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时间:2022-10-25 07:48:4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精选10篇)由网友“Planz”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篇1: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党必须根据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特点,科学地提出这一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任务。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明确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并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一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呢?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当前的情况是,一方面,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情况说明,我们今天仍然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认识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和重大突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钥匙。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根本立足点,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概括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的任务、总的方针、总的政策。它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表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它概括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是当代中国发展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956年党的八大曾正确地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由于我们当时对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有偏差,偏离了八大的路线,犯了“左”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诚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只有生产力真正发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国家繁荣富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棗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共同的政治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前进。

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动摇了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时,四项基本原则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走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广泛的人民民主为基础,又为人民民主的充分发展提供有效的形式;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注意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重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总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实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改革的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充分显示出来。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近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人才和技术,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伟大事业,没有固定、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不断地开创新路,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都要把握好这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坚持反对僵化和自由化这两种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左”的表现主要是否定改革开放,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甚至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也主要来自“左”。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吸取历史上的教训,既要警惕右,更要注意防止“左”,自觉地完整地坚持两个基本点,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前面加上“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概念呢?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所决定的。加上这三个概念,就突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有的性质,使这一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得到更加清晰、完整的表述。

首先,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由于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不少人尚未摆脱贫穷的状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个目标就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从1958年到1978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因此,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这个重要结论,准确地表述了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这几年,我国的民主政治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缺乏民主传统,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不仅十分重要和紧迫,而且非常艰难。民主政治是个发展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只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说:“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讲节约、比贡献的精神少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淡薄了,盲目攀比和一味追求高消费的现象多了。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在一部分干部中,挥霍浪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在发展。

如果这些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社会风气败坏,那不仅经济建设搞不上去,中华民族也不可能兴旺发达。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因此,一定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提倡崇尚节约的社会风气,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创业精神,使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64个字的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主要精力和资金用到扩大再生产上来,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不断奋发进取。

必须明确,坚持自力更生和实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我们引进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建设本领和能力,决不是依赖外国,更不是花钱买一个现代化。即使是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尽快加以消化和改造,使之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否则,我们将永远落在别人的后面,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以自力更生为前提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既不能用自力更生来排斥对外开放,也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就放弃自力更生。正确的态度是用自力更生精神来搞好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全局和根本,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制定其他一切具体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都把党的基本路线载入党章,这不仅为维护党的基本路线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最重要的准则。每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情,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近二十年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党的七大上,他又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作了进一步阐述,正式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在总结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向前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范文”

篇2: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正文

胡锦涛的“七一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深刻阐述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崭新问题。这表明“七一讲话”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通过学习领会“七一讲话”的精神实质,我们要努力推进党的建设,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

一、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及五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个“必须坚持”

(一)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即科学化,科学化是指认识事物的规律,掌握和按照规律办事,成为一种常态、一种普遍现象。党的建设是一项工程,也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必须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并且按照规律办事。

“七一讲话”指出,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第一个“必须坚持”

“七一讲话”指出,加强新时期的党的建设,就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五个“必须坚持”的阐述,就是围绕着党的建设的五大建设而规定的主要任务。

第一个“必须坚持”是思想方面的建设,“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新时期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党在过去30年中的每一个关键时刻的重大决策转变,都首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第一次,1978年,批“两个凡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第二次,1992年,姓“社”姓“资”争论,破除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观念,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三次,,姓“公”姓“私”争论,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非权宜之计,公有制、私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都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共同发展。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其中“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得出新的结论;“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具有时代气息;“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千家万户,武装群众头脑。

全党还要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七一讲话”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二、五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二、第三个“必须坚持”

(一)第二个“必须坚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1.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七一讲话”指出,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2.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七一讲话”指出,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的有用之才,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3.全党要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工作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敢为事业用人才。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二)第三个“必须坚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同时,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五个“必须坚持”中的第四、第五个“必须坚持”

(一)第四个“必须坚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我们党旗帜鲜明、一以贯之反对腐败,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2.全党要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

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第五个“必须坚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要靠制度管好党

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2.党的制度建设主要内容

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3.严格遵守党的制度认真学习制

“七一讲话”指出,全党同志都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范文”

篇3: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也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即: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力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犯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篇4:党的党章解读

一、党章在党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党章?党章就是我们党的根本大法,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调整党内关系、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法规武器。

邓小平同志说:“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这是我们党对党章在党内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十分精确的表达。

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随着会议的胜利闭幕,一部新的党章--------按照惯例,人们将称呼为党章-------正式诞生. 党章作为我们党的党规党法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果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大会,那么党章则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党章。比起原来的党章,新党章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新情况,肯定了新经验,明确了新要求,形成了新规范。

新党章,分总纲和条文两部分,其中总纲部分是党的纲领,条文部分是党的章程。党章的总纲部分有28个自然段,6462字。条文部分有11章53条,10800字,新党章总字数为17301字。

党的纲领是政党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是一个政党的念、总规划,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章程是为实现党的纲领所制定的党规党法,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就像整个社会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一样,在共产党内部,为了维护正常的党内生活秩序,调整党内关系,也需要确立一种适用于所有党员的普遍行为规范,以指导和约束每个党员的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必须有一个明确积极的纲领,没有这种纲领,党就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党,有了纲领而没有章程,那么党的创建工作也不能说最后完成。

纲领和章程是紧密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保证。一般的在马克思政党里面,纲领和章程是作为两个文件而存在的;中国共产党,则把纲领和章程纳入一个党章文件之中,这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1945年党的七大,在党章中增加了总纲部分,增加了念,增加了(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思想基础,所以我们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才使的毛泽东思想成为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如果没有党的纲领部分,就很难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写入党章。如党的七大以前的党章,由于没有总纲部分,所以也没有把毛泽东这个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从规格上分,党内的法规名称分别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和细则。其中,党章是根本大法,是党内最高法律,是党内一级法规;准则是二级法规,概括性比较强,比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条例、细则等是三级法规,一般规定非常详细,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一个国家是以宪法为立国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中国共产党则以党章为立党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党章在党内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也称为党内基本法。党内所有的法规,都是党章的延续或补充,都必须服从或属于党章。如果把党章称为党内“母法”的话,那么党内各项单项法规则称为党内“子法”。 “子法”从属于党章或服从于党章。

从产生的程序来讲,党章的创制、修改、解释乃至停止生效,全部权利集中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它机构和部门均无权决定。

至于为了贯彻执行党章,由此而衍生的准则、条例、规定、办法和细则,也必须由党中央政治局及其会授权并经审查批准,才能拟定、颁布、执行。

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但这些内容在当时的党章中并没有体现,因为当时没有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无法来修改党章。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的党章解读范文”

篇5:党的报告解读

“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解读:将科学发展观首次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解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报告指明了清晰路径: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

报告中首次写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读: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经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将不断扩大和完善人民民主作为重要目标,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体现了对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解读: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成立91年来的奋斗牺牲,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用治国理政的历史性成就践行宗旨,兑现向人民的承诺。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再上大台阶。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精彩 篇章。

首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为确保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解读: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这说明国家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也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三个公平”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

报告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并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解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追求目标。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实现“三个公平”,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平稳健康的发展作基础,社会公平才有实现的坚实基础。必须大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法律体现最大的民意。严格依法办事,人民群众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充分保障。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权力所到之处都向人民公开、让人民监督,才能有效减少权力滥用。

篇6:党的报告解读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2. 两个翻一番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3. 两个“五位一体”

(第一个五位一体)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二个五位一体)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第一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 “第二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

4. 民主协商制度

党的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5. 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6. 牢记八个坚持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

7. 两个“百年”实现现代化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8.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表述。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9. 三型目标建设执政党

党的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报告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人民服务贯穿报告始终。

10.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西安科技大学五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10月20日,我校第五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在雁塔校区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校领导刘德安、苏三庆、张立杰、甘安生、李智军、韩江水、杨更社、马宏伟、张金锁、李树刚,教代会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张立杰主持了上午的会议。校长苏三庆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化改革 开拓创新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报告。副校长韩江水对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副校长李树刚对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以及首次岗位聘任的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

苏校长在报告中首先对学校的“十一五”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他说,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稳中有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外交流更加活跃,学校影响不断扩大;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保障坚强有力。在总结分析“十一五”工作之后,苏校长对学校“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

他说,“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稳定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学科结构,增强办学效益;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坚持开放办学、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突破瓶颈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学校实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发展的工作方针是:强化特色,改革创新,开放办学,提高质量。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引领发展方向;把握两大主题,抢占发展高地;突破三大瓶颈,实现快速发展;实现四个转变,促进协调发展;坚持五个始终,增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校园民生;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校园。

会议分5个小组,讨论了苏校长的工作报告、《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西安科技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和《西安科技大学首次岗位聘用办法》(征求意见稿)。各位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对会议的主要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高度的责任观和使命感,表达了对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愿望。

校长苏三庆主持了下午的会议。5个小组的召集人在会上对讨论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随后,与会代表表决通过了《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最后,党委书记刘德安讲了话。刘书记说,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现“十一五”目标,科学谋划“十二五”蓝图,凝聚全校力量喜迎第九次党代会之际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刘书记指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我校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学校实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学校的“十二五”规划,一要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二要吃透校情,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以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把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要找准问题,有效解决好质量、特色、改革、开放、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难题;四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外延扩展与内涵发展、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等方面的关系。

刘书记强调,我们要勤于学习,注重创新,狠抓落实,严格制度,扩大宣传,使思想更加坚定,理念更加超前,作风更加务实,执行更加有力,管理更加规范,氛围更加浓厚。要努力完成学校的“十一五”目标任务,进一步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认真做好党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刘书记号召全校师生员工以这次教代会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为“十二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国家献礼。

篇7:党的报告解读

1、科学发展观 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两个目标

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3、“五位一体”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5、协商民主 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6.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

7、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8、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9、建设海洋强国 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报告强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10、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同志论述为“打铁还需自身硬”)

“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中,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简单说,就是党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是党员勇担责任、应尽义务的体现。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篇8:党的党章解读

一个政党,唯有继往开来,才能充满活力;一面旗帜,唯有与时俱进,才能鲜艳夺目。11月14日上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的2307名代表、特邀代表,以举手方式郑重表决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这次党章的修改,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重大成果写在党的旗帜上,使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面高扬的旗帜,又一次闪耀着新的光芒。在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11月16日,发表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讲话,并刊登在11月20号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讲话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所以今天我们就共同的来学习一下修改通过的新党章,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解读——第一个问题党章的基本精神;第二个问题党章的解读,包括新党章修改过程的特点,新党章做了哪些重要的修改及修改的意义;第三个问题学习贯彻新党章的几点启示和要求。

一、党章的基本精神

所谓精神就是意图,就是目的。学习精神,就是把握了解到底想办个什么事,开这次会的主要意图和目的是干什么的?党章的基本精神就是党章的目的、意图。党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总章程、总规则,对于我们这个党,意义在哪里?围绕着这个大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讲:一是谈一下党章的涵义,二是谈一下党章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谈一下党章的历史沿革。

(一)党章的涵义。

到底“什么是党章”?一般意义上的“党章”即党的章程,党的章程的简称。它是一个政党为实现党的纲领、开展正规活动、规定党内事务所规定的根本法规,是党赖以建立和活动的法规体系的基础,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我们知道,在世界上的5000多个政党中,不管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任何一个政党都会有一部党章,党章是政党不可缺少的要素。除了他是一部对内的党内法律,对外来讲还是一个政治宣言,是一面旗帜。人们总是用党章来衡量、判断、认识这个政党。比如说,政党代表谁的利益?奋斗目标是什么?政策符不符合人们的利益要求?这些都是外界判断和识别一个政党的重要标志。所以,马克思很早就说过,一个党章、一个政党立了一部党的纲领就等于公开地树立了一面旗帜,外界就是根据它的纲领来判断和衡量这个党。所以,对外来讲,党章是一个政治宣言,是一面旗帜。

那么,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呢?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章程,诞生于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党的纲领所制定的根本法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我们通过的新党章是在十二大建立的党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的,也就是说我们现行的党章,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的党章。现行党章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关于党章总纲的内容,总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是包括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现阶段我们党在内政和外交上等方面的主要政策,这是我们党的政治纲领政治方向政治原则这样的一些规定。党章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有条文的部分,条文一共是十一章53条,是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十一个方面做出了总的规定和要求。这些规定恰恰是对我们党员,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在党内生活当中,他的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党章的结构内容上可以看出,党章在我们党的建设当中,是比较全面,也就是换句话讲,既有政治纲领,又有行为规范的规定和要求。这是关于党章的的基本涵义和基本内容结构。

(二)《章程》的地位和作用

党章的地位:

在我们党内,党章到底处于一种什么地位?邓小平说过,“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 在国家生活里,作为最高地位的法律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都要符合宪法,如果不符合宪法,那么那些法律就是违宪的,所以宪法在我们整个国家生活中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我们党章规范的是党内生活。为了规范党内生活,我们党内也有各种各样的文件,比如说《权力保障条例》、《纪律监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等十几种。这么多法规,党章却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法规,或者称为“党内的基本法”。所有的其他法规,都是它的延伸或补充,同时必须服从或从属于党章,违背党章的规则、规章、条例、制度都是无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写道:“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解决党内矛盾,;要以党章为根本规则。”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所以说,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具有这样一个地位。

党章的作用:

党章的地位是要通过作用来体现。没有作用,地位是空的;只有作用,地位才能体现。党章的最高权威地位是通过它的作用来体现的。党章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立党。(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根本准则。目前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8260多万,是世界第一大党。当今世界上人口超过8000万的国家也不过只有14个。所以说这么多的党员,每个党员有每个党员的想法,每个党员有每个党员的理念,这些想法和理念很多都是不受约束的。怎么把8260万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坚强的组织呢?那就需要通过党章。因为入党是自愿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党章,只有承认党章才能把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一个组织。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统一,最根本就是依靠党章来统一我们全党的思想和行动。

简单的说,党章就是一面大旗,只有这面大旗立起来了,才能把8260万人凝聚成一个坚强的集体,我们才知道该往哪里走,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沿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这是第一个重要的作用,立党。

2、治党。(党章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党章对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重大原则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党内的各项基本制度。比如说党章中规定,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这就明确了党的层级,有利于更好的治理党内工作。再比如说在处理重大问题的时候,党章规定要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保证处理的正确和民主。党章还规定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这就时刻给党员带来鞭策。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四个危险”,落实管党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只有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章,才能准确把握全党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党的制度和纪律,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为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3、管党。(党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党章对党员需要掌握的党的基本知识作出了系统阐述,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党的纪律等作出明确规范。作为党员,我们从党章中至少可以学到这三个最根本的问题:党章回答了入党“为什么”这一首要问题;党章回答了党员标准“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党章回

答了入党以后“怎么做”这一关键问题。只有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党章,才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才能有效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员标准,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坚持和发扬共产党员政治本色,时刻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指出“全党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

总而言之,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随着党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任务和党的自身状况不断变化,党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不断有新的成果,党对自身建设、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的管理不断有新的要求,这就决定了要根据这些新的任务、新的理论、新的要求,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党章。中国共产党自19诞生至,先后制定、修正过十七次党章。历史上只有五大因当时的特殊环境未对党章进行修改、会后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党章作出修改外,其他历次党代会都对党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我把党章的修改历史总结成五个历史片断,和大家共同回忆梳理一下:

>>>下一页更多精彩“党的党章解读范文”

篇9:党的党章解读

1922年我党召开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以后每一次党代会都有修改党章的内容(16次),每次都关乎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修改党章,是1982年重新制定中共党章以来的第六次修改。党章的修改可以将最新的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思想纳入“党内根本大法”,也有利于执政团队与执政思想的平稳有序衔接。本次党章的主要修改主要在总纲部分,修改主要有八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将“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 总纲第二自然段把“科学发展观” 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纲第七自然段中增加了对“科学发展观”产生过程与实际意义的阐述,增加内容如下: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这段话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这个新的发展要求就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是党章修改最大亮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为便于理解,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以下几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章

总纲部分第八自然段“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增内容。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去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90周年七一讲话的时候首次提出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开始更加注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始终对制度有争论,究竟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选择欧美成熟的政治制度。这其实涉及群众对制度的选择,党内的干部思想对制度的选择,涉及到全党的信仰问题和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遇到四大危险,并不是空穴来风。现在这种制度已经越来越明确清晰,我们对这套制度也越来越有自信,写进党章,既解决了“举什么旗”的问题,也是我党理论成熟的标志。

报告中有过一段论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最终理想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前进的保障,三者有明确的定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写入党章对于全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新增“生态文明建设”

第九自然段中把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在第自然段单独地增写了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内容。

党的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现在又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其实就是强调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思路。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全面协调发展。报告中讲了很多关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等内容,都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的。“我们不仅要有GDP的发展,还要有青山绿水,有生态环境,还要保护好资源。”所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加进去生态文明,代表着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更加注重人的幸福感。

四、强调“改革开放”重要意义

总纲第十三自然段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视拥护,也唯有改革开放,才能让我党站在世界的高度,来判断和处理问题。改革开放是保证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党章中突出强调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是因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

五、对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

新党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充实和完善体现在它根据党的十七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实践新认识,对总纲中相关部分进行了充实和调整,除了添加了之前单独探讨的生态文明建设部分,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4个自然段充实了内容。

总纲第14段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增写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全党更加全面地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15段调整和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增写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16段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容。作这样的充实,有利于全党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17段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党章修正案总纲增写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修改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六、充实完善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内容

总纲第23段增写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

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党的建设第一条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第四部分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充实的这些新内容,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要实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七、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这方面的修改体现在两处:一是第三十一条第一项增写了积极创先争优的内容。近年来,根据中央部署,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力抓手。增写这个内容,有利于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第三十一条第二项第一句修改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落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发挥基层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方面的重要作用。

八、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新要求

第三条第一项第一句修改为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这样修改既与总纲部分相衔接,也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第六章党的干部部分,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第一项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第二项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更好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作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强化干部监督,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第三十四条第五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实这方面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加强道德修养、更好发挥表率作用。

篇10:党的精神解读

周天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教授

同志们好,党的刚刚闭幕,今天由我来讲关于经济的一些内容。

一、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

里首先对于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给予了一些总结,很多方面是经济方面。一个,十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黄金期,报告首先提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0年的时候有12.67亿人口,2011年底13.47亿,当我国的GDP从2000年的不到10万亿,99214亿,到2011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471564亿,这个规模,我们在这十年里超过德国、日本,排到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经济体的第二大国家。47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我们的GDP达到7.6万亿,人均GDP从2000年的1000美元左右增长到2011年的5414美元,当然还有一些汇率的变动,我们这十一年其实翻了两、三番多。政治收入,我们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一万三千亿,到2011年,我国的财政预算内收入10万亿。城市化水平也从2000年的36提高到2011年的51。银行的存款余额从12万亿到2011年的82万亿。这十年,我国的经济是迅猛、快速地发展。整个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

另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在加入WTO加入以后,在各方面的体制都随着入世进行了改革。另外,我国本身一些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进展,如资源税、社保体制的改革、价值体系的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开放,看这三个数据,我国的外汇从2000年的1600多亿,从1600亿到去年外汇储备的余额到31800亿;进出口总额我国2000年的时候才4700亿,去年(2011年)的进出口总规模是36000亿;外商直接投资,2000年的时候407亿,去年一年的外商直接投资是1160亿。所以整个开放从数据上看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像从城乡居民的生活看,首先从居民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从6280元上涨到去年的2397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提高到去年的6977元。

而且这十年居民生活在每百户拥有轿车数量、家电的更新,特别是在农村移动通信的普及、互联网,居民在耐用消费品普及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一些新的消费方式增速也非常快。这是我国十年在经济上,国外的许多媒体评价中国在这十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的成就,这十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存在的问题

当然,这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来了。也客观、实事求是地向代表,向全国人民,甚至向全世界都认为我们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从提出问题的一些方面看,从经济角度,当然还有政治、社会这些问题,但和经济有关的问题来看,大概是这么一些方面,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如东西不平衡,城乡,东中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中西发展有差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如国内经济和“走出去”,对外开放可能有不协调的地方。产业结构一些方面也有不协调的方面。不可持续就是生态、环境,虽然我国这十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节能减排这些措施,但问题依然还是存在,而且报告提出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如比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论从大专院校,从企业,从国企,从国有企业,从个体,从私营企业以及从各个区域城市来看,整个创新能力比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还是不合理,如第一产业里就业的劳动率太多,服务业的比例太低,工业产业结构中,产业水平低,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低等还是存在。农业的基础依然还是薄弱,如农业的水利、道路、高产的农产田,特别是生态性的农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资源、环境的约束还是加剧。因为经济增长快,对能源的消费需求,对一些铁矿、淡水、土地这些,资源的约束还是加剧。环境排放,既要发展又要来减少排放,这些都是一个矛盾。制约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也有一些问题,而且转变方式的任务非常艰巨,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与经济有关的城乡区域发展的持续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巨大、较大。如东中西的差距,发展人均GDP这些差距还是比较大,城乡差距还是在3以上,所以居民收入差距这几年虽然局势有得到控制,但问题依然严重,财富在居民之间的分配,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等贫富差距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像农村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也是有一种拉大的趋势。

还有一些就业、社会保障这些方面,另外还有一些群众的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城镇的一些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比较困难。像社会保障方面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面,我国这十年社会保障方面进展比较大,但保障的水平还是比较低,另外就业方面,如大学生就业也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我们在经济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要以这次报告提出,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自1978年以来,小平同志主要了一个在发展方面“三步走”的战略,即是为我们立了一个目标。第二,解决了姓社姓资,过去一直困扰我们发展的一些观念、问题。第三,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型进行了体制改革。

总的来说,这30多年我们一心一意地谋发展,包括江的13年也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一些私营企业、个体劳动、知识分子,他们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这些来解决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些动力问题。

进入21世纪以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通过这么多年,特别是总结前面承前启后这十年的过程中完善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这次党的也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一个科学发展观是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要贯穿到未来的发展之中,作为指导思想。所以,从这个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要求来看,一个发展还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地谋发展,这是这次的一个精神。

第二,人民利益,发展要顾及人民的利益,给人民带来利益。另外,要尊重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首创精神,要调动活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发展要全面可持续,你不能光发展经济,社会、文化这一块不发展,经济发展不能不可持续,在资源、环境这些方面不可持续,如债务过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等这都是不可秩序的。另外一个方面,各方面要协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要协调,城乡发展要协调,区域之间的发展要协调,国内和国外发展也要进行协调,所以各方面要协调。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要为人民谋求利益,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全面可持续以及各方面要协调,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思想路线。

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部分中,我们还有一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在最后讲,最后这一次解读的。它首先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这么几个重要的部分,一个核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是看不见的手,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如价格、市场供需、供需的一些信息,信息的发布,通过这些来调节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政府要管好市场以外的一些调节。如政府要宏

观调控,要稳定价格,政府要把社保体系建立起来,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平衡区域之间的发展,而且要监督一些市场,让市场有秩序。反对垄断,反对欺诈。

这一次提出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且推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这句话非常重要。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如一些社会化的一些企业,如养老共同基金,很大的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些现代企业的一种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另外,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一些关键领域,如一些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因为它长期不愿意投,所以要投入这些方面,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这次重申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同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首先,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要毫不动摇,还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这是一个。另外,民营企业在取得要素,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就是资金,不能说是银行贷给国有企业,不贷给私营企业,平等地使用,如获得一些资源,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另外要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不能只保护国有财产,不保护私有财产,这不行,把这从法律上明确。

另外一个,经济体制改革上去建立现代市场体制加强宏观目标政策、手段和机制化的建设。如我们在一些资源分配方面要进行改革,当然我们有时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房屋的限购,现在是行政性的。我们未来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机制化建设,尊重市场调节,但把它变成机制化的宏观调控手段。

另外一个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这里边有两个重点,一个,要健全中央和地方的财力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从现在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不明,哪一级政府负责什么,哪一级政府负责了什么,另外一个,从现在来看,正规收入中,如税收大部分都是中央拿走的,但其他地方政府筹资,如土地出让金,所以它要想有多的收入,它就得卖地。另外是收费的非税收入,它想办法要增加收费、罚款。还有一个,去搞融资平台,借债。因此,从收入的来源方面来看,正规渠道地方收入还是比较少。另外,很多社会事业的建设,公共服务,地方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地方开支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杂,而且人民的要求越来越多,向民生倾斜的越来越多。地方的支出越来越大,所以,和它收入的财力,和它要负担的事就不匹配。所以,以后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定要把这当做一个比较重大的改革来推动,合理划分地方和中央的各自负担的事务,合理按照它们的事务进行来源的规定,合理地按照地方需要的透明、公开、公正地进行科学的转移支付。当然,它也提出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结构。税制结构也要进行改革,一个要促进发展,第二税收改革要有利于公平,第三税收要降低成本,整个征税的成本,另外一个,税种的分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要合理。

还有一个,提出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这主要是指石油、煤炭这些资源要进行资源税的改革,要提高资源税的比例。如移动、通信、航空在使用空间以及通信频道的资源也要收取合理的资源税,我们现在虽然收一点钱,收得非常少,象征性的。如一些公共事业的一些房屋的出租,都要纳入国有资产、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轨道。

另外,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里边提出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三板”,像中关村的。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利率,我们现在体制内的利率和银行收取服务费这个利率,以及整个社会资金的利率都有差别,不利于资本的优化、分配,而且中间有的人就炒作,高利贷这些都是这种形式形成的。就像我们过去国有粮店、粮食供应,平价粮、黑市粮就有价格差别。现在也是,国有里边,国家批准的资金店,银行里边查低一些,但到黑市上资金的利率就高,民间的借贷,黑市资金利率就高。民间借贷利率就高,所以一定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还有一个,要推进人民币资本的项目的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放开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办民营银行、社区银行这些要加快,要放开。你要利率市场化了,但银行机构的供给不增加,利率市场化就垄断资金了,垄断你到那儿去贷款的成本还是很高或者贷不到钱,所以一定要多发展社区银行、民间银行,小银行。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发言

党员学习书籍

党员学习的书籍推荐

学习“一章两法”心得体会

十九届五中云团课个人观后感

向党员干部推荐第十批学习书目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研讨发言摘要

十九届四中会议心得体会

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准则条例心得体会

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党的解读——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年两会的演讲稿2023-05-04

深入学习《准则》、《条例》有感2023-12-02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1500字心得体会2022-08-28

保密教育党课2022-05-08

党员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心得体会总结2023-07-22

党员观看学习灯塔大课堂第一课的优秀心得观后感精选2022-05-08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感悟800字2022-09-04

新党内监督条例全文2022-04-30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论2024-03-16

党的政治纪律自查报告2023-09-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