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观后感

时间:2022-12-07 07:34:17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音乐会观后感(精选12篇)由网友“中岛胜利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音乐会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大家!

音乐会观后感

篇1:音乐会观后感

自从上了交响乐欣赏这节课以来,我一直很想听一场大型的音乐会。因为上课时老师所播放的视频给人一种特别震撼的感觉,就好像是千军万马都听一个人指挥。那种气势感觉是特别的磅礴。

终于有机会去了国家大剧院听了一次音乐会。果然感觉真的跟在看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至于听的是什么曲子我也记得不太清楚了。因为当时去的时间在十月份。看到学校推荐的活动上有我和同学才有机会去的。

当然,首次进入国家大剧院唯一的感觉感觉就是特别大特别豪华,相比天佑会堂大了很多的感觉。和同学坐了一会,音乐会也开始了。音乐会一开始,全场立刻安静了下来。也许这就是刘老师给我们教过的听音乐会应有的文明吧。只见那个不知名的指挥家缓缓的抬起手轻轻落下,音乐会开始了。

开始我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没有听懂音乐会的内容,后来,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我逐渐进入角色。再后来,就感觉自己像是一叶扁舟,处于大海的浪尖处,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让我听得如痴如醉。真正的打击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发出动人的旋律感觉跟我在视频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个才是真正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互相组合,演奏出了其妙的旋律。

长笛声音悠扬、深远,如深山里的回音;短笛声音尖细、稚嫩,如水滴在石头上;圆号、低音号发出嘹亮的声音;小号、长号仿佛放开能穿透空气的嗓子让我感觉如鼓震天。听着这些美妙的音乐,我不由得沉醉到它的音符里去,感觉自己像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不断的飞翔,飞翔很远的远方。

很快,音乐会结束了。但是我依旧陶醉在刚才的音乐中不能自拔。我真心觉得,音乐,让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2:音乐会观后感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到艺术宫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大象音乐会》。这部电影是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联合拍摄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有几个研究动物的专家,他们有的能听懂动物说的话,有的能让小狗说人话。其中一个想让大象唱歌,在马戏团里训练一头大象。

这个马戏团里有一个坏蛋,他相当马戏团的总经理,就在马戏团表演节目时搞破坏,想让十分精彩的马戏节目出丑,结果反而使节目十分的滑稽有趣,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喝彩。比如:本来应该表演冰上芭蕾,它却让滑冰场变成了游泳池,让演员一滑就滑到了水里直叫救命,逗得我哈哈大笑。

后来,大象在动物学家的训练下,真的唱歌了。坏蛋的所作所为被会说话的小狗揭穿了,躲进了大炮,聪明的小狗把他当炮弹打了出来。通过艰苦训练的小伙子以自己的精彩表演获得了成功。

看了这部电影我知道了一个人只要有信心,不断努力,就会成功。

篇3:音乐会观后感

6月30号晚上,在央视的音乐频道我有幸收看了一场持续三个小时的《光荣绽放――十大二胡青年演奏家音乐会》,这场音乐会集结了中国二胡领域的十位顶尖级名家:宋飞、周维、于红梅、邓建栋、姜克美、许可、陈军、姜建华、王晓南、马向华。整场演出可谓创意超前,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又精彩绝伦,二胡演奏家们用独奏、重奏的形式与交响乐团和电声乐队的合作堪称完美,超强的灯光、音响效果令现场更加美伦美奂,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本次音乐会分为三个篇章,依次为向传统致敬、向时代献礼、与世界对话。演出开场,就史无前例的聚集了中国十位顶尖级二胡演奏家合奏经典曲目《赛马》,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声名副其实的来自胡琴的问候。然而,这只是个精彩的开始,此后的表演高潮迭起、精彩不断。由周维、邓建栋、陈军、许可组成的二胡界“四大金刚”首先拉开了第一篇章的序幕,这四位演奏家首次同台就带给了观众颇大的震撼,有力的琴声加上特殊的演奏技巧,把战马奔腾的形象如同浮雕一般凸显出来,更是将听众带入到战马嘶鸣、风驰电掣、冲锋陷阵的艺术情景之中。接下来是新版红楼梦的曲目串烧,台上六位美女演奏家和电声乐队合作出演,红楼梦中的画面在她们神奇的双手下转瞬即逝,每一个音符配合着熟悉的画面都敲打着观者内心最脆弱的那根心弦。如同一湾平静的河水,填平千丘万壑却依然波澜不惊。不禁把观众带进了大观园里,不禁道出了宝黛二人的凄美爱情,不禁让观众潸然泪下……

接下来是名家们的单独演奏,先来谈谈令我印象最深的几个节

目。首先出场的马向华老师为观众们带来了《长城随想》第四乐章《遥望篇》 。这个节目别出心裁地邀请了沙画老师为其添彩,悠扬的二胡声,与美轮美奂的沙画表演相得益彰。马向华老师的二胡演奏流畅、舒服、富有歌唱性,旋律上下的幅度达十二度之宽,成功表现出人们攀登长城,凭空远眺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富有青春活力,使听众不由得精神振奋,继而豁然开朗。接着,陈军老师为观众们带来了一曲《太极琴侠》。在太极胡上拉出自己心里的乐曲,拉出亘古久远的声音,陈军老师用阴阳二弦让世俗下早已疲惫不堪的我们心窍顿开。还有一个节目令我印象很深,那就是姜克美老师演奏的《海之歌》,这次二胡与交响乐队的艺术形式,加上非洲打击乐元素,继而呈现出的崭新版本演奏出了生命的各种刻痕和岁月的滔滔,跌宕起伏的旋律仿佛让听众身临其境于大海边,喧响的惊涛拍岸声如在耳畔回响。缠绵变幻的二胡与外国民谣的融合,使得音乐更加意义深远,彰显了多元文化元素结合的现代音乐词汇,很好地突出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和兼容性。节目以二胡齐奏《我的祖国》收尾,全体观众一起随着乐曲大声歌唱,台上台下一片动情,爱国之心在每个人心中流淌,一场惊艳、完美、创新、惊喜、无与伦比的演奏会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观众都意犹未尽,更加印证了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本次音乐会很好地鼓励观众“聆听音乐” ,三个小时的演出可谓是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传统与流行的交融,光荣绽放;音乐与灵魂的融合,放歌齐舞。看完这场音乐会,更加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让我有动力去不断练习来提高自己。希望这种高水准的音乐会能经常进入大众的视觉和听觉,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民族音乐、领略二胡魅力。

篇4:音乐会观后感

假期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长沙音乐厅。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湘江大厅”包厢,照着票上的座位坐了下来。

离表演开始还有5分钟左右,我在一旁哼起了歌,等待表演的开始。不一会儿,表演开始了。40多位艺术家带着蜜汁般的微笑走上了舞台,按顺序依次就坐。

第一个曲目是家喻户晓的《天鹅湖》。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我就是天鹅湖中的一只小天鹅正在湖的正中央翩翩起舞呢!一支优美的曲子就这样结束了,我有点眷恋,眷恋这首《天鹅湖》的优美、快乐。接下来演奏了《卡门》《我的太阳》《狩猎波尔卡》等外国世界名曲。

中场休息15分钟,我一个箭步冲出了“湘江大厅”,飞快地向厕所跑去。从厕所出来后,就听到一阵悠扬的铃声。我能猜想到,休息时间结束了。我叫上妈妈,向“湘江大厅”跑去。等了30秒左右,妈妈赶来,交了票,我们冲进了音乐厅,找好座位迅速坐下了,随后,妈妈也坐下了。

我目不斜视地关注着台上的艺术家们,希望能奏出一丝好听的曲子。结果没有一个是合我意的,我就开始变得躁动不安起来。显然比上半场调皮多了。

我一直在调皮,就没有某个时刻安静过。我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旋律。仔细一听,可不是嘛,这首歌是我非常喜欢的:《橄榄树》,它是一首中国歌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完美地奏出一首意味深长的《橄榄树》。表达了故人对家乡的牵挂,带给家乡的寄托。

后面几首都是中国名曲,我都比较熟悉。于是,我渐渐安静下来了。除了奏乐声、鼓掌声,没有听见任何夹杂在内的噪音,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在用心倾听,用心感受。我想:这个世界虽然大,可是音乐却连接了各个国家的情谊。再想想中国古老而又久远的历史:丝绸之路。途经各个国家,共同建立了庞大而深厚的友谊之桥。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一股热浪不断地涌上来。温暖笼罩了我,使我感觉很快乐。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起。霎时,我有了这样的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并且,给永远比拿愉快。

篇5:音乐会观后感

欣赏1月5日晚上在象山剧院举行的“梧桐御府之夜”名家名曲音乐会的观众,刚一入场便发到人手一张“欣赏音乐会需知”,还未开演就听主持人多次提醒应该如何听音乐会,既可见音乐会的主办方对营造良好欣赏秩序的充分关注,也表明在象山上演一台高雅音乐会将要面临的考验是多么大。我在进入象山剧院后,看到从三岁孩童到六七十岁长者,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从音乐工作者、音乐爱好者到非音乐人士的各年龄各阶层各音乐素养的观众群体,便已开始担心今晚的音乐会是否能顺利听完了。因此,觉得入场时每人发一张说明书,音乐会开始前主持人再强调一下,很有必要。

这是一场由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共同主办的音乐会。会场布置简单但不失美观,音响和灯光效果较好,舞台的调度也较紧凑。音乐会的指定用琴是由四明琴行提供的,音色与音准还不错,略有不足的就是贴在琴身上与观众面对面的招牌字的形状和颜色欠佳,字形太大,颜色太艳,造成过于夺目的效果,使我要专注于演奏家的表演时,常受到它的干扰。担任音乐会主持的是业余的专业主持孙忠心。因他是教师,所以说是业余主持,又因他经常应邀主持县内各类演出,且主持风格机智、热情,受人欢迎,所以可称得上是够专业的了。在今天的音乐会中,他的主持对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先由一对加拿大双胞胎姐妹Nadia和Annie组合演奏,一个弹吉它,一个吹长笛。她俩一上台,俊俏的模样,闪闪发光的乐器,未演奏便给人一种悦目的视觉享受了。她们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一首古典组曲,吉它的演奏音量和音色比较有古典味,长笛除了音量过大,换气声听得一清二楚略有不适外,其他均非常棒。两姐妹的配合十分默契,节奏、力度、速度、表情等非常一致。遗憾地是,在演奏的进行中,台下观众不出意外地果然有一些声音,有小孩的叫声,有手机的'铃声,还有窃窃的私语声,大概因这类音乐离大家的生活太遥远,或是大家才落座不久,未能安心定神聆听音乐的缘故吧。

第二个出场的是81岁的美国爵士音乐家鲍勃・贝勒斯。他的满头银发加上即兴的弹唱,一上来便吸引了观众,观众开始从欣赏第一组节目时的只在音乐演奏完后规矩地鼓掌,发展到在音乐表演中也开始鼓掌了。音乐家很能逗观众,时而来句半生不熟的中国话,时而在音乐表演中做一个夸张的动作,时而唱一些中国歌曲,逗得大家不时配合着音乐家的表演给予掌声,并且在他下场时,很有希望他再表演一会的愿望。在该组节目中,观众的气氛比起第一组节目的表演要好不少,如果场内的个别小孩不大声哭喊的话,应该是比较圆满的了。当然,如果孩子家长事先知道台上演奏的是比孩子爷爷还年长许多,甚至可能就是今晚剧场内年龄最大的人时,肯定会知趣地将孩子带离现场,待哄好后再进来欣赏了。

第三个表演的是英国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他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拉威尔的《水妖》。拉威尔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段音乐自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最能让人明显捕捉到的音乐形象便是“水”的波动,而旋律性并不很强,因此,听众中又有些不安稳了。但当他演奏第二首现代风格的乐曲时,由于节奏的多变,音块的大量运用,较大的音量,给人强烈的听觉冲击,甚至有时是一种受不了的感觉,这种新奇的音响震慑了观众,大家听得投入之余,也显出茫然的神情。如果主持人能够在演奏之前介绍一下这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让大家多一些心理准备,会更有利于调节欣赏的口味和心态了。这位音乐家虽然不像前一位那样善于用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但他的绝活也是很吸引人的,最拿手的便是用臀部“坐”到钢琴的琴键上,造成很突然的声音效果。随着他连坐带滚(手指在琴键上飞速翻滚)的表演,观众的热情开始被点燃,场内掌声叠起。他的表演带来了音乐会的新高潮。

第四个表演的是比利时的音乐家尚・马龙。由于他的中译名很中国化,因此,观众的期待感也最强。他一上来便开始和大家玩起了中国话,虽然不地道,但比起鲍勃・贝勒斯要熟练多,他还能用中文说出“我爱象山”,更逗得大家非常开心。在一首外国乐曲之后,他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爵士钢琴曲,很讨人喜欢,虽然爵士风格的茉莉花不像中国风味的茉莉花那么典雅、清纯,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第三首是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丝绸之路》改编曲,东方味较浓,大家同样听得较入味。可以说,听众的情绪随着一个个音乐家们的精彩演出,逐渐进入到良好的互动欣赏的状态了,时而是自发地鼓掌,是而是有节奏地鼓掌,时而是专心地聆听,一副陶醉状。随着尚・马龙的精彩收场,上半场便圆满结束了。

中场休息后,下半场的音乐一开始,便多了浓郁的中国味。台上是五位身穿蓝色旗袍的年轻中国女乐手,用扬琴、筝、琵琶、二胡、笛子演绎了两首中国乐曲《喜洋洋》和《采茶舞曲》,其技巧熟练,风味纯正,是地道的江南丝竹风格。除了扬琴的扩音不够好以外,整体的音乐表现较婉转、悠扬、清丽。随后,尚・马龙又和她们合奏了一曲《梁祝》,效果也不错,观众听了感觉比较亲切。下半场的第一高潮,是尚・马龙先生带领大家演唱齐秦的成名作《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曲观众是最熟悉不过的,在音乐家的语言和歌声带动下,大家也应和着演唱起来,这种互动的感觉很好,音乐家与观众的交流也达到了很默契的地步。第三首歌曲《昨日重现》也有类似的效果。最后,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尚・马龙结束了演奏。

接着又是用臀部“坐”着演奏的钢琴家马克・拉提墨上场了。他上场时还端上来一个盘子,大家不知他要干什么。正猜疑间,肖邦的音乐已从他的指尖流淌而出,先是一段平稳的行板,然后是热情乃至奔放的波罗乃兹舞曲。他似乎要把各种音乐风格都弹遍,因为他已弹了印象的、现代的,现在又弹浪漫的,而且对各种风格的演绎都较入味(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品味,演绎肖邦的音乐时略有些表演过头)。他在第二首乐曲的演奏中,开始变得“不规矩”起来,不但拿掉了钢琴的谱架,还从盘子中拿出一些物品放在三角钢琴的琴弦上。演奏中,也不时再拿一些东西放到琴弦上,使音响变得怪异。有时会用手指去拨钢琴琴弦,有时两手拿着两个衣架在琴弦上来回刮动,发出各种新奇的音响,并在演奏了一会后,把衣架顺手往身后一扔,继续演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突然,他停止演奏,转向观众,拍起了掌,大家便跟着他一起拍,他则在掌声中继续演奏……总之,他的表演,有许多创意。虽然音响效果不是传统的悦耳的声音,但大家并不觉得讨厌,可见,现代音乐的某些特色还是受到大家认可的。在他的演奏中,其实已向大家传递了现代音乐的大致概念――反常规的表现方法产生的新奇的视听效果,演奏家与观众一起表演产生的互动情景,和那种自由不羁的表现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如果主持人能插入一些音乐风格的知识介绍,则会让大家在笑过唱过拍过之后,多一些“哦,原来如此”的领会了。从下半场开始至此,观众的欣赏纪律和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已听不到小孩的哭叫(或许已经睡着了),也听不到手机声(或许已经关机了),也听不到与音乐无关的交谈声了,因为音乐家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吸引住了。

随后出场的依然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这次的演奏,扩音效果好了许多,长笛的表演更加自如,并且比吉它要好,反倒是吉它有个别音没处理好。《卡门幻想曲》的演奏中,由于有《哈巴涅拉舞曲》、《斗牛士进行曲》这类大家较熟悉的旋律,因此,观众的欣赏状态很好,不像听她们第一次出场演奏时那么茫然了。她们在结束部分的华彩段的演奏中,展示了高超的技巧。长笛力度的突强突弱处理,将旋律骨干音与伴奏音进行了清晰的分离,使擅长旋律演奏的长笛,也能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音型来。吉它的和声节奏同样恰到好处地烘托着音乐的脉动。尤其是她们在结束句上的一气呵成的演奏和长笛在最高音上的强奏,让大家在轻巧的吉它与长笛的演奏中,听到了辉煌的音乐效果,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压轴出场的是81岁高龄的鲍勃・贝勒斯。他的此番表演,与观众的交流更加默契,时而用歌声,时而用眼神,时而用琴声,在音乐的演绎过程中,丝毫未见老态,有的是充足的活力。他通常在观众的掌声尚未停止时又继续演奏和演唱下一曲,一副很投入的样子。在他的带动下,观众也变得更加投入了,曾经被担心为不懂得音乐会欣赏礼节的观众,此时已俨然成了很会欣赏的观众了。当他的表演结束后,主持人告诉大家他的真实年龄时,引得大家一片惊叹。此时,那些在他的表演中有很好互动的观众,一定大呼过瘾,而少数那些在音乐欣赏中无动于衷的观众,一定会感到一种失礼的愧疚和无知的沮丧了。

音乐家们的谢幕也很有意思。那位常爱在演奏中别出心裁的马克・拉提墨,竟然拿了一把扫帚在舞台上扫起了地,随后尚・马龙拉着他在鲍勃・贝勒斯的即兴演奏中跳起了滑稽的舞蹈。观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掌声如雷贯耳,响个不停,并在主持人的提醒下,全场起立鼓掌。不知不觉,整整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便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

回顾音乐会开始前会场内的一片嘈杂景象,回顾主办方向每位观众分发“欣赏音乐会需知”的举动,回顾主持人在开演前向大家作的郑重声明,回顾头几个节目表演时观众中出现的不太和谐的声音,再来看音乐会进行中的良好互动氛围和音乐会结束时的辉煌热烈场面,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本场音乐会的特点――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在音乐会的进行过程中,主持人、音乐家分别用语言、音乐与观众进行了互动。主持人的语言是通俗易懂的,加上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百姓的欣赏口味,因此,观众较容易接受主持人的建议,并在欣赏的初期普遍遵守了欣赏纪律,虽然一些乐曲不是太熟悉,也能够尽量克制自己,努力保持欣赏礼仪。而在音乐会的进行中,能抓住观众欣赏心理并使观众投入欣赏的,是音乐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幽默风趣的台风。三位男音乐家都有极强的表演与沟通能力,能在自如地玩转手上的音乐活儿的同时,忙里偷闲和观众进行交流,于是,场内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欣赏的氛围。此外,他们所选取的互动时机、互动内容与互动方式,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一是选取了观众熟悉的音乐,如大家熟知的流行音乐、民歌、名曲旋律,使大家在心里产生共鸣。二是用语言与观众拉近了距离,大凡国人听到外国人说中国话,总会有一种亲切感与好奇心,这一招被三位音乐家们用得最多,尤其是尚・马龙,他向大家秀了多段很中文,既有说,又有唱,令观众大呼过瘾,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三是音乐表演与身体、眼神交流相结合,除了两位女音乐家的表演比较“中规中距”外,其他三位男音乐家都有许多身体和眼神上的外显性表演,并常在音乐的最精彩之处插入表演,这种方式很适合较少听音乐会的本地观众,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举动,提醒了观众:该是鼓掌的时候了,该是唱出声的时候了,该是笑出声的时候了。与主持人用人人皆懂的中文向大家介绍欣赏常识,介绍音乐家的来头相比,音乐家们结合音乐性与趣味性的表演方式更是对观众如何听音乐,如何享受现场互动乐趣的生动教育。用音乐来调动大家互动,用互动使大家愉悦,让大家遵守音乐会的纪律与秩序,更好地欣赏音乐,归结起来便是――在欣赏中互动,在互动中欣赏。

由此,我想到了音乐课堂,它不正是音乐会的精简版吗?教师有时是主持人,向学生传授欣赏音乐的常识,有时是音乐家,向学生亲身演示各种音乐形式,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有时虽然自己没法演示,但会在将音乐录音录像介绍给学生时,加上适当的提示。使学生良好地学习音乐,尤其需要教师有互动的本领,要会用眼神、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一定要像音乐家们那样夸张,也没有一致的统一模式,只有每位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互动欣赏氛围,才能使音乐课堂也像今晚的音乐会那么生动。如果只会说不会演,那就只能当好语文教师,不能当好音乐教师。如果只会自己表演不会营造互动氛围,不会巧用互动时机、内容和方式,那么,只能当好自我陶醉的音乐教师,而不能当好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只有懂得学生的心理,了解自己的特点,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表演,能抓住教学的瞬间,选择恰当的内容,运用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互动学习氛围,才能让自己和学生都沉浸在音乐中,才能像鲍勃・贝勒斯那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忘我地驾驭音乐课堂,带领学生驰骋在音乐世界里。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由衷地向为我们带来美好音乐和欢乐享受的音乐家们致敬,并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承办单位的用心运作,主持人的热情主持。

篇6: 音乐会观后感

盼哪盼,音乐会召开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台下,张老师在忙碌地指挥着各位同学井然有序地上台表演。台上的各个演员都使出浑身解数,表现出自己状态最优秀的一面。坐在底下的同学有的在拍照片,有的在窃窃私语,还有的在侧耳倾听……热闹又有序的场面,感染得身为演员的我既紧张又兴奋。整个晚会,我最喜欢的节目要属旋律《水边的阿迪丽娜》和我们十分熟悉的《茉莉花》了。《水边的阿迪丽娜》是沈于涵同学表演的,她那灵巧的双手在琴键上“跳来跳去”,优美的琴声在她的手指间里慢慢地流淌出来,动听极了。我们熟悉的《茉莉花》是由陈彬彬同学演奏的,伴随的媒体背景很美丽,一朵朵的茉莉花随着音乐绽放,在耀眼的阳光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演员也跟着音乐摇摆起了柔软的腰肢。

这次的音乐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会场的琴声悦耳动听,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篇7:音乐会观后感

佛经里有句话:如筏喻者,于我而言,柏林爱乐就是我通往音乐彼岸的竹筏。

周一的音乐会,让我想起了我年少时的一位音乐教师,他姓杨,50多岁,其他的都不太记得了,直到这一次音乐会结束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直都留着我的脑海记忆里。当年他带来很多从未听过的音乐,还鼓励大家去拷,我记得当年先父还是用日本的TDK磁带去拷的一盘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的命运和英雄。当年虽然根本就不喜欢听,就记住了卡拉扬和柏林爱乐。现在回想起来,这恐怕就是因缘际会吧。

三十多年过去了,有幸遇到了李老师,让我真正喜欢上了古典音乐。20xx年柏林爱乐暌违多年后再次来到了中国,更是首次深入中国腹地,来到武汉,让我替杨老实现了师他们那一辈音乐人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天方夜谭。

我相信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像我这种由柏林爱乐带入古典音乐殿堂的绝不在少数。前几天看柏林爱乐官方发表的亚洲之行60年的文章,更加证明了我的观点。凡事皆有因果,为什么柏林爱乐的两任首席都有日本人的身影(安永彻20xx年退休,樫本大进接任至今)。

这一次,在开票当天我就毫不犹疑的买了人生有史以来最贵的两张票。也是武汉琴台音乐厅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场演出。

相比起20xx年在上海第一次听柏林爱乐,这次星期一晚上的演出,带给我的不是音乐欣赏的所带来的激动和兴奋,而是旧梦成真的满足感,更是一种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久别重逢后,不敢相信的幸福感。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只不过以前是萦绕在脑海中,回荡在声音里,而现在就在你的面前咫尺之遥处。

人生无憾,夫复何求。

篇8:交响乐团音乐会观后感

交响乐团音乐会观后感

首先说说乐器吧!对于首次现场聆听交响乐的我来说,一入场,见到许多熟悉与陌生的乐器很是感兴趣。很期待听到它们交汇在一起的效果。

(特地百度了一下交响乐团的乐器,原来交响乐团的乐器是这样分类的。学习了!)

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

交响乐团

管、巴松管、低音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法国号、大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钢片琴、钢琴等

当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时,仔细地寻找,聆听某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我个人觉得整场音乐会中,架子鼓在演奏《千与千寻》和《天空之城》时才出彩。而《菊次郎的夏天》里那段钢琴独奏象一道引线,引出了整个故事的开始~著名而经典的乐曲《狮子王》《白雪公主》等较多听到小提琴的声音,观后感《音乐会观后感》。《猫和老鼠》中鼓与号子的声音则较为突出。当然,每首乐曲里各种乐器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出现过,但对于音乐造诣不高的我们只听些浅层次的'东西已满足亦。美妙的乐曲都能让我们沉醉其中。

再来就是人物篇啦!

首先就是乐队的灵魂人物--指挥啦!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听门道。记得我读书时,音乐老师就跟我们说指挥家的耳朵是相当厉害的!乐队里几十上百号人和乐器,哪个乐章或乐句出了一点问题他都能听出。当时就对指挥这一行当钦佩不已,这次音乐会有幸目睹了专业指挥家的风采。真开心!话说这位指挥家相当地敬业,有礼,还相当地幽默。知道在合适的时机调动全场观众的情绪与之互动。实属难得!

其次整个乐团的美女众多,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最右边的竖琴和最左边的大提琴。相当地抢眼!它让我想起了香港女星万绮文饰演的大提琴美女接下来出场拉大提琴的果然是位高佻苗条的美女~相当地有气质!演奏竖琴的美女让我想起了某部漫画里的婆摩多。期间我还小关注了下钢琴师和架子鼓手`~

不过,最最可惜的是--现场不允许拍照,真想把眼睛当相机用,拍下美好的瞬间。最后只在中场休息时很不爽地偷拍了一张~~偶们是良民

最后,还有些许困惑~为什么没见演奏中国本土的动画音乐呢?

篇9:音乐会观后感800字

20-年10月28日,在-工业园区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这天下午,身为扬子晚报小记者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了音乐厅。只见偌大的音乐厅已座无虚席,但现场非常安静,大家和我一样都在等待一场音乐的盛宴。观众席前,有一个大大的舞台,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三角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一股浓浓的音乐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演出终于开始了。主持人介绍了为我们演奏的乐团:“此次音乐会由上海巴罗克室内乐团为我们演奏,乐团成员由国际比赛获奖的海归和外籍音乐家,还有国内外高等音乐学院教授组成。”我定睛数了数,乐团共19人。其中,有一位钢琴师,三位大提琴手,十五位小提琴手。

音乐会上,我们共欣赏了十多首乐曲,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首和第九首——

第一首是选自童真四溢的电影《绿野仙踪》的主题音乐《over the rainbow》。这首乐曲旋律欢快,悦耳至极。听着听着,儿时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跑步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妈妈烧饭时捣乱;安静地坐在干妈身旁看着她刺绣……音乐演奏完了,我还沉浸在对儿时的回忆中。

第九首是众所周知的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的主题音乐。乐曲旋律时快时慢,音调时高时低,就像哈利波特在密室中与敌人战斗,听得我惊心动魄。在乐曲尾声,我激动得快要哭出来了,因为哈利波特终于取得了胜利,正义终于打败了邪恶!

“哇!这个乐团真厉害呀!“听完后我不禁啧啧赞叹。同时,我也在心里暗暗地想: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练琴,以后也要在这样盛大的音乐会上演奏给别人听!

篇10:音乐会的观后感

听班主任吕老师说,北京竹乐团《中华竹韵》音乐会将在我们学校演出。我不太熟悉民族音乐,但是听说北京电视台要来拍摄,到那里凑凑热闹也好,我兴奋得前一晚上都没有睡好。

到现场后,我却发现电视台摄影机像是在故意疏远我似的,也不往我这儿拍摄。我独自一人盯着墙角发呆,心里充满了懊恼,后悔我没有带本书过来。

正在我走神的时候,一刹那间,灯光暗了下来,喧杂的声音戛然而止,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的嘴张得老大,下巴好像掉在了地上。我看到几台用小木棒击打的乐器,声音优雅,但散发出的能量却丝毫不逊于让人震耳欲聋的锣。随后我又听到了清脆的鸟鸣声,仿佛身临其境,陶醉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

突然,惊雷般一声炸响把我硬生生地拉回了现实,我再也听不见鸟鸣声,瞬间仿佛来到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万籁俱寂。那一道道闪电伴随着雷鸣轰然劈下,我仿佛听见动物绝望的惨叫声,看见一个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惊惧地望着窗外的景象,我闭上了眼睛。渐渐地,雨过天晴,鸟儿欢快地叫着,动物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尽情撒野,展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画卷。我猛地睁开了眼睛,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一刹那,我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震撼人心。我发现从民族乐器中演绎出来的音乐是如此动听。当曲子被艺术家们深情地演奏出来时,我竟觉得身体每一个细胞都跟着旋律一起颤动。幸而民族音乐会的光辉早已遮盖了我无意流露的惭愧,否则全场学生一定会来嘲笑我的肤浅与无知。我感觉太不可思议了,自己能有机会来享受这次民族音乐会,真是太幸运了。

这次音乐会不仅拓展了我的见识,也让我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迫切地想要欣赏更多的民族音乐。

篇11:交响乐音乐会观后感

音乐声响起。

第一首曲子是《贵族进行曲》。每个音符都很有力度,很有节奏感。小提琴、大提琴、小号、鼓,各种交响乐器的声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一个个音符的带领下,我很快进入了状态,走进了乐曲的情节。听着这旋律,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金银珠宝、神情傲慢的阔太太,正慷慨激昂地发表着“高谈阔论”,唾沫星子飞溅。

与进行曲比起来,第二首曲子的旋律就显得温柔而舒缓了。是《C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在这舒缓的旋律中,我的心思从那慷慨激昂的阔太太身上,转移到了一个乡下人的茅草屋。月光照耀下的小屋里,传来阵阵轻柔的歌声,屋里,一个小婴儿躺在摇篮里,甜甜地睡着,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也许,她在做一个好梦吧!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第三首乐曲,那么,没有什么比“喜庆”更好了;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红色是最好的选择。这首乐曲是我熟悉的旋律:《好日子》。乐曲虽然没有歌词,但重复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充分展现了“好日子”的喜庆,在旋律里,我也仿佛看到了那喜庆的场面。

下一首曲子《石破天惊》选自同名电影《石破天惊》。光听这名字,我就能想象出这首乐曲的旋律。音乐声响起,果不其然,这首乐曲的旋律激昂、富有节奏感,使我浮想联翩。这旋律,用《西游记》中石猴冲破巨石,来到人间的场景最贴切不过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想象的画面,那就是“壮观”。这首曲子的旋律形象地展示了“石破天惊”的壮观场面。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主持人的语言带来了这次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子――电影《阿甘正传》的主题曲。看过这部电影后再听这首曲子,会更加有感触。乐曲中都是重复的旋律,但听着却没有一点“腻”的感觉,因为在这首曲子中,每一句的旋律虽然相同,但它们的调子却都是不一样的。乐曲的旋律由弱到强,之间的变化很细微,你永远说不出每一句的变化到底在哪里。如果用《阿甘正传》中的.情节联系上这首曲子,联系上这变化的旋律,你就会明白:就算你生活在世界的最低端,就算你的能力在社会的最底层,但只要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奔跑,不断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情,你就一定能超越自我,成为生活的强者。

一个长长的音符结束了这首曲子,绕在我的耳畔,整个音乐厅沉默了,我也已经完全沉浸在这首曲子中了。直到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响起,我才渐渐苏醒了过来……

篇12:交响乐音乐会观后感

星期六下午一点多,我和爸爸去参加十二律琴行组织的音乐会。来到西村,坐上了地铁五号线,车厢内人很多,我挤到了一个座位,拿出《大力水手》的书看了起来,一会儿,就不知不觉地到了珠江新城。出了B1出口,远远地就看见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我们找到了赛尔乐音乐厅,一进大门,就看见了很多人,有许多小朋友都换上了演出服,个个都很漂亮,大家脸上都是那样开心!舞台正面挂着“芷芽劲发雏凤和鸣”的横幅,我也赶紧换好了裙子和鞋子,坐在老师指定的座位上。

一会儿,就听主持人李娜老师宣布音乐会开始。在我的前边有十几位小朋友,都弹奏了好听的曲子,有的是古典钢琴曲,有的是圆舞曲,还有一位小哥哥演奏了吉他。我还勇敢地举手上台,回答了老师出的音乐知识题,得了奖。我是第19个节目,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四手联弹,给我们班的陈思颖和其它两个小朋友唱歌伴奏,曲名是《大海啊,故乡》。因为以前没有伴奏过,还没有轮到我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怕配合不好,心里就像揣个小兔子似的。坐在一旁的爸爸好像看出来了,就鼓励我说:“你一定行,就按着平时练的弹。”当主持人宣布轮到我的节目,我定了定神,满怀信心地走上舞台。调整好座位,和另一位小朋友开始弹奏了这首优美的歌曲,听着小朋友的歌声和自己弹奏的音乐,自己仿佛就在大海边,海水是那样的蓝,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又是那样平静,好美的情景。当演奏完,就听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心里一阵甜甜的感觉,好高兴啊!

演出完,抱着音乐会发的两只萌萌熊公崽和爸爸一起,搭陈思颖家叫的出租车回家了,今天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音乐之声观后感700字

音乐剧《飞舞的蒲公英》观后感作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观后感550字

音乐会观后感8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00字

关于音乐之声影片观后感精选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1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优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50字

《寻梦环游记》动漫影片观后感

音乐会观后感
《音乐会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音乐会观后感(精选12篇)】相关文章:

看《寻梦环游记》动画电影的观后感2023-10-2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00字作文2023-07-01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作文600字2023-07-19

寻梦环游记英语观后感2022-11-27

交响乐团音乐会观后感2023-08-20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高中作文2022-11-08

寻梦环游记电影观后感作文2023-06-11

音乐之声观后感2023-04-06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2023-08-05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心得750字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