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睡醒”为你分享7篇“父亲的三碗粥哲理故事”,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父亲的三碗粥哲理故事
父亲的三碗粥哲理故事
小顾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待庄稼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珍惜和敬畏。但是有一件事,却让小顾很不理解。
每次收完庄稼后,父亲总会在地里留下一些干瘪的稻谷。刚开始,小顾以为是父亲不小心遗漏的.,便提醒父亲。父亲却说:“别管了,让它们留在那儿吧。”后来小顾才明白,那些干瘪的稻谷是特意给鸟雀留下的,是它们安全过冬的保障。
父亲精于劳作,庄稼常常能获得大丰收。有一年,邻省因天灾粮食歉收,一些人不得不外出谋生计。那段时间,父亲总会在院子外面挂一个竹篮,篮子里面有时放着两个馒头,有时是两块红薯,或者是几个窝窝头。
“把食物放到外面不怕别人偷了去吗?”小顾疑惑地问。父亲摇摇头,笑着说:“为了填饱肚子而伸手的,那不算偷。我们把食物放在外面,就是为了能让过路的外乡人填一填肚子,如果能吃饱饭,谁愿意背井离乡呀!”有一次,小顾透过窗户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路人拿出了篮子里的馒头,狼吞虎咽地吃完之后,朝着他家的房子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如今,父亲年事已高,他告诉小顾:“人要活得善良一点、大气一点。假如人生有三碗粥,一碗自己吃,一碗给家人亲友吃,剩下的那一碗要分给那些与你毫不相干的路人吃。”
父亲的“三碗粥”,不仅仅是出于善良和爱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篇2:红豆粥哲理故事
红豆粥哲理故事
从前有个孩子的'父亲死了不久,一天在家里煮红豆粥吃。
邻居过来看见后就说:“你这个小孩真是不孝啊!你父亲刚刚去世,你怎么就吃上红豆粥了呢?”
小孩觉得莫名其妙,就问她:“我吃红豆粥怎么就不孝了?”
“红豆粥是红的,红色是喜庆的颜色,难道你还庆祝你老爸死了啊?”邻居说完连连啧嘴。
小孩瞥了她一眼反问道:“照你这样说,你天天吃白米饭,都是家里死了人办丧事啊?”
大道理:
生活中有着太多的陈规俗套,很多人迷陷其中,甚至什么事情都要牵强附会上这些“规矩”、“传统”。就把它当作静静飘落在身后的秋叶吧,不要因它而耽搁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篇3:木已成粥哲理故事
木已成粥哲理故事
小和尚宁远刚练字那段时间,常常抄来一些词给师兄智远看,让他评判一下字的正误。初学写字的人,难免会写出一些错别字,智远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宁远检查,并且指正,捎带着还要给宁远讲一讲词语的意思。在智远悉心的指导下,宁远写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在不断的'进步中,又在所难免地出现新的错误。有一天,宁远抄了一个词“木已成粥”,智远看过之后忍不住笑了,和宁远说,木头怎么可能变成粥?这个词应该写作“木已成舟”,意思是“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是说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宁远眨着眼睛和智远说:“木头也可以变成粥。”智远摸着宁远的脑袋,笑得更厉害了:“木头怎么能变成粥?”
宁远说:“是我亲眼所见,用木头做柴,煮水熬粥,最后木头化成青烟,无影无踪,而一锅粥却已煮好,所以说木头变成粥!”智远听完宁远的话,思忖许久,觉得宁远的理解虽偏颇了词语的本义,细细想来,却有着无尽的禅意。木头化为袅袅炊烟,一锅粥却呈现在我们面前,而香甜的粥,又何尝不是木头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皑皑积雪,化成溪流;纷纷落花,零落成泥……
许多离我们而去的美好事物,其实未曾远逝,而是以另一种风姿呈现在我们生命里,这便是永恒。
篇4:哲理故事:分粥的哲学
从前,在一个地方住着7个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免不了自私自利,如果有机会占别人便宜或者有机会让自己得到更多东西,他们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么做。这7个人每天会分吃一大锅粥,但是这锅粥并不是“敞开的大锅饭”,而是刚刚够7个人吃。但是他们没有称量工具来保证平分这锅粥。他们就想了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这样做的结果是:这个人每次都会给自己分的多,其他人都吃不饱。而且不管指定哪个人,结果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
方法二: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做,虽然看似很公平,但实际上每个人只有一天能吃饱,其他六天都会饿得肚子咕咕叫。大家觉得这也不是个好方法。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个品德还算上乘的人分起粥来还算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多分给向自己溜须拍马的人。
方法四:设立一个分粥小组和一个监督小组,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结果公平基本上是做到了,但是由于监督小组常提出种种方案,分粥小组又据理力争,等粥分好了,也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简单的规则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因为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碗里的粥有多有少,自己肯定只能享用分量最少的那碗粥。
篇5:三碗米饭的故事
问题:一个男人的稳定饭量是米饭一碗,如何让这个男人在一年后稳定饭量增加为两碗?
方案一:告诉这个男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告诉这个男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那么这个男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不告诉这个男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前两种方案的男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为什么?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个可能就是改善与改革的差别,现在我们很多销售商在实际销售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
篇6:父亲的哲理故事
父亲的哲理故事
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女儿的成绩不理想,她愁眉苦脸地对父亲说,老师让她根据自己成绩在班里的排名计算一下自己在全校的'排名,在全区的排名,在全市的排名,孩子说这样一算,她可能上专科都悬。父亲马上说:“我的女儿百里挑一。”女儿疑惑不解。
父亲于是算了一笔账:初中毕业时全市近14万人参加中考,只有3万多人能上高中,能上市重点中学的只有几千人,我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保持在班级人数前三分之一内,这样算下来不是百里挑一吗?经父亲这么一算,孩子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脸上也绽开了笑容,扑上来搂着父亲:“爸爸,你的账跟老师的账不一样。”
【教育哲理】:
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因此“人与人相比”毫无意义可言。对孩子的缺点,不去谈论或指责,这是上策。懂得孩子心理的父母就会用积极态度进行比较。
篇7:销售励志故事:三碗米饭
问题:一个男人的稳定饭量是米饭一碗,如何让这个男人在一年后稳定饭量增加为两碗?
方案一:告诉这个男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告诉这个男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那么这个男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不告诉这个男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前两种方案的男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为什么?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这个可能就是改善与改革的差别,现在我们很多销售商在实际销售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幽默励志故事
职场励志故事
哲理励志故事
中外励志故事
人生励志故事
★ 三碗米饭"的故事
★ 三只熊_
【父亲的三碗粥哲理故事(共7篇)】相关文章:
腊八节祝福语2022-08-17
腊八节经典问候语2023-04-11
温馨腊八节祝福语短信摘录2023-03-07
给朋友的腊八节祝福语短信2022-11-22
腊八节问候语2022-08-03
腊八节经典祝福语录2023-03-02
温馨腊八节问候语2022-08-30
腊八节送朋友的搞笑祝福语短信2023-01-16
猴年新年腊八节的祝词2022-11-19
微信腊八节问候祝福语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