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考大学-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共5篇)由网友“bnm1235”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考大学-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考大学-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考大学-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
帮助孩子制订复习计划
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留的作业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做数学题,一会儿背英语,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应该制订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家长则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
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时的细节规划。
第二,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开始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比如,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
第三,教孩子在执行计划时学会放弃。有的`学生死心眼儿,比如复习数学时遇到两道难题,卡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思路,却非要做出来不可,一晚上的时间都搭上去了。结果,这两道题没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误了。孩子的情绪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告诉他,把这两道题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计划,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回过头来处理先前的“遗留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
第四,复习计划要兼顾全面。有的考生对喜欢的科目就先复习,不喜欢的科目放在后头;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强项放在前面复习,弱项的复习受到影响,导致强项越来越强,弱项始终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确的做法是优势要强化,劣势也要弥补。
家长还应该对孩子强调,执行计划贵在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考生计划制订得头头是道,但是只能执行两三天,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篇2:怎样帮助孩子学礼仪
人是复杂的社会动物。一个人不能独自生存,总需要其他人在身边。礼仪有助于防止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帮助实现和谐共处。
虽然相比以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已经大为疏远,但个人还是难以避免与他人的交往。福往才能福来,爱出才会爱返。教会孩子礼仪正是家长的职责之一。
礼仪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教导来学习。但是孩子具有希望父母愉悦的天性,睿智的父母会运用孩子的这点去引导他们学会以礼待人。
据字典的定义,礼仪是礼节的准则或是社交活动中有礼的表现。我喜欢把礼仪当作是人类交往的艺术。因为礼仪的出发点是爱心、关怀、情感的共鸣——都是些非常人性化的东西。
孩子怎样学习礼仪?
家长怎样更好地教会孩子我们所谓的社会礼节?又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呢?
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模仿。如果他们周围的人都相亲相爱、互不伤害,并且遵循着礼仪的准则,那么孩子会模仿这些礼貌的行为。
但是孩子也通过其他方式学习。他们通过教导、建议和提示学习。当涉及纪律或礼节时,现在的一些父母似乎不敢给孩子直接的建议。但是,温和的建议和冷静的'提示能强化孩子通过模仿学会的东西。
提醒一个刚学步的孩子学会说“请”和“谢谢”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我们听到了太多脏话,而礼貌用语其实更有用处。一个单音节的惊呼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不会太有利于交流。
孩子学得很快,但在他们能自己意识到以礼待人的意义之前,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醒他们学会说“请”。
至于关于礼仪的更进一步的教育,教导孩子成人的礼节有多重要呢?父母又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呢?我深深感到父母有必要让子女做好准备,以便他们能够在这个复杂世界的任何地方生活。基本礼仪并不为成功人士所专有,任何人何时何地都会需要它。
当你尽到了父母的职责时,你的孩子应该可以自信地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缺乏社会礼仪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必定为此碰壁。
交际礼仪
一般情况下,所有有关社会礼仪的教导都是通过让孩子产生共鸣来切入的。比如问孩子“要是你,你会怎么想?”是帮助孩子了解礼貌究竟何为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当孩子对他人表示关心时,让他知道你为此有多高兴也很重要。“做得真好!珍妮哭的时候,你给了她一个玩具。我很高兴你能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可以在孩子5或6岁时具体地教导他们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应该教导他们在见到新朋友的时候要握手。
你首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直视新朋友的眼睛并伸出你的右手。你要告诉你的孩子,他已经长大了,做事可以成熟一点了。之后还可以做一些角色扮演,比如假装见到了很多新朋友。还可以有创意地假装见到了总统,米老鼠或者是一些当红音乐巨星。当下一个机会出现时,记得提醒你的孩子注意眼神交流,并伸出他的右手。
那些细微的话,比如“我很高兴认识您”在有人给你介绍新朋友时是很管用的。
当孩子上中学时,他必须学会有力地握手,然后镇定自若、面带微笑、言辞得体地自我介绍。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并不琐碎。家人总会在一起吃饭,这也是家庭相聚的重要部分。用餐讲究、得体和有节制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厌恶那些吃得很邋遢的人。
当孩子3或4岁时,家长可以要求他们遵循合理的餐桌礼仪。很多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都能很好地使用勺子和叉子了,但他们还是喜欢用手吃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不会把食物撒得到处都是。教导学龄前孩子学会餐桌礼仪的一个有趣方法是不时地把家庭聚餐办成一个派对。用桌布或是漂亮的地毯、蜡烛、特别的食物来打造这个派对。运用并示范一些餐桌礼仪,比如,用餐巾的一角拭去嘴边的牛奶以及得体地询要食物和传递食物。大多数孩子都能掌握这些礼仪的精髓并模仿出来。
如果你有必要在餐桌上纠正孩子,记住人们在一起进餐有两个原因:一是身体需要,二是把餐桌当成一个交流沟通的场合。保持愉悦的就餐氛围能保证我们享有这两大好处。如果你有必要指出在咀嚼时不该说话,那也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而应该冷静地处理。
篇3:怎样帮助孩子识字?
怎样帮助孩子识字?
・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了识字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条件对孩子识字有帮助呢?1.字大、清楚。字体较大能从背景中突出,易于孩子辨认,而普通书报上密密麻麻的字既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不易于辨认。2.用形象来帮助孩子认字。形象记忆是孩子记忆的一大特点,在识字过程中父母适时地帮助孩子分析字形加以形象化,再加上意义联想就有助于孩子记忆力。如“爸”字??可把下半部比作烟斗;“爷”字??爷爷有拐杖等。
3.与响亮的语音同时出现。孩子已掌握了许多口语词,即已建立了语音、语义联系。如果在孩子感知字形时有语音的伴随,则会使其在原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音、形、义的新联系。
4.多次重复。实验证明,日常生活中的'词更易于孩子掌握,许多孩子早期识字就是从认识大街上商店的招牌开始的。此外,代表常用物品的字如“碗”、“饭”等由于多次应用孩子易记忆。因此,家长应做有心人、细心人,除专门教识字外,还可在平时、游戏时有意识地使孩子增长知识。
5.与情绪、兴趣相联系。
电视广告、食品或玩具包装上的字能深深吸引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因此孩子易认识。此外,与情绪相联系的“哭”、“笑”等并结合其定义,有助于孩子把字与其代表的特殊意义结合在一起去记忆,自然效果就好。
篇4: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我的儿子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我陪在身边才能睡着。男孩子应该是挺勇敢的,而儿子从小就对黑夜表现出恐惧,我本来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他4岁了,也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儿子的恐惧心理还不止表现在对黑夜的害怕上。有一次我在房间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儿子尖锐的叫声,我吓坏了,急忙跑出去看看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儿子抱头躲在桌子底下。我巡视了一下屋子,发现有一只小蜜蜂飞进了屋子,原来儿子还害怕动物。
专家解惑
这是儿童常见的恐惧心理,妈妈应该了解到,孩子的恐惧感觉与生俱来。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听到较大的响声就会出现惊吓反应,1岁左右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或者与母亲分离时就怕得大哭大闹,并且对于大人习以为常的洗澡、理发等行为也惧怕不已……
孩子渐渐长大,环境中许多因素会引起他们产生恐惧的感觉,而且每个年龄层的宝宝的恐惧对象也是不同的。四岁宝宝更多害怕动物、昆虫,害怕黑暗的房间。
虽然害怕情绪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并不是说家长可以对此视而不见,相反,对于这种现象爸妈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孩子尚处于心理的发育期,过多、过强的害怕情绪会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以致日后出现软弱、缺乏自信,过度依赖大人等。所以,爸爸妈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宝宝战胜恐惧。
策略一:避免对孩子说“不要害怕”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不仅不能安慰他,还会影响他们的真实感觉,应该让孩子知道恐惧是正常的,有时甚至是有益的,爸妈会理解并帮助他们。
策略二:倾听孩子诉说
孩子恐惧时,爸爸妈妈要少说多听,鼓励孩子诉说,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知道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帮助。如果父母总是用忠告来代替倾听,孩子就会闭口不说,致使你的帮助无从着手。
策略三:给孩子情感支持
当孩子在生活中因遭受挫折而抱怨时,家长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为孩子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家长不要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甚至讽刺孩子,这不利于宝宝形成勇敢自信的人格。
策略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
帮助孩子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如孩子要上幼儿园了,爸妈可以先主动带他到幼儿园去看看,和老师谈谈,或与小朋友们熟悉熟悉,做做游戏,为正式入园作好心理准备。
三岁以后的孩子,其恐惧感多来自丰富的想象,例如各种动物与鬼怪。此时,爸爸妈妈就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想象力,并对他们的想象进行分析,指出哪些是真的,需要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如蜜蜂虽然会蛰人,但这只是蜜蜂的防御手段,如果你不去伤害它,它也不会伤害你。有些东西完全是假的,不必去理会。如黑暗中的鬼怪是完全不存在的,宝宝晚上完全可以放心睡觉。这样,孩子的恐惧情绪得到缓解,他们就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和快乐。
篇5: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走路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走路
直立行走,不仅是一个独立应有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孩子更加主动地接触周围事物,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学步期。这个时候,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走路呢?
1.掌握学步时机
学步不能过早,以免负重过早致下肢变形。当孩子能较稳地扶着东西站立时(大多数在9个月左右),就可以准备教孩子学步了。
2.准备合适的鞋子和衣物
孩子在走路前,通常穿软底鞋,但学步时,家长应给孩子穿软硬适中的鞋子。衣裤也较宽松,以方便行走。
3.循序渐进
先训练孩子扶走。起先,成人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喊着“一二一”的口令,迈着适合孩子的小步子,带动孩子朝前走。过一段时间后,可让孩子扶着小床、栏杆或沙发边移步。一般来说,孩子10个月时可以扶着成人的手向前迈步,11个月时可以推着小车向前走。
当孩子可以很稳地扶行时,就可以训练孩子独立行走了。成人与孩子相距二三步远,面对面站立。成人可用玩具吸引孩子,张开双臂迎接孩子,鼓励孩子勇敢地独立迈出第一步。只要孩子迈出第一步,再经过反复地练习,大多数孩子在14个月左右就能稳稳地独立行走。
孩子腿部肌肉力量比较差,容易疲劳,因此,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从短到长逐渐增加。
4。学步中培养品质
学步也是培养孩子勇敢、坚强品质的一个良好时机。孩子在刚开始学步时,往往既紧张又兴奋,不敢迈出第一步。而且,迈步时步子僵硬,特别容易摔跤。家长应懂得,孩子摔跤,在学步时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不摔伤就行。孩子会看家长脸色行事,家长如果露出心疼,紧张的神情,孩子就会感到受了委屈,因而影响学步的情绪。因此,当孩子跌倒时,家长只需给予适当的安慰,并鼓励孩子自己而影响学步的情绪。因此,当孩子跌倒时,家长只需给予适当的安慰,并鼓励孩子自己而影响学步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尝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出勇敢、坚强的品质。当然,家长也要注意保护孩子,以防止发生意外。
★ 期末考作文50字
★ 初一家长建议书

【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考大学-怎样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共5篇)】相关文章:
中考家长会上的发言稿2022-11-27
高一年级家长会班长发言稿2023-05-08
六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的2022-07-09
高三学习计划作文2022-04-29
初二级学生家长代表家长会发言稿2022-10-28
优秀学生家长会发言稿2023-02-24
高一年级徒步活动发言稿:行走的力量2022-11-15
关于学习方法发言稿2023-12-03
高三家长会教师发言稿2022-07-29
高一年级家长会校长发言稿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