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诗(共12篇)由网友“bl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长征的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长征精神诗
《江城子忆长征》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
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
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回眸长征
滔滔大渡,飞夺天险
滚滚金沙,四渡赤水
平平抢声卷沧澜
仄仄炮声慑敌顽
夹金六盘横断山
山山险恶踏平川
峻岭崇山,迂回作战
积雪漫山,草地泥潭
雄师奋战,闯关向前
徒步二万半,旌旗飘陕甘
燎原火种,谋新篇
长征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2:长征的诗
关于长征的诗
一,过大荒岭
十八盘上叹紫荆,
古来客外路难行。
今天再越大荒岭,
更恨人间路不平。
风瑟瑟,雨蒙蒙,
盘蛇伏我入云中。
相逢且问西来客,
前面关山更几重?
二,上五台山
六月青山景色佳,
行程百里力未乏。
溪水潺潺鸟迎客,
草树青青蝶戏花。
清风有缘拂人面,
白云无羁网罗纱。
功名尘土国难在,
未敢偷闲学出家。
三。咏台怀镇
五台青峰抱古寺,
游人香客入台怀。
也慕佛国清凉境,
四面流云过山来。
四。太原愁雨
一路风尘入晋阳,
细雨凄迷扰愁肠。
无边恼恨谁能解?
且敲棋子放疏狂。
五。登华山
华山奇险天下闻,
仙踪难觅景森森。
临壑苍松腾紫气,
破天绝壁挂祥云。
日迫长安秦川碧,
烟笼黄河水天浑。
泣血江山兴亡泪,
天地悠悠古今人。
六。从西安奔商州
一辞西安赴楚荆,
群峰拥路路难行。
半岭行来脚下软,
石上清流浴肤松。
才觉峰口云天阔,
又追丹江驾长风。
日落山空何处宿?
两三灯火商州城。
七。赴荆门路上
胎爆于道,步行数十里无村落,暮至,缓缓独行。
欲赴荆门阻重冈,
野风摇树倍凄凉。
数声归鸟伶晚客,
几处池水托夕阳。
天涯孤旅谁牵系,
无声草木含情长。
聚散难期儿女事,
从此枕边少泪行。
八。过荆州
微风疏雨过荆州,
新街市景旧城头。
前朝英雄无觅处,
衣冠男女漫街游。
旧笑景升无大志,
新恨商歌依悠悠。
大江流尽帝王业,
华夏干戈几时休?
九。三峡
独倚船舷观画屏,
山眉垂敛怨云浓,
水天黯淡客多情。
船过巴东忽夜降,
沿江灯火乱如星,
只疑银汉落江中。
十。别公安县公安朋友
云雾初开天放晴,
不期公安阻行程。
平生初为警门客,
斗湖城关乍认朋。
你行公事我忧民,
同谓报国道不同。
莫说异乡无知己,
最无情处尚有情。
篇3: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诗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诗(1)
一
走马江天人未歇,长征万里几人回?
南天烽火沉沉灭,北国狼烟滚滚来。
指点江山回世力,肩挑日月挽天才。
西安事变惊雷动,抗日风云从此开。
二
红军万里几消磨?人困马乏三万多。
西接穹庐北近漠,南连烽火东临河。
飞行瀚海征马匪,挺进太行抗日倭。
不是张扬戳天日,又多风雨几悲歌?
三
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
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
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
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
四
博古先生羞博古,翻云覆雨一言行。
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
将士阵前纵喋血,书生纸上尚谈兵。
古城遵义英雄出,力挽狂澜日月擎。
篇4:读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有感
读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有感
平泉县城西小学六年二班 大潘
今天,学习了毛泽东《七律.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但是毛泽东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在长征诗中,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指导教师 吴丽华
篇5:读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有感
读毛泽东《七律.长征》诗有感
平泉县城西小学六年二班 大潘
今天,学习了毛泽东《七律.长征》这首诗,我感触颇深。
(本网欢迎您投稿)
长征,这震惊中外举世皆无的两万五千里的军事长征,是中国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省。长征途中,天上有敌人飞机轰炸,地下有敌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五岭、乌蒙山、大雪山、草地等天险的阻隔,红军要战胜克服这些艰难险阻,不仅身体要遭受超出人类种种极限才能忍受的痛苦,而且还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长征本身是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
但是毛泽东写的长征的诗词,却没有刻意描写长征经历的苦难和牺牲,而是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连那从浩浩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的岷山千里雪,也雪霁日出,阳光映着白雪、红旗,为红军的胜利而笑逐颜开了。这是何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啊!
(本网欢迎您投稿)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借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相结合的长征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了扬眉吐气的日子。在长征诗中,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人豪情万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体会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长征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征服学习、生活上的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决不能浪费光阴,虚度年华。迎来自己人生的“尽开颜”。
指导教师 吴丽华
篇6: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全诗:
《七律·长征》
毛泽东〔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意思是: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可是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可是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境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全诗赏析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比较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经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比较。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比较,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岭”“乌蒙”两句经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这两句则是经过写景来记事,经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未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此刻,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终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全诗赏析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那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经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比较。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比较,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可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岭”“乌蒙”两句经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这两句则是经过写景来记事,经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度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此刻,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终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全诗赏析三:
我从小到大学习过许多诗句,可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七律长征》。
他的作者是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别看他写得这么轻巧,长征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仅有红军战士们明白。毛主席写的是就像去山水之中游玩一样,毫无压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行程途中,遇到了种种艰难困苦,经历了让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连绵起伏的山岭、天寒地冻的雪山和茫茫无涯的草地等各种天险的阻隔。满腔的热血,不顾自我的生命危险,英勇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充满智慧,巧妙与敌人周旋,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从诗中最终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会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仅仅在战场战斗,还要面临环境恶劣,粮食不足,但他们却依然开开心心过每一天,我十分佩服。
如今,我们过着幸福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历史,不能忘记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更不能忘记国家的创始人。这都是他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以后要认真学习,报效祖国!
篇7:《长征》
《长征》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学习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具准备
红军长征路线图;绘有红军过雪山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指名读第六组“导读”。说说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篇8:《长征》
这首诗是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板书:长征1935年10月)
2.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图,简单介绍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消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历尽艰苦,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比如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大雪山,穿过草地等,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三、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逶,读w5i,不要读成w7i;迤y0,不要读成y@;磅,读p2ng,不要读成b4ng;礴,读b$;丸,读w2n;岷,读m0n,不要读成m!n。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视情况作解答,大多放在讲读诗句过程中解决。)
四、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五、理解诗句。(先同座试讲,再指名逐词逐句讲解,教师酌情指导。)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指红军在长征中遇到无数的艰难困苦;“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乌蒙”指“乌蒙山”。“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山”的代表。
(2)“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磅礴”,气势盛大。“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蒙”的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走泥丸”,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险峻雄伟的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云崖暖”,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简单介绍红军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的经过,帮助理解这两句诗。
(3)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含义?(从“暖”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心情,从“寒”中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三军”,指整个军队。“开颜”,就是笑。
(2)出示绘有红军过雪山情景的挂图。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六、练习朗读。先各人练习,再指名朗读,要读得准确、流利。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将生字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岷山尽开颜万水千山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有错的课后订正。)
二、指名讲解听写的词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这是一首七律诗,每句七个字,在节奏上是每句四顿。读时应按以下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3)学生自练,再指名朗读。
四、指导背诵。
1.指名试背。
2.齐背。
五、读了这首“长征”诗,你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谈具体一些,特别是要说清楚自己是怎么从诗句中体会到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伟大的友谊》。
《长征》教学设计
《长征》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长征
长征,说好听点叫“战略转移”,其实说白了,就是打了败仗不得不逃跑嘛!
幼时的我,初听见爷爷谈到长征时,疑惑的想“明明逃跑这么不光彩的事,为什么还要被传颂”直到那天之前,我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那天,我在网上无意的看到这样一篇故事:“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跟随红军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桥时为了照顾一位伤员不小心把自己那袋得来不易的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不让大家挨饿,就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在路上拔了许多野菜塞入包中。可长征路途艰辛,没过多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发现她吃野菜和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都分了一点干粮给她,她深深得感受到了来自大家的关怀与温暖”
故事虽然不长,但这种精神却久久让我不能忘怀,那时我才明白长征传颂的是什么,是精神!!是老红军们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积极向上、敢于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或许在现在的孩子眼里这件事情没什么大不了,可你再仔细想想,当时那是一种怎样的坏境,如果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别人,自己就要面临着难忍的饥饿,可就算这样大家也是团结一致,互相关爱。而故事中的小兰年纪和我们一般大,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现在的孩子没有的东西,我想我应该做些改变。
如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不需像老红军那样,纵横八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却需要我们学习长征精神,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
篇10:长征
经过漫长的岁月,长征林来了胜利的英雄壮歌,这是用血,用肉换来的,他们不畏惧延寒风吹,不畏惧饥饿而前进。
在那儿一望无际的沼泽草地上,有他们永恒的背影;在辽阔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坚强的脚印;在一望无际的高山上,有他们挥洒下的汗水!
在漫长的长征中,红军斩关夺溢,抢险飞渡,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草地上,大家吃野菜,啃树皮来充饥,长征路上,小红军累的不行了,首长把自己的马给小红军骑。雪山上,首长为了让每一位士兵都穿上棉袄,自己却冻成了“红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我心里酸酸的。
当年,红军用智慧和勇气创造出了一个个空前绝后的奇迹,用自己的血谱写了一首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我发自内心的问自己,那我呢?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唉声叹气;平时,20分钟走一公里去上学都连声抱怨,而红军20分钟走一公里,他们也会唉声叹气,叹的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自己走的太少了呀!我种种的抱怨,在红军面前又算的了什么呢?红军长征的途中,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我们又何必不珍惜现在的自由生活呢?
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苦,而他们是坚定意志上的强者,那么我们要成为学习中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世界上的强者,而来报答祖国的培养,烈士们的期望,成为世界上的骄傲!
篇11:长征
长征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 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 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教师:(课前播放《长征》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
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长征》,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长征》 (教师板书)本诗的作者毛泽东是每一位同学都并不陌生的, 而同学们所知道有关他的小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那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
学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 。
教师: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长征》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教师板书:1935年10月 毛泽东)
教师:同学们知道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知道长征是什么人?知道长征经过了那些地方吗?知道长征的路有多长吗?知道长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吗?
师:(音)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教师:在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之后,共同步入“长征”,与那伟大的红军战士同走长征路。(学生看书,听教师激情朗诵了全诗。)
教师:听老师朗诵后,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
学生:作者对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二、巧用电教,培养自学、表达能力,细读激情。
教师:昨天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说说呢?(多名同学来说,只说重点词语。)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刚才同学们纷纷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词语,稍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试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学生:(读诗之后)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通过画中心句,使学生抓住诗的主线。]
教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诗的中心句。刚才有同学举出这两句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谁能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为他解答呢?
学生:“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教师板书:万水千山 只等闲)
教师:这两位同学很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中心句中的疑难词语,那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学生主动抢答)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这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师: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做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
学生: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那无数的艰难困苦都当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那种蔑视一切困难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是啊!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来这种感情呢?
学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
教师:请大家试读。(试读之后)谁来为大家范读?(指名来读,教师指导朗诵)[“试读―教读―会读”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诗的前两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习的步骤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用大屏幕出示“四字学习法”:
一、译 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二、连 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
三、悟 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诵 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四字学习法”,前后桌四人自动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余下的诗句。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互说互述,互相检验,总结概括,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请同学们坐好,让我们来交流各学习小组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五岭、逶迤、细浪、泥丸”四个词语不理解,然后我们查字典讨论后是这样解释的――(组员解释词义 )“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间。“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走泥丸”是指滚动着的小泥丸。(教师板书:
五岭 浪
乌蒙 丸)
学生:对于“逶迤”、“磅礴”我是这样理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浩大的样子。
教师:这几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过去。
教师:“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四个词语分别写了山的什么?
学生:“逶迤、磅礴”两个词语是写乌蒙山和五岭山的高大雄伟。“泥丸、细浪”是指高大雄伟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波浪、滚动的泥丸一样渺小。
教师:写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红军把“五岭”和“乌蒙”看做“细浪”和“泥丸”?这样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学生:“逶迤”和“磅礴”两个词语使我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困苦。把五岭和乌蒙看作“细浪”和“泥丸”显示了红军藐视困难,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红军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豪迈气概。(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范读)[在解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你知道这首诗的第五六句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两次战役么?
学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教师:请同学们看巧渡金沙江的电影片段。
学生: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教师板书:金沙 暖)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
(放映过程中教师激情描述背景)泸定桥头被上刻着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13根铁索高悬于湍急的河流上,桥长百余米,高达数十丈。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22位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冲过对岸,夺取战斗的胜利。
教师:看完电影,对于《长征》诗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学生: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给人以寒气逼人的感觉。
(教师板书:大渡 寒) <
篇12: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家喻户晓的诗句正是当年毛主席为红军战士所写的。
如今,离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了。 二年的徒步行走,二万五千里的跋涉,这考验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长征,更是心理上的长征。 80年前的今天,红军们正经历着漫漫风雨路,一次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征程。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跨过雪山……说不尽的艰难险阻,道不完的智勇多谋。 波涛汹涌的赤水冲走了战士的躯体,却留下了坚强不屈的精神,茫茫雪山冰冻住了战士的脚步,却留下一颗颗如火的心在胸膛里熊熊燃烧,灰暗的沼泽吞噬了战士的身体,却留下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烈士们踏着鲜血和荆棘,用他们的身体铺完了长征之路,铺向了我们美好灿烂的今天,今天,往日的硝烟滚滚已不在,骇人的大炮已不在,无情的枪口已不在,四处吹响着和平的号角,可我们缅怀先烈的真心还在,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还在,那通往光明的前进道路还在。
★ 王昌龄的诗出塞
★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
★ 王昌龄爱国的诗
★ 王昌龄的诗
【长征的诗(共12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长征教学设计2022-07-28
长征观后感1000字范文2023-07-27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词名句2022-08-03
毛泽东诗词赏析2022-10-10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案2022-12-03
长征精神初中英语作文2023-11-27
有关长征精神的作文500字精选2023-10-01
长征ppt课件2023-10-24
人教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2023-10-12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800字2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