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胡隐君古诗(精选10篇)由网友“裴珠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寻胡隐君古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寻胡隐君古诗-寻胡隐君 高启
寻胡隐君古诗-寻胡隐君 高启
寻胡隐君古诗,是一首无言绝句诗,主要借景色叙述作者的好心情。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寻胡隐君
高启
渡 水 复 渡 水,
看 花 还 看 花。
春 风 江 上 路,
不 觉 到 君 家。
字词解释:
寻:寻访。
胡隐君:姓胡的隐士。
寻:访问。
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君:指姓胡的隐士。
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品赏析: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 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 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 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 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 洒。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 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 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 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 有民歌风味。
他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以上这篇寻胡隐君古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2:高启:寻胡隐君
《寻胡隐君》
作者:高启
渡水复渡水,
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
不觉到君家。
解释:
1、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2、寻:寻访。
3、胡隐君:姓胡的隐士。
4、寻:访问。胡隐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5、这前两句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6、君:指姓胡的隐士。这后两句说: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赏析: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篇3:《寻胡隐君》阅读答案及赏析
《寻胡隐君》阅读答案及赏析
寻胡隐君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1.结合全诗,赏析第一、第二句中“复”和“还”的艺术效果。
2.“春风江上路”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
2.两岸春色明媚,表达了诗人轻松悠闲愉悦的心情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注
①寻:寻访,拜访。隐君:隐士。
②复:又。
诗意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赏析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篇4:寻胡隐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寻胡隐君 明朝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寻胡隐君》译文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寻胡隐君》注释
寻:访问。
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君:指姓胡的隐士。
篇5:寻胡隐君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去访问友人,一位姓胡的隐士。但诗中并没有写这位隐士的生活情况,而饶有兴致地写一路上领略到的春光,一道道水,一簇簇花。一阵阵春风,仿佛他是全心全意在春游似的。令人不知他意在寻春还是“寻胡隐君”,这是诗趣所在。
从“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可知到胡隐君家路途不近,然而一路风光却非常幽美。渡水”、“看花”,实在是太简略的叙写,然而通过叠句法,却能给人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繁富与变化之感;“复”、“还”字的勾勒,给人“总想看个够,总也看不够”的感觉,而不是厌倦其多。第三句展现了一条路,即到胡家的.路。“春风江上”的定语,概括地点出了时间和环境,要不断地渡水过桥,可见那江是曲曲弯弯的,路也是曲曲弯弯的,并不直致。行人一点也不必为行程发愁,一路的春光已足以消除他的疲劳。只有这三句,这首诗还算不得好诗,最妙的还在三句之后,“不觉到君家”这一句,它不仅是说,因为看花看水,不知不觉来到胡家。一点儿也不感觉路远;而且意味着诗人到了胡家才回过神来,仿佛直到这时他还没有看够似的,几乎已经忘了此行的目的是什么。《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晋代名士王子猷居山阴,雪夜思念友人戴逵,遂连夜乘船往,经一夜到达,到不见戴而返,说什么“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其实八成是因剡中雪月并明,转移了王子猷的兴趣,才造成了这一任诞之举。此诗的抒情主人公,虽然没有中止访友行动,但兴趣转移,却与那个故事同致。故同样耐人寻味。“不觉到君家”,突然换了二人称语气,似乎是和胡隐君见面后寒暄的话。他一面说着“今天不知怎地一下子就到你家了”,一面还在为沿途的风光兴奋不已。这情景就活现在读者面前似的。
《寻胡隐君》创作背景
这是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远道去拜访友,翻山过河,春风拂面,路途处处是含笑的春花,以及将见到友人的兴奋按耐不住便写下这首诗。
篇6:高启《寻胡隐君》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启《寻胡隐君》阅读答案及翻译
寻胡隐君
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1.结合全诗,赏析第一、第二句中“复”和“还”的艺术效果。
2.“春风江上路”一句,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
2.两岸春色明媚,表达了诗人轻松悠闲愉悦的心情。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注
①寻:寻访,拜访。隐君:隐士。
②复:又。
诗意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赏析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篇7:《寻胡隐君》原文及诗词鉴赏的内容
《寻胡隐君》原文及诗词鉴赏的内容
原文
渡水复渡水,
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
不觉到君家。
解释
1.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2.寻:寻访。
3.胡隐君:姓胡的隐士。
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②、这前两句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③、君:指姓胡的隐士。这后两句说: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赏析
这首诗记的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情春风送来。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更多古诗文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你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篇8:语文 -寻隐着不遇
语文 -寻隐着不遇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4.指导书写。
“童”上边的“立”写得要扁平,与下边“里”写得紧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简洁,文字精练,诗句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教案正是围绕“理解语言,体会感情”而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
(2)在哪儿采药?
(3)你能找到他吗?
从诗句体会人物情感,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准备。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6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
2.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或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引入课题,解释“寻隐者不遇”诗题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隐者,即隐士,隐居山林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读书人不愿做官,便隐居在偏僻的山野。诗题的意思是:去拜访一位隐居的人,没有遇到。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曾任长江(今四时省蓬溪县)主薄。他以苦吟著称,“推敲”的典故,就是从他吟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诗句而来。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1.指名试读,教师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精讲。
先解释难理解的词:童子:未成年的男孩子。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 言:说的意思。 师:师父。童子对隐者的称呼。 只:就。表示肯定的语气。 云深:云雾又多又深。深,多、浓的意思。 处:地方,行踪。
(适时打开电脑.课件)逐句解释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松下,指在松树底下。言,说的意思。采,采集。这句的意思是:我寻访隐者,在松树底下碰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父的去向,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只在,就在,肯定的语气。云深,云雾迷蒙。这句的意思是:他就在这座山里,可是由于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四、借助书上的插图或幻灯片,启发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体会诗的意境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得有趣、自然。“松下”,是在山林的一棵松树下面,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和环境。“童子”,点明了人物。“松”、“山”、“云深”,寥寥数字,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图景。
点拨: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父的去向、童子作回答的形式写的。“松下问童子”,这是写问,问了什么话,诗中并没有说,但从童子的回答中,可以推测问了三个问题。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的感情有起有伏。一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这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而答非所想,心中有点失望;二问“他到何处采药去了?”反映了诗人寻友不遇急切询问的心情;“只在此山中”,使诗人顿觉会友有望,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三问“他到底在山中的什么地方?”“云深不知处”,这一回答使诗人只落得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五、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2.朗读指导:
诗题“寻隐者不遇”,重音在“不遇”。“松下问童子”这是叙述的语句,要用陈述的语气读出。
松下 / 问 / 童子,言 / 师 / 采药去。
只在 / 此山中,云深 / 不知处。
六、课堂练习
1.用生字组词。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5 寻隐者不遇
地 点
人物
对话
内容
松树下面
我
问
你的师傅在家吗?
童子
答
他采药去(了),
云深(雾大)不知(去向)。
探究活动
举行一个诗歌表演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诗中两个人的语言、神态、动作,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语文教案-寻隐着不遇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罗隐雪古诗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篇10:罗隐的古诗
罗隐的古诗
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15、《燕》
不必嫌漂露,何妨养羽毛。
汉妃金屋远,卢女杏梁高。
野迥双飞急,烟晴对语劳。
犹胜黄雀在,栖息是蓬蒿。
16、《遣兴》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
老恐医方误,穷忧酒醆空。
何堪罹乱后,更入是非中。
长短遭讥笑,回头避钓翁。
17、《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18、《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19、《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20、《巫山高》
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梦西风紧。
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轭鼯轩亦颠陨。
岚光双双雷隐隐,愁为衣裳恨为鬓。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珠零冷露丹堕枫,细腰长脸愁满宫。
人生对面犹异同,况在千岩万壑中。
★ 五言绝句大全
★ 经典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经典古诗的
★ 六一节目串词
★ 五言绝句古诗
★ 春天的诗句古诗

【寻胡隐君古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水诗词名句2023-11-20
描绘月亮的思念古诗句2023-12-10
春天的古诗诗句2024-01-27
描绘西湖的古诗句2023-01-01
春天的诗句 古诗2022-05-07
描写秋天景色的经典诗句有意境2023-08-09
描写水的诗词2022-09-13
初中语文的名家诗句2022-12-05
春晓教案2022-05-07
文化讲座精彩主持词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