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时间:2022-09-18 09:26: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集锦9篇)由网友“lishifu”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篇1: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一、关于大学生读书

(一)读书的个人经验很难复制

有些时候读书的经验是很难复制的,尤其是我这个人你们听完了以后就知道了,但是里面有一些东西可能会有一些启发,你们能感觉为什么大家跟我读书不一样?跟我们听到的其他老师也不一样吗?你们至少有一个参照的坐标。

(二)读书就像每天喝水和呼吸空气

第二,读书实际上是一种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它就像你呼吸空气一样。

我的学生问我,你对读书是什么感觉?我说读书基于我来说就是我们每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讲水和空气的时候就知道它一定是随时随刻、日复一日的。因为任何个人都没有办法把空气在今天都吸完,我后面就不呼吸了,那做不到,那要死去。同样你喝水也是这样的,你不能一天把十天的水都喝完了,他就是慢慢的。

读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是靠坚持,但凡做任何事情只要靠坚持、靠努力就一定会很低,很浅,跟你生命没什么关系,有种外在的东西在推动你,他不是靠坚持靠努力,而是自己的喜欢,你就是认为他就是对我生命当中有意义的,它是这样一种实践活动。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读书

限定如何读书之前,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实际上你是迷失掉的,你在家里每天看博客也在认字,你可以看莫名其妙的东西,什么都可以去看。但那些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跟我们讲的读书是有区别的。为什么读书?我想你们是特别幸运的一代,比较我们这一代人幸运的多,因为你们时代是一个大时代。

(一)了解并研究当今世界和人类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第一个就是你们所面临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世界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建立起来的世界,17世纪中叶以后建立起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主要给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是主权概念?我们有了主权国家、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概念,有了法律制度的概念等等这样的一些制度概念,同时我们有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我们在这个世界知道什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不好的?什么样是有问题的?什么样是不靠谱的?

我们大概学会根据这一整套世界观制度安排和它相关的理念,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你们所遇到的世界,或者说我们今天遇到的世界,我相信在座的人不是很清楚另外一个世界的出现,就是全球化世界的到来,你们知道这个概念,但你们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复杂。

诸位想一想环境污染的问题,全球升温的问题,哪个国家他说我凭自己一己之力能够解决,解决不了。你说能不能通过民主制度大家来投票表决的方式来解决?也做不到,通过法律制度的安排它也做不到,因为世界没有这样的法律。恐怖主义的问题能解决吗?也解决不了,任何一个国家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人口不断的增多,已经超过70亿。达到80亿。这个问题是哪个主权国家能解决的吗?也解决不了。人口结构的变化,男性越来越多,女性越来越少,找不到的太太的男性越来越多。你不知道,他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能解决的,如果一个民主制度的安排,你只能发现它很可能一妻多夫制,然后就是同性恋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这当然不是一个主权的国家能解决的。

更大的问题是这个世界他是一个风险的世界,这个风险的世界我们今天讲全球化时代的风险和我们现代性的逻辑角度分析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在现代性的逻辑讲风险,这个风险可以通过专家对因果的分析研究探究而能够加以收服的。

比如说在前,哪怕就在这个讲台上,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当着你们的面踢死一只可爱的猫,15年前你们会怎么样?我当然能够作出判断,左边一半说邓先生没有人道,把猫都踢死了,右边这一半说踢的好,因为这只猫尽管很可爱但是他在我们这么美丽的报告厅里胡作非为,如此而已。但是今天如果我们就是在你们面前踢死一只猫,你们会发现我可能回不到复旦,甚至回不到家里,明天我会被当成猫一样踢死。你会发现它是有因果的。但是在因果之间增加了无数的力量,于是乎它的结果是不可测的。你没办法知道他的后果是什么,你想象不到。

所以在这样的世界里面,我们把它叫做第二现代性世界,或者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我们把它叫做第一现代性世界。

这两个共存的世界他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说第一现代性世界的世界观、制度安排他的理念都没有办法去支撑第二现代性世界。而第二现代性世界跟第一现代性世界的混杂便成了一个很深沉的、无序的一个世界。是一个没有崭新的世界观的世界。

这个背景对于你们这一代学生来讲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加上活着的人在内,一个最重要的契机是什么?机会是什么?是我们有可能为未来的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提供我们的世界观,因为在第一现代性世界里面我们很遗憾我们没有贡献我们的世界观也好,在制度安排也好,或者理念也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至少在那整套话语体系里面是没有我们的影子的,我们经常被认为是边缘国家。我希望我们能够在第二现代性世界为他的发展,他的进程,乃至于它的性质确定我们中国的知识。

中国读书人能够贡献自己的责任,这是第一个背景。背景当中的第一点。

(二)加深对当代中国的深度研究

第二个背景就是中国在自身的这三十年的发展,我们有一个非常成功的经济故事,伴随着这个经济故事而来的是我们成功的法律故事、政治故事、社会故事。没有理念的转换,没有法律理念的转换,社会理念的转化,这样的经济成功是不可能有。

我们今天所有的市场经济当中都是这样的活动。所以当年被判的无数人,数十万几百万的投机倒把犯罪分子,实际上他们是今天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的先驱者,我们今天就这么一个理念的转换我们没有办法去同情他们、怀念他们,他们家庭破碎他们自己的一辈子成了被人看不起等等付出这些代价没有人关心过的,但是我们今天却在享受他们作出的努力。这个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什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今天中国这三十年成功的故事,直到今天为止我可以告诉你们,中国没有一个学者,至今为止能够对这个成功的故事,做一个很能够说服人的解释。这么一个理论没有,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都没有。一个跟我们生命息息相关,跟你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成功的故事,我们却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当人们问你为什么成功了?你怎么就成功了,你自己说服不了,而且很多人自己写的东西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你不要去相信教授们,那些东西以为讲的是真的,他自己都不相信的。

因为其实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第二个背景如何真正的加深对中国的深度的研究。中国在这十几年当中的发展,乃至于前三十年的观念在跟前三十年的的关联。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勾连,这背后有很深层的制度会改变,需要你们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索,去把它发展出来。

如果一个人读书读到最后连自己的成功故事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都说不清楚,你说他读干什么?娱乐那就是娱乐,娱乐就是有多种方式的了,把读书作为娱乐方式的那一定不是我讲的读书,你可以去跳舞、唱歌无所谓,爱干什么干什么都行。这是第二个背景。

(三)顺应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型的时代,建构中国的知识体系

第三个背景就是社会科学在中国这三十年的发展。这三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1、中国3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刚才主持人讲我是西学东译的重要人物,这个一点都不假。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要知道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高校恢复之前,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是停滞的,你看不到西方的书,像我是小学都没有毕业,不像你们在座的都已经是大学生了,我没有学历的,我硕士生也不是,博士生也不是,博士后更不是。我没有当过一天的助教,我也没当过一天讲师,也没有当过一天副教授,但是我是同一天当的教授博导,而且他们求我当我不要当,觉得没什么意思,当教授博导跟我读书有什么区别?没什么区别。但是后来没办法,是我的好朋友硬求我的,是一个大学的党委书记。他们说这是特批的,现在都是有历史证明的。我的档案材料里面没有一个是我的签字,没有一个表格是我写的,就都没申请给我。没想过当教授也没想过当博导,一不小心就混上了。

就在那个时代,中国人文社会学经济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讲叫“引进”的阶段,大量的先进西方知识,一直到92年、93年以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进入到第二个阶段。用我的话就是基本上是一个用西方的理论,用西方的分析框架,带着工具来对中国的问题进行分析。这么一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中国的经济学界,晚一点就是中国的政治学界、社会学界、法学界都开始铺天盖的出现。

第三个阶段就是国际接轨,就是你们现在的阶段,你们都知道国际接轨,恨不得老师每天上课都讲英文,谁能够讲英文谁的水平高,谁能够用德文、英文在西方杂志发表文章你就水平高?就不得了?你从哈佛、耶鲁回来,从柏林大学回来你就厉害?不要相信这些,你们不用相信,我太了解他们这批人了。一点都没有什么。这是真的,你不要以为哈佛就是特别牛,不是这样。中国的学者如果是搞理工科我不说他是硬标准。搞人文社会科学的只要在西方读一个博士回来一定问他,或者你不要问你看他的博士论文有没有拿到中文发表?为什么要让他用中文发表?中文发表你就能看到他到底是什么水平,他用的材料是谁的?他研究的思想观点是谁的?我们就可以搞的很清楚了。不要以为用英文写的论文水平就很高。中国人文社会经济第三阶段就是国际接轨,我很不赞同国际接轨。你们要听清楚了,我不赞成这样一种方式的国际接轨。

2、后果:不知不觉把西方的知识生产方式、体制和思想变成了中国人思想的审判标准

这三个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我们并不意识到,在这三十年当中我们渐渐的不知不觉地、毫无批判地把西方的知识生产制度的方式、生产体制,把它们的思想逐渐便成了我们思想的判决。他们审判我们,他们成了标准,我们做的好坏是要他们的承认。我讲一个中国农村的故事你懂吗?你根本不懂。

中国人的关系,每一个个体他并不是独立的、有自主性的,他是获得对方承认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经常听见你们也会跟好朋友这么说,他说我是就算了,你可不能说我。在家里你也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爸爸说了他说我不行就算了,你是我太太,你我们怎么说我不行,你要说我不行我不就彻底完蛋了吗?面子都没了。孩子也不能说父亲也不能说母亲,都不能说。

尽管是同一个词,他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成了我们的感觉,审查我们做的好坏的标准,最糟糕的是他成了我们思想的前提。我们会莫名其妙的把他的结论,拿来作为我们看待中国问题的前提,这是很荒.唐的。西方的理论,西方的思想,解释西方的故事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在中国的时候,会遇到特别多的麻烦。

在西方人的社会领域他们非常喜欢研究制度。这种研究制度的方式他是非常有道理的。原因这样的一种分析框架里有道理,适合西方的宗教以及他们对制度的看法,以及他们制度当中的神性都是有关联。

你看中国人,经济学界、法学界他也来研究制度,讲中国的制度,事情就发生了,法律学家研究中国的法律三十年,中国的改革,你看中国的法律做了多大的贡献?中国的经济的成功恰恰是在没有法律甚至在破坏原有法律的基础上实现的。你怎么做这种制度分析?

西方人说禁,公共场所不能抽烟大家都不抽烟了。你说你不要去研究每个人的行为,你也不需要研究每个人的态度,你只要研究这个制度就行了,意大利不能抽烟,美国不能抽,德国都不能抽,你可以作出判断99.9%的人不会去犯规的。但是在中国你以为上海、北京早就有了禁烟令,你以为在工厂里面就没有人抽烟?错了。

所以你在中国不能只研究制度,同时要去研究中国们文化当中是什么样的因素致使人们产生这样的态度。到底这个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哲学,所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拿西方的理论来套用的话,我们会犯很多的错误。这就是我在三年前专门提出来的,中国人社会科学知识面临到了一个知识转型的时代。所谓的知识转型的时代就是我们要确立知识自己的自主性,我们要建构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要建构我们自己的理论,用我们的理论,用我们的分析框架来解释中国的故事。使西方人看不到的东西,过去中国人没有看的东西,把他揭示出来。

你们正是在这三个背景构成你们现在为什么要读书的大时代。是你们可以大展身手,当然你不一定为了这个东西。你怎么做了以后,你知道这样的一个背景他会潜意识支配和影响你作出的研究会有很高的意义,因为你做的研究不在是你读书的结果,不在是为了你的个人,也是为了你的同类,那就不仅是为了中国人,为了世界人,经过未来的发展会更好,因为我们知道第一现代性的世界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一个平面化、庸俗化的世界,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不要看他很发达,发达不一定幸福,发达不一定高贵,第一现代性世界里面毫无高贵可言,没有尊贵,你听不见你看不见,大家都是平面的,网上一样随便一点都是一样的。好象是平等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一个大的背景。这个是很重要的。

三、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把握住四个的方面的要领

(一)知识的铁律:知识具有有限性,因此读书应该带有批判和反思

第一个知识的铁律。知识的铁律是什么?是我们讲知识最大的内在的特性。就是它的局限性,有限性。知识这种内在的特定性告诉我们背后隐含着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没有一个无限的理性的人存在。

启蒙时代,第一现代性世界告诉我们的是人的一些无限,至少有一大派是这么主张的,比如说你们知道的“儒说”。他就认为你要创造一个新世界非常简单的办法,把旧的法律全部烧毁,重新制定法律,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

完全是靠人的理性来建构一个新的世界,这样的人不是一个冒充上帝就是无知者。最大的无知就是这样的人,只有神才能够想建构、创造这样的事情。我们人是不能的,我们每个人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而且知识本身都会是适合你的那一代的也是它非常大的局限性。

知道这个知识铁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知识批判的可能性,和知识批判辩护性,也就是没一种知识都可以被批判地,可以被那来讨论都是有缺陷的,都是可能被批判的,也是必定要被批判的。没有什么理论是完善的。我不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很伟大他知道马克思主义他的指导性也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什么意思?还有不足的地方还要完善,还要不断的丰富。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教育体制给你们的是一种非常糟糕的读书的方式,基本上都拿本子记的,老师拿课经讲课的,然后你们记知识点。

老师一讲法律有几个特点,比如他讲三个特点,你敢考试答五个特点吗?你敢答两个特点吗?你们都是高考过来的学生,你们都是高考当中的精英。你们都知道的答题的范围,跑题了就没分了,猜也要猜进去。这种是没有用的,这根本就不是你读书。读书跟我们讲的知识的关联性就是读书也要带着批判性带着反思性,但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我用总简单的公式就是一加一等于几的思维方式。把你们从小培养到现在。从小教你一加一等于几,就是标准答案永远不在回答问题的人手里,而在出题的人的手里,你答题给人家启示可以的,但是你教育体制是这样就不行,恰恰最重要的标准的答案最可能趋近答案,最可能有道理也是最有效的答案,也许就在你们每个人的思考当中。

哪有标准答案?知识都是有限度的,有的理论比那个理论更有说服力,有的理论比那个理论说服力小一些,有的理论看到了这个角度,有的理论看到了另外一个角度,更能说明这个问题。如此而已,但是我们的课堂你们都知道,将来你们是新年级学生,你们还要经历三年,以后研究生三年,博士生也是这样教育。所以我进大学当教授我有一条特点。我不上这种课的,我的课全是讨论课,不管什么人,看门的人、扫地的人也可以听,你坐火车、坐飞机的来也可以听我不管。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我们知识铁律规定的,我们如果批判性包括我们自己做的研究一样,如果没有批判性的一定是有问题的,批判性不是骂人,批判性是用学理的方式来进行讨论,指出对方的知识分析当中的问题,使对某一个问题更加清晰、更加有效,千万不要误解批判就是可以骂人。最后学术界是没有批判性的,听不到学者之间的真正的交流和讨论的,有的就是骂人,就是说这个人水平很差。凭什么?你凭什么说他很差,你给我论证一下,你给我讲他哪一篇文章很差。在西方的学者中很少听见的。我只会说我对你的观点我不太统一,这里面有什么样的问题。你的理论我不太赞同为什么 ?所我觉得这一点要把握好。

(二)读书基本的态度:慢慢来

第二点就是我们读书的基本的态度,如何去读书你要有一个态度,刚才我一开始就讲了,要慢慢来,三个字这是我的经典,所有人问我读书要注意什么东西,我就告诉他慢慢来,不着急的,日复一日就像去喝水,呼吸空气一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都在那里看书,像我这样的人只会读书,其他都不会,不会逛街、不会旅游、从来不进商场、不买东西也不知道价格,买贵了,买便宜了不知道没有任何感觉,你买一个便宜的东西你还很得意是不是?我没有这个感觉,我不知道是贵还是偏移。

希望你们去看看,里面有一个每周的本周书目,每个书目会推荐七八本的书。这个书目里面有一些简单的摘要,非常简短几百字。对你来说不费时间,但是你会知道很多新的、不了解的概念,你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读那么多书,但是你知道我推荐的书目都是好的书目,比如说你们现在不一定了解公民和市民的区别,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区别,你们不知道共同体和社会的区别,但是你可以看看这段简要的东西,只要你认这些字,他帮助你涉及到很多问题的角度。如果有兴趣可以看这些书。

(三)追比圣贤:读好书

第三点就是关于如何读书的时候,就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追比圣贤。心里一定要追比圣贤,讲追比圣贤什么意思?不是要叫你当圣贤,跟他比、跟他竞争,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读一流的书,不读二流的书,要记得一定要去读好书。你们上课如果老师一天到晚在课堂上讲,我的观点怎么样?刚才我讲的知识铁律也是告诉你,每个人理论有限,好的老师不在于他是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要的是他在课堂上能够告诉你,说你应该去读康德的书等等。让你去读更好的书,读一流的书。

第二个,你要读所有人对他学术评论文章,真正的学术述评,还有学术专著讨论的,反对批评的,全部的书评,与它相邻的学派,比如说你做自由资本主义你一定的要知道批判他的自由主义理论的社群主义理论。你要知道批判他的公立主义的理论,批判他保守主义的理论,当然包括社会主义理论你也要了解,所以你说他三年做不完,他只能写一篇硕士论文,完了以后博士在跟我读三年还是这个人,不准做其它的,只做这几个,否则你就别读。

这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一个大师,读懂了一个理论脉络,读懂了一群论证的观点,你知道学问是如何做的?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不要说本科生的论文,硕士生的论文、博士生的论文都不会写。

所以就是说不会写论文,写的论文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意义的时候我们提不出理论问题,我们不会论证,我们不知道怎么讨论,我们就会写教科书,因为你们最熟悉这些教科书,教科书的写法,第一章、第二章、中国西方、特点、结论。这哪里是研究,一点都没用,所以这是要引起你们重视的。

(四)读书的境界:不求捷径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如何读书里面也有境界,如何去读书?里面也有境界的,这个是一般人不太重视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记住读书这个东西是没有投机取巧的,没有耍小聪明,对付一下没有的。因为他最后亏的都是你自己,你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作为大学生,你不是作为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在那儿读书,你一定要想到我读书对我自己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最重要的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我作为这个社会的人,我作为这个世界当中的一员,我作为这样的社会秩序、这样性质社会秩序当中的一个人,我对我所处的位置,我对我所在这个位置里的角色我是很清楚的,我知道这样的秩序不好,我知道这样的世界有问题,你都是很清楚的,或者你觉得这个秩序很好,你是很清楚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品格,你不会有那么多怨气。读书通过自己的脑子,通过自己的眼睛读到自己心理去的。你们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非常短,一定要记住,你们记住了这是你们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不要随随便便的把它放在一个酒店里面混四年。我们现在的大学就是酒店,你不善待他他就变成了一个酒店,什么叫大学?大学就是University ,University就是源于universe。Universal普世性。什么意思?11世纪实际的时候在意大利波罗的海地区,在欧洲的很多人他们喜欢探究普世的原理,普遍的原理这些人聚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讨论然后就成了University。但是我们大学你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有大楼的。

有大楼还有大师这就是好大学吗?不我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大学最重要的就是有好学生,如果这个学校的学生好,他的大学就是五星级的酒店。因为你都在这儿交钱。你自己把五星级的大学变成路边的小酒店,到这里认了一些人,在这里交了钱吃吃喝喝四年,然后拜拜了,换了一个人,另外一个住进去。就是大学要成为大学而不堕落为酒店,要有我们一批优秀的学生。其次才是什么大楼大师,我认为大楼大师不重要,因为我都不知道我是谁教出来的。你读书好就行,同学之间互相学,三人之中必有你师,所以我觉得就是一定要有这样基本的读书的态度,千万不要把它变成一个莫名其妙的工具。

篇2: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大学生的读书方法

搞明白读什么书。大学生应该阅读的书很多,专业性的,相关专业的,思维方面的,写作方面的,感兴趣方面的,博览群书总没有坏处,只要勤奋读书。

文学类的书籍,只要你不是读语言专业的,或是文学专业的,那么读文学书籍就应该读情节,读情节才会使便健全你的人格。

阅读不需要通读,基本上九成以上的书籍只需要阅读核心部分即可,哪怕是专业书籍。

阅读某一专业 或专题的书籍时,多找一些相关的书籍来拓展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掌握。

大学生读什么书

先说说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是以观察、分析及批判来探讨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宗教学、神学、美学等。这里面,最要看的是有关历史、哲学的内容,特别是历史。你看名人传记,你会发现不少人是历史专业毕业的。

再说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等。自然科学含含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数学,力学(属于物理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自然科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何况是自学。实在看不下去的,我认为在一定要学好数学,其他可以看一些科普读物即可。

读书一定要会读书,绝不能像猴子掰玉米。首先,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当你看到你觉得非常有道理,对你的人生有指导意义的词、句、段落一定要抄到你的笔记本上。有时候故事太长,我喜欢干脆撕下来这几页(这是买书的好处,如果是图书馆的书,千万不要干这种事),然后贴到笔记本上。然后经常看你的笔记本,这样才能将厚书看成薄书,这样才能慢慢变得知识渊博。我也经常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真的可以做好将读书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你可以做到孔子所说的境界。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海无涯,书实在太多,那如何选择呢?一方面,像我刚才说的,先要有知识构架,就是你最终要从哪些学科体系去完善你的学识,另外一方面,要有选择的能力。例如如果你读很多书,都提到同一本书,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例如我在读很多名人传记的时候,大家都提到马克思·韦伯的书。我以前不知道这位马克思到底何许人也,但既然大家都在讲,这个人的书一定值得一读。

读书的好处

1. 刺激精神

研究表明保持精神亢奋可以减缓(甚至可能避免)老年痴呆症和精神错乱。因为保持你大脑的活跃和忙碌可以防止它失去能力。就像身体的其他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它的强壮和健康,因此那句话“不用就没用”特别适用于你的大脑。研究发现:做谜题、玩游戏例如国际象棋同样有助于刺激大脑认知能力。

2. 减轻压力

无论你在工作上、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中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你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可以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3. 增加知识

你所读的所有东西都会给你的大脑带来新的信息,而你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时候它们就会派上用场。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对于将来所面对的挑战,你就准备的越充分.

此外,这里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事情:你是否发现过自己处于悲惨的情形,但是请记得尽管你可能失去一切---你的工作、财产、金钱甚至你的健康---但是你永远不会失去知识。

4. 扩充词汇

它伴随着上面的话题:你读的越多,你碰到的词增加的也就越多。而它们也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在你每日的词汇中。发音清楚,用词得当在任何工作中都很重要。意识到你可以很自信的跟你的上司说话,这将极大地增加你的自尊心。它甚至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相比那些词汇匮乏、对文学、科学突破和全球事件缺乏敏感度的人而言,那些在各种话题上都很博学、健谈、知识渊博的人更快(也更经常)得到提升。

读书对于学一门新的语言也至关重要。因为非母语者会在文章中碰到词汇,这将让他们的口语和书写更加流畅。

5. 提高记忆力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必须分清楚它们的任务、它们的背景、野心、历史以及细微的差别,同时也必须记住贯穿故事适中的多角的复杂的情节,这只是要记得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大脑是一个很奇妙的器官,它能很轻松的记住这些东西。令人惊讶的是,你创造的每一个新的记忆将打新的神经链(大脑路径)并且同时加强已存在的路径,这将帮助你召回短期记忆同时也将稳定血液。这是多酷啊?

6. 增强分析思维能力

你是否曾经读过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并且在小说读完之前自己就解开了谜题?如果是的话,你就可以通过记录并整理所有提供的细节,利用批判、分析的思维去分析侦探小说。

在评论情节的时候我们同样需要分析细节的能力;来界定它不是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发展是不是切当,故事情节是不是顺畅,等等……。如果你有机会和其他人讨论那本书,你将能很清楚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因为你已经考虑过小说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了。

7. 提高集中注意力

在我们网络疯狂的时代,当我们每天多任务同行时注意力将会立马被分散到一百万个不同的方向。在简单的五分钟的内,一般人将会把他们的时间分在做工作、查看邮件、和几个人聊天(通过视频聊天、网络电话,等等……),留意微博、查看他们的智能手机和工友互动上。这种类似加法的行为提升了我们的压力水平,同时降低了我们的生产率。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故事上---世界上的其他事将会消失,而你将沉寂于有趣的每一个细节里。在工作之前尝试着读15-20分钟(例如:在你早上去上班的公交车上),当你到办公室的时候你将会很惊讶的发现你的注意力是多么的集中。

8. 提高的写作技能

它将随着你词汇量的增加而提高:调查显示出版的好书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具有显著地影响,就如作者的抑扬顿挫、流畅性以及他们的写作风格都会影响到你的写作。就如同音乐家会影响其他人,画家会用先前大师的技巧一样,作家会通过阅读其他人的作品而学着巧妙用词。

9.平静内心

读一本好书除了可以让你放松之外,你读的内容也可能给你的内心带来无尽的平静。读心灵书籍可以降低血压并带来一种无尽的平静,而研究表明读自救一类的书有助于帮助人们免受某些情绪失控和轻度的精神疾病的困扰。

10.免费娱乐消遣

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可以在书上可以做注释,折书角以便于日后的查找,而喜欢买书,但是这种做法很花钱。想要低成本娱乐的话,你可以去你们当地的读书馆,在那无尽的免费图书中得到快乐。读书馆有各种你能想到的书目,而且由于他们的库存是循环流动的并会不时的增加新的书目,所以你永远都不会没有书可看。

篇3: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

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

大学是无比自由与开放的,是洋溢着青春与理想芬芳的,是与科学、文学、真理同生共在的;大学时光,是大学生品格、价值观形成与培养以及能力锻炼提高的关键时期。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呢?

十分关键的一点,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在一方面造就了一些勤勉自立的同学,然而另一方面,却会使很多人感到迷失。因而大学里,很重要的一点,应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的目标抑或说方向。这个目标可以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交际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体育技能的获得等等。大学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为了考高分,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这就是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生活有了方向,就像黑夜中驶于海上的航船望见了灯塔,于是就会充满了希望,力量油然而生。

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首先会想到的是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想说的是,All road leads to Rome.学习是自己的选择,何时何地去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对于具体的学习环节,在我看来,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这种种不确定的选择,也许没有优劣之别,只要适合自己,学的投入开心就好。也许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那不断摸索与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乐于接受,勇于改变,微笑面对,一切都没想象中的难。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调整心态去接受。如果没有好的成绩,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去提升。好的心态,是顺利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石。大学,就是培养锻炼自己,使好的心态常伴左右,成为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我们要多读书,抛开专业之间的界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譬如文学书籍、历史书籍、科普书籍等等。读书能使人心态平静,能带来很多启发。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无疑是大学生的明智之选。

多参加社团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地选择。一方面能够提升能力与体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也有裨益。总而言之,大学里,要敢于去实践,敢于去体验,敢于去承担,不负四年的时光。

大学应该这样度过――追随理想,享受青春!

篇4:大学生应该怎样学英语口语

大学生学英语口语的方法

第一步:大量背诵原汁原味的单句、对话、生活习语。

第二步:把每天背诵过的素材反复消化,借助想像力,身临其境把它们表演出来。

第三步:写日记。这个习惯看上去练习的是写作,其实它更是练习口语的妙法。当你动笔的同时,你的大脑正在激烈地做着英文体操。用英文进行思维是高级的口语训练方法。

第四步: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及各种故事、杂文,之后将它们复述出来。(超级提示:是“复述”而非“背诵”。)同一篇文章的复述工作应该反复滚动。

第五步:一年左右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进行日常的思维活动。每当遇到不会的词、句就记录在本子上,集中解决,并定时更新、复习。

以上就是攻克口语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回到开始的问题,究竟找不找老外练口语呢?我的答案是:找,但要找得聪明而专业。如上述前两个步骤,根本无须借助老外(也无须借助英语角、俱乐部等);而到了“写日记”这一环节,你应该让老外帮你定期地修改,同时嘱咐他修改时用口语化的句子。上述第四、五步骤你也应该借助老外,让他帮你定期地纠正,这样的外教辅导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专业而有效Partner的选择方面当然是要选一位你看着顺眼,母语是英文并乐意与你进行语言互助的外国人。

最后我想说:语言的学习90%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背过的东西我们究竟消化了多少?用活了多少?每天又积累了多少新的表达?日记是用英文记的吗?让外教纠正过了吗?纠正过的地方,你吃透了吗?滚动复习了吗……就像那句名言讲的:“每天只要多一点点。比别人多一点矜持、多一点自律、多一点行动、多一点练习、多一点决心、多一点记忆,多一点点就能创造奇迹!”朋友,让我们一起努力。

大学生练好英语口语的小窍门

1. Listen to yourself。

如果你听不到自己的发音问题,要纠正就很难了。试着把你将的话录下来并和英语为母语人士将的对比一下。应对雅思口语非常有效。

2. Slow down!

很多英语学习者常说语速太快容易养成他们的坏习惯。由于太快而模糊不清是口语考试的大忌。所以我们要accuracy 然后才是fluency,每天操练一些基本语言以单音节开始,然后单词,把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

3. Picture it。

闭上你的眼睛并在说出口之前想一想如何发这个音。想象出口型和脸部动作。这个可以配合看电影来做,留意Hollywood的明星是怎么样一字一句的说出那些令人神魂颠倒的话语的。

4. Get physical!

发音是个形体动作。要学会嘴巴的发声方法和移动肌肉的方式。每天集中训练几个音。你发this, thank, they,和little, wool等单词困难吗?试试发‘th’,将你的舌头放在齿间(不要咬住)并从口中吐气。感受气流从你的舌间吹过。

5. Watch yourself。

站在镜子前查看当你发某些固定音时的嘴型,唇型和舌头的位置。和你看到的native speaker的发音对比!平时还可以把自己的发音模样录成video,仔细观察比较。

6. Copy the experts。

绝对没有取代从专家-英语母语人士处学习发音的方式。因此仔细听!

7.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发音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就是因为我们害怕犯错。-第一次见面,在饭店点菜,询问方向-然后你自己表演出对话内容。别害羞!

8. Find a language buddy。

从其他人处获得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找一个对提高英语水平同样感兴趣的朋友。试着更换录音资料这样你就可以互相听对方的发音。记住录完要重新听听,找出错误和闪光点啊。

9. Be poetic。

好的发音不仅是掌握单独的音节。还是对intonation (声音的升降调)和 stress (对单词中一些音节和句子中的一些单词更大声更清晰的发音)的理解。大声念一些诗歌,演讲,歌曲,集中练习单词的重音和音调。

10. Sing a song!

学习一些英语流行歌曲的歌词并跟着唱。唱歌帮助你放松并能让这些词说出来,同时帮助改进你的语音和语调。

练好英语口语的步骤

第一步:打好基础

虽说英语口语中并不过分拘泥语法,但口语句子的组织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词也不能过于随心所欲,所以打好英语基础还是很必要的。良好的功底可以帮助你更正确地组织语句,丰富的词汇量可以使你的表达更灵活,口语常识和句子的累积可以让你说出更地道的英语。所以很多初学者在学完音标之后,都会选择学习一些教材打基础。新概念第一册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比较基础的句式和日常对话,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常用的口语句子,夯实基础和学习口语两不误!

第二步:养成英语思维习惯

相信大家对“中式英语”不陌生,很多人在说英语的时候直接按照脑子里的汉语意思逐字翻译出来,这就是由于缺乏英语思维习惯造成的。那么如何避免“中式英语”呢?可以试试用英文写日记的方法,每天写几个句子,句式不一定要很复杂,能用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出来就好。此外还要开口说,或许一开始你说出的甚至不是一个完整句子,但是不要放弃,坚持练习。

第三步:锻炼听力培养语感

在英语口语中,“听”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听懂对方说什么,才能给出正确回应。那么应该怎么听?初学阶段不用听太复杂、太难的材料,平常可以多听听英文歌,对照歌词唱一唱。此外还可以看英文电影和美剧,有资源的话尽量看双语字幕的,边看边学习,看看生活中一些话是怎么用英语表达的。电影、美剧和英文歌曲里有很多口语和俚语,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些句子和常识。时间久了你就会慢慢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表达了!

第四步:找对合适的老师

说了这么多,笔者也清楚在初级阶段自学口语的确有相当的难度。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发音没有把握,或是抽不出时间来自己规划、自学,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老师、或是合适的课程也很重要。记得选择的互动性较强、着重听说的课程。

篇5:大学生应该怎样度过

大学是无比自由与开放的,是洋溢着青春与理想芬芳的,是与科学、文学、真理同生共在的;大学时光,是大学生品格、价值观形成与培养以及能力锻炼提高的关键时期。

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呢?

十分关键的一点,大学生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这在一方面造就了一些勤勉自立的同学,然而另一方面,却会使很多人感到迷失。因而大学里,很重要的一点,应该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找到自己的目标抑或说方向。这个目标可以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交际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体育技能的获得等等。大学的学习不再单纯地为了考高分,而是培养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这就是大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生活有了方向,就像黑夜中驶于海上的航船望见了灯塔,于是就会充满了希望,力量油然而生。

找到自己的方向后,首先会想到的是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想说的是,All road leads to Rome.学习是自己的选择,何时何地去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对于具体的学习环节,在我看来,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这种.种不确定的选择,也许没有优劣之别,只要适合自己,学的投入开心就好。也许你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那不断摸索与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乐于接受,勇于改变,微笑面对,一切都没想象中的难。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调整心态去接受。如果没有好的成绩,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去提升。好的心态,是顺利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石。大学,就是培养锻炼自己,使好的心态常伴左右,成为常态。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我们要多读书,抛开专业之间的界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譬如文学书籍、历史书籍、科普书籍等等。读书能使人心态平静,能带来很多启发。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无疑是大学生的明智之选。

多参加社团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很好地选择。一方面能够提升能力与体格;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品格的形成也有裨益。总而言之,大学里,要敢于去实践,敢于去体验,敢于去承担,不负四年的时光。

大学应该这样度过——追随理想,享受青春!

篇6: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二战时期,英国伦敦遇到德军的空袭,很多房子被炸塌了,有一处图书馆也已倾颓,地面满是尘土和砖石。然而,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几位穿着得体的英国男人,竟然不顾敌机刚刚离去,钻进图书馆的废墟,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然后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我们听说英国男人素有绅士风度,在上面这幅画面中,我们从他们读书时流露出的神情上可以看得出来。英国人酷爱读书,就像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英国人的家里,书是必备的。英国人认为,读书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儿,在朋友高谈阔论时,如果谁没读过某本畅销书,谁就会觉得很尴尬。可见,他们读书没有那种功利色彩,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习惯。

去过俄罗斯的人都会注意到,无论是在候机大厅、车站、码头,还是在公园、地铁,处处可以看到手捧书读的俄罗斯人,成为这个民族独特的一道风景。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一个饥汉扑在面包上。”或许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和面包同等重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

反观中国人读书,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功利心太重,他们总是抱着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好比你写诗、写文章,有人会问你,这有什么用?你若告诉他,只是喜欢而已,没有什么用。那人听了就会摇头,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你,或许还会说,有闲时间干啥不好。如果你和他说,写东西能赚稿费,还能出名呢!那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赞许地说,有头脑啊,这年头琢磨挣点儿钱才是正事儿。读书的情形亦是如此。

就说古人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之所以这么执著地读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只是为了当官、做“人上人”才经年累月埋头苦读。一次考不中就考二次、三次……有的人甚至考白了头,直到考不动了,才很不甘心地放弃。《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他19岁成为秀才,以后的几十年里都在考试,却名落孙山,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也是读书人的一个典型。他追求功名利禄,20岁起屡试不中,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后来,当范进得知他真的中举,不曾想他却疯了!

今天的中国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会向他们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大学,找份挣钱多的好工作。”中国人读书似乎就是为了一纸“文凭”,找份好工作。

社会的现实也让我们意识到,倘若没有文凭,没有这块“敲门砖”,即使你多么有才能,也会被许多门槛无情地挡在外面。而在诸多的职业中,公务员备受大学生们的青睐,全国各地每年报考公务员,都会出现异常火爆的场面,竞争之残酷,非亲历者是无法感受到的。只有考上公务员,才能进政府机关,无异于现代版的“科举制度”,也是“学而优则仕”在今天的再现!

中国人读书往往来自外界的诱惑,如“千钟粟”“颜如玉”“黄金屋”等等,倘若一旦得不到,则会高呼上当。因此,中国人读书大多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而以色列人却不是这样。他们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知识和智慧,爱好读书是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据说他们至今还保留着一个风俗,刚开始教孩子读书时会在旁边放一罐蜂蜜,让孩子边看书边舔食。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头脑中有一种“书是甜蜜的”意识,自觉地爱上书籍,并在阅读的快乐中成长。

那么,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呢?就心态和动机而言,中国人应该走出读书的误区,培养一种平和、超脱的气度,少一些急功近利,将读书视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

一个人,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还要有精神生活。当他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他就会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而读书则是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时又满足了我们的这个需求,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丰盈起来。

其实,纯粹的读书无关名利,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它就像精神的面包,为我们生命所需。吃饭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读书则可以强大我们的精神。一个人,即便骨骼健全,倘若精神上有缺陷,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民族亦是如此,而读书能够弥补其不足。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如何拥有智慧、文明和伟大?所以,中国人应该把读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中国人热爱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诚如前国家温家宝所说的那样:“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

篇7:自己应该怎样读书

自己应该怎样读书的方法介绍

读点历史:

历史是管用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中国人不懂中国人的历史,怎么在中国发展。随着小编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见增加,愈来愈感觉到历史的重要。遗憾的是,以前我们学历史只是去记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并没有重视去弄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以及历史对现实的启示。所以要懂中国人,要懂中国的行情,要懂中国的社会,就抽空读点历史吧。

读点哲学:

哲学教给我们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书上说的,但确实是这样,懂了哲学,这就避免了我们在现实中犯主观主义错误。懂了哲学,我们就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才不会拔苗助长、因噎废食或者以为人定胜天。

读点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好就好在给我们提供了模仿的对象、思路、方法,特别是感觉迷路的朋友或者对未来缺乏期望的朋友,看人物传记,才会促进我们思考自己该怎么成长,该走哪条路,该怎么在十字路口抉择,该在一生中做那些事。

读点艺术美文:

读点艺术美文,不论是散文也罢诗词歌赋也罢,反正不管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只要是我们觉得美的文章,就抽空去读一读品一品,这会增加我们对美的敏感,就会让我们身心愉悦保持乐观,就算心情不好的时候读了也会让我们很快阴转晴。

读点心理学:

读心理学之前,我们的出发点要摆正,不能想着通过心理学掌握邪门歪道,这会让自己走火入魔,这点要把握住。懂点心理学,你会发现自己与人交往的时候能够把握分寸注意火候,能够学会自我调适心理的方法,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

书要怎么去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有很多介绍读书的方法,什么精读啊、泛读啊、跳读啊等等。其实,小编以为,在我们日常比较忙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没有这么多讲究,重要的是,坚持读书。如果你能坚持一个星期,你就可能坚持一个月,你能坚持一个月就能坚持一年,到你坚持读一年的书的时候什么读书方法你都会了。小编的意思就一个,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这个看起来很难,其实只要方法正确了就可以做到。

每天读不要限定时间长短: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是每天都花点时间读书,坚持下来就可以了。所以,为了能够坚持,每天读书不要限定时间长短,往往我们事先计划的每天要读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在实现起来很难。比如某一天你很忙很累,你可能坚持得了么,比如某一天你读的书实在无趣,你坚持得了么?就算坚持下来了,心理是不是很难受,如果这样的坏情绪经常出现,你就会有挫败感,后面就根本不想看书了。所以,每天坚持读,开心就多读点,不开心就少读点,只有读书没有让你感觉到压力和负担,你就容易坚持。

当然,如果你为了工作或者做研究的需要,而不得不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某些书,那就另当别论了。

读书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所谓合适的环境,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听着音乐读书,有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读书,有的人在太安静的环境反而看不进书。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读书就可以了。

读书要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姿势:

有的人喜欢搬个凳子坐在桌案边一本正经的读,有的人喜欢斜躺在床上读,有的人喜欢在电脑上读,有的人喜欢用手机读。所以,尽可能找到一个自己感觉舒适的姿势读书,会增加你读书的愉悦感,自然读书的效果就有了。

读书与运动相结合:

篇8: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

第一种人是最可怜的,因为他(她)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不是我想读书,是父母硬要我来读书的”,没有理想的人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的生命之泉将提前枯竭,留在世上的只是一堆行尸走肉罢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你想这样的人会有怎样的出息,在青少年时代就没有人生理想,这是最可怕的。

我们要坚信:明天的失败都是由于今天不努力。

我们要坚信:今天的努力明天一天会有大收成。

第二种人目标明确,父母花了大价钱把我送进一中,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混个好前程,这种人个人的算盘打得好,挺现实的,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应该是这类人的追求目标,作为短期奋斗目标,应该无可厚非。

第三种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

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诗歌使人富于想象,数学使人精确,自然哲学使人深刻,总之,读书能陶冶个性。高尔基说过: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就愈接近完美。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 我国的儒家曾把人生奋斗的目标定为三个层面七个字“修身、齐家、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陶冶个人的品质,做社会的一个优秀分子,“齐家”就是说管理好家庭,甚至家族,“平天下”就是说如果你能“修好身、齐好家”的话,那么就把你的才华用来治理社会,为社会作贡献。“修身”是儒家人为自己定的最基本的人生标准。这种境界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是我们的同学可能还未想到这一层面。相反,很多中老年人读书的目的倒是为了修身养性。

第四种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1976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小平同志用他那睿智的手为我国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蓝图。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是,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底子薄,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只是美国的1/20,日本的1/3,我们要看到,美国人还敢用导弹打我国的大使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事业。

篇9:中国人应该怎样读书

这一天,媒体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诸如此类的名人名言混杂着成功励志学,喧嚣在大街小巷。这一天也成为书商和出版界的狂欢节,数不清的腰封步调一致地合唱:要读书!在如此庄严肃穆的包裹中,书籍几乎被捧上了一座万众膜拜的神坛。

没错,书是要读的。可现实中,书却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尘封的书架上,或在积压的库房里。反而每日亲近的是手机屏幕和朋友圈。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这是众多低头族的真实写照。如此看来,相比于反复强调“为何”要读书,读屏时代的我们,恐怕更应掌握“如何”去读书。

读书自古即有法度。孔子强调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子思有“五之法”,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子则有“三到”真言,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读书精细考究,但那时没有互联网的诱惑,圣贤一家独大,倒也省事。相比之下,今人却时时有被垃圾信息和花哨图像“灌顶”的危险,如何自拔于噪声盈耳之境,方是当务之急。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就预言了“世界图像时代”的降临。尼葛洛庞帝也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信息爆炸”的时代图景。一面是信息之海的汪洋恣肆,一面是图像的巨大诱惑,有人忧心忡忡,书籍阅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果真如此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媒介的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阅读的无孔不入。譬如,过去正襟危坐才能读的书,现在无论走着、坐着、站着、躺着,都不妨其可读。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肤浅浮华,也可一击链接广阔深邃的阅读世界。

技术的两面性,反衬的正是人性的两面。有人仇恨地咒骂技术进步,也有人理性地思索应对之策。《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艾德勒与范多伦就曾合写过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边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借书中的概念来说,对于网络信息既不能“闭目塞听”,便应当祭出“检视阅读”的利器,主动筛选,披沙拣金,培养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阅读习惯。

然而大海茫茫,凭何筛选?首先恐怕要正视那些被污名化的网络短文章。“碎片化”作为网文的一大特征,一直难以摆脱肤浅、速食的“污名”。但“碎片”不等于“破烂”,正如一鳞半爪足以暗藏玄机,好的“碎片”能充当指针和向导,一击中的,既激起求知的兴致,也洞开书籍阅读的大门。笔者以为,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筛选这样的“吉光片羽”,应当是当代人阅读的必备技能,正如19世纪的英国人习惯从大量报纸中跳读筛选关键信息一样。

当我们从略读中锁定了兴趣和书目,当注意力从碎片的海洋中抽离,贯注到自成一体、有始有终的书本上去,阅读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无论是通篇的细读,还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系统阅读。都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问题和目标。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猴子掰玉米”。漫不经心地浏览、三心二意地扫视,终究只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快感式”消费。唯有实现从浅到深的过渡,与持之以恒的探索,才能步入阅读的殿堂,领略阅读的至境。

当然,回归书本也并非意味着沉浸于纸质时代的“怀旧病”,或是旧文人的“恋物癖”,究其根本,还是要讲求阅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毕竟,对知识与智慧的上下求索,自古至今皆是阅读的本质所在。只要这一本质不变,无论是读图、读屏还是移动阅读,都不能阻挡人们凝视深渊的眸子,与仰望星空的目光。

读书要有选择教学设计

大学生怎样写读书笔记

小学怎样写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怎样写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精读与略读的简单反思

小学生怎样写读书笔记

大学生怎样做读书笔记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入学教育解读 教案教学设计

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应该怎样读书(集锦9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精读与略读教学反思2024-01-1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2024-02-06

学校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4-04-28

四年级怎样写读书笔记2023-04-17

读书心得体会之教师诗意2023-04-0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022-11-04

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22-11-28

老师读书心得总结2022-12-22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024-01-0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2023-06-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