台上,有一个人在唱歌,台下的群众都连声叫好。
鲁迅的故乡就是这样,你们都去看看吧!
★ 故居的观后感
【鲁迅故居观后感(共14篇)】相关文章:
《故乡》关于读后感400字2022-05-08
朝花夕拾初中读后感500字2023-06-15
鲁迅作品读后感600字2023-06-15
鲁迅作品读后感2023-10-10
朝花夕拾600字优秀读后感作文2023-02-26
初三《朝花夕拾》读后感700字2023-04-03
《鲁迅作品赏析》读后感2022-12-08
朝花夕拾读后感600字之无常2023-12-30
朝花夕拾观后感2022-07-21
六年级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650字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