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

时间:2022-10-23 07:40:2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锦集8篇)由网友“睡觉觉”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

篇1: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

清风暖日绿芽开,故土乡音入梦来。

夜探双亲人自笑,愁烟几许乱春台!

望着自己昨夜写的这首小诗,心中感慨万千!昨夜,自己又梦游了一次老家,而且,还见到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在梦中,自己开心的笑了,可美梦后的那份惆怅,使我再也无法安然入睡。这份乡愁,扰乱了初春阳台里的那份安宁。

有梦真好!或多或少,能填补心中那份失落,更能如愿自己心中的那份憧憬。

人在外乡,白天忙着生计,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的干些杂事。在灯黄影长,该干的事都干完后的深夜,看着空阔的四壁,望着漆黑的窗外,暮然回首,原来自己是长影相伴,孤灯相随啊!这时,才感觉到自己原来是这么的孤独于无望!缩回到床上,息了灯光,心中那份失落再也难以平静。

这么多年,自己干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有那些值得自己回味和显耀的。我自问?好像真的还没有!

那现在,在自己心中,回味最多的,又是什么哩?我想,应该是儿时的那份难得的记忆了!因为在梦里,自己经常在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走着,看着,梦中的境像,还是那么美好,那么和谐!只是,看得不怎么清楚,一切,变得比较灰淡!

梦到最多的,还是老家的老房子。那房子里面黑,黑的看不到东西;那房子里东西少,少的自己在房子里跑也不会摔跤;那房子里有两个地窖,在梦里,地窖里的红薯总是满满的,用手摸着,能感觉到它能填饱自己空饥的肚子;还有那两张老堆子床,有时还会梦到母亲在床上纳鞋底,还能感觉到兄弟三人在床上暖暖的`那份余温;还有那柜子里,谷子中母亲藏的花生,白糖,在梦里,自己还会偷偷的打开柜盖,摸那花生,白糖有没有移位。那老屋黑,小时候自己都怕一个人在家,可现在,为什么在梦中,自己就离不开这老屋哩!

屋后那座矮山,也常常出入自己的梦中。那山,还是秃山;那草,还是粘地草;只有那牛儿,总是找啊找啊的找不到;山灰朦,村灰朦,人儿更灰朦,明明看到秃山上有人影,可就是追啊追啊追不到;明明记得自己同友来,小香,疤子一起来的,可就是叫啊叫啊叫不应;还有好多次,自己转入了个死石洞,不管怎么爬啊爬啊爬不出;每当这时,自己才会从恶梦中惊醒。在梦中,有时自己都知道这是梦,可它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离不开!

只有梦中的水,还是原来的样。竹排水上漂,柴儿排上顿,人儿柴上坐,一根长竹杆,撑着柴儿渡水关。小时候撑排翻的多,刀也掉了好多把,这记忆太深刻,自己在水中挣扎,双手用力拍打,哇哇的乱叫,这场面,梦中还是常出现;还有那沟里的黄浊浑水,也是一个劲的往下流,流入塘里,进入田里,怎么堵也堵不住;最好的还是那山上流下来的山涧水,喝在口里,凉在身上,甜在心里,而且,在梦里也解渴!

老家的房子,老家的山,老家的水,在梦里,还是放不下!

篇2:儿时的记忆心情散文

儿时的记忆心情散文

曾经的家,弄堂里的家,连同弄堂一起早已被拆除,片瓦不留。新的建筑已造好,有高楼也有道路。无情的岁月撕裂了过去,旧的去了,新的来了。

我行走在我儿时生活的区域,在家的附近,寻找我儿时遗留下的碎片,遗留在记忆里中的碎片。

家的隔壁是“大饼摊”,“大饼摊”好像仍然在散发着大饼、油条那馋人的香味。“大饼摊”的隔壁是“烟杂店”,“烟杂店”总是难忘的,“烟杂店”是小人的零食罐,一分钱两根的“盐津条”,可以吃上两天;一分钱两粒的“奶油咸味糖”,也可以吃两天。“烟杂店”是家庭主妇的“针线包”,一根缝衣针,一段缝衣线,随到随买。“烟杂店”也是抽烟人的烟盒,各种牌子的香烟,全部可以拆零卖,一根至数根按需供应,“水烟丝”、“旱烟丝”论包卖。“烟杂店”里的货物,大到钢精锅子、热水瓶;小到牙刷、牙膏、洗衣皂、“自来火”。居民日常用品基本上一应俱全。

“烟杂店”的隔壁是“老酒店”,“老酒店”是我儿时记忆最深的一家小店。一开间门面的老酒店,由一个卖酒的柜台和两张吃酒的台子组成,“老酒店”里除了供应老酒外,还供应简单的下酒菜,老酒和下酒菜可以堂吃,也可以外卖。老酒有另拷的,也有瓶装的。另拷老酒按客人需要的量,店主从酒坛里拷出需要的量。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粮食和食品等还是十分的匮乏。在一个冬日里的下午,至于是那一年,我已经忘了,只记得是过年前,幼儿园里放寒假,我在弄堂里玩,只听有人叫“园园”(我的小名),我回头一看是我的祖父。祖父手撑一根竹竿,手挎一只棉布包袱,来到我家。我安顿好祖父后,大概是年龄太小的原因,几乎没有与祖父聊上几句,又回到弄堂里玩去了,一直玩到母亲下班回家。

母亲见阿爹来了,叫我到隔壁老酒店,另拷二两土烧酒,买些下酒的小菜,祖父喜欢喝酒。

我拿了玻璃杯和母亲给的钱,到隔壁“老酒店”拷了土烧酒。至于下酒的小菜,只剩下了两只咸鸭蛋,别无选择,我把两只咸鸭蛋全包了。拿回家后,当母亲用刀切开咸鸭蛋时,我惊呆了,咸鸭蛋的.蛋黄呈黑色,我以为是坏了的。祖父却说黑色的咸鸭蛋黄,好吃,比金黄色要好吃。我没有吃过黑色咸蛋黄,因此至今不知道,黑色的咸鸭蛋黄到底好吃,还是不好吃。只是知道,至少现在,黑色的咸鸭蛋黄是少有的,也许当时,则是常见的。

祖父是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手撑竹竿回家,回家后没有多久,他便故去了。

祖父的一生,可以说是在“煎熬”中度过的,祖父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祖父家的周围,是“一·二八”抗战的战场,是“八·一三”抗战的战场,是解放战争中,上海战役的战场。祖父家的房屋毁于战火,又在战火的间隙中重建。好不容易熬到太平盛世,偏偏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

我徘徊在儿时经常行走的马路上。马路两边的弄堂,已被高高的公寓楼所替代。近代上海产生的弄堂文化,正在被撕碎,而在这里则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当代的楼宇文化。对于楼宇文化,我知之甚少,也不甚了解。其实,我根本无法去了解。

可是,当我来到儿时的居住地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我熟悉熏陶过我的弄堂文化。

我仿佛看到了,马路对面的酱油店,紧挨酱油店的是米店,酱油店和米店是我们经常要光顾的。籼米一角四分钱一斤;粳米一角六分钱一斤,盐和酱油也不过是一角几分钱一斤。粮油都是凭票证供应,自带盛器,按照票证上规定的份量,定量购买。盐和酱油好像是敞开供应的,其实,盐或酱油这些东西,不管人的食量大小如何,吃得总是少量的,多吃是要吃出毛病的。

我仿佛闻到了,马路对面“跃进食堂”阳春面的清香;生煎馒头的油香。八分钱二两一碗的阳春面,一角钱一两四只的生煎馒头,一角钱一两一碗的小馄饨,吃起来总是那样的津津有味。“跃进食堂”的隔壁是剃头店,剃头店里剃头,虽然讲究,但价格贵,我儿时从不到剃头店剃头,而是在剃头摊上剃头。剃头摊上剃头,价格便宜,大人一角五分钱;小人一角钱。

其实,我不大情愿回顾那些,苦涩和无奈的往事。可是,映在脑子里的东西,偏偏很难除去,尤其是儿时的记忆。然而,我还是回顾了。我想,人类不能因为现在穿了衣裳,而忘了本来曾经光身的模样。

我在幸福和苦涩中成熟,在那个年代里成长。

篇3:儿时记忆散文

儿时记忆散文

兴许是过了不惑之年的缘故,心中时常泛起丝丝恋旧的情结,特喜欢回忆起儿时的些许往事。

一、染布

小时候居住的偏远小山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曾祖父、曾祖母他们都还保留着穿长袍大褂的习惯,衣服是一色的青色洋布做成的。这种布是经过人工染色而成。每年秋收过后不久,山外集镇上就会有一位精瘦的老人,挑着一担家什,来到我们那个小山村里染布。还在村口,老人“染布啰、染布啰……”的吆喝声就会悠悠的传来。秋后的暖阳懒懒地照在屋场前的空地上,染布老人把家什放下,支起一个大铁锅。曾祖父、曾祖母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捧上一碗清凉的茶水。大叔婆和三叔婆则从自家里抱出一把柴草,小叔公挑来一担清水,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一大锅水烧得热气腾腾。接下来的活就看染布老人的了。只见他从布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把里面墨绿色的粉末倒进铁锅里,一边用一根木棒使劲地搅,一边大声地喊:“后生们,快添柴啊。”看看火候已到,染布老人把大家拿来的白洋布放进铁锅里,继续使劲地搅动。大约半个小时以后,他把布捞出来,凉在竹杆上,染过的青色洋布随风飘荡在小山村里,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用染色的布做成的衣服,容易褪色,越洗越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地也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我在想,染布这门手艺也许会就此失传了吧。

二、打铁

老家祖祖辈辈种田垦山,生产生活中少不了犁耙、锄头、斧头、镰刀、菜刀之类的铁器东西。每年这些生产生活工具都需要添置或者翻新。深冬农闲时节,外乡的铁匠师傅就会准时地来到小山村里,上门为农户们“打铁”。铁匠师傅来了以后,村里的乡亲们首先要安排好每家每户“打铁”的排序日期,大户人家一打就是几天,一些劳力少的就只能凑起来,几户人家合打一天。排好日期以后,铁匠师傅会根据各家居住情况,决定从哪家打起,最后在哪家结束。碰到特殊情况,编排好的日期也许会作稍稍调整。之后,各家各户纷纷准备好铁坯料、需要翻修的旧农具和做燃料的木炭等,或到集镇上采购一些荤菜,等待着铁匠师傅来给自家打铁。“铁匠师傅”一般有三个人,年长的是师傅,总是拿着一把小铁锤,指引着徒弟们往哪儿打;年纪稍轻一点的彪形大汉是“帮锤”,一般是师傅的亲人或亲戚什么的,帮助师傅把守质量、看管钱财;最年轻的小伙子是徒弟,徒弟是没有工钱的,只管吃住,他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抡着一把最大的铁锤,在师傅的指引下,重重地锤击着烧红了的铁块。最累最苦的也就要数这位徒弟了,挑家什、拉风箱、上木炭,什么杂活都得干。“打铁”最有意思的是用来烧红铁块的木炭不是直接倒在火炉里烧,而是要事先在菜地里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小坑,灌满泥浆水,把木炭倒在水坑里搅匀、浸湿,捞起来再放到火炉里燃烧,风箱一拉,呼呼作响,火苗直往上窜,把黝黑的铁块烧得通红通红的。打铁时,师傅和帮锤都会在胸前挂一个竹帘子,一直拖到地上,用以阻挡四溅的铁花。可徒弟一般却很少挂这个帘子,问他为什么,他总是笑而不答。铁匠师傅一般在小山村里都要呆上个把月时间,轮到要打铁的东家一天要管三餐饭,外加上午的一顿点心。点心在早餐和中餐的中间进行,大概是打铁实在是太累了,上午时间又长一点,所以中途要补充一下体力。吃的东西一般是自家亲手做的油炸米果,还有花生、豆子之类的食品。品着香甜的'浓茶,铁匠师傅聊着山外的新鲜事,说的绘声绘色,听的津津有味。

如今,宽敞的马路就在村前经过,乡亲们已不再叫铁匠师傅上门打铁了,而是到集镇上的铁器铺里购买铁器工具。那种从每家每户里传出来的“叮叮当当”打铁声再也听不到了。

三、弹棉花

小时候记忆中,家里经常会请弹棉花的师傅上门弹棉被。弹棉花的师傅不像铁匠师傅那样有三人,而是一般只有两人,一师一徒而已。弹棉花的家什工具也不像打铁的那么多,那么复杂,那么沉重,而只是肩上扛一把木制的弹弓,手里拿一面木制的磨盘就可以给东家开工弹棉被。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弹棉花师傅在我家里翻滚着雪片似的棉花,那场景真是天地融合,浑然一体,令我记忆犹新。父亲把凭票购得的几卷用草纸包好的新棉花交给弹匠师傅,弹匠师傅仔细问过要弹的棉被大小尺寸之后,把棉花摊在门板上,腰扎一根红布带,后背插上一根细竹杆,挑起那张弹弓,左手把住弓,右手拿一个小木棰不停地敲打弓弦,使得靠近棉花的弓弦不停地震动,一遍一遍地撕扯着那雪白的棉花。弹匠师傅背着弹弓,扭动着腰肢,迈着轻盈的步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伴随着弓弦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那情景就是一曲美妙的探戈舞曲。等到把一大堆棉花撕碎、膨松之后,师徒俩人来回牵着棉线,纵横交错地把棉被包裹起来,接下来的活就全交给那位徒弟了。年轻的后生徒弟使劲地用磨盘一遍一遍地把棉被磨平、压实,一床崭新的棉被就这样大功告成了。有时候师傅还会用红绳子在棉被的正面,摆上大红的“喜”字,博得东家的一片欢喜。

如今,市场上各色各样的羽绒被、丝棉被层出不穷,又轻薄,又保暖,手工弹制的棉被渐渐地被人们疏远了。弹匠师傅身背弹弓奏响美妙音符的场面,也就很难看到了。

篇4:儿时记忆经典散文

儿时记忆经典散文

儿时的往事,距离比较远,有些已经忘了,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有些则记忆犹新。我忘记不了“失明的人老头”的叫卖声,他的坚强人生,是我生活的动力。忘记不了“垃圾瘪三”瘦弱的身躯,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是我工作的动力。忘记不了“弄堂口的老皮匠”的命运,他俩的`命运,类似我的今天。忘不了为了活命而与父亲一起“卖棒冰”,父亲对生活的渴望与毅力,仿佛一直在告诉我,人生漫长的道路,有时被“油煎”,有时被“火烤”,不管被“油煎”,还是被“火烤”,都要“熬”,“熬”比自杀来得更难,更要勇气。

儿时有欢乐,也有痛苦。因为太小,未曾见过世面,所以痛苦淹没在了欢乐之中,剩下了的全是欢乐。白天寂寞时,到外滩去看大轮船。外滩离家不远,沿着大马路(即南京路)往东走到底便是。

地处外滩的黄浦江江面上,有各色各样的船只,货轮、客轮、拖轮、捕鱼船,偶尔也有行驶中的帆船。运气好的时候,江面上还能看到成群的江猪(即江豚)。蓝天低下的海鸟,则是每天来光顾,奇怪的是,海鸟们从不飞到江边的马路上空。晚上寂寞时,到“中百公司”(即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去看玻璃橱窗、乘电梯,电梯从一楼一直乘到四楼,回家前还没忘记,要到地下一层去兜一圈。

“中百公司”离家也不远,也是沿着大马路往东走,走到与西藏路的交叉口处即是。因此不用担心走丢。

其实,我在马路上,也有走丢过的“历史”。那是有一年的夏天,我还是一个小小囡,到底是几岁,已经忘了,大概不超过三足岁。怀抱一只玩具企鹅,自说自话地到大马路去白相,到了大马路后,一直走到大马路上的小花园附近,才意识到不认回家的路了。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哭了起来,过路的大阿姐问我为啥哭,我答不上,问我住在哪里,我也答不上。也许她们觉得我是走丢了的,于是她们买了根棒冰给我吃,陪我站在原地,等大人来找。我不知她们陪我等了多久,结果是邻居阿哥找到了我,邻居阿哥谢了好心的过路人大阿姐,把我和我的企鹅一起领回了家。

大概因为我是有过走丢的“历史”,所以在入学前,我的二哥在家里,要我反复背诵家庭地址,背不出还要请我吃“麻荔子”,“麻荔子”是沪语,大人打小孩的一种方法,弯起手指,用手指的关节敲打头部。这是因为,当时小学生入学前的智力测试中,除了父母亲的姓名等之外,家庭地址也是必测的题目。比起现在的好多小孩,入学前已经会背诵“唐诗宋词”了,我实在是惭愧得很。

好在我也有为之骄傲的时候,不过,我是为我的儿子骄傲。我的儿子从托儿所升幼儿园时,他所朗诵的儿歌“小红马”,博得了幼儿园的老师的好评,看来儿子在托儿所读的书,没有白读。

篇5:找寻那份儿时的记忆作文

找寻那份儿时的记忆作文

悠悠古桥,跨不过时间的飞逝;潺潺流水,冲不去历史的沉淀。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带着沧桑和情感,我的故乡!童年时留下斑斓回忆的故乡!

儿时的游戏与美食已经渐渐被我淡忘,想去找寻,却又无奈世界太大,寻不到那一簇温暖。而“江南直街——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第一届美食节”让我的愿望在这细雨蒙蒙的冬季,化为一丝丝喜悦,一缕缕香甜。

手里紧紧攥着体验券,随着人群,向传统游戏馆走去。雨,柔柔地下着,湿润了我的发梢,带来了些许清凉。我环顾四周,望见一个班级门前挤满了人,凑在那边不知在看什么。我快步走去,哦,原来是用皮筋儿编五角星,我记得曾在幼儿园时玩过,现在已经淡忘了。我站在门口踌躇了一会儿,最终下定决心试一下。我接过志愿者阿姨递给我的皮筋儿,金黄色的,很有弹性,又看了看步骤提示,这时,我感觉脑海深处的一小片记忆活动起来,渐渐展开,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我忽而有了灵感,手笨拙地编制起来。拉过来,转过去,挑过来,钻过去,一步步过程繁杂而神奇,皮筋儿在来回的动作中竟真的变成了一个精巧的双五角星!外面是细细的五个三角形,连成了一条曲折优美的线,里面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五个角刚好紧紧地钩住了外面的一圈。我惊奇地看着我手中的“小艺术品”,激动的涨红了脸,我真的做到了!小小的星星带给了我大大的快乐。我带着敲了一个印章的体验券走出了教室,心情从沉静变得愉悦,继续去点亮儿时的记忆吧!

取线绑、跳房子、滚铁环、踩高跷……“六个印章齐了!”我兴奋地喊道。在美食节中,只要成功玩出六项游戏,便可换取一份美食。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美食街”,哇,“美食街”里到处香气扑鼻,一张张桌子拼成一家家店铺,一家家店铺里做着一份份美食,同学和老师们正在这条街上悠然的逛着,看到中意的就前去换取。我挤进热闹非凡的人群中,伴着喜庆的音乐,欣赏起眼前的一份份“艺术品”。金灿灿的松花年糕,香喷喷的梁弄大糕,热腾腾的肉馅水饺,还有那甜津津的陆埠豆酥糖。我一个个看过来,仿佛看见了小时候吃这些传统美食时的情景,心里不禁暖融融的。

我沉浸在美妙的回忆中,突然,眼前闪过一道金光,一条栩栩如生的`龙粘在一根竹棒子上,这龙的眼睛、胡须、龙鳞都好像真的一样,呼之欲出,令人不禁拍案叫绝。这不是小时候外公常买给我的用麦芽糖制成的糖人吗!那时的我,一看见这精巧的玩意儿就缠着外公要买,从手艺人的手中接过时是那么兴奋,手拿着这糖人细细品尝时又是那么满足,那味道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我迈步走向这家店,在一条“长龙”的尾巴上站住,静静等待那一丝丝香甜。长龙缓慢地挪动着,我隐约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在一张桌前用一个勺子在钢板上绘制着糖人,先舀一勺麦芽糖,再用勺子在板上细细地滴着,没过一会儿,一只憨态可掬的猴子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再粘上一根竹棒,等待片刻,用铲子轻轻铲起,递给了一位小男孩儿。又过了十几分钟,到我了。我用手在转盘上轻轻一拨,指针飞速转动起来,最终停在了飞禽中的猛兽——老鹰上,“好叻,”那位老爷爷又开始信心满满地制作起来。他的手灵活地转动着,几下就让一只老鹰飞翔在“美食街”的上空。我接过这一份艺术品,在雨的滴答声中,轻轻用嘴唇滑过这糖人,依旧是那么平滑;慢慢咬一口,依旧是那么薄脆;细细品尝,依旧是那么香甜。恍惚间,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在阳光下,快乐的奔跑,手里的糖人,闪烁着点点金光……

童年的足迹,儿时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朦胧而清晰,美妙而甜蜜。行走在实验一小的“江南直街上”,我找寻到了那份儿时的记忆……我会时时记起这段时光,让幸福与温馨荡漾在我心里。

篇6:儿时的记忆经典散文

儿时的记忆经典散文

初生牛犊不畏虎,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恰如其分。我九岁下放,我是有名的假小子,在我十二岁那一年的夏天。我做了一件有趣的,令人胆战心惊的傻事,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被我妈妈饱打了顿,耳朵都差一点揪掉。还被我奶奶臭骂了一顿,就连最喜欢我的爸爸和爷爷也骂我活该。为什么呢!捉蛇。哈哈哈!

那时,只要听说什么东西可以卖钱,不管危险不危险,困难不困难,我都会去做。其实,每一分钱我都交给爸爸妈妈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好笑。不知道为什么,那时,我特别喜欢钱,其实为的是贴补家用。

有一次,我们一群孩子在山上挖药材。我的一个小伙伴小安,他比我大两岁,力气比我大,也很本份,老老实实地。砍柴都是他帮我捆好。所所以,我每天都是跟着他跑。他那天收入最高。挖了几斤丹参,还捉了一条蛇。光那条蛇,就卖了七块多钱。我羡慕的.不得了。心想,如果我看见蛇,我也一定要捉回来卖钱。心中有这个想法了,我就特别注意打听。哪些蛇是有毒的,哪些蛇是无毒的。

一天,我问小安;“你捉蛇,怕不怕哦!”他说;“怕么得呢,捉的是没得毒的蛇,咬到了也不怕,不得肿。”那时只知道蛇咬到就会肿,不知道还会得死人。哈哈哈!我又问小安;“哪些蛇有毒,哪些蛇没得毒呢!”他说;“菜花蛇没得毒,黄古蛇没得毒,乌蛇边也没得毒。这三种蛇,黄古蛇最好捉,它最懒,不怎么动。但是劲大,不容易抓住。菜花蛇也好捉,比黄古蛇溜得快些,但是劲小些。只有抓住了,就跑不脱。只有乌蛇边溜得快,最灵活,但是捉到手了,就根本没法跑,它没劲儿。”他是说者无心,我是听者有意。我又问他;“捉到了就不怕它头转过来咬你啊,”小安得意的说;“我抓住它的七寸了,它的头那门转得过来。再说抓住了用力一抖,蛇的骨节就散了,它就使不出劲了。”啊!原来是这样哦!

我记在心里,天天想着哪条倒霉的蛇,你快撞到我手里来吧!我一定要把你抓住。这一天终于来了!那一天,也是和小安在一起,因为那天天气非常闷热,快到中午了。我们也准备回家吃中午饭了。突然,我看见了一条蛇,有一条大黄瓜那么大,浑身淡绿色的花纹,我惊喜的不得了。小安走在我后面,他也看见了。他说;“你别动,我来捉。”我说;“不行,我先看见,是我的。”他说;“你别吵好不好,不要把他惊跑了。捉住卖了,分一半给你。”哈哈哈,老虎还在山上,我们两个就在抢皮了。

那条蛇似乎也听到了动静,正在慢慢的往草丛中溜去。小安一掌把我推开,连忙跑过去。看到那蛇头溜出来,小安扑过去,身手非常敏捷,一下就抓住了蛇的脖子,使劲的甩了两下子。那蛇真的就没劲儿了。那条蛇好长,具体有好长,现在也说不清楚了。小安要我扯开蛇皮袋口,他把蛇放进去,把袋口用一根野藤捆住了,我们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然后,我们两个把挖的药材藏起来了。就高高兴兴的到供销社卖蛇去。哈哈,收获不小,这条蛇卖了九块多钱。小安给了我四块五毛钱,他得了四块八毛钱。我们两个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把钱给我妈了,我妈也没问,因为每次我卖药材的钱都是给她。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是我爸随便问了一句,全部上交了,怎么不买个棒棒糖吃哈呢?我说;“我只要买一双凉鞋。”我爸答应给我买,我也就没说话了。下午照样上山去了。

过了几天,我也是和小安,还有巧儿,我们一起在山上。我一个人在竹林边边上看见一遍牛夕,我就在那里慢慢的扯。那个牛夕丛中一条蛇,好漂亮,翠绿色的花纹。我以为是菜花蛇,喜出望外。小安在那边,今天我一个人一定要捉住这条蛇。那条蛇还没有发现我,当时既兴奋,也有点害怕。我把那天小安捉蛇的经过,像放电影一样,仔仔细细的回忆了一遍。然后我就动手了,用一根树枝打了一下旁边的草。那条蛇就慢慢溜出来了,我一下就抓住了蛇的脖子。我吓得要死,提起来使劲的,不停的甩。一边甩一边叫,我捉到蛇啦!我捉到蛇啦!四面八方都是大山回音。我抓蛇的右手一直不停的甩,怕停下来蛇就会咬我。小安,巧儿他们都跑过来了。大概有十多分钟了,我还在不停的甩。小安说;“你不要甩了,那蛇都被你甩死了。还卖的到么得钱呢!”我一听到,手一松,那蛇被我扔出去好远了。小安赶忙跑过去,那条蛇只有尾巴还一点点动。小安说;“你怎么这么大的胆子哦,这是一条青竹飙。几得大的毒,一咬到了手要肿起钵钵大。我都不敢抓,你还敢抓,真的不知死活。”他像个大人一样的骂我。我当时不知道是吓傻了,还是被他骂傻了。一声都没吭。

小安又拿来蛇皮袋,他说;“看还得不得活,这条蛇比菜花蛇贵好多。赶快卖去。”我吓得袋子也怕提得了。小安给我提着蛇,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供销社卖蛇去。结果人家打开袋子一看,说是我们这里只收活蛇,不要死蛇。我们几个都傻眼了,后来人家说这个蛇皮还值得两三块钱,把他剥下来吧!我说我不会剥得,刚好小安的哥哥上街来给队里买农药的,看到我们了,他才把蛇皮剥下来。卖了三块五毛钱。我花了两毛钱买了四个棒棒糖,我们一个人一个。

那天傍晚,我爸妈收工回家。我也刚刚回来,我妈一下揪住我的耳朵,就用那个竹枝条抽打我。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么大的胆子,你还敢捉蛇呀,老子今天把你打死,莫让你蛇把你咬死了。那个竹枝条打人啦,真的很痛。我又没法跑,我妈一只手又还揪着我的耳朵。我妈边打边问,你下次还敢不敢捉蛇,我赶忙讨饶,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我奶奶才把我拉开,手指头指在我脸上骂;你太不像话了,你是一个女伢儿撒,哪门比男伢儿还不如些。哪个女伢儿有你这么大的胆子。一下被蛇咬到了,你就死定了呢!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既好笑又后怕。我捉蛇的结果就是一顿饱打。可能大家都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吧!如果谁有,不妨也说出来大家分享哦!

篇7:散文欣赏儿时记忆

散文欣赏儿时记忆

我们居住的地方叫下(方言读哈)街,院子很窄,很长,父亲兄弟四人,在狭长的院子,一家一屋,谓曰锅连炕。1970年代,在我们哪里是很普遍的院落。一大家有争执,有团圆。但对于我们这些堂兄弟姐妹们,更多是热闹。

出门向南直走,有一个很长的坡,坡东底角,有我们最爱的乐园,南门涝池。由于地势的缘故,夏天一下大雨,所有村子排出的水,都自然的浩浩荡荡流向那个池子。我们两个大队都是临街而居,所以大大小小10几个村组,都住得很近,自然田地就离大家比较远了。上地干活,太远,并不是我们所向往的,这里才是我们的天地。我们有一个叔,年龄和我们相仿,特别会耍,是我们的头。池子里,带我们浮水,抓蝌蚪,我们老家叫皇马骨头,字写的不准,就是这个意思。用春媳妇(一种小昆虫),吸引青蛙上钩,然后用泥巴包住青蛙腿,在田野里弄火烤熟吃,现在想起里,真是可恶。我这个叔当时可是我们的偶像,他能上树抓住知了,烤着吃,开始我们不敢,他夸张的表情,让你不得不想尝一口,知了肉确实好吃,我们当时还是穿开裆裤的,那管这些,从来不想是否干净的事。野炊的时候,谁回家偷油,谁回家偷馍,偷盐,大家都听他,他还是爬树的高手,特别高的树,他走过去,上肢环抱着树,双脚盘旋,蹭蹭,一会就上去了。你不得不服。( )

只有在一起上学后,我这个叔的形象才“毁”了。他天生是好玩的小孩,上课眯眼瞌睡,记得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他的一篇题目《上学路上》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我吃罢早饭,我去上学,我走在路上,我碰见一只狗,我被狗咬了一口,我把狗打了一石头,狗跑了,我走了”。被老师广为宣传,我们作为侄子,很受辱呀。现在想来,他写的多平实,而我们都是胡编的上学路上,碰见拉架子车的上坡,推车做好事等等,只有他没有瞎编呀。

从我们家院子出来,斜对门有个食品站,当时哪里就是屠宰生猪的地方,我们那个镇买肉都要在这个食品站买。但是带给我们的却是腥臭。杀猪的血水、脏水,就排在我们家院落斜对门一个水泥池子,同时也带给我们孩子们一些乐趣。我们在那里用带钩的杆子,捞猪膀胱,捞起洗干净,用嘴吹大,当球踢着玩。就在不好闻的路边,我们滚铁环,雨过天晴的时候,玩泥巴,现在想起来全是乐趣呀,想不起那个不好的味道了。记得我的一个堂弟,在那个水泥池旁,捞东西,大冬天,不小心还掉进去过,那个脏呀。

娃娃爱过年,那时候,我们孩子最盼望的时光,就是过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会到食品站,去割几斤肉。平时是不敢奢望的,能有下锅菜吃就不错了。过年还可以有新衣服穿,黄的确良,蓝咔叽,何等的骄傲。正月里走亲戚,路上全是人,真正的走,不像现在坐车一会就到,走的艰辛,走的快乐呀。过年那个美呀。

“米米茂,上高窑,高窑高……。”“猴娃猴,搬砖头……”,这些简单质朴的童谣,至今让人梦回心绕。麦子快熟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在田地里烧麦穗吃,就是我们最好的美味。割猪草时,折几个杨树细枝盘在头上当做迷彩帽,就成了威武的民兵。抬起一只腿,一只脚着底,分成两拨人斗鸡,最后还剩下还有两只脚都不着地的一方人就是胜利者。麦草堆里摔跤,翻跟头,是现在孩子无法体会到的自由,张牙舞爪挥舞着两个玉米杆,就变成了双枪陆文龙。烂的没有封皮的小人书,我们叫画书,是我们同年最好的精神食粮,还有用土疙瘩和别村的小孩开火,让我们体会打仗的乐趣,一切的一切,既是那么模糊,又是那样的清晰。

很想回到那个苦涩,无忧的童年,那一片干净的天空,那么清澈,多少次在梦里找寻着他们……。关中人,性子急,对小辈说话,碎碎的事,像吼一样,我是家中老小,那时的我,很是害怕,谁都可以吼我,不喜欢别人吼着指挥我,很希望有个比我小的弟弟或者妹妹让我吼着指点,哈哈,现在好怀念那些吼声,这些都去哪里了……

篇8:散文:梦里青春记忆

散文:梦里青春记忆

雨一直下,氤氲的水气湿润了桎梏炎热,独倚阑珊,静默而眠,安静的听,细细的想,从记忆里将过往回顾。

会是什么时候开始,又会是什么时候结束。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找到,一直在失去。尼采说:自从我厌倦了寻找,我便学会了到。我厌倦了寻找,却没有学会找到。

在陌生的路上,看到了陌生的风景,遇上了一些陌生的人,可是谁成了被遗忘的那个,谁又成了被记忆的过客。于是开始学着优雅的转身,微笑着离别,那么多的再见总会有次是真的,相信吗?我只是在练习......

背对太阳的向日葵

一首歌足以将一段情唱尽,唱断了爱恨离愁,唱尽了缠绵悱恻。我背对太阳让眼泪留在阴影里,背影是那么的坚强,阡陌之上含泪成殇,在伤痛里坚强与成长。却在回忆里忘却了记忆。回眸三生,转身一世。风舞落了繁华。灯火之后,黄昏凄美。

繁华的世界里害怕寂寞,却在喧嚣的'天空里向往寂寞,矛盾的纠结着。何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

听着安静的歌,我想着回复的那段单纯

《最初的梦想》我是否丢失

沮丧时总会明显感到孤独的重量,

多渴望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

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

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种芬芳。

就像好好睡了一夜直到天亮。

又能边走着边哼着歌,

用轻快的步伐......

我浪漫的梦里飞花的诗歌

又见炊烟作文750字

断章流年浅忆老家旧事散文

共赏流年心情散文

七夕节随笔散文1200字

隔屏相守,别样的幸福散文

梦回童年的故乡散文

马蹄声声记忆里抒情散文

迟花情深-散文

老屋情思抒情散文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梦里,儿时的那份记忆心情散文(锦集8篇)】相关文章:

我心里的那片海散文2023-04-16

故乡散文的范文2023-12-01

乡愁经典抒情散文2022-12-12

麻糖月饼优美散文2022-09-02

存一段留白给故乡现代散文2023-04-12

静秋-抒情散文摘抄2022-05-22

细雨轻潜湿我的心散文2022-05-06

故乡的情结作文2023-07-14

那片海的散文2023-04-12

老去的故乡的作文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