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锦集7篇)由网友“拜托拜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毕竟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音乐的审美教育。其实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说是最为普遍的,投资成本也可以说是最低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方面进行良好的学习,在此基础之上还要重视小学生情感上的培养,也就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以求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一、音乐审美趣味的含义
我们要想对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进行有效的培养,那么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其实,简单来说,音乐审美趣味就是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及爱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各科教师都提出了新的目标以及要求,而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教育,而且在情感上更应进行一种引导式的学习,而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趣味,具备深刻的审美体验、正确的审美评价以及主动的审美意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的重要性
1.有利于通过音乐开阔小学生的视野
每一个学生由于自身的生长环境的限制,其音乐审美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学生就处于放养的状态,相反,我们要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全面、有欣赏能力的学生。现如今的学生对于现代音乐相对熟悉,也就很容易对于现代音乐产生兴趣,但这些学生还肩负着发扬我国传统音乐中瑰宝的任务。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或者课外的传统音乐《夏之夜》《春节序曲》等一些传统的音乐,让学生去了解传统音乐中的魅力,从小在接受传统音乐审美的基础上,对于音乐拥有更多的音乐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以及发扬传统的音乐文化,在某一种程度上可以扩充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视角,从而进一步扩充在其他审美上的视角。
2.有利于提升审美的趣味,培养高尚的情操
在音乐教材的选编上都是经过专家的研究探讨的,每一首曲目对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每一首曲目背后都是有它的故事的,教师通过自身的理解以及音乐活动的开展,将这种美的享受传递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中获得来自于音乐的力量,进一步纯净他们的心灵。
在现如今,商业文化充斥着市场,我们是有必要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进行引导的,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到每一个作品背后的故事、背后的意义,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其高雅的艺术追求,进而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审美趣味的措施
1.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每一种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特别是对于音乐这种艺术性的科目,在某一程度上说,它和舞蹈以及美术是相通的,我们在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不仅仅要靠语言以及器乐上的互动,更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创新,有创造性的和学生互动。
例如,在《娃哈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整个的音乐活动中适当地加入舞蹈以及美术的整合和学生进行互动,特别是在舞蹈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创编,和学生进行舞蹈的互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互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其实在小学低年级中,应该多多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幼小衔接的时期,如果采用过于小学化的互动方式,往往对于他们是枯燥的。而采用较为接近幼儿园的方式进行互动,符合他们的需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兴趣。对在《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教学中,便可以事先采用讲故事的手法,讲故事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意义,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教师还可以有目的地将歌词融入故事中,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更加简单。
我们还可以采用音乐剧、话剧的不同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对单元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扩充。例如,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便可以针对于动物这一主题,开展一个动物音乐剧,邀请学生参与到这一个音乐剧的创编中,这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并且通过活动的参与,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更多形式音乐的魅力,这种体会有时候是作为观众无法体会到的,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加有吸引力的培养方式,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培养方式。并且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所获得的审美情趣的提升,对于学生以后的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会打下更为深厚的基础。
2.充分利用教材以及设备,对其审美全方位的培养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式上的探索,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以及教材上改革,这些种种都彰显着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目前来说,在音乐教材方面已经不断进行着探索研究,以满足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一般选择的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歌曲,并且还有附带的光盘,这些都是一些有用的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辅导资料,还有学校的多媒体的设施等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一些名曲,例如《野蜂飞舞》或《惊愕交响曲》第二 篇章及《狮王进行曲》等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乐器的演奏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的音乐审美趣味的扩充,让小学生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总之,在低年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培养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目前的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而这些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音乐以及其他一些审美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或者说这些审美能力还在培养中。所以,我们的教师是相当重要的,要利用自己的所学以及经验,帮助这些小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的音乐审美的趣味,从而建立一个高雅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文婷。探索小学低年级音乐审美趣味培养[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01)。
[2]李娜。通过音乐审美趣味培养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低年级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音乐时空:理论版,(02)。
[3]应咏。小学音乐要重点培养“审美趣味”[J]新课程:上,2013(03)。
篇2: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管心融
(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一种兴趣上的培养。毕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阶段,教师不应该将这种培养过多地归纳为知识性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体现在音乐方面,就是音乐的审美趣味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培养中,应该更加积极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篇3:小学低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小学低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 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 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 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无论是部编还是省编)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 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 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 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 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 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 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 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 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 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 ,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 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 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 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 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 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 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 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安排 的喷呐独奏曲《百鸟朝风》、管弦乐《春节序曲》片断、民歌《马灯调》、男声齐唱《大路歌》等内容正是进 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 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 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 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 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 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 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 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 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 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 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 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 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 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 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
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 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 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 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 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 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 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 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 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 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 特别强。他们居然也跟着哼起了“哥呀,妹呀”、“情呀,爱呀”,他们居然也不谈四大天王呀,XXX呀,成了 儿童追星族。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了人生奋斗目标,严重地危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影响他们健 康成长。音乐老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 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 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 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 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 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 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音乐游戏“好朋友来了”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们愉快地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 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 重要……事实就是如此,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 用。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 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 的。
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
张前、王次召著《音乐美学基础》
廖乃雄《关于音乐教育的思考》
篇4:小学低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小学低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 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 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 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 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无论是部编还是省编)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 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做好这 项工作。许多老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创设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进行乐音化教学活动的训练 ;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用角色化的歌表演与游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竞赛”评比的方法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本文 想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审美趣味 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 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 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 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 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 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 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 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 ,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 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 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 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 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 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 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
[1] [2] [3]
篇5:浅谈小学数学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般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一种重要素质,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做计算题时正确率很高,但遇到判断题、解决实际问题等类型的题目时却由于理解不清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没有正确阅读,而造成许多错误,这种现象在低年段尤为明显。低年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开始阶段,如果我们能在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那么能为今后更高年段学习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一定基础。因此,在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根本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当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教师可给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义。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句子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题,这样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填空题:100个一是( )个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100个一是( ),然后就不加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100。由于题目没有读完整,学生理解起来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首先题目要读完整再思考,其次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最后将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有许多错误往往通过最后完整地阅读一下,就能发现其中不正确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只有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经常提醒,注意渗透,低年级学生才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另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中,教师还可以经常出一些题组的对比练习,如出示这样两组题目:①5+3=、5×3=、5-3=;②6-2=、6×2=、6+2=;让学生先计算出得数,再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计算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每组题目的数字都是相同的,但运算符号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也不同。在学生感知到这一点之后,请他们来做做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计算时先要看清楚计算的符号再进行计算”这一注意点,并且这样由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能记得特别牢。通过经常做题组练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
三、 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低年级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学生不能抓住,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第一行画5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3倍。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二行还是画的○,并没有按题目要求的那样画△。在讲解时,教师先请学生读题,然后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这样一找,有些画错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能正确的改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发现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找找关键词,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或划出来再完成题目,这样的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读题所带来的错误。
此外,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能够正确地找到关键词,但由于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局限,他们没有办法自己进行正确理解。这就需要在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题目时,教师要加强指导作用。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之后,书上出现这样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一个足球的价钱是45元,小明付的钱正好,请问他最多付了几张10元的人民币?学生读题之后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准解题的关键,不能理解题意。此时,教师就应帮助学生来找出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小明付的钱正好”?学生回答:“就是他付了45元钱。”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答这道问题的一个隐含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条件:小明付了45元钱。通过这样的转化,原来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足球的价钱是45元,小明付了45元钱,请问他最多付了几张10元的人民币?”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出现这样的题目,学生就学会了自己进行转化,通过这一道题目的讲解,教会了学生理解、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还蕴涵了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的思想,可能通过这一次的练习学生并不可能体会道这一思想,也谈不上在解答其他题目时运用这一思想,但是我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渗透,在学生的脑海中会深深留下这一思想的烙印,在今后需要运用时就能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相关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就尤为重要。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篇6: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论文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重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音乐知识,去欣赏音乐的美,感悟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第六册中《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欢快的音乐,并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视频教师给学生展示出一些美丽的山水风景,带学生到山上去玩。学生首先会被动人的视频吸引,陶醉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美的场景,接着产生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会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和学习新歌。歌曲中:“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等生动的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会“沉醉不知归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欣赏到了音乐的美,看到了音乐的旋律和韵味。
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审美思维
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感悟美。每一个学生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在沟通中会更加深刻地感悟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第八册中的《我们多么幸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去根据歌词讨论。通过第一段的讨论,学生会畅谈幸福的往事,勾起学生很多美好的回忆,感受到在祖国怀抱中愉快学习的幸福感;第二段学生会发现角度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在教师培育下学生学习成长的欢乐,从而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谈到第三段学生的心情会非常愉快,心里美滋滋地,他们会明白自己是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是幸福的一代,自己应该去努力,不辜负长辈的期望。在音乐的感染中,学生会在一种愉快的情境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眼界,张开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幸福”是一个很好的字眼,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它和一些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学生们通过讨论,就会把“幸福”和一些“美好”的事物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理解。在相互讨论中,学生的审美思维也得到了发散和展开,促进了学生审美情感的发展,实现了学生学生人格审美的完善。
三、变化表达形式,触发学生多重感官
音乐主要是靠学生的听来欣赏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听是完全不够的。教师需要启动学生多方面感官,让学生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欣赏到的音乐用学生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学习了第七册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形式去表达对于音乐的理解。学生的欣赏需要从歌曲的情绪、声音、声部的和谐等方面去思考。有的学生用诗歌、舞蹈、绘画、小组演唱、打击乐器伴奏、律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了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擅长写作的学生用诗歌诠释了音乐的美,擅长绘画的学生用图画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了音乐的魅力。音乐知识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音乐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快乐地成长。
四、问题带动思考,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思考起来的时候,学生才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对于音乐知识的探究和思考。播放音乐,旋律的起伏跌宕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应该从一个什么方向去欣赏音乐。例如在学习第五册中的《只怕不抵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分析一下这首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演唱呢?你能从歌曲中获得什么信息?有了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就知道了该思考什么,就会进行积极地探究。通过思考学生会发现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跃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自然也会掌握应该满含深情地去演唱歌曲。学生思考起来后,对于美的感悟会更加直接和深刻,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的。只有学生的大脑经历了头脑风暴后,学生才会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审美。学生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情操会变得更加高尚,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音乐教师要变化教学方法,用教师的诚心、爱心、耐心将学生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架起一座座美的桥梁,为学生的人生增添几分色彩。
篇7:浅论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浅论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作为直接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方式,音乐的美妙对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音乐老师,应该更好地去注重学生们审美能力培养的问题,唯有如此,音乐教学的优势才得以施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生审美能力 高年级
作为一门极具美感的艺术,音乐让人们内心的情感尽情释放了出来,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岁的青少年来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美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那么如何借助音乐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审美渴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
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基础,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渴望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绝对不容忽视。激发学生们审美渴望的方法不胜枚举,例如布置富有新意的音乐教室、别具一格的乐器造型再加上舒缓音乐老师的悬念引导,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渴望。比如说在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的时候,先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然后老师再制造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澎湖湾在哪吗?有没有跟爸爸妈妈一起去那旅行过呢?澎湖湾又有哪些迷人的风景呢?你们是否想了解这首歌取名为《外婆的澎湖湾》的由来呢?”这样一连串的疑问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过来,从而激发了学生们的审美渴求,这时再接着说:“你们想要知道的答案可都隐藏在这首歌里呢?你们想不想找到呢?”一下子又让学生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所需要学的歌曲里,进而引导了他们带着众多疑问去寻找音乐中美的所在。
二、审美感知能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前提
作为一个人来说,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否则我们就很难发现身边的美,也就不能好好地去享受生活了,所谓感知能力,就是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感性理解的一种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就是只对审美的初步感性理解的过程,那么,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前提条件,审美的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被教学者们高度重视。比如在教唱《浏阳河》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搜集关于浏阳河的视频或者图片,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浏阳河》的创作背景: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诞生之初也只是湖南花鼓戏中的唱段,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湖南土地改革之初,其创作者徐叔华某天在听到车轮碾压泥土时发出的咿呀声之时突然联想到丰收的景象,由此灵感大发,进而创作了流传百年的《浏阳河》,讲完之后便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浏阳河的视频或者图片,将浏阳河的景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再加上之前对浏阳河创造背景的讲述,使学生们可以对《浏阳河》这首歌曲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从而形成了审美感知。
三、审美想象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提升
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及模糊性,这就需要学生们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才能真正领略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想象是对已有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故而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必须要以一定的想象力为基础。例如在欣赏的《渔舟晚唱》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在保证教师相对安静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们闭上眼,然后播放这首歌,在学生们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极为轻柔的声音慢慢讲解:“在一个夏天的傍晚时分,一位年迈的.老伯站在一艘静止在湖中央的小木船上,他激昂地对着湖面歌唱,不为四周的一切所动,仿佛这天地间就只剩下他与他的山歌了,他的声音沙哑而动听,和蔼地微笑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们引导着学生慢慢地去感受音乐的美好,音乐中的情景也逐渐浮现在学生们的脑海之中,实现了对审美能力的升华。
四、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扩展
音乐不仅给予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而还给了他们创造的自由,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传输给学生们音乐知识,让他们感知和想象音乐的美,还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创造能力,从而综合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让学生们欣赏完音乐之后还可以让他们思考一下那首歌曲的主题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等,或者还可以让学生们上台即兴表演。笔者曾经在教同学们《小红帽》这首歌的时候,先是教他们音符的发音,然后带着他们唱了一遍音符之后把歌词添上再带唱两到三遍。之后,随机点了几组学生上台表演这个故事,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享受到了音乐的乐趣,也锻炼到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对审美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形势之下,小学音乐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敷衍了事,而是要真正地去利用音乐这个资源更有效地去培养小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们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们的音乐天赋去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引导学生们去感知美、想象美、创造美,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这让学生们不仅心灵上得到净化,情感上得到抒发,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 大班教研组小结
★ 小学写字教学心得
★ 体育校本课程方案
★ 音乐教学研究总结
★ 小学《画》说课稿
【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锦集7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音乐课教学计划2022-05-06
识字写字教学讲座心得体会2022-08-08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3500字2023-08-04
小学二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总结2023-08-06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方式研究论文2022-06-17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2022-09-11
初中音乐课教学计划2022-05-06
六年级音乐课教学计划2023-02-17
新课标指导下的音乐教学2022-07-21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2023-12-23