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精选17篇)由网友“小崔崔丝塔”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重庆市开县大德乡小学 余定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但我们也不乏看到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公开课的老师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智力闯关等成为教学时尚。老师们为了追求教学时尚而忽视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想就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
现象一:形式化的激励评价
A教师上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时,课伊始,教师的讲桌上就摆放着一盆塑料花,请学生猜一则谜语后“真聪明,奖给你。”请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你读得真好!老师奖你一朵花。”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奖你一朵花。”……就这样你一朵,他一朵,课大约上了一半的时候,30个上课的学生就有20来个得到了花。(一点没夸张)我们来看得到了花的两个同桌。甲说:“我的花是红的。”乙说:“我的花是黄的。”甲说:“我的花下面有叶子。”乙说:“我的花下面也有叶子。”甲说:“我的这个叶子好长。”乙说:“你看,我的这个叶子是圆的”……
分析:本来是好好的一堂语文课,让老师蹩脚的奖励搞得很不协调,新课标倡导激励性评价,但这并不等同于发小红花,发小旗。课上,我观察了得到塑料花的小朋友,当他得到老师的奖品时,他确实很开心,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但喜悦过后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兴趣的转移,开始玩花。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后半时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想:新课标倡导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是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成功体验,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有实效的激励性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师生们真诚的掌声,教师赞美的话语,欣赏的眼光,温和的微笑,拍拍学生的小脑袋,摸摸学生的小脸蛋都是对学生的很好的激励。
现象二:形式化的作业设计
B教师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巩固练习题。
时间爷爷让你们快乐大闯关。
第一关:我是谁?
第二关:帮帮表娃娃找钟妈妈。
7:00 12:00 8:00
第三关:噫,这些钟表怎么没时针和分针呢?画一画吧!
9时 12时 6时
第四关:我来当医生。(对的打“√”,错的打“×”)
7时( ) 9时( )
咋一看,这些题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老师想过学生真的能顺利闯关吗?练习时,老师牵着学生跑完了四道题。算是闯关了。在课后的追踪调查过程中,我发现真正能闯过这几道关的学生寥寥无几。
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作业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有趣味。这很好,但是应考虑到教学的实效性,创造性,从这位教师的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练习设计还是把学生当作了做题的机器,仍停留在数学知识的简单模仿,机械应用这个层面上,没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创新的天地。
同一教学内容,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巩固练习:
我是小小设计师。
请你设计一种你喜欢的钟面,画出你喜欢的几个时刻。
我们知道低年级的小娃娃都喜欢画画,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的画苹果钟面,有的画向日葵,有的画小猫……这样的练习设计看似单调,少了些许形式和趣味,虽然孩子们画得也不是特别好,但它会给学生留下更广阔,更开放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设计会更实效。
现象三:形式化的小组合作交流
在公开课上,常常能看到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人一小组围着课桌团团坐,教师提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认为这就是合作学习。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万州教科所组织的“三峡教育论坛・平湖之春”小学数学名师研讨会。北京教科院的吴正宪老师的专题报告为我们诠释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吴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课例:
创设情景:教师:张局长想请孩子们帮忙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的辆数,请看录像。
老师放录像,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看着大屏幕,认真的数着,有的掰手指,有的画圈,有的画“正”字……来来往往的车辆跑得太快了,一眨眼,呼啦啦过了好几辆车,孩子们有点数不过来了,有的开始着急啦。10分钟到了,老师让学生汇报摩托车通过的辆数,有的说9辆,有的说11辆,有的说 12辆。
教师:“诶,为什么你们数的不一样呢?我怎么向张局长汇报呀!我说我们班学生没这能耐,您另请高明吧!”孩子们可不服输啦。
教师马上因势利导,问:“孩子们,那你们有什么高招吗?”
生:“车子跑得太快了,让车子跑慢点。”
生:“老师,能不能过一辆车就暂停一下?”
生:“老师,能不能把这录像带放4遍,放一遍,数一种 .”
教师:“这样太浪费时间啦,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只看一遍录像就正确的统计出各种车的辆数呢?”
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知道了,4个人一小组,一人数一种。”
教师:“这办法不错,好!4人一小组,先分好工,再统计。”
吴老师用这个真实的教学片断,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儿的小组合作不是教师指令性的硬性分组,而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知矛盾时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合作需求。小组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需要合作时才合作。用吴老师的话说就是:当一个人完成某件事遇到困难时,需要有同伴的参与合作。这种合作学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实实在在的合作交流而不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是不是应从吴老师讲的这个层面上去重新认识合作学习呢?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外,也还存在形式化的情景创设,把情景创设当作美丽故事、美丽画面的“摆设”.形式化的游戏活动,有的游戏与本堂课内容毫不相关,游戏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等,在这儿我就不一一举例阐述。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责备,更不是否定这些教学形式。我想:“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改革,出现一些“形式主义”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对形式主义现象却不能不正视,它对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的协调统一。
篇2: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此论文是本站特约教师撰写,并授权本站独家发布,请各媒体不要。来源网站:中国学习联盟w 重庆市开县大德乡小学 余定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但我们也不乏看到在课堂教学特别是有些公开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上公开课的老师特别讲究课堂教学的形式,情景创设、小组合作交流、游戏、智力闯关等成为教学时尚。老师们为了追求教学时尚而忽视了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因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新课标的理论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我想就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
现象一:形式化的激励评价
A教师上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时,课伊始,教师的讲桌上就摆放着一盆塑料花,请学生猜一则谜语后“真聪明,奖给你。”请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你读得真好!老师奖你一朵花。”请学生回答一个问题后“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奖你一朵花。”……就这样你一朵,他一朵,课大约上了一半的时候,30个上课的学生就有20来个得到了花。(一点没夸张)我们来看得到了花的两个同桌。甲说:“我的花是红的。”乙说:“我的花是黄的.。”甲说:“我的花下面有叶子。”乙说:“我的花下面也有叶子。”甲说:“我的这个叶子好长。”乙说:“你看,我的这个叶子是圆的”……
分析:本来是好好的一堂语文课,让老师蹩脚的奖励搞得很不协调,新课标倡导激励性评价,但这并不等同于发小红花,发小旗。课上,我观察了得到塑料花的小朋友,当他得到老师的奖品时,他确实很开心,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但喜悦过后就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兴趣的转移,开始玩花。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保持多久?后半时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想:新课标倡导的激励性评价的根本是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成功体验,而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有实效的激励性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师生们真诚的掌声,教师赞美的话语,欣赏的眼光,温和的微笑,拍拍学生的小脑袋,摸摸学生的小脸蛋都是对学生的很好的激励。
现象二:形式化的作业设计
B教师上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组巩固练习题。
时间爷爷让你们快乐大闯关。
第一关:我是谁?
第二关:帮帮表娃娃
[1] [2]
篇3:警惕职场中的“小喇叭”
站在公司“小道消息”的前沿,可万一你招惹了这个口无遮拦的嚼舌者,很有可能就被她搞得名声扫地,
警惕职场中的“小喇叭”
。警示性特征:
“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不要以为小喇叭这么好当。她首先要具备做间谍的本领,有捕风捉影洞察力和锲而不舍、不怕白眼的决心;还要兼具做主播的天分,能把看来的、听来的,甚至编来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惟妙惟肖。这种人是办公室谣言的集散地,是茶水房里的大红人,以制造、传播谣言为乐。在这个信息的社会,你可千万不能小看她的功用,有了她,你就可以随时把握公司的动向,站在公司“小道消息”的前沿,可万一你招惹了这个口无遮拦的嚼舌者,很有可能就被她搞得名声扫地。 >> 精彩推荐:职场之道―快乐职场
典型嘴脸:
她又一脸神秘的朝你走过来了,“你知道吗?研发部那个秘书小王,就是头发长长的那个,怀孕了!嘿嘿,她才20岁,而且没男朋友,你说这肚子怎么鼓起来的?”每次她拉着椅子坐到你身边,准是说个没完,从行政总监的“性丑闻”到财务家小Baby的睡觉姿势,俨然新闻发言人,那么敏感的场所,那么敏感的话题,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先不说,关键的是,她从来就不在乎我对她那一箩筐的“内幕秘闻”感不感兴趣!
――丽美28岁程序员
辣手对策: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有一点你最好要注意,就是尽量不要在办公室谈你的私事,因为这种是非型的人最喜欢探听他人的隐私,你的私事当然会是她们的素材。她们充其量只是个小人,还不是恶人,所以你不用对她们如临大敌,如果她把矛头指向你,对于一般的谣言,记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理会;对于过分的谣言,完全可以告上“公堂”,谣言很多时候己经构成 , 则可能侵犯了你的名誉权,不能坐视不管。
“小喇叭”的自救方案:
学习守口如瓶,尤其在一些与同事私生活有关的话题上。记住,滴水可以穿石,在关键时刻你必定会意识到同事们的信任有多么宝贵。如果你极其热衷于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流言,至少你不要指望旁人同样热衷于倾听。那些“道不同不足为谋”的同事迟早会对你避而远之。
篇4:警惕职场中的“小喇叭
警示性特征:
“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不要以为小喇叭这么好当。她首先要具备做间谍的本领,有捕风捉影洞察力和锲而不舍、不怕白眼的决心;还要兼具做主播的天分,能把看来的、听来的,甚至编来的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惟妙惟肖。这种人是办公室谣言的集散地,是茶水房里的大红人,以制造、传播谣言为乐。在这个信息的社会,你可千万不能小看她的功用,有了她,你就可以随时把握公司的动向,站在公司“小道消息”的前沿,可万一你招惹了这个口无遮拦的嚼舌者,很有可能就被她搞得名声扫地。
典型嘴脸:
她又一脸神秘的朝你走过来了,“你知道吗?研发部那个秘书小王,就是头发长长的那个,怀孕了!嘿嘿,她才20岁,而且没男朋友,你说这肚子怎么鼓起来的?”每次她拉着椅子坐到你身边,准是说个没完,从行政总监的“性丑闻”到财务家小Baby的睡觉姿势,俨然新闻发言人,
那么敏感的场所,那么敏感的话题,真叫我不知如何是好。消息来源是否可靠先不说,关键的是,她从来就不在乎我对她那一箩筐的“内幕秘闻”感不感兴趣!
丽美28岁程序员
辣手对策: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有一点你最好要注意,就是尽量不要在办公室谈你的私事,因为这种是非型的人最喜欢探听他人的隐私,你的私事当然会是她们的素材。她们充其量只是个小人,还不是恶人,所以你不用对她们如临大敌,如果她把矛头指向你,对于一般的谣言,记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理会;对于过分的谣言,完全可以告上“公堂”,谣言很多时候己经构成 , 则可能侵犯了你的名誉权,不能坐视不管。
“小喇叭”的自救方案:
学习守口如瓶,尤其在一些与同事私生活有关的话题上。记住,滴水可以穿石,在关键时刻你必定会意识到同事们的信任有多么宝贵。如果你极其热衷于传播一些低级趣味的流言,至少你不要指望旁人同样热衷于倾听。那些“道不同不足为谋”的同事迟早会对你避而远之。
篇5:警惕职业生涯中的红灯
警惕职业生涯中的红灯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换工作、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迟钝的人通常会等到工作环境不堪忍受时才决定离开,而聪明人则能够及早发现职业生涯中的“红灯”,当机立断,早做安排。如果以下情形发生在你身上,那么,你可以考虑离开了。
1、关键人物不再征求你的意见
如果你以前一直被邀请参加重大决策的讨论,而现在不被邀请,这也许是你考虑换个工作的时候了。管理层也许已经对你失去信任。如果你的意见不再被重视,你怎么可能有效地完成你的任务呢?
2、你错过了升职的机会
你的公司培养你担任一个更好的职务并告知你是下一个人选。但是,他们选用了一个外来人担任了这个职务。某些人对你不是完全的诚实。这是不是你想为工作的那类机构?你能保证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吗?
3、你从一个业绩明星沦为一个事事出错的人
以前,你总是因为出色的工作受到表扬。而现在,每当你完成一个项目,总会被告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你得想想,最近管理层是否发生了人事变动?也许新的管理层想任用他们自己的人?在那里是在~方面的改变管理近来?为什么非得等别人炒你的鱿鱼呢?你也许应当出去打探一下找好退路了,
4、好差事总是分配给其他的人
你在这个职位上工作是因为你想学习。然而,每次有挑战性的任务,上头总是分派给别人。很明显,你在部门当中将会担任低级别的工作。如果你已经掌握了那些技能,而你的处境看上去不会有什么改观,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别谋高就了。
5、你的老板告诉职员说,他欢迎大家提意见。但是,他对你的'建议是否持欢迎态度?
你不停地提出对本部门的改进意见,结果石沉大海。很明显,你的意见不被重视。问一下你自己,你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6、一家更大的公司正在收购你所在的公司
尽管管理层一再表示不会裁员,你还是要面对现实,早做准备方为上策。
7、管理层的每个人都在向你透露消息
他们是否知道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尽你所能去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决定你的去留。
8、工作不再充满乐趣
这也许是你应当离开的最强烈的信号了。毕竟,你头脑清醒时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如果你不再享受你所从事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你还要留在那里呢?
睁大你的眼睛,竖起你的耳朵,留意这些迹象。另外,时刻更新你的简历,以防你离开的时间比你预期的要来得早。未雨筹谋会使你更容易完成转变。
篇6:警惕销售中的雷区
作为一个销售专家,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在主导着销售的成败?究竟是哪一点在销售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质量、价格、品牌、人情……我们总能联想到类似的名词。然而,有一个问题却经常容易被人忽视:有时候,销售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价格过高、也不是因为牌子不够硬、与关键人关系不够好恰恰是因为一些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疏忽,对于新销售人员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将这个疏忽称之为销售中的“雷区”。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是机器人。所以在销售活动中,所有不可能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些可能性往往就会成为我们销售中的“雷区”,我们必须提前考虑到,并一一排查,否则很有可能陷入“雷区”全军覆没。
别以为湖面平静,鳄鱼就已经走开
营销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障碍直至签单的过程,盲目乐观不知道障碍的存在,犹如进入雷区而不自知,是销售中最危险的事情,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地雷,销售人员必将“触雷身亡”――销售失败。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销售员姚小姐,平时工作十分勤勉,工作业绩突出。有一天,她很高兴地告诉经理,马上会有一个大单子,让经理等她的好消息。
但是,半个月后,经理却等来了泪流满面的姚小姐。原来,客户虽然最终使用了她设计的销售计划书,但却不是同她签的单。
她泪水汪汪,连连倒苦水:“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提示:因为“没想到”,所以没有采取措施去排除障碍,这在销售中是极其危险的。)
她说:“我是通过朋友介绍结识这家公司主管人事和财务的副总裁的。副总裁告诉我,公司刚好有买设备的计划,让我马上设计建议书,并承诺这件事他有决定权。我反复几次修改后,副总裁表示,公司各方面对计划书均表示满意,估计半个月后可以签单。”
当时她信心十足,以为很快就可以吃上“煮熟的鸭子”了。
(提示:姚小姐这个时候只找到了副总裁这一把钥匙,凭这唯一的一把钥匙能否打开成功的门呢?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客户企业内部找到“教练”,收集更多的信息:门上还有哪些锁?还要准备哪些钥匙?等等,但遗憾的是,姚小姐在当时选择了一味的被动等待。)
半个月后的今天,她拨通副总裁的电话,本来是去约签单的事的。哪知副总裁带着很遗憾的口气告诉她说:“在昨天的总经理办公会议上,关于采购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决定在另外一位销售员那里购买,而且那个销售员在总经理的邀请下还参加了昨天的会议。”
姚愣了半晌,决定去搞清楚情况再说,不想这样不明不白就丢了“煮熟的鸭子”。
副总裁给了姚小姐一张她那位潜在竞争者的名片,并告诉她:“公司里从总经理往下,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同意在那位销售员那购买,自己也没有办法。”
(提示:姚小姐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一个竞争者存在,而且也才知道副总裁并不是最后的决策者,才知道这家公司购买设备要经过一个复杂的程序。如果她早一些获得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或许她就不会失败,就是失败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糊里糊涂。)
姚小姐进一步打听,才知道:当她很开心地等着时,她的竞争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拜访包括姚熟悉的副总裁在内的所有购买者:他从财务部那里知道这次购买的金额比较大,必须由总经理办公会议最后敲定;他从办公室那里得到了参加这次会议人员的名单;他从设备部那里拿到了姚的设备计划书最后定稿的版本;他抓紧时间拜访了出席会议的每一个成员,他还主动到公司员工中间去调查摸底……
竞争对手的这些动作,姚小姐始终没有觉察到。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姚小姐的销售过程中究竟出现了哪些危险的障碍,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阻碍她获得最后的成功:
篇7:警惕定单中的诱饵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刚开始创业时,市场经济环境比较恶劣,诚信意识特别欠缺,很多皮包公司拿着大定单当诱饵进行诈骗,有一次,公司来了几位特殊的客户,来人西装革履坐着轿车,看似来头不小。其中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自称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某邮局下属三产公司的业务经理,说他们前来的目的是为单位职工定购一批太阳能热水器,数量有四百多台。这个数目对于刚刚创业的我们来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定单,我们的销售经理听说有这么大的业务特别高兴,跟他谈合约、扣率、付款条件等相关事宜。等谈完这些后他来给我汇报说:这个生意挺好,我们要发货。
我说:好啊,那货款怎么付?
经理告诉我:对方电汇。
我问:电汇?和他们谈好了没有,只有款到了才可以发货。
经理说:不是这样的,是他那边电汇货款传真过来底联后,我们这儿就发货。
我说:这不行,即使我们拿到了电汇的底联,他们也可以以任何理由在银行截留货款。
销售经理对我的看法有些迟疑,怕坚持如此条件会走失客户影响业务量。为慎重起见我又见了他们仔细询问,那位业务经理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很像是刚走入社会没有见过世面的年轻人。
我当时问他:你这么年轻,负责什么业务?
年轻人看出我的质疑,回答说:我们公司很大,是分片区管理的,我负责山东片的,什么业务都做。
然后他指着一位中年人介绍说:他是邮局的办公室主任,因为才开始接触业务,所以带来了邮局的中层干部。随后那中年人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单位的效益和现有职工状况。
我又接着问:邮局里给职工买热水器,局党委讨论过没有?
那位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局长一个人说了算。
对此我更加怀疑,太阳能热水器在当时是新鲜事物,局里应该自已进行考察,不可能把这项业务委托给下面的三产公司,况且这个花费也不少,这么大的费用支出局里是应该进行讨论的。再者自称是办公室主任的那位中年人虽然西装革履,但从气质、举手投足间一点“干部”迹象也没有,所以对这单生意我持反对态度,坚持“款到我们帐户才能发货”,
他们得知我的意思后火了,说我们不信任他们,这么大一个买卖,是不是不想做了?负责销售的经理卖货心切,见我坚持“款到发货”,提出两名业务人员前去探个究竟,我说这种情况去也白去。但是没看清事情迷局的销售副总还是背着我偷偷地派人去了,没想到去了以后才知道上了大当。两位业务人员晚上刚到随即被扣了起来,对方的电话还是不停地打过来,说人在他们那里要我们马上发货。这时,感觉到情况不妙的我们利用当地邮局的关系马上联系了对方的邮局,一问根本没有那个三产公司,也根本没有给邮局职工买太阳能热水器一事,我们意识到上当受骗了,一边商量着报案通过公安局解救人质,一边电话应付着他们,说正在调集车队装货,问他们交货地点和他们拖延时间。第二天正在我们为解救人员四处活动万分焦急时,两位业务人员灰土灰脸地跑了回来,样子十分狼狈。原来他们去了以后就被软禁在屋里,由一个人专门看管,把身份证、钱等随身带的物品都给搜去了。到了后半夜,两位业务人员趁看守的人睡着的机会沿着暖气管子从看管他们的楼上溜下来,爬墙头逃了出来,他们分不清东西南北狂奔了一段时间,终于找到了公路截了一辆车,把受骗的情况告诉给司机,这才被好心的司机拉回德州。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虽然坚持“款到发货”在物品上没有受到经济损失,但两位业务人员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惊吓,如果不是他们想方设法逃出来,后果不堪设想。通过这一诈骗,我们得出的教训是:
一是企业经营要学会财务管理,熟悉银行付款的特征,避免因银行异地汇款有时间差等缺陷而使不法者钻空子;
二是坚持货款入公司帐户后才能发货,不能因为对方的情绪而动摇自己的原则;
三是洽谈业务时,要多方了解对方的信息。如果我们早期联系对方的邮电局,核实真伪,也不会出现如此失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hmbk51@163.com
关于作者:
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前,从石油专业转向致力于太阳能研究,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奔走呼吁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议案发起人,志愿毕生精力投身于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立志做可再生能源呐喊者,能源替代实践者,子孙利益代言人。联系方式:hmbk51@163.com查看黄鸣详细介绍 浏览黄鸣所有文章 进入黄鸣的博客
篇8:警惕家庭教育中六大误区
警惕家庭教育中六大误区
观察:
“坏榜样”的十大不良行为
有位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路人,请他们分别谈论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成人不良行为对儿童造成影响的事情。经过调查发现,大致可以归纳为十大行为。
一、违法跨越隔离带。
二、随意将杂物抛到车外或者从阳台将垃圾抛到楼下。
三、相互攀比。
四、践踏草坪,攀折花木。
五、说脏话。
六、 乘坐公交车不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等特殊人群让座。
七、对老人不礼貌,发脾气,甚至打骂老人。
、取笑身体残疾或者有缺陷的人。
九、在医院、图书馆、剧场大声喧哗、接听电话。
十、将公共物品据为己有。
建议:
一、对孩子少用否定句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你不要……”、“不能……”、“不准……”之类的否定句。 其实,家长这样每强调一次不能干的负面行为时,反而会加深孩子对这件不该干的事情的印象和兴趣。
二、引导孩子从事健康活动
姚明说过他学打球是防止变坏,还有人说爱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所以,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艺术类活动如学音乐、学书法绘画等,还可以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提高孩子的心智。
三、让孩子从小就感受规则
做人基本的美德如尊老爱幼、有公德心,以及基本的`生活规则如交通常识等等可以融入家长平日的言传身教之中,最好能够习惯成自然,从小就将这些生活中的美德和规则牢记心里,逐渐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
四、尽可能远离暴力和色情
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环境和接触到的各类事物而形成的,从而,他们自身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是处一个不断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中。在这敏感而关键的人生阶段,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有助于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五、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没有成人那么强,所以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比如一些孩子上网成瘾就是一个例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办法和使孩子分心等技巧,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关爱
也许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向孩子表达关爱和信任的方式有多种,应注意的是不要变成溺爱。
篇9:整治疫情中形式主义心得800字
正值跨年,万家团圆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全国上下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为我们打赢这场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
疫情当前,须先实干。面对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势,基层干部奋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形式主义的苗头。重复报数据材料、频繁交信息简报,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不仅要当先锋、作表率,还得当‘表’哥、做‘表’姐”,给基层防控造成了极大困扰。
形式主义贻害无穷。中央多次会议强调,要坚决防止高高在上,浮在表面,空喊口号;坚决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简单把工作往下推,不解决实际问题;坚决防止盲目乐观、推诿扯皮、管理混乱,贻误防控时机。
如何让基层干部全心投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个“大敌”。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核心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力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党员干部忙于各种奔波、“亮相”、文件“部署”,一些地方脱不开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怪圈,根本原因就是“群众观念”不牢,没有把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防控理念根植心中。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源头。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能不能靠前指挥、以身作则,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一些地方通过视频会议、电视会议调度部署,开发系统、共享数据,用信息化开展工作,切实保障健康安全,赢得群众口碑。对比之下,少数地方还存在“六小时走访,两小时填表”“一个表格,三易口径”等现象。严密细致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不是“表出多样”;守土有责、防控有效不等于做好“信息简报”。
形式主义贻害无穷,在形式上“较劲”,必然在过程中蹉跎。这就需要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多一些实在性的里子,多一些高效率的“特事特办”,给基层干部腾出更多的防控精力,把工作做在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疫情防控是一场阻击战、攻坚战,“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形成工作合力至关重要。当前,基层抗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宣传防疫知识、摸排发热病人、帮助解决困难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严防工作上的“加码”,更需要的是力量上的“加注”、资源上的“加持”。
然而,一些地方缺少统筹、欠缺沟通,各发指令、各下任务,简单的工作“下推”、任务分解,机械的现场“督导”、责任“甩锅”,层层部署一旦变成层层加码,无疑会消耗基层干部的抗疫精力,这是对基层防控力量的极大浪费。
抗击疫情是场遭遇战、攻坚战、持久战,需要科学调度、精准施策,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织好厚厚的“保护伞”。各地各部门令行禁止、协调联动、步调一致,才能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面对疫情,我们只有攥指成拳,风雨同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篇10:整治疫情中形式主义心得800字
机心,出自《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意思就是,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就会有机巧之类的事情,有机巧之类的事情就会有机变之类的心思,胸中藏有“机心”,纯洁空明的心境就少了,就会导致精神不能专一,精神一旦不集中,大道也就不能充实他的心田。后世便以“机心”指机智巧变之心。
“机心”“机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还不在少数,比如,展示脱贫成效靠花钱刷白墙、靠造表填表;比如,刚摘帽的贫困县用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拍水幕电影;比如,工作中向上看多,把有没有发简报、登报纸、上电视作为衡量成效的标准;比如,为民服务搞远近亲疏,急亲朋之所急,慢百姓之所忧;比如,落实文件政策打折扣、走样子、标准低,奉行差不多、“有毛不算秃”的工作法则;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问题,也多是怀“机心”行“机事”作怪。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最密切、服务群众最直接,是党在基层最重要、最坚实的骨干力量,在工作实践中必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拒绝机心、守护初心、勇担使命,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优势特长,努力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要在持续的学习教育中筑牢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高度的理论清醒,而理论上的清醒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学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党的基层工作,不能因为每日奔波忙碌疏于学习,要时刻把学习教育落实到行动中。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原本本读原著、悟原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推动工作开展。在抓好自我学习的同时,要立足岗位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带着党员学,讲给党员听,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党员微党课、初心小课堂、到基地现场接受教育等多种形式,带动基层党员都学起来、动起来,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化对党的理论的认识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补钙”“强骨”,真信笃行,增强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方针的自觉性坚定性,擦亮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初心。
要在深入的调查研究中掌握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机心作祟,调研就会“变了味”、“跑了题”,出现走经典路线、找群众演员、拍照片留痕、凑调研报告等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内容,就是要增强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本领。开展调查调研,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身入’更要‘心至’”。作为基层干部,工作在一线,有着天天“身入”基层、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优势,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要保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敏锐性,密切关注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基层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像“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样用心,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心至”,经常梳理总结在基层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争取各方力量支持,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改进。
要在具体的服务行动中为民办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但是,目标再远大,也要一个一个脚印去靠近,践行初心和使命,只有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才能找到现实载体。广大的基层干部在基层工作,长处是注重实践,每天穿梭在村庄、城镇的大小街巷,战斗在精准扶贫、安保维稳、污染防治、农村改厕等等工作的第一线,通过不断的努力把上面琐碎复杂的千条线一点点落到实处。说到底,初心和使命不在嘴上、不是口号,最终要落实在一项项具体的为民行动中。我们必须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铺下身子、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换来老百姓的满意和点赞。
篇11: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连日来,一张基层干部的改造设计图传遍了朋友圈,图上基层干部即便拥有三头六臂,但面对疫情期间排查登记、填写数据、发放物资、应对突发事件等需要办理的事项,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这张图片真切的反映了他们当前的现状,道出了他们内心的辛酸与不易。疫情期间他们除了做好测量体温、物资发放等一线工作,还需要应对好几个上级部门调度的类似表格,基层干部是最接近群众的权力执行者,也是这场战役对群众最直接的守护者,疫情面前,他们身上的担子更重,需要做得工作更多,困难面前大家可以想办法解决,但莫让形式主义与忽略漠视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颗稻草。
当前到了疫情最吃劲的时候,做好流动人员排查、疑似病例隔离、合理配置资源、为群众提供基本服务保障等真抓实干的落实性工作,是目前基层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部门摸排了解基层情况固然重要,但是多个部门要求重复上报类似的表,既浪费了基层的人力物力,也占用了基层干部在一线开展防疫防护工作的宝贵时间,基层干部疲于应对,必然导致务实性工作“由实向虚”,过多占用基层干部的时间,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不负责。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指出,要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部署中再次提到,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基层干部减去不必要的“麻烦”,是当前战胜“疫”情让基层干部更好在一线服务基层的需要,也是对基层干部劳动价值的尊重。各部门之间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建立联动协调、信息共享机制,防止同一事项反复填表,督察考核这个没走、那个又来等现象,坚决杜绝已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明确自身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部门督察也不要只是为了自身向上级汇报给个说法,或拍拍照片、发发稿子,就将自身应该协调解决的问题抛之脑后。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要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上移”,有针对性的为基层解决问题,帮助基层想办法、出实招,自上而下联结贯通,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而不应简单的将责任向下推、板子向下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像夹心饼干,对上对下都要担起责任,工作实属不易,希望不管是上级还是群众都对他们多一些关怀和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与保障。要注重在疫情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探索建立健全容错免责、激励关爱机制,为他们的付出给予应有的回报,切勿让他们寒了心。
篇12: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日前,陈希部长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打硬仗必须有硬作风,大敌当前,大战在即,要拔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病根”。只有做到少喊口号、少谈套路、少靠演技,发扬从严从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多接地气、多怀真诚、多做实功,才能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少点呼声震耳的“口号”,多接地气。“光说不做假把式”,
口号喊得“震天响”有何用?黄冈疾控负责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督察组细问之下却沉默寡言,含糊其辞,“一问三不知”,无怪乎黄冈成武汉外第二大“重灾区”;浙江温岭村书记一面高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面故意隐瞒亲属从湖北武汉返乡的事实,“两面人”做派着实寒人心。此类领导干部,对政策理解“半生不熟”、不担当、不作为,要人命,害人民,必须严肃问责,及时撤换。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掌握疫情防控真实情况,坚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抓落实,下沉到位、接上地气、富有人味。
少点纸上谈兵的“套路”,多怀真心。不打招呼的调研才是真调研。省委娄勤俭书记“不打招呼”检查防疫工作,村口连吃“闭门羹”却喜笑颜开。反观少数人,连开会议“
聚众”,连发文件“夺命”,说是全覆盖、地毯式防控,实际还是发通知、填表格、报信息的“老三样”套路,办公桌前坐等前方“捷报”,倒是苦了基层的“表”哥、“表”姐们。抗疫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续航,不能有人“掉链子”、有人倒行逆施,更容不得虚头巴脑,要不得坐而论道。所以,特殊时期要少点假模假样的套路,要多点发自内心的真诚,还要掌握“适度”原则。不需事事亲力亲为,不必处处“签到”,而是勤勤恳恳做好表率、带头示范,实实在在为基层干部忧心,真真切切为老百姓生命安全着想。
少点逢场作戏的“演技”,多做实功。“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脂粉打磨、演技撑场的“假大空”式做功,最后只能是空耗心力、千夫所指。须得以深挖细究的态度、坚定坚决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精准发力,持续做功。要在抓小抓细上下功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输出,密切跟踪、及时分析、迅速行动,把墙内人管到家、管到位。要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捷部署、广泛发动,做到“不打烊”防护、“不见面”服务。要在严惩严治上下功夫,对不服从统一指挥、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能让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挫伤基层抗疫士气。
篇13: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在目前疫情防控力度持续加大情况下,一些地区和部门仍然缺少系统性思维,缺乏统筹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调度,不同部门各发指令、各自为战,用走形式、走过场代替了扎实有效的措施,沉溺于会议落实、文件落实、表格落实之中,消耗本已非常紧张的基层防控力量。如此一来,只会错失战机,贻误疫情防控战局。
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当下受到诟病的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功利主义心态作祟之故,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之故,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监督治理。近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对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进行了严肃查处、推动整改,雷厉风行地问责处理了一些部门、相关责任人,但各项工作仍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除这块“绊脚石”。要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锻炼、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对表现突出的,要大胆任用,表扬嘉奖;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的,对不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本位主义严重的,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外,情节严重的还要对党政主要领导问责,对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惩处。
篇14:疫情防控中的形式主义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组织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陈希部长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要坚决防止高高在上,浮在表面,空喊口号。连日来,在奋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基层,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出现,已经影响着基层抗击疫情工作,扰乱着基层干部的心。
把务实放在首位,为基层干部鼓劲。最近频频曝光各地因防疫不力被免职的官员,以最“著名”的唐主任为例,对辖区疫情一问三不知,却主管了当地的卫健工作,俨然一副甩手掌柜的模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放眼望去,全国各地“唐主任”不在少数,在其政不谋其位,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基层防控形式本来就很严峻,更是来不得半点“假把式”。唯有以实干论英雄,严格落实好中央上级工作部署,压实好一级一级的责任才是助力基层干部的良药。
把减负落到实处,为基层干部加油。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可有些地方,坚守岗位变成了考勤开会、检查督导,层层下发文件,日日上报信息,反而加重了基层防疫工作。“坚守岗位”不只是要“人到”,更要“心到”“工夫到”“实效到”。把相关事务该精简的要精简,该减少的要减少,立足实情,让基层干部轻装战疫情,真正关心关爱奋战在基层疫情防控一线的干部,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把基层干部打造成抗击疫情的先锋队,排头兵。
防疫就是战斗,基层一线是直面疫情的战场。千万个基层干部就是战场上坚强的战士,背负着使命与责任,切莫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凉了基层干部抗击疫情的心,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基层力量。
篇15:课堂教学中的动静(网友来稿)
课堂教学中的“动”“静”
资阳师范附小 王小罗
新课程改革实验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冲击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基本得到根除,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正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大力提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让学生动起来”成了一句响当当的口号,各种活动在课堂中大量地开展,课堂活跃了,课堂生动了,课堂热闹了,课堂变得有活力了!
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的理解与处理,走入了误区。他们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动”,认为让学生活动得越多,学生的主体性就体现得越充分;让学生活动得越多,这样就越体现了课改精神。表面上,课堂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收效甚微。
我认为,一堂好的课,应该有“动”也有“静”,一张一弛,动静结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能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该动就动,该静就静,注重实效,收放自如。
一、“静”本身就是一种“动”
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态的;另一种是静态的。动态的活动包括: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等。这些活动,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动”,我们能听见他们的声音,能看见他们的动作。而静态的活动包括:静静默读、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用心体验、细细品味等等。学生也许一动不动,也许一言不发,但是,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他们的情感在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虽然,它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与动态的活动不同,但是,就其本质来说,它们是相同的。
二、“静”和“动”的活动在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具有不可替代性。
静的活动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堂课,都离不了这种活动。教师的讲解,需要学生专心地听;教师的示范,需要学生专注地看;遇到问题,需要学生用心地思考;对于美的事物,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美地欣赏……而且,越专注,学生获得的信息就越丰富。同样,在学习中,学生需要讨论,需要交流,需要合作,需要表达,因而他们需要“动”起来。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只有让学生动起来,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才会变得更广,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彰显,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建立,健全的人格才能得到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静”和“动”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各自的作用,两者不可相互取代。说不能替代听,朗读不能替代默读,集体讨论不能替代独立思考……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这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时机、教学对象来决定。
三、“静”是“动”的前提与保证。
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学生的静态活动。“静” 是“动”的前提和保证,离开了静的活动,动的活动将难以进行。下面,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课改以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然而,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听不清谁的思维清晰,听不清谁的观点正确。学生难以达成意见上的统一。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无法对问题进行辨别、分析,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帮助。小组合作毫无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常规训练。学生没有养成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缺乏对发言人的尊重,学生随心所欲,结果造成了课堂的混乱,既没有听清别人的意见,又没有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让学生学会静静地听是多么必要。
问题二: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可见,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充的时间,让他们先作好静的活动,充分地阅读,充分地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达到真正的目的。
问题三:一部分学生在活动开始后,显得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更谈不上参与合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是什么呢?原来,教师在活动前对活动的规则和要求缺少必要的讲解;或者老师在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或者学生急于活动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导致了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可见,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必须要对活动的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而且,必须保证学生听清楚,听明白。
四、在教学活动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不能截然分开。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难将静态的活动与动态的活动绝对地划分开,它们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所获,往往会不自觉地寻找述说的对象一吐为快;学生发现问题而不能解决,常常会迫不及待地寻求帮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与别人分享。学生正是在静态的活动中产生了“动”的欲望,随着静态活动的深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动”起来。而在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不是一动到底。他们需要专心地倾听,仔细地思考,不断吸纳新的信息,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不自觉地由动转为静,为自己下一步的动积蓄力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他们此时想要干什么,并根据学生的这种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五、课堂的节奏需要有张有弛,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课堂必须有“动”有“静”。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的持久时间不长。长时间的单一的活动,容易使儿童产生疲倦而对活动失去兴趣。变化的、新鲜的事物则能不断地刺激儿童,使他保持注意力。课堂的节奏应该富有变化,时儿快,时儿慢。一味地快节奏,一个活动紧接一个活动,会使学生感到疲倦;而一味地慢,或者活动太少,该动不动,会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没劲,从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能善于控制课堂的节奏,掌握好动静的度和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让我们走出误区,正确地理解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正确地处理好“动”“静”的关系,科学地开展教学中的活动,让学生活动得有目的,活动得有秩序,活动得有实效,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的充满活力,我们的课改才会富有成效。
[课堂教学中的动静(网友来稿)]
篇16:课堂教学中的PR(网友来稿)
丹阳市河阳中学 步一鸣
PR是“公众关系”英文Public Relations的简称。PR存在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仅存在于营利性部门如生产企业、商业企业、邮电运输业、饭店旅游行业中;同时也存在于一些非营利性部门如学校、政府机关、军队中。笔者试探将PR引入课堂教学这一微观领域中。
一、 从PR三要素上谈课堂教学PR存在的可能。
现代PR研究者已经将PR三大构成要素确立为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社会组织是构成宏观大社会的个人的特定集合。这种集合的特定性包括其有计划,有领导,成员间有明确分工和职责范围,有一套运行制度等。根据以上对社会组织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学校就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组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代表了学校的一面,是学校这个社会组织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形象则代表了学校的形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完成的教学目标则是学校总目标中的一个很微观的子目标。公众是PR信息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充当了课堂PR中的公众。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学生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传播得以实现。对于传播方式的选择,传播内容的编辑也会对课堂中的公众产生影响。可以知道课堂教学中PR的三要素是存在的,即教师、知识传播、学生。
一、 从PR角度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PR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与其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教学中的PR是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因为课堂中的教师代表了学校组织的形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不再是纯粹的个人言行,而是学校教育思想方针的一种体现。从PR学上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作为学校组织的一个成员充当了协调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学校形象的角色。可以这么说,课堂中的教师就是一个PR操作人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应该让学生知道”,而不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从下表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交际时两种用语的比较
用语类型 一般用语示例 PR用语示例
要求学生答 题 请××同学回答 相信你能理解我的用意,给我一个你认为满意的答案
肯定学生答 题 ××同学回答很对 这是你最满意的答案,也是我最满意的答案,我们互相理解
否定学生答 题 ××同学回答不对,还需考虑 我的提问让你为难了,请你原谅
从表中示例可知:课堂教学中的PR要求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相处、互相理解的关系;课堂中的教师不再是惟我独尊、我行我素,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听、严守师道。
学生是课堂中的公众。PR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必须始终将公众认作自己的“上帝”,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上帝”。教师作为PR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必须始终为自己的“上帝”--学生服务,直到公众理解、满意为止,正像商业企业中将顾客作为“上帝”一样。可以设想一堂不能令学生满意的教学能够算成功的教学吗?当前教育界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正吻合了PR学上以学生为“上帝”的观点吗?
二、 课堂教学中的PR要求教师要有综合性知识结构。
PR 学上提到公众分类时强调:同一个组织有不同的公众,任何一个组织都不会只面对一种公众。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公众的学生不可能是同一种类型的学生。教师面对的公众虽然同是学生;但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
同时,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互相衔接的关系。数学学科上的解题要靠语文学科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上要想对一个作家有一个深刻了解,首先得从这个作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说起。了解诗、词、曲、小说就不能撇开唐、宋、元、清,这就和历史学科挂钩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要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
王治衡主编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编》中将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二) 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三) 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笔者根据PR要求认为教师还得具备应合时代步伐的社会生活知识。坐在课堂内听课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来源不全是课堂之内,社会生活知识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他们往往会将一些自己获得的社会生活知识叠加在课堂教学知识之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广泛摄取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中和学生自然地进行交流。
请看下面一则教学实例:
教师在一堂作文课中和学生进行交流,作文题是《我心中的明星》。在要求学生正式写作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愿意把心中的明星告诉我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有学生回答:“刘德华。”教师马上说:“哦,香港著名歌星、影星。他演的古装片《神雕侠侣》你一定看过吧。”那位学生笑着点头了。有学生回答:“贝利。”教师马上说:“巴西著名球星,相信他踢的每一个精彩球你都会记住。”那位学生也笑了。
刘德华、贝利这些人物都是学生在报刊、电视上认识的,属于生活中接触到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就显得十分尴尬,很难和学生进行交流了。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的形象也势必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PR的宗旨就是树立形象。
三、 选择最佳的传播模式。
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和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课堂教学中的传播是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将教学知识、技能有计划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沟通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沟通效果,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式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传播模式:
1、 传统的线形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最早是香农和韦弗提出的。其模式是:
信息 信号 信息
2、 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
这种模式是美国学者施拉姆提出的。其模式是:
传播 传播
反馈 反馈
2、 PR传播模式
这种传播模式是根据新型控制论模式的理论设计的,并且包含了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下面是对以上三种模式的理解:
传统的线形传播模式和其他两种模式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缺乏信息反馈;第二,在传播过程中,忽视了外界客观因素的制约和传授双方的能动因素。这种模式太机械化了。
控制论传播模式与PR模式的区别:第一,没有突出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因素;第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和反馈信息的区别不明显。这种模式太理想化了。
PR传播模式应该是一种合理化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考虑了信息的反馈作用;考虑了传授双方的能动因素和外界的制约因素;突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突出了受者对信息的接受效果。这些都是作为传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因素。
根据PR传播模式,设计课堂教学传播模式。用图形表示为: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在整个传播过程中都充当了信息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作为传者传播的是学校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作为传者传播的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之后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合适的传播媒介。语言、手势、黑板是常用的传播媒介;为了使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应使用投影仪、放音机、电视、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教学效果获取的方式也是多
样的,如发问、测试、观察等。一般来说,对于个别受者的了解用发问比较好,这样做具有针对性,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对于群体受者的了解用测试比较好,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观察这种方式既可以用于个别,也可以用于群体,这种获取教学效果的方式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知识。
涉及到课堂教学中PR方面的内容还有很多,笔者只有就所学到的浅陋知识作试探性的阐述。相信会有更多的能者将课堂教学中的PR给以普及。
----------------------------------
参阅书籍: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王治衡主编《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选编》。
作者邮箱: buyiming@mail.china.com
[课堂教学中的PR(网友来稿)]
篇17: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转轨?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一、更新“三种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做到“三变”。
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面向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常面对几个优生,因为课堂提问,优生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后进生反应迟钝,语无伦次,中等生反应一般,欲言又止,所以教师常怕影响教学进程而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这样课堂教学得到多方面训练,受到益处的只是几个尖子生。而大部分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应首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到训练,不同程度地受益。
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教学中教师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偏重知识传授,却忽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如语文教师对每一课的生字、词语教学花了不少时间,要求学生会写、会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让学生大量抄写生字,背词语解释,但字词的意思怎样理解,却不教给学生方法,这样考试时遇到背过的词语会理解,但没教的词语呢?学生只好望文生义了,为此,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动性”。常听有的教师说“我班学生纪律真好,上课无一人乱动,乱讲话的,老师讲的东西听得可认真了。”不可否认,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到位了,可“好纪律”也常与爱积极动脑筋答问并存,强调学生的“纪律”,让学生一切按教师的模式去做,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去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再去“死记硬背”,这也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风平浪静”的教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探讨学习。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更新教育观念,是否就意味着让全体学生均衡发展呢?是否意味着能力培养而轻视知识的传授呢?是否意味着培养学生个性而可以让学生放任散漫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考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特长生的关系,既要让每个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受益,也应鼓励尖子生冒尖,对优等生在答问的质量,通过自悟,掌握学法等方面提出高要求。
二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并非不重视基础知识,因为无知无能,没有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谈不上语文能力,该掌握牢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熟,并灵活运用。同时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自悟,找到学法。所以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三是培养学生个性与养成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敢问敢答,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种主动学习令老师感到满意,但同时也会使有些同学纪律涣散。因此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放任散漫,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学习习惯。二者关系处理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三、做到“三个精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促学生爱学。
课堂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以饱满的情绪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语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试想:教师的语言单调平乏,整堂课用一个语调说下去,怎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的情绪以足够的营养?又怎能调动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则应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
怎样以“语言”激趣呢?一是要锤炼教学语言,使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如不少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提问,在文章的关键处、矛盾处设问,在学生易“忽略”处设问,整堂课学生均能围着老师的提问去思索、学习。
二是要讲语言艺术,用“停顿”、“故错”等手段,吸引学生。不少教师在提问的同时使用演讲中常用的停顿手段,欲擒故纵,给学生设悬念,留给学生思索时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为了能吸引学生,有时巧妙地有意地错说,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上下功夫,促学生“会学”。
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就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叶圣陶所提倡的“讨论式”的课堂结构完全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个实际出发的,值得我们去借鉴运用,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可概括为:预习―讨论―总结。这种课堂结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这种课堂结构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呢?我认为应做到“三导”。
导向。每一单元,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学法指导。教师要制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定向引导学生在这些学法方面去探索,做到有的放矢。
导思。怎样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教学时应加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学法进行自悟,启迪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发现新“途”。
导结。找到学法就是指导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方法。这个小结可在一课结束,或一个单元上完后进行小结。
通过这三导,学生根据“目的'”定“学”,“学”中求“悟”,“悟”中得“法”,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3、精心设计习题,在“活”上出花样,促学生学好。
作业是师生进行检测反馈的手段,如何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好、中、差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习题,在“活”上出花样。
所谓“活”一是题型活,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的训练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检测学生能力。如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让学生掌握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训练,就比单独解释带点的字的灵活性大些,可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检测的效果。
二是习题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以一个要求来对待学生,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进行灵活要求。优生多做,难度也要求大一些。如对课文朗读训练一般要求会流利地朗读,而对优生则要求会感情朗读并背诵;对课后词语的掌握,后进生会认,一般同学会理解,优生则要求自己掌握并能说怎样理解的,这种灵活要求,使优生不会产生满足感,也能使后进生不至于感到畏难,这样灵活处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法制教育课演讲稿
【警惕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精选17篇)】相关文章:
防骗标语2023-09-20
安全生产考核表2022-08-23
防诈骗安全教育教案2023-08-09
党员警示教育活动2023-02-01
大学生网络诈骗心得体会2022-11-30
法制教育教案2023-10-12
党员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2023-02-01
小学教师党员警示教育心得2023-03-05
教学安全总结2022-05-07
《警惕病从口入》课件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