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共12篇)由网友“DaisyHooh”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故乡的云的散文
故乡的云的散文
云的风筝高过我的了。
云说风对她好呢。
此时,如果有一忽风吹过来,我就会赶上云的。
和云一起,那是我的童年。后来云走了我没见回来。
记得那时,云儿喜在牛背上,风筝依偎这白云。云的风筝在天上,我的梦在云的眼里。
云的眼睛好亮,像挂了雾水的葡萄,把梦说成葡萄,除了酸之处,就一串串闪着,坠在心头。
傍晚,云坐在院子里一棚葡萄下,藤儿疙疙瘩瘩上去,曲去,伸去,叉去打弯儿,枝枝条条,横了斜了,像网呢!那葡萄熟了,叶也落了。云偷偷地剪一串给我,每一颗都紫的,一撕皮,红厚厚的肉,就水汪汪地抖着,闪出一点湿亮。
梦,理所当然地被云覆盖着。
云很苦,是半路捡来的弃儿。她家大人又很凶,经常打她。每天清早云要做好早饭喂好牲蓄,洗完一大盆子衣服,才出门去割猪草。我和云是玩伴,常常割好猪草后就去村头的小溪边去玩,小溪水清流细,凉滋滋的',云坐在石碾子上,捋起裤管把脚伸进水里打水,那露出的地方青一条紫一条的肿着。我心疼地抚摸那伤处,轻轻地问她“疼吗”。她点点头又摇摇头,眼里沁出一丝泪花。于是,我从溪里捞出黄乎乎的泥团捏出两个泥人。用所有骂人的话咒他们断子绝孙,祖宗八辈都不得翻身,直到我们骂累了,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完了,就把他们踩个稀烂才肯罢休。那时,我总是威武地扬着晒得黑黝黝的胳膊说:“等我长大了,娶你做媳妇,就不会有人欺负你了”。
儿时的承诺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圣洁天真的情感,我信从了戏文里“十年寒窗熬出个状元郎”的说法,让云也做诰命夫人享享清福。那时,我拼命的读书。后来才明白那是一个多么美丽而奇妙的梦啊!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年假期返乡,我就给她讲城里的趣事,都市的生活,她总是静静的听着,眼睛亮亮的。看得出她在尽力的想象着都市诗卷一般的生活。
再后来,听说她出走了,到北京去了,从此音讯杳无。
云儿走了,走的如一只风筝,去找回梦幻中的那种浪漫的生活。可我的梦,却如一条线在漫长的岁月里思念着,紧缩着,攥的心痛。常常仰望北方的那片晴空默默的祝福:云儿,你一生平安!
篇2:故乡的云散文
生活太匆忙、太繁琐、太沉重,我们没有时间聆听。精神太疲惫、太紧张,太压抑,我们没有心情聆听。那么很多个独处的时刻,我们会干什么?
夜晚,当夜幕降临,当浓重的夜色笼罩整个大地的时候,我们独处于一隅,扭亮一盏小灯,任心绪飘荡;任那橘黄色的灯光柔曼一壁的心事。打开音响,开始聆听。聆听歌声,聆听莎拉.布莱曼那天籁般的空灵、飘逸的歌喉。让风轻云淡的音符在黑夜的每一个角落响起,让轻盈、惆怅而凄凉的歌声穿越星空,撞击心灵。这一刻聆听一种感动,聆听一种精神上的合唱与思绪上的共鸣。穿越斯卡布罗集市,我们感受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与罪恶,感受到每一场战乱,存活都是一种胜利,在没有什么正义与非正义可言的战争之中,生命是惟一可以言说的东西,而爱,让人们可以不轻易放弃生命。
寂静的下午,当夏日疲软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当细碎的阳光斑驳一地旖旎如梦的树花的时候,我们手拿一本诗词集,我们在聆听。聆听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大志愿与满怀抱负。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中感受诗人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无可奈何与纵情山水、消极遁世的桃源思想。存在与虚无在这一刻交替轮生。
穿越了千年的岁月,我们在聆听。聆听李煜古老的悲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千古一问,一字一泪,一声一泣,“草木含悲,风云易色”。然而,历史终究还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历史匆匆,是不会为某一个人停留下她急促的脚步的,她大浪淘沙般的气魄也不会对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亡国诗人”产生半点的同情与怜悯之心历史的前进与更迭必然是以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君王的悲剧性的命运为代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也只是历史的必然与个人命运的必然。
八月的早晨,阳光明媚而温热,被空调过滤掉的热气在窗外四处游荡。寂静的心,此刻是如此恬美,因为正沉浸在《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笔端里聆听这里对清澈见底的纯粹生活的诉说。选择这一份远离喧器的恬静,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善,让自己“不至于在临终时才发现自己不曾生活过”。我们的心随着孤独、寂寞的梭罗在这里建筑木屋、开荒种地、沉思写作,沐浴在瓦尔登湖的月光中,陶醉在痴迷的幻想里,过着一种原始、纯朴、自然、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在远离尘世的这一刻感受田园生活的'甜美,感受这宁静世界的久远与心灵的交融。
聆听是一种美德。可以让我们沉淀思想,存留纯净;剔除杂质,保留淡定。聆听是精神的享受,思想的深远。记得有一位美国女作家曾说过,沟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静静地聆听。的确,聆听所表现出的正是一种宽容、谦逊的人格,也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而一个善于聆听的人,必然是一个对他人还有敬意,知道尊重他人的人,而这样的一个人,往往是我们愿意与之交往,愿意彼此倾诉与倾听的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是一个非常善于聆听的人。他每次和人谈话的时候,总是专注的注视着你,专注于聆听你的话语,这为他赢得了很多的好感。也最终为他赢得了总统的宝座。
聆听是一种感动。一次知心的接触,一次倾心的交谈,一次认真的、专注的倾听,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以及人际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那些善于聆听的人,必然是我们倾诉的对象,是我们赖以交往的精神依托。我们往往会因对方对我们的促膝交谈而感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之而纯粹,而简单。有人说,人在六分钟内可以决定彼此能不能成为朋友。这期间聆听起到很大作用。心与心的交往,精神与精神的碰撞,常常使聆听得到升华,使聆听达到了至高至纯的境界。
聆听是一种难忘的记忆。很多个似曾相识的岁月在一天天逝去,而我们的记忆在一天天遥远,犹如黑夜里的流星昙花一现,而聆听使我们回朔过去,拉回那不曾远去的岁月,唤醒珍藏在我们心底的那份感动与记忆。聆听再次照亮我们的人生,审视我们的步履,使我们有机会、有心情回首一下曾经的履程。回顾与展望,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明媚,更加值得珍惜。
让我们学会聆听。学会聆听,我们得以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以此完善我们的人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聆听是一个完善自我、审视自我的途径。
学会聆听会使我们精神崇高,思想悠远。使我们知识丰富,心底明净。学会聆听,学会交谈,也就学会了一种智慧的态度生活。
学会聆听。让我们在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中,放飞心情。丢开一切羁绊,聆听自然,聆听心灵。聆听每一次花开,聆听每一声泉淙;让我们丢开自我,丢开矜持,放弃独孤,放弃寂寞,带着一份真心,带着一份赤诚,用心聆听,打开心扉,感受这世界的美好,感受那份难得的心音,感受世界这一刻的律动.
篇3:故乡的云经典散文
故乡的云经典散文
在城市里漂泊许多个年头,忙忙碌碌,被生活催得匆匆,似乎也就忘了去记取潜藏在心底什么深刻来。至逢年过节,聊起故乡的人和事,和家人坚定地说过几次要回去看看,捱到行动时却以没时间搪塞掉。直到有一天,母亲打来电话,说今年清明节不管多忙都要回来祭祖扫墓,一并探望亲人。
阳春三月,透过车窗,遥望故乡模样,一排排低矮的砖瓦房,嬉戏打闹的三两个孩童,几下鸡鸣犬吠之声,心头就此打开一个缺口,临摹画作般,潜藏的情愫一带一路被勾勒开来,乡愁逐渐清晰。下了车,我探着头寻找印象,蓝天白云,小桥老树,山野耕农依稀可辨,偏是天不再那么蓝,地也被大量抛荒,似经岁月砥砺,色彩被捋去,只剩下淡的还有那无味的,人们之间寒暄打趣没得见,仅仅干瘪瘪抬头,照眼。田野小道上,几个农夫落寞地走着,步履蹒跚,锄头扛在肩头,晃荡。
我不甘心,鞠着孩提的心外出找寻。
踩在厚实土地上,深吸一口气,呷着气息,空气中散漫着城市里有的赤烈焦躁味,耳朵里埋汰着几处矮房传出隆隆机器响,这是民间作坊在追赶工业化进程的脚步。门庭院外两格风景,老的老,小的小,老的将近耄耋之年,小的是垂髫稚子。一格是枯寂静思,一站就是好半天,和呆板的矮房相映成辉;一格是嬉笑打闹,上学年段在家疯跑,和落寞的时间凭空打趣。视线放远,房屋渐次稀疏,田间地头照例让人活泼不得,极目处空旷起,地皮上裸露着一片黄,其间零散着两三个老农和头耕牛,算是为呆滞的山野村居图做些无奈的点缀。信步走至村尾机耕道,旁并行一小溪,蜿蜒钻过前首一石桥至下游,水流声淅沥零碎,羸弱无力,往日的霸气早寻不见,入耳权当调节视觉的疲劳。溪里水浅石现,近处漳气扑鼻,顿失观赏闲心。
心生懊糟,在记忆里搜寻片段。
彼时,跟姥姥去田间给劳作之人送点心,一经机耕道旁便忘了走,蹲在河边上游处看大孩子抓田蟹,叫着嚷着指点方位,一呆就是好半天。一过石桥,河水何其蓝,清澈见其深,缘河床沙泥被掏空,平时行给水灌溉功用。河道两翼铺满一片金灿灿麦田,岸上背靠河床斜倚暖风的是一排柳树,哨兵站岗哪!有河的地方就有风,微风掠过,捎来河草咸香味,河面起褶皱,夕阳照耀下粼粼如许。柳枝被风儿调戏着交织打错,悉悉索索,这是思春少妇暗自交头,要向城里打工的人倾诉情思。上初中时,这里可是人声鼎沸,麦田上人们如热锅上蚂蚁一样忙碌。那时因姥姥上了岁数,手脚不灵便,到了麦穗飘香,家里缺人手,我乖巧地主动加入割稻大军。别家见了,就停下手中活,打起诳语:“唉,我说老嫂子,外甥要累坏了看你怎么办!”姥姥总是说:“读书人,学学种田也好。”然后就笑呵呵地,皱纹满脸,这个画面生生地烙在脑海里。
此时,望向一侧,杂草遍生,田埂软榻,稻田分垄愈发不明朗,几个妇孺老者分散各处,忧愁着、困顿地在田间劳作。
跟随亲人缓慢地迈到姥姥坟冢前,一抔黄土,红垦压顶,往事浮现眼前,让我想起她精神寄托之甚。可是,又不忍批判她什么,对于当时一个风烛残年之人,有所寄托总比百无聊赖强。
她一生嫁过两次,早年间丈夫南方务工不幸出了事故,撇下俩孩子。生活所迫,致姥姥改嫁,所嫁之人就是我姥爷,祸不单行,没过多久他偏生病死掉。至此以后,她对于佛教笃信弥深,什么事总要去卜卜卦,问问菩萨。我倒认为她是受别人非议,说她有克了夫相,精神倍加受折磨。然而,她对子孙慈爱之情毫不吝啬,谁要身体有恙,总一本正经去求签,请“师父”消灾。
是年,儿孙中有一人考大学,她身体衰败已不能自理,暗地托人到石马山石马庙里那个石菩萨面前许愿。她是说那里菩萨很灵验,并允诺考上大学,会感谢云云,捎人带回香灰和符帖,不许晚辈问甚么,只管泡开水喝。谁都知道迷信之坏处,不忍拒绝,竟醒起鼻子把一碗符水喝下,这里面是有更多亲情考量。
她一生持家操劳,对于她的离去我没有过分悲伤,反而为她“圆满”感到慰藉。只是她自己死活要跟运命抗争,对健康每况愈下懊恼不已,病榻上还盘算着菜园子里芥菜是否被虫子咬光,等身子好了上街讨个好价钱。她总想拒死神于千里之外,若别人夸她身体转愈,如孩童般神情溢于言表。对于人百年之后火化之恐惧讳莫如深,旁人是能感觉出来,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家人渐渐地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彼时,她就像风前残烛,一点点被耗尽精力,直到最后一刻还牢牢抓住我母亲的手想要抗拒什么。
亲人们默默清理着坟冢上树叶杂草,低着头,谁也不说话。我的眼睛湿润了,偷偷转过身去,看向远处的风景。
下了山来,在孩童带动下,大家才开始轻快地聊起天来,问候着各自近况,沿着机耕道走,河流熙熙声遁入耳朵,尽望过去,河床羸弱,河水几近干涸,昔日洋洋盈耳之声已不复闻。
南方地区多河道,水运发达,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的地方就有村落。这条河流从邻近上源村落蜿蜒至村尾处。90年代初这条渡河成人们外出之交通航道,随河即可抵达县城码头。如今“兴衰更迭系于交通”,此话有一定道理,时过境迁,陆路兴达,大部分居民搬离至外围,让人不无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上游处横亘水中的便是石墩桥,一截截方形石墩孤独而愚钝地蜿蜒至对岸,人在其上跳踏即行使桥之功能,尽望过去倒也错落有致。以前交通不发达,通向村外只可走此桥,它见证了多少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以石墩桥为界,上手处水流还算迂缓,至石墩间缝淌过,性情大变,汩汩作声,这是为自己涓小而愤愤然,表达着“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河”之洌然情绪。初夏季节少雨水,水落石现,石墩下部裸露出来,缘河水浸泡,着了藏青色,和上半部迥异。青苔和水草齐齐覆之一边,水流作用下牵拉撕扯,似怨妇之情愫极尽描摹。若是台风天和梅雨季,河水暴涨没过石墩,哗啦啦流向下游,引得耳畔爽乎不已。过河就得需摆渡,但这十来年从未起用船只,河水早不安分于小溪小河中,江河大流的喧哗和骚动许是他们欢喜去处。
寻那角隅处,一渡船,兀自停靠,权当摆设罢了,风吹日晒,因了是公家,谁也不心疼它老旧,怕是以后再也不会用到。我却嫌它碍眼,不如抛却来得干净利索。可野孩子偏不这样想,总是盼望要去坐渡船,倘一小段距离,跳着、嚷着,竟就有了所谓乐趣。
踏上石墩,清风徐来,本以为沁人心脾不度,凉爽有余,实则不尽然。小草水中荡悠已寻不见,河水清洌如许也是奢求。岸边不远处一落脚石阶拓延至河边,布满苔藓,乌青阴湿,懊糟地像女人裹脚布。在往日,必供村妇洗衣淘米之用,乡野情话必定在这里撒泼,随水波层层荡漾开。消费文化下,生活方式千篇 一律,自来水、抽水马桶、洗衣机,农耕文明日渐被城市文明所同化。
及至对岸,水中伫立着一架风车,已是破不溜秋,微风吹拂下,转悠了两下即气喘不已,发出“轧、轧”之声。此和村落留守孤寡老人相映成辉,曾经多少岁月砥砺乃至此堪!即便年轻辉煌过又当如何,及老时,子女虽多不在身边,虽健在,只剩余生苟延残喘,那么无助、那么落寞。越过最后一根石墩,我踏上去往县城的大路,怅然若失些什么,回首再望,一截截石墩依旧伫立水中,那样愚笨,那样执着,好似几十年从未挪动过半步,守候着一方土地和一方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风依旧执着吹着,树依旧孤独地立着,可是故人早逝去。遥望天边,斗转星移,白云依旧,费翔一首《故乡的云》在耳边响起,“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招手……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每个人不管多忙,身处何地,都该常回家走一走,看看老人日渐憔悴的脸庞,摸摸他们干枯皱凸的手筋,暖暖每况愈下的身心,不要等他们老去那一天,独孤愁,空悲切,泪自流。
篇4: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
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
-1-
天快黑了,宿舍前面的瓦砾堆上,云朵的衣服迎风摆动着,像一面面彩色的旗帜。
两条碎花裙,一件吊带衫,一个白披肩,一条红裤子。都是云朵在早市买的,云朵一件一件叠起来,装在塑料袋里。
宿舍的姐妹都去玩了,云朵刚来,和她们还不熟。况且云朵有些想孩子,虽然丫蛋儿十二了,能给大柱子做饭洗衣服,但她毕竟是个孩子。
-2-
云朵走的那天晚上,不知道该不该带上丫蛋儿,丫蛋还在村里上学。云朵不知道自己出去会啥样。只听邻村的艳红说厂里管吃管住,一个月能赚三千块钱。
早在云朵嫁给大柱子的时候,云朵就想逃跑,但是云朵不识字,没有朋友,更不知道去哪里。
云朵是被一个远房亲戚介绍给大柱子的,那个远房的亲戚是大柱子姐姐的婆婆。
大柱子家穷,住着村里罕见的草房,兄弟姐妹都成了家,唯独大柱子剩下了。四十岁了打着光棍。云朵家更穷,打云朵记事起,母亲就蓬头垢面,父亲也是浑身油腻发亮,住着四面透风的.土房,父母亲不会种地,只能拎着袋子四邻八乡的要饭。
云朵一家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她和妹妹没上过学,没吃过冰棍儿,没穿过新衣服,头发和身上长着虱子,更没人上她家来。
媒人来的时候云朵才十五岁,云朵知道自己要嫁人了,男方答应养她的父母和妹妹。
第二天大柱子和媒人来了,低低的个子,一个劲儿看着云朵,云朵跑到房后头,心里扑登扑登直跳,大柱子的眼神让云朵头皮发麻。
后来母亲来了,手里抖着红衣服,云朵眼睛一亮。
云朵去后面的河里洗了洗澡,媒人给了云朵一把篦子,让她篦篦头。篦子断了好多齿儿,媒人说她也是从杂物里找的,现在没人用了。
-3-
云朵一家很快搬到了大柱子盖的土房里,大柱子给云朵和父母妹妹买了新衣服,给云朵五百块钱,算是和云朵结婚了。
云朵躺在热炕上的红被子里不敢出声,大柱子压向她的时候,她听见风中的一声猫叫和风刮过屋顶的隆隆声。
云朵常常望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娘发呆,她们在踢毽子,踢格子,咯咯地笑,云朵慢慢走过去,她们却像一群麻雀突然飞走了。
云朵自己缝了个口袋,在院里踢着,踢累了坐在木头上望着天。
大柱子白天干活,晚上把她搂在怀里,一夜把她压在身底好几次。她和大柱子也没有话说,大柱子不问她,她从来不吱声。
-4-
夜深了,几滴雨落在玻璃上簌簌做响,估计丫蛋儿睡着了。过几天给丫蛋买几件衣裳,让艳红找人捎回去。云朵觉得丫蛋儿留在大柱子身边是对的,毕竟大柱子不会太孤单。而自己还可以再找。
大柱子五十多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烟熏得黑黄的牙齿长长地盖住了下牙,再趴在云朵身上的时候,很快就下来了,云朵觉得身体里有无数条虫子在爬,她想起她放牛时于洋和强子的贪婪眼神……
云朵逃了,带上早就收拾好的东西,和艳红一起去打工。
-5-
大柱子早就看到了云朵收拾好的东西,云朵走的时候他故意睡着了,他爱云朵,爱云朵细细的眉眼,碎玉一样的牙齿,爱云朵杨柳似的的身材,大柱子每天拼命干活就是想给云朵买好吃的,买好看的衣服。
后来云朵给大柱子生了个女儿,大柱子合不拢嘴,干活更起劲儿了。
大柱子知道云朵不喜欢他,云朵确实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大柱子早就想让云朵走,他几次想说,就是张不开口。
现在云朵走了,大柱子哭了好几天,大柱子知道云朵不会回来了。大柱子知道云朵随便找一个也比自己强,她给自己生了个丫蛋儿,他知足了。
-6-
云朵也想找个对象,一个让自己喜欢的男人。想这些的时候,云朵呆望着天空那朵云,那朵云好像很早以前,在她还不认识大柱子时,她家上空那朵她凝望过的云。又好像她生完丫蛋儿,飘过院子的那朵云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云。
篇5:描写故乡的云的散文
描写故乡的云的散文
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父母和乡亲,故乡是我童年亲近的大自然和人文社会。我的故乡在关中西北部乾县的农村,父母也是乡农,寄希望我能跃出农门,进城公干。我也努力,进城公干至今。也许是机会不佳,也许是性格倔强,也许是出身平庸,也许是也许,今生忙碌奔波得身疲心困。多少次梦里回到了故乡,田野里麦浪滚滚,天上飘着云朵,乡亲们淳厚质朴。我想这是在城里没有归属感的缘故,如同故乡天空的云朵,飘忽不定,如同故乡雨后田埂草丛里的地耳,没有根基。
故乡的道理很多,也令人深思。比如“地要深耕,娃要亲生”,“钱是硬通货”,“技不压身”,“三句好话当钱使”等等,无不渗透着传统农业经济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观念自然也渗到了我的血液里,形成了影响我生活的哲学。这些话有道理,也似乎有些片面。我生活在世俗势利的城市里,似乎只有权势、功利、金钱、人情交织成一个人的实力。故乡的哲学是淳朴的,城市的哲学是实用的`。比如在这城里有一些打着给人办事的旗帜混吃混喝的人,收人钱财的人,事既不成也心安理得。在故乡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怎么能白吃白拿人的呢?我时常想,之所以在故乡望见天上的云朵是美丽的,是因为淳朴的风,是因为平静的心。
如今的故乡更加的清寂和美丽了。村村通公路有班车,村村通了电视、电话、自来水等,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硬通货”去了,只留下老少守着,于是十分地安静。村人用“硬通货”盖了楼房掩映在绿树之中,景色也更加的美丽了。然故乡的云有了些清寂,打工者以挣钱养家,供子女上大学再打工,有些人心上还是空落落的,因为生活自由得连自己都觉着别扭,城里人说是失落的感觉。精神的空寂如同头顶上的云朵,飘忽不定。
我时常回到我的故乡,偌大的堡子里仅有几个可以见到的老人,这其中就有我的父母。年迈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广阔天地里,养生健康是肯定的,但父母说寂寞,总往城里来转转又回到故乡。
故乡的云多姿多彩,但能欣赏的人少了。更多的人挤进城里,公交车上多是埋头用手机打游戏的人,连城里天空的云也少留意,参考的是天气预报,城乡的生活方式差距太大了。我忽然明白一个现象,夜晚大小饭馆都坐满了吃客,也许并不都是谈事情,也许是寻找一个热闹的感觉,其实就是乡间那种扎堆聊天的感觉。只是城里是花钱找感觉,乡间是出门见邻居;城里是同阶层,同圈子的人聚在一起的多;乡间出门都是本家族的。这么看,人内心都受不得寂寞的,都爱热闹。
然我仍然喜欢有空闲就奔回故乡,也许是年岁大了,早已没了不能“衣锦归里”的难堪,也没了寂寞,望着故乡的云和天,踩在故乡的土地上,倒是踏实快乐了许多。我想这是没在城里混出名堂,还是这里有我的爹娘,我想还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
篇6:故乡的流云散文
故乡的流云散文
等待
我写下诗篇
就一直在等待
等待你
从云雾中走来
靠近我
托举明媚的花开
趁这浓厚的月色
潜回故乡的井岸
才捧起你心跳的暖度
千呼万唤的婉转
如约而至的西风
已安排不好夜莺的秋眠
缩在寒意了然的枝梢
用一双眼睛的深度
丈量瞭望的归途
等待一朵花的回眸
等待故土
三月的辽阔和富足
挥手间
桃花依旧笑春风
举目处
拾不完苏醒的泪流
午夜的街口
有微醉的灯光相拥
听罢这曲起早的晨钟
已是望断斜阳的路
呼唤九月
种下六月的锋芒
采下七月的炽浪
攒够那些汗水的分量
便开始守望一些狂想
关于一首歌曲的嘹亮
九月奇迹
用盛开
释义春天的礼仪
拿狂傲
托举孤独的皈依
心若都在
春天自来
你若精彩
清风自来
总是历经重复的
花落花开
目光是否终归倦怠
满地残黄的桂花
有些泪水从枝桠泻下
忆起青纱帐里
真实的雨滴
何苦总将词语的
火把高高举起
九月,一声呼唤
葬下锣鼓喧天的远去
关于秋日
秋天开始隆重的时候
阳光依然很美
摘下云朵们的翅翼
害怕刺痛
那些纯蓝的心肌
接踵而至的'雨
哭诉一场又一场背离
关于秋日某些真情
刻画成细节的枝枝蔓蔓
然后诗意成站台的定律
凉意染透暮色苍茫
和那些焦灼的守望
钟声依旧响起
月亮不再形销骨立
内心的影子却在一点点失重
唱起秋天的童话
醉成一地苍凉的破碎
关于洁白和通透
合奏成灵魂
最后倒地的弦音
既然 秋天之前
美丽和忧伤
只属于盛夏的繁花
那么 趁这东风尚未凌驾
去修剪那些洁白无瑕
回首 还不成漫天风沙
穿越不了这秋日的心事
如何突围
你四季的城墙
云里 已经风生水起
再回故乡
是在苍白里流浪
十二月的风霜
如何催得动我
生离死别的舟桨
第一朵雪花降生之前
我明白了生的痛苦和一些负累
我听见了天空分娩的呻吟
而后的日子
我便目睹了晶莹的新生
再回故乡
我把泪水寄放
一场生命的尊严
嚎啕不过是一种炫耀
而最后
我把泪水安在了心房
把恸哭放到了伤口之上
再回故乡
我试着用目光
去读那些交汇的道路
穹宇之上
只是一些天堂的虹桥
苍老的翅羽哦
如何穿越这东风漂染的浩荡
十二月的苍凉
用三十六个冬夏
酿一杯温良的醇
再回故乡
脱下御尘的外套
偎上岁月的炉光
安眠吧
在这个无比傲慢的冬夜
篇7:故乡的云优美散文
故乡的云优美散文
每次回到故乡,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自高空飘过,与炊烟一道高升的白云。如故乡的土壤一般原始,如故乡的亲人一般温馨,那些来自大自然最为纯朴的景象,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血脉,在内心深处永远的流淌。
在乡下我的`故乡,没有城市车水马龙的繁华和锦绣,但却独守一份自己独有的幽雅与宁静,平淡中增加了几抹艳丽。那些白云,自故乡的高空飘过,飘渺得如同神仙一般割然而至,那些青山绿水顿时有了生机,孤单的羊群似乎也多了几分灵气。
在没有云彩的日子里,炊烟是云彩的化身,漂泊在外的我,好久没有见到故乡云彩的样子,误把农家升起的炊烟当成了云彩。我知道炊烟升起一家人就有了饭吃,白云升起,故乡的庄稼就有了好收成。
我那十年九旱的乡邻们不相信别的,就相信只要天上有云,就定会有雨。农闲时节,在我老家的大柳树下,吃过晚饭的女人们拿出自己的手工活,男人们抽起旱烟袋,看火烧云。黄昏的时候,三三两两的燕雀在云间穿梭。夕阳已拿下帷幕,那些云彩缠住乡村的山路不放。
波动游子心弦的是来自故乡的思念,黄昏的嘴唇对着一朵云彩吐露心事,晕红的羞涩凸起爬满整个天空的脸蛋。故乡的云彩展现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多少年荣归故里,故乡的云变得更加亲切而富有诗意。
一生一世不会忘记的云彩,如同故乡的名字一般,永远的铭刻在我的心上,更像我的乳名一般,每天都被母亲一声声呼唤着。
篇8:故乡的云情感散文
故乡的云情感散文
生长于故乡,又有幸工作于故乡,却很少用心去看故乡的云。
清晨出门,忽然下意识地仰望了街门前上方——空中的云。呀,故乡的云哦,竟是如此美轮美奂!
冬天到来,习习寒风,吹凉了我的心,吹皱了空中的云。但云毕竟掩藏不住自己的玄机,她像一团富有弹性的棉絮,在风的外力下,居无定所,变无定形,因势而变,游刃有余。
不一会儿,蔚蓝的`晴空变得阴郁起来,云越来越低,似乎要亲吻大地,这是一种幻觉吗?不,云分明就环绕在我的周遭。哦,天虽高,云虽远,此时,却仿佛与我有着一种亲密关系,我与云共存,与云共舞,感谢上苍的赐予!
我瞩目远空中的云,徘徊复徘徊,云在想什么?此时此刻,虽不知云之所思,我却想到了异地的云!前,我到过泰山,攀援过泰山极顶,站在极顶看过云,那时,云海连绵,从我的足下飘过,从我的眼前掠过,哦,好亲切的云吆,让我大有一种人间天堂之感!往事已去,泰山的云纵然美丽,但毕竟离我太远。
其实,故乡的云,也不乏绚烂之处。晴空万里时,白云与蓝天交融,犹如一幅墨彩画;雨后初霁,那云摇身一变,与夕阳编织出美丽的晚霞;云也是壮阔的,尤其是暴雨到来之前,那浓浓的云变成黛黑色的,卷积到一起,从天边滚滚而来,气势可谓浩大!
云之变化多端,令我感慨万千。半晌时分,风稍停,灰蒙蒙的天空中,浅褐色的云拥挤在一起,似乎要将整个天幕包裹起来。此时此刻,我站在故乡的天空下,一种压抑之情油然而生,嗨,偌大的宇宙中,人类是何等的渺小!渐渐起风了,云翳破了,露出了天空的一角,仿佛生命打开了一道缺口,这里孕育着一种转机!
夜幕降临,晚风又起,云在流水般地移动,云将寄身何处?我忽然产生一种悲悯情怀。其实,人生也何尝不如此呢?一代代人过去了,一代代人来了,无论伟大与渺小,譬如秦皇汉武,譬如黎民百姓……?
故乡的云啊,你是我生命的教科书!
篇9:故乡的云-散文欣赏
故乡的云-散文欣赏
窗外隆隆的雷声,下雨了。窗子透进来泥味儿,特别香。
自打回了家,心里就觉得畅快,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被拘了四个月,终于回了人间似的。我常常忍不住仰起头看天。有时候甚至是走着走着就停下脚步,在高原炽热的烈日下面,仰起头看,那瓦蓝瓦蓝的天,蓝的那样透亮那样纯净,世间最最精美的`雨后天晴琉璃也比不上。
云,金白金白的,白的发光,白的晃眼,白的不敢看。高原的风,那么烈,却烈的那样温柔,像母亲的手,把云朵揉出香喷喷的白面团子的形状来。
在武汉,见不到这样美的云,也见不到这样瓦蓝的天。一年到头都是灰蒙蒙、湿漉漉的,心里总觉得是憋屈得慌,像是缺氧似的,喘不上气。
武汉也有武汉的美,站在长江边看对面的蛇山,虽不巍峨,也很漂亮,江风吹来也很舒爽。珞珈山上蓊郁的树木、春日的似锦繁花,是我这蒙古高原、河套沃野所难以企及的美丽,但是,楚汉之地却没有故乡的温柔。在那里,没有家,我很累,有时甚至是害怕。
我怕自己不够好,怕自己将来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甚至是怕自己走失虽然我对道路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毕竟大武汉太大,没去过的地方太多,还是会害怕。有的时候,清晨醒来,觉得胸口堵得慌,想哭,不为什么,就是觉得委屈、觉得烦乱、觉得害怕。
白天,在高原阳光下,觉得生活好明媚啊,甚至会怕这样幸福的日子突然消失了,夜晚,那么璀璨的星空,我在武汉一次都没见过,在那里,只有璀璨的灯火和热闹的街市来装点夜晚,那里的夜晚好无趣。
篇10:故乡的云唯美散文
故乡的云唯美散文
午夜一般大多是宵夜时间,平时的宵夜都是窝在家里煮包泡面对付一下,今天莫名的想出去走走,信步于街道,清风拂面而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路灯都熄灭了,晚风阵阵,不知道怎么了,面对远处闪烁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心里莫名的微微的疼,总感觉心里好像丢了件东西。。。。。。
不敢再静立在街上,疾步往“家”的方向走去。“家”异乡客的临时住所,我也是其中一个,打开了家门,回到这个简单的小窝,莫名的踏实感迎面而来,欢快的心就像阔别多年的游子见到母亲一样。来到阳台,呆呆的站在哪里。。。。。。
“出门喽!来!“小花”你带着它们整齐的出去,别让它们乱跑,踩坏别人的田会挨骂的!听话,今天我给你编个花帽子哦!”朝阳下,那个穿着花格子梳着羊角辫的女孩子,象是训孩子,训导着一群绵羊,从家里的圈里往外跑,可是奇了怪的是,那些绵羊象极了听话的孩子,乖乖的排着队伍,惹得她不住的“咯,咯,咯,咯!”乱笑。不多时村口熙熙攘攘全是一水的八九岁的孩子们,还有那群羊。
那时的天空是那么的蓝,青草茵茵,站在阳光下,扑面而来的是混合着青草花香还有泥土的清新的味道,总是那么的让人沉醉。随着此起彼伏的“咩!咩!咩!”的叫声在宣告着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交代好头羊,象是撒欢的野马一样在草地上奔跑着,嬉笑着。每每不敢再大人们面前不敢做的事,什么爬树,摔跤,甩泥巴,那种无羁无绊的感觉就象是皇帝豁免的免死金牌一样。三五成群的游荡在草地上,摊开被染成绿色的脏乎乎的小手,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在此刻灵动的跳起了舞蹈,不多时一顶惟妙惟肖的花帽出现在我的掌心。庄重的托起这顶花帽,来到“小花”身边,“小花,别动哦!说你呢!乱动什么,别动!一会儿,就一小会儿哦!”郑重的将帽子戴在它的头顶,看着那顶花帽,我不禁就呆住了,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想象着有一天有个人能这样轻柔的托起我的手掌,庄重的带上那颗闪着耀眼的光芒的戒指。。。。。
“快看!快看那是什么”
一声惊呼,带起一群孩子,顺着他手指指着的方向,当众人迷糊的把脑袋转向这个孩子时,他急忙说“先别急着打我,看那朵云,看像不像是猪”
于是众人恍然大悟般的转过头继续看着那头“猪”,
“不对,不是猪,谁家猪长成马的样子,是马”
“你家马长的跟着猪一样啊,这是头大猪,懂不懂,不懂就别乱说!”
“你家马才跟猪一样!”
“我看象是骆驼,因为骆驼才有驼峰,你们俩争什么,连骆驼都不知道”
大家好像是刚认识我似的看着我一副貌似有道理的感觉,惹得同伴一阵怪叫,小脸却像熟透的苹果似的,染红了天边的朝霞。毕竟大家是小孩子兴趣夜是一时的,转而又继续望着天边的云继续争论起来了。每每在一朵云散尽了无痕迹后,又来找寻到下一朵继续着,如同浪潮一样欢声传到很远很远。
日暮西坠,天际那一片火红的云下。那些意犹未尽的感觉伴着抱怨声,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静谧的路,回头望去那一点点白日的痕迹依旧印在那里,那里是天堂。只有那里的自由与贴近自然,悠长悠长在那时候的天空下面。。。。。
家有女儿初长成,木兰戎装出边疆。十八岁的天空许应该是湛蓝的。可是在那一片天空下,满怀着憧憬,带着满腔的激情和着阵阵轰鸣声,坐着南下的列车,望着窗外飞逝而去的景物,心里的疼是那么的明显。那么的清晰,别了我的天堂,我的故乡。
每每想及这里。那种莫名的哀伤就会如同荒草般在心间生长,是的。行走在这个陌生的都市,我还记得第一次感到那种如同梦魇存在的陌生,望着眼前的高楼大厦,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如恒河沙数般不堪一提。第一次知道了对家,对故乡的思念是那么的强烈。但是我知道了越深的思念却是我对他们更深的向往。更深的依恋。第一拿着那几张薄薄的纸币,满怀着欣喜的心情拿起电话,却是鼻子一酸,强忍着快要掉下来的泪水对着电话那端说:“爸爸,妈妈。我在这里过的很好,你们别担心我。女儿已经长大了,已经会好好的照顾自己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是我的工资,你们在家别苦了自己。”挂了电话,望着那渐渐远去的电话亭,像是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感觉。轻轻得拭去了眼角的`泪花。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
经年之后的每个晴空中的朵朵白云在飘荡。白云下的晴空依然有鸟儿飞过的痕迹,不知道故乡的天空依然重复着自己的故事,却不再发生我们的故事。虽然人事已去、早已物是人非,我知道,天空中总会有一朵是故乡的云,深埋于心底的对于故乡的纯真感情是亘古不变的。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如一盏照亮人生前行之路的明灯,不管自己漂泊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哪怕身处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又或是身处在世外桃源般清幽的舒适闲暇之地,那浓浓的故乡气息,那浓浓的思乡情结都会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故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牵动自己心弦的地方,无以取代。每当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在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
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别再四处漂泊。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那带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只是我已厌倦漂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为我抚平创伤。
篇11:故乡的云的优美散文
故乡的云的优美散文
一、崖上的风重了
这是七百年前一个风平浪静日子,屋舍的顶上冒过两餐的炊烟,棚里的头谷已也喂过两次,仲秋的风很乐意在接近肌肤的瞬间让人一激灵,天越来越凉了。乡民之间唯一的谈资已经发酵,所有人和头谷都期待着马上到来的秋收;如果那家收成好,说不定就能给儿子添一房媳妇,这是大家默认的。
只见太阳余晖的颜色渐渐变深,火热的红渐渐泛黄,黑色的影子也随着气温降低而覆盖田间,一波一波乡民在恋恋不舍中结束侃山,他们陆续回到屋子,将要同这片天地一同进入睡眠。我相信,倘若没有这天的大事发生,次日醒来的他们一定又滔滔不绝。
正当大部分村民刚刚进入睡眠,却突然声如巨雷,地动山摇,一场旷世骇浪掀起了。真是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这次明天还没来,迎接他们的不是秋收的喜悦,不是中秋团聚的欣喜。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山移十里,地裂成渠,这是中国史载的第一个大地震,上纪落不偏不倚地占据震中。
迨于大德七年坤舆大震,观洞屋庐摧圮为之一空。
——上纪落村碑刻(公元1335年)记载
公廨倒塌殆尽,房屋倒塌二万四千六百间。
——平遥县,《元史·五行志》记载
大德癸卯,坤道失宁,上下两刹,多致圮坏
——太原·王居实《奉圣寺记》碑记
地裂成渠,泉涌黑沙,寺庙村舍遍地瓦砾,片刻的时间便颠倒了一个世界,对于幸存者而言他们是旧世界的遗弃者,他们是新世界的新生儿,一种无以言表的重压砸在他们的头顶。混沌世界,尸殍残骸,他们背负着死去的亡魂,肩负着重建的重任,还有不得不活下去的求生本能,继续上路了。
与此同时,活着的乡亲继续靠着汾河的水勤恳劳作,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又慢慢浮现。丘陵为池,城郭为陂;地震将乡亲们的田地大规模迁徙,汾河东岸将生出大片田野,村庄里也凭空生出许多沟崖,从此一个崭新时代就此开始——泉水叮咚,风景秀丽。
叁佰玖拾贰年后正值康熙盛世,民丰物皋,这些淳朴憨厚的乡亲早已忘记当年的伤痛,上天却又耍了他的孩子脾气,几乎又在原地发生一次大震。当时,烈火烧天,黑水涌地,整个平阳府顿时浸没在滚滚烟尘之中。
这是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戌时,我们的乡民依旧像当年的先祖一样,继续被动接受这场无能为力的浩劫。汾河两岸的灌溉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四周田地一片汪洋,他们只能继续顶着所有的压力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震后几百年来,上纪落的地势总比四周的村子要高上很多,它是临汾盆地里一个凸起的黄土崖捱。依崖而凿的窑洞,沟中诞出来的多处泉水,他们九曲回环地排布在村中平地的四面八方。平地上建起来的土房子并不整齐地排列,但在屈活和东头垂直相交的位置还是开出来一条载入史册的官道,每到一四七十便逢的集市也在此热闹,这一切都构成了上纪落村数百年来继续鲜活的动力。
历史的尘烟飘荡七百年后,我站在故乡的崖捱上,也忍不住落泪。闭上眼睛,双手合十,为智慧的祖先和浩瀚的岁月默默低头。我知道,像汤汤沟、师家沟、水翁沟、石坡沟、煞天沟、屈活、补子上、石板上、桥子上、猴娃垄等,这些自然村的名字定是我们的乡民在两次地震后,凭借自己的智慧,结合那沟崖的外表,跳脱而出的生动词汇。
这些词汇比他们幸运,比他们坚强,但又比他们更寂寞,目送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出生在这片黄土之上,又眼看着一拨又一拨步履蹒跚的人渐渐回归这片土地。又是深秋,一阵风吹过苍古而幽凉的土地,我,忍不住浑身一抖,天越来越凉了。
庄稼要丰收了,家人一定会团聚吗?不,我不知道……
二、沟里缘,我的前半生
对我而言,师家沟是血脉深处的记忆,至少从曾祖父年轻时,他的家就住在这里。这沟里有枣树、槐树、皂角树,还有一口公社时期留下来的老井。这沟里还有《雪花神剑》《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还有更早的一部是《神雕侠侣》,那是自打有记忆时便在祖母家经常看到的年画,上面有杨过和姑姑、大雕。
说起这师家沟的来源,它同所有中国农村的组成一样,最先住进来的是一户姓师的人家,亲戚套亲戚。到后来,这沟里住的大多还是一大家子,除了师姓,便是秦姓了。我还从父辈的话里听说过这样两件事情,一是祖母在三十左右的时候从老窑顶的崖上滚了下去,二是祖父在为叔叔娶小妈的时候出了他这辈子唯一一趟远门。
到我这一辈出生时,父亲、叔叔与他的父母都已从沟里搬了上来,一槿大院子鼎立在横贯南北的官道东侧,房屋坐北朝南,只朝南开了一处大门。我刚出生那会,全家住在一起,哦,这时候姑姑还没出嫁,她留着酷酷的学生头,跟着曾祖父、祖母与祖父在学校里,开个铺子。这位木兰花毕竟也有着美丽的底子,毕竟也是个爱美的青年女性,后来的一天下午,她穿着灯芯绒的蓝色外套、黑色踩脚裤,踩着大红的高跟,左手插兜,右手抓着学校大门外的栏杆,留了影。
自打我上学后,每天清晨都有一个女孩准时到我家门口喊我上学,而我每次几乎都是从母亲的怀里被摇醒,然后半眨巴眨巴惺忪睡眼,迷瞪着穿上衣服上学去了。天还未大亮,蟋蟀和公鸡此起彼伏的叫起来了,她牵起我的小手,飞快地跑着。她,是我的小姑姑,比我大一岁,当然这不是那位帅帅的亲姑姑,她的亲祖父是我亲曾祖父的同胞兄弟。
不上学的日子里,我也是跟着她混的。整日的跟着她在沟里,跟一群别的孩子,有大有小,而她却永远是那个最有主意的,最有勇气的。遇见更大的男孩子挑衅,她会妙语连珠地怼回去;遇见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她会教我们爬树,带我们去一些更繁茂的沟崖享受美食。
然而,也有一些她不在的时候。我便跟地主他们去玩,尤其喜欢在他家大门外的崖下。抬头望上去,这是一块较两边凹进去的地势,距离崖顶也不过六七米的高度,75度左右斜坡,孩子们攀出了台阶和“岩点”。
崖下有一根柱子栓着牛,往外走几步就是那口古水井和具有灵性的大槐树。忘了说,地主姓师,他的祖辈是这沟里的先人,他的母亲和我祖父是堂兄,照此计算,他比我又大了一辈。我们同年生的,一直到我上高中前关系都非常好。
模糊记得这古井最先是露天的,井口只围了一层青砖,到后来村里给井盖了个砖房,青灰色的墙面,顶子上铺了层层灰瓦,就连地上也铺满了整齐的青砖,在当时这样的工程应该会花不少钱吧。井房的门是朝西开着的,房子里东、北两面都是密不透风的石墙,唯南边的墙上留了一口小窗,窗外是一片空地,从窗口到地下有两米左右高度。
与其说是窗子,倒不如说是在墙上开了个洞,通风照明。挨着窗子的西边就是那棵老槐树,井房的顶子上是它茂密枝叶投下的斑驳树影。这条狭长的沟里南北极长东西极窄,除了顶头的坡有半截是从南北向转回东西向的,剩下部分的坡虽有蜿蜒,但却不改南北走向,居民则靠崖凿洞的从门窗里对视着中间的土路。
这条路南接下纪落顶头,北则伸到官道上去。大家都叫它小坡,它是除了那被列入古迹的石头坡外的另一条从南边进村的路,与官道的使用率相比这里更受周边村民和孩子热爱。叔叔婚后几年,家里的大院子便迎来了一场风雨,后遗症深远持久,当时的我并没有什么异常感觉。
先是围了一圈的土墙和朝南的木门被迅速拆掉,靠近官道西边的起来一排崭新的橡胶顶(砖房),接着是祖母从院子里最中间的那间砖房搬回沟里。后来没过多久,这槿院子的正中间竖起一道红(砖)墙,一户变两家,但是两兄弟间还是血水交融,他们坚持在新起的两处大门两边的三间房子里都留着一道后门。
这堵院墙隔断最初的作用是用来隔断母亲、小妈、祖母间的矛盾,可是治标不治本,到头来无辜连累了院子中间的几颗大梧桐,连累了那些令我十分开心的黑兔子和白兔子,他们都因为动工的缘故,伐掉的伐掉,卖了的卖了。
再有不开心的时候,我就跑到沟里,跑到祖母的怀里哭诉。闲着的时候,就跑到祖母的窑里瞎翻,翻完里边翻外边。祖母看着委屈的孩子总是先长叹一声,祖母看着可爱健康的孙儿总是自她那年轻白皙的脸庞上畅出令人着迷的笑,那笑是温柔的,知书达理的,不似那些开怀大笑的婆姨和村妇。
有时候跟地主一起去捡西瓜靡儿给猪吃,有时候我自己去喂被祖父拴在半坡那棵枣树上的牛;有时候还去场(chuo)里的粪堆旁捡虫子给鸡吃,有时候还能去亲手为刚出生的小猪剪短脐带。现在想来,那都是在体验生命最神奇的轮回法则。
熊孩子总是不会那么让人省心的。有一次我从祖母家窑外墙上的储物台翻出一枚手榴弹,学着电视里的人物模样,想尽办法想要引爆,还好经年失效,已成了一枚哑弹,才没引出更多祸端。我知道,那枚手榴弹绝对跟参过军的曾祖父相关。
又一天,吃过早饭,匆匆跑到地主家,他家不仅有着沟里或者所有亲戚里唯一一台的彩电,而且他家里的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那时他父亲在村大队任职。后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伙伴,大家就从他家屋子里出来,开始商议爬崖比赛。数一二三就开始爬,谁都急急争着前几的'名次。
争先恐后,你推我嚷,大家各显神通。到了三分之二的地段,我排在第三位,上面第二的是地主,只见我奋力向上,脚上一蹬,伸出右手抓住地主半袖的下摆,这一刻那颗原本就扑通扑通跳着的心脏更加勤快起来,我的嘴里刚哼出“游啊游(东游记的歌词)……”便突然脚下腾空,上身后仰,从坡上滚了下来。
就是这么巧,落地滚了几圈停了下来,从头到脚还坐北朝南的趴着。地主他们赶紧从这陡峭的坡上下来,他们看见我右腿的膝盖外侧淌出一片鲜红,磕磕巴巴都急得不会了言语。地主最先醒过神来,赶去我家找我父母,经过紧邻坡顶下的祖母家时他看见了我哥哥,到了坡顶左转撞进了我家的大铁门。
聋哑的哥哥急急奔来,看见已经坐在路石上一动不动的我,哭了,稀里哗啦,然后,我心一紧,才跟着哭了。他示意我上他的背,他们搀着我,一起使劲,我双手搂住哥哥的脖颈,笑了,像一朵饱满开放的向日葵,吸了足够的光。
到了坡底,母亲接上了我。好在诊所离家不远,开在供销社的斜对面,我被引到诊所里,才知道了那口子有七八厘米长,血肉都翻了出来,最后只是消了消毒,涂了一下碘酒,连纱布也没裹,回家了。扎进我腿里的是一只破碗,是不懂医务常识的一个玩伴拔了出来,他心急,他太关心自己的伙伴。
我努力回忆那颜色,幻想着那像极了玫瑰的妩媚。
我翻开库管我抚摸着那一道长长的伤疤,它突出来肌肤上,像一条蜈蚣趴着。
三、豫让桥南通秦蜀、北达幽并
据《赵城县志》记载:在县南十八里下纪落村有一座桥叫豫让桥,明朝正统年间(1436-1450),赵城知县何子聪将豫让桥建成石桥,改名为国士桥,后来坍塌。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写了五大刺客,依时间顺序排行,即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豫让酬恩岁已深,
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
谁有当时国士心?
一条自北而来的溪水(石坡沟泉水)流至此处。两岸人家,有一条小石桥东西而立,桥再往南,溪水到此处恰好汇聚了一个洗衣的小池子,不远处是连绵的荷塘;春秋冬夏,这里都热闹非凡。而在此不远处有一桥是明朝古建,屹立百年。
奔跑的孩子和着平仄交错的杵衣声,老远就开始清脆入耳;桥下的河流顺着河滩的方向流去,一直向西通往汾河。水流声汩汩而过,草柳的长势如逢甘露,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春天扑面而来。
仰头望去,青苔在斑驳的墙体里桥嫁接南北;年代久远,气势雄浑(我自岿然)。记忆中,我们经常翻过桥两边的护墙,墙两边都有高低不均的土台堆积裹挟,这应该是数百年来岁月给予的恩赐。
土台之上有小道通往桥下,不知是人为开辟还是淘气的我们踩踏久了,便有了路。顺着内墙往下爬,有男有女,是大孩子的顽皮。
偶尔跌倒亲吻春泥的孩子,一不小心又跌进窄处的河道哇哇大哭,泥土的沁香和童稚的欢快都是children最好的礼物。开心的我们一般有两种组团方式,跟随父母的或是独立组队的,无论那种,都有各自的的取乐方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南宋)《小池》
他们的嬉笑声如同绕枝的藤蔓,在苍翠的季节琴声袅袅,温暖四溢;这一片古老而满怀生机的土地上光影渐变,一不小心,就穿越了时空。648年前,似乎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年份,历史的沉淀透露出对生命本源的思考。
尘封的记忆,被遗忘的繁华,大夏政权覆灭许久,但“蜀人楚籍”的呼喊却于此时定格。环顾四周,明初的许多移民移徙,大多都以“洪武二年”这种纪年方式加以表达,我们从哪里来的追问也大多止步于此。而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也正源于此处。
篇12:散文阅读:故乡的云
散文阅读:故乡的云
那是1987年春节来临的时候,我们这批新兵第一次离开家乡慈溪,在武警边防部队驻地度过第一个除夕团圆夜。
大年廿九除夕夜,在边防派出所食堂,嘻嘻哈哈、热热闹闹吃了官兵们自己动手包的水饺后,所长集合队伍在偌大的活动室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那台湾歌手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把我们这批十八九岁的毛头小伙,愣是给唱出了思乡的眼泪,“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呦/别再四处飘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呦/我已厌倦飘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第一次离开家乡,不由想起家中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不由想起父母亲兄弟送我们到慈溪车站,那一眼不舍离别的亲情,那一声哽咽含糊的呼唤,那一捧不舍远离的泪水,那追着汽车一路小跑,还不忘叮咛几句的告别,那带着思念眷恋仿佛阴阳两隔的疼痛爬上心头,泪水不争气地涌上眼眸,模糊了视线,流出了眼眶,挂在脸颊上,流入嘴里,涩涩的有点苦,还不停地往地上掉,湿了一大片,思乡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和魂牵梦绕的感觉,让人有种隐隐的失落和无奈的惆怅。
于是,思绪不由又回到三个月前新兵连紧张集训的日子。
我们宁波市慈溪籍的29名新兵,背着军绿色的棉被挎包,拖着行李箱,在10月下旬来到武警宁波镇海清水浦新兵训练基地,与来自舟山的同龄人编组成了新兵连,在大片荒草纵生的训练场,挥汗如雨拔除乱草丛,平整训练场;在只有打地铺的艰苦环境下,我们酣睡依旧;在武装越野生存散打训练时,没有掉过队,喊过一声苦;匍匐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练瞄准,冻得牙齿打架,没有流过一滴泪;在阅兵式训练踢正步时,没有为与战友的姿势脚步踏在一个点上说过一声累;没有为在模拟演习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时,被战友的一记误击叫过一声疼;没有为在和老乡一起承受战友之间的误解而产生怨恨;而这割舍不断的思乡之情,却被除夕夜春晚的《故乡的云》,倒让我们这些刚刚成为一名合格的边防战士相视流泪,相拥抱头大哭,这是怎样的一份情谊,一份感受啊!
故乡,游子心头永远的眷恋,故乡,游子脑海永远的回忆,故乡,尤如飘泊的风筝,一根丝线扯着的不仅仅是魂牵梦绕的童年岁月,还有理不清道不明的亲情,和世间许多美好的憧憬。。。。。。
★ 故乡的云唯美散文
★ 拥抱情感散文
★ 风吹过巷口的散文
★ 爱国抒情散文
★ 时光回声散文
【故乡的云的经典散文(共12篇)】相关文章:
秋在心上词在云端散文2022-09-12
故乡的云为话题的记事作文2022-12-22
秋在云上你在我的心上心情随笔2023-01-18
多变的云幼儿园大班散文诗教案2022-07-23
水色云南作文2023-07-30
林清玄散文集文学赏析2023-05-11
湘行散记读后感1000字2022-09-02
又见文浩先生散文2022-09-28
遥望那朵云作文900字2023-07-19
斑斓的邂逅散文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