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观后感

时间:2023-04-29 08:21:50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培根随笔观后感(共18篇)由网友“撸老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培根随笔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培根随笔观后感

篇1:培根随笔观后感

《论求知》是一篇启迪人们增长学问,探求真理的文章。我们现在读的课内书本,最终的目的是运用;需要实践,学一门技艺。就如培根先生说的“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人的出生并不是什么都懂,因为知识不能靠遗传得到的。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上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可以靠获取知识来改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知识是人一生的财富,要靠自己去求知,学到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要通过实践;把阅读的知识发挥到现实当中去。因为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名言一直教育著我们要博学,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发挥个人价值,乃至对社会做贡献。这一切一切都需要以知识来作扎实的根基。

篇2: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在西欧就相当于中国的《三字经》《弟子规》一样。照着做就会有收获。

培根是一位伟人,照着伟人的经验与收获去创新就相当于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人生的指导手册,照着做吧,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的辉煌!

篇3:培根随笔

培根生动形象而有具体准确的描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子女的态度。

我对最后一句话理解最深刻,因为我是大家庭中的老幺,尽管堂哥堂姐比我大,但奶奶总是护着我,他们也总是迁就我。

篇4:培根随笔

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

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也学这就是人吧。

(随笔四)《培根随笔》400字

前几天翻开了很久没看的培根随笔集,记得我曾经以培根所写的|《论读书》写过一篇口头作文参加过比赛,那次比赛对于我来说使一次新的挑战,记得,那位老师和我说了题目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论读书中讲到读书之用有三:一是:心旷神怡、二是:增趣添雅、而三是:长才益智。

这三点我深有体会,但却不觉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从来不会如此认为,但是这确实真正的原理,爱学、想学那就一定会觉得所讲的没错。

我这次,我所看到的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愤怒。培根的笔者翻译得很好,人之所以会有怒是因为人很脆弱,经不起波折,但是易发怒者,脾气就必定会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却无法克制发怒的倾向,所以培根就说“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发怒而犯罪。”其实,笔者认为,要克制再一次发怒,就应该反省每一次发怒的原因,从而改变。到哪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时间慢慢的改变。不可急于一时。

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也如此,易发怒,但却从未反省。也学这就是人吧。

而《圣经》里说人要有耐心。我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要保持冷静,耐心等待”这样,你一定可以打败愤怒的。

(随笔五)《培根随笔》400字

读过很多小说,培根随笔的每一篇小文章让我眼前一亮。《培根随笔》这本书语言简洁,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浅。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句句都是经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并且如果我们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品德高尚,也不至于会被人所嫉妒。

还有很多“论”、“谈”、“说”,蕴含着丰富的这人生哲理。还有许多论点比如论美、论友谊、论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说是很矛盾。其实,人无完人,一句老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达到培根随笔中那些思想境界。

(笔记六)《培根随笔读书笔记》600字

《培根随笔》为英国着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着。《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论美》中,培根说道:“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随笔七)《培根随笔》800字

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着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着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

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

其次,在此书中,作者不仅提出了独到见解,还引用着名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加以论证,这大大提高了文章观点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培根随笔》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让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之感。

出于对培根本人的敬仰,我在阅读此书时十分专注,也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读罢此书,我发现:其实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只要有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就好比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顶,就定能攀上顶峰。正如培根先生一样,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用理智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显然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在此书中我还学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看到不利的一面。

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虚伪的,而应该是坦诚的。虚伪的假面具只会使这个世界变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桥梁才能将人心与人心连在一起。

《培根随笔》一书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日子里,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及我身边的人,把培根老先生作为我的榜样,做一个坚定执着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人。

(随笔八)《培根随笔》1000字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义;“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应该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能力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随笔九)《培根随笔》1300字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的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和希望。——谈厄运

开头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选自《培根随笔》,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名着,虽不是小说,但比小说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较短,为什么?

培根曾在《谈快捷》一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摈弃那种空洞、肤浅、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

此书共收录了58篇文章,众多精彩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就是此文开头的——《谈厄运》。在这篇文章中,培根将幸运与厄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能发现美德。”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厄运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还赠送了坚忍,同时还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运,也许,它能带给你,更多的美丽。

犹记得小升初之际,我天天都优哉游哉,因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学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学们拼了命地学,心里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我顺利上了一所每个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这也算是“幸运”吧!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源!

而现在,我面临中考,面临考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很多很多的东西,压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盖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难,有时,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可同学们却不这么累,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又是一次毕业,可对我却不一样,少时少了这份必要的磨难,使我现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这,又怎能不算是对我的“厄运”呢?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培根随笔》,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培根的观点,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了,这说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有些思想,现在想来,都依旧觉得那么现实,那么与这个现代社会相贴切,所以,《培根随笔》是一部永不会老去的名着中的典范!

有人问一位登山者为何要攀登珠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别的山峰不存在吗?在他的眼里确实不存在,他只看见那座最高的山。爱书者也应当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让我们打开《培根随笔》吧,因为它在那里。

(随笔十)《培根随笔》1800字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随笔》是我几年前从“北图”淘来的书,通读一遍后便束之高阁了。今年寒假期间再拿出来,发现“小别”后的它竟与我陌生起来。正所谓“好书不厌百遍读”,我这个春节最大的收获就是重读细读《培根随笔》,并把新感悟新心得作札记41篇。

《培根随笔》共收录培根随笔56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读者既可以通读,亦可按兴趣按章节择篇而读,从题目便可选其大概,“题为文章眼”,培根把这一点运用得炉火纯青。标题直白,无隐涩难懂字眼,内容却又别有洞天,大家的自信非我辈之人可以揣摩,唯有瞻仰的份儿。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短文学网www.duanwenxue.com)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杂感是随笔的一种,随笔又归入散文,文学作品的题材本就是三大支柱,散文、诗歌和小说,杂文是后起之秀,兴衰和时代有关,而培根的随笔按照中国文学的现状细分,应归入杂感一类。首先《培根随笔》的文章篇幅短小,标题明快;其次是文章内容极具思想性;再者就是文章所运用的手法,夹叙夹议,以议为主。这三点,完全是杂文最显着的特点,所以,喜爱杂文,喜欢文章说理性、思想性的读者可读《培根随笔》,当代喜写杂文(或所谓的杂文家们)读一读《培根随笔》,对写作不无裨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根随笔》语言手法的特点,引用多,举例多,比喻多。因时代的原因,培根的引用和举例较为久远,但其中仍不乏至今都琅琅上口的警句和为人熟知的故事,譬如他在《论爱情》中引用的埃辟克拉斯的名言“人生不过是一座大舞台”,如今这句话早已成为人人娴熟的口头语。

他还多次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论天性》中,他为了论证本性难改,就举例了“猫变成一美丽少妇安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看见老鼠,就情不自禁地扑了上去”的寓言故事。但亦因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培根随笔》中也有大量的引用和例子来自于《圣经》。比喻,是培根杂感中最出色的一个特点。

说理易枯燥晦涩,而形象生动地比喻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使读者能读下去并能理解文章内容深意,《培根随笔》的比喻多,篇篇多处都有,几乎在得出每一个“理性”的观点之后,都随之一个比喻,且比喻的角度新颖,立意巧妙,使人难忘。

在《论青年和老年》中,他这样比喻青年人的盲目冒进,执意坚持——“那种做法简直就像一匹稚嫩的小马,既不知何时止步也不知何时转弯”。培根对语言手法的掌握多么活灵活现啊,所以我认为,中学生写作的练习,可拿《培根随笔》作范本。

培根是着名的思想家,他的文章睿智,文风灵动。正如《培根随笔》前言中引用的歌德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对面”。读《培根随笔》,可使人明理明智,培根还是着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随笔》中有诸多的生活经验、处世哲学与读者分享。《培根随笔》所议上至国家政治,下至平民思想,中有剖析人性,适合可读的人群广泛,无论什么身份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令自己感慨、自警的影子。

路上有灯,眼前可避黑暗,心中有灯,人一生能自明。《培根随笔》“论读书”篇中言道:有的书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可仔细咀嚼,慢慢品位。《培根随笔》便是一篇越品越美味,越读越自明的书,当得上“心灯”一喻。

篇5:培根随笔

什么才是聪明,什么才叫聪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定义。按字义理解,应该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吧。但现在人在解释聪明的时候,如果以一个人耳聪目明就可以算作聪明的话,可能就有点片面了。而《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聪明的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而培根好象并没有去特别的论述这样的聪明,他只在论说小聪明。他列举了一些小聪明的例子,比如说,善于保密的人,故弄玄虚的人,装腔作势的人,藐视一切的人,百般挑剔的人等等。他把这一类人归入小聪明的行列。小聪明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而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糊涂。因为,善于保密的人,其实际原因是自己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故弄玄虚的人,除了略知皮毛外,其它就一无所知;装腔作势的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几百年过去了,当年培根所描述的英国社会的小聪明的现象,到了现代的中国,仍然生生不息,随处可见。

也说小聪明——随风摇曳——梦里梦外也说小聪明——随风摇曳——梦里梦外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玩小聪明的人。对一个事物,不懂装懂,夸夸其谈,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样子,这种人可以说在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大量存在着。两面三刀,左右逢源,欺上瞒下,这种人也不少。而我自己就经常的与据别人之劳为已功,说别人之非而显已是的人同事或共事,那情那境,虽过数年却历历在目。玩小聪明者,投机钻营,八面玲珑,其言其行,让愚笨者眼花缭乱,看不清真面目而自叹不如,或佩服得五体投地。

更见过一些小聪明的人,在一个环境下,可以说人人知其能力深浅,人人知其徒有虚名,但恰恰领导不知而欣赏有加。这也算是上世积下的阴福。至于以毁人声誉而打开自己通道的小聪明,以上下周旋左右逢源前倨后恭获得青眯的小聪明,实在是数不胜数。

玩小聪明而玩过头的也不少。如培根言,许多小聪明的动作言行,其实是拿不出手的,能拿出来的也只是皮毛,或故意做作而已。于是,遇到较真的人,处在较真的环境下,小聪明者往往没有生存的市场。而一意孤行,硬要把自己的小聪明玩下去,也许会被摔得头破血流,甚至赔上区区性命。这样的案例也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只是一听到因为小聪明丢掉人生的一切,就会唏虚不已。

喜欢玩小聪明的人,是不值得相交的。我经常反省自己,别玩小聪明,那会害人害已!

篇6: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的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和希望。——《谈厄运》

开头的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选自《培根随笔》,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名著,虽不是小说,但内涵比小说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较短,为什么?

培根曾在《谈快捷》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摈弃那种空洞、肤浅、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

我最喜爱的,就是此文开头的——《谈厄运》。在这篇文章中,培根将幸运与厄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能发现美德。”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个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铺路,周围都是没有刺的、开得姿态盎然的鲜花,溢满馨香,可这些,却都是由“幸运”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将了无意义。

同样,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铺路,鲜花萦绕,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横跨了火海,虽伤痕累累,几乎体无完肤,但他所拥有的金子,更闪耀,他所拥有的鲜花,更诱人!那是因为,上帝在给予他厄运的同时,还赠送了一份礼物——坚忍,可前一个人,却只有幸运,没有赠品,偶尔的礼物,就是节制,全然不敌坚忍,更加有英雄的气概!

话说回来,幸运并非都是美妙,有时候,我们都是在经历了一些困苦才获得它,就像刺绣,正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而反面,却是五彩线条无规律交错成图,并未赢得人们的欢心。

而厄运也并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还赠送了坚忍,同时还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运,也许,它能带给你,更多的美丽。

犹记得小升初之际,我天天都优哉游哉,因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学校,所以,天天看着同学们拼了命地学,心里一点也不着急,就这样,我顺利上了一所每个学生都眼红的好学校,这也算是“幸运”吧!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资源!

而现在,我面临中考,面临考高中的压力,试卷、分数、作业……很多很多的东西,压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盖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难,有时,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望。可同学们却不这么累,那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历过这种痛苦,对他们而言,这只不过又是一次毕业,可对我却不一样,少时少了这份必要的磨难,使我现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这,又怎能不算是对我的“厄运”呢?

“厄运”之后,也许,我就会更加理解“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这句话了。

《培根随笔》,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培根的观点,在当时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了。这说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进步的,有些思想,现在想来,都依旧觉得那么现实,那么与这个现代社会相贴切,所以,《培根随笔》是一部永不会老去的名著中的典范!

篇7: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1、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阳;事业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险峰的拐杖。信念,使你变得心胸宽广,气度非凡。

2、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

4、人生充满竞争。人生其实就是在踢一场足球,那白色的球门便是一种永恒的诱惑,只要你一息尚存,就必须去争抢,去冲撞,去射门,

5、弱者只能让人怜悯、感叹。乐趣和生活内容会变得既渺小又苍白,理想也只能牢牢地困在梦乡而无缘面世,软弱是自私和胆小的兄弟。

6、强者,可能会倒下一千次,但总会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踉跄前行。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我赞美强者,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强者的认同

7、画家梵高为何苦苦地画着向日葵?他是在描述燃烧的生命!他的灵魂有一轮常燃不息的太阳;他的生命字燃烧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烧着。

8、信念,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汇;信念,是成功事业的台阶,是战胜艰难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精华、幸福的源泉。

9、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10、昂首是天,天似画廊。但见云蒸霞蔚,虹彩霓光如花似锦,婀娜馨香,晨旦玛瑙,午夜碧玉,珍珠粒粒,钻石颗颗,璀璨晶莹,光彩压目。

11、昂首是天,天似草场。白驹万千,逐日追月;绵羊成群,牧童何在?所谓高人,所谓韵士,正可以跨神骏,乘长风,翩翩然一层鸿鹄之志。

12、勇于进取是一种魄力,勇于面对失败也是一种魄力;聪明的人懂得在失败后总结教训再干,愚蠢的人则在永远的不干中牢牢守住自己永远的失败。

13、其实,在真正的斗士看来,一场容易赢来的战争,即使胜利了也没什么光彩。这就像打乒乓球一样,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勇敢地同强手对阵。

1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15、胆小的人无法体会到竞争那惊心动魄的魅力,永远都感觉不到冒险的乐趣;胆小的人视冒险为人生之大忌。其实,不敢冒险,才是人生最大的忧患。

16、自然界最崇高的莫过于太阳,为了无数个星球上的生灵,她无时无刻不在燃烧中获得自傲;她穷尽自己的热点点燃万物,她的生命也因此得到延长。

17、人可俯视,可平视,可仰视,人的心理历程亦然。有的人习惯于俯视而行,有的人平视而趋,还有的人则昂首阔步——这三种人视野不同,心境各异。

18、竞争与风险同在。竞争就好比大海中弄潮的小舟,可以被推上波峰,也可以被抛下浪谷;可以让你随浪花一起开得璀璨,也可能让你随泡沫一同跌得粉碎。

19、煤的燃烧同样是壮丽的。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的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灭,最终,它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熔炉里熊熊燃烧的一团烈火!

20、懂得激流勇进者,便懂得断然退出;懂得如何减少损失者,便懂得及时改变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具备了判断风险的能力,也就具备了竞争的能力。

21、人在许多场合下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筋疲力尽的情况,可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倒的精神会神奇地在你的身上激发起新的体力,促使你走向既定目标。

22、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于品德,正如军队与辎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23、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24、信念,是人生观的映照,是世界观的反射。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有了科学的世界观,信念就会坚定起来。理想的光环是信念的根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动力和前提。

25、在人生的海洋中,我们都是赤裸的泅渡者,只有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激励坚强的意志,充实希望的活力,舒展矫健的身姿,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除此,别无选择。

26、人,是地球上唯一能仰望浩瀚星空发出由衷赞叹的生灵,因此能产生思想、产生灵感并有所追求。人可站立,可行走,可飞腾,不为时间、空间以及物质世界所束缚。

27、做什么事都过分小心的人,永远也成不了大器;遇上事便犹豫不决的人,在人生中会错失许多机会。但竞争决不是单纯地比谁的胆子大,孤注一掷的赌徒从来也成不了英雄。

28、人活一生,昂首是顶天立地的壮汉,低眉垂首匍匐不是健康人生;无高瞻远瞩之气概,只有乎庸凡俗之念想,不免愧对人生;昂首直腰,与天比高,星月皎洁,引为同道,此乃亮丽人生。

29、竞争的本质是赢;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合理是平等;竞争的旗帜是光明正大;竞争的本身是提高;竞争的过程是丰富。竞争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感觉人生,站起一个人来!”

30、世间少有真正的友谊,而在势均力敌者之间这种友谊更是罕见。惺惺惜惺惺不过是世人惯常的夸张。真正的友谊只存在于身份地位有上下之别者之间。这种朋友才可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31、同是登山,有人认为跟在后面走不会有什么危险;有人则大声疾呼,你这样,永远也得不到第一。同是下棋,有人一次失误,便再也不肯博弈;有人却懂得,一着失误并不意味着满盘皆输。

32、在人生旅途中,那些目光平直、亦步亦趋赶路的人往往在其生命的过程中,高不成而低不就,气人有而笑人无,终年累月,忙碌纠缠于蝇头小利与蜗角虚名之间,既不会尊重人,亦不能自尊。

33、对人对事的赞扬过分夸张只会招人反感,并且会招来嫉妒和嘲笑,除个别情况之外,自吹自擂不可能显得合宜得体。但一个人若是赞美自己的工作或使命,他便可以显得非常体面,甚至显出一种崇高

34、人生总是难如人意。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莫名的痛苦和烦恼……像影子一样时不时地跟着你,很难彻底摆脱。于是,人世间便有了勇敢和懦弱、坚定和犹豫、洒脱和痴迷、勤奋和懒惰、廉洁和贪欲之分。

35、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以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惟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36、在人生旅途中,那些巾帼、须眉中之佼佼者,勇于昂首阔步。他们胸襟开阔,自然前程宽广。他们不因狂暴风雪而怨天,不因绊脚泥泞而怨地,不因摩肩接踵而怨人。举胸中块垒与雷霆碰杯;倾一腔热血与朝阳争晖,能敬人如己,能警己如人。

37、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38、做一个强者,首先是做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强者。世间几乎不存在人类无法克服的艰难困苦。在你面临绝境或行将没顶之际,在你气喘吁吁甚至精疲力尽之时,往往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拼搏一下,困难就会被征服了,你会因此而变得更强。

39、许多人喜欢把信念当作人生的太阳、前进的动力。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支柱。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40、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41、当然古罗马的军队偷袭了叙拉古王国,75岁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得彻夜未眠,正在地上画他的几何图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剑,白发老人从数学的迷雾中惊醒。他从容不迫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断不能给后人流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啊!”

篇8:培根随笔简介

《培根随笔》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内容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美国作家房龙先生曾经说过:“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尘世中的智慧,它让人们变得充满理性并世事洞明。”足以见得这本书对文学和人类的影响其深远。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篇9: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第一次是课间时在一个同学的书桌上见到这本书的。那是一本老书了。虽被书主人保护的整洁,但仍掩饰不了岁月的痕迹。那让我在恍惚之间,感受到了历史的不可触及。我不禁对它产生了兴趣,却碍于礼貌没把它捧起。

于是在一个下午,我终于把《培根随笔》买回了家。每晚睡觉前读一篇,然而只读一篇。因为美味不可多得。当我读完一整本书时,才对培根以及其思想有了一些理解。

培根经历丰富,智慧过人,每篇文章也都有独到之见。他从不简单化地评判是非,面对问题总能站在一个凡人无法攀登的高度,客观的审视和理解。他的《论真理》、《论逆境》、《论时机》、《论友谊》等文章说理透彻、老练锐利、耐人寻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死亡》。生与死本是自然轮回,无人能免。然而在培根的这篇文章中,死亡达到了哲学的巅峰。我对死亡也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死亡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关于这个词语的大多是灰暗、哭泣、悲哀。但认真去想,当一个人实现一生所愿,死前感谢自然给他生命以及一生的时间感悟世界,死亡根本算不了什么。培根说的好:“一个意志坚定、一心向善的心灵是会远离死之忧伤的。”

也许连培根都不敢说:我一点也不怕死。但我相信,他尊重死亡如同尊重生命。如果把人生的历程看作赛道,死亡看成终点,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人生本就短暂,何必将短暂的时光浪费在害怕与担心中呢?好好珍惜现在,短暂的时光应该属于快乐。

死亡不大,热情的生活和平静的心态也并不矛盾。

我感谢生死,感谢自然,感谢《培根随笔》。

篇10: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的。他总结了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的经验和成就,并且瞭望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景,立志要促进这种发展。

他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一个伦敦的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1576年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在法国两年半的时间里,他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1582年他终于取得了律师资格。158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6詹姆士一世继位,培根受到大力赞赏。

16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院指控,处罚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被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都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他身体孱弱,经不住风寒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在《谈美》中,培根表达了他对美的独到的看法,他认为秀雅合度的美才是美的精华,是绘画无法表现出来的,他的美学思想已含有浪漫主义的最初萌芽。

在《谈逆境》中,他为世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顺境中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中需要的美德是坚韧,那在道德中是一个更为英雄的美德。

《谈国家的真正强盛》中,他总结出一个国家想成为强大的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军事是他们的主要的荣誉,跟学问和职业一样。

读了这些相隔了很久年代的作家作品,最健康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篇11: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这个名字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至少,人们都知道他掷地有力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随笔》中记录了培根对人生的思考,分为《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谈美》中,培根向我们揭示了外貌美不如德行美。”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外貌美容易逝去,古今以来,有多少美人因青春不再而人老色衰?而”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德行之美不仅朴素,并且不易逝去。正如宝石,历经千百年不被埋没,依然光彩照人。

在《论拖延》中,培根谈论了拖延与机会,拖延与危险的关系”‘机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光头让你抓。’“因为拖延而错失机会并不少见。秦国在与赵国进行长平之战后,秦国坑杀了四十万赵军降卒。如果这时秦军挥师直取邯郸,赵军主力尽丧,赵国亡国是必然的,秦国一统天下就会提前。然而秦军并没有。因为拖延,秦国统一的大业就被延后。

”危险一度看来无足轻重,并非真就无足轻重“。就像蔡桓公的病,先是在纹理,然后在肌肤,发展到肠胃,又深入骨髓。这时,就连神医扁鹊都无力回天。危险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人们察觉不出它的可怕。

培根建议我们把大行动的开端”交由百眼巨人阿尔戈斯照管“,把结束”交由百手巨人布里阿柔斯照管“,告诉了我们要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优柔寡断,不仅会错失良机,甚至会招致危险。

《培根随笔》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名人的思考,还是指导人生航行的”灯塔“。

篇12: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你知道这句名言出自谁之口吗?它就出自赫赫有名的英国哲学家、作家兼科学家的弗朗西斯。培根之口。说起培根的名字就要想起他的《培根随笔》,今天我读完了这本哲理性很强的著作,深有感触。

这本书中重点写了培根对人生、死、财富、健康以及万物的看法,详细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也显示了他的主张,推崇科学、发展科学、崇尚知识。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求知》和《论美》了。《论求知》一篇中说到:”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欺人自欺,只会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呆子。“就是说要求到真知,就不能太慢,可是如果只是从外表、形式上的求知,那是欺人自欺。但只会照着书本上所写的那样办事而没有思考创新的只是一个妄想的呆子。培根就是让我们用心读书,不要只存在于形式,但不可照搬原书,要学会灵活运用。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深刻,充满哲理。培根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食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自己形体上的美要胜过任何打扮装饰,但你的谈吐优雅之美更比形体之美要美得多,这种美并不能直接看见,而是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发觉,这是本身的一种美。所以培根教我们做人不但要注重外表,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一种内在的品德高尚的美,内在的美才是真的美。

读《培根随笔》,让培根带你遨游精神世界!

篇13: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着,本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读书笔记。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视内在美。就如培根所说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远都有,但是内在美却可以。所以我们要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一个人举止谈吐的高雅,心灵的纯洁。

篇14: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他曾投身于政坛,不过他的仕途却历经沧桑。

他12岁时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校,在那里他就已经开始了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三年后,他进入了巴黎英国大使馆,在此期间,他游遍法国,陶冶了情操,也大大改变了他的世界观。就在他跃跃欲试,准备一展抱负的时候,噩耗也随之而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但他却强忍悲痛,投入到仕途之路而来。

培根长时间遭到伊丽莎白女王的轻视,直到16,詹姆士一世即位。培根极力支持詹姆士一世,也获得了詹姆士一世的信任。晚年的培根非常不幸,遭到诬陷的它被剥夺一切。至此,他已心灰意冷,不理政事,埋头做学问。他以自己富有着哩的辞藻和他梦幻般的一生经历写下了这本《培根随笔》。

这本书中本处处闪烁着智慧,全书58篇,全部是由他的独特的见解来完成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论美》中,培根告诉我们美的真谛。他的智慧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感悟当然也不止这些,每当我在读这本书时,我不认为这只是一本书,还是我的一个朋友,永远。读此书时,我便发现好像培根在向我笑,告诉我智慧的本质。

正如他说的,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非常对,因为我对《培根随笔》的感悟就是一个证明。

篇15:《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不错,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

篇16: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很多人喜欢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我不喜欢!我讨厌培根,他站在贵族和父权的角度。我讨厌培根,他诡计多端,老于世故。我讨厌培根,他思想功利,深谙官场运作。

然而前两天看了《培根随笔》,发现了另一个和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永不轻易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突然意识到:‘哦!“有这样一个熏肉,”

在这几十篇短文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由既有美又有德的男皇帝写的。这是一部关于美的经典作品。重点是人应该如何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善如宝石,镶嵌自然之美;擅长美容的人无疑是最美的,但是漂亮的人不一定要长得帅,只需要有端庄的气度和令人愉悦的仪态。“是的,形式美胜于色美,举止优雅美胜于形式美。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只有外表只是一个身体,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美呢?所以,人可爱是因为漂亮,而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

看完这本书,突然想到人并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理想信念都是不一样的。当然他们追求的东西和追求的梦想也是不一样的。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也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评判别人。况且人是有两面性的!要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为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可以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思,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读书的感觉《培根随笔》。

篇17: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每当我听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被人们敬仰信奉的话时,就会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中的每一句话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赞不绝口。

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随笔集》共五十八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由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培根的生平经历十分坎坷,他有过高人一等的官职,却也有过被人诬陷、身败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挠,以坚定的脚步向着真理迈去。他所创作的《培根人生论》、《新工具》以及《培根随笔》等书,成为的世世代代人们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粮。

一本好书,不在于它的作者有多高的地位,更不在于它的包装有多么精美,而在于它的价值。《培根随笔》就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它让我成长!

篇18: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睿智的人在许多事上都有与常人不同的见解。培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近,我读了他所著的《培根随笔》一书,对于培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培根的一生为哲学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本《培根随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首先,在观念和视角上它具有独到之处。对于死亡,培根告诉人们不要心生畏怯,凡是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都能避免死亡的痛苦。面对日趋严重的宗教冲突,他希望人们能以和平为本,对血腥的战乱说“不”。

我相信,倘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人民读过这本《培根随笔》的话,就不会让巴以冲突日益恶化了。对于生活中的艰难挫折,他总是把它们当做上天给予人的磨砺白己的机会。他相信不懈的努力总能将厄运变成好运。面对许多人的迷信和盲从,他大胆提倡无神论,希望他们用理智和亲情战胜心中的专制统治等等。

就好比一位登山运动员在爬山,倘若他抱定信心要爬上山顶,就定能攀上顶峰。正如培根先生一样,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用理智从根源上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显然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在此书中我还学到了思考及看待事物的方法,即: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看到不利的一面。

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虚伪的,而应该是坦诚的。虚伪的假面具只会使这个世界变得黑暗,而只有真城的桥梁才能将人心与人心连在一起。

《培根随笔》一书集合了培根先生一生的思想精髓,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我想:我应该在今后的日子里,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以及我身边的人,把培根老先生作为我的榜样,做一个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人。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600字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1200字

《培根随笔》读后感800字八年级

培根随笔500字读后感

初三读后感作文700字:《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

《培根随笔》读后感书评

培根随笔读后感1000字高中

《培根随笔》读后感550字

培根随笔观后感
《培根随笔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培根随笔观后感(共18篇)】相关文章:

培根随笔读后感750字2023-04-20

培根哲理随笔读后感2023-12-15

培根随笔读后感15002022-08-06

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2022-04-29

培根随笔300字2023-09-30

《培根随笔》读后感读书笔记500字2023-11-02

培根随笔集赏析2024-05-07

伊利亚随笔读后感2023-08-29

培根随笔集论逆境赏析2022-09-28

培根随笔集最佳译本2022-10-2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