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推荐14篇)由网友“豆丁钱伊”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600字
经典如同有内涵的女人,它不一定秀色可餐,但肯定会让人百读不厌。《管理的实践》读后几点感悟:
1、各门学科重要人物的重要著作值得认真学习与研读。
2、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是一种需要有目标、有理论指导的实践。
3、管理中规划与执行的通则与概念同样适用于生活。
4、管理者需要通才教育。
一、学习无论作为一种技能,还是一种手段,本质上和管理没有什么不同。“管理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执行,有评估,有改进““管理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创造外部价值“,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在自身之外创造价值,学习也应是一种实践。学习不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要通过内部的积累创造外部的价值。
学习也是一门技能。如同管理一样,它也是需要目标,需要计划,需要进度,需要执行,需要反馈,需要评估,需要改进,需要总结。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会更有成效,你的学习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的目的是需要创造价值。而规划与执行是管理中的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三、德鲁克认为,由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质,管理者需要进行通才教育才能胜任。这种看法与查理芒格的“跨学科、多思维学习”不谋而同。掌握各门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建立多种思维框架,这对于管理中的分析、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只读一遍是不够,关于德鲁克《管理的实践》这本书,列入自己经典书单名列,日后重点学习与研读。
篇2:《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终于开始下决心读一些管理类的书籍,第一本,就是这本赫赫有名的《管理的实践》,而德鲁克(又名杜拉克)的名头也早有耳闻。公司有一位副总以研究管理学著名,每每谈及一些引用时,都提到德鲁克。这本书的光环太多,管理学的入门经典,成本于1954年,60年过去了,仍依然经久不衰,像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告诉我们经典的魅力。但是在看书时,你依然会觉得它对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指导意义。于是,每每谈到精彩、精妙之处,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不得不佩服大师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眼光和预见能力。
于是,在严肃和安静中开始阅读,我得承认我读得很慢,因为要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常见的论点、观点在大师笔下上升到了理论。于是禁不住不断地和现在所在的公司对比。《管理的实践》就像一面镜子,来评判每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书中几乎每个论点,都能从我现在的公司里找到正面或反面的例子,于是每每读到这些地方,就像理想和现实的无情对比,让我屏住呼吸去思考,或如获至宝,或扼腕长叹,不断地发现我们企业的管理之谬误弊端,及最终造成的不良后果。管理是一门科学,却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于是它又是弹性的,同样都叫管理,在两个单位可能完全不一样,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绩效来。
请跟我来,去对比这些经典管理语句和我在现实中碰到的例子。
1、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也许这样的管理才是永续的,在领导层变动时不经过太多震荡的。但想想我们中国常见的企业领导层更替,领导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人,于是产生了“心腹”一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本是个人的平台,反倒成了企业成为个人恩惠经经营的载体。
2、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
说白了,管理层只有在创造了价值,承担了责任才成其为管理层。而我们的现实中,却常见着是对下属的监督、控制,对权力的追逐,其本质是以所谓的职位和管理层来攫取自己的利益。
3、管理不仅是被动反应和适应,而是隐含了一种企图塑造经济环境的责任,在经济变动中主动规划、开创和突破难关的责任,以及不断铲除经济环境对企业活动限制的责任。
建筑行业的承包商在这一使命上的开发明显是低于其他行业的。DB、EPC、PPP等很多承包模式都先是由业主引入和应用的,承包商只能不断地去适应。
4、如果在面临“经济浪潮”冲击时,企业大刀阔斧地裁掉了训练有素的员工,那么当管理都实然决定要重整旗鼓时,就很难找到替代的人员,或是花很长的时间重新训练人才。
由于企业改制、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两年企业人员分流、辞职流失的很多。本来锻炼出来的有海外经验的人才白白流失,其损失是巨大的。在企业所有的资源里,人力资源是最独特的。结果在新接到项目后,又开始临时招人,导致项目组成人员来源复杂、相互不默契,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差,这最后都体现在项目的运作效果上,其教训是深刻的。
5、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
管理者层不能用掌权、掌多少权来衡量,可惜在我们这里,恰恰是这样。
6、组织特质决定了其成员会不断成长,还是停滞不前;会抬头挺胸,顶天立地,还是弯腰驼背,丑态毕露。组织精神卑劣,则产生的管理者也言行粗鄙;组织精神崇高,则能培养卓越的管理人才。
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特质,好的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坏的则可以成为中庸者、混日子者、搞关系者的天堂,从而让真正的优秀者失望离去,这样的企业最终也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7、报告和程序应该是填表者的工具,而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绩效。管理者绝对不可根据部属填写报表的品质来评估他的绩效。
做PPT的技巧、写工作总结的技巧能用来衡量工作绩效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人慨叹:成绩是汇报、编制出来的,而不是实打实地做出来的。
8、管理者必须明白他和下属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
管理者的本质,有又多少管理者真正理解到这一层面呢。
9、对组织精神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一味强调员工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不正视员工的能力,只怪罪他们的无能。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当管理者们不断地批评责难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缺点,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长处的组织结构和信息沟通机制。
10、为了避免过度强调升迁带来的坏处,薪资结构中应该提供特殊表现的奖赏,奖金几乎相当于因为升迁而增加的酬劳。
对于海外员工的薪酬体系,可以好好思考。
11、企业不应该完全从内部升迁。内部升迁确实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让管理层完全依赖近亲繁殖,结果变得自鸣得意,自我封闭。公司越大,就越需要人的品德也不过分。
中国人的特色,要用自己的人,要用心腹,要站对队。于是,都爱打清一色,都自我封闭,对企业的伤害太大了。可惜,在太多的企业、组织里,都是这样。
12、首席执行官越来越依赖这些高度形式化的口头报告来做决策,而这些报告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最少的讨论,让老板点头核准。
简直就是我们公司当前的针对性写照。
13、应该尽量多地让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发挥经营绩效,而不是充当官僚;应该通过企业绩效和成果来检验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的专业能力的标准来检验。
我现在的企业基本就是个负面典型。有多么高水平的估价能力、合约能力不是你的绩效,而要看他在市场上投了多少标、中了多少标、预盈多少钱。
14、最打击员工士气的重情莫过于,管理者像无头苍蝇般瞎忙时,却让员工闲坐在那儿无所事事:无论员工表面上多么庆幸可以领薪水而不做事,在他们的眼里,这充分显现了管理者的无能。
德鲁克先生是在天上看着海外部么?
15、只有当员工确实有所成就时,他们才会有成就感,也只有当他们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时,他们才会觉得自己重要。真正的自豪感、成就感和受重视感是奠基于积极、负责地参与有关自己工作和工厂社区管理的决策。
道出了普通员工的心声。
篇3:《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习管理学的学生,听到提得最多有关管理”一字的名人就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他对管理所做的研究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称为“现代管理之文”。德鲁克的著作《管理的实践》是第一部把管理涉及到各个领域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书。
在书中,德鲁克对管理原则和概念有了清晰的提出,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提出了目标管理(MBD)的概念以及对责任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关于企业管理彼得·德鲁克视“最大限度”理论为一种谬论,他认为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客观条件,而不是专门的活动。他给企业做了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而谁是顾客?德鲁克认为“顾客即一种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对企业的定义,作者认为企业的唯一职能便是创造客户(价值)以及创新,利润是结果而不是目的。从企业的角度,我们要了解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而现实中,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关于企业管理的经理人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相当于其心脏,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团队甚至企业的能力。作为一个经理人,他必须承担两项特殊任务:懂得挖掘和发挥人力资源中整合的一切力量和在每一个决定和行动中协调眼前和长远的要求。而关于经管理论,则要将有关环境、使命和核心能力的假识都要符合实际。
《管理的实践》是彼得、德鲁克从实践中的总结,给我们带来宝贵经验。当我们身为管理者,无论组织的大小,我们需要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在实践中感受,并得到自己的一套管理之道。
篇4:《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书中说:“成长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也正因为成长的问题就是成功的问题。成功的问题是最难面对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认为一旦成功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大多数管理者都不明白,他们的态度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他们老是喜欢争辩:同样的态度和行为在过去可以成功,应该在未来也能成功。”我认为对外不能与时俱进,对内不能更新迭代,这是大多数企业走向衰退的根本原因,这个规律是普遍客观存在的,谁也无法逆转。
西尔斯公司曾经是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私人零售企业,但在20xx年的10月申请了破产保护,这家企业就是因为因循守旧,不愿与时俱进,管理僵化而面临倒闭。
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存活于这个日渐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不仅需要管理者眼光的长远与制定措施的果断,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看完两位同学对《管理的实践》一书的感悟后,相信同学们对管理与实践又有了不同的认识。
篇5:《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彼得德鲁克大师的著作《管理的实践》,曾被人们与于高度赞扬的、为后世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的著作,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益处。这本书写于1954年,那时的中国经济还是一片萧条,这本书不仅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企业家,同样也给当时中国社会的萧条带来希望的阳光。这本著作奠定了德鲁克在现代管理学学术史上的`奠基人地位。
《管理的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这本书中体现到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际案例的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线,提供了管理观念、原则和工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现代所流行的那些所谓的管理思想,比如说业绩考核、职业生涯管理、事业部制分权管理、企业文化、自我管理团队等等之类的都在大师的著作中崭露头角。这样就表明了大师的管理思想才是当今经济社会的主流意识。
通读这本书之后,发现这本书主要分为三大块:概论、分述、总结。概论以管理之本质入手,阐述了管理世界的角色、职位、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趋向。分述也就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这部分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为我们说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等等。
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一部分是本书的结束语,他主要强调的是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他充分认识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责任感,敢于担当,对顾客高度负责的企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得到顾客的认可,因此也能活的长久。
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标准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企业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而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统一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企业管理就会面临困难,所以二者缺一不可,这有这样,企业才会更好的发展,才会创造出更大的自身利益。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更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同样也非常注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个词也是来自于德鲁克理论中。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唤醒企业员工内在的激情与奉献精神。一个好的组织精神应该强调个人的优点,强调他在这个组织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应该让员工取长补短,以此来协调组织内成员。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让个人的长处有充分的发挥空间,肯定和奖励卓越的表现,让个人的卓越表现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建设性的贡献和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目的,不在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于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组织具有高绩效,且通过良好的工作绩效给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一点企业文化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这样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活力所在,企业才能不断创新,创造社会财富。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因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是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德鲁克的评价。一个管理学人才都如此说我,们又何不一读呢?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这样的著作一旦诞生,就已经独立于作者、独立于时代,属于每个读者自己。这样的书是永恒的、跨越时空的。我想,“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的彼得·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篇6:管理读书笔记
读了与《细节决定成败》相辅相成的这本书, 知道了”细小环节“的用处,在这个固定范围的世界里,在这个大胸怀的人类社会内,”细斜的事物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也是人类的一个必然选择。
自从出现了“管理”这个词,随后就出现了多方面的论述与发展完善,不同的社会或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容,甚至在同一社会或时期都具有着多方面的内容,而“精细化管理”的提出也是如此。
“精细化管理”这一概念的出现不但迎合了社会的发展,也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在人们追求各项事物完美的同时,对管理也提出了很多构想,而“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很多构想的组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管是被动的提出,还是紧急的应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我们不能不重视细小的东西,我们不但管理,而且要做到精细化的管理,“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精”是我们选择“细”的自然结果,而管理是方式,发展是目的,我们要掌握内在的东西,做到事必精,精必果,果必优。
当今的管理,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取胜,就要在之前一直被我们忽视的领域开拓、挖掘,要追求科技、创新、艺术于一体,要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在思维。管理不止领导少数人的事,更是一个所在单位全体成员共同的事,开拓思维、集思广益,做到精细集体化、精细管理化于一体。
本书论述了相关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其中领会了精细化 管理的大概意向,以此自身受益匪浅,此后会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与开发,虽说自身不参与管理,但身为一个配合拥护领导管理事物的员工,我会努力学习,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内心,以便更好的做好自身工作。
这本经典着作已经读过好几次了,现在是标准的案头参考书。我甚至购买了很多本,用作业务沟通的商务礼品。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会让人思考,忍不住总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尝试与实践。
《管理者》一书象夜空中指明方向的明星。有效的管理不是可以交会的,却是可以学会的(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也必须学会。管理的概念不是“当领导,管下属”,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科学,用来让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更好,即更有成效。管理同样也涉及个人、组织的各个方面。管理工作要从自我管理做起,养成卓有成效的习惯。
我认为大师论述的管理核心在于如何最小化地使用资源做出最大化的贡献(成果)。他的着眼点在于关键的资源(时间和人),及使用资源的原则(要事优先、决策与有效决策)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 ,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断成长,促使我们的团队卓有成效。
关于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我们要通过决策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我理解的原则是:
1、要事优先;
2、决策要慎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举一反三。用最小的代价“边际条件”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周全,具有普遍意义。
我们日常的渠道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一般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集思广益地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是我们遇到的持续挑战。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决定时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不同的意见。要慎重考虑决策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冒的风险。要让决策成为行动,更要落实到个人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同时也要考虑到决策执行者的实际能力。
[管理读书笔记]
篇7:管理实践报告
一、工程管理资料的依据
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工程资料之重要性可以借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予以概括。如何真正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工程资料是以现场的实际发生为记录依据的真实记载,而现场的实际发生必须要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各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设计图纸、设计文件等,还包括各地方性标准等等。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发现在各参建方管理者口中都很认同资料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根据我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采取对各参建方新入职人员制定一定时段的资料亲身涉足,以从资料管理工作中对工程建设框架、程序及对资料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二、工程资料管理的实施及主要内容
(一)工程资料的收集、形成、整理工作的实施
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工作负责,并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责任主体来共同完成建设工作。从而资料的收集、形成、整理工作需要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且设专人分级管理,亦要求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齐全,便于日后的追溯和利用。
(二)工程资料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资料主要包括:立项的前期资料、招投标资料、合同文本、政府文件、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施工图纸、施工准备资料、施工阶段资料、监理资料、竣工资料、竣工图纸等,复杂且系统、全面,是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标志。
篇首注释:
作者茅静怡,咨询管理公司工作,职称工程师,职务为工程部部长,从事多年监理工作。现管辖的工程监理项目有二十余项,遍布市区、四郊五县及经济开发区。本文主要表述多年从事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及监理公司内部管理工作的体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各参建方都认同工程资料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必须重视,可实际却又不是很重视。
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归档,各项检查离不开资料,过程验收离不开资料,竣工验收离不开资料,移交备案更需要资料,存档被查还是需要工程资料。因此对资料的重视不能仅停留在思想上,必须要付诸于实施。
三、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一)工程资料与建筑实体的关系
工程建设离不开管理,工程管理离不开实体和资料,工程资料是实体的图文记载和真实写照,贯穿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其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平台上工程资料和实体是两个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密相连的。
(二)工程资料特点
工程资料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是项目施工前期、施工过程及施工成果的真实反映,是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各种阶段的信息记录,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具有真实性、多专业性、时效性、分散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
(三)工程资料的控制作用
工程管理涉及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工程资料和文件来控制、指导、约束和反应,是工程建设、结算的依据,是工程质量评定的记载,特别是对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尤其在工程发生分包的情况下,在项目结算方面更能见工程资料的功效。因此工程管理离不开工程资料。
(四)工程资料的监督作用
工程资料对现场施工有反馈监督的作用,是该工程项目规范性、合法性的证明,是实体追溯的依据,不容忽视。有了资料的跟踪,项目负责人不用再凭着零星的材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对整个工程的节点进行控制。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都存于工程资料中,一旦发生如数量不符、质量差异等,便可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原因,也方便了项目负责人对工程的管理。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时间、数量、人员、规格等特性。
(五)工程资料对建筑的修建、改建提供帮助。
(六)工程资料的借鉴、促进作用
工程资料可以作为今后施工及管理工作的一种借鉴,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有的项目负责人对这些文件往往不大在意,其实在这些文件中除了有关的工程数据外,对施工过程、管理过程的总结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优、缺点尽在其中,学习和借鉴这些文件对今后的工程管理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工程资料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审查内容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方面应落实的资料包括:审查或审核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现场制度、应急预案、施工设施备案等内容。上述工作的落实是工程顺利开工的前提,是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的保证,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来共同完成的。
(一)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
1.资质要求:承包单位必须具有与承揽工程类别、规模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且证书合法有效(按时年检盖章生效),不得过期,不可冒用。
2.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证书合法有效,不可冒用、不得过期(有效期3年)。
3.工程管理中常发生的现象:工程正式开工前的准备阶段,各承建单位提交的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证书一般均符合要求,且经年检(仅个别分包单位报审的资质年检不及时,经指出后能予以完善)。但由于施工工期较长(1-3年,甚至更长时间),证书的有效期和资质年检的更新问题极易被淡忘,因为此时各责任主体已将关注点逐步转移到紧张的现场施工中,转移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上。所以在此提示项目管理人员应定期复查现场留存件,要随时发现,随时更新,随时完善。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的审查
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申报资格证书和安全培训证书。特别是项目经理要求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同时必须接受安全岗位培训,且具有安全培训证书。主要表现为:工程开工前、人员到岗后施工方项目经理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均合格有效,但在施工过程中对证书进行复查时出现的现象往往与审查资质时发现的问题雷同,即主要由于跨年后证书未及时年检或现场留存件更新不及时所致,应予以同等重视。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操作资格证审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证书必须合法有效,不得过期,要确保人、证相符,人员配置人数要符合规定,做到与投标文件一致。如:电工、起重信号司索工、起重机械司机、电气焊接(切割)工、架子工等。在检查中我们会发现,人员到岗,可岗位证书不能及时上报现象,亦会有岗位证书上报时在有效期内,可此工种未进入操作期。如:特殊工种岗位证书在上报时未进行作业,待真正作业时,证件处于换证或年检阶段;有的是相关工种还处在施工过程中但岗位证书已到有效期和年检期。因此,工程中要重视岗位证书的有效期和年检期的跟进工作,应避免只在进场时核查证件而后就不再过问的现象。
(四)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现场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检查施工单位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且要求总包单位检查各分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五)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
在工程开工及各关键工序开展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安全专项措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且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方案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以此来指导施工。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方案,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地下工程、脚手架、模板、高处施工作业、起重吊装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应有专家论证要求的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方案)必须经5人以上的专家组论证,且提交专家签字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作为附件。如,30m以上高空作业施工方案、3m及3m以上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等。
(六)检查现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费用使用计划
(七)施工设施备案的审查
审核现场施工设施(机具、措施用材料)的备案情况,需经施工单位自检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报项目管理部备案。
五、工程资料现存问题的表现
现今的建筑市场有个别建设工程的竣工档案,从形成、整理、编制到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资料欠缺真实性和规范性,且责任主体在不太规范的管理模式下运转。其主要表现在:
(一)工程资料失去追溯意义
工程资料不能真实反应工程实体,失去追溯依据的意义。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建单位重视现场施工远远超过重视资料,即掌握实体的现场专业技术人员不为资料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依据,施工资料由资料员一人“全程负责”,造成实体与资料的严重脱节。
(二)工程资料与实体不同步
工程资料与实体进度不同步,忽视资料对实体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a.材料问题:部分特殊材料(如钢筋等)要求进场检查后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但有的个别施工方因赶工期,在材料进场后还未及时复试或复试报告尚未出来便将材料用于工程。b.安装问题:对于一些工序要求在实测实量的外观检查的前提下还要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有的会出现下道工序已施工但前工序的相关检测、验收尚未进行,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c.资料问题:有个别工程使得工程资料编制工作成为完工后的“回忆录”,从而缺乏了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三)资料员的工作范围界定不清
在工程管理中,资料人员是各种衔接的枢纽,重要性无可厚非。但对于建设工程这个庞大的管理体系而言,资料员应以收集、整理、归档、移交、贮存为主。而一些项目的负责人将各类文件的编写及总结、评价、汇报等统统交于资料员来完成,此做法对确保资料、文件的准确性带来质疑,为日后的借鉴、追溯带来阻碍,实为不妥之举,望项目负责人应予以避免。
六、资料档案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为人民安居负责的工作
资料档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积累,为工程的竣工验收、建档、利用、追溯提供基础和便利,对新项目、类似项目的有益参考、对比、借鉴而体现价值。就需要工程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确保承担的工程其资料都能完整、准确、系统。因此,对于一个建设项目和良性的管理模式而言离不开工程资料、工程文件,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需要各项目负责人、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专业人员、施工资料员和监理资料管理人员共同重视、共同承担、共同完成。参建方的新入职人员需要有时段性的资料亲身涉足体会,方可真正认识到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对工程建设框架、程序及对资料工作的重要性的足够了解,方能付诸于实施。
篇8:管理实践心得体会
为了在高中阶段有更多的实践经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成为整天在学校里只会学习的学生,今年暑假我来到杭州银行参加社会实践,我的岗位是大堂经理助理。
实践初期,我在大厅里站岗,当客户有问题来咨询我时,我有时会因为不熟悉业务而一脸茫然,直到向辅导员姐姐求助来回答客户的问题。之后一段时间我跟随着辅导员姐姐观察她的各种操作以及听取各种常见咨询问题的回答,又问了几个业务问题,我开始慢慢地放开胆尝试,有不会的业务也会让相关工作人员来回答。我起初的“害怕”就是这样被克服的,关键在于大胆地迈出第一步。
在银行服务不能坐着,得时刻留意顾客的需求。几天工作下来,时常会感到腰酸脚痛,或许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积极主动地接近顾客,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交流能力和心理洞察能力。
有个事实众所周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理论学习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这次实践中,这一点我感受很深。作为高中生,虽说离进入社会工作还有一段路,但这段时间过的却很快,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必须要重视社会实践!
篇9:管理实践心得体会
我们都相信管理者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管理者不同于企业中的其他人,他们需要担负两项特殊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创造出大于各部分总和的真正整体,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实体,而且其产出将大于所有投入资源的总和。第二项任务就是协调每个决策和行动的长远需求和眼前的需求。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灵活的头脑、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既然管理者的工作如此的复杂,那么究竟有哪些主要的工作呢?其中包括了5项基本活动。首先,管理者设定目标。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如何达到目标?其次,管理者从事组织工作。他要分析达成目标所必须的活动、决策和关系。接下来,管理者还必须激励员工,和员工沟通。他通过管理,通过与上下属的关系,通过奖励措施和升迁政策,以及不断的双向沟通,把负责不同职务的人变成一个团队。
第四项基本活动就是管理者必须为工作建立衡量标准,并把衡量标准的重心放在整个组织的绩效上,同时也放在个人的工作绩效上,并协助个人达到绩效。最后,管理者必须培养人才。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对下属的影响十分巨大。他可能引导下属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可能误导他们;可能激发也可能压抑他们的潜能。由上可知,管理者的工作如此复杂,做好每个工作都需要不同的资格和品质。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当管理者?第一,表达能力强。他必须懂得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二,善解人意。他必须知道别人的需求,懂得如何掌握别人的需求。三,善用时间。时间是最稀有、最昂贵和最难以掌握的资源,但是管理者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普遍的问题。懂得善用时间的管理者通过良好的规划达成绩效,他们愿意先思考,再行动,花很多时间彻底思考应该设定的目标领域,花更多时间有系统地思考如何解一再出现的老问题。四,懂得培养人才。管理者手中掌握的资源——人,最特殊。培养人才的方向决定了员工究竟更能发挥生产力还是最后百无一用,好的管理者有正确的培养人才的方向,能协助部属成长为更重要、更丰富的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品质——诚实正直。管理者必须把企业的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管理者不只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部属,同时也通过愿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未来的管理者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挑战,管理者要继续担负管理好企业及推动经济发展创新的重任,必须为未来的管理者做准备,培养更多出色的管理人才。
篇10:最佳管理实践
12月,《世界经理人》评选出中国十大最佳管理实践,海底捞、百度等企业荣登榜单,在业界引起广泛影响,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壮大,为经理人提供可借鉴的管理经验,成为本刊最佳管理实践评选的宗旨。今年我们将照例陆续推出影响较大,广受业界肯定的管理实践案例,分析代表企业的成败得失,并在年终进行盘点,从中评出最受关注的“中国十大管理实践”。我们诚挚邀请您的参与,您可以到世界经理人网站 (www.ceconline.com/Bp/)参与提名及投票。本期推荐的最佳管理实践名单包括人性化的员工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去家族化,以及创新模仿。
1、人性化的员工管理
企业管理最终是对于人的管理。很多员工对于工作的需求除了物质利益外,更多的是自我价值认同,或职业规划的需求。对于管理者,也不再是雇佣流水线上的“手”那么简单,他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搭建平等、民主的平台,培养塑造企业自己“独一无二”的忠诚员工,成为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西方管理学者提出“员工也是上帝”的理念,其核心价值观就在于通过人性化管理,构建新型的企业与员工关系,在此理念下,员工对企业负责,企业为员工服务。
代表企业:德胜洋楼
德胜洋楼提倡踏实、认真、负责工作,不提倡投机取巧、偷工减料,即走捷径的价值观。员工可以每月预先支取生活费;不用领导签字就可以随时报销;每年还有机会出国旅游;甚至公司会为“终身员工”养老送终;不用打卡上班,可以随时调休。对于那些有梦想,想出去创业的员工,德胜不仅接受他们办理1-3年的长假申请,而且保留公职和工龄,甚至可以为他们提供去新地方、新单位的路费。如果在3年内,该员工想重新回德胜,公司还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
在公司上下,为体现公平公正,德胜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听证会制度。当职工之间为工作发生了矛盾,关系得不到协调时,任何一方有权利申请召开听证会。
德胜洋楼无论是员工之间,还是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都是和谐融洽的。公司成立来,连续在企业工作以上的员工达到了60%之多。
编辑点评:不同的企业性质决定了不同的员工群体,对于教育背景简单的建筑工人,德胜洋楼却在员工管理上做到一些知识型企业无法做到的:那就是对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听证会制度也是对员工平等、民主意识的培养,在这种宽容但又负责的企业中,员工自然得到了满足和幸福。这是任何技术和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人性化管理不是停在口头上或规章制度中,而是要融入企业文化血液和管理者理念当中。
2、去家族化
家族化经营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很大比重,一是由于共同创业的经历,其次就是“自己人用起来放心”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但是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家族式经营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思维保守,专业性不强。一些“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要么徘徊在决策外围,要么被束手束脚,积极性和能动性受到制约,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去家族化的“运动”既需要企业家们的勇气和心胸,更需要具备战略眼光。
代表企业:天正集团
作为中国工业电器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为了解决企业高层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决定,让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多位家族成员先后离开公司,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向骨干管理者开放股权。同时,给予经理人足够授权,并逐步培养和树立子公司负责人的威望,
通过一系列措施,天正搭建了一个员工和企业一起创业的平台,使职业经理人们真正放手去做,从而也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编辑点评:企业究竟是个人或家族的,还是员工的?如果领导者选择前者,那么做大做强的目标很难达成,因为靠一己之力去对抗激烈的市场竞争覆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选择后者,那么领导者将企业的命运与自己和员工紧紧绑在一起,众人拾浆开大船,企业抵御风险和机遇的能力也将大大增强。当然重要的还在于,企业能够建立起完善、规范的治理结构,权责明确的制度才能更有助内部资源的优化。
3、创新模仿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石家安在其著作《COPYCATS》中提出创新模仿概念,指出创新和模仿相结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和模仿应该互为补充。对于行业领先者,后来者要想立足,从模仿着手,进而演进为自主创新不失为一条捷径。商业界的巨头们, IBM,沃尔玛等都有过模仿的经历,重要的在于如何从模仿迈入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从行业跟随者成长为强有力的引导者。
代表企业:魅族
从被苹果公司提出知识产权诉讼,到魅族M9通过工信部审批,获得正式上市资格,魅族实现了由最初的模仿苹果Iphone外观到新产品的自主创新。魅族抓住的市场空隙就是Iphone忽略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高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以及不够“亲民化”的软件系统。魅族敢于挑战行业老大的资本在于,除去模仿,构建具有强大研发实力的技术团队。M9采用Android2.2操作系统,内置Google邮箱、地图等,还自带“软件中心”,所开发的数十款应用和游戏,从使用到体验都成为苹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编辑点评:魅族在前期进行模仿时已经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掌握了被模仿产品的技术诀窍后,进行产品功能、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改进,最终实现了自主创新,走出“山寨产品”的阴影。
4、提升供应链效率
在电子商务界,供应链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有着战略性的重大意义。这其中包括前端与供货商关系,后端仓储、物流等环节。较高的利润率与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电商们追逐的两大焦点,也是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而提升供应链效率是否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处理好后端的仓储、物流,就能够达到目的了呢?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代表企业:京东商城
成立于的京东商城,从3C产品起家,到目前建立综合类的电商平台,其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40%。京东的低价策略不仅吸引来消费者,更为自己树立了好口碑。京东商城不追求毛利润的多少,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高供应链效率上,提高库存和现金周转率。
为了提升供货效率,京东加强了公司内部流程和管理。通过自主开发的ERP系统,掌握每一款产品详细信息,将整个流程分解为34个环节,每个环节可能有很多更琐碎的细节组成,在所有的流程中,目前京东自己控制着其中的60%。除此之外,京东对仓储、物流配送环节也有绝对的掌握能力。 8月,京东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了自己的配送队伍,后又加大供应链能力的投入:新融资2100万美元中,有70%用于成立控股物流子公司、购买新的仓储设备、配备手持RF扫描器和建设自有的配送队伍。
编辑点评:被电商奉为榜样的亚马逊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建仓储、物流、丰富产品线、完善服务器、数据库架构,其总投资可能超过20亿美元。正是考察和深刻领悟了零售业的规律,京东才决心在供应链管理上下功夫。从信息化的订单处理,到仓储、配送,京东都舍得花钱,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意义非凡。对于京东自建配送队伍,业界有不少异议,但是随着用户规模的越来越庞大,单纯依靠第三方的快递业务是否能满足发展需要?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不得不防微杜渐的问题。京东掌握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从定价权和服务上占据主动,未尝不是上策之选。
篇11:理解管理实践
管理源自泰勒: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从我们现在来看虽然不准确,在当时以及目前企业社会所运用中还是能体现一二。
而管理学的确立来自于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的问世。1954年,随着40多岁的德鲁克的崛起,管理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他认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才是管理的真谛。
作为笔者而言,比较认同某个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对于管理的分解和总结。
管:竹+官=文官, 通过文化来统治
管:管制
理:条理
管理:通过文化来达到条理化
Management: Man+age+ment
每个存在于世的人,一个社会实践者,对管理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或偏或全,或高或低。笔者从事市场研究多年,接触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多种,并以营销经理的企业管理角色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对于管理实践有着自身的认识和看法。
笔者对于管理,总结有以下几个词:权力/责任;目标/结果;组织/过程;实践/调整;
(一)权力/责任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名不正而言不顺;不定其权,不负其责,权责不清不可咎”。
NO权力,NO责任。说管理,一定会说到管理的核心:人,一是管理者,二是被管理者。而管理实践的好与坏与管理者是息息相关的。从目前中国国情来说,做一个管理者,如果不给你相应的权力,你是很难发挥管理者的作用的。所以权力是管理的外部基础,这个观点与德鲁克的思想有所违背,但却是实际存在的,现状更是无法忽视的。
而责任则是管理的内部基础,一个成功的管理组织一定是权责分明的,责任与权力并存。愿意承担责任是管理者的内因,需要承担责任则是企业对于管理者的要求和外因。他们共同作用才能打好管理组织的基础。
恰当到位的权力授予,对于整个管理组织是非常有好处的。它会缓解上下之间连接的节点,软化管理上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只有其责,却无其权,最终导致的一定是上级/老板的不满,下级的怨声载道。
管理的责任,决定对于管理文化的认可和对管理组织发展的投入程度,需要承担的责任与愿意承担的责任一旦达成一致,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管理组织来说,定是所幸之事,
所以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笔者认为是管理中,最跟人联系的点,因此是最基础的核心要事。TO权力TO责任。
(二)目标/结果
结果的成败,源于目标的制订。管理中目标为起点,结果为终点,认准目标,控制结果,才能保证管理的执行保障。
目标,是管理的方向,需要在管理组织中形成清晰、可达成的、统一的方向。它将指引着管理组织、管理者、执行者用同一股劲做同样的努力。对于管理组织而言,它如同步枪的瞄准器,一旦瞄准方向,至少不会南辕北辙。
结果,是管理的成果,他会受到更上级管理者、投资者、股东等等其他人的关注,也决定了管理的后续性和成长性。管理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最终都将由结果来判断。
关注目标和关注结果同样重要,瞄准方向,控制结果,是管理头尾的控制,才能真正做到两点一线。
(三)组织/过程
通过组织,实践过程,并最终达成目标,在管理中控制工程,组织协调,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组织,既是动词,也是名词。就动词而言,组织包含了协调、控制、联系等意义,它是管理动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就名词来说,他是管理团队的组合,有大有小,是一种组织中有组织,管理中有管理的概念。因此组织通过自己组织达成组织的结果。
过程,则将重点放在了实践和执行层面,控制过程是管理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过程,不可能有结果,或者唯物的说是,最终不可能有结果。
组织,过程是管理的流程核心,复杂的关联着管理中的每个人,这个过程是最能体现管理组织优秀与否和对最终结果信心与否。
(四)实践/调整
实践,由说转向做;调整,则是将做过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判断并修改。权责清晰、目标确定、组织顺畅,剩下的当然是要执行和实践。不做永远也不知道最终将会出现什么,因此德鲁克将勇于实践作为管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笔者认为是十分正确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是实践和反击管理疑惑的最好武器。
而调整,则成为实践之中的医生,帮助管理组织,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实现良好的管理结果。
想到形成优秀的管理组织,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主张“管理创造价值,品牌驱动生活”,品牌导演/实战营销顾问/房产营销顾问/职业经理人,
,从事品牌策划、企业管理5年,服务客户几十家,目前供职于某房地产公司营销总监一职。致力于企业管理咨询、营销管理、品牌推广。QQ:8544556;电话:13777884137;个人博客:www.seahill.com.cn或网易博客seahillwang.blog.163.com
篇12:绩效管理实践浅析
绩效管理实践浅析
广船国际自引进了绩效管理体系,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初步建立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基本覆盖到所有的.管理岗位,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初步显现.本文简要回顾了公司绩效管理的推行情况,总结了在绩效管理推行过程中的经验,分析了当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在新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作 者:覃廷贵 朱丽君 赵文正 Zhu Lijun Qing Tingui Zhao Wenzheng 作者单位:广船国际人力资源部 刊 名:广船科技 英文刊名:GSI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U6 关键词:绩效 管理 实践 改进篇13:管理实践心得体会
在真正读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之前,首先看到的是编者对这本书的结构介绍: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三个管理”,即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告诉我们Drucker的三个经典提问,即“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以及“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还有,管理必须同时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1)必须考虑成果和绩效,这是企业存在的目的;2)必须考虑在企业内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组织;3)必须考虑外在的社会,也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接下来,我看到了Drucker对“管理”的解读,以及大家对《管理的实践》的看法,此时,内心产生了认真阅读此书的渴望。在目录之后的不是正文内容,而是三篇推荐序,分别是Drucker先生的学生赵曙明、德鲁克研究会的那国毅和远流管理顾问詹文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管理的实践》一书的看法,但却表达了同一个观点:《管理的实践》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值得大家去阅读领悟。
在下来,是Peter F. Drucker的自序,他称《管理的实践》是全面探讨管理学的第一本著作,他建议读者要视这本书为打好管理学根基的最重要的一本书,他希望在未来的时光中这本书仍然能协助管理者工作。
看来,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值得去阅读!
《管理的实践》一书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有着精辟独特的见解,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第一部分Drucker先以一个企业的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Drucker以福特汽车的故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出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则透过活动、决策与关系三项分析,深入管理的结构、最终的检验标准及绩效,同时也说明了五种组织结构之优缺点,与使用的大、中、小型企业级其限制条件。
第四部分Drucker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创新的时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五部分Drucker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和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Drucker指出:“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能动、动态的器官。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他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他,不厌其烦地提出:管理既要眼睛向外,关心它的使命及组织成果;又要眼睛向内,注视哪些能使个人取得成就的结构、价值观及人际关系。
我借用赵曙明博士的话来形容这本书——这本书浅显易懂,不同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教育。是一本永恒的、跨越时空的好书!
篇14:管理实践心得体会
对于管理,本人似懂非懂。如果说一点不懂,却也能做一些小事情,就权当初级管理吧。下面就学习《管理的实践》谈三点小感悟。
一、管理--班子团结是前提
班子团结,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班子及成员完成任务的保证。实现班子团结要做到四点。
要做到班子团结一是领导干部识要广。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广博知识和通情达理是维护班子团结的重要条件。凡是小事计较、不顾大局,常常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互相猜疑,大多是知识缺失或个性缺失者。班子成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培养超脱的心境和浩然正气,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小事”,班子的团结自然就会搞好。 要做到班子团结二是位要准。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虽有分工侧重,但对整体工作都有领导责任。位置摆平了,大家才有动力,具有积极性,领导系统才能高效率运转。要有一种多干事情,多担责任,淡化权欲,少揽权利,避免陷入谁大谁小,谁高谁低之争。同时要让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热情。
要做到班子团结三是事要公。班子成员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的,应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为本单位的工作殚精竭虑,谋求发展,这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全局和大事。如果每个班子成员能够始终想全局、顾大事,处处把发展摆在首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既干好事业,又搞好团结。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和落实目标责任制,使大家忠诚于事业,专心于事业,不因争个人的名、位、权而记小帐,结恩怨,让大家的心思始终集于公事、谋于公事。
要做到班子团结四是胸要宽。历史上凡有所成就的人物多为胸宽度大者。一个领导班子成员的胸怀是否宽阔,既是其自身素质、修养和品德层次高低的综合体现,也是吸引和团结大家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在领导工作实践中,要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允许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差异,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紧要的小缺点,非原则性的小毛病,在小事小非问题上得理也饶人。要从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分析利害,冷静客观处理各种问题。同志之间以支持、友谊、谅解为重,真诚合作共事,以减少内耗,增强工作的推动力。
二、管理--做好沟通是基础
管理大师韦尔奇对管理的要求是“沟通--沟通—再沟通”。现实中沟通因人而异,会沟通的人上至八十老人下至十岁孩童都能说得进去,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相向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上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该积极和部属沟通。优秀管理者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要有高效的沟通技巧,一方面管理者要善于向更上一级沟通,另一方面管理者还必须重下功夫,以能力带动人,以素质展形象,以情感凝聚人,让员工感受到你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
一、与时俱进,提高学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的形势总是在不断变化,如果将工作思维局限于过去掌握的知识或积累的经验,欠缺创新精神,就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主动学习,不断充实,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与工作经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提高领导管理能力,适应新形势工作需求。
二、以身作则,始终充满激情。一个企业,不管在创业初期、发展期、稳定期,还是衰落期,都需要领导以一种卓越的激情带动员工或艰苦创业,或扭转乾坤,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发展形势大好时,不要骄傲自满,带领员工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要坚韧应对,带领员渡过难关。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三、公平做事,做到奖惩分明。一个团队由几个、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的人组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用来衡量自己、衡量同事、衡量上司。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团队领导做到公平办事。哪些员工表现好,要及时奖励,树立学习榜样;对犯错误的员工,要进行警示教育。只有做到奖惩公平透明,才能真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团队工作热情。
四、真诚待人,与下属做朋友。领导干部要真诚对待下属,善于与员工打成一片。在学习上,能够放下架子,虚心向下属请教某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上,能够集思广益,诚意征求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上,能够平易近人,主动与下属沟通,让员工感觉到你是在真心与其交朋友,自然而然产生朋友情,愉快地跟随你工作。
★ 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 教师读书活动计划
★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管理的实践读书笔记(推荐14篇)】相关文章: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方案2024-01-18
教师读书活动总结2022-10-08
工作室教师读书活动方案设计2022-08-15
小学六年级班级读书教学计划2023-03-07
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2023-01-13
个人读书月计划2023-03-17
书香校园活动方案2022-05-06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策划方案2022-10-30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2022-05-04
个人读书活动计划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